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6-29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篇)

1.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

法教案

www.5y

kj.co

m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卫星运行时间

课时

体育场

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课时

探索与发现一

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

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XX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54

248

560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21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教学反思

体育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力目标:能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小组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谈话:XX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这不,老师就为你们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播放视频)

2、提出问题:看了以后,同学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如果有学生提出“参加开幕式的有多少人?”的问题后,师再问:你有什么办法估算吗?)

3、提示课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算算体育场能容纳多少人。(板书:体育场)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出示课本中的体育场全景图,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计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数据及结果。

(3)小组选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2、出示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1)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学生进行估计。

方法一:将看台座位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

人,这个看台估计有

名观众。

方法二:这个看台每排有

人,共有8排,估计有

名观众。

……

(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③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1×8×28或168×28

估算结果:把168看成170,把28看成30,170×30=5100

4、小结:

师:估算时应注意什么?

a)将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这样便于计算。

b)估算时注意符合实际,估计结果接近准确值。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根据本班级人数,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请同学们自选一张报纸,估计其中一版的字数,你能有几种估计的方法?(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3、估一估。这是小博士文具店九月中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单位:元),你能很快估计出这个星期的营业额吗?你还能估计出九月份的营业额吗?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星期

营业额

294

286

291

298

302

315

312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神舟七号飞船什么时候返回吗?我们课后回家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多少圈,估计共飞行多少千米?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每个看台座位数

看台数

共有多少个座位

28×6170

70×30=5100

30×6=180

28(30)

80×30=5400

20×8=160

60×30=4800

21×8=168

68×28=4704

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2、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学习。

.争做优秀推销员(认识计算器)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强调小数点

2.计算器高手: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拿出你的口算卡做第一组题,准备开始

演示:

第一组:15+23=

82-62=

000×5=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

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4.你说我做。

同桌之间互出题目进行计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有趣算式结果的探索,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对算是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2、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探索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数学王国里充满了奥秘与神奇!传说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不过,要想去挖掘宝藏,可得闯过四道关卡。每道关卡都有一组有趣的算式,如果你能找出算式中的规律,就表示你闯关成功!连闯四关,就有机会挖到宝藏。今天淘气和笑笑想去闯一闯,你们愿意与他们同行吗?那就带上你们的计算器一起出发吧!

(板书: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1

1×11=121

11×111=12321

(1)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的答案的规律。

(2)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111×1111=?

(3)请学生继续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4)依据规律直接填得数。

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5)这组题的得数都是回文数,也就是一个数从左边开始念和右边开始念完全相同。与回文数相关的还有回文句,如“北京自来水来自京北”;回文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油灯少灯油,火柴当柴火”等。

学生举例说说。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42857奇怪在哪呢?先请同学们把142857分别乘1、2、3、4,仔细观察积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以让计算器来帮忙。

(2)反馈计算结果。

42857×1=142857

42857×3=428571

42857×2=285714

42857×4=571428

(3)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及结果的特点。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规律: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如142857×2,7×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2=285714。

(4)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42857×5,142857×6的积吗?(714285,857142)

(5)学生独立计算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验证结果。

教师加以鼓励: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闯下一关吗?

3、第三关:神奇的9。

(1)提出疑问:999999×999999=?

学生计算,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怎么办呢?

(2)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先出示:

99×99=

999×999=

9999×9999=

借助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4)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总结。99×99=9801999×999=980019999×9999=980001

教师总结规律:

它们的结果都以数字98开头,以1结尾,中间填0,0的个数是算式中一个乘数里9的个数减1得来的。

(5)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2)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3)“卖关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要按我的方法去做,不管你挑哪四个数字,我都知道你的结果。

(4)计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最大四位数:5210最小四位数: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得出的四位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例如:

5210

8541

8730

-1025

-1458

-3078

4185

7083

5652

6552

9963

6642

7641

-2556

-3699

-2466

-1467

3996

6264

4176

6174

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后结果都是

(5)学生探索。

6174。

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教师加以鼓励:说得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祝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连闯四关。看来,数学王国里的宝藏很快就会让你们挖到。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读读44页的“数学阅读”,了解一下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懂得用字母进行正确的表示。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结合律。

2、难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一看,我们还能发现些什么规律(板书课题:探索与发现)

二、活动探索规律

(一)、乘法交换律

、计算下面几组算式

7×13=

25×8=

3×17=

8×125=

2、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二)、乘法结合律、出示摆好的长方体。(教材45页长方体)

教师:老师在课下用许多小正方体搭了这样一个长方体,你们知道老师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小组内商量。

学生交流验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质疑:为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呢?这其中是不是蕴含着某些规律呢?

板书算式:

3×(5×4)

(3×5)×4

3×4×5

=3×20

=15×4

=12×5

=60

=60

=60

2.探索乘法结合律运算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3×(5×4)=(3×5)×4=3×4×5

(2)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这三个算式乘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师:那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呢?

生:再找几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再举一些其他的算式,看一看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为了节省大家计算的时间,在运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34×28)×21和34×(28×21),发现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生: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4和15×(25×4),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这一过程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概括:乘法运算中三个数相乘,可以先算前两个数,再把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所得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

3、用字母表示定律

师:这个同学概括得真好。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用字母表示:(a×b)×c=a×(b×c)。

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

师:老师把同学们所说的过程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这就是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

4、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想一想,计算43×25×4怎样最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三、介绍小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你知道吗”。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准备:、口算题、10个红圆片、6个白圆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今天我们在一起去探索,寻找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三、探究发现

.动手操作,按要求摆学具

每行摆5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摆了2行,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得出以下两种解法:

(5+3)×2或5×2+3×2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师:算式,看看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定律吗?

介绍一种记忆方法: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即:(a+b)×c=a×c+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或c×=c×a+c×b,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复习,对认识更大的数、线、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掌握这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教学、口算卡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

、认识更大的数。(能说出读书,写数的方法,体会数据改写单位的意义。)

2、线与角。(能说出三种线和五种角的名称。)

3、乘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估算。

5、乘法运算定律以及应用。

说完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汇总,画一张简单的提纲图。

二、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成长足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2、明白了某些数学道理。

3、存在哪些疑问与困惑。

三、课堂作业练习。

、老师说数,学生写数。

62457

689256

475963

70006000

203670630

2、教材53页练习1.(1)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可以画标记明确题意。

(2)

提问:怎样把以“一”为单位的数改写为以“万”为单位的数?

(3)

学生独立完成。

(4)

提问: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吗?

3、教材53页练习2

4、教材53页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检查,交流画角的方法。

5、教材53页练习4.(1)先让学生说出互相平行的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2)学生找平行和垂直的街道,并进行验证。

6、教材53页练习5

(1)复习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

(2)学生进行计算。

7、教材53页练习6.指导学生写清解题步骤,答题要完整。

教学反思

www.5y

kj.co

m

2.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4?=20 四五二十 5?=20

5?=25 五五二十五

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双华小学

万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数是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估算方法及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交流,体验合作与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师:这一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乘法,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个单元关于乘法,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哪些?

生:乘数是整十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师:谁能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生:„„

(选择先讲乘数是整十的乘法)

师:孩子们会做吗?谁来帮助大家回忆一下,乘数是整

十、整百数的乘法我们可以怎么做?小声地与你的同桌说一说。生:可以用口算的方法。

(先把乘数末尾的零去掉,再计算,最后在积的末尾加上刚刚去掉的几个零。)

师:那谁能来说一说在计算乘数是整十的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最后要在积的末尾加上计算时去掉的零,去掉几个就加几个。师:孩子们真棒,分析地特别好。那下面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一组的孩子做得又快又好。

一、基础练习。

20×6

35×20

23×30

20×18 31×30

50×80

50×20

25×60 师:那么请你们想想这样的一个判断题是对的还是错的,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用你的手势告诉我。

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也一定有几个零。()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是错的?

生:如:50×80,去掉乘数后面的零,计算5×8=40,后面已经有一个零了,再加上刚刚去掉的两个零,就等于4000,而不是400。师:孩子们真棒,非常地细心。刚刚的题大家都做得非常好,那下面这些题你能试试么?

二、选数填空。20 30 40 50 60 70 80()×()= 800

()×()=1200()×()= 3500

()×()=4200()×()= 2800

()×()=2400 先请同学说一说,你对题意的理解。生:„„

(学生独立做,寻找规律。)师:现在细心观察,谁有好的方法呢,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规律?

生1:我发现先将0暂时去掉,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将0补上,就行了。

生2:我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第一个可以填10×80也可以填20×40。

生3:我还发现第二个和最后一个也可以填两个不同的答案。

师:刚才第X小组的同学真聪明,不仅能添上正确的答案,而且还能用不同的方法选数填空,真让人佩服。淘气见大家这么厉害,就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你们会被淘气难倒么?咱们一起来看看。

三、在括号里添“0”,使等式成立。

3()×8()=2400

4()×9()=3600 5()×8()=4000

6()×5()=3000 师:先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这道题,待会儿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先看积有几个零,算算前面的数乘起来有几个零,确定需要添上几个零,然后再填。

师:真棒,你们肯动脑筋,连智慧爷爷都要伸出大拇指称赞你们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那我们接着来看看这几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选择学生之前出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

师:先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最后再把他们加起来。(教师板演)

师:那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第二步末尾的零不写。

(2)加号不写。

(3)第二步: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要从十位开始对齐。

师:孩子们真细心,下面我们就来比比,两分钟之内,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看谁最细心。(一个大组计算两道题)

四、竖式计算。

36×43

19×23

65×15

77×17 53×18

28×32

69×12

34×49(展台展示学生作业,并订正答案)

师:看哪一组能利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万宝箱呢?

(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发现规律。汇报成果。)师:你们做得这么快,能把你们的秘诀跟大家分享一下吗?(1)通过估算先排除一些错误答案,再计算选出正确答案。(2)看哪个算式的积的个位是2。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筋的孩子,想到了这么简便的方法,真棒!淘气跟大家一起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完成了智慧爷爷给他布置的作业,现在就请孩子们当当小老师,帮他检查检查。

五、我是小老师

54×24=4526()

37×84=318()12×35=442

()

35×70=2450()师:下面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检查的结果?

生1:第一个小题我把乘数54和24分别看成了50和30,那么他们的乘积估算结果应该在1500左右。所以结果4526是错误的。

生2:第二个题目37×84=318也是错误的。因为乘数37和84的乘积的位数应该是4位。

生3:12×35=442这道计算题也是错误的,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20。

„„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真棒!

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到这些知识来解决,你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吗?赶快试试吧。

六、独立解决问题。

1.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多少千米?(注意时与分的单位换算)2.教师旅游团有28人游览世界公园,每张门票35元,1200元买门票够吗,应付多少元?

3.课件出示教材31页运果汁情境图。

师:先看清楚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淘气的问题,先解决什么问题,仔细考虑,相信自己!

生1:图中告诉我们司机叔叔拉来了一车水果饮料,其中有10箱苹果汁和12箱橘子汁。并且每箱水果饮料24瓶,淘气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一共有几箱,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10+12=22(箱);24×22=528(瓶)。

生3:还可以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分别有多少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24×10=240(瓶);24×12=288(瓶);240+288=528(瓶)。

生4: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

(10+12)×24

=22×24

=528(瓶)。

师:刚才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你用了哪种方法,做对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可以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七、总结

4.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同学们,老师现在说一句话,这句话是“爸爸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学生说)

小结:同学们,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生活中规律经常有,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规律的眼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上探索之路好吗?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课本主题图)同学们,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

那你们现在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1、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4×8+6×8 =32+48 =80(块)

这边的4×8和6×8分别是算什么?(6+4)×8

= 10×8 =80(块)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3×10+5×10 =30+50 =80(块)(3+5)×10 =8×10 =80(块)

你们真行,找到了这几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四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4、观察算式的特点

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四人一个小组讨论,最后以小组的名义汇报。

看看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暗藏着什么规律呢?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从同学们举的大量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你们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吗?小组再交流一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

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

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下去以后看看把加法变成减法以后这个规律还成立不成立。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8+6×8 =(6+4)×8 3×10+5×10 =(3+5)×10 用字母表达:(a + b)×c = a×c + b×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教学反思: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

2、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5.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五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教学难点: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

1、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10+7)×6=____×6+_____×6 8×(125+9)=8×_____+8×_____ 7×48+7×52=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六

8.有理数的乘法

(二)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四则运算的五条运算律,并初步体验到了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具备了对非负有理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在本章的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又熟悉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的结合律,并经历了它们的探索活动过程,具有了探索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基本技能基础,尤其是上节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更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活动过程中,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并体会到了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的简化作用,这不仅在探索方法上提供了经验基础,而且从情趣意识、求知欲望上也为本节可增添了兴趣基础。另外上节课学生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训练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修正的过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有用经验。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在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2.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乘法运算律。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2.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探究猜想,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文字表达,理解运算律;第三环节:符号表达,熟悉运算律;第四环节:体验运算律简化计算作用;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探究猜想,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1)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⑴(-7)×8与8×(-7);

(-5÷3)×(-9÷10)与(-9÷10)×(-5÷3)⑵[(-4)×(-6)]×5 与(-4)×[(-6)×5];

[1÷2×(-7÷3)]×(-4)

1÷2×[(-7÷3)×(-4)]; ⑶(-2)×[(-3)+(-3÷2)]与(-2)×(-3)×(-2)×(-3÷2); 5×[(-7)+(-4÷5)] 与 5×(-7)+5×(-4÷5);(2)通过计算积的比较,猜想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

活动目的:复习巩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训练学生的运算技能,通过比较结果,探究猜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使用的结论,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以上的活动⑴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错误,教师应事先有所预料,可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活动以激发兴趣和提高运算准确性和述度,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正面评价。在活动⑵中,学生经过正确计算后,自然会发现计算结果分别相等。此时,教师应出示相等的算式,最好用投影展示:

⑴(-7)×8=8×(-7);

(-3÷5)×(-10÷9)×=(—10÷9)×(-3÷5); ⑵[(-4)×(-6)]×5=(-4)×[(-6)×(-5)]; [1÷2×(-7÷3)]×(-4)=1÷2×[(7÷3)×(-4);] ⑶(-2)×[(-3)+(-3÷2)]=(-2)×3+(-2)×(-3÷2); 5×[(-7)+(-4÷5)]=5×(-7)+5×(-4÷5)。

这样便于学生观察猜想,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适用。

第二环节:文字表达,理解运算律

活动内容:通过回忆交流,相互补充,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准确表达乘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有三条,分别是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ab)c=a(bc)乘法对加法的结合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活动目的:以讨论回顾的形式口头表达乘法运算律,一方面达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达到理解乘法运算律的目的,并为本课时下一环节的实施作准备。

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在表述出现语言障碍,教师应设法给予帮助,但主要应由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交流、修正、补充自己完成,而不能由教师代替。

第三环节:符号表达,熟悉运算律

活动内容:(1)用投影片展示一组等式,请同学们判定等式成立的依据是哪条运算律,并口述对应运算律的内容。

(2)思考如何用字母来表示每条运算律。下列等式成立吗?为什么?(1)(-765)×4=4×(-765);(2)[7×(-8)] 3=7 ×[(-8)×3];(3)(-5)×[1/2+(-1/3)]=(-5)×1/2+(-5)×(-1/3).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律吗? 活动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具体等式中熟悉运算律,并再一次叙述运算律的内容,从而加深印象,明确应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用符号语言来表达运算律。

活动的注意事项:运算律的文字语言叙述一般问题不大,而符号语言的表达学生会有困难,教师应有充分的预见性,并切实帮助学生正确的得到运算律的符号表达,至于学生采用那些字母,是否小写等等问题,教师不应求全责备,只要正确,就要鼓励,最后教师可将结论统一,用投影片展示规范的符号表达。

第四环节:体验运算律简化计算的作用 活动内容:(1)教科书第78页例3,1、计算:

⑴(-5÷6+3÷8)×(-24)

⑵(-7)×(-4÷3)×5÷14 用两种方法计算,并比较哪种方法较简便。

(2)教科书第78页“随堂练习”。

1、计算:

⑴ 0×(-5÷6);

⑵3×(-1÷3); ⑶(-3)×0.3 ;

⑷(-1÷6)×(-6÷7);

2、计算:⑴(-3÷4)×(-8);

⑵30×[(-1÷2)-(1÷3)];

⑶(0.25-2÷3)×(-36); ⑷8×(-4÷5)×1÷16。

活动目的: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提高运算技能,对运算律的运用使计算简便。活动的注意事项:例题讲解时,需对两种解法进行板书,以比较两种解法的过程,体现运算律可简化计算的作用,提高学生合理使用运算律的意识。另外对体现环节的练习题不宜补充复杂的计算题,因为有理数运算重点是对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所以切记因为小数、分数的繁杂运算冲淡学生的主题,况且对于复杂的计算,我们提倡使用计算器,而不能过分讲究运算技巧,最后还应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⑴运算律的语言表述;⑵运算律的符号表示;⑶运算律的作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人翁精神和积极参与意识。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小结过程中,可能会有畏难情绪,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平时表现不积极不勇跃的同学,多给他们以帮助,鼓励和发言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7.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名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每日一练

206×7 180×5 69×3

二、新授课

师:笑笑和淘气去文具店买东西,可是他们不认识文具的标价,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 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说说每一种文具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桌之间说一说(2分钟)师:把交流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

一、1 分别指名汇报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点前面是3,所以是3元,点后面是1,所以是1角,1后面是5,所以是5分

生2:点前面是0,所以是0元,点后面是5,所以是5角,5后面是0,所以是0分

生3:点前面是1,所以是1元,点后面是0,所以是0角,0后面是6,所以是6分

生4:点前面是6,所以是6元,点后面是6,所以是6角,6后面是6,所以是6分

师:这3个6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个6表示6元,第2个6表示6角,第3个6表示6分 师:数字虽然相同,但是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总结:点之前是几就是几元,点后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点后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出示小数

师:文具店的标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不一样,这个数有点

师:像这样都有一个点的数都是小数,小数中的点叫做小数点(板书:认识小数)

师:小数点把小数点分为两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师:这4个数都是小数,你能试着读出它们吗?(指名回答)生:三点五

师:你是怎么读的?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生: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师:整数部分怎么读?小数部分怎么读? 生:整数部分按整数读,小数部分是几就是几 师:读给同桌听,并写在学习单上

一、2 师:谁愿意读?读对了大家和他一起读一遍

师:我把这4个数写在黑板上,大家看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板书数字)师:同学们看清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吗? 生1:先写整数,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生2:从左到右写

师:把这4个数记录在学习单上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生:小数 师:完成学习单三 巡视找1~2个展示

师:笑笑和淘气在整理钱币,我们一起来帮他们 师:第一幅是几元几角几分呢? 生1:2元2角2分 师:2元2角2分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怎么表示呢? 生1:2.22元

师:你是如何写出来的?

生1:点前是元,点后第一位是角,第二位是分 师:完成学习单四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1角、1分是多少元呢? 练习:学习单五、六 出示小知识:你知道吗? 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师:你在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小数? 师: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三、板书

认识小数

3.15 36.09 读作:三十六点零九 0.05 1.60 6.66

四、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可以用旧知引新知:1元=10角,1角=10分

2.问答式的课堂,教师说的有点多,孩子们发现的少,引导不够。3.课堂把控不太好,孩子们做题速度相差太多。4.板书有遗漏

8.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八

xiaoxue.xuekeedu.com

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触很深,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在本节课中,能够抓住重难点,课堂设计比较好,、教学设计很清晰,教学很顺畅,知识讲解比较到位。在探索乘法交换律的过程中,环环相扣,学生学习的激情很高,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乘法交换律”的环节中,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示方法。同时,在总结乘法结合律后,教给孩子们一个“手指操”,加深了孩子们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我是先讲乘法交换律,再讲结合律,因为乘法交换律在学生以前的学习中都有渗透,而乘法结合律的生成也有赖于乘法交换律,所以先讲交换律可以以旧引新,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结合律做好铺垫。

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语言不够严谨,要简洁、精炼。在叙述乘法结合律时,要紧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二、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在学生讨论、举例时,要求孩子验证等式是否成立时,要求叙述得不够严谨。

三、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解释得不是很到位,需要针对孩子的回答,来着重讲解。

四、对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的体会: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计算正方体的个数,在计算中,出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产生我们需要的素材。教后,发现学生能呈现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围内,我们探索所需要的类似3×(4×5)的算式是较难主动再现的。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刻意的人为的“引导”得到,其实很不自然,有些强加的感觉。也许,直接呈现

乘法结合律的事例给学生会更好些。

xiaoxue.xuekeedu.com

由于经验的欠缺,对课堂的调控与把握还是做得不到位。有时候我的语言有些随意,不够正式,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这是非常不足之处,既而需要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还有通过有其他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老师的辅助作用及提问题的技巧性也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9.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九

《三袋麦子》(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的考虑。文章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对其所蕴含的道理和所描写的小动物鲜明的个性,学生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因此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指导学生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 本堂课可谓朴实无华。但是扎实到位,尤其是字词教学颇费苦心。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三个小动物的理解。在教学小猪时,我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演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表演的兴趣很浓厚,他们把小猪的憨厚可爱的一面表演了出来,并喜欢上了小猪;在教学小牛时,我主要通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采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小牛的勤俭;在教学小猴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片明白小猴的做法是聪明的,土地公公的表情已经告诉我们了。最后以“你会怎样处理这袋麦子” 结束课文,在谈到如何处理麦子时,有的同学说要把麦子作成各式各样的饼子,有的说要把麦子保存起来,还有的要把麦子全种下地,来年吃一点,种一点,并将多余的麦子送给其他没有的粮食的人。多么可爱,多么善良的学生啊!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做法都是可取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学生能提出自己的不同做法时,教学任务也就成功完成了。

10.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十

一、指导思想

1、以本册教材为本,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上进、持续、和谐的发展。

2、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的探究意识,及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本学期里,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习方式:

①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 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七、教学措施

教者: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 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11、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12、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1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七、评价工作

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多样化地进行恰当的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评价工作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做法:

1、课堂上教师多以鼓励为主,对课堂认真、发言积极、回答问题精彩的以红星奖励。并采用小星换大星的激励机智,使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进步。

2、合作小组堂堂课进行评价,天天进行小结,每周进行总结。

3、进行单元过程性评价记录及学习情况记录。

4、期中、期末分两次对学习小组进行总结性评价。

八、个人业务学习计划

1、学习内容

(1)《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心理教育》。

(2)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教学设计》。

2、学习时间

(1)充分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

(2)数学组组织的业务学习时间。

3、学习方式

(1)自学。

(2)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和数学小组的业务学习。

(3)多听课,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九、教学专题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教学计划

11.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十一

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约分》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所带班级学生共25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约分的含义,并掌握多种约分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教材的安排,本课时设计了这样3个层面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掌握约分的方法。首先是活动一,找相等分数的活动。学生通过游戏找出相等的分数,使本课得以从愉快中开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动二,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分数相等的原因,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概念,把握“最简分数”的含义。而最后的活动可以说是开放性的多项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更好地掌握约分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媒体演示并配音:话说猪八戒跟着猴哥,通过分西瓜了解了分数的神奇。今天八戒途径蛋糕店,了不得,这里的蛋糕真是香飘千里。毫不犹豫,八戒买下一个大蛋糕。不行,美味不可独享,怎么也得给师傅留一块。想呀,想呀,八戒想出了这样的四种分法〈出示教材第47页的图案〉,他想把阴影部分的留给师傅。)

师:请同学们帮帮八戒,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评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发现

师:(出示电脑课件例图)谁来说说看,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学生立刻发现:四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为什么给师傅都是一样多?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生1:我们可以用4个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1/

3、2/6、4/12、8/24。我们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知道这四个分数是相等的,所以4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这4个分数之间到底都有怎样的关系?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小组内交流,每人选其中两个分数说一说。)

(评析: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2、明确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清楚,八戒知道自己为什么又错了,夸咱们同学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除以了一个相同的数,所以这些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生2:我给他补充,是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师:说得非常准确(师用彩粉笔板书),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3:约分后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越来越小,但分数值都相等。

师:很好,这是约分的特点,谁来再说一遍?

生4:最后一个式子的得数 是 1/3不能“再往下除了”。

师:真好,你观察得非常认真,准确地说1/3不能再约分了。谁知道,为什么不能“再约分了”?

生:因为1和3没有公因数。

师:回答得真棒。像1/3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

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要求把一个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进行约分,就是要求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也就是说,约分的最后结果应该是什么分数?

(评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理解约分的含义。)

生:是最简分数。

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评析:数学概念一定要联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加清楚,不能简单的机械记忆。)

3、实践探究

师:再看八戒为我们带来的这4个分数,哪个是最简分数?

生:这4个数中,1/3分数。

师:说说其它的3个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

师:现在,请你从3个分数中任选一个进行约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约分的方法。

师:请这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约人的过程。

生1:我发现8和24有公因数2,8除以2等于4,24除以2等于12,4和12有公因数2,4除以2等于2,12除以2等于6,6和2有公因数2,6除以2等于3,2除以2等于1,所以8/24约分后等于 1/3

生2:我直接看,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8,直接约分8/24=1/3。

(评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不是简单的模仿,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同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更有助于内向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比较两个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1:这两个同学都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结果都是1/3。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方法,除了好几次,第二种方法只除了1次就行,所以我喜欢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可以只除1次?

生:因为他求出了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只除了1次就行。

师:都这样想吗?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计算准确,不容易错。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在约分的时候都应该注意什么?

(评析: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对于约分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但是对于学生的选择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我们认为好的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一定也是最好的。)

生1:用公因数去除。

师:谁的公因数?能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2:约分的结果应该是一个最简分数。

接着学生汇报2/6和 4/12约分方法。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评析:教师的提问有思考的价值,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当学生的发言无序而散乱时,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师:八戒感谢大家帮助他解决了今天遇到的难题,想请大家一起去赏灯。让我们和八戒一同前往吧!

1、第4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连线。

(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连?(媒体演示)

2、第48页第1题。

(1)学生试做。

(2)集体交流。

师: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你的心得是什么?

生1:看分子和分母的个位,如果是2和5的倍数就可以直接除以2和5。

师: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准确判断出是几的倍数,快速进行约分,对吗?

生2:像分子和分母之间是倍数关系的,可以直接得到几分之一。

……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们在约分的时候,注意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进行。

(评析:练习的设计应该是这样,每一道题都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收集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3、教材第48页第3题,比较大小。

(1)学生试做

(2)小组内交流比较好的方法。

(3)反馈信息

4、小小投递员

师: 噫!八戒哪里去了?(出示电脑课件)原来在这里。八戒又遇到了什么难题?

(课件演示)要求每个同学一封信,信封上的分数的分数值与哪个小房子上的数相同,就把信送到那所小房子的下面。

生完成送信活动,集体评议。

(评析:游戏是学生最愿意参与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练习:见上述教学设计中。

九.作业安排:

1、约分在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在()里填上最简分数。

6分米=()米 40厘米=()米

15秒=()分 25分=()时

2、约分在小数化分数中的应用。

把下面个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上一篇:标志设计简介下一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