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2024-08-02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共8篇)

1.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篇一

高考写作技巧:

区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

考生要注意区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此展开针对性练习。

话题作文不限定作文的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和体裁的运用,且题目可自拟,考生能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所以,近年来中、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话题作文,但这决不意味着考生可放弃对其它类型作文的练习。

在中考阅卷和平时训练中不难看出,由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给出了阅读材料,一些学生无法区别,有的学生甚至将两者等同。一旦将话题作文当材料作文来写,思想束缚后文章就很难得高分;而把材料作文写成了话题作文,得分就更困难。考生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区分这两类作文:

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而材料作文相反,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材料作文一般应写成议论文。运用材料的结果不同话题作文中引用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材料作文引用的材料则“千篇一律”,即所给出的材料。

话题作文的题干结构好识别,它一般由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组成,题干多有“读材料,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考生只有找准了作文类型,了解了文体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

2.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篇二

第一、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区别是什么?

话题作文讲究海阔天空任意驰骋。命题作文重在分析综合, 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以“诚信”为话题, 就可以尽情地谈古今中外社会历史文学艺术中的诚信问题。以“回到诚信的原点”为题目, 就要抓住“诚信”中包含的“言必信, 行必果”这个原点讲它的意义和价值。可见这两种作文有相通性, 但范围有宽有窄。而材料作文所写的范围则更窄, 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备不胜备。以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为例, 一个工人困于冷库之内五个小时, 情况万分危急, 一个保安奇迹般地为他打开了门。因为这个工人每天都和保安打招呼, 上班说“早上好”, 下班说“明天见”, 而今天这个保安只听到“早上好”, 没有听到“明天见”, 他估计这个工人可能出事了, 于是他开始全厂寻找这个工人。依据这个材料写作文, 最切题的立意是“关爱能救人于危难”。这里的“关爱”可以改成“友爱、礼让、平等、尊重、使别人感动”等有限的词语。“危难”可改成“困局、困境、危险”等词语。这里边有一种临时建立起来的理论关系。也许学生见过有关“关爱”或“礼让”等等相关主题的作文, 也许学生见过有关“困境”“生活”等等主题的作文, 但把二者硬拉到一起的文章应该很少见过, 甚至从来没见进。这样看来, 材料作文所写内容和范围具有明显的突发性, 因而比其他种类作文要窄得多。

第二、材料作文的材料可分成几类?

“材料作文”是从既定材料出发, 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 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的来源一般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 也有用诗歌、漫画、名言等作为材料的;材料形式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为方便审题我们暂且把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可分为三类:一为事件类, 凡列举某个事情事件的, 不论古今中外均属此类。二为道理类, 只列出观点或至理名言的, 均属此类。三为现象类, 此类材料既无道理也无事件, 只讲一些现象供考生思考, 而材料本身又有确切的指向性。

第三、材料作文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问题作文”。不管哪类材料, 归根结底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比如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 它讲了一个事件, 而事件本身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陷入绝境的工人为什么得救了?或者说:是什么救了这个陷入绝境的工人?扩而大之就是:是什么救人于绝境?答案不能表面化, 要深入保安所讲内容的核心, 即精神本质。“关爱能救人于危难”即可以做题目, 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出题才真正考查出考生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真水平。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观察材料发现问题”的意识, 而且要按照材料给出的答案方向确定中心论点。

第四、材料作文如何拟题?

材料作文最老实最贴切的拟题方法是把中心论点当题目。从拟题形式上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联想型、关系型、问题型等。例如:时代的召唤、我的时代生活3.0 (范围型) ;我愿意生活在现实中、要正确面对生活环境 (论点型) ;被穿越的现实 (感想型) ;我与李白的会面 (联想型) ;过去、现实与未来 (关系型) ;如此“穿越”恰当吗 (问题型)

拟题原则———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 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 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 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 那就拟成感想型, 既简便又稳妥。

第五、材料作文基本框架是什么?

材料作文的问题和观点都来自材料, 因而必须注重作文与材料的密切关系。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写作在确定了立意和题目后基本相同, 但材料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 那就是在开始引题方面一定要结合材料, 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 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 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因此, 材料作文基本的结构框架包括:点材料、提观点、联生活、深挖掘、结全篇等五部分。简称为:点、提、联、深、结。

点材料就是对材料进行选择裁剪。选裁就是不能将材料原文照搬,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一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 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 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二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 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 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概述, 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提观点就是树核心, 然后纲举目张。就是对材料进行适当分析之后, 顺势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 材料组合的“纲”, 起统帅作用。因此, 论点的提炼, 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生活就是放开手脚结合生活实际对问题展开论述。材料作文忌就事论事, 局限于材料。而要联想联系, 论证论点。“点”“提”后, 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 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 (从道理上论) , “考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 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 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 (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 既要放开思路, 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 又要正反结合。

深挖掘就是进一步开掘材料的本质, 力求入木三分地分析问题, 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学生真实的认识水平的体现。

结全篇就是重申材料, 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 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或提出希望要求。可以用名言警句, 可以联想想象, 也可以使用手法和修辞, 忌胡乱应付, 麻痹大意。

第六、材料作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作文的核心是“联生活”的部分。这是体现学生文采的关键内容。根据材料作文立论比较窄的特点, 可以在平面化方面做点文章。可以在“正、反、类、广”四个字上下功夫。“正”就是从正面立论。以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为例, “关爱能助人走出困境”这个中心论点可以正面立论为:我给予别人关爱, 别人也会关注我甚至关爱我。“反”就是从反面立论。“我给予别人关爱, 别人不一定领情, 甚至恩将仇报”或“我不给予别人关爱, 别人也无视我的痛苦和困境”或“素不相识的人, 也会关爱我”。只要是相反的角度对展开论述都有好处。“类”就是类比自然现象, 如果社会问题从正反两方面都议论全面了, 那就可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阐释或描写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拓展写作范围, 增添文采。“广”就是广泛联系相关的国际社会家庭等现象, 宕开笔墨大胆去写。

3.提高2009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三

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I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你写什么没有关系。但,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只是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马上开始写。

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情节,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肘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地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尝试,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在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作文,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

4.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四

必杀技一:牢记一部作品,牢记一个人物,牢记一个事件,根据要求作适当改装。

如无论什么作文,我都可以写“海子”。写“转折”,我可以说海子的死是他生命的一个转折;写“肩膀”,我可以说海子的肩膀是世界上最诗意的肩膀;写“我想握住你的手”,可以说我想握住海子的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以“读”为题,那更好写了,读海子,读海子的诗,读海子的人生,读海子的灵魂,读海子的哲学,读海子的痛苦。凡此种种,以不变应万变,高考作文,你奈我何!

必杀技二:宿构+合情合理的改装

此术适合胸无点墨之学子,只要改装形似,即可跻身优秀作文行列,可谓兵贵神速之法。先于心中默记一篇美文,其行文结构要放之四海而皆准,看好作文要求,紧扣题目、话题、材料,用旧瓶装新酒。此术可经过反复训练,最终定能修成正果。

必杀技三:熟背几则万能材料,以一当十。

此术简便易行,往往几周训练即见效果。所背之材料,必须文质兼美,有大家风度,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甚至为之心动,即可达到目的。如下面这则材料:

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却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不羁的诗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

若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可改装如下:

古之骚人墨客,无不面对着心灵的选择,从而成就旷世美名。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却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不羁的诗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经历心灵的抉择,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

从对比中可发现,开头结尾略有变动,死扣话题即可。阅卷者即使博学,也不可能阅尽天下美文,因而观之惊叹,大笔一挥,画为高分。呜呼,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杀技四:采用大量修辞,大事词藻,求语言之优美绝伦,愚人耳目,且不管腹内草莽。此术颇合快速阅卷,往往能得高分,现出示几例,以飨读者。

例一,用排比取悦阅卷者。如:没有风吹雨打,小草怎会品尝快乐的滋味;没有霜雪冰寒,梅花定难体会傲视冰雪的愉悦;没有悬崖断路,江水哪能激荡一泻千里的豪歌。没有痛苦的快乐是浅薄的,生命原本需要鞭子的抽打,厄运的叮咬。

例二,以引用博取高分。如:你是谁?可是“嫁与东风不用媒”的潇湘妃子,或是仰望青云的蘅芜君?可是一叶扁舟寄余生的东坡,或是瘦比黄花的易安?是云一样投影在波心的志摩?是夏末黄昏里摊开莲的掌心的余光中?抑或你谁都不是,谁都不必学,天地间夏日冬雪里独一无二的你。

其他修辞如比喻、反问、对偶等。如果是考生本人独创,另当别论,可惜大多是剽窃来的拼盘,可悲可叹。

必杀技五:写好开头结尾,趁阅卷之虚而入,取得不错分数。这些开头,盛装威步,俨然大家手笔,仿佛文采飞扬,阅卷老师岂能判为低等?且看下列开头:

1.有一种舞台叫作人生,有一种剧情叫作感动。(“感动”为话题)

2.有一种舞台叫作人生,有一种剧情叫作抉择。(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3.有一种人生叫作伟大,有一种肩膀叫作巍峨。(以“肩膀”为题)

上述三例,可以管窥投机开头。此外开头术多种多样,如题记式、诗歌式、数字式,不一而足。学生各有专长,根据实际要求灵活采用,实效性强。

必杀技六:作文新八股。

此骗术最适合无话可说的考生。第一段,背一段题记,接下来点题扣题,举一个例子,再举一个反例,再比喻论证,再说一个历史人物,再引用背过的一段话,最好抄两句诗歌,字数还不够,再加一个排比段,加一个现实材料段,最后再点题扣题,用一句诗结束文章,保证意味隽永,余味悠长。

必杀技七:采用小标题式,将文章分成三到五块,眉目清晰,层次明朗。每一部分结合题目要求,写一个人物,先点题,再叙述人物事迹,语言要优美,最好是背上一段,最后评论、点题扣题。

必杀技八:改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胡编乱造,以求取创新美名得高分。如屈原投江、荆轲刺秦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朱丽叶、和伟人对话,等等等等。其中用现代环境、现代语言、现代思想改编,篡改历史,貌似新派,纯属糟蹋历史和名人,阅卷者有时真的难辨真伪,碰上傻不啦叽的,还以为考生思想超前,孺子可教。

必杀技九:假文言假戏剧假诗歌让人耳目一新。

必杀技十:全文用比喻式展开,双线索,容易让人觉得高深莫测。

写作技巧

不做审题马大哈

审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很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马大哈式的审题。拿着题目一看,立马就在心里窃喜,哈哈,这作文简单,好像我以前写过的,只要抄过来就行,立马就开始动手写。

如此操作,得高分全看老天爷帮忙了。审题要看全看明白再动手不迟,磨刀不误砍柴工,往往似曾相识的题都有陷阱非常容易掉坑里。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这题目可能有哪几种写法,有什么陷讲,哪种写法最容易出彩,更适合自己合。当这些问题都清楚了,再去构思文章内容和结构。

即使确定了是以往见过的作文题,也需要认真思考,看看有没有新的创意闪现,千万不要因此大喜,将原来的东西抄上去。因为几乎每一次考试都有很多类似的作文出现,相同的结构、相同的素材、相同的观点、相同的套路。这些都让批改阅卷的老师很心烦,这分数自然都不高了。

自信无敌不畏难

考试的技巧有时候更多的是考验心态,即胜不骄败妥。对于容易的题不大意,对于难题不畏惧。毕竟出题方式千奇百怪,有你没见过的难题也很正常。冷静应对,大家都是一个难度的很公平,不要心慌意乱。当难题、怪题出现时,考验的正是同学们的信心,只要能冷静应对,你就能取得别人所没有的优势。相比于大家正面硬扛的激烈竞争,或许这样更容易胜出。所以考场要有自信无敌的强大内心,不畏难,不怕怪。

精细安排写作

很多同学一到考试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做什么都急匆匆的。这里需要声明一下,考试的时间还是相当充足的。只要不在某一道题上担搁太多时间。就语文来讲,一般是先做完前面的题,最后写作文。到写作文这里基本都有40分钟左右,至少也有30分钟。想好提纲内容,再动笔。按一般的写字速度,25分钟足够写出600字了。切忌不可没有构思,边写边想边构思,写到哪是算哪。一定要有时间观念,精细安排作文的构思、开头、中间内容、结尾。做到从容不迫,全须全尾地完成写作,避免虎头蛇尾。

全局考虑点面结合

好文章不仅要有好开头也要有好的身子和结尾。作文构思时最好简单的列出提纲,再将提纲进行下一步细化,明确要用到什么素材。如何构成逻辑体系,将重点事例与普通规律联系起来。而非只想到开头,还没有通盘的构想,就着急往下写,边写边构思容易乱。

启发创意思维

现在几乎每个学生都接受了很多的作文训练,不论是框架、素材还是写作技法,这些都形成了一些套路化的东西。但是这些可以作为开拓眼界和提升能力的养分,却不能成为同学们写作的主流和风格。现下崇尚的是创新创意,如果大家都是一个套路的写作文还有什么好看的。只有超越以往的套路,用你的思维和创意去创造新作品才能更有力的说服阅卷老师给你高分。因此,抛弃以往的固定模式,写出你独有的风采。

文风朴实真诚

越来越多的同学在高考作文中追求辞藻华丽,一开口就是名人名言,要不就是引用古诗名句。好似不来这么一下,就不能写作了。当然我并不排斥用这些东西。凡事过犹不及,这些适当的用一点,可以增强文化底蕴,但过多了就会引人反感。文风还是以朴实真诚为好,透出自己的内心和真诚,用通畅的文字来表达,适当的润色一番也就可以了,毕竟古今有异。

议论文的提纲编写与几种结构模式

议论文拟提纲的步骤:

1、找论据,定论点

①根据审题立意时确定的论题搜寻论据

找事实论据注意既要有历史事实材料,又要有现实材料,不要厚古薄今。

②从论据材料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根据论点筛选论据

如果在审题立意时已经初步拟定了中心论点,但在一时难以找到材料证明中心论点或某个分论点的,应以你掌握的材料为依据,重新确立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如果继续使用原来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那就可能使文章因缺少论据而论证无力,也有可能出现论据无法论证论点的错误,甚至可能有观点错误的危险。

2、定模式

①基本采用三段论的结构模式

文无定法,但是,初学和应试者要学有方法。应试者应该采取最简捷的方式布局谋篇,才能保证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快速入题,开亮“视窗”,成就美文。

⑴“三段论”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依次组成。

一般说来,“引论”即开头部分,它要提出问题(论题或者中心论点)“是什么”;“本论”即本体部分,它要分析问题 “为什么”;“结论”即结尾部分,它要解决问题“怎么办”。

⑵立好结构框架的标准有三条:

①“三论”( “引论”、“本论”、“结论”)齐全,结构完整。

②布局严密紧凑,段落层次分明,上下衔接自然。

③全文首尾圆合,段落首尾呼应。集中突出论点。

虽说“三段论”的模式基本规范了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写法,但是写作者仍然可以在三段论基础上创造出多种结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本论部分的层次关系有总分、并列、对照和层进关系四种:

⑴并列关系

几个分论点同等并列,每个段落可以用“从……方面来看”、“从……上分析”等句式放在开头。如果把这几个分论点的顺序对调,不会造成逻辑混乱。但是,安排并列的几个分论点。还是要有一定的顺序的。

①重要性顺序

如“主——次”顺序,可以分别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表顺序的词语放在每段开头。

【例】中心论点:只有在发扬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才能彰显团队特色和个人魅力。

分论点一:首先,个人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团队才能步调一致获胜利,个人才会更有信心而魅力倍增。

分论点二:其次,团队要为个人提供用武之地,个人才能张扬个性优势互补,团队才独具特色而富有生机。

②时间顺序

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所论述的事物发生时间有先后,可以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

【例】中心论点:鱼和熊掌可以共享,时尚与经典应该兼得。

分论点一:经典由时尚的传承而光大。分论点二:时尚因经典的营养而充实。

③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同一层次的几个分论点,有的分论点所述道理易为人们所接受,可以先说;有的分论点所述道理需要作较多的论说才能为接受,则要后说。这样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例】中心论点:平凡者也自豪

分论点一:平凡者未必平庸。分论点二:平凡者也能自豪。

⑵层进关系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

段与段之间常有表示递进关系的标志,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层进关系有三种情况:

①事物发展顺序

几个分论点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则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安排分论点。

【例】中心论点:再试一次,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

分论点一:失败常常是尝试的终点;分论点二:再试往往是失败的终点。

②递进顺序

几个分论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中心论点:微笑竞争,携手同行,这是双赢的智慧。

分论点一:竞争在美德的肩膀上舞蹈。分论点二:竞争在合作的怀抱里微笑。

③先破后立的顺序

前面几个分论点分别否定了一些作法,最后一个分论点指出正确的作法。

【例】中心论点:走向科学、民主与法制,就是走向富国强民的康庄大道。

分论点一:封建迷信思想制约了创造力的产生,阻塞了科学强国之路。分论点二:无政府状态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堵住了富民强民之路。分论点三:民主、法制和科学,是帮助我们走向富国强民大道的三大法宝。

以上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二之间是并列关系,分论点三与前面两个分论点间是层递关系。

⑶对照关系

这其实也是一种并列关系,就是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对比说理,这样是非分明,观点明确,是一种简单、易操作而见效快的写法,因此初学者采用这种写法较为普遍。

【例】中心论点:高举诚信的火把,让人间充满温暖。

分论点一:点亮诚信之火,你的四周温暖光明。分论点二:熄灭诚信之火,你的前头阴冷黯淡。

⑷总分关系

含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关系。

并列、层进和对照关系是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在总分、分总和总分总关系中,总说部分是总述或者总结议论文的分论点。在分说部分,要注意到几个分论点之间层次关系仍然有并列、层递和对照关系,因此必须妥当安排分论点的顺序。

3.同一层次的论据之间的层次的关系

同层次的论据间较多采取并列或对照关系。但也可以用“总写——特写”或“特写——分写”的写法。

3、备亮点、定详略

议论文本论部分是详写部分,其中详写的是事实论据及其分析评论。但是所用论据不仅一个,因此要详写新鲜的事例,略写概述人们较为熟悉的经典事例。这样详略结合,能够使举例丰富翔实而要言不烦。

设置亮点的最佳位置有:标题、题记、开头、结尾、段首、段尾、过渡句段和关键段。

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作为文眼,即作为文章的亮点是至关重要的。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篇章结构及其提纲的几个主要模式

最常见的论证结构安排和论证过程的“五步法”和“四步法”。

1.“五步法”:立论—论证—过渡—再论证—结论

第一步:立论——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只提出论题。

第二步:论证——“立·摆·议·结”论说论据。

①“立”,立意,提出分论点一,照应中心论点。

②“摆”,摆出一两个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

③“议”议论,分析和评论论据,论证分论点一。

④“结”小结,照应分论点一。

第三步:过渡——承上启下。

①这一部分可以放在“论证”一段的结尾,或者放在“再论证”的开头,也可以独立写成一段。

②有时可以把“论证”和“再论证”两部分的分论点放在过渡段提出。即承上总结并揭示上一部分的分论点;启下提出下一部分的分论点。这种写法,过渡文字一般独立成段,或者放在“论证”部分开头。

③“过渡”可以是一个复句,也可以是一段话。

过渡段根据“论证”和“再论证”之间的层次关系选择关联词。可以用的句式如“既……又(也)……”、“一方面……另一方面……”(并列), “不但……而且……”“而且”(递进), “虽然……但是……”“但是”“然而”“不过”(转折)等。

第四步:再论证——再次“立·摆·议·结”论说论据。

即提出分论点二,摆出一两个论据,议论分析论据,小结照应分论点二。

第五步:结论——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提出应该怎么办。

如果立论部分只是提出论题,那么多数在结尾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四步法”: 立论—论证—再论证—结论

如果“论证”和“再论证”部分都在段落开头用相同的句子引出不同的分论点,或者用相同的句式提出分论点或者论据,那么可以不要过渡段,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详细说明。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篇章结构的一般模式

结构的表现形式分为表现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和表现语言形式的 篇章结构。

写作者一般先形成逻辑结构,再形成 篇章结构;阅读者则一般先了解 篇章结构,再理清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主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形式。例如因果、归纳、演绎和类比等推理。这在“论证与论据”部分再作具体介绍。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 篇章结构及其提纲模式。

从中心论点所在的位置看,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1.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是最常见的模式。

2.结论中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也是常见模式。

3.在题目中显示中心论点的模式。

5.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篇五

2.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吸引读者,他们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

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的构思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到别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所有顿悟时,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你及时的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4、专门的写作时间

每天找一段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5、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写的很正式,但是我发现最好是写得像我们说话一样会更流畅,更通俗。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原因,不要破坏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6、集中精神

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的好。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那怕是最低要求,你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一样,没有任何打扰地进入写作状态。

7、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清洁,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8、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并不意味你你要跟他们写的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尝试,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9、富于感染力的句子

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10、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让你写得更好。

11、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在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6.高考作文写作经典技巧 篇六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 轻视。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话题:其话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 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 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话题: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话题: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

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话题: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话题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二)命题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有交叉的地方。有些命题本身 就是话题,如“安”(05北京)、“愿景”(06天津)、“谈意气”(06湖南)等等,这样的命题与话题作文,二者立意完全相同。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 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如“我想握住你的手”(06上海),“今年花胜去年红”(辽宁)等,这样的命题作文,立意必须严格服 从题目的指向(作文的标题也不得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如以“一枝一叶一世界”(05年浙江),“雕琢心中的天 使”(06广东)为话题作文,尽管话题即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立意,“一枝一叶未必一世界”“心中的天使不需雕琢”(保持人的本真美)。广东省作文评分标 准中对这样的立意是认可的(05年“纪念”也可以立意为“无须纪念”),因为它符合“在话题范围内”的要求。

(三)材料作文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比较:

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

材料1:“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不,我们要上天!”它的孩子回答说。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 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请你结合成长中的 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7.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篇七

2006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的写作要求首次出现了“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字眼。所谓“全面理解材料”, 是指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中心主旨;所谓“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是说在把握材料中心主旨的基础上, 可以选择材料的某个侧面 (“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 , 也可以选择某个角度 (“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 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 来构思作文, 也即在写作时只要符合题意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不论是局部信息还是整体信息都算“切合题意”。这大大降低了审题门槛, 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2007年全国卷作文题的写作要求改为“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取消了“全面理解材料”的说法, 命题进一步开放, 审题门槛进一步降低, 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但题目开放了, 套作就相对容易了, 也相对多了。

2009年全国卷作文题的写作要求改为“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一句“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骤然拔高审题“门槛”, 拉大评分区分度, 明示考生要准确审读材料, 力求选准最佳写作角度。

什么叫“选准角度”呢?作文的审题划分为四个层级, 即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 一般认为只有“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是符合题意的, “次要角度”需要根据具体写作情况而定, 而“沾边角度”那就肯定偏离题意了。这样的审题要求, 在阅卷场上具体体现在量分的标准上。

如浙江省2011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等级评分标准规定:凡是作文涉及到“我的 (包括我的经历、我的观点等, 强调个体的独特性, 也即不可复制性) ”“时间 (材料里说有物理时间与人生时间两种, 但以后者为重) ”“人生 (主要指有事业、追求、成功等宏大叙事) ”这三个关键内容的, 才算是“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 才是切合题意的, 可以进入一类文;凡是作文只写“我的时间”, 且又偏重于物理时间的, 算次要角度, 一般作基本合乎题意来处理, 作为二类文或三类文 (语言平庸) 来看待;而“无材料”意识, 所写文章不能体现材料内容与题目要求的, 只能算沾边角度, 一般就是30分以下。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不乏优美的作文, 就是因为没有按照“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的审题新要求来写, 致使原本可以得到高分的却得了低分, 实在可惜。

综览2011年全国15个高考作文题目, 有5个题目有“选准 (好) 角度, 明确立意”的要求。可见, 这是高考作文审题的趋势。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组专家明确表示:一个考生的真实作文水平不仅表现在构思、表达能力上, 而且还表现在审题能力上, 能辨认出命题者设置的种种限制的能力上。顺应全国趋势, 强化“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的审题意识, 已经成为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时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值得引起广大学生与教师的重视。

那怎样才能在高考作文写作时, 瞄准材料“靶心”, 以使立意“切合”或“符合”题意呢?这里, 笔者提供一个“选准角度”的审题立意原则:着眼命题材料整体, 把握中心主旨方向。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写作要求, 一拿到作文命题, 要求明明写着要“选准角度”, 但几乎无人关注, 习惯抓住命题材料中自己熟悉的某句话或某个词, 立意入笔, 这样容易偏题乃至跑题。因此, 当看到命题的写作要求是“选准角度”时, 脑子里就要跳出“从材料的整体规定性出发, 顾及材料的整体语言环境, 努力把握材料中心主旨的方向”的审题立意原则。一般来说, 从材料整体含义、主要 (中心) 人物与事件、命题者意图等方向立意的就是中心角度, 从材料的某个意义点、主要 (中心) 人物与事件的某个侧面立意的就是重要角度, 而从材料中只言片语的含义出发立意的基本是沾边角度了。以下举例说明。

一、命题材料是叙述性但有评论性语句的, 就抓住关键句

关键句往往是“文眼”, 它蕴涵着整体材料的主旨, 体现着整体材料的观点, 具有导向意义。因此, 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选准角度的突破口。关键句, 在表达方式上常常是议论性或哲理性的句子, 位置多在材料的末尾, 当然也有在开头或中间的 (如开头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等) 。抓住这些关键句, 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从而选准角度了。如2007年海南卷作文题: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 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 就将烧瓶贴上标签, 注明问题, 保存起来。一天, 他偶然看见报道说, 有两辆客车相撞, 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 经过化验, 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 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 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 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发现, 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 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 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 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困难, 那么崎岖, 那么遥远。

这则材料在叙述之后进行了点评。“创造需要机遇, 更需要执著地追求”这一蕴涵材料主旨的关键句, 点明了执著追求、机遇和创新之间的关系。考生据此审题立意, 可以谈:善于把握机会, 注重执著追求;时时留心, 处处注意, 做个有心人;关注生活细节, 富有好奇心, 具有实践探索精神;勤于积累, 善于思考, 富于联想与想象;等等。这些都属选准了写作角度。

二、命题材料是叙述性但抓不到关键句的, 就要从分析整体材料入手, 寻找体现命题者意图的倾向

以命题者意图的倾向立意, 就是选准了角度。命题人所呈现的材料, 必定蕴涵了命题人的某种意图, 尽管命题人尽量客观地叙述材料, 不泄露命题意图, 以考查考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但是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的人文性, 决定着作文命题必然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关注国计民生, 重视自我身心与人格的健康成长, 注重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所以, 考生只要联系命题的现实背景 (包括时弊或热点) 去阅读材料, 就不难从材料里把握命题者意图倾向, 如下面这个作文题:

上帝召开了一次会议, 了解他自从赐给鸟儿翅膀后, 鸟儿是怎么使用的。

鹰说:“我用我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 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腿在地上奔跑, 翅膀对我毫无用处, 它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了鳍, 它让我能像鱼一样在海洋自由来往。”

这时, 上帝发现会场里还坐着一个人, 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 来这儿干什么?”

人说:“你虽然没有赐予我翅膀, 我却可以作灵魂的飞翔, 可以达到脚步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这是一个寓言材料。四种形象就是四个角度, 哪一个才是材料的中心角度呢?这就需通过分析材料来寻找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倾向。材料中鹰、鸵鸟、企鹅与人各自向上帝汇报了翅膀的使用。鹰是为了生存用翅膀来飞翔的, 鸵鸟是不使用翅膀的, 企鹅也是为了生存用翅膀来游泳的, 而人是用翅膀来作灵魂的飞翔的。

灵魂的飞翔指放飞思想, 体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人类放飞了思想, 放飞了智慧, 人类用这双“翅膀”战胜了一个个困难, 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到近代爱迪生发明电灯, 直至现在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火星探测器等先进的航天设备。人们创造的翅膀 (需要有想象的飞翔) 打开了科技的大门, 使人类文明跨上了新台阶。所以, 人类无形的翅膀远高于有形的翅膀。显然, 作者选用这段材料的命题意图倾向, 无疑是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放飞灵魂的翅膀、想象的翅膀、创新的翅膀。所以, 只要顺着命题者的意图倾向——放飞思想, 让灵魂飞翔——去立意成文, 那肯定是选准了最佳角度。而如果只从鹰、鸵鸟、海鸥的角度立意, 则属次要角度了。

三、多则命题材料, 无论其是同向还是异向的, 都要寻找它们反映事理的共同点

这类题目表面上每个材料都是独立的, 可实际上有一条暗线把它们串联起来, 这条暗线就是几则材料的共性。而这个共性, 命题者并没有明确的交代, 而是把它暗藏在叙述的材料中, 让考生自己去挖掘。说穿了, 几则材料都是同一观点的不同论据, 让考生根据论据逆向推出它们所要共同证明的观点。材料同向的如200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 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的, 他感到自己的色觉有问题, 他研究了两年, 1794年他发表了《视觉之异常》, 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 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长队, 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 他买了面粉和食油, 在小屋里每天干20小时, 试验了一年, 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 这一产品开发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 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 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 不但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 这个发现, 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 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

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为: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问题的发现都具有偶然性;发现问题后都有一种善于探究、刻苦钻研的精神;都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都对本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简括之:善于发现出生活中的小问题, 用创新的眼光、不断探索的精神钻研问题, 成功将无处不在。这个共同点就是最准的角度。

材料异向的如下面的作文题:

在“文革”中, 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 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 当风暴袭来, 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 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文革”中, 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 “他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而另一位音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 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很显然, 材料的内容主旨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 (“文革”) 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位是坦然面对, 苦中作乐;一位是为维护理想尊严以死抗争。选择不同, 却都表现了他们对理想、信念、人格等的坚守和追求。

两个材料相反, 但其选择捍卫理想和信念却是共同的, 这个“共同的选择”就是切合题意的、最准的写作角度。如果以单则材料为导向谈第一个音乐家的择生, 或第二个音乐家的择死, 就属重要角度。至于谈“调节心态调适人生”“笑一笑苦难小”“死亡是一场华丽的盛宴”等只能属次要角度。

四、命题材料是寓言、漫画、哲理故事、咏物诗词等带有比喻性质的, 要整体把握材料喻意

面对寓言、漫画、哲理故事、咏物诗词等带有比喻性质的材料, 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材料内在逻辑, 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喻意 (而不是从局部去取义) , 然后作类比引申联想, 对接现实社会生活中类似的人、事、物, 从本体意义着眼思考。如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要求学生根据读一首古诗后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 材料是: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是一首哲理诗, 是说菱、稻、荷花, 生长习性不同, 适宜种在深浅各异的水中。由此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此诗要揭示的道理 (哲理)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按规律办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律搞一刀切。以此立意入笔, 谈“因地制宜, 地尽其力”“因势利导, 顺时而变”“因人而异, 人尽其才”等, 都是选准了最佳角度。如果从菱、稻、荷花等个体的层面出发, 谈“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 才是最好的”等, 就属于重要角度。如谈“现代社会, 应该尊重个性, 包容多元”等, 那就属次重要角度了。

又如下面这个作文题:

在我家乡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 叫“山海棠”。即便生在僻处, 无人观赏, 可它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了枝叶, 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我很是不解, 曾对祖父说:“它真是不懂人间世故, 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 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 没必要下多余的工夫。”祖父瞪了我一眼, 说:“你究竟是太年轻, 看重功名, 内心浮躁, 不知人间真相。在山海棠那里, 它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 生为花朵, 就要往好里开, 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 它从来都不会去想。可是, 一旦有人走到它跟前, 它的俊相就会烫了这人的眼睛, 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敬意。”

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称赞一种叫“山海棠”的植物, 它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生在僻处, 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 就要往好里开, 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 它从来都不会去想。顺此归纳提升, 这段材料蕴涵的喻意就十分清楚:不管身处环境怎样差, 也不管别人怎样说, 都要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让生命有意义, 人生再卑微也要干出点精彩来。以此喻意对接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 谈“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谈位卑未敢忘忧国”, 都属选准最佳角度。如“谈追求生命的真谛”“谈人生当自尊、自强、自爱”等都属重要角度。而从材料的个别字句取义而不关注中心主旨, 如从“按自己的心性而活”出发谈“为自己而努力生活”等, 则属次要角度。

再如2009年全国卷1的作文题: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 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 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 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 同班的还有小狗, 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 小龟学会游泳, 又多了一种本领, 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 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 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 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8.高考给材料作文写作要领 篇八

给材料作文题型是高考作文命题题型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因为这种题型的命题所使用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写作者很难预测到。并且所给材料的主旨往往比较隐蔽地蕴含于材料之中,又加上写作角度错综复杂,所以,对考生来说,审题是写作之前令人头痛的头等大事。考生在写作时,由于审题难度比较大,这就给写作带来较大的解题障碍和思维障碍。虽然从所给材料领悟到的写作角度不止一个,考生看似不容易跑题,但是,考生如果不会分层次、巧归纳地认真审题,就可能导致高考写作中的“跑题”失误。而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写作的角度则相对比较容易把握,考生写起来也相对比较得心应手些,但这两类试题类型又比较容易导致猜中试题,特别是话题作文,考生容易犯宿构的错误。可见,每类试题类型都是各有千秋、各有利弊的。另外,每类型的作文命题样式一旦稳定下来,都将要保持它的连续性,因为它涉及到的考生都是比较多的。

综上所述,高考给材料作文中审题是写作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呢?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会对材料分层次、分类别、巧归纳、巧总结,把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写作对象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再去选准角度,进而提炼合适的写作话题。可见材料作文题型在考查考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的阅读鉴赏、分析材料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逐步转换命题题型的方法,使给材料作文题型转换为比较容易把握写作角度的话题作文类型和命题作文题型,这样,考生就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对于这个转换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审清楚题中所给材料之后,给材料分層次,归纳、总结出材料中的写作对象(包括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接下来,选准写作角度,根据写作对象和写作角度,提炼出写作的话题,就可以将这种材料作文题型转换为话题作文题型,然后,命制出写作的标题,再将话题作文题型转换为命题作文题型。经过这一步步地转换,我们的高考写作最终都要归结到命题作文题型的写作上来。那么,高考作文的标题一旦命制好,考生就要围绕考生自己所命制的标题去构思行文(当然,对于命题作文来说,就不需要考生自己命制标题了)。首先明确一点,致力于文学创作的“未来作家”和想参加自主招生以及作文大赛的选手可以不学习我们文章中提到的技法,因为教育部命题中心的有关考试说明已明确指出:高考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平时有关部门举行的作文大赛。

首先,我们要做到“细审题”。所谓细审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一字不落地粗读、细读各两遍。通过读材料,我们要对材料所涉及到的写作对象进行分类归纳,从而为确立要提炼的话题选角度。

其次,我们要学会“选角度”。看题目中所给材料涉及到几个写作对象,围绕归纳出的几个写作对象,并把这几个写作对象分为不同类别。对这几个类别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进行分析。每个写作对象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多角度探究,从而全面地把握写作对象,力求找到写作的最佳角度。

第三,我们可以从对材料的整体把握中“找话题”。分析了写作角度,我们可以从写作对象和写作角度入手去“找话题”。针对不同的写作对象,针对不同的写作角度,我们来提炼话题。例如,我们从安泰的角度出发,提炼出话题,就可以把材料作文转换为话题作文。这样,考生在写作中又回到熟悉的话题作文题型上来,写作的思路一旦打开,下面的立意、拟题等问题将胜券在握了。

第四,我们要自主“定立意”。当写作的话题确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话题寻找最佳立意,为写作定下一个整体构思核心。作家在写散文时要做到“形散而神聚”,说的就是上述道理。我们要寻找到的所谓最佳立意就是体现写作主旨的“精神,也即是我们写作时通常所强调的:你准备抒发什么情感,你准备表达什么观点与看法。因此,我们写作就要围绕我们所定的立意去构思,去选材,去行文。

第五,我们要学会巧妙“拟标题”。标题乃文章之“眼睛”,古人有题好一半文之说法。说的就是写作时要拟制一个比较好的标题。它也是考查考生创造、创新能力的一个见证。根据以上分析理解中所确定的立意,我们考生就可围绕立意而命制自己的作文标题了。对于我们考生来说,要尽可能地抓住这次创新的机会,最好不要以话题或材料中的原话去命制标题,否则,我们将失去一次创新的机会。

上一篇:年货展会策划方案下一篇:国际象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