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2024-09-20

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精选12篇)

1.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一

江苏省射阳中学 田同标

【摘 要】现今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都应该健康全面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学生参与进来的课堂是没有意义的。太过被动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知识,产生困惑。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不仅会直接提升课堂的教学进度及质量,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少教育工作者已经发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重要性。本文将从高中化学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新课程理念出发,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策略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它与物理学和数学密不可分,也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化学存在复杂的元素关系和方程式,同样也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化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好的教学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1.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充满色彩与活力的学科。高中化学也是重要的高考科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接受教科书上相对呆板的知识,而老师主要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并不注重学生“学”的如何,也缺少课外的延伸,只在乎学生如何死记硬背,而化学是一门有着许多复杂的实验、化学元素及化学方程式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放法并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兴趣,很容易造成学生乏味和抵触的心理。

2.参与课堂教育的优点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进行互动,使老师抛开了传统教学所束缚的条条框框,使老师和同学之间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了由“模式化”向“个性化”的重大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良好的互动既可以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会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利于学业和个性的发展。

3.有效参与课堂教育的策略

3.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作为学生的指路者,就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并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多了解国内外知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成功人士的学习技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练使用ppt等有助于教学的软件,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以便提高自身水平和文化修养,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就必须要掌握多少,老师往往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巨大的容器,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因此,学生学到的都是课本上的呆板的知识,而对于化学这样一门生动的实验学科,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为学生建立信心,也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及其他学习中,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3.3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及课后巩固,教师可为学生提前准备预习作业,采用预习提纲等方式使学生预先了解书本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预设出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参与更多的活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只要给学生们足够的学习时间,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学好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老师也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欢乐、自主、互动的氛围下接受知识。

3.4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敢于发言、愿意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不固执己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与学生互动的想法,也要培养参与学生课堂的意识。老师应改变以往唯我独尊的形象,努力营造亲民的形象,使学生主动亲近。老师要在教材原有基础上主动扩大范围,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本质相连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让学生体会他在日常工作、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才不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老师也可以找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老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同学的情绪,适当运用魔术化学来调动学习氛围。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时,老师也可以采取“巧设问,形式活,不包办,师生同创”的方法来教学。巧设问,即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提出有一定思维深度而有趣的问题,训练学生参与与合作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提出假设、原理设计、实验验证等方式利用起来,灵活使用,训练学生的同时丰富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老师与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平等的,可以共学习,共同研究。同时老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并克服困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习除了书本意外其他有价值的知识,增加学生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4.结束语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有益而无害的,实践表明,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课堂,会影响教学过程。学生有效的参与可以很大的提高教学质量,而老师的配合提升着教学相长,二者相互渗透,无懈可击。在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能使老师和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使教师与学生均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朱小琴。互动教学的好处[J].

 

2.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二

一、初中化学教学发展方向

为了避免高分低能的教育教学弊端,我国进行了教育的课改,在课改当中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为了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模式,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探究性学习”成为了课改之后,教育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初中教学由于自身在培养学生科学技能方面处于启蒙期,所以成为本次教育课改的关键,而初中教育当中的化学由于自身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性,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研究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这一学科也成为此次课改的关键学科,受到了来自教育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动大脑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探索,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动手能力,也为了激发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动手实践的技能,初中化学需要依据教育课改的指导方针,加重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从被动授课者转型变成主动探究者去探索问题,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化学学习的相关知识.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应用的几点相关建议

为了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为了实现新课改相关的规定要求,为了避免我国陷入高分低能的教育培养误区,需要初中化学肩负起自身的教育教学责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应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实验的应用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进行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演示;只有教授化学知识的教师正确的传授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才能确保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安全,安全了学生才有勇气有信心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

(2)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清晰、正确的实践方法;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学到正确的化学知识,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逐一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思路梳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可以通过先教授学生学习实验报告入手,完整的实验报告不仅包含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还包括详细的实验假设,并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案的拟定,在这些都准备妥当之后才开始着手实验,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通过观察进行相关的实验讨论,并在实验的最后总结一下实验得到的结论,经过这一详细的线路梳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必要的安全保障,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严谨、客观、公正的科学探究精神.

(3)鼓励学生在教师辅助完成的化学实验基础上进行几个简单、自由的化学探究性实验;笔者认为:书读再多不如行万里路,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在化学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实地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实验报告的审查检验实验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具有可实施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实现在保证学生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在化学教学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帮助学生排除科学知识的心理障碍,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偏差;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叛逆的过激行为过激思想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5)启发学生多多观察现实生活与实验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意识;“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可以用实验解释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比如笔者在学生夏天常用夏凉冰袋的时候导入“为什么冰袋会自主发凉?为什么不是永久的发凉?”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6)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当中的小实验;比如笔者在教授化学反应可以带来发热现象的时候,借助网络通过播放冬季常用的暖宝宝的现象片段以及播放工地施工时在石灰上浇入水时会出现大量热气的现象,进行试验问题的提出,诱发学生进行思考.这种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直观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更多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科学知识.

总之,由于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借助实验才能将化学基本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所以实验不仅仅是增加课堂趣味,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手段,还是帮助学生开发探究性思维,通过动手动脑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一种必要方式.为了响应国家对课改初中化学阶段的要求与规定,需要充分利用探究性实验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自主性探究的教育目标.

摘要:为了提升综合国力,为了满足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探究性人才,需要国内教育教学事业肩负起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在此形势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的初中化学,同样需要肩负起教学指责,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入探究性实验的应用比重.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研究,探究性实验

参考文献

[1]钟梓桡.教学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4(17):56.

[2]包亚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11):97.

[3]达万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用教材教”的思考与实践[A].全国化学会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三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新课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观念在新形势下,受到巨大的挑战。过去的高中化学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態。新课标实施后,课堂教学一改往日的状态,课堂成为学生的主战场,学生担任了教学主体,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在现代教学观念下,“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更加自主的学习模式得到越来越多高中院校的关注。

一、高中化学课程中“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早在20世纪末,“学案”教学模式最先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提出,当时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案”教学模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性概念,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我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学案”教学模式各抒己见,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念。笔者认为,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学案”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作为教学载体,采用导学的教学方法自称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案”教学模式分为几个实施环节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对“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学案进行设计,让学生按照学案中的内容开展自学,之后让学生们针对自学的内容在课堂上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及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要点。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根据课堂的知识点,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经过这一系列步骤,“学案”教学模式便完成了。之后再进行下一课程时,继续按照上述步骤循环开展教学活动。

采用这种“学案”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来说具有很多优点。传统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师往往采取备课、课堂授课、学生听课、之后再完成课下练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被“学案”教学模式取代后,课堂上针对具体知识点的学案将发挥核心作用,学生根据自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一环节将作为课堂的中心内容。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工作量大大缩减,与此同时,却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够掌控整个课堂的节奏,及时应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被颠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成为主体,这种方式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接受知识,“学案”教学模式便成功地帮助学生转换了角色。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起来,通过这样的课堂气氛,学生会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核心人物,是整个课堂的主角。在对学案进行自学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由过去被动的接受信息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

二、完善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意见和建议

现阶段,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案”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学案”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不断完善学案内容的设计和编写。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在整个高中化学课堂中,是最关键的步骤,没有一份完备的学案,便没有接下来的教学步骤,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因此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应当将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作为学案设计的目标。将难以记忆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复杂的知识点设计成固定的模块,让学生在课后练习时加强记忆,教师也可以把某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作为某一课堂中的中心内容,将与之相关的方程式编辑成知识网或概念图,让学生在掌握一种元素或化合物时,能够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便于学生系统化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自学阶段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网或概念图,在全部进行交流讨论时,选取最好的知识网或概念图供全班同学学习。

2.加强对学生预习课程的检查工作。学生的自学及预习工作是“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融入到课堂讨论中,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学会知识点。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自学和预习工作进行检查,并不断更新学案的设计工作,将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改进到学案中。检查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抽样、面批等形式进行,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炼出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难题进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上多为学生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新课标下,教师由过去的课堂主体变成课堂的引导者,在这样的角色变化面前,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并消化吸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在此时要做的是,及时发现学生思考过程中发现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与学生的学案以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案布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考试分数,将更多目光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等,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激发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形式,“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让学生掌握学习高中化学的主动权,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注重将教与学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藕莲. 化学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长治十九中高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v.25S1:40-41.

[2]姚斌. 浅谈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No.24010:119-120.

[3]马秋英. 高中化学学案教学反思[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v.28;No.12902:55-57.

[4]王延芳.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v.26;No.11302:117-120.

[5]周春龙. 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调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2,No.34406:167-168.

4.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四

西宋集中学 孟建华

[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微观世界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而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在增强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直观、形象认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更易于开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与同行共同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微观世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微观世界 微粒 化学反应

对于初三同学而言,在初三新增加一门化学学科,在经历一个月左右时间在化学实验等外界因素刺激下,渐渐对于化学刚有好感,渐有兴趣,但接下来的第三章微观世界的探究,却感觉微粒不像一般物质一样看得见,摸得着,仅凭想象很难形成科学的认识,从而感觉困难,因而影响学习的兴趣,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观现象,模拟化学变化的过程,提供形象、生动、直观、快速的变化过程和一般难以观察的现象,则可有效地突破了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下面谈谈在化学课堂中具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模拟微粒运动,变抽象为直观,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在化学微观教学中,微粒的运动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分子、原子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化学反应的微观认识,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可用软件设计模拟认识微粒的运动。

例如,关于物质微观认识由宏观的转化以及颗粒与微粒的区别,则可以设计动画,模拟微粒有颗粒到微粒的转变,即设计动画演示高锰酸钾的溶解雨水的过程,通过动画,感悟颗粒与微粒的差别,进而感悟微观世界的奇妙,提高学习的兴趣。又如,讲分子运动时,谈到水从衣服上挥发的过程,无法通过实验真实反映其变化过程,若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水分子从衣服上慢慢运动出来,散发到空气中去,同时温度升高时,水分子运动加剧;温度降低时,分子运动减慢,最后湿衣服变成了干衣服。通过动画模拟,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分子运动的认识,而且也了解了分子运动规律与温度的关系。

荀子说过:“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可以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二、模拟分子与原子等微粒结构,对比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内部结构以及相互间转化的认识,在这三种微粒中,只有分子,学生在初中物理课上学过一些相关的知识,其余的两种微粒,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章内容时,对原子、离子概念的掌握感觉有一定难度。对于这章的内容,教师如果还是照本宣科,即使学生最终理解了两者的概念,也是比较模糊的、肤浅的。

例如,在认识分子、原子时以及两者的大小关系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分子原子的动态图片或动画,让学生比较对比认识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又如,当学生学习到原子内部结构时,课本上有一段文字,谈到了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故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a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卢瑟福得到一个结论,即原子内含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带正电的中心,这就是原子核。

学生在阅读这段文字后,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小部分α粒子会偏转、极少数的竟然被弹回来了呢?抓住学生的问题,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做了一个直观的课件,将这一实验过程完整地展示出来。当全班学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这一课件后,都恍然大悟,对卢瑟福的结论心服口服。

再如,当学生学习到离子概念的时候,课本举了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例子,同时还附了氯化钠形成的彩图。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对钠原子和氯原子如何变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两种离子又是怎样结合成氯化钠这种新物质的过程,认识还是模糊的。而如果把这个微观的变化过程,用Flash课件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对学生加以引导,讲解离子的概念,则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模拟化学变化的本质,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化学变化一直是化学研究的重点知识,从宏观上观察即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有些困惑,不能理解一种物质是怎样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化学变化的实质入手,即化学变化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的过程。而在传统教学仅有静态图片,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接受,那只有死记硬背了,效果很差,但如果若将该过程用动画模拟出来呈现给学生,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例如,在讲到水电解的变化时,通过动画模拟把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氢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表现得非常直观。然后联系具体例子加以训练,则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荀子曰:“假车马者,非利足也,而可以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可以绝江河。”根据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要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化学教学特别是在微观世界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与课程的整合所产生的良好的、显著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只要教师从化学教材的实际出发,寻找出最佳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精心设计教案,恰到好处地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利用,就一定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重点,解决教材难点,并更加热爱化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五

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从学生本身、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校的保障三个方面来不断完善,改变这种现状。

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系统地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有些从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连“包豪斯”“工艺美术运动”“后现代主义”等这些词语都搞不清楚。当然,出现这种现象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是对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很多院校将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上,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这并不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忽略专业理论课程。旷课、打瞌睡、看小说、交头接耳等现象经常会在理论课程的课堂上出现。

笔者认为,影响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认识不够。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知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其理论水平、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论课程往往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对于这两个年级的同学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没有认识到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是一种什么关系,也没有认识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什么样的理论课程来奠定基础,所以不知道理论课程会对专业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理论课丧失了兴趣,学习就会毫无目的可言,更谈不上方向和结果了。其次,教师授课方式有待改进。经常会有学生谈论某某老师的课上得好,某某老师的课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这也就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授课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和兴趣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态度。有些院校的理论课老师还固守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从头念到尾,根本没有问题的引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教与学之间的穿插,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艺术设计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艺术理论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视野宽、观念活,较少条条框框,敢于冲破常规去大胆创造和表现新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倾向比较复杂,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必须首先从思想上使其认识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理论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一方面,作为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态度端正了,自然而然会激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老师的授课,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另外,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首先,学生应提高自身素养,充分认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现在并不缺少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设计者,软件只是一种工具,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理论知识,才可能用设计来表达人文思想,体现人文精神,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老师应激活课堂,勇于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加强引导需要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讲课节奏,改善传统的授课方式。如:理论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问题化”,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追问,梳理教材的来龙去脉,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理论思维的训练;教材的部分章节可以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针对某一观点或现象展开讨论,并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在课堂进行交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不停地讲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工艺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时期、创作背景、主要风格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新的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开阔眼界,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将乡土美术融入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来,乡土美术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把乡土美术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代设计,在相关的章节展开讲述,可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

当然,学校的重视是理论课程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作为学校和院系来讲,要保障理论课程的教学顺利进行,不能一味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而削减理论课程的必须课时。学校应该从师资建设、资料储备、硬件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6.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六

自1994年我校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来,十多年间,我校化工专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千余名合格的毕业生。我校化工专业分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分别是煤化工专业方向和高分子化工方向,大三第二学期由同学们自愿选报专业方向。据统计,报高分子化工专业方向的学生不足11%,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选择专业方向的主要依据是考虑到就业的便利。近年来我国,尤其是西部,陕西、山西、宁夏等地煤化工行业较热,结合我院生学来源,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考虑就业时倾向回原籍工作,于是参照往届同学的经验,大多选择了煤化工方向,无暇顾及到自身的兴趣。

不少同学对这两个方向都不甚了解,对我国化工行业了解甚少,选报哪个方向都无所谓。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专业的培养计划不了解,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课程安排有前松后紧的现象。这些不解和困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上亟待解决一些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我校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应该从下面几点来开展工作。

1、调整培养计划,进行培养规范的整体设计

专业规范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高等学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为基础,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参考指标进行整体设计,专业规范对专业人才设定培养规格,拟定培养目标。在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规范进行整体设计,是开展专业建设与深化改革的重要入手点[1]。

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化工专业的专业规范非常有必要。自以来,高校外延发展迅速,新增高校、新增专业多了,人才培养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呈多元化,亟需制定专业规范,一般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2、加速进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认证工作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为了让高校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高等院校为化工行业提供主要人力资源,教育部自启动了化工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目前已有6个专业点进行了试点工作[2]。化工行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本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出较好的人文素养。

(2)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较好,工程基础知识扎实,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

(3)具备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有工程实践经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接受过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

(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流利,人际交往能力突出,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与以上标准相对照,我校在培养化工人才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结合行业要求分析,我校化工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队伍中普遍经历单一,缺乏工程师经历。

(2)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学校与工业界联系不够紧密。

(3)缺乏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系统训练。

(4)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不够完善等。除此之外,缺乏科学的学生考评机制,缺乏毕业生跟踪与反馈体系。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有目的的开展工作。

3、灵活设定培养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前途命运。在充分利用我校资源的同时,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体现差异,强化特色,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开设专业方向的问题上,要避免与周围同区域、同等水平的院校趋同,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在人才培养上出现重复和过度竞争,充分体现差异[3]。

4、优化各级结构,提高培养质量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每所高校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宏观上的一些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外,高校还应该根据市场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培养质量,既要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结构,明确学校、院系和学科的定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另外,要从微观上、从学校本身把握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理顺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与理论结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相一致[4]。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之间的功能也由以前的趋同转向为逐渐分化,这就使得学校的专业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化工专业应根据主要生源地的用人需求,将培养的方向和层次准确定位,针对培养什么样规格的人才,满足哪些领域的社会需求等这些问题开展广泛的研究,谨慎决定。此外,认真处理好专业建设中适应与对口的关系,在一般的学校,学生是直接面对市场就业的,应该将专业设置得窄一点,对口性更强一点[4]。

7.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七

1 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企业具有生产难度大、介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多等特点,因此保证其安全生产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首要目标。

(1)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安全也是生产活动中的一种生产力资源,因此说安全生产能够在减少安全问题发生的同时,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环境,通过安全生产的方式能够给企业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因此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决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关部门经过统计,本行业一度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以上,并且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延展性很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作用,例如制造业、汽车船舶、农业、飞机制造、建筑业以及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领域。

(3)管理不当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并导致极坏的影响,对企业的发展与经营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还会对石油化工企业周边的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破坏社会稳定。

全球范围内,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例如美国作为全球石油化工领域的领头羊,虽然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足够优秀,但是仍旧平均每年都会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损失两百亿美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2 安全管理模式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现阶段,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分别是:(1)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学习石油化工企业不仅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作业规章制度,建立以“健康、安全、环境”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石油化工企业还需要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责任承包制,以生产工艺为核心内容,彻底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全方位的管理结构。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安全意识的宣传与学习,提高员工队伍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

(2)安全生产与防范治理工作针对石油化工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彻底检查和整改,以便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与防范治理工作。一方面要落实单位的生产责任承包制度,对关键工序以及主要设备的运行落实到个人,彻底掌握其运行情况,另一方面要制定长期性的检查规定,对运行过程中主要的隐患部位和治理期限做好详细的记录。通过上述方法的使用更好地完成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与防范治理工作。

(3)应对突发事件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突发情况,因此应变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出来。通常我们认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突发火灾的现场急救、易燃易爆材料泄露、爆炸事故的紧急处理以及有毒有害材料泄露的处理等。

(4)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石油化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隐患控制与预防制度,有效减少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几率。从安全预警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么能总结出主要的预警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引发员工职业病或中毒的因素、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等等。

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和使用能够有效控制和解决常见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对生产工艺以及流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重点缺陷问题进行重点预控,必要情况下需要建立长期的预防和控制机制,实现隐患的长期、稳定监控,一旦有事故发生的前兆,立即停止生产,发出警报的同时立即进行整改。与此同时,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消减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化,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业的蓬勃发展,石油化工企业长期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我们现阶段的安全管理模式却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在对其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有效予以解决,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

摘要: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有力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环境大多为高温、高压,并且介质大多具有有毒、有害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笔者通过个人多年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先对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进行简要描述,继而再对安全管理模式在石化企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重要性,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洪国.刍议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5,(12):128-129.

[2]李青峰.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常见问题与主要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1):188-190.

8.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八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如何将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将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作一简要探讨,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点点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递进循环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09-01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从基础的拼音学习,以及生子的的掌握,逐渐的对字词、短文以及文章进行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将知识点逐步的进行理解掌握,进而进行知识的深化以及熟练的运用。“递进循环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不断的深化所学知识,进而大大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内涵

“递进”,顾名思义是逐步推进,一层一层深入。“循环”,即为往复回旋,事物周而复始的进行运动或变化。在“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中“递进”是指以某一群文或专题技能为中心,进而不断的向前推进学习;“循环”在每一个阶段对知识点进行不断的往复回旋复习巩固,通过不断的复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记忆及技能的掌握以及素养的提升。将“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当中,可以有效的针对小学生的习性以及特点,分年级分阶段进行逐步落实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以及运用,通过递进循环的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引导学生轻松、高效的进行大量语文知识的积累,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一种不断向前推进又不断往复循环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的循环运动状态,最终实现语文能力以语文素养呈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实施

1、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应用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重点是识字 ,可以采取识读结合的方式实现识字教学的高效性,以朗读的方式进行快速推进。将生字提出进行重点强化,从而实现高效率、大容量的教学,然后进行循环往复的复习。对生子的教学实行分步教学,首先,在句子中朗读,第二,在词语中进行朗读,第三,将生字抽出进行正音,第四、再回到词语中进行朗读,最后回到课文中进行朗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摒弃了以往的字形分析,而注重点拨;没有以往传统教学中的组词扩词,而单纯的采取循环往复的熟读;生字的记忆不强迫学生堂堂清,而提倡学生在后续的不断巩固复习中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非难事,由于前期在幼儿园,以及早教阶段听过无数的故事,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文章的难度。他们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不会借助汉字来阅读文章,并不是听不懂文章内容,因此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文章内容的分析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无趣。而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收效。教师可以讲一偏偏文章“打造”成可以吸引学生的故事。而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会出现陌生的面孔──生字,跟着老师读一读,认识一下,留个印象,明天继续读不会那么陌生了,后天再继续……如此反复几遍,当课文都滚瓜烂熟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有生字了。这样识字的好处在于学生认识记住生字的同时还理解了生字在词语句子中的意义,并知道在何种语境下使用这些生字。这相较于单纯的识字组词,更为简单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2、递进循环时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肩负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丰富语言的积累、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语言学习任务。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落地到实处,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准确的把握每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即讲课文作为语文材料进行教学,其使命不仅仅在于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其传递信息的途径及方法,或者说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重心置于语言表达及语言运用的学习中。更加注重语言表达形式以及学生的语言实践。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还应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有关语言知识和表现形式。而阅读教学只简单的注重对文本内容分析,忽略表达形式分析的教学是不完整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文章段落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当进行课外阅读时就可以从语言表达形式的角度进行阅读分析,进而将学习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去。例如《风娃娃》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是风娃娃帮助人的故事,这其中有些办的是好事,但有些确是好心但办了坏事。文章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光凭蛮力,还要动脑子,要是情况而定讲究方法。多数的教师在这类文章的教学设计上,都是首先学习生字词之后带领学生学习文章的内容,最终明白道理。然而却忽略了文章的表达知识。即如何讲一件事情的经过表达清楚。本文所采取的都是“看到什么,如何做,结果如何”这样的叙述方式进行表达的,并且在几件事情的介绍上方法大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遵循“整体感知→重点读悟→积累运用”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积累、阅读感悟、以及表达方法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对第二段进行精度感悟,了解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基于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创作,将学生所积累的语言以及方法运用到时间当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结语: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进行分析及改进,从而使递进循环式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晓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策的实施[J].科学大众,2014.

9.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几点思考 篇九

摘 要:无可非议,在我国,电子商务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高校还是中职校都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然而,电子商务在中职的现实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中职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的困惑,学生们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结合自己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几年来的经验和学校的发展状况,笔者主要就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情况和课程设置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从而试着探讨一下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和课程设置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定位、课程设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到来,电子商务活动正在全世界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的趋势和潮流业已形成。据统计,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B2C+C2C)总体交易规模达2388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这个数据还将保持35%以上的增长,市场空间巨大。网上购物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已是飞入寻常网民家,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电子商务已成为网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各高、中等院校也都纷纷开设了顺应时代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然而,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和就业都并不理想。这点,从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历年的招生人数的变化就可略窥一斑:2006年,我校预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6个班,结果不得不增设至8个班,2007年招生降至6个班,2008年4个班,2009年3个班,2010年2个班。学生的流失说明了社会对于该专业信心的缺乏,学生不明白自己将来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学习目标极其模糊。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并非计算机和商务的简单叠加,这一点很多学者都有共识。它要求有广泛的学科基础的理论训练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培养。并且,电子商务是一门文理结合、工管交叉的新兴学科,这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它的实施无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合于经济发达的社会。有观点认为,整体的电子商务应包含四个层次。第一层:被称为网络硬件层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在该层上,计算机硬件知识十分凸显,如计算机知识、服务器、交换机、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维护以及局域网建设知识等。第二层被称为实施软件平台的电子商务。在该层主要涉及的知识包括服务器终端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如SQLserver,安全保证ISAserver等。第三层被称为应用层电子商务。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商务逻辑、网站产品设计开发等网页和图片处理方面的技能。第四层则

被称为运营、管理层的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调研、商贸、物流和销售等。从而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涉及方方面面,除掌握商业和商务技能外,还必须懂得网站设计、数据库、电子商务工具等等,是一个知识高度集中的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种高度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是可以分解的,即技术服务型人才、一般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技术服务主要着眼于电子商务的技术方面,如网络建设、系统管理、程序开发等;一般管理人才队伍庞大,他们只需懂得如何在电子方式下开展工作、如何使用网络提供快捷方便的商贸服务即可;高级管理人才则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

二、我区中职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方向不够明确

随着电子商务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我区各中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但起初的教育教学并不理想。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无现成的模式可参照,各种教育教学工具、教材等均不规范,各院校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更是五花八门,直至目前,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这也就造成了前面所说,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也很模糊,课程教材都是从计算机、经济、商贸、营销拼凑起来的,真正的专业核心教材很少;其次,电子商务的范畴太大了,根本不切实际。伴随着中职学生素质的下降,完成目标更是雪上加霜。庆幸的是,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各中职院校对教学的培养方向也渐渐明晰,但方向的细化仍就不够,学生依然茫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试验实训不足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动手能力极强的科学,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进程当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在我中职教学的过程中,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仍很薄弱,虽然学校下大力气、大投资,建立起一批专门的电子商务实训室,但和实际教学的实际需要比起来,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不在于硬件,而在于实训室里安装的软件模拟系统与电子商务的现实运用相差太大,并且更新滞后,很不利于学生的实战练习,现实没有固定走的模式,当然出去以后就很被动。其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这方面的问题各中职院校的情况都差不多,在任教教师中,真正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换言之即专业化程度不够。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很多教师也实现了所谓的转型,这有赖于国家、自治区等的专业教师培训的开展及教师个人的学习精神,但都不够扎实和精进,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仍很大。

三、几点思考和改进建议

(一)就市场定位和课程设置方面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作为中职教育,首先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培养方向。作为中职教育,求大求全是不切实际的。前面我们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四层次,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逐渐认识到运营(推广)、管理层的电子商务是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有能力的可以适当的扩展到第三层,重在理解,其余则作为了解即可,因为要做高级的技术支持,并非中职生所能完成。在运营、管理层上,我们学校更细化和注重了商务服务的环节,将电子商务和本系的物流、营销、会计等优势专业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素养;在课程设计上遵守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在保证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设适合办公室文员、销售、生成内勤、助理、文秘的岗位需求的课程,同时拟开设选修课,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但总体上,个人认为电子商务的气氛还不够浓,即:专业特色不够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专业认识的迷茫,有待改进。

(二)继续加大电子商务教学的实训实操比重

继续下大力气增加电子商务教学的实训实操比重。虽然经多方努力后,实训教学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的比重有所提高。去年我校就新建了两个电子商务实训室,购买和安装了大量实训设备,但要培养出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这仍然不够,软硬件要相互匹配才行,是否可以尝试应用校园网和服务器建设校园电子商务,将学生的日常消费纳入电子商务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实战动手的机会,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商务流程,提升商业素养;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接近实战的练习机会,同时也为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水平提供良好的平台。再次,鼓励学生参加电子商务是企业认证,如:阿里认证,这些都是更接近实战和更具含金量的专业认证考试,都对提升学生实战动手能力和实训比重大有益处。

(三)加强教师的转型和培训

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从各专业转型来的教师,虽说可以满足教师知识面广的要求,但也造成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薄弱、精进困难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另一方面,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我的很多电子商务知识就是在去年暑假参加区级电子商务骨干教师的培训中获得的,受益匪浅。这对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很有帮助。

(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中职学生他们年纪较小,心智不甚成熟,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入学之初就应该抓好学生的专业引导工作,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子商务,他将要学到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做到心里有数,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很有益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行,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自身成才。课程上应该一入学就安排一些可以教学的专业知识,而不必等到第二学期,这对学生的专业认识和自我认知何有帮助。

10.对教师专业化的几点基本认识 篇十

1.教师专业化首先意味着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要求和条件

教师作为一种独特的专门职业,从业人员首先应该具有这样的基本条件,才能适应教师专业的要求。

(1)要有从事教育工作所应该具备的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技能。

(2)要受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特别是经过实地的教育实习,以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是接受国家和社会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要敬业爱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要遵守职业规范,严格律己,为人师表。

(4)教师要有主体意识,不断反思自身实践,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将学习贯穿职业生涯的始终,教学相长。

2.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国家有专门的教师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这是保障教师专业的固有特性,使之成为不可代替的职业外部条件。

(1)国家要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如,我国有培养教师的中等和高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包含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实习安排。目前还在探索职前和在职教育一体化,并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2)国家还应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证制度和管理制度。如1995年我国国务院基于《教师法》(1994年)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1998);2000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从政策法规上,对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机构和程序作了规定,成为较具规范性的制度。

3.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持久探索和奋斗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如果从近代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建立,教师开始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算起,教师职业化已经走过了300年的历史,我国曾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教育职业展开过讨论,当时有一种鲜明的观点,“教师不独是一种职业,并是一种专业……性质与医生,律师,工程师相类”。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一种强劲的思想浪潮,并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

目前,教师职业还未到达有如医生,律师等那样专业化程度和地位,所以有人说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其发展。

(1)教师培养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从教师培训教育机构的建立,到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以及教师培训学历层次的不断遗稿,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增强等均需经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和趋于完善的过程。例如,从清末《奏定学堂章程》(1903)提出初等师范课程,我国才有了初等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普遍设置中等师范学校。近年来,高等师范数量增多,相当一部分中师升格为高职。

(2)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体系是逐步丰富、成熟和逐步得到确认的过程。教师职业多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学科性质,即专门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在教育专业知识方面,教育类知识的科学基础及相应的实际问题还有一段距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深化,基本内涵不断丰富,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3)教师专业化的中心从关注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实际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这就是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转向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那出现了教育改革浪潮,对此,人们越来越形成了共识。教师是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措施和方法的最终实施者,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早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此,80年代后,人们对过去护士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的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教师专业化目标的重心开始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美国卡内基小组和霍姆斯小组的两分报告中呼吁,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强调要培养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为专业化的持续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4)人们逐渐明确,提高教师专业化地位的有效途径就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促进其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育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和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正所谓“有为才能有位”。可见,教师专业发展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4、教师专业化的本质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既是社会外部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资助的追求,最内在的奋斗追求。教师专业化涉及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即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地位而进行努力与奋斗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群体专业化与个体专业化二者的统一,后者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方面。

狭义的教师专业化亦即个体专业化,这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教育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历程。这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累积和持续的特性。

如果说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其专业自主性,权威性是教师专业的外部标准,那么,教师的职业实践水平、人员素质,以及教师职业的自律性等就是教师专业化的内部标准。这里我们就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作进一步探讨。

(1)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论理观.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就此而言,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儿童发展的先知者、引路人,是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者。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伦理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直接和重大的影响。教师应对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负起责任。要公平的对待所有的儿童,每一个孩子都不应受到歧视。在这个意义上,教师是教育公平的实现者。教师要把爱和关怀给予每一个孩子,弱势儿童应该受到更多关怀和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能都促进儿童全面而健康地成战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地重要标准。教师要树立以儿童发展为宗旨地教育伦理观,这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地伦理基础。

(2)拥有系统地专业知识并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一切专业型地职业行为,都是在接受了专业教育后而进行地有组织地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地行为。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教师教学实践中教育类知识技能的运用。教师从业所需的理论知识是教师执业资格的基础。任何知识最终都是要指向实践的。实践是知识的运用过程,也是专业知识服务于特定人群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掌握的相关的教育类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的形态显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表现,这就是教学行为的策略和方法。如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引发与激发兴趣的策略、时间管理的方式、师生互动及处理特殊或偶发事件等一系列技术和行为。

教学实践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景下不断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可以在此中得到明显的表现。事实上,这也是理论形态的知识转换为实际教学能力的过程。需要克服种种困难,逐渐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摘自《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

11.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 中职 电工电子专业 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电工电子属于电子教学中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内容的抽象性较显著。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在课程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将理论、技能与实操教学做有效的融合,让实践与理论得到充分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一体化教学模式。该种教学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在毕业后快速地由理论性的学生转换为技术能力较强的实操工人。

1.当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中,一般选择就读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不同,九成以上的学生属于没有获得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该类学生在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上相对较差,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甚至部分学生在家庭条件上相对较差,多数属于社会的底层民众。虽然应试教育的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无法适应当下的校园教育。部分学生不仅缺乏学习能力,而且缺乏学习热情与自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应有的自律性。而学生综合知识的积累对中职专业教学有较大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中职学习的成效与进度。

当下教学更多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教师的满堂灌,教师成为课堂的绝对主体,甚至学生的接受情况、感受受到严重的忽视,从而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动听课导致学生无法积极地思考,同时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相对的专业考核也较粗浅,缺乏深入的挖掘。

2.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2.1确定一体化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的理论灌输模式,针对专业课程建设需要,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理论性知识人才培养。需要针对相关技能培养划分为多个课程内容,而后进行逐步的教学执行。同时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性处理,将整个专业课程建设构成一个整体,有计划有目标地不断推进。例如在教学考评中就充分地将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集于一体,分别占据70%与30%的比重,从而提升教师对相关教学的注重程度。

2.2注重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需要建立专业的实训场地,从而才能有效地为理论与实操结合找到对应的落实点。一般校内的实训场地对教学十分重要,其使用时间与容纳性更好,依据学校教学方向针对性设置,运用更便捷,属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学校必备的硬件设置。要有专门的实训教室与配套设备,同时要确保设备的充足,达到两人一台的设备拥有量,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操时间。

2.3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吸纳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体化教学注重教师在理论与实践能力上的双标准。教师需要能够充分掌握理论教学的系统化知识运用,同时需要针对实训等实际动手操作有充分的了解,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训充分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通过实训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同时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做对应的分析说明,让学生在理论与实操中得到有效的贯通领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考验教师的知识表达能力,有效地将专业深奥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技能与知识储备,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得实质性的能力提升。要充分地从企业或者专业学科人才中吸引优秀的教师人才,同时要做好教师日常的培训,针对教师实际能力的短板做有效培训管理。理论性教师要多给予实际企业中的学习机会,充分了解当下企业用人状态与需求,能有效地针对企业人才能力所需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炼优化。对于企业中有充分工作经验的人员,需要做对应的理论性培养,让教学处于更系统、专业性较强的状态,训练教师的表达能力,让教师对教学技巧及其他注意事项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更规范合理的方式将其所具有的实践能力教授给学生。

2.4教材的制定与选择

要针对性学生实际情况做更通俗易懂的教材选择,甚至可以依据学校师生具体情况做教材定制化处理。要充分地将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内容、要素融入教材中,同时要依据国家相关教育大纲与教学标准进行对应融合,这样才能有效地促成教学一体化推进具有应有的指向性,同时要针对对应的教材内容做教学考核。要充分鼓励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有效的丰富,弥补教材不足,尤其是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有一定距离,每一年的实际工作形式与状态都存在一定技术革新与发展,需要针对教材的基础内容,补充必要的时代专业内容,让教学与时俱进。例如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理论全面专业,国家所认可的基础材料,同时教师在教学上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下载来到教材资料的补充说明,提升指导的明确性与通俗易懂生动性。或者可以由学校专门聘请专家依据学校教学方向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材料。

3.结语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地革新,否则中职教学将无法受到社会的认可。中职教学需要正视自身问题,做有效的改良提升,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符文萍.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6):231-231.

12.对化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十二

一、放与收相结合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的教学理念, 很多专家也都是提出放开课堂, 让学生“解放”出来, 在互相听课学习中, 发现在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不敢放, 唯恐学生乱起来, 以免无法控制;另一方面教师放的过开, 课堂成了“游乐场”, 干啥的都有, 淡化了课堂主题。特别是化学、物理等实验课, 一放手让学生做试验, 教室乱得一团糟, 还有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生活探究题, 比如“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哪些?”、“探究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等等。学生可以说七嘴八舌, 都能举出一两个, 甚至有些调皮学生信口开河。因此在实施新课标进行课堂教学时, 对于学生的活动应该掌握一下“度”的问题。既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活跃起来, 又要围绕课堂的教学内容展开, 而不能脱离课堂主题, 学生想干啥就干啥, 想说啥就说啥。应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边玩边学, 不能只学不玩, 也不能只玩不学, 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住, 做到活而不乱。

二、形与实相结合

在教学中, 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 用什么手段去体现, 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 要结合内容特点, 从学生和学校实际出发, 逐步改变自己的教法。但也有部分教师采取“拿来主义”, 只是从“形式”中去借鉴, 而没有领会实质性的东西, 不管在我们这儿实用不实用, 在课堂的某一环节合适不合适, 不考虑具体时间、地点、场合而照抄照搬, 课堂用的教学手段不少, 就是效果不理想, 给人一种“堆积材料”的感觉。就拿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来说, 你老师说得再多, 演示得再多, 都不如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 这样也很容易发现问题, 做到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核心, 好课应是充满人性的, 以人为本。

三、新与旧相结合

课改不是将原有的东西全部放弃, 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旧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很多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地方, 比如课堂上还是要有必要的讲解, 还是要提问学生、突出疑难点, 启发引导、布置练习与作业等, 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好处, 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在叶圣陶、斯霞老师搞教育事业的年代, 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教育设备, 他们不也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吗?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很少, 但却能在教学上取得巨大成功。因此在教学上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用什么样合适的教法, 而不是用了多少种方法, 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老师教学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 但不是唯一手段, 就如我们化学上, 无论何时都离不开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课改是一个新事物, 不可急于求成, 只要观念能够转变, 不断学习和探索, 我们一定会尽快掌握一套新课程的教育方法。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 学习哪门功课都是为了解决自己身边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教学切不可照本宣科。授课期间, 穿插生活中的例子, 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 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个教师都有体会, 新课改下的教材内容里明显增加了活动、探究、课外阅读等栏目,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巧妙安排这些栏目, 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就拿化学课来说, 除以上这些栏目外, 教材中还设有家庭小实验、学生实验、调查报告等, 若能开展这些活动, 不光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 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第三

初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复述是构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 了解到有的学生不重视课文复述, 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课文的复述变为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 甚至有的学生害怕课文复述。这不符合大纲所要求的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那么,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因素是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复述内容, 同时也缺乏正确的方法点拨, 没有系统的系列训练。那么, 复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复述有哪些原则呢?复述有哪些方法呢?什么是复述?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 把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 用自己的话, 有重点, 有条理, 有感情地叙述出来。它融理解、记忆、归纳、表达于一体,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一、复述课文的意义

1. 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

复述课文是指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而这一训练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 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 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这比我们常采用的课前预习时出几道思考题有效得多。因为面对思考题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或能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 学生不费吹灰之力, 达不到思考的目的;或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以一句“我不会”就全盘否定了教师的辛苦设计。而采用复述课文这一方法, 就杜绝了学生说不会的可能性。要想复述好课文, 则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该文重点写了哪些材料,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文章的体裁, 主要表达方式及基本思路、线索怎样等。这样, 学生在别无选择的基础上, 强制性地去阅读课文, 研究课文, 从而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其次, 复述课文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 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2. 复述课文可以强化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

复述课文是以课文为基本依据的, 理解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就成了起码的要求。单词、短语、句子读不通, 课文就读不懂, 更谈不上复述了, 而且由于当众讲述这一特殊要求, 害怕出丑的心理也会驱使学生自觉去掌握单词的读音, 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同时学生为了复述时生动、流畅, 就必须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因而复述课文就要求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等英语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 还必须能正确地运用;不仅能运用新学的英语知识, 还必须调动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 复述课文对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起到了强化作用。

3. 复述课文有利于促进“师—生—教材”三位一体

教材体现着教学内容, 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来实现的, 只有当“师─生─教材”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时, 才能说达到了英语课的最佳境界。在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侧重于解决生词, 对课文, 特别是一些较长的课文, 学生对内容根本不熟悉, 更谈不上对课文重点材料的认识和文章线索、语言的了解。这样, 上课时往往造成了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而学生却呆若木鸡的局面。复述课文这一手段则强制学生去熟悉教材, 研究教材。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 教师在课堂上只要能适当地启发, 讲析在难点之处, 点拨在恰当之时, 那么学生就能始终处在积极思考之中, 师生紧紧围绕教材, 有讲有议, 教师始终发挥主导启发作用,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从而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4. 复述课文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英语教学费时多而效率低的问题, 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应该说, 无效劳动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无效劳动是指在学生懂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讲, 而学生不懂的却没时间讲了。有些练习不用动脑筋便可随口随手而答, 实际也是无效劳动。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则必须尽量减少无效劳动, 讲在应讲之时, 练在值得练之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复述课文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复述, 我们可以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哪些根本不理解。综上所述, 复述课文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条好途径, 那么如何做好这一训练呢?

二、复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上一篇:山西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下一篇:建筑施工消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