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卷分析历史

2024-09-29

期末试卷分析历史(10篇)

1.期末试卷分析历史 篇一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

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

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

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并适时进行跟踪

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

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适度进行基本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的教学

4.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首先要学会读题审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时空界限、方向和侧重点;其次,学会读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题意旨,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第三,在具体解答上,应注重尽量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观点来表达,对于需要概括提炼的,力争做到简洁、精确、逻辑合理等。对于审题不周全,理解模糊的问题应重新加以审视,尽力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问题,不留下任何一个空白,将能做到的力争做到最好

5.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士气,增进信心。我们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历史的信心,因此应经常鼓励,在严格要求过程中应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以利于提高整体水平和效果。

2.期末试卷分析历史 篇二

语言测试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 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独立学科。其结果既可用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又可用于检查教师的教学状况, 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因此, 应当充分发挥语言测试对教学的正面作用, 真正做到以测试促进外语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Hughes认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 (Partnership) , 两者相互影响。一方面, 测试既为教学服务, 又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 (backwash) , 这种反拨效应可能有益教学, 也可能妨碍教学。另一方面, 教学实践为测试提供宝贵信息, 使测试更符合教学需要、更科学。通过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 语言测试能确定较为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对改进教学工作提出建议。由此可见试卷分析的必要性。

2.背景介绍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笔者的授课对象为专科一年级国际酒店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 就业方向主要是酒店服务与管理。因学生的基础较薄弱, 校方使用《新概念2》为教材, 教学要求是夯实语言基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该课程考查方式分两部分———口语测试和期末考试。本文主要围绕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好的测试在 实践上应切实可行, 并对教学有良好的反拨效应, 要使其符合标准, 就必须在效度、信度和可行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 笔者从以下方面对试卷进行分析。

3.试卷分析

该试卷卷面分是40分, 旨在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1本试卷的效度

试卷中主、客观题比例持平, 客观题包括排序、单项选择、选词填空, 主观题包括翻译和摘要写作。试题基本上与本学期所学的内容密切相关, 除第三部分的选词填空涉及课外知识较多。由于该测试只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且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掌握情况, 因此本试卷的编写较好地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 (即测试中试题代表的所需考核范围是否充分) 。

3.2本试卷的信度

所谓信度, 是指试题的可靠程度, 即分数是否公正而客观地反映了试题的作答, 试题是否给了受试者公正而客观的机会。测试应具有稳定性, 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考试的信度受试题的质与量、考试的实施和评分三方面的制约。

本文仅从试题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考虑的是题目的数量, 理论上来说, 题量越大, 信度越大。根据表格显示, 本卷的总题量达到了46题, 考虑到总体分及考试时间 (90分钟) , 基本满足要求。其次是题目的难度, 太难的题目几乎人人答错, 太易的题目几乎人人答对, 区分度不高, 出题时应极力避免。出题时分数的分布情况应是两头 (难与易) 小、中间 (中等度) 大。同时, 考点的覆盖面要广, 本试卷内容几乎分布于教材的每一课 (共28课) , 按题型的特点, 既有适当的分散, 又有一定的集中。基于试卷题型的分析, 该试卷基本符合以上要求, 由于题型分布较广, 几乎每个课时的知识点都有涉及, 同时第三部分的选词填空属于课外扩展题, 题目较难对受试者具有区分度。再者, 笔者全权负责试卷的评分工作, 这一定程度地确保了评分者的信度。

然而, 从具体题型考虑信度还存在质疑。单选题题量占到了总试卷的25%, 这个比例较大。由于单选题侧重语言识别能力的考查而非语言应用能力, 并且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还存在投机心理, 做对了可能全凭运气。

3.3本试卷的反拨度

语言学家Shohamy (1992:513) 称反拨效应是“利用外在的测试来影响和推动学校范围内的外语学习”。Alderson和Wan (1993:116-117) 在广泛的实证性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反拨效应就是测试对教师和学习者产生的影响, 即他们由于这项测试而去做原本不会去做的事情”。由于受试学生没能看到试卷, 本试卷的反拨度主要是就测试对教师的影响展开。第一部分排序题, 完成情况非常好, 这反映了学生对此知识点掌握不错;第二部分单选题, 完成情况良, 从题目看, 它们都是课堂上强调过的知识点, 这就说明教学输入及学生输出存在一定落差。第三部分选词填空, 完成情况极差, 原因是题目中涉及的词汇都出自课外, 这反映了学生词汇量匮乏的问题, 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并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第四部分句子翻译, 完成情况不甚理想, 翻译属于整体测试式测试, 是反映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包括语法、词汇等多项技能) 的有效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基本功还有待加强。第五部分摘要写作, 文章取自教材, 所以难度不大, 完成情况良好。

4.结语

本文从效度、信度和反拨度三个方面对试卷分析后得出, 该试卷基本符合要求, 可行性较强, 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但是,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试卷的分析没有建立在采集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于本人阅卷过程中的大致评估上;试卷的题量相对而言较少, 影响信度。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加以改进。

摘要:在大专英语教学的评估方式中, 期末试卷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反馈教学信息、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管理, 还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具有较强的反拨作用。作者通过分析大专英语期末试卷的构成, 探讨试卷的效度、信度和反拨作用, 以期发现试卷的优缺点, 为期末试卷的编写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期末考试,效度,信度,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Alderson, J.C.&Wall, D.“Does washback exist?”Applied Linguistics, 1993, 14 (2) .

[2]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Shohamy, E.“Beyond proficiency testing:a diagnostic feedback testing model for assess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2.

[4]郭丽.大学英语校内测试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 2003, (2) .

[5]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1) .

[6]蒋晓霞.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反思[J].黑河学刊, 2009, (5) .

[7]王正军.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校内英语测试的效度[J].价值工程, 2010, (29) .

3.期末试卷分析历史 篇三

关键词:试卷分析;教学;成绩;贸易谈判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86-01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成绩是目前衡量教学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对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总结的一种手段,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通过试卷考试成绩合理分析可以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对指导教学、准确评估考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对考试题和考试成绩进行科学分析, 为评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和建议。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2009级国际贸易专业102名学生的期末测验试卷成绩。试题组成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务科下发的考试命题方案,着重考查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命题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涵盖教材的所有章节,命题采取多种形式,其中:单项选择题15题,共15分;判断题15题,共15分;名词解释5题,共15分;连线题15题,每空1分,共15分;简答题4题,共20分;综合分析题2题,共20分。试题以参考答案统一评分,实行流水密封改卷。

(二)方法。运用教育统计学原理,应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后,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频数分布。试卷满分100分,最高分84分,最低60分,全距24分,平均成绩为73.05分,标准差5.96分。学生成绩频数分布为60-69分26人、70-79分63人、80-89分13人,呈102人考试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见表1),说明学生考试成绩集中在70分左右,70以上的人占61.76%。

(二)信度。信度是指是指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或多次 , 所得結果一致性程度。信度系数 γxx=ST2∕SX2 (ST2 叫真分数方差,SX2 为获得分数方差)。信度系数的范围为[-1,1],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4~0.7之间 ,本次试卷的信度为0.635,认为本次的考试成绩基本上是可信的。

(三)效度。效度代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次试卷的效度为0.718(P=0.000),说明此次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较好。

(四)难度和区分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试题的难度指数计算:

(1)主观性试题的难度 :基本公式法:P=1—x/w

(2)客观性试题的难度:基本公式法 :P=1—R/N

R 为答对人数,N 为全体人数。

本次考试的试卷难度为0.74,总体来说试卷难度适中。

区分度是区分考生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基本公式法 :D=(H-L)÷N(D代表区分度指数,H代表高分组答对题的人数,L代表低分组答对题的人数,N代表一个组的人数即高分组与低分组人数之和)。

区分度指标的评价: -1.00≤D≤+1.00,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在0.15~0.3之间区别良好, 区分度指数>0.30时表示区分度好的试题; 区分度指数<0.15表示区分度差的试题,本次考试的试卷区分度为0.26。

根据教育学测量学理论,分析试题质量应该把难度指数和区分度综合考虑起来评价,难度和区分度都好(P≥0.5,D≥0.15)的为“优秀试题”、 难度较差但区分度较好(P<0.5,D≥0.15)的为“较好试题”、难度适中但区分度较差(P≥0.5,D<0.15)的为“一般试题”、难度和区分度都差(P<0.5,D<0.15)的为“较差试题”。

三、讨论

(一)试题质量的分析 本试卷包括六种题型,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试题设计思路清晰、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准确、严谨。学生成绩平均分73.05,表明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相对较好,试题难度0.74,难度适中;区分度0.26,说明试题的区别性较好。综合以上各项指标,总计54道试题,优秀试题占74.07%,合格试题占98.14%,说明本次试题有较高的质量,题型分配比较全面周到,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成绩分布较合理,基本上客观反映了学生对贸易谈判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二)通过对《贸易谈判》试卷质量统计结果的评价分析,也反映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1.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掌握的还不够扎实,个别题目得分率相对较低。2.学生的纵向联系能力不强。3. 综合分析能力薄弱。4.个别学生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密切的联系。

四、反思与提示

《贸易谈判》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应用型科学。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策略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本次试卷的综合分析,发现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度开拓认知面。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并进行合理的重组。(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纵横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三)将知识的书面形态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形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商务实践,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增强学生的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对外经济贸易系

作者简介:刘娜娜(1981— ),女,河南郑州市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助教,国际商务管理硕士。

参考文献:

[1]万金凤.关于试卷质量的分析方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20(1):22-24

[2]刘新平,刘存侠.教育统计与测量评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情况 篇四

孔村中学张广柏

一试题评价

本套试题共有选择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其中选择题共20个,非选择题4个。总体上难度适中,试题侧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对答题的规范性进行了明确要求,符合初一学生的实际。

二学生答题得失

选择题得分普遍较高,有一批同学考了满分。非选择题中,失分情况主要体现在 几个方面⑴错别字严重,如焚书坑儒的焚、罢黜百家的黜、鲜卑的卑等。

⑵审题不清,如孔子的治国主张、教育思想,学生回答混乱。⑶答题技巧缺乏。如22题第3问,很多同学没有回答出商鞅和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

三今后改进措施

⑴夯实基础,加强对初一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的培养。⑵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

5.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五

试卷分析

本期教学特点: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知识点)多。本期可谓在紧张快速中完成教学任务,备考略感有点仓促。

一、试卷结构分析

1、题型设置:由单选题、填空题——本套是第21题、综合材料分析题构成,单选占40%,基础填空22%,综合分析占38%,题型结构分值比例还是合理的。

2、题量中等,共23道题。学生都能在规定考试时间内完成。

3、考试范围:涵盖七年级上册历史全书,但不能反映出一般与重点的区分,个别题还超出了教材范围。如:23题第2问,学生连汉字都写不好的情况下怎能了解,学生只在教材中能找到“端庄”“潇洒”简单词语,不是专业学习又怎能熟知书法知识。其中,第3题应该是错题,教材告诉我们:炎帝、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这里却要二选一。总体感觉是历史没有重点,或到处都是重点,教学时不好把握。

4、难易程度:考查基础知识部分较易,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另外部分偏题学生更是难以应付。如11题,教材上找不到这首诗,知识面窄了学生很难选对;又如21题,学生一般对南北朝政权建设都不大重视,认为是不太重要的内容。

5、考查形式:本套试题把教与学、知识与考试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历史学习的灵活性、技巧性与知识性的巧妙搭配。这种思想贯穿整套试题,例子举不胜举。如18题,教材只说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学,这里没有直截了当提问,而是通过一段古文阅读让学生去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特征。“以德为政…….”换句话理解:以德治国,天下拥戴,这正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学生如果真正理解了该题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又如:22题第2问,不能死记硬背内容而不会运用,不但要求学生会归纳总结,还要学生按题要求去分解内容。君主专制的集权制度包括中央和地方两部分。现在就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历史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中考应考能力。

二、考试质量分析

本班参考人员48人,平均分

分,及格率

%。总体来说,本次考试成绩偏低,特别是优生太少且不优。

主要原因有:

1、学生基础差,语言文字功底差,记忆力、理解力、综合运用能力不足。

2、答题习惯差,格式不规范,答题中“口水话”连篇,运用历史俗语表达很成问题。

3、审题不仔细,一知半解就答题,出现答错答偏的现象。

4、部分题超出了学生视线,没有引起学生重视,自然就得分率低。具体题型得分情况:选择题除3题外,分为两极,基础好的得分在

6.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篇六

陈方永

一、基本情况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7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三个大题18个小题。题型有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检测出课标上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本试卷具一定的创新,如:题型上的多样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题。

(2)试卷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答题情况

大多数学生分数都很低,不及格。其中选择题第5、8两小题错的较多。改错题没有一个同学全部做正确,有的同学是零分。

材料解析题中的第18题,部分同学没有做,大部分同学做的不够准确。

三、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四、对今后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

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中历史试卷题型分析 篇七

近年来, 本人多次参加初中历史试卷命题工作, 经常以歌谣、对联、识图及设计角色扮演等形式命题, 初中历史试卷一般分为填空题、连线题、判断说明题、识图题、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题型, 在课堂练习、单元测验、期中 (终) 考试、升学考试等不同类型测试中, 各种题型的选择应用也有不同的比例和重点。

1. 填空题:

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初一、初二因为是起始年级, 因而试卷侧重考查历史基础知识, 为初三综合迎考打下基础。如:

(1) 秦始皇统一全国那一年, 是公元前三世纪二十年代。 (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计算。)

(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2. 连线题:

学生既便于答题, 也便于把零碎的知识串连起来, 增强历史知识的条理性与趣味性。该题型分值小, 但概括性强, 以小见大。如初一历史试卷连线题:

把下列历史人物和相关的成语知识连接起来。

(1) 勾践A.三顾茅庐

(2) 刘备B.破釜沉舟

(3) 项羽C.徙木赏金

(4) 商鞅D.卧薪尝胆

3. 判断说明题:

主要考查学生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如:

(1) 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分别指的是谁?

上联指:_________下联指:__________

(2)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选自何人的诗句?

(3) 上述这些人都是哪个朝代人?结合这些人的功过, 谈谈你从他们身上得到哪些启发?

4. 识图题:

考查学生读图识史能力, 再现历史, 进一步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如右图:

(1) 姓名:_______

(2) 被誉为:___________

(3) 贡献:他所倡导和推动________ (政策) 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他所倡导和推动_________ (构想) 使中国走向统一, 他所创立的__________理论, 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这些题型题小但寓意却很深远,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多注意积累与运用, 以提高教学效果。

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是初、高中历史命题的必考题型,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迎考时就应该熟悉这三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答技巧, 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考出更好的成绩。

5. 单项选择题:

它具有设计灵活、覆盖面广、答案唯一、评分误差小等特点, 因而它是必不可少的考试题型。选择题可分为直选型、肯定型、否定型等单一型, 以及组合型、最佳选型、综合型、比较型、分析型、材料观点型等复杂型试题。解答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词所限定的要素。把握住这一特点, 答案就会很快选出来。如:

(1) 下列制度中, 不符合西周情况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

(2) 位于西亚两河流域的伊拉克是个历史文明十分悠久的国家, 它曾是下列哪些政权的政治中心 ()

(1) 古巴比伦王国 (2) 亚历山大帝国

(3) 古罗马帝国 (4) 阿拉伯帝国

A. (1) (4) B. (1) (2) (4) C. (2) (3) D. (1) (2) (3) (4)

6. 材料解析题:

它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由于其独特的考查功能而得到命题者的极大关注。解答历史材料题一般要遵循如下步骤: (1) 粗读题目, 包括材料和材料出处。 (2) 审视设问, 看看题目问的是什么, 要回答什么问题。 (3) 精读材料, 从中找出用以回答所问问题的有效信息。 (4) 逐一回答所问问题。回答时, 要尽量简明扼要, 不能拖泥带水。如:

阅读下列材料: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请回答:

(1) 上述内容称为什么?请说出制定的时间及会议。

(2) 请写出进入这一阶段的时间及标志。

(3) 根据材料说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什么?

(4) 从材料中找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5) 201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多少周年?

7. 问答题:

它是考试中测试考生分析、理解、判断、概括、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最常见的题型。其类型有简答题、析因题、归类概括题、综合题等。解答历史问答题应根据不同形式的题目要求来作答。一般程序应该是: (1) 审好题, 即抓关键词。 (2) 确定答题范围和内容。 (3) 规范组织答案。在行文时, 要注意层次分明, 做到格式化、条理化, 切忌一答到底, 以偏概全。如:

概括19世纪中期美国、俄国、日本、德国各自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并说说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8.期末考试测试卷(一) 篇八

1.抛物线y=mx2的准线方程为y=2,则m的值为    .

2.若函数f(x)=a-x+x+a2-2是偶函数,则实数a的值为    .

3.若sin(α+π12)=13,则cos(α+7π12)的值为   .

4.从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条线段中任意取出三条,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5.已知向量a的模为2,向量e为单位向量,e⊥(a-e),则向量a与e的夹角大小为    .

6.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x∈R都有f(x)=f(x+4),当x∈(-2,0)时,f(x)=2x,则f(2012)-f(2013)=    .

7.已知直线x=a(0

8.已知双曲线x2a2-y2=1(a>0)的一条渐近线为y=kx(k>0),离心率e=5k,则双曲线方程为   .

9.已知函数f(x)=ax(x<0),

(a-3)x+4a(x≥0)满足对任意x1≠x2,都有f(x1)-f(x2)x1-x2<0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0.设x∈(0,π2),则函数y=2sin2x+1sin2x的最小值为    .

11.△ABC中,C=π2,AC=1,BC=2,则f(λ)=|2λCA+(1-λ)CB|的最小值是

12.给出如下四个命题:

①x∈(0,+∞),x2>x3;

②x∈(0,+∞),x>ex;

③函数f(x)定义域为R,且f(2-x)=f(x),则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

④若函数f(x)=lg(x2+ax-a)的值域为R,则a≤-4或a≥0;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题号).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是第一象限内曲线y=-x3+1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为切点作切线与两个坐标轴交于A,B两点,则△AOB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

14.若关于x的方程|ex-3x|=kx有四个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二、解答题

15.已知sin(A+π4)=7210,A∈(π4,π2).

(1)求cosA的值;

(2)求函数f(x)=cos2x+52sinAsinx的值域.

16.在四棱锥PABCD中,∠ABC=∠ACD=90°,∠BAC=∠CAD=60°,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PA=2AB=2.

(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V;

(2)若F为PC的中点,求证PC⊥平面AEF;

(3)求证CE∥平面PAB.

17.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分别在A、B两个位置,A车间有100名员工,B车间有400名员工.现要在公路AC上找一点D,修一条公路BD,并在D处建一个食堂,使得所有员工均在此食堂用餐.已知A、B、C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均有1km,设∠BDC=α,所有员工从车间到食堂步行的总路程为s.

(1)写出s关于α的函数表达式,并指出α的取值范围;

(2)问食堂D建在距离A多远时,可使总路程s最少.

18.已知点P(4,4),圆C:(x-m)2+y2=5(m<3)与椭圆E:x2a2+y2b2=1(a>b>0)有一个公共点A(3,1),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直线PF1与圆C相切.

(1)求m的值与椭圆E的方程;

(2)设Q为椭圆E上的一个动点,求AP·AQ的取值范围.

19.幂函数y=x的图象上的点Pn(t2n,tn)(n=1,2,…)与x轴正半轴上的点Qn及原点O构成一系列正△PnQn-1Qn(Q0与O重合),记an=|QnQn-1|

(1)求a1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3)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若对于任意的实数λ∈[0,1],总存在自然数k,当n≥k时,3Sn-3n+2≥(1-λ)(3an-1)恒成立,求k的最小值.

20.已知函数f(x)=(x2-3x+3)·ex定义域为[-2,t](t>-2),设f(-2)=m,f(t)=n.

(1)试确定t的取值范围,使得函数f(x)在[-2,t]上为单调函数;

(2)求证:n>m;

(3)求证:对于任意的t>-2,总存在x0∈(-2,t),满足f′(x0)ex0=23(t-1)2,并确定这样的x0的个数.

附加题

21.[选做题] 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A.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自圆O外一点P引圆的一条切线PA,切点为A,M为PA的中点,过点M引圆O的割线交该圆于B、C两点,且∠BMP=100°,∠BPC=40°,求∠MPB的大小.

B.选修42:矩阵与变换

已知二阶矩阵A=1a

34对应的变换将点(-2,1)变换成点(0,b),求实数a,b的值.

C.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12,点P(x,y)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

若2x+3y的最大值为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D.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若正数a,b,c满足a+b+c=1,求13a+2+13b+2+13c+2的最小值.

[必做题] 第22、23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2.如图,在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的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P是侧棱CC1上的一点,CP=m.

(1)试确定m,使直线AP与平面BDD1B1所成角为60°;

(2)在线段A1C1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使得对任意的m,D1Q⊥AP,并证明你的结论.

23.(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x+1)n=a0+a1(x-1)+a2(x-1)2+a3(x-1)3+…+an(x-1)n,(其中n∈N*)

(1)求a0及Sn=a1+a2+a3+…+an;

(2)试比较Sn与(n-2)2n+2n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18

2. 2

3. -13

4. 0.75

5. π3

6. 12

7. 710

8. x24-y2=1

9. (0,14]

10. 3

11. 2

12. ③④

13. 3324

14. (0,3-e)

二、解答题

15.解:(1)因为π4<A<π2,且sin(A+π4)=7210,

所以π2<A+π4<3π4,cos(A+π4)=-210.

因为cosA=cos[(A+π4)-π4]

=cos(A+π4)cosπ4+sin(A+π4)sinπ4

=-210·22+7210·22=35.所以cosA=35.

(2)由(1)可得sinA=45.所以f(x)=cos2x+52sinAsinx

=1-2sin2x+2sinx=-2(sinx-12)2+32,x∈R.因为sinx∈[-1,1],所以,当sinx=12时,f(x)取最大值32;当sinx=-1时,f(x)取最小值-3.

所以函数f(x)的值域为[-3,32].

16.解:(1)在Rt△ABC中,AB=1,

∠BAC=60°,∴BC=3,AC=2.

在Rt△ACD中,AC=2,∠CAD=60°,

∴CD=23,AD=4.

∴SABCD=12AB·BC+12AC·CD

=12×1×3+12×2×23=523.则V=13×523×2=533.

(2)∵PA=CA,F为PC的中点,

∴AF⊥PC.∵PA⊥平面ABCD,∴PA⊥CD.

∵AC⊥CD,PA∩AC=A,

∴CD⊥平面PAC.∴CD⊥PC.

∵E为PD中点,F为PC中点,

∴EF∥CD.则EF⊥PC.

∵AF∩EF=F,∴PC⊥平面AEF.

(3)取AD中点M,连EM,CM.则EM∥PA.

∵EM平面PAB,PA平面PAB,

∴EM∥平面PAB.

在Rt△ACD中,∠CAD=60°,AC=AM=2,

∴∠ACM=60°.而∠BAC=60°,∴MC∥AB.

∵MC平面PAB,AB平面PAB,

∴MC∥平面PAB.

∵EM∩MC=M,

∴平面EMC∥平面PAB.

∵EC平面EMC,

∴EC∥平面PAB.

17.解:(1)在△BCD中,

∵BDsin60°=BCsinα=CDsin(120°-α),

∴BD=32sinα,CD=sin(120°-α)sinα,

则AD=1-sin(120°-α)sinα.

s=400·32sinα+100[1-sin(120°-α)sinα]

=50-503·cosα-4sinα,其中π3≤α≤2π3.

(2)s′=-503·-sinα·sinα-(cosα-4)cosαsin2α=503·1-4cosαsin2α.

令s′=0得cosα=14.记cosα0=14,α0∈(π3,2π3);

当cosα>14时,s′<0,当cosα<14时,s′>0,

所以s在(π3,α0)上单调递减,在(α0,2π3)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α=α0,即cosα=14时,s取得最小值.

此时,sinα=154,

AD=1-sin(120°-α)sinα=1-32cosα+12sinαsinα

=12-32·cosαsinα=12-32·14154=12-510.

答:当AD=12-510时,可使总路程s最少.

18.解:(1)点A代入圆C方程,得(3-m)2+1=5.

∵m<3,∴m=1.

圆C:(x-1)2+y2=5.

设直线PF1的斜率为k,则PF1:y=k(x-4)+4,即kx-y-4k+4=0.

∵直线PF1与圆C相切,∴|k-0-4k+4|k2+1=5.解得k=112,或k=12.

当k=112时,直线PF1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3611,不合题意,舍去.

当k=12时,直线PF1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4,

∴c=4,F1(-4,0),F2(4,0).

2a=AF1+AF2=52+2=62,a=32,a2=18,b2=2.

椭圆E的方程为:x218+y22=1.

(2)AP=(1,3),设Q(x,y),AQ=(x-3,y-1),

AP·AQ=(x-3)+3(y-1)=x+3y-6.

∵x218+y22=1,即x2+(3y)2=18,

而x2+(3y)2≥2|x|·|3y|,∴-18≤6xy≤18.

则(x+3y)2=x2+(3y)2+6xy=18+6xy的取值范围是[0,36].

x+3y的取值范围是[-6,6].

∴AP·AQ=x+3y-6的取值范围是[-12,0].

19.解:(1)由P1(t21,t1)(t>0),得kOP1=1t1=tanπ3=3t1=33,

∴P1(13,33),a1=|Q1Q0|=|OP1|=23.

(2)设Pn(t2n,tn),得直线PnQn-1的方程为:y-tn=3(x-t2n),

可得Qn-1(t2n-tn3,0),

直线PnQn的方程为:y-tn=-3(x-t2n),可得Qn(t2n+tn3,0),

所以也有Qn-1(t2n-1+tn-13,0),得t2n-tn3=t2n-1+tn-13,由tn>0,得tn-tn-1=13.

∴tn=t1+13(n-1)=33n.

∴Qn(13n(n+1),0),Qn-1(13n(n-1),0),

∴an=|QnQn-1|=23n.

(3)由已知对任意实数时λ∈[0,1]时,n2-2n+2≥(1-λ)(2n-1)恒成立,

对任意实数λ∈[0,1]时,(2n-1)λ+n2-4n+3≥0恒成立

则令f(λ)=(2n-1)λ+n2-4n+3,则f(λ)是关于λ的一次函数.

对任意实数λ∈[0,1]时,f(0)≥0

f(1)≥0.

n2-4n+3≥0

n2-2n+2≥0n≥3或n≤1,

又∵n∈N*,∴k的最小值为3.

20.(1)解:因为f′(x)=(x2-3x+3)·ex+(2x-3)·ex=x(x-1)·ex

由f′(x)>0x>1或x<0;由f′(x)<00<x<1,所以f(x)在(-∞,0),(1,+∞)上递增,在(0,1)上递减

欲f(x)在[-2,t]上为单调函数,则-2<t≤0.

(2)证:因为f(x)在(-∞,0),(1,+∞)上递增,在(0,1)上递减,所以f(x)在x=1处取得极小值e

又f(-2)=13e2<e,所以f(x)在[-2,+∞)上的最小值为f(-2)

从而当t>-2时,f(-2)<f(t),即m<n.

(3)证:因为f′(x0)ex0=x20-x0,所以f′(x0)ex0=23(t-1)2即为x20-x0=23(t-1)2,

令g(x)=x2-x-23(t-1)2,从而问题转化为证明方程g(x)=x2-x-23(t-1)2=0

在(-2,t)上有解,并讨论解的个数.

因为g(-2)=6-23(t-1)2=-23(t+2)(t-4),g(t)=t(t-1)-23(t-1)2=13(t+2)(t-1),所以

①当t>4或-2<t<1时,g(-2)·g(t)<0,所以g(x)=0在(-2,t)上有解,且只有一解.

②当1<t<4时,g(-2)>0且g(t)>0,

但由于g(0)=-23(t-1)2<0,

所以g(x)=0在(-2,t)上有解,且有两解.

③当t=1时,g(x)=x2-x=0x=0或x=1,所以g(x)=0在(-2,t)上有且只有一解;

当t=4时,g(x)=x2-x-6=0x=-2或x=3,

所以g(x)=0在(-2,4)上也有且只有一解.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的t>-2,总存在x0∈(-2,t),满足f′(x0)ex0=23(t-1)2,

且当t≥4或-2<t≤1时,有唯一的x0适合题意;当1<t<4时,有两个x0适合题意.

(说明:第(2)题也可以令φ(x)=x2-x,x∈(-2,t),然后分情况证明23(t-1)2在其值域内,并讨论直线y=23(t-1)2与函数φ(x)的图象的交点个数即可得到相应的x0的个数)

附加题

21.(A)解:因为MA为圆O的切线,所以MA2=MB·MC.

又M为PA的中点,所以MP2=MB·MC.

因为∠BMP=∠BMC,所以△BMP∽△PMC.

于是∠MPB=∠MCP.

在△MCP中,由∠MPB+∠MCP+∠BPC+∠BMP=180°,得∠MPB=20°.

(B)解:∵0

b=1a

34-2

1=-2+a

-6+4,

∴0=-2+a

b=-2,即a=2,b=-2.

(C)解:离心率为12,设椭圆标准方程是x24c2+y23c2=1,

它的参数方程为x=2cosθ

y=3sinθ,(θ是参数).

2x+3y=4ccosθ+3csinθ=5csin(θ+φ)最大值是5c,

依题意tc=10,c=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x216+y212=1.

(D)解:因为正数a,b,c满足a+b+c=1,

所以,(13a+2+13b+2+13c+2)[(3a+2)+(3b+2)+(3c+2)]≥(1+1+1)2,

即13a+2+13b+2+13c+2≥1,

当且仅当3a+2=3b+2=3c+2,即a=b=c=13时,原式取最小值1.

22.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1,0,0),B(1,1,0),P(0,1,m),C(0,1,0),D(0,0,0),

B1(1,1,1),D1(0,0,2).

所以BD=(-1,-1,0),BB1=(0,0,2),

AP=(-1,1,m),AC=(-1,1,0).

又由AC·BD=0,AC·BB1=0知AC为平面BB1D1D的一个法向量.

设AP与面BDD1B1所成的角为θ,

则sinθ=cos(π2-θ)=|AP·AC||AP|·|AC|

=22·2+m2=32,解得m=63.

故当m=63时,直线AP与平面BDD1B1所成角为60°.

(2)若在A1C1上存在这样的点Q,设此点的横坐标为x,

则Q(x,1-x,2),D1Q=(x,1-x,0).

依题意,对任意的m要使D1Q在平面APD1上的射影垂直于AP.等价于

D1Q⊥APAP·D1Q=0x+(1-x)=0x=12

即Q为A1C1的中点时,满足题设的要求.

23.解:(1)取x=1,则a0=2n;取x=2,则a0+a1+a2+a3+…+an=3n,

∴Sn=a1+a2+a3+…+an=3n-2n;

(2)要比较Sn与(n-2)2n+2n2的大小,即比较:3n与(n-1)2n+2n2的大小,

当n=1时,3n>(n-1)2n+2n2;

当n=2,3时,3n<(n-1)2n+2n2;

当n=4,5时,3n>(n-1)2n+2n2;

猜想:当n≥4时,3n>(n-1)2n+2n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由上述过程可知,n=4时结论成立,

假设当n=k,(k≥4)时结论成立,即3k>(k-1)2k+2k2,

两边同乘以3得:3k+1>3[(k-1)2k+2k2]=k2k+1+2(k+1)2+[(k-3)2k+4k2-4k-2]

而(k-3)2k+4k2-4k-2=(k-3)2k+4(k2-k-2)+6=(k-3)2k+4(k-2)(k+1)+6>0,

∴3k+1>((k+1)-1)2k+1+2(k+1)2

即n=k+1时结论也成立,∴当n≥4时,3n>(n-1)2n+2n2成立.

综上得,当n=1时,Sn>(n-2)2n+2n2;当n=2,3时,Sn<(n-2)2n+2n2;

9.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篇九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试题侧重对期中考试以后的知识点的考察,第一、二单元知识占24%,第三、四单元占76%,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完全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本次考试中

(一)选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三;选择题答卷方面

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四;材料题答卷方面

过程性评价没有统一的尺度,平时遇见的问题也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地图的识读能力不强,战国形势图和春秋形式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地理方位、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地图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以上是我对这次考试试卷的简单分析,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校长指正。谢谢!

杨瑞蓬

10.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

一、试卷简评

从本次考试试卷命题来看,试题的总体难度水平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相符的,达到了命题要求。命题中既重视了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观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本套试题能够体现考试目标性,题量适中,难易适当,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全套试卷共两大块,客观单项选择题45 分,主观题55分,主要是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设计新颖,有创新,放大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引导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问题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从学生作的答案来看,发现不少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模糊不清或识记不准,材料题有60%以上的同学只写出了简单原因,论述不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理解、分析能力不强

有些同学对知识能加强记忆,却不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18题对题意理解不到位,抓不住要点,谈个人看法说不出理由,肚里装着知识却倒不出,关键还是联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3、表达能力欠缺

有少数学生语言表达东拼西凑,很不流畅,文字功底较差。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整套试卷只完成了客观题,主观题只字未写,草草交卷了事。

三、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共参考47人,及格10人。总分1921,平均分40.872,及格率21.28%。

四、改进措施:

1、坚持课堂主阵地,向45分钟要质量,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相关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系统知识网络,理清基本思路,提高整体把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3、要求学生多关注历史热点,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敢于在活动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4、重在补差,从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基础知识上做起,慢慢积累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校:东郭中学

姓名:李菲

上一篇:教育不爱学习的孩子的策略下一篇:移步换景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