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贵州公务员申论写作:发展绿色农业(精选4篇)
1.2019贵州公务员申论写作:发展绿色农业 篇一
2019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茶文化当贴近
普通民众
背景链接
近年来风头很足的所谓大师手工制作武夷山岩茶,动辄每斤售价高达上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2018年7月15日,福建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包括严格“特级制茶工艺师”评选评定,对“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坚决取缔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观点表述] 饮茶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与肯定,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也证明,进可居庙堂、退可处江湖,茶文化应当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需求。一个行业要想长久发展,终究还是要工于匠心,用品质赢得市场的认可。
[综合分析] 饮茶文化广受民众喜爱,也带来了制茶产业的繁荣,这本是文化与经济的正常互动,无须求全责备。然而,徒有其名的“天价茶”,让茶文化异化成少数人附庸风雅的炫富工具,也让茶叶经济中虚假营销遍布,茶叶本身的养生和文化价值,也在无形间受到严重贬损。
泛滥的“制茶大师”,也是茶叶经济虚火过旺的表征。实际上,有的大师仅仅负责监制,有的纯粹只是大师签了一个名,茶叶的价格立刻翻几倍甚至十倍以上。大师称号应当是行业自发给予匠人的尊敬和认可。如果大师成了一种随意颁发的头衔,被人为附加各种利益,称号就难免变味。一些“大师”醉心于成名后的利益,对茶文化一知半解,甚至连最基本的爱岗敬业都做不到,让人不得不追问,这样的“大师”称号又有何用? 大师,是公众表达对工匠精神的敬意,而个别牟利之徒只会从中嗅到商机。在某些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师的称号变得庸俗化。久而久之,大师的公信力也在丧失。现实中,那些一心利用大师名号招摇撞骗的人,只能坏了大师的名头,伤害整个茶行业。
[对策措施] 一方面,针对天价茶泛滥的现象,应严格制茶大师评定。对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坚决取缔特级制茶工艺师荣誉称号。
另一方面,茶商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天价茶,用制茶大师的头衔忽悠人,违背了茶文化的传统。靠天价固然能够赢得一时暴利,但一个行业要想长久发展,终究还是要工于匠心,用品质赢得市场的认可。
2.2019贵州公务员申论写作:发展绿色农业 篇二
申论贯彻执行题通俗的讲就是公文写作。对于公文写作考生往往会陷入格式误区,认为格式是公文写作的重中之重。其实,这样的认知在申论答题过程中是片面的。公文写作中固然有格式,但是重点还在于逻辑、内容等上。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对公文的得分点进行梳理。以便于考生更好的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答题。
一、格式分。
格式在公文写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分数占比不高,宏观来讲也就是三到五分左右。所以在审题环节审清格式要求至关重要。首先判断格式有无,如果在题干中出现“A的内容要点、要点、提纲”等或要求中“不必拘泥于行文格式”时不需要完整的格式,我们就可以采用“标题+正文”的形式展开;其次如果有格式要将公文的五部分书写完整,即“标题、发文对象、正文、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
二、逻辑分。
任何一篇公文都有一定的逻辑走向,也就是所谓的行文逻辑。逻辑分在公文中占比不高,但是也有两到三分左右,所以为了不免丢分失分现象的出现,在书写的时候要保持行文逻辑的完整。首先行文逻辑有三部分组成,主要为“发文缘由+主要内容+结语”组成,其中“发文缘由”必写,篇幅较短,主要说明发文的事由、现状或者目的等;“主要内容”是公文的灵魂组成,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和发文缘由展开具体的表述,主要内容来源于材料。“结语”不一定都写,但是为了逻辑的完整性还是要求写上较好,篇幅不长。
三、内容分。
内容分是公文的灵魂,是重中之重。公文还是坚持准确全面的评分原则。所以作为公文的灵魂,答案要点紧紧围绕作答对象回到材料寻找。寻找要点也要针对所问,要全面要准确。如果是解决问题类那么侧重书写对策;如果是宣传类侧重倡议或者宣传的内容。找到答案要点后能够按照条理和逻辑排列即可。
四、语言分。
公文的语言要求规范、标准、也要流畅。语言在公文中占比最低,也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因为公文的类型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会呈现多样化。比如宣传类的文章不但要求规范、还要求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那么在写作过程就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能够保证流畅也能体现语言使用的生动性。
3.2019贵州公务员申论写作:发展绿色农业 篇三
【热点概述】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存在问题】
1.地方政府扶贫观念的歪曲。
近年来,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在一些地方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反映了当地政府的奢靡作风和功利思维。
2.扶贫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扶贫机制却似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只有政策倾斜与非专项转移支付的“好处”,而无脱贫致富的具体“路线图”及相应的考评、追效、问责的“摘帽”压力。
3.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渠道窄,收入低。
贫困农民增收渠道仍然以传统的农业产业和劳务经济为主,加之一些扶持对象的“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扶持对象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增收技能不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
4.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同一区域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有的贫困地区迅速发展,短期内达到脱贫销号,并取得持续发展;有的边远地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民生还未得到有效改善、贫困农民的基本素质亟待提高、公共服务不均等等问题。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距在扩大,同一区域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对策】
1.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
2.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
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3.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
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目前省、市、县三级分别该承担什么任务并不十分明确,好像大家都在管钱、分钱,监督的责任也不清晰;专项扶贫资金很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责任也不清晰。现在,省委已经明确,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权威观点】
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习近平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习近平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习近平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习近平
4.2019贵州公务员申论写作:发展绿色农业 篇四
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农业农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首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2004年开始连续出台了四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2005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问题;2006年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2007年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这些重大的政策和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的目标和取向,重点突出、导向明确、操作性强、受益面大。
二是实施了“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我国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2006年起,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200多亿元。2004年以来,国家还先后出台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扩大粮种补贴范围和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粮食直补等农业各项补贴总额达到526亿元。
同时,中央财政实际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达到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520亿元,增长了15.3%。
【2019贵州公务员申论写作:发展绿色农业】推荐阅读:
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与参公人员区别07-20
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写作指导07-09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幸福需要奋斗07-18
2018上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技巧:作文开头的写作方法10-17
贵州大学农业技能培训期末总结报告08-03
贵州乡村民宿的发展08-16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公文写作系列——怎样写演讲稿07-30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