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2024-09-23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精选15篇)

1.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一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以及卫生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5]8号)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中小学校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相关职责

1、负责对等突发公共卫生事学校传染病疫情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2.协助班主任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 或规范;

3.及时了解本学校和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二)卫生方面

1、根据本工作规范,负责制定本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每日零报告工作。

2、配合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3、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

4、负责及时向学校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三)疾病预防控制

1、负责为学校开展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到学校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2、负责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3、协助学校对其全体师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4、负责及时将涉及本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学校,并指导学校具体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四)学校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班级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中小学校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上午9;30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

话、向属地疾病预防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东村中学

2.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二

1 存在问题

1.1 政府与社区方面的问题

1.1.1 服务站运行机制不健全

服务站责任不明确, 其运行模式是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并由市、镇二级财政对其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3万元补助。调查显示95%的服务站在慢性病规范化管理, 如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慢性病宣传、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 且目前政府无专门用于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经费, 因而服务站责任医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医疗服务方面。

1.1.2 服务站管理体制不健全

29家服务站的法人代表均由村主任承担, 行政管理由村委会负责, 业务技术由中心负责指导和管理;三方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及协调工作机制, 且村行政领导对慢性病管理基本不了解, 常常出现交叉管理或监管缺失现象, 严重时出现导向不明, 导致慢性病管理存在较大问题。

1.2 中心及服务站等方面的问题

1.2.1 慢性病管理组织不健全

中心未成立慢性病管理组织, 无明确的慢性病管理专 (兼) 职人员。部分服务站医务人员的分工和职责不明确, 对慢病管理工作有互相推诿现象。

1.2.2 慢性病检出率偏低

200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 糖尿病患病率农村为1.8%[3];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显示, 重性精神病患病率达13.5%[4]。因全市卫生系统还未实施计算机信息一体化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慢性病报告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 致当地高血压病、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检出率分别为10.5%、1.53%、6.6%, 可能存在部分患者漏检未能及时纳入社区管理的问题。

1.3 服务站责任医生方面的问题

1.3.1 服务站服务观念相对滞后

责任医生由于长期受自主经营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在短时间内难以从营利的理念和医疗为主的工作模式向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及计划生育即“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中转变过来, 对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3.2 相关知识缺乏

慢性病管理涉及多学科的内容, 如全科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等。由于服务站责任医生大多数学历不高, 资质较低, 对慢性病管理的相关知识也比较薄弱, 因此慢性病管理质量较差。

1.4 慢性病患者方面的问题

1.4.1 预防保健意识淡薄

受传统就医观念、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及保健知识的缺乏, 平时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 对服务站实施的慢性病随访服务认识不足。特别是精神病患者, 由于担心社会歧视或婚姻等问题, 其家属对责任医生上门随访服务常常表现出排斥情绪, 甚至出现拒绝行为。

1.4.2 部分慢性病患者失访

中青年慢性病患者大多在私营企业上班, 每天早出晚归, 大多无固定休息日, 大部分健康状况尚可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多在田间作业, 受多种因素限制, 慢性病随访工作难以在企业或田间开展, 且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患者难以预约随访的时间, 导致失访。

2 对今后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明确服务站的公益性质

服务站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由镇统筹协调, 村负责建设, 法人代表由中心主任兼任。在财政保障的前提下, 中心对服务站实行“三制、七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三制”即人员聘用制、工资结构制、社会保障制;“七统一”即行政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业务统一指导、药品统一配送、财务统一建账、制度统一制定、档案统一管理。并按医改要求, 服务站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由政策引导责任医生改变服务观念。

2.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开展慢病管理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开展慢病管理的经费财政应有足够的保障, 重点是在责任医生的专业化培训、患者健康教育、慢性病宣传、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使慢性病管理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2.3 完善组织管理制度

2.3.1 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和考核机制

成立由辖区分管镇长任组长, 镇社会事业办、镇财办、中心分管主任、各村 (社区) 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服务站及责任医生考核评估体系、各项管理制度, 并负责日常工作指导与督查。由中心分管主任、社区办主任、预防保健科长等组成慢性病管理工作小组, 对慢性病管理过程进行质量考核。按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制定服务站绩效考核标准及办法, 将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考核结果与服务站财政拨款、服务站负责人、责任医生资格、年度评优等挂钩;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服务站负责人资格或淘汰责任医生。这样会产生一种竞争压力, 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2.3.2 多渠道收集慢性病患者信息, 提高慢性病检出率

在市疾控中心、全市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慢性病信息平台。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农保中心 (如市外就诊) 新发现慢性病进行登记, 并通过网络直报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将患者信息反馈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再由中心反馈给各服务站, 将新发现的慢性病患者纳入社区管理。

2.3.3 调整随访形式和方法, 切实解决追踪漏洞

针对慢性病患者因工作等原因, 缺少接受随访等问题, 责任医生除按规范要求的形式访视外, 还可利用村社区组织各类会议 (如定期知识讲座等) 、参保农民健康体检, 或利用农村习俗如一些家庭妇女集体聚会等机会进行集体访视, 尽量减少慢性病患者的失访率。但对于病情重、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必须定期提供上门服务。

2.3.4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责任医生专业业务服务能力

2.4 加强宣传教育及培训等

2.4.1 加强政策和规范的宣传教育

及时向责任医生传达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医改精神, 布置落实业务部门的工作规范和要求, 使其了解政策动态和工作要求。2.4.2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现有责任医生采取培训、业余自学、继续教育等方式系统地接受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 并定期进行考核, 以培养既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技能, 又有慢病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全科责任医生。

2.4.3 加强责任医生梯队建设

对责任医生的年龄结构、学历状况、执业资格、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综合分析, 做好详细的责任医生培训和招聘计划, 防止出现人才断层。

2.5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增强农村居民的保健意识, 正确引导农民进行健康投资[5], 使居民掌握一些必备的卫生保健知识,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6], 以提高农村居民的保健意识。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慢性病管理能力。方法 按照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基本要点, 对辖区慢性病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辖区内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体系不健全;政府财政在农村 (社区) 卫生服务站建设投入不足;服务站责任医生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不强;慢性病检出率较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淡薄。结论 辖区内农村实施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侯也之.社区躯体慢性病与相关精神障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 8 (2) :75-77.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8) :701.

[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5.

[4]陈秋立, 王德利, 张永裕, 等.借鉴泰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我国精神卫生事业[J].福建医药杂志, 2003, 25 (1) :150-151.

[5]陈兰芳, 韦国英, 吴碧丽.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5) :52-53.

3.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三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发布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八个不放:①每天发生的传染病人流向不放过;(门诊病人尽量动员住院治疗;普通病房的要转诊到感染科;不具备转诊条件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②传染病登记簿登记不好不放过。③门诊日志记录不好不放过。④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⑥节假日急诊医生往诊;外科医生手术不放过(一定做到在传染病规定时限内报告)。⑦报告卡内容填写不清不放过。⑧报卡中的先进典型不放过。

4.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四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工作规范。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涂阳、仅培养、菌阴、未痰检)、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

其他传染病:水痘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上报院主管领导,同时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息以及时删除。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 2 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10、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的工作流程见下图。

本工作流程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流程图

(1)医护人员及其他职能人员发现甲类、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传染病的可疑聚集现象以及新发传染病

(2)立即电话通知预防保健科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

(3)预防保健科立即上报院主管领导

(4)院主管领导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会诊

(5)如确诊则立即在2个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区疾病控

制中心 ↓

5.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五

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得分:

填空题:每题空4分,总分100分。

1.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

2.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姓名。3.职业栏:入学前为在幼儿园为在校读书人员为 4.工作单位: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及班级名称 5.现住地址:原则指病人发病时的不是户藉所在地。

6.各级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定期进行。7.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负责制。

8.传染病信息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9.传染病分、、三类,共种。

10.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11.传染病纸质报告卡要求用印刷,使用或填写,字迹清楚。12.传染病报告卡由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13.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

14.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15.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16.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

17.医疗卫生机构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答案:

1、有效身份证

2、家长

3、散童 幼托 学生

4、学校

5、居住地

6、自查

7、首诊

8、责任报告单位

9、甲、乙、丙、39 种

10、疑似、确诊

11、A4、钢笔 签字笔

12、首诊医生

13、诊断并报告 14、2 15、24

16、补报

6.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六

单位: 姓名: 得分: 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中,每题5分,总分100分。1.按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对最终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进行网络报告

2.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

3.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在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时,应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或者数据自动抽取交换的功能)。

4.各级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

5.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

6.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7.传染病信息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8.(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9.(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10.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

11.传染病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

12.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13.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14.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15.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16.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

17.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1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3)年。

19.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7.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七

1传染病报告管理概况

传染病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而进步, 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开展, 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工作模式。一般来讲,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其主要的负责机构是医院的预防保健科[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基础上, 疫情责任报告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 把法定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突发的重大传染病进行上报;传染病报告卡片经由医务人员填报后交到预防保健科网报人员审核, 进而按照相关标准快速上报到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使传染病疫情的资料能被快速了解到, 并在规定的时间给予监测[3]。

2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

随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拓展, 医院信息系统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河西区部分医疗机构也利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 和电子病历系统, 实现了疫情报告的直报, 这一发展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翻阅大量文献可以看到, 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利用HIS开发了传染病管理系统功能, 实现了院内疫情报告的直报, 同时实现了传染病的审核、监控、维护、统计、反馈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3河西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

2 0 1 3 年1 1 月份, 河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状况进行了评估。查阅辖区内7 所三级医院, 5 所二级医疗机构以及9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计2 1 所医疗机构2 0 1 3 年1 - 9 月份病例登记。

在2 1 所医疗机构中, 1 3 所开设住院部, 1 0 所医疗机构的住院部在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在2 0 所具有检验能力的医疗机构中, 1 4 所检验室使用电子病历系统。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所有机构的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登记项目都不全, 缺少职业、住址、发病日期和初复诊4 个项目, 考虑我区多数机构使用的是天津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 希望能够通过软件的升级实现电子病历系统项目的完善;极少医疗机构的疫情负责人员可以做到直接查询 (下载) 电子病历系统, 大部分都是需要疫情人员去相关科室查询病例信息, 个别医疗机构不可查询, 希望有关领导给予协调, 使疫情人员既能方便查询下载, 又不会影响临床医生的正常使用。

本次调查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情况, 重点调查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检验室电子病历系统, 经查我区2 1 所医疗机构中, 所有机构都在使用门诊电子病历系统, 大部分使用的是天津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 辖区的大部分医疗机构仅仅处于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 除医院外, 其他医疗机构尚未实现弹出传染病报卡以供填写的功能, 需要接诊医生在填写电子病例时, 若诊断为传染病, 另需填写纸质传染病报卡, 虽未完全实现信息化, 但是较以往的纸质门诊日志登记已经有了一定进步, 简化了工作流程, 减轻了接诊医生工作量, 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的自查统计工作也更加的便捷高效[4], 从而保证了统计的简便性和正确性,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 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有所减轻。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传染病报告管理, 使传染病日常管理工作流程更加顺畅, 同时实现了与临床一线人员的良好交流与信息反馈, 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使传染病的管理, 从以前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监测、及时反馈[1], 提高了疫情卡报告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减少了迟报、错报、重复报等现象, 对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5]。事实证明医院传染病疫情信息化建设, 对及时准确上报疫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有效的控制疫情及应急处置的重要保证, 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准确可靠的卫生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民生工程。

摘要:该文结合文献资料和笔者的调查工作, 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信息化现状做一总结, 内容主要涉及电子病历登记系统的使用, 登记项目以及是否便于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查询等;传染病监测依靠于医疗机构的基础工作,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发现以及报告模式在这一环节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效的报告模式能够减少漏报、迟报,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和及时有效地采取控制措施都有强大的推动力, 河西区该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开发传染病管理系统功能, 实现“传染病报卡”电子化, 完成院内疫情报告的直报, 达到传染病的审核、监控、维护、统计、反馈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疾病监测,疫情管理,信息化,疾控中心

参考文献

[1]曾芳, 曾淑兰, 罗晓婷, 等.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高传染病的疫情报告与管理水平[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3 (13) :1814-1815.

[2]刘维忠.欠发达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1.

[3]陈蓉.基层综合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与防控[J].医药前沿, 2013 (1) :23-24.

[4]任丽华, 刘永跃, 林哲.通辽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2) :163-165.

8.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八

【关键词】高血压;体重指数;超重;肥胖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31-02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l)是反映身体整体肥胖程度的指标。体重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相关性[2],因此也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2],本组50例原发性高压病患者,观察体重指数和降低体重指数对降压效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为录入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病人,男30例,女20例:年龄37~71岁,平均55.5岁,平均体重65.5kg(公斤),BMI18.2~34 kg/m2,平均24.5 kg/m2,[其中≥25 kg/m2,24例,(≥28 kg/m2有9例), <25 kg/m2有26例];明确高血压且病程3~15 年,历史最高血压140~230/80~130mmHg, 平均176.2/108.6 mmHg;经测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其中中危13例,高危28例,极高危9例);逐级予以规范化管理,在随访中发现血压连续或有3次以上超过140/90 mmHg,为控制不达标。

1.2 超体重:体重指数(体重/身高kg/m2, BMI)≥25为超体重,BMI≥28为肥胖。

1.3 本组50例,用药经专科医师确认(排除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剂量不足等)、测量医生恒定、血压计校对无更换等多种因素,超重和肥胖给予降低BMI。

2 结果

观察减重成为(BMI降低)与减重不成功(BMI增加或不变)者,对降压疗效的影响。(见表1)

3 结论

体重指数BMI≥25 kg/m2影响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P<0.01,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减轻体重可提高降压疗效,BMI≥25者经治疗,BMI降低组与BMI增加或不变组比较,降压疗效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NHANESⅢ调查显示,BMI18.5~24.9,25.0~29.9,30.0~34.9,35.0~39.9,≥40 kg/m2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3.47%,34.16%,48.95%,65.48%和64.53%。表明随肥胖程度的加重,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3]。超重和肥胖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显示,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的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等致死致残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控制高血压是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上游防治的一项主要内容。

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在临床上已受到重视,但消除非药物因素对降压疗效的影响尚未得到普遍关注。本组50例高血压病例, 除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剂量不足等与药物因素有关外,观察到BMI>25 kg/m2亦是影响降压疗效的重要原因,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病人伴有BMI异常,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IR) [4],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压力反射障碍,下丘脑-垂体轴紊乱,高瘦素血症和低脂联素血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激活和心钠素系统,肾脏压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有关[3]。导致高血压并影响降压疗效。

多项研究表明, BMI≥25 kg/m2降低各种降压药物的效果,体重减少1 kg,

血压平均下降1 mmHg[5]。弗明翰研究表明,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降低66mmHg, 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6]。超重1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5kg,血压可明显降低, 体重减轻还可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也减少抗高血压治疗的药物剂量[7]。本组24例

超重或肥胖者,经治疗,BMI降低者,降压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应注意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中建议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4以下[8]。

BMI可显著影响降压疗效,在规范化管理中应注重高血压病人的BMI情况。对显示超重或肥胖应早期综合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适当减少脂肪摄入量,降低BMI应贯穿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一级预防和治疗的整个过程之中[5]。在口服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应积极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

参考文献

[1] 覃羽乔,徐永芳,梁桂民,等.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6): 656-657

[2] Biscevic A.Pre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and obesity types[J].Med,2005, 59 (2): 94-96

[3] 李强,于萍.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J].中国实用内科学,2007,24(12): 925-926

[4] 李秀钧主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2~104

[5] 刘力生主编.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28

[6] 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0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4~292

[7] 黄峻主编.现代循证心脏病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2~53

9.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九

1、门诊登记:

基本项目:所有科室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工作学习单位)、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和复诊九项基本内容。

2、出入院登记:

基本项目:所有科室住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九项基本内容。

3、检验登记: 登记内容至少包括送检科室、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阳性结果反馈等,可认为登记完整,随机翻阅化验登记,查看登记是否完整。

4、影像登记: 登记内容至少包括开单科室、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阳性结果反馈等,可认为登记完整,随机翻阅化验登记,查看登记是否完整。

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组织

1)县级及以上医院:由院领导、保健科负责人及具体专业工作人员三方面组成;

2)乡镇级卫生院:由院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疫情管理制度包括:

10.传染病管理规范 篇十

一、传染病登记报告

(1)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由预防保健科专人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登记,传染病迟报、漏报检查工作。

(3)认真做好法定传染病的诊断、登记及网络直报工作,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达100%。

(4)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时,要及时(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二、传染病疫情处理

(1)积极做好传染病人的诊治、转诊工作,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流调等工作。

(2)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

三、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针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特点,积极在辖区内开展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

四、业务学习培训

加强本单位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并做好记录。

五、其他工作(1)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11.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十一

卫生部公布2006年9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公布了2006年9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54646例,死亡818人。本月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3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公交车清晨禁播肛肠病类广告

北京的公交移动电视在早7点至9点之间将不再播放诸如肛肠疾病之类的广告,此举是为了避免影响此时段吃早餐乘客的食欲。

中国军事医学取得突破:B型血可转换成O型血

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先后研制出100多种药品疫苗和100多种特殊医疗救护技术,实现了B型血到O型血转换技术的重大突破。

艾滋病患者首次入医保

为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艾滋病患者首次纳入南京市医疗保险范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实行病种准入制和定点医疗机构专科就诊制,6种治艾药品列入医保目录。

卫生部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言论和做法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谈到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时表示,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卫生部:禁吸戒毒须“以人为本”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全国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会议上指出,禁吸戒毒工作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并要求加强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工作。

卫生部:牙科医生紧缺 中国至少还需7万名

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在出席世界牙盟2006年年会上表示,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口腔卫生方面的差距,做到1万人1名牙医,至少需要13万名牙医,而现在中国注册口腔医生只有6万人,因此还需要7万名牙科医生。

计生委:我国奖励少生政策至少再执行二三十年

来自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消息,我国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至少要执行二三十年,不是权宜之计。和其他普惠性社会福利政策相比,奖励扶助制度更着眼于鼓励农民实行计划生育。

港澳台

香港再次将薯条产品列入致癌名单

香港消委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再次将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快餐店出售的薯类产品拉入“致癌名单”。这是最近一年时间中,洋快餐薯条类产品第4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香港采取措施遏止男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上升趋势

香港特区男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毒在香港呈上升趋势,特区政府卫生署在今年年中已开始在男同性恋社群中开展大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安全性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推广男同性恋者使用安全套。

国际

世卫组织称全球每年有87.3万人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WHO)称,每年约有873,000自杀,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4%,其中非洲为0.2%,而西太平洋地区则高达2.6%。年轻人自杀尤为明显。

中美医学专家破解小儿肺炎致病病毒全基因序列

以中国医学专家为组长的跨国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已破解了小儿肺炎的致病病毒基因——人博卡病毒(Hboe)的全基因序列。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引发胃病的毒素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一种能引发包括食物中毒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毒素。该毒素由某种大肠杆菌产生的。

英国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控制乳癌发展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患有乳癌的妇女体内拥有较低水平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控制乳癌发展。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结肠和胰腺癌细胞的扩散。

美国研究称:长年进行激素治疗可能引发卵巢癌

美国拉瑟研究小组称,妇女接受无抑制雌激素治疗长达10年或以上,以及那些服用黄体酮5年或以上,有可能会导致其患卵巢癌的几率大幅增加。

德国研究显示过分素食也可能导致心血管病

12.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十二

按照农业部、省、市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文件要求, 自2009年以来, 河北省迁西县把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做为农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总体目标, 通过强化管理, 摸清了全县资产、资源存量, 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 增强了集体服务功能, 对迁西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2009年以来以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达标年”活动为抓手, 从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入手, 出台了一系列财务管理文件, 建立健全了农村财务管理委托代理服务制, 制订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流程, 417个村全部进行了清产核资, 目前全县资产总额14.33亿元, 其中货币资金2.05亿元, 固定资产8.4亿元。农村集体资源总面积163万亩, 其中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151万亩, 建设用地总面积7.6万亩。摸清了迁西县资产现状, 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第一, 提高认识, 宣传发动。按照农业部、省、市相关文件要求, 利用公开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所在。

第二,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 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农工委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县财务管理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农经中心, 具体负责全县集体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监督。及时掌握各乡镇运作中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 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各乡镇、村也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 层层落实责任, 形成县、乡镇、村三级齐抓共管, 健全了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

第三, 清产核资, 强化重点。着力抓实财务清理基础工作, 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整章建制。为进一步

心采取召开调度会、现场观摩会、工作进度汇报会等多种形式, 制定工作进度月上报制度, 实时掌握工作进展, 解决工作难题。

第四, 加大力度, 重视培训。以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为主线, 着力提高农经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每年举行5期集中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乡镇主要领导、农经站长、农村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培训人数达1058人次。通过培训使乡镇领导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及其担负的责任, 业务人员切实掌握相关政策、法规, 做到了规范化操作, 为财务管理提供保障。

第五, 全面权衡, 选好试点。根据各个乡镇实际, 如领导班子、群众基础、所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等因素综合考虑, 采取“试点先行, 带动全县”的工作策略, 选定三屯营镇、白庙子乡两个乡镇, 开展建立农村集体财务监管机制的试点工作, 试点乡镇严格按规定步骤、标准规范运作, 通过试点乡镇情况看, 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财富的保值增值。

三、存在不足

第一, 农经管理队伍不稳定。对于村会计人员基本是随着两委换届而变动, 一届村班子, 一任新会计,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严重, 直接影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第二, 村干部财务管理的意识淡化。税费改革后, 有的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甚少, 历史遗留的债务较多, 集体资产存量很少, 且存在闲置、丢失等现象, 有些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满于现状, 增收、创收意识淡化, 存在等、靠、要思想, 制约着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 农经执法力度不强。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 造成了农经执法的弱化。

四、工作建议

第一, 纵观当前农村管理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制定出台具有法律效力、可操作性强并便于农经执法的农村集体财务监管的法律法规, 真正实现用法规制度管人管事, 同时建议就农经执法组织专题培训, 提升农经队伍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二, 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农经队伍。农村会计做为一种职业, 实行村级报名, 乡镇考核聘用。

第三, 随着迁西县财务规范化监管网络的建成实施, 进一步加强农村主要干部及财会人员的培训, 提高农经政策法律法规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要以加强财务管理为突破口, 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 真正使财务管理置于“阳光”下操作, 做到干部清清白白, 群众明明白白, 规范村组集体财务运营程序, 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开创“十二五”农经管理的新局面。

摘要:2009年,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成为农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总体目标, 河北省迁西县成立财务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 并加大宣传力度, 重视会计队伍培训, 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促进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13.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篇十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监督发﹝2010﹞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我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情况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的活动。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查。

(三)对管辖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实施日常卫生监督。

(四)组织协调、督办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

(五)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五条 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卫生监督的项目、重点内容及环节,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三)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的卫生

监督。

(四)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五)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

(六)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情况的卫生监督。

(七)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的查处。

(八)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

第六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的具体工作,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兼职卫生监督员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第八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前,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安全防护。

第九条 实施传染病防治现场卫生监督,发现违法行为时,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十一条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应当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对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监督抽查。

第三章 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第十二条 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的监督内容:

(一)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及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职责的情况。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辖区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并开展疫情分析、调查与核实的情况。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履行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职责的情况。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实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现场检查传染病疫情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

(三)现场了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查看疫情网络直报设备,查看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报告卡的审核确认以及疫情数据导出的情况。

(四)核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疫情网络直报条件的疫情报告单位传染病疫情代报的情况。

(五)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与动物防疫机构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与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互相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

(六)检查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的其他情况。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核实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检查等方面;查阅门诊工作日志;现场核实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相关电话记录,对临床异常诊断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及有关记录。

(二)现场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等资料,核查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情况。

(三)现场查看专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及报告系统运转情况,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

(四)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检查《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备案记录,并核对传染病疫情网络代报情况。

(五)查阅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检查的记录、报告。

(六)现场查看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的情况。

第十五条 监督检查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核实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人员。

(二)现场检查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登记情况,以及献血者或供浆员登记簿,核对HIV初筛阳性结果报告情况。

(三)对于设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机构,现场查看疫情报告人员演示计算机直报程序,检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运转情况。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监督内容:

(一)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情况。第十七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现场检查传染病监测制度、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以及传染病监测信息收集、分析和报告。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技术方案或预案,以及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记录、报告。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疫情控制措施的监督内容:

(一)依法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三)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情况。

第十九条 监督医疗机构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和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工作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应急处理预案等管理文件。查阅设置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的文件。

(三)现场检查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点的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的落实情况,以及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现场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五)现场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检查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

第三节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内容:

(一)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及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隔离技术培训,掌握消毒隔离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四)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五)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部门的文件,核实消毒管理人员,现场查看消毒管理岗位职责、消毒管理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现场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技术、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的计划、培训资料。

(三)现场检查消毒灭菌程序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定期检测记录,以及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

(四)现场检查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血透室、内镜室、手术室、发热门诊和肠道传染病门诊、检验科(血库)等科室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五)现场核查消毒产品的卫生许可文件、标签说明书,以及消毒产品使用记录。

(六)现场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及措施。

第四节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督内容: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

(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情况。

(五)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

(六)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所在地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 监督检查医疗废物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的文件资料,核实监控部门和管理人员。

(二)现场检查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规章制度以及应急方案。

(三)现场检查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计划、资料。

(四)现场检查医疗废物登记簿,核实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查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五)现场检查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暂时贮存的地点和条件,查看并核实医疗废物运送线路。

(六)现场检查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和清洁地点,核查消毒和清洁程序。

(七)现场检查交接医疗废物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资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

(八)查看医疗卫生机构对所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运转维护记录。

(九)现场检查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健康监护和预防接种记录。

(十)对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所在地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现场检查其自行就地

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的设施、方法及其记录资料。

第五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的监督内容:

(一)菌(毒)种保藏、使用的资质情况。

(二)菌(毒)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三)菌(毒)种的保藏、保管情况。

(四)无害化处理、销毁或移交菌(毒)种的情况。

(五)保藏、使用菌(毒)种的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和专业知识培训情况,以及健康监护、预防接种情况。

(六)菌(毒)种的采集或运输资质情况。

第二十五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现场检查保藏、使用菌(毒)种的相应资格证书。

(二)查阅设置菌(毒)种管理组织、建立菌(毒)种操作规程、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文件资料。

(三)现场检查菌(毒)种保藏、保管条件,以及按规定收集、提供菌(毒)种样本的记录。

(四)现场检查无害化处理或销毁传染病菌(毒)种或样本的记录、批准文书等资料。

(五)现场检查保藏、使用菌(毒)种的安全防护设备,以及菌(毒)种保藏、使用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和预防接种记录,生物安全和专业知识培训的计划、培训资料。

(六)现场检查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采集或运输的批准文件、记录。

第四章 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应当及时向被检查单位通报检查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责令被检查单位改正,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消除隐患。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若发现被检查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照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程序,依法作出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改正其违法行为。

第二十八条 对重大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对涉及食品、饮用水、消毒产品及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应当分别适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制订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具体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14.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篇十四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定期召开疫情例会,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15.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篇十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营口市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年报表, 人口资料来源于营口市统计局。

1.2 统计学分析

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历史流行趋势

2.1.1 发病率变化趋势

近30年来, 营口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基本上呈波动性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1981年受麻疹暴发的影响形成发病率高峰, 发病率为1 060.77/10万;在1993年受甲型肝炎 (甲肝) 暴发的影响, 发病率上升到648.59/10万。由于法定传染病在种类上的变化, 例如, 1997年增加乙类传染病肺结核, 2008年增加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 2009年增加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 因此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在近几年略有上升的趋势。受手足口病高发的影响, 2010年发病率为320.83/10万, 2012年达到341.16/10万。营口市1981—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见图1。除2010年发生1例霍乱外, 自2002年以来营口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生。

2.1.2 死亡率变化趋势

营口市法定传染病死亡率在80年代初期较高, 1982年最高为4.88/10万, 次年迅速下降至1.04/10万, 自1991年以后均在1/10万以下。营口市1981—2011年法定传染病死亡情况见图2。

2.2 2012年流行情况

2.2.1 发病概况

2012年营口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 8 285例, 发病率为341.16/10万。死亡3例, 死亡率为0.12/10万, 病死率为0.04%。其中,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 共4 865例, 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8.72%, 发病率为200.33/10万;丙类传染病7种, 共3 420例, 占41.28%, 发病率为140.83/10万。

2.2.2发病顺位及构成

19种传染病中发病数在前5位的疾病是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梅毒, 共7 433例, 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9.72%。见表1。

2.2.3 三间分布

2012年营口市法定传染病各月均有报告, 乙类传染病发病各月均有波动, 无明显高峰, 法定传染病受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的影响, 和丙类传染病月别分布比较一致, 在7月形成发病高峰, 发病例数为1 356例。2012年营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41.16/10万, 各地区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 见表2。从2012年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年龄构成来看, 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年龄构成特点为1~4岁组出现明显的发病高峰, 发病数为1 814例, 发病率为2 093.38/10万, 主要受丙类传染病 (发病数1 720例, 发病率1 984.90/10万) 在该年龄段高发的影响;到15~19岁组迅速降到最低 (189.16/10万) ;自25岁组以后和乙类传染病的发病基本保持一致, 随年龄增加略有波动;85岁组为287.06/10万。2012年营口市传染病性别分布为男性5 261例, 发病率为423.05/10万;女性3 024例, 发病率为255.21/10万。男女性别比为1.74∶1。男性比女性明显高发的病种主要为肝炎、肺结核和手足口病。2012年营口市传染病职业别发病情况见表3。另外, 职业不详854例, 占9.70%。

2.2.4 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2.4. 1 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

2012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4 865例, 占全部的58.72%, 发病率为200.33/10万;较去年 (186.53/10万) 上升7.40%。按传播途径分类,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首位, 共3 050例, 占66.67%;病种为艾滋病、乙型肝炎 (乙肝) 、丙型肝炎 (丙肝) 、淋病、梅毒。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 共1 453例, 占乙类传染病的29.87%;病种为肺结核、麻疹、猩红热。肠道传染病284例, 占5.84%;病种为甲型肝炎 (甲肝) 、戊型肝炎 (戊肝) 、未分型肝炎、痢疾、伤寒。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78例, 占1.60%;病种为出血热、布病、疟疾。

2.2.4. 2 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012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3 420例, 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1.28%, 发病率为140.83/10万;较去年 (63.45/10万) 上升121.93%。报告病种为手足口病1 979例、流行性腮腺炎1 085例, 流行性感冒131例, 风疹117例, 其他感染性腹泻89例,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8例, 斑疹伤寒1例。

2.2.5 重点传染病发病情况

2.2.5. 1 病毒性肝炎

自1981年以来肝炎有两个发病高峰, 第1个发病高峰在1993年, 发病率为597.55/10万;主要受甲肝暴发的影响。乙肝在1991—1993年发病也略有升高, 第2个发病高峰在1999年, 发病率为76.43/10万;主要受甲肝暴发的影响。2012年肝炎报告发病2 225例, 发病率为91.62/10万。其中甲肝36例, 占病毒性肝炎的1.62%;发病率为1.48/10万。乙肝1 677例, 占75.37%;发病率为69.06/10万。丙肝294例, 占13.21%;发病率为12.11/10万。戊肝45例, 占2.02%;发病率为1.85/10万。未分型肝炎173例, 占7.78%;发病率为7.12/10万。均无死亡病例报告。由于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致使病毒性肝炎的月别分布和乙肝基本一致, 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的发病高峰均在3月份;甲肝、丙肝、戊肝和未分型各月均略有波动, 无明显的发病高峰。肝炎报告发病男性1 361例, 女性864例, 男女比为1.58∶1。肝炎在0岁组受乙肝的影响发病率为8.25/10万, 15岁以后迅速上升, 在25~29岁组上升到144.78/10万;以后随年龄波动性缓慢下降, 在60岁组上升到最高峰 (165.68/10万) 。乙肝的发病率变化和病毒性肝炎基本一致, 最高峰在60~64岁组107.56/10万。甲肝的发病率较低, 最高在70~74岁组, 为2.76/10万。丙肝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最高在60~64岁组, 为34.27/10万。戊肝发病率最高在85岁组, 为13.05/10万。未分型肝炎发病率最高在30~34岁组, 为9.04/10万。肝炎发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家务待业 (652例, 占29.30%) 、农民 (516例, 占23.19%) 、工人 (274例, 占12.31%) 。

2.2.5.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2日纳入到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后, 发病率迅速上升。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 为113.46/10万;全年报告手足口病1 979例;发病率为81.49/10万;比去年上升454.34%;无死亡病例报告。手足口病各地区发病数为站前区248例, 西市区234例, 鲅鱼圈区245例, 老边区155例, 盖州市247例, 大石桥市849例, 地址不详1例。手足口病各月均有发病, 但季节性较强, 在7月形成最高峰, 为763例;6~8月合计发病1 653例, 占全年的83.53%。手足口病性别分布为男性1 260例, 女性719例, 性别比为1.75∶1;年龄分布均在35岁以下, 7岁以下1 852例, 占93.58%。职业分布为儿童1 846例, 学生97例;两种职业共1 943例, 占98.18%。

2.2.5.3肺结核

自1997年肺结核纳入乙类传染病以来, 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 2006年上升到最高, 为65.23/10万;以后略有下降, 2011年下降到37.39/10万。2012年肺结核报告发病1 154例, 其中:涂阳405例, 菌阴740例, 未痰检5例, 仅培阳4例。肺结核发病率为47.52/10万, 比去年上升27.09%。死亡1例, 为菌阴病例, 死亡率为0.04/10万, 病死率为0.09%。肺结核各季节均有发病, 3月份发病最多, 为167例;12月份最少, 为40例;前半年 (721例) 较后半年 (442例) 略多, 死亡病例发生在4月份。肺结核报告发病男性844例, 占73.14%;女性310例, 占26.86%;男女比为2.72∶1。死亡病例为女性。肺结核的发病除0岁组有3例, 5岁组1例外, 其他全部在10岁组以上, 在25~30岁组迅速形成第1个发病高峰, 发病率为68.16/10万;以后迅速下降再升高, 在60~64岁组形成第2个发病高峰为25.17/10万;在75~79岁组形成最高峰, 为101.06/10万。死亡病例出现在45岁年龄组。肺结核报告发病职业分布前5位分别为家务待业 (486例, 占42.11%) 、农民 (439例, 38.04%) 、离退人员 (64例, 5.55%) 、工人 (30例, 2.60%) 、学生 (21例, 1.82%) , 上述5种职业共1 040例, 占总数的90.12%。另外不详45例, 占3.90%。

2.2.5. 4 流行性腮腺炎

自2004年以来,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不断上升, 在2006年达到28.21/10万, 后明显下降, 在2008—2010年保持很低的发病率, 2012年上升到44.68/10万。全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085例, 发病率为44.68/10万, 较去年上升53.01%, 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各月均有发病, 最多为1月145例, 最少为10月34例。流行性腮腺炎性别分布为男性760例, 女性325例, 性别比为2.34∶1, 年龄分布均在55岁以下, 7岁以下360例, 占33.18%;14岁以下834例, 占76.87%;职业分布为学生619例, 儿童276例, 家务待业45例, 3种职业共940例, 占86.64%。

3 讨论

通过2012年营口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可见, 目前, 危害我市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 因此, 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点是控制乙肝, 青壮年感染和发病率较高[1],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2]。倡导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种后也能取得良好的短期免疫效果[3]。加大成人、特别是高危人群的乙肝防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应在人群中进一步加强乙肝防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 提高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率, 从而构建全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屏障[4]。

我国肺结核疫情在全球属高发地区, 占世界结核病患者总数的1/4以上, 自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结核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全国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5万人[5], 我市肺结核近几年也程上升趋势, 因此对肺结核防治要继续加强转诊、归口管理, 严格执行规范治疗。

手足口病近几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未发现重症病例。夏季是该病的高发期, 7岁以下发病1 852例, 占93.58%;男性多于女性, 男童发病与其户外活动多, 暴露机会和感染机会高于女童有关[6]。因此需加强对托幼机构的日常管理, 开展晨检制度, 同时对基层医生加强培训, 加大对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

流行性腮腺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 发生严重并发症, 因此应加强其防控工作, 目前对流腮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实施疫苗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7]。自20世纪80年代起, 随着腮腺炎疫苗在我国的广泛使用, 此病的流行等到明显的控制[8]。提高儿童 (特别是外来流动儿童) 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 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和扩散。

综上所述, 今后,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监测、不断完善疫情报告制度, 尤其是血源及性传播和呼吸道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流行及控制与众多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 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9]。加大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主要传染病的防治力度, 家务待业、农民和儿童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及医疗条件差的地区是防治的重点区域,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 采取有力措施, 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红缨, 洪希成, 黄淑琼, 等.1990—2011年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 2013, 28 (3) :220-22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节选) [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 40 (2) :136-140.

[3]周波清.普通人群接种病毒性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疾病监测, 2013, 28 (11) :908-910.

[4]高倩, 吴建茹, 陈勇, 等.江苏省外来务工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 (11) :1565-1567.

[5]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 25 (1) :6-10.

[6]孔繁涛, 宋红卫, 解瑞峰.2008—2009年邹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6) :608-609.

[7]詹美蓉, 陈武, 林光灿, 等.2006—2011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3, 28 (7) :553-555.

[8]杨文震, 徐闻清.腮腺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 33 (3) :153-157.

上一篇:暗恋帅哥的个性签名下一篇:教学设计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