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4-09-09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共10篇)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

八年级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计划

廖莹莹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

在英语学科的德育教育过程,我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言传身教,进行养成教育

我在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着手,注重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并能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来引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中,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以营造严谨的学习氛围与团结友爱的班风班貌。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美,进行美学教育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用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教材中的传情、高尚之“美”很多,只要认真挖掘、巧妙运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能展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艺术魅力。

三、引导学生领略英语这门全球通用语的魅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

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发掘其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我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2014年2月26日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二

一、注重情感熏陶,渗透徳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充分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式的教学,利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最后一次讲演》,是要学生理解在白色恐怖下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一步激起少年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学习《春》要激发学生认识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要使学生在充满父子亲情的篇章里,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从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二、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要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小树立为祖国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语文教材中体现爱国主义的素材比比皆是。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梦赴战场,山河复归;辛弃疾的《破阵子》,写醉里看剑,梦回沙场,都表现的是诗人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第三册现代诗三首中的《母亲》一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对母亲深沉的爱,学生通过学习会受到感染,在学习中自然地激起他们的丰富情感,与作者的感情融合,产生共鸣,这样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以及对父母长辈的深沉的爱。如《一面》一文中,通过描写作者与鲁迅先生的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而这一内容恰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训练的绝好素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影响、得到教育,从而激起他们热爱劳动人民、关心别人的高尚品质。讲授《中国石拱桥》、《核舟记》等课文时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独特之处,尽量找出教材中与德育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训练。

三、作文训练,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上作文课时,可尽量选取与德育内容相关的东西进行作文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受到德育熏陶。如写《我的家乡》,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描写,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可通过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关心他人、拾金不昧等典型事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教之道,德为先。教师不仅要言传知识与道德来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情操来影响学生。“教育无小事,师长无小节”,青少年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强化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无论在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品行操守,还是生活习惯、言谈举止乃至仪表服饰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比如,要求学生不喝酒、不吸烟、不打牌,教师首先就应做到。以自己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准则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五、结合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经之一。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它能让学生对课内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扩大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与习惯以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努力为国家的强盛而学习,它对才智出众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借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且渴望有机会展示,并获得同学们的认可、赞扬,以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他们也有长处,课外活动就可以给他们创设展现自己另一面的舞台。我组织学生开展的“诗歌朗读比赛”、“徳育故事演讲赛”、“书法比赛”、“小报、版报比赛”等课

关于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段的训练

张明凤

(兴化市海河学校,江苏兴化

一、关于阅读教学中段的训练

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段训练得扎实,可以顺利地过渡到高年级篇的训练,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段训练得不扎实,容易造成人们常说的在中年级出现的塌腰现象,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真考察了语文教学的现状,认为语文教学成效不显著的原因很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语文训练中忽视了一个环节,那就是段的训练。事实正如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忽视了段的训练。一般的提法都是字词句篇,没有提到段。现行通用教材编写时,总结了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经验,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材中提出了段的训练要求,但是由于段的训练研究成果还不多,在教材编排上难免有薄弱环节。袁微子同志生前一直提起这件事,希望在新编的教材中段的训练能够得到切实可行的安排。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继承了现行通用教材合理成分,进一步总结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在中年级较系统地安排了段的训练,以期形成科学的训练序列。

段的训练是对篇的训练相对而言的,它与篇的训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划分训练阶段的需要,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中年级段的训练确定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理解自然段,二是练习划分课文段落,三是概括段落大意。这三项内容安排在中年级各册中。五年制第五册安排理解自然段的训练;第六册安排练习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的训练;六年制第六册安排题解自然段的训练;第七册安排练习分段和概括段大意的训练。

段的训练可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这是段的训练的起点。这一步要着重抓住三点:1.从理解句子入手,理解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懂得一句话一句话是怎样连接成一个自然段;2.要学会抓住自然段的重点句,理解重点句;3.要统观自然段,全面、正确地理解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步,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训练要依循从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这次教学编写是从段落比较简单的开始,逐步向段落比较复杂的过渡;从提示全部段落大意或部分段落大意引导学生分段,到不提示段落大意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段。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步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第三步,进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要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要求。开始可以先让学生较为详细地描述段落大意,接着引导学生用较为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最后要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或者段落的中心句进行概括,逐步训练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段的训练要注意这样几点:1.段的训练一定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段与篇的联系,离开了对篇的解释,段的训练就失去了依据。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要注意这外活动,提倡贵在参与,发挥各自所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取得好成绩,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也赢得了教师的赞扬。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不断增强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其中进行的群众性活动和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又如,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关心、爱护他人及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

一点,要防止孤立地进行段的训练。2.要从内容入手,不要从形式入手。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从理解内容当中去领会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之间的联系,领会段的表达方式。不要过早地教给学生概念性的东西、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名词术语。那样做无助于学生对段的理解、对篇的理解,达不到段的训练的目的。这种情况在当前的教学中是存在的,应当避免。3.要从教学和课文的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不要程式化。比如划分课文段落,该分的则分,不该分的则不分,不要每篇都搞分段。至于一课分几段,也要从课文实际考虑,不搞一刀切。4.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中年级只是侧重段的训练,并不是段的训练的完结,到了高年级还要继续进行训练,对这一点老师们要心中有数。段的训练搞得扎实,就为高年级篇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作文的片断训练

片断训练是中年级训练的重点,是实现从低年级写话训练向高年级写篇训练的过渡。要搞好片断训练,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片断训练,然后才能采取正确方法方式进行训练。片断,其本义是从一篇文章中的某一段的训练。现在,我们把它引伸开来,写好一段话、两段话、三段话的训练,都叫片断训练。它是为篇的训练打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片断训练是与写成篇文章相对而言的。它与篇的训练比较有两点明显的区别:1.成篇作文结构比较完整,要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等;片断训练在结构上不要求那么完整,不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之类。2.从内容上说,成篇作文容量较大,一般要求写事情的过程或事物的全貌,片断训练只是对事情或事物单项的或局部的描述。如抓住事情的某一断面,事物的某一特征就可以了。至于片断训练要不要有中心,那是教学要求问题,一般说中年级不要求有中心,只要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写出来的文字能反映所写的事物就可以了。高年级可以要求有中心,以便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

片断训练题材广泛而多样。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幅肖像、一席对话、一些动作、一番内心活动,都可以作为片断训练的材料。比如你看到一个人,可以写他的衣着、外貌和表情;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可以记下他们的语言和神态;遇到一个精彩的场面,可以描绘它的情况和气氛。虫鸣鸟叫、刮风下雨、日出日落、月盈月亏都可以写。总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多则二三百字,少则几十个字。目的是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训练的形式灵活自由。常见的有看图写片断,观察实物写片断,有所思有所感写片断,还可以结合阅读课文扩写、缩写、续写等。当然还可以有其它形式,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总结、创造。片断训练虽然不像写成篇作文那样复杂,但也不可敷衍了事。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教学时要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教师就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摘要: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3.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 德育 榜样示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提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内涵的解释要科学,外延的拓展要适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主要有口语、书面与听力三种,以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复习与预习、语言实践并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Teachers′Day的教学,通过结合“Women′s Day、Mothers′Day、The Old Men′Day”等节日系列活动,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又如,教“A great inventor”启发学生向科学家、数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爱实验、爱发明,为人类谋福利的高尚思想行为。在“The sports meeting”与“The football match”的教学中,利用在接力赛中运动员跌倒仍爬起继续比赛、足球赛中球队因teamwork而胜、因单干而败,以此组合写一篇看图作文并进行评比,让学生明白有团队精神才是获胜的关键,个人英雄主义将导致失败的道理。“The accident”一文叙述了学生在放学途中目睹车祸后送伤员就医、找老师和警察求救、堵车保护现场的事例,引导学生比较现实生活中有人对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关心的现象,开展“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并召开主题班会“心中有他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操美。

三、学会文明用语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日常生活的对话练习。有很多文明用语,如找别人说话要先用“Excuse me.” 向别人借东西要说“ May I borrow your…”给别人提供服务要说“Can I help you?” 听到别人不好的消息要说“I am sorry to hear that.” 别人赞美你,你要说“Thank you.”表示歉意要说“Sorry.” 朋友见面时要说“Hi 、Hello 、Nice to meet you”,分别时要说 “Bye-bye”, 等等。现在形成了习惯,似乎如果不这样说就不好意思进去。

四、培养合作精神

初中英语有很多对话活动,学生进行对话时,需要两人或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角色,否则影响整体效果。同时大家也要宽容对待合作伙伴的不足,互相鼓励。有一次课堂上,我布置同位同学模仿课本编对话,我发现有一对同位都低头看自己的书,没有互相讨论。我走到跟前,问明原因。原来是其中的一位同学嫌弃同位英语不好,不愿意和他进行对话。我没有批评那位同学,而是帮那位英语不好的同学好好准备,最后这一组做的最好,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那位原来不愿合作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课后我又找那位同学谈话,告诉他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大家共同进步才是最好的进步。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类似情况。

五、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的文明举止,宽容大度,严谨治学,博学多识,循循善诱,是学生最直接生动的教科书。老师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言行,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规范去影响学生,给学生正确的行动导向。让学生回答问题要用“Please.”学生回答完毕,老师要说“Thank you.”“Please sit down.” 学生回答错误,要说“It doesn’t matter.”

教学案例片段:

老师在讲到“Take more exercise”时,让学生来造句,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造了这样一个句子:

Student: Li Ming should take more exercise because he is too fat.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黎明学生很难为情,但老师下面的一句话马上将气氛缓和了过来。

Teacher: But I don't think he is too fat. He is strong.

这句话不仅帮李明同学解了围,同时也是在告诉其它同学应该互相尊重,不要嘲笑他人的弱点。教学中有时总会碰到一些意外,巧妙地处理,我们的教学会有一举多得的意外收获。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

4.英语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篇四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的任务。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不同的环境会造就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环境决定着人们情感的主流。情境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化作用,将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效果。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情境,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例如我的课堂亲切礼貌,每当上课铃声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亲切的和学生打招呼:Good morning/afternoon!Glad to meet you!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 ”;请学生帮忙时“Excuse me”;学生帮了我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 you”;学生回答正确时别忘了“Good”、“Great”或“Super”;学生不会回答时用“Don’t worry”来鼓励;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有时教师不小心碰掉了学生的东西,主动对学生说Sorry,并帮学生捡起。做练习时会主动问学生:What can I do for you? 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主动的将这些语言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平时见到老师或同学主动说: Good morning/afternoon!Glad to meet you!放学回家时,他们主动与老师或同学打招呼:Good bye!See you tomorrow!同学有困难时,会主动说:Can I help you? 事实证明,教师这种温文尔雅,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运用这些语言亲切自然,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懂得了文明礼貌,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真可谓“育德”细无声。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新版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很多学习内容如:家庭、旅游、购物、饮食、环保、人际交往等都渗透了很浓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环保意识、文明礼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在品德上也得到良好熏陶。

例如,在三年级阶段“Good morning!”“How are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是学生学习最初接触的内容。这些礼貌用语,都含有德育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友爱,友好礼貌的思想感情纳入该课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在教授国家时,将“PRC”大大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PRC”冉冉升起在世界之巅,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呀,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中国国旗,说道:“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we love our motherland。”短短几句话和几个具体形象演示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锐捕捉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教学的规律。这样,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多种活动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热身活动、新内容的呈现、教读、操练以及复习巩固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创设恰当的德育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

1、组织学生合作。

在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group work、pair work、discussion等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学会与别人合作。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如我在教学PEP2 Recycle 1的Let’s act部分,巩固对话环节时,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三生分饰对话中的3个角色,其余一生担任导演,全权督导“演员”的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大组赢得10分。(平时每节课小组都有加减分记录)。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谁说错了及时指正,不会说了虚心请教,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排练着。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集体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2、创设情境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景,在模拟的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四、找准机会,适时适当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Father and Mother时,发现学生唱得感情丰富,唱得非常投入,便即时让学生说说句子

love

。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I love my mother.I love my teacher.Grandpa and grandma love me.I love China·····”,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爱的海洋里。为了把这种爱的基调推向高潮,我最后让学生选择刚才的句型,按照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旋律进行哼唱。

课堂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引导和启发下“悟”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通过 “随风潜入夜”般的渗透,“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地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品德。

5.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五

下面是我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一个案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

【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x+y=35〃2x+4y=94。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可得结果。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子二分之一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它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

师:是啊〃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个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

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师: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牛羊各直金几何<

【本节课气氛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在解决本节教学问题的同时〃有效而又无痕地渗透了德育〃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啊=】

6.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篇六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语言学习对开发儿童潜能、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学习英语,要涉及跨文化交际,要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要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听、说、读、写多方面的交互性训练。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小学英语的德育途径进行初步探讨。1、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从而把语言教学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依据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激发兴趣,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由兴趣而学到自觉克服困难自觉学习,是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深化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2)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老师的渗透和培养。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感性学习,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用语都应当从感性学习入手,通过示范、模仿、运用,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从而逐渐领悟语言的内在联系。从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角度来说,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良好习惯,这是掌握英语的关键。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听录音,培养听力。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

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

4、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7.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篇七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培养, 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一方面,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发展还没有得到完善, 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心理, 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所以他们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足, 社会上的一些有害思想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德育教育, 对这些不良的思想进行抵御。总之, 要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就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紧密结合实际, 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最为主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对德育渗透提出了几点方案, 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的发展。

第一, 课堂活动要丰富, 要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貌。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不是很大, 所以老师可以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例如,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 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 让学生能从自身做起, 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如生活中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问题。一般来说, 学生都能做到礼貌谦让, 但是有的学生对礼让的意义以及出发点还不是很清楚, 所以老师可以就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进而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第二, 老师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这是德育渗透的基础保障, 因为初中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 所以老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引导学生, 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学中, 老师要做到以德服人, 取得学生的信任。此外, 老师要注意教学的氛围营造, 因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也非常重要, 老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第三,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 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结合课程内容实施德育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的教材内容设置要科学, 教学的方法要灵活。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各不相同, 所以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能照本宣科地讲解, 要灵活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相适应。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德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 德育渗透要遵循从微观到宏观的原则。由于政治课程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 而德育要素却是以个体单一的形式呈现的, 所以要使点和点得到有机结合并形成横向发展的态势, 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找到信息点, 再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德育教育。这样不仅能够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政治教学中, 还能拓展德育教育的深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五, 德育的渗透要与实际结合。为了使德育课堂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老师要充分认识到照本宣科的弊端, 将课堂与社会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强化所学的知识, 同时积极拓展相应的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特色方言以及身边人的受教育程度进行调查, 这样不仅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而且其团结互助精神也能得到培养。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 这样才有利于德育渗透。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这些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措施, 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但是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还需要各位老师认真地分析对待, 找到问题所在, 并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许大成.生命视角:重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 (06) .

[2]周丽.论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学周刊, 2012 (29) .

[3]魏广树.浅析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 2011 (44) .

8.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八

【关键词】选课;英语课堂;德育渗透;反思

1.前言

随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多数高校都实现了让学生自由选课改革。选课制度有许多优点,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竞争机制促进老师提升业务素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分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敦促了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等。但选课改革制度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学生出现盲目选课,蹭学分现象;老师在课堂上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顺应当今英语教学改革中强化师生互动效果,过分地迎合学生的需求,花大量的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忙于完成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培养。 2.大学英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2.1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健康心理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等。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想能力,德育能力,育人环节等。首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必要的德育教育,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讨论稿中就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性质;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其次,德育教育关系到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和国家繁荣富强,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了性格的缺陷,利用课堂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显得特别重要。最后,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随着社会国际化趋势加强,信息化社会发展,各种复杂的文化社会思潮影响,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进行德育的潜移默化教育尤为重要,有良好道德修养才能抵制住物欲的诱惑,才能懂得艰苦奋斗,严格要求自己,有廉洁奉公的意识。英语课堂上大量接触西方信息、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作为老师有必要引导。

2.2英语学科特点提供了渗透德育教育的基础。

英语学科特点是负载文化差异,具有应用型和人文性,英语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我们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把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在学习了解异国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知识同时,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渗透德育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通过英语课程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学好英语知识,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的宗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揭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通过课堂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对德的认识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质的目地。

2.3英语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和教学特点适合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教材编写理念是立足本国,博采众长,内容丰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德育教育的好题材。文章有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的题材;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故事;有价值观讨论的题材;有激励人们有团队意识题材等。总体来说,现在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学生价值的认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文章取材标准。就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教材来说吧,文章取材非常丰富,充分考虑了人、语言、社会之间存在的关系,开阔学习者视野,做到学有所用,实现英语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和学习者人格、素质、道德、价值观等同步提升为目标。如:上外全新版第一册第4单元“美国梦”;第二册第2单元的“价值”和第5单元“克服困难”等都是德育教育的好题材。

3.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

3.1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而英语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加强文化了解为目的的一门课程,课堂上有大量的语言交流,给教师提供了德育渗透的机会。首先,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基本技能,又要将思想品德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人格力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正确看待个别社会问题。其次,教师为人处事的态度也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上亲切的态度,微笑的教态,文明

(下转第9页)

(上接第8页)

的举止,认真聆听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形成巩固的专业思想;教师本身扎实的基本功,知识渊博,语言表达,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形成良好学风的榜样。

3.2利用教材中德育内容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教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如:全新版第一册Unit 4“美国梦”这个单元,教师上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国梦的基础上,重点延伸中国梦的内容,如何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核心是什么等;同样在学习第二册第2单元的“价值”时,就可以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灌输。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重视课文,不能脱离课文,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一起,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3.3利用对教学内容主题讨论,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某些话题讨论,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弘扬中国的文化精髓,避免学生盲目跟随西方的节日的心理。英语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教育、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这些内容中都有德育因素。所以,老师可以以这些内容为主题,通过讨论,归纳明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课堂可以通过中西方节日的对比,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4利用课外任务布置,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加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不但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还要尽可能地在课后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英语环境和气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诚关爱、宽容、尊重每一位学生外,在课外布置任务时,也要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程相关的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等知识,特别在完成小组任务时,资料查询,信息筛选,资料总结等都要重视团队协作精神,为完成团队任务作无私奉献、团结他人,融入集体,主动交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4.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把握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是客体,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作用,客体必须进入主体实践活动中,所以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现实思想和认知水平,寻找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点。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渗透。课程教学德育渗透是教育者有意识的行动,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掌握大纲,选择教材内容,熟悉教学对象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德育渗透,决不能完全随意性,搞形式。

把握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德育渗透要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出发,发挥学科的优势,展示教学魅力,做到渗透自然生动,流畅顺当,容易被学生接受,如果生拉硬套,学生不但不接受,还会引起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要得当。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也学会这些语言和词汇,落到实处,老师需要深入教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如何训练知识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丽水学院一般项目,2015.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讨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4

9.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九

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 张军华

摘 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既要注重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又要渗透德育教育,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作为中职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空洞的说教是行不通的,教师应成为学生获取德育素养的途径,把握课程的价值取向,理解知识内容与德育的关系,吃透课本的人文内容,关注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就在其中了。

关键词 :中职英语

教学 德育渗透 价值观

德主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它体现在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它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体现在各门学科教学环节中。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既要注重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又要渗透德育教育,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空洞的说教是行不通的,教师应成为学生获取德育素养的途径,把握课程的价值取向,理解知识内容与德育的关系,吃透课本的人文内容,关注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就在其中了。让德育融入英语学科教学中,摆脱传统德育教育的说教方法,必须明白,学科德育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而是要认清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究竟在哪里。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获得素养的途径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其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们的情感、意志、人生观与价值观完全内化在人格结构中,这应该成为学生获得素养的一条途径。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普通高中的扩招以及因社会变革带来的一些消极因素,使得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大大滑坡。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一部分是带着因中考失利而怀着一种无奈失落的心情来到学校的;还有一部分是被老师和家长看作是“另类”的“顽固分子”;大多数家长为了管教“留守孩子”,为了让其子女能长点身体,而送进学校的。面对这些中职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中职学生获得素养的途径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爱。爱是教育的灵魂。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是教师的专业伦理。在教师的专业伦理中,还应该包括: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在各种情境里的学生,这是最为重要的。公正公平对待身边每一个学生,杜绝任何理由的歧视行为;自律,能在道德素养上没有“硬伤”,经得起“检验”。这样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教师的形象才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师应理解吃透教科书里的人文内容

现行的职业英语教材课文选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旨在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英语教师应把握学科特点,通过语言教育作为载体,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灵活巧妙地把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般融入英语教学中,但切忌把英语课堂变成政治课堂,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效果会适得其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英语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如做人的基本道理、法律法规意识、社会竞争意识、时间纪律观念及环境保护意识等。比如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基本版)中第一单元关于同学初次见面的场景,以此来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

年青学生的青春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正式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则决定了在没有任何说教色彩和强迫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才会比较容易。如果过早暴露德育教育意图,只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成功的德育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英语学科的特点是交际性、实践性及工具性,同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努力进取、豁达乐观的性格,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读物,介绍欧美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意识形态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寻求客观、理性地看待并解决社会及生活问题。

2.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打通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之间的联系,打通课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打通课堂与社会的联系。这样,教师对学 生的人文素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就能包蕴其中了。比如,在向学生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时,在了解了故事情节后要求学生对“同情与报复”、“爱情与金钱”这两个贯穿全剧的线索为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直接或侧面体现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为此,教师应有责任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取向,树立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以明辨是非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兴奋点找出最佳结合点,使德育教育更富有真实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还应针对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对一些现象认识模糊等情况,开展课堂辩论、演讲等活动。最后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况,以书面形式表达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就能在讨论和思考中得到德育的滋润,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如讨论、辩论这样的团队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以及团结合作、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等团队精神。

总之,只要教育教学能向生活世界打开,就会实现新知与已知、间接与直接、课内与课外的融通,这一切都包涵有人文素养、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元素。当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可以渗透思想品德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 就能够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使学生成才之前都能成人。这样, 就会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最终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参考文献

1.杨九俊 学科育德不只在说教中.《中国德育》,2010,11。2.陈微 知识与道德教育.全球教育展望[J],2008,6。

3.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

10.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篇十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无可非议,但多数老师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活动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何德育可教呢?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呢?

一、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

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兴趣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这样,学生长期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他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改革,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到德育教育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用来哗众取宠。如在四则运算教学中,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像陈景润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赢得全国人民的骄傲。教圆时,则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居世界之首。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只是愧对古人。这样不但把学生引导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时进行德育教学。

三、德育教育要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1、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质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8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合3218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31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小朋友做好事、绿化种树,人们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2、结合技能训练,培养习惯

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

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3、结合历史资料,进行爱国教育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等。认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以上内容,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德育教学要直观、新奇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能抽象地讲一点道理,作一些鼓动,这是收不到效果的。德育教学的渗透应在直观、新奇的教学中进行。应该让学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最为适宜。如面积的计算,在学生认识图形、计算面积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地图,了解我们芜湖有多大,我们安徽有多大,我们中国有多大。使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要使祖国富强,需要科学,更需要我们少年去努力学习。学生在这些常见的、熟识的,而平时又不去注意的实物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感受到莫大的教益。为了更好的体现数学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

上一篇:留学加拿大黄金专业下一篇:党建三级联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