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活动一小时工作计划范文

2024-08-12

每天活动一小时工作计划范文(共9篇)

1.每天活动一小时工作计划范文 篇一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为确保我校学生能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锻炼计划,请各班认真学习,积极主动的完成相关内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

一、具体内容:

1、每周3节体育课;

2、每天一次大课间活动9:30——10:00(跑步、做操)

3、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进行课外活动

二、课外活动课的具体安排:

(一)、活动时间安排:

周一:初一9.10.11.12.13.14.15.17.18;初二1.2.3.4.9.10.1

1周二:初一1.2.3.4.6.7.8.12.13.14.15.16;初二7.8.12.1

3周三:初一3.4.5.6.7.9.17.18;初二5.6.12.13.14.15.16.17

周四:初一10.11.16.;初二1.2.3.4.5.6.7.8.11.14.15.16.17

周五:初一9.10;初二1.2.5.8.15.16

(二)、活动方式:

1、各班学生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带领下,由体育委员组织,在学校指定的场地开展指定的活动。不得擅自改动练习场地。

2、体育教师巡回检查,负责指导学生的动作技术和安排合理的运动量。

(三)、场地安排:共计18个场地,具体分布如下

(四)、活动内容:

1、前10分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进行准备活动,可进行慢跑、徒手操、关节活动、游戏等。后30分钟的锻炼内容见下面的具体安排,每个练习之间要安排1-2分钟的休息时间,以免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太大。在完成所有的内容后,可有班级自己安排游戏等内容,但不可跨区域活动。

2、各场地的练习内容:

1号场地:

1、准备活动10分钟

2、进行乒乓球练习或进行冬季三项的练习

2--11号场地:

1、准备活动10分钟

2、俯卧撑15-20次/组,做3-4组

3、立定跳远10次/组,做3-4组

4、篮球比赛或游戏或进行冬季三项的练习

12号场地:

1、准备活动10分钟

2、原地深蹲跳20个/组,做4组

3、斜身引体30个/组,做4组(女生),双杠臂屈伸或引体向上8次/组,4组(男生)或进行冬季三项的练习

4、根据器材自选项目

13和16号场地:

1、准备活动10分钟

2、在跑道上跑50米或立定跳远10次/组,3-4次

3、俯卧撑15-20次/组,做2-4组或进行冬季三项的练习;

4、在跑道上中速跑3-5圈

(五)注意事项:

1、各班必须在指定场地练习,禁止乱窜场地,没有安排的年级不得到各运动场地运动。

2、活动期间,安全第一,禁止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激烈的对抗练习。

3、服从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管理。

4、鼓励各班在指定的场地上,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自创的活动。

2.每天活动一小时工作计划范文 篇二

2004年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 义务教育阶段, 一二年级由过去的每周3节调整为4节, 三至九年级调整为每周3节;高中阶段每周2节。随着这一规定的落实, 全国绝大部分学校都出现了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央7号文件) 下发, 各地纷纷采取措施, 加大投入, 解决中小学教师不足等问题。如江西省实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河南省近年来在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中, 专门拨付一定经费用于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师, 使“特岗计划”中音体美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

据了解,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组织实施“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和器材‘配齐、达标’项目”, 其中的“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配齐项目”, 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音体美教师短缺和体育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但是,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从全国范围来看, 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现状

记者前不久采访一所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时, 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的一番话道出了当今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的现状:

我校是重庆一所重点完中, 初高中加起来共有100多个教学班。现有体育教师18人, 按照重庆市中小学校一年级到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计算, 目前缺口至少在8人以上。

实际上, 我校目前只在高一、高二开设了3节体育课, 高三还是2节体育课。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师资不够, 根本开不起来课;另一方面是其他学科的课都排满了, 课程根本安排不出来。尤其到了高三, 压力太大, 像我们这样能开设2节体育课已经相当不错了。全国很多地方高三都没有体育课了。即便是按照现在的课时开课, 我校体育教师每周每人都得上20节以上的课, 这还不算代表队的训练和课间活动的工作量。除此之外,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 体育教师都必须到位。因此可以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操场或体育馆里。按照规定, 初中14节、高中12节为满工作量。我个人每周要上20节以上的体育课, 每周超出7、8节。前不久有个很好的教研活动邀请我参加, 我想找同事帮忙带下课都不行, 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法帮忙, 最后只好放弃。唉, 现在想提高自身都成了一件很难的事。

重庆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该市小学缺体育教师47%, 初中缺35%, 高中缺61%。

教育部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 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 还需要30万左右的体育教师。2010年, 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全国10个省、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 发现在多数省市的一些按规定开足体育课的学校, 体育教师的课时量, 中学在18节以上、小学在20节以上甚至达25节。与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属超高工作量。

行动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重庆市体育与健康课规定, 每周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开设4节体育课,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课时量为每周18节。按照这一规定, 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配备的人数应为班数×4节/周÷18节等于人数, 我校现有73个教学班, 体育教师应为73×4÷18约等于16人。2007年之前, 我校只有体育与健康教师12人, 近几年陆续招入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5人, 体育与健康教师达到17人。由于我校的教师编制没有满, 因此近三年先后招聘了10余名教师, 其中音体美等“小三门”课的教师就有7、8名, 基本满足了这些学科的教学需要。

为开齐开足体育课, 山东省青岛市近些年每年都要为每个区县配备10余名体育教师, 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以即墨市为例, 前年该市招聘了18名体育教师, 去年又招聘了30余名体育教师。与此同时, 青岛市还对改行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进行“改行归队”的梳理, 让改行的体育教师回到原来的岗位或兼职教学。此外, 该市还聘任了不少兼职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 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针对全区教师总体超编1000余人, 学科布局不均衡 (超编缺岗) 的现状, 采取了对超编学科多余教师, 且有意愿、有基础的教师实行转岗培训措施, 合格者持证上岗;对小学教师部分转岗和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 进行为期一年的周五六日培训, 经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同时该区每年对缺编体育教师较多的学校给予少量入编, 增添新教师。

在配齐配足体育教师的同时,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将每天上、下午两次大课间活动上升为“大课间行为艺术”, 安排专门课时予以保证, 调动了校长和其他教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积极性。洛龙区古城中学的刘爱贤校长对记者说:“‘大课间行为艺术’是我们校长的公开课, 每节课我都会亲自筹划备课, 和老师沟通、共同研究, 不仅有学期计划、课时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反思等, 还有优质课评比, 就连活动路线图我都得想好、设计好。”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欣说:“‘大课间行为艺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体育’教师, 不仅很好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也更加丰富、有保障。”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中小学校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一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体育课时;二是近10年来体育教师数量没有按课时比例同步增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 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对策一:破除体育教师配置的制度性障碍。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教师“整体超编, 结构性缺编”的情况。由于在招聘时注重理论和文化考核, 学校急需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因此被挡在门外, 而招聘来的语数外等其他学科教师却无法胜任体育教师的工作。基于当前体育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特殊政策定向或采用特岗招聘的办法补充体育教师。同时, 应细化教师的配置政策, 最好像规定师生比一样, 规定每个学科教师应配备的数量, 以改变学校将语数外教师放在重要位置予以保证甚至过度配置, 体育教师却缺乏严重的现状。

对策二:加强兼职教师培训。当前, 在体育教师缺乏的情况下, 很多地方都采取让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或由班主任等教师兼教体育课的做法。随着体育课时的增加, 这样的兼职教师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转岗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培训, 通过长期、有效的培训, 尽量使兼职教师达到合格体育教师的要求。

对策三:建立体育教师基本权益保障制度。在体育教师的课时统计中, 往往不包括早操、课间操和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的时间。建议将此纳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或每周课时中, 并使他们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

对策四:施行行政问责机制。如果学校不能够配齐体育教师, 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体育课, 无论是学校, 还是对相应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 都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规定和问责机制。建议对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管理人员, 尤其是校长实行问责制度, 要把校长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出现问题唯校长是问。

难点二:场地太小如何锻炼?

在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面积较小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面临人多场地小的实际, 如何克服困难、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许多学校和地区在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中努力挖潜, 他们用实践证明, 小场地也能做出大学问。

现状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是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劝业场附近的一所学校, 学校仅有一片不规则的空地, 经过整修后成为学生上体育课、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 32个教学班。据校领导介绍, 按照天津市的有关规定, 每所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起码要达到5.4%, “我们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只有3%左右, 如此算下来生均体育活动面积更低, 远远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的要求。”该校领导面对现状, 显得十分无奈。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纯初中校, 没有室内体育场地, 操场面积仅为2350平方米。现有初中3个年级, 3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600人, 每个学生平均只有1.5平方米的运动场地。记者采访该校时发现, 该校学生想要一起出操都不可能, 只能错时分开活动。

与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北京五中分校情况类似的学校, 在很多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比比皆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大量存在。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城市学校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不足45%。以地市以上重点学校为例, 有300米以上田径场地的仅占30%左右, 有3个以上篮球场的仅占42%。如果以生均运动场地计算, 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学校比例更低。

行动

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商圈的北京市灯市口小学共有学生1400名, 40个教学班。学校每天开设的体育课多达18、19节。原来学校只有两块篮球场、一块羽毛球场地,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都十分困难。近些年, 该校利用教学大楼在楼顶部建造了一个风雨操场,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课外活动和冬季长跑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矛盾。在“向上”发展的同时, 该校还就地“挖洞”10余米, 建起了一个两层的地下体育馆, 一层为球类馆, 有篮球馆、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在这里, 学生既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 也可以玩篮球、手球等;体育馆的另一层则是形体训练房, 以对学生进行体操练习和形体训练, 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该校体育教师商凤西自豪地说:“我校现有的地面、地下、楼上的立体化体育运动设施, 不仅满足了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需求, 还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立体化的体育场地让我们由原来的场地不足, 变为现在的场地高质量、高标准, 保证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生体质逐步得以增强。”

作为上海面积最小的区, 卢湾区有不少弄堂学校, 校园面积堪称“袖珍”。“最小的学校从头跑到尾也只有60、70米。”该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蒋平芳这样形容。为了克服场地带来的不便, 卢湾区的许多学校在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思路, 采用蛇形、椭圆形等跑法, 节省了活动空间;同时各校都开发了跳绳、传递火炬、传送篮球、弄堂游戏等适宜本校开展的活动项目, 每所学校的活动内容都达10余种以上。小型多样、因地制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以班级为单位, 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队列练习。练习时, 每名学生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少, 而紧凑的节奏、锻炼的强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其他运动。学生们情绪高涨、乐此不疲。该校副校长赵岩认为, 有个大场地固然好, 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与小场地现实并不矛盾, 大小场地都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要看大家是否重视。

重庆市广益中学背倚南山, 场地十分狭窄, 学生体育活动成了问题。不能在校内开展体育活动, 何不走出校门, 走进大自然锻炼身体?校长章显林和他的同事们想到做到, 在充分利用周边地形地貌设置学生健身场所的基础上, 该校精心组织、策划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每次活动前, 学校都会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讲授相关知识, 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演习, 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允许出外活动。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指出, 超重和肥胖与青少年运动不足有直接关系, 运动空间不足往往还会导致学生的情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发现, 儿童的攻击行为80%发生在室内, 尤其是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查显示, 我国幼儿园人均空间面积0.3平方米, 而美国儿童的人均空间面积为2.3平方米。

解决当前城市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我国的多数城市学校, 建校之初很少考虑学生运动场地问题, 场地基础差, 难以改造。但现在仍然没有对许多新建校的运动场地大小做出硬性规定。在日本, 为确保学生的运动, 文部省明确规定, 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 运动场地不得少于校园实际用地的50%。建议制订城市学校建筑运动场地大小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明确规定学生运动场地在学校总的用地中所占比例不得少于40%。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运动场应同时容纳全体学生做操之用。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平方米, 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平方米。”事实上, 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建议严格执行国家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相关规定, 使运动场地标准成为遏制超大规模学校发展的依据之一, 全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 注意开发老城区学校地下、屋顶、自然地势等空间资源, 打破对运动场地非篮球场、排球场不可的狭隘认识。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校运动面积。建议将扩大运动场地纳入到城市建设和学校改建规划中。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学校的体育场地资源还不足以保证所有学生的运动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体育资源, 如体育部门的体育场馆不能向学校完全开放。建议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公共体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实现校与校之间, 学校与社会场馆之间统一协调的共享活动, 让每个孩子最大程度地享受教育体育资源。

难点三:缺少器材咋样玩得好?

日前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 由于体育器材缺乏, 许多农村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除了跑步和极少数运动外, 很难开展其他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器材可用。体育器材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问题。

现状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翟镇镇圪当头小学共有274名师生, 学校没有一块正规的场地, 全校师生按体操队形站立都排不开。学校只有一个18米长的篮球场, 距离标准篮球场差了8、9米, 篮球场有一副用了10余年的篮球架子, 经过多年使用, 篮板已换过好几回, 架子也焊过很多次。学校大的体育器材还有3个足球门, 可是由于场地小没地方摆, 现搁置在一边。谈起学校的这些“家当”, 该校校长郭学荣忍不住“一声叹息”。她告诉记者, 学校另有3个乒乓球台子都是用洋灰自己砌的;有3副羽毛球拍子, 羽毛球场地就在篮球场中。学校甚至连排球都没有。前两年, 学校为了开展活动买了50根小跳绳, 去年又添置了10根大绳, 算是充实了一下。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 学校动员学生自己缝制沙包、用松紧带做成橡皮筋, 孩子们倒也乐在其中。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武治军告诉记者:“三年前,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只有不到50%。近年来, 河南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投入和配备, 使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达标率已接近80%。但在一些农村小学差距还是很大。”

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总体达标率在28%~35%之间, 农村达标率更低。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河北、海南两省四个地区的抽查表明:学校体育器材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中体育器材有关规定的不足50%, 农村达标率不足30%。

行动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1/2的专项资金, 扶持当地农村学校, 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 不得挪作他用。同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资金到位三个月后, 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对使用效率低下的单位要采取措施, 督促专项资金使用的落实。”

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累计投资1.85亿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200米、400米标准塑胶操场56块;建综合体育馆5个、篮球场60余块;配备各类体育器材11万件 (套) ;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学生体质监测设备及体育器材13000多件 (套) ;鼓励学校自制体育器材约计7000余件, 使所有学校全部配备篮球架、足球门、乒乓球台、单双杠和其他教学所用、学生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同时, 各校按照“每年投入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体育工作”的要求, 及时更新、添置小件体育器材, 满足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记者日前在该县看到, 每所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操场或体育馆等活动场地内, 学生随时可以拿起篮球、排球打起来, 拿起足球踢起来, 拿起跳绳舞起来。该县教委主任李钟勤认为, 器材摆放到场地上, 看起来只是方便了学生锻炼,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 近几年用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的投入约353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修建篮球场8个、排球场27个, 配备田径及课外体育活动器材45项、8000余件, 总计投入80万元。对促进全旗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东省湛江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就利用废旧轮胎、废水管、废渔网等在农村中小学校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在这里, 一些“废物”成为障碍跑、攀爬、绕桩等的绝好器材, 不仅变废为宝, 还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全国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纷纷效仿, 使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一位县体卫艺专干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省里加大了投入, 但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口依然很大, 加上体育器材很多都是易耗品。因此, 按《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的要求,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至少在60%以上。”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近10年, 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推进和教育均衡化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 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置工作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经费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算中, 将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策二:在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投入中, 必须将体育场馆建设经费和日常体育器材经费区分开来。目前,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存在重场馆设施建设、轻锻炼器材购置的现象。运动场馆的建设和大型固定器材的购置占用了巨大的资金;实际投入到日常体育器材、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的所占比例极少。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 如篮球、足球、跳绳等, 对体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

对策三:目前, 学校体育器材购置及补充缺乏制度保证, 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发现多数地区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 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建议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经费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对策四:近年来, 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过程中, 由于没有专业人员, 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 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建议今后让体育教师参与到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工作中, 以保证体育器材的规范和高质量。

“安全”绊住学生腿脚?

近日公布的“2010年上海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表明:学校伤害事故主要由运动及学生玩耍打闹引发。学生课间打闹玩耍致伤的有401人, 在校内体育活动受伤的有685人, 均为轻微伤和轻伤, 其中骨折的占56%, 比上一年上升2个百分点。报告认为, 加强课间秩序的管理和体育活动的引导非常重要。

现状

“我是一名市直属百年老校小学的副校长, 分管体育和后勤安保工作。作为学校的负责人, 校园安全一直是我最关心和头痛的事儿, 尤其是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最让我头痛。因为这些事情经常发生, 防不胜防!”

“去年上半年, 我校六年级的一堂小篮球课上发生了一件事:几名学生在课外活动打球时玩得正欢, 其中一名学生突然冲向另一名学生并用力一推, 后者一下撞到了篮球架上, 头上撞出了一个大包, 眼睛也撞开了一条血线, 缝了好几针。原来这几名学生在玩球时起了争执, 最后竟动起了手。事后, 受伤学生的家长将肇事学生告上法庭, 要求赔偿。由于不满法庭的裁定, 受伤学生的家长一直与肇事学生及家长反复纠缠。等到孩子毕业了, 其家长没有了顾忌, 干脆将学校也告上了法庭, 认为学校要负连带责任, 并提出巨额赔偿的要求。折腾了近一年, 事情才平息下来。”

“学校安全实行的是一票否决。作为第一责任人, 学校的一些安全事故, 如校园踩踏、食物中毒等已经让校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校长经常旁敲侧击地对我说:‘别再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出现安全问题了。’我心领神会, 嘱咐学校的体育教师, ‘体育课只要能上就行了, 千万别搞什么花样, 搞出问题就麻烦了。’于是, 学校的单杠、跳马等器材被收进了器材室, 各种球也被‘束之高阁’, 冬天只组织学生进行长跑。别说, 还真管用, 快一年了, 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时都平平安安, 没有出过什么事故。只是校内的‘小胖墩’和‘小眼镜’越来越多, 冬天感冒的学生也有所增加, 真不知道我是不是该为这些问题负责。”

行动

1998年1月11日, 中国教育报在《社会周刊》头版刊发的《94万索赔案》一文,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根据一起体育课上发生安全事故而引发的官司所作的一篇报道。该报道最终推动了全国第一个有关校内事故处理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该文作者金志明认为, 保障学校权益必须立法。

为了解决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后, 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定。“这些法规的出台对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位老体育工作者如是说。

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 校长最头痛的是家长无休止的纠缠及漫天要价, 一些学校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赔偿。因此, 最简单的应对办法就是少开或不开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课。为构建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四川省江油市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实行由学校统一购买意外伤害责任险的办法, 经费在公用经费中列支。2009年, 该市77所学校的10.7万名学生均购买了校方责任险, 参保率达100%。与江油市一样, 近年来,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为学校上了校方责任保险, 为学校解除了后顾之忧。

有关专家指出,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不可避免, 管理到位却可以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邯郸市赵苑中学李杰业老师和他的同事们, 每次上课或体育活动前, 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学生充分活动开后再进行正课或活动。同时, 他认真示范每一个动作, 使学生建立稳定的动作表象, 避免了学生因错误动作而引发的伤害。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在运动前, 都会提醒学生做检查。如在体操教学前, 钥匙、胸卡之类的物品不要放在身上;进行跑步教学时, 要求学生检查鞋带或脱去外套, 使其便于运动。同时要求体育教师经常性地检查活动场地、器材。每次上课前, 特别是教学内容为器械类项目, 如体操项目时, 体育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器械设施。

江苏省南通中学在给入学新生作体检时, 为检查出有心脏病、血液病、哮喘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建立档案, 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学校制订了应急预案, 当学生出现状况时, 学校会及时送其至医院救治, 并由法治副校长介入, 通过合法程序解决问题。该校体育教师潘雪峰说:“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以学生为本, 用自己的爱心、细心、敬业心去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好每一次体育活动,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就会降到最低。”

对策

北京市京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毅认为, 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需要从几个层面加以解决:

对策一:加强立法。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发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这一行政规章的颁布, 对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 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只是一个部门的行政规章。校园安全需要由《校园安全法》这类法律武器来捍卫。

对策二:守法。学校或教育部门在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首先要厘清自己的责任, 如果无过错就不应当承担责任, 学校应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很多校长是“怕”字当头, 出了任何事都“以和为贵”。同时, 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对学校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氛围, 相反动辄将一些不满和私愤发泄到学校, 令校园成了人人指责和“欺负”的对象, 使得众多校长到了谈安全“色变”的地步。

对策三:管理到位。学校在平常的管理中要做到位。现在一些学校为了美化校园、办学上档次, 处处加以硬化。学校的器材设施, 如单双杠下面不是沙坑或软垫, 而是铺上了地砖一类的材料, 为校园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对策四:建立保险制度。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所有学校都为学生上意外伤害险或校方责任险等, 以减轻学校和体育教师等因意外伤害事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3.每天挤出一小时 篇三

威尔福莱特·康要牺牲的只能是睡眠了,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唯一的办法是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画,每天清晨的这个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让我再也不想睡了。”

他把顶楼改为画室,几年来从不放过这一小时,后来,时间给他的报酬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了,他还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还被人高价买走了。他把这些收入变为奖学金,专门奖给那些优秀的艺术学生。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是我收获的一半: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这是另一半收获。”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时常强迫自己挤出一小时来集邮。借以摆脱周围的一切,已故的吉妮太太曾爆料,总统那时经常去她管理的那幢房子,把自己关在里面,摆弄着各色邮票。总统来的时候脸色阴沉,心情忧郁,疲惫不堪。但等到他走出屋子离去时,他的精神状态完全变好了,似乎整个世界变得明亮了。对这位总统来说,这点时间的独自清静换来了全新的精神面貌。

一天安排出一小时来静静心、排除疲劳,即使看上去没有做出多大的事情来,但我深信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有收益的。至少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可以理清头绪,为自己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有一家很大的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见儿子在大学获得了神学优等生的荣誉,十分高兴。可是每次儿子回家,父亲就发现与儿子不再有“共同语言”了。

这使他日益焦虑不安起来。虽然当父亲的对神学也很感兴趣,但毕竟从没认真系统地学过这门课。为此,他在每天午饭后挤出一小时,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攻读宗教方面的书。

他说:“起先同事们认为我古怪,在干傻事。但不久,他们对我的学习计划改变了看法。由于对宗教学的研究,我涉及了人类学、社会学和其他一些科学领域。近几年来,我常被邀请到各地去演讲,我想我的演讲与文章对宗教信仰内部间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一些贡献。”接着他补充道:“最主要的是,我儿子一定会为父亲的自学成才而感到自豪。”

每天花一小时来干你想干的任何事,就能使你的心灵变得更美,生活更有情趣,生命更有意义。不信你就试试,看看结果会如何。

4.每天活动一小时校园活动总结 篇四

一、课程的安排充分: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保障。为确保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学校按上级部门的规定,开足开齐了体育课。

二、设施的利用到位: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前提。为加强对学校资源开放工作的协调管理,学校派专人专管落实到位,鼓励学生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确保资源开放的时间和设施的准备。

三、教师的专门指导: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保障。

四、内容的丰富多彩: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关键。

五、时间的精心安排:是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条件。

学生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接着是大课间活动,由班主任老师和体育老师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然后是做广播操。为了提高孩子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及积极性,体育组的老师们经常组织一些班级联赛。项目有50米跑、跳远、广播操、跳绳等。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并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落实。

一是思想认识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合作意识、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学校体育与教育教学的交汇点,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成果的窗口。

二是组织时间落实,我校的课间操15分钟,眼保健操10分钟,课外活动45分钟。

三是活动内容落实,其形式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1、集体活动:主要内容是跳绳、跳远、50米跑等。

2、以全校、全年级或全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体意识。

3、分组活动:以年级、班、小组或自由组合为活动单位,以活动、竞赛等方式旨在体验团队、竞争和协作精神。

4、自主活动: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既快乐健康又兼顾兴趣特长。

5.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制度 篇五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一直以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集体体育活动。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特制定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下午组织进行全校的广播操、武术操锻炼。学校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确保每周进行广播操或大课间操、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的总时间达到要求。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确保活动内容

1、大课间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一是做好广播操、武术操。学校要教育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锻炼方法。

2、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结合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把耐力、力量、柔韧等素质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突出的内容,切实提高特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除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部分外,应结合季节特点、学校特色和场地情况,适当增加简便易行、面向全体、实效性强、较为安全的集体活动内容,如:自编操、跳短绳、慢跑步、素质健身操等相关练习,以及武术操,雨天坚持做室内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加强监督检查

从今年开始,学校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督促,确保落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的浓厚氛围,同时辐射到每一个家庭,让每个家庭都来关心孩子的体质健康,支持学校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从实施之日起,由少先队负责对各班进行出勤检查、校行政以及体育教研组负责考评,考评、出勤情况记入班级考核。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考核不合格班级,期末不得评为先进班级。

三、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行安全责任制

1、学校领导小组必须保证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安全。

2、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和带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如发生事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每天活动一小时工作计划范文 篇六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充分营造学生健康向上、热爱生命的校园阳光活动氛围,最终达到育生和育心的结合,确保每位学生受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在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学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以实际行动,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在全校全面展开。

二、活动主题

全校师生动起来、健康快乐一起来

三、活动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的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氛围,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5、以学校的体育踢跳、舞蹈特色建设为龙头,以阳光体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使学校的体育工作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四、活动组织机构

1、活动管理服务督查小组成员: 李建权、邵记鸿、成联社及各条线负责人

2、实施活动负责小组成员 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

3、活动后勤、安全、医疗保障小组成员 廖子田、冯达辉、谭文清、陈小麟

五、具体实施

1、时间安排

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构成为:体育课、半天快乐活动日、周二、周四一节阳光体育活动课、课间操、眼保健操。具体安排如下:

(1)体育课:40分钟(2)大课间:20分钟

(3)室内活动:每周一下午半日快乐活动

(4)室外活动:周二、周四每班集中操场35分钟活动(5)眼保健操:一天一次5分钟。(6)总计:每天体育锻炼100分钟左右。

2、内容安排:

(1)体育课:每班每周3-4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2)大课间活动:广播操、校园集体舞、阳光踢跳等特色体育活动。

(3)室内活动:每周一下午半日快乐活动以及下雨天室外活动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班级开展棋类、乒乓球、室内游戏、简单的手足舞蹈等活动。

(4)室外活动:学校每周二、周四集中安排全校师生分批到操场活动35分钟。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器材和自带器材,以周次组织开展广播操、跳校园集体舞、沙包、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跳绳、跑步、跳远等形式多样的“快乐体育活动”。

(5)眼保健操:下午课间安排1次眼保健操。

六、活动要求:

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突出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做到班班有活动、学校有评比。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开展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其目的是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体育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各有关部门,全体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制定行动方案,确保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在全校全面展开。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晨会和班队会、广播、橱窗、黑板报、校园网络等阵地,大力宣传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宣传声势,营造全面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氛围。

3、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明确落实责任人,建立健全多部门负责的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明确、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我校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4、加强教育,注意安全。

在开展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时,要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各处室和班主任、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有纪律、有秩序、服从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确保活动安全顺利。

七、安全措施

(一)防范预案

1、要求体育老师和各班正副班主任牢固确定安全第一的意识,保证活动安全有序。

2、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后实施新的活动项目。

3、高温时段学生体育课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内,以防学生中暑。

4、活动前和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5、广播操结束,室外活动由正副班主任直接带至活动场地进行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能乱跑。

6、体育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

(二)应急预案

1、遇到学生摔伤、骨折、扭伤等伤害事故,立即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情况较严重由校医务室教师送医院治疗。

2、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身体不适症状,立即将其安置到校务室休息,并给予补充水分。

3、发生上述第一、第二条款情况,体育教师立即通知所在班级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上报校长室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陪同学生治疗。

4、发生突发情况,教师要分析原因,及时做出处理意见。总之,我们瑶安民族学校全体师生要全力以赴,按照通知精神,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真正体现“全校师生动起来,健康快乐一起来”的活动主题。

7.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实践所思 篇七

一、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好处

每天锻炼一个小时, 可以分段的锻炼:上午20分, 中午20分, 晚上20分;也可以整块的锻炼, 根据季节的变化, 以及自己的基本身体机能适应范围, 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例如春天可以爬山, 慢跑等;夏天可以游泳、瑜伽等;秋天打球、做操、打太极;冬天可以跳健身操、跳绳等。通过适宜的运动, 不仅能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 而且还能愉悦身心。校园有了体育, 就有了生命的阳光和向上的朝气。让全校师生都深深懂得体育是力量的角逐, 体育是智慧的较量, 体育是美丽的展示, 体育是理想的飞扬。

二、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高中生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无天气影响的前提下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我校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入手, 根据不同年级和接受体育教育的不同程度学生的特点, 按学生自选项目分班上课, 使体育课选项分层教学。积极响应新课标倡导的相关精神, 大力实行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校园内悬挂着“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幅标语。全校六千余名师生每天大课间和活动课, 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此外, 我校还每学年每学期组织大型的校园体育、艺术素质竞赛活动, 如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篮球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严格规范制度, “阳光锻炼一小时”。

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锻炼强健的体魄也应是规范办学的应有之意, 而坚持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就必然要落到实处。首先是科学编排班级课表, 保证每天有一节体育课或体育锻炼课, 将“阳光锻炼一小时“纳入课程计划, 科学规范地操作;其次是加强集中阳光锻炼的管理, 做到“四定一检查”, 即:一定班级锻炼项目, 每学期初, 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上报政教处班级的锻炼项目;二定锻炼时间, 规定每天下午课外活动为学校集中锻炼时间;三定锻炼地点, 由政教处为班级划定集中锻炼的场地, 班级在指定地点锻炼;四是定期汇报锻炼成果, 学校每学期结束前进行班级锻炼项目展示, 评出奖次;一检查就是由校学生会组织学生干部每天检查班级锻炼的情况, 及时在公示进行反馈。通过落实系列措施, 加强管理, 将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提高锻炼效果。

1. 每天的集中阳光锻炼, 采取“先集中后分散”的办法实施集体锻炼。所谓先集中就是全校学生集中演练“太极拳”。我县自2010年4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太极拳比赛后, 我校依托教工队取得的良好成绩为动力, 将太极拳向全校学生大力推广。太极拳有诸多的防病治病的功能, 在勤奋的修炼中能开发智能, 康复强身。它的整套拳法符合人体生命应有的规律。它能提高感官功能, 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的健康。能增强呼吸机能, 扩大肺活量, 能促进消化系统和体内物质代谢等。每当音乐在校园内响起的时候, 所有班级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之下, 在指定位置, 集体演练“太极拳”。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充满了力量和朝气, 身心得以愉悦, 体魄得以强健, 意志得以锤炼。

2. 所谓后分散就是在集中演练“太极拳”后班级分散组织锻炼, 由班主任组织体育委员带领本班学生在指定地点进行太极拳拓展锻炼, 一招一式在那连贯的动作中, 学生情趣得以提升, 身体的协调和灵活也充分展示了出来。

3. 球类是学生最为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校园里, 篮球、足球和乒乓球成了学生运动的主要项目, 各个场地虽然没有统一的裁判, 没有准确的位置, 但是个个还是你争我夺, 满场飞跑, 总为自己传了一个好球, 打好一球而高兴不已。汗水顺着脸颊流淌着, 一个个矫健的身躯喷发着火一般的热情。

4. 集体跳长绳是许多班级挑选的锻炼项目, 长绳舞动起来了, 班级学生鱼贯而入, 纷纷从长绳下一跃而出, 一个接着一个, 比的是速度, 比的是激情, 比的是成功……耳畔是呼呼作响长绳舞动的声音, 眼前上下翻飞的五彩的精灵, 心随着长绳在飞舞在跳跃。分不清谁是谁, 就像是长绳上盛开着的一朵朵各色的花朵。那花朵在你我的精心呵护下, 必将越来越鲜艳和夺目。

5. 伴着动感十足的音乐, 健美操兴趣小组的同学们, 舞动着美妙的身姿, 那步伐, 那动作, 像模像样。一点儿都不比正规大型比赛的舞步逊色。这都是“运动着, 快乐着”的心声在呼唤着他们, 这更是“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期盼在牵引着她他们年轻而热情的心。

三、师生同参与, 建设和谐校园

在每天集中锻炼的时间, 鼓励所有的教师都要走出办公室, 参与自己的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去。学校还为此专门购置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运动器材, 还把教师参与锻炼情况作为各部的考核内容之一。学校各个角落时常都有教师锻炼的身影。阳光体育运动, 师生共同参与, 在紧张工作的闲暇, 运动着, 快乐着, 也使工作更有激情和效率。同时, 老师的参与对学生而言, 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平时上课严肃的老师们在这个时候, 和学生互动, 共同完成一项体育任务时, 所收获的喜悦更能增进师生的感情, 进而推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进程。老师也能在体育运动中发现学生身上更多的优点, 从而鼓励其在文化课学习中大力发扬, 起到互为利用的作用。体育运动不仅能使人快乐, 健康, 更能无形中拉近你我他的距离, 是彼此的心贴的更近, 使彼此能学习到更多的人生哲理。

运动使人健康, 运动使人精神百倍, 运动使人心情愉悦, 挥动你的臂膀, 舞动你的身体, 流淌你的汗水, 让“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工作五十年, 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口号不再是口号, 而是我们每个人实际的行动。你也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李振聪.阳光体育.让校园活起来[J].中国学校体育.2007 (7) .

8.聚焦“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八

【现状与对策】

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人,尚需30万人——

缺教师体育课开不足怎么办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下发,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大投入,解决中小学教师不足等问题。如江西省实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制度,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河南省近年来在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中,专门拨付一定的经费用于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师,使“特岗计划”中音体美教师比例达到了20%以上。

据了解,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组织实施“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和器材‘配齐、达标’项目”,其中的“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配齐项目”,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音体美教师短缺和体育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

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现状

全国体育教师缺口约30万人

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的体育教师向记者道出了当前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的现状:学校初高中加起来共有100多个教学班,现有体育教师18人,按照重庆市中小学一年级至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计算,目前至少缺8名以上教师。

据这名教师介绍,学校目前只在高一、高二开设了3节体育课,高三还是两节体育课,主要问题是师资不够,根本开不起课来。按照规定,初中14节、高中12节为满工作量,而教师个人每周却得上20节以上的体育课,每周要超七八节。

重庆市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市小学缺体育教师47%,初中缺35%,高中缺61%。教育部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还需要30万名左右的体育教师。

实践

招聘加转岗培训补充体育教师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说,按照重庆市体育与健康课规定,中小学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课时量为每周18节。“按照这一规定,我们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配备的人数应为16人。我校近3年招聘了10多名教师,其中音体美教师就有七八名,基本满足了这些学科的教学需求。”刘君说。

为了开齐开足体育课,山东省青岛市近些年每年都为每个区县配备10多名体育教师,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以即墨市为例,前年和去年该市分别招聘了18名和30名体育教师。青岛市还对改行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进行了“改行归队”梳理,让改行的体育教师回到原来的岗位或兼职教学。此外,该市还聘任了不少兼职教师,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

在配齐配足体育教师的同时,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将每天上下午两次大课间活动上升为“大课间行为艺术”,安排了专门的课时予以保证,调动了校长和其他教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积极性。洛龙区古城中学校长刘爱贤对记者说:“‘大课间行为艺术’是我们校长的公开课,每节课我都会提前筹划备课,和教师沟通、共同研究,有优质课评比,就连活动路线图我都得想好、设计好。”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欣说,“大课间行为艺术”让每名教师都成为了“体育”教师,不仅很好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也更加丰富、有保障。

对策

关键是改革教师编制制度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中小学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体育课时;二是近10年来体育教师数量没有按课时比例同步增加。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小学和初中的课时,基于我国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态,如果开足开齐体育课,意味着总课时增长到原来的两倍,相应地,体育教师数量也应增加一倍。而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以来,体育教师的总量不仅没有增加,相反,由于学校撤并等原因,体育教师人数总体上还有所减少。

2010年12月公布的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显示,小学教师的平均周工作量为13节,初中教师为12.1节,高中教师为13.2节。2010年,全国10省、市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发现,在一些按规定开足体育课的学校,体育教师的课时量中学达18节以上、小学20节以上。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属超高工作量。

为什么体育教师不能配齐?吴键认为,从根本上看,是一个制度性障碍问题。首先,国家教师配置政策是不涉及学科的,基本上按照师生比规定,即以学生数为基础,按比例配置教师,至于应配置哪些教师,没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一般学校在配置教师时,都是将语数外教师放在首位,而将音体美教师的配置放在次要地位。其次,国家对于教师的编制是一个硬性规定,教师的编制一般不能突破。如果学校不配齐体育教师,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体育课,无论是对学校、校长,还是对相应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都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规定和问责机制。

尽管体育教师配置还不尽如人意,但制度的突破已经开始。重庆市规定,所有学校学生每周必须开设4节体育课,体育教师的配置必须满足课时需要,人事制度必须适应这种形势。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

不少一线城市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小、学生多——

活动场地狭小怎么办

在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面积较小的学校,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面临人多场地小的实际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许多学校和地区创新思路,用实践证明,小场地也能做出大名堂。

现状

城区学校生均活动面积难达标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位于该市中心劝业场附近,全校共有1 200名学生、32个教学班。学校仅有一片不规则的空地,经过整修后成了学生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场地。“按照天津市对每所学校生均建筑面积的最低要求,我们学校还达不到标准,学生只能错时分开活动。”该校领导显得十分无奈。

作为上海面积最小的区——卢湾区有不少弄堂学校,校园面积堪称“袖珍”。“最小的学校从头跑到尾也只有六七十米。”该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蒋平芳说。

学校仅有很小场地的状况在北京、上海、天津等许多大城市比比皆是,而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大量存在。这些学校多在市中心或老城区,面积不大,但办学年代久远、声誉卓著,家长们趋之若鹜。然而,由于面积小、学生多,这些学校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问题十分突出。

实践

空间上挖潜运动方式创新

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商圈的灯市口小学共有1 400名学生、40个教学班,学校每天开设的体育课多达十八九节。以前,学校只有两个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学生上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都十分困难。近些年,该校在教学大楼顶部建造了一个操场,学生上体育课、开展课外活动和冬季长跑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矛盾。

在“向上”发展的同时,学校还“向下”挖了十几米,建起了一个两层的地下体育馆,一层为球类馆,另一层是形体训练房。

体育教师商凤西说:“我校现有的地面、地下、楼上立体的体育运动设施,不仅满足了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需求,还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

为了克服场地小带来的不便,上海卢湾区的许多学校在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思路,采用蛇形、椭圆形等跑法,节省了活动空间。各校还开发了跳绳、传递火炬、弄堂游戏等校本课程,每所学校的活动内容都达到了十几种以上。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队列练习。练习时,每名学生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少,而紧凑的节奏、锻炼的强度一点也不亚于其他运动,学生们情绪高涨、乐此不疲。该校副校长赵岩认为,有个大场地固然好,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与场地小的现实并不矛盾,大小场地都可以有所作为,关键看大家是否重视。

对策

利用好社会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指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运动不足有直接关系,缺乏运动往往还会导致学生出现情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儿童的攻击行为80%发生在室内,尤其是狭小的空间里。

目前,我国幼儿园人均空间面积只有0.3平方米,而美国儿童的人均空间面积为2.3平方米。在日本,为确保学生的运动需要,文部省明确规定,在中小学的规划和建设中,运动场地不得少于校园实际用地的50%。因此,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城市学校建筑运动场地大小的国家标准和法规,明确规定学生运动场地在学校总的用地所占比例不得少于40%。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运动场应同时容纳全体学生做操。中学每个学生不宜小于3.3平方米,小学每个学生不宜小于2.3平方米。事实上,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建议严格执行国家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规定,使运动场地标准成为遏制超大规模学校发展的依据之一,全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吴键说。

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注意开发老城区学校地下、屋顶、自然地势等空间资源,打破对运动场地就非篮球场、排球场不可的狭隘认识,最大限度扩大学校运动场地面积,将扩大运动场地纳入到城市建设和学校改建规划中。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学校的体育场地资源还不足以保证所有学生的运动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体育资源如体育部门的体育场馆不能向学校完全开放。“建议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公共体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开展校与校之间、学校与社会场馆之间统一协调的共享活动,让每个孩子最大程度地享受体育资源。”吴键说。

部分地区学校体育器材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不足50%——

农村学校缺器材怎么锻炼

日前,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由于体育器材缺乏,许多农村学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除了跑步和极少数其他项目外,很难开展其他体育活动,主要原因是没有器材可用。体育器材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

现状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不足50%

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翟镇镇圪当头小学共有274名师生,学校没有一块正规操场,只有一个长18米的篮球场,距离标准篮球场差八九米。篮球场还有一副用了十几年的篮球架子,篮板已经换了好几回,架子也焊过了好几次。全校大的体育器材还有3个足球门框,可是由于场地小摆不开,现在还搁置在一边。谈起学校这些“家当”,该校校长郭学荣忍不住叹息一声。她告诉记者,学校另有3个乒乓球台,都是用洋灰砌的;羽毛球拍有3副,而场地就在篮球场中央。全校甚至连排球都没有一个。前两年,学校为了开展活动买了50根小跳绳,去年又买了10根大跳绳,算是“夯实”了一下家底。为了让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学校动员学生缝制了沙包,还鼓励学生用松紧带做成的橡皮筋进行活动,孩子们倒也乐在其中。

2008年、2010年国家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对河北、海南两省4个地区抽查显示:学校体育器材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有关规定的不足50%。

实践

投专项资金买器材建场地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二分之一的专项资金,扶持当地农村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不得挪作他用。”

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累计投资1.85亿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200米、400米标准塑胶操场56块;建综合体育馆5个、篮球场60余块;配备各类体育器材11万件(套);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了学生体质监测设备及体育器材13 000多件(套)。同时该县还鼓励学校自制体育器材共7 000余件。按照“每年投入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体育工作”的要求,该县各校及时更新、添置小件体育器材,满足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记者日前在该县看到,每所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操场上或体育馆的场地上,学生随时可以使用。该县教委主任李钟勤说:“器材摆放到场地上,方便了学生锻炼,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近几年用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的投入约3 530万元,其中为偏远农村中小学修建篮球场8个,排球场27个,配备田径及课外体育活动器材45项,对促进全旗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策

建立体育器材投入保证机制

偃师市一位体卫艺专干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省里加大了投入,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口依然很大,加上体育器材很多都是易耗品,因此,按《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的要求,当地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至少在60%以上。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认为,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工作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总体投入不足。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总体达标率在28%至35%。

二是经费投入重设施建设轻器材投入。在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巨大的投入用在了基础建设中,其中,运动场馆建设和大型器材占了大头。从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统计上看,投到学校体育上的经费看似很多,但用于购置日常体育器材的很少。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等,对体育教学来说更重要。

三是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缺少制度保证,这是导致体育器材短缺的最重要原因。2008年、2010年两次国家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发现,多数地区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并没有列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调查还表明,对于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每年5 000元到1万元的体育器材补充就能很好地保证体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在许多学校,体育器材的配置往往是一次性投入,而多数体育器材属于易耗品,一到两年便缺损明显,却很难得到及时补充。

另外,学校体育器材还存在采购中的非专业现象。体育器材通常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做法,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由此造成了浪费。

(综合《中国教育报》李小伟/文)

【专家观点】

全国青联副主席杨扬:“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看似简单、容易执行的措施,真正落实起来却是困难重重。据200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体育教师的缺口超过32万人,这还只是针对体育课,如果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教师的缺口将会更大。这也是学校体育活动很难推进、很难保证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此外,据统计,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器材达标情况,小学为49.43%,初中为66.02%,也就是说体育设施、设备合格的中小学校大概只有半数左右。现在普遍的情况是,由于教师编制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匮乏、文化课程负担重以及应试教育造成的对体育忽视等问题,很多学校基本上是拿出原本就有的课间休息的时间来冲抵这一小时,也就是说,时间是挤出来了,但质量很差,基本上等于没有落实。目前学校和体育老师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落实不力,体育课的形式比较单调、枯燥,以跑、跳、投为主。衡量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新健康标准有3个维度: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个没有互动、没有规则、没有竞争的体育活动只解决了“体”的问题,在“育”上是严重的缺失,这是非常遗憾的。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据我个人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最早是1958年周总理提出的。现在50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实现这个目标。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全世界包括美国都出现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国从2001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体育课时进行了调整,如果再加上课间操、课余体育活动等,在学校内每天一小时锻炼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但部分学校没有按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名存实亡。另外,体育课时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目前,在总编制不作相应调整的前提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问题还很难解决。人们常说“老大难”,但“老大”重视了就不难,中央文件政策的出台,需要一层层的落实和行动,最根本的还是让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真正重视起来。目前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落实不力,部分学校甚至随意更改课程设置,无法保证锻炼时间,最核心就是思想认识不足。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有关青少年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应该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考核,逐步建立问责制,着力解决学生体育锻炼可做可不做、不做没惩罚的问题。同时,教育部门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人事编制、校园规划等,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没有落实是不准确的,并不是全国所有中小学都不能实现一小时在校锻炼,比如北京密云县所有的中小学都能实现这个目标。实际上,教育部门对于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做了大量的工作,只是效果不明显而已,主要在于许多政策落实过程中出了问题,落实效果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是一种人才筛选体系,文化课成绩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这种教育观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可能通过一些体育工程在短期内改变社会对体育轻视的状况。当前,教育部门力推的“阳光体育”成效不太明显,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客观上讲,国内一些中小学的体育硬件设施还是比较差的,学生多校园小。不过,主观原因是中小学体育锻炼不足的主要矛盾,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重视体育锻炼后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在我国,“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虽然对学校体育锻炼各环节都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执行。根据目前国情,在很长时间内很难改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导致相当一部分学校负责人重视文化课,对于体育不够重视甚至忽视。

(摘自《人民日报》)

【放眼世界】

国外孩子如何锻炼

美国:家长普遍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体商”,美国孩子大多都是体育迷,有80%以上的青少年(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

日本:成绩优秀的孩子虽然让人羡慕,但体育好的孩子更让大家尊重。上学后,每天都有体育课。

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并不轻,但每天下午两点以后,学校都安排了课外活动时间,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几十种运动。

法国:小学有三分之一时间用于体育教学,每周有8~9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学生每周为5个小时。

瑞典:在7至20岁学生中,60%以上都是1至2个俱乐部的成员。政府规定青少年只要5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达一小时,每人可获17克朗补助。

9.每天活动一小时工作计划范文 篇九

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总结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我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积极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现将本学期来的阳光体育活动简单总结如下。

我校一直注重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我校按照要求,将活动时间、方式进一步固定下来,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加以约束。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校领导高度重视阳光体育活动。为了搞好阳光体育活动,主管校长李永庆认真组织体育老师座谈听取建议并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体育教师具体抓,教导处与各年级联合,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同时在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启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到我们每个人心中,用实际行动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体会运动的快乐。

二、就市督导检查指标完成度谈谈 在这督导的十一项B指标中,谈一下没有准备好的,由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学校正在就这学期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开展。所以说这方面还没有完成。在其他方面,B11项指标中我们学校建立的评价制度还不完善。具体在还没有将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去。

上一篇:学校安全办副主任下一篇:部门经理应试英文简历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