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状况调查

2024-11-18

大学生的状况调查(通用8篇)

1.大学生的状况调查 篇一

由于今年大学生就业的特殊形势,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从300万人增加到559万人。.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很多公司纷纷倒闭,下岗人员普遍增多,市场人才供给大于求的形势更加严峻。我们特此展开此次调查,以表现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了解企业人才的所需,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微薄的信息。

我是通过电子邮件访问的形式展开调查的,调查我所熟知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经济与非经济专业在校的专科学生, 用发送E-MAIL的形势, 发放问卷30份, 收回28份, 问卷有效率93.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及开放式问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据调查发现,我的那些同学对此很感兴趣并积极的完成问卷,说明他们也想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就业基本情况,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心态以便顺利就业。

一、对电子邮件反馈信息的评析

(一)就业意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主创业,这选项占11.8%,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相当的解决一部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给与关注,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究其原因:

1.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2.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3.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独立自主的选择创业。

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不少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二):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即沿海开发城市地区或省会大城市占占93%省,这说明两个问题:1.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2.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当前不少大学毕业生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此,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择业集中选择热门行业和大城市的一些待遇条件优厚的行业,集中选择发达地区,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位置相对偏远的地方就业。这样势必造成大城市、大单位和条件优厚的单位人才济济,甚至人才浪费。而恰恰是急需人才去开发、去管理的欠发达地区和经济状况欠佳的单位。

(三)应聘时看重企业的哪些优势?问及主要看中公司哪个方面,由表三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对于工资福利都不太看重,这表明毕业生看重以后的发展前途而不求眼前的利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他们仍旧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这有利于他们选择。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6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达10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国吸纳大学生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更强的生产革新和产品更新能力,而且它们的就业岗位的成本比大企业低得多。因而,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较低,发展空间广阔。更何况中小企业求贤若渴,人才需求量大。大学生能去这片广阔的天地开拓事业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生产力还不是很先进,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是令每一个人都满意。大学毕业生数量和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地区之间人才供求结构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基层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还十分迫切。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这些地方也是最需要各类人才的地方。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工作是当代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择业观念,调整择业方向,树立到基层以勤奋创业、建功立业的观念,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第一份工作薪水的期望择业时,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即将毕业的学子对就业的期望值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42。4%的人选择1000元以下;29%选择1500-2000元;8%的人选择2000-3000元;5%的人选择3000元以上;另有7%选择1000元以下。

(五)你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 ?

根据调查得出表知道学生们有34.16%选择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而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16 %);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六)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就业的?

在回答就业途径的选择时,跟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也有不少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利益现代的信息来为自己找出路;此外,广建人际网络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另有选择传统的信息渠道获得就业机会,如,报纸广播媒体报导;选择毛遂自荐的人也有,这样更能找到适合的岗位,还有一部分选择父母亲戚朋友介绍。可见,对于求职的方式和途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就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2.大学生的状况调查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以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日制大专生为调查总体, 按年级、专业、性别抽取样本。共发问卷200份, 回收率100%, 其中获取有效问卷190份, 有效回收率为95%。

1.2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调查对象, 采用自制问卷对抽取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性病与艾滋病知识;对性教育内容的认知;对性教育、性观念和性行为的认识情况;对性教育的需求等。被调查对象以匿名的方式自愿填写问卷, 并按照中国统计原则予以严格保密, 以确保调查对象如实填写, 提高问卷有效率。

2 结果

2.1 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情况

58.4%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 其中女生所占比例 (73.3%) 明显高于男生 (48.7%) , 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66.9%的学生认为我国性教育的现状较差, 3.2%的学生认为比较好或很好, 并且男生选择比较差或很差的比例 (69.6%) 高于女生 (62.7%) , 男女生之间的评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大学生对性教育内容的认知情况

学生对性教育的内容按照认可程度依次为“性知识和性病知识” (94.7%) 、“性道德观” (90.5%) 、“性价值观” (82.6%) 、“性法律知识” (75.8%) 、“计划生育知识” (49.5%)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性教育内容的认知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

2.3 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

注:*P<0.05

男女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比例最高的都是报刊;其次是因特网、同性朋友及医学专用书籍;从教师、异性朋友、父母那里获取的比例较低[1] (见表2) 。男女大学生在选择“报刊”、“因特网”、“色情读物和电视”等途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选择“报刊”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而男生选择“因特网”与“色情读物和电视”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 (见表3) 。

注:*P<0.05

2.4 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认知状况

目前大部分学生认为“贞操观”依然很重要;“同性恋”是“人的性权利或少数人的正常行为”, 对未婚同居和婚前性行为持开放态度[2]。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未婚同居和婚前性行为及具体观念上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4) 。

注:*P<0.05;**P<0.01

在认为“贞操观很重要”的大学生中, 37.3%的学生回答“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 25.5%的学生回答“只要将来能结婚”就可以发生性行为, 2.7%的学生认为性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是生理需要” (见表5) 。

注:**P<0.01

2.5 大学生对性教育的需求情况

87.9%的大学生“希望接受性教育”, 大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性教育途径按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 (64.7%) , 家庭 (29.5%) , 朋友 (28.4%) , 医院 (25.8%) , 并认为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性教育 (见表6) 。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当前的大学性教育不满意。63.2%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的大学性教育内容太陈旧, 访谈中, 不少大学生也表示大学性教育的内容太狭窄。大学一般有涉及性教育的恋爱观教育, 对恋爱观教育能否代替科学的性知识教育的看法上, 64.1%的调查对象认为“不能”。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希望了解性心理与性生理知识, 大学生对于道德、性法制及其他性知识的学习意识也比较强烈。有的大学生在问卷上写道:“我们有权了解自己的身体。”大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性教育课和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来弥补自身性知识的不足。由于性教育的特殊性, 众多大学生也愿意通过阅读来了解性知识。由此可见, 随着大学生的生理渐趋成熟, 其心理成熟度与之不同步的矛盾凸显出来。因此, 为了使广大大学生能实现身心同步发展, 大学应该及时采取大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性教育, 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引导其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此外, 调查也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性观念的变化。首先, 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开放性, 对婚前性行为的容忍度 (男80.9%, 女70.7%) 同2001年的调查结果 (男40.92%, 女33.51%) 相比大大增加[3], 而且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认知出现多元化的趋势[5], 多数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对未来的婚姻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社会的危害性也小。其次, 尽管大学生的性观念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开放性, 但并未轻视性道德的重要性。大部分大学生对贞操观依然很看重。当然大学生对“贞操观”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 已经不是传统的“婚前不破身, 婚后从一而终”的贞操观, 而是“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爱与性统一”的贞操观。这反映了大学生在性观念和性行为认知方面的开放性和宽容性, 也反映了现代性道德、性观念在大学生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认知出现多元化使得婚姻已经不再是性行为合理化的基础。但是, 性本身既是一种生理的行为, 也是一种社会的行为, 因此, 把性纯粹归结为一种“个人的私事”[6]不仅仅暴露了大学生性观念的错误, 也说明了大学生对性行为的一种非理性认知。

关键词:大学生,性教育,性观念

参考文献

[1]刘佛军, 张硕勋.对大学生性知识来源途径的调查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S2:73.

[2]戴梅竞, 周达生.青少年性观念与婚前性行为关系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17 (1) :17.

[3]宋奎娜, 张勇, 宋亚东.新世纪高校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性科学, 2005, 14 (8) :40.

[4]郑连斌, 张秀云.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6, 4 (1) :37.

3.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调查 篇三

关键词:自我认知 初二学生 不平衡性

1 前言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复杂的结构系统,一般可将其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大系统。这三方面是综合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个性的基础——人的自我。自我认知(又称为自我概念、自我结构、自我图式)是指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个体把自己当成认识对象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产生知觉并形成关于自己的一般观念。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是自我产生突变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生活中,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的觉醒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中学生越来越能自觉地认识、评价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行为。所以,提高初中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 調查方法

在昆明随机抽取某中学的初二年级A、B两班,以自然的课堂教学形式状态,在两个班中首先请学生模仿“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格式,写出五句话,表现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问题1)。然后让学生以一种事物来代表自己,并写出自己哪些外部特征和这种事物相似,自己哪些内在品质和这种事物相似(问题2)。将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完成后在下课之前交给教师。

课程结束后,对该中学初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请学生们谈谈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有哪些,表现在学习上是什么状态(优势学习科目和弱势学习科目是哪些)等。以了解一些关于初中生自我认知方面的更真实的情况。随后再对初二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任课老师对初中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状况的评价。

3 结果分析

3.1 对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分析

问题1从对自己评价为全部是自己的优势、3点以上(含3点)为自己的优势、弱势多于优势、不明确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50%以上的初二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多过弱势,并且有32.9%的学生将自己的特点全部归纳为优势,对自己十分肯定。对自己持否定态度或不明确的只占不到17%的比例。

3.2 对问题2“以一种事物来代表自己”的分析

对问题2从对自己的比喻为好事物、有双重性的事物、不好的事物、指代不明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结果表明:有37.1%的学生全部以好事物带来表自己,对自己十分肯定。但是对自己不肯定的学生也达到了17.1%。将近46%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用有双重性的事物来代表,或不算好也不算坏的不明确、偏中性的事物来代表。

3.3 调查所属的初二A、B两班的对比

因为经对初二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后,了解到该校初二A、B班差异较大,A班的学习氛围及学习成绩都优于B班,因此,再对初二两个班学生的对问题1“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3:

结果表明:在初二A班中有58.6%的学生认为自己优势比较多,对自己的满意程度较高,但仍旧能过找出自己弱势,承认自己的缺点;但在初二B班中对自己既肯定又承认缺点的同学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在初二B班中,有39.5%的学生对自己非常肯定,在写出的自己的特点中全为优势,对自我的期望比较高,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很高,而在初二A班中对自己肯定程度很高的学生比例只有26.8%。

4 讨论

通过对昆明某中学初二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可知初中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简单的正确的自我认知的能力,其中一部分学生还能深入分析自己的性格中的双重性的特点。但在课堂教学之后的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二学生还是不能很快讲清楚自己的特点,自我认知的程度并不深。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所有学生都能对自己做出评价,概括出自己的特点,即所有的初二学生都能够进行自我认知。

(2)初二学生自我中心的特点表现明显。在问题1中许多学生将自己描述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是一个有个性的人”等,在问题2中约80%的学生对自己的比喻没有出现重复性的事物,这都体现出初中生心中独特的自我,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

(3)大部分初二学生都对自己非常肯定并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在问题1中,有83.5%的学生评价自己全为优势或优势多于弱势;在问题2中有37.1%的学生将自己比喻为“火”、“自由的马”、“阳光”、“蝴蝶”等美好的事物,并且有22.9%的学生将自己比喻为具有双重性的事物,其中也包含了对自己的肯定和较高的期待。但对自己不非常肯定,以及对自己有着低期待的学生也占一定的比重。在问题1中体现出有11.4%的学生有这种倾向;在问题2中体现出有17.1%的学生有这种倾向。

(4)初中生心理发展不平衡性表现较为突出。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并存等心理冲突和矛盾。调查表明,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种特点,在问题2中,有22.9%的学生选择了具有双重性的事物代表自己。如将自己比喻成“时热时冷的水”、“又酸又甜的小草莓”、“外表有刺内心清凉的黄瓜”等。

(5)不同班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一些差异。推断不同班级的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存在着一些差异,可能与班集体的氛围及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有关。

5 教学建议

初二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后有助于发展良好的道德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应让初中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即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并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的差异,教师应该掌握每班的不同的情况,了解不同班级的学生自我认知状况的特点,做到“因班施教”。在不同班级中可以采用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在不同班级中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追求美好的特点对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有着一定的帮助,每位学生都有着上进心,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更加完美。但也要注意学生对自己双重性格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这既是一种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也要对其加以正确引导,教导学生不能因此而自负,更不能产生自卑情绪,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负面性格认识较多的学生。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给自己的将来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2]周红.浅析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J].教育探索,2007.11

[3]田凤娟.重视自我意识特点促进初中生自我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刘惠军,石俊杰.抑郁情绪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初探,中青网心理学研究文献

4.大学生的状况调查 篇四

调查对象: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以及少许工外同学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消费情况以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大

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消费观念,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能够从容面对挑战,为家庭经济有所贡献。

调查时间:2011.10.1日.-2011.10.18

调查地点:湖南工业大学

调查方法: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分散,所以主要采取的是在网上注册调查表,同时

对外宣传,吸引湖工大同学以及工外同学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调查表中来。

下面对调查结果作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经济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家庭月均收入500-1500元的占19.51%,在1500-2000元水平的家庭占24.39%,2000元以上收入水平的家庭占56.1%。但子女读书(在被调查者中43.9%的家庭需要同时支付两人读书),家庭日常消费,养老等各方面费用也使家长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说明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医疗,养老,住房制度的落实,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有了很大提升,生活在贫困线水平的居于少数。但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各方面费用的冗杂,普遍大学生的家庭经济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消费情况

大部分学生个人月开支与家庭月均收入相当。大学生除了要支付每学年的学费外,每月的开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10000元左右,而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则在500-800之间。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解决,但也有部分同学通过自己兼职为家里减轻负担。下面就主要是围绕所调查的大学生的在校消费情况作分析:

【一】调查情况:

1、大多数学生走理性消费路线

消费支出的来源是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前提,来源渠道和量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 5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 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3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65.85%的学生主张先计划后消费。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大多数学生有自立自强的意识

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大部分同学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出结果显示:将近一半被调查者的生活费

不是全向家里要,他们自己做兼职以补贴零用。而且她们一般将兼职所挣得的钱用于社会交际,或者慢慢积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这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3、部分大学生消费要求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5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同学添了新电脑,衣柜里挂的都是名牌服装,脚上穿的都是名牌鞋子。据调查显示,7.32%的人每月平均用于外形装扮超过300元,7.32%的人月手机消费超过150元。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31.71%同学有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以及娱乐场所的消费。他们大多承认人际交往需要物质的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4、大学生“月光族”现象盛行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而且一到月底基本上都是捉襟见肘。只有极少数同学会每月将节省出来的生活费用于存储。大多数同学反映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或预支下月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消费高,也从侧面折射出储蓄意识淡薄。

【二】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有着理性的消费观念,但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的现象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所以有将近30%的同学每月向家里要1000元以上的生活费。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我们的调查对象包括31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10个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大体而言,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要高于来自农村的。

(二)学校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

(三)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网吧,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

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况且大学学生的家庭贫富差距很大,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那么“土”,也是为了摆脱自己的自卑心理,则产生了攀比,别人买名牌,自己也要买远远超过自己负担能力的名牌。就为了在校园里不让别人看出差距来。

三,结论及给大学生的消费理财建议

通过本次的调查,了解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尽管大部分同学能做到合理消费,并且力所能及的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但仍有许多不合理消费的现象存在,特给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整体规划

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如外出、购书等。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

(二)树立勤俭意识,学会精打细算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除了4年间的学费4万元、基本生活费(吃饭、学习资料钱按600元/月计)约2万元,建议额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学生通过打工挣得。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三)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养成储蓄习惯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而且可以有计划地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支取。另外,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账户”,这样,家长寄去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四)勤工俭学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人:

5.大学生饮料消费状况的调查问卷 篇五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四的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我专门设计了大学生饮料消费状况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此调查问卷。谢谢!

1.您的性别()

A.男B.女.您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A.500元月以下B.500——700元C.700——900元D.900元以上

3.您一周内购买饮料的次数()

A 小于或等于1B 2—4C5—7D7以上

4.通常您选择什么价位的饮料()

A.2元以下B.2—3元C.3—4元D.4元以上

5.您喜欢哪种类型的饮料(多选)

A.奶制品B.茶饮料D.碳酸类 E.功能饮料F.果汁G.其他

6.您最常喝的饮料牌子是?()

A.统一 B.康师傅 C.娃哈哈 D.汇源 E.可口可乐F.其他

7.买饮料的时候,您最在意的是什么?

A.价格 B.包装 C.口味 D.品牌

8.您最常在哪里买饮料?()

A.餐厅 B.超市 C.路边商店D地摊

9.您是由什么途径了解到饮料品牌的?

A.电视广告B.网络广告C.他人评价D.杂志、报纸

10.您最喜欢什么样的促销方式()

A.打折销售B.多买附赠C.赠送小礼品D.有奖销售E.免费试饮F.其他

11.广告会影响你购买吗?()

A.有B.一般C.没有

12.您经常购买的容量是()

A.小于250mlB.250-500mlC.500-650mlD.大于650ml

13.您一般在什么时候购买?()

A.同学聚会B.运动后C.逛街时D.约会时E.口渴F.其他

14.您喜欢尝试新产品吗?()

A.偶尔会B.会C.不会

6.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 篇六

亲爱的同学、朋友: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我们将通过这份调查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一次深入的了解,并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麻烦您认真填写本次调查!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您所在的院校(全名)

——————————————————

您的专业

——————————————————

您的性别

——————————————————

您就读的年级

——————————————————

一、选择题(单选)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过去大学生相比如何?

A增强了

B减弱了

C相当,差不多

D远远不及

E其它您认为当代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与哪些因素有关?(A饮食

B体育锻炼

C家庭经济状况

D所处生活环境

E其它

3.您平时的饮食状况是怎样的?()

A随便,合胃口即可

B完全从自身健康出发

C从保持身材的角度出发

D什么方便吃什么

E其它

4.您认为您现在的饮食是否对您的身体健康有影响?(A完全没有

B几乎不受影响

C有一点

D有很大影响()))

5.您认为怎样的饮食有利于您的身体健康?()A按时就餐,注重饮食卫生

B荤素搭配,合理安排

C随便即可

D其它

6.您认为体育锻炼是否对您的身体健康有作用? ﹙﹚ A完全没有

B几乎没有

C有一点

D完全有

7.您一周一般参加几次体育锻炼?()

A从不

B1~5小时

C6~10小时

D11小时以上

8.您一般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体育锻炼?()A跑步

B散步

C球类运动

D舞蹈

E其它

9.您认为您所处的环境对您身体是否有带来影响?A完全没有,我很有自制力

B有一点,会受周围环境影响

C完全受影响,人家怎样我也怎样

D其它

10.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评分如何?()

A不及格

B合格

C良好

D优秀

11.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做过何种努力?()A注意饮食卫生

B坚持锻炼

C保持良好情绪

D学会解压

E其它

12.一旦身体健康出问题您的态度是:()

A消极悲观,无法正视

B忍忍就过去了)(C多多锻炼即可

D自己吃药就行

E一定要去医院看个究竟

F乐观面对

G其它

13.您平时闲暇喜欢做的事是:()

A上网

B睡觉

C学习

D逛街

E锻炼

F其它

14.您认为这样对您的身体健康是否有影响?()A完全没有

B几乎没有

C有一点

D完全有

15.您是否想通过改变生活态度来达到身体健康?()A完全没想过

B想过,但实践起来很困难

C想过并逐步实践着

D我的生活方式已很合理

E其它

7.大学生的状况调查 篇七

一、对首都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的抽样调查

全日制国家统招计划内大学生、研究生公费医疗实行属地管理,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统筹拨付,财政部门根据学生人数实行定额拨款,每人每年部属高校60元,省属高校40元(各地标准不一)。学生在生病或意外事故之后,先到校医院就医,门诊基本用药由校医院提供。如果学生病情严重,校医院没有能力治疗,可以转诊到学校规定的定点医院治疗。现在北京学生在本校医院门诊医疗费用自负20%,学校报销80%;在校外医疗门诊费自负40%,学校报销60%。此外,国家保障的公费医疗还有范围限制,具体在药品上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药品可以100%报销,乙类药品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定,不能报销部分由个人自己承担。

本文随机选取了1 000名首都大学生作为抽样样本,基本反映了首都大学生目前的医疗保障状况及不足。

1. 大学校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通过对大学校医院医疗水平、收费及服务态度的调查,基本情况是:

(1)没有人认为校医院水平很好,68%的同学认为一般,32%的同学认为很差(如图1),可见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不高。

(2) 4%的同学认为校医院收费贵,45%的同学认为收费一般,51%的同学认为收费不贵(如图2),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校医院收费较为合理。

(3) 17%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好,17%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一般,66%的同学认为校医院医生态度不好(如图3),所以校医生的服务态度有待改善。

通过调查,很多同学认为校医院低廉的医药费用很好,但对校医院的设备、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以及药品的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

2.“看不起病”已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负担。

中国高校医学保健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大学校医院院长刘绪成教授却指出,目前大学生大重病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城镇职工已经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而对大学生来讲这方面还是空白。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旦患有重大疾病,学校和个人都无法承受巨额的医疗费。在统计抽样中,1%的学生家庭富裕,84%的学生家庭状况一般,15%的学生家庭贫困。同时,如果学生得了一场大病,72%的学生会为钱发愁,24%的学生认为一般,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由于“看不起病”,病越拖越重,给大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

3. 许多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不强,也缺乏保险基本知识。

在统计调查中发现,对医疗保险作出评价时,有10%的同学认为参加医疗保险作用非常大,50%的同学认为有一些作用,而有40%的同学认为不起任何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认为身体健康、患病率低的缘故;在对医疗保障制度了解程度的调查中,虽然有88%的同学在学校看过病,但是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了解的只有8%,一般了解的有54%,不了解的占58%。由于学校没有广泛宣传大学生医疗保障知识,大学生虽然在校医院看病,但真正了解医疗保障制度的同学却不多。

二、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支付比例问题。

为了弥补旧公费医疗制度的不足,许多高校出台了形式不一、标准不同的学生公费医疗方案。但此方案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也没有法律保障。有的学校将国家拨给的医疗费用全部发给学生,不再承担学生的医疗保障。大部分院校则是“国家拿一点,学校负担一点,个人承担一点”方式负担医疗费用,但三方各承担多少?国家没有统一标准。

2. 医疗模式问题。

在“公费医疗+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参加50元每年的学生平安保险。但这种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覆盖面较窄。公费医疗仅针对计划内的大学生,非计划内招收的学生不能享受;一些学生缺乏保险观念,不了解自己周围的风险,没有投保也就得不到商业保险的保护;某些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投保;部分学生家境贫穷,支付不起保费。第二,由于存在医疗费用的最高支付限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没有解决。第三,保险理赔时间周期长,保险金事后支付,有时会出现被保险人不能及时支付医疗费而影响学生治疗的情况。

3. 保障经费问题。

保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医疗水平的提高。校医院治病一般费用较少,开的药价格低、效果差,基本不配备价格较高的药品,难以给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有时几个重病学生就可能花掉一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校学生的医疗经费,而大部分学生就只能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上。

4. 思想观念问题。

由于中国保险起步较晚,从事保险行业的专业人才较少,某些业务人员介绍保险产品时存在误导情况,致使被保险人理赔时遇到了麻烦,最终损坏了保险行业形象。许多人缺乏保险意识,不积极参加保险。随着中国保险业日益成熟,人们也会转变观念,重新审视保险的作用与功能。

三、对首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1. 普及保险知识,培养大学生商业保险意识。

在调查的过程中出现两种观点,一种是花钱买保险,保平安;另一种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现在身体很好,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很小。持这两种观点的学生几乎各占一半。一定要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利用保险产品合理规避风险。

2. 大学生医疗保险宜采取“政府补贴、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学校和学生共同缴费”的保险模式。

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保险政策,引导学生参与商业健康保险。通过投保商业健康保险,给大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保险计划。当风险来临的时候,转嫁给保险公司。

3. 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障费用的投入。

青年人的健康状况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命运。政府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大学生健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增加对大学生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强身健体,不要让小病恶化成大病,大病再转化为不治之症。

4. 建立大学生互助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全国大学生互助保险合作社,成立互保基金,发展互助保险。互保基金应参照社保基金委托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建立科学的保值、增值机制。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互保基金规模逐步扩大,合作社影响将日益深远。大学生自己的品牌将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形成良性积累机制,使互保基金发展成为大学生助医基金。为了鼓励社会捐助,政府还可以对捐款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互助保险体现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是弱势群体自愿集合起来抵御风险的有效方式。

总之,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也必须在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下得到解决。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经济承担能力差异较大,保障需求也不相同,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医疗保障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发展之路。

摘要:近年来,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 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高校公费医疗制度, 如今早已形同虚设。目前, 国家对每个统招生下拨的医疗费用是每人每年60元, 而首都大学生医疗费用略高一些。但这些医疗费用已是杯水车薪, 大学生医疗费用不足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因此, 我们对首都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障,商业保险

参考文献

[1]贫困学子患“恐病症”高校直呼“养不起”[EB/OL].新华网, 2005-09-23.

[2]周洪宇.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迫在眉睫[EB/OL].医药网, 2006-03-06.

[3]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对我国的启示[EB/OL].财会网在线, 2007-02-09.

[4]崔晓华.关注大学生医疗保险[J].中国保险, 2004, (6) .

[5]杜鹃.发展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三位一体化研究[EB/OL].中华保险网, www.123bx.com.

8.大学生的状况调查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宿迁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194—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生的骄子形象日益遭到质疑,公众普遍感觉大学生似乎失去了昔日的素养、学习劲头不足、能力和知识欠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改善需要我们做什么呢?究其根源,最主要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的对待学习活动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由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三者组成的一种内部状态。”[1]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宿迁学院大学生学习态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若干建议。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的时间是2008年3月对象是宿迁学院1~3年级本科生、专科生。本院大四学生因忙于联系工作或准备考研等原因未能进行大面积测试,所以未进行调查。7个系共发问卷7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0份,回收率为87.0%,问卷调查共设24个题目,其中单选题21个,多选题3个。本课题组对宿迁学院同学进行了详细的抽样调查。

从调查的人数,年级分布和性别构成来看,这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宿迁学院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当问及“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时,其中回答主动性很强的占13.62%,一般的占66.76%,不强的占12.74%,不想学习的占6.88%。当问及“你是否在每学期开始时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其中制定并严格执行的占8.74%,制定但没有严格执行的占39.41%,没有制定的占26.52%,根据课表进行学习的占25.33%。当问及“你经常到图书馆借书或是查找你所需要的资料吗?”回答频繁的占9.13%,经常的占29.79%,有时的占56.29%,从不的占4.79%。从以上3个问题得出,大学生学习行为各有不同,学习主动性也大相径庭,某些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问题。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要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就必须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即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是反映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一种因素。因此,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高低。

(二)大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不甚明了

当问及“学习的目的”时(此问题为多项选择题,比例=所选人数总人数),其中为了能找到好工作,提高社会地位的占69.35%,报答父母的占53.77%,促进祖国繁荣昌盛,改变家乡面貌的占19.35%。

上述反映出大学生大多只顾个人或是眼前利益,对社会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关注度不够。这与大学生都生活在当下这个和平年代息息相关,他们未经历烽烟战火,国家危亡的危急时刻,所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大都来源于书本或别人的讲述。况且,这一代的80后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出现偏差。目前,有的大学生看到社会上的极个别违法乱纪行为或是某些不合理现象,对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了怀疑,拒绝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在他们心中学习的社会意义很小。他们这种一叶遮目的行为使他们没有认识到青年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不能将当前的学习与将来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也就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方面原因造成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当问及“你对你的专业学习是否感兴趣”时,回答非常感9.26%,很感兴趣的占25.15%,一般的占56.47%,不感兴趣的占8.97%,在“你是否认为学习没意思”中,回答经常认为的占10.47%,有时认为的占65.34%,而不认为的24.19%。问及“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时”,不喜欢所学专业,负担太重的占9.9%,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不高的占19.51%,学习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浓的占37.41%,只掌握书本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占33.04%。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对学习有着强烈兴趣的学生,思维才能展开,学习成绩一般都很好,而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的学生,学习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自然,成绩不会好。从以上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专业不符合学生期望,或者是学习内容方法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关于“学习兴趣不浓”,笔者认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对学习没有需要,没有需要就很难产生内驱力,也就没有学习动机可谈。

2.有些大学生当初的第一志愿并不是希望学习本专业,而是被调剂过来的,或是抱着横竖混张文凭的心理,这样原本就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抵触心理。对他们而言,大学的学习只是为了毕业,那么就无从学习动机可言了。

3.长久以来。大学生的教材都是权威的专家学者编订的,语言大都晦涩难懂,内容枯燥,再加之大学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难以让学生对书本及课程产生兴趣.

(四)、有必要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迁移,端正学习态度

当问及“你因为什么而逃课?”回答出去玩,上网等占4.30%,参加其它的学生组织占7.12%,睡懒觉不想去上,觉得这个课不重要,上不上无所谓的占19.58%,从不逃课的占68.99%。当问及”课余时间干什么时”,回答上自习或是去图书馆的占46.81%,上网、娱乐的占32.37%,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的占9.57%,无所事事的占11.09%。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对学习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行为,而有些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坚决,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沉迷于暂时的享乐中,以至放任自流。造成上述结果,其实与人安逸享乐的天性是分不开的,但是有效的动机迁移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就比如有的活动是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等可以利用学生所喜爱的使学生乐于学习,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四、几点建议和对策

针对调查过程中我院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调查小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帮助学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促进学习。

1.学校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

(1)加强专业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院是由7所不同的大学联建的学院,转专业有一定困难,但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如有可能,学校应尽量与各联建大学协商,方便学生合理的专业调换。

(2)开设爱国主义的课程,使学生把自身的学习与国家繁荣相结合,从而促进学习动机性。

2.我院需要培养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1)教师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自己对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3]有的教师教很多年的书,每年所讲的内容基本一样,讲授的方式也是一成不变,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乏味感,厌倦学习。教师要利用我院配套齐全的硬件设施,穿插讲解各种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我院是本科类学校,在教师的引进上,要吸收有较高教师素质的人才。现在我院只招收硕士以上人才,这对我院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3.大学生要自觉培养学习动机

“激励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激励产生于个体内部,是一种希望获得成功、表现卓越的低级动力。”[4]由调查可知,我院大学生有能力和必要培养学习动机.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动机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才能激自身的求知欲。

(2)学生要树立远景性学习动机,把现在的学习状况与自身将来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相联系。

(3)学生要对学习要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成功的信心。

(4)学生要学会正确归因,明白成功是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这样就不会一遇困难和挫折就心灰意冷,以至放任自流。

五、结束语

学习态度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学习态度的端正,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彧.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4.

[4][美]R.J.Sternberg & W.M.Williams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44.

上一篇:有关改变的名言下一篇:实验室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