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感悟(精选8篇)
1.历史的感悟 篇一
感悟人生,感悟历史
——读《毛泽东传》后感
很久没有看人物传记了,也许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虽然我是一个喜欢读闲书的人,但自从进了大学之后,便再也没有安下心好好看一本书了。而这次,乘着国庆8天长假,翻出来了早就买了的《毛泽东传》,再次回顾伟大主席的一生。
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210平方公里,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赏心悦目,遂奏韶乐,引凤来仪,因而得名。韶山是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新中国建立以来,这里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与重视,在党的领导下,韶山经过韶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已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变为工农业迅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普遍提高,纪念景点众多、服务设施完备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毛泽东,这个名字对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创建了新中国;他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得苦难历史„„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败落。毛泽东虽然出生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但是他从小开始就酷爱读书,整天背着一本《水浒传》。当毛泽东到了1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逼着他耕地、抬粪便,可是毛泽东不甘罢休,在干完所有活之后便躲在墙角里继续看书!毛泽东的父亲就曾经大骂他是“懒而无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农民眼中,田地是最重要的。不过,我也感觉到那时的毛泽东是一个极为叛逆的少年。生长在一个农民的家庭,不爱田地,却对知识那么渴望。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不断阅读,对其文化知识的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民间有句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中国的古语,毛泽东都没有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当年老毛同志要是没有读水浒和三国,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活动中有那么卓越的表现,那么,中国就不是今天这么强大的中国了。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幸福的生活了。后来,毛泽东自己私下攒钱最后离开家到外面去闯荡。正是他的独自出外闯荡,让他看到了人们的苦难生活,于是他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想拯救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少年的毛泽东便关注着国家的兴亡!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映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就此书而论“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还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的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以更快的速度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摆脱了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的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已定,就威胁中央委员会说要回到老家当农民。就拿此事来说,说明主席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伟大人物。
毛主席曾把崇山峻岭看作战斗序列的一部分。山,引发他的灵感。山,容易使人产生众多的联想。我曾游览过很多的山川河流,例如黄山、华山、娥眉山、泰山、黄河、长江、洞庭湖、黄河长江乌江的源头等等,此时我联想毛主席是稳稳的泰山;毛主席又是棱角分明、热烈火爆、毫无遮拦、毫无顾忌宣泄个性的明快性格般的华山。踏遍华山,最切肤的感受是奇、险、危、悬。正如毛主席的人生。看着天外飞来的巨石,不禁想起毛主席坚如磐石的意志,力拔群山的个性。因为清醒,所以超越自我,造福众生。在他的晚年,退却着、摸棱两可着。安静使人富有,也许毛主席的后半生,与城市交融太久,这样,便与安静产生了人为的距离,看不到安静滑过的轨迹。于是,害怕孤独,害怕忘却,矛盾着,痛苦着,一个似乎有迹可寻又无法琢磨的统治者,就像他与周总理的关系,雾里看花,终将是猜测而已。
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于是,我想,在烦躁时,应该去看山去看水,而不是在无人的地方高喊。正看侧看左看右看大山,我要攀于顶峰站在高岗,最近距离地感受大山河流带来的有着生机与乐趣的安静。享受安静,才不会大步地退却。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着,超越着自我。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校区有一块块墙体剥落的印记,上面有毛主席的这首诗。当时我们一边跳着山羊,一边念着这首诗。当时我还有过这样的念头:毛主席为什么写苍蝇呢?他要关心的事情很多的啊!读过传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记得小时候常去的书店里曾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我曾在无数个周末翻过读过。在黄色的叶面下是一行行黑色的铅字,最熟悉的还是这些诗词《为女民兵题照》、《答友人》、《咏梅》„„儿时的记忆最珍贵,也许,让小孩在小的时候多积累多背诵,真是有点道理。
我记得书上还提到毛泽东给他儿子写信,他在信中曾经提到:唯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你们年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只有科学是真学问。这时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忠告,也是一个伟人对天下所有年轻人的忠告。只有科学是真学问。毛泽东的一生都在追求完善自我,当然他晚年也有错误的时候,但是他脑袋中的科学还是帮助他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是知道的少,想说的却很多。政治理论知道的不多,却总想对当今的政治好好的评论一番。没有科学知识垫底,我们说的都是不成熟,不客观的。只有科学是真学问。
我还记得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回来后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当时,老毛同志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件事说的。但是,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走平平坦坦的路,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永远都会有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困难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出现而消失不见。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老毛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老毛说话是很有逻辑的。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小兔崽子们,你们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不要天天谈什么政治,没有知识,你们什么都干不成,不要以为你爹我能用政治上的权力帮你们解决问题。即使我想,人民也是不会允许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会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我们要把这些学过来。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以前没有好好念书的孩子们,你们现在就要努力了。不然就来不及了。这也是我要对自己说的话。
看老毛同志的传记,在这过程中我后悔了非常多次。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的不足太多了,要想有所成就,这一生,我都得好好的完善自我。
2.历史的感悟 篇二
例如,“北宋建立”:我再三强调北宋不是统一王朝,有同学问,“从图上看,北宋疆域小,周边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它对峙。但唐后期、隋、汉朝也有这些现象,唐、隋、汉却是统一王朝,而北宋不算统一王朝,那么怎样才算是统一王朝呢?”,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值得探讨。
“唐朝经济繁荣”中“草市”一词,同学们有多种解释:偏远、商品种类多、农村出产的,如粮食、柴禾、牛羊马驴、农副产品等,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评价辛亥革命创立了共和制度时,一位同学突然问:“共和是什么意思?”教书多年,在课堂上多次提到过这个词,但都没在意这个词,也没想到专门解释这个词,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很懂这个词。这回让我大吃一惊,下来仔细查阅,重新解释: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共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努力,而不为私人利益奋斗。它的领导者是选举出来,不是世袭。
“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改”就是“再教设计”,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就是“再教设计”。
例如,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时,讲到它的空想性和落后性,我在第一个班的评价是“它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愿望”。下课后,有两位同学找到我说:“《天朝田亩制度》并未违背小生者的愿望,因为小生产者想拥有财产,小农经济也是私有经济,加之,许多教辅资料也是这么说的,难道是教辅错了?”我想了想,有点道理,下来查阅资料,与其他老师一块探讨,在两个班重新设计补充为:《天朝田亩制度》是自相矛盾的,既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反映小生产者的愿望(要求土地和平等),但它的绝对平均也违背了小生产者占有扩大私有财产的愿望,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纲领是不可能指导农民革命获得成功的。与此同时还联想到中共一大的纲领,一大纲领有缺陷,但在中共二大得到纠正,重新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说明中共有能力修订自己的失误,而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就注定它的悲剧结局的出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其中,教师观和学生观是核心内容。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发展上。那么,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学生观问题。应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其次,反思自己的知识能力是否齐全,知识面是否广阔。再则,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无论何种方法,关键看运用是否得当,适合教师的、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3.关于“墙”的历史感悟 篇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一片原野,这是赵国和胡人争夺的焦点。在争夺战中,赵武灵王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并且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道路。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
——翦伯赞《内蒙访古——一段最古的长城》
材料二 德国的柏林墙是东德于1961年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在柏林墙建立之前,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
——北明《德国柏林墙的故事》
材料三 三八线——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有名的纬度线。这是一条人为的分界线,对朝鲜人民来说则是一条血泪线、分裂线,统一的国度、无数的血缘亲情都被这条怪胎线隔断了。直至今天,仍是两国人民挥之不去的伤痛。
——陈清贫《我在朝鲜的三天三夜》
材料四 长城:农耕游牧对抗之墙。长城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中华上下五千年,两大民族、两大文化在长城脚下的对峙,贯穿历史的前前后后,长城内外演绎出许多壮丽的历史话剧。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
——吴鹍《长城·柏林墙·以巴隔离墙》
材料五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Berlin 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柏林(含西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德国:柏林墙》
材料六 除汉民族外,与长城历史关系最密切的有匈奴、契丹、突厥、鲜卑、柔然、女真、蒙古等几个主要民族。经过两千多年的同化过程,这些民族有的作为民族整体失去了本民族原有的特点和特征,变成另一个民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同化了其他民族,在同化过程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特点,使本民族的特性也发生了变化。
形成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而长城的历史大致伴随其形成的整个过程。
——董耀会《对长城研究中民族问题的认识》
材料七 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后新的10年的开始,但是,很少有人猜想到,他们也在迎接德国重新统一的一年。科尔总理本人也承认,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德国仅在一年时间内就结束了40余年的分裂局面。仅仅10个月之后,东德总理德梅齐埃便向他的国家告别,红、黑、黄三色旗在全德飘扬,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10月3日东西德的合并成为几个月来的急剧变化和强硬谈判的归宿,在欧洲心脏建立了一个经济大国,改变了本大陆的军事平衡。
——《参考消息》(1990年12月24日)
材料八 近年来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出现了一些新面貌。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朝韩运动员携手举旗入场
2007年3月28日朝韩离散家属见面会
2007年5月17朝韩铁路开通
2007年10月2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炫会晤
材料九 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分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
——林肯总统1861年的演说
(1)墙有两种: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从历史的角度列举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各两例。
(2)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长城、德国柏林墙和朝鲜半岛“三八线”出现的原因有何不同,柏林墙和“三八线”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长城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材料四,你认为这条分界线的历史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战国、秦汉、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分析说明。
(4)根据材料五,归纳柏林墙的修筑产生了哪些影响。
(5)指出西汉、隋唐、明清三个时期活跃于长城一线的主要少数民族。并归纳历史上长城内外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
(6)历史上曾有好几个游牧民族突破长城,进入中原地区。列举进入中原地区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为适应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不约而同地“汉化”了。概述其“汉化”的主要表现。
(7)根据材料五、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柏林墙成为“最为短命的长城”。
(8)根据材料八,概述近些年来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关系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表现。与德国不同,朝鲜半岛直到今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分析其原因。
(9)根据材料九,说明美国内战中林肯总统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什么。
(10)综合以上各问,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有形的墙:长城;柏林墙。无形的墙: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包围、孤立和封锁;当今海峡两岸的隔离状态。
(2)不同原因:战国长城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进攻;而柏林墙则是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三八线”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共同原因:内部纷争、大国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3)历史含义:是民族政权的分界线或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分界线。史实:战国时期,中原汉族政权秦、赵、燕三国修筑长城,防御北方蒙古高原匈奴的进攻;秦汉时期,中原汉族秦朝、汉朝隔万里长城与匈奴抗衡;明清时期,汉族明政权修缮万里长城,与北方蒙古政权瓦剌、鞑靼并存。
(4)影响:①加剧了德国的分裂;②加剧了美苏的冷战;③阻隔了柏林人民之间的往来;④限制了西柏林与联邦德国的联系。
(5)民族:西汉:匈奴;隋唐:突厥、回纥、靺鞨;明清:蒙古、女真(满洲)。主要方式:和亲、战争、册封、管辖、迁徙、互市等。
(6)民族:蒙古族、满族。表现:①采纳汉族先进的社会制度;②采用农耕方式;③学习汉族文化;④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7)原因:阻止了人民的正常交往;造成了国家的分裂,违背了统一德国的民族意志;苏联放弃对东欧的控制和“冷战”格局的崩溃。
(8)趋势:南北关系走向缓和。表现:南北首脑会晤;离散亲属见面;朝韩铁路开通;文化交流加强。(能从政治、亲情、经济、文化四个方面回答即可)原因:①意识形态的分歧依旧存在;②双方有效的沟通还不够;③大国的利益之争;④双方经济差距的拉大。
(9)目标:维护联邦统一。“感情纽带”:同为美利坚民族。
4.感悟历史教学中的细节 篇四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说大礼不辞小让,在当今这个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须知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件事的成败。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细节同样重要,教师只有心思细腻,扎扎实实的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精彩,使我们的学生更坚信自我,健康成长。
一、细节创设情境,感悟真实
细节往往是不引人注目的,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更真实、更本质。细节可以造就强烈的现场感,营造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体验成败兴衰的历史沧桑,感受历史人物的酸甜苦辣,激发学生求知、求真的欲望。
例如学习“重庆谈判”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中的一段,引入毛泽东同志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时在机场上向送行的群众告别的一个细节:“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我请一位同学模拟这一过程,并让同学们体会主席此时此刻的心情和主席动作的象征意义。以“挥手”这个“细节”,这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使毛泽东在重庆谈判这个历史转折关头表现出来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象,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展示。
教师在使用细节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让细节成为开放的有效的课程资源,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亲历感,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力,激发走近历史的兴趣。只要我们在历史的夹缝中去寻找、发现那些有意无意留下的细节,历史的大门就会向我们敞开。
二、细节使学习个性化
当教师把细节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和历史事件相关的不同的细节来认知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并通过在课堂上对细节的整合,让大家共享个人的体验,使每个同学对历史的认识更立体、更饱满。
例如:“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是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琐事来解读宋代历史,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细节其实正是社会文化生活形态的重要表征。我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收集资料,可以利用古诗词、绘画作品,照片等资料进行探究。结果,有些同学在宋词中找到描绘当时服装和饮食的诗句,如苏轼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读宋词仍然是停留在较抽象的层面,有些同学则用两幅不同朝代的《捣练图》,更直观地比较了唐宋服饰色彩、款式的不同之处,并讨论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对服饰演变和发展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还有一些女同学展示了她们用纸制作的宋代女服。仅仅一个宋代服饰的教学环节就用了听、看、谈、做等各种手段,不但了解了宋人的日常生活,更看到了“小历史”背后的“大历史”。在这些和百姓大众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的历史细节的学习中,更凸现了以人为本,让学生可以用极具个性的学习方式和渠道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三、细节点燃思想的火把
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想让历史课堂闪烁着思想的火花,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心灵的丰满、精神的充实起到一种引领作用,才能让所选的细节背后蕴含着思想的底蕴。
在近现代史教学中痛感一些学生对我们民族苦难史、抗争史的冷漠。其实,这不全是孩子的错,因为我们教给的不是活生生的历史,而是对知识点科学的、冰冷的解析。历史是活在细节中的,没有细节的历史便失去了生命,是无法让人铭记在心,引发思考的。
例如: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壮举,长征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学生侃侃而谈:长征精神是坚定无畏、百折不挠、革命的乐观主义、自强不息、团结合作……,但这些大多并非来自于同学们自身的体味、感受,没有真正的心灵震撼,是照本宣科。为此我找到一首描写长征细节的歌词——《飞越大渡河》: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
——《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是无数真实的长征细节之一,他展示的是长征中难以想象的艰苦历程和残酷磨难,通过学生的阅读、比较和咀嚼,验证了对于长征的评价:“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5.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五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欢乐轻松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做好家校沟通等方面着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关键词]初中历史;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8301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在教学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名师,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在教学中对学生真心付出,毫无保留,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感受到无限欢乐。同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也能够对学生充满热情,那么,对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如果师生关系处理得融洽,那么,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很容易被感染,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笔者始终遵循师生“信任与尊重”“理解与支持”“启发与鼓励”的原则,对学生的能力坚信不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自觉的,都是有强烈的求知欲的,把每个学生都看成独立的个体,包容学生,理解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的成绩差异。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师生间保持平等友好的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营造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有一种积极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要让课堂出现一种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积极讨论的场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插嘴”和“上黑板演示”。例如,在让学生回答三国时期有哪三位皇帝时,有学生就不假思索地回答:诸葛亮、曹操、孙权。还有学生回答:刘备、曹丕、孙权。对此,学生就争论开来了,此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查阅书籍、资料。再如,让学生回答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变革,并对其中一个变革分析其成败的原因。这是一道论述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性陈述。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得出的答案更能够让学生记得牢固。
2.注重非语言的交流
当教师以一种和蔼的面部表情进行口语表达时,很容易让对方接受,它甚至可以强化、修正口头语言。当教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关注着学生;当学生无法回答出教师的提问时,教师更应该用鼓励宽容的眼神注视着他们;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甚至可以?λ?们竖起大拇指或面带微笑地点头,以表示肯定。
3.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PPT等多种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把枯燥的、单调的历史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兴趣提高,大脑兴奋,思维活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成功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情感是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虽然学生本身不需要直接学习情感因素,但情感始终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活动紧密联系,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的情感交流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很注意这些,在课堂提问中,对于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尽可能地让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增强家校联系,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
建立家校互通制度,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商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反映问题要客观、公正,坚决反对向家长“打小报告”“向家长告状”等不恰当的行为。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
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每次学习就是一种历练,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真正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方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适当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师生互动,“尊重自我”“弘扬自我”,使历史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实现高效。
6.历史与现实感悟 篇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段历史,或长或短。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自己和其他民族的历史呢?有句古语“以史为鉴”。
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我们可以从其中的一件件事中总结一些东西,可以在现实中更好的帮助我们。
例如我们民族的重要文献《孙子兵法》是军事家的必读之书,现在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许多外国军事学校也把此书作为必修课额来学习、探讨,以提升自己国家的军事水平。再如,我们会经常提起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战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通过分析他们,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作战的技能和方法,在战争时,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来分析这些因果关系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例如,在清朝末年,我们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犯,而且没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从中分析一下原因。在清朝以前,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在世界前列。但到了清朝,为了和平,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统治者的目的达到了,但是这样做使清朝与世界脱了轨。西方国家的先进的技术、文化无法传到清朝,使其慢慢的落后于西方国家。又因为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他们不得不打开中国这个大市场。于是中国近代史就顺理成章的进行了。我们通过分析这些,总结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我们现在积极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家庭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因为我们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
历史和现实是不可分割的,有些时候,通过观察历史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也就是将来的现实。
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发生,但有一部分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却能猜测到一些事在将来会怎样。以前的科幻书籍、现在的科幻影片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想像而且想象不到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却正在慢慢的变成现实。在前人看来,机器人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有些人却把机器人想象着在以后的某天能够出现,并写成了科幻书籍。若干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出现了,他们的预言成为了现实。
7.我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感悟与认知 篇七
一、知识层面的构建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 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永不离口的话题, 也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因此,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 对于学生掌握有偏差之处, 一定要及时指出。
我举几个教学中的例子:
1.就北师大版 (下面如再提到版本, 则不再重复) 的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而言, 在学生的作业中我就发现了许多问题。我们的作业是填写“夏商西周朝代更迭表”, 我原以为讲过的知识, 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写出, 可是出乎我的所料:在作业中, 商的都城“亳”有许多学生写成了“毫”, 仅因一笔之差出现错误;商的建立者汤, 许多同学写成了盘庚, 而建立时间则写成公元前1300年;关于夏朝的都城, 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答案有许多, 如:九洲、黄河流域、河南、涂山等。时间上, 学生也易混淆, 比如把牧野之战的时间, 即商朝灭亡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 记成了公元前1064年。此外, 还有几位同学竟然把公元前的“前”字丢掉, 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依夏朝的建立时间而言, 如果把公元前2070年写成公元2070年, 那么这是无法估量的错误, 因为我们的公元2070年还没有到来。
2.对于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而言, 这一节课的成语故事比较多, 也是学生比较爱听的, 可是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有时却疏忽了对重要信息的把握。比如讲城濮之战, 前奏讲了退避三舍的故事, 而后紧跟着讲到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成就了晋文公一代霸主的美名。可是有些同学就只顾听了故事却忘了城濮之战的交战双方了。而对于“齐桓公”的“桓”字, 有一部分学生写成“齐恒公”, 面对这样的答案只能判错。
所有的这些错都应及时纠正, 哪怕花点时间讲清楚也不能任由学生做出那样的误答而不闻不问, 如果这样, 教学传授知识只怕是徒有虚名, 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是严谨的, 容不得半点马虎, 教师自身更不能马虎, 对于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样应该严肃对待, 一丝不苟。当然, 如我一直以来主张的:“教师不是万能的,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学生的问题都解答, 大千世界, 即使你选择了一个小的领域, 也不见得能看到所有。”因此, 在教学中又牵扯到教师教知识的态度, 应如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所言:“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出现了错误也应及时向学生认错。一次, 有位学生下课后告诉我说:老师, 这个字应该读二声, 课本下面有注音。我说:“是么, 在我的印象中记得应读三声……”我并没有因为对学生说出了这样的话而不再继续, 回到家中, 我翻开字典一查, 这个字果然读二声。第二天给他们上课时, 我首先告诉全班同学这个字的读音, 承认了我的错误, 并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怕犯错, 就怕不改错。”这其实与孔子所说的“不二过”是一个意思。
因此, 我的认识是:我们身为教师, 实则是与学生同时在学习知识, 大家一起来探究学习, 一起成长。人类永远都在成长的阶段, 不论年龄大小。我非常感谢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是他们让我在不断进步。
二、情感的传输
人生在世, 首先要有的是感情, 我经常说一句话:人是感性的动物, 不要因为大了, 被理性所束太多而失去感性, 它是我们最基本的东西。对任何一些东西你首先有的是感知而不是纯理性的分析。历史课, 虽然讲述的是教材中的文字资料, 但是, 它毕竟是由人类的活动构成的, 毕竟是过去活着的人做过的出名的事, 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因此我们在讲述历史的时候要用“情”, 去学习、了解过去的人的生存、生活状况。历史永远不会寂寞, 他被后人探究、学习, 历史在它的轨迹上发出应有的情感声音, 感化、教育着人们。世间的情是最难能可贵的, 因此, 我认为在教学中“情”非常重要, 况且近年来新课改也非常注意情感教育。
(一) 课内情感传输
课内情感传输, 顾名思义, 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情感的传递。同样举教学过程为例。我在教授《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 讲到春秋战国时诸侯国的争霸战争, 引用了孟子的话“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说明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造成的伤害。随即我就对他们讲, 希望大家一定要爱好和平, 而不能动不动就动用武力, 武力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在第8课分析商鞅变法是否成功后, 探讨了商鞅对我们的启示, 启发学生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不能守旧, 特别是对于不好的东西。
在历史教学中, 无论是对人物的评价还是对事件的评价, 都能使我们从中感知一些知识, 特别是一个有心人能感知得更多。
(二) 课外情感沟通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不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 这就使得课外的情感沟通显得非常重要。学生与老师, 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那么总有不相投之处。对于不投之处, 教师应多些包容、理解。我把我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以下这封信是我写给我的学生的, 原本教师对学生教诲几句便过去了, 可是我用了写的方式 (因为那时感冒, 上完课嗓子实在无法发出声音) 。
写给我的学生
我亲爱的学生:
当我第一次说你时, 你是怎么保证的?可你看看你的表现, 是否有做到?一个人应该说话有信, 可你的信在哪里?将来又怎么样?一个人虽然不可能因某一件事情而定终身, 但一个人的一生却是由许多小的习惯组成的。习惯是慢慢培养的, 可以先10分钟, 20分钟, 后来延长时间来培养, 这全在于个人的努力和旁人的指点。我说你, 或许你现在觉得无关紧要, 但你来学校学习, 各科知识都是为了你的将来。每一门学科都是你成长的基石。你的学习不为父母、不为老师, 只是为你自己, 你难道不想为自己攒一笔财富么?或许你现在难能懂得, 但将来, 将来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 基础学科很重要。
我以我的经验之谈告诉你们这些, 或许你们现在不能完全懂得, 但将来, 你们会懂, 因为你们是孩子, 是孩子就总有长大的一天, 不论你们将来怎么, 我希望你们一切都好, 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
我们历史这一科目虽小, 可它作为一门知识, 知古而惜今, 对你未来成长也是有利而无害的。其次, 我国目前还是应试教育, 历史牵扯到中考, 我不希望你们将来复习时有太多麻烦, 不知你们能否明白。
写在纸上的是最珍贵的, 最让人无法忘记的, 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在那之后, 那两位学生真的改变了许多, 因为是孩子, 所以他们只要有一点的进步, 我都为之感到骄傲。
三、教学过程中的“知”与“情”
教学过程, 无论哪一科的教学过程, 其中“知”与“情”都是异常重要的。“知”是指知识, “情”是指情感。知识是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情感是建立在知识这一基础之上的, 它是对知识的延伸, 是一种高层次的升华。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 不仅要把基本的知识讲授给学生, 而且要注意情感, 情感是育人最好的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 他们的性格、品质还在逐渐形成中, 可以这么说,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追求个人认为的完好品质中渡过的, 而初中只不过是人生的众多阶段之一, 但这一阶段却至关重要。人是社会的人, 学生虽然来到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 教师的任务之一也是为了传授知识, 但知识传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是一个社会人, 他的社会属性不能被忽视, 教师不能给学生构建一个理想国, 让学生漫游在其中, 当遇到社会现实时, 同样应该讲给学生听, 不能让学生与社会相脱节, 如果你执意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理想国, 那么你最好让他永远不要接触到社会, 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要把残酷的现实放在一旁, 不要以为学生不懂, 他们与我们同处一个社会, 怎么会不懂, 我们身为同一个社会的人, 都在学习, 用尽我们的一生在学习。如果我们把他们放在理想国中进行教育, 那么他们走出学校后, 会对学校教育产生一种不信任, 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因此, 为了避免学生对教育的不信任, 为了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知重情”。情感是一生的伴侣, 而知识在你不用它的几年后将所剩无几。爱的教育——情感教育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我的教学
(一) 夭折了的历史口号
历史课上故事多
历史故事中智慧多
问你想要明几分
请你走进我们的历史大观园
OH!YEAH!
历史故事, 深深深几许
几多真相几多虚幻
拨开漫漫沙土
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的探索与发现
以上是我假期精心编写的历史课堂口号, 目的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可惜的是我把口号教给了学生, 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并没能付诸实践, 因此我说它夭折了。不过, 我还是相信, 日后我会让它“起死回生”, 成为我教学的一个环节。
(二) 我的课堂
我的课堂从来不安静, 我也不需要过分安静的课堂, 因为是大活人在上课、在听课, 过分的安静让人透不过气来, 这是我不喜欢的。我的课堂从来不喊起立, 但是我会数“一、二、三”让学生迅速归位。在课堂上我一般会用故事、名言或最新的新闻资料引入, 总之, 我想要用一种艺术的手法进行教学, 我想将艺术的思想贯穿于我的教学, 这是我目前在教学上要努力做到的。
(三) 作业评分
历史是一个小科目, 许多学生不是非常重视, 做作业不认真或者不做, 我就想了一个办法——作业评分, 以5分为基准, 在5分的基础上有增有减, 不交的为0分。这相对来说还是有效的, 促使一些学生把作业上交。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悟与实践经验, 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点, 引领我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文章作者阐述了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悟与认知, 具体分知识层面的构建、情感的传输、教学过程中的“知”与“情”、我的教学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8.在历史中感悟伦敦的时尚 篇八
历史之城
就从最有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开始我们的伦敦之旅吧。作为前奏,我们先去参观威斯敏斯特宫,这是英国议会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宫殿由于有伦敦标志之一的大本钟坐落于此而闻名。这座大钟重13吨,置于一座高达96米的钟楼之上,周围有4个计时的刻度盘。在117年的忠诚服务生涯中,大钟一直报时准确,从未有过任何故障,直到1976年才因机械磨损而不再使用。
经过白厅到达特拉法加广场,著名的纳尔逊纪念柱就矗立在此,周围有4尊雄狮守卫;天气晴朗时,成百上千的鸽子在广场上翩翩起舞,构成—幅美丽的图画。
继续前行就到了雅致而繁华的考文园区,这里的中央广场上有手工艺品和古董市场,还会有街头艺人的手技和吐火表演。现在我们来到了泰晤士河边的伦敦塔,游人可以在此一睹英国皇家珍宝的风采,重温这里的历史沧桑。
各种各样的庆典仪式是伦敦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金汉宫前面著名的卫士换岗仪式不可错过,5月~10月每天一次,其他月份每两天一次,时间是上午11:30分。
时尚街区
尽管历史悠久,伦敦并没有凝固于传统中成为一座城市博物馆。相反,这里的俱乐部、高级用品商店、时尚酒吧和餐厅已成为上流社会人士的流连之地。
首先可以到伦敦最繁华的地标——皮卡迪里圆环漫步一番,象征爱神的雕像喷泉矗立在圆环中央。附近的店面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奢侈品:丝绸、皮革、开司米披肩、粗呢外套,还有葡萄酒、烈酒、书籍、瓷器、玻璃器皿、餐具、藤木制品、雨伞等,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物品。
另外一处豪华商场是哈洛德百货公司。商场位于骑士桥高级住宅区,靠近白金汉宫和海德公园,是伦敦最大最高雅的购物中心。商场里面各种高档商品应有尽有……甚至连大象都可以买得到。世界各地的明星都习惯预定商场的几层店面作为私人购物之用,所以在这里与某位明星擦肩而过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商场里面还有理发厅、美容院、旅行社和邮局。置身商场就仿佛进入一座稚致而舒适的博物馆。临近商场的邦普顿路、斯隆街和博桑广场上汇集了众多知名的时装设计商店,如哈维尼可尔斯,它们能满足那些知名而富有的顾客的苛刻要求。
要买到价格适中的商品,可以到诺丁山时尚街区的古董市场转一转。这里每个礼拜六会有跳蚤市场,届时大量的人群会涌到这里淘取维多利亚时期的纪念品——银器、瓷器、邮票、佐治亚玻璃制品和东方古玩。既然来到诺丁山,就应该到Walmnert城堡感受一下那里的热烈气氛,这是伦敦最流行的酒吧之一。
如果您对时尚非常热爱,不妨到Bredmondsey街的时尚博物馆参观一下,这是一座新建成的博物馆,于2003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面积达为1500平方米,馆内设计新颖的橱窗里挂满了来自世界各国时装设计师们的创意之作。正是在这个博物馆内,国际最著名的设计大师们(如约翰·加利亚诺、克里斯汀·拉克鲁瓦、蒂埃里·穆勒、索尼亚·里基尔、维维恩·韦斯特伍德)的作品第一次得以汇聚一堂。说到服装店,剪裁最经典的莫过于积家、巴宝莉、玛莎百货和德宾汉了,这些商场大部分位于梅费尔区。如果要定制服装则可以到沙维勒街(定做女式西服)或者哲麦街(定做衬衣)的众多店面去看一看。
【历史的感悟】推荐阅读:
感悟人生感悟历史07-30
初中历史与社会整体性教学的几点感悟06-25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09-03
大三学生的感悟07-04
感悟母亲的离去07-07
意外的感悟作文07-20
放慢脚步的感悟07-29
感悟生命的真谛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