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4-10-01

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8篇)

1.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篇一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目前,全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划之中。而保护区中出现的“旅游热”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景区内人工痕迹过多等等。面对这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发生的矛盾,自然保护区该何去何从?本文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入手,针对保护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并倡导生态旅游的开发。笔者希冀本文能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的协调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 反思

自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757处。独特的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所要保护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目前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备。但与这热潮相对应的是却出现了自然保护区内植被遭破坏、动物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规律受到人类干涉等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相违背的后果。据“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调查表明:全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甚至出现旅游资源退化1。既然如此,还要不要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保护区发展建设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

1、开展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保护区资金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区内保护功能的发挥。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按照国外的经验,保护区费用应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自然保护区实行垂直管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保护区的开发、保护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基金。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 而资料显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40%位于西部地区。截止1997年,在我国592个贫困县中,183个县共拥有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保护区228个。发达国家在自然保护区上的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而我国却仅为52.7美元,仅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3,几乎是最低的。2002年的夏天,许智宏、阳含熙、李文华等22位两院院士给中央写信,呼吁中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2但我们必须清楚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资金需求,因而只能在现有的格局下努力改善。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保护区自身积极寻求发展资金,走以区养区的道路。

2、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带动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保证保护区保护功能的实现。

世界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保护区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当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否则,自然保护往往只能是句空话。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部分都位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设立保护区、林场等形式的保护机制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发展进一步受到限制,无形中加大了这些地区同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经济差距的压力和外界资源需求的激增,使地方居民在致富热情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合法或不合法手段利用和消耗现有资源,不能考虑生态保护的长远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贫穷,而非贫穷者,才是自然保护区的敌人。3 因此,帮助当地居民脱贫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而发展旅游业却可以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资源优势,为保护区自身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是以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正是散发旅游魅力的核心。旅游开发不但可以给保护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保护区所在的当地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为保护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应该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濒危、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不应因“保护”而剥夺了人们欣赏独特自然景观的权利。人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的机会越多,才能越自觉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保护区适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更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的魅力产生直观的宣传、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

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本身也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开展何种形式的旅游?人们已经注意到旅游已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无烟产业”,游客的大量涌入、任意丢弃产生的垃圾、排放的废气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保护区的资源又尤其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至少具有一定范围内的独特性和相当程度的珍稀性,是属于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因此,这种利用必须置于“保护第一”的原则下,这在保护区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保护区要提倡的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根据1992年第一届旅游与环境世界大会的定义,是促进保护的旅行。为了避免传统旅游所带来的负效应,生态旅游是一种低投入,计划性强的旅游活动,对于游客的性质,游客量以及活动路线和安排等都有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做出能充分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严格控制生态容量和经济容量,避免旅游区超负荷运载;不以人为的方式去破坏景区的自然风貌,不能在景区盲目地建盖与环境和地方文化不协调的设施。就资源的利用而言,要采用新型的、无公害的能源和资源,以及能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新技术、新设备;就旅游商品而言,其使用过程要尽量节约原料和能源。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扮演当地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这双重角色,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消费者。

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在保证人们享受大自然,游览观光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生态系统不受破坏。而且,生态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也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5—1/4。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投入从另一角度也相当于增加了保护区的收益。4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川九寨沟景区为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对景物的破坏,实行游客限量,规定最大接待量为每天1.2万人等,但总体看来在旅游得开发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做的努力也还有很多。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保护,在一些地区,保护区内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极其严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发展旅游业,竟违反河道管理规定,在二道白河上游河段拦河修建综合旅游馆,迫使河流改道、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土流失。这种违反规划,盲目兴建的旅游设施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于其它保护区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

1、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清。

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忠介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草原、海洋、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等9 大类型,前5种属林业部门主管,数量最多,达1538处,国家级的164处,后4种类型中,草原归属农业部,海洋属于国家海洋局,而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的行政管理权则属于地矿部门。四大行政管理部门之外,又由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综合协调,往往导致权力交叉、责任不清。

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业务指导与实际管理权的分离。目前,自然保护区较为普遍的管理体制是业务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行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理,实行业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区的人员组成、工资待遇、经费开支等,全由地方政府承担,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等中央行政主管部门,只对保护区进行业务指导。这种管理体制往往导致了当地方利益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保护向开发妥协的结果。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被青海省视作发展旅游的两张王牌之一后,在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上,省里明显有旅游第一、保护第二的倾向。不仅将自然保护区的人力、财力主要投入到旅游开发中,还建设了敞开式的观景台,游客可直至正在孵化产卵的鸟近前10m左右的地方。

2、对保护区的开发经营权缺少限制和监督,致使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普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具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的黄山上,现有常住人口六千多人。西海景区海拔2100米处,有宾馆和招待所21处,床位近万张。为了满足供水需求,就地拦截山泉溪流修筑水库;北海景区的万松林,大部分已被酒店、商店、职工公寓和宿舍所取代而成为百松林;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及职工的生活区就建在桃花溪上,从党政军、文教卫生、工商税务、邮政通讯、交通金融、学校医院到电视台、水电站、变电所、垃圾处理厂等等一应俱全,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市。据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大都存在这一现象。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部门为了满足旅游需求,都以经济收益为中心,热衷于在风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和兴建桑拿、舞厅之类一应俱全的星级宾馆、饭店,导致景区“商业化”、“城市化”和“人工化”严重,极大地破坏了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风光。

3、保护区的开发需要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更为关键的问题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对于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为破坏,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相关法律对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的保护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在经济利益优先的情况下,都被公然违反。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观景台就设立在其核心区内,而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本应严禁游客进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竟也成了旅游的特区。近10年内鸟岛上的鸟种群数量下降70%的理由的也就不足为奇了。2003年破土动工的天门山索道工程部分也位于被当地旅游部门称作“空中原始花园”的天门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而且这种滥建滥造的现象大量存在于各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因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其他特别需要在自然保护区内及外围保护地带修筑有关建设项目时,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试问,这些人工设施建设之前是否真正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明明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工程项目又是如何能一路过关斩将?地方政府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对此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三、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加强规划与管理。

多头领导、条块分割,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是长期以来阻碍自然保护区开发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的重要原因。为此,自然保护区应建立起统一的纵向分级管理体制。以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区)级林业厅(局)管理,县级自然保护区由县级林业局管理。国家局仅管理总体规划、一级保护对象、核心区的审批;省级主管部门负责二级保护对象、缓冲区的审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省级保护对象、实验区的审批,并且各自有一定范围的林地审批权。同时由省级主管部门监督实施总体规划,直接管理包括规划、审核、计划、投资、评价、人事、考核、培训等内容。

在开发时,应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规划一经审批,要分、分项目“按部就班”地实施,一项一项地落实,年年积累,循序渐进,而不能敷衍了事,监督部门也应将职责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权责分明才能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落到实处。

2、经营权从管理权中分离出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既然要对保护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某种程度上讲就要将保护的主体推向市场,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那么,其经营运作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又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的资源。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与管理。这样,就要求将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经营权从管理权中剥离出来,将经营权交给有经验、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如黄山旅游股份公司成立后,其保护费投入由原来一年的200万飙升至上市之后2500万。而保护区管理机构由于专注于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也强化了管理职责,加大了保护力度。原先管理机构同时拥有开发和保护两项职权,在开发过程中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当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本该以保护为第一天职却因考虑到眼前利益而舍弃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出让景区经营权并不一定造成资源破坏,而真正的破坏往往是规划不周、认识不足、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我国目前对景区经营权的转让问题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通常的做法是企业与景区所在地方主管部门签订开发经营协议,其他利益主体并未参与协议的商定,这样一来,很容易引发生态资源利益受损或寻租行为。因此,首先要根据各保护区的不同情况,确定哪些可以转让。在转让时,应让各方利益主体都参与进来,对经营者的资质要科学审核,合同中也应对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应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比如规定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景区保护;合同期满后,景区保护水平必须不低于一定的指标;经营期间,应严格遵守景区总体规划,应根据环境承载力来合理确定客流量;在项目增设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且必须经过国家有关方面及专家的严格论证等。

3、建立起相关的政策引导机制。

在保护区的投资开发上,政府的投资应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及民间资本不愿意介入的公益性领域,而经营性投资则可以由民间资本来实现。民间资本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可以通过利益机制的引导,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充分发挥其有利于资源保护的方面。从一些用景区资源上市的公司经营报告中可以发现,获得经营权的公司要上交营业税和所得税,而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又必须尽早赢利以回报股东们,因此公司不得不把资金投向最能并且最快赢利的领域,主要是宾馆、游乐场等。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又要求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的痕迹。对此,相关部门应当赋予开发经营主体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拉动和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如银行贷款、减免税费、技术辅导等。

而在控制污染方面,则可以通过环境经济政策迫使企业减少污染以及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就是对涉及到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征收排污费。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保护区内废物的循环利用,最大地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废物回收再利用者也应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奖励。据经合组织(OECD,1996)统计,OECD国家押金—退款制度主要应用于饮料包装方面,返还率介于40%-100%,平均返还率近80%。5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区基本还没有推广押金制,可见其发展空间还很大。

结束语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我国珍稀、濒危动植物及独特的自然风貌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给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应该肯定的说,旅游资源要开发,但如何开发以及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保护区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尤其注重保护,必须走生态旅游的路线。由于我国目前保护区的旅游产业无论从开发上还是运作上都远远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标准,因此,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机制,建立起完善适用的法规体系就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1、全华,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5

2、刘代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6

3、李江玲,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6.5

2.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篇二

自然科技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有人类科学研究活动加于其上并对人类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进步起基础和支撑作用的物质材料, 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保障和物质支撑。目前, 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殊国际国内环境, 决定了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实现自然科技资源的共享。

然而, 长期以来国内自然科技资源的共享不但没有充分实现, 甚至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足够重视。一方面是大量的科研基础设施闲置, 自然科技资源的共享程度较低, 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自然科技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 可以说自然科技资源没有充分共享不仅造成了国家投资的巨大浪费, 而且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瓶颈。所以, 如何实现自然科技资源有效流动, 开创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国内外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模式现状

1.1 国外现状

由于自然科技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充分共享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所以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探索有效的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模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纵观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

在国外资源共享高度发达的国家, 其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 主导资源共享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例如美国国家植物种质系统, 其全部的研究费用都由国家提供, 包括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繁殖等费用。另外, 在美国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 有很多是国民免费捐赠的资源, 并且为了促进国家的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 丰富国家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美国公民也对该系统以多种方式进行捐助。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美国的植物种质资源系统也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系统。

(2) 地域合作, 协力共建

地域合作是个地理概念, 指一个地区范围内的拥有自然科技资源机构之间的合作, 这种合作要求有一个新机构全面实施协调共享工作[3]。这方面欧盟的做法最典型, 2000年以来, 欧盟开始创建欧洲研究区, 把法国的国家研究中心和德国的马普兰研究所等一些大型机构等研究主体联合起来一道工作, 确定优秀中心, 并使这些优秀中心联网, 进一步协调和促进研究人员的流动。

(3) 法律约束, 制度保障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各类法律条款和相关制度来保障自然科技资源的共享。如美国《Magnuson Stevens渔业保护和管理法》, 《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植物品种保护法) , 《Plant Quarantine》 (植物检疫法) 等。

1.2 国内现状

“十五”以来, 我国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氛围。通过国家和地方自然科技资源平台的建设, 如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 宣传和弘扬了资源共享共建的理念, 提高了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促进了八大类自然科技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提高了自然科技资源的管理水平, 同时还培养造就了一支精干的为共享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但是, 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不少问题, 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不足。

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国内自然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不足25%, 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利用率相比差距巨大;

(2) 自然科技资源的总量、质量、分布有待提高。

根据有关数据, 我国每年引进国外自然科技资源的数量不及美国的一半, 国内高质量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资源较少, 且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 中西部资源数量严重不足;

(3) 共享整体水平不高。

具体表现为现有的资源共享程度低, 很多资源库只限于部门和行业使用, 缺乏相互交流与沟通, 更没有形成面向社会的资源共享,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4) 缺乏有效、权威的信息发布中心。

根据科技部2003年对全国1765家资源保存中心的调查, 绝大多数的资源保存中心对其保存的资源没有进行数字化整理, 实现网络共享的仅占2.38%, 甚至有些国家级资源保存中心还没有建立信息库, 致使系统查询及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受到严重限制。

2 影响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

自然科技资源的共享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行为, 除了资源的实物转移外还包括许多相关的延伸服务和技术支持等。通过对一些大型资源供给单位和资源需求单位的调研, 本文总结出主要影响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几点因素。

2.1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特点

自然科技资源分为植物种质资源、动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资源、人类遗传资源、生物标本、岩矿化石标本、实验材料、标准物质等八大类。首先, 不同于科技文献和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专业性。不同种类、不同性质资源的研究、生产、使用、检测更新等工作都涉及大量的专业科学知识, 必须以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为支撑;其次,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不仅仅是在线的信息传递, 更多的是涉及实物的转移、保藏等, 具有很强的实物性;再次,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需要正确处理好资源供给方、资源需求方以及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 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2.2 政府参与度

国家对自然科技资源收集、整理、保存等工作稳定的财政支持, 是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物质保障。目前, 仅少数资源保存中心可通过申请项目等形式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 大部分中心要依赖于其共享资源的收入或挂靠单位的科研经费。这些经费不仅数额有限, 而且很不稳定, 不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 很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得而复失。一些资源保存中心由于经费缺乏无法开展对资源的定期整理与检测, 致使一些重要资源失去生物活性或应有的科研价值, 使共享缺乏物质基础。

2.3 管理体制

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是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制度保障。但是, 我国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机制的缺乏不利于国家对资源的管理。目前, 我国八大领域的自然科技资源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 就是同一领域的资源也分别被不同的部门所管理, 甚至有些保存中心同时有两家以上的管理部门。各管理部门往往从自身部门出发对所属保存中心提出一些工作要求, 有时这些要求无法统一, 甚至相互矛盾。可以说, 各部门对自然科技资源的管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很难形成合力, 不利于国家对资源的宏观调控, 也不利于提高国家对资源工作的财政投入效率。

3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

目前, 国内大多数科技资源共享采用的是整合模式, 即通过共享平台将供给方所有可以用于共享服务的信息整合起来, 用户通过平台提供的链接寻找相应的资源服务。但是, 考虑到影响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几点因素, 整合模式并不适合自然科技资源的共享, 所以本文针对目前国内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 提出一种新型的“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

3.1 双边市场理论

从农业经济到服务经济, 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断发生变革。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个体间的单打独斗, 而是“商业生态系统”的对抗。在“商业生态系统”对抗中, 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市场特征——双边市场。在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中, 市场不再是由一类企业作为供给方和一类用户作为需求方构成的传统市场, 或者说“单边市场”, 而是由一类可称为平台企业的运营商提供平台服务, 两类或者多类用户通过平台实现交换行为的双边市场或者多边市场[4]。

具有双边平台特征的产业存在显著的交叉网络外部性, 即平台一边用户的效用 (满意程度) 和另外一边客户的数量存在相关关系, 即如果接入平台的一边客户的数量越多, 接入平台的另一边的客户越有动机登陆平台寻求服务, 其从平台提供服务中获取的效用 (满意度) 也越高。

3.2 “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

“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是指在各地区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下, 以国家的分类标准为基础, 确定各类资源中的核心单位, 并以其为着力点逐步建立各类专项服务网络最终形成一个层次合理、职责清晰、管理有力的自然科技资源共享体系。“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具体的结构见图1。

在“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中, “核”指的是那些在自然科技资源市场的某个分类领域中拥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力, 能对该领域的其他参与者起到一定的引领、带动作用的核心资源供给方。“核”的确定主要从社会责任力和行业影响力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 核心单位必须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作为单位文化的核心, 并始终不遗余力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核心单位必须具备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开发领先的行业技术、拥有独特的资源、制订相关的标准四点特征中一点或者多点。“核”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协助平台完善自然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利用专业知识协助平台服务用户;利用行业和社会影响里促进网内企业共同发展。

在“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中,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主要负责整个共享体系的全面规划和建设, 同时对其运营进行管理。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吸引核心资源供给方的加盟, 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并制定以核心单位为着力点建立专项服务网络的规范;第二, 在核心资源供给方的协助之下, 建立起满足实际资源服务需要的各专项服务网络;第三, 有效地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 准确的评估各专项服务网络的绩效;第四, 利用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政府公信力和权威度进行宣传, 发挥品牌效应, 以此促进区域的资源流动, 实现资源共享。

由此可见,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与核心资源供给方之间是一种 “合作互惠、共谋发展”的伙伴关系。因为平台和核心资源供给方都拥有对方所需要的独特资源, 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因而其合作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须的。

在“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下,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实现了信息的集成, 包括有关自然科技资源的政策法规、市场信息、平台的操作指南以及资源供需方的信息;管理的集成, 包括共享体系的全面规划和专项服务网络的评估考核;交流的集成, 包括平台、资源供给方、资源需求方三方的交流合作以及地区与地区、地区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之间的交流协作, 还为资源供需双方提供了相应的增值服务, 例如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 节省资源需求方搜寻信息、甄别信息的成本, 节省资源供给方发展客户、宣传推广的成本等。

4 结语

根据双边市场的启示, “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以资源的供给方为突破口, 通过宣传和吸引, 将核心资源供给方先接入共享平台, 以此带动其它资源供给方的加入, 当资源供给方的数量达到一定的临界水平时, 进而触发资源需求方的大量接入, 使共享平台的服务或交易数量大幅上升, 从而加速自然科技资源的流动, 充分实现自然科技资源的共享,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自然科技资源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和物质保障, 实现自然科技资源的有效共享,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切克兰德的软系统工程方法, 即运用调查、学习、比较[1], 通过调研国内外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模式的现状, 分析影响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几点因素, 根据双边市场理论, 最终提出“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共享模式。

关键词:自然科技资源,双边市场,“以核促建, 集成增值”

参考文献

[1]杨建梅.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J].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4 (3) :86-91.

[2]王喆.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共享机制探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魏淑艳.国外科技资源共享的有益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6) :95-97.

3.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篇三

一、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发游戏素材,激发大班幼儿游戏的兴趣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老先生认为“大自然是活教材”。大班幼儿应该去大量的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嬉戏,在大自然中快乐成长。教师应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去努力激发大班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

1.利用农作物材料开发游戏素材,让大班幼儿乐在其中

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春天的桃花、油菜花,夏天的槐树花,秋天的玉米、大豆、高粱等都到了成熟的季节,诸如此类的农作物的种子、果实就是让大班幼儿用来开展“拼图、粘贴”等游戏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大班幼儿自己或与他人合作收集这些农作物的果实,将这些果实带到幼儿园,在班级内让幼儿们开展分类或者是拼图形的游戏,并评选“游戏小达人”,大班幼儿们一定会忙得不亦乐乎。

2.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材料开发游戏素材,让大班幼儿乐在其中

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随处可见,教师应引导大班幼儿充分运用这些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游戏的开发。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啤酒瓶盖、雪花膏瓶盖、洗衣液瓶盖、茶杯盖等开展“瓶盖迷宫棋”“瓶盖五子棋”以及“弹瓶盖”“串瓶盖”“砸瓶盖”之类的瓶盖大比拼游戏。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旧布头,缝制衣物剩余的边角料让大班幼儿制作沙包,当然沙包的填充物可以是利用农村建房剩余下的黄沙,也可以用农村收获的黄豆、绿豆、玉米、芝麻、油菜籽,也可以用大米、高粱等,沙包制成后,大班幼儿们就可以开展“跳沙包”“掷沙包”“滚沙包”“踢沙包”之类的游戏。可以利用农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木桶、铁桶、纸桶,比如,农村用来从水井打水的铁桶、奶粉桶、茶叶桶等,让大班幼儿自主或合作探究这些不同桶的不同“玩”法,大班幼儿们或许会将桶举在头顶上奔跑,或许会将桶放在地上滚动,或许会去敲打桶,让桶发出不同的声响,玩“闭眼听音猜桶”的游戏。一种农村里随处可见的普通的桶在大班幼儿的手中竟变成了良好的游戏器材,大班幼儿们不断探索不同的游戏方法,培养了大班幼儿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利用废旧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电瓶车轮胎引导大班幼儿开展“钻山洞”“单手滚”“双手滚”“绕障碍滚”等多种多样的游戏,还可以引导大班幼儿在这些轮胎上安装废旧轴承,进一步拓展延伸这些轮子的游戏,变成“推车”“拉车”的新游戏,在这样的拓展性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大班幼儿游戏的兴趣,培养了大班幼儿的想象能力,发展了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在区域活动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实践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培养儿童的实践创新能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游戏本质上是一种环境教育,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手脑并用,手脑协调发展,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知、体验、成功、发展、创新,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1.区域活动游戏材料的投放应彰显科学性

首先,教师应根据区域活动游戏难易程度的不同去投放游戏材料。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从家中带玉米、大米、黄豆等来到活动区域内练习用勺子舀这些物品,培养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鼓励大班幼儿从家里带萝卜、南瓜、地瓜等来到活动区域内用刀子雕刻这些物品,鼓励大班幼儿发挥想象力,雕刻各种精美的图案,同时,鼓励大班幼儿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开展拓印画比赛的游戏,并评选“最佳小艺术家”,让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创造、创新的欲望得到满足。

其次,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符合大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大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决定了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所以区域活动游戏材料投放时应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投放相适宜的活动材料,使针对性、目的性、应用性更强。比如,大班幼儿在锻炼“舀”和“倒”的实践能力时,教师可以在“巧手区域”内让大班幼儿从家中带来瓶子、豆子、勺子等,然后,引导大班幼儿在活动区域内开展“巧手玩豆子”的游戏,应鼓励幼儿去自主选择恰当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鼓励大班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动手、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自主发展。

2.鼓励大班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良性发展

教师应鼓励大班幼儿借助于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等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纺织带、毛线、钓鱼线等去进行游戏,鼓励游戏方式的多样化。区域活动游戏材料的丰富多样性,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创新空间,幼儿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幼儿们既动口动手,又动脑,解放了幼儿的空间与时间,解放了幼儿的手脚,培养了幼儿的探索、发现、创新的能力,让幼儿获得了良性的发展。

【结 语】

4.大巴山区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篇四

大巴山地处川、陕、渝的.接合部,大气质量较好;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这里矿产资源较丰富;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局部保存有原始森林,具有重要的科研、经济价值;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极好地区.

作 者:王长生 WANG Chang-sheng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重庆,400067 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 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年,卷(期):2005 21(4) 分类号:F124.5 F127.7 关键词:气候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  

5.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篇五

校外课程资源是目前我校正在实施的一项新课程,是现代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校开展的校外自然和社会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做如下总结:

1、制定了合理的研究方案

学校组织部分管理者和教师,通过分析学校优势、劣势、生长点、学生特点以及社区环境等制定符合学校和社区情况的行动方案。

2、组建合作小组

研究小组中包括校外的研究者和学校的管理者以及积极性高的教师参加,合作小组成立之后,要在小组内分工,并定期召开讨论会,讨论课题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必要时,可以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加。

3、让学生走进社区

学校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这样的活动可以是学校集体策划的,也可以是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小组的活动。学校要有阶段总结研讨会,每一个活动也应该有小范围的总结,对创造性的成果给予表彰和鼓励,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出现的问题,以达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教育目的。

4、社区人士走进来

一方面学校打开校门欢迎社区人士来到学校学习、参观;另外,学校根据社区人士和家长资源状况,积极组织社去人士和家长参与学校的丰富教学计划。学校要为社区人士的到来做积极的准备,同时也要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反馈,好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合作。

5、社区课程资源管理

6.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篇六

摘要:2009年3~11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旅游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0科.对鸟类旅游资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区内90%以上的`鸟类具有观赏价值.根据鸟类分布分析得到了景区中的最佳观鸟点,且根据最佳观鸟点和鸟类繁殖区的位置设计了景区观鸟步道以及休闲渔业长廊.分析景区观鸟旅游的客源市场,景区客源的地理集中指数为62,针对这一状况提出市场开发构想和产品策略.作 者:梅玫    金洪阳    杨玉成    高晓冬    邹红菲    Mei Mei    Jin Hongyang    Yang Yucheng    Gao Xiaodong    Zou Hongfei  作者单位:梅玫,金洪阳,高晓冬,邹红菲,Mei Mei,Jin Hongyang,Gao Xiaodong,Zou Hongfei(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杨玉成,Yang Yucheng(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盘锦,124010)

期 刊:野生动物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年,卷(期):2010, 31(2) 分类号:X36 关键词:观鸟旅游    观鸟市场开发策略    观鸟旅游产品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 浅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整合

★ 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

★ 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策略

★ 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探讨

★ 丹麦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 雾灵山生态旅游的评价与开发

★ 自然条件较差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探讨-以深圳海上田园湿地生态旅游区为例

★ 江西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

7.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问题研究 篇七

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目的和内容

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要求来看, 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第一个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就需要统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自然资源资产状况及其变化, 确定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利用的责任。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自然资源资产的状况, 包括在某个时点的静态数量和某个期间的变动情况, 以方便对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二是生态环境的状况, 包括在某个时点的静态状况和某个期间的变化情况, 以便明确生态环境在领导干部的一个任期之内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是保护了还是污染了。三是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空间的使用情况及其付费情况, 以反映对自然资源使用或生态环境污染的经济补偿, 作为领导任期审计的一种依据。四是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和价值, 以反映领导干部在这方面的投入及其治理效果。

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策略

作为一项创新型的制度,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无法预知的问题和阻碍。在目前仍旧要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所包含的各项内容, 尤其是编制的范围、模式以及标准等等。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自然资源资产上的界定看, 自然资源属于一项特定的资产, 可以在投入一定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及技术成本之后, 产生更加巨大的经济价值, 能够对当前人类社会和未来社会产生福利。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不难发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编制范围上具有相当复杂的内容, 因为不单需要包含自然资源的核算工作, 同时还需要将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保护工作涵盖在内, 属于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其他国家的相似经验来看, 自然资源在核算难度上要比环境核算低, 究其实质便是因为自然资源核算是对资源本身价值的核算, 不需要掺杂经济影响因素。但是环境问题就更为复杂, 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编制过程中需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在自然资源核算取得成熟经验后可以将其借鉴到环境核算的工作中, 可以尽量减少工作量。与此同时, 自然资源的核算工作也存在其必然的选择性, 尤其需要择优选取局部试点领域进行探索、研究以及实践 (例如自然保护区可率先考虑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

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手段来看, 其工作的重心便是将资产以货币标准进行量化处理。若通过实物单位表示自然资源的存量概念, 虽然可以减小工作难度, 但是会在量化标准上形成不协调的问题。

因此, 严谨的自然资源核算需要才能够分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两个层次综合进行。实物量核算作为自然资源核算的第一步, 能够对自然资源实物量的统计数据加以利用, 减少工作难度和总量;而自然资源资产的登记工作则可以让价值量核算工作拥有足够的依据。实物量核算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价值量核算的基础, 并且借助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评估和登记入账开展综合核算工作, 最终获取所需的总量指标。最后的结果也可以在将来作为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综合评定报告所需的数据和依照, 实物量核算的信息者能够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表现出来。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标准则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 不仅可以清晰明确地理解定义, 而且能够拥有完整的数据处理依照。但是, 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成熟理论, 仍需要研究者不断摸索和探究。

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在理论研究上突破之外, 还需要综合实践的经验, 最终融入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具体情况, 才能构建出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标准——自然资源会计准则。而自然资源的会计准则则需要通过对自然资源账户的类型、要素、列报以及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资产、负债确认标准、计量 (评估) 方法等明确开展工作。由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数据上仍与国家资产负债表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存在紧密的关联, 因此, 自然资源的会计准则中也需要对三者间关系和整合方案进行严谨的订立。

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利用方式的相关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虽然提出该项意见和管理措施, 但是有许多需要细致化的部分。例如:领导干部在离任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过程中, 虽然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终身追究制度, 但是仍旧没有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利用模式指导策略。本文在利用方式方面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 时刻监督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存量变化趋势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质效参考标准。生态资源在期初与期末的存量变化很大程度地表现出了经济决策在实践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也包含了环境治理质效水平的影响, 是两者影响力度在相互累加之后的最终结果。这一变动数据可以很大程度地反映出该区域在环境改善工作上的具体成效, 对于生态文明工作水平的评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必然也需要进行存量的审计工作, 这表明该届地方政府在政策施行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生态文明责任与义务。因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也需要和其他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期开展, 共同完成, 促进区域内环境、社会以及经济的和谐发展, 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缔造美好的蓝天。而这项硬性的指标约束, 也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所提出的SO2与CO2等生态文明指标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二) 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流量变动引起高度重视

这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具有相当的推动作用。流量数据的变动态势体现了报告期间区域内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在综合该报告周期内的经济绩效之后, 能够很大程度地反映该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发展质效水平。因为单位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用和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资源规模, 都是经济发展形式转变的重要体现。这其中蕴含了很多的经济内容和信息, 例如:技术升级、经营模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治理等等。流量变动态势作为一项考察指标融入政府绩效考核, 可以有效转变过去片面式的“唯GDP论”, 形成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政绩观念。

(三) 综合评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各项数据的平衡性

要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可耗竭资源在经过开发和利用后, 对经济发展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会出现存量随之减少的情形, 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会出现恢复周期变长的问题。因此, 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各项数据的平衡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尤其是跨报告期下各种数据的平衡关系, 在综合了国家整体战略之后, 充分考虑能源资源安全与生态环境承载及恢复能力, 制定出科学的规划其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一种宏观管理工具, 将在其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目前我国体制创新的产物, 其对于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使用具有考量的作用,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对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仍需要更多投入, 因为学术层面的研究和探索还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周期, 加上没有其他国家的经验借鉴,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现努力奋斗, 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美好的蓝天。

摘要: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具有相当的创新性, 值得更加深入地讨论和研究。自我国进入到粗放式的发展阶段, 不仅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 同时也使得自然资源被过度使用。因此, 现阶段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据此, 本文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目标和内容出发, 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策略, 并就其值得慎重的问题进行阐述, 希望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治理的科学规划提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价值评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资产,负债

参考文献

[1]陈艳利, 弓锐, 赵红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基础、关键概念、框架设计[J].会计研究, 2015, 09:18-26+96.

[2]黄溶冰, 赵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审计的探讨[J].审计研究, 2015, 01:37-43+83.

8.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篇八

一、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模式的反思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技术落后的大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积聚财富的主要方式只能是大量开发自然资源,我国经济仍只能是资源开发型的经济:在实行资源开发型经济发展模式时,我国采取低压副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做法,以刺激加工工业即第二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1.限制自然资源开发产业的发展。产品低价造成自然资源开发企业长期低利、微利,甚至亏损,自身积累不足,难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制约了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粮价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基础投入不足,已严重动摇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2.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低效利用和浪费。产品低价除了造成自然资源开发技术的落后外,还迫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原材料低价在刺激加工工业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使企业不注重提高利用效率,在资源利用上处于高教入低产出的状态,以巨大的自然资源消耗维持国民经济的商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目前,我国单位能源所创造的工业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法国的10.6l%,西德的9.09%,日本的7.56%,即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较低的,仅相当于印度的50%。

3.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过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养分损失至少折商品肥4,0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其他如沙化、盐渍化损失也达100亿元,草原退化面积接近l亿公顷,并仍以每年100多万公顷的速率在退化。

森林覆盖率仅为13.9%,人均林林地面积不足0.12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并且每年以2%~3%即230~345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我国3万余种植物中有4、5千种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有的濒临灭绝。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与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利用经济策略加强环境管理,减少资源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运用经济策略对环境进行管理的理论

1.长期实行压低原材料价格的资源开发政策。实行这种政策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在短时间内积累起一定的经济基础,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另一个原因是在人们的意识中,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依靠人类劳动自然形成的,是没有价值与价格的。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设有界定,只要超过界定值,人们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中,自然资源开发产品所应具有的价格应该是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三者之和。

通常情况下,自然资源的边际生产成本会用MPC表示,也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自然资源的边际外部成本指的是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而带来的损失。边际使用成本是指人们在现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放弃了自然资源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效益与价值,即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资源自身存在的价值。在这里,利用环境管理经济策略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指的是通过使用各种方法,让原材料的价格中可以将这些成本反映出来,从而通过市场的作用以及价格机制,使自然资源的开发活动可以沿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进行。

三、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策略及其评价

我国目前实行的经济策略主要是征收税费,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税务部门征收的资源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采。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规定了石油、煤炭、盐等9个资源税税目。林业部门根据《中华人氐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地管理法》征收的林地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土地管理部门征收的土地复垦保证金。

上述各种经济策略对手遏制自然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筹集环境保护资金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上所述,各个部门与自然资源开发有关的收费名目繁多,有的相互之间重复,有的缺乏法律依据,没有得到明确的授权,这就削弱了国家作为自然环境资源所有者代表实现基价值的权威性,影响了这一策略的效果。

四、如何运用经济策略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环境管理。

1.提高自然环境资源本身所存在的价格与价值的研究水准。

对自然环境资源自身所存在的价格与价值进行研究,这种方法是人们运用经济策略,是对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及环境管理的基础。制定各种押金与税费的标准及对交易市场上的活动进行监督,这些活动都需要把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结果作为进行相关活动的依据。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专门组织有关的专家与学者,对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相关的评估,以便于为对其管理与决策服务。

2.明确各种收费关系。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环境管理的过程中,经济策略会影响边际外部成本及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外部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生态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这部分可以通过拟议中对于生态环境的补偿费用来收取,一部分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这部分可以通过排污费来收取。这样,就组成了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税收的相关体系,这部分费用可以由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来负责征收。边际使用者成本及部分属于边际使用者成本的公共部分共同组成了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税费体系,这一部分可以由对资源产业进行管理的部门来负责征收。

3.强化效益与费用的分析在对自然资源开发项目评价中的价值。

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完善在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规范。同时,要对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在开发活动中所收到的效益及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所产生的损失进行全方位的估算,从而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也可以为所要征收的生态环境的税费与资源税费的确定方法提供相关的依据。

4.取消对于原材料价格的补贴等经济策略。

使用经济策略,就是要使自然资源开发产品的价格(即原材料的价格)能够反映出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完全成本。所以,要放松政府对于原材料价格的各种控制。合理的价格体系是可以导致生产成本下降,最终使物价水平出现下降的。在整个生产销售环节中,政府可以适当地放松之前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的价格的控制,让原材料的价格在市场的调节下,随着资源开发者及产品的利用者之间的供需关系来起到相应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从而促使原材料的价格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政府也无须担心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调而造成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物价受原材料价格的上调影响而产生的上涨幅度并不大,这种情况下,物价的最大弹性系数大约是0.5,也就是说原材料的价格若是上涨了1%,那么物价水平总体最多会上涨0.5%。

5.建立专门的自然资源保护基金。

有关部门可以将所征收到的税费的一部分集中起来,成立专项的自然资源保护基金,可以使用这部分基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相关的恢复工作进行一定的资助,进而使环境保护事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对于自然环境这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可以像经营其他普通商品那样,让自然资源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再生产活动,还能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样一来,也能使环保产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经济策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进行一定的控制,使自然资源得到更长远地使用,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陈天强,王荣虎.论利用经济策略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04).

[2]米素萍.用经济策略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3]于爽.运用经济策略进行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06(01).

[4]马文超.论用经济策略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10).

上一篇:生物制药方面的论文下一篇:客运班车进站管理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