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2024-06-24

一中党委书记述职报告(共7篇)

1.一中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篇一

汶川一中团委会书记岗位职责

一、主持校团委的全面工作,负责本处室的内部管理。

二、在上级团委和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根据团委职责范围,制定校团委会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做好工作总结。

三、了解和掌握团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员的先进作用。

四、围绕学校中心任务,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配合学校各处、室,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假期活动。

五、抓好团支部的组织建设。负责团支部的改选,负责审批学校青年入团、退团、离团,办理转接组织关系,负责收缴团费和团员档案管理等常规工作,做好团的对外联络和接待工作。

六、定期召开团支部书记例会,用以布置任务、检查工作,并及时做好总结及表彰工作。定期开展团干部培训,并对团支部工作严格考核。

七、根据学校德育中心工作和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好主题教育。

八、结合学校工作中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办好校园广播,充分利用室内外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学校宣传工作。

九、负责抓好青年教工的政治学习,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十、负责做好校长小助理团的组建及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努力为学校培养更多的品学兼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较强工作能力的团员干部。

十一、按学校党支部安排兼职,处理党支部的日常事务。

十二、完成学校及上级团委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

2.一中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篇二

一 “368”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

1. 实验方案宏大、新颖、有神、有序, 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该模式是在原来“三段式学案导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截止到目前已经实行了一年的时间。它是一个以结构预习为前提、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手段、以建构为目的的学习模式。“368”中的“3”指的是思维层面上的“结构化”、“问题化”和“建构化”, 它是整个学习模式的“魂”;“6”指的是“问题发现课”等6种课型;“8”指的是课堂学习行动中“理解目标”、“自主学习”等8个元素。

这一模式从理论层面上提出学生的学习思维要走向结构化、问题化和建构化。按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制定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六种课型并提出了课堂学习行为的八大要素, 在实践层面上强调了以问题发现、生成和解决为主线的学习行为, 并通过相关的工具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引领教师和学生走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学习的更高境界。“368”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简表如下:

2. 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 学生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辽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九年, 课堂教学有了很大变化, 但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数不多。“368”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实现了由教到学的转变。

这一学习模式从结构预习到课堂学习, 再到发展性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师引导和点拨学生学习这条主线。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热衷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课堂的实效看,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的单向讲解和单纯的学习行为并不能促进学生较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通过有序的且较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加学习乐趣, 使之爱学、会学、乐学, 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以问题为线索组织学习探究, 寻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该模式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问题导学。纵观整个学习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 结构预习由一系列问题组成;课堂学习首先解决的是“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问题;接着解决学生提出的“生成问题”;然后解决教师的生成问题, 最后给出问题解决评价单和问题拓展评价单, 作为检测手段的仍然是问题。例如:历史学科的《新文化运动》一课, 教师在“导读评价单”中提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开始标志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生成问题:“新文化运动后, 中国是否开始了资产阶级统治?”“当时为什么要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 教师进一步提出“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不同层面上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由浅入深, 浑然一体, 学习设计依照学生的思维规律逐步展开。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实现了知识迁移, 拓宽了思路,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水平。看来, 这种问题导学的学习模式确实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捷径。

4. 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是实现意义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贯彻始终, 精彩纷呈, 成为该教学模式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杨绛《老王》的一节语文学习课中师生和生生对话如下:

生1:我认为老王不向顾客收钱, 表现了他的善良。

生2:我认为老王不收作者的车钱不是善良, 而是对邻居的关心。

生1:对邻居的关心就是一种善良。

生2:对邻居的关心应是对弱者的同情。

师:好了, 其实你俩说的都对, 而且你们说的是一回事, 老王不收“我”的车钱是出于邻里的关心和同情, 而这就是他善良的表现。

在对话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宰变成学生学习的支持者, 成为学生构建知识和能力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由过去的从属者变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逐渐发展成为知识的“创建者”。他们在学习中用发现法和探索法去构建知识体系, 寻求事物的性质及规律。

5. 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

与新课程同步, 该模式运用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学科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等方式评价每课的学习效果;运用“回归复习评价” (按时间分成四段进行自我评价, 并有同伴签字) 评价复习质量。

这种评价模式改变了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局面, 学生开始成为评价主体,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评价不仅有诊断功能, 也有激励功能、促进功能、竞争功能和管理功能, 同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 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1. 如何处理课堂学习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的指导纲领, 所以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组织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把握得不到位, 理解得不透彻, 落实得不全面, 影响了目标达成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 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问题导学评价单和问题解决评价单等流程时一定要按课程标准要求执行。

2. 如何处理情境创设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课程改革以及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情境创设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引发促使学生生成问题和研讨问题。所以, 在课堂学习中, 教师必须注意情境的创设和运用。

3. 在课堂学习中应充分体现出学科特点

初中阶段所设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都属于基础性课程, 它们各自有本学科的特点, 学生正是从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科中汲取不同的文化素养, 建立不同的智能体系, 进而建构一个庞大的且具有基本文化素养的智能体系。例如, 语文学习中的朗读、英语学习中的口语训练、政治学习中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物理学科中的实验操作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4.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课改的需要

在正确的教育方针确定以后, 教师就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传统教学中需要“一桶水”的教师, 课改中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否则将会阻碍课程改革。“368”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中学生不断生成问题,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维作进一步拓展, 就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 有较深的理论素养、较强的应变能力, 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与学生们一起排疑解难, 引导学生更上一层楼。

5. 既遵循模式, 又不拘泥于模式, 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中, 内容是比较活跃的、易变的, 形式对内容来说则是相对稳定的, 因此根据内容的变化调整形式, 有所创新是必要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套用模式而忽视调整和创新, 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例如, 历史学科七年级《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 可以作出这样的学习安排: (1) 在结构预习单中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涉及战争的成语典故; (2) 课堂上学生讲述相关的成语典故, 同伴评价; (3) 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认识本时期在纷争中孕育着统一。在生动热烈的氛围中完成达标任务。

6. 操作层面上的技术商榷

第一, 导读单的设计可以更人性化, 课堂教学中对导读单的处理可以更灵活。

第二, 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块小黑板, 待小组讨论结束后将其意见或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然后再举板展示, 以节省时间。

第三, 为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可缩小学习小组的规模, 变6人一组为4人一组。

3.一中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篇三

高三生物组韩国夫

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们,比如说对新教材的把握、选修教材的处理、怎样对一轮复习、二轮复习进行科学的设计等等,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到银川一中、二中学习、考察。通过和本学科老师的交流,了解了他们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对高考的一些做法,受到了很多的启发,自己对新课成改革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总结如下,和大家共同研讨。

一、选修教材的处理

生物学科高考时选修科目有两本:选修Ⅰ和选修Ⅲ。银川一中原来的做法是只选则选

修Ⅲ,而不选择选修Ⅰ,原因是选修Ⅲ和必修科目联系还紧密一些,对选修Ⅲ的学习在某些方面是对必修科目拓展,还可以加深对必修课目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但是近两年高考,对选修Ⅲ的考查难度实际上是有所增加的,另外在对选修Ⅲ中某些知识点进行考查时,学生不好答题。如生态工程一章中对生态系统的五个基本原理的考查:列举一个生态系统,总感觉五个基本原理都有所体现,这无疑就增大了这一类题的难度。所以,他们现在改选选修Ⅰ。

原因是修Ⅰ中虽然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新的实验、新名词,但是只需要选六至八个专题,相对来说内容较少。另外,高考过程中对选修Ⅰ的考查也相对容易一些。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考试,他们对复习过去的必修知识进行及时的考查,选修知识虽然还没有复习,但是每次也出题考查。他们认为高考时对选修知识考查层次比较低,另外知识点也比较少,可以以考带讲,还很有针对性,我也很赞同这一点。

二、对教材的把握

在和银川一中生物组赵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了教材把握的问题。对于知识的深度,由于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它的导向,所以,不宜涉及

太深,扩展太多,不要把新教材没有的老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都补充过来,一定要敢放。但是有的内容可以适当补充过来,比如基因的结构适当补充过来,有助于对基因工程部分的理解。而对于习题难度的把握,由于新课程改革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强调的是以知识为载体、能力测试为主导,而当今高考对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所以现在涉及到的练习题难度不宜过大,最主要的是要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比如对一道实验题的讲解,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一道的讲解,深刻的理解: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原则。比如一道题中出现了两个变量,那么在分析题的时候,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变成单一变量进行分析,这些能力就是在平常的训练中培养出来的。那么,在选择课外资料试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与新课改对应的资料,避免旧教材中知识点考查太多,给学生带来困惑。

三、新高考卷和老高考卷的比较

新高考卷和老高考卷相比较,对知识进行考查的时候要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在出卷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那就是长卷的形式。所以,在进入一轮复习后,一定要注意长卷练习的频率,让学生尽快适应。

四、关于2012年高考试卷的难度

银川一中生物组赵老师认为和2011、2010年的试题难度不会相差太大,应该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像银川二中朱老师说的,试题难度应该是不会高于2011年试题难度。新课改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高考试题只要能从这个方面体现得很好,又能够体现高考选拔的目的,这就是一份好的试卷,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难度,否则,高考结束后学生、社会反应太大的话,无疑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五、关于高考备考复习的问题

1.精心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把握备考方向。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纲”是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制的,它体现了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内容,但“考纲”又必须反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体现当今生物学科的特点,所以应正确理解“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句话的精髓。复习时,要以“大纲”为标准去对照和理解“考纲”,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

2.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

仔细分析近几年来高考生物学科的试题,有利于追寻高考命题的轨迹,捕捉高考命题的规律,洞察高考命题的信息。通过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① 复习要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对“三基”的考查是历年

高考的重头戏。

② 突出对生物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主要分布在新陈代谢、调节与免疫、遗传与变异这三

块中。③注重对识图、析图、及绘图的考查。④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⑤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高考试题和考纲的研究,找准特点,把握要点,面对高考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效。

3.确定复习模式和安排复习计划

一轮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计划按照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的模式进行复习,每个单元复习结束时用一节课来构建知识网络,把本单元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兼顾能力培养。二轮也是重要的模拟测试阶段,这种模式既注重知识系统性又节省时间,有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相关知识的交汇点,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4.精选精练,总结反思

对高考的热点、重点、难点、易错和薄弱环节要多练,对典型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总结,多开展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提高应变能力。还要演练高考真题,高考试题凝集了高考命题专家的思维和智慧,容量大、科学性强、突出主干知识和逻辑性强等特点,且能反映出高考命题的趋势,也能使学生感悟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式。在练习中注意总结反思,每隔一段时间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错在哪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5、加强试题讲评课的研究

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试题的讲评,一是要抓典型,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比如选一道题能集中表现某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二是分析命题思路,把握试题规律。教师在阅卷时找出问题的共性,看学生哪里错多,错的原因是什么。三是要善于将试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凡是碰

到这类试题该注意哪些事项,并教会学生进行比较性小结归纳。四是对试题的延伸和拓展,这类题可能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与现实中的哪些现象相关等。

4.枝江一中学习报告 篇四

为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30人在吴校长和邹校长的带领下于本月12日前往湖北宜昌枝江一中参观学习。我们走进课堂,观摩了枝江一中“4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示范课及备课组的集体评议。

下午我们又听了枝江一中副校长袁新宏的专题报告,基本了解了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操作方法。

枝江一中“423”课堂教学模式即第一学习时间新知预习分“四步”,即一读,通读课本,把握梗概;二看,精看教辅,知识提炼,由厚到薄;三填,填写学案,边填边记;四练,针对训练,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推进设“两环”,一环指第二学习时间教学的四个步骤——生议,学生小组讨论;生讲,班内学习小组交流;师拨,教师精讲点拨;反馈,学生课内达标。二环是指在第三教学时间内的三个教学步骤——生练,尝试解答;展示,班内小组交流;师评,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提炼。学生小组讨论教学全程用“三案”。“三案”是指“学案”、“练案”与“教案”。学有“学案”、练有“练案”、教有“教案”,三案分而不离。

通过一天的参观、学习,我深深地感到,“423”课堂教学模式与当前推行的有效教学方式比较吻合,而且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和推广。我觉得枝江一中的“4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几个地方是特别值得学习的:第一,他们预习有预学案,更重要的是预习走进了课堂,这样就有时间的保证又有了老师的指导,其实也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二,他们的教与学都很规范,包括他们的文化建设都是很规范的,就是评课也有规范的流程。其实他们的授课老师本人的素质和基本功也不见得很好,我想这也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该校老师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这个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是否规范,态度是否端正,这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否严谨。

袁校长有一句话的确实说得好,“穷则思变”,在目前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学校真的有必要推进我校的教学改革,但是我们对枝江的模式应该是学习和借鉴,不是照搬照套。首先,学人家的模式不是只是把座位变一变,要学他们实质性的东西,要把“三案”做实,做得符合我们学校的校情,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有激情,一个老师课如果讲得再深入再透彻要是没有激情也是没明效果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哪怕你是有激情的讲一些错误的东西也比没有激情传授真理要强。第二,改革的初期可以矫枉过正,但到有一定的规模的时候还是可以把自由还给老师和学生。第三,我以为枝江一中的预学案其实也不是很科学,像英语的阅读课,有一些课文还是应该让学生不经过预习而是课内的速读来找到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所以我建议这种课要么不在预习案中涉及这一部分内容,要么在预习课上直接处理这一部分内容。

5.兰州一中考察报告(体育组) 篇五

西和一中体育组:穆奎元

2014年 月 日,我们一行人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赴兰州一中考察学习。体育组选派我和李宇聪两位同志前往。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新课程”改革以后,兰州一中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与我校相比存在的差异,学习他们的优点,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体育组主要从体育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以及常规管理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和兰州一中体育组同行座谈交流、听公开课、参与评课等方式,了解到兰州一中的体育教学工作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的。

一.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通过三年的体育课学习,要掌握一到两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兰州一中以“三大球”和“三小球”为主要课程内容。同一个年级的每个学生每学期可选其中一项进行修炼。比如说:这学期高一主要开设足、篮、排三种体育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选课,每个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选足球,三分之一的同学选篮球,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排球。轮到某个班上体育课时(学校仍然以行政班为单位排课)学生到指定的场地找自己所选项目的教学班学习就行了。

在课堂上,老师做到“精讲多练”,把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练习。当天,我们听了一堂女生排球课,教学内容是“双手垫球”,课堂常规后,老师先带领学生伴着音乐做拉伸练习,活动肌肉和关节,大约用时6-7分钟,然后学生人手一球,先自主尝试双手垫球,老师巡回指导,现在媒体发达,学生很容易见到相关技术动作的视频和图片,尝试则是探索思维的开始。7-8分钟后老师集合学生进行讲解示范,指出大家容易犯的错误,然后再进行分组练习20来分钟,老师继续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随机示范讲解。学生练习和游戏的时间占去整节课的60%以上,教师集中讲解示范只占10%左右,练习密度高,运动量合理。整节体育课给人的感觉是: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

为了避免教学内容单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女生喜欢的配乐热身操(舞)开始课程,中间插入自主性较强的小游戏,同时也注意了评价学生时多纵向比较和正面鼓励。

二.关爱学生,注意学生性别差异,身体素质差异,运动基础差异,以及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

兰州一中体育组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前几年。不光进行了按兴趣选项分班教学,而且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青少年学生在初中以前,在体质方面差异并不大,随着身体发育成长。男同学逐渐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表现出优势,在体育课上,男女生在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上需要区别对待。有些同学身体素质较差,在分组练习时,适当减少练习次数。对于运动基础落后的同学,教师则多讲解原理,多标准示范,并鼓励多练习,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当学生练习累了,情绪开始低落时,老师又让同学们放下排球,以跳绳、毽子、呼啦圈为媒介组织一场“分组竞快”游戏,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决定是先跳绳到终点再踢毽子然后摇呼啦圈,还是先摇呼啦圈再跳绳到终点然后踢毽子。这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转移了注意力,又增加了新鲜感,让学生保持活跃情绪、发展创新思维与运动能力。

三.淡化体育的竞技色彩,增强体育的游戏性

游戏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有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业化时代以前,人们通过游戏形成生活技能、战斗技能,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比如:捉迷藏,他让孩子学会逃避危险和来自野生动物的威胁,丢沙包,锻炼投掷技术和躲闪能力,这些游戏都体现了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体育精神。有些游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以体育竞技的形式延续下来,比如足球、篮球、排球、象棋、围棋等等。

当今社会发展繁荣安定,人们安居乐业,过去的那种残酷激烈的生存斗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已一去不复返,大众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在于休闲、健康与娱乐,少了剑拔弩张的竞技场面和对抗色彩。《新课标》要求学校体育也顺应这一潮流,不能总以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兰州一中的体育课也体现这一点。排球课公开课的“垫球技术”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只要能够做到双手正确握扣,两臂伸直,姿势基本正确,连续垫球5次以上就算达标了,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的练习压力,降低心理负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体育锻炼。

四.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高,学校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充足、齐备

兰州一中有15位体育教师,年龄在30-40岁之间占多数,知识储备新,运动技能多样。大多数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实施期间毕业的大学生,都系统的学习过《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

首先,体现在教案设计上,兰州一中体育课教案是活页纸表格式教案,每一课的教案分为《兰州一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设计方案》和《兰州一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时计划》两部分。前部分简明阐述“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本课特点”;第二部分是表格式课时计划。尤其在学习阶段划分上很有特点,把原来的“准备部分”、“开始部分”、“主体部分”、“结束部分”改进为“目标认知与活跃身心学段”、“活跃情绪与激发兴趣学段”、“保持活跃情绪、发展创新思维与运动能力学段”、“恢复身心与评价学段”,注意了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负荷。教案中的遣词造句,多用“引导”、“点拨”、“指导”、“鼓励”、“激发”,“体验”“尝试”、“参与”、“体会”、“配合”等词。

课的“开始部分”与“结束部分”采用音乐健身操(舞)热身和瑜伽练习放松。中间还穿插了小游戏,使课程内容充实多样,课堂气氛愉快活跃。这说明兰州一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那些田径、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还自学和进修了瑜伽和自编热身操(舞)等新兴的、流行的、时髦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一切可以活动身体和愉悦身心的“身体练习”都可以纳入“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甘肃省示范化高中”,兰州一中的体育器数量众多,各种球类、田径类、体操等类器材,摆放的整整齐齐,满满当当。并有专人管理,登记造册,实行“每课一单”,“随借随还”。

五.课程设置较全,实行“两课一操一活动”模式

兰州一中体育课程设置,除“三大球”、“三小球”外,还有体操、武术、健身操、瑜伽等,有的是必修课,有的是选修课。必修课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选一门修炼,选修则针对学有余力或者学有所长的学生。

学生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每天做一次课间操,每周三一次课外活动(60分钟),课外活动有专人指导,器材室凭证向学生开放。

兰州一中没有高考集训队,但有校篮球队和足球队,排球队,都由学生自愿组成,有校际交流比赛和其他赛事时集中训练,平时只在星期三课外活动时一起活动。

体育场地是通过国家级认证的标准场地,有专人负责,社会化管理,可以向社会有条件开放。

六.强调课堂常规,强调课堂安全

体育课课堂常规的内容包括:“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这种固定的程式化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老师对课堂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养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安排见习生”则是对有疾病或其他暂时不适于体育活动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评课时,体育教研组长强调了“课堂安全”的重要性。他要求,在体育课上,教师的目光一刻也不能离开学生,要引导和管理学生不做危险动作,不互相冲撞打闹,课前课后要点清学生人数等。

最后,我们在听课之余参观了“兰州一中校史展馆”,我惊讶地发现甘肃省有史以来第一次学生运动会竟然也是源于兰州一中。

校史展馆院子的角落里耸立着一块酒泉玉质地的“奇石”,背面有“它山之石”四个红色醒目的大字,这四个字也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6.赴河北衡水一中考察报告 篇六

--赴河北衡水一中考察报告

为什么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领跑者?一所薄弱学校如何成为高考名校的?衡水中学真的是泯灭人性的高考加工厂吗?为什么一边蜂拥而至学习考察,一边又谴责声不断?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和一系列的困惑,在宋雪花副市长和郝伟顺局长的带领下,我们10人于2013年17日--18日,走进河北衡水一中考察学习。下面,我根据实地考察学习以及收集整理的资料,从教育氛围、精神追求、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来探寻衡水中学“教育的神话”。

一、震撼人心的奇迹上世纪90年代初,衡中还是当地一所薄弱学校,教学水平和高考成绩跌落到了全地区11个县重点中学的下游,教师队伍极度涣散,管理秩序十分混乱,学校处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1992年,李金池担任校长,他提出了建立精神特区、提倡素质教育、公平竞争、激发激情等策略,这些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5年,衡中一举夺得全地区11个县重点中学的头把交椅,开始显露头角。从2001年开始,衡水的高考主要标志性指标,在河北省开始位居第一,至今已连续14年夺冠。2012年,北大、清华在衡中国共产党录取96名考生,占这两所大学在河北省录取总人数的86%,20名考生被香港各大名校录取,21名考生被国外大学录取。本科一批上线率达87.8%。2013年,衡中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状元以及文科前10名,6人进入省理科前10名,104人考入清华、北大,占这两所大学在河北省录取总人数的80%,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人,600分以上考生占全省的20%,本科一批上线率达86.9%,本科二批上线率98.2%。

衡水这个经济省内倒数、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也因这所学校而成为盛名远播的“教育名城”。放假时校门口停驻近4000辆小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17万,近两年,宾馆增加了200多家,每逢衡中有大型的研讨活动或学生周日放假,宾馆爆满。如今参观须交600元/人会务费。每年接待大型研讨会近次。衡水一中如同一个“黑洞”吸引着周边地市的大量“尖子生”涌入,这种生源的良性循环,必将进一步加剧这所“超级高中”生源和财力的扩张。

二、心灵深处的感动

走进衡水,感动于浓浓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一感动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据一位主任介绍,1993年,以创建全国示范化高中为契机,衡水市决定优先发展教育,以教育为龙头,以教育闯名牌,以教育促发展,市政府投资1200万元,重建衡水一中,每年支付400万元,占当时衡水财政预算教育支出的1/3。市委、市政府对学校最大的支持是给政策,如招生政策,现在的釜阳中学就是衡中的分校,每生每年1万元,三年一次性缴纳;收费政策,达不到录取分数线的学区考生和招收的外地考生高一入学一次性收取3万元,上缴财政全部返给学校;办学政策,与某房地产公司合作(政府出土地,房地产公司出资金),正在筹建具有独立法人的私立学校(其实就是衡中的分校),预计明年开始招生。

在一则政府网站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当地对衡中的支持: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要尽职尽责,密切配合。要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把衡水中学的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把衡水中学打造成衡水对外开放的亮丽窗口。”二感动于来自社会各阶层市民的反映。通过和他们交谈可感受到衡水中学的社会威望极高,衡水社会各界对于学校的严格管理高度认同,言谈举止间流露的是骄傲和自豪,认为“进入衡水中学就意味着考进了大学。” 在我看来,衡水人眼中的衡中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校名,而成了一个引以为骄傲的的精神化身。

三感动于衡中学生对学校的感恩。在许多人看来,衡中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创造力”,而在更多衡中学生眼中,这样的管理方式很平常,还有人回忆起在学校的点点滴滴,觉得那时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心情愉悦,有一种吃苦的幸福。

已从衡中毕业的学生孟隋这样写道:在衡水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衡中是当地学生家长的希望所在,是底层人改变命运的战场。成功就得努力,底层的成功尤其需要更大的、甚至更疯狂残酷的努力。在理想状态中,青少年应该是自由自在、轻狂放纵的,但是这理想状态只会让高考失败,从而耽误一辈子,教育需要一种必要的牺牲--这是由牺牲与获得的关系决定的。

衡中赢得了高考,更赢得了教育的尊严!

走进衡水一中,感动于“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在衡中的每一刻,我总被一些久违的、神圣的东西感动着。

这种感动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压力,使胸口发闷,眼睛泛着泪花。跑操澎湃着排山倒海的气势,每个人的脸上写满自信和敬畏,8000多人来去如潮起潮退般迅速,激情飞扬的励志标语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冲击,学生抬头挺胸快步走(甚至跑),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没有压力下的痛苦和倦怠,跑操前捧着书专心专注诵读,-----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是校园里最美、最亮丽的风景!这一切,让我不仅感受到了衡水中学校园氛围激发人“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冲击和学生言行的规范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更感受到了一种虔诚的信仰,一种近乎宗教的热忱,一种精神的力量!这是一支虎狼之师,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能打硬仗和胜仗的团队!我感动,在燕赵大地上竟然有这样一块教育的净土,有这样一群相对纯粹的教育人,引领着一群相对纯粹的孩子,不断创造着教育的神话!

三、引发的思考

(一)衡中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用李金池的话说,衡中如果有绝招的话,那就是“功夫在诗外”,即改变“直奔主题(升学)、短兵相接、死缠硬打”的战术,采取“迂回到外围”的策略,从外围向核心逼近,最后取得胜利。这种战术与我经常说的“关注成绩背后的东西”是一致。即学校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抓根本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即师生的思想理念、精神境界、工作学习状态、积极性、主动性等。概括起来,我认为衡中的迂回战术主要包括六大策略:一是建设精神特区和激情校园(动力源泉);二是建立了公平竞争的奖惩机制(杠杆作用);三是精细化的管理(保障);四是自上而下强有力的执行(保障);五是一以贯之的坚持(保障);六是改革管理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时间(路径)。

人的问题解决了,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即使有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活了,人的激情被点燃了,思想被唤醒了,高考成绩怎能不攀升!

(二)我们缺失了什么为什么我们遭遇信任危机?为什么我们工资待遇不低于衡中,却没有人家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为什么我们曾学习过衡水,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夭折了?纵观自己和身边的同事,不难发现,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我们缺失的是教育信仰、教育精神、教育激情、教育坚守、精细化的管理、强有力的执行力、竞争机制等。这些是教育的灵魂,决定着学校的风气、气质、性格。因为缺失,所以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推着干,就倦怠,工作效率就低下,校园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再好的策略、模式也推进不了。

(三)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懒散、无斗志、缺乏动力一定位不同。在衡中门口“建中华名校,育民族英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个大字显示出学校办学目标的大气和高远,而“迈出学校一步,肩负衡中荣辱”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衡中不仅是在口号上,更是在行动中将这一观念发挥到极致,学生充满了斗志和干劲,在这种“为国家崛起而读书”的理念下成绩怎能不提高呢?反观我们教育的切入点好好读书,将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好生活,我们首先把学生学习定位在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学好学差与他人无关,所以没有责任意识,学会了自私和偏激,学会了享受生活。

二活动目的不同。教育的意图就潜藏在学校生活最常态的背后,而许多终生有益的素质习惯和信念却在不经意间悄然生成。例如:跑操,在衡中等待的几分钟看不见发呆、闲聊的,拿着书或卡片大声的朗读背诵,每班的队伍都聚凑而严密,步调一致:一致的间距,一致的速度,一致的步伐,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如春雷滚滚,无论男生女生口号都喊得一样响亮,一样激越,这既是对身体的唤醒,也是对自我的一种精神激励,每个人都透出一种精神,一种自信,“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增强团队精神”,这样的理念在跑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们所组织的一些活动,有时仅仅是为活跃校园气氛而组织,至于这个活动的教育目标是什么?能不能奏效?能影响多少人?都没有认真地考虑过,活动完了教育也就完了,没有得到彻底地贯彻延续。

三状态不同。衡中的学生遵守规则,敬畏规则,紧张有序,朝气蓬勃,斗志昂扬,自信乐观,珍惜时间,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不懒散,不娇气,不抱怨,我们的大多数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训练,很多学生离开老师不知学什么,学习惰性强,主动性弱,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更缺乏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常常喊苦叫累,抱怨连天,走路慢慢腾腾。由于大幅度的扩招,每个学年至少有近百名孩子跟不上,这些同学课余时间神采飞扬,但到了课上基本就是毫无表情,给我的感受就是麻木,很多人的眼里看不到渴求的目光,很多时候还要老师去提醒注意听讲,在这种状态下提高学习成绩,可见多么艰难!

三表彰宣传的角度不同。衡中校园里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橱窗或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巨幅照片和格言,教学楼内部有经学生评选出来的“星级学生”,教室里都有学生豪言壮语,决心书,倒计时牌,可以说整个学校向学生的宣传是无处不在的,并且他们并非只从成绩上评价学生,他们有“节俭、孝心、爱心、惜时、带头奉献、礼仪、细节”等星级学生、让学生在各方面有榜样可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对净化学校风气有不少估量的作用。

反观我们对学生的表彰,主要是看学习成绩,其它的也是由班主任确定人选,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先进在哪里。只有当事人会激动一会其他人只能冷眼旁观,所以学生对集体、对他人、对活动都非常的淡漠,不尊重别人,缺乏集体意识,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如乱丢杂物,上课自习说话影响他人,迟到早退等。认为这是个人的事情,没有意识到这关乎集体的荣誉,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这样自私,无责任的学生,以后还能指望有怎样的发展?

四执行力不同。衡中对学生的管理师精细和严格的,时间确定到分钟,各方面都有严格的量化管理,因此,衡中的学生从宿舍到学校是有直接进教室,正正规规地坐在座位上看书做作业,外面走廊上有学生干部巡查每个教室情况,教学楼的入口处黑板上张贴有巡查情况通报(前一天的情况第二天就贴出来了)上记,学生迟到在座位上喝水或转笔等情况,没有发现学生高声喧哗、打跳、怪叫或左顾右盼,没有发现一个学生交头接耳或有其他小动作或随意一个姿势坐在座位上,他们的学生从早上5:30起床到晚上10:00熄灯、中间所有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有条有紊。

反观我们,虽有多项措施但几乎都未能落到实处,学生迟到早退,进出校园随意,对于学生处理也不能及时,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校出台的决定起不到太大的惩戒警示作用。

总之,衡中对学生的管理,条例详尽具体,可操作性强,而我们的条例详略失当、模糊。衡中的管理,每个方面都有人管,管得尽职,我们有些地方无人管,有些地方几个部门管,但又管得不到位。

衡中的精神深入到骨子里,而我们的精神停在口头上。

四、未来的设想

衡中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一)建议有计划地培养高中领导梯队

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袖、灵魂、旗帜,是思想、行动、方向的引领者。衡中1992年--2004,年李金池担任校长12年,2004--现在,张文茂担任校长9年。21年、两届校长的积淀和发展成就了现在的衡中。

绥芬河高中应选拔或招聘一位有思想、有智慧、有魄力、有胆量、能想、能干、能说、能写、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年富力强的人担当高中校长,任期至少三届(9年)。培养、启用敢想敢干、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大胆启用中青年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在教科研中的作用。

(二)建议完善高中校园建设1.建设多功能的体育馆和塑胶跑道。2.完成校园人工湖建设(一不安全,二荒芜着,不美观)。

3.绿化。

(三)建议到高校招聘综合素质高的应届优秀毕业生(必须是重本以上的)。

(四)建议建立“评聘分开”机制。

(五)全面规划高中未来发展遵循“继承创新”的思想,汇集集体智慧,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重新定位高中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地情、校情、学情的具有绥高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具体策略。

(六)加强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

以“润”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润泽心灵”的宗旨,不断丰富“阳光·尚高”文化。一内化、践行以“阳光心态、责任意识、主动境界”为内涵的“阳光文化”:净--净化:净化心灵、净化环境、坚守教育净土,静--静心:远离浮躁,耐住寂寞,静心教书读书,敬--敬畏:敬畏自然、敬畏规律、敬畏生命、敬畏岗位,竞--状态: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二挖掘高级中学“高”的深厚内涵,建设“尚高文化”:崇尚高站位、高品位、高素质、高标准、高质量。在“阳光·尚高” 文化引领下,倡导“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阳光·豁达”的生活态度、“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弘扬“实·恒·精·高”的学校精神,树立高中师生整洁、端庄、得体的外表形象,务实、严谨、博学的治学形象,健康文明、有礼有节的社会形象。

(七)建立竞争激励、奖惩机制,激活活力

没有竞争,就缺乏活力。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大胆尝试。

1.平行分班,高一分班、文理科分班严格按照成绩,平行分班(A、B),班主任老师随机抓班级。

2.教师双向选择。学年聘班主任,班主任聘科任,科任选择班主任。

3.各部门制订考核方案,每月公示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优、年终奖励挂钩。

4.评选优秀团队(学年、学科、备课组、办公室等)。5.建立教师流动制度。一是校内流动,二是市内流动。

(七)探索适合高中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经过论证,一旦确定路径,强力推进。

衡水中学之行,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我认为学习衡水经验,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绥高特色的管理、教育教学模式,以学校文化为统领,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细致缜密持之以恒地做好检查反馈工作,下大气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振奋全校师生的精神。期待绥高焕发青春活力,再现昔日辉煌。

7.马尚一中学校调研报告 篇七

钱宝玉

一、学校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1、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共识。

大部分教师贯彻了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会议精神,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怀有饱满的热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很有必要,意义重大。学校还组织教师对江苏洋思模式、山东杜朗口模式、双峰经验进行了认真学习,给教师教学理念以新的冲撞,教师教学理念得到很大改变。

2、教与学的方式发生转变,师生个性得到张扬。

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特别是在“展示板块”,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种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评判者。教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化: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3、课堂教学改革已有领头雁。

马尚一中作为全市“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学校,本着构建“生本课堂、幸福课堂”的教育教学理念、敢想敢干永不服输的改革干劲,摒弃加班加点的做法、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的的教学精神,把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目前已有部分骨干教师锐意探索,大胆实践,各教研组都有实验教师崭露头角。

4、理清了认识上的误区,形成了共识。

通过共同研讨,我校领导和老师理清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模糊认识,就有关问题形成了共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下,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学实际的、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或模式。我校的课堂教学,要更加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我校的课堂教学,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组织、引导、激发”的课堂教学形式;要倡导“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倡导“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要倡

导“当堂训练”,以此检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5、学生参与面扩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成绩。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面扩大了,学生参与的面扩大了。教师要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6、前置性作业让课堂的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解答。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理解不到位。

仍然有部分老师认为搞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耍花名堂,就是不扎实教学的表现;对外校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理解肤浅,例如部分教师对洋思中学“堂堂清”的教学实践就理解生硬、肤浅,认为“堂堂清”就是每节课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这节课要求的教学目标,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认为这么搞就是压学生,就是搞应试教育。其实不然,“堂堂清”是任一个老师每堂课的教学理想,就是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老师所教授的内容。

2、优秀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炼与推广。

有时候在听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但这些教学方法或模式一般是某个老师拥有,教研组没有帮助老师总结、提炼教学模式,没有推广好那些高效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拥有过好的教学方法或模式的老师一般也没有一直坚持运用,所以,部分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法或模式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自生自灭。

3、把教学改革的难处归结为客观条件的限制。

部分老师把教学改革的难处归结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说农村学生的素质差、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差、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家长不配合;还有的说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学生学习时间少、老师的素质跟不上等。这些客观条件都成为了难以组织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其实,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客观条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就是要在符合马尚一中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探索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4、工作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也确实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障碍。

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确实成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障碍。例如:教师的绩效工资的问题,影响了老师们的心情与工作积极性;部分学生的家教家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老师的价值取向;部分学科师资严重缺乏、学科师资不均衡;教学策略比较少,教学方法单一等现象,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

二、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发展策略

1、深刻反思,全面提升课程改革的深度与广度。

课程改革的深化,关键是要在坚定信心中深入反思,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提升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一要反思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二要反思课程改革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三要反思综合与分科的关系。四要反思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五要反思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六要反思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七要反思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的关系。我校针对对以上“七个反思”,认真回顾总结前段课改工作,把握自身优势,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措施,把课改工作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

2、把握重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主渠道,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成败。我校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决杜绝“满堂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基本要求是: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发展“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践行新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六个转变。一是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实现教学价值观从“教育是为了升学”向“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的转变。二是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三是要树立“面向全体”的理念,实现课堂教学从“面向少数尖子生”向“降低重心、面向全体、重视学困生”的转变。四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实现从传统“知识课堂”向现代“生命课堂”的转变。五是要树立“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实现从传统“封闭课堂”向现代“开放课堂”的转变。六是要树立“向课堂要效益”的理念,实现课堂教学从“无效教学”、“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转变。

(3)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以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建模的基本原则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外地名校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供我校借鉴,但不能盲目模仿、生搬硬套,而要善于扬弃,与时俱进。根据我校实际,结合建平中学、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等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创造性开展课改革,走有本校特色的课改之路。

(4)改革备课方式。各学校要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倡导前置性作业教学。备课组要集中集体智慧,在理解课标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有关资料,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以前置性作业为线索,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实现教与学一体化。要强化集体研讨,通过“分块备课--集体研讨--个人修订—教学反思”的二次备课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形成集体攻关的合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化。

(5)调控课堂训练和作业设置。加大课堂训练和作业设置的调控力度。要让学生掌握课堂训练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布置作业要精选,坚持“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性的作业、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开拓思维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机性的作业、惩罚性的作业、繁难偏旧的作业。各年级段学生的作业,要严格按照县局有关规定控制好时量,坚决制止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加大作业量、机械重复训练的行为。

3、强化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责任,确保指导督改及时到位。一是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大框架,为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建模;二是要实现工作的“三个转移”:即重心下移——下移到课堂;中心转移——从研究教师的教为主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研究前移——教学研究要始终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关注教师关心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教学行为,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以优质的服务促进教研组建设和教师成长。

三、学校教学思想与管理体制的创新

1、育人永远是第一位。

打铁还需本身硬,要起好表率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自己要做“规范”的楷模,通过自身形象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有些老师在课堂中宣泄对社会、家庭的不快,带着情绪给学生上课,效果一定不好,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也有个别老师生活中不注意细节,这些信息传到学生那里,教育学生的效果也一定不会好。

2、抓好教研教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师的教学与教研相结合,从教研实践中获得经验与体会,在课上才能教好学生,培养了好的学生反过来又促进教学研究。教研不是一个人能干好的,要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好团队。无论是在教书育人方面,还是在学科建设、教学研究方面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注重树立学校品牌意识

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就会增加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品牌的信任度。反之,则有可能降低人们对学校品牌的信任感。学校通过媒体、咨询会、家长会、开放课堂、考察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介绍、描述学校品牌特征与特色所在。

4、订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

上一篇:大一英语课文翻译下一篇:三年级数学,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