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研员简介(精选12篇)
1.小学英语教研员简介 篇一
白旄镇小学教研工作室简介
为进一步巩固我镇网络教研成果,继续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实效,经镇教研室研究,决定成立白旄镇小学教研工作室,这是我镇网络教研工作的总平台。(网址:http://wljy2008.blog.163.com)。
一、平台主要职能
1、整合各类网络教研平台。
2、提高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度。
3、引导教师网络互动交流。
4、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平台。
5、方便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
二、平台成员组织
平台成员由全体教研员和各单位教导主任组成三、平台工作流程
1、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平台所有成员用自己的博客帐号登录平台,结合本单位实际,按要求发布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并组织相关教师用自己的博客帐号登录后,实名通过评论的方式参与相关网络教研活动。
2、教育资源发布。平台所有成员将本单位各类教研工作档案在平台发布,主要包括: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工作总结、典型经验、学习体会、试题、案例等资源。同时定期推荐本单位优秀博文,推荐时必须附作者原博文网址,或直接发布博文网址。
四、平台承担任务
1、各类通知通报计划制度发布。
2、每月一荐网络理论学习活动。
3、半月优秀教育名家视频观摩活动。
4、小学语文网络集体备课活动。
5、小学数学网络集体备课活动。
6、小学英语网络集体备课活动。
7、优秀博文推荐活动。
8、教育信息宣传活动。
9、骨干教师展示平台。
10、各类教育资源库建设。
11、教育博客评估通报活动。
五、相关规定要求
1、各单位定期上传学校的各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
2、每月1日至5日内上传本单位上个月的教育博客评估通报材料。
3、每月向平台推荐优秀博文,数量要求不低于单位开通博客教师数的五分之一。
4、凡在县级或以上的外出学习活动的平台成员,必须于学习结束一周内将学习体会在平台发布。非本平台成员的骨干在市级或以上的外出学习活动之后,将学习体会发给相关学科教研员,由教研员负责上传至本平台。其它级别的培训学习活动(含网络学习活动)的学习体会一律在活动结束一周内将学习体会发布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上。
白旄镇小学教研室
2011年9月2日
2.小学英语教研员简介 篇二
2009年7月28日~2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青海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委员会协办的“青海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及教研员培训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古城台小学如期进行。近400名来自青海各地的小学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会副理事长杨顺德、青海省教研室李祖琳主任等出席了此次培训会议的开幕式,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罗少茜教授、留美学者、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刘鹰、北京市特级英语教师刘莹等参与了此次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青海省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张小海、青海省学会外语教学委员会副理事长熊曙名等参与了此次培训的组织工作。
学会在此次培训中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受训教师参与到活动中。102名教师直接参与了说课、做课, 其余教师也分组进行了互动式参与。授课专家与受训教师分享了大篇幅、大容量的各种教学案例和教学技巧, 并与他们进行了很好的教学互动, 使他们充分了解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可开展的活动。在整个培训过程中, 受训教师始终情绪饱满。培训效果明显, 受到一致好评。
学会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 积极有效地开展更多、更好的区域性教师培训并进一步探索高效务实的教师培训新途径。
3.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简介 篇三
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发展态势,选择当前主流的应用项目,基于网络环境,组织教师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提升。
通过设计、评价、反思、完善设计等比赛环节,让教师体验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策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作业流程,倡导教师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去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探索实践活动。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细则说明
1.赛项内容
网络教学团队赛项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分别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含中职)三个组别。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8门学科,初中组与高中组均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地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10门学科。各组别均设“学校类”和“跨校类”两个类别。
(1)初赛
参赛团队自选课题,协作完成并提交初赛作品(微课程设计文稿、微视频和微课程实施方案)电子稿。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上传到组委会指定地址。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决赛的团队名单,并在NOC活动官网公布。
(2)决赛
决赛采取现场比赛方式。全国组委会提供网络环境,现场公布课题,参赛选手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初始设计和制作、评价和完善、陈述与答辩三个环节。
2.赛项要求
(1)初始设计和制作
参赛团队根据组委会公布的课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
(2)作品评价和完善
循环评价兄弟团队创作的初始作品;根据兄弟团队对本团队初始作品的评价和本团队的反思进行修改与完善。
(3)陈述与答辩
采用PPT展示的方式,有参赛团队中的一名选手向评委介绍参赛作品,时长为8分钟。作品介绍完毕,参赛团队根据评委提出的两个问题经协商讨论后,由介绍作品之外的两位选手分别回答问题。两位选手回答问题的时间合计不得超过5分钟。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的报名组织
1.参赛对象
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教师。每个团队组织3名同学科教师参赛。
2.赛事组织
报名方式:参赛选手须通过NOC活动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当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初评费。
地方选拔: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审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4.化学教研组简介 篇四
化学教研组简介
化学教研组现有教师17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一人。其中县级名优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5人。化学教研组注重教研教改,参加了全省实验教学模具制作并获得好评,完成县级课题《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课教法探究》,完成了校本研修课题《富县水源调查》的调查工作。多名教师被省“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先后有40余名学生在“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获奖,多名教师为市、县级讲课能手、优秀教师。多名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获市级优秀奖,多年来,老中青结合的团结的专业团体在教学中独树一帜,成为实验型、研究型的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
5.旬邑县职教中心教研简介 篇五
学校现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爱生敬业,乐于奉献,探索创新,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10名,其中专任教师168名,特、高级教师占35%,国家、省、市、县教学能手35人,学科带头人10人。学校教学质量一直稳定在全县前列,教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近几年来,教师在市县教学能手大赛中获奖10多人次,论文在各级评比或发表100多篇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50多人次,两个研究课题通过省级验收。
为了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思想,学校突出“观念求新,要求从严,过程从细,方法求活,效果求实”的教研管理特色。一是深化课题研究。每年开学初,每位教师都要确定本学年自己的校内教研课题。并围绕课题内容,展开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收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教研会上集体讨论,形成材料,申报立项。二是加强集体备课。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审查通过,形成统一教案,在课堂实践中要学会思考学生、思索课堂,写好教后反思,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能力。三是特色校本培训。根据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五类公开课:新教师见面课,提高课、过关课、外出学习或参训教师的汇报课、公开课、优质示范课,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小组说课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说课大赛,每学年做好一次专题讲座。激励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四是聚焦课堂教学。在推进教研工作的过程中,我校把开展以“突破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确立了“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结论即成果”的校本教研思维模式。探索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6.化工与制药教研室两个专业简介 篇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炼油、能源、环保和医药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
就业方向:可在石化、炼油、医药、轻工、食品、材料、环保、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工程技术型人才。
学制: 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化工与制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能够系统地掌握现代化工生产技术,药物制备和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化工产品以及药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能在石化、炼油、医药、轻工、食品等领域和部门从事化工原料、药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工程设计、产品、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反应工程、波谱分析、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制药工艺学、药理学、GMP与药事管理法规等。
就业方向: 可在化工、医药或精细化工部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制: 4年
修业年限:3-6年
7.《校园英语》简介 篇七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642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298/G4;邮发代号:18-116。
.jfr刊宗旨:
根据学校英语教学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实际需要, 旨在给英语教学一线的老师和教研人员提供一个优质的经验交流平台,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杂志|位:
为发挥校园英语的资源优势, 为了给全国各地各类英语教师提供一份优秀刊物, 我们组织了优秀的编辑队伍, 力争建立一个由优秀的专家、学者、教师组成的作者群, 共同探讨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探索课堂教学规律, 致力于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 希望以此为契机, 和全国各地英语教师共同成长, 共谋发展
栏目设置ff
8.六枝特区第九中学数学教研组简介 篇八
六枝特区第九中学数学教研组建立于2013年9月。六枝特区第九中学数学教研组是一个以青年教师为核心的朝气蓬勃、阳光向上、乐于奉献且极具凝聚力的集体,现有教师5名,全部是本科学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的心声;“挑战自我,追求创新”是我们教学前进的动力。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数学教研组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化;外出培训充电、理论学习经常化;虚心请教、共同探讨随时化;数学竞赛活动,激励学生、个性培育普遍化。实践证明,数学教研组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团队,每位教师都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勇于奉献、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迎接挑战,为把我校建成六枝特区一流名校而努力奋斗。
六枝特区第九中学数学教研组成员:
9.小学英语教研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篇九
一、认真组织教研活动、通过讲座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我县高效课堂建设,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本年度有组织了以下教研活动。
20xx年1月13日在回民中学组织小学英语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中我为参加集体备课的老师做了《集体备课的基本操作程序》的讲座。活动后校对集体备课设计和课件,修订集体备课成果,整理档案材料。
20xx年2月26日开始组织小学英语送教下乡活动。20xx年3月4日组织县城学区、城西小学、五个中心小学准备作课的教师到城北观摩生本课堂。先后为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体现大活动输出、体现阅读拓展的不同主题的送教课导课。先后到五个中心小学为片区英语老师送课。活动中我为老师们做了《积极组织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讲座。
20xx年4月30日在城西小学举行平泉县小学英语语音课教学研讨活动。语音课是新教材的新模块,语音课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的课题。到秦皇岛参加省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大赛后,带回几节语音课,我准备了培训材料,结合课例,在城西小学对全县英语教师进行了培训,并要求老师们就语音课教学展开教研活动,目前我县的语音课教学已日趋成熟。
二、认真做好常规视导工作,通过常规检查,发现问题,指导工作
根据局里部署,认真做好每学期一轮的视导检查工作,通过听课、评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课例研讨)了解学校英语教研组的活动情况,指导和评估教研组工作。通过其他项目的常规检查,了解教师备、批、辅、考、研,组织课外活动等情况。查找不足,指导修正。20xx年2月25日组织研训员期初会议,研究制定教学常规,统一视导标准。全年共视导学校60余所次,听评课110余节,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与同仁们及时探讨,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并提出中肯的改进措施。参加校本教研活动40余次。视导过程中,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认真和学校领导交流经验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的工作得到领导的好评,得到教师的赞许。
三、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通过培训,我的眼界更开阔了,思想有了新的高度,通过二级培训,教师们接纳了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县教师在市举行的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获一等奖,xx小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城北小学的《收获幸福》在市生本培训会上交流,我也在现场会上做了《学生展示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的主题经验介绍。
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和充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除了每天坚持英语学习外,我还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不论是何克抗先生的跨越式教学,还是郭思乐先生的“生本教学”,我都愿意去研究和借鉴。《英语学习》《中小学外语教学》《校园英语》等杂志成了我的好朋友。网络上的一些英语视频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比如说故事课的教学,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对象。我的一篇关于语音课的教学论文的《强化音节意识,提高单词识记能力》在《校园英语》发表。
四、试题研究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试题命制工作引导着教学方向。我不断学习课标中的二级要求,学习命题的一些理论,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变化,做好终结性评价和单元检测的命题工作。完成了全年三、五年级的单元检测,上学期期末三、四、五年级期末试题,下学期三、五年级期末试题的命题工作,完成20xx年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命题工作。录制英语的听力试题。帮助县城学区、黄土梁子学区出模拟试题。从反馈情况看,命题难易适中,质量良好,得到老师们的认可。
五、一点想法
1、针对薄弱课型(语音课、故事课、复习课)、课堂中的薄弱环节(如拓展运用)进行集体教研、主题研究,深化高效课堂建设,为教师突破难点服务。
2、充分发挥县级英语教研组、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扎实有效的开展诸如集体备课、课例研讨、主题研究、说课等形式的教研工作。
3、指导研训室、学校教研组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教师搞好英语课外活动。
4、按要求举行评优活动,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培养优课人才。
5、指导和检查教师学习,为教师撰写论文,研究课题提供帮助。
10.小学英语教研员简介 篇十
(一) 现实需要
衢州市柯城区现有21所小学,全区90多名小学英语教师中有优秀人才15人,这些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城区小学,而且校际之间分配不均,即使城区小学也缺乏优秀人才的引领。教师教学水平两极分化,教师专业技能实力校际不均,部分学校只有1~2名英语教师,同伴交流研讨少,缺乏科研氛围。扎实有效的区域教研提上了日程,开展有效的区域教研,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加强区域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二) 优势分析
区域性网络教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所具备的优势,使得教研、学习突破时空限制,促使区域教师人人参与教研,达到提高教研实效,提升教师素质的目的。区域性网络教研,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在网络教研开放性、交互性、对话性、便捷性和共享性等优势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催生出网络教研更大的优势。有效地开展区域性网络教研活动, 可以在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更专业的引领下,研讨活动和学习更具系统性和计划性,参与的广泛性得到保证,使教研活动向纵深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教研,可以构建更有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柯城区小学英语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3.5岁,都熟悉现代化操作技术,有部分教师已成为学科的技术骨干,这就为我们开展区域网络教研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区域网络教研的实践
(一) 构建区域网络教研团队,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1. 成立小学英语片区学科研训共同体。为加强对区域教师的引领,有效推进区域教研活动,我们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地域邻近、强弱搭配”为原则,城乡结合,将21所学校分为三个片区,任命区小学英语优秀人才为组长,创建片区教研共同体。每个片区6~7所学校,教师30人左右。这就为区域网络教研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 制定片区研训共同体的规章制度。对片区学科研训共同体提出活动要求,建立制度,力求做到“四定”“四有”,即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有方案、有记录、有反思、有总结。这就为区域网络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 构建区域网络教研平台,为活动开展提供可能
开展网络教研必须要有信息载体、开展活动的平台,这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基础。我们从可行性与便利性出发,利用身边已有的平台开展区域网络教研活动,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平台。
1. 梳理已有平台。
在制定区域网络教研实施计划时,我们对现有的网络平台进行了一次梳理,发现已经有良好规范的平台为我们网络教研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如为了便于片区研训共同体活动的开展,我们建立的全区小学英语QQ教研群,每位教师都拥有柯城区教育博客以及浙江省小学英语协作组的帐号。但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定及要求,这些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为推动区域网络教研的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利用这些规范专业的平台,减少资源的浪费,我们以这三大已有平台为媒介制定教研计划,开展网络学习活动。如图:
柯城区小学英语QQ群界面
区小学英语教研博客群图标
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门户网
2. 搭建新平台。
资源共享是区域网络教研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活动伊始,我们利用QQ群共享优秀资源。但是随着时间地推移,我们发现,群共享的局限性有很多不便:
(1) QQ群空间不足。QQ群永久保存资源的空间十分有限,而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团队有很多的音频、视频、课件等资料分享,不能上传。因此,很多资源只能上传为“临时文件”,在共享上只能保存10天,这就给资源分享带来了很多遗憾。
(2) 资源不能分类存放。群共享上的资源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不能分类存放,导致查找麻烦。
针对QQ群资源空间有限、 不能分类、临时文件不能永久保存、查找麻烦等缺点,我们开通了360云平台,很好地解决了QQ群共享带来的问题。现在,360云平台成了我们区小学英语教师各类优秀资源的集合地,极大地方便了日常学习和教学。如下图:
由此,区域网络教研实施的平台主要由浙江省小学英语协作组、柯城区教研网小学英语博客群、公共的在线实时交流工具(QQ教学研讨群) 以及360云平台组成,具体如下图:
(三) 实践区域网络教研,扎实开展活动
1. 理论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学习前沿理论动态、了解最新教育教学新形势,充分把握课标理念, 深入解读教材。因此,在区域网络教研实践中,我们利用区小学英语博客群,开展在线理论学习活动。我们按片区的形式,每月一篇,轮流发布话题,上传优秀文章,全区教师参与在线学习,并鼓励跟贴。从2014年上学期至今,在区小学英语教师博客上共发布优秀理论学习文章20多篇,如新版课标的解读、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的专题学习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再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
柯城区小学英语博客群活动界面(截图):
2. 话题研讨。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苦于校教研组力量单薄、缺乏名师引领不能解决,阻碍了有效教学的开展。省小学英语协作组是我们小学英语的门户网站,针对此问题,我们实践通过浙江省小学英语协作组这个网络平台,集合一个区域的力量,开展疑难问题、热点话题研讨活动。
按片区的形式,轮流发布热点话题、疑难问题,全区教师参与讨论。从2014年1月至今发布了18个话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如新版PEP教材Let’s spell板块的有效教学,六年级新旧教材的有效结合;深入地研讨了当前热门话题,如新版PEP教材中read and write板块的教学误区及对策等。每个话题的参与人数达两三千人,讨论热烈的话题竟高达七千多人次,如图:
(门户网上发起的部分话题)
在线话题研讨,参与面大,吸引了全省小学英语教师参加,遇到讨论激烈的话题,讨论持续时间长, 更容易深入、全面、充分。对于“疑难杂症”,名师、 专家会主持引领,能够及时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如在2014年PEP新版教材使用时,对于教材中写的要求这一内容有了变动,很多教师对此解读不了教材意图,不知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开展。为此,我们发起了“新版PEP教材中,写的指导具体如何开展?如何评价?”的热点研讨,在大家各抒己见、持不同观点、对教材的解读有误差时,省教研员郑文老师对话题进行了跟贴,给予了确切的指导。如图:
3. 集体备课。
区域网络教研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备课研讨,即网上集体备课,由教研员或三大片区组长牵头组织,主讲教师提供备课资料,全组教师参与讨论,改进教学设计。网上备课研讨节省了基层学校老师路途往返的时间,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和单兵作战的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备课的效率和频率,开辟了集体备课的新途径。
在备课过程中统一采用新模版的备课形式,每篇教案设计包含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生已有的、未掌握的知识分析、预设学生方案、重难点突破过程、 评价方案等,所有备课资料已经整理,并上传至区QQ群及360云平台,供教师参考、学习。如图:
4. 博客撰写。
每个教师都拥有柯城区个人成长博客帐号,为促进教师积极撰写反思、心得体会,增强教师间的交流,提升博客的质量。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对博文进行了规定,如每月要有一篇,每篇字数必须300字及以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禁止抄袭等。通过博客撰写,促使教师养成了反思的良好习惯。
(四) 构建区域网络评价机制,有效开展活动为确保区域网络教研实施的质量,让网络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养成教师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区域网络教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片区教研组在区教研室授权下,出台了《柯城区小学英语教师网络教研管理考核办法和评价方案》,对区域网络教研的内容、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1. 明确区域网络教研内容及具体要求。
(1) 在线学习“理论前沿”文章,充实内容, 积极跟贴,每月一次。
(2) 省小学英语协作组主题讨论跟贴,每月至少跟贴两次。两次跟贴时间间隔至少两天以上,第二次跟贴需要结合其他跟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3) 积极撰写反思、感悟等,上传区教育博客, 做到每人每月至少一篇。字数不少于300字。
(4) 积极上传自己的公开课教学设计、课件等, 做到资源共享,每学期至少上传一个。
(5) 积极参与片区博客群研讨,经常登录、交流。
2. 明确区域网络教研考核办法。
为使考核落到实处,在每个片区设立网管员,负责片区的每月网络教研考核。对教研组长、网管员、 片区组长的职责进一步明确,通过教研组长、网管员、片区组长及区教研员层层把关,对片区内教师博客的撰写、理论跟贴、协作跟贴、资源上传等,每月进行汇总督查,保证了区域教师人人有效参与网络教研。具体评分细则如下:
实施一年多来,区域网络教研开展得有声有色, 网络教研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区域网络教研活动的深化
(一) 理论学习系列化
我们在区小学英语教师博客群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在理论学习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因为是按片区轮流发布,带有随意性,理论学习材料质量不高。 因此从2014年8月份开始,对学习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改革,话题与协作研讨、区教研主题一致,按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荐,分三步走:
1. 个人推荐:以校教研组为单位,组内教师每人推荐1篇同类话题优秀文章到组内研讨;
2. 组内选拔: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一起研读组内收集的优秀文章,通过讨论选出1~2篇推荐给片区组长;
3. 精品发布:片区组长与教研员一起选定最优秀的文章作为精品,每月由网管员发布一至二篇到区小学英语博客群,供全体教师学习。
(二) 话题研讨专题化
为进一步规范省协作组话题研讨、提高研讨的质量、促进教师深度思考,我们于2014年8月出台了区小学英语教师网络教研补充方案,要求研讨话题与区教研主题一致。至此,协作组话题的发布与研讨不再是各个片区教研组的随意行为, 而是与整个学期区教研主题相一致的主题式研讨。
例如,上学期教研主题之一是开展学生四季阅读活动,在省协作研讨时我们就发布了话题研讨。又如,2015年1月份我们区开展了学生英语听力竞赛, 于是在2014年10月份的话题研讨中就发布了“结合新教材,如何进行学生的听力训练?为准备学生的听力比赛,该如何有重点的去提升?”的话题研讨,为听力竞赛很好地做了赛前指导,具体如图:
(三) 资源库建设规模化
在启动360云盘后,资源的保存由随意的、临时性的向永久的、归类有序的转变,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四、反思
随着广大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数量大幅提升,区域网络教研的推进,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区域网络教研的开展需要硬件条件、新的教研方式、固定的网络教研团队等,但比这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区域网络教研实践的主体———一线教师的观念和态度的改变。
区域网络研修能更好地为教师发展服务,仅仅被看成上网找找资料、发发文章是不够的,教师应成为主体,每个人要参与其中,去体验、感悟、共建共享,网络研修才有源头活水。但实践使我们感到,不管平台如何搭建、团队如何组建、教研模式如何改善,要达到推进区域网络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首先要愿意去做,要有一种愿意并能逐步投入的态度,才能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通过共建共享,实现教师自主发展。
11.小学教研员培训总结 篇十一
通过此次培训,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的邓凤娇老师,运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手法给我们带来了一节质量高,内容新的课,邓老师的课重点呈现了三年级的单词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邓老师通过一系列单词的呈现形式及其操练手法让在座的老师都充分的认识和学习了三年级单词课的上课流程,特别是用一个故事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亲身体会和融入到课堂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不再枯燥无味。
另外邓老师在课堂中重点讲解了单词的语音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对phonics教学方法更是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邓老师讲授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她从英语的音素入手,通过做游戏、TpR活动等方式,将故事、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我学习到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这些教学技能,使原本觉得枯燥乏味的语音教学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本次学习邓老师还针对单词课的教学给与我们一项建议是单词的音义领先形随后的教学理念,针对这一理念,莞城中心小学的老师给与我们很好地诠释,让我收获颇大,一直以来,学生的单词读音及字母组合和字母的发音困扰着每一位老师,通过这次培训,让我知道也了解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单词直拼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我想如果我们从小学三年级,也就是小学英语的起始阶段就开始用这种拼音教学法,那么到五六年级学生就不至于不会做语音的题目和不会读不认识的单词了。
通过这次培训,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尹老师在上一次高效课堂培训会后给了我们两个问题,一个是你带着什么来的?另一个是打算带什么回去?相信这两个问题不只是给我的触动大,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也同样在思考着,反思着,虽然整个会议我都认真听着,记着,也收获着,但是对于这个实质性的问题确实没有考虑,只是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要认真听专家的报告,记录好每位老师的精彩课堂的教学过程。回来好与其他老师分享。然而,我是带着什么去的,又是带什么回来的?三年级的课到底要怎么上才是适合学生的?
12.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 篇十二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120xx年4月27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z三小举办的乡镇数学教研员研修班培训。三天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尤其是于科长关于有效备课的讲座,不仅全面分析了当前教师备课的现状,而且系统地阐明了有效备课的方法、途径及注意事项等,引导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备课意义,更系统地把握备课的要求,个人感觉收获颇丰,但也有些许困惑,还望于科长及诸位专家给予指点。
于科长对当前教师备课现状的分析,我既认同又不认同。一方面的确如于科长所说的,平常检查时所看到的教师备课(更准确地说是教案)大多是于课堂教学结束后,在检查前抄袭而来,是应付检查的(甚至于有的老师连抄也不抄),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但另一方面,平心而论,几乎所有的教师在教学前都会去备课(当然,几乎没有先周备的),很多教师备课还相当认真。这听起来矛盾,却也是现实情况,实际教学当中,我所了解的教师,绝大多数都做了两种备课活动:一种是教学前教师备了自己用的实用性备课;一种是检查前教师“备”了应付检查得分的应付性备课。从对教学的实际作用来看,前者是有效的,直接服务于教学;后者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挤占了用于正常教学思考的时间)。但对教师个体而言,二者都是有用的,前者教学实用,后者可以考核时得分。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二者合二为一,而且从理论上说还节省时间。但教师为什么不合二为一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个人原因。
一方面当前乡村教师的主体依然是转正的民办教师,少数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大多也是出身农村,家务事多,农忙时无法按部就班地撰写教案;再者,由于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比较低(正规毕业生中的优秀者也大多被各级各部门选拔走了),相当部分教师无力独自撰写科学、完整的教案。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
二、备课活动本身的特性与检查需要的矛盾。
从本质上说,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而做的各项准备工作(撰写教案只是一小部分),就像于科长说的,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形成教学思路、撰写教案等,这一系列隐性、显性的工作都是在备课。而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应该是在教师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业务水平高,熟悉教学内容,教案就可以写得比较简单(甚至于不编写完整的教案),反之则应该比较详细;同时,在备课的各个阶段形成的成果(教材上的勾划、随记的卡片等),很多无须重新整理到教案中,可以在教学中直接使用,但这样做多数时候却并不符合检查要求,因为这样一来,检查者便无法从教案中看出教师完整的教学思路,无法评判备课的好坏。更何况备课活动的多数工作对检查者来说都是隐性的,根本无从评判。
三、各级检查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想科学地评价备课地质量,我相信高明的检查者应该会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来进行评判,如果一位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处理得当,教学很成功,即便不编写教案,教师的备课也应该说是充分的。但实际检查当中,大多就是看教案是否详细,更有甚者,把教师的书写是否认真作为重要标准,让人无语。此种情况下,老师们的应付现象,或可理解?
其实,备课作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别人是很难通过教案进行评判的,检查教案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迫使教师造假应付,占用了大量的本该用于真正备课的时间,从实际效果来看是弊大于利。要真正促进教师的有效备课,首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被迫进行的无效劳动。使老师们无须去应付。
我个人认为,把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希望寄托于学校一级,是本末倒置的,各级领导的检查标准是学校教学行为的风向标,只要领导们的检查标准变了,相信老师们没有一个愿意做无用功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备课方法的指导,或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记得3月初我县在进行教研员培训时,张主任曾提出一个设想,就是通过教研平台推出基础教案,然后让教师们以此为蓝本进行修改,形成自己个人教案,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创意,既可以大幅度减少老师的无效劳动,又能让老师有所借鉴,提高备课效率。
以上思考,仅是我个人愚见,也许稚嫩,但我盼望着自己能像于科长鼓励的那样—— “只要你还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220xx年4月27日至29日,z市教科研中心在z组织全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班。会上观摩了7位老师执教的名师还原课,聆听了z科长、z主任和z主任等的精彩点评,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就本次听课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或感受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七节还原课的体会
第一节《小数叫法和减法》
我的收获:
课前交流有利于学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估一估老师的身高环节中,学生有猜测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数与生活的内在来联系。
我的想法:
1.在比身高环节,师:163cm、生136cm求出的差是27cm在化成0.27m.而在尤老师设计中是直接用1.63-1.36=0.27(m)我认为,既然是新授,难度是不是有点大。
2.在1.29-0.1问题的解决中,让编题的学生当“老师”下去巡视,让学生体会老师的教的过程,并指导其他学生,而不仅仅留在学生的自己的思想位置上,但我认为有问题,编题的学生就一定会教吗?或者他的做法一定是正确的吗?
第二节《认识新数》
我的收获:
1.自己创造符号,感受符号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的意义,后面多种选择,对自己的符号进行优化。
2“.一生说,另一生写”环节。体会合作完成活动后获得的乐趣。
3.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一句“我相信你”,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耐心和鼓励。
我的想法:
“0”在认识负数中的处理,是故意设计在后面的,还是后来想起来添加上的?我感觉前面在学习温度计的时候,处理会好些。在温度计上学习,体会“0”,也是具体的数,同时他还是零上和零下之间的分界点,他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学生会更好的认识,“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第三节《植树问题》
我的收获:
1.由“一刀两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索规律,比较直观、简洁。
2.总结出“画----找----推”的方法,为以后学生学习提出了一种方法。
我的想法:
提问加星的评价:(1).老师的站位,使自己注意3/4组,也能关注到1/2组,但5/6组就偏离了老师的视线,提问到的机会就比较少。(2).2组有一学生,没有用话筒,老师“我不给你加星了”就因为没有话筒吗?问法,值得思考。(3).在后面的学习评价中,我感觉有一种做作的意思,评价想起来就用,想不起来就不用,那还不如开始就不用。
第四节《垂直》
我的收获:
注意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妙选择切入点,垂线、垂足之间的关系学习,一条直线、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样子是怎样的?(去想像),这样就恰当启动了学生的“空间潜能”,让学生先想像,观察,并提出一个能够让所有学生同时搞清楚的数学主题。
我的想法:
在巩固应用中,大多数是老师出示图形,让学生来找,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找生活中的事物呢?就算课堂上也有。
第五节《认识厘米》
我的收获:
整体的设计、组织比较好,在找到1cm的小棒,把小棒拿在手里去体会,去感受,去对比,这样在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的想法:
在对学生的关注上还是有些欠缺,特别对学生的巡视,个别指导,小组讨论方面。
第六节《平均数》
就本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起伏,很平淡的就把课上出来了,就是感觉对问题的问法上有点不同的看法,但是又不知从那说起,在思考..............第七节《二进制》
听了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什么是“走在思考的路上”,观其课,便明其意。我想说一点,我的看法:思考(疑惑),本节课,是不是有价值?有什么价值?只有江苏版本体现,是在“你知道吗?”中简单的两段内容,是不是对知识的渗透呢?
1.传授心得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习的,问题就在于是怎么学。
2.这种“模仿课”是否适合我们?毕竟,名师有名师的风格、思想,是否我们可以把他的思想、风格拿来借鉴呢?我认为不妥:1.风格是学不来的,人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内在素质都是有差异的。2.思想的学习,我认为只能通过听名师的课和演讲自己去“悟”,去感受。3.形式的学习,我们通常的学习,都只停留在形,而不注重意。每听到一节有感觉的课,回来之后,就马上模仿着上一节,学他人的动作、语言、上课的方式等,我认为不妥,因为到最后只达到了形似神不似的课,没有什么意义。
3.本次的模仿课(自学的组织形式)和以往的不同,我认为用两种方法在一起上,形成一种可比性,可以从中找出学习的地方和有差异的地方,让我们才能走在思考的路上有方向性,就像同样一道“沂蒙情丝”,用我们本地的做法和南方人的做法,效果就不同,品尝者对其评价也不一样。
我认为: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无中生有的,都是一些名家名师,自己慢慢悟(创新)出来的,只不过每个人悟到的不同,方法也有所区别。本次我收获最大,最欣赏的一句话:走在思考的路上。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有可能成功。有想法就去做,哪怕是失败,那也是为下次的成功做好了准备。如果把我们比做一名厨师,我们都希望做一道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菜,但品尝者的口味不同,评价就有所不同。只能从品尝中,去体会,去感受,去悟更适合自己的那道菜...........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320xx年4月27日至29日,在z三小,我们参加了市教研员培训会。会议历时两天,但容量很大。我市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向大家展示了七节观摩课,与会人员参与了互动评课,最后于老师还做了关于有效备课研究的报告。会议上,让我们感动的镜头有很多,比如老教研员的出场、于老师亲自颁发给他们的奖牌;与会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评课;几位资深教研员的思考,等等,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教研情怀”。
我不是教研员,但我作为了一名教师,在这种互动参与的过程中,也收获到了许多――
1.讲课者所带来的这次会议上,参加讲课的是七位年轻的骨干教师,也是我们小学数学团里的“团友”。刚刚和他们一起从南京归来,学习的热情还没散去,这些人又重新踏上了z的讲台――我一边看课,一边在为他们感慨:成长,不容易。
他们展示的,都是名师的课堂。在短短的七天内,想还原出名师的课来并不容易。因为名师的课堂包含的东西太多,上课者既要学习他们的语言,又要理解他们的设计,还要努力还原出他们的思想,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深层的思索,没有一点一点的努力,是很难还原出其精髓的。
但这些年轻的骨干教师不怕,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的,有领导和朋友们的期望,更有自己对自己的苛求:想成为一名好的教师,就要有勇气面对课堂,要一次次在这种场合下挑战和磨炼自己。
透过这些课堂,我看到了临沂三小和临沂四小团队的力量。据他们说,是将全校十几个人的学习笔记拿到一起,反复琢磨,才拿出了这节课。我看到了王晓艳老师的努力,她能将顾娟老师的评价语言都学习得十分到位,可见下了多少功夫。我还看到了张学峰老师的好学与用心,他那么忙,甚至连试课的时间都没有,但还是用自己的风格上出了课的精髓。还有,梁绍美老师对名师课堂的改进、韩桂美老师对课堂的适度把握、刘英老师的大胆与开放,都让人敬佩不已。
没有自己的一番努力,哪来今天这样的课堂?我想,所有的与会者都要深深地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展示出的名师的风采,感谢他们对名师课堂的改进,感谢他们呈现出来的、真实的自己。
从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一种年轻的、向上生长的力量。无论条件如何,无论环境怎样,就是要成长。向着明亮那方,努力长成自己的模样。
2.观课议课者所折射出的这个群体当中,我最佩服的是那些教研员们。他们天天听课,面对课堂应该有一种本能的职业倦怠感,不想听或者懒得记都是能理解的。但事实完全相反,听得最认真的是他们,思考的最深刻的也是他们。潘主任关于“从0到1是1厘米”的剖析,让人如醍醐灌顶,他对于课堂的许多思索,也让人敬仰;徐主任对于课堂的独特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于老师对于细节的追问与把握,更是让许多教师和教研人员都望尘莫及。教研员身上这种不倦的研究和思考精神,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的。
在观课议课群体中,还有许多教干和教师,也是让人佩服的。z老师对教材的纵横比较、深度把握,z主任对于名师课堂的精确剖析,以及蒙阴那位老师关于“进制”与“进率”的追问,z小伙子关于进制的解说,都让人看到了一种研课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我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学习者,他们有的是教干教师有的是乡镇教研员,白天听课、晚上议课,学习的时间尽管不长,但密度很大。即使这样,很多人依然在认真地参与着、思考着。面对课堂和研讨活动,大家有着同样的热情,和不同程度的思索。
观课议课是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课堂。它不仅是教研人员的工作,也应该是一线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有为课堂把准了脉,才能对症下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所说是几点收获,当然这次学习也给我带来许多新的思考,那就是:我们与名师的差距究竟在哪?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我们上出的就是不一样的效果呢?名师,究竟名在何处?思索和对照之后,发现我们身上缺少的,是名师的思想。名师和专家对于课堂的理解是深邃的。无论是把握教材,还是了解学生、接近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看上去很随意的一句话、简单的一个提问,实际都有着它独特的内涵和用意。如果说一节课是一口井,那么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井面的东西,而对于井内部的构造与连理,则认识得不够。或许,每一细节的打理与挖掘,都只有打井人自己知道。
重要的是思想。没有思想的课堂,也便没有了灵魂。同样,没有思想的教师,也是徒有其形的。
每一次学习都能让人在原来的起点上前进一点点。让我们,所有的教研人员和教师一起,走在学习和思考的路上,不断地完善自身,做好教师和教研员的角色,担当起自己的使命来。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420xx年4月27日至29日,z市小学数学乡镇教研员研修班会议在莒南三小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记得两年前的四月,我们齐聚z举行了第一次数学乡镇教研员培训,那次的会议让初次担当教研员重任的我受益匪浅。事隔两年,在心中冥冥的期待中第二次培训如约而至。回顾三天的学习生活,些许艰辛,几多感动,它让我知道了学海无涯,我们都走在思维的路上不断求索;知道了“学最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用别人的成功去成就自己……” 有一种痛是源自心底的快乐,痛并快乐也值得。
一、教学设计新颖
纵观七节还原课,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有让大家一听就头疼的计算教学类《小数加减法》、《平均数》,有充分体验建立表象的概念教学类《认识负数》、《认识厘米》,有难度最大,趣味性最强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还有让我们耳目一新,从头学起的《二进制》,这七节课涉及的内容多样,代表性强,让我们大开眼界,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机会,可见于老师在选择执教课题时花费了不少心思。从这些课中,我们领略了名师们“大气”的教学思想,“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评价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像《小数加减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出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情况,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各种情况。这样设计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体差异,让更多的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勤于思考,乐于探究,避免了计算教学的单调乏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识厘米》和《垂直》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开门见山,导入课题,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使人眼前一亮,如何灵活的处理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给了使用教学策略的一线老师们更多的启示。
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此次课堂评价更加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如学生的回答不合理时,老师们不放过一个学生,“站在学生的思维上”,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一点我非常佩服。曾想到一句话:如果学生沉默了,请反思自己。是啊,没有做错的学生,只有做错的老师,请蹲下身子与孩子们一起思考吧!另外于老师每堂课都坚持展出执教老师课堂行走路线和学生回答问题次数统计,并最后做了对比,我感觉这样做值得学习,通常情况下听课的三十来个学生都是从全班中六七十个人中挑选出来的,可以说他们是班级的精英,但从统计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问率最小的大约是百分之五十几,这一数据说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叫不到,被忽视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只希望得到学生最佳的答案,营造最完美的课堂,牵着学生走,熟不知,在这样看似精彩的课堂背后又有多少失落的眼神啊!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并寻找合适的机会也进行这样的尝试,希望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
三、扎实有效的活动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于江美科长立足构建高效课堂,做了《有效备课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分析了目前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有效备课的策略及要求。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发现的.这些问题,如教师备课兴趣不高,应付了事,备课的实效性不高,只为了存档检查等,都是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真实的来自于教师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我们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做了明确的指导。做一个有智慧的教研员是多少重要啊!
四、还原课最难上
本次活动执教的老师都是市一等奖获得者,他们都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但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使得还原课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貌合神离。就像有人所说:“名师的课就像厨师烹饪的大餐,色香味俱全,营养健康,而我们就像是只准备了大餐的材料,至于该怎么放放些什么佐料,味道如何就看个人的演绎了。真正能在吸取原有精华的基础上上出味道、上出新意,上出水平,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看花容易绣花难啊!所以还原课难上,名师的还原课更难上。
我的想法:
1、名师的设计就无可置疑吗?
比如《植树问题》我曾经听过三次,自己也上过一次。第一次是去外县参观学习,一位老师就执教的这一课,他采用了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前每个学生发放一张预习提纲纸,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分解成了三个小问题,从解决这三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规律。课上请一等或二等的学生为大家讲解,其他学生相互质疑补充,老师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好,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好学生滔滔不绝,学困生无精打采,一个班级的优等毕竟占少数,长期以往我担心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两极分化。第二次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参加了省年会带来了光碟,看虞老师执教植树问题,她独特的教学设计、精彩的互动、娴熟的教学技艺让我钦佩不已的同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既要充分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又要加以灵活的运用,这么大的容量,这么难的问题,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实现吗?我们该第三次是我们学校举行的组内同一节课,当时共同研讨时考虑到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只讲了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栽,教学效果较好。《平均数》中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能接受吗?什么是一堂好课?教师的滔滔不绝也好,沉默寡言也罢,只要该说就说,该做就做,劳逸结合,其乐融融,用最少的付出达到最佳的效果就是一节好课。
2、评课方式:
本来已选出代表发言,会议进行时于老师采取了随机抽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错,调动了广大与会教师的积极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我都没闲着,走着坐着讨论课例,希望被抽到,说出心中的困惑,但又怕个人意见有偏差,忐忑不安。与会老师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课间空,饭桌上,旅馆内都能听到大家随时随地研讨的声音,真是一起走在思维的路上。但感觉评课时间稍稍有些长,从大家的评课内容来看困惑基本一致,当疑惑聚集时我们就想听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人为我们解惑。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无止境,只要成熟就要腐烂,还是让我们一起走在思维的路上嫩绿的成长吧!
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修总结54月27日--29日,与z市小数界的教研员相聚在天佛脚下-----z,进行为期3天的研修学习,感觉收获很多。观摩了七位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执教的“还原”课,感受到名师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议了不止这七节课(还有南京的那七节课),让我们感觉到数学教学的不断变革;听了于老师的真实有指导意义的报告,觉得肩头的担子越来越沉重。总的说来,做课要追求高效,做教研员要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对得住身为人民教师的责任。简单的说,我认为这三天的学习可用“充实、紧张、幸福”来总结。
一、充实
三天的学习,一直是学校-----餐厅-----寝室“三点一线”的忙碌着,但我感觉很充实。七节还原课给我们带来优秀的教学资源,首先对七位做课教师表示感谢,模仿名师的课,心理压力一定很大,重压之下还原出具有我市特色的课,真是不简单,再次表示敬意。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到南京现场观课,但是从观摩还原课和议课的过程中,感受到名师对教材的处理,近距离的欣赏到名师的教学状态。现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知识研究过程,重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课堂已经从喧哗走向平静(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抓住关键问题的预设,让学生在思考中生成灵动的课堂。
七节课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如何面对我们的课堂?一要带着研究的心态去备课。认真把握课标理念,以及对本学段的要求,这样就有了“指南针”,就像于科长对我们的要求那样;细心研究教材教学用书,整体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走进自己的学生,这样就能“因材施教”。二是要丰富自己的课堂语言,有时我们的语言真的很乏味,要知道我们工作的对象可是很小的孩子呀,他们需要教师的爱与理解。在《认识厘米》的教学中,梁老师对待一年级学生的耐心和鼓励值得我们学习。三是要及时反思,在积累中不断成长。也许有许多转瞬即逝的灵感需要我们及时抓住,课堂中的一些小小的过失需要我们及时反思。
课堂如何彰显个人教学特色?我们一直都在使用市教学策略,策略集聚了许多教学研究者的心血,在一些课堂上也非常实用。现在我们要与时俱进,策略到了创新的使用的阶段,特别是一些善于思考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新备课。特别是看了一些名师的课后,才真正体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设计教学细节。平时,大家争议最多的就是情境,大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决定。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有效的情境,不需要就大胆设计新课就可以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有的是我们对教材、学生的独特理解,不同的理解成就不同的课堂。
二、紧张
谈起紧张,我觉得大家应该都有同感吧。为什么呢?因为议课环节,一改往日的形式,“聊天式”的议课环节+于老师的点名议课,让我们着实认真准备了一把。特别是于老师的随时点名,让我有点胆战心惊的感觉,毕竟是“名师的设计” 和几百人的会场,评课是一种挑战。也许就是这样,迫使我们主动去交流,甚至很晚了,还要过滤一遍课堂,或许就这样把我们送到“思考的路上”。
其实,紧张是因为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一定要多思考,多研究,让自己把这份“教研员”的工作,做的更好。紧张还是责任感的驱使,让自己不能原地停留,要把这条路走的扎实,宽广。因为我们还很嫩绿,就会继续成长。
三、幸福
三天的学习和相处,让我们想着同样的问题,谈着共同的困惑,感受着知己就在身边,幸福触手可及,也许这就是“累并快乐着”。从于老师送给曾经工作做小学数学教研战线上的四位老前辈的鲜花和奖章,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这样充满真诚的氛围中,我是其中幸福的一员。
【小学英语教研员简介】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教研记录10-11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方案10-24
小学英语教研组交流材料07-09
小学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09-29
英语自我简介10-31
安妮日记英语简介09-29
高二英语教研会总结06-16
2024春 英语教研计划06-19
英语教研活动主题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