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2024-07-11

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共9篇)

1.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篇一

淮安旅游业的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淮安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使得其旅游业呈现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起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本文从淮安旅游发展的实际出发,运用SWOT分析法,对淮安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淮安 旅游业 态势分析 发展对策

引言:淮安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城,有许多历史名人,周恩来,韩信等;其地理位置是苏北地区的枢纽,曾与沿线的苏州,杭州,扬州并称“四大都市”;在自然环境上,湖群环绕,气候宜人;在饮食上,它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已举办过多次淮扬美食节。因此,淮安市是一个具有人文,自然,古近代等多元素的旅游城市。但其旅游业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虽有旅游资源,但并没有特别知名的旅游景点。所以如何提高淮安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已引起很多专家的注意。立足于淮安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分析,立足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发展策略。

一、淮安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淮安旅游资源既有历史积淀深厚、孕育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风景秀丽、山川迷人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都给淮安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理故居是淮安旅游的品牌,是淮安开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旅游观光的功能已具备。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建立展示古今运河变迁,漕运河运文化历史、神话传说、民俗民风、绿色河运等,形成全国独有的特色旅游产品系列;明祖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淮安旅游观光游览线中的龙头景点;老子山-龟山景区以道教景观和地热资源为依托,洪泽湖旅游休闲区加强钱马岛、大墩岛、洪泽湖度假村等会旅游产品开发,淮河以三河闸风景区为基础,开发了山、河、湖相互辉映并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个富有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

二、淮安旅游业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地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之交,淮安曾是著名的交通枢纽,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公路方面,淮安北接连云港,东临盐城,南连扬州,西邻宿迁,处于104、205国道和宁连一级公路的交汇点;铁路方面,淮安火车早已站建成并投入运营,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航空方面,目前淮安机场已经修建完成。此项建设对打通淮安的空中对外通道,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旅游资源丰富、品牌特色鲜明

(1)淮安素有“淮扬菜之乡”的美誉,淮扬菜是江苏菜的代表之一,淮扬菜名列八大菜系之一,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钦工肉圆、文楼汤包等传统名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红色旅游景点。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八十二烈士陵园等景点,证实了淮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3)名人故乡。“周总理的故乡”几乎是淮安市对外打出的最响亮的旅游名片,市内留有周总理的童年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景点,是重要的引人眼球的旅游资源。韩信故里,在现今的楚州区仍留有韩信所经历的“胯下桥”等景点。更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以及关天培墓等。

3.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淮安市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据统计,全市已拥有星级宾馆53

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22家,二星级27家),旅行社78家;可供游览的旅游区(点)43个,其中国家3A级旅游区(点)1个, 2A级旅游区(点)4个,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旅游区(点)11个,拥有持证导游1400多人,旅游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大型购物中心如沃尔玛、快捷酒店如莫泰168连锁酒店等逐批落户淮安,满足了大批旅游者购物和住宿的需求。

4.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全方面予以支持。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大旅游作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建设”战略之一。2008年,淮安市旅游投资总量11亿元,2009—2011年,28个项目计划投资84亿元。先后启动78个旅游重点项目,目前已有51个项目竣工,直接投资54亿元,明年计划建设56个旅游重点项目,预计投资66亿元,通过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了淮安旅游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强了淮安旅游的对外吸引力和辐射力。(二)劣势

1.旅游模式单一,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旅游产品模式单一的为观光型旅游产品,缺少参与性,娱乐性不高。此外,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目前为止,所谓的旅游商品,无非是“老侯野鸭”“盱眙十三香龙虾”等携带不方便、纪念性差、包装不上档次的食品。

2.资源分布分散,景观联动性差

淮安的景点多,但是分布的很散,例如总理童年读书处与周恩来纪念馆就隔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给游人的旅游活动造成很大不便。

3.旅游开发投资力度不够

淮安众多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旅游设质量差,服务系统不够完善;且众多景点,如清宴园,明祖陵等珍贵景点已被当地居民严重破坏,需要修复性开发;旅游业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不够;高档酒店,服务设施缺乏,资金缺口较大。

(三)机遇

1.持续升温的旅游业

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目前正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一是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由出口拉动型转变为扩大内需型。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是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另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倾向于发展国内旅游。据统计, 2010年“十一”“中秋”八天共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2009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6.4%,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巨大的市场潜力。

2.江苏目前重视加快苏北振兴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明确提出了加快苏北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推进以苏北地区为突破口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同时,江苏省提出了2020年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也把加快苏北振兴作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战略。一系列战略目标为淮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淮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必将由此得到更好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四)威胁

主要是来自区域旅游竞争的威胁。淮安毕竟地处苏北,首先在经济上,并不如苏南发达,旅游业也同样如此,就算是在苏北地区,也面对很大的竞争压力。徐州,由于处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在工业上,还处于领头羔羊的位置,在旅游业上,其更为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淮海战役的红色旅游,及所傍依的云龙湖自然旅游资源,更为繁盛的购物中心都是淮安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三、基于SWOT分析的开发策略

(一)立足“总理故里”,塑造大品牌

淮安市旅游业发展应以国内客源为主,利用淮安作为总理故乡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强

化“总理故乡”的旅游名片,积极构建包括韩信、吴承恩等在内的“名人故里”专题旅游线路,抢占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创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扩大国际客源市场。同时,实施精品大项目启动战略,积极开发具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如处于洪泽湖底的泗州城等,通过精品大项目带动旅游区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升级换代。同时根据现代发展趋势,打造五张名片即文化名城,名人故里,美食之乡,运河之都以及生态家园。

(二)大力开发旅游与二产结合形成的工业旅游

重点开发今世缘工业旅游项目,挖掘千年酒乡的文化内涵;重点开发一品梅烟厂工业旅游项目,弘扬周恩来一品人品、一品官品的文化,宣传淮安卷烟是烟中一品。

(三)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淮安旅游业的资金投资力度仍然不够,资金缺口大,光靠政府和国家是不够的,需要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四)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淮安应该摆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可凭借洪泽湖进一步开展大众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度假村,开展多项湖上娱乐项目;也可依托境内天然水域辽阔、湖水清澈以及其生态养殖、绿色食品之优势,通过游渔村,逛渔岛,进渔家,品鱼宴的形式规划等。

参考文献

[1]华丽.提升淮安旅游竞争力的几点建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邹平.淮安旅游业发展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2008.(12):387-388

[3]官卫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8,(8);140-145

[4]淮安市旅游局.淮安市旅游业基本情况[EB/OL].[2009-08-01]

2.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篇二

一、优势 (Strengths)

(一) 区位优势明显

从国际区位看, 青岛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繁荣经济带, 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一环, 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中心城市。青岛的会展旅游发展有赖于“亚洲繁荣经济带”的崛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依托, 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举办展会、大型会议、节事活动等提供了优良环境。从国内区位看, 青岛地处环渤海经济带上, 是山东省经济龙头城市, 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心城市, 是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和15 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也是整个沿黄流域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之一。优越的区位条件使青岛聚集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雄厚的资金支持、一大批品牌企业, 为会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 经济实力雄厚

青岛是山东省的经济重心, 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 也是我国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 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青岛港等一大批明星企业, 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展示了青岛雄厚的经济实力, 为会展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三) 生态环境条件优越

青岛作为真正的海滨城市久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从气候条件看, 青岛空气湿润, 温度适中,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气候宜人, 属温带季风气侯, 年平均气温12.2℃, 具有适合人们居住和旅游休闲的气候环境, 为会展旅游提供了先天的环境优势。青岛秉承“打造优美环境, 构建宜人之居”的理念, 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发展, 造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个性突出、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正是这些价值无限的无形资产, 使青岛越来越具有魅力和人气, 青岛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适宜人们创业、居住、休闲的城市之一, 也自然成为举办各类展览会、国际会议、大型节事、体育盛会的首选之地。

(四) 会展经验丰富, 产业基础良好

自举办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以来, 青岛会展旅游经历了20 多年的发展, 积累了丰富的会展经验。20 世纪90年代末, 以“青洽会”为主, 分散举办过一些零星展会, 但规模不大, 影响力较小。进入新世纪, 随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的投入使用, 依托旅游、海洋、港口、服装、电子等优势产业, 青岛会展旅游后来居上, 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由小变大, 由弱变强, 不断向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形成了一批知名会展旅游品牌。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电博会、时装周、海洋节、啤酒节、渔博会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行业影响力和权威性逐步提高。

(五) 政府积极推动与扶持

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青岛市会展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 以制度形式推动并规范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还建立了青岛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 强化对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并组织实施,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培育会展旅游业市场, 并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 更好实现会展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2012 年以来, 凭借举办2014 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 青岛市又推进了总投资额达1360 多亿元的81 个旅游大项目建设。青岛市政府对会展旅游业的积极推动与大力扶持是其他国内城市所不能企及的。

二、劣势 (Weaknesses)

(一) 会展旅游市场化程度较低

青岛市几个知名的大型展会, 比如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时装周、航海博览会、啤酒节等, 大都是由政府主办的, 各种大型会展活动都有政府的身影, 并非是由企业主导。政府在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中, 行政干预过多, 而市场化程度较低, 从而导致会展旅游业缺乏竞争力, 严重制约行业的发展。政府在寻求政治影响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 往往忽视企业的因素和作用, 忽视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容易违背会展旅游自身的经济规律。会展旅游应成为一种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政府应主要负责争取主办权以及政策支持, 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做好服务, 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等。

(二) 市场主体参差不齐, 缺少大型会展旅游企业集团

近几年青岛市会展旅游发展迅速, 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事专业性会展旅游服务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 现已多达50 家以上, 然而规模较大的只有青岛海宸国际会展有限公司、青岛嘉路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山东省欧亚美会议展览有限公司、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等少数几家企业, 大部分会展旅游企业规模不强, 实力不大, 份量不足, 市场竞争力有限, 市场主体参差不齐, 更缺少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旅游企业集团。这反映出青岛市会展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亟需培养几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专业化会展旅游企业。

(三) 会展旅游的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虽然青岛市已举办不少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大型会展节事活动, 比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国际啤酒节、国际时装周、国际帆船周、国际海洋节等, 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会展旅游城市相比, 青岛举办国际大型展会的数量和规模还有很大差距, 会展旅游的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 甚至与同为二级城市的大连、杭州、厦门等城市也有一定差距, 青岛市离建设“国际海洋会展旅游名城”的目标还有很多路要走。

(四) 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会展旅游的涉及面较广、专业化程度较高, 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一大批专业复合型人才。但是, 当前青岛市会展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低, 很多一线员工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相关课程的学习, 正规高校会展旅游类毕业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了解国际惯例, 熟悉国际业务, 富有国际展会操作经验, 懂得会展项目策划、数据库管理、会展产品设计的中高级会展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更是紧缺。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影响青岛会展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机遇 (Opportunities)

(一) 国际会展业正向新兴市场国家梯度转移

青岛会展旅游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2013 年, 上海会展研究院发布的会展蓝皮书显示, 国际会展业正由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向亚非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实现梯度转移, 亚太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 而欧美地区则呈下滑趋势, 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历史性突破。目前我国会展业已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会展城市群”, 而青岛正是环渤海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借助国际会展业向新兴市场国家梯度转移和地处我国环渤海城市群的有力契机, 青岛有能力率先发力。

(二) 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 年1 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 极大地促进了青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提高了青岛的城市品味和吸引力, 为青岛会展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 国家实施“转方式、调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转方式、调结构”是国家贯穿于“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 并与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任务结合起来, 成为各地方政府的施政重点, 不断加大政策推进力度。会展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当前, 青岛市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 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岛会展旅游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 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 积极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为青岛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四) 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在青开幕

2014 年青岛即将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这是继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帆船比赛以来所承接的最大型的国际展会活动。由于世园会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效益, 因此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城市的积极申办。可以预见, 世园会期间, 青岛将会吸引国内外众多专业人士和普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商贸洽谈、娱乐消费, 将会举办各类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会议、展览、论坛、节庆活动等。利用这一重大机遇, 青岛会展旅游必须顺势而为, 谋求变革, 全面突破, 整体提升, 实现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五) 大项目建设助推城市功能升级

近几年, 围绕建设“世界海湾、蓝色之都”的城市发展总目标, 青岛市正积极推进大项目建设, 其中很多大项目直接对青岛会展旅游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会展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方面, 拥有国际邮轮母港、青岛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唐岛湾海上嘉年华、凤凰岛影视旅游岛、麦岛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大项目, 它们正在规划论证或加紧建设中。大项目建设在推动青岛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 还促进了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 从而为会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 (Threats)

威胁主要来自于其它会展旅游发达城市的强大竞争压力。近年来, 随着会展旅游的不断升温, 国内会展旅游发达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甚至趋于白热化。处于“第一梯队”的北京、上海、广州等, 会凭借自己雄厚的城市实力和产业基础继续保持在会展旅游的霸主地位。青岛市会展旅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要抢抓机遇, 超前规划, 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

综上所述, 青岛市会展旅游业既具备自身独特优势, 拥有良好发展机遇, 也存在诸多问题, 面临激烈的城市竞争与挑战。但发展优势和机遇更为明显和突出, 优势大于劣势, 机遇多于挑战。只要把优势发挥好, 将问题逐一解决掉, 把握好历史机遇, 并尽量规避外在风险与挑战, 青岛会展旅游就一定能创造特色、树立品牌, 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始终保持青岛作为海洋会展旅游名城的领先地位。

摘要:青岛市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港口经济中心城市和海滨度假旅游城市, 为开展休闲旅游、会议展览、盛会节事等活动提供了优良条件。青岛市发展会展旅游优势大于劣势, 机遇多于挑战, 具备建设成为国际海洋会展旅游名城的实力。青岛市会展旅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必须抢抓机遇, 超前规划, 尽量规避外在风险;以积极创造特色、树立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接挑战, 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始终保持青岛作为海洋会展旅游名城的领先地位。

关键词:青岛市,会展旅游,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于倩.论城市会展旅游发展一般模式[D].山东大学, 2005

[2]王晓宇.青岛市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 2012 (1) :76-77

[3]张广海, 陈婷婷.青岛市会展旅游发展及其对策分析[J].科学大众, 2006 (7) :6-7

[4]王瑛.青岛会展旅游发展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 2006 (3) :98-100

3.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篇三

【关键词】郑州会展旅游;SWOT分析

一、郑州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郑州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一直是全国商品贸易的集散地,优越的中部区位,加之便捷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条件,使郑州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与流通基地,其现代市场覆盖力更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所以一直以来也是国内多种会展的首选地。

从国外会展业发展一般经验看,随着会展业发展的逐渐成熟,会展旅游的发展和功能将超越会展行业本身,产生广泛的带动和辐射效应。目前,郑州会展业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会展旅游的开发依然大大滞后于会展行业本身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管理工作滞后,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会展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会展的质量,品牌,知名度等有待提升。

二、郑州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郑州发展会展经济有着明显的交通优势,铁路方面,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郑州站是全国第三大客运站, 有直达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车次。京珠、连霍高速在此交汇, “米”字型高速公路网也以郑州为中心。航空方面, 1997年建成投人运行的新郑国际4E级机场, 可与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无论铁路、公路、还是航空方面完全可以满足各类大型会展的需要。

2、现代化的会展中心,有一定的办展设施和办展经验。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在面积上仅次于广州、深圳展馆的全国第三大展馆。正是因为它,第二届中国会展产业年度评选中,郑州被推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该展馆也与香港亚洲展馆一起,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自2005 年10 月建成开馆以来,凭借一流设施吸引了一系列重头展会,每年举办的会展大小不下150个,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郑交会、中原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部旅交会、糖酒会等,积累了丰富的办展经验。

3、旅游资源丰富, 城市旅游吸引力强。会展与旅游是分不开的, 很多时候会展的举办就是冲着举办地的名胜古迹、美丽风光和良好的城市环境而来的。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有着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郑州市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 以少林寺、中岳庙、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宋皇陵、黄河风景名胜古迹享誉中外。郑州距九朝古都洛阳有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七朝古都开封两大旅游胜地仅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郑汴洛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郑州居中, 这对举办各种会展活动是极为有利的。郑州完全可以形成旅游促会展, 会展促旅游的良性循环格局。

(二)劣势

1、会展层次低、精品少, 缺乏品牌意识。郑州每年都会举办几百场的各种会展活动,但是,档次高、规模大,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甚至是世界性展会却很少,很多展览形式有些单一,技术含量偏低、展览重复,虽然,郑州有全国商品交易会、世界少林武术节、郑州糖酒交易会、世界传统武术节等一批本土品牌,但是这些展会与国际性品牌展会相比,无论是在展示水平、组织效率,还是影响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会展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市场竞争秩序不完善。郑州至今没有一家专门的会展行业管理组织机构, 缺乏有效的协调、引导和明确的分工。具备怎样资质的单位才能举办会展, 举办哪种层次和内容的会展, 参展商要具备什么的行业标准才能入场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导致了目前多数会展场景看似热闹, 本身的含金量却很低。另外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 多个部门都有审批的权力, 又导致重复办展、会展内容混乱、办展公司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郑州会展业的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展览公司和专业人才,缺乏比较高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对郑州来说会展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郑州目前还没有一个在外界叫得响的会展企业,专业的会展人才缺乏。目前大部分的会展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往往会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不高。会场及展台的设计人员水平不高,有时会展的设置与主题会出现不相符的想象,高等设计人才匮乏。

(三)机遇

1、借助中原崛起的战略优势。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和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国际、国内大中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其附属和关联的中原城市群都有分布合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郑州市将会展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养和扶持,以展会友、以展带业、以展扬名、以展兴市已成危房全市上下的共识,尽力打造郑州会展业的品牌。

2、国际会展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机遇。近年来, 国外展览公司纷纷采取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与中方合资兴建展馆和品牌并购等多种方式向中国展览市场渗透,国际展览业重心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东亚特别向中国转移、亚洲展览业的重心从新加坡向中国转移, 中国会展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 郑州面临着会展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郑州可以借助这一发展的机遇,发展会展业,进一步的打造中国会展新城。

3、政府大力扶植会展业发展。郑州市政府从2009年开始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会展业发展专项基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本土品牌展会或重点支持展会的培育、补贴或奖励;引进、申办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影响力强的国内外大型展会及对引进者的奖励;会展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及宣传、招商推介等费用。推动郑州会展业的发展。

(四)挑战

邻近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对郑州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郑州位于中国会展城市的第二线,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二线城市,在城市群下,郑州的“中部会展之都“之名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郑州虽地处中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处于省会城市的中上水平,但与周边省会城市如济南、西安、武汉等相比还存在差距。上述城市在区位、交通等方面都有与郑州抗衡的条件,甚至超过了郑州,并且在会展场馆方面优越于郑州。

郑州发展会展旅游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以上通过对郑州会展业的SWOT分析表明,郑州发展会展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展会展业的优势和劣勢,机遇与挑战是可以转化的,在发展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针对弱点和短处进行针对性的提升,扬长补短。总之, 郑州的会展经济发展可以结合郑州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 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发展方向, 坚持自我壮大与合作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方婷婷.论新经济形势下郑州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商贸,2010,(5)

[2] 黄阿琼,王艳辉,张爱国等.郑州发展会展旅游的思考.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5)

4.合肥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篇四

谢瑞刚

(10旅管)10148012 第一,内部优势。(1)合肥是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明显。(2)合肥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拥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紧邻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等著名旅游景点。(3)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独特。三河古镇,巢湖,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中有较高知名度,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合肥同时是国家四大科技基地之一,三个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之一,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城市,科教优势明显。(4)合肥旅游产品竞争优势较强,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点)10处,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旅游景点。(5)农家乐等新兴旅游项目发展迅速,休闲,自助游发展潜力大。

第二,内部劣势。(1)合肥市政府赋予旅游部门的公共资源较少,市旅游部门可配置的公共资源有限,对全市旅游业宏观调控能力较弱。(2)合肥旅游业发展迅猛,合肥旅游立法明显滞后,原有的《合肥旅游管理条例》已难以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执法缺乏法律依据。(3)合肥旅游产品尤其是包公故里和三国旧地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合肥旅游的文化魅力展示不足,削弱了我市旅游的优势。(4)合肥旅游执法队伍不健全,人力物力缺乏,旅游市场有待完善。(5)旅游企业发展处于粗放型阶段自我外扩能力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缺乏国际性,集团化,大规模的旅游企业。(6)旅游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旅游促销宣传,企业活力等明显与苏州,杭州的旅游发达城市存在差距。(7)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不同步,旅游业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自主旅游发展缓慢。(8)旅游宣传手段单一,效果不明显。

第三,外部机遇。(1)江苏,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区域客源市场庞大,尤其是合肥紧邻长三角区域,区域优势明显。(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技术创新对接示范区的设立将直接推动合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3)两年一度的国际旅游交流会将在上海举行,合肥作为紧邻长三角的城市之一,是重要的受益城市,是合肥向境内外旅游参展商推介宣传的好机会。(4)包括合肥在内的华东旅游线路已成为黄金旅游线,有利于合肥 旅游客源的增长。(5)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GDP的提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巨大的增长空间。(6)合肥市政府近年来对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关注和省发展旅游强省目标的提出及合肥产业升级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旅游业。(7)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合肥商务,考察客源的快速增长。

第四,外部威胁。(1)江浙的周边省市尤其是苏州杭州在境内外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客观上分散了一部分客流,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合肥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2)黄山,九华山旅游的成功打造,使合肥巢湖旅游品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效用。(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旅游形式增长空间会慢慢缩小,难以为继。(4)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古建筑,古村镇消失,让合肥失去一大旅游特色。

SO战略: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合肥旅游行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内部环境优势,利用旅游资源规模和景区品牌优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不断提升景区价值。利用现有资源,创新发展方式,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加速发展。

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弱点。合肥旅游企业应该抓住外部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取有效地管理方式,以独特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锻造自身竞争力,克服弱点。

ST战略:利用优势,规避风险。合肥旅游企业应该发挥现有的旅游资源和经典的品牌优势,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

WT战略:减少弱点,规避风险。合肥旅游企业应该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巩固固有市场,强化品牌,降低成本和费用,克服自身不足,使自身更加适应市场发展。

5.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篇五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在于: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好,交通便利,政府支持;其弱势为:缺乏拳头产品,促销手段不足,配套政策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就国内、国际大环境而言,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潜在的威胁.

作 者:赵彦红 连进元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刊 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年,卷(期):200416(3)分类号:F592.7关键词:石家庄市 旅游业 SWOT分析

6.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篇六

[摘要]西安曲江在资源条件、可进入性条件、市场条件(社会旅游需求)、政府扶持条件、发展机会、人才条件及相应的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具备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但其也在集群发展方案、相关及支持性要素、产品的设计组合与推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及资金链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和不足。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西安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旅游产业虽集聚而不成群,还没有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集群。

[关键词]西安曲江;旅游产业;旅游产业集群

西安曲江系西安曲江新区的简称,位于西安市区东南部,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园林遗址为中心,东起马鸣路,西至翠华南路、纬一街、长安南路南段,北起小寨东路、西影路,南至雁塔区南界址,近期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是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旅游产业领域内地域上接近的相互联系的一定数量的旅游企业、旅游相关企业和组织机构,通过商品和辅助活动而集聚在一起的一个有机网络系统。旅游产业集群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与旅游产业领域有关,这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二是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三是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旅游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旅游企业,而且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这是旅游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一个地方旅游产业集群经常包括多个旅游景区,这些旅游景区之间联系紧密,结盟运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西安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共生。

一、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一)文化资源优势

在文化资源储备上,西安曲江历经周秦汉唐,时间长达3000多年,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涉及政治、经济、建筑、宗教、民俗、文学、教育、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饮食等诸多领域。现存历史遗迹主要有秦二世胡亥陵、杜陵、少陵、曲江池遗址、大雁塔、大慈恩寺、乐游原青龙寺、唐夹城堡遗址、寒窑等;历史文化活动主要有唐朝上巳、中和、重阳节时的祭祀、宴庆、巡游活动,其中尤以新科进士的曲江宴饮、杏林宴饮、雁塔题名最为出名;文学方面形成了“唐诗曲江”现象,涉及到曲江的山水个性、四时景致、园林建筑、宗教文化、节庆活动、世俗风情等,包括了《全唐诗》所收录的五百多位著名诗人中的一半多,流传下来近500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些文化资源都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具备转化成文化资本、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产品开发价值。也就是说,这些文化资源对塑造独具特色的曲江城市风貌和地域文化氛围,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历史名城、进行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产业基础优势

在产业基础方面,曲江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基础良好。在曲江新区15.88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了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和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在千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在两

亿元左右。新区内除了秦二世陵、汉宣帝杜陵、唐代城墙遗址、大慈恩寺、曲江寒窑等文物古迹外,还拥有大雁塔南北广场、雁塔东苑(陕西戏剧大观园)、雁塔西苑(陕西民俗大观园)、雁塔南苑(曲江春晓园)、老西安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艺术博物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大唐通易坊以及唐华宾馆、曲江宾馆、曲江惠宾苑宾馆、曲江商务会所、曲江旅游服务中心、钻石王朝、湖滨花园、中伟外商俱乐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泛美花园、曲江六号、丰景佳园等一批重点旅游商务配套设施及房地产项目,初步形成了一个集“行、游、住、食、购、娱”诸要素齐全的旅游产业体系。

(三)产业政策优势

在产业政策方面,曲江新区除了可以享受《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局关于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西安市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所规定的政策优惠外,还可以享受《西安曲江新区优惠政策》。此外,为了重点发展和扶持文化、旅游、酒店、会展、节庆活动等产业类项目,鼓励各类知名文化、旅游企业、名人工作室或分支机构进驻曲江,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曲江开发和城市经营,新区管委会又出台了十条优惠和扶持政策,并将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文化地产联盟基金、民间文化保护和抢救基金,作为促进曲江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区位优势

在可进入性方面,从大环境来看,西安作为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上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在中国区域经济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枢纽作用,是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和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城市,是西部的金融、贸易、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和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陕西“一线两带”的核心区,其科技和教育力量位居全国第三位。此外,西安有飞往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的国内航线80多条,港澳地区航线2条,飞往日本、韩国的国际航线8条,是陕西省“米”字形干线公路网的中心,有2条国道主干线,3条西部大通道和5条国道在西安交汇,另有7条省道由西安向外辐射或环绕。全市拥有出租车10000多辆,用于接待外宾的大、中型豪华轿车近千辆。这些优势为西安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人才、资本等方面的保障。从小环境来看,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介于西安市二环和三环之间,是西安市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气候由于受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3.1℃~13.4℃,比较适合全年出游。曲江新区南接长安区韦曲科技园,东临灞桥产业区,西临高新区,北接老城区,临近雁塔高教文化圈和小寨商圈,生活、教育、医疗配套完备方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

(一)缺失系统的集群发展方案

从曲江旅游度假区到曲江新区成立至今,曲江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没有一套比较系统科学的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方案来指导。从近几年曲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事实上一直在摸索中实践着集群发展的理念,并在旅游新城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曲江从根本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曲江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由于过于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了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社区等利益共同体在集群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主人翁作用。其次,新区虽有“文化立区,旅游兴区”和“集群发展”的概念,但由于其旅游产业规划不系统、不完整,没有确立集群发展的原则,也没有制定集群发展的目标体系和战略,更没有建立集群发展所需的多

元化筹资渠道,致使曲江的旅游产业发展无论先天后天都显得营养不良。最后,曲江新区内的主题旅游企业多处在一个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起步阶段,企业间缺乏互动、协作与配合,彼此间的竞争之状远大于合作之态,虽集聚而不成群。

(二)相关及支持性要素不完整

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集群,不仅需要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政府、机会、企业战略和竞争结构完备,还需要相关及支持性要素的密切配合。曲江目前共积聚了7大旅游景区(点),10大宾馆酒店,一家旅游服务中心和比较完备的公共交通设施。除此以外,就只剩下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主题旅游企业、其他相关的娱乐及购物设施、住宅小区等,相关及支持性要素企业和组织严重不足。而在现有的旅游产业规模和格局中,真正创造效益的也不过只有大雁塔风景区、大唐芙蓉园景区、曲江海洋馆等几家主题旅游企业。此外,区内主题旅游企业、酒店与区内外旅游要素供应层面上的其他旅游企业和组织联系不密切,旅游产业链短,游客通常在游完上述景区(点)以后,就基本上会出现无处可游、无物可购的窘况。为此,曲江新区需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产品,完善相关及支持性要素,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游览体系,同时还要加强与农业、轻工业、部门服务业的联系,以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链条连接。

(三)产品设计中消费者参与性、互动性要素不足

曲江新区是一个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从目前推出的旅游产品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一是佛教文化类,以大慈恩寺、青龙寺为代表;二是彰显圣唐文化类,以大唐芙蓉园为代表;三是海洋文化类,以曲江海洋馆为代表;四是亡秦文化类,以秦二世陵风景区为代表;五是爱情传说类,以曲江寒窑为代表;六是文物古迹类,以陕西历史博物馆、老西安博物馆等为代表。随着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消费时代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体验等复合型旅游消费时代的过渡与转变,如今的旅游消费者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旅游目的地景观和事件的观光和欣赏,而是愿意更多地融入到旅游目的地的节事活动当中,成为事件或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而不仅仅是观赏者、旁观者。分析曲江新曲的六大类旅游企业,参照旅游业态的新趋势,新区内旅游企业的最大缺憾就是其产品设计中以观光型产品居多,消费者的参与性、互动性要素明显不足。举例来说,像“曲江流饮”、“雁塔题名”等文化典故,完全可以以唐代的科学考试文化为主线,以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为节点,从而把曲江设计成为让全国的高考学子考后都愿意来曲江体验唐代科考文化的朝圣地。此外,围绕“唐诗曲江”和“唐诗三百首”,可以设计全国性的甚至世界性的“诵唐诗,品国文,梦回唐朝”等大型文化主题活动。

(四)缺乏灵活的旅游线路设计与组合综观曲江新区内的主题旅游企业集聚,总体感觉比较散,整体上不像是同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经济体。究其原因,这与曲江新区内各旅游企业之间联系较少,彼此间缺乏灵活的旅游线路串联和组合有关。截至目前,曲江新区内还没有形成一条旅游线路设计,更缺乏可以很好地把区内的旅游企业串联起来的灵活丰富的旅游线路设计与组合。在与区外旅游企业的联系上,旅游线路的设计也呈现出比较单调的情形,除了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可以作为一个点和区外的旅游点串联组合起来,形成几条产业化的旅游线路以外,区内的其他旅游企业基本上还处在一个主要依靠短途的一日游散客维持局面的境地,其盈利和生存状况均不容乐观。其实,曲江新区内旅游企业完全可以很好的利用各自的优势来组合成多条动态化的差异性旅游线路,以旅游套票或组合旅游的形式整体营销,联动互利。此外,区内的旅游企业完全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区外旅游线路的设计与营销当中,积极拓展与区外旅游

中介组织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区内、区外联动多样的灵活性旅游线路设计与组合。这既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也有利于解决区内企业旅游营销方面单兵作战的困境,更有利于提升曲江新区的整体价值和线路竞争力与吸引力。

(五)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曲江新区内各主题旅游企业在产品的包装和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的问题。从区内各个景点的门票的包装和设计来看,所存在的共同问题是设计和包装流于形式,缺乏创意,不具备旅游纪念的特质,结果是游客一经离开景区,甚至是还没有离开景区时,门票已经不知去向。其实,曲江新区内各主题旅游企业完全可以以各自的旅游主题为出发点,联合或独自设计出独具特色的门票系列。比如可以以邮票套票、明信片、纪念章、纪念手册或者以光盘等形式来别出心裁地推出自己的门票产品,延长其生命力。曲江新区在宣传方面具备优势,但由于其在产品的包装与设计方面不够重视或者说是没有足够重视,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方面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曲江新区的旅游产品不广为人知。根据笔者对北京、上海、南京、昆明四个城市的随机电话采访,知道“曲江”旅游品牌的几乎为零,而知道大雁塔的被试却为百分之百。这说明“曲江”旅游品牌在省外的社会认知度非常低,远远不及区内的大雁塔,同时也说明曲江新区在省外的宣传推广活动和力度还不够。究其原因,这与曲江新区在宣传推广方面过度依赖本地媒体和资源,没有或者缺乏全国性的立体和平面媒体在宣传、推广、策划、营销等方面的支撑不无关系。

三、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机会

在社会旅游需求方面,曲江拥有雄厚的国际、国内(潜在)旅游需求支撑。从理论上看,游客出游力的大小主要受到游憩者的心理动机、性别、年龄、可支配收入、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结构和其他一些社会经济变量(包括地区经济水平、交通状况、出游价格、闲暇时间、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经济距离和心理距离等)的影响。因此,随着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旅游总需求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提高。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世界四大古都和全国五大国际旅游热点城市之一的西安,“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者人数9956.6万人次,年均增长9.1%,累计旅游创汇收入14.95亿美元,年均增长8.7%,累计国内旅游收入560.8亿元,年均增长11.6%(见表1)。曲江新区作为西安的重要旅游板块,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主题景区必将对潜在的游客形成巨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威胁

存在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不被审批及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曲江新区采取“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和“旅游产业带动战略”,以大融资大开发促进新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涉及内容主要为旅游项目和房地产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旅游项目从评估、设计到投入、产出,资本回收期和收益期一般都比较长。资本是趋利的,在投入产出既定的情况下,哪个项目的风险性较小,盈利周期较快,资本自然会选择它。显然,新区内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会受到来自区外的资本盈利项目的竞争和阻碍,困难比较大。曲江新区作为一个旅游新城

区,无论是规划中的中央商务区、住宅小区还是城中村的农民安置区,所涉及的房地产建设项目、拆迁及土地征用等项目都需大量的活动资金。而土地征用和房地产项目由于受到《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办发[2004]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4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国办发[2005]8号)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存在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不被审批,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甚至是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客观而言,曲江新区如果不能够拿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农用地转用批文和土地征收批文,其旅游建设资金链一旦断裂,曲江新区的很多在建和拟建项目工程便会立即陷入瘫痪的境地,不但产生不了预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反而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比如说土地的废置问题,拆迁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等。总之,曲江新区内旅游项目和房地产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土地投入和建设基金投入,而这些项目会受到资本的趋利性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不被审批及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五、结论

7.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篇七

一、合肥市会展经济的SWOT分析

(一) 合肥市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 (Strength) 分析。

优势是指能使会展城市获得战略领先并进行有效竞争, 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某些强大的内部因素或特征, 通常表现为一种相对优势。[2]

1.会展场馆设施不断加强, 会展产业发展迅速。

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 在2004年, 共举行会展总数突破200个, 成功举办了“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全国教学仪器展”、“全国农机展”等大型展会。合肥已被评为“全国最具竞争力会展新锐城市”, 与南京、大连仪器处在了全国二级会展城市之列。合肥拥有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古井体育馆等会展场所。近年来, 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迅速, 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2008年, 外地来肥参展人数增长了141.6%, 展会及场馆收入翻了一番, 直接拉动三产效益8.16亿元, 展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达18.6%。

2.丰富的旅游资源。

合肥市素以“江淮明珠, 包拯故里”著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众多的古代文物。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一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弩台、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复墓、三国新城等十四处,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段氏祠堂、李鸿章享堂、高家祠堂、大孔祠堂、环城公园东汉古墓、太平天国城墙等73处。782k扩的巢湖有三分之一在合肥市境内, 并且有姥山、四顶山两处名胜, 有由人工改造而成的岱山湖, 有沟通环城水系同巢湖相连的南视河, 另外还有双凤湖、大堰湾等大体量水域。拥有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岱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等3处, 此外, 还有风光秀丽的大蜀山森林公园。北有凤阳明皇陵与中都古城、寿州古城和毫州古城, 东有滁州的琅娜山, 西有大别山的天堂寨, 南有万佛湖、天柱山以及巢湖, 江南还有黄山、九华山以及徽州古民居。环旧城郭建起的开放式公园的翡翠环城、以水烘托的政务文化新区新景天鹅湖畔成为合肥靓丽的新景点。

3.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合肥居皖之中, 周边资源密集, 品位很高。合肥市是国家建设中的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市内形成了二环九射加方格网的现代化城市公路交通框架。航空港开通了国内27条大中城市航线, 有国际、国内航线30余条, 连接东西、贯穿南北。合宁、合芜、合安、合徐高速公路和206国道、312国道贯穿, 合九铁路与宁西铁路交汇, 可以借助自身辐射出的交通干线, 把它们与合肥市串接成线, 借景发展, 形成旅游产品, 增强合肥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不断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优美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 合肥市以城市供水、道路、供气和旧城改造、园林绿化及交通、电力、通讯、卫生、环境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先进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称号。据统计, 自2007年以来, 合肥市共完成建设投入224亿元, 安排新建扩建道路211条、桥梁90座, 建成通车道路147条、桥梁51座。

(二) 合肥市发展会展经济的劣势 (Weakness) 分析。

1.缺乏现代会展经济理念。

合肥市会展业起步晚、发展落后, 目前对会展经济尚缺乏正确的认识。虽然近些年来合肥市已经举办了大大小小的会展数百场, 但真正意义上把会展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仍然很少。至于将会展产业作为高品质的专项产品来看待, 那更是极少数专家人士才做的事情。对会展认识上的种种误区是影响会展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障碍。[3]

2.缺乏举办大型会展的经验。

虽然合肥市也曾举办全国性的会展, 然而每年办展数量见少, 并且大部分会展处于“小、散”的状态, 与国内会展十分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相比, 差距仍然很大。会展活动本身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缺乏特色, 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行政办展倾向明显、市场运作不力等。同时, 会展市场无序竞争、恶性跟风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另外, 会展与旅游的关系松散, 行业优势有待整合。

3.从业人员素质不均, 普遍较低。

会展经济也是智力经济, 一次成功的会展, 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进行精心策划, 需要专门的展览公司承办。但遗憾的是, 目前合肥市这方面的人才和公司奇缺。会展人员素质偏低, 名牌展览公司匮乏, 造成会展的组织和管理混乱, 只重形式, 不重内容, 使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佳。此外, 合肥市的会展经济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 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同一批人员既是展览组织者, 又是展览管理者和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等服务均由同一批人承担, 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会展的效率。

4.行政色彩太浓, 市场化程度不够。

在合肥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 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成度低, 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对于会战中最为重要的会展组织者缺乏认识。政府主导会展产业发展中, 行政干预过多, 缺乏正确的引导, 会展公司是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诚然, 会展业在发展的初期要有政府的主导, 但是主导的程度如何, 决定着这些企业市场能否有足够能力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 与国际著名的会展公司的竞争已经迫在眉睫, 所以,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会展企业尤为重要。

5.缺乏相关行业间的协作。

每一次大型会议或展览活动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接待、餐饮、翻译、邮政、保安等诸多服务项目, 这就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形成一个科学的分工协作体系, 一些会展企业“小、散、乱”的现状仍然没有彻底改变, 要么由于自身规模太小没有与会展旅游业合作的能力, 要么缺乏创新理念根本就没有与其它行业合作的思想。一些会展场馆也没有意识到加入会展旅游产业链的积极作用, 不能够抓住举办展览的有利时机展开营销活动, 争取与旅行社合作。

6.企业主体弱小, 缺乏知名品牌。

会展产业市场的主体是企业, 但目前, 合肥注册从事展览业的公司不足20家, 世界有办展能力的充其量只有4家至5家, 迄今为止还有一家公司有能力举办国际展览。合肥除少数专业展外, 多数品牌朦胧, 无实质内容。相比之下, 短短几年, 深圳借助“高交会”, 已培育出“住房交易展”、“光电博览会”、“首饰展”、“家具展”等20多个专业品牌展。目前, 在合肥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有会展业务的公司有100来家, 但有开展展览策划与管理业务的会展公司只有十多家。这些企业注册资本少 (一百万以下) , 高级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人才不足, 会展组织、策划能力较弱。会展经营主体的集团化、专业化发展问题, 而上海就有8, 000家会展行业企业。在合肥的会展企业中, 90%是民营企业, 大多处于创业积累期。

7.酒店建设滞后, 接待能力不能满足现有的会展发展的需要。

合肥现有三星级以上宾馆40多家, 星级酒店不足制约了高级别、大型会展活动的开展。现有酒店规模较小, 大部分酒店会议设施少, 配套设施不足, 难以满足会议举办的需要。每年会展期间, 许多中小城市的参展人员不得不住宿到一般的旅行社。即将召开的第四届中博会给合肥的酒店业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是个挑战。中博会需要接待的客商至少有1.5万人, 而目前合肥市预留的二星级以上酒店宾馆客房不到4, 000间、勉强安排约6, 600人住宿, 宾馆客房明显不够。

(三) 合肥市发展会展经济的机会 (Opportunity) 分析。

1.世界会展重心逐步向亚洲转移。

目前, 欧美国家在会展市场上的份额呈下降的趋势, 其比例已由80%降至60%。而近十年来, 我国承办的国际会展却越来越多, 已占到国际会展份额的10%到15%。有关专家预测, 21世纪的前二三十年内中国将成为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会展中心。[4]在这种良好的宏观背景下, 合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顺应潮流加快会展经济的发展。天时、地利为中国会展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 也为合肥大力发展会展产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2.中国正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为了促进我国会展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商务部展开了调研, 提出了发展和支持品牌展览会的工作思路;颁布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关于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办法》、《关于在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有关管理事宜的通知》等一系列的管理文件等。上至中央政府, 下至各地政府, 都把支持会展经济发展作为施政纲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发展的规划。

3.客源市场广阔。

在客源市场上, 要把合肥建成长三角地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以及宁西铁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是旅游业最繁荣的金三角, 是全国最大的客源市场。合肥与长三角地缘相近, 人缘相亲, 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 两地的交往更加密切, 互动更加频繁, 融合更加深入, 合肥要以良好的生态、纯自然的山水以及厚重的文化成为长三角旅游者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宁西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东西大动脉, 西安-合肥段已经建成通车, 合肥-南京段将建成高速铁路。随着全线建成通车, 合肥将成为宁西铁路上的重要枢纽城市, 并将真正成为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游客进入黄山的最佳集散地。

4.即将在合肥召开的第四届中博会。

本届中博会由安徽省牵头主办, 以“创新、合作、共赢、崛起”为主题, 以投资推介、贸易展览、高峰论坛等活动为主要内容,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以及全球资本重组、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 促进中部地区结构调整和升级。大会拟邀请约1.5万名左右境内外贵宾和客商参会, 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相关部委和中部各省领导、境内外工商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 举办中部论坛、万商西进高峰论坛等11场重大活动, 以及中德农产品产业链高层论坛等19场专题活动。

(四) 合肥市发展会展经济的威胁 (Threat) 分析。

威胁是对合肥发展会展产业不利并导致其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 是影响决策主体当前地位或其所希望的未来地位的主要障碍。

1.国外会展公司的强势竞争。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市场大门。在中国展览会的市场上, 外国大型的展览公司已经跨进了中国的大门。展览业的全面对外开放, 能够加速建立一个开放性、国际化的经营环境, 可以使国内外资本在公平和可预见的法治环境下, 在会展领域展开自由竞争。通过竞争与合作使会展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促进出现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展览会, 同时也会在竞争中淘汰一批会展企业。合肥市的会展企业同样也面临国外专业、成熟的会展公司的强势竞争, 形势不容乐观。

2.国内城市会展竞争的压力。

各大会展城市为开展会展展览活动, 竞争十分激烈。作为我国四大会展中心的北京、上海、广州和大连, 无论在展馆水平、办展质量, 还是知名度上都优于合肥。在中部的省会城市中, 合肥市还会受到来自周边邻近的省会城市的种种冲击, 合肥市作为一只新打入会展市场的队伍, 必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3.被“边缘化”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管理体制还不允许国外公司单独经营会展, 外国会展公司主要是通过与中方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国外展会组织者进入中国市场, 北京、上海和广州是他们首选的3个展览城市,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城市就是中国展览的代名词。目前国内普遍认为的五大会展经济带中, 长三角会展经济带和珠三角会展经济带, 会展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比较好, 人才比较富裕, 经验也相对丰富。合肥处于长三角会展经济带的边缘地带, 面临“边缘化”的危机, 会展产业的发展, 同样都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对此应该充分认识, 认真审视自己。

二、合肥市发展会展经济的对策

(一) 开展会展营销策略。

目前, 合肥会展市场的拓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现在的局面下要有新的指导思想和策略。在政府的支持和宏观管理下, 市场营销要突出一“强”字, 强烈的市场意识, 强有力的营销措施, 强大的宣传攻势,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全力推介安徽国际会展中心, 培育本地市场, 拓展外埠市场。[5]为此, 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谋略。

1.依靠合肥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强制启动, 申办国家级的展会。现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政府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支柱性作用和影响, 尤其对于会展经济这一新兴的产业, 因此在发展起步的前期, 要与政府并肩作战, 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 做好会展项目的开发, 使合肥的会展市场尽快达到成熟。开发和培育区域性展览基础市场, 实现展会的基础工作。申办国家级展会主要是与国家重点行业协会和其他有关重点部门以及省市各级政府密切配合和接洽, 依靠这种带有某种强制性措施, 了解并掌握会展市场的动态和信息, 加强对外交流, 尽快做好市场营销。

2.利用经济手段移植外地一些成型展会, 冲击本地市场。目前, 合肥会展市场不够成熟, 也不够规范, 实际操作更缺乏经验。针对这种现状, 不可能很快造就稳定成形的会展业和成熟的会展市场, 不妨“引进来”, 以经济手段移植外地的一些成型展会, 影响和冲击本地市场, 积累会展经营管理经验, 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使合肥的会展市场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 尽快走向成熟, 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3.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组织策划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各类自办展会, 培育会展市场。合肥虽然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强大的科研成就, 但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存在不足, 这给我们带来了市场机遇。同时, 合肥作为科教基地之一, 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 从而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又是我们的一大市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我们会展市场可利用的资源之一, 依托合肥本地资源的优势, 以农业、科技、旅游为特色, 构建集风景、民俗和文化、经济“四位一体”的合肥会展业。

(二)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合肥市的会展业人才存在着数量短缺、专业结构不全、素质状况不高等现象。这种会展人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合肥市会展经济的发展, 需要加强会展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招募机制。

会展从业人员的招募是为会展企业中一定岗位选拔出合格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始点, 是将优秀人员招入企业将其安排在合适岗位的过程, 是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 这个机制适用于以上三种人员。因此, 合肥市会展业要特别关注员工的招募状况, 在招募时为了保证员工的质量, 应严格坚持以下原则:任人唯贤原则。

2.培训机制。

会展人员的培养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就是培训。通过培训, 员工除了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升外, 还可以获得自身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整个合肥市会展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也可以得到提升。因此, 合肥市会展业要拥有一定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除了进行对外招聘外还应努力挖掘内部潜力, 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

三、结语

实践证明, 一个城市必须集中力量发展自己有优势的产业, 不应在条件不具备或投入大产出小的情况下片面追求所谓的全面发展。合肥作为一个平原地区的城市, 腹地不足、自然资源匮乏, 制约了大规模工业的发展。在地理位置上, 合肥处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边缘, 经济的发展与其有很强的联动效应。然而, 我们必须承认, 合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落后于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 同上海、南京相比, 不管是发展制造业还是会展产业, 合肥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发展会展产业有其比较优势。合肥这几年在会展产业上取得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 2003, 1:10~12

[2].王永奎.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技术经济, 2003, 6:8~9

[3].林翔, 李菊霞.我国发展会展旅游业的前景及策略[J].人文地理, 2001, 16:50~51

[4].张幼文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8.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篇八

昆明市盘龙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运用SWOT分析法,对昆明市盘龙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以便为盘龙区旅游业的进一发展提供依据.

作 者:连俊彩 LIAN Jun-cai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刊 名:昆明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年,卷(期): 17(z1) 分类号:F592.741 关键词:优势   劣势   机遇   挑战  

9.淮安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篇九

品牌会展是指具有一定规模, 能代表和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对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影响力的展会。与一般展会相比较, 品牌会展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是具有较好的规模成效;三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四是具有规范的服务和完善的功能。

品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 也是会展业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加入WTO, 市场的开放使我国会展业进入国际性竞争的局面。实现品牌化经营是增强会展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哈尔滨会展业品牌发展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s)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 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和交通大通道。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雄厚, 形成了以汽车、食品、医药、机电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哈尔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冰雪旅游己经成为哈尔滨的一个重要旅游品牌, 城市建筑与文化中西合璧, 素有“东方莫斯科”和“北方小巴黎”之称。中俄贸易关系进一步加强, 又为哈尔滨创建本土会展品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哈尔滨会展业应充分利用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努力培育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会展品牌, 靠品牌来参与激烈竞争。

(二) 劣势 (Weaknesses)

哈尔滨虽然具备了发展会展业的很多优势, 但存在的问题也有目共睹。哈尔滨的会展业长久以来主要由政府操办, 没有市场化运作, 同类会展及相类似会展过于频繁;会展行业协会组织薄弱, 职能发挥不充分;城市交通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 成为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缺少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会展专业人才, 办会展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公关、宣传促销认识不够, 力度不大。

(三) 机会 (Opportunities)

据推算, 北京奥运会前期的2003-2007年间, 奥运会年均提高北京GDP约1.8%-2.5%;在2008年, GDP增长率约2%-4%, 在奥运后期的2009-2010年, GDP增长率将年均增加约0.4%-0.7%。上海世博会对哈尔滨GDP的贡献度也不可小视, 上海世博会准备期与结束后仍将持续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 上海世博会将对哈尔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文明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增加旅游收入与就业机会、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对哈尔滨产生积极影响。哈尔滨会展业应把握上海世博会契机, 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宣传, 打造本土会展品牌, 增强品牌竞争优势, 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四) 威胁 (Threats)

尽管我国的会展业起步较晚, 但其竞争程度已相当激烈。哈尔滨周边会展城市像长春、沈阳、大连等城市的会展实力不可小觑。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装备制造展、大连的国际服装节等都在国内享有盛名, 更容易获得知名会展的青睐。与此同时, 随着会展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外国的会展公司和集团也逐步跨入中国。与国外会展公司相比较, 哈尔滨的会展企业在技术、管理、人才方面都很欠缺, 品牌则更是国外会展公司的王牌。不形成品牌优势, 哈尔滨会展业必将遭遇国外专业、成熟的会展公司的强势竞争。

二、哈尔滨会展业品牌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 统筹做好会展发展品牌与定位工作

1. 树立会展发展品牌的意识。

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 它是展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今天的会展市场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 品牌必须体现核心竞争力。要让一大批有实力、有影响、资金雄厚的办展单位脱颖而出, 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鼓励创新, 培育一批规模大、知名品牌多、质量高、服务好的会展企业或品牌展会。

2. 做好会展品牌的产品定位工作, 确定相关市场。

随着媒体对“会展业”的高热度宣传, 许多省市政府、专业协会和大众的展览公民进入会展业, 使得会展业过热。在这种盲从的热情之中, 必须注意市场调研以及产品定位的重要性, 根据本地区的特点, 培育和发展出具有特色的展会。

会展发达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并不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会展业最发达。众所周知, 汉渃威的经济实力远不及法兰克福, 而会展经济却走在了法兰克福的前头。因此作为我国的二级城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 进行恰到好处的专业特色定位, 发展特色会展城市。哈尔滨的“冰雪节”和“哈洽会”最具有代表性。应当将这些会展品牌做强做大。

3. 做好会展业的国际化工作。

国际化程度高的展会, 拥有海外招展招商的网络;与海外行业协会、商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良好的信誉, 受到参展商的依赖;有着适合展会国际化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 因而才会具有生命力。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展会, 就会有越多的海外参展商加盟, 越多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参展, 越多的信息参与交流;国内企业接触的海外客户越多, 贸易成交的机会就会越多。

(二) 做好会展管理体制创新及配套工作

1.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 优化资源配置。

在人、财、物有限的情况下, 政府对会展业管理一定要突出工作重点, 对重点项目进行大力的投入和关注, 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帮助其合理定位, 促使其快速成长, 通过重点项目的成长来快速提升会展业的竞争力。

2. 建立会展行业管理协会。

参照德国展博览委员会 (AUMA) 的模式, 建立一个独立的行业管理协会,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和协调功能。协调、规范、管理展览业务, 使会展业呈现有序竞争的态势。这样既可以保护参展商的利益, 又能够规范参展者的行为。与此同时, 我们要积极建立与全球及区域国际会展组织的关系, 成为它们的成员, 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了解世界会展新趋势和新发展, 借鉴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先进经验, 开发国际市场, 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同国际市场同步发展, 制定我们会展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3. 建立会展企业的现代制度。

政府需要对目前会展业管理体制进行适时、适当调整和改革, 大胆放权于会展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应当逐步转移到进行调查研究、政策指导上, 最大限度的弱化政府进行一事一批的微观事务管理。逐步形成现代会展业运作模式, 如下图:

(三) 注重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德国西门子媒体学院院长、被誉为德国“会展行业第一人”的贝恩斯几年前就说过, “会展在德国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现阶段, 正是会展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了会展业一系列问题的存在, 人才缺口已成为会展业快步前进的瓶颈。

目前, 从各大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及方向来看, 比较集中于会展的策划组织以及会展的展台设计。而会展人才的教育培训应该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 特别要注重整个产业链上人才的全面培养。对于会展行业的组织者来说, 既要掌握熟练的外语, 又要掌握公关、广告、策划、礼仪、谈判、展台设计与布置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 采用应多种途径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这不仅要通过在高校增设会展营销、会展管理、会展设计等课程, 培养具有经营、管理、设计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而且也需要通过职高、业余教育、短期培训等方式, 培养大量熟练的职业技术工人, 两者共同构成一支高素质的会展队伍。

(四) 通过促销宣传扩大会展知名度

会展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市场的宣传促销。一般通过增大促销力度,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大规模、宽范围、长时间的持续促销宣传。讲促销,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整体促销, 即会展相关企业, 包括酒店、旅行社、景点企业、大型餐饮企业、大型企业等所进行的集中、统一的促销活动, 旨在提升哈尔滨整个城市的知名度及其文化形象。单个企业独立对外进行的广告促销、公关宣传、揽客招商活动, 虽然也有必要, 并不无效果, 但却难于使其促销活动发挥到一个极致的程度, 不可能使哈尔滨市的真实形象得到完全的表露和反映, 更不可能完整地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 从而不可能有效地吸引人们对哈尔滨的认同和向往。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会展的相关企业统一行动, 集中促销。会展企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专业期刊杂志、网络广告、邮件广告、户外等媒体开展广告宣传。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参展商的加入, 可利用较权威的国内知名杂志和专业网站, 其优点是影响广泛、可信度大。同时哈尔滨会展业的广告宣传还可以与旅游宣传进行结合, 将哈尔滨会展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 这样两种资源相互吸引, 将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总之, 在品牌化竞争时代, 哈尔滨会展企业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依托哈尔滨市良好的城市环境, 包括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接待能力等着力打造更多适合城市产业特色的会展品牌, 提升会展业竞争力。

摘要:通过对哈尔滨会展业借世博会契机催进品牌化发展作SWOT分析, 不难发现哈尔滨会展业品牌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 机会与威胁同在。哈尔滨会展业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 应从统筹做好会展发展品牌与定位工作, 做好会展管理体制创新及配套工作, 注重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促销宣传扩大会展知名度等方面入手, 同时, 哈尔滨会展企业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依托哈尔滨市良好的城市环境, 着力打造更多适合城市产业特色的会展品牌, 提升会展业竞争力。

关键词:哈尔滨,会展,SWOT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陈伟, 赵富洋.哈尔滨会展业营销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 2006 (12) :18-20

[2]郑昌江, 成雪.哈尔滨市会展旅游发展能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85-89

上一篇:项目督导方案下一篇:人事专员工作职责61625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