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质性研究论文

2024-11-12

试析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质性研究论文(共3篇)

1.试析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质性研究论文 篇一

中职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莫金莲

写作是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作文作为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写作过程必定要受到自我效能机制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较低,中职生,就更低了。增强学生在作文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消除学生写作前的消极退避行为,引导学生学会调控心理,对于写好作文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力图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教师通过提升中职生写作的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其积极性,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浅析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于《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他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其基本特征是强调主体因素对学习的必要性及其对人性潜能发挥的决定性。它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的动力心理过程中兴趣、动机、自信、自尊等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发挥,对调节人的行为有着重要作用。

在写作中,那些对自己写作有信心的学生比没有信心的学生更能坚持、越肯付出努力。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写作策略的同时,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先分析好学生作文的现状。因笔者在中职学校任教,其探讨对象是中职生。

目前的中职生的作文现状主要表现是:

1.结构零散,语言拖沓,错字连篇。

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时,不打草稿,不列提纲,拿起作文本就动笔,结果导致丢三落四——猪八戒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语言拖沓,错字连篇的情况常在。据统计,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上交的92篇作文,没有出现一个错别字的作文寥寥无几,出现三、四个错别字的占45%,更有甚者在短短600字的作文中错字别字以及错用的标点符号竟达30多处。

2.缺乏创意,人云亦云。

在学生的习作中,总能看到千篇一律的开头、结尾,甚至文章的事例也大致相同。比如,学生们在写《难忘的一件事》时,学生在文中所提及的难忘之事大都是自己生病发烧,父母连夜把自己送去医院。诸如此类内容陈旧而又大同小异的作文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学生中流传着一句时髦的口头禅:“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学生烦,老师累,没有实效,以至于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学生一旦上作文便无精打采,或者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或是无话可说,作文模式化,行文内容空洞、干涩,其结果是扼杀了兴趣,泯灭了灵性,熄灭了灵感。如此状况,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而又普遍的问题。

台湾学者吴锦钗先生认为影响学生作文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自认厌恶写作;自认是逃避者或拖延者,不肯下笔书写;对写作有高度的焦虑和烦恼;不耐烦于花长时间写作;苛求十全十美,1不允许自己有错误;害怕被批评、被评鉴;缺乏写作技巧。”显然,吴先生分析的多因

素中包含着自我效能感。

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自我效能”的开发,将有利于推进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本文试探提升中职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三、提升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作文教学策略,提升中职生写作自我效能感

1.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地写作成功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的“效果律”中这样说过,要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也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因为品味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尝试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的热情。而在作文教学中,失败的人数、次数往往高于成功的。失败的体验多了,成功的体验少了,自然导致写作自我效能感偏低。失败越多,就越不想写,如此恶性循环,最终使学生讨厌作文,不想写作。对中职生而言,初中时,只有少部分语文成绩较好,而绝大部分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经验比较少,因而就不能增强写作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以往写作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亲身体验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水平,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地写作成功体验,就应该在日常的写作学习和生活中让他(她)们多体验成功。

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的、近期的、挑战性的要求。对全班学生可提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涵盖作文的基本要求,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清晰等,这是所有学生都应达到的共性要求;发展目标蕴涵对学生作文的发展期待,包括富有文采、生动形象、思想深刻、富有个性等。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提出基础目标要求,使其不断获得阶段性的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水平,促使他(她)们向更高、更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性写作目标前进,形成良性循环。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鼓励他(她)们力争达到发展性目标,如果还是用低目标要求,他(她)们可能会感到被“轻视”,容易打击他(她)们的写作积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力为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如通过“小步子”、“低起点”、“低标准”等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现实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临界点上体验成功,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每一点一滴的成功体验都将为开启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内驱力增添动力因素。

2.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榜样示范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示范者)的观察而习得的,是靠榜样的影响,并通过他(她)们的信息机能来引起学习。这是一种替代优化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

其一,教师要以强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学生。

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这种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个体能力的自我评价一定程度上受那些被个体认为是重要他人或权威人物的观点的影响。对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而言,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她)人之一。因此,教师对学生写作结果的言语反馈,尤其是在课堂上这一环境下,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鼓励的还是批1林崇德.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75-176.评的,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对学生写作的自我效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学生的文章给予积极的、鼓励的、肯定的评价反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

在课堂教学中,效能感高的教师注意对全班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作品,做专题课件,渐而形成论文,发表于杂志上,对学生的说服力更强。此外,有条件的话,教师将自己现在的作文与过去的作文(或是自己当时读高中写的作文)加以比较,让学生发现教师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也可以是教师帮助指出学生文章的进步之处,以及须改进的地方,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写作的进步。

其二,让学生在同辈的替代性经验中增强写作自我效能感。

这就是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写作进步行为来获得自信心。名家作品,普高学生习作,离我们中职生的距离远了些,不易为中职生所接受;同辈的榜样的成功经验往往更利于个体自我效能的提升。一般来说,当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写作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写作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假定给一名写作成绩居中的学生树立榜样,最好是把榜样定位在写作能力一度也居中而近来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这样易使其接受,让他(她)感觉自己也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通过努力争取进步。同校的师兄师姐的佳作,尤其是获奖作品,也能促进我们中职生写作的原动力。

就具体地操作而言,教师可以将来自学生的佳作加以展示,尤其是来自同级甚至是同班学生的榜样示范,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审题、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比较优秀的一类作文,也可以是二类文章中的优秀段落或是闪光之处。作品可以是教师挑选出来,也可以由学生互批讨论推荐来的。这些作品贴近学生实际的榜样,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写作的自我效能。

其三,指导学生以自我为参照标准,从自身的进步中增加写作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不仅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还受到自我强化的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说:“在个体化班级结构里进行自我比较,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些写作中下水平的学生,如果常以写作优秀的同学去对比,会觉得自己怎么总不如别人强,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别人的好,这样,只会越比较自信心越低,越比较越失去写作发挥的动力。倘若引导他(她)们同自己的以往相比,个人的进步会使他(她)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优化作文评价策略,提升中职生写作自我效能感

1.优化写作评价标准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对于习作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程目标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以上各个学段对写作的要求,其称呼让我们不难看出:写作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写作之目标是有层次差异性的。

对于中职生,大都惧怕写作。中职生在初中时都是处于中等水平,从心理上来说,他(她)们没有形成很强的自尊和自信;从行为习惯上说,进入中职后,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也愿意凭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改变学习落后的局面。针对此种情况,写作评价应当变相对评价标准为绝对评价标准。写作中运用绝对评价,给中职生以满分鼓励,将有助于提高写作效能感。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平时学生作文很少满分。这种评价标准也就是相对评价。但仔细想想这种相对评价标准是最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的。倘若我们用的是绝对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常模来评定学生每次的作文成绩,只要学生的实践水平达到“常模”,就达到了标准,就可以获得高分。教学中经常提的一句话是“跳一跳摘葡萄”,即

目标必须是经过一定的努力才可达到的,它的达成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有效地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原动力,并有可能在写作活动中持之以恒,进而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

写作除了作为考试内容外,老师们还应举行作文比赛和随笔展示,每个作文的分数都应被记录在档案中作为该门课程分数的一部分。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在每次作文得到一个好分数非常有价值的。采取“百字新事”来进行训练,可以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在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优化写作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绝对评价机制,是提升写作自我效能感有效的途径。

2.改革写作评价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采用固定、简单的评语模式,诸如“句子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这种评语是无关痛痒的话,多篇文章都通用。很多学生拿到作文看一下分数便放置一旁。学生作文久练无长进,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为教师,特别是我们中职的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亮点”。

23在作文评价上,须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肯定、鼓励提高、激励赏识为

原则,写得好的地方要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要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作文实行最低限度批改原则。最低限度批改,顾名思义,就是把作文的批改降到最少。如果不给学生的作文进行任何反馈,那么学生的写作动机就激发不起来,因为学生没法知道自己在写作方面进步的情况,从而也就无从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但是,过度的批改却又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动机。海兰德就曾经说过:“显然,太多的红墨水是令人灰心丧气的。

4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到处都是用红墨水纠正过的痕迹,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尊重学

生的劳动成果,最好是本着“能不改则尽量不改”的原则。对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来说,让他(她)们经常获得成就体验尤为重要。

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作文当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当某位学生写出一篇非常超群的作文,教师最好能够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进行朗读。这样,一来能够激励这位写出好文章的同学,二来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能够学到一些写作技巧,从中受到鼓励。另外,改革写作评价手段,还可以尽量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群,建立多元性的作文评价反馈系统,使学生的写作效能感在多元、及时的反馈中得到强化。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心理学修养,对学生作文效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教师不再仅仅“讲经说道”,而且要从“经师”变为“人师”。作文教学的“主体性”强度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有相当的了解和把握,这对学生写作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较好的帮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该论文发表于2012年5月第3期总第96期《作文教学研究》P65-68)参考资料:

[1]莫书武,王珍源.增强自我效能感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J].语文学刊,2009(7).2

3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结评价, 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检验和判断。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两个常用的评价概念。最先由斯卡里温(Michael Scriven)提出。

4转引自刘洋,刘凤.自我效能感理论在作文反馈上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31.[2]郭淑莲,周平湘.中学生作文自我效能感的养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7).[3]董农美.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J].职业教育研究,2004(12).

2.试析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质性研究论文 篇二

一、自我效能感与教师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这一概念。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行为的期望,它和个体在特定领域内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密切相关。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有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班杜拉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the Sense of Teacher Efficiency)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解释就是指在教师在教学领域的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 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影响高教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们永恒的话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灵魂人物。由于教师的课堂自我效能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近几年对高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

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教学能力和人格特征。在众多的主观因素中,经研究发现,学历因素是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征变量。学历越高的教师,其自信心也越强,更有信心教好各种学生及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除了学历,教龄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逐渐增强。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因素也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职教师在社会期望值较高的压力下,心里健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教学环境,专业知识等。社会文化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社会生活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和专业权利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社会对教师的认可程度越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好,教学自信心就越充足。教学效果会出现事半功倍,反之,则出现事倍功半。经研究发现,学校环境(包括学校师资水平、学校风气和对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发展所能提供的条件等)对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独立的、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学校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所提供的支持度和现有条件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

三、提高高教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为提高高教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高教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力手段和保障。在我国,高教教师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与公务员持平, 但是经济地位却与他们在社会的贡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物质保障。

2.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对于高教教师培训的主攻方向是要适合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符合他们需求的培训计划。教师也是教育专业人士,是终身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所以,必须要提高在职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完善教师的研修制度,注重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越高,教学方法会越灵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经过培训后的教师能够挖掘自己的教学潜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此外,对新任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是不可忽视的。为新任教师配备专门的合作教师和指导教师, 通过分享教育经验, 及时解决新教师遭遇的困难。以便能促进提高新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3 关注高教教师的身心健康,保障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状态。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教师的幸福指数很高,身心愉快,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地投入工作,充满激情,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师是脑力工作者,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这些病痛使教师增加了心理负担,消减了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以便排遣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干扰,使自己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好的精神状态,这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基础。

4 健全奖励制度,公平竞争。各个高校可以进行教学方面的比赛或者其他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在工作和科研中的进步应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教学成就荣誉感。这种激励制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信心,能够激励教师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加强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教师中多树立有代表性的成功者形象, 有助于带动与其条件相当的一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开发教师内在教学潜力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越有利于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总之,注重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对社会和教学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Bandu ra, A. Self -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M].New York: Freeman,1997:3.

[2] 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6:43~46

[3] 杜宝芳.论高职院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

3.试析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质性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 提高途径

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其实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对教育事业和人才的提升才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所在。为了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教育部大力倡导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在对课堂依赖性较大的中学英语课程中。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及其业务水平,从而提升其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但现实情况是,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其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反而比较低。据此下文将就中学英语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途径,展开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一、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定义

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一个自我评价,通过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就能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工作、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诸多的方面进行主观的判断与评价。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高会对教师使用计算机技术教学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教师对其教学工作的关注及投入的程度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以及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将这种方式坚持下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1.对教师自身的影响。中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到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其教学行为。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中的新技能、新知识进行不断地学习,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从而更加开阔眼界,愿意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挑战,不惧怕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会充满激情,关怀、爱护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学习、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2.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高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会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充满自信,进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同时,教师在讲课时的个人魅力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就中学英语课程而言,教师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所要讲述的内容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英语教学主要在说与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运用视频或者音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其学习的效率及学习成绩会得以大大提升。

三、中学英语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途径

1.进行正规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是因为对于计算机技术掌握的不娴熟,因而其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较差,不愿意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为了提高其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正规培训。教师讲过正规的计算机技术的培训知识,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其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自信心会增加,会更加愿意去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而,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就会逐渐得以提升。

2.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进行正规的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只是一种方式,更重要的还是要教师进行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学习是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自我学习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计算机技术,增加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调节的过程,教师通过自我调节的过程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自己的表现给予一个准确评价,进而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或者自我效能产生影响。

3.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想要提高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不仅需要丰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改变自己对待计算机技术的心情与情绪。从学校方面来说,应该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对于老师使用的计算机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修,以免出现问题导致教师讲课的情绪受到影响。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工作的压力,提升其责任感与积极性,减少负面的情绪以及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倦怠心理。同时,还需要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条件。学校可以为教师不定时的提供关于计算机技术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资料,供教师学习参考。并且依照教师的相关要求提供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从而提升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信心,增加其计算机自我效能感。

四、结束语

本文就中学英语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途径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首先就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定义进行了简单阐述,而后就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教师自身以及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教师需要进行正规培训、开展自主学习、学校创设良好条件的中学英语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途径。最终希望通过相关的研究,能够为中学英语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途径,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胡瑞平.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中体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

上一篇:宿舍文化月新闻稿下一篇:劳动节活动总结2022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