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论文(共12篇)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论文 篇一
4.1卸载危岩体
伴随采矿活动形成大量的采石陡崖,在陡崖区域内,分布着很多危岩体,这是危岩体是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爆破手段与风化作用的结果,这些危岩体都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主要采取卸载的方式进行治理,如果遇到危岩体体积过大,则运用静态爆破的手段进行分解卸载。对于较大的岩体,现行铁索固定,借助静态爆破手段加倒链形式将其卸下。
4.2“废石- 客土”回填工程
“废石 - 客土”回填工程主要用于采石陡崖的坡地以及采石形成的平台位置,首先,将回填区域内的杂物以及树根等进行清除,将有积水的坑穴进行填平,实施填土阶段,要加强检查与验收工作,保证填土质量。
4.3挡土墙工程
挡土墙设计使用M 7.5 浆砌石结构,以基岩为挡土墙的基点,并设置沉降缝,以间隔 15 m为规格进行设置,通常挡土墙应当入土在 0.1 m的`范围,设置的挡土墙为 1.5 m的高度,底面为 1.1 m宽,顶面为 1.1 m宽,但要依照陡崖不同情况,具体进行调整。
4.4截排水工程
再用截排系统是为了有效应对雨水的冲刷,由于雨水会对回填土造成很大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主要的措施为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可以有效的拦截雨水,并将其进行汇流疏导。
4.5绿化工程
绿化是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的有利手段,本着经济、生态的模式进行种植,达到最大化的自然态,避免过多的投入管理与养护的投入,依照目前的种植基础,以乡土树种(侧柏、毛白杨、国槐等)为备选树种优先考虑,同时,种植模式应当达到乔、灌、草植物群落的多样化立体模式。
4.6治理效果
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有效的恢复治理了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了梁山风景名胜区视野范围内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梁山风景区整体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提高。
5结语
文章以青龙山资源型矿区为例,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分析区内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崩塌和水土流失以及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根据矿区不同的土地类型、破坏的特点和矿山终采后的情况确定。做到重点工程措施治理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工程措施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生物措施的后续性和生态效应。在进行绿化工程中,应当在原有生态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首选,采用乔、灌、草立体化的种植模式,增加植物的生态多样性。同时,治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跃文,燕淘金,王辉 .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保护的新思路 [J]. 西部探矿工程,2014(07).
[2]高彦生,崔瑞芹.济宁市露天矿山开采现状及保护治理措施 [J]. 山东国土资源,2012,26(3):24-27.
[3]黄霞,齐冉 . 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评析 [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01).
[4]张兴,王凌云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J]. 中国矿业,2011(08).
作者:温殿刚 单位: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论文 篇二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评估
1 矿区地质
矿区范围内由老至新分布着太古代地层、元古代地层、寒武奥陶纪系地层、石炭二叠系地层,侏罗白垩系地层及第四系沉积物,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2 矿山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估
2.1 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1.1 矿山土地资源环境与地貌景观现状评估
1)露天采坑。汪庄煤矿有两个露天采坑,目前两个露天采坑都已经停止开采,由于过去大面积、高强度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原地貌岩土结构和植被,岩石裸露,风化侵蚀,抗侵蚀能力显著降低,岩石强度降低,边坡直立陡峭,坡壁上覆盖层松散,岩石松动,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在东露天采坑坑底南侧有四个地方小窑,现在已经停止开采,煤窑有人在值班。现状条件下露天采坑对土地、植被资源破坏和影响较严重。2)煤矸石山。在工业广场西侧的煤矸石山,自建矿开始就将煤矸石堆积在此,经过50年的排放堆积,形成一个东西长约300 m,南北长约200 m,高约60 m的煤矸石山,占地面积约41 000 m2,总的堆积体积约为80万m3。堆积坡度35°~45°。煤矸石松散状堆放,无植被覆盖,且无挡墙拦护,在雨季容易造成滑坡,对其北侧的公路及周围的居民住户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煤矸石山压占了矿区内的土地,破坏植被,而且由于废石堆表层完全处于裸露状态,细碎的煤矸石渣夹杂着黑煤面,在干旱多风季节,容易造成尘土飞扬,四处飘落,污染空气环境。现状评估矸石山对土地、植被资源破坏较严重。3)矿区内闲置场地。在矿区工业广场南侧和东南侧各有一片废弃的闲置场地Ⅰ号和Ⅱ号场地,这两片场地总占地面积为76 800 m2,地面裸露,无植被覆盖,在多风季节易产生风沙、扬尘,影响周围环境。现状评估对土地、植被资源破坏影响较严重。4)工业广场。汪庄煤矿工业广场是一个集办公、化验、维修、主副井、选厂、储煤场、坑木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区,工业广场设施比较规则有序,属于永久性建筑,对土地、植被资源的破坏和影响较轻。5)地下采空区。在矿区内形成了6个相邻的采空区,主要分布在工业广场西侧和南侧。 在采空区内根据现场调查共发现有3个是由于地方小窑开采形成的塌陷坑,对地表和植被资源造成了破坏,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
2.1.2 矿山水资源环境现状评估
随着多年开采,地下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含水层被煤矿开采巷道破坏,不间断的矿坑排水基本上也使得含水层处于疏干状态。现状条件下,矿业活动对水资源环境影响严重。
2.1.3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1)塌陷。通过野外调查,矿区内地面沉降引发形成3处地面塌陷坑,这3个塌陷坑是由于过去地方小窑开采形成,其开采深度较浅,且多为老法开采。有可能对过往的人员造成威胁,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2)崩塌。东露天采坑南侧的边坡上面部分地段已经出现裂缝,裂缝宽2 cm~15 cm,对其底部的个体小煤窑造成威胁。3)不稳定边坡。煤矸石山自建矿开始就将煤矸石堆积在此,煤矸石松散状堆放,无植被覆盖,且无挡墙拦护。小结:现状条件下,露天采场、煤矸石山、闲置场地、地下采区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工业广场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较轻,防治难度小;矿业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程度严重,防治难度大;露天采坑边坡崩塌、采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煤矸石山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2 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2.2.1 评估区土地资源环境与地貌景观预测评估
矿山目前主要回采边角煤,在开采过程中将产出大量煤矸石,煤矸石山压占土地、植被资源的范围将增至46 000 m2,预测评估矸石山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闲置场地现有2处,随着矿山不断生产,废石等堆放增加以及矿山勘探、治理的需要,矿区被压占土地和植被破坏面积将不断增加,2处闲置的场地面积可能增加至80 000 m2,预测闲置场地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
2.2.2 评估区水资源环境预测评估
矿山在今后开采过程中将继续进行井下疏干排水,地下水资源均衡遭到的破坏将继续加大,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含水层遭到疏干。地下水疏干影响范围通过“大井法”计算半径,确定影响半径为1 895 m,已经超出矿区范围,预测未来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环境影响严重,恢复治理难度大。
2.2.3 矿山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1)塌陷。依据《矿山开采沉陷学》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通过估算采空区的最大剩余变形量进行评价。由于汪庄煤矿现在已经停止规模开采,只利用原系统进行复采,地表变形已经趋于稳定,计算的地表剩余倾斜变形值I在27.48 mm/m~60.45 mm/m,地表剩余曲率变形值k在0.71 mm/m2~3.43 mm/m2,地表剩余水平变形值ε在12.53 mm/m~27.57 mm/m,预计剩余倾斜变形值稍超过允许值,未来采空区范围内仍较不稳定,对地表仍将产生影响。允许变形值:水平变形ε允=2 mm/m。倾斜I允=3 mm/m。曲率变形k允=0.2 mm/m2。预测评估采空塌陷危害程度较严重,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2)边坡崩塌。东露天采坑上面部分地段已经出现裂缝,在雨季雨水的侵润下,将增加其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对其底部个体小煤窑造成威胁。西露天采坑上下高差约46 m,边坡较陡,坡度40°~55°,采坑内没有建筑设施及人员居住。预测评估西露天采坑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东露天采坑南部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3)煤矸石山不稳定边坡。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采,将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煤矸石松散状堆放,无植被覆盖,且北侧无挡墙拦护,在雨季容易造成滑塌,对其北侧的公路、东侧的工业广场及周围的居民住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小结:预测评估露天采场、闲置场地、煤矸石山、地下采区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防治难度较大;工业广场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较轻,防治难度小;矿业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程度严重,防治难度大;东露天采坑边坡崩塌、煤矸石山、采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西露天采坑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
2.3 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依据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矿山工程特点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特征,现状的和潜在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影响程度,确定评估区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估区矿山环境影响等级分区(段),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水资源环境影响程度、土地资源环境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危害对象进行综合分级评价,然后就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和保护与治理效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将矿山分为三个区: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区)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Ⅲ区)。综合评估区总面积为:4.13 km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区):地下采空区、地下水疏干范围等,主要分布于地下,但由于其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波及到地表,因此综合评估对地质环境影响严重,恢复治理难度极大,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均衡破坏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难以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Ⅱ区):包括露天采场、煤矸石山、闲置场地等分布在地面的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Ⅲ区):包括工业广场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重区周边的地表地带。
2.4 建议
针对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或遭受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针对可能引发、遭受的矿山灾害、矿山环境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测、防治、处理应对措施及方案,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大在矿区周围的绿化力度,并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逐步恢复裸露场地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陶知翔,成先雄,赵美珍.矿山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J].金属矿山,2008,37(1):103-106.
[2]石发恩,陶知翔,胡俊.矿山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J].矿山保护与利用,2007(5):43-46.
[3]王雪峰,赵军伟.矿山环境问题的对策探讨[J].矿山保护与利用,2007(3):46-50.
[4]王雪峰,邓锋.国外矿山环境治理的启示[J].山东国土资源,2007,23(4):11-13.
[5]朱建新,李肖锋,邓华梅.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及应对策略[J].中国矿业,2006,15(8):17-18.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篇三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一、矿山地质环境相关问题分析
1.水资源的破坏问题。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尤其是地下水位随之降低,甚至出现干枯问题。实际采矿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水,同时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此时进行矿山地质资源开发,导致地下水位出现严重不平衡问题,使得原本较为稳定的地下水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或影响,导致矿山地下水的干枯、甚至部分河道出现严重的断流现象。
2.地面出现沉陷、塌方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矿山内部会形成很多采空区,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采空区面积会随之不断增大;当其内部岩层大面积裸露时,会出现严重的弯曲断裂现象,导致采空区岩层、地表间形成连续性变形与弯曲,进而出现较为严重的塌方现象,甚至出现绝产、地表农耕地大量沉陷等问题。
3.固定废弃物处理问题。矿山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伴随着很多的废渣产生,如尾矿等废弃物,因其长期堆积和存放,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废弃物中的重金属酸水等,造成严重危害。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原则分析
1.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主要为所有边坡培土+铺设草皮+设挡土沿+清理危石+设警示牌+巡视,采坑平整场地+开挖石方+回填土壤+植树复绿+巡视,工业广场修污水处理池+平整场地+开挖石方+回填土壤+植树复绿+巡视,弃土场植树修建挡渣墙+复绿+设警示牌+巡视工程等。
2.次重点防治区。主要治理对象采动影响区域,需要进行边坡监测、增加警示标志;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减轻生产建设期间粉尘、噪声,生产和生活废水污染等问题以及爆破引发地质灾害问题。
3.一般防治区。为其他评估区范围内除重点防治区和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影响区域,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轻。注重环境保护,减轻生产建设期间粉尘、噪声和生活废水污染等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
1.科学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根据国家实行矿产资源整合、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形势的需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管理。首先,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基本情况,根据矿山所处地质环境、地貌特征、矿种、矿山规模、服务年限、开采方式、集中程度、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等进行分类,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模式,制定不同的恢复治理工程措施。其次,坚持全面保护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级。
2.合理开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1)监测内容。监测对象包括堆渣场、露天采场。监测内容包括崩塌、滑坡、危岩体等隐患,排渣场堆放情况。(2)监测点的布置。露天采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的地点和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采用巡视监测。对正在生产的露天采坑在采矿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矿区堆渣场不设置监测点,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开新坑回填旧坑,设置巡检监测工程一个。地质环境监测每日监测一次,降雨季节要加密监测。矿山停产期间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3)监测方法。采用人工巡视监测法,监测结果要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3.做好土地平整工作。主要是针对治理区内矿段因采矿及尾矿乱堆严重的地段。由于乱采滥挖乱堆放尾矿造成整个地段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尾矿堆和采坑相间,相对高差一般为5~10m,局部达30m。另外矿区存在许多陡坎,坎高5~20m,最大达20m。土地平整采用挖高填低的方法,包括地表平整和竖向平衡平整。
4.加强护坡工程。对于不稳定边坡通常采用的治理措施是降坡取土以及推平采坑,对于危害性较小的不稳定边坡宜采用监测、削方减载等方法进行治理,解除滑崩隐忧。同时也要对固体废弃物的边坡引以注意,谨慎采取“高台阶”的排弃措施,留意大量降雨对固体废物带来的不良影响,有计划地进行岩土堆置、复垦等的安排。有一定条件的可以采取工程治理措施,主要为跨越、栏挡或者排导等手段。
5.完善绿化工程。加快矿山矿物制备过程中水处理设备和废气处理设备的投入,将污水和废气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同时注意矿山植被的保护,如果不得不破坏植被,则需尽快通过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恢复矿山植被,这样做也可以防范泥石流和崩塌的发生。某矿区露天采坑部分地段岩壁裸露,长度大概890m,实行人工植被复绿,降低環境的视觉污染。植被是向上攀爬生长较强的藤本植物,例如牵牛花、葡萄、长豇豆、爬山虎等。沿裸露岩壁边坡的地面和顶部挖种植穴(面积1m2,深0.5m,坑距0.5m),同时施行土壤覆盖,保证覆盖层厚度不小于0.5m,削坡填坑时的剥离表土为覆盖层土壤的来源。在回填后的Ⅳ号采坑种植荆条、刺槐等灌木。种植坑规格为深0.5m、面积1m2,保证栽植株距为1.2m,覆盖土层厚度不小于0.5m。顺沿水塘四周、道路两侧挖坑栽种松树、柳树等常绿乔木,最小种植株距为1.0m。
结论:总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涉及问题非常的多,应当从多方面开展工作来进行补充与完善,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以确保我国矿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凯,兰井志,郑伟.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11):19-21.
[2]张荣军.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几点思考[J].资源导刊,200(10):16-17.
[3]王永生.加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探析[J].矿山机械,2010(20):12-14.
[4]李想.浅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在露采矿山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83-83.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论文 篇四
(2)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裂缝及时填埋,恢复土地功能。
(3)恢复采矿地表变形损毁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复中转场地、煤矸石堆放场地形地貌景观。
(4)解决受影响村庄的人畜饮水问题。
(5)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析与建议。
综上分析,该煤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在全国范围居中,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特征,因此对周围社会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较大。现状调查及预测分析发现,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会对含水层造成较严重影响。因此结合矿山地质、交通、经济及社会等条件,应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地貌景观保持三个层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从而保障当地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与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龙达煤业有限公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题[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2]辛鹏。陕西省麟游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
[3]辛鹏。陕西宝鸡市渭河北岸大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危险性评估[J]。中国地质科学院,。
[4]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晋城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报告[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
[5]何晓磊。西安市灞河左岸滑坡形成机理研究―以成东坡滑坡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 篇五
2.1.1分区原则
(1)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和<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9号)要求,参照《全国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修改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3月),依据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区结果,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2)在划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时,主要考虑突出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使矿山环境预防、保护、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以达到提高矿山环境监测精度、实现矿山环境的有效保护、确保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成效显著。兼顾考虑国家、企业和社会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承担能力。(3)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在具体分区时,首先明确各区属性,制定分区依据,确保不出现存在交叉属性的区域。
2.1.2分区依据
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参考论文 篇六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2.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论文 篇七
平沟煤矿1958年建矿至今已有56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建井之初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 198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改扩建, 至1991年设计能力达到120万t/a, 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从建井至2014年底累计开采和损耗资源储量3209.7万t。
平沟煤矿目前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地面沉陷、矸石堆放及矿坑水的排放等。所以, 平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成为矿井生产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1 矿山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
1.1 矿山概况
平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煤田卡布其矿区, 行政区划隶属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50'00″~106°57'00″;北纬:39°31'00″~39°37'00″, 东西最宽约2.52km, 南北长约6.4km, 面积15.6451km2。
矿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东南约13km, 乌拉公路、乌拉铁路、临乌高速从矿区西侧通过, 距包兰铁路11km, 乌拉铁路支线为本矿铁路外运专线, 且有公路通至矿区, 交通十分方便。
1.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2.1 自然地理
1.2.1. 1 气象
矿区属半沙漠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 日照丰富, 春季多风少雨, 夏季炎热短暂, 秋季多雨凉爽, 冬季寒冷漫长。一年四季干燥多风, 昼夜温差大, 最高气温达39.4℃, 最低气温-32.6℃ (一月份) , 年平均降水量247.7mm, 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 最大降雨量357.6mm,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3132.1mm~3919.3mm, 平均3486.1mm。常年以西北风为主, 平均风速3.2m/s, 最大风速24m/s, 最大冻土深度1.50m。
1.2.1. 2 土壤和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所在区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地表多砂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 土壤p H值在9.0-10.0左右, 呈强碱性反应,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等。土壤层土质较粗, 多为砂土、沙壤土, 地表多沙砾化, 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 土壤肥力差。
平沟煤矿土地利用现状以其他草地、裸地和采矿用地为主。
1.2.2 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中山和沟谷, 总体地势呈东高西低。低中山主要分布于矿区的Ⅰ盘区和Ⅲ盘区, 地势陡峻;Ⅱ盘区以宽缓的沟谷为主, 地势相对较为平缓。
2 矿山采动造成地质环境灾害的评价
2.1 地面沉陷、地裂缝
平沟煤矿建矿至今分别开采9-1#、10#、14#、16-1#煤层, 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矿井采煤顶板管理方法为自然垮落法, 采空区面积较大 (目前形成采空区面积340hm2) , 采空高度约2.5m~5.0m, 呈不规则状。
除发生地面塌陷外, 矿区主要地质灾害形态以地裂缝形式显现, 地裂缝长度一般在20m~70m之间, 宽3cm~50cm。
2.2 矿区荒漠化
平沟煤矿由于大面积和多煤层开采, 沟通或破坏了矿井主要含水层, 在矿井采掘中曾发生过2次突水事故, 分别为1986年3月29日和1986年6月21日, 均为底部奥灰出水, 初始水量分别为88.2m3/h、123m3/h。上述情况造成地面沉陷、地裂缝外, 加之矸石渣堆堆放及矿山“三废”的排放, 已经危害到矿区内及周边的植被, 导致植被枯萎、死亡。地表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形成矿区土地荒漠化。
3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措施
3.1 治理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贯穿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 特别对于开采历史较长的矿山, 由于早期开采过程中, 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 因而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且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 因此, 在未来的接续生产阶段, 必须加强对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预防为主的原则。
(2) 执行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3) 严格控制矿山采掘接续阶段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最大限度地维持或减弱矿区的地质环境破坏程度, 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4)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点, 对矿山破坏区及权属不明或灭失的采矿用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方案, 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 以最少投资实现高效的恢复治理效果为原则。
(5) 边开采边治理, 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确保施工人员和矿山生产人员的安全。
3.2 治理措施
3.2.1 目标
(1) 保护与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使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防治,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2) 加强后续矸石的合理堆放, 对已存在的矸石进行规范化管理与设计, 避免造成次生地质灾害; (3) 努力减少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4) 努力创建绿色矿山, 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2 治理工程及治理方法
3.2.2. 1 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
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因矿区地形复杂, 高差变化大, 地表变形区常表现为错动型地面裂缝或塌陷台阶。
对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宜采用浅层平整法和排矸充填法进行处理。回填材料充分利用平沟煤矿排矸场风化稳定的矸石。
浅层平整法就是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 (3m以下) , 采取平整土地、修缮排灌系统的方法, 改善耕作条件, 恢复作物种植。
对沟谷出现的塌陷、裂缝, 当塌陷深度小于3m, 地裂缝宽度小于300mm的, 可就近取矸填埋、夯实。对出现的局部洼地, 因地势平整, 疏导过水通道。对损坏的草地, 适时补栽 (种) 。
3.2.2. 2 矸石堆治理
矸石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历史原因, 平沟煤矿一直采用地面堆放的排放方法。随着资源开采量的加大, 平沟煤矿今后还会产生更多的煤矸石, 如果继续采用地面堆放的处理方式, 势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资源的压覆、破坏。
对于平沟煤矿矸石堆的治理宜采用矸石综合利用和矸石堆覆土绿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矸石综合利用上已经总结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可行的路子, 例如矸石发电、矸石制砖等等。
矸石堆覆土绿化主要是针对历史上已经产生的矸石堆而采用的方法。对于已经稳固的矸石堆, 在其表面覆土压盖, 一是可以封堵有害气体外泄, 二是在覆土面可以种植草木绿化, 达到改善矿区环境的目的。
另外, 也要重视矸石堆边坡的处理。首先将矸石堆边坡按原有的台阶面进行削减, 削减坡度不大于40°, 并在台阶面上留设一定宽度 (一般不小于2m) 马道。马道内侧设置一条排水沟, 用以排除矸石堆的雨水, 马道平台之间设置竖向排水沟连通, 保证上部雨水顺利引至山底, 矸石场底部建浆砌片石环形排水沟, 将雨水引至沟谷排水系统中。其次, 在矸石堆坡面上也要覆土, 待稳固后植草, 可以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3.2.2. 3 矿山荒漠化治理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含水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矿区水土流失, 植被受损, 形成土地荒漠化。
治理主要以黄土填坑植树的方法进行治理。当然, 林木成活需要水源, 这里矿井的废水即可发挥作用。在矿井废水排出井下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浇灌林木。
4 结束语
随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21世纪的能源结构将逐渐改变, 到本世纪中叶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但煤炭的绝对消费量有增无减。为了可持续发展, 要把能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煤炭作为能源的利用方式必须改变, 必须大力开发推广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 煤炭要通过洁净转化和定向转化变成优质能源和宝贵的化工产品, 煤化工将取代石油化工在21世纪得到蓬勃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及其共 (伴) 生矿物、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煤炭综合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煤转化和煤伴生矿物的利用。因此, 应大力发展煤气化、煤液化, 并加强石煤、煤矸石、煤共 (伴) 生矿物的利用。
8.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篇八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解决方案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存在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同时伴随着多样化的地质灾害。就地质灾害整体而言,矿山地质灾害只是组成地质灾害的小部分。现阶段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多是人们在矿山勘探、开采矿产资源所造成的,通常将这种灾害成为人为地质灾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开采矿产资源所使用的设备以及施工技术比较落后,不能在矿产生产的同时考虑到矿山地质的自然环境,导致矿山地质环境在矿产资源不断开采的过程中不断恶化。
现如今,矿产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相关资料表明,矿产资源支撑着我国90%的能源储备、80%的工业产品生产运料以及70%的农业生产资料等。由于传统矿山资源开采受到技术以及设备的限制,导致矿山地质环境恶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提出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人们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地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已经是当前矿山资源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2.1 排放污染问题
通常来说,矿山资源的勘探以及开采需要大量的炸药进行爆破,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矿山固体废弃物和粉尘。同时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时,需要利用以柴油为动力能源的开采设备进行作业,所以会造成大量污染气体的产生。如果遇到恶劣的地质环境,则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此外,矿区外的固体废弃物会在大风的时候产生扬尘或者沙尘暴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山周边的绿色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加大了矿山表面土壤的板结程度。
矿山资源在生产阶段会产生大量的选矿废水、矿坑水以及尾矿池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导致酸碱度偏高,如果没有经过处理而进行任意排放,则会造成大面积植被和动物的死亡,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
2.2 地质灾害问题
根据我国地质地貌的特征,国家相关部门将地质灾害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另一种则是人为干预而造成的地质灾害。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得出,我国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人为地质灾害引起的。例如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问题以及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
2.3 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传统矿山资源的开采受到了技术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勘探部门在进行矿区选址时,通常会选择容易开采的区域。如果矿区开采至一半后发现开采难度上升,则会舍弃当前矿区,寻找新的矿区而造成原有矿区的浪费。另外,存在一些小型矿山企业,为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对矿山进行任意开采以及过度开采。由于这些小型矿山企业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对矿产资源进行处理,而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3.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对策
3.1 提高废物的治理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矿产资源生产企业应及时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以及专业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的生产效率。同时,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矿产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矿山资源生产过程中降低废物的产生。
对于一般的固体废弃物,施工企业可以对尾砂进行回收处理。对尾砂中的云母、金属物质以及石英等有价值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降低矿区尾砂的产出量。对煤矿固体废弃物,则可以将其利用在发电或者道路铺设等方面。在矿山的开采以及冶炼阶段,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矿山企业可以将使用后的水资源进行过滤处理,从而使水资源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于一些特别的矿区,例如黄金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将浸金含氰的废水进行处理,多次循环使用,最终可以达到无废水排放的程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降低废水对周边环境的侵蚀程度。而对于粉尘问题,矿山企业可以在矿区爆破之前,对于爆破的区域进行加湿,或者提前在爆破区域以及周边种植绿色植物,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3.2 加强废弃土地的恢复
当前阶段,大部分矿山企业在矿山资源开采完成后,没有对矿区进行妥善的处理,造成矿区在开采完成后成为废弃土地。再者,由于矿产区域废弃土地在矿产资源的生产过程中,受到了污染气体以及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的废水不断侵蚀,已经无法达到耕地的标准。因此,为提高废弃土地的使用率,需要相关部门改善废弃土地的土壤环境。
例如,可在废弃土地表面铺设正常的土壤,并且大面积种植绿色植物。同时对废弃土地进行针对性的施加肥料,培养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对废弃土地的再次改造,降低矿产废弃区域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
3.3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就当前形势而言,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生产过程中开采行为,从而降低矿区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制度,制定矿山地质排污收费标准。通过对矿区周边自然环境的考察以及评价,确定矿山企业在生产阶段对矿区周边环境的损害,并且结合生产过程中矿山企业向周边排放的污染物,对矿山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收费或者罚款。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专业的部门对矿山周边区域进行巡查,加强对矿山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力度。面对环境问题时,管理部门应以问题预防为主要的工作目标,不能在污染问题发生后才产生反应。
随着矿山资源生产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各个动力资源在矿产资源生产阶段的利用效率在不断地提高,产生废料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减少。最后,矿山企业在生产阶段,应当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绿色的生产模式,在提高资源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对矿产区域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响应政府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号召,应当加强矿山地质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保护以及治理措施。因此,在实际矿山地质环境管理阶段,管理部门可以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矿山资源的生产行为进行约束,降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从而保证矿山地质环境能够长期的持续性发展;由于矿产资源的特殊性,因此当地有关部分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预防方面,而不是问题发生后造成不良影响才想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矿产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同时为当地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的培训,争取做到政府与人们共同进行矿山地質环境的治理以及防护。
参考文献:
[1]李长洪,任涛,蔡美峰,李军财.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J]. 中国矿业,2005,01:33-37.
[2]张志祥,张永波,赵雪花,杨军耀. 隆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防治对策[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02:218-222.
[3]申健,李巧刚,刘晓晓,杨少华,郭英. 北京市在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J]. 资源与产业,2012,01:76-80.
[4]王剑民. 内蒙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 西北地质,2003,03:97-101.
[5]黄敬军.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 江苏地质,2002,04:216-220.
[6]祝启坤,黄玉清,宋征. 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01:21-25.
9.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验收 篇九
办件类别: 特殊承诺件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审批依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项目立项批准文件或任务书(矿山项目不要求);经批准的勘察设计及勘查报告(矿山项目不要求);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矿山项目提供经审查备案的“治理方案”或施工设计);工程参加单位相应的资质复印件;参建各方的中标通知书(委托书)、合同书;
施工资料:①开工报告施工报告;②工程竣工图;③工程施工竣工报告及多媒6 体汇报;④全部工程的自检、表报;⑤工程实施各阶段现场照片集;⑥工程实施的记录短片(15分钟左右);⑦以上资料的电子文档;监理资料:监理工作报告及监理过程中的全套监管文件及表报;
需提交材料:8施工质量评定及验收评定表;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资金使用资料:①工程进度付款凭证复印件及其汇总表(矿山项目不要求);10 ②工程费用调整文件及其批准意见(矿山项目不要求);③工程决算书;④工程审计报告;工程管理工作简报;
验收应准备的被查资料:①工程招投标文件(业主);②工程承发包合同及协议书(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③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④分部工12 程质量评定资料;⑤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⑥《会议纪要》资料;⑦监理资料;⑧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技术说明;⑨竣工图纸;⑩施工过程的录像及影集资料;⑾各种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⑿竣工决算报告及有关资料;⒀竣工审计资料。
10.宽甸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篇十
宽甸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通过对宽甸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治理工程,提出矿山环境保护建议.
作 者:解永刚 周雅红 王立刚 张娅琴 XIE Yong-gang ZHOU Ya-hong WANG Li-gang ZHANG Ya-qin 作者单位:宽甸县矿山设计室,辽宁,宽甸县,118200刊 名:有色矿冶英文刊名:NON-FERROUS MINING AND METALLURGY年,卷(期):200824(3)分类号:X75关键词:宽甸 矿山环境问题 治理工程 建议
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矿质能源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矿质能源的需求与消耗日渐增多。源源不断的矿质能源提供的背后是大量矿山被开采。由于我国矿山开采技术水平落后,废渣废水处理技术不高,且长期以来我国矿业发展走农业-矿业-抛荒模式,大肆开采矿山后导致山体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频发,废弃和闭坑的矿山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遍布各地,给工农业等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今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出台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文件,加强了私采乱采矿产的处罚力度,加快了矿山整顿、整合力度,由于我国的矿山地质的问题非常之严重,该文则通过矿山地质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现状采取的治理及恢复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大量的调查发现,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矿产,导致大面积土地荒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此外,由于不规范、不科学采矿还会导致大量的地表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动植物生态系统破坏等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与治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维护全国环境的生态平衡。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2.1矿山废弃物的处理。矿山废弃物的处理措施是地质环境整治的基础。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废石、弃土等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另外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所产生重金属,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科学方法处理,长期在阳光下暴露,随着雨水以及空气的扩撒,会严重的污染矿山周边土地,严重危及周边生活居民的生命健康。
针对矿山废弃物,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将科学配比的废弃矿石与砂石混合,回填矿坑。这样一方面能节省矿坑回填资金,另一方面能减少回填物质的浪费,还可以有效的处理废弃矿物,减少矿山污染等,然而此方式对加强矿山土质的压实度和地质复原起着一定的帮助。
2.2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根据灾害的发生速度快慢,矿山地质灾害则可以列为两大类:第一为突变性的地质灾害,例如地震、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等等;第二是缓变性的地质灾害,例如沙漠化、地面沉降、荒漠化等等。矿产在一般开采过程中,这两种灾害均可同时发生。
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一是破坏了水纹环境,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地质出现松散;二是毁坏了植被,导致地表植物缺失,水土保持能力下降;三是地下岩石的压实度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岩石应力均衡性被破坏;四是矿石废渣乱堆乱放,大量的优质田地被压实。以上几个因素在外力的诱导下,非常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以及泥石流的灾害。
土地荒漠化也是矿山地质环境的一种,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一方面植被被破坏,山体蓄水能力有限,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另一方面矿山废石废渣随意填埋,导致水纹状况发生改变,导致原始的河流的干涸。但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矿山大多由于排水问题,导致附近的地表水疏干,促使浅层地下水长期没有补充恢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破坏四周生态环境,最后使矿区土地出现了石化和沙化。
针对矿山地质灾害,一是要治理水污染。增加矿山开采中的水处理设备投入,保证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实现排放。二是要保护矿山植被,经过植树造林、种植草被等保护矿山植被,以防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发生。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针对我国矿山环境的目前状态,应该加大我国矿山的环境保护及治理,通过恢复治理的方式与拦、整、护、植、排等等,多种方式共同实行,对我国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起着重要的意义。
3.1完善矿业地质环境保护制度。为了促进我国的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维护我国矿山环境优美,保障矿山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安全。其次,需要国家环保部门起到监督职能,并与国土资源部具体环保工作一起来实现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监督的工作,推进我国矿业地质的环境保护与治理顺利实施。必须加大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从立法的角度上,进一步强化矿山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
3.2培养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矿山的开发需要科学合理,杜绝资源浪费,坏境破坏,矿山环境的治理更需要科学合理,防止二次污染,扩大再污染。而矿山的开发、治理与保护均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能够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使这些技术使用到矿山的环境保护中来,进一步做到减少尾矿、矿渣、煤矸石等等开发利用科研的投入,减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避免资源浪费。优秀的人才获得方式很多,我们可以一方面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对在职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
3.3研发矿业“三废”回收利用技术。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废石、废渣、废水回收与利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着的要意义。通过引进先进的采矿和选矿设备,提高矿土的选择效率,不仅能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减少“三废”的排放,还能保护我国矿山环境。
3.4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有效防护。在实行矿山地质的环境治理与防护过程中必须要系统的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及研究,加强区内的地质环境监测。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以及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对区内环境进行治理。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做好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在矿石的开采过程中,必须实现高度机械化作业,节约人力并且充分的利用资源,可利用矿渣回填达到进行植树造林,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应加大力度进行先进科技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实现矿山清洁的生产;对由于矿山开采而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裂缝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做好防御和治理。
4.结论
1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论文 篇十二
1 矿山环境质量评价
我国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确定矿山主要污染源的情况下, 经调查和测试得出污染源的具体值, 然后与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确定超标率、超出率等作为评价依据, 并据此提出环保对策及净化措施。这是一般初级的、简单的评价方法。另一种是采用环境综合指数或模式, 即以各单要素的EQI和总环境质量指数∑EQI指数表示。各单要素的EQI值又由几个单一污染物的分指数组成。
2 矿山环境质量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对拟建项目在未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环境预测的内容十分广泛, 种类繁多。在时间上, 可分为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在空间上, 可分为区域性预测和局部预测 (矿区预测) 。按内容分, 又有单要素预测和综合性预测。
当前用于环境预测的方法很多, 其中被普遍重视的预测方法是数学方法和模拟方法。数学方法的实质是将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做定量比较, 从而预言其发展趋势, 揭示新的现象和新的关系。经常使用的有统计数学、矩阵、最优化理论和相关分析等。模拟方法有两类:一类为模型模拟, 另一类是数学模拟, 它主要用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污染设备的投资、效益分析等。近年来电子计算机用于数学模拟后, 它才显示了真正威力, 并在很多方面代替模型甚至优于模型。
目前, 我国正在编写环境预报预测的软件程序, 届时各矿区只要把该矿的各种环境要素、污染状况及预测监测数据输入计算机, 即可高速度高质量地编写出环境预测报告。
3 矿山环境地质图编制研究
矿山环境地质图, 既是矿山环境地质工作的成果, 又是矿山进行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及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3.1 矿山环境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矿山环境地质图应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矿床地质概况, 二是矿山环境地质概况。
3.1.1 矿床地质概况
地质体 (特别是污染源) 的类型、分布范围、空间变化、矿床储量、品位、品级、伴生组分、产状、岩性、构造、开采技术条件和地下水类型、变化趋势及物质成分等。
3.1.2 矿山环境地质概况
环境基本单元状况:污染源、扩散范围、污染边界;自然污染源和开发污染源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衍生变化, 自净能力和速度;环境质量的评价:环境本底、现状、趋势、性质、污染物的组成、容量、浓度及其时空变化情况和对工农业生产、人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监测状况:监测网的布局, 监测项目和方法, 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选择, 监测数据的计算公式和指数的表示;环境治理及规划:反映环境治理方案、方法, 措施和规划, 治理的预想效果, 以及投资、工程计划等。其中有些内容由环境保护部门提供。
3.2 矿山环境地质图的分类
根据矿山环境地质特点和环境地质图的表示内容和方法, 可将矿山环境地质图分为六大类。在生产实践中可视矿山环境具体情况, 编制所需要的基本图件, 具体分类如下:矿山污染源分布图, 包括自然污染源分布图, 开发污染源分布图, 污染类型图, 有害元素垂直分布图。矿山环境质量评价图, 包括环境本底图,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图,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 环境质量趋势评价图。矿山污染程度图, 包括污染等值线图, 污染超标曲线图, 有害元素相关曲线图, 污染程度季节变化图。矿山环境地质监测图。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图。特殊矿山环境地质图, 包括矿石自燃自爆危险区图, 地热异常图。
4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保护
4.1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路线和原则
保护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生态环境, 应遵循以下六条原则。
4.1.1 立法原则。
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矿山开采者对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破坏及其治理所应承担的责任, 并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治理工作必须达到的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4.1.2 生态风险评价原则。
在实施矿山开采活动前, 应当根据有关法律、矿区各类资源赋存情况、开采活动可能引起的地质生态破坏类型和程度, 以及开采者从事开采和地质生态重建的技术经济能力等, 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4.1.3 最少量化原则。
尽可能使开采所占用的土地最少, 使开采过程造成的景观破坏、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破坏和生物群落破坏最少, 使矿山废弃物的生成量最少。
4.1.4 资源化原则。
它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使受到破坏的土地、水域等, 经过治理, 能作为合格的自然资源再度具有生态经济价值;其二是使开采活动产生的矿山废弃物的利用率远小于它的生成率。
4.1.5 无害化原则。
它是指对矿山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置。多数情况下, 矿山废弃物的利用率远远小于它的生成率;即使经过再利用, 仍会有相当数量的废弃物产生。对矿山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去毒法, 以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去除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另一种是隔离法, 以物理方法阻止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向周围环境渗漏。对于一些具有潜在资源价值, 但在技术经济上一时难于开发的废弃物, 隔离法是一种比较恰当而又经济的选择。
4.1.6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原则。
这一原则是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治理对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 包括采矿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的恢复以及生物群落的恢复和重建。在任何情况下, 采矿活动都会造成土地、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以及生物群落的破坏, 而且这些破坏往往是数量极大的。最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和无害化原则只能在一定程序上减缓这些破坏, 但远不能取代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原则。
4.2 矿山地质生态重建及调控技术实施原则
采矿对地质一生态环境的影响严重而明显。不同类型的矿山企业的工艺特征和影响地质生态环境的技术强度不同, 它们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别。采矿过程形成的能量和物质的转移交换是影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采矿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露天采矿破坏土壤;废石堆、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 ;水文地质环境的破坏 (海水入侵;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矿山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因此,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重建也应成为国土资源部的创新工程加以研究和开发。
摘要:近年来, 国家计划、经济和环境管理部门把环境影响评价定为开发和建设矿山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个矿山, 不仅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 而且要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评价。
关键词:矿山,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候德义.找矿勘探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0.[1]候德义.找矿勘探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论文】推荐阅读: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08-22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07-25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研究论文08-24
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08-21
地质环境自检自查报告09-15
地质环境工作总结10-19
地质工程师论文09-29
矿山治理汇报07-06
感受矿山文化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