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4-11-02

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通用12篇)

1.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一

1、该同学在毕业设计中,阅读了较多的文献资料,了解并掌握了卡 尔曼滤波器的相关知识。按期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卡尔曼滤波器进行系统研究,举出 一些典型的应用算法,并讨论了该滤波器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最好 对算法做些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论文条理清楚、语言得当, 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表格图像排版正确。 该同学的毕业论文达到了学校的有关规定,同意提交答辩。

2、该论文对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了相关介绍,重点论述了卡尔曼滤波 器的算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论文立论正确,结论合理。 论文内容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符合技术用语要求,有一定水平。 该同学的毕业论文达到了学校的有关规定,同意答辩。

3、立意较好,也很有研究价值。但此题构架和内容都比较庞大,也需要较强较成熟的独立研究能力,因此,对于本科生来说,难度不小。如果作者能多吸取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强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则更能帮助其在论题的论证上,理顺逻辑,顺畅思辨。在论文陈述上,还需大胆、自信,这样才能提高临场语言的提炼能力,对问题的应变能力。

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2.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二

李学春说,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一直是“一条腿长, 一条腿短”, 职业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家、社会的需求。“现在, 国家要汇聚全社会之力, 向职业教育聚集, 大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保住原本就很少的职教力量,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 高职不能升本科问题现阶段不争论、不动摇。这到底咋回事?”

这个话题被抛出后, 教育界别的委员们开始争论。3月10日的小组讨论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再次公开回应了这个话题, 又掀起了新一轮争论。

一位在教育行政部门任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委员表示, 目前, 国内教育界确实存在中职学校拼命想升高职, 高职院校脚踏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条船”, 削尖脑袋升本科的现象。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任务与分工是,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科层次人才。这个工作是值得尊重的, 没有必要非往本科那条路走。这批优质高职发展起来不容易, 我担心他们跑到普通教育的队伍里, 按照本科的模式发展实在可惜。”该委员说。

“有一些高职院校整天嚷嚷着要升本科。还是那些教师、那个实力, 升了本科水平就能提高了?今天升了本科, 明天是不是还要申请硕士、博士点?”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章义和插话道。

秦和对民办高职升本科持赞成意见。她认为, 目前,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很不足, 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鼓励民办高职高水平发展, 要允许高水平高职院校进入本科系列。

章义和认为, 国家要扶持民办教育, 但不能认为同意民办高职升本就是支持, 不同意就是不支持。

一时间, 大家的争论不可开交。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讨论的关键不应该聚焦在民办高职能不能升本科上, 而是要看这批学校够不够格办本科。”苏华说, “民办高职可以升格, 变成应用型大学, 但关键是如何评定。”

苏华认为, 目前的评定标准的确存在对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产教结合程度等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指标体现不足的问题。

“我们对现代职教体系中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研究还不成熟, 在标准、内容都尚未确定的情况下, 盲目让高职升格, 是一种错误。”李学春说。

3.回想指导本科生科研15年 篇三

环境不足,但仍可做出不错的成绩

不少人对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存在不同看法,认为本科生主要是以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科研能力只要了解个大概就可以,导致本科生在知识结构上仍不够完善系统,参与科研活动会存在许多困难。其实我国高校一贯的主张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组中,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具体到培养方法,大部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模式是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综述,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的比例并不大。我个人的看法是,本科生在科研活动中具有可塑性强和潜力大的特点,只要方法合适,导师用心,完全可以参与到具体科研工作,甚至可以独立设计和开展科研工作,部分素质高的学生可做出非常不错的成绩。

我曾经有幸协助导师参与国外本科生科研课题的指导过程,对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本科生有一点认识,在国内也多次直接指导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中国学生和美国加拿大学生存在很大区别。国外的本科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热情相对比较高,科研素养也比较好。他们一般都是发自内心对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有兴趣,也不局限于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可以跨学校可以跨地区甚至跨国界参与科研活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导师所从事的课题有兴趣,兴趣是科研的重要前提,是搞好科研的重要条件。

我在加拿大带过两个本科生,他们不是我所在大学的学生,只是因为对我导师实验室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有兴趣。从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这一技术细节掌握的程度不亚于我们国内的研究生。另外国外的学生对科研信息掌握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本科生在作学术报告时显得非常专业,似乎有多年从事学术研究的经验,这是西方教育注重信息素养培养的结果。而国内由于整个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导致本科生这方面能力比较差。例如我们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整收集某一方面的信息,不懂如何分别信息可靠程度,不会归纳整理,更不会在前人基础上提出创造性思路,也不太擅长针对某一科学问题设计出可行的研究方案。

除了国内本科生的上述客观特点,国内的本科教育系统也不利于本科生开展科研方面的培养,因为在一般的本科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任何科研工作上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可行模式,学生也没有任何灵活的时间参与科研活动。总之,中国的本科学生参与科研不仅存在自身缺陷,而且存在着教育环境的不足。

20余位同学中的几个故事

自1998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先后指导过20余位本科生开展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开始阶段由于个人科研能力不足,培养的效果不理想,后面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达到发表学术论文,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和科研素质的目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指导本科生的一些故事。

1998年我刚刚博士毕业,对教学和科研都充满很高的热情,但所在单位的科研条件十分缺乏,也没有个人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不过单位领导对我积极指导本科生非常认可,专门提供条件和经费支持。我们当时设计的一个课题是根据国外学者发现的一个新现象,认为禁水可以降低动物对氧气毒性的敏感性。我根据国外的这一报道,结合我博士期间的课题,提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限制饮水导致脑垂体大量释放抗利尿激素,后者引起大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速度下降。

为证明这一假说,我先将本文献目录整理好,然后让学生分头到图书馆把全文文献查找齐全,和学生们一起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经过几次讨论后,在大家对我们的假说没有疑义后,再设计出实验方案。也就是先验证国外研究的结果,然后对动物的脑组织和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进行检测。当然我们也设计了脑血流速度的检测,但苦于缺乏条件没有完成。结果自然没有问题,后来我和同学们一起撰写好论文,2001年发表在《中国药理学通报》上。

这也是我第一次独立指导学生完成的一个小课题。当时参加这一活动的8位本科生,后来大部分都攻读了各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部分学生遇到我,说是我把他们领进了科研的大门。尽管有恭维成分,但我仍不免自喜,这也成为我后来坚持重视本科生培养的原因之一。我对这次经历的体会是,只要老师愿意付出,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不存在条件的限制。

2006年后,学校开始招收8年制本科生。和5年制本科生相比较,这些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更高,英语和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也更好一些。这时候,我利用上理论课的机会,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恰好那时我开始关注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在我的影响下,有许多学生对这一新现象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经常和我一起探讨氢气的科研工作以及对将来应用前景的展望。

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同学们利用英语基础较好的特长,尝试写一些观点类英文文章。这些学生悟性确实非常高,很快就写出多篇论文,例如07级的陈晓同学,写了关于乳果糖口服诱导大肠内细菌产生氢气治疗结肠炎的观点,顺利发表在SCI期刊《医学假说》上,这不仅让这些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给他们更多参与科研的自信,提高了参与热情。陈晓的师弟翟骁同学在这一思路基础上,提出用乳果糖口服诱导大肠内细菌产生氢气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看法,经过他们共同努力,最近在国际自由基医学官方期刊《自由基生物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SCI论文。这些研究结果还让他们获得多次机会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

为什么的要求

作为导师,首先要放弃功利性思想。指导本科生从效益角度考虑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其实无论哪种学生,研究生和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的逻辑原则没有区别,都是以提高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为目的,任何人从事科研工作都必须围绕问题开展。参与科研的早期不要以论文和技术为重点,而要以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设计课题的能力为目标。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培养。中国学生往往重视知识忽视批判性思维,大部分都不敢或不会提出创新性思路。在这方面,我总是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阅读文献的技巧,不以文献提供的技术和信息量为标志,只以创新性思路为标志,提高本科生快速掌握最新进展的眼光和悟性。我经常让学生阅读一些重要文献,并要求他们寻找并提出这些文献存在的缺陷。对一般学生,以阅读和分析文献,撰写综述为主。对一些英文基础好,科研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适当分配一些中英文文章的审稿任务,可以极大地激励他们开展学术批判的自信心,提出新思路的胆量。

此外,指导学生还必须发挥团队优势。指导研究生需要导师组,指导本科生同样如此。虽然我本人英文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也比较差,但我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英文论文写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都不错,这主要得宜于一个团队的合作。团队并不只是指课题组内的成员,也包括学校内其他专业甚至国外的同行。当我们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时,例如实验技术方面需要相关老师协助,我会尽量寻找到这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指导。在英文论文写作方面,我们学校出版社的英文编辑和英语教研室的老师都会给我们非常热情的帮助。

学有余力的本科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应该提倡和鼓励,这不仅涉及到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问题,也是为将来的科研队伍提前选拔人才的重要模式。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培养人才不仅局限在教室,也可以在实验室,也可以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以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己任是为人师的最起码要求。学生们的成长是衡量导师水平的最有效指标,学生们的成绩是导师最欣慰的礼物,学生们的成就是导师最渴望的梦想。

作为一个普通导师,我的学术能力仍有待于提高,指导学生的经验尚有待丰富,但我热爱我作为导师的工作,感谢曾经被我指导过的优秀学生,也感谢那些在背后给我们众多帮助的同事和朋友。

责任编辑:曹晓晨

4.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我校成立学校、学院(系)两级学士学位委员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条例。

第一条 我校学士学位按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文学五大学科授予。

第二条 学位委员会的组成(一)学校学位委员会

校学位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副校长担任。委员分别由各学院(系)院长、系主任及部分学科的教授组成。设秘书1人。

(二)学院(系)学位委员会

学院(系)学位委员会主任由各学院主要领导、教研室主任及部分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组成。

第三条 学位委员会的职责

(一)学校学位委员会

1.审核批准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审定授予学士学位的专业名称;

3.审查批准各学院(系)学士学位委员会成员名单;

4.审查通过学士学位获得者名单;

5.对各院系提出学士学位复议的名单进行审议,表决通过;

6.撤消因违反规定而获得的学士学位;

7.研究和处理有关授予学士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项。

(二)学院(系)学士学位委员会

1.逐个审核本学院(系)本科毕业生的政治表现及学习成绩,向校学位委员会提交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名单;

2.研究审议提出学士学位复议的学生名单;

3.研究和处理有关授予学士学位的争议和其它事项。

第四条 本工作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解释权归学校学位委员会。

5.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篇五

生效日期:2004年6月5日 修订日期:2009年7月30日

第一条 为加强临床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发挥专家治学的作用,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设立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

第二条 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遵循医学教育教学规律,依照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三条 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在院长统一领导下,对临床教学发展、改革和管理进行咨询指导、评议审议和监督检查。

(一)咨询指导。对医学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方向、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指导咨询。指导临床学科教研室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评估与检查等工作。

(二)评议审议。评议和推荐教学优秀成果、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参与评议临床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审议临床教学改革方案、教学管理规章、教学规范等。

(三)监督检查。采取课堂听课、教学查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实习教学进行有效的督导检查。

第四条 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由部分教学专家、教研室主任、职能部门代表组成。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一人,委员若干人。

第五条 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四年换届一次。因工作变动或离退休等原因不宜担任委员的,经研究可作临时补充调整。第六条 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应具有较强的管理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秉公办事;熟悉临床教学工作,按要求参加有关教学工作会议,担任专家评委,承担教改立项等工作;近年来为医学生讲课或举行学术讲座。

第七条 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特殊情况下可召开临时会议。

第八条 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活动经费从医院教学经费中列支。

第九条 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学部,办公室主任由教学部主任兼任,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和联络。

6.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单 篇六

1.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餐饮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5.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6.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7.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8.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9.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0.公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1.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2.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3.国土资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4.环境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5.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组成名单 16.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7.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8.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19.粮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0.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1.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2.煤炭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3.美发美容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4.民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5.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6.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7.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8.气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9.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0.人口和计划生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2.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3.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4.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5.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6.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7.水利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8.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39.体育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0.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1.统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2.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3.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4.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5.文物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6.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7.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8.验光与配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49.冶金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50.邮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51.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52.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7.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七

昆明金康园小学在班级家委会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委会监督学校的教学成果, 参与教师的考核;监督教师的考试内容;决定孩子们在学校吃什么;参与学校部分管理工作。

家委会共有一会七部, 其中的生活部可以配合学校交通安全协管员, 做好学生上放学时间段的交通安全与道路顺畅, 帮忙监管路边摊, 让孩子们在放学路上更加安全。金康园小学德育主任告诉记者:“家长中有许多全职妈妈, 她们学历并不低, 只是想多照顾孩子就没有继续工作, 这些家长无论在精力还是能力上都非常适合家委会的工作, 她们将成为我们家委会的中坚力量。”

摘自《云南日报》

8.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八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特点;教学体系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后,同年11月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就包括物联网关键技术。在此背景下,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及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扩大在物联网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2009年9月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学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成立。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了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全国众多高校积极申报,最终全国共有37所高校获准开设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

一、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分析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对现实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网络传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决策,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进行管控、决策的目的。物联网产业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为主的感知制造业,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传感器网络设备制造以及机器到机器(M2M)网络设备制造等为主的基础网络制造业和提供网络传输、信息处理以及运营服务等的应用服务业等。因此,物联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关键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主要负责物品的标识、信息感知采集,主要是由基本的感知器件完成,包括RFID、二维码、传感器、红外感应等。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

2.网络层关键技术

网络层负责物联网感知层感知信息的接入、融合、交换与传递,在物联网三层架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实现数据交互、物物相连的关键。物联网最终将实现异质网络互联互通,因此通信技术将是网络层的核心技术,包括蓝牙、ZigBee、WiFi、GSM、CDMA、GPRS等相关技术。

3.应用层关键技术

应用层对经网络层传输过来的感知信息进行处理,主要由业务支撑平台、服务支撑平台、网络管理和信息处理平台等构成,共同完成信息的计算、分析、存储、挖掘等功能,供用户使用和决策。核心技术包括云计算、中间件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检索以及虚拟技术等。

二、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关系研究

1.正确处理好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关系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型、交叉型、跨学科的新型学科,涉及信息的感知、处理、传输、应用等关键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以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专业知识涉及通信、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安全等多个专业,目标在于培养掌握多学科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理论、技术,适应物联网产业需要的应用、开发、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社会对于物联网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非常大,但各个行业需求所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有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水利、智能安防、智能服务等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定位清晰,不然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懂得多但是不精,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

2.正确处理好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其他相关专业教学体系的关系

现在许多高校将物联网工程专业挂靠在计算机学院、通信学院等相关院系,或在计算机学院或通信学院等相关院系基础上成立物联网学院,拟开设十几门冠以“物联网”技术的课程,脱离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的相关教学体系。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有待商榷的。从物联网技术背景来看,通信、计算机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物联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自动控制、数学和物理公共学科、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多种学科紧密结合,在具体技术应用中的产物。因此要正确处好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

3.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关系

国内高校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每所高校在相关的学科建设方面都有各自的强势学科、优质师资以及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教学特色。例如南京大学在计算机系统教学和体系结构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东南大学在RFID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具有优势;北京邮电大学在WSN应用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个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专长的方向进行教学和研究,形成不同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特色。

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培养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要能够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设计、课程设置上紧跟物联网技术发展、企业需求、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沈苏彬,范曲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2]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

[3]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

[4]钱红燕,陈兵,燕雪峰.物联网教学实践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

9.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九

教研室:

为了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了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认真总结经验,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及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原教学计划进行修订,请你们接到此研讨提纲后,在近期认真组织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讨论,并将意见或建议反馈给我们。

1、对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何定位?

2、人才培养规格如何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何要求?

3、该专业的修业年限如何确定?

4、对现行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应该增、减的课程和学时有哪些?

5、如何突出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

6、对教学进程总体安排的合理性有何建议?

7、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对课程整合的建议和意见?

8、教学计划的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医学技术系

10.本科生毕业指导论文 篇十

关键词:毕业论文写作意义指导策略

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更凸显其意义。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毕业论文的实质及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讨论了在论文指导中的一些原则与策略,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引言

为了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和适应社会大市场对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长。高等学校就读的本科学生的数量与高等教育的质量能否同步提高,这是各级政府、教师、学生和老百姓都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的质量影响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和未来各类人才的质量。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国各级教育管理机构都非常重视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也是不无道理的。当然,促进和检验本科教育质量的工作是一个包含了许多有机环节和措施的系统工程。毕业论文写作只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如我们所熟悉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牵涉到行政管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而且这件传统的事情在新的形势下有其新特点,也会有一些新的问题。认真分析这些新特点和新问题以便作好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就能发挥其提升学生素质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作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笔者多次参与指导毕业论文,现不揣浅薄想结合比较熟悉的英语专业的情况就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毕业论文的性质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实践性环节

早在5月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其制定的《英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顾名思义,毕业论文写作首先是写作,而与一般意义上的写作不同的是,这是“论文”的写作。我们知道,与“论文”相对应的英语有“paper”,“thesis”,“dis-sertation”.etc.。RandomHouseWebster'sCollegeDictionary(1999)对这三个词的界定分别为“scholar-lyessay,articleordissertationusuallyforpublica-tion”,“aformalpaperincorporatingoriginalre-searchonasubject,esp.onepresentedbyacandi-dateforadegree”和“anessayorthesis,esp.onewrittenbyacandidateforadoctorate”。综合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paper一词所指较宽泛,disserta-tion尤指博士论文,而thesis相当于学士论文与硕士论文。与为了获取硕士与博士学位而撰写的论文一样,本科毕业论文是为了获取学士学位而撰写的论文。它们都属于具有“规范性”(formal),“学术性”(scholarly)和“创新性”(original)等基本属性的学位论文。那么在笔者看来,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差别应主要在于学术研究的深浅、创新内涵的多少和篇幅内容的长短等方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也许可以更加清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它是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即将结束时对学生的一项综合性的检测,是学生获取学士学位的一项重要依据,是一件意义重大,值得各方面高度重视的工作。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本科阶段教育的目的是为更高层次教育打下基础和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我们知道“素质”一词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意义,比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等。尽管“素质”一词所指可以具体到某一方面的素质,很显然,我们所说的“素质”和大学本科培养出来的现代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都是指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主要内涵之一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然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学生,设计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过程就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因为从构思到构建一句一句的话语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个体的创造行为,还因为如前所述,论文的性质要求作者必须有自己的创新。通过近四年的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接受了不少的尤其是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或者说在其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方面“读”了一些书。然而,这种学习和读书在某种程度上说还只是被动的甚至缺乏归纳整理地吸收了他人创造的知识。学习者能否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能否在前人创造的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的认识和发现,并将这种认识和发现以一种可易时易地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就取决于其撰写论文的能力。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科学研究分为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人文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属性是有具体明确的研究对象及运用可靠的研究手段来进行解释和证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CaroleSlade教授在其所著的FormandStyle:ResearchPaper,ReportsandTheses一书中将撰写各类学术论文的过程分为六个环节:选择话题(choosingatopic),准备书单(prepar-ingaworkingbibliography),搜集资料(collectingin-formation),编制提纲(outliningthepaper),撰写论文(writingthepaper),终稿样张(elementsofre-searchpapers)。可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首先是选择话题即确定研究对象(researchtarget)。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个话题可能是文学、语言学、翻译、教学、特殊用途英语等方面的一个具体的通常是实际存在的或是理论上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题材(subject-matter)。而对所确定的研究对象或话题进行研究的场所和手段则是图书馆、阅览室、电子读物、英特网、电脑等现代高科技设备。

也就是说,学生们需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阅读和搜集与所选择的话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语料(data)等文献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分析和升华,以做到有所发现,并形成自己的认识或者说观点(pointofview),然后将这种认识辅以足够的理论和实际的证据(theoreticalandpracticalevidence),并以文字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格式,准确呈现出来与人进行交流。由此可见,设计和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过程是一个确定研究对象到运用可靠的研究手段进行解释和证实的过程;是一个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再加工创造和形成新知识的“厚积薄发”的过程;是实现知识输入(input)和内化(internalization)再外现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尤其对于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完成一篇论文的过程即是我们常说的“做学问”或者说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和具体实践。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知识输出的质与量受制于其知识输入的质与量。我国著名学者邢福义教授在湖南师大所作的题为“做学问”的讲座中说到“写文章是小题大做”(.5)。笔者以为这其中的“小”与“大”即是一个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的辩证关系。没有足够的知识(包括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的输入或知识储备,既不可能洞察和选择到“小题”,更无法进行“大作”。无足够的输入,输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起文章就会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在一篇论文中就会表现为观点不明,思路不清,缺乏足够的理论和语料依据等等。所以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向学生施加一种学习进行科研的压力,同时也是为其提供一次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做学问”的机会。此外,撰写毕业论文也是学习思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实践。这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是不无好处的。

三、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

毫无疑问,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无论在专业知识学习、创新意识培养还是在独立踏实的精神磨练方面,毕业论文写作都起着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然而由于目前(以外语教育专业的情况来看)写作教学未得到实质上的重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因素,毕业论文写作的素质教育功能的发挥受到不少影响和干扰。

3.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笔者的体会,在实施毕业论文写作这一环节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认识方面的问题:数量不少的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的性质和特点,不清楚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作用。

2)操作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学术论文写作的经历,或者说没有科研的感性认识,因而不知道如何具体一步一步地完成一篇毕业论文。

3)基础知识与能力方面的问题:写作者本身知识结构不合理,或者说相关基础知识比较贫乏,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不强等。

4)社会因素的干扰:到了本科四年级,不少学生开始忙于求职,有一部分学生忙于读书准备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因此,这些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极小数的学生由于受社会上急功近利、虚假浮躁之风的影响,将论文写作变成了网上的剪裁拼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想使毕业论文写作真正发挥其培养、锻炼和检验人才的作用,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衡量毕业论文写作这项工作好与差不仅看其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更要看最终成品即学生完成的论文的质量。这个过程和成品的质量当然牵涉到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思辨力和表达力等都会影响其所完成的论文的水平。在管理者方面,相对科学和便于实际操作的督促和评审论文的措施等,对促进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指导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教师指导的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的收益程度和最终论文的质量。前者的结果是放任白流,后者的结果是教师包办代替,甚至在毕业生人数与指导教师人数比例很大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高度压力。因此,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教师“指导什么”和“如何指导”等相关指导原则和策略值得我们去摸索。笔者以为,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如果思路不清,即使不是千头万绪也会“忙”无头绪,甚至事倍功半。为了理清在论文指导工作中的先后、轻重、粗细的关系,我们不妨将指导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范畴。

3.2毕业论文的宏观指导所谓宏观上的指导主要指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认识、实施过程和论文整体框架方面的`指导。

3.2.1认识指导我们知道,学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主体。如果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毕业论文的性质不清楚,那么他们就不会主动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所以在论文指导中,教师首先应“导”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其产生适度的“焦虑”(properanxiety),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端正态度,积极认真对待这一工作。

3.2.2过程指导如前所述,对于绝大部分本科生来说,论文写作可以说是他们平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所以当他们明白了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非常想做好这件事时,但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常常可能是一筹莫展。所以这时教师应该在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大致应遵循的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程序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与任何写作一样,论文的写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写前准备(prewriting),拟定草稿(drafting)和修改、定稿(revisionandfinaldraft)。这三个阶段与Slade教授所论述的完成各种论文写作过程包括的那六个环节基本一致,其相互关系大致如图I所示。ThesisWritingProcess在写作过程方面的指导也可以说是帮助学生解决论文写作中如何由笼统到具体、由“虚”到“实”有条不紊地一步一步完成论文的策略上的指导。笔者以为,这种指导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对论文写作盲然不知所措的心境,做到阶段性和总体性目标明确,方向清楚,行动有信心。

3.2.3内容框架指导在完成了认识和过程这两项指导之后,宏观指导的第三项工作是帮助学生确定论文整体内容的框架(framework)。我们不妨将完成一篇论文比喻为建造一座大厦。在完成了写前准备阶段的工作之后,确立论文整体内容的框架就如同对大厦的主体框架进行蓝图设计。只有将这个主体框架建立起来之后方可对大厦进行局部的完善工作。这方面的指导具体地说就是帮助学生将所确定的研究话题和根据研究目的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归纳,理清思路,明确在文章中所应讨论的内容的主次先后逻辑顺序,确定文章应如何起始、转承、终结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GillianBrown和GeorgeYule等人认为:不同种类的文章和话语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其论题(topic)、命题(proposition)以及其它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宏观的结构。如果一篇文章或一个话语中的构思图式(schema)即语篇和话语的潜在宏观结构安排得好,那么该话语的连贯性(coherence)就一定好。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对整个论文的话题及相关内容的设置属于宏观方面的工作。宏观方面的工作得当与否会从整体上影响论文的水平,并且制约和影响微观指导方面的工作。

3.3毕业论文的微观指导可以看出,在论文指导中,宏观指导方面的工作主要指写作过程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中的几个环节,这是一些影响论文写作过程和论文质量的全局性的工作。而微观指导方面的工作主要与第三阶段中的几个环节相关。而且我们这里所说的微观指导是指完成了宏观指导方面的各项工作之后对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等方面进行的一些局部性的微调、完善的工作,其中对语言的加工润色是这方面的一项主要工作。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不少学生在这方面困难不少,需要很多的帮助和指导。我们知道,语言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其形式的选择是受制于文章的内容和目的的。内容和语言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乎!因此在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宏观指导必须先于微观指导。微观方面的工作只有在好的宏观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才有其实际意义。所以我们首先应帮助学生确立文章的整体框架内容,理清思路,然后再对他们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语言调整和润色的工作不仅可以使内容明确组织得当的文章锦上添花,还可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助其学会表达严谨。总之,完成一篇论文的写作是一个过程,教师对论文写作的指导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潜在的影响效率和质量的先后顺序的问题科学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在论文写作程中的模糊认识、克服焦虑和浮躁的情绪,提高指导工作的效率,避免事倍功半,从而切实可行地一步一步地改进和完成论文。

结语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英语组编写的《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指出:“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是21世纪外语人才应具备的五个特征。《说明》同时又指出:“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以上的讨论说明毕业论文写作是青年学生学习“做学问”的一次实践,而“做学问”就离不开一定的专业知识、离不开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独立提出见解、分析问题和进行创新。因此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中,毕业论文写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所以“大纲”提出“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止流于形式。”我们知道,这个环节的工作的成效除了有赖于学生各方面的基础和自身的努力及有关方面的管理是否科学而严格外,还离不开教师的合理的指导。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在新形势下完善和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和指导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虽然目前不少学校都有一些规定,有的学校相互参照。然而笔者以为,我们仍缺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大纲”要求制定出的以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等为依据的与时俱进的评估学生论文及答辩的体系及其他一些相关规定。

这些规定应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体现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功能和外语专业的特点。现在不少学校对毕业论文及其答辩的评估分为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五个等级。笔者以为,这五个等级偏繁偏细,不仅执行起来不方便,而且由于本科生的实际情况、评定中的各种变量、尤其是评阅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其执行的结果既不可能公平也不能体现毕业论文这一环节的功能。既然如此,这五个等级可否简化为优、及格与不及格三个等级或至多优、良、及格与不及格四个等级。在操作的过程中实施两头(“优”与“不及格”)比例小,中间(“及格”或“良”和“及格”)比例大、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的宜“粗”不宜“细”的等级评定体系。这不仅可以减轻工作量,还可减少评定工作中由于不可避免的主观随意性而造成的等级偏差。总之,为了将毕业论文写作的工作做到实处,要做的事情还不少。我们应尽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激励和引导学生作好毕业论文,帮助他们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达到充实知识、受到锻炼、得到提高,真正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这个环节达到以写促学、以写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aroleSlade.FormandStyle:ResearchPaper,ReportsandThe-s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GillianBrownandGeorgeYule.DiscourseAnalysi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JosephGibaldi.MLAHandbookforWritersofResearchPaper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RandomHouseWebster'sCollegeDictionary[Z].NewYork:Ran-domHouse,1999.

[5]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祈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提供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覃先美,王崇义,范武邱.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导写[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十一

【摘要】本文结合“结构力学”教学的经验和感受,从教师立场出发,就如何提高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即从教学风格、课程内容、课堂氛围、潜能激发、价值导向这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对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本科生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6-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而“课堂教学”又是本科教学的基础,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此外大专院校教学内容枯燥、理论实践相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该问题成为制约各个大专院校发展的瓶颈。下面结合“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感受,从教师立场出发,谈一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认识。

一、用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的信赖

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喜爱程度取决于对该课程授课老师的信赖程度。相信大家在学生时代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科目,仔细想来是不是对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特别偏爱呢,所以说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可以决定学生对其所教授课程的喜爱程度。

一个好的教师,要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教学作风,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并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所以说教师对所教授课程的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对任何问题不能有模棱两可的答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精益求精。一门课程教授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传授能力,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去讲解,效果会截然不同。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具有渊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非凡的个人魅力。

二、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唤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要让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首先要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如何做到丰富多彩,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授对象,合理编排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饱满和丰富。

三、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道难题。通常老师们以课前、课中、课后点名来控制到课率。但这种方法不仅占用了到课学生的宝贵时间,也让被动出勤的学生牢骚满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三位主角的精湛演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轻松的氛围,灵动的思维,愉悦的心情,让所有到课的学生深受感染。

尽管专业基础学科所固有的枯燥知识点难以达到那样的效果,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不断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四、用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潜能

有关研究表明:成就感越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内在潜力就发挥的越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可以更好地使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积极的、现实的、起作用的兴趣。因此,平日里要多给学生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责怪,或许会让他们有更大的进步。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注意激励学生,培養他们各方面的成就感,就能够令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用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造就人才

一些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用到的不到10%,这些负面舆论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价值导向,让学生们明白社会上一些看法的局限性和弊端。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是开放式的,在自律的前提下开展学习和生活,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的生存。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并在大学课程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方法和技巧。待走出校园之后,这些方法和技巧将帮助他们轻松处理职场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拥有正确价值导向、掌握先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毕业生在职场中必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12.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 篇十二

关键词:PBL,教学法,呼吸内科,见习课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医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讨论为形式, 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 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以学生为中心, 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是PBL教学法的特点.世界教育联合会在1993年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建议采用PBL教学法并指出:“PBL教学法可使学生精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 掌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1]。目前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通过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 已显现出良好的效果[2,3,4]。为了突出医学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创造性的特点, 我们在呼吸内科的教学改革中也引入了这一概念, 探索其实践方法, 现总结如下:

1见习方案

授课以临床见习本科生为对象。以20~30人为宜, 将学生每8~10人分成一组。教学时间设为90~120min。整个见习过程做到见习前充分准备、见习中有效控制、见习后及时总结。见习采用设问-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

一、设问:

教师根据本次大课讲解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提供典型病例, 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及知识结构, 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 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 作为课堂讨论提纲。在见习课前1周将病案及思考讨论问题发给学生, 如哮喘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措施及处理注意点及不典型哮喘的表现和诊断手段, 使其阅读病史, 提前评估患者, 指导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报告。自己针对疾病查阅文献及资料, 结合病例初步提出答案, 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二、讨论:

教师在大课开始时利用较短的时间, 简单介绍一些概念, 例如哮喘的定义、诊断、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等, 以利于同学更好地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然后进行病例介绍, 各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 由其中1名学生介绍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情, 接着讨论患者存在的诊治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诊治对策。由学生先提出1个诊断及治疗措施, 其他学生根据病情及自己制定的诊疗计划, 阐述其各自见解, 做到各组畅所欲言, 甚至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 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可以控制讨论的节奏, 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 达成共识后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 逐个解决患者存在的诊疗问题。

三、总结:

最后由教师总结。由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 对学生的正确观点加以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 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提出相关问题, 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以支气管哮喘为例, 教师选择了一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 很多学生就提出所给材料不全, 诊治无从下手等等问题。那么教师就应当在讨论中加以引导, 补充所需临床资料, 并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

通过PBL教学法, 了解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典型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疾病的诊治和鉴别诊断。如不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需根据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等作出诊断。

2效果反馈

对学生进行民意调查显示, 70%以上的学生反映教学模式收到良好效果, 对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 使所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加紧密结合, 赞成PBL教学模式。

3体会

PBL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区别:

首先, 学生们针对具体医学概念或病例提出问题,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随后进行独立资料收集、自学、研究等工作, 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其次, PBL并不是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 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 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培养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 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其特点是:

A.PBL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教师的作用在于掌控课程进度并确保达到计划要求, 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工作, 帮助学生表达他们的研究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核实结论的正确性, 鼓励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自由地提问。

B.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前提出几个问题, 让同学去思考。另外给出一定的与之相关的材料, 然后交给学生去分析, 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办法。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问题, 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不过前提是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在实施PBL之前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C.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PBL是以学生为主, 因此, 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另外, 学生必须知道什么是PBL及在学习中学生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学习者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

3.1运用PBL教学法的优点

一、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

PBL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够不断交流、辩论, 收到来自同学和指导教师的各种反馈意见, 对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及书本、杂志、网上资料的信息, 学习成为一种自主的学习。

二、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

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 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 解答新问题, 使学习过程缩短, 印象更加深刻,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研究案例及其治疗的多重可选择方案, 可以提高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事前研究与事后总结, 这既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又可以保证医疗过程的有序。

三,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PBL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不断交流、辩论, 通过各种反馈信息的接收、再理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又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并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 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等, 这些将对今后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打下良好基础。

四, 认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合作中领悟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要提高工作效率就离不开与人合作, 只有善于合作, 才能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交流, 学生们可以获得有益的启发和自信心。

3.2 PBL教学法也存在局限性

一、PBL是否适合我国大班的教学

我国人口众多, 近几年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扩招, 班级的人数一般都不少于4 0人, 这样的规模是否适合于PBL方式的教学尚需实践验证。

二、教师的技能和精力是否适应

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所不足, 所以涉及的问题比较零乱、无规律、缺乏系统性, PBL的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问题和系统课程之间的关系, 要对问题进行良好的设计, 需要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要熟练掌握, 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一点是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此为做好PBL教学的基本前提, 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这就需要更多的技能和花费更多的精力, 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教师。教师在当前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下是否能够适应还有待验证。

三、学生是否适应

学生对PBL的认识和适应会有一个过程, 但可能有些学生喜欢用PBL的方式进行学习, 有的学生会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认清学生对PBL的潜在抵触是必要的。尤其对那些典型的被动学习者, 他们不断地要求别人把一切都准备好。”[5]

PBL教学的成功开展, 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 强调主动。我国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 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 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获取好的“分数”。所以对PBL教学改革形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 因此, 学生应从自身出发, 完成角色转换, 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尽管PBL在护理教育中取得了可靠的教学效果, 但这主要是靠学生反映和教师观察, 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因此, 要不断加强PBL教学的研究, 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数千年沿袭的师承教育等特点, 都决定了其更适合PBL教学。学生在临床见习之前, 已系统学习了临床基础理论知识。因此, 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制定, 使用PBL全新的教学法, 不仅可以提高见习的质量和效率, 更能促进传统的临床教学的改革与更新, 以知识的再学习与运用能力为目标, 培养全新的一代会思考、有创新意识、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医生。

参考文献

[1]任翊.临床教学中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 4:52-53

[2]沈建新, 王海燕, 王海江, 等.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 22 (2) :36.

[3]慕景强.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04, 12:1006-2769

[4]杜文华.引入PBL教学法改革影像医学传统教学模式.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 5:319-320

上一篇:优环境下一篇:五上成语故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