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方案

2024-10-02

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方案(共8篇)

1.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方案 篇一

构建财会专业就业导向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着,而且成效明显,但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的、多元化的经济结合体,并且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我们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面对农村地区文化的苍白单调和不和谐、不健康音符的挑战,中职学校怎样在进一步搞好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德育基础上,构建起班级文化为载体的德育平台,组成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合力,搞好以此为载体的德育工作,这是目前中职学校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以德育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创特色班级,建和谐校园”。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财经部班主任为对象的课题组准备开展“中职学校特色班级建设”的研究。

特色班级:是以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为载体,是“因班而宜”、“因师而宜”、“因生而宜”的班级文化。现在新课程正随着基础教育的步子走进学校、走进我们的课堂。新课程要求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价值,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这就必然对班级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班级建设包括观念建设、制度建设、环境与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它在有形和无形中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反映出教学的本质。在新课程的实施的背景下,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良好的学习制度,为学生创设一种乐学、爱学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心地工作,让师生成为这种氛围建设者,同时又是这种氛围的受益者,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益,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其实,一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成正比的,学生只有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才会。我们认为有积极性、才会有学习的兴趣,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所提倡的和所要创建的特色班级,应该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上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并使这样的智慧和优势在学生每天生活的世界(班级)中得到延伸,使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学校,而且延伸到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使教育不仅只限于以书本为中心的知识教育,而且拓展到更为本质的道德与人格教育。

总之,创建特色班级,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在班级里的生活质量,促进学生被感染、感染人,最终能自发地提高道德素养,促使全面发展素质。这是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广义上的班级文化入手,对学校的班级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德育和智育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审视。这是一个希望在各方面有所突破的研究,我们将尝试着去改变以往班主任工作中频繁出现的的 “说教式” “填鸭式”“注入式”“标准式”教育,希望能够达到以“班级特色文化润德,特色文化育人”的目的,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和创新精神的养成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开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果能在继续发挥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又能构建起班级文化,那不是既能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齐心协力打造校园和班级相辅相成、和谐互补的文化平台,而且还能使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扎实有效地开展,班级文化为载体的德育百花齐放,就能使中职学校德育出现崭新的局面。只要各班班主任和学生能够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一定可以创设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班级文化,这样我们的班级德育一定会丰富多彩,就一定会各具特色,就一定会开展得扎实有效。所以说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课题的界定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班级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班级环境美化,班级设施配备,班风学风建设、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等。它是一种以班级教室为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以老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以班级环境建设、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应重视班级文化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我校提出的“特色班级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较高的层次,它主要包括班级的空间环境的建设,班级人际氛围的营造,班级活动空间的创造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出现。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合身的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

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比较多: 王芳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精神文化、激励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这几个方面;吴水清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认为,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的另一重要内容,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个性化班级文化与新课程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很多也都体现了特色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宁波市镇海学校开展的《新课程条件下创建个性化班级文化的探索》提出“通过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个性化管理制度的拟定,以及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形成具有创造精神的班风,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中获得充分发展。”这其实也就是特色班级的文化建设的开展。而且浙江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了《中职学校特色班级建设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我们针对以上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班集体的地位与作用,每一个教师几乎都在以知识传授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以呆板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模式为教育手段,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感召力,使班级德育工作存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缺乏个性、缺乏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缺乏文化性与自主性。因此,我们提出了班级特色文化这个课题,进行《中职学校创设特色班级》的研究,我们将以学校开展的活动为抓手,调动学校的力量,将特色班级的建设与学校的跟踪评价,以及创特色学校的宏观发展目标充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影响学校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这一课题的开展和研究的进行真正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

1.集体教育理论:学生、班集体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主体,集体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为了班集体,并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集体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集体教育的基本原理。现代班集体建设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使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成为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舞台,因而集体教育强调让学生集体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

2.文化涵育原理:学生总是在文化中生活,这就要求不仅要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包括环境、气氛、班风、规范、人际关系、学风等)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集体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学习一些基本的道德素质。我们的研究正是要通过班级文化(也就是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期望能够起到“教育无痕”的作用。

3.创新教育理论:我们当前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以及一些别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集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班集体建设则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班集体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良好的班级文化因为它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它与一般的灌输和强迫不一样,它则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以超强的磁力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它像一个大情感场,从中产生了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这些情感流不断地流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它还像一个超大的心灵场,产生强烈的心灵感应,弥散在每位学生的心坎上,它更像一只只无形的手,驱使着学生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班级文化的熏陶、感染、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无形力量,从而产生自求、自强、自得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

基于上述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能有效地发挥班级文化的独特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 分的发挥。同时,通过研究能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班级管理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我校班主任工作的特色,对深化素质教育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课题能为丰富和发展班集体建设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提供一些成功的研究案例和操作性经验。课题若研究成功,将对班集体建设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对中职学校因班制宜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并且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实效性,提高班主任德育科研水平,促使中职学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理论意义:在于开创以班级特色文化为载体进行德育的先例,为运用班级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提供范例。

现实意义:我们提出《财经专业中职学校特色班级建设研究》的课题,希望能借这一课题研究,对我校的特色班级建设、特色教师建设做出有益的探索。

六、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一)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提升学校班主任的德育理念,造就一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教育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丰富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促使小学生健康成长。

2.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关注班级,关注集体,关注学校,关注社会,关注自己的思想道德,促使他们在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过程中,感知、实践、体验、领悟、自求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感、心理素养和行为习惯。

3.通过本课题研究,揭示出其管理模式的结构和特点,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二)内容:

班级集体的文化建设有着较为宽广的研究领域,为了使课题的研究更符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便于研究者操作实施,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教育环境对引导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班级集体的环境文化,就是要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环境文化建设中来,在环境建设的同时,不仅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又能在环境影响中受到教育。

我们学校开展了“我爱我家”为主题开展环境建设的研究,鼓励每个班主任以及班级成员努力为自己的班级创设像家一样温馨而美丽的环境。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对班级文化进行设计、布置、改善等,努力使这种温馨的班级环境体现出本班特色,让班级环境的建设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这种特色班级环境,将有意无意地影响、支配学生的行为,陶冶 4 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在课题实验中,通过对特色班级的打造,在学校的各班级中树立榜样作用,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的改革和发展。

2. 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成长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自己在班内发挥作用,得到大家的价值认可。因此,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特色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并且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成长,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主要的内容。

3.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

班级活动展现学生个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天地和舞台,同时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因此,特色班级的建设离不开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的支撑。班级活动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形式可以各式各样、方法也尽其所能,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活动的一笔重要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4.让班主任在研究中成长

通过“特色班级建设”这一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精神,也能够使自己更加具备娴熟的驾驭班级的教育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马卡连柯说过,最主要的教育手段,就是良好的教师集体和组织完善的、统一的学生集体。而我们的特色班级建设,目的就是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特色管理”这一手段,发挥好“特色活动”这一载体,关注每个学生素质的提高,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育人”的效果上,起到“育人”的作用。

七、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本人是一个有着十多年教龄,丰富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经验的资深教师。本人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科研风格务实求真,已成功领导并完成了多项富阳市级课题的研究。相信这些因素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八、研究的步骤、时间安排及具体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3.4-2013.7)

做好课题申报的研讨工作。填写课题申请书,设计研究方案。做好同课题相关理论资料搜集工作等。

(二)实施阶段(2013.8-2014.7)1.按课题计划开展研究。2.理论学习。

3.对特色班级的发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价。4.课题活动的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4.8-2015.7): 1.资料的搜集、整理。2.撰写结题报告。3.结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4.结题。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1993年第1版 [2]《优秀班集体建设经验谈》 戴兵 摘于2007年5月 《班主任》 [3] 《谈谈班级文化建设》 钟家胜 教育教学 2007 [4]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吴水清 网络

[5] 《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 王文忠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 [6]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芳 辽宁教育 2006 [7]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 徐英 教育前沿 2007

2.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方案 篇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背景下, 通过突出历史故事、文化背景、地域特色等方法, 提出了建筑应重视文化的地域性。同时关注建筑本身的地域要素,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交流, 注重文化建筑的地域特征、民族、民间文化底蕴特色。本文以某文化中心建筑方案为例, 讲述如何以生态建筑为设计之根本, 以本土文化为建筑之灵魂。

一、设计指导思想

1. 总体思想

总体规划的思想是以生态建筑为设计之根本, 以本土文化为建筑之灵魂。

2. 基本原则, 目标定位

(1) 整体协调、凸显特色

文化中心的设计与新区的规划设计相协调的同时, 力求凸显自身的特点。尊重场地特征, 结合地域文化特色, 从而成为标志性建筑中心。

(2) 高起点、高要求

设计在项目组织、项目开发、设施设计上顺应文化中心的发展整体趋势, 体现国内领先水平, 向人们展示深厚的革命历史渊源。作为传承、宣传和研究历史文化的载体, 提升城市发展的文化品味。

(3) 以生态、环保为核心

全面贯彻生态思想, 设计生态体系, 实现建筑物良好的低能耗运行, 并且强调人为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最大程度的理解以生态为核心的设计思想。

(4) 重在参与

强调参观者在文化中心的参与性、知识性与舒适性, 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建筑的魅力。学习历史文化, 认识文化中心的重要性。

二、在文化历史背景中体现精致实用的设计理念

1. 红色文化

通过长征第一渡联想到当时红军渡江用的舟。规划的总体构思就是取形与舟, 以舟相联, 以板为桥, 完成了渡江。取形与板, 桥与板的搭接创造了浮桥, 帮助红军渡江, 整体规划设计进一步由舟联想到帆。因此, 建筑的规划就是舟-板-帆的空间组合。

2. 地域文化

(1) 客家文化

赣南地区很大一部分都是客家人, 可见客家文化在当地的重要性, 而客家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围屋。所以整体规划构思将五个建筑规划为一个整体, 围合成一个中心, 四个场馆围合的中庭空间, 恰似客家围屋。

(2) 地域特色

位于赣南地区, 典型的红土地特征。规划场地的土壤为红砂岩, 建筑外立面可直接取材。红色砂岩外立面, 一方面是最直接的诠释了红色土地里面客家人的热情好客的态度, 另一方面也是最好的解释红色文化特质。周边山体作为赣南的典型丹霞地貌特征, 建筑外立面的处理模仿丹霞地貌的自然形态。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假山叠石, 强调叠石的雕塑感与建筑体量之间的空间感。

整个建筑形体就像从土壤里面生长起来。端部仰首远航的态势, 寓意在新的环境下, 人们同舟共济、扬帆起航、共创美好未来。

三、体现建筑场地特征与艺术和现代的结合

此建筑造型设计强调“总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整体设计原则, 将五栋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设计引入了“大地景观” (Landscape) 概念, 整个建筑形体就像一个从土壤里面自然生长起来的形体。建筑形体的造型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园林的假山叠石, 强调叠石的雕塑感与建筑体量之间的空间感, 用现代的手法进行建筑体量的穿插结合。通过贴天然红岩板的幕墙, 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形式, 展现文化中心的内敛低调的特质。

文化中心建筑体中包含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展馆与档案馆、图书馆与博物馆。

1. 体现艺术性的是青少年活动中心

里面设有健身房、舞蹈房、声乐培训室、校外兴趣培训中心、社会实践操作房等运动健康区。还有大型演出厅、微机室 (绿色网吧) 、青少年图书室和阅览室、美术画室和棋类活动室等文化休闲区也将会成为“中心”的一大亮点。青少年活动中心将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窗口, 更是青少年学以致用、陶冶情操、开拓创新的摇篮, 是个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历史及现代艺术的科学中心和文化中心。建筑为20层建筑, 平面布局既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也满足了青少年们的功能使用要求, 还设置了一些必要的办公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和停车位设置在地下室, 使得整栋建筑功能更加合理紧凑, 方便实用。整体外观厚重, 刚毅挺拔, 取形于帆, 象征着青少年们在文化的海洋扬帆远航。入口通透, 兼顾了文化建筑的崇高感和开放性。

2. 体现现代性的无障碍设施

四馆一中心内部结构设计凸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功能性、艺术性与现代性完美结合。各功能区域的出入口相对独立设置, 与外部人流互不交叉干扰。并且还将设有贵宾室、休息室、茶水间等相关配套的功能空间, 并设残疾人座位、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便民服务项目, 人文关怀随处体现。

四、建筑物本身的标志性意义

本方案站在大历史、大地理的高度, 由城市设计层面入手, 遵循城市、建筑与环境整体设计的原则, 采用“大地景观” (Landscape) 的概念进行规划设计。我们采取尊重历史、尊重环境的文脉主义建筑观, 通过对场地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的诠释, 建构起文化中心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将历史与文化和江水一样, 在这片凝固的建筑群中滚滚向前。

五、结语

3.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改善方案研究 篇三

关联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传授学生

一、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

1.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意义

韩国从1962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是韩国政府自主制定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1964年,宗庙祭礼乐成为第一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活态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制度正式形成,对韩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影响。由于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正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提供丢却传统社会地位的机会。虽然里有多少差异,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的稀有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工作者希望成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

2.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沿革

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主要由政府制定,凭借经济发展,1972年制定了“文化艺术振兴民族文化”的发展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法也根据具体国情进行了几次修订。1990年,文化遗产管理局新设文化遗产保护法,成为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并提出把具有技艺的个人归为文化遗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是比较保守的,所以出现了不少问题,亟需改善,2010年进行了全面修订。

(二)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1.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

在历史、艺术方面或学术方面具有较大价值的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价值更大的文化遗产。《文化财保护法》第24条规定:“文化遗产厅长在通过文化遗产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指定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2.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程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程序:首先在市、郡的文化遗产负责部门申请对有关的文化遗产。那么市、郡的文化遗产负责部门申请指定文化遗产的信息交道的文化遗产负责部门。省级的文化遗产负责部门实施申请文化遗产的初次调查,如果判断有国家指定文化遗产(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话,就交文物厅。文化遗产厅长相关领域的文化遗产委员或者专门委员等3人以上的派遣实施田野调查,然后检查申请指定文化遗产的报告。如果判断文化遗产有国家指定文化遗产价值的话,需要把审议的内容在公报内进行30天以上的公示。从公示结束的6个月内通过文化遗产委员会的审议来决定国家指定文化遗产指定与否。

如果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有身体或精神缺陷,不适合作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的话,文化遗产委员会可以通过审议取消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的认可。

二、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问题

(一)经济因素

1.传承经济援助的问题

因为在项目的本身可以维持生活经济,所以有许多传承人力。如果没有传承经济援助的话,也能传承项目。但是对在社会没有人气的项目来说,比较难获得项目持有人,如果成了没有人气项目持有人的话,也一直有生活的困难。从那一点看来,为了传承需要政府的经济援助,但是现在的传承经济援助不顾各种项目的传承现象,都进行相同的资助。

2.传承经济援助的援助水平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项目的传承人力不足的理由是事实上没有解决生活的困难。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名誉,但并不能保障收入。对有些项目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后,收入明显提升,但是大部分的项目事实上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尤其是对技能项目来说。因此,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甚至为了生业做了其他的活儿。

(二)社会因素

1.持有人的社会地位问题

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对被冷淡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权威与正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的地位上升。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很多人希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大概58%的持有人说指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上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大概37%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说没有上升社会的地位,甚至其中有些人说下降他们的社会地位。

(三)程序因素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指定及认可的问题

在许多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同种类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如何把特定项目指定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项目持有人的认可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决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完全排除主观的判断也不容易。因此,需要具体的研究与检查。

2.持有人认可审议程序公允性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口头传承。因为无法确定原初的版本,所以持有人认可验证的时间非常困难。因为担忧这样的副作用,所以实施认可预告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定的意思是技能、艺能的项目指定与持有人的认可。对新项目来说,实施指定预告,但是如果指定项目持有人追加认可的话,不实施持有人的认可预告。

(四)教育因素

1.传授学生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传承的成功与否。虽然项目指定,但是没有传承人持有人的话,就取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传授学生教育的活态化非常重要。大部分的艺能项目确保传授学生,技能项目也确保传授学生。但是唱曲(韩国时调)等一部分的脆弱项目与大部分的工艺技能项目因为收益性比较低,所以人们不愿意传授。

2.传授教育馆的大众化问题

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授教育馆公众开放,这样在传承政策上担当重要部分的传授教育馆不但简陋设施投资,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开放教育设施努力的不足,现在传授教育馆断绝跟市民交流。对有些教育馆来说,不少只搞形式的传授教育馆。

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改善方案

(一)经济方面

1.等级发给传承经济援助

现在传承经济援助不顾项目的传承情况,固定的金额发给所有项目的持有人与持有团体。改善方案是中断传承经济援助具有自生能力的持有人或者持有团体,而且把中断经济援助发给传承脆弱的项目,这样才最合理。而且要提高传授学生的经济援助,但是在传授学生之间也要等级发给传承经济援助。不然的话,会打击传授学生的干劲和积极性。

2.上升传承经济援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传授或者教育的传授自愿者事实上不容易找到,很多人越来越缺少对韩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关心。要进行传承不仅传承经济援助,还需要有无形的支援政策来谋求确保自生能力方案。

(二)社会方面

1.改善持有人的社会地位

许多传授学生觉得应该相当改善社会地位,但是觉得没有变化或者下降的传授学生也不少。这样的问题可以看出主要是经济问题引起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善社会地位来缓和这些问题。

(三)程序方面

1.国家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指定事业是国家的事业,所以需要专门的、系统的的发掘、指定、认可等。这么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国家要主导。对韩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如果没有指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也不能忽视保存、记录及管理。这些无形文化虽然现在看起来不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会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因此,国家要加快对非指定文化遗产的记录及发掘的步伐。

2.持有人认可审议程序公允性强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时,同时进行持有人的认可。因为持有人的技·艺能是文化遗产,所以在新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是一定要进行认可预告。由此可知,这是政府要维持认可审议程序的努力。

(四)教育方面

1.传授教育的活态化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人具有的技能,所以为了保存和传授,传授教育是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在这样的制度下,如果持有人死亡的话,传授教育也会中断,学生也不能收到毕业证书。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政府有给学生颁发肄业证书的权利。

2.传授教育馆的活态化

为了传授教育的活态化,在首都圈或者附近的大都市里要建立传授馆招收传授学生。传授教育馆不但是文化遗产传授学生的空间或者工艺工作室,而且是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馆。

四、结语

现在文化遗产保护法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与保护作为重点,并以有些项目为主进行继承与保护。为了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需要政府积极地进行制度改革。可以实施多方面的支援,比如举办国际活动、设计开发支援、新技术开发及研究人力支援、出国考察及举办公演支援、观光商品化支援等等。同时,为了扩大在国内的认可度,不单要进行活态化传统文化的教育,还要努力转变民众的认识。

参考文献:

[1]Yang Byeongcheon.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管理制度上的改善方案研究[D],2004

作者简介:

4.把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研究方案 篇四

一、实践意义

技工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技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注重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特色。但当前,相当一部分技校毕业生在上岗不久就不能适应工作岗位,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与困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技校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陌生与不认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技工院校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企业文化,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即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营造生产氛围,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以便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价值及研究现状的分析,探索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内容、模式和方法,构建能适应将本校基础课程教学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的方案和教学手段,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本校基础课程教学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争取能让本校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

三、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综合调查、访谈等。特别是要对周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知名企业家及优秀毕业生进行访谈,搜集他们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对基础课程教学建议接的相关资料。

②历史研究法:查阅报刊、杂志、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尽可能地搜集当于此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

③比较研究法:对相关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相关学校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出适合本校“把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四、研究内容

1、企业文化的意义和当前的发展现状

2、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

3、把企业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手段

4、把企业文化融入政治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手段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确定参与研究的相关人员,拟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收集、学习、研究有关文献资料;走访调研相关企业。

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进行具体研究,开设1—2次关于企业文化的讲座,确定校本教材的编写方向。

第三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撰写论文,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

第四阶段(2011年7月):形成研究成果报领导、专家评审。

六、参加人员

专家组:张梅 沈建汉 高超

组长: 袁法军

5.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方案 篇五

一、带给大家一副很喜庆的对联,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有的同学读错了,应该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下面给大家一份关于对联方面的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回答。对联文化研究调查问卷(请在□中打√)

1、你对对联感兴趣吗?□很感兴趣□一般□不喜欢

2、你了解对联吗?□深入□一般□很少

3、你写过对联吗?□写过□没有

4、春节家里贴的对联是是如何得来的?□自己写□买来的□其他形式

5、你觉得对联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陶冶情操□有利于学习□浪费时间

6、你能记起几幅有名的对联?□≤5□≤15□>157、与灯谜等其他传统艺术相比你更喜欢:□对联□灯谜或其他□都喜欢□都不感兴趣

8、你对语文考试增设对联题目的看法是:□很好□无所谓□厌烦

9、如果有机会让你参加了解对联知识的活动,你会:□踊跃参加□有时间就参加□不参加

10、你对对联的发展持什么态度?□乐观□一般□不看好你们选择的答案有半数或半数以上在第二或第三项上,那么表明咱们大家的选择不容乐观,所以进行本次对联文化研究是大有必要了。教学流程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对联真有那么多优点和作用吗?让我们从对联说起教学流程

三、从对联说起对联文化研究

1、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2、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3、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杜甫)

4、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从以上对联中我们认识到对联不仅是可以写人的,而且还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下面再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探究对联文化,首先请大家注意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教学流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认识对联,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2)了解对联的特征、种类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了目标,我们要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流程

五、分组合作探究分小组对课前预习研究结果进行对联知识大比拼,看哪个小组研究的深入,掌握的更扎实。比拼内容大致参照咱们的研究目标:

1、一二组重点研究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

2、三四组特别关注对联的特点

3、五六组深入认识对联的种类。请大家抓紧时间准备,5分钟!开始!探究目标要求:(1)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2)加强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3)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调查收集有关对联的材料;(4)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体现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流程六:我掌握的对联知识大比拼开始啦:我们组的认识和体会是首先看一二组中哪个小组认识了对联的发展历史?附:对联简史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赵雨先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其次请三四组总结一下对联的特点教学流程

七、对联文化研究子课题一:对联有哪些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教学流程

八、对联欣赏,进一步认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掌握了以上特点,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教学流程

九、生活小提示:你知道怎么贴对联吗?对联的贴法:当自己面对大门口时,自己的右手边为上联,左手边为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汉语的第三、四声,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汉语的第一、二声。原则上是仄起平落。在掌握对联特点和怎样贴对联的基础上,老师给大家出两副对联,请对下句教学流程

十、牛刀小试:学对对联

1、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3、有山就有画,无水不文章。好,以上几位同学都很有创意,很有才思,我们为这些同学的精彩对句鼓一次掌吧!对联文化很有意思吧?下面请我们五六小组进一步介绍探讨的对联的种类?教学流程

十一、对联文化研究子课题二:对联有哪些种类?主要介绍春联和婚联(各两副)看来大家对婚联很感兴趣,这是好事。可见你们是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怎么才能把热爱变成具体的行动呢!让我们关注高考试题,回到学习考试中来!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能更好地学习!教学流程

十二、高考题回顾:XX年考题。做完题目,我们该自我发挥才思了,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自己进行教学流程

十三、研究成果展示请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写出简短的汇报材料(100字以内)。可以是学习心得、对本专题研究的认识,也可以是对对联文化的感悟等。(指名让同学回答所写的汇报材料。)好!今天大家活动很积极,值得表扬!请为我们自己鼓一次掌!谢谢大家!教学流程

十四、课后要求

1、课下搜集整理对联创作的艺术手法。

6.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方案 篇六

为努力实现“河北领军、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公路建设集团”的企业愿景和打造百年路桥,弘扬河北路桥精神,深入搞好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一章组织建设

第一条成立“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会”

会长:叶志安

副会长:平长德、崔金升

秘书长:王秉印

成员:李群力、杨杰、刘铁生、刘相臻、肖国生、贾占明、焦海国、赵志欣、袁忠勇、王彦斌、崔浩、陈东风、刘秀峰、梁建民、焦利英、王文超、李志田、张群星、刘芳、宋沅沅、张卫华。

第二条主要工作人员分工

叶志安:负责研究会的长远工作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和每个人、每个分会年度研究课题,对《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刊》

发表的文章进行最后定稿,筹划《河北路桥历史文化文集》的出版。

平长德:负责河北路桥成就研究、科技研究、省内外和国内外施工技术研究,组织技术人员撰写代表河北路桥历史和现代技术水平的文章。

崔金升:主持研究会的日常工作,召开研究会年度工作会议,落实研究会年度工作计划,协调集团研究会和各分、子公司分会的各项工作。

王秉印:负责各成员和各分、子公司分会的联系,催促和收集各类稿件,筹备研究会的各种会议,抓好研究会的预算编制和日常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

张群星:负责各种研究稿件的初审、《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刊》的初编、印刷、发行,在集团网站和《河北路桥报》开辟“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栏。

宋沅沅:负责陈列室工作,包括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牌、奖杯、奖匾、证书)的陈列、上墙,各种重要资料(包括历史、现实、援外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建立和管理研究会档案和台帐。

刘芳:负责各种影像资料的采集、整理、使用。协助宋沅沅搞好陈列室的建设和管理。

刘秀峰:为研究会工作提供档案资料。与王秉印一起搞好各部门关系的协调和研究会的后勤保障。

梁建民:利用好集团的人事档案,为各种人物传记撰写提供个人资料。

张卫华:负责研究会的财务管理工作。

焦利英:做好撰稿人的稿酬计算与发放。

上述人员除抓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以外,皆为研究会研究文章的主要撰稿者。

第三条成立分支机构。各分、子公司成立“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会分会”,各分子公司书记、办公室主任分别担任分会正、副会长。

第四条“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会”在集团党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二章工作方式

第五条研究会每年5月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对工作人员和各分会的工作实行目标和定量管理。

第六条研究重点为集团60年来的机构变化、重大事件、重点工程、海外工程(包括援外工作)、科技成果、路桥文化、路桥精神、人物传记等。

第七条走访路桥老领导、老前辈,帮助他们撰写回忆录。

第八条通过采集老路桥人留存的资料,深挖路桥历史。

第九条从现有档案中采集历史资料。

第十条邀请《河北公路史》老编缉作为研究会特约撰稿人。第十一条编发《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刊》,重要成果在《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刊》上发表。

第十二条在集团网站和《河北路桥报》开辟“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栏,宣传河北路桥历史,弘扬河北路桥精神。

第三章建立陈列室

第十三条在集团办公楼开辟河北路桥历史文化陈列室。第十四条陈列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1950年成立以来集团所荣获的各种荣誉;二是河北路桥历史上的各种重要资料。

第十五条陈列室建成后定时向职工开放,同时也要成为外单位了解河北路桥的主要场所。

第四章财务管理

第十六条研究会年度财务开支纳入集团全面预算管理,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原则编制预算。每年11月30日前研究会上报下一年度的财务收支预算,经集团审核批准后,到财务部办理拨款手续。

第十七条研究会的费用开支,严格按照集团批准的预算用途使用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八条研究会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分别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报送集团主管领导和财务部,由财务部负责组织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送主管领导。

第十九条严格执行集团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第二十条实行稿酬制。在《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刊》上发表文章,稿酬同集团网站、《河北路桥报》,并随其调整而调整。

第五章近、远期目标

第二十一条2011年底以前,召开研究会成立大会(第一次年会),成立分支机构,公布研究会工作方案,《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刊》创刊。

第二十二条2012至2013年,完成陈列室建设,并对外开放。同时要有一批研究成果在《河北路桥历史文化研究专刊》上刊发。

7.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方案 篇七

1. 基于幼儿早期健康和发展动作潜能。

从幼儿身心发展的本能需要来看:幼儿喜欢运动, 热爱运动是他们生理上、心理上的本能要求。如果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提供必要、充分的活动机会, 满足他们好动欲望, 就能使幼儿身体发育正常、体魄健壮、生命力强大, 可为其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基于本园体操特色现状。

常州市阳光幼儿, 1998年成为常州市首家“幼儿基本体操训练基地”, 2008年又成为“江苏省幼儿体操训练基地”。实施幼儿基本体操特色以来, 荣获江苏省、常州市比赛一等奖十多次。体操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1) 课程方面:我园已有特色园本课程《我爱体操》, 但课程内容仅为体操比赛的基本动作和专业的姿态操, 在全园各年龄阶段普及的基本动作、完整操节需要做进一步的选择和思考。 (2) 教师成长方面:每年会选择工作责任心强, 体育舞蹈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参加江苏省体操促进会的培训, 但在全园针对不同层次老师开展体操特色培训, 让班级开展体操特色项目有序进行这个方面需要实施新的策略。

二、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身心的健康存在是保证人的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心健康之上。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从身体到性情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如果不赋予他们健康的体魄, 健全的心理,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运动习惯, 他们一生的健康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见, 体育和艺术在幼儿教育中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概念界定

1. 艺体活动:

是指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 以徒手操动作和轻器械操为主, 辅以简单的配合动作, 加上形式多样的队形变化和造型, 配上节奏鲜明而欢快的音乐, 集体团结协作完成的一种体育活动。

2. 园本文化:是指通过开展各种体操艺体活动, 构

建“运动、健康、快乐、阳光”的体操思想、体操氛围、体操状态和体操行为的综合体现, 树立特色精神、特色环境和特色教育的品牌, 全面推动幼儿园良好口碑和长足发展。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发展幼儿的体操基本动作, 增强体能。在艺体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意志品质, 培养良好的个性素养;研究小、中、大班幼儿基本的体操动作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的体操文化和体育活动精神的文献研究。结合日常教学, 研究与健康、体育、艺术等幼教课程领域有机整合与渗透课程。

五、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小、中、大班幼儿。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基础

展望十二年的体操教育历程, 我园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 (1) 体操教练型老师的专业培训。为更好地完成特色办园任务, 更全面地发挥全园老师的整体作用, 我园成立由体操教练型教师组成的特色研讨共进组, 一方面学习大、中、小班各类幼儿基本体操的基本技能动作要求和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聘请了我市少体校国家级的体操教练来园为教师做讲座培训, 不断学习基本体操的教学方法。 (2) 全园体操班良好系统的训练。我园体操班每天安排实施基本动作的学习, 使幼儿对基本体操的兴趣浓厚,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体操班积极争取参加江苏省、常州市幼儿基本体操比赛, 以及受常州市政府、文化馆、电视台等的邀请参加各种演出。 (3) 体操特色氛围的营造。我们注重让幼儿在美的环境熏陶下对体操有更浓厚的兴趣。整块的大型彩色外墙喷绘、名人廊里的精彩瞬间照片、我园小朋友参加省、市比赛的展板, 处处都彰显着体操特色的阳光文化。

8.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篇八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有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2)确立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企业的信念和追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

(3)确立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宗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它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做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企业作风是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

2.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包含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以此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3.确立BI(行为识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4.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为此要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卓越的经营管理者,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工作。

5.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产品特色。创品牌,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强化管理要搞好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7.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卫生环境。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厂庆、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力,强化视觉效应。

企业文化现状评测

1997年,Pierre DuBois & 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企业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其中包括用于组织分析的模型和用于企业文化研究的步骤。其模型包括七个方面:

(1)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竞争等;

(2)管理哲学(包括使命、价值观、原则等)

(3)对工作情景的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等)

(4)对工作情景的知觉(包括对工作的知觉和对管理的知觉)

(5)反应:组织行为(包括工作满意度、 工作压力.工作动机和归属感等)

(6)企业经营业绩(质和量两方面)

上一篇:大学生青马工程下一篇:校园食品安全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