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经济(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09

在全县经济(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1.在全县经济(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在全县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召开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三项专项工作会议,会议非常重要。我们是把三项专项工作揉在一起,这三项工作看似相互独立,不同的领导分管,不同的部门牵头。我们分解任务,拿具体举措、考核,也好像是单列的体系。但是大家一定要看清楚,这三项工作实际是紧密相关、相互作用、互为一体。这三项工作,我说是叫“形散神不算”,都统领于经济发展这个范畴,实际上都是经济工作的范畴,而且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重要手段、重要任务。如果说,这三项工作我们有疏忽、抓得不好,XX的经济就会出问题一点不为过。

大家一定要看到,经济工作什么地位?经济工作是中心,是第一要务,它事关地方发展,是硬道理!所以我说的通俗一点,它是帮我们XX后劲,管基础、管长远、事关XX全局,事关我们XX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贫困人口。经济工作落后了,我们没有发展实力,其他工作从何谈起?

为什么要认识这三项工作?实际上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三段论。叫我们发展不够,很困难,我们还是贫困地区,所以我们要发展;怎么发展?必须要抓产业;抓产业怎么抓?没有主体不行,现在是市场经济,没有市场主体怎么行!市场主体就是企业,就是老板,所以我们现在所有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吸引企业、吸引老板、吸引资金、吸引项目过来,我们产业才有发展的基础,才有可能把企业搞大,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就这个很简单的三段论!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扩大投资、为什么要招商引资、为什么要创新创业!

关于市场主体有很多经典的比喻,在市里开会时候肖市长还比喻,他说,企业、一个地方的市场主体,就像一个人头上的长的头发,只有头发多,你才能实现你的造型,但是如果你头发很少,你说你还有发型的考虑吗?也就是说我们在搞经济过程中,你只有把市场主体数量抓得足够多,也就是你头发足够多的时候,你才能有质的飞跃。说实话,你一头头发早上梳头掉了那么几根也不要紧,过几天会长出来不影响今天美观!但假设你只有那么几根头发,掉了一根,你就会心疼得不得了。企业一个样也有它的规律,三分之一发展得很好、存活得很好,三分之一生存在边沿上,最后也有三分之一逐步淘汰、死亡。实质上只有足够多的市场主体我们才扛得住损耗,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我们要让主体尽量地多,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一个地方的市场主体就决定一个地方的财政实力,就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就这么简单!所以主体企业是谁?就是我自己的心肝宝贝!特别是工业企业,但是我很痛心看到,方方面面也有反映,我们倒没有把企业家当老大,没有把企业当宝贝一样看、当头发一样去护理!最让人不可接受的是,我们现在面对在XX的企业、已经在为XX作贡献的企业,我们有些单位还存在刁难企业、与企业对立的行为,好像不搞死你我不罢手,这不应该!

所以我想这是今天我要说的核心意思!我不晓得我能不能够说明白、说通透,但我的确是真心实意地说,而且是巴心巴肺,因为我有太深的认识!对企业、对我们的市场主体,大家真是要当做宝贝、要像自己头发一样!那么就招商引资工作、项目建设工作,大家就必须是上肩、上心、上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就是XX未来、明天的事情,也有我们子孙的事情!

这是我说的第一点认识问题,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怎么落实到行动上去。刚才王县长已经做了具体安排,其中也有代表朝晖县长安排的,我都同意。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四个明确、四个紧盯”:就是明政策、盯落实,明思路、盯重点,明任务、盯清单,明考核、盯结果。这是我们的抓法,怎么抓好这些工作。

一、明政策,盯落实

一方面,要出台政策、完善机制,下好“先手棋”。刚才已经说了经济工作很重要,怎么去重视,政府该怎么做?我觉得我们政府就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引领和财政调控手段。要发挥这个作用,用这些政策引领的作用、财政调控的手段来推动我们经济发展。所以关于政策引领,今天会场也下发了征求意见稿,就是招商引资这个优惠政策初步出台,希望大家都开动脑筋,迅速地给办法提意见。就我目前来看,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大家可能会问,三件事很重要,怎么到现在才开会呢?就是为了要开好这个会,围绕相关的政策机制和任务安排,我们的几位县长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这个政策的出台已经不容易,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就目前这个政策,一个我们力求实在,就是管用,有一定含金量。

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精准落实,防止“两张皮”。政策说得再好,方案制定得再好,不执行、不落实就是“白纸”、就是“纸上谈兵”。大量的工作要体现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服务工作当中。比如说,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制”、项目建设期有偿服务“打包制”、投产后涉企收费“一卡制”、进入企业检查“备案制”、企业投诉处理“即处制”、企业服务“承诺制”、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等等,都要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要把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没做好怎么追责问责,等等,都搞得清清楚楚,都能够落细落小、落地落实,否则就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

更重要的是政策我们一定要兑现、要执行。那么有个观点我还要重申,就是我们政府一定要讲信用,一旦出台的政策、出台的激励办法必须硬兑现,不管是过去的、还是将来的,我们政府换届只换班子没有换牌子。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我们现在依然承诺过去的项目按协议兑现,过去协议怎么说的就怎么兑现,但是大家一定要有讲信用、履合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双方履约。我不希望有些同志简单地把一个项目拿出来说事,说政府什么、什么没有兑现,那你要先了解清楚情况,项目的一方他兑现没有?他当时承诺的投资强度到位没有?他当时承诺的税收贡献到位没有?所以在强调坚决兑现、坚决讲信用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搞一轮协议的清理、项目的清理。所以丰太老总找我的时候,我说了两点,第一协议有效,双方兑现承诺,相互尊重,各自履行责任,绝对不会说不认账!第二,还真是用一个专班去理一下我们旅游的情况,有些问题需要重新去理一下,重新再一次约定。这是我在招商引资政策兑现事情上的一个态度和观点,我这样说,希望大家也这样说,而且以后还这样说、这样做!如果说我们过去真是该硬兑现的没有硬兑现,那我们该补也补上,我们不能有女人之心、小家子之气!大家要清楚XX2014年,我记得很清楚,规上企业28家,现在至少应该是140多家,当时招引企业进来,头月招引进来协议一签,第二个月开工就意味着要返款给他!第二年投产形成税收就要返税给他,我都是按合同约定比例签批返还出去。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企业落户下来,三年、五年之内对地方不会形成直接贡献,但其他的、隐形的贡献都在那里,如果我们受不了这三年、五年,那么我们就要受五年、十年之后的贫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简单的一个账!你这个账算不下来,这个时候这点优惠、这点实惠你都不给企业,他怎么能在五年之后对你有回报?所以政府出台政策,用政策手段引领企业发展,要有这个态度,要有这个决心做下去。大家不要在这方面争论,也不要去敲“小算盘”。

第二,我们还要进一步重申、规范其他相关政策,用足、用活财政调控手段。今天我们有些企业代表也到了场,像刚才这些签约的企业应该让他知道,过去我们用了一些财政调控手段要继续用好。你比如说财政调度资金的问题、大别山产业发展基金的问题,我们都要用到企业上去、用到产业上去,重点要用好“过桥”资金,企业最难的事就是融资难,他倒不一定要你给10万的无偿资金让他去过日子,他倒希望要你多给100万、1000万资金整活他,分期还给你。但是在资金周转过程中,往往是“过桥”那么一瞬间,就把他脖子卡主了,把他难住了。“过桥”资金的使用,我们只要与银行搞好合作、搞好考核,就是在关键环节搞好考核,就没有半点风险,恰恰又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所以这一块我们要扩大规模,过去我们搞了几千万,实际上我们调度资金、大别山产业基金尽量用于工业,不管企业大、企业小,只要你真是“过桥”,过了桥就没问题,一个星期后能还就没问题,我们都提供。这里不需要制造门槛,只需要设置风险门槛就行,要简化流程。再一个我们重点要落实刺激金融机构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这个金融机构里面我们也通报了,也奖了几家,有的几家也许你的本身效益不错,但是你投放工业企业贷款不够,我们不奖,这是对的。如果一个银行在我们这里吸储,搞XX的资金,你不投放到XX,不说奖,我还要有惩处措施。我们目前能够想的就是激励办法,激励办法里面有几个东西,一个是财政资金存放与银行存贷挂钩的事情一定要落实,也就是财政资金的存放必须与银行的存贷比挂钩起来,一季一考核,具体盯调度。财政资金是共有资金,银行争是正常的,但是放在哪个银行,凭什么放在哪个银行,不是哪个打招呼,不是我和哪个行长关系好,而是看你的贷款情况,尤其是看工业贷款的占比。我接触了几个银行行长,我很有感触,比如农商行,贡献有,但是过去的一些政策没到位,还有个很小的叫x村镇银行,成立一年,存款9000万,贷款9000万,这就是贡献。所以我叫金融局迅速调研,像这些政府很有限的调控手段,要用足用活用好。

那么这里面还要说一句,就是对单位我们完成任务,我们怎么激励,完成招商引资、争资立项任务,就包括你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工业经济,我们都来硬考核,最后也来硬奖励!所以最后你们镇长们、局长们找财政要钱,你不要找,你把你成绩单拿来,该给你几多,你可以理直气壮、气昂昂的拿钱。

所以这里面,关于明政策、盯落实,实际也是这样一个解释。随着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过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对相关政策作出调整和完善。因为政策是导向、是杠杆,要有含金量、吸引力、前瞻性、引领性,要能够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如果我们的优惠政策没有含金量,营商环境没有吸引力,政策机制、措施办法都比别人稍逊一筹,那么项目就不可能到我们这里来,因为目前我们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配套设施都比不过别人,竞争力就肯定比不过别人。所以我们在政策上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优,下好政策的“先手棋”。

一项政策、一个方案、一份文件的出台,必须在可行与管用上下足功夫。包括我们原来制定的有些政策,为什么最终落实不了、执行不下去,主要就是可行与管用上精准度不够,最后达不到当初制定政策时的初衷。所以,我在今年重新起草和修改完善系列政策和文件时,要求相关部门在可行与管用上下足功夫,切实把握好、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把握政策优待与门槛设置的关系,因为理念永远高于现实,要用优惠的政策把项目吸引进来,把创业氛围营造起来;二是要把握科学性与操作性的关系,政策必须要能够兑现,方案必须要能够落地;三是要把握共性与个性关系,在制订好普惠政策的同时,对重大项目、产业链中的关键性项目、回乡创业等特殊对象要有特殊政策、特殊措施。从这次出台的各种政策、方案来看,基本上处理好了这三个关系。但是,我们不要期望一项政策、一个方案、一个文件就能够一次性把所有问题找出来、并且全部解决好,因为政策、办法可不可行、管不管用、合不合理、科不科学,是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时间的检验,需要在推进落实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二、明思路,盯重点

首先,要把重点搞清楚。工业经济重点要盯“服务企业行动”“创新创业行动”,盯工业园区平台建设,盯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展,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盯发展环境优化。招商引资重点要盯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盯招商方式、工作流程的优化,盯项目审批、落户、建设、运营服务,盯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落实。争资立项重点要盯国家政策,盯项目前期工作,盯立项申报,盯项目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项目建设重点要盯固定资产投资,盯项目决策,盯项目开工、建设、质量,盯项目监管特别是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只要我们把各项工作的重点抓住,抓到点子上、抓到关键上,工作才能够有大起色、有大突破、有大跨越。

其次,要把流程搞清楚。先说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信息怎么来、项目怎么谈、合同怎么签、评审怎么评、建设怎么搞、后续服务怎么跟上,在招商引资工作流程中讲得非常详细。我理解应该是“全员撒大网、团队谈项目、专班搞服务”。重点要抓好三个阶段工作:第一阶段,各单位全员发动、普遍撒网,搜集招商引资信息,围绕全县产业定位,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上门招商、敲门招商,双方进行现场考察、反复洽谈,这个阶段可能要进行几个来回,与客商达成初步项目投资意向性协议、签订意向书,并将协议、考察情况及时反馈给县招商局;第二阶段,由县招商局组织专门团队,可以分工业、旅游、农业不同行业团队,由分管县领导带队,重大项目汪书记和我亲自出面,上门谈判,敲定正式投资合同。在这个阶段,规划、环保、安监、发改、国土等职能部门都要提前介入进来、参与进来,同步进行各方面评审把关,一旦正式合同签订,相关部门就再无异议,就必须无条件办理项目建设审批手续;第三阶段,转入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服务的阶段。招商引资单位继续作为项目服务主体责任单位,与招商局、经信局、工业园区等相关单位组成单个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为项目立项审批的手续办理、工程建设、竣工投产、后续服务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这样整个项目建设流程更加顺畅,各单位、各环节的责任更加清晰,项目成功率、行政审批效率、建设速度必然大大提高。

再说项目建设工作。这里重点说一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作,包括争取到手的国家项目资金、本级筹措安排的资金,这些项目资金怎么整合统筹使用、具体项目怎么确定、怎么把项目建设好,根据中央、省、市政策精神,县委、县政府已经研究出台了政策文件。首先,全县项目资金是一个“大池子”。所有项目资金都要进来,都要进行整合统筹,这一个大原则、大方向,但项目怎么安排、资金怎么出去,也就只能是一个口子,就是过去大家所说的“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其次,项目安排、资金拨付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当年重点要开工建设哪些项目,在头一年就要有明确清单。具体清单确定应该是这样一个程序,由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拿出一个项目建设计划书,进入县发改局项目库,分管县领导在项目库中遴选项目,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分块提交项目建设清单,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提交县委委员会议集体决策,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重大投资项目还要提交县人大常委会议单独作出决议,县政府根据县委决策和县人大决议,分项目轻重缓急,分门别类、分期分批下达项目建设实施清单,项目业主单位以及发改、财政、审计、规划、住建、国土、环保、安监等相关部门按照这个清单办理相关报批手续,迅速组织项目实施。同时,财政、审计组织专班力量,包括聘请中介监理单位,组成一套专班,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对项目投资评审、招投标、建设过程中增量变量、建设质量、工程进度、资金拨付、项目审计、竣工决算等各项工作监管到底,确保项目责任单位、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充分履职、终身负责,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工程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廉洁风险。

三、明任务,盯清单

首先,清单任务要责任上肩。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采取的就是项目化分解、清单式交办、台账式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一年工作干得怎么样、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关键看清单、关键盯清单。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我们是提前落实了这一要求。在政府全会上已经下发了《政府工作报告》216项工作责任分解清单和“三十件重点议案(提案)”责任分解清单,今天会上又下发了一系列清单,我数了一下,有12份清单。这些清单是经过了一个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多次修改、集体决策的过程,是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汇集集体智慧的结晶。清单是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的,是今年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乡镇、部门“五讲五评五考”的重中之重,年终综合考核、政府目标考核、评优评先主要盯这些单子,看清单完成得怎样。

其次工作措施要落细落小。各乡镇各部门要依据清单,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根据实际,针对每一项工作要研究制定实实在在的具体推进举措,要把责任分解到人,把时间安排到天,建立台账日志,实行挂图作战,绝不允许出现责任到不了人、项目落不了地的情况。牵头领导、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责、担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采取搬石头的办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及时解决。这才是我们完成清单任务应有的态度、应尽的责任、可行的办法。

四、明考核,盯结果

首先,用好“指挥棒”。在印发任务清单的同时,“两办”同步印发了工作考核方案和操作办法,这是保证清单任务能够落地落实、奖惩能够兑现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措施与以前相比,是有较大改进和完善。比如《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奖惩办法》,与以前考核办法最大的区别是两个方面:一是团队抱团招商。招商任务可以分解也可以不分解,年终考核可以对整个团队进行考核,大家共进共退,也可以分解任务,单个评分,单独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这样就给团队最大自主权、各显其能,便于发挥各个成员作用、各出其力,搜集信息的搜集信息,出人的出人,出费用的出费用;二是实行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实绩考核办法。招商引资以投资额完成情况为主,同时,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签订合同、开工、竣工、投产四个阶段计分,设置相应的考核分值,进行实绩打分,招商引资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的安商护商工作同样设置相应加分、扣分的分值,一个项目完成签约得多少分,开工建设得多少分,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得多少分,项目建成投产、有税收和就业贡献得多少分,年终组织一套专班进行综合打分,团队内部进行打分排名,团队之间进行排名,最后全县进行总体排名,并根据文件规定进行政治、经济上的奖励或惩处。

在项目建设特别是争资立项考核上也有一些变化,考核评分包括到位资金、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情况三个方面,目的是要求大家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实,把资金到位后的项目建设工作抓好。为鼓励大家争取更多资金项目,对国家无偿资金超出目标任务的部分,按照1%给予奖励,对有偿资金按0.3%给予奖励,对重大项目策划、PPP项目推进成绩突出的单位(专班)另行给予一次性奖励,奖金主要用于解决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前期工作经费,用于弥补单位工作经费缺口。那么这个目标任务基数如何确定,我们不能自降标准,县发改局是按照过去三年各单位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平均数来确定的,如果只以上一年为基础,肯定有政策的机遇性、有工作争取的力度等因素影响,就不一定科学、合理、公平,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其次,考出“真结果”。既然各项工作与各乡镇、各部门的财政预算安排、个人政治经济待遇直接挂起了钩,与企业、市场主体的扶持项目、优惠政策直接挂起了钩,那么考评结果就一定要真实、一定要让人心服口服,真正做到真考、考真,真评、评真。如果考核结果是虚的,结果就无法进行运用,后续奖励政策措施就无法兑现,就会有失诚信,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招商局、发改局、经信局、考核办的责任就十分重大,做不得老好人、和不得稀泥,一定要注意把平时考核的台账建好,把考核的过程搞实、搞透明、搞公开。

第三,运用“铁手腕”。各项工作除了责任机制要强、工作机制要活、考评机制要实外,关键是督办机制要活、问责手段要硬,要用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来抓督办督查、抓追责问责。过去我们有很多、很好的项目落不了户、推进不下去,最后导致项目流产,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我们有些承诺、有些政策最终没有兑现、服务措施没有及时到位,企业、市场主体有意见,政府诚信、政府形象受到损害,同样是不应该出现的事情。所以,今年一定要加大督办问责工作力度,各项工作牵头主管部门每个月要有具体工作督办进度情况,“两办”督查室每个季度要组织一次集中督办问责,相关情况要及时、定时报给我和分管领导。最近市委、市政府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专门就一季度“开门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行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雷霆行动”、安全生产等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大督办活动,“两办”督查室、经信局、发改局、招商局、扶贫办、环保局、安监局等牵头责任部门要按照要求,迅速组织好相关工作,全面做好迎接督查准备工作,完不成任务或者督查出现问题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今天也有很多企业老板和市场主体参加会议,最后我要和大家提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把县域经济尽快搞上去,就要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我们强调政府的责任、部门的责任,实际上企业主体的这只手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大家是在大海里游泳才知道海水的温度,要让大家知道政府制订的政策、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只有大家才掌握许许多多的信息和资源。所以这里面我们企业要树立做大做强的信心,树立产业强国的决心,在XX安心发展,就包括大家感知到的服务水平、感知到“海水的温度”可以及时与我们交流。我们老板、我们企业家有时候存了很多心,提意见很可能没有提到位,但可以私下和我们说。反正我对待企业家、对待老总是真诚的,所以希望大家要有这个信心。二是要研究政策、利用政策。我们政府在出台政策、规范政策、完善政策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多些关注,研究好、利用好、宣传好,也希望我们企业把握好当前的机遇,顺势而为,借力发展。三是要齐心协力,改善环境,推进发展。帮助企业、服务企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履行好安全、环保、税收等责任同样也是义不容辞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双方努力营造更加浓厚的重商、亲商、护商氛围,真正把企业做大、把产业做强、把经济做实!

同志们,实现XX绿色崛起、全面小康,支撑在工业,载体在项目,抓手在招商。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全面夺取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开门红”,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在全县经济(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在长城副局长讲话之前, 我就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抓好全省质量工作, 先讲3点意见。

1 抓好质量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质量不仅涉及经济发展, 也涉及公共形象, 尤其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抓好质量工作, 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

(1) 质量是事关我省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质量涉及大众, 关系民生, 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更是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 由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等问题引发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涉及质量问题的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现象时有曝光, 制假售假、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也使质量安全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2008年9月由三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 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从我省情况看, 2008年10月, 红河州“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 夺去了3名患者的生命;今年1月3日, 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坍塌, 造成了施工作业人员7人死亡、8人重伤。这些质量安全事件一次次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次次地警示我们, 质量无小事, 重视质量工作是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负责的态度;抓好质量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基本要求;强化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南奠定重要基础。

(2) 质量是事关我省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大问题。有人说,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目前, 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技术和质量的竞争上。从国际上看, 设立标准和质量等技术贸易壁垒也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一种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价格竞争”, 逐渐转向“质量竞争”、“品质竞争”。近年来, 我省经济始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经济总量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是, 全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还很少, 真正掌握了关键技术的企业更少。目前全省没有一个世界级的名牌产品;在全国l 957个中国名牌中, 我省也只占了17个, 在全国排名第23位;我省质量竞争力指数仅为74.69,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30位, 仅高于西藏;全省产品合格率仍然偏低, 其中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长期低于80%。对此,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赢得主动,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提升发展水平, 就必须坚决扭转当前总体质量水平低的被动状况, 进一步强化“以质取胜”意识。只有努力打造一批高质量品牌产品, 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 才能不断提升我省企业、行业和区域的竞争力, 才能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抢得先机。

(3) 质量是事关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没有质量的发展, 不是科学的发展, 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当前, 我省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另一方面, 经济结构不合理, 发展方式粗放, 发展质量不高, 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和工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等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特别是节能减排等方面, 还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极大的压力。云南多样性特点突出, 生态环境良好, 山青水秀, 风和日丽, 这是我们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独特优势。保护好云南的山山水水, 建设生态文明, 更是全省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做到又好又快, 质量第一;必须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根本,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 靠质量促发展, 走出一条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 质量是事关我省对外形象和影响力的重大问题。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印象,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我省旅游业发展快, 2009年游客已上亿人次, 生态环境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 维护好云南的良好形象, 尤其需要重视质量工作。质量工作做好了, 形成了良好的地方形象和影响力, 可以极大地提高我省对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相反, 如果出了质量问题, 带来的杀伤力也是相当大的。目前, 我省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 这对我省提升对外形象和影响, 参与国际和区域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质量、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工作为支撑, 采取质量技术创新、严格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支持措施, 切实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树立我省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影响力。

2 全面推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努力提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 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我省质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主要产业的质量不断提高。其中, 卷烟、机械、有色冶金等产业主要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有的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 出口商品合格率达99.91%。二是自主品牌建设有了很大进步。全省累计培育中国名牌产品l7个,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 驰名商标l6件;云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件数也有了很大突破, 各类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销售产值的40%以上,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三是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各类竣工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99%;旅游、交通、邮政等服务业顾客满意度逐步提高;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5%。四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了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区域性制假问题和重大产品质量案件得到有效防范, 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这些工作, 为我省推进质量兴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 全省质量工作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质量意识不强, 全省质量整体竞争力水平还比较低, 质量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质量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为了进一步发挥质量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服务作用, 我省决定在全省启动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工作的水平。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 起草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并已印发今天参会的各位代表。这个实施意见对我省到“十二五”末加强质量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等, 都已经作了明确。全省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质量振兴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 全力组织实施好质量兴省战略, 时时刻刻把安全记在脑子里、把质量溶入细节上、把管理落到行动中, 围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4个方面狠下功夫, 确保质量安全不出事, 质量过硬靠得住, 以质量改善民生, 以质量保障和谐, 以质量促进发展。各地、各相关部门、各行业都要把质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要高度重视质量, 不断提质增效, 以质量振兴促进发展。

(1) 抓好质量兴市, 强化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各州 (市) 、县 (市、区) 政府要切实强化对质量工作的主导地位, 承担起本地质量发展工作的职责, 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监督、服务的职能。注重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a) 强化规划。要结合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决策, 尤其要结合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和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两强一堡”的战略目标, 谋划好本区域内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b) 强化引导。各州 (市) 、县 (市、区) 政府要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以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处置;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 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 重点建立一批质量工作示范县、示范行业和示范企业, 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引导企业建立并实行最严格的质量评价、考核和把关体系, 形成抓质量工作的内生动力机制, 使企业积极、自觉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运用先进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质量和经营水平, 争创国家、省级质量奖。

(c) 强化监管。在质量问题上要坚持重奖重罚, 坚持抓源头抓监管。要不断健全监管制度, 堵塞监管漏洞, 强化监管措施, 完善质量法规, 及时解决质量安全问题, 最大限度地避免区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并保持对伪劣产品、劣质服务的高压态势和打击力度。

(d) 强化服务。要强化政府在质量工作中的服务职能, 把政府投入和工作重点真正用到提高公共产品质量上, 用到保障和实现群众的利益、需求和愿望上, 用到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改善产业全面质量管理上, 切切实实地把政府服务工作做到位、落到实处。

(2) 抓好质量兴业, 促进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行业质量水平的提升, 是实现行业振兴的基础, 是推进我省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途径。全省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业部门, 都要强化质量意识, 提高质量水平。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履行好组织协调职能, 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切实承担起对本行业质量发展的责任。当前, 要重视3个方面的工作:

(a) 抓好行业质量发展规划。以巩固壮大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 围绕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化、生物、旅游文化、商贸流通、装备制造、光电子等主要行业, 以标准制定、行业监管、品牌培育、诚信建设为抓手, 制定行业质量发展规划。要注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等手段,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品优化升级, 实现行业振兴。

(b) 抓好市场规范。发挥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管职责, 重视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环境、市场秩序、价格机制、市场信息、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发挥市场对产品和服务自主调节功能, 依靠优胜劣汰规则推进质量工作。要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质量问题的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c) 抓好能力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行业质量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 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机制, 提高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要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 提高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 一旦发生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等, 都要及时妥善处置好;要针对当前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源头不可控等突出特点, 加强研究, 未雨绸缪, 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避免各类质量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扩大化。

(3) 抓好质量兴企, 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企业是提升全社会质量水平的基本单位, 是质量安全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看, 质量也是企业的生命线, 只有质量的大提高才能促进企业的大发展。因此, 不论从全省工作的角度, 还是从企业成长壮大的角度来看, 都需要我们把质量兴企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为质量兴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组织实施。各类企业都要切实强化质量责任, 狠抓质量工作, 提升发展水平。

(a) 推进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确保企业产品质量, 实现质量兴企目标的关键。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努力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 依靠各个环节的“标准”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 要积极推行管理体系认证, 努力参与各类标准体系的制定, 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使我省的标准化工作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得到认可。

(b) 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归根结底要依靠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来保障。要结合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

(c) 坚持扶优扶强。大企业大集团在装备、研发、资金、市场、人才、资源等方面都有优势, 是推进质量兴企的关键力量。要继续坚持扶优扶强, 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发挥其在质量振兴方面的带动作用。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 帮助解决好企业成长中的难题, 支持中小企业加强质量工作。

(d)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遵守道德良知, 以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 抓好质量兴品, 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也是产品销售的重要武器。打造品牌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 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响亮的品牌产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产业发展、质量建设和品牌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通过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 实现产业的振兴。

(a) 增强产品质量意识。要把质量视为产品的生命, 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云南产品的质量水平, 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

(b) 加快制定和实施全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按照“争创一个品牌, 带活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 培植一批品牌”的思路,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发展规划, 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 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c) 建立和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品牌培育机制。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创建自主品牌, 鼓励以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 促进产业集聚,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d) 加强政策引导。对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重视对我省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 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 努力把“云南制造”打造成优质产品的标志。

3 完善保障措施, 推动质量兴省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质量兴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行各业、社会各界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推进质量兴省, 以质量振兴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1) 加强领导。省政府已经成立了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的质量兴省工作。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要把质量兴省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全力抓好本区域内的各项质量工作。

(2) 形成合力。质量兴省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监管和服务作用, 部门的协同作用, 企业的主体作用, 社会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战略的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加强协调, 密切协作,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监管网络, 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各个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主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要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参与, 使质量兴省成为全省各行各业、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日常习惯和行为方式, 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3) 强化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意见》精神, 抓紧研究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把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逐一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 落实到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一个环节,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的工作局面, 确保把质量兴省战略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要加强监督考核, 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 要严格进行行政问责。

(4) 加大投入。各级财政都要逐步加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保证品牌战略推进、质量管理奖励、质量管理基础研究等经费要求。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自身也要加大对产品质量改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的资金投入。

(5) 完善机制。一是完善质量激励机制。设立“省政府质量管理奖”, 对在抓质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 创新激励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强质量工作的政策措施。二是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质量安全体系。重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重大突发质量安全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

(6) 搞好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 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视舆论导向, 以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典型引路, 注重宣传报道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对突发事件, 要迅速稳妥发布信息, 避免负面报道、信息不实。

3.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在全县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杨发升

(2006年5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县项目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目的是对今年全县的项目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再鼓干劲,全面完成今年的项目工作各项任务。昨天,组织大家对一些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前面,县委汪书记对全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会川镇、水务局、城建局、交通局、马铃薯产业办等五个单位还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通过看和听,使大家对今年全县的项目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项目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坚定发展抓项目的信心

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基于对县情的正确分析和认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出并认真实施“项目立县”战略,使项目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总结这几年项目工作的成效,我觉得至少在三个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是项目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据统计,2003-2005年三年间,全县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33项,总投资达4.9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99亿元。这些项目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17个,投资上千万元的13个。通过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特色优势产业的构建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近三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相当于1988年-2002年15年的总和。三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拉动第一产业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拉动第二产业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带动金融机构存款增加6800万元,贷款增加3300万元。

二是项目工作促进了全县广大干部观念的转变。通过近几年全力争项目、建项目,我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都认识到了对我县这样一个自我发展能力很弱的县份,要加快发展,必须依靠项目拉动。项目工作的态度也逐步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出击转变,发展抓项目已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的共识。而且,通过抓项目,广大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渭源干部的形象正在发生改变。

三是项目工作密切了同省、市部门的联系。通过反复汇报争取项目,我们已逐步和省、市各部门建立了较为稳固的联系网络和比较畅通的信息渠道,而且也改变了省、市一些部门过去对我县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这为我们今后更进一步争取项目和资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渭源的作用,提高了渭源的知名度。

正是由于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的项目工作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全县初步确定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达5.82亿元,峡城电站、北部安全供水、峡口水库南丰灌区、西五公路等一些大项目在年内相继实施。同时,兰渝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紧张进行,有望在今明两年开工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县基础面貌将得到很大改观,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而且在“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全面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

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为我们争取项目和建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说,当前及今后几年全县的发展形势十分看好。因此,大家要看到这种良好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项目对我县巨大的拉动作用,要认识到今天的发展现状是昨天投入的结果,而今天投入的多少则决定了明天发展的快慢。全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加振奋精神,以加快渭源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quot;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发展。

前面,总结分析近几年项目工作的成绩和今后的发展形势,目的是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进一步坚定抓项目的信心和决心。但我们也要对目前全县项目工作的具体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掌握工作主动权。关于今年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前面汪书记在通报中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请大家按照汪书记的通报,对照各自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落实。这里,我想就目前全县的项目工作现状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是项目开工不足。根据发改部门的初步统计,预计今年全县能够开工建设的项目有50项,但目前只开工33项,开工率为66%。分析具体原因,有些项目是因为投资还未下达,如西五公路、通村公路、乡村客运站建设、公安局看守所等;有些则是由于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进展比较慢,如乡镇计生服务站、职教中心教学楼等,使工程不能及时开工。同时,已开工的一些项目也达不到进度要求,进展比较缓慢。今年,县上确定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是3.23亿元,虽然今年全县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82亿元,但其中16个续建项目在去年已经完成大部分投资,新建项目中有一部分年内只能完成部分投资。根据测算,今年全县项目投资在2.6亿元左右,加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是可以完成的,但前提是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要完成计划进度。但前4个月,全县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15万元,仅占全年计划的7.48 %。因此,下一段时间,必须全力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计划任务。

二是投资结构不合理。虽然今年建设项目有50个,但从投资渠道来看,政府投资项目42个,占到了84%,从项目类型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3个,占到了86%,项目建设中公益性项目多、产业开发和工业项目少,社会、民间投资比重偏低。这种投资结构,使得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的关联度不大,产出和效益比较低,对财政的贡献率不高。

三是项目工作进展不平衡。从目前全县项目工作情况来看,全县整体比前几年有了较大进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从各乡镇、各部门的具体情况来看,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和部门跑的少,有的甚至还没有行动。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是目前我县项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前两个问题主要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努力工作来扭转。而第三个问题则主要是主观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在项目建设上至今无所作为的乡镇和部门要转变作风,进一步强化跑项目、争资金的意识,奋起直追。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抓好今年的项目工作

(一)切实抓好在建项目建设

当前是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这一阶段的工作对于能否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至关重要。因此,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抓住施工的最佳时机,认真组织项目

实施,确保完成项目建设进度。

一是要抓工程进度。对今年确定的每一个建设项目,各相关单位都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按照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时间要求,排出时间进度表,按照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定期检查督促抓落实,确保各类项目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首先,要集中力量抓好已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续建的县城道路建设(首阳路大平桥至西一路段及操场路铺油罩面)、罗莲公路、沈峡公路水毁修复工程、太白山旅游道路、峡城至磊滩公路、上湾灌区改扩建、龙亭中学教学楼、县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及污水处理工程、会川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海甸峡库区移民工程、三河口土地开发整理、会川镇易地搬迁等13个项目以及新建的东关大桥、路麻滩至河里庄通乡等级公路、县城建设(首阳路西一路至西环路段、滨河北路和北环路部分路段、新街路县政府至操场路段改造及灞陵公园建设)、会川经七路改造、会川镇西关节水灌溉工程、农村能源建设、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中央补助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央转移支付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110千伏变电所扩建工程、莲峰镇易地搬迁、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13个项目要确保在年内建成交付使用,北部安全供水、唐家河流域坝系工程、整村推进扶贫项目、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微笑公司绿色食品开发等5个项目要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各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要切实靠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其次,要尽快启动未开工项目建设。对还未开工的西五公路、通村公路、乡村客运站建设、峡口水库南丰灌区、会川中学教学楼、北寨小学教学楼、职教中心教学楼、乡镇计生服务站、县检察院”两房" 建设、公安局看守所、县城电网改造、农村综合开发等12个项目,各有关单位要加快前期准备工作步伐,尽早实施。其中,西五公路、峡口水库南丰灌区、农村综合开发3个项目要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其余项目要保证年内建成,并争取完成验收。同时,对已竣工的县一中教学实验综合楼、清源中学教学楼、峡城磊滩至祁家寨护岸工程、会川卫生院和麻家集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等5个项目,要抓紧组织验收,尽早交付使用。第三,要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对峡城电站项目,要加大衔接力度,做好各项配合工作,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对龙源宾馆,城建部门要督促项目业主加快建设进度。

二是要抓资金落实。当前,资金仍然是困扰我县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筹集资金是当前项目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各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单位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一要加大国家投资争取力度。对确定年内实施,但还未下达投资的项目,各单位要积极争取落实资金,力争早日开工。对分年度下达投资的一些项目,各单位要加大衔接力度,争取早下投资、多下投资。二要进一步加大信贷融资力度。重点要做好与开发银行的金融合作。今年,开发银行与地方金融合作将向县级延升,目前,正在开展合作平台的建立工作。开发银行贷款涵盖范围比较广,涉及城镇建设、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对于解决我县建设资金制约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前做好项目筛选衔接等前期工作,为今后争取贷款打好基础。同时,县内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大力支持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努力争取贷款支持。三要用足用活土地资源。目前,我们在城镇建设方面的一些项目,主要靠自筹资金实施,像今年县城建设上实施的首阳路西一路至西环路段和北环路、滨河北路部分路段拓宽改造等工程,投资比较大,筹集这些资金,除了电力、电信等部门设施建设的投资外,主要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和土地开发出让。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土地储备和公开出让力度,要重点盘活各

机关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土地。县政府已以7号令发布了《渭源县城区国有土地管理暂行办法》,国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年内在国有土地盘活出让方面取得大的进展,为城镇建设项目实施筹集建设资金。四要积极探索市场融资。在这方面,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已有成功的经验。发改、城建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精心选择推出一些效益好的项目,吸引投资,通过市场融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要抓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益发挥的基础性工作,项目管理涉及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只有从项目建设一开始就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建成一流项目。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管理:一是投资管理。这其中包括投资控制和资金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投资控制是为了节省建设资金,减轻我们的资金压力。有的部门对这方面的工作不重视,对施工设计、招投标等工作放手不管,致使建设成本与实际不符,花冤枉钱。因此,今后,对每一个建设项目,相关部门从设计开始,就要从每一吨水泥、砂石入手,把好设计和招投标关口,控制好投资。资金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都要认真执行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二是质量管理。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生命,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要求,加强项目的质量管理。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施工企业的选择问题,请各项目主管部门务必把好关,选择施工队伍一定要选择有实力、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如果因施工企业造成质量问题或耽误项目进度,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档案管理。根据这两年项目验收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单位在项目实施中对档案收集整理不及时,造成项目验收时档案不健全、不规范,不能顺利通过验收。由于项目不能及时验收,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而且像交通道路方面的项目如果没有通过验收,一旦发生水毁,又得自己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因此,各项目实施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档案管理,保证项目档案齐全、规范,保证项目竣工后顺利通过验收。

(二)扎实做好项目的衔接争取

项目争取是项目工作的重要环节,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把主要精力放在项目争取上。项目争取关键是要有一个畅通的信息渠道,使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准确信息,这就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平时要多与省、市有关部门衔接,特别要加强和省上各部门有关处室的联系,打通信息渠道。当前,在项目争取工作上,首要的任务是做好兰渝铁路的衔接争取。兰渝铁路目前正处于考察论证设计阶段,专家大都倾向于走渭源这条线路,并在县城建设车站和货场等设施,但还没有最后决定,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兰渝铁路的争取作为当前项目争取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积极主动开展衔接争取工作,确保兰渝铁路走渭源这条线。同时,对正在争取的一些重点项目,各有关乡镇和部门一定要跟踪衔接,反复争取。具体来讲,路园、田家河易地搬迁、会川镇垃圾处理场、乡镇畜牧站建设、法院审判庭、乡镇文化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会川林场业务用房、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等项目,要争取在年内下达投资计划或部分建设资金。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妇幼保健站业务综合楼、农村能源建设、乡镇基层卫生院建设、罗家磨土地开发整理、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公安局无房派出所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柳林沟重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清源镇道路及排水工程、县城垃圾处理工程、永安公司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建设等项目,既要完成可研、设计的审查审批,还要争取下达投资计划或部分建设资金。西五公路、公安局看

守所、农村通村公路、乡村客运站建设、农村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等项目,要在争取下达投资的基础上,完成建设任务。在抓好以上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对上报到省、市的其它各个项目,各相关单位也要跟踪衔接,项目报到哪里,就要主动衔接到哪里,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是项目工作的起点。随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项目管理的不断规范,国家对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可以说,项目前期工作的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争取和建设,这一点也是在实际工作中多次得到充分印证的,前期工作做的好的一些单位,往往在国家有投资的时候就能迅速拿出项目上报,赢得先机。但总体上看,我们的项目前期工作还是比较滞后,一句话、一张纸的项目还较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组织专门力量突出抓好项目编制和申报。但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不能盲目进行,要着眼提高项目成功率,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立足县域资源条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项目的前期工作水平。在这方面,县发改局和项目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关注和研究国家的投资政策,主动适应国家投资政策的变化,给各单位予以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筛选储备项目,不断调整充实项目库。重点要依托我县的马铃薯良种、中药材、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水能、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着力实施深度挖掘,筛选储备一批工业项目积极向外推介,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开发和工业发展。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储备库,动态管理,形成开发、储备、建设梯次推进、良性循环的项目运行格局。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项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县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严格督查考核,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合理摆布工作力量。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项目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要及时研究分析全县项目工作中的具体事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矛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各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要积极与县上领导沟通联系,共同抓好各自负责项目的争取和建设,真正使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制度落到实处,一抓到底。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合理部署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保证项目工作力量。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抓项目,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项目上,确保全县项目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是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项目工作上的协调配合问题,关系到项目的顺利争取和建设。对一个具体项目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在争取中,需要各相关部门互通信息,协调关系。在建设中,需要各部门、各有关乡镇密切配合,协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且像这两年实施的易地搬迁等项目,还需要整合一些部门的项目进行建设。因此,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协调解决每一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发改、扶贫、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申报的指导、协调以及组织报批工作;国土、城建、水务、电力、通信以及各乡镇要配合解决项目实施中的供地、供水、供电、通信以及临时占地、占道等问题;税收、工商、消防、环保、地震等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主动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总之,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大局出发,主动配合,把项目建

设当作份内事,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条条与块块、执法与服务的关系,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真正形成项目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强化督查考核,靠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全面完成全年项目工作任务,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目前,正在制定全县项目工作年度考核的有关办法,待成熟后下发执行,年底县委、县政府将按照考核办法,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评比,对项目工作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工作实绩较差的也将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发改局、县项目稽查办要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平时督查,通过强化督查考核,层层传递压力,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强势推进项目工作,使今年全县项目工作比上年取得更大成绩。

四是要强化培训,培养项目工作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目前,我县真正懂项目的人才还非常缺乏,抓紧培养项目工作人才,也是当前迫切需要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天下午,县上将举办项目知识培训班,目的主要是通过讲解项目工作知识,进一步开拓大家抓项目的思路,提高全县项目工作的水平。今后,各有关部门要把项目知识培训列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养项目工作人才。同时,人事部门要把项目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引、请、聘、培等多种方式,努力解决项目工作人才缺乏的问题。

5.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县长 赖榜轰(2010年1月7日)

同志们:

刚才,县委朱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分析了我县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我县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去年经济工作情况和今年经济工作具体部署讲几点意见。

一、2009年我县经济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一年。在玉林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的目标,以“服务企业,推进项目年”、“党组织服务年”、“四保”百日攻坚战活动为载体,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取得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明显成效,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2009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四保”目标,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工业技改投资7亿元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重点企业(项目)服务直通车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初步统计,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62.01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3.54亿元,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77亿元,增长50.3%,是“十五”时期总和的1.3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0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4143元,增长8.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82亿元,增长40%。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继续实施“工业强县,集聚发展”战略,全县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材、食品、机械、化工四大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9亿元,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亿元,增长3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亿元,完成工作目标8.5亿元的101%,同比增长22%。技改投资完成11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7亿元的目标任务。主要工业产品产销良好。全县水泥产量257万吨,人造板4.3万平方米,饲料 52万吨, 汽牛2.8万台,化工产品1.33万吨。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申报自治区A类园区工作正抓紧进行。兴业海螺铁路专线即将通车运营,已于2009年12月初经过有关专家初检评审,有望在今年初通过验收并通车。节能减排取得较好成绩。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9.25%;自治区、玉林市跟踪考核的8家重点企业国控污染源检测达标率100%,为全市唯一达标县(市、区)。

(三)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我县把项目投资放在保增长的突出位臵,大力开展“服务企业、推进项目年”活动以及“四保”百日攻坚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有力拉动经济发展。2009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亿元,同比增长51%,超额完成全年固投目标任务。一是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在建项目468个,已有海螺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广西利而安化工公司甲醛项目、桂金水泥原料项目、城隍页岩多孔砖项目等297个项目竣工,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53.12%。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全县列入玉林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61个,累计完成投资22.01亿元,同比增长25.13%,重大项目已竣工24个,超额完成市下达9个竣工项目的目标任务。二是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有序推进。2009年,我县获中央新增投资项目59个,总投资额1.89亿元,是我县建县以来获得中央、自治区投资项目最多、建设资金最多的一年。第一批13个项目已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688.9万元。三是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全力承接产业转移。2009年共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额17亿元,到位资金11.35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给我县11亿的目标任务。

(四)创建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县工作取得新成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8.86万亩,同比增长1%,粮食总产量21.82万吨,同比增长2.9%。水产畜牧业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出栏家禽8394万羽,同比增长8.8%;出栏肉猪67万头,同比增长12%;肉类总产量15.81万吨,同比增长9.7%;水产品产量5450吨,同比增长7.6%。温氏蒲塘第二种猪场、美凰鸡苗项目等新上项目顺利推进,养殖规模化迈上新台阶。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累计投入资金超亿元。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15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8.1万亩。完成农村人饮工程3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000多人。新建沼气池750座,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外业勘界共10134宗,面积为30.62万亩。实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6440人。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工1400多人次。

(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策部署,我们制定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爱我兴业,建我家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四保”百日攻坚战、城乡风貌改造大会战,极大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全年共投入资金6700多万元,加快商业街、南街延长线、兴业家园、华辉凤凰城等一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县城南区、城西区的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县污水处理厂、县供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加紧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祥龙花园三期、香山华府、盛强花园、城市花苑等项目加快建设。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及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全县交通、经营和环境卫生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大平山、山心、城隍、蒲塘等中心镇建设提速,城镇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环境不断改观,促使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六)财政和金融优化管理步入新轨道。财政改革有序推进。稳步实施“镇财县管镇用”制度改革工作,逐步推进“村级财务镇代管”改革试点工作,确保财政资金支出运行及时、有效、安全。认真落实各种强农惠农政策,抓好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采购项目211个,资金节约率为 8.5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0.7亿元,同比增加4.2亿元,为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四保”百日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根据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审时度势,从去年10月初起开展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四保”百日攻坚战,通过3个多月来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四保”百日攻坚战开竣工项目共377个,完成目标任务342个的110.23%;完成投资14.3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4.19亿元的100.42%,提前完成了预期目标,为完成全年经济工作任务作出了贡献。(八)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2009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4个,已竣工验收16个,8个竣工待验收,对贫困大学生、高中生的资助力度加大,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县第二届运动会。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对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顺利通过自治区、市计生检查。农民工就业、城镇低保、农村低保补助发放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坚持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不动摇,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百镇千村万户”平安创建活动,维

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世界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区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我县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项目投资前期工作滞后,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实现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支撑不足,工业经济效益提升面临较大压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国有企业改制推进不快;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千方百计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

长。

二、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

一年来,在极其严峻复杂的困难形势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克难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积累了十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和做法,符合中央、自治区扩内需保增长的要求,符合兴业实际,是我县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做好今年及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第一,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目标是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针。2009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四保”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服务企业,推进项目年”、“党组织服务年”和“四保”百日攻坚战活动,真正做到了打破常规,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举措赢得新突破,取得了我县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的良好成效。

第二,抓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三项工作目标是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从我县居民消费能力不强、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实际县情出发,我们及时确定了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作为我县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实现这三项目标任务,许多制约全县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实践证明,抓住这三项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的有效办法。

第三,提高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是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形势,在充分估计经济发展面临极大困难的同时,清醒认识到危机中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敢于和善于从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中敏锐地发现和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区四园”规划,抓紧抓好园区产业,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我县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6%,已成为我县经

济主要增长点。

第四,创新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是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建设资金不足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针对资金不足这个难题,我县通过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县信用联社合作、争取国债资金、发挥县城投公司融资功能、引导民间投资等渠道,增强投融资能力,扩大投融资规模,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

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今年经济工作目标

任务

当前我县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和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和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认真把握。一是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关于率先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决定》,指明了我县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思路。二是我县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推进的新时期,产业结构升级进入了重要的关口。三是自治区实施“两区一带”发展战略,我县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的成员,为我县扩大开放、在推动多区域合作中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四是我县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投资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国家今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进一步增加居民消费,将有力促进我县投资和消费需求。五是国务院最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和资金支持将惠及我县。六是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我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非常艰巨。七是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群众对民生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资金需求越来越大。

从国内外的形势看,我们面临着国外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和不确定性并存的复杂形势。一方面,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去年第一季度的大幅下滑后,第二季度以后实现增长的经济体增多,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到第三季度已实现了正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复苏势头强劲,世界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企稳转暖态势。我国经济回升势头也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外部形势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虽已转暖复苏,但由于全球高失业率、高通胀预期、部分大国过早退出刺激政策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还很难快速发展到危机前的水平,加上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剧,外贸出口还将受到严重影响。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的同时,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深入分析对我县发展的积极和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努力开创

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发展形势、特征和趋势的新变化,立足于兴业基本县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坚持能快就不要慢,能早就不要迟,能主动就不要被动,确保我县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我们所要求的加快发展,不再是过去单纯追求总量的快速扩张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而是顺应时代要求,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中加快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中加快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加快发展,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加快发

展。今年是 “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奠定“十二五”基础的重要一年。面对较为复杂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玉林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国务院出台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重大发展机遇,切实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扩大投资,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实现2010年经济社会目标。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形势的分析判断,提出201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30%,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市下达“十一五”期末控制指标之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工作目标为:力争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40%,财政收入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各增长10%。

四、2010年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

今年全县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调整优化结构为重点,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我县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体现在工业化率低。做大做强做优我县工业,是我县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和主攻方向。最近,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玉林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加快提升我县工业化水平。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兴业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2009—2020)》评审进程,争取尽快获批为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园区的路网建设,整合和规范玉石公路、石大公路两侧已有企业的地块,理顺路网结构;加快公路两侧“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配套设施,为园区招商引资作好充分准备。三是坚定不移地做大建材、食品、机械、化工四大产业。争取到2015年,建材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机械产业园、化工产业园产值分别达到28亿元、14亿元、12亿元、6亿元。四是重点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开、竣工。①抓兴业海螺二线。现前期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确保今年一季度开工;②抓日产5000吨葵山水泥技改项目。葵山水泥厂破产改制成功后,建设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争取今年一季度开工;③抓中石油油库扩建和油站建设。使油库由目前2.05万吨扩大到5万吨规模,争取春节前开工;④抓利而安化工有限公司第二期乌洛托品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第三期项目的筹备工作;⑤抓好汽牛机械公司二期项目建设,争取一季度开工;⑥ 继续抓好春茂“金大叔”产品扩大产能,加快石南和丰食品加工生产线投产;⑦抓好中石油油库的运营;⑧抓好涤纶长丝项目的建设,力争上半年投产;⑨为了适应我县工业的快速发展,计划在港南区东津建设兴业专用码头,目前已开

展项目可行性论证。

(二)以夯实农业基础为根本,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充分利用我县现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和条件,积极实施《兴业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9-2025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县。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质水稻、黄金桔、马铃薯、中药材、野生葡萄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发展以鸡、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业。扶持春茂、温氏、和丰、美凰、百谷米业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搞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创税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的程度。二是大力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十个生态示范基地,其中:两个万亩超级稻示范基地、一个千亩马铃薯示范基地、四个“兴业黄金桔”示范基地、一个千亩淮山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一个香蒜无公害示范基地、一个五百亩辣椒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江河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抓好沼气池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稳定和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集中,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今年完成改革任务的60%。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解决好农村融资难问题。

(三)以加快城镇建设为抓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加快城镇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稳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努力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年要组织开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通过大会战形式,全力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一是加快县城建设。重点抓好“两区”(城南区、城西区)、“两园”(县人民公园、市政公园)规划建设,抓好玉贵路和兴业大道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加快县供水工程、郁江引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与处理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鼓励发展房地产业,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打造创业宜居新兴县城,增强城区对各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集约发展小城镇。加快大平山、山心、城隍、蒲塘四个中心镇小城镇规划建设,把其建设成为人口、产业、市场的集聚点和城乡的连接点,吸引农民梯度向城镇集中。三是抓好城乡风貌改造。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以改造“竹筒房”为重点,加快城乡市政公共设施和农村住房建设改造。动员全民植树造林,加快县城区主干道路绿化改造,进一步改善城乡景观。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四是建立城镇化新机制,稳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制度,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转移。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高城乡就业率。五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思路,抓好试点新村建设,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大平山镇陈村、南村和城隍镇湖村、葵阳镇四新村、石南镇凤山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各镇都要抓一两个新村试点,做到规划先行,同步推进,统筹兼顾。

(四)以推动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扩大投资是我县进一步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效、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举措。各镇各部门必须继续把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以赴推进投资项目建设。一是明确项目投资任务责任。今年,全县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要尽快将投资项目建设计划下达各镇、县直各部门。要继续按照去年的做法,成立有关工作机构。要实行投资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部门单位,落实到具体人。继续全面落实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领导联系督办重大项目等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筹融资、征地拆迁等难题,确保项目建设按预定目标推进和完成。要将投资项目分解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加强对各镇各部门投资项目工作责任制的考核。二是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兴业海螺铁路专线尽快通车。重点抓好海螺二期、利而安化工公司二期、中石油二期和涤纶长丝生产项目、胶合板项目等重大项目,形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继续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中央投资。今年是国家全面实施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的第二年。要按照中央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尽早编制今年争取中央投资计划方案,明确争取中央投资的项目及资金金额,有计划地开展前期工作。四是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部门项目集中联合审批制度,采取“一站式”服务,提高效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争取更多的项目早日开工。继续实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今年县财政计划安排6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各镇各部门要做到高效优质服务,切实推进我县软环境建设上层次、上水平,为重点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五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东盟博览会、玉博会平台,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对接,大力接纳东部转移产业,力争今年签约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比去年有所增加。六是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加快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和县乡道路的升级改造,增强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到今年年底,力争实现85%以上行政村通硬化路;到2015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化路。

(五)以扩大消费需求为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根本途径,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一是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配合落实好中央继续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和改造一批农贸市场和农家店,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餐饮、商贸等传统消费,着力培育体育健身、养老保健、文化娱乐等新兴消费热点,不断拓展居民消费领域。加强市场监管监测,努力营造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加快制订完善我县商贸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商贸市场,培育一批物流企业,全力加快商贸物流业。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较快发展。鼓励在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房地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安居就业,扩大市场总体规模。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推进城镇危旧房改造试点。鼓励农民依据村屯规划,拆旧建新、利用空闲宅基地建房和臵换宅基地建房,促进农村住房消费。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大宣传力度,加快鹿峰山等景区升级改造,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县景区旅游。

(六)以深化制度改革为目标,激发经济发展内动力。一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努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推进葵山水泥厂改制。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乡财县管”等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运行的规范化水平。四是促进全民创业。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坚定不移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

(七)以抓好节能减排为出发点,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全面贯彻自治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决定》,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一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强化对污染源在线控制和污染源监督性检查,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促进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二是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确保在自治区规定的时间内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继续开展整治小纸厂“百日行动”,关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纸厂,淘汰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鼓励开发和使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四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开展环保专项活动,加强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加强重点水资源保护区的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

能力。

(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城乡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问题,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进一步增加改善民生的财政投入,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统筹规划、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抓好“两基”巩固提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打好职业教育攻坚战。积极扩大就业,推进城乡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快文化、体育、广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宣传和抓好“诚信计生”。抓好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工作,推进救灾物质储备网络建设,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三是抓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强化安全隐患整治。继续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调解”活动,加强排除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保障措施

今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策部署,加快兴业经济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各镇、各部门单位一定要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今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兴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完成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镇、各部门单位要更加注重全面履行职能,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执法,把该管的切实管好、管到位,把不该管的真正放下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

(二)要切实加强学以致用。广大干部要结合形势和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和知识,学习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和知识,做到学懂、学通、学透。要结合实际,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学以致用,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镇、各部门单位必须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服从全局、令行禁止,方便群众、主动服务的思想观念。要把“维护行政纪律、保证政令畅通”作为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对上级党委、政府作出的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要坚决抓好落实。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主动为基层排忧解难。要大力整顿会风,严格控制会议的规格、数量、规模、会期,严肃会议纪律,整顿会议风气。

(四)要切实做到求真务实。要扎扎实实,一个一个项目、一件一件实事抓,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做到不空、不虚、不假、不矫、不浮、不懒、不奢、不贪。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雷厉风行的工作劲头,更加振奋精神,更加尽心尽力,更加始终如一,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要切实执行“三项制度”。各镇、各部门单位要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将“三项制度”的要求落实到各个工作单位、各个工作环节,做到服务事项规范统一,服务程序简化公开,办事时限压缩提速,监督管理到岗到人,责任追究严格有效。

(六)要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各镇、各部门单位要更加注重反腐倡廉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建设优质工程、安全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的相关文件,强化专门监督和全过程监督,切实把“四个工程”的要求贯穿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办成事、不出事。要切实加强县委、县政府各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重点督查项目进展、资金到位、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资金使用情况等,及时掌握和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和问题。

六、关于当前工作部署

(一)继续抓好“四保”攻坚战,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据县“四保”办初步统计,“四保”攻坚战开展以来,全县开竣工项目共377个,完成目标任务342个的110.23%;完成投资14.3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4.19亿元的100.42%,提前完成了预期目标,这是我县2009年经济工作的突出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做好“四保”工作检查验收。

(二)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尽快与上级对接,争取今年年初实现兴业海螺铁路专线通车,中石油油库早日投产;推进海螺二期、利而安化工二期、中石油二期和胶合板项目等重大项目,抓好贵达砖厂页岩烧结多孔砖生产线建设项目、华康投资有限公司涤纶长丝生产项目、金苗建筑材料厂等项目,形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按上级要

求完成进度。

(三)抓好招商引资,开创“一区四园”新局面。随着我县“一区四园”规划不断完善,力争获得自治区A类园区,如能实现,将标志着我县园区经济步入快车道。各镇各部门要围绕建材、食品、机械、化工四大产业进行招商,下大力气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园区发展。

(四)抓好财税工作,努力实现2010年财税“开门红”。要做好今年税源调查工作,进一步改进征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对重点地区、行业、企业监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进行全面检查,按规定追缴偷漏税款,防止税收流失,做到应收尽收,努力实现2010年财税“开门红”。

(五)抓好冬季农业开发、林权制度改革、新农合、森林防火、动物疫病防疫等工作。要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开展冬种,指导好群众种植、田间维护以及农产品销售。要抓紧时间做好新农合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新农合筹资任务。要扎实开展林改和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县内山林不发生重大火情。今冬,天气变化无常,要加强重点动物疫病防疫,以及辖区内人群的甲流、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六)抓好保障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以民为先、以民为本、以民为天,切实做好社会民生保障工作,尽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使群众得实惠。一是提前谋划今年为民办实事的具体项目,要认真筛选出广大群众迫切需要办好、办实的重大事项。二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三是积极创建“平安兴业”。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抓好社会稳定,认真排查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要确保春节和“两会”召开这段时间的社会稳定。要保护好集体和个人财产安全,俗话说“老鼠过冬,贼过年”,临近春节了,小偷小摸也就多了,所以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四是厉行节约过好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在春节期间,不能铺张浪费,乱发钱物。要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中央纪委“五个不许”、“八项规定”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五是做好春节前特困户、五保户、离退休干部、企业困难职工等特殊人群的慰问准备工作。各级各单位的主要领导都要在春节前深入基层、农村开展慰问工作,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七)做好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各镇、各部门各单位,一方面,要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创建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工作部署,以及今天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根据各自实际,谋划好本镇、本部门本单位今年的工作,务求思路清晰,措施有力,争取今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6.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1、要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投入决定产出、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在市场体制逐步完善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解决投入问题的最现实、最有效、最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办法就是扩大对外开放,抓好招商引资。这是整个经济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的“牛鼻子”,是铸造新辉煌的唯一现实选择。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进一步升温,进一步加压。要坚持主要领导抓招商,主要精力抓招商,继续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和单位目标责任制、领导风险抵押制、个人贡献奖励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坚持招外与启内并举、亲情招商与以商招商并举、“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政府招商与社会招商并举,不断创新招商手段。要抓住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市场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重点主攻沿海地区,主攻大财团、大公司,力争在引进大项目上有重大突破。要实行招商引资进度调度制、“黄”牌督办制、单位一把手离岗抓招商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督查力度。

2、要紧紧抓住优化环境这个“磁力潮。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环境就是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抓好投资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工作,充分发挥环境对投资的“磁场效应”。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的整治力度,从政府、干部、社会三个层面来进一步塑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首先要塑造一个诚信负责的县委、政府形象。要加强县委、政府的信用建设,县委、政府制定出台的政策要坚决执行,作出的承诺要坚决兑现;要坚持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公开、公正地处理公共事务,努力营造一个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要以对投资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帮助投资者解决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塑造一个改革创新、勤政务实的公务员队伍形象。要切实转变观念,多作换位思考,充分尊重纳税人,诚心服务于投资者,真正把投资者的要求视作我们的工作任务,努力营造一个运转高效的服务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履行职责,对于新事物、新情况,对于政策界定不是十分明确的,就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就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积极创造条件。第三要塑造一个群众普遍参与的良好社会形象。外商来投资有利于加快我们的发展,但他们来投资首先要有利可图,同时也希望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和尊重。广大群众要能正确地理解政府给予投资者的优惠政策,支持政府给予投资者的一系列扶助措施,尊重投资者的人格和劳动。

3、要紧紧抓住宝塔工业园区这个“孵化器”。工业园是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也是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实结合点。要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快宝塔工业园区的开发,重点要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入园两个方面下功夫。要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在6月份以前完成40米宽的主干道工程;在8月份全面完成园区内的支道、供电、供水、通信、排污等主体工程的建设,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为企业进园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要坚决实行企业入园目标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要组团招商,从今年起,每个目标考核单位每年要引进一个企业入园,确保每年有20家以上企业入园。各组团单位要增进认识,加强协作,明确责任,共同努力,确保全面完成任务。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宝塔工业园区的建设,决定着我县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因此,全县上下要形成高度一致,集中力量确保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7.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全面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研究安排“十二五”和今年工作, 强力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前两天, 大家参加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听取了栗战书书记、赵克志省长和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几位领导的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 阐述深刻、部署明确,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成绩, 增强农业农村发展信心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 全面落实强农政策, 科学应对自然灾害, 齐心协力, 扎实工作, 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目标。

——主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发展。粮食总产1112.3万吨, 油菜籽产量51.62万吨;蔬菜产量1154.6万吨, 同比增长6.4%;预计肉类总产量185万吨, 禽蛋15万吨, 牛奶5万吨, 水产品14.5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9.1%, 22.9%, 11.4%和80.5%。除粮油因灾减产外, “菜篮子”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实现持续增产, 为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50亿元 (不含烟酒) , 实现利润20.5亿元, 上缴税金13.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0%, 45.6%和17.5%。原9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3亿元, 上缴税金5亿元, 实现利润7.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9.9%, 35%和8.8%。至年末, 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251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600家。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油作物面积稳中有增, 经济作物面积和比重保持增长。畜牧业继续较快增长, 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草地畜牧业比重增加。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预计蔬菜、马铃薯面积均突破1000万亩, 茶园、果园面积大幅增加, 特色渔业加快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迅速兴起。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 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牧渔业增加值实现630.3亿元, 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 实际增长12.6%, 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5.6个百分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实现连续四年增长8%以上.

———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据农业部例行监测, 全年我省畜禽产品、水果、茶叶、蔬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5%、98.3%、94.3%和93.5%, 全省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品牌农业快速发展, “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增加,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农业农村基拙设施有效改善。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新增购置机具13.11万台套, 受益农户13.48万户, 年末农机总动力1680万千瓦。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2.9万户, 大中型沼气工程147处, 清洁工程42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百村试点”初见成效, 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去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为保障城乡市场供给、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保持全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取得, 归功于党的惠农政策不断强化, 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归功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真抓实干, 归功于广大农业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在此, 我代表省农委, 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过去的一年,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提狠抓抗灾救灾和大力增产。组织技术力量积极投入抗灾救灾, 开展抗旱保春耕“三个一”行动, 切实减轻特大干旱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效阻截稻水象甲、紫茎泽兰等生物灾害。抓好关键农时生产, 确保粮油面积稳定, 深入实施粮增工程、高产创建等重大项目, 加强督查指导, 促进生产发展。二是突出主要产业和关健环节。多次召开产业发展推进会, 推动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启动“千万只羊产业工程”等大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马铃薯、精品水果和特色渔业等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农业支持力度, 推进重点龙头企业扩容,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和装备建设。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动植物防疫等服务体系, 抓好适用技术推广和“阳光工程”、“三百工程”等项目实施,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重点农时、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 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 提高农业装备能力和农机作业水平.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和基础建设。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 推动土地承包地方立法,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 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 加强耕地质量、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建设及资源环境保护,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基本完成省农委直属国有企业改制, 其中省属农垦企业整体移交属地政府管理。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带动、财政补助、融资担保等方式, 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 引导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化发展。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与交流合作, 成功承办中国马铃薯大会、国际绿茶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六是推进依法行政和自身建设。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 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推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抓好农机、渔业安全生产, 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机构改革, 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 加强行风建设、内部审计和纪律监察, 农业系统作风更加务实, 农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农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0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标志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五年, 是我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五年。一是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的情况下, 5年粮食平均产量达到1115.5万吨, 在“十五”基础上稳定增长, 确保了“米袋子”供给安全。去年与2006年相比, 蔬菜、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47%和13%, 禽蛋、牛奶、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0%, 22%和28%, “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增强, 品种日益丰富, 质量逐步提高。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烤烟、油菜支柱产业继续巩固,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比接近1/3, 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果业、特色渔业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部分产业迈进百亿元产值行列。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农业等二三产业迅速发展, 农垦经济稳定增长, 农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长足进步。良种良法普及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高, 农机总动力增长78.5%, 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10万户, 占累计建成总量的60%, 相当于新增封育440万亩薪炭林。基层农技推广、农业信息、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农业资源环保等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四是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年均实际增长9%左右, 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差距略有缩小。农村消费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 目前已接近城镇水平。五是农业农村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央和省连续出台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 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农业税彻底取消, 涉农补贴种类和规模不断增加, 农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新农村建设和清洁工程试点成效突出, 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实践充分证明, 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深入贯彻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 站在全局高度与长远角度谋划农业工作, 把握推进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统筹兼顾、狠抓落实, 就一定能够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三化同步”机遇,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的辉煌一页已经翻过, “十二五”的崭新画卷正在展开。抓好今后五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必须系统思考、科学谋划, 结合实际、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一) 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 我省先后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 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 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 确立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重点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及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推进等战略部署。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特别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化同步”的精神实质, 把它作为贯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一要充分认识“三化同步”的现实意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横向比较差距巨大, “慢”这个主要症结在“三农”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粮、肉、菜人均产量仍不足全国水平的8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是全国最大的省份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耕地等农业资源约束加剧, 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数量此消彼涨, 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 保供给、促增收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在这种形势下, 更需要推进“三化同步”, 实现三次产业提速,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要全面领会“三化同步”的内涵要求。“三化同步”建立在“两大战略”基础上, 既反映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城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局与发展导向;同时, 又强调了三者的同等重要、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 坚持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 丰富和发展了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我们要准确把握其辩证关系, 增强发展信心。三要切实找准“三化同步”的着力要点。作为农业部门, 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突出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 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供给能力, 保障迅速增长的“米袋子”、“菜篮子”消费需求, 增加工业原料供给, 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 要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契机, 承接其拉动和辐射,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扩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在“三化同步”的背景下,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农业农村工作, 更加清醒地看到自身肩负的发展重任, 更加积极地应对宏观环境的新形势和新变化,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努力化解各种困难, 紧紧抓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 确保在“三化同步”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 明确“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整体要求, 结合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 我们编制了《“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抓住“三化同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加强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历史机遇, 以农业提速增效、农民加快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稳定提高, 年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 期末油菜籽产量80万吨、肉类300万吨、水果240万吨、茶叶16万吨、水产品35万吨, “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质量安全;农牧渔业总量和农民收入提速增长, 农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中占比50%, 经济作物在农作物中占比46%, 蔬菜、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00万亩和1100万亩, 茶园、果园面积分别达到500万亩和260万亩, 特色渔业产值16亿元,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休闲旅游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优化, 现代农业显现雏形;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基层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步伐加快, 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农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 设施农业规模显著增加, 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25%;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 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50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500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 累计完成农村宜建沼气户数的50%, 建成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730个, 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农村能源、农业生态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三) 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

“十二五”规划是一幅宏大的远景蓝图,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好这个规划, 要以优化布局为基础, 以强化措施为保障,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在这里, 我着重强调一下规划中涉及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工程和项目。

生产保障工程。

包括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一轮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草原保护建设和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项目, 主要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人工草地等建设, 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条件建设工程。

包括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植保体系、动物防疫体系、渔业支撑体系等工程建设项目, 主要是改善硬件设施、技术装备和配套条件, 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提高支撑保障与公共服务能力。

新型农民培养工程。

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 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 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工程。

包括农村沼气建设、清洁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 主要是建设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清洁工程示范村、生物资源保护区等, 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保护农业资源生态,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产业发展项目。

粮油作物上, 包括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马铃薯专项和特色杂粮等项目, 主要是加强良种良法推广, 建设商品化生产基地, 提高生产和供给能力, 兼顾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经济作物上, 包括蔬菜、茶叶、水果和中药材等专项, 主要是稳步扩大规模、优化区域布局, 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扶持产销衔接和品牌创建, 培育支柱产业。畜牧业上, 包括肉羊、肉牛、生猪、肉禽、奶牛等工程项目, 主要是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 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 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渔业上, 主要实施特色养殖等工程, 改善生产条件,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农产品加工提升项目。

重点扶持粮食、薯类、植物油、畜禽制品、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加工业发展, 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创建品牌等, 推进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发展,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质量效益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观光农业示范项目。

包括旅游精品沿线示范项目和观光休闲示范项目, 主要是在相关旅游景区景点配套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点, 拓展农业功能, 丰富旅游内涵, 改善基础设施, 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需要指出的是, 规划项目从纸上到落地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要继续加强衔接和沟通, 力争这些项目都能上、尽快上、上大项。同时, 要统筹抓好涉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推动各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 形成支撑保障“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着力抓好2011年工作, 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建党90周年, 是“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理清发展思路, 强化工作措施, 狠抓任务落实, 确保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门红。

今年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为指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力争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新突破, 千方百计保障市场基本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加快增收, 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主要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粮食产量1150万吨;油料产量75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16万吨和5.5万吨, 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16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建设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10个;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户;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80个;新增各类机具16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730万千瓦。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 稳定发展粮油生产。

粮食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在当前全球粮价持续上扬、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旱情持续的情况下, 粮食安全这根弦更不能放松。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2月10全国、全省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积极争取各级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切实履行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重要职责。要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 扶持生产大县和种粮大户, 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确保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马铃薯面积各1000万亩,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抓好口粮生产, 大力发展兼用粮食, 继续扩大夏粮比重, 扩种高粱、薏仁米、花生等特色粮油作物, 优化生产结构。加强良种良法推广,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着力抓好100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200个万亩连片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专项等项目, 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提高生产科技水平。支持发展粮油加工和流通, 延长产业链条, 增加种粮效益。

(二) 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特色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继续集中力量、强化措施, 力争实现新的突破。畜牧业上, 重点抓好“千万只肉羊”、“千万头肉牛”和生猪、奶牛、肉禽等产业项目,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 进一步提高草地畜牧业比重和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蔬菜产业上, 认真贯彻国发[2010]26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意见》精神, 突出城镇保供菜和外销商品菜两个重点, 着力加强基地建设, 确保面积1200万亩以上, 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有新提高。茶产业上, 坚持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主攻方向, 新建茶园50万亩, 培育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 提升黔茶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 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马铃薯上, 要在确保面积稳中有增的基础上, 着重抓好脱毒种薯推广和商品薯生产, 在提高单产、促进外销上下功夫, 有效提高生产效益。精品水果上, 要以标准园建设为抓手, 新建精品果园10万亩, 争取两年内火龙果发展到5万亩。特色渔业上, 加快发展大鲵和冷水鱼, 建设15个大鲵子二代养殖小区。同时,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花卉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

(三) 着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质量安全。

坚持标本兼治, 一手抓执法监管, 一手抓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强化源头治理,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坚决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宣传力度, 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二是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 推进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工作。特别要针对我省市场上食用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偏低的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重点整治, 确保我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新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55个、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5个, 创建2-3个标准化示范县。加强品牌农业建设,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绿色食品15个。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力争新开工建设2个地级、24个县级质检中心和一批市场检测点, 加快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监测监管网络, 完善联防联控、检打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 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配合抓好重要农产品应急储备, 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四) 积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把加快农机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大力实施购机补贴政策, 加强山地适用农机研究、示范和推广, 扩大农机总量, 改善装备结构, 发展设施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组织实施重点农技推广、“三百工程”等项目, 加强良种良法组装配套、农艺农机紧密结合, 推广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等技术, 抓好关键季节和重点环节科技服务, 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和农机综合作业率, 发挥综合增产增收效应。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动植物育种专项, 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坚持抓好农业资源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度关注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 落实好国家即将出台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 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体系建设, 加快工作进度, 创新运行机制, 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五)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千方百计挖掘种养业增收潜力, 积极拓宽二三产业等增收渠道, 全面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力争农民收入增幅实现“三个高于”。加强与央企等大企业对接和农业对外招商引资, 引进一批优强农业企业,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抓好省级试点示范企业, 着力发展一批亿元级大企业。继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引导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加快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争取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2个。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 增强其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探索和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 落实涉农贷款担保费率下调20%的优惠政策, 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贷款担保困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扎实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等项目,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支持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六) 扎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外来有害生物和动物疫情防控, 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 强化集中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完善区域化防控机制, 落实疫苗和扑杀补助政策, 及时果断处置各类突发疫情。依法实施动植物检疫,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扎实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 杜绝发生重大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密切与气象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 加强农业灾变规律研究, 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制定《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推广防灾减灾技术, 抓好应急物资储备, 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抢种抢收、病虫防治中的突出作用, 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科学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强农机、渔业安全生产,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 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实施粮食新增产能建设项目, 努力加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等基础建设力度, 争取扩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 着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抓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12316农业信息服务”等项目建设,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将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 在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从今年起省级重点抓好10个左右县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在此强调, “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项目”是今年我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除年度目标中提出的户用沼气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以外, 还包括20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和1200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任务繁重、要求严格, 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 加强组织调度, 强化督查指导, 严管工程质量, 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八)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快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 加强土地承包仲裁员培训。高度关注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乱占耕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等现象,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加快草原承包到户。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继续抓好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发挥在奶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维护农场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队伍建设。配合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诚信农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加快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 推动农业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 大力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外销。

8.在全县经济(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一、总结成绩,把握方向,增强做好健身气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成立10周年时,刘鹏局长在为纪念中心成立10周年制作的画册题写的序言中对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10年来所做工作和所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总结健身气功这些年来的发展,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在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指导和支持,始终得到各级政府以及体育部门、行业体协、体育院校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各级健身气功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已经举行两届,很多高校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明年还要进行中小学健身气功课程试点。民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对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成立和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给予了有力支持。

体育总局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健身气功工作,各有关司局也给予了很多指导和支持。以总局名义对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批准健身气功列入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批准申请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批准健身气功申报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奖等,可以说对健身气功的每一步发展都给予了特别关爱。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参与健身气功活动的越来越多,各地健身气功的管理机构、社团组织、经费逐年增加。总之,健身气功的发展离不开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基础建设扎实。为了加强阵地建设,体育总局从2005年起启动了健身气功“和谐站点”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引领下,各地站点不仅数量逐年有新突破,而且通过树立标杆发挥示范作用,使站点建设从城市到农村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目前,排在前3位的山东、河南、江西,站点数量均已超过1000个,有24个省区市站点达到了300个以上。除站点建设外,健身气功推广工作也在不断探索一些新路子,比如江苏南京开展的广场教学,北京和浙江杭州建立的健身气功俱乐部,武汉体育学院正在筹建的健身气功培训基地,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各地重视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骨干培训工作,既有对管理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常规培训,也有新开辟的行业体协骨干培训,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巡回教学活动,将健身气功志愿教学、骨干培训、展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年来,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完成了90多项课题研究,特别是先后编创的9套新功法,深受社会好评和广大习练者喜爱。在科研成果基础上编撰的一系列科普读物、成果汇编、知识荟萃等,为广大群众习练健身气功提供了实用性强、易懂易学的理论指导。

三是大型活动活跃。近年来健身气功工作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各种类型的活动遍布城乡,丰富多彩,并且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按照“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各级体育部门、行业体协积极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表演展示和交流比赛活动。江西、江苏、安徽等省还使健身气功登上了全国农运会、全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等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的表演展示舞台,安徽亳州创办了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这些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各地展示交流、赛事活动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可谓是遍地开花,今年广东、江苏、上海等许多省市举办活动都在10场以上。除表演、展示、交流等活动外,多层次的全国比赛、邀请赛、联赛等赛事也已逐步形成体系。以活动和竞赛搭建平台,实现了促进建设、营造氛围、推动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海外推广深入。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健康,既是健身气功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走过5年历程,每年推广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展,每年健身气功社团组织都在增加,每年表演展示、教学培训、科普讲座都在改进,每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规模和水平都在提高。特别是今年,首次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和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四地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均获巨大成功。可以说,健身气功对外推广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新进展。随着“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深入开展,这项工作赢得了海外合作伙伴的欢迎,得到了我有关使领馆、当地华人华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和肯定。健身气功国际比赛的参与面广,代表性强,水平较高,是对外推广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健身气功的文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发展繁荣的任务,同样肩负着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我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健身气功工作同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健身气功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中华文明有着紧密联系。深刻认识气功文化的现实价值,深入挖掘气功文化的内容精髓,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对于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健身气功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理论建设,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加强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建设,这几年大家做了很多工作,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读物和科研汇编,去年启动的“四种健身气功辅导教材”和“健身气功学”两项重要课题正在进展中,在各种骨干培训中也开始融入一些新的理论内容,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视野可以再开阔一些,争取更多领域、更多学科、更有建树的专家,整合更多的资源为我所用,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健身气功文化理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二是打造活动品牌,进一步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随着新功法的深入推广,健身气功的活动逐渐多了起来,也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不仅在国内开展得红红火火,而且还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表彰。再比如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等,这些活动都是很好的品牌。健身气功开展活动的时间还不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很不易,需要巩固完善,需要创新发展。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问题。要突破这些瓶颈,就要从增强文化内涵入手,想办法在活动中凸显健身气功的文化特色,使我们的品牌活动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

三是开展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健身气功的文化氛围。健身气功的媒体宣传曾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健身气功》杂志、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网站、中国体育报健身气功专栏等自有媒体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电视媒体也逐步开展了一些宣传报道,节目的收视率也比较高,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健身气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媒体和人群的关注。宣传报道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什么时机宣传、在哪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都是很有学问的。健身气功的宣传报道既要把握好政策尺度,确保适时适度,积极稳妥,又要根据形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突出文化特色。

nlc202309011240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做好健身气功的文化传播。这些年“健身气功海外行”活动的成功开展,让世人了解健身气功,走进健身气功,更多的海外人士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健身气功的各项工作中,最能体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就是海外推广。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开创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新局面。我们就是要进一步丰富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把更加引人入胜的内容展现给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海外人士;就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以更加卓有成效的组织和人员动员海外人士。我们看到,今年的健身气功通过进入欧盟总部、进入孔子学院、进入国外高校,正在逐步向国外主流社会发展,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经批准成立并正在筹备之中,这些都是当前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重头戏。希望今后继续加强研究,准确把握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努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做贡献,为造福人类健康做贡献。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健身气功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工作千头万绪,我想大家还要继续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继续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坚持正面宣传推广,树立健身气功科学文明的形象。健身气功工作关乎社会稳定,关乎群众健康,关乎文化发展。健身气功工作能够在困境中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既来自于全国健身气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得益于各级领导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健身气功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今年总局领导对健身气功工作的一些批示,也反复强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二)进一步加强站点管理。建站设点,是管理健身气功的重要抓手,也是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重要依托。实践证明,这些年健身气功之所以能够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夯实了站点这个基础,通过组建站点形成了基层规范化的管理网络,构建了群众练功和交流的平台。因此,站点建设在健身气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管理工作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工作中还必须继续坚持。加强站点建设一定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数量多少是衡量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但数量要服从质量,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管理。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既要做好年检工作,又要在平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进一步探索推广模式。随着健身气功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以站点为主的健身气功推广模式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拓展。今年气功中心初步制定了健身气功俱乐部和健身气功培训基地配套管理制度并启动了试点工作,从策划到实施,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一定要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运作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真正做好试点工作,从而上升为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的样板。气功中心已经连续两年与群体司合作举办行业体协健身气功培训班,这是推广工作一个新的领域,能够使更多群众受益。我们以前有过在厂矿企业推广健身气功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结合行业体协的特点运用好,推广好。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参与了健身气功比赛。健身气功进学校、进课程对于健身气功发展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下一步要加强与教育部的沟通,争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为了统一国内外练功人员等级,便于管理,在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之外,国内也要开展健身气功段位制试点工作。希望尽快制定出试点工作方案,做好相关评定和套改工作。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推广的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然,工作中还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又好又快地发展。

上一篇:实习教师培训心得下一篇:酒店餐饮卫生整改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