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清单

2024-11-05

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清单(精选9篇)

1.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清单 篇一

建工系 张三

5月份(增强党性观念,做讲政治、有信念的合格党员)个人的问题清单:

1.对共产党党的历史了解不深;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3.共产主义理论武装有所欠缺。整改清单:

1.经常重温党的历史,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 2.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3.通过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笃信坚定; 4.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5.计划暑假去上海探亲的机会,深入到党的一大会址考察学习党史。

7月份(增强看齐意识,做讲规矩、有纪律的合格党员)个人的问题清单:

1.对党章、党纪的学习不充分; 2.在交友方面,信念意识不强; 3.言行一致方面在工作生活中有所欠缺; 4.对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充分。整改清单:

1.加强对党章、党纪的学习;

2.用坚定理想信念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3.慎交友、交好友,远离低级趣味,崇尚高尚情操;

4.在高中生活力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做到,不搞说一套做一套,坚决反对和克服“四风”。5.自觉加强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落实。

9月份(增强道德修养,做讲道德、有品行的合格党员)个人的问题清单:

1.个人道德的修养和锤炼不够; 2.以身作则意识不强; 3.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不强; 整改清单:

1.重视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和操守; 2.强化以身作则意识; 3.提高自己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2.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清单 篇二

设计思路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常常因设计的关键问题不恰当, 对学生的探究指导性不强, 至使活动实效性不强, 效率不高。关键问题流于形式, 形同虚设, 仅仅为了完成写小黑板的需要, 这是对参与式学习认识不到位, 对教材、教师用书研究不够。因此, 设计关键问题是参与式教学的关键。如我在教学“圆环的面积”时, 曾反复设计各活动环节以及关键问题, 但都体现不出关键问题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 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操作性、启发性都无法体现。经反复实践后, 最终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算一算

关键问题是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设计目的是为求“圆环的面积”打基础, 从圆面积的基础上升华, 迁移到圆环面积的计算。我采用两个不同颜色的大、小圆, 其中r =2厘米、R=6厘米, 让学生分别求圆的面积。这样设计, 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圆面积的掌握情况, 为学习新知作铺垫。特别是与例题紧密联系, 把例题的圆环面积进行分解, 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桥梁,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活动二:探究学习

关键问题是把大、小圆圆心对齐, 重合在一起。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怎样求外圆的面积?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操作, 发现用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 就得到了外圆的面积。我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圆环的面积计算。抓住这个支撑点, 进一步引导, 让学生在大圆上又画一个小圆, 然后对折, 动手剪下小圆, 问得到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做实验, 折一折、剪一剪, 并在小组内交流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圆环的面积 = 大圆面积 - 小圆面积。我还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圆片, 直观演示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在一起。让学生动手探究解决问题, 是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

活动三:自学课本

关键问题是比较两种求圆环面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由于圆环面积的计算已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所以大多数小组认为:圆环的面积 = 大圆面积 - 小圆面积。但在大圆面积的平方减小圆面积的平方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没有达到解决关键问题的目的, 发生了认知冲突。因此, 我再次引导学生议一议, 比较两种求圆环面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虽然小组讨论没有结果, 但关键时刻教师的启发指导一定要到位, 最后教师点拔, 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 可以简便求出圆环的面积。

活动四:尝试巩固

关键问题是怎样求圆环的面积?我把生活中的环形纸筒、圆环形水泥路、圆形碟片等生活问题作为训练的对象, 让学生分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交流分享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体验“圆环”在生活中的应用, 达到了开放性练习的目的。

案例分析

3.四讲四有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 篇三

因此,信念就是力量,有了对党忠诚坚定的信念,就有了崇高的精神力量。他强调,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学习党章、党史国史、党纪党规、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做到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后,自然可以树立起坚定的信念。

他要求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铸牢信仰信念,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中,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要严明纪律规矩,坚定政治立场,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党性锻炼,严格党内生活,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对党忠诚,永葆政治本色;要坚持真抓实干,结合本职工作,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思想境界的提升和推动工作的动力。

4.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清单 篇四

“五查五看”中党员所列问题清单示例如下:

(一)在查党性意识、看能否坚守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宗旨方面,发现问题表现为一是……;二是……;……

(二)在查规矩意识、看能否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方面,发现问题表现为一是……;二是……;……

(三)在查宗旨意识、看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方面,发现问题表现为一是……;二是……;……

(四)在查担当精神、看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方面,发现问题表现为一是……;二是……;……

(五)在查道德品行、看能否努力追求高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发现问题表现为一是……;二是……;……

“五查五看”中基层党组织所列责任清单示例如下,要求所列责任不少于5个,每个责任附上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间。(需在9月底前列出清单,并整改落实)

(一)………… 责任人:XXX

整改完成时间:XXX

(二)………… 责任人:XXX

整改完成时间:XXX

(三)………… 责任人:XXX

整改完成时间:XXX

(四)………… 责任人:XXX

整改完成时间:XXX

(五)………… 责任人:XXX

5.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清单 篇五

当前,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兴未艾。作为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设计有其独特之处。作者在分析大量优秀微课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理论,从视听传播、教学思路、心理感受三个层面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并就微课设计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选题、教学策略、教学信息处理展开重点论述。

在选题上强调内容的价值性、适用性、契合度;在教学策略上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情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在教学信息处理方面,根据视频媒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可视化的三种具体手段:概念形象化、数字关系图示化、信息呈现动态化。

引言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资源。当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微课的培训、开发、应用等相关工作,各级各类的微课比赛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由于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低,微课作品的生成、传播、使用比较简单,很多教师乐于接受和尝试,当前的微课制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微课受到人们的热捧,但由于大部分一线教师缺乏对微课内涵的深入理解,缺少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致使很多微课作品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造成新的资源浪费。胡铁生老师在对500多名高校微课参赛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后指出:“能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的微课作品仍然缺乏。”(胡铁生,)

笔者在从事各级各类微课培训和大赛评比的工作中,分析、比较、评阅了大量作品,总结、凝练出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些主要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微课设计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

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的出现是教育资源建设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学转变的重要契机。”(杨满福,)。总体来说,微课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供学生课外复习,查缺补漏。

2、用于翻转课堂,起教授新知的作用。

3、用于拓展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无论出于何种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确:

第一,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老师。

第二,微课的主要使用时间是课外,不是课内。

第三,微课的使用地点一般在家里、宿舍,不是教室。

因此,学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师无法直接监控。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课设计的核心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偏离这个中心,微课就很可能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的命运。

二、在微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有三层含义:

1、在视听传播的设计上,要用学生的眼睛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会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一下:学生需要看到什么?学生需要听到什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视听感受。

首先,从内容上看,学生在微课中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是知识、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并非教学内容的一些因素和环节,如教师个人形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乃至学习竞赛等传统课堂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微课不是课堂录像的微缩版,更加不是视频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因此,微课不需要展示教学活动过程,只需要展示教学内容本身。

其次,从画面和声音的制作方面,要学会用学生的视角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比如,在拍摄实验操作、乐器弹奏、手工制作、运动技巧等内容的镜头时,一定要从方便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的角度拍摄,顺着学生的视角采用俯拍、同侧拍等方式制作画面。画面要重点呈现学习内容,而不是呈现老师或者教学活动全景。同理,声音的制作要让学生听得清楚,感觉舒服,注意背景音乐可控等。

2、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

一个好的微课,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用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比如,问题解决思路就是一种常用的设计策略。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微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困难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思路展开内容讲解,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此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归纳总结、联系对比、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设计思路。总而言之,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按照学生的思维重组知识呈现顺序,真正做到在教学思路上“以学生为中心”。

3、在心理感受上,要有面对面辅导的亲切自然感。

微课并非传统课堂教学搬家,也不是课堂授课的微缩版,它是一种能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资源和工具,这是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可汗学院的微课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是因为可汗学院的教学信息处理和呈现手段非常简单,仅仅利用了一个手写板。微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驾驭,在于教师充满人情味的耐心讲解,在于透过语言信号传递出来的亲和力、感染力。

当前,很多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容易忽视心理感受问题。教师在录制微课时不注意调整自己的感觉,还是停留在上集体课、公开课、示范课的场景,声音会不自觉地变得生硬、呆板、不自然,让人感觉像是大会发言或新闻广播。也有部分教师不习惯对着计算机讲课,找不到对人讲话的感觉,因此语音缺乏自然感、亲和力,无法在情感上传递出和谐的旋律。微课是供学生单独使用、反复观看的,要传递出与集体教学不一样的,一对一教学的亲切自然感,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微课的感染力。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是“我在你面前,我为你讲解”。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微课的制作才容易取得成功。

三、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一:选题。

微课的选题好比农夫选种,优良的种子辅以适当的耕种容易获得丰收,如果选了先天不足的种子则事倍功半,难以产生好的结果。因此,选题是微课制作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总的来说,微课的选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使用价值高。

任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微课虽然制作技术门槛较低,但也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因此,要选取教学使用价值较高的课题来制作微课。比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平时需要老师反复讲解和强调的内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学生经常提问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微课的选题对象。“此类选题通过微课程的形式解决问题越快速、讲解问题越清晰,选题的价值也就越高。”(郭绍清,2014)

2、适合视频传播。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资源,选取符合视频传播特征的教学内容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微课的优势和作用。众所周知,视频是以连续的动态画面来呈现信息的,因此,一些具备“动态特征”的教学内容,比如:动作技能、操作过程、工作原理、变化过程等,就非常适合使用微课。此外,视频传播的两大信息通道是图像和声音,如果教学内容本身需要使用较多的图像和声音,比如:地形地貌、摄影摄像、广告设计、艺术欣赏、发音训练、乐器弹奏等内容,也非常适合使用微课。

3、内容相对独立,信息量不大。

微课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小型教学资源,时间长度一般不超过十分钟。调查数据表明,超过6分钟的视频受欢迎程度直线下降。所以,微课的选题必须要小,内容少且相对独立。选题时,可以选取一个独立的小话题作为切入口,把内容讲通讲透,宁可“小题大做”,不宜“大题小做”。比如:“怎样写请假条”、“‘的’、‘地’、‘得’的用法”、“电话号码的读法(英语)”等选题就属于内容独立、体量适宜的选题。同时,一个微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般设定一到两个目标即可。目标要尽量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不要设计抽象模糊、大而空泛的目标。对于信息含量大的教学主题,则可以采用内容分解的方式,化整为零、逐一制作,最后形成系列微课。

四、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二: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体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袁振国,)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微课的设计中,策略选择是核心环节,能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巧乃至教学智慧和创意。

要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必须首先清晰微课教学的特点。

第一,从教学内容的性质看,经由微课传授的教学内容本质上属于间接经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接受间接经验的过程。

第二,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微课中的信息流动基本上是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过程缺少双向互动。

第三,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具有独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微课教学必须能够契合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可知,微课教学本质上属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范畴。由于微课教学是一个经由视频向学生单向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而且学生具备较大的主动权,所以微课教学的策略要重点放在激发学习兴趣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这两个关键点上。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相关理论,结合视频媒介传播的特点,微课教学可以重点借鉴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1、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它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能够起到把学习任务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相关联的作用。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说明性组织者一般是当前学习内容的上位概念,具有统摄、概括、包容当前学习内容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时候,三角形的概念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在讲解平抛运动的时候,自由落体运动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在讲解鲸时,哺乳动物可以作为该内容的先行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则与新的学习内容是平行关系,在教学中起类比的作用,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比如,在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可以用回音现象的原理作为先行组织者;在讲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时,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在微课教学中起到链接新旧知识的作用,这种链接是经由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的。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其应用的方法是:先呈现先行组织者,再呈现新的学习内容,最后梳理清楚当前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促进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微课的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视频信息可视化的特点,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视化,方便学生理解。当学生能够顺利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理解、消化新的学习内容时,容易生发出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愉悦的学习体验伴随有意义的学习得以发生。

2、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始,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自主性学习中,解决问题往往是学生最主要、最直接的学习驱动力。在微课设计中,巧妙的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统领学习内容,引导学习思路。

比如,在“一分钟性趣大师”这个微课中,设计者依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用一系列问题不断触碰幼儿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你是从哪儿来的?”、“什么叫做受精?”、“精子是怎么钻到妈妈的肚子里的?”等问题的提出,在引领学生思路的同时,也巧妙地串连起教学内容,搭建起知识的框架。在微课中,提问、分析、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容易操作,教学效果好,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找准问题的内容以及提问的方式。一般来说,问题的内容最好处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经由微课教学能够顺利解决。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同时,提问的切入点要尽量结合实际,不要单纯从知识的角度提问题,比如:结合社会现象、生活实践、学习需求、思想动态等角度来提问,这样的问题不枯燥、不呆板,容易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微课中有若干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巧妙地起承转合,让微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要被问题分割成几个独立的部分。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微课是基于视频的单向信息传递,不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所以微课一般需要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内容的串接。

3、情景化、案例化、故事化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发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学习不应该与现实脱节而应该紧密关联。教学实践也证明,与真实情景相关联的学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注意力维持时间较为长久。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在微课中使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讲故事的策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关注力。例如,一个关于“青少年旅游团队接待技能”的微课中,设计者没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把各种接待技能逐一罗列讲解,而是通过讲述一个青少年旅行团在行程中不断发生的故事(集合不准时、途中生病、人员走散、用餐不满意等),巧妙地把教学内容――青少年团队接待技巧融入其中,整个教学过程情景真实又充满故事性,内容紧凑不散乱,教学效果很好。

值得指出的是,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而视频非常适合用于创设情境、展示案例、讲述故事。很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情景化、案例化、故事化的策略。比如,操作规范、文明礼仪、预防灾害、食品安全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人类经验)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发生的情景,只要教师用心设计是不难找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的。

以上三种策略是微课教学设计中常用的策略,但教学策略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搭配,灵活使用。策略和方法本身充满了创造性,有无穷变化的可能,一个富有教育激情和教学智慧的老师更加容易因地就宜、因材施教,设计出学生欢迎的微课。正如焦建利老师所言:“教学设计、创意和教师的教学智慧才是微课设计和开发真正重要的东西,它才是微课的生命力所在。”(焦建利,2014)

五、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三: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

微课是一种微型的视频教学资源,必须遵循视频资源制作的规律,结合视频传播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才有可能做出受欢迎的微课。具体来说,视频主要通过两大感觉通道传递信息,一是视觉,二是听觉。

1、视觉信息的设计。

在视频类教学资源中,通过视觉信号传递的信息量约占总教学信息量的80%,所以良好的视觉信息处理是关键。在微课中,视觉信息涉及到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处理,这与教学设计有关。

二是画面的艺术性处理,与拍摄、制作水平有关。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微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教学信息尽量可视化。

视频的优势并非传递抽象的文字信息,而是传递具体、直观的图形、图像信息,特别是连续的、动态的图像信息。因此,把原先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较强可视性的画面信息,是微课设计中的关键技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信息可视化方法:

(1)抽象概念形象化。

微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很多概念,文本教材一般直接用文字符号来表达相关信息。在微课设计中,则需要把各种概念尽量形象化,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视频的优势,又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接收信息。比如,在一个“公车改革”的微课中,为了把一份抽象晦涩的政府文件制作成一个简单易懂的微课,设计者大量使用的手法就是具体概念形象化。在这个微课中,所有出现“警车”、“救护车”、“出租车”、“公共汽车”、“地铁”、“政府工作人员”等概念的地方,一律使用图形替代,使人感觉具体形象、一目了然;同时,在说明“公务性车辆”、“社会性车辆”等抽象概念时,灵活使用关系图、类目表等工具,清晰描绘事物之间的关系;在说明“改革的时间进度表”、“实施的对象和范围”等内容时,使用时间轴、饼图等图形工具增加教学内容的可视性。由于可视化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该微课的教学效果自然是令人满意的。

(2)数字、关系图示化。

微课的教学内容中如果涉及数据信息,图示化是最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把枯燥的数据关系转换成图形关系,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说明问题。灵活使用坐标轴、饼图、柱形图、曲线图等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此外,巧妙运用类比、比喻的手法来说明数据之间的关系,会使信息的呈现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我们都是纳税人”这个微课中,教师需要说明个人收入、税率、商品价格、税费等各种复杂的数据关系,设计者巧妙运用切蛋糕、分月饼、裁衣服等图示化的比喻来形象地说明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使用叠积木、拆房子、坐飞机等游戏元素帮助展示数据的增加、减少过程,使人看得兴致盎然,学得轻松愉快。由此可见,图示、比喻的设计手法在处理数字类、关系类的教学内容时非常有用,容易让微课达到有用、有趣的教学效果。

(3)信息呈现动态化。

视频最擅长表达和呈现过程性、动态化的信息,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发掘教学信息中可以“动”的元素和成分,加以恰当的设计和运用,就能制作出生动的微课。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动态性特征,例如体育教学中的动作技能、实验操作的过程、乐器弹奏的技巧、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等,直接使用视频来呈现教学信息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有些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动态特征不太明显,比如:工作原理、技术路线、历史进程、发展思路等内容,需要设计者根据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合理安排信息的呈现次序,利用信息的动态呈现引领学生的思路,循序渐进地展示教学内容。

信息的动态呈现,既能有效展现事物的时空关系,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有一类教学内容抽象程度更高,似乎与动态化沾不上边,比如写作方法、解题技巧、语法要素、学科理论等等。对于这类教学内容,可以从发掘人的思维过程的动态性入手,依据分析问题的思路来安排信息的动态呈现。同时,还可以使用动态的图标、箭头、线条、闪烁等手法强调内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

综上所述,微课中视觉信息处理的关键是把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数据图示化、复杂的关系可视化、静态的信息动态化。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教学信息尽量可视化、动态化,充分发挥出视频媒介的优势。

2、听觉信息的设计。

声音是微课用于传递信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优秀的微课中,声音不但用于讲解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情境,更是主讲教师展现语言魅力,彰显教育情怀的重要渠道。透过声音,教师的存在感更显真实而生动;透过声音,微课的品质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解说词。

微课中声音的运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解说词,二是背景音乐。带解说的微课更加贴近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容易为学生接受。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中的解说词是对画面信息的必要解释、说明、提示、补充,不是对画面文字的简单重复。有些微课用画面呈现大量的文字信息,解说则是对照画面上的文字进行简单复述,这样的设计有大量的信息冗余,容易令人生厌。正确的做法是,画面信息的处理要尽量可视化、动态化,文字尽量简约,宜少不宜多。解说词则需要参照画面内容单独撰写,既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画面信息,又要能够起承转合,起连接贯通整个微课的作用。

此外,在解说词的录制中,教师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情感等因素。很多教师在话筒前面,说话往往感觉不自然,录制的语音给人以生硬、呆板、有形无神的感觉。因此,教师在录音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感觉、心理状态,才能录制出效果理想的解说词。

(2)背景音乐。

有些微课没有配解说,这类微课就应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背景音乐的选用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音乐的内涵是什么?每首音乐都有其创作的独特背景,也有其要表达的特定含义。微课选用的背景音乐应该与微课的内容相匹配,至少不相违背。合适的音乐可以衬托乃至提升整个微课的品质,如果不加分辨随便选用音乐,就有可能出现张冠李戴、贻笑大方的情况。此外,如果微课中需要使用几段不同的背景音乐,除了注意内容的契合度外,还要注意主次分明,即以一种音乐为主,呼应首尾;其他音乐为辅,穿插使用。音乐过多易显杂乱,同一个微课使用的音乐最好不超过三种。

总而言之,微课设计要充分发挥视频媒介的优势,合理设计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有机结合两种感觉通道进行信息表达。视觉、听觉相得益彰,就像两条腿走路,既分工又合作。

结语:

6.小议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 篇六

一、依据单元导语导读, 提出关键性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每个单元前都有一段导语内容。单元导语是课文的重要信息之一,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从语文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 每个单元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来整合课文内容的。因此, 单元导语起到铺路和领航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设疑问难。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这是一组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排比句, 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究自然奥秘。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单元导语作为关键性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如教学《蜜蜂》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课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导语提出关键性问题:蜜蜂飞行有什么特点?蜜蜂除了采蜜外, 还有什么本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在质疑探究中解决问题。

二、依据课题进行质疑, 提出关键性问题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如教学《花钟》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课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后,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结合课题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花和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叫花钟?我能自己制作花钟吗?接着,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 寻找问题的答案,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达成教学目标。

三、依据文章重点词句与重点段, 提出关键性

重点词是教学的关键, 重点句段是课文的灵魂, 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段进行质疑, 就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教学《桂林山水》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一课时, 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提出问题:现在的桂林山水还美吗?为什么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这样的水、这样的山是什么意思?当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品读课文得到解决时, 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教学略读课文《一夜的工作》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他是多么劳苦, 多么简朴!”这一中心句进行质疑问难: (1) 什么叫“劳苦”?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2) 什么叫“简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教师只要依据重点词、重点句段提出关键性问题, 往往就能降低阅读难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依据实践性作业, 提出关键性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时在课后基本都设计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往往来源于课文内容, 更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这些课后问题, 启发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翠鸟》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文, 在课文后面要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还要把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对这样的要求,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翠鸟的哪方面?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的?请画一画描写翠鸟动作的句子。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及活动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7.党员问题清单 篇七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共4条)

1、形式主义方面:学习自觉性不高,常常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尤其是当学习与工作时间相冲突的时候,往往觉得学习是软任务,可以先放一放,从而导致学习自觉性不高,系统性不强,效果不佳。

2、官僚主义方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往往因为自身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手段匮乏,而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就容易急躁,对学生缺乏耐心。除了教学,平时也很少抽出时间走近学生,因此对学生平时的生活状态也了解甚少。

3、享乐主义方面:每当接到一项工作任务时总是先想着尽快完成,而不是在想怎样又快又好的完成,遇到教学难题总是先想着大家以前都是用怎样的方法解决,而非自己想办法,突破创新,追求更大的进步。

4、奢靡之风:对资历尚浅的我来说,向教学前辈们请教甚少,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

改措施(共4条)

1、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遇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要多一份耐心。

3、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当前社会还存在腐败现象的情况下,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遇到问题不能退缩,相反得迎难而上,加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寻找更新更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业务素质与水平。

8.四风问题清单 篇八

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我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学习和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认真查摆了 “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刻反思,初步查找出自己在“四风”方面的问题清单。

一、形式主义

1、学风不正,知行不一。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不勤学,心浮气躁,人坐不住,心静不下,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拿起书本就发困,提起笔来就头疼,半年读不完一本书。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有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才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的情况多。学而不思、学而不行,说一套做一套,学一套用一套,遇到诸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城镇化等新的工作领域就思路狭窄、无所适从。

2、落实不力,不求实效。对贯彻落实上级布置的工作和下达的任务,做“表面文章”较多,为应付各种检查评比,临时做一些突击性的工作,以弥补资料的不足。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 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整天忙着开会、应酬,没有时间、精力想工作、谋发展。

3、贪图虚名,华而不实。抓工作不讲实效,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做得少,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做得少,有时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热衷于搞“沙盘形象”、追求“规划效果”,领导来了就看图纸,介绍情况就谈规划,满足于“出经验”、“争名份”、“拿牌子”,重名声不管实际,讲形式不重内容。遇到上级安排部署的重大事项,为寻求“轰动效应”,准备工作不充分就匆匆忙忙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层层鼓动、全面铺开,重形式、轻实效。

4、思考不多,创新不足。把握宏观,抓大事、谋长远的意识淡薄,对实际困难的认识不够,造成对事业、发展规划的长远性不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弱化,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吃不透政策、不研究具体工作,主动介入、破解难题、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谋划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干事创业的冲劲、闯劲、韧劲。有时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跨越式发展新要求,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难点、焦点问题敏锐力不够,有时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靠老经验办新事情,在思考、决策和处理问题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有时只会埋头做事,不会主动思 考,想办法、出点子较少,运用新思想、新方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水平不高。

5、督查不勤,落实不力。有时考虑处理问题就事论事,导致工作思路不宽不新、工作举措不实不力、工作亮点不多不特。有时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主动配合、围绕中心、协调发展方面还不够好,对已经布置的一些工作,检查督查不到位,导致工作落实慢、见效慢、标准不高。有时,考虑到干部职工平时工作很辛苦,对干部出现的问题批评教育不到位,从而导致其他干部觉得奖罚不明,做多做少一个样,久而久之,造成少数干部职工身上表现出的作风粗糙、纪律松弛、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工作进展。

二、官僚主义

1、调研不够深入,脱离群众。平时忙于日常事务,习惯于在办公室想事做事,深入基层群众调查了解情况、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和问题的情况少。有时深入基层,与群众见面,出于目的性、针对性的多,真正与群众沟通思想的少;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对重点工作研究多,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关心少、关心不够。虽然自己出身农村,但仍习惯性认为农民群众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有时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扰民”而有意减少次数。有时把下基层到村组下访谈心也 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去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真心向群众学习。

2、方法简单,过于严厉。工作中存在完美主义的不良倾向,只追求最终结果,不讲工作过程,有时下任务不切实际,不顾客观条件提过高目标,层层加码,逼着下面造假应付。对下属讲话态度过于生硬,特别发现一些同志的工作做法与自己的思路相左时,不是主动了解情况,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有时挫伤了同志的积极性。对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批评过严,有时不注意场合,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干部,伤害了一些同志的自尊心。在工作中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建议不够,不能很好的接地气、通下情,有时不顾本地实际情况,在落实上级部署的工作时出现“中梗阻”现象。

3、团结不足,战斗力弱。在加强内部团结方面,存在说的多、做的少,不能很好团结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导致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薄弱。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意识不强,决策程序不周延,对科学论证重视不够,凭经验定事情,拍脑袋谈意见、想问题、作决策,朝令夕改,摊子铺得大,战线拉得长,存在简单布置任务、想当然处理事务,随意占用干部职工的正常休假,干部职工为完成没完没了的工作任务疲于应付,疲于奔命,导致干部职工工作缺少朝气、缺乏活力,在重大项目攻坚时,出现战斗力弱、久攻不下等问题。

4、不敢担当,不敢碰硬。搞好人主义,不敢碰硬,遇到问题绕道走,处理问题失原则,宁可误事,不愿意得罪人,碰到问题往上交,不敢当“主攻手”。求稳怕乱,多一事不如少一 事,怕干错事不如不干事,不敢坚持原则、不敢负责。不敢担当,出了成绩是自己的,出了问题是别人的,关起门来过日子,对周边乡镇的发展变化和先进经验视而不见,固步自封,盲目自信,出了问题对下埋怨多、批评多,主动承担责任少、查找自身原因少,使下面感到缺乏理解和关心。在日常工作中,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5、高高在上,有衙门作风。存在机关化作风,缺乏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交通方便了,反而与群众距离远了,通讯快捷了,反而与群众联系少了。做群众工作缺乏诚心和耐心,习惯讲“这个有规定、那个行不通”之类的官话套话,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说不好办、不能办的多,出点子、想办法的少。在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上招法不多,往往只停留在作批示、要求下面处理上,督促落实不够,导致一些信访案件迟迟得不到解决,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时研究、严肃查处或组织专项整治做得不够。

三、享乐主义

1、精神懈怠,进取意识不足。在工作中,有时安于满足现状,思想上存在“求稳多、求进少”倾向,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缺乏较强的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时存在“干累了,歇口气”和“日子得过且过”的想法,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所弱化,不比贡献比资历,把个人利益看得较高,在待遇方面喜欢与同行、与他人相比较,稍差一点心理就不平衡。

2、贪图安逸,畏难厌战。在镇政府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很多难事、琐事、操心的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大事,面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畏难厌战情绪会或多或少存在,有时希望组织上调整自己到其他部门工作。在抓全面工作时,有时会拈轻怕重、避重就轻,不愿吃苦出力,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关注多,愿意干一些见效快、出成绩的工作,对一些基础性和难见成效的工作,不想去触及。

3、艰苦奋斗的精神树得不牢。认为现在国家的经济形势较好,思想上慢慢地滋生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对勤俭持家的精神逐渐淡忘,出差住宿想住条件好的宾馆,对站所提出的设备更新要求,也不能从实际出发,不管是否需要更新,只要账上有钱,则尽量满足。不去主动适应乡镇艰苦的工作环境,“走读风”时有发生。

四、奢靡之风

1、宗旨意识、党性修养还不够强。有时候没有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关系,接受群众的监督还不够广泛深入,思想深处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认识不是很清楚。对科学政绩观、事业观理解不全面,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色彩,一事当前考虑个人得失多,对上级负责多、对群众负责少。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视,放松了对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追求,有 时在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风气滋长的大环境影响下,产生了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随波逐流的现象。

2、存在超标准接待。认为接待也是生产力,再穷也要搞接待,有时总担心招呼不周,会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往往忽略了用餐标准。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迎来送往上,认为经济条件好了,应当享受一下,接待人一晚陪喝几场酒、一天陪吃几次饭的现象时有发生。下村组遇到超标准接待,“客随主便”,嘴上批评几句,抹不开情面严肃拒绝和制止。

9.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清单 篇九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 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教师必须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 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迷津, 力求做到作文教学形式多样化, 争取让学生“一课”有“一得”。

1. 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 学生怕写作文, 尤其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 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 感到无话可说。任何一种作文命题, 无论是何种体裁, 也不管是何种形式, 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应该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 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多角度、多思维地把握同一个题材。

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发现的问题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 “万涂竞萌”, 立意时独出机杼, 不落窠臼, 想人之所未想, 发人之所未发, 必须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 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 要写的东西很多。这样, 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 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3. 辩证分析问题。

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 思想幼稚, 看问题容易片面, 没有深度。因此, 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提高他们辩证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去伪存真, 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 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 进行评论。

4. 掌握文体知识, 使学生适“材”选“体”。

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特点, 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 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 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 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读写结合, 让范文点拨和引路。

在评析课文时, 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 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 让学生有法可效。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模仿打开自己的思路, 并加以发挥, 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 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组织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学,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 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 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 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 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由此笔者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 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 从而丰富感性知识, 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 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 从而在社会交际中, 积累语言, 发展思维。针对学生实际, 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式将作文课堂还原得更为生动。

1. 体验农村生活写日记。

农村学生自有玩乐的地方, 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等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他们体验生活, 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 然后记录下来, 在老师的带动下相互讨论, 在劳动中, 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达到拓展范围的目的。这样, 一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产生了。

2. 赶集。

三两天一次的乡镇赶集日, 观察赶集的不同类型的人群, 从他们的年龄、衣着、神态和语言去猜测想象“他们”身上也许会发生的故事, 增强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3. 欣赏自然。

奇妙无比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美, 农村孩子广阔的生活空间, 春朝的田野、夏日的池塘、秋夕的果园、冬林的飞雪无处不诗意, 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带他们走出课堂, 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发现美、欣赏美。

4.“节假日亲子小活动”。

通过亲子活动, 增进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 使父母更理解孩子, 使孩子更体谅父母, 沟通两代人的感情, 增强孩子们爱与责任的意识。

5.“宿舍小天地”。

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生一天都在学校里, 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的空间我做主”, 鼓励他们美化自己的宿舍, 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

三、利用作文批改, 解决“细节问题”

兴趣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极其重要。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 但却是他们苦思冥想的结果, 来之不易, 理应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在批改时留意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师在批改时应趁热打铁, 让学生尽快体会成功的喜悦, 看到不足。同时, 作文的批改应解决具体问题, 不仅是评改字、词、句, 还应指出修辞、语法上的不足, 更应在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问题上细致修改, 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上一篇:乡镇年度重点工作打算下一篇:燃气改造工程施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