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xx区医政工作要点

2024-09-29

2011年xx区医政工作要点(7篇)

1.2011年xx区医政工作要点 篇一

文章类别:【工作动态】 发布时间:【10/03/2011 00:00:00】

鲁卫医函〔2011〕12号

各市卫生局,大企业卫生处,省(部)属医疗卫生机构:

现将《2011年全省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三月九日

2011年全省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和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医院评价与监管体系,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一、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全省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一是鼓励、指导省、市两级试点城市潍坊和东营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上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山东特色,积极探索,形成经验。做好试点工作评估,总结和推广试点工作经验。二是制定出台《2011年全省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指导纲要》,选择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临床路径实施、新农合病人优惠治疗、远程医疗会诊十项惠民便民措施,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广实施。三是优化公立医院机构布局。根据国家关于公立医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制定山东省医疗机构设置发展规划,使公立医院在规划调控下健康、有序、适度发展;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生城区等薄弱地区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开展独立血液透析机构试点。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关于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意见》,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四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方便群众就医。五是优先发展县医院。在卫生部的指导下,选择部分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实施“卫生强基工程”、“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等相关工作,提高县医院的服务能力,争取2011年底,人口超过30万的县(市)有1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医院。六是开展惠民、便民服务。积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肾透析患者救助等慈善项目,组织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群众负担。七是改革收费结算和医保支付方式。探索推进实施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八是通过提高待遇、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坏境等多种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九是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加强全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加快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十是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

二、健全公立医院评价与监管体系。一是继续做好大型医院巡查。选择30所医院,通过对医院公益性质、医院建设与发展、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经济管理、行业作风等全面巡查,帮助医院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加强整改,不断提高医院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二是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围绕医院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突出质量、服务、安全和医患关系等重点工作内容,以查促建,纠建并举,推动病人安全目标和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三是开展优质医院创建活动。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方便就医,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为主题的优质医院创建活动。四是启动医院评价工作。根据卫生部总体部署,制定完善我省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紧紧围绕医改中心工作,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将现场评价与日常评价、专家检查与社会监督等方式密切结合,逐步建立起符合我省实际的、科学规范的医院评价监管制度。

三、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一是加强临床专业质控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山东省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和《山东省临床专业质控规划》,建立逢进必评、定期考核、能上能下的临床质控中心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省级质控中心数量,推动省、市两级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临床专业质控中心的作用,组织制定重点临床专业的质控标准,加强医护人员技能培训,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质控体系。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质量管理。抓好《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2011年全省病历书写技能大赛,规范医务人员病历书写。继续加强临床检验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并抓好落实,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保证医疗安全。推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落实病人安全目标。三是加强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积极支持医疗机构参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力争每个重点专业都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开展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统筹考虑各项重点工作,将省级重点临床专科申报、评估工作与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建设、“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两好一满意”活动质量品牌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打造我省重点专科品牌。四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导管相关血流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做好重点环节医院感染控制。建立完善省级医院感染监测网,建设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平台;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加大对严重医院感染和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理力度。五是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管理。继续加强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的准入考核,对医疗机构的医疗美容项目进行核准。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医疗美容机构的依法执业和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

四、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一是加大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力度。继续扩大试点病种种类,将试点范围延伸到县级医院。在全省50%三级综合医院开展不少于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在全省20%的二级综合医院开展不少于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对全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调研评估。在二级以上医院探索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DRGS方法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二是努力推动全省同级医院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继续扩大全省临检结果“一单通”范围;组织开展全省临检结果“一单通”实施现状调研,对五年来全省实施临床检验“一单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开展医学影像检查质量控制,积极推动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一片通”,努力实现同级医院辅助检查结果互认。三是促进合理用药工作。会同药监、经信、畜牧兽医等部门开展抗菌药物管理联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使用环节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分析和报告制度,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合理用药监测网,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继续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发挥临床药师专业指导作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四是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程,重点推动植(介)入类技术、血液净化、肿瘤性疾病、内镜技术等专业的规范化诊疗。做好器官移植、心血管介入、血液透析、肿瘤、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等有关专业的病例信息报送和管理。五是开展高额医疗费用专项治理行动。针对重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病种、重点人群,选择神经外科、骨科、心内科等科室,以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关节植入等费用高昂的植(介)入手术和肿瘤性疾病为重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五、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一是研究制定《山东省护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全省护理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二是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50%省部属和三级医院60%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全省二级医院50%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潍坊、东营、济南、青岛要全面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使患者在看病就医、住院治疗的全过程中,能够得到主动、全面、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大临床一线护士配置,1名护士分管病人不能超过8个,逐步做到医院普通病房的床护比达到1:0.6。加强绩效考核和后勤支持系统建设,落实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三是评选第三批全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通过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护理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四是大力发展护理机构,满足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的长期服务需求。

六、加强医疗服务要素监管。一是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许可、校验审核程序,加强现场审核,严格实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提高医疗机构依法行医、守法执业的自觉性。二是认真做好医、护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管理,开展农村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制定《2011年全省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的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医、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打造高素质的医、护专业队伍。三是认真做好全省第二类技术和部分第三类技术的评价和准入工作。分批制定全省的二类临床医疗技术目录。重点做好器官移植、心血管介入、血液透析、妇科内镜等特殊、敏感技术的日常管理,保障医疗安全。组织落实手术分级、麻醉分级管理。四是抓好医疗器械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用)》,围绕医疗机构基本条件、管理职责及规章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进行重点自查和整改,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七、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管理。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在全行业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落实惠民便民利民医疗措施,争创人民满意医院。制定《山东省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引导开展为患者服务的志愿服务。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通知》的贯彻落实,通过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和无节假日医疗服务,做好门急诊医疗服务,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提供优质高效的辅助检查服务,加强医疗收费管理,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和院务公开等重点工作,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改进医患关系。

八、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一是深入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召开全省无偿献血表彰暨血液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全面加强血液管理,巩固“无偿献血先进省”成果的措施,积极推动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建设,完善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展“优质服务”“血液安全”“合理用血”品牌创建活动,引导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和管理,保障采供血供应和临床输血安全。三是健全采供血服务网络建设,优化采血点布局。四是开展合理用血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临床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水平。五是指导省血液中心和青岛市中心血站做好核酸检测试点工作,提高血液筛查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六是认真做好血友病病例信息登记工作,规范血友病诊疗和凝血因子类药物应用。

九、积极推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争取在17市全部建立起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调解所辖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规范医患纠纷调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医患调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加强与保监部门的沟通,组织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和支持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配合保险企业依托医患纠纷调解组织处理涉及医疗责任保险的有关保险赔案。

十、继续加强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120”急救网络建设。制定出台全省急救中心、(站、点)的设置规划,指导各市科学设置急救网点;研究制定全省“120”急救车辆的配备标准,加强急救人才引进和规范化管理,提高“120”指挥调度中心的软硬件配置水平;进一步完善院前-院内急救转接流程,打造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落实《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二是结合省、市两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制定,努力解决好县及县以下儿科、重症医学科、传染科等科室建设相对薄弱,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等问题,推动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三是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

此外,还将研究制定全省康复医学“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以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基层机构为基础的康复三级网络建设。继续推进防盲治盲相关工作。贯彻落实《禁毒法》和《戒毒医疗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戒毒治疗机构的建设、管理和戒毒医疗服务行为,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戒毒治疗水平。

2.2011年xx区医政工作要点 篇二

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工作, 适时启动《总会计师条例》 (国务院令第72号) 的修订调研工作。二是根据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呈现的新特点, 组织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财会字[1998]32号) 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会字[1996]19号) 的修订调研工作, 指导和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三是在总结“十一五”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指导今后五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四是依法依职责依程序办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赋予的职责和权限开展各项工作, 明确工作职责, 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工作制度, 严格按制度按程序开展工作。

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

一是继续加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宣传培训工作。采用召开内控典型案例经验交流会、内控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 继续广泛宣传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将内控规范内容纳入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考试范围。二是做好实施前试点工作。会同证监会等单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开展内控规范实施前的试点工作, 为2012年内控规范在主板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做好准备。三是积极推动中央企业贯彻实施内控规范体系, 建立有关协调机制。四是研究起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 将内控规范的建设与实施纳入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防范舞弊等方面的作用。五是进一步推动地方贯彻实施内控规范, 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区企业内控规范贯彻实施方案, 逐步推进内控规范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实施。

三、稳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 提高经济管理和监管信息质量

一是扎实推进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在首批实施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平稳施行, 为我国上市公司全面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积累经验, 为完善通用分类标准提供依据, 为加快通用分类标准获得国际专业组织和主要资本市场认可奠定基础。二是建立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跨部门协调机制, 解决实施和扩展应用中的问题;稳步推进通用分类标准在银行、证券等方面监管中的扩展应用, 推动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通用分类标准应用为核心的企业综合统一报告平台的逐步形成, 促进监管信息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提高经济管理信息质量。三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 成立全国会计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推进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起草和推动发布包括XBRL标准在内的会计信息化国家标准。四是紧密围绕通用分类标准实施等会计信息化核心工作, 加强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的管理, 高质量完成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 并积极推动多出科技成果。

四、贯彻落实《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 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合格会计人才

一是细化落实《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 (财会[2010]19号) 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 大力推进地方会计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汇总整理地方人才建设成果, 推广先进做法,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积极营造会计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分类别的会计领军人才能力框架体系, 健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管理制度, 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和使用机制, 将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与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有机衔接, 促进会计领军人才的合理流动。三是研究修订《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财政部令第26号) , 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 选择部分省市试点, 研究探索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子化的可行性。四是组织开展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树立楷模、弘扬正气, 激励广大会计人员奋发向上。五是开展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点工作, 改革完善现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 形成初级、中级、高级 (含副高级和正高级) 等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同时, 继续做好初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工作。六是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总结和推广地方经验和先进做法, 指导督促各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扩大工作覆盖面, 提高工作质量。七是继续深入参与会计专业硕士学位 (MPAcc) 教育建设有关工作, 积极探索解决会计一级学科的有关事宜。八是积极推进全国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构建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数据平台, 全面实现会计人员跨省级单位的信息化调转, 初步建成全国会计人员信息库。

五、深入贯彻国办发[2009]56号文件精神, 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和规范发展

一是全面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9]56号) 精神, 会同有关部门推出税收政策、人才流动、业务范围拓展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二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订进程, 制定或修订《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暂行规定》、《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通知》 (财会[2007]6号) 等规章制度, 择机重启证券事务所审批工作, 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及会计师事务所职业保险相关改革措施。三是以H股审计等政策引导为手段, 继续促进会计师事务所重组联合、强强联合, 督促指导首批H股审计事务所高质量完成审计业务。四是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转制工作, 开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本土化转制问题调研。五是会同部分地区会计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对已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 重点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一体化情况。六是积极稳妥开展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集团化发展试点工作。七是继续做好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备案和年度报备、注册会计师注册备案等日常管理工作, 加快完成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 做好上线运行工作。

六、推动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 研究制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

一是研究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断总结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成功经验, 积极关注资本市场动态和企业实际情况, 密切掌握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作出规范, 同时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 (财会[2010]10号) 的要求, 全面总结企业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效, 研究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二是发布和宣传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写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研究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宣传和培训小企业会计准则。三是研究制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广泛、深入调研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情况, 研究制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四是继续做好上市公司年报的全面监控和深度分析工作。布置和指导地方会计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本地区上市公司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控分析工作, 重点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 同时大力配合相关方面做好上市公司年报监督检查工作, 进一步巩固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平稳有效实施成果。五是对各地区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开展摸底调查, 夯实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基础。

七、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深化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研究

一是扎实做好《医院会计制度》 (财会[2010]27号) 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财会[2010]26号) 实施前的宣传培训、新旧衔接工作, 修订并发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促进在医院、高校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二是研究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预字[1997]286号) 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预字[1997]288号) , 研究整合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拟定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性债务核算制度, 研究修订《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财会[2004]7号) , 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行为。三是加强政府会计研究,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研究起草《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八、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全面提升我国在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人才发展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一是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新进展, 做好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 (EEG) 及秘书处的有关工作, 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修订和制定工作, 全面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治理结构改革与战略审议工作, 继续扩大我国会计国际影响力, 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二是响应G20倡议,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相关会计问题与对策, 为制定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贡献力量。三是继续全方位开展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 充分利用好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 (AOSSG) 、中美、中欧、中日韩等平台与机制, 扩大交流与合作, 协调立场, 为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四是继续推进与国际主要资本市场的会计审计等效认可工作, 积极推动中欧会计准则最终等效, 持续维护内地与香港准则的等效地位, 稳步推进与美国等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工作, 做好厦门对台会计合作与交流基地建设的指导工作, 深化两岸会计合作与交流。五是跟踪国外内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内控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探索建立我国内控规范体系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互认机制, 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六是继续强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XBRL团队、XBRL国际组织的定期对话机制, 推动XBRL国际组织认证通用分类标准, 加快实现与美国、日本等主要资本市场分类标准的融合。七是研究建立与发达国家、地区会计资格互认机制, 降低我国会计人员从事国外会计审计业务的成本, 推动我国会计人才走向国际。

九、与地方联合开展重大课题研究, 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

一是为充分发挥地方及相关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联合地方及相关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总会计师制度框架、政府会计相关问题、产品成本核算、会计从业资格、企业会计信息化、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机制、注册会计师法规体系完善及会计师事务所监管等重大会计课题研究工作, 为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交流, 形成合力, 更好地为会计改革和发展服务。健全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机制, 通过网站、《会计管理动态》、《会计管理简报》等渠道, 及时发布、宣传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进展、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等, 实现全国各级会计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通过组织开展小型专项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促进地方会计处之间, 特别是东西部之间、南北部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横向沟通联系与互动交流。三是完善逐级考核机制。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 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开展逐级考核, 一体化推进全国会计管理工作。

十、加强会计指数等相关研究, 提升会计理论研究水平

一是努力做好会计指数研究, 尽快推出会计指数研究成果, 在会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谋求新的突破。二是围绕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2011年度学术年会和专业委员会专题学术研讨活动, 开展课题攻关, 配合做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研究、内控规范贯彻实施及其推广问题研究、成本会计改革研究、XBRL实施问题研究及培训等。三是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基地,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提高科研成果服务效能。四是加强会计理论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定期出版《会计研究》及《中国会计研究 (英文版) 》等资料, 努力提升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水平, 扩大中国会计理论的国际影响。五是加强对地方会计学会的工作指导, 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 带动和提升地方会计学会的学术研究水平。六是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会计学会秘书处的基础建设, 完善学会网站和会员服务系统, 提高会员服务能力。

3.2011年xx区医政工作要点 篇三

会议总结了“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要求,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在“十三五”期间要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医疗事业改革发展新方向,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点做好改革、发展、管理三篇文章。一是深化改革。通过推进分级诊疗、改革医院运行机制、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二是加快发展。着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大型医院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大力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积极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三是加强管理。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坚持依法行政为核心,强化思想教育,严格逗硬考核,提升医疗服务监管能力,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和执业环境。

会上,各级医院分别就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4.2011年度医政药政工作要点 篇四

2011年,卫生局医政工作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2011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部署和2011年自治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力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有关重点工作,继续完善医政管理体系建设,以体系建设带动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全面推进各项医政管理工作。药政工作要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安排,按照全国和自治区卫生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以在我旗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医政工作要点: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继续贯彻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抓好督导;对全旗各医院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各医疗机构自觉的抓好医疗质量的环节控制,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活动的通知》精神,对开展较好、取得一定创新经验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规范,全旗推广。

(3)进一步规范120急救接、转诊流程,使卫生资源共享;统一医疗急救规范,做好医疗急救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我旗医疗急救

能力和水平。

(4)做好全旗血液管理工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5)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各个专业的医疗质量。

2.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按照自治区、市制定的相关规定完善措施、开展工作,重在制止乱检查、乱收费、高收费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费标准,从而规范收费行为,树立卫生行业形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配合纪检监察、规划财务做好违法、违规、违纪收费的监管和查处。

3.加强医院卫生行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医院卫生行风建设是“三个代表”和“三贴近”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看病贵,看病难”热点问题,围绕“医院生存与发展”主题,把行风建设工作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创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格观、人生观。坚持与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1)继续做好万名医务工作者支农活动,在活动中间做好宣传、组织和督导工作,使支农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确有成效。

(2)按照卫生部、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做的扎扎实实,健全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个人档案,按照

100分制的要求,把医院的卫生支农与医院院长考核挂钩,把卫生技术人员支农与职称晋升和执业注册挂钩,使之形成长效机制,真正把城市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带到广大农村,使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5.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加快健康发展步伐

加快民营医院健康发展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探索,促使其健康稳步发展;同时加强对民营医院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7.其它工作

(1)拟定《伊金霍洛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严格执行《伊金霍洛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关于实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专家审核制度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2)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变更注册已成为医政科长年性、琐碎性的工作。为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我局的工作形象,把加强对注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为重点来抓,切实做好医师、护士注册、变更工作,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3)做好全旗优秀医师、护士评选、表彰的相关工作,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先进,向社会宣传卫生。

(4)按照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把好医疗广告的初审关,加强对医疗机构宣传的监督管理,对误导人民群众就医的宣传、虚假医疗广告、未经卫生厅批准发布的违法广告,依法从严处理。

(5)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做好征兵体检的组织、协调和查体工作;做好医疗事故的调解、协调和处理工作;做好人民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提高处理各种矛盾的效率;做好了领导交办的工作和其它应急工作。

二、药政工作要点1.强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进一步巩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引导医生和患者改变用药习惯,发挥基本药物的实际作用,避免非基本药物的滥用,促进合理、安全、有效、廉价用药。

(2)为积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根据文件要求,全面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培训,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培训,切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2.进一步加强药政管理工作

对辖区内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抗菌药物、高价药品等对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影响较大的药品,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药品配送监督管理,保证各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合格

伊旗卫生局医政、药政股

5.2011年xx区医政工作要点 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及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工作推进XX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和权利人权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结合XX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要点:

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一)严厉打击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权知识产权行为,加强电商领域知识产权执法。

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提升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力度和精准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二)深入开展打击商标侵权“溯源”专项行动,深化源头治理。

加强商标专用权及其他商业标识权益的保护。以驰名商标、涉外商标、老字号注册商标、为重点,依法从严从重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遏制商标恶意抢注行为。

(三)打击专利侵权假冒行为。

深化重点领域专利执法,针对电子商务、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以及展会、进出口等重点环节,加大对恶性侵权假冒行为打击力度,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专利执法办案影响力。

(四)加强地理标志保护。

健全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地理标志保护监管,严肃查处假冒地理标志行为,加大对“亳菊”、“亳芍”等知名公共品牌的保护力度,增强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建立多元共治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格局。

(四)加强商标、专利代理机构监管,促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规范发展。

对专利商标代理机构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信息公开和诚信体制建设,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囤积、恶意注册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五)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着力解决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恶意抢注和商业标识混淆不正当竞争、专利侵权假冒、商标侵权等问题,加大惩治力度。

(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完善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机制,以政府网站为主渠道,依法主动、及时公开适用一般程序查办的案件信息。及时准确将因侵权假冒受到行政处罚等涉企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推进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衔接配合,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作用,进一步规范案件信息管理和应用。

二、知识产权促进工作

(一)积极开展《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大活动平台,展示知识产权工作成果,充分利用报纸、杂志、门户网站、进企业、进市场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完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加快适应国际规则,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管理知识产权和应对纠纷能力。

建立和完善企业商标海外维权协调机制,指导和帮助知名企业海外维权。

(三)大力开展商标权、专利权质押登记等工作,促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服务创新,探索推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扩大创新主体融资受益面,多种途径缓解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发扬“工匠精神”,推进品牌建设。

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申请注册商标和专利,争取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5件。

(五)推动粮油商标品牌发展。

推动区域商标稳定合理增长,通过强化区域粮油地理标志商标或区域商标品牌保护运用,保证产品品质,提升产品信誉,维护粮油市场秩序。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开展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及执法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

(一)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

继续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在我区实施。

(二)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推广应用国家局、省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高XX区知识产权专员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能力。

(三)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

探索在中小学、职业学校中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申报工作。

(四)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利用。

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利用工作,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专员,建设企业知识产权专员队伍。

(五)研究知识产权相关数据信息。

分析省局发布知识产权申请、授权、注册、登记等信息,为工作谋划提供数据支撑。

6.2011年xx区医政工作要点 篇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 xxx区 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和在xx开发开放 三十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 和 市委、市政府 关于推进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强化功能性导向,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水平,持续加大公开力度,拓展 公开深度,提高公开精度,用更有为的政务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工作如下:

一、进一步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

(一)规范政务信息管理。政府网站引用或登载行政法规的,要对照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行政法规库的国家正式版本,及时更新完善。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公开,系统清理本 单位 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通过政府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集中公开。严格落实公文公开属性源头审查和公开前发布审查工作机制,各单位 报请区 政府或 区 政府 办公室 发文的,须填写《公文公开发布意见单》,明确相关公开要求,其中主动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应 同步报送政策解读稿件,对缺项的原则上予以退文。各 单位 要对 xxxx年以来本单位未开展过公开属性认定的政府公文开展全面梳理和属性认定,对认定为主动公开的公文,通过 “ xxxx ”门户网站 及时发布。要对本单位的制度文件进行专项梳理,并在 本单位 “政策 法规 ”栏目 实现 集中公开。依托 “ xxxx ”门户网站,建立统一的政府公文库,实现主动公开的政府公文“一站通查”。

(二)做好法定公开内容的日常维护。严格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xx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按照国务院各部委逐步细化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持续拓展细化主动公开的具体内容。做好各类规划集中公开,区政府各部门要主动公开本 部门编制的 “十四五”规划和专项规划,推动历史规划(计划)的归集整理和主动公开。落实专人专责,健全法定主动公开专栏的日常检查、维护和更新工作机制,杜绝错链、断链和内容混杂。强化权责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等权力配置和办事服务信息的调整更新。因法律法规修订、职能转移调整、流程优化等原因导致内容变化的,要及时公开调整后的准确信息,明晰权力边界。

(三)优化完善依申请办理工作。准确适用《条例》和 《规定》,从严把握不予公开范围,提升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 化水平。健全 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常态化审查机制,对于依申请公开提供的政府信息,要同步开展审查研判,符合主动公开条件的及时转化公开。优化和规范内部办理流程,尽可能缩短办理时限,提高答复效率。加强收费管理,按照国家以及 本市收取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的 相关规定收取费用。各单位要 在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中,载明收费要求和标准,依法保障申请人合理获取信息 的 需求。

二、进一步提高解读和回应实效

(一)推进政策文件精准解读。各单位 主动公开 的 政策性文件,均要开展解读。加强政策解读材料质量把控,对政策制订过程中收集到的普遍关注点和疑惑点,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说明,杜绝简单摘抄文字、罗列文件小标题等形式化解读。强化政策施行后解读,对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文件起草单位要开展二次解读、跟踪解读。合理选择解读形式,讲明讲透政策内涵,综合选用新闻发布会、政策通气会、图示图解、场景演示、卡通动漫、专家访谈、短视频等多元化解读形式。年内各 单位 多元化解读率不得低于 xx%。扩大政策解读传播面,对于重要政策文件及解读材料,协调主要新闻媒体、重点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转发转载,提高政策到达率和知晓度。根据市 就业、人才、教育 等主管 部门 部署,通过 “一网通办”总门户和“随申办”移动端的个人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探索 政策解读精准推送。

(二)抓好日常回应关切和政民互动。优化网上政民互动渠道,开放政策发布页面的网民留言功能,完善 政民互动板块网上咨询功能,推动网站知识库与 “xxxxx”政务服务总客服知识库的共建、共用、共享。健全完善网上问题建议的转办、分办、反馈、选登机制,政策起草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收集到的问题建议进行解答和回应。严格落实回复期限,通过网上领导信箱、建议征集信箱、网上信访等渠道收集的信访诉求,要严格按照法定期限进行回复;通过网上咨询、网站留言、“xxxxx”网上受理平台收到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咨询,答复期限不得超过x个工作日,简单问题要在x个工作日内完成答复。强化“一网通办”平台数据分析应用,对于政务服务好差评排名靠后的办事事项和“xxxxx”政务服务总客服咨询投诉集中的办事事项,承办部门要进行专项回应,有针对性地改进办事流程,切实破解企业市民办事的痛点堵点问题。鼓励采取“云调研、云走访、云反馈”的方式,强化政民互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支撑能力。

三、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决策公开和公众参与

(一)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严格落实《xx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配套文件,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行目录源头管理。区 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于每年 x月xx日前确定并发布。区 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目录 事项 的实施单位,要根据决策事项的推进情况,及时推送 各事项的决策草案、制订背景、意见征集采纳情况、会议审议情况、决策结果等各项信息。目录内事项确需调整的,有关单位要及时更新目录内容,并就调整的原因作出说明。

(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公众参与。健全重大行 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机制,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政策制订的渠道,规范做好决策预公开、邀请利益相关方列席决策会议、会议公开等工作。提高政府决策靶向性和质量,制订涉企政策必须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意见听取和采纳情况作为上会讨论的前置条件。扩大重要决策草案意见征集的覆盖度,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等需公开征求意见的决策草案,除在政府网站公示外,还要通过 “一网通办”总门户、建议征集信箱、“随申办”移动端、政务新媒体等市民广泛使用的平台,收集社会公众对决策草案的意见建议,并在决策文件出台后的xx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前期意见的收集、采纳情况以及较为集中意见不予采纳的原因。强化决策审议过程公众参与,区政府年内邀请企业代表、市民代表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列席决策会议不少于x次,具体议题原则上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中选取,代表列席和意见发表采纳情况向社会公开。条件成熟的前提下 可以选取适当议题,对议题审议情况开展在线直播,提升工作影响面和传播度。

(三)办好政府开放活动。各单位 要结合 工作 实际,围绕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民生保障、公正监管、公共卫生安全等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政府开放活动。政府开放活动期间,要设置座谈或问卷调查等环节,主动听取参与代表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于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吸纳,并作专项反馈。鼓励通过云直播、VR展示、流程演示等新颖形式开展政府开放活动,拓宽政府开放渠道,扩大活动展示面,让更多社会公众知晓了解、认同支持政府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开展 “ 全市政府开放月 ”活动的总体部署,x月集中组织开展以公共管理机构、公共服务场所为主的线下系列主题开放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一)动态优化更新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持续对政务公 开全领域标准化规范化目录优化调整,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工作部分的公开事项的再梳理和再细化,确保标准目录对重点业务工作的全覆盖、无遗漏。强化公开事项和具体公开内容的联动展示,在 区政府 门户网站醒目位置设置网页版标准目录入口,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实现公开内容的一键查阅,便利公众通过标准目录进行公开信息的直接检索和查看,同步 探索标准目录和网站主动公开目录的直接对应和融合应用。

(二)强化标准化规范化成果创新性应用。各单位要 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成果研究和转化,围绕企业市民 “高效办成一件事”“清晰读懂一件事”,加快开发“政策服务包”“一件事导览”等集成式、主题式、场景式公开产品。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随申办”移动端等平台联动,强化政务数据分析和落地应用,丰富“扫码看”“掌上查”、政策服务信息差异化推送等公开形式和手段,提高公开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三)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向村居和公共企事业单 位延伸。加强政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在形式、内容、标准上的有效衔接,区民政局、政务公开办 要强化统筹指导,根据市级主管部门 出台 的 指导意见,指导各村(居)委会公开包括集体资产管理、财务收支、乡村振兴、为老服务、社会救助等内容的基层自治信息,全面推进本区村(居)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教育、卫生健康、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行业 区级 主管部门和 区 国资委要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 上级 主管部门出台相应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规定后,明确 本系统范围内的适用主体清单,督促相关公共企事业单位研究制订具体实施细则,依法全面公开各类服务信息。

五、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细化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公开。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权威发布的疫情信息,及时开展宣传引导。持续推进 “一网通办”医疗机构线上服务专栏建设,动态更新各类就医服务类信息,集成公开互联网医院信息。完善医院、社区医疗点等线下信息公开渠道建设,优化信息查询、就医引导等服务,方便老年人群体日常就医。优化“xxxxxx”非紧急转运热线的服务预约功能推介,扩大公众知晓度。继续推进实施生活饮用水“扫码知卫生”项目。

(二)细化深化教育领域信息公开。继续优化细化各级 各类招生考试信息的公开,重点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公办学校对口招生区域范围、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录取办法等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强化中考改革政策的信息发布和配套措施的政策解读。继续规范教育培训机构信息公开行为,督促各机构在显著位置公布办学许可信息、法人登记信息、收退费制度等核心信息,健全完善 “白名单”管理制度。按照市级主管部门部署,配合 开展中小学信息公开事项梳理和公开标准目录编制试点工作。

(三)细化深化市场监管领域信息公开。严格落实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 “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明确公示内容的采集、传递、审核、发布职责,规范信息公示内容的标准、格式。及时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办事大厅公示栏、服务窗口等平台,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基本信息、结果信息。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发布工作。加大对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等工作开展情况的公开力度。继续强化 “双随机一公开”信息发布。

(四)细化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公开。重点围绕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质量、海洋环境质量及辐射环境质量等内容,持续加大信息公开和解读力度,及时公开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信息。按时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受理情况、拟审批公示、审批决定以及公开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信息,继续做好排污许可信息公开。加大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力度,集中公开 本区域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和 “双随机”抽查信息,公开长江经济带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信息。公开《2021年 xxx区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和《2021年 xxx区 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做好中央和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情况和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公开工作。配合 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

(五)细化深化财政资金领域信息公开。深化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全面实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实现全 区 各级 预算 单位全覆盖。扩大 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公示范围,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单一来源采购项目的有关信息也要向社会公示。加大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推进财政政策绩效目标公开试点。区级层面选择 x个资金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由政策对应的牵头部门在公开财政专项资金信息时一并公开绩效 目标 情况。加大惠民惠农政策和资金发放信息公开力度,推动补贴信息公开向村居延伸。

(六)细化深化交通管理执法领域信息公开。加强轨道交通站点服务公开工作,便利公众出行。规范公交线路调整优化流程,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沿线居民意见,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公交站点布局和线路设置的科学性和公众满意度。结合 “xx停车”APP的宣传推广,做好停车场(库)相关信息的公开、查询工作。对本 区域 机动车单向行驶、禁停路段、非机动车禁行区域等交通管制信息,实行底数管理,按照市级主管部门部署,定期以清单及地图标线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加大对私划停车位、禁行线等非法交通标线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公开清理和整治情况。加大网约车、外卖快递车辆的执法信息公示力度,按照市级主管部门部署,建立定期通报机制,探索按月将 本区域 违章高发行为和点位排行向社会公开的工作机制。扩大交管数据开放利用,提高交通引导和疏解能力。

(七)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针对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开放数据共性诉求,引导水、电、气、交通、医疗等领域数据深度开放。按照市级主管部门要求,积极推进 数据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满足公共数据开发利用需求。

未涉及上述重点领域的 区 政府其他部门要结合本 单位 重点业务和重点工作,自行确定本 单位 公开重点领域,明确细化公开内容和要求,保障 公开任务落实。

六、进一步强化平台和渠道建设

(一)提升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线上公开主渠道建设 和管理水平。持续深化“ xxxx ”门户网站 “一区一网” 建设,不断推动政务公开、办事服务、政民互动等板块均衡、融合发展。完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功能建设,实现网站运行情况统一监管、实时提醒。统一部署 区政府 网站智能检索、智能问答功能,打造标准统一、分布运营、内容丰富的政务知识库,实现一网通查、一网通答。强化面向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定人群的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政府网站无障碍水平。深入推进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主管主办责任,加强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提升以 “ xx 发布 ”为龙头的政务新媒体矩阵运行水平。加强政务新媒体运营互动力和引导力能级建设,统筹做好信息发布的前置审核研判、后期评论收集和互动沟通,实现权威发布、引导预期、回应关切的综合效应。加大政务新媒体对政府公报、重要政策及解读材料等政府权威文本的推送和传播力度。

(二)强化政务公开专区等线下公开场所和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政务公开专区功能建设,充分将专区运营和企业市民办事需求相融合,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打造政务公开线下综合平台。专区在做好依申请接收、政府信息查阅、公报免费发放、政务公开意见收集反馈等常规服务保障外,还要提供重要政策现场集中解读、公众参与活动咨询报名、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问题收集等服务。各单位 要强化政务公开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知识库建设,提高窗口对服务需求的响应和现场处理能力。对土地征收、旧区改造、义务入学、就诊就医、养老服务等面向特定区域和人群的公开事项,要通过公共查阅点、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方式,进行定点、定向公开。

七、严格强化工作保障和监督

(一)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 亲自主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政务公开主管部门(机构)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单位 主要领导年内至少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对政务公开的重点领域进行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各单位 要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将政务公开工作经费纳入本单位预算,确保 政务公开各项 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高业务培训实效。将《条例》和《规定》列入领导干部学法内容,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开展政务公开通识培训,各单位 用两年时间对 本单位 工作人员轮训一次。各 单位 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管理部门(机构)和业务部门(机构)的协调联动机制,将各项公开要求融入日常业务工作。

7.2011年xx区医政工作要点 篇七

一、全年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概况

2010年全国水泥市场需求旺盛, 水泥生产企业持续大幅增产, 散装水泥供应量稳步增长, 水泥散装率增速放缓, 预拌混凝土应用加速普及, 预拌砂浆产业蓬勃兴起, 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快速增长, 散装水泥产业链呈现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0年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89 805.83万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14 521.95万吨, 增长幅度达19.27%, 全国水泥散装率平均为48.10%, 比去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全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86 691.30万吨, 同比增长23 865.01万吨, 增长率为14.66%。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的增长率高于水泥产量增长率4.61个百分点, 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测算, 共节约标煤2063.38万吨, 减少大气粉尘排放902.55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64.8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7.54万吨, 实现综合经济效益404.13亿元。

“十一五”期间散装水泥增长总量高于“十五”期间散装水泥增长总量2.48亿吨。但值得关注的是, “十一五”散装水泥供应量平均增速低于“十五”平均增速9.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水泥散装率平均增速低于“十五”平均增速8.34个百分点。

二、2010年主要工作回顾

1、《制定政策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政协提案产生社会积极反响

为了进一步宣传和扩大关于发展散装水泥重要意义的社会影响, 经商务部和中国散协商议, 争取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由“两会”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议案。中国散协秘书处即刻动议并撰写了《制定政策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提案 (草案) , 并于3月5日通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文学法学院法学系何悦教授向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交委员提案 (002175号提案) , 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了《人民政协报》记者的专题采访。《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新闻网》于3月22日刊载了《全国政协委员何悦呼吁-制定政策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专题报道, 在行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该提案已由大会提案委员会以 (财贸金融[245]号) 文责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 财政部、商务部会办研处, 这对促进散装水泥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成功举办了2010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

为了宣传和展示我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发展的成果, 搭建业界产需衔接交流平台, 促进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的协调发展, 由中国散协和国家建材展贸中心联合主办, 中国散协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中国散协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各省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协办的“2010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 经请示商务部批复 (商办商贸函[2009]106号) 同意并作为支持单位, 于2010年6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

展会在国家商务部指导、中国散协和国家建材展贸中心的积极动员及组织下, 在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 首届参展企业达200多家, 展位470多个, 展位面积达10 000多平方米。国家发改委解振华副主任, 商务部党组成员仇鸿部长助理, 中国建材联合会张人为会长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协会负责人出席了展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后, 仇鸿部长助理, 张人为会长等专门参观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馆的部分展位并与参展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展会以科技创新、产业联动、优化结构、科学发展为主题, 充分宣传展示了我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成果, 营造了社会各界对散装水泥行业关注与支持的良好氛围, 搭建了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提升了公众对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及技术装备和产品的认知度, 为推进我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会展期间, 中国散协主持召开了2010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商务部、住建部、工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的张军扩部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和平副院长、上海同济大学的王培铭主任、辽宁建科所许琳总工程师等在论坛上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河南省和哈尔滨、常州市散装办主任、南方路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等也在论坛上作了专题发言。河南省散装办、天津市散装办、济南市散装办、杭州益生宜居砂浆产业联盟等单位获展会优秀组织奖。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积极做好散装水泥系列培训教材的编写及有关筹备工作

为适应散装水泥“三位一体”发展形势及工作的需要, 提高散装水泥行政及行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落实商务部有关领导对加强行业培训工作的指示, 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关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业务培训, 中国散协于今年3月18日在苏州市组织召开了《预拌砂浆培训教材》编写工作筹备会。会议明确了培训教材的内容定位、知识范围、培训要点等, 并对编写工作进行了分工。按照商务部关于培训工作的部署, 9月27日, 由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主持, 中国散协及中国散协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协同经办的“全国散装水泥培训系列教材编制工作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会议确定了散装水泥系列教材编辑委员会, 强调了编制培训教材要把握好针对性、基础性、系列性和实用性原则, 议定了编撰培训教材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拟定了编制大纲初稿, 明确了编写人员分工、定稿时间进度等。会后, 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印发了会议纪要, 要求由中国散协牵头组织, 各级散装办和行业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与参编专家积极配合, 密切协作, 共同做好培训教材的编制及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

4、加强行业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是规范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两年来, 中国散协积极协调国家标准委及行业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 理顺了工作关系, 制定行业标准工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显著增强。

今年, 中国散协会同行业专家, 先后完成了《干混砂浆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规范》《散装水泥罐式集装箱》行业标准以及协同建设部建科院完成的《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等三项标准的编制、审定及报批工作。

散装水泥钢板筒仓是散装水泥物流的重要设施, 在我国水泥生产和仓储等企业已应用20多年, 因其具有诸多优越性而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但由于产品设施的业态属性较复杂, 至今尚无行业标准, 在应用中的不安全现象屡有发生。中国散协在该项标准批复立项后, 在产品设施生产企业较集中的河南、山东省调研。在此基础上, 9月9日在山东聊城召开了《散装水泥钢板筒仓》行业标准编制工作专家座谈会, 议定了该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的有关事项。拟于2011年底前完成的此项标准, 对保障相关设施的使用安全, 规范同业生产企业的发展, 维护企业利益将起到重要作用。

经过商务部批准立项, 尚在调研和筹备阶段的《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指标》和《多回程干砂滚筒》两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将于近期启动。新兴的商品砂浆产业正在全国蓬勃发展, 加强砂浆行业自律、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是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责。编制出台《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指标》行业标准, 是继2009年9家砂浆生产骨干企业提出并得到业内普遍响应的《全国预拌砂浆行业自律倡议书》之后又一项规范行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该标准将对全国各砂浆相关企业的全面状况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等级评价, 并向社会公示, 有利于展示企业形象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也是健全行业自律制度的重要基础性措施。

5、争取将散装水泥惠农工程纳入“建材下乡”政策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建材下乡,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经过建设部在山东省等试点地区的调研及座谈, 并经商务部以及山东省经信厅等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意见后, 由国家建设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于9月29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建村[2010]154号) 中提出:“试点省区应鼓励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 同时积极探索节能、抗震等其他建材下乡的可行性, 积累经验”。

我国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已有近20年的历史, 各地散装水泥职能部门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络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部分省区坚持实施“农村散装水泥示范县”的培育及考评制度, 使农村散装水泥供应链逐步延伸至万村千乡, 促进新农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 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进一步提出并积极实践“散装水泥惠农工程”, 将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推向了新的阶段。

中国散协在各地调研中积累的有关农村推散典型案例的基础上, 已整理拟写了“实施散装水泥惠农工程是践行建材下乡的有效途径”的报告, 将报送建设部等政府有关部门, 旨在将农村推散工作纳入国家建材下乡政策体系, 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将农村推散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 而且有利于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的职能建设, 扩大散装水泥职能队伍的社会影响力。

6、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 协同解决行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在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厉行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推动下, 各级政府部门对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进一步引起重视, 散装水泥法制化建设继续循序推进。继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省等4省和济南、哈尔滨、西安、长春、南昌、淄博、邯郸、大同等8城市之后, 又有江苏、黑龙江省陆续颁布了关于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发展和应用的条例, 行业相关政策规章体系不断完善, 依法兴散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也为国家散装水泥立法工作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基础。

中国散协注重并保持了与商务部等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联系, 主动汇报交流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和有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及新问题, 汇报反映行业发展中各会员单位的新期待和诉求。发挥了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是协助商务部、财政部做好修订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的调研工作。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是保持散装水泥职能队伍稳定和现阶段促进散装水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全行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促进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的尽快出台, 经商务部与财政部多次交涉, 决定今年春节后即由两部联合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调研。同时, 财政部又向各省财政厅印发了修订后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向各地财政厅征求意见。为了稳妥地做好各地的衔接及准备工作, 中国散协提前与各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传递信息, 请各省散装办主动与本省财政厅取得联系, 做好反馈意见的准备工作。在两部调研组赴山东、河南调研考察期间, 中国散协就修订后的专项资金征收标准产生的历史缘由及相关条款变动的来龙去脉向各地散装办的咨询作了详细的说明。在山东、河南以及各省散装办的精心组织和共同努力下, 两部的调研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此次调研工作对新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的尽快出台奠定了基础。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禁现”工作力度。推进砂浆“禁现 (禁止城区现场搅拌砂浆) ”工作的最大难点, 是实现预拌砂浆生产能力与使用环节的协调发展。《商务部关于加强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商贸发[2010]397号) 对发展散装水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调散装水泥主管部门要加快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大力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应用步伐, 抓好农村散装水泥试点和示范项目, 积极推进“散装水泥下乡”工作。同时加强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减少粉尘排放, 合理利用资源, 不断提高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从全国当前的统计数据看, 预拌砂浆的产能利用率不足15%。中国散协陆续接到一些砂浆生产企业的反映, 投入巨资建成的砂浆企业, 其产品销售不出去, 偌大的城市建设规模, 工程现场搅拌砂浆的现象很难改观, 使新建砂浆企业面临困境。中国散协据此及时向商务部建言献策, 建议商务部会同建设部组织行业有关部门, 成立砂浆“禁现”工作联合调研组, 在通知各地“禁现”城市在进行自查的基础上, 重点对部分“禁现”城市进行检查督导, 通报讲评“禁现”工作落实情况, 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使“禁现”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有章必循。

三是积极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印发国家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时, 经商务部与中国散协商议, 特将“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条文写进了草案的第六十八条。

四是协同建设部拟订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有关方案。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 4月19日中国散协接到建设部质量安全司的电话, 双方详细交流了即在玉树县建立20万吨散装水泥配送站及混凝土搅拌站的有关方案, 并结合青海省水泥生产企业布局分散及远距离运输的特点, 经与青海省建设厅散装水泥办公室商议, 向建设部提出了有关建设方案。

7、认真做好散装水泥行业的统计工作

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是国家统计局行业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府部门指导全国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 也是中国散协接受政府部门委托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散装水泥指标和财务管理统计工作的质量, 协会坚持每年组织召开关于统计工作的专门会议, 讲评工作、交流经验、研讨改进工作的措施。于今年10月18日在温州市召开的全国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会议上, 协会秘书处在讲评工作的基础上将统计工作认真、报表填报规范、数据指标准确、统计分析较好的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浙江、山东、内蒙、辽宁、广西、江西、四川、云南、上海、天津等省市的统计报表进行示范展示, 起到了相互学习交流作用。在各级散装办领导和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行业统计工作质量逐年有所提高, 但仍需在报表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及统计综合分析方面下功夫, 力求杜绝迟、漏、错、虚的现象, 把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8、重视并做好散装水泥宣传工作

散装水泥行业的宣传工作是散装水泥行业各单位和每一位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散装水泥》杂志是散装水泥行业的主流媒体, 各级散装办经办的互联网站、期刊、动态、通讯、简报等构成了散装水泥行业的宣传网络体系, 其对促进散装水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些年来, 各地散装办每年举办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各具特色, 面向社会的宣传效果显著。但承担日常宣传的散装水泥“一报一刊”, 其编辑部日常运营的经济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报刊订阅量低位徘徊、专职采编人员少, 邮寄费上涨、改革创新难度大等因素, 制约了报刊全面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充分发挥“一报一刊”在发展散装水泥宣传上的主导作用, 中国散协在每年召开的《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编委会及笔会上都建议各级散装办能将订报经费提前纳入宣传经费预算, 加大向各有关部门赠阅的数量, 达到扩大宣传面、缓解办报经费之困的目的。在行业各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参与下, 包括散装水泥报刊在内的宣传工作在行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散协经办的“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信息网 (www.chinabca.com) ”已运行四年,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反映行业发展的信息, 年底前已完成重新改版工作。网站改版后的信息量更大, 版面更加清晰明快, 特别是新增加了散装水泥相关企业的信息, 侧重宣传全国预拌砂浆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示范企业”和“认定企业”等骨干企业的风貌, 今后还将增加各级散装办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案例、行业媒体报道集萃、企业风采及商情信息等内容, 以达到积极报送传递信息、提高行业面向社会的宣传效能。

此外, 中国散协秘书处完成了每年一册《全国散装水泥资料汇编》的编辑发行工作, 这对记录我国散装水泥发展史有重要的意义, 是散装水泥工作者较实用的参考资料。

9、协会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能力有所增强

在协会广大会员、全国各级散装办和行业各有关单位的支持并共同努力下, 中国散协的各项工作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 认真分析和把握新形势下散装水泥“三位一体”发展的规律, 着力抓好事关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 搭建行业交流的平台, 及时反映并致力解决行业各有关方面的诉求, 努力发挥政府和行业及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协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得以规范执行, 自身建设与服务功能有所加强。而且新会员申请入会踊跃, 骨干企业更加关心协会工作及行业的建设与发展, 纷纷要求进入协会内设组织的更高层, 这充分体现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进一步增强。

按照协会章程的规定, 协会今年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和一次理事扩大会。于11月17日在厦门市召开的中国散协四届三次理事 (扩大) 会议暨行业年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以及中国散协专业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 通过了中国散协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增选2个企业为中国散协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通过了5个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的变更;增补了5个常务理事单位和10个理事单位;发展新会员19个;会议还增选了中国散协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名和中国散协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名。会议认真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协会开展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意见。

今年3月, 中国散协经国家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评级专家组所进行的严格记分审核, 被评为“国家3A级协会”并获得国家民政部的授牌和证书。

为了加强协会的党建工作, 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批复, 中国散协与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共同成立了联合党支部。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党支部组织协会秘书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 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办负责人于12月8~10日专程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革命圣地进行考察学习, 使全体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

近年来, 在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情况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如:散装水泥行业立法不易执法难、预拌砂浆产业协调发展难度大、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路途漫长、水泥散装率提高放缓、散装水泥职能及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需要我们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认真研究并科学把握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规律, 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进散装水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2011年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全国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行业的实际, 努力把散装水泥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2011年中国散协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1、配合商务部并协同有关单位做好制订全国散装水泥“十二五”规划 (指导意见) 的相关工作。

2、办好将于2011年5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及行业发展论坛活动。

3、组织行业专家, 完成《散装水泥钢板筒仓》《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指标》和《多回程干混砂浆滚筒》三项行业标准的编制、送审 (鉴定) 及报批工作。

4、完成散装水泥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审定及付印工作;按照商务部的部署做好行业分批培训方案的报批、筹备及组织实施工作。

5、按照商务部、住建部等政府部门的部署, 协同做好预拌砂浆“禁现”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

6、进一步与国家住建部等有关部门汇报协商, 促进散装水泥惠农工程与建材下乡试点工作融为一体, 争取国家对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工作的政策支持。

7、组织专家开展关于散装水泥发展具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课题研究, 为散装水泥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依据。

上一篇:建筑专业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下一篇:鲁滨逊漂流记好词好句好段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