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

2024-07-02

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通用10篇)

1.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 篇一

脚踏实地奉献教育

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本人2004年师范毕业,同年参加工作,在****中学承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网络中心维护的工作。工作以来,我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热心解答学生、教师在使用计算机中遇到难题,在师生中深得好评,所教学科也连年取得好成绩,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电脑比赛也获得优异的成绩。

自从我担任信息技术科长后,为了使所有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在我的带动下,信息技术科组的成员多次分期分内容对全校教师进进电脑培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了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我不厌其烦地从最基础的操作入手教起,到制作简单的课件,从学做课件到开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辅导,使全校的老师都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开展教学活动。并在2008年指导全校教师顺利通过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培训”。

承担学校网络中心的管理工作后,我能够认真做好学校网络中心的管理工作,时刻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是认真做好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能够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内容,不断添加新的元素,对网站进行充实,保证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确保网站正常运行。除此之外,我也开通了个人的博客和微博,将自制的课件、论文、教案等上传到博客中,方便与同行们进行共享和交流。同时还增设了学校的FTP服务器,把学校的资源集合起来,再分

类共享出去,方便了广大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搜集各类素材和教师自制课件,坚持每天按时接收、下载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归类、存储、刻盘,方便其他教师使用。妥善保管学校配备的教学光盘、图片素材库、学生学习软件、常用的工具软件、录音带等妥善保管,保证其不损坏,不丢失。

三是扎实做好学科应用建设。能够始终坚持多媒体教学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利用闭路电视、录音机、计算机、DVD等载体,根据教学的需求、教学的应用选用最为合适的硬件服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科建设。

四是努力做好设备维护。定期为学校的电教设备进行检查,有损坏的及时上报进行维修。平时也注意设备的保养,做到机房干净整洁,确保远程教育设施防盗、防潮、防火、防尘以及卫星天线防锈等“五防”措施的全面落实,保证电教设备正常运转。

工作以来,先后多次参加各级各关教育教学培训。听取教育信息与课堂整合的研究课,经过培训,让我对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发现了自身的缺陷。学海无涯,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中,自己购买了很多有关电脑的书籍,利用空余的时间学习更多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学校的工作有序开展。并悉心指导其他教师将远程教育整合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使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充分利用所配设备,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精彩的课堂、课外活动。让远程教育设备真正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

2.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 篇二

可以说, “1654”工作举措, 是锦江区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方法, 其内涵丰富、具体, 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一、确定一个指导思想

“1”是指“确定一个指导思想”, 即“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以信息化领跑教育现代化、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国际化”。

这个指导思想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既是工作策略, 也是工作方法。它厘清了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关系, 明确了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载体和手段, 有利于在具体工作推动中打出“组合拳”, 促进“三化联动”和“四化融合”, 整体推进教育品质的提升。

二、搭建六个工作平台

“6”是指“搭建六个工作平台”, 即我区自主开发和建设的网络基础平台、教学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在线教研平台、教育技术管理平台、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平台。

1.网络基础平台

我区教育系统网络基础平台以锦江教育城域网为核心, 实现了“市-区-校”三级千兆光纤互联, 出口互联网带宽为1 G。区域标准校园网100%满覆盖, 部分学校已在进行三网合一和软硬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工作。随着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我区还将进行区域学校无线网络满覆盖工作, 建设统一认证、泛在学习的锦江智慧网络和智慧校园。

2.教学应用平台

目前, 我区已普及上课终端到教室 (班班多媒体) , 普及备课终端到教师 (人手一机) , 全区每一个班级教室均已升级为“数字化班班通教室”, 拥有了全省领先的高品质基础教育一线互动教学环境, 而且高效易用, 使得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成为现实, 促进了全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3.教学资源平台

以“服务一线应用”为导向, 我区于2013年建成了锦江云资源平台。这个平台覆盖了全区中小学校, 由“资源中心 (三期) ”“教师网络成长空间”“锦江云搜索”“锦江视频中心”“信息化应用成果评选展示”“虚拟实验室”“云数字图书馆”七大模块构成, 形成了教育资源区校一体、云端存储、分级展示、分层建设、分级管理、自动推送、集中展现、区域共享的新型资源建设模式。该平台以锦江云搜索为核心, 不但使教育资源海量化, 而且易检索, 让教师应用起来更简洁, 更高效。

4.在线教研平台

我区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理念, 在全市率先搭建高标准的网上视频直播平台和视频教研平台, 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的有效辐射。同时, 通过平台实现了锦江区、金堂县、青白江区等县域间对口帮扶学校的网上教研和集体备课, 促成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跨时空的互动交流, 充分发挥了本区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有效促进了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

5.教育技术管理平台

该平台是区教育局电教馆自主研发完成的, 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它是通过对教育技术诸方面工作的整理、归纳, 进行网络流程再造, 将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考评、绩效考核、应用效益、综合评估及教育技术装备中的项目论证、项目过程管理、设备调拨、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的综合平台。辅以常规的跑校调研和对口联系机制, 这个平台有利于对教育技术诸方面工作进行区域层面精细化、过程性的指导与管理, 提升电教馆对学校的服务水平。该平台的深入应用, 使得我区在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该平台获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技术成果评选一等奖, 并在第65届全国教育技术装备展示会上作为成都的区域管理创新案例展出, 深受同行好评。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领导曾两次专程赴蓉了解此平台的功能实现情况, 并准备在全国推广。

6.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平台

我区大力进行学校评价模式探索, 积极推进发展性督导评估。从2010年开始, 借助信息化手段, 契合我区“基础+发展”的综合目标评价模式, 建成了锦江教育目标考核平台, 对学校的目标督导工作进行网络化、数字化、过程化的管理。这个管理平台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设计科学, 表现为透明、互动、易操作, 学校能在平台上看到所有科室对学校的考评, 包括得分情况、扣分点等, 并可以与各科室在平台上交流、互动, 及时沟通。

二是体现过程, 专家和督学可以在平台上针对督导对象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 将情况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不足或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并在平台上留下回应记录,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督导。

三是旨在服务, 表现为把繁冗的指标精简为数字化的考核量表, 资料实行网上报送, 切实减轻了学校负担。锦江目标督考考核平台的开通使用, 标志着锦江教育在信息化管理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五大举措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提升

“5”是指“五大举措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提升”, 即融合教研,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融聚资源, 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融析数据, 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融创载体, 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融联机构, 服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融合教研,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区把四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研活动融合在了常规教研活动之中, 既免除了教师的舟车劳顿之苦, 也达到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一是通过“锦江教师在线教研”, 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在网上指导教师开展教材解析活动, 组织同学科教师相互答疑解惑, 互动研讨。

二是通过“空中观课”, 实行名师课堂、优质课课堂全开放, 跨时空发挥名优教师、名优学校教学的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锦江网上视频教研”, 开展校际间 (包括对口帮扶的金堂县部分学校) 同学科教研组实时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 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帮扶作用。

四是通过“微格教室”, 开展“微格教研”, 切实达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反馈、自我矫正与学科组的有效集体研究相结合的目的, 进而促进教师在互教互学中提升教学能力。

2.融聚资源, 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

我们利用锦江云资源平台, 优化组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教育局资源库、高校资源、厂商资源和区内资源, 为全区教师“全天候”提供聚合资源, 形成泛在的资源超市, 使教师对资源的应用与处理更简洁, 更有效。目前, 锦江云资源平台已为区内每所学校建成了学校资源库管理平台, 每个教师建立了个人资源空间, 组成区教育局的“公有云”和学校教师“私有云”的“混合云”。教师可通过个人空间实现个人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的收集与梳理, 提升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处理与开发能力。云资源平台通过教育成果评选系统, 还实现了锦江教师优质教学资源和成果的展示与共享, 促进教师在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资源应用与处理能力。

3.融析数据, 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反映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因素应该包括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有关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实践证明,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以经验为基础, 以相关信息为依据, 以科学分析为手段来促成的。这两年, 我区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 开展区域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监测, 监测分析的指标包括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与学生学业成绩高度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并结合专家建议, 诊断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建立民主、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 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结果及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增强区域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反思意识,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4.融创载体, 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

2012年, 我区建成了“锦江教师网络学习平台”, 其具备课程建设、班级管理、学分设置、在线考试、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等功能, 重在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但这对于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远远不够。2013年, 我区在此基础上以“建设云技术下的教师成长平台”为理念, 着手建设“锦江教师网络成长空间”。新的平台能依据具体学习需求, 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信息化素养水平的教师, 定制开发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课程。它还能以学分管理和模块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过程性管理, 实施引领式、自主式、协作式学习, 拓展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教师“随时学”“随处学”“有选择地学”。现在, “教师网络成长空间”一期已经上线试用, 全区教师网上学习与网上研修及成长记录均可呈现, 使“教师学习可见, 教师成长可视”成为现实。下一步, 锦江教师将人人拥有实名管理的网络学习云空间, 进而强有力地支持区域教师提升学习能力和实现专业发展, 并为教师的评优选模工作提供可信服的依据。同时, 为名师成长轨迹的个案分析及探索名师成长路径提供服务。

5.融联机构, 服务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 推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能力建设, 电教馆自身能力不及。而光靠教师进修学校或人事科等部门的一己之力, 往往也会力不从心, 收效甚微。部门融合联动、多管齐下才是形成工作合力, 推进教师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我区教育局2011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实施意见》就提出, 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形成推动学校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工作合力”。2013年, 我区进一步理顺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体系, “一把手”局长亲自任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并正式明确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学校的教导处来主导教师能力建设 (教研和培训) , 深化教育技术应用工作, 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应用推进的协作部门做好相关平台开发, 负责管理的信息化;人事科配套出台教师能力建设和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的激励政策;财务科负责提供全区教师能力建设的经费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学校教师能力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督导考评。顺畅的工作体系, 明确的工作分工, 确保了部门间的常态联动, 形成了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合力。

四、抓培训、抓课题、抓特色、抓试点

“4”是指“四抓”, 即抓培训、抓课题、抓特色、抓试点。

1.抓培训

教育信息化不但要克服传统装备“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更应在“人”上做文章。我们的观点是, 教育信息化, 培训要先行。为此, 我区从2008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持续、深入开展面向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两条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致力于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力、管理力和支持力。继2009年全区满覆盖通过“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考试”后, 电教馆以提升学科教师信息化应用力、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支持力为目标, 举办了以“精细定制, 深度融合”为特征的系列培训。我们向一线采集培训需求, 由应用前端遴选参培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帮助教师找到个人信息素养的生长点, 提升实际应用水平, 有序、持续培养教学信息化应用“种子教师”。通过与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部、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等合作, 建立了高效的定制机制, 先后举办了教学信息化骨干研修班、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培训班、基于PPT的教学资源二次处理能力提高班、交互式白板教学应用提高班、校园网网络管理员实训班、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信息化管理力暨上岗培训班等, 并举办交互式白板应用基础、互动课堂竞赛赛前辅导等系列讲座, 着力解决教师应用方法与技巧问题, 有力提升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通信技术 (ICT) 素养。

2.抓课题

“问题即课题。”实践证明, 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和解决信息化应用实际问题的有效方式。我区目前有13项“十二五”省、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其中8项2011年立项, 5项2012年立项, 涉及14所中小学校) , 另有5所碳足迹项目学校、1所戴尔项目学校, 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开展了信息化科研课题研究, 是省内承担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科研项目最多的区 (县) 。2013年, 区电教馆作为主研单位之一参与了成都市“十二五”教科研的龙头课题“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区电教馆参研人员根据校园网在各学校普及和电脑家庭化以及现代传媒技术正在深刻冲击着传统阅读、学生的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的实际情况, 确定开展子课题“新形势新技术背景下, 区域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整体推进的研究”, 实践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2014年, 经区电教馆申请和推荐, 七中育才学校、天涯石小学加入了北师大“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元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重构”研究。我区学校广泛开展信息化科研课题研究, 对于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堂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 也达到了“以研代训”的目的。

3.抓特色

特色就是竞争力, 特色就是影响力。我区在部分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示范研修工作室”, 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 成效非常明显, 辐射面日益扩大, 成为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化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特色项目。2012年以来, 全区4个“教育信息化示范研修室”秉持边示范边研修、边研修边成果转化的理念, 在区域教学信息化课例研讨、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制作培训、示范校创建帮扶、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交流等方面, “传帮带”效益逐渐彰显。梁娟工作室“英语教学中的微课程制作和应用”, 马庆达工作室“基于PPT的教学信息化二次资源的应用”, 杜玉工作室“基于model平台的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汪海鹰工作室“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解决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均在各研修室成员中产生了良好影响, 有效促进了研修成员的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

4.抓试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区 (县) , 我区以“应用前置, 试用先行”为原则, 开展了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为代表的试点探索。从2012年开始, 我区陆续在七中育才学校、盐道街小学、成师附小、天涯石小学、附小万科分校、盐小得胜分校6所学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建设与应用试点。各校建立1~8个实验班, 结合区情和校情, 创新实践“学校主体、电教馆主导、校企协作支持”的建设思路, 探索适用于本地本校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平台与应用模式, 并延伸探索区域内常态化和规模化应用的模式, 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七中育才学校的试点探索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认可, 该校也因此得以承办2013年“英特尔教育年会”。有专家在会上高度评价说, 锦江区和七中育才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我区始终致力于应用的前瞻性探索, 致力于保持锦江教学信息化先试先行优势。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 我们正准备在七中育才学校和盐道街小学试点装备3D打印机教室, 鼓励学校从全新的角度摸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五、结束语

通过全区教育人的共同努力, 锦江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成都市教育局举办的多项教育信息化应用赛事中, 我区连年成绩优异, 在“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成果评选”“成都市信息技术环境应用赛课”和“成都市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 我区连续七届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在全国最高等级的教育信息化赛事—“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中, 我区已连续三届获得大西南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获奖等级、数量和比例, 在西南片区均属最高, 受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领导的关注和赞赏。2013年12月23日,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一行到我区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 充分肯定了锦江教育信息化“重心前移、注重管理、典型引路、深化培训、评估跟进”的创新举措, 高度评价锦江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实践、有思考、有探索、有创新、有亮点”, 认为锦江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经验“值得学、学得到、可复制、能推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切认识到, 教育信息化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教育信息化, 锦江永远在路上!

注释

3.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 篇三

《要点》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三通两平台”重点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要点》确定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具体包括:

一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重点,完成8.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全国80%以上中小学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

二是形成资源开发应用新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学校、教师的作用,探索建立系统推进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模式;提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初步形成教育资源云服务框架,国家平台形成为全国3300万名师生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是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一校带多点” “一校带多校”的应用模式,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教学点和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中小学。

四是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人数达到1800万,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

五是全面完成国家、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服务,制定出台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办法。

六是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各地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完成150万名以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5万名以上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完成2000人左右县级及以上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

七是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加强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安全的统筹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防护体系。

(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具体内容参见“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4.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 篇四

xx,男,1971年8月生,现为xx教育局电教站负责人、技术骨干,到电教站工作至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xx县信息化建设和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平凡岗位上努力工作,多次获年度考核优秀,并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自觉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熟悉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参加212月5日至8日,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高级技术培训班”成绩合格,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积极组织学校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

积极参加自治区多媒体进课堂课题研究,本人为县课题组负责人。积极选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展示周的活动,并组织学校教师观摩,

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自治区一等奖一次。

三、加强对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努力完成校本培训。

加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3月26日至27日,组织培训全县有多媒体进教室的学校教师到县一小培训相关技能,共计培训教师680人。培训好学校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督促这些教师开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共计培训教师1160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给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好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持体系,给学校充分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项目的建设管理,指导学校提高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5.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五

2017年,**同志紧紧围绕**工作,切实履行信息宣传职责,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信息工作任务,为进一步提升**形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事**工作五年来,累计发表新闻信息310余篇,其中250余篇被省、部级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采用。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社保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枣阳市**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一、加强学习,注重积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新闻写作水平,他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党报党刊,紧跟时代潮流,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业务政策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刻骨钻研写作技巧,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积累经验,提高写作能力。熟练运用电脑、数码设备,提高信息写作时效和质量。

二、突出重点,力求创新,加强宣传报道工作

该同志将****报及网站、中国**杂志、湖北**工作杂志和省市政务平台作为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根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及时捕捉、采集、整理、报送相关新闻信息。同时关注各媒体的最新动态和稿件需求,适时调整宣传工作计划,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得到快速、准确的报道。通过学习,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写作规程中除了坚持新闻写作五要素之外,还大胆的开拓思路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和应用技巧,引用流行语,做到精准用词,精巧构思,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加强交流,共同进步,全力推动**宣传工作

6.信息技术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篇六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到位。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与制高点,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建立从校长室到各教研组年级组直至各班级的信息教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定了本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且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写进了我校年度工作计划中,真正放在实处去办。

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我校一直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2001年建成了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近几年学校用于又先后购置了视频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到位。

三、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开发信息技术课程。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资源库建设。

为了更好地满足我校的教学需要,我们还自主开发切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库,建立了学校资源库网站,分学科、分年级、分栏目存放备课、试题、课件等各种教学资源。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实行校内共享,教师可以便捷地进行在线上传、下载与管理,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3、办公自动化平台为了进一步推进办公自动化,学校完善了办公系统和学校管理系统的配备,在办公室配置了多媒体计算机,运用校园网络,改革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同时,教师的交流学习体会、上交总结、教学论文、课件制作等也都通过网络来传送和递交,方便教师传送文件,满足教师无纸化办公的需要。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运用水平。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选择信息,理解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自身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这是带领学生走向现代化的保障,也是学校迈向成功的保障。所以,我校在推进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不仅包括我们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网管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以提高网络运行安全和效率,而且对非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所有在职的教师,均参加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

近年来,学校多次派网络管理员参加各种网络知识培训,全校已进行多次信息技术专业与网络基础的培训和考核,极大提高了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因此,我校在职教师90以上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计算机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相整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学校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制作课件不得少于3个,并与考核、评优、骨干申报相挂钩,每次培训,我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组织发动到培训签到,加强管理,提高培训的实效。

四、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努力探索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并及时总结。积极开展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项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教师撰写的论文有多篇在市级以上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

为了更好的落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采的人机交谈的信息环境。但是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2、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时间里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3、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伙伴。针对部分教师及学生计算机知识相对贫乏的问题,首先,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惟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其次,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比如必须学会用信息数据库来处理各种教育信息、会使用必要的软件制作工具、能用先进的工具软件设计或集成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等等。此外,要求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学会使用与学习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老师正在不断的成长,我校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也扎实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化技术的竞赛。

7.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 篇七

教育部相关领导、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领导成员、各省教育厅主管领导、各市 (区县) 教育信息化工作相关负责人和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等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目的是为了贯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2012年4月26日听取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精神, 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围绕“十二五”时期教育信息化重点目标任务而有序、高效开展。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讲话中指出, 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首先要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精髓, 必须吃透两个关键点:一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为“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融合”;二是纲要的关键思路为“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

其次,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点要做好“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随后,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王延觉司长首先传达了国务委员刘延东听取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精神;然后通报了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申报工作和初步审查意见;最后布置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王延觉司长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要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方向, 三要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内容, 四要做好教育信息化试点内容的充实工作。

8.教育信息化工作事迹 篇八

会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利民作了《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全面提高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主题报告,他首先总结了“十五”期间首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并提出了未来三年首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2007至2010年期间,市教委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数字化学习创新工程、基础设施优化工程,计划建成一批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校园示范校。到2010年,建成贯通市、区县、校,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电子政务(校务)体系,为达到“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撑。

随后,清华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代表及部分县区的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清华大学副校长汪劲松作了题为《全力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支撑体系》的发言,他说,清华大学非常重视信息化支撑体系,经过十一年的努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万兆双栈校园网络,初步建成了全面支撑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支撑平台,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的联网计算机实验室,建立了支持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清华网络学堂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信息门户,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程信息化。今后,清华大学将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宝贵机遇,继续深化学校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学校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新一代数字校园为主要任务,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整体实施“大学资源计划(URP)”,进一步完善一流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徐永利在题为《信息化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的报告中说,近年来,北京电大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多种形式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现了电大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北京电大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成立了“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努力为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9.信息科优秀工作人员先进事迹 篇九

近年来,李留拴同志在市委办公室这个特殊工作岗位上,始终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严、细、深、实、高”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特别是2000年任市委办公室信息科科长以来,更是按照“思想紧起来,节奏快起来,效果精起来”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信息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需求,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报送渠道,完善运行机制,健全信息网络,加大调研力度,为各级党委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工作和推动落实提供了优质、高效、全面的信息服务,尤其是组织撰写报送的一些重大专题信息直接进入了市委、省委主要领导决策,仅2007年以来,省委徐光春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就达15次,对许昌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上级领导了解许昌、宣传许昌、树立许昌良好对外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自2000年以来,许昌市连年被省委办公厅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中央办公厅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李留拴同志本人也多次被省委办公厅评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和2003年被中央办公厅评为“报送信息先进工作者”,2006年和2007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许昌市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连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一、以政治过硬要求自己,善学善思,提升素质。

几年来,该同志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勤于和善于学习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作为增添工作活力的源泉,作为提升素质的途径,努力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让思想比眼睛看得更远一些”,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坚持做到求知善读。市委办公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对此,除了积极参加办公室组织的集体学习外,还抽出大量时间进行自学,并把“苦读”与“善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的巧、读的实、读的深。特别是通过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不仅夯实了理论基础,而且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对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法规、文学历史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学习,使知识结构更加优化。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做到“五必”,即: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工作部署必知,重要文件必读,重要讲话必学,重要材料必录,文秘、文刊必存。二是坚持做到融会贯通。知然后解,解起于知。通过加强学习,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促效能”和“弘扬许昌精神,推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三新大讨论活动中,勇于自我剖析,注重整改提高,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公仆意识,而且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自己,在日常生活细节上能够守住底线,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促进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牢固树立。三是坚持做到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上,坚持做到既读有字之书,更读无字之书,不仅向书本学习,还向领导学习,向同志们学习,不仅善读方针政策,还要加强调研,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在耳闻、目睹、足践之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获得真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定性,不断把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服务水平。

二、以业务精湛要求自己,以文辅政,当好参谋。

近年来,该同志不仅注重提高政治觉悟,而且还十分注重增强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真正当好“千里眼”、“顺风耳”。一是理清工作思路,突出报送重点。市委办公室作为信息报送的主渠道,在服务市委中心工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到“耳聪、目明、手快”,贴近领导,合拍共振,产生共鸣,需要跳出信息看信息,牢固树立大局观,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报领导之所需,特别是随着市委主要领导的变动,更加需要调整工作思路。为此,提出了“围绕核心,服务中心,继承创新,竭力尽心”的工作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总体工作部署,围绕“全民创业、城乡一体、环境创优”三项重中之重,分解内容,分类报送,并重点反映许昌工作的亮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挖掘深层信息、提高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组织力量,协同调研,努力做到摸出实情,报出实况,多出精品。围绕项目建设、产业提升、城乡一体、民生民本、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就业创业、环境创优等积极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如,《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对河南瑞贝卡发制品公司的调查和思

考》、《对鄢陵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关于促进钧瓷产业健康发展的调查与建议》等调研报告,既有情况,又有分析,更有建议,为省委、市委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特别是组织报送的《推动联动发展加快中原崛起》、《许昌市落实徐光春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强市步伐》等专题信息,省委徐光春书记等都作出了重要批示,有力地促进了许

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研究运行规律,推动工作开展。该同志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掌握了信息工作运行的内在规律。如,在捕捉有价值信息时,可以根据工作发展的规律捕捉信息,根据一些实际工作的周期性捕捉信息,通过抓住反常现象,从反常现象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甚至可以通过对零碎信息的综合分析,采取沙里淘金、集零为整、变缺为全、化浅为深的办法,从大量信息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工作模式。即把握一条原则——及时、准确、全面;围绕“三点”——领导关注的重点、群众反映的热点、工作中的难点;坚持“三性”——全面性、真实性、时效性;突出“三有”——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体现“小大高”——篇幅要小、容量要大、质量要高;做到“抢眼抓心”——题目要抢眼、内容要抓心。2000年以来共组织编写《河南许昌信息》1200篇,《许昌信息》1900篇,《要情汇报》210篇,《领导参阅》110篇。

三、以严于律己要求自己,转变作风,提升效能。

市委办公室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头绪多,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是难以胜任的。工作中,该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同市委机关的形象、同领导的形象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维护了机关和领导的形象。一是甘于奉献,耐得住艰苦磨练。办公室以服务为天职,服务就意味着奉献,没有奉献就搞不好服务。为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经常和同志们一道加班加点工作,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随叫随到,随时发生,随时报送,决不延误。几年来,许昌市从来没有因信息报送不及时,而受到中央和省委的通报批评。办公室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从事的工作是既无名,更无利,有时加班加点到深夜时,甚至忘记了饥饿,一抬头,天快亮了,几乎达到了忘我的精神境界。工作中,坚持重活苦活自己干,而且从不讲价钱,不叫苦,不喊累。如,组织撰写《许昌市开展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专题信息时,恰逢高烧,实在支撑不住时才去输液,然后再重新投入工作,直到圆满完成。该信息后来被中央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刊发,反响很大。二是廉洁自律,抗得住各种诱惑。始终牢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教导,严格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准则和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用制度规定规范行为,清正做人,清白做事。在社会交往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不忘本分,不忘乎所以,十分注重形象,做到面对诱惑能自警,立身处事能自省。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要的东西,坚决不要;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洁身自爱,警钟长鸣,慎独慎微。三是求真务实,经得起实践检验。求真务实是信息工作人员最基本的素质和最重要的工作作风。如实反映信息是信息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真实的信息才能使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失实的信息会造成领导决策失误,贻害无穷。对此,该同志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敏锐发现问题,如实反映真情。作为信息的审核把关人,能够做到对信息反映的基本实事,反复核实,确保准确无误;对信息反映的基本观点,认真推敲,确保透彻入理。通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各级党委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该同志在率先垂范、完善自身的同时,十分注重团结,十分注意调动和发挥同志们的积极性,并塑造了良好的科室形象。特别是在服务基层方面,带头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处理有回声,热情接待,周到服务。2003年,信息科被市委办公室评为优秀科室。

总之,对照“人民满意公务员”的标准,我们认为该同志具备“人民满意公务员”的评选推荐条件。

10.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 篇十

王万林,男,现年54岁,大学学历,中教一级教师,中学骨干教师。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教师、班主任、实验员。在从教33年教学生涯中,王万林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教师,他能兢兢业业、爱生如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从教以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关心时政,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师德,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各岗位职责。师德高尚,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政策意识、事业心、责任心强烈。个性坦诚磊落,工作与生活中与人为善、讲大局、讲集体、做表率,在全体教职工中口碑甚佳。

他能注重学习,向一个学习型的管理者靠拢;能勤于思考,做一个思考型的管理者;能积极修炼业务,做一个业务型的管理者。在注重政治思想素质提高的同时,不忘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在职培训提高,从参加工作时的中专学历提高到本科学历,各类培训学习也从不落下。

二、角色定位准确,发挥表率作用

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能把握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把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工作准则。各项工作中身先士卒,发挥表率作用。能抓住学校领导分工协作与同心协力的关键点,明确所任岗位的角色与职责,努力营造与校长、与中层、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对待好每一个老师和孩子。

多年来,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校长的助手和参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团结班子成员,当好校长和教师的桥梁纽带,踏踏实实地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做”的过程中,发扬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各项工作能高效高质量完成。

在他的影响下,在所任教的学校带动了一批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引导年轻教师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同时创设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促使教师一步一步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目前,许多年轻人都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或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三、尽心尽职,做好各类工作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他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抓学校日常管理、安全管理,教科研等各方面工作的落实,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高效运行。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树立“学校人文管理”理念,树立“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处理学校整体工作时重点突出:首先,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在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等方面迈向一个新起点。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工作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落实、有反馈。加强学校民主建设,处事民主、公正,团结群众,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廉洁奉公、依法治校,学校管理逐步迈向科学、民主、和谐。其次,与全体教职工一起一心一意做好教育工作,教师乐教善教,教育教学效果好。

他坚持扎根教学第一线,在坚持数学、科学学科一线教学并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广泛联系教师,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他经常和教师、学生座谈,深入课堂推门听课,同时也及时收集信息,共同分析原因,商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工作实绩

多年来,学校内部管理、取得成绩、学校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能与老师们一样,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校长的带领下,用智慧和汗水见证和打造学校的发展,在岗位上学习、探索、进取、奉献,将全身心与学校融为一体,所服务学校的发展不容质疑,令人欣慰:为所服务学校获得“管理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为各项任务的完成,为所服务的学校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竭尽全力。由于工作突出,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获得“管理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上一篇:假期随笔200字下一篇:我喜欢的季节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