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的六个阶段

2024-06-25

沙盘游戏的六个阶段(3篇)

1.沙盘游戏的六个阶段 篇一

临习书法的六个阶段

作为一个职业书法家,如果一生要50年从事书法专业,其40年应当是临摹阶段。而综观网络圈子几乎是只交流书法创作,而很少交流临摹习作,完全忽视了这长达40年的临习阶段,颇为遗憾。本人安然以个人临习经验,分别论述这临习中六大临习阶段,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圈友指出。圈友也可以从中判断评估自己的临习水平已达到了或接近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字形基本相似:临习的最初阶段(1年)既然是临习,字形一定要尽量形似,因为只有“形似”,才算“临帖”。临习时一定要多注意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力争接近原帖。成年人临习书法,只要临习方法基本正确,一年内要做到基本形似是没有问题的。如练到二年,即临到令人刮目相看。本圈子里也有这样的年轻人。

安然认为,字形,是指笔画和结构,而临习,首先要掌握其笔画,而后才是结构。而在临习之前,你必须要知道和了解的就是“用笔”,这是学书法最基本和关键的一步。可惜当代大多数初学者,甚至是所谓的“大家”,都不明白到底怎样用笔,其所临作品,形神不具!学书贵在用笔,若要引经据典,须有出处,那就是唐代书学家张怀瓘的论点:“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

然而初学书法者未必明白用笔之法,不管有法无法,先求其形,特别是基本笔画。大凡临帖前要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清笔画的方位,形态特点。诸如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务求字形基本形似。

第二阶段:基本笔画笔法正确:临习的初级阶段(10年)何谓笔法?安然认为,这是有人临习书法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不会问和思考的问题。书而无法,甚是可惜!自晋唐以来,笔法可以说是“千古不传之秘”!直至今日真正懂得笔法要领者还是寥寥无几。所谓笔法,即是点画的书写方法和线条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包括了执笔法和运笔法。书法要贵用笔,用笔要贵用锋。提按顿挫见笔心,调锋铺毫在腕中。

晋人笔法:在中锋铺毫的前提下,以疾、涩之法运笔,处处以疾势而书。

唐人笔法:颜真卿和怀素论书法时说:“写字应用折钗笔法”。

宋人笔法:北宋大书家米芾曾说:“别家善书,只得一笔,而我独得四面”。

清人笔法:清初周亮工引用当时学书之人的话说:“八面锋尚且不够使,如何只用中锋?!”

以上是本人安然对各朝代笔法的运用和变化作个简略的总结和概括,而其变化和演变均建立在基本笔法上。因此基本笔画笔法正确,是学书至关重要的环节,否则,即使盲目下功夫,也收效甚微,甚至功夫越深,受病越大。因此环节乃学书过程中乃“重中之重”,要写明篇幅较大,本人安然将在讨论区另写一篇“基本笔法要诀”,希望能写的更详细、深入一些。

第三阶段:笔画要有质感:临习的中级阶段(20年)今天在不知觉中,写到了临习的第三阶段。可能是我安然眼光苛刻了些,网络99%的书家未能过得了此关,当然也包括本人在内。注意:如没有二十年以上扎实的功底,请不要谈“质感”二字。

安然认为,书法用笔不外乎形与质这两个方面。所谓形是指字形;所谓质是指质地,包含份量、厚度、骨力等。形贵于变化,是流露在外的形式美,质贵于朴素,是潜在的质地美。书法的质感是要有沉厚的笔力来支持。因为讲究笔力,笔力充沛,沉劲入骨,才能给人以一种沉着端庄,精神内敛的形质之美。

蔡邕《九势》中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功力颇深的书家用中锋写的字,背阳光一照,正中间有道黑线,黑线的周围是淡墨,点画沉着顿挫,精炼凝重而产生了立体的感觉。这就是说明你已经达到了临习的第三阶段:笔画的质感!

第四阶段:墨法自然:临习的中高级阶段(30年)首先要提醒一下各位:如果您还没过得了以上本人总结的这三个阶段,同时也没有三十年的临习经验,请不要说自己的墨法已相当自然。因为本人认为,墨法自然是书法临习的中高级阶段。

安然认为,作品中的墨色或浓或淡、或枯或湿,可以造成或雄奇、或秀媚的书法意境。润可取妍,燥能取险;润燥相杂,就能显出字幅墨华流润的气韵和情趣。安然还认为:墨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不但应笔力遒健,布局和谐,而且要墨法自然!

安然还是先请各位看看本人整理和归纳的先贤对墨法的论述和经验:

唐人墨法:欧阳询在《八诀》中说:“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孙过庭的墨法,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概述。

宋人墨法:姜夔《续书谱》专设《用墨》一章。其中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元人墨法: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以圆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仍不得重改。”

明人墨法:书家的墨法意识又不同于以前。丰坊在《书诀》中说:“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脉相连而有势,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弱。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须新汲,墨须新磨,则燥湿调匀而肥瘦得所。”另外,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也说:“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

清人墨法:清代书家周星莲在其《临池管见》中也将墨法与笔法相关联,他指出了浓墨用之不当易“死”,故力求其“活”; 淡墨用之不当易黯,故力求淡而不失华采。

安然请各位想想,何谓笔墨?有笔墨,即存在笔法和墨法。而当代书家对墨法的重视及其艺术表现力,其自觉意识远远落后于笔法。书法虽是单色艺术,但墨色干、湿、浓、淡、枯、润、深、浅等的无穷变化使其美感大为丰富。因此,学书之人,必修墨法!

第五阶段:气韵生动:临习的高级阶段(35年)何谓“气韵”?安然认为,气乃势也;韵乃韵味。安然又认为,书法中的“气势”,是运动的生命之源,其使点画之间有呼应,字字之间有顾盼,行列之间有映带,整幅作品一气贯注。故只有得势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上乘之作!

逐字分析,何谓“(气)势”?安然认为,一个笔画、多个笔画、字与字之间的笔画趋向和联系,这就是“势”。识势不清,关系不明。《艺舟双楫》写道:“字有筋、骨、血、肉,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前人论书:“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中来,有气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帝王书有英伟之气;大臣书有台阁之气;僧道书有方外气;山林书有寒俭气;闺秀书有脂粉气”。学书在法,而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

为了具体说明何谓“韵”,安然今天就例举一下前人的作品。

一般练过行草书的都知道孙过庭的“书谱”,其作品的气势和墨法的运用炉火纯青,但其作品却历来不能作为“神品”,而只能算是“能品”。安然认为,其主要还在“韵”字上,不是其作品无韵,而是其“韵”不足,其“韵”不够!而二王神品能千年而屹立于书法艺术的顶峰,独得这“韵”字,其“韵”无穷!安然再问一下各位:何谓“神韵”?由此可见,这一个“韵”字在书法临习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所谓“气韵生动”,安然认为就是要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非具体笔画的状态及形质。如到此临习阶段,这要和以上提到的“四个阶段”有“质”的飞跃和区别,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传神之作”!

静气凝神,细观其韵。于平实中力注笔端,集楷书之工,隶书之静,行草之情,篆籀之韵于一体,如佛家长者静观人世体察物情,风神淡泊,体态安详,颇具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气象。

第六阶段:章法完美:临习的最后阶段(40年)

何谓“章法”?安然认为,在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作品内容的排列、题款、盖章等,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韵流动,起伏随势,寓情寄意,也都是章法组成部分。

安然就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来分析,其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终为神品。临习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

古人对书法创作中的章法留心很早,传为王羲之的《笔势论》中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 这里既讲到上下字之间的承接,左右的映带,也讲到了行距之间空间的分布,一篇的上下得所,和谐统一。似乎章法的各个要素都谈到了。

2.顾客做决定的六个阶段 篇二

首先第一個心理是:不知道我有这个需求,这类顾客在这个社会占一部分,当一个销售员找到这个顾客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这样的商品,我用一个生活日常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就像一个人不知道正常人的牙齿都会多少有点蛀牙,在他心里就是我每天都是早晚刷牙,没有蛀牙、坏牙的概念,你问顾客,这个时候他会说我没事的,我每天刷牙,现在也不痛也不痒的,这类人也是最糊涂的一帮人,一点危机意识没有,这类顾客我们开发起来比较累,要改变他的观念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个心理阶段:知道有点问题,但不觉得严重,也就是知道自己有点蛀牙,但是觉得这个是人都应该有的,不可能一辈子牙齿不坏的,认为是非常的平常,不引起重视,这也是导致最后直接拔牙的原因。这个也是观念问题,占大多数人群。

第三个心理阶段:现实性决定,意思这个蛀牙到了发作的时候,有点痛,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痛的吃不消的时候就想到了医院,因为牙痛很奇怪的,痛个一两天他会好一点,过后又痛,就像我们顾客又想买这个商品,又觉得很贵或者不值得,等不痛了就又忘了,这是人的固有的侥幸心理,几乎人人都有点。但是很多顾客在这个阶段容易犯错,认为顾客有了需求,因为牙齿很痛了,而且也说了不找医生看来是不行了,所以销售员跟拿到了圣旨一般,岂不知这是表面性的决定。

第四个心理阶段:有了这个侥幸心理之后,顾客就反悔了,找些理由来拒绝我们这些业务员,而我们由于在第三阶段得到了顾客的初步认可,这个时候顾客又反悔,我们就会认为这个顾客不诚信,说话不算话,拒绝了我们,这个时候心理也受了打击。岂不知这是成交前的信号,八成的业务员死在这一关。

这样就到了第五个心理阶段:就是权衡利弊的阶段,因为牙痛反反复复的痛,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想想牙齿坏了是不可能自己变好的,这样下去身体都要弄垮,所以认为去看医生比较有利。这里就是要我们业务员在第三个阶段的时候,紧接着给出痛苦点,就是说出顾客如果不成交不购买的话,将会是什么结果,而不是在第三个阶段向客户找成交,这样顾客就没有第四个阶段了,直接就进入了第六个阶段。

顾客的第六个心理阶段:最终决定阶段,经过第五阶段的权衡利弊,最终做出一个决定,我不去医院不行了,也就是说不买不行了。剩下的就是看买哪一家的,就是去哪家医院的问题了,这个时候就看你的产品有没有优势和特点,或者你的人有没有给顾客的留下足够的信赖感了。

3.沙盘游戏的六个阶段 篇三

——基于总结国际金融危机教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1日 09:00

来源:《求是》期号:2012/11作者:周慕冰 我要评论

加强和完善银行监管,是银行业科学发展与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永恒主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和完善银行监管的新理念、新措施。中国银监会始终坚持创新监管理念和措施,推动银行业在改革中稳步前行,不仅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且实现了自身稳健经营,支持了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现阶段银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一方面,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不断加快,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资本、流动性以及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新标准,银行业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中国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优化监管理念,加强监管引领,进一步提高银行监管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更加注重激励性监管,逐步实现约束性监管与激励性监管的有机结合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内控机制失效,内控失效的外在原因是约束性监管过多而激励性监管太少。事实上,国际的经验教训深刻地揭示了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一个充满非对称信息的市场里,市场是否有效,取决于市场规则是否符合激励相容条件,激励机制能否有效诱导市场参与者自觉地披露信息和努力工作,切实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我国的情况看,商业银行通过股改和公开上市已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具备了实施激励性监管的条件。因此,要逐步建立合理的监管激励机制,充分提升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监管政策内化为银行的规章制度,使监管措施内化为银行的自觉行动,使监管要求内化为银行的自我约束,真正做到激励相容,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一是加强自查自纠。对于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可要求银行先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自查自纠成效明显的,应减轻甚至取消处罚;自查自纠不力的,应加重处罚。

二是实施差别监管。要实行监管措施与银行风险状况挂钩、与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挂钩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监管措施的引领功能。比如,在市场准入监管方面,优先支持经营稳健和管理规范的银行,对风险控制水平较高的银行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三是激活市场主体。要通过激励性监管措施,充分发挥银行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切实增强其在防控风险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比如,在实施非现场监管中,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银行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最低监管目标值的基础上,确定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拨贷比和更低的风险集中度、杠杆率等指标,作为全行经营计划,以促进经营机制的自我完善和风险控制水平的主动提升。

二、更加注重创新监管,逐步实现银行监管与银行创新的良性互动

金融创新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为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变迁。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欧美银行业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过度创新,而我国银行业相对说来则是创新不足。我们要充分吸取欧美银行过度创新的教训,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营造有利于银行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一是鼓励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产品创新。要鼓励银行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真实需求和能够形成生产力的有效需求,不断加大金融创新,把稀缺的信贷资金配置到实体经济中最急需的行业和企业,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当前,要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品和“三农”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特点,创新出“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切实改进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质量。

二是探索围绕资产管理的业务创新。资产管理业务不占用资本,风险较小,又能够改变银行过分依赖利差的盈利模式,有利于银行转变发展方式。要引导银行将资产管理作为创新重点,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前提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三是研究推进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创新。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强银行流动性,降低加权风险资产规模,缓解资本占用压力。要鼓励商业银行选择质量好、收益稳定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在坚持结构简单、规模可控、信息透明的原则下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坚决防止将单级证券化产品衍生成复合产品。

三、更加注重公正监管,逐步实现单体机构监管与整体行业监管的有机统一

银行监管的目标之一是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和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公正是市场经济实现充分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基石。如果制度安排先天性地存在不公正性,就会导致资源错配和市场失效。银行业的公正监管就是要将所有机构视为法律地位平等的市场主体,实施具有一致性和科学性的监管政策与监管措施。

一是更加注重监管规则的科学性。这是公正监管的先决条件。要逐步跳出偏重于规范银行具体经营行为的思维模式,研究制定立足于规范行业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的监管规则。这就要求监管部门更多地调研和听取银行意见,准确掌握行业和市场动态。

二是更加注重监管评价的一致性。这是公正监管的基本要求。要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类型银行的准入标准,从源头上杜绝监管套利;要不断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增强不同银行监管工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要探索开展横贯式现场检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银行的同一类业务、同一类客户进行检查,确保对不同机构和不同地区的查处标准与监管要求相互一致。

三是更加注重监管执法的权威性。这是公正监管的重要基础。唯有严格执法,才能切实保障监管的公正性。要坚守风险底线,通过持续的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准确发现并及时揭示各种风险苗头。要加强监管处罚与问责,杜绝选择性执法,改变以往市场准入多而持续监管少、风险提示多而行政处罚少、监管要求多而后续措施少的现象。

四、更加注重合作监管,逐步形成既不交叉又无空白的监管合力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被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称为“没有全球政府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全球化时代,构建出有效的国内外金融监管合作机制显得尤其重要。我国银行业近年来综合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程度日益提高,加强监管合作成为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一是强化银监会内部的联动监管。建立健全监管联动平台,加强银监会与各派出机构之间的联动,共同研判监管对象的风险动态,确保对银行总行与分支机构监管的协调统一。二是强化国内同行的联合监管。继续利用好“一行三会”间的联席协调会议平台,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合督导和检查,筑牢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之间“防火墙”,有效防范跨业风险。

三是强化国际同行的联席监管。国际金融危机凸显金融活动国际化与金融监管属地化的矛盾,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非常必要和重要。要继续加强与全球监管者的信息交流和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标准制定,在国际金融监管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更加注重并表监管,逐步实现从单一法人监管向集团并表监管的根本转变

巴塞尔委员会于1979年首次提出了“并表监管”概念,1997 年将并表监管确定为《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一项核心原则。从我国的情况看,一方面,银行业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程度不断提升,业务关联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各银行集团的并

表管理意识有所加强,但集团对海外机构和附属机构的管理有效性仍然不足。加强并表监管的任务非常迫切,并表监管的方法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完善并表监管体制。要贯彻落实《银行并表监管指引》,并表监管体制由过去银监会监管各银行总行、派出机构监管各银行分支机构的平行式监管,逐步转向适应银行集团的自上而下式监管;并表管理体制由过去的银行集团通过派驻董事实行管理,逐步转向以派驻董事为主、条线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

二是拓宽并表监管内容。不仅要关注银行集团的监管指标执行情况,更要摸清集团内股权结构,关注集团内部风险传染和蔓延;不仅要加强对重点业务和重点机构的风险管理,更要关注集团并表管理框架的完善,做到各类机构、各种业务、各个区域全面覆盖,财务状况、风险水平、信息技术全面并表。

三是健全并表监管工具。当前,要根据银行集团与单一法人的差异,参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尽快建立银行集团的风险评估和监管评级体系;通过专项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综合评估银行集团并表管理能力。

六、更加注重行为监管,逐步实现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有机统一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商业银行的行为监管不够,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够。只有实现机构审慎监管与市场行为监管的有机统一,才能切实提升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从我国情况看,部分银行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不仅损害银行声誉,而且增加交易成本,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必须更加注重行为监管,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一是规范业务行为。要着力推进银行各类业务行为的规范化,重点要规范以业务转型和业务创新为名而附加贷款条件和增收服务费用的违规行为。要明确不得以贷转存,不得存贷挂钩,不得以贷收费,不得浮利分费,不得借贷搭售,不得一浮到顶,不得转嫁成本。二是规范信息披露。督促银行按照名录管理和统一定价原则,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将服务收费项目进行梳理排序,逐项列示服务名称、项目功能、适用客户和收费标准等内容。在推出新的收费项目或调整收费标准之前,及时告知金融消费者,确保其具有对价格变动的知情权和对产品的选择权。

三是规范投诉处理。督促银行进一步明确内部分工,加强投诉管理,加强舆情监测,创造通畅有效、界面友好的举报和投诉渠道,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按照“问题到我为止”的原则,通过专岗专人和快速应对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消费者反映的问题。

上一篇:命若琴弦高中读后感下一篇:我们家的春节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