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通用8篇)
1.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 篇一
××建筑公司关于企业减负的调研报告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公司为国家房建总承包二级企业,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职工700余人,其中有职称人员150余人,项目部12个,机械设备齐全。自1973年成立以来,30年艰苦创业,高效优质的完成了一大批建设项目,所承建的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优良率50%。先后数次被评为市级重点保护企业、市先进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2000年至今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是××市建筑业骨干企业之一。2011年产值6140万元,上交税金208万元。
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负担
1、垫资施工甚为严重。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资金经常不到位,有的建设单位甚至把带资承包及其垫资金额的多少作为中标条件。有的垫到基础完成,有的垫到主体封顶,有的开发商拿多套商品房抵扣工程款。我们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发放,东拼西凑硬着头皮去抢“饭碗”。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贷款利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人工费和材料费价格上涨太快,加重了企业负担。目前建筑企业用工实际支出为技工每日100—150元,普工是70——80元,远远超出工程造价部门提供的信息。有的业主就按工程造价信息支付人工费,其余部分由建筑企业解决。而人工费则占了工程总造价的20%左右,因此,人工费涨价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不小的负担。除此之外,钢材、木材等7
大类建筑材料价格不稳定,有较大涨幅,增大了施工成本,加重了建筑企业负担。
3、费税过多。
房建企业,利润一直很低,这是业内公认并不容争辩的事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市场竞争不规范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水平较低,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因素。虽然各项税费不是很高,但是名目繁多,牵涉部门很多。这无疑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4、造成以上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认识上的问题。在许多人眼里,建筑业就是房地产开发业,或者就是房地产开发业的组成部分。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建筑业利润比较可观,而且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处于主动地位,特别是在竣工结算问题上。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建筑业是赚大钱的产业,多收些费金是应该的。建筑企业与开发企业虽然同处一个产业链,但面临的形势大不相同,一个是业主,一个是伙计,一个为主,一个为次,一个是暴利,一个是微利,冰火两重天。(2)法规建设滞后。建筑市场发展很快,但法规建设却明显滞后。有的费金越收越高,甚至离谱,有的项目招标保证金高达上亿元。有的情况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费金还在照收,如价调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项举措。现在副食品价格早已是市场调节,还从建筑企业收价格调节基金,是没有道理的。这些问题反映出国内建设法规远不适应市场形势需要。特别是《建筑法》已颁布实施10多年了,已到了急需修改的时候。否则,甲乙双方在市场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乙方利
益得不到维护的局面将永远无法改变。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部颁规定,以此来约束甲方的市场行为,但缺乏法律效力。比如甲方总是强调乙方有履约担保,但是甲方工程款支付担保谁来监督呢?(3)管理方式不科学。建筑市场的主体是甲乙双方、监理单位、招投标代理、咨询机构等。有些部门在监督管理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乙方身上,收的费金名目繁多,林林种种。
三、尽管我们当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协调甲、乙双方的关系上,工程款的拨付上,努力做了很多的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这主要还是因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法律的滞后和管理方式的不科学。
四、减轻企业负担的建议
1、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委参加,对建筑企业缴纳的费金情况进行一次严格清理。对不合理的或者情况已发生变化,不应收取而且目前仍在收取的要坚决取消。如果“上头”不发话,靠地方是无力解决问题的。
2、修订一些老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一些新的、适合行业发展现状的法律、法规。使行业内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改变现有管理方式,出台科学有效管理机制。以加强对甲方(开发商)的监管。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3月13日
2.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 篇二
一、沈阳辉山乳业的基本情况
沈阳辉山乳业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液态奶生产企业, 是辽宁省人民政府确认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也是国家八部委确认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 国际权威机构AC尼尔森认定辉山乳业综合实力及市场占有率为中国液态奶企业前4强;2005年国家统计局确认辉山乳业在中国液态奶生产企业排序中居第6位。公司2007年产值为12.7亿元, 主要产品销售量为31万吨, 销售额为12亿元。
二、辉山乳业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的表现
在三鹿事件发生后国家质量检验总局开展的全国性乳品质量大检查中, 辉山乳业先后被国家质检部门抽检产品184批次, 被省、市质检部门抽检产品1000多批次, 其中许多批次是在正在市场销售的产品中随机抽样的, 没有发现一例被污染的产品, 达到所有批次全部合格, 这在全国大型乳品企业中是非常罕见的。在国内一大批大型乳品企业在三鹿事件中或多或少卷入三聚氰氨污染陷阱的大背景下, 作为液态奶生产和销售大户的沈阳辉山乳业的乳品完全没有发生质量问题。这一事实说明, 沈阳辉山乳业的乳品质量是过硬的, 辉山乳业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是完善和有效的, 辉山乳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高水平的。
三、辉山乳业在确保乳品质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 坚持建设自营牧场, 饲养自有乳牛, 使用自有奶源
在所有的措施中, 最重要的一条是辉山乳业公司主要依靠自有牧场, 自己饲养奶牛, 使用自产奶源, 因而可以实现对奶品质量的有效监控。
六年前, 沈阳辉山乳业社会收购原料奶的比重达83%, 自有奶源只占17%。当时有两件事令公司领导心里十分不安, 并促使他们下决心改变奶源建设战略。一是社会收购奶的质量总是比自产奶低, 而且还不稳定, 企业感到要保证大量社会收购奶的高品质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二是当时一户国内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意欲兼并辉山乳业, 扬言如果辉山乳业不同意被兼并, 该企业将采取提高社会牛奶收购价20%的方式, 强占辽沈地区社会奶源, 挤跨辉山乳业。为保证辉山乳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着眼于建设百年乳品企业, 辉山乳业董事会果断决定, 立即开始大规模投资, 坚决致力于自营牧场建设, 把发展奶牛养殖业作为公司第一发展战略。从2002年到2004年, 在国内某奶品龙头企业花数亿元资金夺得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 大打牛奶广告的时候, 辉山乳业公司默默地、悄无声息地斥资12亿元, 在省内外兴建了15个现代化奶牛场, 从澳洲引进了3万头良种荷斯坦奶牛, 建设了40万亩大型草场。两三年以后, 辉山乳业自营牧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中国绝无仅有、世界罕见的水平, 辉山牧业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奶牛基地之一。自营牧场的规模养殖为公司乳制品加工提供了80%以上的原料奶。和六年前相比, 辉山乳业自有奶源和社会收购奶的比例正好调了一个个。由于自有奶源管理上的可控性, 大大提升了公司牛奶制品的质量水平。
(二) 加强牧场和奶牛的科学管理, 采用先进方法饲养和繁育奶牛
1. 学习知识、加强培训, 建设高水平的饲养员队伍。
公司坚持组织员工学习牧场管理的科学知识, 系统总结先进的乳牛饲养经验, 采用聘请国内外专家到企业讲课的方式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培训、学习和实际工作的磨练,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饲养、管理和经营者队伍, 形成了一套包括牧场管理、牧草种植、饲料加工、乳牛饲养、医疗保健等全方位牧业管理系统, 实现了公司牧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2. 严格筛选, 执行欧盟标准, 引进先进技术。
牧场实施全封闭管理, 对所饲养的奶牛都要从血统、健康、体况等方面严格筛选, 确保每一头奶牛都是品种优良和体质健康的, 同时根据奶牛的年龄和产奶状况进行分群饲养。
公司对原料奶验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成品质量的标准均比照欧盟标准制定, 各项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为保证达标, 企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奶牛饲养和繁育, 成功地引进了如性控胚胎和性控精液技术、TMR饲喂技术、仿生控乳技术、兽用B超技术和奶牛识别器等先进技术。
3. 编号、标识, 信息化管理, 长期质量跟踪。
公司自营牧场采用ERP专用软件系统, 对全部奶牛实行信息化管理, 建立了数据翔实的奶牛系谱档案, 对每头牛都追溯记录上五代牛的基本数据资料。对公牛后裔、基母牛、育成牛及犊牛做详细的分类、编号和标识, 同时对每一头奶牛的成长变化和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记载, 达到了对奶牛群体情况的全面掌控。
4. 自动化通风, 恒温空调, 进行科学喂养。
公司自营牧场始终按照“用心养好牛, 才有好牛奶”的理念, 对奶牛实施人性化管理。养牛场区保持干净、明亮, 安装了自动化通风装置和先进的空调恒温系统, 确保奶牛拥有五星级的生活环境。奶牛饲喂实施科学配比, 保持营养均衡。饲料中大量添加高蛋白苜蓿草、新鲜的胡萝卜、苹果以及玉米和大豆等, 营养成份达到美国NRC饲养标准。目前奶牛单产已超过8吨,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实现了“养优质奶牛, 吃精选饲料, 产高品质奶”的目标。
(三) 实现原料牛奶的全程冷链和全封闭管理
公司自营牧场全部建有奶牛榨乳厅, 厅内配备了引自瑞典的电脑自动控制榨乳器, 其功能不仅完备, 而且环保卫生。公司使用电子测量技术对奶牛的身体信息进行即时监控, 从根本上杜绝了身体状况不良的奶牛进入榨乳系统, 在牛奶榨出牛体的第一环节上就得到了质量保证。
牛乳榨出后通过管道进入低温冷藏储罐, 并在规定时限内通过管道进入专用的牛奶低温冷藏罐, 装车运至公司乳品加工车间后, 再通过管道进入车间原料奶储罐。这样, 牛乳离开母体后就一直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封闭、低温状态, 实现了全程冷链和全封闭管理。为确保原料奶质量合格, 在牛乳离开牧场前和进入加工车间前要各进行一次严格的质量检测。
(四) 建立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监控产品质量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常务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 各分公司都确定一把手主管质量工作。企业每年年初都要制定质量管理目标, 并逐月进行质量考核, 年终进行总结和奖惩。对质量指标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 企业会给予丰厚的奖励。
2003年企业就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成为国内乳品加工业最先通过“双体系”整合认证的企业。
公司成立了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先后引进了包括丹麦福斯公司的原料奶快速检测仪4000、体细胞检测仪5000 (国内只有二台) 、乳品综合快速检测仪FT120等世界最先进的乳品检测仪器;还购置了用于高端项目检测的日本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荧光光度仪等仪器。这些设备完全能够独立完成公司各类原辅料及生产产品的物理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和新产品开发的检测项目。另外, 公司通过引入高水平的检测人员及培训原有技术人员, 极大地提高了中心的检测水平。
(五) 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 重点研发确保牛奶质量的新技术、新工艺
辽宁全省的乳品企业有五十多家, 其中成立了省级技术中心的只有沈阳辉山乳业一家。技术中心拥有50多名高水平的研发人员, 他们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按照公司领导要求, 中心研发人员的主要任务除了开发新产品之外, 就是认真研究确定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方法, 确保原料奶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按照对纯牛奶、酸奶、乳饮料等产品不同的质量要求, 制定并不断修订各种主要工艺参数。
近几年公司技术中心先后编制了7个产品的企业标准, 其中纯牛奶的脂肪、蛋白质、总固形物等理化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中心技术人员目前正在同有关标准部门对原料奶掺假的检验方法等进行研究。
最近, 技术中心研制的牛初乳包埋专利技术, 解决了牛初乳在加工过程中具有热敏性蛋白变性的难题, 填补了国内活性牛初乳酸奶的空白。
(六) 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 确保社会收购奶源的质量
由于社会收购奶占企业用奶量的比重不足20%, 因此对收购奶进行严格管理的各项措施比较容易实施, 对收购奶的质量也相对容易掌控。即使这样, 公司领导也非常重视创新对收购奶的质量管理方式。公司与养牛户定期签定供货数量和奶品质量的协议, 对奶源进行定点收购;公司按照互利互惠原则, 注重与农村奶牛养殖户建立诚信机制、利益关联机制;公司与养牛户采用“公司+科技+农户”的形式进行合作, 一方面向农户提供奶牛养殖的技术支持和疫病防控方法, 另一方面对他们提供的奶源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通过上述措施, 企业能够牢牢把住社会奶源的入口关, 确保所收购的原料奶达到质量标准。
四、辉山乳业今后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沈阳辉山乳业的领导表示, 尽管三鹿奶粉事件反衬出辉山乳业的奶产品质量是高的, 辉山乳业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是完善和有效的, 但事件对他们也有深刻的教益, 企业要继续增强以下认识:一是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二是道德观念是市场经济之基石;三是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保障。今后辉山乳业将进一步做到:继续坚持“自营牧场”模式, 不断提高牧场管理水平;加大技术与管理的投入, 加速实现产业升级;配合政府职能部门, 强化奶站管理, 保证奶源质量;强化源头管理, 对生产用原辅助材料按规定索证;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提升质量保障能力。
五、关于对国家解决牛奶和牛奶制品标准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公司 员工 培训
一、调查概况
(一)选题的意义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的调查,以了解员工对企业培训的态度与想法,从而分析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人们进一步企业员工培训,促进对员工培训的认识与理解,了解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以北京华阳仪器有限公司及其全体员工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个人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数據进行分析与统计。
(三)关于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2012年11月,涉及员工性别结构,年龄构成、学历等数据,调查问卷发放到华阳仪器公司在职员工中共计320份,收回问卷3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303份,有效回收率为94.7%。
(四)北京华阳仪器有限公司简况
北京华阳仪器有限公司(本文简称华阳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代理、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民营企业。公司经营50余种仪表产品已广泛地运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冶炼、焦化、制药、食品、电子、汽车、铁路、水利、航空航天、科研实验室等领域。自2004年起,公司致力于压力、温度仪表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低功耗化的研究。公司以精良的设备、完善的检测手段、成熟的制造工艺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专业的设计制造,在石油化工等领域的使用过程中,以其高精确度、高稳定性、智能网络化和低功耗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肯定与良好的用户评价。
截止2011年8月底,北京华阳仪器有限公司员工总数为252人。其中,女职工114人,占职工总数的45.2%;男职工38人,占职工总数的54.7%。
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52人,占职工总数24.6%;30岁—39岁85人,占职工总数的33.9%;40—49岁64人,占职工总数的25.6%;50岁以上40人,占职工总数的15.8%;按职工分布划分:生产人员222人,占职工总数的88.1%,管理及销售人员30人,占职工总数11.9%。此外,若按学历划分,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3.2%,中专、技校、高中学历占31.1%,初中学历占55.7%,如图1所示。
此外,调查还随机选取若干名员工进行访谈,以对员工在公司的培训状况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调查分析员工培训
(一)培训需求分析
华阳仪器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体负责人员培训相关事宜,其他部门支持协调。公司在每个年度进行一次培训需求分析,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主要进行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工作分析由公司的各部门的领导通过面谈的方式告知培训主管本部门下一年需要的培训课程。个人分析由培训主管向全体员工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主要为员工提供需要培训的课程名称,包括通用类、管理类、业务类。通用类和管理类的课程员工是普遍适用的,而业务类的根据各个部门功能而定。个人根据自我需要在需求调查表上选出自己选定的课程或写出自己需要的培训课程,于指定日期前交给培训主管。培训主管在收到全部表格后统筹资料,再与各个部门领导讨论本部门所需的培训项目,然后在公司内外寻找资源,确定出可以培训的课程,同时根据财务部给定的预算编排培训计划。
(二)培训计划拟定
华阳仪器公司的培训有两种类型:年度培训计划所列培训和临时的培训项目。年度培训计划中的培训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类和通用类三种。通用内容,即全体员工普遍需要掌握了解的知识、技能等。主要包括企业概况、人事制度、办公室管理规定、安全知识、计算机应用等。
管理类相关内容,即主要与管理层的管理活动有关,主要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专门业务活动相关内容,即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仪表的原理、性能、影响、工艺流程等、销售技巧、客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
(三)培训的实施
1.新员工的培训
对于新到公司的员工,公司首先对他们进行为期7天的入职培训。进入公司前培训是由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共同组织的集中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向新员工介绍公司的组织情况和公司的企业文化:介绍工作任务和各种规章制度,如行为规范、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拟到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2.在职员工的培训
为使在职员工适应工作需要,公司对在职员工进行不定期培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参加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亦不同:对于管理人员,立足于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在本职工作领域中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增强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则致力于专业技能的提高,使他们及时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及其他信息,使他们加速知识更新;对于一般职工,则是提高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培训他们本职工作相关?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3.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公司会采取讲座的方式,聘请大学的教授对公司的全体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进行理论培训。同时,公司允许员工参加外部培训,但须填写“外部培训申请表”,并附上招生简章等证明文件,提交部门主管签署意见,然后于培训开始两周前交培训主管,培训主管审查外训课程的内容,并送交管理部总监核准后,申请人方可报名参加外训。员工中请的外训课程必须与公司业务有关。外训结束后,受训人应将申请表、结业证书及相关证明资料送交培训组存档。
4.培训方式及培训师
北京华阳仪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目前基本上是采取课堂授课和现场讲解的方法,公司培训课程的培训师以内部人员为主,尤其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层员工。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在总部主要由培训经理和主管授课,运作知识培训主要由经理或主管授课。在对于公司内部没有优势的培训课程,公司将其外包给培训咨询公司,培训专员要审核培训咨询公司的能力,也要考虑培训费用,因公司全年的培训预算相对有限。一般要求培训咨询公司提供其部分客户名单,通过向其客户公司了解其培训是否合适。并要求培训咨询公司必须和公司有充分的沟通,了解公司的需求和问题,针对本公司的具体问题编制量身订做的教材内容。
5.培训的评估和记录
培训结束后由总部培训主管或区域配送中心培训组织者向学员发放“培训满意度评估表”,每次课程结束后员工如实填写,包括培训场地和设施的准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师授课能力等,主要是学员对培训组织情况和讲师授课情况进行的评估。培训结束后员工回到原岗位继续工作,不再对培训后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检验。
每次培训结束后,总部培训由培训主管统计培训参加人数、培训时间、培训课程、培训费用;区域配送中心由人事人员记录,每月末交到总部汇总统计当月全公司的培训情况,年底再汇总全年的培训小时数、培训参加人数、培训的课程和培训费用等。
三、华阳仪器公司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不够充分
华阳仪器公司的培训需求分析着重在于部门需求分析,而部门只是根据部门领导的经验和个人的判断来确定培训需求内容,培训需求分析缺乏统一的标准,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时培训需求分析忽视了对华阳仪器公司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体的分析。
在华阳公司内部,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与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培训需求是不同的,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员工与没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员工培训需求也是不同的。
(二)培训方式较为单一
在华阳仪器公司培训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培训项目以课堂授课式为主,未能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针对员工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基本文化素质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地开展培训。有时安排的培训内容量大,而培训时间又短,以单一的培训方法,致使员工难以理解学习内容,达不到培训的目的。例如对智能压力表的校正方法知识培训的时候,基本安排在周末的上午,需要培训的内容非常多,担任培训的主管或经理由于时间紧只能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宣读一下,学员听的一知半解,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公司内部培训师的能力偏低
华阳仪器公司内部培训者的能力不能适应目前公司的培训需要,现代培训要求授课人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更要能熟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传授技能。公司在职培训课程一般选择资历深、工作经验丰富、威信高的员工为授课人,他们虽然了解华阳仪器公司的特点,对某一个岗位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对自己如何教好,员工如何学好方面,缺乏必备的知识,对员工领会知识的特点没有深入的了解。
(四)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
在华阳仪器公司现行的培训体系中,评估工作只有受训人对培训组织情况和培训内容的评估反馈,既在培训结束时由培训主管发放给学员“培训效果评估表培训”,缺乏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评估等多角度的评估。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其培训效果很难衡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很大影响。无法帮助培训组对培训需求的最后确定、培训目标的选择、培训形式的控制和培训进程的控制等过程提供改进的信息,从而使培训形式和内容不能协调相配,培训计划不能得到有效调整。
四、华阳仪器公司加强员工培训的对策
(一)改进华阳公司培训需求的分析方法
培训需求分析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前提与必经环节,是通过对企业及其成员的目标、技能、知识、态度等的分析,来确定员工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的差距,以及企业与员工个体的未来状况。目前,华阳公司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形式上进行了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实际上主要做的是部門分析。分析的角度和层次比较单一,远远不够,应从整体出发对公司人力资源培训进行二个层次分析:员工个体分析、企业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的员工个体层次是以员工个体作为分析的对象,主要分析员工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及培训的内容。
培训需求的企业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培训规划设计和华阳仪器公司绩效的目标、资源、环境等因素的系统分析,准确找出华阳仪器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及华阳仪器公司最需要的培训类型等。
不过,培训需求分析的两个层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要把两个层次综合起来,同时进行,以保证培训需求分析的有效性。
(二)培训应结合不同人员的类型特点和要求
公司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对员工进行培训中,但在员工培训中不能针对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选择培训内容。
(三)提高公司内部培训师的能力
目前华阳仪器公司还缺乏针对培训管理工作本身的培训。培训工作是培训部门的工作,但是培训工作者们本身不一定具有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态度,那么对他们的针对培训管理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需求分析、效果评估中对观察、访谈等方法的掌握;对一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选取合适的实例并加以编制成教学案例:培训的组织协调等等,并随时关注最新的培训管理知识。华阳仪器公司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要了解本企业的特点、企业的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应掌握成人教育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
(四)强化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培训体系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效果评估做得好,就会推动未来培训的进一步发展;效果评估做得不好,不到位,就会使得培训反馈体制受阻。公司原来培训评估的做法是仅限于对培训责任的评估,没有从培训绩效角度做评估,所以根据公司培训评估现状,在华阳仪器公司的培训评估中要重点考虑对培训绩效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训者个人在素质方面的收获或变化;二是对受训者在受训后对企业的贡献情况。对前者的评估,主要是在培训期间或培训结束时,对受训者的知识、技能、学习程度及态度等有关方面进行检查和测验,以确定其受训后的收获或成果,然后把受训个人的培训结果或成绩反映在对员工个人的人力资源考核材料上,以作为今后改进培训、选择受培训人员以及员工晋升的参考。对于后者,则主要是看员工受训后工作态度的变化以及他们把受训内容用于企业经营实践中做出的贡献,通过对受训人在受训后的工作行为表现进行追踪评估。
五、结 论
综上所述,员工培训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员工培训状况极大的反映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潜能。通过调查可知,当前在员工培训过程中,由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同,加上发展策略及行业的关系,对员工培训会存在诸多的差异,也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在培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要正确引导企业的员工培训行为,有赖于对当前企业员工培训的更深认识,对当前企业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全面的理解与分析,以促进企业培训真正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使得公司培训能真正利于企业、利于员工,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孟琦.基于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的企业培训探析[J].北方经贸,2008.4.
[2]陈昱.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08.5.
[3]程光宇.培训员工需遵从企业战略目标[J].邮政研究,2008.3.
[4]郝代丽.企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 篇四
1.2月19日下午动员会后,很多单位当天即召开了班子会或工长、室主任会,传达公司职代会和增产会的精神,讨论、布置增产期间的工作安排,并采取办法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职工。如201等车间在17、18日就对职工进行了提前吹风;206车间在20日将整理的“动员材料”由车间领导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动员;204车间每个车间领导负责一个工段,由班子成员亲自进行宣传。
2.各单位充分利用班前会、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如213、201、202、205等车间分别采取形式新颖的“~”、增产宣传板报和大字块大造声势;202、203、204、206、210等车间将结合公司形势开展劳动竞赛和质量竞赛;213车间每个工段都上交了上产量保证书;205车间实行了上产量的质量责任状等。
3.各单位都针对上产量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准备工作。如201、202、203、207等单位将适当调整班次,个别关键工序实行24小时工作制,并要求工段长现场解决问题,各业务室密切配合生产;所有车间都加强了设备和技安管理;201车间要求干部晚上尽量都进厂,202、204、210、211等车间每天配备一名值班干部;锻铸厂联系延风至4:00;201、203、213等车间在动员会前就提前做了增产准备。
4.各单位都能结合实际关心职工生活,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如213等车间为职工配备了暖水瓶等;203等车间打算在上产量期间给职工供应盒饭等。
5.各业务部门也都做好了上产量的配合准备工作。如制造工程部加强现场协调和技安工作;生准部加强了设备管理工作;供配部加强了与配套厂家的沟通,保证配套件供应;质保部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树立形象工程;党政部做好烧水热饭、通勤、入托等后勤保障工作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劳动竞赛)等。
二、上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绝大多数车间都表示没什么困难,有困难也可以自己克服,如上产量期间碰到什么困难再和党政部沟通。
2.203车间建议公司能否给生产紧张单位适当投入部分资金。如由公司给解决一部分盒饭(去年上产量期间公司曾在大食堂给订了一部分)。
3.212车间反映设备备件少,能否同意购一部分备件。如无心磨备件缺乏,一旦设备出现大故障,难以保证产量。
4.213车间反映部分小区没有路灯,在长时间上产量的情况下,职工夜班下班较晚。希望公司能够帮助协调解决。
三、职工思想动态
1.因为公司近两年来有过多次上产量的经验。绝大多数单位的职工都有上产量的心理准备。多数职工对上产量感到振奋。
2.部分职工担心增产计件奖金再下调、增产不增收;部分职工反映经济责任制中有产量下限下调奖金系数的措施,但没有上调系数的产量上限。
3.部分职工担心现在市场看好,6月份以后产量是否会滑坡。
5.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 篇五
一 地板
主要品种有实木地板(漆板和素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复合地板,地砖。此外还有竹地板及软木地板,但应用不广。
(一)实木地板:
实木地板标准:
实木地板的标准是GB/T15306—2001。该标准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原94标准同时被替代。新国标对老国标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主要是修改了一些尺寸和缺陷的内容,补充了适用树种的规范称和对漆板的要求。同时取消了对木材冲击韧性硬度和耐磨性方面的要求。新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外观质量要求:
(2)加工精度:
(3)形状位置偏差:。
(4)物理力学性能:
标志:除法规要求外,需标等级及木材名称,批次。
(5)木材名称:
过去市场一度名称名称乱标,名称稀奇古怪,以至假冒伪劣混杂其间,什么金丝柚、金不换、富贵木,使顾客真假难分,好坏不识。所以新标准规定必须严格标称,并以附录形式规定。销售时应以权威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为准。
实木地板因材质的不同,其硬度、天然的色泽和纹理差别也较大,大致上有以下一些:槲栎(柞木)、花梨、重蚁木(依贝)、冰片香(山樟)香二翅豆、甘巴对、鲍迪豆、坤甸铁樟(铁木)、山榄木等。
中等:柚木、印茄(菠萝格)、娑罗双(巴劳)、香茶茱萸(芸香)。
软:水曲柳、桦木。
浅色:水青冈(山毛榉)、桦木、山榄木。
中间色:槲栎、水曲柳、娑罗双、香茶茱萸。
深色:柚木、印茄、重蚁木、香二翅豆、木荚豆(品卡多)。
粗纹:柚木、槲栎、甘巴豆、水曲柳。
细纹:水青冈、桦木。实木地板的含水率:
木材中所含的水分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存在于细胞腔与细胞间隙中的水,也就是存在于毛细管中的水,称为自由水。第二种是被细胞壁所吸收的水,称为吸附水。第三种是构成细胞组织的水,称为化学水。
当潮湿的木材水分蒸发时,首先失去的是自由水,当自由水蒸发完而吸附水尚处于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点含水率。
纤维饱和点是木材性能的转折点,在纤维饱和点之上,木材的强度为恒量,不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木材也没有胀缩这种体积上的变化。当含水率降至纤维饱和点之下,也就是细胞壁中的吸附水开始蒸发时,强度随含水率下降而增加,而湿胀干缩的现象也明显呈现出来。不同的木材纤维饱和点含水率约在22%~33%之间。
自然界中各地区的湿度和温度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相对的稳定。木材长时间地处在这种相对温湿度环境中,其含水率会达到会达到一个相对的恒定。这时的含水率就称为平衡含水率(例如上海地区的年平衡含水率为4.6%)。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随它们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平衡含水率和环境湿度有差值时,会趋向于接近环境。这就产生了木材的湿胀与干缩现象,这是木材特有的物理现象。木材又是一种各向异性体。实际使用中的木材其含水率都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所以水分的得失主要是细胞壁的吸附水。木材的细胞绝大多数是纵向生长的,它的胀缩都是和细胞壁方向垂直的。作为一块地板,我们可以发现其纵向一般都没有什么胀缩,而宽度方向的胀缩率一般为3%~6%(系指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含水率以下的变化)。
由此可见,控制好地板的含水率是十分重要的。不但生产中必须重视,在铺设中更应重视,不让地板受潮产生变形。实木地板的干燥平衡处理:
目的(1)达到规定的适应使用地区环境特点的平衡含水率。
(2)消除木材在生长和加工过程中存在和产生的内应力。
(3)调整和恢复变形。
由于上海地区年平衡含水率为15.6%,因此用于上海的地板含水率宜控制在10%~14%。过程
(1)自然干燥,约需30~40天,使含水率达到30%左右。
(2)人工干燥,约需10~30天,使含水率达到10%以下。这一过程同时使木材内的浆汁蒸馏出来,均衡木材细胞壁组织,干缩性能趋于稳定一致。
(3)养生处理,约需10~20天。通过这一过程最后达到木材干燥的三个目的。
干燥平衡处理即所谓的热处理。这一处理的时间长短会因不同的材料而有所不同,但不可以人为的缩短。销售中有一种错误的说法,即经过热处理的地板是“永不变形”的。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不管怎样处理,木材在纤维饱和点以下含水率的变化所出现的湿胀干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实木地板变形原因。一般说使用中出现较多的现象是地板呈瓦片状或起拱,这是因为地板受潮所致,地板受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空气中的水分(例如黄梅天)。
(2)地坪没干透,用水泥加固龙骨。
(3)龙骨,毛地板太湿。
(4)使用水性胶水。
(5)一楼等潮湿环境未作特别的防潮处理。
(6)石质地面和地板相接处的断面未作封闭处理。
(7)水泡(如水管破裂,阳台水倒灌等)。
此外,产品本身及施工不当也会造成起拱。例如干燥处理不当、养生不足、含水率太低、背槽太浅、施工中伸缩缝隙未留足、铺设太紧等。实木地板铺设和保养要点:
(1)地板应在施工后期铺设,不得交叉施工。铺设后应尽快打磨和涂装。以免弄脏地板或使受潮变形。
(2)地板铺设前宜拆包堆放在铺设现场1~2天,使其适应环境,以免铺设后出现胀缩变形。
(3)铺设应做好防潮措施,尤其是底层等较潮湿的场合。防潮措施有涂防潮漆、铺防潮膜、使用铺垫宝等等。
(4)龙骨应平整牢固,切忌用水泥加固,最好用膨胀螺栓、美固钉等。
(5)龙骨应选用握钉力较强的落叶松、柳安等木材。龙骨或毛地板的含水率应接近地板的含水率。龙骨间距不宜太大,一般不超过30厘米。地板两端应落实在龙骨上,不得空搁,且每根龙骨上都必须钉上钉子。不得使用水性胶水。
(6)地板不宜铺得太紧,四周应留足够的伸缩缝(0.5~1.2厘米),且不宜超宽铺设,如遇较宽的场合应分隔切断,再压铜条过渡。
(7)地板和厅、卫生间、厨房间等石质地面交接处应有彻底的隔离防潮措施。
(8)地板色差不可避免,如对色差有较高要求,可预先分拣,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以减少视觉上的突变感。
(9)使用中忌用水冲洗,避免长时间的日晒、空调连续直吹,窗口处
防止雨林、避免硬物撞摩擦。为保护地板,在漆面上可以打蜡(从保护地板的角度看,打蜡比涂漆效果更好)。漆饰地板:
漆饰地板由工厂在流水线上制成,所用漆大多为UV漆,以紫外线快速固化,其硬度和耐磨性能均大大高于普通手工漆,但附着力略差。
漆饰地板的另一优点是整个地板由许多快漆面组成,因此不会随着地板的胀缩出现裂纹。
(二)实木复合地板:
目前实木复合地板有三层和多层二种。
三层实木复合地板以美丽家为例,其表层为优质名贵木材薄片,中间和底层为速生木材,用胶水热压而成。表层厚度为4毫米左右芯层在8~9毫米,底层2毫米左右,总厚度一般都在14~15毫米。
多层实木复合地板以多层胶合板为基材,表层为硬木片镶拼板或刨切单板,以胶水热压而成。基层胶合板的层数必须是单通常为三层或五层,表层如为硬木片,厚度通常为1.2毫米,刨切板为0.2~0.8毫米,总厚度通常不超过12毫米。
实木复合地板具有实木地板木纹自然美观,脚感舒适,隔音保温等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实木
地板易变形的缺点(每层木质纤维相互垂直,分散了变形量和应力)。且规格大,铺设方便。缺点是如胶合质量差会出现脱胶。此外因为表层较薄(尤其是多层)),使用中必须重视维护保养。所以使用场合有所限制。
实木复合地板之间以胶水胶合,其甲醛释放量的大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国家对此已有强制性标准,即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该标准规定实木复合地板必须达到E1级的要求(甲醛释放量为≤1.5mg/L)并在产品标志上明示。
(三)强化复合地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结构:强化复合地板由四层结构组成。
第一层:耐磨层。主要由Al2O3(三氧化二铝)组成,有很强的耐磨性和硬度,一些由三聚氰胺组成的强化复合地板无法满足标准的要求。
第二层:装饰层。是一层经密胺树脂浸渍的纸张,纸上印刷有仿珍贵树种的木纹或其它图案。第三层:基层。是中密度或高密度的层压板。经高温、高压处理,有一定的防潮、阻燃性能,基本材料是木质纤维。
第四层:平衡层。它是一层牛皮纸,有一定的强度和厚度,并浸以树脂,起到防潮防地板变形的作用。
主要质量指标;
表面耐磨转数
公共场所用≥9000转,家庭用≥6000转。以上转数是指初始磨值,即表面饰层出现露底,而不是耐磨终值即地板全部磨穿。
市场是有些强化复合地板明示的耐磨转数很高,但很有可能是标的耐磨终值。
吸水厚度膨胀率是指强化复合地板浸泡在25℃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基层吸水厚度增加的程度用%来表示。膨胀率越大,该地板受潮后的强度下降越大,且会出现表面突起甚至脱落,严重影响使用寿命。目前市售各种品牌其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大小可相差十倍以上。表面耐冲击性能
即以规定的方法对地板进行冲击试验,冲击后留下的凹坑直径大小就是冲击性能好坏的依据,直径越小,耐冲击性能越好,使用寿命也长。强化复合地板的耐磨层厚都在0.1毫米以上,厚的可达0.7毫米。
甲醛释放量
按GB18580-2001规定强化复合地板属可直接用于室内的产品,所以其甲醛释放量必须达到 E1级,即≤0.12 mg/L。
除此以外还有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密度、含水率、胶合强度等指标。销售时应明示它的耐磨等级和甲醛限量等级。
强化复合地板的优缺点:
优点
耐磨:约为普通漆饰地板的10~30倍以上。
美观:可用电脑仿真出各种木纹和图案、颜色。
稳定:彻底打散了原来木材的组织,破坏了各向异性及湿胀干缩的特性,尺寸极稳定,尤其适用于地暖系统的房间。
此外,还有抗冲击、抗静电、耐污染、耐光照、耐香烟灼烧、安装方便、保养简单等。缺点:
水泡损坏后不可修复,脚感较差。
6.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 篇六
前言:2015年6月7日-12日,林州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通控股有限公司委派相关人员对山西省太原市的林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安建设有限公司、山西昊胜建设有限公司,长治市的林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临汾市的河南天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十余家建筑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对成立建筑行业供应链公司进行前期深入调研。
一、林州建筑行业现状
林州市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也是闻名全国的“建筑之乡”、“工匠之乡”。建筑业作为林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林州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截止2014年年底,林州市建筑企业总数达201家,完成建安总产值720亿元,创劳务收入70亿元,建筑业税收7.9亿元,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建筑业发展综合试点市”。
但由于目前国家宏观环境、经济大形势影响造成建筑行业疲软,发展势头明显不如先前,很多建筑公司存在“吃不饱”现象;主观方面来看,建筑行业虽然还存在挂靠经营等不规范现象,但总体来看不管是在前期手续办理、项目招投标、施工安全和质量等方面,建筑行业监管越来越严。
二、制约林州建筑行业发展的问题
根据目前调研的几个建筑公司和已知的建筑公司经营
更低,导致建筑公司利润薄弱;再一方面,挂靠经营使得建筑公司没有办法真正进行管理,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三)资金困难制约建筑公司发展。一方面林州大部分的建筑公司都是家族式,自身融资渠道有限,发展比较缓慢;另一方面是现在的项目建设都需大量资金进行垫资建设,挂靠的事实决定了建筑公司的袖手旁观,只能由施工队伍自行进行垫资,而施工队伍实力有限,通常又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只能靠个人借贷、赊欠材料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再一方面保证金作为一道实力的门槛,上千万元的保证金使很多建筑公司无缘大型项目建设。
三、如何扶持林州建筑行业
(一)资金支持。最简单、最有效、最容易让人接受的就是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有可以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成立供应链公司,第二种是成立产业基金。
成立专业的建筑行业供应链公司,可以通过供应链公司的名义向有需要的建筑公司提供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前期的保证金或者项目临时的周转资金,并收取少许利息。
成立建筑行业产业基金,需要由相关部门牵头,与相关金融部门对接,成立建筑行业的产业基金,扶持、帮助建筑行业发展,带动一批有潜力、有能力的建筑公司快速发展。
(二)材料支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不外乎人工工资支出和材料支出。现在国家比较注重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工人工资这方面问题不大,甲方一般都会按时给付。最重要、最让建筑单位头疼的一块就是材料购买费用,像钢筋、水泥、石灰、沙、石子等,使用量比较大,资金耗费比较大。虽然一些长期干工程的都会有合作的材料供应商,允许短时间赊欠,但采购成本偏高。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供应链公司进行建筑行业的上下游需求供应。直接与材料生产厂家进行合作,统一购买,使成本降到最低,之后向各个需要材料的施工队伍提供材料,由施工队伍向供应链公司支付利息。该利息一般应高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息,控制在2分左右。
(三)其他支持。林州不缺少好的建筑公司,也不缺少好的施工队伍,但缺少有实力的、优秀的、全国排名靠前的建筑公司。在很多大的建设项目、基建工程面前,很多建筑公司望而却步,自信心不够。
下步工作中,一是应该想办法提升建筑公司实力,加大宣传力度,借用政府优势,帮扶有潜力的建筑公司,使之并肩其他全国优秀建筑公司,打响林州建筑的名号;二是由企业牵头组织,通过政府进行协商,成立类似于福建商会、温州商会的组织,邀请有实力、信誉好的公司凭借一定的条件入会。入会后各单位成员以较低的利息互相帮助、筹措资金;
保公司适时介入,由单位或个人的有效资产进行抵押担保,由个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5、根据招投标时间,约定资金使用时间,在向对方支付投标保证金前,由使用资金的单位向供应链公司支付资金使用报酬,有专人对资金进行监督,保证按期到时归还。
6、与信誉好的单位签订长期合作战略协议,控制与信誉不好、实力不强的建筑公司合作,减少资金使用风险。(3)操作建议
1、由需要使用资金的公司提出申请、向供应链公司报送拟建设项目招标文件以及相关文件。
2、供应链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察,根据自身资金情况,决定借用资金的数目、需支付利息、归还时间。
3、由建筑公司和供应链公司签订资金使用协议。
4、使用资金的建筑公司向供应链公司支付资金利息。
5、供应链公司向建筑公司基本账户转入投标保证金。
6、到期后,建筑公司归还使用资金
(4)存在问题
1、前期工作比较大。由于牵涉到资金问题,必须谨慎对待,因此前期尽职调查工作必须做到位。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对建筑公司实力进行前期调查,对建筑公司经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人品进行摸底把关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成立一个尽职调查小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投
1、市场较大。由于材料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比较大,一般为60%-70%。甲供材对垫资进行建设的乙方来说还比较好,资金压力比较小,不需要考虑材料费用。而大部分项目建设是需要建设方自行购买材料的,这时材料费用将占用很大一部分资金,压力较大。
2、平台优势。而如果有这么一个平台,可以通过自身渠道,打通建筑行业上下游链条,向建设方提供建设需要的钢筋、水泥、沙、石子等主材,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建筑公司的资金压力。而汇通公司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是有这个能力和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打通建筑行业上下游关系。
(2)风险控制
1、尽职调查必须详尽,对建设单位、建筑公司的信誉和实力进行调查,对使用材料的项目负责人人品进行深入调查,对使用材料的在建项目前期手续进行调查,进行材料支持的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必须齐全,手续不齐全的不进行考虑。
2、考虑到实际中的挂靠等现象,在签约时不与直接使用材料的施工单位项目部签约,应与施工单位使用的有资质的建筑公司签约,实现初步制约。
3、鉴于材料供应方面风险较大,必须做好担保、反担保措施,由担保公司适时介入,用有效资产进行抵押担保,有使用材料的项目负责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降低风险。
(4)存在问题
1、风险较大。由于材料费用在工程总造价中占比较大,以1000万元工程总造价为例,材料费用将高达600-700万元。虽然在提供材料前期会对建筑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对建筑公司也已有所了解,且建筑公司也提供了相应金额的抵押担保,但在建设过程中变数比较大,存在不可控性,风险较大。
2、担保措施少。在调研中,建筑公司总经理建议通过直接与建筑公司签订本建设项目的材料供应合同,由建筑公司进行首先把关,之后由材料使用人以个人有效资产、在建项目进行抵押担保。但在实际过程中,与上百万、千万的材料款相比,个人有效资产可能达不到那么多,而在建项目的牵涉方众多,不能明确归施工单位的权益,且对在建项目进行估价上可能存在很大分歧,可以进行抵押担保的措施较少。
3、实施存在困难。进行材料供应,有两种途径:一是自建仓储物流,二是建立枢纽平台。但鉴于公司目前没有仓储和物流,而现在建设可能导致费用成本太高,建成后周转费用太高,因此在材料供应上,建议先建立一个枢纽平台(信息化交易共享平台),连接上下游企业,从施工单位收集需要材料的信息,通过枢纽平台发送至生产厂商和材料直销商处,然后由其发货给需要材料的建筑公司。但鉴于在建项目
7.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 篇七
一、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 经审计的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应于2008年4月30日前公开披露完毕。实际情况是, 从2008年1月22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布首份2007年年报开始, 截止2008年4月30日, 除*ST威达 (000603) 和九发股份 (600180) 两家公司外, 沪深两市合计1 570家上市公司 (沪市861家, 深市709家) 公布了2007年年报, 其中,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 543家, 金融类上市公司27家, A+H股上市公司53家。通过对上市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报进行全面深度分析表明,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平稳有效。
(一) 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企业会计准则从2006年末至2007年初的新旧转换
1.上市公司新旧准则转换总体情况
截至2008年4月30日, 沪深两市1 57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 5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其中沪市849家, 深市708家。有13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相关数据。1 557家上市公司按照新准则调整后的2007年年初股东权益合计45 625.49亿元, 2006年12月31日按旧准则 (指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反映的股东权益合计41 486.64亿元, 2007年初股东权益比旧准则股东权益净增加了1 002.67亿元 (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 , 增幅为2.42%。分析表明, 按照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初净资产确认计量的结果, 比按旧准则高出了2.42个百分点。可见, 上市公司在首次执行日 (2007年1月1日)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较好地实现了新旧准则的转换和过渡。有关情况如表1所示。
2.年初股东权益调整增幅较大的项目分析
“企业合并”项目涉及166家上市公司,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335.81亿元, 占比为0.8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编制合并比较报表时, 应视同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即以目前的状态存在, 因企业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在比较报表中调整了股东权益项下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涉及454家上市公司,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795.04亿元, 占比为1.92%。新准则规定这两类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年初股东权益, 由于首次执行日我国股市处于较大幅度上涨时期, 该项目所产生的调增股东权益金额较大, 金融类上市公司尤为突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少数股东权益”项目涉及上市公司1 267家 (占1 557家的81.37%) , 调增年初股东权益3 136.18亿元, 占比为7.56%。该项金额应当从股东权益合计中剔除, 因为旧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在股东权益之外单独列示, 新准则下“少数股东权益”包含在股东权益合计之内, 属于报表项目列示变化导致的影响金额。
3.年初股东权益调整减幅较大的项目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项目涉及737家上市公司, 调减年初股东权益160.78亿元, 占比为-0.39%。根据新准则规定,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 应当在首次执行日全部转销, 相应减少了年初股东权益。
“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辞退补偿”项目涉及149家上市公司, 调减年初股东权益114.39亿元, 占比为-0.28%。根据新准则规定, 公司应当对首次执行日之前符合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应给予的补偿进行预计, 减少年初股东权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新旧准则转换时点尽管有些项目调整金额幅度较大, 但增减相抵后总体持平, 实现了平稳转换和过渡。同时, 也发现极少数上市公司在新旧准则转换时大额调整了股东权益的情况, 还有13家上市公司没有按规定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值得关注。
(二) 上市公司实现新旧准则转换后, 即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执行, 总体运行平稳
1.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及因素分析
单位:亿元
*各项目的占比=各项目的调整金额/按旧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变动率= (按新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 /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
1 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3 634.02亿元和10 117.64亿元, 2006年分别为9 201.22亿元和6 765.08亿元, 利润总额增加了4 432.80亿元, 净利润增加了3 352.5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了48.18%和49.56%。有关情况如表2所示。
引起上市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营业利润。1 570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利润合计为13 148.1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4 091.90亿元, 增幅为45.18%, 占利润总额的96.44%。如按扣除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计算, 仍占利润总额的74.80%。营业利润增长是决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得, 反映上市公司2007年经营业绩的增长, 属于正常的经济增长态势。
投资收益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 1 570家上市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合计为2 950.50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1 780.45亿元, 增幅为152.17%, 占利润总额的21.64%。引起投资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2007年内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1 570家公司出售投资实现收益2 547.57亿元, 占利润总额的18.69%, 比2006年增加了1 581.76亿元, 增幅为163.78%。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具有一次性特点, 仅影响2007年当期, 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 实业类上市公司应当做好主业经营, 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否则, 属于社会财富重新分配。
除营业利润外, 1 570家上市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合计为485.8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340.90亿元, 增幅为235.17%, 占利润总额的3.56%。营业外收入主要源于债务重组、捐赠、政府补助及处置长期资产利得。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是非经常性的。
以上分析表明, 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业利润, 从而奠定了2007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的基础。同时, 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增长中的某些因素, 如出售股票收益、债务重组利得和捐赠等, 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2.净资产增长及其因素分析
1 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12月31日净资产合计为68 389.71亿元, 2006年净资产合计为52 221.07亿元, 同比增加了16 169.38亿元, 增幅为30.96%。净资产收益率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12.95%) , 达到了14.79%。有关情况如表3所示。
引起净资产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上市公司2007年新发或增发股票实现的股票溢价收入等原因增加了资本公积6 510.55亿元, 占到净资产增加额的40.25%, 表明2007年IPO公司较多, 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所占比重较大。
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了净资产, 同比增加了1 491.23亿元, 占净资产增加额的9.22%。表明上市公司2007年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三是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增加了净资产, 反映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创造的财富, 同比增加了3 352.56亿元, 占到净资产增加额的20.73%。
(三) 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内地与香港披露的年报差异基本消除
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共有53家上市公司同时在香港发行了H股, 这些公司除了按企业会计准则在A股市场披露了年报外, 同时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在H股市场提供年报。
1.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利润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6, 488.51亿元, 按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为6 198.08亿元, 差额为290.43亿元, 净利润差异率为4.69%;其中, 净利润完全无差异的有6家上市公司, 分别为招商银行 (600036) 、创业环保 (600874) 、中海油服 (601808) 、建设银行 (601939) 、中兴通讯 (000063) 和经纬纺机 (000666) 。
单位:亿元
*2007年实现利润各组成项目占利润总额的比例。
2.A+H股上市公司年报净资产比较
53家A+H股上市公司2007年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资产为39 335.31亿元, 按企业会计准则报告的净资产为38 248.58亿元, 差额为1 086.73亿元, 净资产差异率为2.84%;其中, 净资产完全无差异的有10家上市公司, 分别为中海发展 (600026) 、招商银行 (600036) 、青岛啤酒 (600600) 、广船国际 (600685) 、创业环保 (600874) 、中国铁建 (601186) 、中海油服 (601808) 、建设银行 (601939) 、中兴通讯 (000063) 和经纬纺机 (000666) 。
3.A+H股上市公司现存差异分析
根据53家A+H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 导致A+H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现存差异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生的差异。涉及36家上市公司。按照内地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公司制改制时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 并以评估价值为基础确认为相关资产和负债的认定成本;在H股报告中, 有的调整为改制前原账面价值, 有的按照重估价报告。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资产差异合计为144.62亿元, 占差异总额的13.31%。
二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差异。涉及15家上市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选择采用购买法。公司在两地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 由此形成两地市场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差异合计为4.38亿元, 占差异总额的1.51%。
三是资产折耗方法产生的差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特定企业的油气资产应当采用产量法或年限平均法计提折耗。在实际执行中, 公司A股报告中采用了年限平均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 在H股报告中则采用了产量法计提折耗。
在上述因素形成的A+H股上市公司年报差异中, 如果剔除其中两家公司现存差异后, 净利润差额由290.43亿元缩小到65.45亿元, 净利润差异率也由4.69%缩小到1.46%;净资产差额由1 086.72亿元缩小到121.09亿元, 净资产差异率由2.84%缩小到0.43%。分析表明, 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A+H股上市公司境内外差异基本消除, 从而验证了两地准则等效的成果。
(四) 进一步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项目执行情况分析, 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38项具体准则, 其中新修订的准则16项, 新制定的准则22项, 涵盖了会计实务中目前已经发生或者能够预见到的经济业务事项。通过对38项具体准则进行逐项深度分析, 进一步表明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限于篇幅, 我们在此仅举例说明以下具体准则项目的执行情况:
1.存货准则
存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有1 541家上市公司发生存货业务, 占1 570家的98.15%;发生存货业务的公司均按照准则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其中, 1 521家公司遵循了准则规定的方法并披露了采用的计价方法、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等信息, 占1 570家的96.88%。
2.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
仅18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 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 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 占1 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
根据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 (10家上市公司) 、第三方调查报告 (2家上市公司) 、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 (1家上市公司) 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2家上市公司) 等。这些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另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
3.固定资产准则
固定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弃置费用86.80亿元, 占9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0.48%, 占9家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1.36%。其中, 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弃置费用按折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4.无形资产准则
无形资产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主要包括商标权 (46%) 、特许经营权 (27%) 、非专利技术 (17%)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未发生减值。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37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开发支出, 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医药及电子信息业, 占1 570家的8.73%;85%的公司披露了开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40家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大都采用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该类交易产生损益的有32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80%;未产生损益的有8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20%。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损益的32家上市公司中, 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的有21家上市公司, 比例为65.62%;产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的有11家上市公司, 比例为34.38%。
6.资产减值准则
资产减值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692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44.08%) 披露了对长期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其中, 161家上市公司根据本公司情况披露了各项资产减值的迹象, 占1 570家的10.25%。7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确定资产减值时对资产组进行了认定。也发现有极少公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情况。1 15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依据。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信息。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
451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28.73%) 存在商誉, 其中, 373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82.71%) 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7.职工薪酬准则
职工薪酬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构成了上市公司职工薪酬的最主要部分, 占2007年确认的职工薪酬总额的72.55%。1 53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信息, 占1 570家的97.96%。1 5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付五险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的信息, 占1 570家的96.37%。1 3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信息, 占1 570家的84.59%。4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辞退福利的信息, 占1 570家的29.49%。15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的信息, 占1 570家的10.06%;极少公司还披露了非货币性福利的计算依据。
8.股份支付准则
股份支付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41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实施了股份支付计划。股份支付的授予对象多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业务骨干。2007年, 41家上市公司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28.06亿元, 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的费用总额为18.92亿元。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有33家, 其中, 以限制性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4家, 以股票期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11家, 另有19家未披露具体类型 (有1家同时具备两种支付工具) 。23家上市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有11家, 其中, 以模拟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2家, 以现金股票增值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7家, 有2家未披露具体支付类型。41家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上市公司中, 以服务期限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家, 以非市场条件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9家, 其余未明确披露可行权条件。
分析发现, 有的股份支付计划在实施中, 对设定的业绩条件作了较大调整, 值得关注。
9.债务重组准则
债务重组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 占1 570家的20.13%。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30.04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9%, 其中, 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133.00亿元, 82家上市公司作为债权人因让步产生债务重组损失2.96亿元。
316家上市公司中多数都披露了债务重组对营业外收支的影响金额, 但披露债务重组具体内容的详尽程度各不相同。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个别公司债务重组利得较大, 值得关注。
10.或有事项准则
或有事项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98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或有事项, 占1 570家的62.55%, 其中, 存在或有负债的有905家上市公司, 存在或有资产的有138家上市公司。
287家上市公司存在预计负债, 占1 570家的18.28%, 2007年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为148.50亿元, 其中, 对担保事项确认预计负债最多, 占到14.99%;因产品质量保证确认的预计负债占8.59%;因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占3.59%;因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33%;因承担的重组义务确认的预计负债占0.03%。
11.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准则是一项新修订的准则。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473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款费用资本化, 占1 570家的30.13%。其中, 固定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2家;在建工程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390家;存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有86家;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资本化借款费用的分别为1家和3家。473家上市公司中, 有2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率。
12.所得税准则
所得税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 041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占1 570家的66.31%;752家上市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占1 570家的47.90%;244家上市公司确认了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占1 570家的15.54%, 其中, 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主要项目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26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218家上市公司因此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的影响达79.10%。固定资产折旧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为33%;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总额的影响分别为1%、13%、0.001%。
1 5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 (收益) 的主要组成部分, 占1 570家的98.47%;1 4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所得税费用 (收益) 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占1 570家的90.57%。4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 占1 570家的27.01%。1 49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类别、确认金额和确认依据, 占1 570家的94.97%。
13.企业合并准则
企业合并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中, 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其中, 披露了企业合并类型判定依据的有348家上市公司, 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企业合并类型的判定依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 184家上市公司明确指出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存在交易价差的有112家上市公司,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数的60.22%, 其中, 投资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71家上市公司, 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的有41家上市公司。2007年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入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的有133家上市公司, 总额为212.29亿元, 占有此类交易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8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全部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57.89%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中, 119家上市公司形成了商誉, 金额为74.96亿元, 占119家公司净资产的0.50%、资产总额的0.06%, 各公司均按准则规定不再对商誉进行摊销, 改为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因投资成本 (购买成本) 小于所占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而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72家上市公司, 总额为18.31亿元, 占发生该类交易公司利润总额的4.66%。
14.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 并在附注中进行了披露。其中, 353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合计4 894.29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1.17%;142家上市公司存在持有至到期投资, 合计41 008.02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9.84%;419家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合计32 083.29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7.70%, 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为1 491.23亿元, 占1 57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总额的2.18%。
15.每股收益准则
每股收益准则是一项新准则。1 570家上市公司全部列报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均在附注中披露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1 570家上市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平均为0.3579元/股, 稀释每股收益平均为0.3479元/股。
从38项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具体准则在1 570家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上市公司能够较为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计, 并按各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五)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地超过了2006年, 也表明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
1 570家上市公司中, 有1 464家公司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 占比为93.25%, 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仅有106家, 占比为6.75%。同时, 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99家上市公司中, 仅有1家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
根据财政部和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2007年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新准则编制并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也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分析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 从另一角度得出了新准则在上市公司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有效实施的结论。
根据以上5个方面的全面深度分析, 总体而言, 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在这一过程中, 上市公司广大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关监管部门积极配合, 强化监管, 作出了贡献。
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效果在上市公司初步显现
(一)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中若干会计政策的有效实施, 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准则实施后, 这一经济效果较为明显。比如, 新准则要求企业全面审视涉及各种或有事项的合同或协议, 除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合同外, 还扩展到辞退福利、亏损合同、重组义务和弃置费用等, 凡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 均应及时足额地确认和计量相关成本费用和预计负债, 从而较大幅度地避免了企业高估利润和超前分配。2007年, 287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18.28%) 确认了148.50亿元的预计负债;9家上市公司根据准则规定对固定资产确认了86.80亿元弃置费用。
又如, 无形资产准则实施了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资本化的政策, 有助于企业科技创新。2007年, 已有137家上市公司 (占1 570家的8.73%) 发生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企业只有重视科研投入, 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如, 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解决了母子公司之间在原来权益法下可能会出现虚计利润和超前分配的弊端。关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实施后, 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随意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问题, 如此等等。随着新准则若干会计政策的持续运用, 将会更加有效地抑制企业短期行为,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形成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有助于促进投资者可持续投资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38项具体准则中, 30项确认计量准则规定了会计政策以及实施后应当向投资者披露的信息;另有8项报告类准则项目。准则应用指南根据上述规定, 规定了规范化、国际化的财务报表格式及附注披露要求。合并财务报表涵盖了母公司和从事各类经济业务的子公司的情况, 包括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 规定了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统一格式。
年报分析表明, 1 570家上市公司基本按照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的报告格式和披露要求, 报告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经注册会计师进行法定审计, 并出具了审计意见。新准则要求如实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情况以及企业价值增值过程。在新准则和财务报告体系下, 会计信息对投资者而言更具相关性。投资者通过全面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 能够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在, 预测企业净资产的未来增长趋势, 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任何一个逐渐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体, 企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主体, 应当做到可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和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投资者才能可持续投资, 获得投资回报, 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和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三) 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与等效, 为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和投资奠定了基础和平台
新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并将得到国际上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认可, 使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 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成本, 有助于中国企业做强做大“走出去”, 促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转变。在新准则实现趋同并在上市公司有效实施后, 2007年有关部门取消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和B股双重审计的要求。此后, 企业只需编制一套报表, 即可满足不同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 不必再编制两套报表, 也不应再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双重审计。
2007年12月6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了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 实现了内地准则与香港准则的等效, 有助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降低筹资成本, 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发展。
欧盟委员会非常关注中国准则的国际趋同和实施情况, 在得知中国准则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有效实施后, 于2008年4月22日发布公告, 宣布认可中国准则在欧盟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的建议, 将于2008年9~11月份提交欧洲议会审议, 一经批准即为法律, 为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和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中美会计合作也在不断深化。中美会计合作、趋同与等效已列为中美经济联合委员会对话的重要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已于2007年12月, 宣布非美国公司赴美上市, 可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不再按照美国准则进行调整。我国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 中美会计准则趋同已有共同基础。我国目前已有一些大型企业在美国上市, 实现中美会计等效将会大大降低上市成本。2008年4月18日, 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签署了中美会计合作备忘录, 目标是实现中美会计准则等效。
三、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逐日盯市、逐户分析和实地调研, 以及对2007年年报的全面深度分析, 也发现了新准则执行中的一些问题。
(一) 执行不到位导致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在偏差
1.少数公司财务报表格式随意性较大。新准则明确规定了包括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内的通用财务报表格式, 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新准则规定的财务报表格式进行披露。但少数公司没有严格遵循新准则规定的报表格式编报, 而是自行对有关报表项目进行了调整, 影响了上市公司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2.部分公司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新准则要求对所有重大的交易或事项和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充分披露。但部分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 没有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披露有关重要信息。有的没有披露交易的具体内容、过程以及相关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有的没有披露与金融工具有关风险;有的没有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等,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一些公司没有按照新准则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要求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但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 存在商誉的451家公司中, 有373家公司对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 有78家没有进行减值测试或者未作相关披露,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减值准则的执行效果。
(二) 会计职业判断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公允
新准则坚持原则导向, 执行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准则规定做出职业判断。在实际执行中, 少数公司在职业判断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客观公允。比如:
1.部分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分别采用同类资产活跃市场报价、类似资产活跃市场报价和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同一交易事项,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应当相同。但在实际执行中, 对于同一交易事项, 有的按照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 有的按照交易双方协议价格确定公允价值, 有的按照评估价格确定公允价值, 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2.少数公司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等没有如实反映实际情况。新准则要求企业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按照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部分公司出于不同考虑随意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与资产实际损耗情况不符,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 同一交易或事项A+H股处理方法不同引起两地报告出现不应有的差异
部分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交易或事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导致A+H股上市公司两地年报出现不应有的差异。如前所述, 企业改制的资产评估差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异以及资产折耗方法产生的差异等。
(四) 极少公司存在违背会计准则操纵利润的迹象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但极少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迹象, 会计处理结果没有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比如:
1.违背会计准则规定转回了以前年度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不允许在以后期间转回。年报披露信息显示, 1 570家上市公司中仍有极少公司在2007年度转回了已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 调增2007年度利润。
2.通过关联方豁免上市公司债务方式达到扭亏为盈、避免停牌的目的。极少公司通过控股股东豁免债务方式实现债务重组利得, 扭亏为盈, 避免摘牌。
3.母公司向上市公司大额捐赠。个别公司2007年度通过接受母公司较大金额捐赠实现扭亏为盈, 也有利润操纵的迹象。
(五) 少数公司对企业会计准则理解有误导致会计处理存在偏差
少数公司在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因对准则理解上存在错误, 导致会计处理出现偏差。比如:
1.金融资产分类有误。有的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上市公司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限售股权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新准则规定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有的公司将本应归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2.抵债资产初始计量有误。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金融机构的抵债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但年报分析结果表明, 有的公司在抵债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相关贷款及垫款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扣除出售成本后的净额二者孰低进行计量。
四、解决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 出台解释公告、专家工作组意见, 全面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并与有关方面协调完善相关配套办法
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将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查和深入研讨, 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及时出台解释公告。有些问题需要以专家工作组意见的形式加以明确。根据解释公告、专家工作组意见、准则执行中的问题和年报分析的情况, 全面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在此过程中, 积极与香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行技术磋商, 双方共同努力分别发布相关规定, 以消除A股和H股报告不应存在的差异, 促使两地准则等效落到实处。
随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实施办法的相继出台, 新准则有关规定如何与税收法规进行协调已成为当前会计实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会计与税收法规方面的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需要出台更为详细的衔接规定, 促进有关方面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便于企业较好地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 正确进行纳税申报。
新准则实现了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其核心是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当以提高资产负债质量为目标, 而不是追逐单一的短期利润。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绩效考核指标和监管条件更多地侧重利润指标 (利润表观) , 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短期绩效或者规避监管要求人为地操控盈余, 滋生短期行为。因此, 有必要推动有关方面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监管规则, 为新准则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开展企业会计准则深度培训工作, 着力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新准则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赋予会计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判断。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熟练掌握新准则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刻苦钻研, 准确把握新准则的精髓和实质。这样, 会计人员才能真正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更加自觉地执行新准则的各项规定。我们将充分发挥相关会计职业团体 (如中国会计学会等) 的培训平台, 有计划地开展有关新准则的深度培训, 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三) 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得到有效实施
新准则的有效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当继续加强财政与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审计监督、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的协调, 形成监管合力, 严格监督检查新准则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新准则实施中的鉴证作用, 借助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力量推动新准则实施到位;继续开展上市公司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约谈工作, 切实解决新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违反会计准则规定的行为, 根据情节进行严厉处罚, 绝不手软。
(四)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1.关于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具体运用问题
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 但实务情况较为复杂, 特别是估值技术的应用, 如何选择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假设等, 新准则没有提供详细指南。目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在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出台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这些研究成果均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针对我国新兴加转型经济的实际, 需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问题, 指导企业在实务中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
2.关于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与贷款五级分类的关系问题
根据新准则规定,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贷款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监管部门要求按照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计提, 对于专项准备, 还进一步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5类, 并分别规定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例。实际执行中, 有的执行准则规定, 同时考虑了监管要求;有的对两者关系处理不当。有必要尽快开展对此类问题的研究, 明确恰当的处理方法。
五、未来工作的基本思路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国际趋同和等效, 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平稳有效实施,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监管部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取得的, 香港和澳门会计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欧盟、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各方面均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等效和有效实施做出了贡献。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未来的任务更艰巨, 机遇与挑战并存。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仍需境内外组织和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一) 继续跟踪分析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
通过2007年1 570家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情况的跟踪分析, 我们积累了经验, 建立了机制, 取得了成效。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分析系统和分析工作的长效机制, 持续地跟踪和监控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 切实解决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挥新准则对企业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从现在开始, 跟踪分析工作的重点将转入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新准则和报告分析, 同时关注非上市公司新准则执行情况。
(二) 在巩固上市公司平稳有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稳步扩大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
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 从2008年开始, 新准则的实施已经扩大范围。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所有中央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准则, 同时要求各省积极推动本地区企业执行新准则。中国银监会也明确要求所有城市商业银行等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新准则。中国保监会要求所有商业保险公司2007年开始按照新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2008年1月1日起, 全面执行新准则。一些省、市也要求本地区大中型企业自2008年起开始实施新准则。扩大新准则实施范围已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鉴于目前情况分析, 中国用3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实现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新准则的目标。小企业继续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可以相信, 随着新准则在中国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 对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 促进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8.关于企业公司治理的理性选择 篇八
一、公司治理的本质
公司治理的任务是有效解决代理问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开拓道路。各国学者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多集中于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张维迎认为,从本质上讲,公司治理结构是在产权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对“企业所有权”的分配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企业所有权不同于财产所有权,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应做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匹配。剩余索取权或者说当期剩余经济利益索取权是相对于契约收益权而言的,是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所有固定的契约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后的余额的要求权。企业的剩余索取者是企业的风险承担者,因为剩余是不确定的、没有保证的,在未履行固定的契约支付之前,剩余索取者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企业的财产所有权拥有者无疑应该拥有剩余索取权。从激励管理者的角度讲,如果说企业的管理者也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那也不能动摇企业财产所有者拥有索取剩余的主体地位。而剩余控制权,又简称控制权,指的是对契约中未规定事项的决策权。一方面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及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不可能规定管理者只拥有特定经济活动的决策权,而往往实行放权,只保留最终选择管理者的权力;另一方面从效率上讲,如果把未定事项的决策权留给投资者,将产生高昂的决策成本,也未必能达成一致意见,势必极大地影响决策效率。因此,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实际上是由管理层掌握的。现代企业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已经分离,至少是剩余索取权的主体和控制权已经分离。张维迎教授所指的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匹配也只能从激励管理者的角度理解,这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代理问题,给管理者适当剩余索取权,有助于管理者善用控制权,制订最佳经营决策,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完整的公司治理包括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外部治理包括产品/要素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及控制权市场等。林毅夫认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规范公司的运行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相比,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只是在外部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派生的制度安排,起着对外部治理的补充和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可见公司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解决代理问题,本质就是要建立有效解决代理问题的机制,一是约束机制,林毅夫教授所述外部治理实际上就是公司治理的外部约束,此外还有内部约束,也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的权力制衡,约束机制的目的是增加违规成本,降低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二是激励机制,目的是使决策、监督、管理者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降低出现代理问题的可能性;三是监督机制,目的是检察企业是否出现代理问题;四是修正机制,就是及时有效地处理并修正已经出现的代理问题。
二、美、德、日监督模式比较
由于公司治理是个大系统,既包括外部治理也包括内部治理,既涉及国家甚至国际宏观环境也涉及企业内部微观环境,因此,在评价一种公司治理模式时也就必须具有系统观点,不能只见内不见外,只重微观不重宏观。
美国拥有最为发达的外部治理机制,可以从宏观上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故其内部实行单层制的治理结构(即股东会下仅设董事会,没有单独的监督机构),具有其合理性,因为可以降低内部监督成本。由于美国股权结构分散,单一股东很难拥有公司的控制权,因此,美国的公众公司经常处于内部人控制状态。为了减轻内部人控制,美国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履行监督职能,也充当专家顾问的角色。在美国公司中,董事虽然由股东选举产生,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内部董事均能对董事提名产生影响。独立董事是否真正独立,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安然丑闻就是一个例证。再者,独立董事身处董事会内部,其利益与整个董事会息息相关,而又往往身兼数职,因此,独立董事的监督效力是较弱的,但美国强有力的外部治理可以弥补这一重大缺陷。
与美国相比,德国的外部治理较弱,不能在宏观上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德国公司一方面股权较为集中,容易产生大股东独裁控制问题;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持股,各股东持股也较为稳定,因而具有积极性来实施监督,制约大股东的独裁控制。因此德国在微观上实行双层制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监事会中出资者代表和职工代表各占一半(职工代表进入监事会是德国公司治理的一大特色),并且监事会的人数往往在20人左右,这样的制度安排无疑又可以有效地制约大股东的独裁控制。德国公司治理的另一特色就是监事会任命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做出的重大决策要经监事会批准。这样就可以保证监事会处于超然地位,并拥有实权,因而,就能有效地实施监督并及时修正管理者出现的代理问题,从微观上降低代理成本,弥补外部治理的不足。
美、德两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正好相反,可以说美国是以外为主,以内为辅;德国是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两种模式都是内外结合,才发挥了较为有效的治理效果。与美德的治理模式相比,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折中模式,即二元制模式,董事会与监事会是平行机构。大家都认为日本的监事会并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督,其根本原因在于董事会控制着公司,而监事又由董事会提名与任命,即实际上监事会沦为了董事会的下级机构,当然就无法有效监督了。由于美日两国政治经济联系极为密切,2002年日本商法改革中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允许日本公司在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两者中排他性地选择其一。其实日本的外部治理是无法与美国相比的,在微观上如果又选择了本身监督能力较监事会次之的独立董事,再加上日本企业的股权较为集中,存在大股东独裁控制问题,就可能使独立董事制度更为失效。与日本做法相反的德国在其商法改革中却是加强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强化了外部治理,其明智之处显而易见。
三、强化监事会——中国公司治理的理性选择
中国的现实经济状况更接近于德国或日本,外部治理机制较弱,股权结构集中。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改革存在明显缺陷,没有做到内外治理互补。因此,中国应借鉴德国双层制治理结构经验以弥补外部治理的不足。中国正处于公司治理改革的十字路口,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经济环境与日本相似,日本的改革经验应该是我国的指路标,因而主张废除监事会,强化独立董事制度,这种观点其实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一是我国的外部治理相当不健全,故而应该强化内部约束和监督,专司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应是首选;二是实行单层制后,独立董事容易受到内部人或者是大股东的控制,从而造成监督职能的双重弱化,得不偿失。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日本式的二元制,监事会和董事会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董事会控制着公司,监事会没有实权,没有超然的地位,在利益上受制于董事会。监事会往往沦为董事会的“奴隶”,而无法真正实施监督职能。因此,中国的理性选择只能是强化监事会,而决非放弃。在这方面,国家委派监事会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国有企业改制放权后,企业成了市场经济主体,刺激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同时也增长了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链,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助长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见提高。而国家委派监事会的实行,一方面极大地缩短了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链,降低了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国家委派监事会拥有极强的权威性,直接对国务院负责,并提出对管理者的任免意见,因此地位超然,可以起到较好的监督效果。缺乏权威和地位超然也正是企业内部监事会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合德国监事会的经验,中国改革监事会制度,应强化监事会职能,赋予监事会实质性权力,例如选择外部独立审计机构的权力,设立监事专职监督机构并领导内部审计,甚至可以让监事会拥有董事会重大决策的特别否定权等。拥有权威和超然地位使监事会拥有了监督的利器,但更基础的还在于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李爽认为监事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独立性问题。中国与日本相似的是监事的提名基本上由控股股东掌握,控股股东又控制着股东会,哪怕是经股东会任命的监事也无法具有独立地位。因此,要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就必须改变由控股股东提名监事人选的现状。这一点可参考银行业选举监事的做法,并引入具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外部监事。在外部监事的引入上,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已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此外,要使监事会有效行权还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监事人选必须要具有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或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另外,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就是监事会也是一个代理机构,同样要对监事实行固定报酬外的绩效激励机制。
【关于装饰公司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装饰公司工作的实习报告10-24
关于公司保安的辞职报告10-01
关于县公司财务人员工作转型的调研报告06-18
关于规范公司业务流程的自查报告08-25
关于顺风物流公司的调查报告09-15
关于国药控股天津有限公司的考察报告07-01
公司关于安装改造自来水系统的申请报告08-15
建筑装饰公司调研报告08-12
关于公司前台辞职报告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