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2024-11-19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共9篇)

1.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篇一

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你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执教教师有必要进行反思吗?

我认为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这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及时的进行反思。

1、课前预设情境对“平均分”这一概念帮助不大,情境的设置没有取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作

用。

2、情境设置的不当和教师提问方法、词语的不严谨促使学生对“公平”一词的理解远离了“平均分”这一

概念。

3、课前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爱好及了解会使情境设置脱离主题和知识点。

4、如果教师把情境改成“老师这里有6支铅笔,想要分给两个同学,怎样分才会公平?”情境接近学生生活,不会引起歧义,学生易于理解,能直接参与,能设身处地的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对“公平”的理解,能逐步走进“平均分”。

所以这位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应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让学生逐步靠近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应该反思自己的提问词语是否严谨,怎样的提问才能引导学生走近知识点。

应该反思当课堂出现无法掌控的局面的时候应该怎样的去把握课堂,把握学生的思维。应该反思自

己本课的失误点在哪里,进行再教设计。

二.举例说明,在日常教学中你是怎样进行教学反思的。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这部分知识时。课前预设很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但是在实践练习时,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作对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做的不准确,看半时不准确,画半时知道分针指向6,不知道时针到底应指向哪里。下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让同学探究看半时,画半时时过于重视分针指向哪里,对时针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够

明确,没有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点来突破。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它们产生错误的共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半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准确的画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可以让第一节课就画的比较准确的同学用它们的方法,它们的语言来来进一步阐述,一帮一交流,沟通。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及

时检验并加以巩固。

按照这个思路,第二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技巧和检查方法,扎实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及

时的反思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你认为撰写教学反思对于教与学的价值是什么。

我认为撰写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的得到提升。才能形成型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出封闭,才能是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教学反思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通过教学反思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从而走上一段新的教育探索征程。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我们的校长曾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心的去反思。教学反思能让我们每天都在教学中成长,每天都在成长中进步,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每一天都是更新的。用心的,及时的,有效地反思能“让教师从机械的忙碌、盲目的忙碌、麻木的忙

碌中走出来!”

2.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篇二

目前, 很多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优秀教师缺乏, 教育教学水平低。很多教师在工作以后, 不重视自己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育行政部门也对教师培训工作不太重视, 使得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成功落实, 教师首先要提高素质, 把新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当中。就是说,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那么, 农村教师在得不到经常培训的情况下, 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呢?笔者认为,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 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而全面思考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最容易实施且效果良好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实际上, 这个过程就是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反思, 能积累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逐步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 需要教师随时作出反思, 在教学实践之后, 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评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目的不仅是回顾过去, 不仅是对过去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质疑, 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一是教学目标的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单位教学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看目标是否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意图。二看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看目标是否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二是教学方法的反思。拿英语课堂教学来说, 英语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比如,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排演课本剧法等。但是, 究竟哪一种教学方法最适合某节课的教学内容, 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英语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单元要求,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特点, 并根据其特点,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比如, 对于新授英语单词,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猜法、说唱巩固法来简化单词学习, 强化学生对新授单词的记忆。这样, 枯燥的单词教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 学生的兴奋点将自然转到新课学习上来。对于新授句型, 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表演法、交际法、小组讨论法等, 来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练习新句型,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是教学内容的反思。即教师在教学之后,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教师在课堂上掌握的一些学生学习的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内容可以包括:按照教案设计和教学要求, 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要求,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有何优点, 有何缺点或不足之处, 进而还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想法和具体的措施。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连贯性, 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反思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3.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政治;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39-01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它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其反思的核心是关于自己教学行为的审视、澄清、质疑与批判,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预设,具有前瞻性、导向性,主要根据的是经验,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这一环节,要求政治教师对以前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属于教学调控,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及时、自动的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政治教师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的洞察,迅速的作出判断,发现问题。有一次,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中国香港的回归心中有什么感想时,按照我先前的估计,应该是自豪。但是学生的讨论却让我为之一震,他们提出了新的角度:对自己而言----振奋,对国家而---自豪,这些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等等。当时,我在头脑中瞬间闪过一个词:教学相长。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其实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总结,这一环节要求政治教师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的通过回忆、自述等形式收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的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这是一种较好的反思形式。

三、教学反思的操作

1、教学后写反思

没有专业的教学反思,是单调呆板的职业生活,而有效的教学反思,并不是肤浅的、表面的、外控的,而是站在自我之外进行批判地考察教学行为及结果,反思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理念、学法指导、三维目标达成等,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审视,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再反思”的过程反思,提升每位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有效教学的责任意识。

2、听课后写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课堂效率、教学目的以及教学达成度等方面问题,把教师的“学会教学”和学生的“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学的合理性、针对性,达到有效教学的行动过程。我们以反思、反观与反省为手段,通过三大层面的横向反思,产生了“反思—发现”、“反思—改进”、“反思—计划”、“反思—未来”的行动链接,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反观课堂教学后写反思

如果把自己的每学年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摄像机拍摄下来,通过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旁观者清”的心态去观察,去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就像“照镜子”,是教学反思的一种较好的手段。

4、网络论坛交流中写反思

在教师网络中,教师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界限、身份高低、平等的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方式。目前在网上有许多专门的网页和论坛,如新课标资源网和“教育在线”,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四、教学反思的撰写

教学反思是通过教师批判性的思思维提高教学的领悟能力和自身的教学质量,反思活动是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之间的对话,它寄寓着教师专业成长的人生价值,渗透在教师实践智慧提升之中,不仅促进教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也促使课堂成为有生命、有挑战性的丰富的学习场所,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政治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康敏2008年

[2]、《反思性教学》熊川武

4.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篇四

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能性

反思主要是一种个人的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当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习惯后,不需要从外部施加影响,就能使一种理想的行为得以持续。发丝性教学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发展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一样,教师如果在获得经验的同时能坚持自觉反思,那么他的发展就不是一种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终身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效性

反思性教学贴近教师专业生活,把教师的专业生活过程同时看成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它关心的是教师专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教师能解决他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更是获得了一种创新的体验。而实际问题的不断解决,就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实际的效果。

三、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5.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篇五

一、课题的概况(一)选题的背景: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 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而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一背景之下, 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代教育的趋势。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 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趋势,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 届国际教育大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达成了一致 认识,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师范教育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开始更加正规化,基本形成了新的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体系。在世界性教 育专业化潮流的影响下,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 伍质量的基本策略之一。从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不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就 会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就会促进教师的发展。

2、加强教学反思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方式之一。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萌发的反思之风催产了“反思性文化潮流”,反思性教学被大 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反思作为教育理论和 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全世界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 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尽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反思性教学”。在大量相关理论在研究和实 1 践探索的基础上,作为对传统操作性教学或常规性教学的反动,“反思性教学”理念已经为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普遍接受,成为各种教育交流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 汇之一。然而,理念的接受并不等于实践的完善。深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就会发现 教学反思还存在诸多误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还不成体系,教师们的教学 反思在深度和频度上都还有欠缺。应该说,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有效地促 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却仍然是一个远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3、该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东师大附小的改革与发展。我校是山东师大附小的一个分校,自2003 年9 月开始办学,��资队伍年轻化。特别是数 学老师,平均年龄28 岁。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以及活泼多 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走些弯路,或造成工作失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青 年教师的专业化尽快成长。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数学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名师,提高学校声誉 和教师的社会地位。(二)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进一步 完善提供实践支持,并在通过教学反思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方面形成初步的系统 理论。

2、实践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反思的实践操作模式,为中小学 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提供借鉴。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师附小数学教师提高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 有效方��,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在学校范围内产 生辐射效应,促进学校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三)研究的目标: 2

1、总结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建立持久性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2、让本校数学教师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理解“自觉反思”的基本理论,形成教学反思的 强烈意识,提高教学反思的基本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实施教学反思的有效行为 提升教学反思的品质。

3、通过教学反思实践,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塑造一支具有山 东师大附小雅居园校区教学特色和具有每位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年轻数学教师队伍。(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2、有效教学反思的类型、机制、方法及前提;

3、满足年轻数学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实可行的教学反思策略与方法;

4、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典型案例。(五)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在形成总体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 以提高研究的实践效应。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下面几种具体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法。从具体教师的反思行为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学反思中的障碍及解决方法。(3)文献研究法。形成一套教育教学反思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

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一)广泛查阅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 发展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目前写“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误区 写“教学反思”一般存在两种误区: 3(1)不合理规定。有些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出了硬性规定: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 在教案本上写出教学反思,字数不低于多少字;每学期必须上交几份 2000 字以上的教学反 思,以备上级检查等规定,致使有的教师在教案簿上,随意写几条提纲,没有实际内容。只 看字数不看质量的机械要求,是对教师反思的僵化要求,无异于逼鸡下蛋。这种硬性的、过高 的、机械的、僵化的管理,只会引起教师的反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自我批判,就是反思自己做的不好。不能理 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反思。即:不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 本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而已。上述两种误区,导致教师孤���对待“教学反思”,为“反思”而“反思”,根本没有 把“教学反思”和“专业化成长”联系起来,大大降低了“教学反思”的实效。

2、核心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1)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 的成长,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成长。特别是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否共精彩。(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 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 来解决问题的过程。(3���二者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三种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中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 业发展理论对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透彻的分析。4 该理论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多少外在的教育教学理论,获取 了多少教育教学方法技术,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自 己的专业活动直到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形成自己的“ 内隐理论”或“个人化理论”,促成“反思性实践”的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不 是靠聆听专家报告或系统理论学习来获得,而是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与 反思来获得,如写教学日志、个人传记、教学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反思;或通过讲 故事、信件交流、教师晤谈、参与观察等方式与人合作进行反思;或以“合作的自传”的方式 , 即由一组教师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当前正使用的课程、所奉持的教育理论、过去的个人 专业生活等主题写出自我描述性的文字,然后进行批判性的评论。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对 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又能提升教 师的理论水平,并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

3、教学反思的特点: 教学反思与一般的教学思维不同,它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1)问题性。反思来自于自 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则产生于在旧理念导向下的实践迷茫,反思产生于“问题” 这里所提的“问题”是指能够引起自我信念的疑惑或心理上的不适。(2)研究性。反思需要 意识的参与,需���智力与情感的投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从多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反思具有研究性。(3)辩证性。反思的“辩证性”是指 理解知识相对性,反思能够接受互不相容的知识系统,了解到要发现绝对真理是不可能,反 思接受并承认矛盾是现实的一部分,并能整合矛盾和冲突。(4)发展性。发展性是指个体的 反思具有过程性,在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4、教学反思的心理机制 对于教学反思的过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教学反思是指从觉察、分析教学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认知过程;广义的教学反思不仅包括 狭义的反思,也包括对自身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迁移,还包括教师主动探索教学问题,进 5 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的过程。杜威曾指��,“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景。有些观察 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始于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 忆。然后会在头脑中产生种种“暗示”,对于这些“暗示”,通过和教学事实、教师已有的教 育理论的比较和分析,就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观念”。如果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只产生一种 “观念”,教师就将这种观念概括、总结成为自己的经验,然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在此过 程中会有新的观察或回忆。

5、教学反思的类型:零散的反思与系统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与教学后的反思

6、教学反思的层次:事件描述水平的反思、技术有效性分析水平的反思、理念分析水平的反思、价值判断水平的反思。

7、教学��思的方式 反思方式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 方式分为下列四种。一是在头脑中想一想。这种反思方式是教师的自我内部对话,它对教学反思水平的作用 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二是以“教后记”的形式记录所想,然后自我分析,。运用“教后记”是现实中教师常 采用的方法。在“反思”中记录授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改进 的方法和解决的策略。三是同事合作讨论。教师之间在课余时间或集中教研时间就所发生的问题、困惑进行讨 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次的讨论要确立一定的主题 ,并使这种讨论持之以恒。四是行动研究。教师以所遇到的问题为课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实际 上,“行动研究”的方式可能包括上述三种方式,���上述三种方式的综合和深化。

8、教学反思的组织形式:个体式反思、互助互研式反思。

9、有效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反思的心理品质(开放性 执着性、责任性、质疑性)。6(二)开展相关专题的校园培训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存需求,指导青 年教师将反思落到实处。针对教师反思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们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 教学理论,定期进行以“如何撰写反思”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对老师的“反思”进行指导。首先我们请了省市教研室的专家为我们做有关“青年教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报告;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我们做有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讲座;学校领导 给青年老师做了有关“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培训讲座;组织了有一线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介绍���己如何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的经验。从多种活动中我们每位老师都收获了很多,知道了怎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怎样把自己经历的生动的教学实例转化为自己思想深处的感悟。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使每位青 年老师走出反思误区,利用反思这个好的途径指导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反思促教 学,反思促成长的目的,提高了反思的实效性。(三)坚持定期的多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反思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1、以常规教学为主的自我反思 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是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手中会有很多生动的事例,所以我 们提倡教师要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从对每堂课的教后总结反思(即教后记),到每月进 行定期的教学反思,这些都是我们对教学进行定期反思的途径。在这��常规的教学反思中既 有精彩的课堂实录,又有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及宝贵的教学经验,还有学生课堂上碰撞出来的 智慧火花,这些都是教学中一笔丰厚的财富。下面是我们课题组一位教师执教《四边形》后的自我反思: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形 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鉴于此我在在设计本节课时着重注意了 两点:一,通过调用以往的知识储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拼图形,在摆拼及汇报的过 程中提炼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二,为学生今后研究其他几何图形提供研究思路。反思一 从生活场景中辨认各种图形,凸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的图片,既有幼儿单纯的涂鸦画,又有震撼人的古现代建筑, 还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意图不仅仅是让孩���们体会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更加让孩子 7 们能够感受到单调的几何图形一样可以为生活增添许多的美,从而领悟到数学的美。让学生 带着“你发现了哪些图形”的问题去欣赏,在学生找到几何图形之后导入有关四边形的教 学。反思二 注重调用知识储备,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本节课着重以画、选、拼四边形操作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有条 理的思考和交流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画 学生已经对四边形有感觉,所以,课一开始,我便选择让孩子们自由的画自己想到的 四边形,借助他们所画出来的各种各样(不规则的居多,但有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意识)的四边形,通过找寻不同四边形的共同点来明确四边形都有“4 条直边和4 个角”。并通过肯定学生“能够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找图形的特点,真不错!”引导学生初 步明确研究图形特点的着手点。继而在各种特殊图形的辨析中引出“四边形是一个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对四 边形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用刚刚学习的辨析标准(即图形特点)“4 条直边、4 个角、封闭图 形”去辨别开始时自己所画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结束这一部分的学习。

2、选纸条,拼图形,找特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有所了解,所以我选择了给孩子们 提供纸条(每组10 条),使他们通过调用知识储备,选择合适长度的纸条进行拼摆图形来 解决长、正方形边的特点,继而通过我所按照他们同样的标准选择出的纸条拼出的非长、正方 形的图形,让孩子们很容易找到关键所在,迫使他们使用���角板来验证,从而突出长、正方 形的角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点。在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之后再反过来运用特点去验 证拼出的图形时否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已到达强化特点的目的,并通过这个过程暗示孩子们 数学讲求的是精准。反思三 注重方法指导,适当进行知识延伸 学生在具体学习了线段和角之后这是第一次具体学习几何图形的特点,如果每次都是 被动的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去学习,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所以在开始学习几何图形阶 段,就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或模式,这样他们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8 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去进行记忆搜索。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研究图形特点, 去暗示学生今后研究这类问题的着手点。另外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性,如果割裂开来单讲似乎不那么明显,所以在找出它 ���特性之后引出了三角形的特性,并通过“你能把四边形上加一条,使得它也不容易边形呢 ”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反思四 问题与不足

1、从生活中着手,却忘了返回到生活中去 课前提供给了孩子们各种欣赏的图片,那些图片当中,严格得来说都是立体图形,孩 子们需要的是从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找到各种平面图形,安排这个环节的想法很好,但 是落实起来很肤浅,只是让孩子们在看到图片时就说出平面图形的名字,没有让他们真正的 到前面将图形指(抽象)出来,现在想想其实可以先以一幅图为主,让学生指(抽象)出图 形,然后让学生不自觉地带着使命(寻找图形)再去欣赏图片,这样学生可以在寻找的过程 中体会几何图形造就的生活中的美。看到事物能够将图形抽象出来这是一个层次,当真正认识过一种图形之后能够凭借生 活记忆将图形回归到生活之中去这是另外一个层次。我只是走了一个过场粗略的完成了第一 个层次,在孩子们认识四边形之后,没有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生活场景记忆再搜索,看似很 小的一个环节,却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导的忽略。

2、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起初我设计的是从孩子们画的四边形当中寻找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课前也曾估 计到孩子们受到作图水平的限制,可能画不出标准图形,因此我自己画好了各种图形。在上 课的过程中果真没有找到我需要的这四种标准的图形,虽然我从他们的作品当中收取了四份, 但为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将我提前备好的图形替代了收上来的图形。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是一 种很消极的作法,并且原本设计的“画”的环节也就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出“画”的作 用。现在试想一下,可以这样处理会更好:出示��们所画的近似的长、正方形,在开始辨认的 环节肯定就会出现争议,这个争议就成了很好的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孩子们带着这种争议去 继续学习,待到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点之后让他们再次回到原点自己进行辨析,这样处理 的话一来充分利用了课堂生成的资源,二来还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

3、两点思考 9(1)关于画不出标准长方形、正方形的思考。学生在正式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有实际的经验,那么他们画不出标准图形的原因 应该说是教师没有适时的去引导。现在的反思使我想到了这一点,刚好适用于我现在的学生 和现在的状况。如果现在(刚刚认识过直角)就对二年级的学生提出画图的问题,迫使学生 将所学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前后联系起来,尝试去摸索画出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应该 是一种不错的锻炼。(2)关于“角”的思考。在学生去���认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的时候,实际引起争议的就是角的问 题,在课上我只是将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现在想想看有两个问题没有处理好,第一个问题 是在找各种四边形的共同点学生发现都有四个角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角,也 就是没有总结出四个角指的都是图形内部的角,所以学生很自然的在这个图形找角时找出了 他们所认为的那个角。第二个问题就是对角认识的不足。二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角,教材当 中对角的认识定位比较低,实际学生能够接受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采取课外补充的 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下角的分类,比如优角,也就是这个图形当中的那个角。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能够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前后贯穿起来,使得 我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充足的提前准备的同时,也可以引导我的学生在比较轻松��情况下,借 助学习过的知识和课外搜索的知识进行提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及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通过多种 途径推而广之,如,将有价值的月教学反思挂到学校网站上进行交流,让全校老师都能从中 受益;另外学校将老师近几年的优秀教学反思整理成册,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使老师 手中都能有一本丰富的教学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既激励了老师撰写反思的积极性,更重要的 是将这些宝贵的教育教学财富及时记录,并且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开拓 视野,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水平,使每位老师都能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 高。

2、以教研组为主体的互助互评式反思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教研组教研的力量,重视并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导和 管理,大力倡导“集体备课-个性修改-课堂研讨-课后反思”捆绑式教研策略。通过先进 10 教研组评比,教研组长培训,学校教学年会等活动,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年轻教师得到迅速 成长。学校业务领导分工挂靠,跟踪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授课和评课,提高了教研组互助 互评的实效性。我们要求教师在备好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加强课堂研究,提出每月要深入研究1--2 节课,并且向全校展示交流,教师通过上校级“公开课”的形式,不断锻炼和提升他人和自 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很好的加以反思,进行一 次次的剖析,反复改进教学设计,并且与组内教师多次进行交流,交流后认真的进行反思和 总结,总结自己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总结自己的驾驭课堂技巧上的差距,同时其他教 研组的教师要将自己��收获与建议毫无保留发表出来。各组的教研活动都能做到人人踊跃发 言,个个直言不讳,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不同层次的评析。这个过程是总结的过程,是反 思的过程,也是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100 以内数的认识》后在组内的自评与互评: [自评]:

1、充分数,在数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一一对应。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够很流利地空数出1~100 甚至100 以上的数,但是在实际数实 物尤其是数量众多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在教学中,当学生在很好的拍 手数出1~20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拍手数数时要拍一下数一个数,第一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出示智慧星在学生点数时第二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各小组在数小棒时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去体 验一一对应;全班验证当学生不能够手口一致时才一次强调一一对应,数完之后仍然强化�� 一对应。学生在动手操作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体会到在数数过程中一一对应的重要性。

2、不断估,在估与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建立估的意识。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尤其是20 以上的大 数)所对应的事物的多少的基本是模糊的,学生的数感仍然在20 以内。在教学过程中,我力 求让学生在估数中建立数感,并教给学生估数的方法。首先在学生空数出100 之后,先来估 计智慧星的数量,然后实际点数去验证;之后,让学生数出10 根小棒,仔细看看10 根小棒 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 根小棒有多少,在学生头脑中对10、20 有了一定的印象之后,最 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小棒有多少根。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 常常需要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11

3、借助数位桶,在数小棒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十进制。学生在上学期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时,已经建立了10 个一就是1 个十的概念,之后一 直没有机会运用。在学生展示出35 根小棒的摆法之后,让学生将35 根小棒放入相应颜色的 盒子内(数位桶),然后从35 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39 之后,“再添一根小棒......”, 我用沉默加动作表示出了我的疑问,学生能够运用上学期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满十了, 把10 根小棒捆成一捆,放进橙色的盒子里”,之后继续一个一个地数,再一次强化“满十 进一”,当数到99 之时,“再添一根小棒......”“又满十了,捆起来放进橙色的盒子里。”我 提出:“这时橙色的盒子里怎么样了该怎么办”这是学生很容易就自主迁移前面的知识 “也满十了,再加一个��子,把十捆捆成一大捆,放在那个盒子里。”学生能够想到再用一 个盒子来盛放那一大捆。“满十进一”的思想已经被孩子们不自觉地运用了。[组内互评形成的意见]:

1、数得太多,数的方法过于单一 本节课确实让学生在不断地数事物的个数中逐步建立数感,但是却忽视了多种数法,在 数小棒的过程中单一的采用了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在数的组成中略有10 个10 个地数,但 是对于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地数的方法没有练习。

2、注意了估计方法和意识的培养,但是落实得不好。教学中,教给学生估的方法:先找出一部分,然后再去估整体。因为这是第一次让学生 估,学生只拿眼睛看,没有实际的用手去感受一下,在学生数出100 之后没有让学生再次去 用手感受与前面的估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练习当中也没有让学生应用学到的估的方法去估计 20~100 之内的数。只能���估计的方法和意识在教学中注意了,但却没有切实落实好。[组内形成的改进方案]:

1、在拍手数数之后,引导学生数数不仅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为后面数100 根小棒做好准备。

2、去掉小组数百根之后,学生展示数百的过程,在学生数百的时候引导学生够十就捆成 一捆,满十进一的思想落实到每个人。

3、在数百之后,让学生双手抓小棒,感受一百,再回忆自己估的数量。然后拿出一把(少于100 根)让学生抓后估计。总之反思的关键在于改进教学,因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是反思的应有意义;同 样总结规律,迁移经验,提升教学效果是成功反思的必然要求。12 课题组集体教研、备课、上课、评课、反思一线贯通,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 推动作用。教师在展示研讨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无论是刚参加 工作的青年教师,还是工作多年有经验的教师,在课题组这个教学研究的共同体中,集聚智 慧,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共同分享参与研究的快乐。

3、以典型课例剖析为主的专题型反思 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有效资源,一方面来自我们校内的 宝贵资源,如,把每位教师的一堂精彩课堂实录并制作成光盘,以供本人课后反思及他人借 鉴之用。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校外丰富资源,如,参加观摩全国和省级的评优 课活动,将典型课例整理,以便每位教师借鉴其中的精髓,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辨正的 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能领略到名师的风采,学习借鉴名师的教学技巧和课堂驾驭能 力,又能借此对比反思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捷径,受益匪浅。下面是课题组教师以《如何进行运算定律��教学》为主题展开的专题反思 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五大运算定律(加、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减 法和除法的)两大运算性质,以及对于它们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及性质,不仅适用于整数范围内,也适用于小数及分数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些运算定律及性质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 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基于此,我 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打破了教材原有的体系,将各运算定律归类进行教学,下面具体谈一谈。反思一 合并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走入更深境界 交换律实际在学习数学的各个阶段都以实际运用过,在解决应用题和验算加、乘法时更 是明显,但那时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它的名称。另外,教材之中只分别讲解了加法和乘法的交 换律,没有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空间,教材之中提供的例题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以往的 计算教学中发觉这种方式影响到了真正的重点,基于众多原因才有了交换律的教学。课上先给学生提供了两组口算(第二组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当第二组口算出现 2 题后,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题意说出后面的题目。之后又让学生列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目 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总结要站在大量的例子之上。当刚刚总结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之后,有的学生立刻提出了“乘法中也可以”,这样就在学生的主动联想之中发 现了“乘法交换律”。13 接着教师又提出,“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交换数的位置,那么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 数相加或相乘呢”学生在例举了若干例子��后得出“加数(因数)的位置可以任意交换。” 教师乘胜追击继续问道:“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乘法中都存在交换律,那么减法和除法 中是否也有交换律呢”并建议学生从两个数相减或相除入手举例说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 中发现:两个数相减或相除时不能随意交换位置,两数相等时除外;但是当三个数或更多数 相减或相除时,只要被减数或被除数不变,减数或除数则可任意交换位置,从而证明了在减 法和除法中也存在交换律,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引导结合课本,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认识比课本上研究的更深更广,也为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深究”的习惯更进了一步。因为有了交换律作基础,学生在总结结合律时,自然联想到要探究减法和除法中是否也 有结合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将探究的任务放手给学生课下研究。反思二 多种方法理解乘法分配���,在变式中提升认识。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教学,发现学生开始时都能够比较熟练的正向运用,但是不可否认 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套用总结出来的字母公式,并不真正理解。课后通过后进生辅导时 的一些经验以及与课题组教师的交流发现了如下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 比如:35×24+65×24 方法一(常用方法):35 个24 加上65 个24,共100 个24。方法二:打包法 之后,我们又上网搜索,在人教论坛上,发现了一位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 这位老师将分配律分为四课时(可见其重视程度,同时啃这块硬骨头的难度也可见一斑)。结合这位老师的经验,加上我们找到的上述理解方案,在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正向理解分配律 之 后 , 将 分 配 律 与 乘 法 结 合 进 行 了 对 比 , 在 对 比 的 过 程 中 解 决 形 如 24 个 35 35 35......35 35 65 65 65......65 65 24 个 14 35 35 35......35 35 65 65 65......65 65 24 包 “25×44,36×101,125×92”这类应用分配律简算的问题。之后专门拿出一节课对分配律 进行正用、反用的变式练习。反思三 减法除法的性质反用不可忽视 在学习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时,正用的题目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但是在反用时出现 混乱,这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很多教师会认为,正着用了,反过来不一样吗学生 并不按照教师的预料进行,有一部分学生去掉括号之后就是不变号,尤其是形如 “810÷54”这样的题目。于是专门拿出时间进行拆数和找公约数练习,并巩固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引导学生不能只关注数的特点而忽视运算的性质及顺序。从上例可以看出,教师借助优秀课例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带给的启示,对教材重新进行 了整合,通过典型课例的剖��和反思,教师更深刻认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教学观念发 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能力获得了较快的提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4、以相关课题为引领的研究性反思 在这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教学反 思,需要在反思内容上相对集中,互助互研式教学反思尤其如此,否则教学反思便极有可能 流于偶然、零散,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以相关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方式来组织教 师的教学反思,要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结合本课题以及自己年级特点选定适合自己教学的 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中开展系统的、深层次的教学反思。如,低年级选定了“如何培养学生 的口算能力和兴趣的研究”,中年级选定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的研究 ”, 高年级的课题研究方向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问题的能力”。每个年级针对本 年级的子课题提出了有效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案,把教学反思融于子课题研究之中。每学期 期末阶段都要对本年级的课题进行反馈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困惑与其他老师 进行交流及质疑,为下学期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每个子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和 教学反思中得以成长,促进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上是对本课题的实施过程进行的具体分析和诠释。教育科研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 意识的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经验总结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研究过 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实际,收集信息,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不断 地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整个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 及疏漏,但是我们相��在今后不断的反思和调控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方案和计划会不断改进 和完善,逐步达到预设的效果!15

三、阶段性收获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为了了解我校教师专 业化成长的现状,将此项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本学期,我们对学校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抽 样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这两年来积累的大量材料,我们认为我们在以下 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一)教师普遍认同了教学反思对其专业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发现98%的教师认识到反思对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二)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88%的教师能够在课后或是一个练习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反思,100%的教师通过反思 发现问题之后主动采取措施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三)教师反思的广度及深度有所提高 ���过前期开展的“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系列活动,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及广大中青 年教师走出了反思的误区,教师通过对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对教学中疑难问题的反思,提升了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教育契机的反思,升格了 教育水准。两年来,教师的反思由原来的疲于应付到现在的主动探索;由摘抄拼凑变为有感而发;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反思变为教书育人整体推进;由泛泛而谈变成精细到点、拓展到面、联想到 体;由人云亦云走向了同事儿不同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的反思涉及到了教 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具体详细,以小见大,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逐渐活跃起来,教学 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学校2006 年开始计划出版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 论文集”,并于2007��6月结集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共收录各类反思151 篇,篇 篇精彩纷呈,其中课题组成员的反思有11 篇。(四)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 反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教师自身或他人教学过程及教育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师个体 16 及团体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文学素养与专业化水平,将反 思转化成一种习惯,这种勤思、善思、会写的习惯将引领教师在更高层面上展现教学本领和技 能。

1、课堂教学能力 正因为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大幅提升,由原先 的机械重复的抄写备课变为现在的个性化备课;由依赖他人的指导到指导他人;由简单的模 仿他人的教学到为他人提供观摩课;由课堂的“霸主”到师生的融洽;由沉闷变为鲜活,教 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不断攀升。2006~2007 学年度,课题组成员提供各���各类观摩课、评优课 共计11 节。

2、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 2006~2007 学年度,我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纷纷摘得硕果。(见下表)2007 年,我校结集出版了《探索的路》一书,共收录教师论文159 篇,其中课题组成员的论文 10 篇。2006~2007 学年度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情况统计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6 1 2 省级 7 9 1 市级 2 5 1 区级 3 4 0 合计 18 19 4

3、其它 就在教育及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同时,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及课件开发方面也有 不俗的收获。其中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及教具共计14 件分别获得市、区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刘冬梅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同时,根据研究过程中学习到的理论和专业知 识,带领一个年级的数学教师申报并通过了市级的立项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课外教学 研究”,该课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进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加大课题组成员之间研究指导的力度和密度。现在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分散 17 在三个校区,各校区在独立实验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要定期组织三个校区的成员进行讨论 交流,把各自实验中的困惑之处寻求大家帮助,成功之处供大家相互借鉴。

2、需要进一步探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方法和技能。

3、目前还没有找到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设计成功和不足的捷径。

4、课堂中不能时时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满足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

5、还有待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反思意识的提高幅度。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教师的反思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 了迅速的成长,教育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题研究是 它永恒的主题,课题组的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行动是力 量,研究在实践,实践在提升,智慧总是在行动中迸发,没有最好,力求更好。附:主要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美]Stephen D.Brookfield 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6.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篇六

正确的归因是教学反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试金石

教学反思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女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说谎的女人,再怎么漂亮都不是可爱的.;说的不等于做的,写的不等于真的,组织实施的不等于有效的;名师不是培训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即化理论为实践;没有一个优秀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当然,但并不是任何反思都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的反思,开放的心态,合作的精神,正确的归因是教学反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试金石。

 

7.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篇七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行动中的反思,反思的过程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其中教学后的反思极为重要。笔者认为所谓教学后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即总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肯定成功之处,否定修正、完善不足之处。

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后反思的意义、内容、方法的一些探究谈一点认识。

一、教学后反思的意义

1.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总结,没有总结就不会有发现,没有发现就不会有创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发现,有些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后在短时间内就站稳讲台,并成为教学中的佼佼者,而有些教师尽管工作兢兢业业,却一直没见长进。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后反思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写教学后反思可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一般的思考,往往因为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搁置现象。要写教学后反思,教师首先要对教学中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的回忆与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的、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基础。其次,写教学后反思,会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因此教师就不会仅满足于一节课的结束,每一次课不会是前一次课的低水平重复,经验的获得也不是一个单纯自然积累的过程。

记得在我校一次青年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中,一位年轻教师讲新教材中“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节内容时是这样引入的:用多媒体播放信鸽图片,讲解将一批信鸽从北京带到上海,大部分信鸽能从上海回到北京,两地相隔1000多千米,信鸽靠什么导航才不致迷失方向呢?科学家发现信鸽的脑中含有对地磁场敏感的磁性晶粒,其相当于指南针起了导航的作用。这一引入应该说很有新意。但这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通过课后反思,并与其他教师探讨,这位教师把这堂课的引入改成这样:在每张课桌上放一个小磁针,上课前让学生转动它,上课后提问小磁针的指向,结果发现每张桌子的指向相同。这样直接引出课题。并让他们用小磁针去吸引桌上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通过动手实验学生既调动了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又能自然地归纳出磁性、磁体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生易理解、易掌握,一举多得。

2. 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良好的教学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对教学中发生的诸多事件能予以关注,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对象,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个经常并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等到感性认识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自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3. 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断的教学后反思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良好的教学活动开展会更好地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就会自然地提高。教学后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参加一些团体的教研活动,在这些团体性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如果每一位都能提供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并加以对照比较,每一位教师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全方面反思。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普遍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除此之外,进行教学后反思还有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良好教学气氛等作用。

二、教学后反思的内容

教学后反思的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 你得到了什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推陈出新。例如,在讲“定性分析电路变化”的复习课前,笔者花费了很多精力,并把两年间各地区的中考卷中所有题型集中为一专题,反复推敲,归纳出电路变化是配电路元件的作用———滑动变阻器与开关,并归纳出它的解题思路。通过讲解突破了中考难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2. 你失去了什么

因为对象的参差不齐,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会有一些与学生要求不相吻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例如前面的“定性分析电路变化”这一专题,笔者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学生从感性上难理解,更难举一反三地应用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后,笔者及时采取了矫正、补救等调节教学的措施。

3. 你怎么改进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与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反思角度不同,方法也不同,这里笔者从教师个人反思的角度来谈谈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1. 陈述性反思

可以是课后笔记形式。一节课后,对自己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的突出是否达到预设目标,哪些地方还有欠缺,作一总结。也可以是反思日记,总结一天的工作,记录自己所得,取长补短。如我校每次教研活动之后,教师要进行陈述性反思,强调自己在课堂中如何设计,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及自认为不足之处,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2. 交流式反思

即教师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开阔视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技能。如在一次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为激励学生,提出谁获第一名就以实验器材作为奖励。在交流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可用其他奖品,如《十万个什么》等替代更切实际,又能达到活动目的。通过反思,诸位教师受益非浅。

3. 教研式反思

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通过调查、实践、探索新的教学理论,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促进自己成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只有学会反思,坚持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教学,才会使自己的劳动有乐趣,有成就感,这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摘要: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等有着积极作用。教师通过对教学中的“得”与“失”的反思和分析, 结合学生反馈信息, 以各种形式记录、总结, 明确改进的方向, 确定改进的措施, 取长补短, 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关键词:教学后反思,意义,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重视课后反思, 促进专业成长.甘肃教育.

[2]朱慕菊.也谈教育反思是什么.福建教育.

[3]陈惠.在反思中成长.中国教育曙光网.

8.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篇八

下面我就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看法。

一、课前反思

这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反思。从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我们有些语文教师热衷购买一些优秀教案,配套教案,当然,这些教学设计确实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我们不能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照搬照抄,以“他思”代替“我思”。二是一些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教学反思。三年前这样教,三年后还是这样教。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应对我们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如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这一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哪些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二、课中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中的反思,主要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关注在课堂教学现场发生的一切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生命,他们不是机器,不会完全按照预定的程序走完四十五分钟,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当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在班上交流借鉴时,却被学生检举系抄袭之作;当你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到“美女蛇的故事”时,突然有学生问你有没有“美男蛇”;当你分析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我”过铁路买橘子的情形时,学生突然问父亲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

这时,我们就要进行课中的反思,以灵活的方式处理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对某些内容和环节做适当的取舍,既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要把握教学的主动权,使学生的思维不游离目标。实践证明,课堂上的有效反思,往往会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佳境。

三、课后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败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地调控的?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还可以做哪些修改?

9.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因素分析 篇九

中职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是重要的课程开发者,也是课堂教学层面的设计者和研究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实际的观察,以及本次参加省级培训的心得,笔者对影响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因素做一阐述和交流。

一、个人的自主性

中职教师的自主性是个人对目标永恒追求,对事业兢兢业业,对工作孜孜不倦,对探究锲而不舍,对成绩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这种自主性将促使其成为中职学校优秀教师中的一员,没有教师的自主参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职教师的自主性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一般有如下的表现:

1、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自主性强的教师往往会与时俱进,具有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他们能够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自身教学工作的需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阅读相关的教育期刊杂志中的经验文章,聆听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时了解教改、教研信息,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拓展视野、使自己最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2、立足教学的实干和研究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很多让中职教师刚到困惑或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自主性强的教师往往具有立足教育实际,解决问题的实干和研究精神,他们往往能围绕学校发展、课堂教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或从自己体验感触最深的领域入手,立项研究,撰写论文,并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坚持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成功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的反思他们在教学中的重要事情,包括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课间表现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等。反思本质上是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反思被广泛的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一

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教师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反思的实践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中职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其专业发展将受到限制。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的主动性是核心和关键,教师的自觉主动反思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日常生活样式”。

二、学校的开放性

学校是中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其获得专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开放的学校管理文化包括合理的管理制度、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以及畅通的交流渠道等,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民主的管理制度

公平的、民主的、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学校管理制度,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的重要因素。学校的领导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能够考虑到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改等工作成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激励力量,使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从而调动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

2、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

建构团结协作并且主动学习合作的组织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群体具有成为学习型组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在学习型组织中,教师之间形成就具有内在凝聚力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教师们自发地组织讨论、进行示范教学、自行决定研究内容、相互交流和评价等。这种团队合作一方面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方面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在学校环境中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提升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3、畅通的交流渠道

中职学校通过主动与有关高校、企业、科研单位等联系。开展学习进修、挂职锻炼、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得校企、校际等交流渠道畅通,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其他学校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合作交流,使中职教师参与和体验对方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生产实践,使各方面都会得到更多的启迪和借鉴,会形成更大的合力。中职

学校通过参加和承办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安排教师参加省市区的各种培训,引导教师们参与学习、研讨、展示和交流,对于丰富中职教师的知识库存,拓展知识面,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专家的引领性

中职教师早期从事教育科研更多是基于评职称或完成上级任务的需要,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往往过于肤浅,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力。中职教师也认识到教育科研与个人的专业发展休戚相关,并尝试从研究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角色转型。教师可以立足课堂、课程和课题进行研究,不断提升教研实力。如何挖掘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开展研究、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等一系列的问题,贯穿着整个中职学校教育教研的过程。但由于受中职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专家的引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省、市、区教科研部门的教科研人员,高校教育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们,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宽阔的研究视野,他们理念先进、研究前沿、成果丰硕,能技师为教师的研究成果好而教学经验予以宣传推广,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锻炼、学习和展示的机会。中职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请他们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教法研究、教材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等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也可以与专业人员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汇报自己的研究主题和进程,汇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求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点。

专家引领是中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成功保证,更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中职学校开展教育教研需要群体智慧的积累、沉淀,更需要专家的引领。仅仅依靠教师本人闭门造车搞研究很有可能会昙花一现,甚至会束之高阁。

上一篇:沐足公司简介范文下一篇:六认真检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