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论文(精选8篇)
1.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一
略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结合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形成和发展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想、创新方法等几方面进行简略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教育 创造力 方法 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就自己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略述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设问、发掘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设计课前提问:“A、B、C三村(呈三角形分布)合建一所学校,校址应选在何处,才能使三个村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学习这部分知识,学习兴趣很浓;其次,提供质疑问难的条件,教师不独占课堂,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以及对学生多启发、多诱导等;再次,注重质疑问难的效果。应抓住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什么问题都问,不要仅仅满足于所提问题的数量,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设计问题“每位同学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作出底边上的高,沿底边上的高折起来观察两个底角的关系怎样”这个问题既符合先动手、后动脑的科学性,又能启发学生探索,进而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兴趣。
兴趣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它是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动力。教师导入新课时要采取灵活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悬念。如故事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等。例如;在引入“点的轨迹”时,教师先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轨迹”,比如,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运动着的点,沿着某一特定方向前进,它喷出的气体所构成的图形实际上就是飞机运动时留下的痕迹,这就给了我们轨迹的形象。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生活实践举一些事例。同学们发言踊跃,把生活中所见的有关“轨迹”问题举出了很多例子:“钟摆下端往复摆动时形成的弧行”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组织抢答竞赛。如“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都可以组织竞赛,要求做到准确,迅速。
(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都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习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课本中又没有专节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人教版)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又如八年级数学第三册(北师大版)上的习题:“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A(-6,3),B(-2,5),C(0,m),D(n,0)。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短时,m,n的值分别是什么? A(5,-3)或(-5,-3),B(-3,5)或(-3,-5),C(-3,5),D(-3,-5)”解答本例题的思维方法可以是:(1)排异法,或(2)演绎推理法,或(3)分析归纳法都可以。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光是讲清事实,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自己去动手。”传授知识是我们教学重要目的之一,但不能算是最重要的目的,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直是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今后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自我再学习、具有开拓和创造能力的学生,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进行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是学生创新能力凸现的保证: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平时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树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应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二
一.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
1.情感教育的基本概述。情感教育简单地来说, 就是一种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对外界的探索, 从而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的教学模式。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总所周知, 丰富的情感是探索外界知识的重要因素, 情感教育的重要把握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性, 从而整体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不仅在教师的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且“因材施教”,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缺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情感教育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阻碍了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实施。
首先是滞后性。对传统的教师来说, 知识的灌输模式成为根深蒂固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必定会在此基础上不能得到足够受重视, 必然造成情感教育的滞后。
其次是准确性不够。对“情感教育”的解读或多或少在新课改下会出现偏差或者不准确。情感教育往往跟德育教育混为一谈, 在知识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下, 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 缺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无法达到新课改的效果。
最后是运用欠缺性。情感教育的运用方式不对, 对学生的行为充分的肯定, 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简要做法
了解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优势可以更加坚定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推行, 实行过程中的缺陷也应该同样得到重视并解决, 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1.转变传统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处于优先涉足的地位, 由教师带动学生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因此把正确地“情感教育”思想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拥有正确地思维才能更好地支配行动, 达到新课改所希望的目标。
2.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帮助情感教育的实施。例如联想式的手段, 这种手段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 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读到这句话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提问, “最不能忘记的背影, 同学们对背影的联想是什么?每每想起来某一个人的背影时, 总是带着一种怎么样的情愫呢?”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 这样子的联想式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有利于获得教学上的更大效益跟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3. 多媒体的辅助。在新课改下, 多媒体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如果只是学生跟老师的诵读, 里面深层次的感情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挖掘出来, 用多媒体展示专业朗诵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对《再别康桥》有进一步的思考, 浓浓的感情在音乐与优美的音色中更好地表达出来。
4.付诸于实践。实践才是硬道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情感教育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状态, 所以培养学生情感的表达, 也是情感教育付诸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让学生会表达自己, 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才算真正完成情感教育的目标。
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13-01
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阶段,以故事情感、审美情感为主的教学内容逐渐增多,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感受教学内容中的情感,那么他们会觉得语文学习索然无味,但倘若学生懂得如何去感受教学内容当中的情感,那么他们必然会发现语文学习竟是如此美妙的一件事。为了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培养,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自己的情感去进行感悟和体会,这种教学需求为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方法的初中语文教学时代悄然来临。
一、巧用教学引导,营造情感氛围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情感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教师就必须要做好教学引导,通过生动有效的教学引导,来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为情感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旦情感氛围得以营造,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沿着情感轨迹进入到课文当中,实现自身情感与文章情感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妙用教学方法,创设情感情境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变成了音乐朗读磁带或翻拍成了电影,这种直观的印象不仅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内容,还能够通过演员生动的表演和音乐的正确运用实现对观众情感的调动,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电影及其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情感的调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一些以教材当中为原型的电影或音乐朗读磁带,创设出情感情境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调动。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雪》的教学时,笔者先播放了以该词为基础而改编的歌曲,之后笔者又播放了配套教材当中的音乐朗读磁带。通过优美的歌声和铿锵有力的音乐朗读,学生很快就实现了情感的融入,并将自己带入了到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当中,实现了对作品的深刻了解与认识。
三、擅用教学感染,实现情感熏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与知识传授者,必须要学会擅用自己的教学情感,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情感带动下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的情感中去,实现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例如在进行《背影》的内容教学时,笔者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好的感受到父爱的伟大,笔者就与学生分享了‘我与父亲的故事。在完成故事分享后,我邀请学生来分享他们与父亲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分享学生发现,虽然父亲表达的爱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于孩子那份深深的爱却是始终不变的。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回家写一篇“我与父亲”的作文,鼓励学生在作文当中讲出与父亲的故事,并大胆的说出对父亲的爱。在笔者的情感熏陶下,学生在讲出与父亲的故事的同时,都实现了对自己情感的释放,大声的说出来他们对父亲的爱,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情感体验上的一次进步。
四、常用教学朗读,提高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常常会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小说类的文章学生要读出感觉,散文类的文章学生要读出意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当中的情感,更深入的了解到了作者习文时的情感状态,这对于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春》的内容教学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多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笔者发现每一次的朗读学生都能够在情感把握上有所进步,由此可以看出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感知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加准确的实现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常用教学朗读来实现对学生情感体验水平的提升,对于情感教学的有效实施非常有用。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作为以学生实际心理需求为策略的教学方法,其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够实现对学生语文情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进行情感教育非常有必要。实际上在初中语文教学初期,学生很难真正的学会利用情感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文章的审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发挥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情感引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情感的调动,从而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 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148.
[2] 王俊生.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43.
[3] 赵卫民,曹永花.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3,06:126-127.
4.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 篇四
摘 要: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所以,新课改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分析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增强生活的体验感,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从哪些方面来实施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呢?以下是笔者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初中学生要系统的学习物理知识,通过学习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要摒弃以往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发挥出对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要利用好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努力将学生丰富的情感调动起来。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物理现象,针对物理现象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想象,能够自行探索问题的实质,通过独立思考,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增强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上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只有在课上通过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课上集中注意力,保证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通过给学生设置的问题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也就是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怎样对酒精和水进行判断?有的学生说通过闻酒精和水的气味来进行鉴别。怎样判断铁球和铜球呢?此时,有的学生说看铁球和铜球的颜色,如果颜色有些发黄的,就应该是铜球,如果颜色有些发黑的,就应该是铁球,这时我们还可以增加问题的难度,如果在铁球和铜球上面都涂上一种相同的颜色,那么应该怎么判断铁球和铜球呢?此时,学生一时间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和互相探讨,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整个教学实效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初中物理学科是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要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经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另外,教师还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要有自信心,不畏惧困难,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勇于打破常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四、通过多种评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新课改下,教师要经常挖掘学生的优点,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多多给学生以肯定,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加以评价。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师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或者由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这样可以从情感方面与学生建立亲切的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不会产生距离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告诉学生不能将考试成绩看的太重,应该让学生重视学习的每个阶段,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会学习,而且还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互换师生角色
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充当的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可以在课上与学生互换角色,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比如说物理课中有一些实验课节,教师可以将其交给学生来给学生们演示物理实验,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会很浓,整个课堂学习氛围也会非常好。
六、结束语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同时还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争取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武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7)。
[2]钟斌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运用初探[J].技术物理教学,2013,(03)。
[3]郁大鹏 浅议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3,(09)。
[4]江梅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04)。
5.新课改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篇五
叶冬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峦城完全中学)
秋季学期,我校全体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EEPO有效教育课堂改革活动。我有幸成为第一排培训学员,能参与EEPO教学改革的听课、上课和赛课的活动,其中受益匪浅。EEPO指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学习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中三大教育体系之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操作方式。EEPO所总结和创造的方法,在许多方面帮我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尤其在农村教学中学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心领意会的约定
彼此心领意会的约定能让课堂教学更紧凑,使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更轻松、更省时。我和学生约定:当你明白问题时,请把手心对着老师,不明白时,手背对着老师;准备就绪请出示OK的.手势;判断正确与错误,请用手势作打钩与打叉;表达看法非常好(竖起大拇指)、一般(竖起食指)、不好(竖起小指);当听到老师说“12345”时,学生就说“54321”来回应,并马上安静坐好,退出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等待老师的上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简短的话语,我可以轻松地调控好课堂教学。在进行“约定”训练前,我先让学生明白“约定”能够帮助我们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会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在上到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互相转换的内容时,我用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作为约定:竖除法,反向取余数。当学生听到这个约定后,就立刻停止转换计算,等待老师的下一步布置。学生的踊跃参与,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富有个性的表扬与激励
在EEPO有效教育的指导下,我为学生设计了富有个性而又鼓舞人心的鼓掌表扬方式:XXXXX(棒棒你真棒),加赞扬性大拇指。学生每完成一个操作任务或提交了作业,都会得到这样的表扬或激励,受到表扬的学生当时的那种眼神、那种心情甭提有多自豪了。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表扬和激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更加感兴趣了。
三、发言与倾听,学会与人沟通
在课堂上,我们常遇到以下一些现象:老师在讲习题或试卷时,问题一出,学生就会乱七八糟地说出答案。发言与倾听训练能够很好地帮助我解决这一现象。
首先,我让学生认识到,倾听别人说话不但是一种礼貌行为,而且可以通过别人回答从中获取自己没有的知识。
我以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中的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有哪些步骤为例,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为发言人,从中提名学生发言;另一组为倾听者,找出一名学生复述刚才同学的发言。在学生的发言与倾听中,当我发现有些学生忘了面向听众或倾听者分神时,我不动声色地轻轻触摸他的头以示提醒;学生发言面露胆怯时,我以真诚的微笑和期待的表情向他们投去鼓励的目光,或建议大家用我们独特的方式鼓励他,必要时我还进行小结或适当的评价,以资鼓励。在发言与倾听过程中,全班学生好像在进行一场大的辩论赛。通过发言与倾听训练的加强,学生牢牢记住了创建图表的几个步骤,课堂中还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四、单元组学习,体现了协作精神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乡镇,由于受认识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的制约,学生常常无法交流,各忙各的,合作不到位或不会合作。EEPO的小组训练,给我深深震撼,在教学中学生需要合作学习,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作为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帮助、引导,指定活动规则,探索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一般分为四人组或六人组,有组长、记录员、声控员、发言人等角色分工,用于讨论问题或是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中,我给学生的任务是:请同学们利用学到的Word文字处理知识制作一张卡片,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我把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任务:组长负责规划卡片的整体内容;记录员负责上网搜集图片或输入文字;声控员负责提醒本组成员讨论,不要影响到别组;督察员负责监督本组成员是否有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小编导负责将卡片内容做整体排版;发言人负责提交作业,并简要说明卡片内容和制作的步骤。在小组合作中,人人有角色,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小组里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合作中,他们能做到互相关注,把资源与成员共享;他们的作品都是自己动手设计、组织、策划、协调、实施和评价的,活动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位、争吵或“边缘人”的现象,一切井然有序,每一个学生都乐意为本组作贡献,积极参与活动,既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相信以我的热情,会使学生不断遵循“EEPO学习方式”的要求,使学生终身受益。
大胆探寻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新途径的我,原来也注重新教育理念的渗透,但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如同有了方向却没有可寻的道路一样。战胜自己,告别昨天,自从参加了“EEPO”有效教育的培训,我感受多多,收获多多。
6.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篇六
花梨乡中学教师
胡嫄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预习,激发兴趣
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新课改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搞好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自主探究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需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所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否则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二、发掘学生潜能
教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当然,良好默契的历史学习氛围的养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难点,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同时,师生都应明白这样几句话: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才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作为历史教师更需要充满激情,三尺讲台,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三、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 》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见,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历史课堂,使课堂教学手段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已逐渐成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让教学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起历史的空间、动态概念,激活其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有容量大、节奏紧、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为教师灵活机动的教学、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创造了条件。学生不再是一个书橱,而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品味人生,思索现实、预测未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潜移默化,影响自己人生发展的轨迹。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七
一、借助文字的传达, 引导学生与教师形成共鸣, 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分诗, 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 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 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 能不激发起学生的求知的情感, 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 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 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 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 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 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 学会更快地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 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 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邓颖超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了对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往事的回忆, 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让人肃然起敬。其中第5段作者把切切的思念, 化作一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 思念与崇敬之情, 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因此在读此段时, 应用沉缓的声音、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现思念之情。《苏珊·安东尼》第4段是安东尼据理力争反驳那些嘲笑者的一段话, 在读这段时声音应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到自豪再到坚定, 要读得气宇轩昂, 读出凛然正气。《沁园春·雪》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 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 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同样只有抱着挖心掏肺的心态, 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良苦用心……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 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 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激起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 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 其“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 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 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改变情感的表达方式, 情感表达不仅可以在课文中, 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 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如在指导学生写作《美的瞬间》时, 先让学生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 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 来鼓励学生自由描绘春之景, 抒发春之情。在张老师的启发下, 一篇篇充满情趣、感悟美好的文章跃然纸上。如写受伤但仍坚强的麻雀的:“它不断地扑腾着翅膀, 努力向上跳着, 一次又一次, 一次次跳起又一次次落下———几次过后, 早已是面容憔悴, 可那双黑亮的小眼珠, 却又不时放射出束束令人振奋的光芒, 那分明是一种希望, 一种渴望生存的希望, 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这样, 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在这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总之,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 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 愉悦性情, 滋润心灵, 健全人格。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 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光海.《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山东莱芜苗山中学.
[2]谢兰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简阳市石桥初中.
[3]黄翠翠.《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4]杨德富.《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北部新区竹林实验学校.
8.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教学 情感教育
注重对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点,“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共鸣,由此看来,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
1.情感教育的基本概述。情感教育简单地来说,就是一种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外界的探索,从而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的教学模式。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总所周知,丰富的情感是探索外界知识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的重要把握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性,从而整体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不仅在教师的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缺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阻碍了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实施。
首先是滞后性。对传统的教师来说,知识的灌输模式成为根深蒂固的教学方法,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必定会在此基础上不能得到足够受重视,必然造成情感教育的滞后。
其次是准确性不够。对“情感教育”的解读或多或少在新课改下会出现偏差或者不准确。情感教育往往跟德育教育混为一谈,在知识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下,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缺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无法达到新课改的效果。
最后是运用欠缺性。情感教育的运用方式不对,对学生的行为充分的肯定,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简要做法
了解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优势可以更加坚定新课改下情感教育的推行,实行过程中的缺陷也应该同样得到重视并解决,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1.转变传统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优先涉足的地位,由教师带动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因此把正确地“情感教育”思想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拥有正确地思维才能更好地支配行动,达到新课改所希望的目标。
2.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帮助情感教育的实施。例如联想式的手段,这种手段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提问,“最不能忘记的背影,同学们对背影的联想是什么?每每想起来某一个人的背影时,总是带着一种怎么样的情愫呢?”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子的联想式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获得教学上的更大效益跟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3.多媒体的辅助。在新课改下,多媒体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如果只是学生跟老师的诵读,里面深层次的感情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挖掘出来,用多媒体展示专业朗诵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对《再别康桥》有进一步的思考,浓浓的感情在音乐与优美的音色中更好地表达出来。
4.付诸于实践。实践才是硬道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情感教育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状态,所以培养学生情感的表达,也是情感教育付诸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让学生会表达自己,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算真正完成情感教育的目标。
通过对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现状的简要剖析,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優势是不容小觑的。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在情感中感知世界,完善人格,获取正确地价值观,树立有价值的人生观。虽然在新课改下的情感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要不断地努力,在解决问题中让情感教育实施更完善地推崇下去。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8-18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探讨论文09-05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06-24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07-06
浅议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的几点转变新11-22
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11-25
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情景设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