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运动

2024-11-16

综合实践活动课运动(共9篇)

1.综合实践活动课运动 篇一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体育的魅力,同时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及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准备

(一)、策划。

1、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班内同学讲座可以设立哪些比赛项目,可以是正规

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是因地制宜的项目。如:踢毽、跳绳、拔河、托球等。请体

育老师指导制定运动会的程序,绘制秩序册和报名表,

2、运动会前准确性备好比赛器械。

3、聘请体育老师当总裁判。请卫生老师到场以备学生在运动中跌伤。

(二)、文案

1、动员全班同学写班歌歌词、设计班徽(并附带设计说明书)。

2、创作运动员誓词及本班运动员入声时的广播词。

3、整理同学们刻苦训练的事迹等。

(三)、竞标

1、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同学们在评议中要注意分类进行比较、筛选。

3、把评选出的班徽制成胸卡,在入场式时每人佩戴。

(四)、展示

评选出来的代表作品,要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示。会后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体

修改。

教学后记

[综合活动:运动会 教案教学设计]

2.综合实践活动课运动 篇二

关键词:普通高校,运动会,筹资渠道,对策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国内的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运动会的筹资工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 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竞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体育设施建设与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理念和渠道进行了理论分析。

二、影响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向高层次发展的症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由学校包办, 阻碍我国高校运动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经费短缺。制度性问题固然重要, 但其解决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做后盾, 故首先要解决的应是资金短缺问题。资金缺口的存在, 给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圆满举办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阻碍着高校综合性运动会向高层次发展, 资金不足导致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上不了规模, 上不了档次, 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建设体育设施和购置体育设备, 个别高校综合性运动会在东拼西凑中举办, 效果不尽如人意;所必需的体育比赛软件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 受资金捉襟见肘的约束, 直接影响到体育竞赛的进度与质量, 继而影响到高校运动会的规模和成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财政拨款, 捐赠、广告赞助、指定产品代言等已成为综合性运动会筹资中的传统渠道, 而电视宣传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与奥运会及大型运动会的筹资相比, 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的性质和渠道有一定区别, 在整体运作、分层分类营销、商业手段运用和品牌战略上存在较大差距。

三、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筹资渠道实践

(1) 解决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的资金“瓶颈”问题, 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 这是高校得以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为了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 必须有多种筹资渠道。这不仅需要学校的政策倾斜, 更需要经济上的资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单纯以学校体育经费为融资渠道的办会模式必然最终导致发展规模和质量受限。

(2) 筹资理念与渠道。 (1) 积极争取学校支持, 成立专门的筹资机构, 负责社会捐资活动。筹资机构通过制定筹资计划, 研究筹资技巧, 建立筹资激励机制, 提高普通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运行机制转换;加强管理, 转变观念, 规范运作;围绕参与者需求设计产品;重视体育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 提高运动会组织者专业水平, 争取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最高额的可使用资金。 (2)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知名度, 电视宣传不能按市场价格出售。对运动会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 防止资产流失现象最小化。普通高校综合性运动会不仅是对学校的一种广告宣传, 更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 (3) 与大型企业建立双赢机制, 筹集资金的方式虽未被广泛采用, 但其筹资能力却十分巨大。使大型企业树立将教育当做事业来发展, 依托社会, 借助社会力量来举办大教育的观念是必然的选择, 比如与中国移动、蒙牛等大型企业的联谊, 企业给我们赞助资金, 我们去企业进行太极拳辅导, 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双赢双得的局面。 (4) 争取股份制化运作, 股份制化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可以使高校体育管理更加科学化。股份制化可以使高校由校董合一向校董分离转化, 从而使董事会和校长各司其职, 利于学校体育管理科学化;股份制化更有利于吸收资金, 因为投资教育与投资其他行业相比, 风险性低, 稳定性强。因此, 国家应采取更开放的政策, 一方面鼓励国内高校利用外资发展体育科学, 另一方面在国内也尽量采取诸如上市、税收优惠及对提取合理回报做出明确规定等措施鼓励国内资本流向教育事业。

四、建议与结论

1. 建议

(1) 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筹资是指运动会主管部门和组织者通过对运动会各种资源的开发和运营, 向社会或个人筹措和集中举办运动会所需资金的经营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引入市场机制, 通过运动会的服务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营销来筹集资金, 实现运动会市场价值, 不但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2) 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具有以竞赛为核心、观赏价值为基础, 资源开发以无形资产开发为主, 对行政部门和市场具有双重依赖, 关联面广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等特点。运动会的资金筹集与市场开发必须根据上述特点进行。

(3)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筹资出现市场化趋势, 无形资产开发占总收入比例明显提高, 居民个人投入有所增长, 国家投资的比例显著下降, 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

(4) 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 借鉴现代奥运会的筹资渠道, 在整体运作、分层分类营销、商业手段运用和品牌战略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性。

(5) 目前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电视宣传力度不够;运动会的观赏价值开发不充分;对运动会的无形资产缺乏科学评估, 资产流失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性集资收入比重过大, 筹资工作欠规范, 运动会资源的整体策划和专业营销水平不高。

2. 结论

(1) 观念的转变是做好筹资工作的基础。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经济开发主管, 克服任人唯亲, 任人唯业内人士是中国大型运动会管理和资源开发的陋习。

(2) 操作方法的创新是根本。最大程度保护赞助商的利益是关键, 严格的品牌保护会放大运动会的资源效应, 赞助商的投资物有所值, 筹资就会出现好的势头;不同层次赞助的底线不同, 享有的权利也就不同, 这样有利于商家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3) 运作模式要有创新。 (1) 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 要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 涉及不同的服务方式。一方面为部分赞助企业设计出成套的权益回报“套餐”;另一方面还要给另一部分赞助商提供可供选择的单项赛事冠名权和赛场场地广告权、VIP接待权和赛场展示权等。这种方法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点菜吃饭”。这两方面做得好, 就能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的赞助商, 把运动会的资源开发得更加合理。在借鉴奥运会成功经验的同时, 又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创新了“套餐”+“点菜吃饭”的运作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细分市场资源操作思路。对资源市场进行细分, 是做好筹资、合理开发资源的又一举措。体育基金是伴随体育产业发展起来的带有行业色彩的准金融机构, 充分发挥其为体育产业融资、促进体育存量资产盘活和广泛开展资本营运的应有功能, 为今后的市场开发提供良好的操作思路。 (3) 多元融资。让市场“掏腰包”建设场馆值得借鉴, 采取全新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通过经营权的转让招标, 吸引大量外资和民资加盟建设, 为场馆发展注入市场活力。体育赞助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是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体育赞助作为体育和经济之间的一个平等互助的结合点, 能起到促进体育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双重作用, 因而备受青睐。 (4) 体育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一方面, 体育经费筹资渠道实行多元化, 投入总量要加大。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国家的投入, 既不现实, 也不合理。必须建立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 社会支持和个人消费成分逐步增加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体育法》的规定, 国家财政的投入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另一方面, 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 培养体育人才, 在思想上要引起重视,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措施上要制订培养规划, 加快培养步伐;在机制上要促进交流引进, 优化人才结构;在方法上, 加强理论学习, 重视实际锻炼, 努力形成一批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科研人员的人才群、人才链。

总之, 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这种前景实现以及增长的潜力得到释放除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宏观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机制之外, 还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纪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85-87.

[2]迈克尔-利兹.体育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卢汉林.国际投融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56-58.

[4]陈共荣, 周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障碍与风险资本的制度安排[J].时代财会, 2003, (11) :45-48.

3.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三

前一段时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认识家乡的交通》总结汇报课上,刘欢同学说:“我在绘制《车流量观测统计表》的过程中,发现通往镜泊湖的旅游车辆最多,达到了35%。”他这一句话,引发了学生提出许多关于镜泊湖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把镜泊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设想。我们生活在镜泊湖畔,镜泊湖是学生生活成长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有自然朴实的秀丽风光,还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这一切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镜泊文化。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镜泊湖的实地调查,拓展自己的知识,懂得欣赏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对课题有充分的准备,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走进镜泊湖”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前,学生有的整理、收集到镜泊湖的风光照片;有的收集到关于镜泊湖的神话传说;有的收集到镜泊湖英雄英勇战斗的事迹。主题班会的交流,为学生上好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做了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这也提供了研究的范围,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组成四个研究小组。应该怎样活动,我们组织各小组进一步讨论,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通过让学生自主制订活动方案,他们更加明确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确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深入镜泊湖进行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收集和整理材料,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的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关于“走进镜泊湖”的研究性学习已近尾声,而这时,他们的兴趣都达到了高潮。从培养能力的需要出发,我们决定将其延伸和拓展,安排了一次题为“走进镜泊湖”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从探索的角度对这次研究活动进行汇报,同时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虽然这些结果显得很幼稚,甚至可笑,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这些结果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体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懂得了如何进行调查、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材料。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共同分享成果,学会理解与宽容、赞美与分享。同时,我们也在与学生一起探讨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教学实录:

教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镜泊湖”也已经接近尾声。利用这节课,我们把调查研究的结果交流一下,大家共同分享,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我们这次“走进镜泊湖”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对镜泊湖的“风光”、“资源”、“英雄”、“环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不知哪个小组取得的收获最大。

(学生纷纷发言,说自己组的收获最大。风光小组展示自己的镜泊湖风光摄影图片展。同学参观,组长介绍。接着风光小组讲述红罗女的故事。)

学生:请问风光小组,你们讲的故事并不是镜泊湖形成的真正原因,它是如何形成的请介绍一下好吗?(风光小组介绍镜泊湖形成的原因。)

学生:刚才观看你们的摄影展,发现你们关于瀑布的照片比较多,而且瀑布的水流大小也不一样,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学生:请问,毛公山的特色在哪儿?观看图片的时候,我也没看出它的独特之处。(风光小组成员介绍毛公山。)

学生:我是英雄小组的组长,请问风光小组,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大孤山吗?(风光小组介绍。)

学生:曾经有一位抗日名将在大孤山战斗过,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镜泊湖还有哪些英雄吗?这可是我们小组的强项,我们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了解到曾经在镜泊湖战斗过的英雄共有11位。他们分别是:李荆璞、陈翰章、李延禄……在我们调查过程中,最感人的还是镜泊湖英雄陈翰章了。还是请我组成员高洪元给你们讲一讲吧!(高洪元讲故事。李霞介绍宁安市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学生(风光小组组长):对了,我们小组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还是请我们的邹红琴为大家介绍一下吧!(邹红琴介绍。)

学生: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又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我们组的收获也不比你们的少。我们经济小组在这一个多月对镜泊湖的调查过程中,分别对镜泊湖的旅游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都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经济资源小组成员介绍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情况,展示研究成果。小组其他成员介绍渔业资源、森林资源。)

学生:请问经济资源小组,镜泊湖的森林资源如果不加限制地砍伐下去,会不会影。向它的生态平衡?(同学们展开辩论。)

学生:听到砍伐木材,我们小组成员就气不打一处来。因为我们是镜泊湖环境保护小组的成员,在我们小组对镜泊湖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在珍珠门附近的山上,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并开地种上了庄稼。如果再不加制止的话,沙尘暴、水土流失现象就会在我们家乡出现。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小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镜泊湖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还是由我组向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的调查结果吧。(环保小组介绍其调查结果。环保小组向全体同学征集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资料。学生积极讨论,气氛热烈,纷纷发言,献计献策。)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到同学们取得这么大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同学们在镜泊湖调查研究时的情景又浮现在老师的、眼前,不知你们对参加这次活动有何感想?(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刚才许多同学谈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你们一样受到了锻炼。希望同学们多留心周围的事物,提出更多、更好的课题,供我们研究学习,好不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作者单位:宁安市马河乡第二中学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4.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四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我的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一个月,教师布臵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

(二)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

1、导入: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主题。

2、请学生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个别学生展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3、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

*只有两个同学表示能够坚持。

[交流、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无比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4、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

*父母全部都举手,表示知道孩子的生日,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

1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5、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游戏规则:随意点出一名学生,让他讲到场家长的特征(身材、相貌、喜好、工作等,让全体家长背对学生,凭学生所讲的特征判断是否在讲自己。然后请家长讲,学生猜。

[交流、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6、师讲故事。

*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母亲用鲜血洒在雪地上让救助人员发现,从而救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故事二:一名父亲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从邪道走向正规,被黑社会杀害,他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飞行英雄,以爸爸的名字去命名机场。

[交流、体验]: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同程度地为你们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7、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

*老师从小任性、调皮,当妈妈后领悟了“妈妈”的含义,可惜妈已远去,悔恨与内疚萦绕心头。自己的孩子用稚嫩的方式写几个字、画一幅画送给我,我会感到无限的安慰。

(当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交流、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你们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8、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渲染环境,学生赠送自己做的礼物送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再次流下了热泪。

(三)布臵作业

*写一篇习作,记录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感受,也可以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感谢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准备:

两周前布置学生完成几项任务:

1、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为父母做一份礼物。

《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两周前老师交给大家的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今天给大家做个汇报好吗?

(二)真情表白,传递爱的信息

1、导入:你们心目中觉得爸爸、妈妈是怎样的?

2、你知道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情况你了解多少?

生回答

3、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生回答交流

4、你是否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说说你做家务的体会。

生交流谈体会,多数认为做家务很辛苦。

5、父母每天除正常的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家务,他们多辛苦呀,可他们从来没有过抱怨,那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呢?

生交流(有的说继续分担家务;为父母捶背;帮父母沏茶;为父母洗脚洗袜子;父母过生日时送礼物等)

6、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个别学生知道。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7、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三)、感受父母的爱

1、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学唱《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3、你能给大家讲讲爸爸、妈妈爱你的小故事吗?

4、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打算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生回答

5、你给父母做了一份什么礼物?

6、当你把礼物送给爸爸、妈妈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四)感恩父母,爱的升华

把你对父母的爱传递给他们,可以写张贺卡送.......的祝福,也可以为父母洗脚、洗衣服,表达自己的爱。活动反思: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二年级的孩子价值观和是否观念还不够成熟,有的孩子互相攀比,仅仅为了一件事或一句话,就和父母使性子,还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有给他买高级玩具就是不爱他。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还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回报关爱自己的亲人。

5.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篇五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了解地方饮食特产;培养他们勤于

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其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写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

资料等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关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意识。

活动准备:

课前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庭每天的饮食种类,教师收集有关图、数据、文字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汇总课前调查的资料。

1、出示几组图片,学生观察谈想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调查表,初步了解每家偏爱的饮食;

3、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调查结果,教师适时点评

4、联系生活中一些挑食、浪费粮食的事例

5、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说明饮食习惯与身体生长发育的联系。

二、确定活动主题

1、学生结合观察到的有关饮食方面的图片文字,说说自己对于“ 饮食与健康”方面想要了解和研究的问题,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归纳为三个主题:制作方法、营养、合理膳食。

3、教师进行选题的提示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了解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4、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推选组长。举手表决后,进行换位分组。

三、设计研究方案

1、教师进行填写研究方案的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填写研

究方案表,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代表将本组的活动方案向全班汇报,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四、小结

1、评价学生的方案及表现;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主张教育同生活实践相联系,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观点。可见,语文教学已不能像以往那样把教学的眼光仅停留于课本知识,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设更多的实践条件,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用语文。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身边现有的、随手可拾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以求多渠道、多层面发展。

一、以本为本,搭建活动平台

在我们现有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内容甚少,但有许多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尽力去想象,去挖掘,很多教材以外生动而又活泼的内容就会尽收眼底。在教学中我们若能抓住这些有利时机,把活动引进语文课堂,通过表演、说话、写话、唱歌、等形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创新思维的灵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如《坐井观天》一课,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做事、学习都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好几名学生认为“青蛙是不会跳出井口的,因为青蛙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了”的想法,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跳出井口?有位学生说:“可以拍一些风景照片,寄给它,这样它总知道自己错了吧。”也有学生说:“可以编一首儿歌,唱给它听,让青蛙知道外面真的很美。”还有一位学生说:“在井口放一台电视机,然后为它播放风景录像片,让它认识到自己错误。”孩子们议论纷纷,想像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然后启发他们把自己的设想编成一个故事,一段情节,找一位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这样,孩子们在说话、表演的过程中,就不仅训练了思维,发展了个性,也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拓展文本,巩固活动成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只顾及课内一篇篇课文,更应该关心课文后面的世界。其实在一篇课文背后所蕴藏的知识远比课文中知识丰富得多。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中那个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孔子仰慕不已,当然对孔子的为人、做学问等的言论更是饶有兴趣。于是便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背诵孔子名句。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积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同学们在感受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之后再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位孩子在笔者组织的一次读书活动中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又如教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可组织学生课后去了解树木的环保作用和人为肆意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让他们亲自去收集资料。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等环保作用,也深深感受到无情的人类自己毁灭自己这种残酷的现实,唤醒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给后人留下警醒,同时培养了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整合活动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文化,需要教师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完善和丰富手头现有的各学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和教材进行认

真地研究,根据需要对各学科的教材进行整合重组。这里所提的整合学科,指的就是打破语文学科原有的封闭状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把美术融入阅读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引导学生画画五光十色的海水,千奇百怪的贝壳,可爱至极的海龟,丰富的海底物产。当孩子们上台展示作品时,一幅幅可爱的画面不仅反映出了孩子们对“五光十色、四脚朝天、千奇百怪、寸步难移”等词语的富有个性的理解,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想像和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若能把科学引进课堂,利用科学的理性、严谨,把科学求实的作风结合在理解课文之时,不失为一种有效之策。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整合,结合开展适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走向课外,丰富活动内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可学生仅靠课堂上所学的有限知识,远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丰厚语文素养。为了练练同学们对于所学生字掌握,我们组织大家走街道,串小巷,给所有的门头找错字,看字医。这一活动大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生字医院的同学们也不同程度的带回了自己出诊的成果。效果不错。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带领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赏一赏各色的花,闻一闻花香,感受蝴蝶、蜜蜂流连其中的乐趣。听听小河流水,触触春风拂面的惬意……孩子们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中,捕捉到了大自然的鲜活,真正发现了美,感悟了美,他们亲近大自然的天性得到了满足。即使不叫写诗作文,他们也已在心中吟唱出了赞美大自然的最优美的诗,最动听的歌!

7.综合实践活动课运动 篇七

一、质疑, 是快乐的“导火索”

快乐, 是从质疑开始的。灌输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早就被大家抛弃了, 综合实践课更是如此, 只有注重引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产生疑惑, 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推动学生自己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内心的渴望, 它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态度。

在上初二的旱地龙舟时, 一开始, 学生总会东倒西歪, 既影响前进的速度, 前进的路线也是歪歪斜斜, 还时不时会因为步调不一致而整体“翻船”, 这是为什么呢?我并不急于给他们提供现成的经验, 而是让他们通过各种尝试来摸索, 这样非但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他们的热情反而更高了, 想出了各种改进的措施并进行尝试, 时不时还会飞奔到教室里研究我给他们提供的视频, 后来终于摸索成功:“龙舟”前进时除了步调要保持一致, 所有同学必须微微前倾, 且倾斜幅度尽量也要一致。课后总结时, 学生问:“这是为什么呢?”, 我微微一笑:“这是秘密, 同学们已经开始学物理了, 我建议你们到物理书上寻找答案。”相信不久后, 他们在无力学习“惯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很自然的会联系到我们的这个活动, 还有我给他们设置的这个悬念。我们的综合实践课就是这样, 不断的引导学生质疑, 从而探究, 在探究中品味快乐。

在活动中加强质疑环节, 还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优化了活动过程的结构, 提高了活动的效益。

二、参与, 是快乐的“催化剂”

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 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给学生搭起展示自我的舞台。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使他们心情舒畅, 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敢想、敢说、敢问、敢做, 敢于大胆创新, 乐于发表意见。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呢?

首先, 分工合理, 提高学生全体参与的程度。主体参与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参与, 而主动参与是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积极的参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 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以野炊为例, 有的学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 活动中就可让这些学生承担烹饪技术顾问, 胆大的可以派去杀鱼宰鸡, 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可以承担烧火的任务, 公关能力强的可以派出去向其他班级和小组取经, 心灵手巧的可以担任诸如雕花、拼盘等技术活等等, 决不让一个学生在一旁观望, 置身于活动之外。这样他们的特长都能充分发挥出来, 既保证了活动高质量的开展, 又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从而更自信。

再次, 追求民主, 鼓励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每个同学内心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与肯定, 我就抓住学生这种心理, 充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我让学生参与协调分工, 让他们参与卫生监督工作, 还让他们参与活动质量的评比, 每个学生都为自己能参与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感到自豪, 尤其一些较怕羞的同学,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也能充分的参与到我们活动中来, 体会到了活动的快乐, 增强了自信心。特别是这种民主的氛围使得课堂非常和谐, 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

当然, 还可以创设平台, 给学生提供更多表演和参与的机会。

通过上述方法,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随着活动的深入, 自身的价值不断实现, 自然会催生一波又一波内心的惬意。

三、成功, 是快乐的“引爆者”

“体验成功”和“得到肯定”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需求, 如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试想:就是我们成年人, 在遭遇失败时, 往往都会灰心丧气, 心有余悸, 取得成功后, 常常是喜不自禁, 信心倍增。更何况是还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受到赞美或体验成功会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鉴于此, 我在上综合实践课时总要千方百计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野炊时, 无论哪个学生, 我都会让他至少包好一个馄饨;瓷盘画时, 无论哪个学生, 我都会让他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哪怕画面简单点;帐篷搭建时, 无论哪个学生, 我一定会教会他固定一个支点, 哪怕速度慢点。然后把最美好的赞誉送给他们, 引爆他们内心的快乐, 让他们更自信, 更好学。

翻开学生的感言本, 我确实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学生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特别是这一段:“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 我的孩子通过这一次活动, 真的像换了一个人, 变得爱与人交流了, 从来没见过他这般主动的参与群体活动, 这三天的笑声可能比三年还要多。”这是一位脑瘫孩子的妈妈给我们的留言, 三天的活动, 她推着轮椅上的儿子全程陪同, 我们同事在组织他们班活动的时候, 都耐心的给予他特别的指导和鼓励, 但处理的很艺术, 尽量不让他察觉, 直到他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为止, 三天结束, 他能独立包一个粽子、一只馄饨、用轮椅带一组旱地龙舟进行比赛等等, 这样成功的体验, 可能会使他终身难忘, 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应该会在他内心埋下自信的种子:别人能做到的, 我也行。

8.综合实践活动课运动 篇八

关键词:特质规律 主题设定 流程设计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都做了相应调整。同时,苏教版的语、数教材和译林版的英语教材均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以此进一步加强课程实施能力建设,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一线工作者,“综合实践活动”是作为新的课型还是新的学习方法存在?“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全程覆盖还是某个板块个别嵌入……诸如此类问题都有待于实践探索。本文结合语数英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课例,尝试从活动课的特质规律、主题设定、流程设计等方面开展合理探索。

一、围绕“学科特质”,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规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众多,我们从中提炼出较具代表性的三个特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这“三性”,在综合实践的每一节课中都是相互依存的。出于表述的需要,以下举例中选取每个课例最具某项特质的部分进行阐述。

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体现在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在各学科之间的内在整合,还体现在学科内部之间的整合。三数综合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从感知奇妙到体会奇妙再到创造奇妙,主要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个是把握好“进”和“出”的状态。“进”就是从美术作品中找到数学的脉络,从具象的东西找到理性的归纳,由艺术美进入到数学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求同存异”和“剪成与剪不成”,通过动手和动脑,通过引导和自主,学会在活动实践中归纳整理的能力。“出”就是从掌握的数学知识出发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自主动手创造艺术的美,走出“数学美”走进“艺术美”。另一个是把握好教学和生活两方面的联系。生活是理性思维的基石,通过它,才能有教学的支撑,给教学提供依据,也给教学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从这两方面讲,《奇妙的剪纸》这堂课的活动和实践,就是从发现到验证,从归纳到发散,实现数学美和艺术美之间的互相融合。

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探究、创作、反思等系列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牛津教材5A Unit 4 Review and Check,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在周末中喜欢上网这个实际情况设计了“How to spend your weekends?”的活动。上课伊始,设计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网友带领大家一起完成www.17zuoye.cn上的英语作业”,由于这种在网上完成作业的形式学生有过体验也很喜欢,参与热情高涨,在活动中学生复习整理了重要的知识点。第二个活动是跟着网友一起用所学交际用语进行熟悉的网络聊天,进一步在真实的语境中实践着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在网聊中得知由于网友无节制地玩网上游戏,生病了,这时大家给网友提出好好养病的建议。由此大家提出并讨论“如何上网?如何度周末才更有意义?”最后学生用英语写一封关于自己周末活动的邮件给网友。学生在模拟体验中作出合乎自身的价值判断,使得课堂实践更具有生活指向。

学科性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简单来说就是各有各味,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个性的魅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科性体现在感悟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内涵,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练习五·口语交际》中的《探秘广告语》这一内容,从学生生活中的广告语出发,发现广告语的特点,从而尝试着自己为身边的物品写写广告语。看似不经意的设计中,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模仿表达能力都在得到锻炼。

同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科性体现在理性和逻辑的美。苏教版数学《美丽的花边》活动课中设计的“观察”环节,剔除了简单表象之下的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展开。首先,初步观察:通过对两条花边的整体了解,感受花边外部共同特征。其次,深入观察:如果给花边加上方格,就能清晰地看出图案平移的格数和方向。最后,多向观察:花边图片是静态的,但是由观察引发的联想可以是动态和多向的,甚至请孩子闭上眼睛设想出某个图案在平面的上端或下端,又可以通过怎样的平移获得美丽的花边。演绎概括能力和拓展性思维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应有的锻炼。

二、紧扣“研究指向”,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

2011版新课程标准清晰地指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实践中,我们把这一类问题理解为具有某种共同研究指向的问题组,通过这个指向来确立一节课或一系列课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整合单元内容的活动主题设计。教材中某个或某几个既定单元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我们从活动实践的角度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和提升,使得教学更为开放、丰富和持续。如:译林版英语3A,教材先后出现了My Friends & My Family两个单元。My friends这个单元主要学习He's/She's … He's/She's my friend。后一个单元My family要求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句型This is…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都是介绍身边的人。为此在单元教学之后,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与提炼,设计了主题为MY Family and Friends的实践活动。单调的句型练习设计成了生动的活动体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立足活动体验的活动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突出学习活动的重要地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个活动过程既强调经历又强调参与和获得。苏教版数学第七册综合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我们立足体验和感悟,以课题为活动主题,组织学生有序开展活动。第一次活动,学生利用30°、45°和60°坡度滚圆柱体,初步得出“当斜坡成45°角时,圆柱体滚得最远。”第二次活动中,扩大了活动验证范围,请学生自主选择0°-30°、30°-60°、60°-90°三个角度区间段进行实验,进一步证实“圆柱体在45°左右的斜坡上滚得最远”。两次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是较严密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学生在活动中能获得多少的科学结论或许只是其次,但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体验才是更重要的。

关注学习需要的活动主题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兴趣等原因渴望通过不同媒介获得系统的认知,这样的内在需求更利于学生投入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利于调动起一切可调动的潜能。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教材中出现了三处跟水浒相关的学习内容。一处是课文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处是口语交际中讲述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水浒故事,另一处是积累“替天行道”等跟水浒英雄有关的成语。学习了这些内容后,学生对水浒英雄十分崇拜,也想了解更多的水浒故事和人物。于是确定了《逛水浒影城,识梁山好汉》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水浒、研究水浒的兴趣,不少学生经过活动后开始尝试接触阅读《水浒》、《三国》等优秀古典名著。

三、构建“活动模块”,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流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尝试建立模块化的应用体验流程,使得不同学科在应用实践的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实践体验”型活动流程:体验-感悟-分享。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练习四·学用字词句》设计了《趣话水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先用看、摸、闻、尝等实践活动去了解常见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之后,在亲身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读描写水果的句子、比较句子的异同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句子的生动和具体,产生模仿和创作的激情;最后,学生根据水果的色形味的特点编成水果谜语并让同学读一读、猜一猜,共同分享活动的成果。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收获,在分享中感受成功的快乐。这类流程适用于感悟类的课,从生活具象的感悟中获取体验,享受乐趣,解决“这是什么”的类型问题。

“质疑探究”型活动流程:质疑-探究-结论。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一亿有多大》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先通过猜想、实验、比照、类推等形式尝试研究了“一亿粒大米有多重”,初步体验了研究的过程。既而引导学生产生质疑“生活中还有哪些经常接触的、细小的事物,如果把它们累计到一亿的时候,会是怎样有意思的结果呢?”比如,“1亿个硬币叠在一起有多高?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1亿秒有多少长?1亿张纸叠在一起有多高?”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形成了结论,还对一亿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细微事物巨量化产生的效果有了更震撼的体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也不是不可能。这样的流程设计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重学科统整、重知识系统的格局,把抽象思维和生活具象联系起来,在加深意料中的印象理解的同时,还会获得意料之外的实践体验,解决“还有什么”的类型问题。

“运用拓展”型活动流程:归纳-运用-提升。苏教版数学十一册综合实践《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活动分三个板块进行。第一板块:拼拼算算,体验规律。学生先对2个、3个、4个、5个、N个正方体摆成一排拼成长方体进行研究,观察在拼的过程中减少的面的情况,归纳出拼成后减少的面的个数=(N-1)×2。然后探究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归纳出减少的面积越少,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越大。第二板块:拼拼说说,运用规律。根据规律解决用6个体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哪种表面积最小?解决10盒火柴怎样拼装最节省包装纸?第三板块:想想说说,拓展提升。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体,表面积越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思考是不是所有物体拼装时都只要拼成正方体表面积就最小了呢?让同学们课后去猜想并验证。这类课主要是解决“还能什么”的类型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带来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单独独立于各学科之外的,他为评价教学效果提供了另一个崭新视角,为贯彻教学理念探索了一种适合途径。如何有效地开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找准教学生发点,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综合实践研究尤其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立足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和现有教材相结合处去挖掘,力图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切身感受得到;立足现有教材,把课堂规定任务和课外拓展任务有机结合,力图课堂教学最优化。教材上要求完成的内容,我们优先用综合实践的方式去完成,力图取得更好的实效。

设计活动助推器,推动学习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要体现两种意识,即主题意识和主体意识。主题意识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有一个主要的导向,每一个主题中都应注意设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观察记录、操作实践、比较分析等,是一个直观的感受接受过程。主体意识就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用学生的一次次自主活动来推动认识课程主题,将学习与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自主性的认知反馈过程。

关注学习后续力,提升学习能力。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可以作为评价课堂效果的参考。这些可以根据学习目标依靠课堂观察来辨别。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只是局限于这些方面的观察,因为这些只是课堂的即时效果,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除了关注知识以外,更力求关注学生后续跟进的状况。某一节课只是一个起点,学生应该依着这个起点再投入研究,这才是我们做该课题研究的最终的目的。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对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该动态跟进。这样把课堂的效果(即时效果)和课外的效果(长远效果)结合起来,才能够了解学生对某一主题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研究的状况,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所在。

9.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 篇九

1、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我校是一所创办于1996年的实验中学,建校之初就把学生全面发展+特长作为我校对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活动课开展中,中考升学率、实验操作能力、体能素质测试逐年攀升,稳居广水市初级中学榜首,并且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仅去年一年,我校学生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励达68人次,其中王帅同学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王珏同学获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张静、叶子、朱琪分获随州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演讲比演一、一、三等奖,在随州市“编钟美育节”比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我校办学品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我校去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学校、湖北省活动课程实验和研究先进单位、湖北省优秀考点、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

4、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学能力得到锻炼,理论素养得到提高。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们边实验、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寻找教学策略,建立与本学科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为青年教师成长辅就一条快车道。仅去年一年我校青年教师在大市级优质课竞赛获奖12次,三位教师获省优质课竞赛奖,其中尚卫程老师获省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曾莹老师获湖北省政治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师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学术研讨慰然成风,教师骨干队伍逐步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组教师仅去年一年,论文、课案、实验方案获省级以上奖达8人次,实验教师代道强综合实践活动课论文、课例被评为湖北省一等奖和全国一等奖。教师素质提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为我校顺利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目的,就是为了给我校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探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得作进一步探索和理论上的完善。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教师的发动、教师投入课程的积极性始终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①教师事先准备不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不上,比较被动地等待学生提问题;②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题研究持旁观态度,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他指导的学生课题进展到什么阶段,这需要在教师和学生选题之间建立一种“责任制”,究竟用什么来启动和评价?

2、“主题——合作学习”目前在综合活动课中取得初步效果,但与学科结合研究及适用范围还待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职业健康运行控制程序下一篇: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