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形势

2024-09-29

中国当前形势(精选8篇)

1.中国当前形势 篇一

当前中国安全形势分析(2008-09-24 05:01:53)标签:军事冒险 上合 北约 阿布哈兹 中国 军事

近来世界经济的疲软,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出现剧烈动荡,这不得不对中国安全形势造成直接影响。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出现,都曾导致过世界范围的战争与混乱。而且世界上也存在着有些国家用发动对外战争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可能。静观中国周边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军事动向,我们不能不对相关国家的相关活动作出反应,特别是在近期中国周边国家军事部署出现加快的迹象下。

在东面,美国宣布核动力航母即将入驻日本,以及日本宣称在其领海发现不明核潜艇说明,在今后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中国的海军特别是潜艇的活动范围将受到严密的防控与限制。而中国的潜艇部队恰恰是中国海军唯一能有效实施对第一岛链进行突防的打击手段。尽管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共和与民主两党都宣称要与中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但近期的美军在东亚的军事调整只能证明美国在对华关系上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那就是经济上合作,军事上打压。由于朝鲜的局势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以及美朝核武器谈判又陷入僵局,美国与韩国对朝鲜进行军事冒险的可能性是一直存在的。美国不是和韩国搞了个什么“概念计划5029”吗?美国与韩国存在军事冒险的信心是存在的,因为他们已经看到金正日政权存在的某种不稳定迹象,他们很可能是在等待某种时机。朝鲜这种政权不稳定不仅刺激着美国,韩国其实比美国更显得迫不及待,因为他们希望看到朝鲜半岛的统一。为什么说这是美韩的一种军事冒险?这就是中国因素的存在。韩国大多数人认为五十多年前,就是中国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所以在韩国人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欲报一箭之仇的仇恨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预示着假如中国再次参战,那么就要考虑到韩军的疯狂性,不能对战争的艰巨程度估计不足。其实在美韩包括日本在内的联军对朝鲜进行军事冒险的情况下,用假设中国参战是用词不当的,因为中国在对朝鲜的支持上是不容怀疑的,也不存在假设中国参战,而是肯定的中国参战。美韩放出风声,以建立中国与美韩在朝鲜的军事缓冲区为诱饵,试图使中国上当。但是这种小聪明是徒劳的,因为现代意义的武器系统已经使地域概念被无限地压缩,中国容忍美韩联军在三八线上每推进一步,那么就等于美军的炮火向中国的纵深前进一步。可以这样界定,无论中朝关系发展如何?但在对待美韩与日本在内军事企图方面,中朝的战略核心利益是始终一致的。妄想中国袖手旁观是痴人说梦!

在西南,随着印度的国力的上升,以及美国的极力拉拢;印度在处理对华关系上的态度正日趋强硬。近来在其国内舆论宣传以及在中印有争议地区的军事部署方面动作频频。一方面经常无端指责中国的边防部队越界;另一个面增派苏30等先进战机进入一线机场。这给人一种临战前动员的一种感觉。中国在这里切不可掉以轻心。印度为何近日动作频频?我们就不能不谈到印度的宿敌、也即我们的盟友—巴基斯坦。目前巴基斯坦由于军事强人穆沙拉夫总统的下台,直接导致了巴基斯坦国内安全形势的恶化。驻阿联军频频越界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的基地组织,也牵制了巴基斯坦军方的精力。如果把驻阿联军对巴基斯坦主权的侵犯看作是一种佯动的话,那么帮助印度分解中巴在克什米尔方向上的联合就是一个不错的解释。这不能不说明驻阿联军与印度的动作频频存在某种默契。再把美国在我东面的动作联系起来看,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证据链。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已经在实质军事协调方面连成一体,以此推断;那么这个证据链上还将出现一个反中国的一节,这个一节必将出现在南海,那么这个反华之链就真正形成了。这与日本热门候选首相麻生太郎为推动遏制中国而倡导的“自由之弧”是多么的异曲同工啊!

在我们的西北部,首先是阿富汗。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几年来在阿富汗是越反越恐,并有将反恐地域向外部扩张的趋势,现在连驻军人数都不够了,说至少还要向阿富汗战场增派数万战斗人员。这就使得我们怀疑美国及北约是不是借反恐之名,另行某种之实?一个小小的阿富汗打了几年,恐怖分子未少,却多了起来,这不是咄咄怪事?这只能说明美国及北约别有用心。以美国及北约强大的尖端武器武装到牙齿的军事实力打基地组织这样的游勇散兵应该是小菜一碟,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现在看来美国及北约反恐是假,以反恐名义进入南亚是真,现在又欲扩大化,意图赖在中国身边不走,可见美国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现在有一点情况开始变得不明朗起来,这就是上合组织。这次俄罗斯与中亚五国欲建立常规武装联盟,而独缺的就是中国。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怀疑作为该地区大国俄罗斯的真正用意究竟要剑指何方?俄罗斯如果是出于对中国未能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上及时提供支持的报复,那么这样的小动作是不是有点太小家子气了。中国不是俄罗斯的跟班,应该是平等的伙伴,中国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上的表现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是为了在本国领土问题上的顾忌,而真正的原因就是中国致力于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就是中国的国家战略,现在如果在关键问题上采取紧随俄罗斯的跟随政策,无疑将矮化中国这一极,这对中国的国家战略是一种伤害。因此俄罗斯要想真诚地与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平等地对待对方是相互尊重的基础。脱离上合的中亚五国军事联盟其影响力也不会大到哪儿去?甚至会有瓦解上合的危险。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的安全形势的确不容乐观,但好在台海局势是我们内部局势有所缓和。中国应该强化地区安全机制,堵塞美国在我周边的漏洞。积极提高军事斗争应对准备,特别是警惕西南方向的可能威胁,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2.中国当前形势 篇二

据海关统计,2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 249.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其中出口648.95亿美元,下降25.7%,进口600.54亿美元,下降24.1%,贸易顺差为48.41亿美元。出口继续下滑对于金融危机还在进行时的世界经济而言,短期内经济并没有趋于稳定的迹象,甚至还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

海关总署报告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外需求的萎缩已对中国出口形成较强约束,出口规模将继续呈现下降态势。2009年,进出口下滑的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按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估计,全年进出口增速可能放缓至5%以下。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较2008年大幅下降20%左右。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

一、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一)国际形势分析

1. 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且威胁增大。

据IMF研究报告,2009年将是“二战”以来国际贸易萎缩最为剧烈的一年。与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预计不仅世界贸易量增长将因经济下行而显著放慢甚至停滞,而且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同时由于欧美等国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其政府部门已经明确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本区域市场贸易稳定,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由此必然增大。不过,与以往采取关税制裁等贸易救济手段相比,发达国家将更多地在商品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方面设置多种贸易壁垒,特别是各种技术认证制度差异性大,认证难度和成本费用高,正成为中国企业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尽管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加强经贸合作、共度难关的要求,但是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仍不乐观。

2.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国际经贸交流有一个基本规律,每当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景气出现,贸易保护主义会抬头,贸易争端也会增多。因此,专家预测,2009年中国出口产品将遭遇更多贸易摩擦,且贸易摩擦将呈现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等特点,这对政府和企业都是新的挑战。中国出口产品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的同时,反补贴、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在过去一年里呈现出更加频繁的态势。近几年,中国因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至少几百亿美元,遭受贸易壁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影响中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技术标准、产品的人身安全、环保、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包装及材料等六个方面。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橡塑皮革、农副产品、纺织鞋帽和化矿金属。受影响较大的省份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河南省。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遭受贸易摩擦将更加严重,增加出口的困难。

3. 外部需求可能进一步减缓,影响出口市场。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经贸变数增加,外贸环境趋紧;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失业率趋升,外部需求减缓,都将对出口造成更大的外压。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止跌回稳迹象,次贷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许多机构预计,2009年可能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贸易最为低迷的一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会继续增加。IMF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国家整体下降0.3%,其中美国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这将对中国出口形成很大冲击。

(二)国内形势分析

中国的经济虽受到全球危机的冲击,但发展的基本面较好,金融体系较为稳定,国家正极积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应对及化解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风险。但是,外贸出口发展仍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

1. 从宏观上来看:(1)欧盟、美国经济放缓,市场流动严重短缺,出口需求疲软,造成出口订单减少。(2)汇率波动影响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美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未来美元贬值的风险正逐步加大,使大部分出口企业不敢接大单、长单,只保守地维持企业的生存。(3)企业收汇风险加大。金融危机的加剧使得国外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和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国外采购商的信用度也下降,时有退单、破产现象发生,造成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加大。(4)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各国面临的老问题,在宏观经济紧缩和银行商业化倾向加强的形势下,中小出口企业融资更为困难。

2. 从微观上来看: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一些出口企业停业、转产、甚至倒闭,出口形势日益恶化,部分出口企业举步维艰。主要原因:(1)国家对出口企业政策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中国GDP每年的增长率在9%~11%之间,其中,出口额占了30%~40%,出口行业是国家GDP增减控制的调节器,经济萧条时,国家给出口企业许多鼓励和优惠政策(如增加出口退税等),出口环节较为顺畅,当出现经济过热时,又会遇到国家的种种限制和一些相关部门不合理的刁难、冷落。国家对出口企业缺少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这样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2)缺乏行业的有效管理,企业之间长期处于恶性竞争。同类产品的出口企业,缺乏行业的有效管理和协调,企业之间在对外报价上相互拆台,价格越报越低,还有许多企业不择手段购买、窃取竞争对手的客户资料,开出比对手更优惠的条件给国外客户,以达到牟取微利、挤掉对手的目的,结果把产品做砸、做烂,使企业、行业和国家的利益都蒙受损失。(3)常年抱着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放,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企业只忙于眼下的订单和利润、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本无暇在产品的技术革新、升级换代上下功夫,更不愿意在研发新产品、创造企业自主品牌的产品上下功夫,所以在遇到危机时,没有任何的抵御能力。(4)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在产品的质量、包装、交货期等方面,有些出口企业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产品的质量往往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包装粗制滥造,交货期一拖再拖。没有严格的质量和服务意识,不注重企业形象,结果是信誉越来越差,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行业和国家的形象。(5)与国外客户相处自信不足,过于迁就。长期以来,许多出口企业把自己的大客户看待的几乎到了神化的地步,为了维系住客户,一让再让,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结果,要么让国外客户拖欠了大量的货款,要么让客户把企业的利润挤压到了死角,企业不但得不到客户的同情和理解,反而造成了最终停业或倒闭的后果。

3.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1)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2)在国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出口的产品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而中国出口的产品多属于中低档,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优势相当明显。在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可能还会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是一个机遇。(3)商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上调,对出口有一定的激励作用。2009年4月1日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国家上调了纺织品、服装、轻工、电子信息、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包括在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在当前贸易出口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这一举措释放出保出口增长的信号。(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随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几年,中国对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持续较快增长,但对这些国家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进一步开拓市场还有潜力。

二、对策

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经济变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始终并存。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世界经济环境对中国的正面效应,尽可能地减轻负面影响。在机遇中促发展,在挑战中求发展。既要及时把握短期因素的调整方向,更要注重长期因素的政策推动,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政企携手,共度时艰。

(一)政府应明确目标,调整政策

2009年的目标,一要力争保持出口的稳定,不丧失国际市场份额,二要抓住机遇,在应对危机中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国家应及时采取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尽可能做到足额退税。进一步推动银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稳定人民币有效汇率。改善加工贸易政策环境。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诸如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减免收费、贷款贴息等应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增强外贸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另外,要采取多项措施,增加国内需求。目前,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只有增加国内需求,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才会被消化,从而也消除了制造巨额外贸顺差的根源。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教育、交通、环境等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即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扩大内需。

国家政策调整要兼顾“保出口”和“促升级”的双重目标,尽量做到两个目标的统一。各级政府应该设立出口转型升级基金,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和发展国际品牌。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加强共用技术平台、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化危为机,不失时机地开展跨国并购,收购海外创新型公司、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力引进国外高端人才。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的不同特点,结构调整需要给予区别对待。“两高一资”产业目前受到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外部严峻的市场形势和紧缩的政策效果给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加快转型升级的机会。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给其一个稳定的环境,放松在以前外部市场较好情况下制定的从紧政策。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背景下,外需市场的挤压在客观上也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在政策上要缓解这一过程,防止来得太快,给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二)企业要树立信心,沉着应对

1.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注重开发高技术、环保产品,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如企业应当努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同时应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出口企业产品设计新、质量好的优势,加强与国内渠道商、品牌商的合作,抓住国家“促内需”的机遇,形成兼顾两个市场的新格局,拓展回旋空间。尽管中国也深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但比起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来说,中国所受冲击相对较小,加之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尤其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国内市场需求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出口企业把部分销售转向国内市场,可以获得喘息之机,或可度过经济困难期。事实上,沿海许多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生产商和出口商已经在谋求拓展国内市场。

2. 防范汇率波动风险。

首先要合理预测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在对外贸易中,从签订出口合同到收回货款总有一段时间,预测汇率变动趋势,选择合适的结算货币,对于防范汇率下跌、提高出口效益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争取以坚挺的货币成交,以规避外汇贬值的损失。再次,实行外汇保值。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变动较大,升值概率高,可根据预估合同和已签合同,把未来将收到的外汇按照国家规定的牌价锁定为人民币。锁定的汇率高于收回货款时的汇率,即可起到外汇保值的作用。此外,买卖远期外汇。这也是国际贸易支付中最普遍的保值方法。出口企业为了避免收汇时汇率下跌带来的损失,可以提前卖出一笔与收汇期限、金额、币种相同的远期外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人才,防范汇率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中,各国所受影响不尽相同,汇率变动不可避免。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所收外汇贬值,会造成出口商的实际损失。通过金融人才的引进,企业才能避免因汇率变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3. 防范出口货款回收风险。

一是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不能单纯依赖历史经验和过去生意往来中建立的交情,国际贸易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客户情况的变化,以往合作过的客户的资信状况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必须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信息,建立动态的客户信用数据。一些中小出口企业不能直接掌握客户信用信息,可以委托其他企业或机构协助调查。二是重视出口信用保险。目前,中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比例不高,出口信用保险涵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意识普遍淡薄,不愿意花钱买保险,一旦遇到出口收汇困难和损失,则悔之晚矣。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年代,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投入,是防范收汇风险的有效措施。三是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出口应收账款的合理期限一般是3至6个月,一旦超过这个期限就应作为坏账处理,同时,计提坏账准备金并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否则,容易影响企业资金正常周转。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将全面放缓,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全球金融持续动荡,国际形势的恶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不断加深。因此,外贸企业应树立信心,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贸易,顺差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08.

[2]武长海.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较大[J.]进出口经理人2,009,(2).

3.当前中国外经贸形势分析 篇三

上半年,对外贸易是最大亮点,实现了快速恢复性增长。今年1-7月,进出口总值为16170.5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回调到5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1-6月份实际使用金额为520.75亿美元,同比增长18.32%;对外投资为178.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4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国际收支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黄金储备持有量为3389万盎司。

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外贸易总值达到1617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0.9%。其中,出口8504.9亿美元,增长35.6%;进口7665.6亿美元,增长47.2%;贸易顺差为839.3亿美元,下降21.2%。

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今年前7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8121.1亿美元,增长44.3%,高出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3.4个百分点,占同期整体贸易总值的50.22%。其中,出口3901.2亿美元,增长38.3%,高出同期整体出口增速2.7个百分点;进口4219.9亿美元,增长50.3%,高于同期整体进口增速3.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318.7亿美元(2009年同期则为顺差13.1亿美元)。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295.3亿美元,增长36.1%,占同期整体贸易总值的38.93%。其中,出口3984.1亿美元,增长32.4%;进口2311.2亿美元,增长43.2%,顺差1672.9亿美元。

机电产品成为强势主力。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主导地位。今年前7个月,机电产品出口5006.9亿美元,增长36.2%,高于同期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9%。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026.3亿美元,增长34.7%;机械设备出口1696.7亿美元,增长36.6%。去年下半年,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国际市场对机电产品的需求有所回升,加之国家上调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企稳向好,其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在出口恢复性增长中发挥了引领和拉动作用。但不可否认,该领域的部分企业利润却逆势下滑甚至是亏损。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其中服装出口668.3亿美元,增长17.4%;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28.4亿美元,增长32.8%;家具出口185.4亿美元,增长34.9%;鞋类出口194.2亿美元,增长23.6%;塑料制品出口101.8亿美元,增长30.2%;箱包出口91.3亿美元,增长30.7%;玩具出口47.5亿美元,增长30%。然而,与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廉”优势正在逐渐削弱,其出口订单外流加快、成本压力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以及国际贸易保护新招频繁出现,不断围堵中国企业。

进口产品价格快速上升。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或处于相对高位,对于铁矿砂、棉花等刚性需求较大的商品来说,高价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难以回避的主要问题,而企业向下游转嫁成本的空间日趋减少,利润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前7个月,中国铁矿砂进口3.6亿美元,增长1.5%,进口均价为116美元/吨,上涨53.3%。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铁矿砂进口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大豆进口3076万吨,增长16.2%,进口均价439美元/吨,上涨4%;机电产品进口3602.8亿美元,增长42.8%,其中进口汽车45.9万辆,增长150%。上半年,中国进口天然橡胶83.6万吨,增长1%,进口均价2817美元/吨,上涨95.3%;进口棉花154.3万吨,增长110%,进口均价为1749.5美元,上涨37.9%;进口原木1662万立方米,增长25%,进口均价为174.7美元/立方米,上涨28.3%。但中国两期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在近期投入运行,中石化和中石油都启动了石油商业储备;加之近期国际原油价格走低(6月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70-75美元浮动),拉动了中国原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吨,增长30.2%。其中,6月份,进口原油2227万吨,同比增长34.1%,环比增长24.8%,刷新了原油单月进口的最高纪录。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超过50%以上,抓住国际原油价格走低的有利时机,加快国家投资战略性原油储备是一种明知的选择。

双边贸易增长迅速。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前7个月,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值为2631.6亿美元,增长36.6%,中国顺差755.33亿美元;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072.3亿美元,增长30.6%,中国顺差964.49亿美元;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1617.1亿美元,增长34.9%,中国逆差314.1亿美元,同比增加1倍。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1610亿美元,增长43.2%,中国逆差75.2亿美元(去年仅逆差4亿美元),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值得关注的是,巴西替代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325.1亿美元,增长54.6%。

广东省贸易总值占据首位。今年前7个月,广东进出口总值4139.3亿美元,增长32.3%。同期,江苏、上海和北京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558、2043.2和1695.2亿美元,分别增长46.4%、40.4%和52.7%。上述四省市的贸易额占全国贸易额的64.53%,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区域分布极不平衡。

实际使用外资恢复性增长

中国利用外资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今年上半年,来自世界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800多亿美元,直接就业人数4500多万人。

今年前7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8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5%。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459家,增长17.9%。其中,前7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263.14亿美元,同比增长37.6%,增幅高于整體平均水平。这表明中国正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业将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点。

在引资区域结构方面,中国西部地区对境外投资吸引力继续增强,东中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保持增长。上半年,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部所占比重为87%以上、中部和西部分别为6%左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虽然增幅较大,但所占比重只在8%左右。因此,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利用外资的整体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东部地区还是吸引外资的重点区域。

在引资结构方面,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同期全国总量约为47%(09年为56%);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同期全国总量约为45%(09年为42%);

在外资来源方面,上半年对中国内地实际投资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法国、荷兰和德国,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9.9%。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2009-2010年,最受跨国公司青睐的前10大投资国依次为: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巴西、越南、德国、印尼、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从长远看,稳定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国内市场、低成本劳动力及市场开放等因素,才能保证中国继续成为最具吸引力的FDI东道国。

中国进一步利用外资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首先,中国原有的低成本优势被削弱。汇率变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给经营者带来一定影响。其次,面临着国际引资的竞争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跨国投资大幅萎缩。为促进经济复苏,许多国家加大引资力度,采取强化国际投资合作、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等方式吸引跨国投资。不少发达国家提出“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吸引本国企业海外资金回流。对此,让外资企业参与产业振兴、技术创新、环境优化等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核心方向,将其作为中国利用外资的着力点,则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快发展

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对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达6.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对欧盟直接投资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倍;对东盟直接投资1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倍;对俄罗斯投资2.64亿美元,增长58.5%。

上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4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8.4亿美元(去年对外投资520亿美元,居美国、法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第5位),同比增长43.9%。今年中国对巴西的直接投资达到120亿美元,是去年的150倍,一举超越荷兰成为巴西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主要投资项目是自然资源(石油、矿产冶金和输电行业)。中国在海外投资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其中,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为40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22.4%。但投资方式还是以绿地投资为主。

目前,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累积的内部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平衡、资源短缺、环境超负荷发展等)迫切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迅速扩张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推定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资源配置国际化,缓解发展的资源瓶颈;通过边际产业转移消化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国外市场。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累积的财富、技术、知识等优势及充足的外汇储备,为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了基本条件,并且需要将其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外部阻力是贸易保护(政治风险)。例如,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受阻、中铝控股力拓失败;印度政府将华为、中兴、联想等25家中国企业列入禁运名单;美国议员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中国鞍钢投资美国钢厂等,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被政治化。这对企业国际公关能力和政府外交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考验。

内部不利因素还包括: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信息不对称导致海外投资决策失误;跨文化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本土化进程受阻;海外管理人员不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缺乏有效的海外管理监督体系导致治理风险上升;急功近利动机明显,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创建和保护等。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长期困难是,结构性和政策性困难。

在国际方面,如何处理主要的贸易逆差国和顺差国之间、净债务国与净债权国之间、主要经济体之间形成基本的合作与政策协调关系,实现相对平衡的复苏和增长,缓解全球化以来累积的一系列重大结构性矛盾;如何改革全球金融和贸易治理结构,维护与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互利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

在国内方面,如何理顺内需与外需的关系,真正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如何改变长期以来“重出口、轻进口”的倾向,抑制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剧的趋势;怎样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延伸出口产业价值链,提高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和服务贸易在外贸中的比例。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短期困难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外需低迷或波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美国国会已经通过新的金融监管方案,推进其金融体系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些改革和调整将抑制其居民的过度支出和消费。欧盟一些成员还没有摆脱债务危机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或波动。

2.贸易保护日盛。上半年,中国共遭遇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38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23起、反补贴3起、保障措施11起、特保1起,涉案金额63亿美元。此外,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337调查申诉10起,立案6起。

3.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或临近。

4.人民币存在升值趋势。

5.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減弱(资源和碳排放约束增强)。

政策建议:

当前中国外贸调控除了要解决短期的不利因素和突出矛盾外,更要解决中长期的持续增长、内外经济协调、外贸发展与宏观经济协调、外贸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因此,更加协调与可持续增长是主线。为此,中国应该做到,在保持外贸适当增长的同时,必须提高质量和效益;稳定外贸发展基本政策,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进出口大体平衡增长,建立和谐稳定的对外经贸关系;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灵活性。

4.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篇四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贸易顺差减少17.6%,内需的作用增大;城镇新增就业655万人,物价涨幅总体可控,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二季度后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没有超出预期。我们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

三、中国创业投资的历史回顾

四、中国创业投资的现状

五、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趋势

5.浅谈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篇五

我曾在深圳某工地上和一群连捡带偷拾破烂的孩子聊天,他们说自己不想读书,耍两年后就去做民工。有个民工给我说:他们村几十年出了个大学生,家里负债几万供完大学后却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做民工实在。最后他问我:你说,要害子们读书干什么?又花钱又没用。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我,在听到这位民工的话后,从心底里感到悲哀,怎样安放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

这是我寒假在深圳打工时的亲身经历。也许,这也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从小学到高中,寒窗苦读十几年,每年几百万莘莘学子才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然而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且大学毕业生在逐年增加,有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将面临着失业。尽管国家创造了许多为大学生就业的机会,但这种做法只能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此,有的人选着考研,有的人选择考公务员,而有更多的人只能回家待业,对于许多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来说:回家待业无疑是大门最不幸的选择。因为这些贫困山区的大学生们,他们完成大学的学业是何等的艰辛。他们要么是贷款完成学业的,要么是借债完成学业的。他们的负债是好几万人民币。银行贷款毕业后就会有利息而他们回家待业将面临的问题是何等的严峻,他们要么外出打工或者回家守着那二亩薄田,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银行的贷款不能个还,欠别人的债也不能还。这些对于众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和考验。

6.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 篇六

和平年代耳边的警钟

尽管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的饮水河,尽管已经用不着醉里挑灯看剑,尽管我们已经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可是,朋友,在你的心中是否还存在一片绿色呢?当前我国的的各种形势,需要我们去关注,去了解。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

当前周边形势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日本政局持续动荡。先是鸠山由纪夫前首相因驻日美军基地搬迁问题等处臵失措于6月份被迫辞职,由菅直人出任民主党新党首并于6月8日出任新首相,接着是7月11日举行参议院改选,由于菅直人的消费税改革方案“得罪”选民,致使由民主党与国民新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失利,在野党占据了参议院过半数议席,在野的自民党赢得选举、成为参议院第一大党,日本由此再次出现了朝野政党分别控制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民主党执政难度进一步增大,日本政局前景自2009年9月“变天”后重又趋于动荡不定;

朝鲜政权“换代”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9月28日,朝鲜劳动党召开党代表会议,选举朝鲜劳动党最高指导机关。在朝鲜劳动党历史上,党代表会议只在1958年和1966年举行过两次。此举表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培养“接班人”的“紧迫感”增加。与此同时,在南太(平洋)地区,连政局一向平稳的澳大利亚居然也发生“政变”,陆克文总理因矿产资源税政策失误等严重影响其工党年底选情,陆克文迫于工党内部巨大压力提前辞职,吉拉德出任工党新党首并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吉拉德于7月17日宣布将澳大利亚议会选举提前到8月21日举行朝鲜“货币改革”以失败告终,国内经济困境加剧。

当前中国形势

当前中国周边动荡呈现普遍化、常态化、复杂化乃至一定程度的联动化,其中又以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居多,也有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还有大国强权 的介入与角逐,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存,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

就经济而言: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等国家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的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的世界大国。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珠江、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频仍,民不聊生,对当前中国而言,最大问题莫过于台湾和朝鲜问题。台湾局势,关乎世界格局,牵涉中,美,日,俄世界各国,这也是中国和平统一的关键关口。而对中国台湾的回归有极极大异议的无疑是美国和日本,他们与台湾:“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中国与日本在东海的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参拜神社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留下的伤痛。

周边国家的重要性

首先,在国家安全上,周边地区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捍卫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开展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是中国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与前哨,是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

其次,在政治与对外战略上,周边地区是保障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要区域,是中国崛起与成为世界大国不可逾越的环节与必经之地,是中国今后崛起为多极格局中单独一极的主要支撑点与战略依托带,是中国与其他力量中心打交道的主要平台。中国崛起与和平发展对外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上升,周边地区是中国对外展示实力与施加影响的主要场所,是中国对外发挥国际作用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力所能及的主要舞台。

再次,在经济上,周边地区关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市场,也是中国能源与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还是中国能源资源进口战略通道(陆上油气输送管道与铁路、海上航线)的集中区域。

解决措施

应建立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我国的周边外交立足于国家的战略利益,在与周边各国的交往中,我们注重外交理念的和平性,军事战略的防御性,安全政策的合作性,承认各国的自主性,尊重地区的多样性。

和平协商,合情合理的解决边界纠纷。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指出,一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和平协商,互相尊重各国的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巩固的国防,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安居乐业。人民解放军正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提高。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高效能的司令机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没有健全的、具有头脑作用的、富于科学的组织和分工的司令机关是不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出了“建

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号召,强调“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队现代化”。这是对“建立强大的国防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目前,人民解放军正沿着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道路,为达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而继续奋斗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 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7.中国当前形势 篇七

1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的就业现状

1.1 就业危机背后的原因

目前, 中国就业问题严峻, 但不会因此产生社会危机, 其存在三个特殊原因:一是中国在经济总体上一直处于历史性的快速发展时期, 因此, 市场上会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二是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 各个领域的就业岗位急需大量从业者;三是在中国, 即使子女找不到合适工作、甚至找到工作, 也会啃老。这三个特殊原因, 缓解了就业危机。

1.2 就业劳动市场的严峻表现

其突出表现在: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大学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薪资非常低, 因此不仅就业难, 而且就业极不稳定。二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规模的“用工荒”、“技工荒”, 加剧了经济形势的危机。三是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落差的逐渐缩小, 农村劳动力紧缺现象日益明显。四是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劳动力分布极不均匀, 其结果导致有些行业劳动力紧缺, 而有些行业劳动力供过于求。

1.3 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下的就业形势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 中国近年来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一般情况下, 经济增速放缓, 就业将随之出现困难局面, 部分企业尽管遇到较大困难, 但还能够维持生产经营, 对渡过难关抱有信心, 特别是近几年招工难使得企业对裁员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因此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的现象。尽管东部地区经济增速下降, 但中西部地区增速大多仍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中西部地区成为拉动新增就业增长的主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这不但直接拉动了中西部的用工需求, 而且带动了这些地区餐饮、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并创造出许多就业岗位。中西部虽然承接了大量东部产业, 但不少以出口贸易为主, 如果出口持续低迷, 难免要裁员。所以需要政府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减少摩擦性失业。同时, 还要加强职业教育并提供更多培训, 减少结构性失业。适时出台政策, 给予小微企业和就业困难群体更多的就业补助,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2 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就业问题分析

2.1 经济结构导致用人需求减少

传统产业的萎缩, 导致用人需求量急速下降。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 而这些产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我国目前的“招工难”并不是绝对的劳动力供应不足, 而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技术性短缺。下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必然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大调整, 这无疑会带来新的就业压力。

2.2 学校教育和企业用人脱节

目前, 高校普遍以学历教育为主, 忽视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的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严重的分歧。大学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导致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比较低的状况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如今又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这必然会加剧就业危机。加之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对服务业的认知有偏差, 认为“太苦太累”的岗位和自己“身份”不符, “没有发展前景”, 因此宁肯坐在写字楼拿底薪“当白领”显得很有面子, 也不愿到能够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艰苦岗位去挑战自我。

2.3 求职者心态和期望值过高

很多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 对自身能力定位不明确, 期望过高, 这也导致就业率低。且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 企业用人标准苛刻等也是导致就业率低的重要因素。

3 目前经济形势下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措施分析

首先, 要解决中国就业难的问题, 必须着眼于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化解结构性矛盾。要深刻认识到, 中国的就业形势绝非“总体稳定”, 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应对, 就业形势恶化很可能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其次, 求职者应多渠道求职。正所谓“全面撒网, 重点捕鱼”, 求职者除了参加招聘会以外, 需要多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熟人推荐等多种渠道求职。求职者应积极调整求职心态, 必要时要适当降低期望值, 先就业后择业。同时要明确自身定位, 包括自身价值定位、薪资水平期望。只有清晰的定位, 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再次, 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 包括继续贯彻落实好税收优惠新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推动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重点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 强化就业服务, 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 促进再就业,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研究将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8.中国当前形势 篇八

【关键词】:进出口形势 国际贸易环境 贸易摩擦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51-01

2010年,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然而虽然每次经济衰退后都会有经济复苏,但这次复苏的力度很弱。中国的CPI和通胀指数一直处于高位,CPI和通胀在营造一种舆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容忍和接受更高的通胀。在这种背景下,原本一直靠外需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中国,自然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一、对中国进出口形势的分析

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均处于艰难恢复之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必然现象。中国当前主要的进出口形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外需依赖型的进出口形势迫切需要改变

受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中国受到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薄弱环节就是外向型经济。美国经济具有72%的内向度,而我国则为60%的外向度。这表明我国形成了一种外需依赖型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西方发生危机,需求不足,进口下降,就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出口增长,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档次。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2、与中国相关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是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显著特点

从净出口来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尤其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还有全球经济暂时的滑坡,导致全球整个外需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广交会也可以看到,一期广交会人数比上一届下降了5.5%,而且从订单结构来讲都是短期订单,从结构来讲发达国家人数大比例下降,只有新兴一些地区参展人数在上升。净出口未来对于经济拉动刺激也在下降,只有一些新兴地区参展人数在上升。净出口未来对于经济拉动刺激也在下降。

二、改善对外贸易形势的建议

1、扩内需,由外需依赖型向内需导向型转变

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的复苏阶段,我国应适度降低对外依存度,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

首先,建议发挥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牵动力。在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牵动力适当的场合,现实的消费需求是充分的,即足以吸收消费品的供应量,当该牵动力下降时,现实的消费需求会小于充分值,从而出现投资增长中消费增长的不足和失衡,由此导致总需求不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必须保持投资对消费的充分牵动力,使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增大的投资需求相适应。

其次,目前居民个人的增支预期普遍大于增收预期,这是消费需求不振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除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提高居民收入增长率,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个人的增支预期。

另外,产品的创新促进需求增长功能的强化是高技术经济中的显著特征。高技术产品具有高质量、低价格的特征,能够激发出强劲的需求,成为市场上人们竞相购买的大众产品。可见,充分利用高科技不仅会不断创造出崭新的产品,而且能够激发和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在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但该类产品国际市场需求弹性较小且竞争激烈,易引发贸易摩擦。近年来,东南亚各国与我国争夺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降,贸易条件不断趋于恶化,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更是遭遇了巨大打击。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调整出口产业布局,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通过政策支持和鼓励具有高附加值和自主创新品牌的产品出口。通过内需和外需的均衡,以及产业升级和技术指导,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和转变。

3、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为更好地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从内部来说,我国应促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和贸易产品结构;从外部来说,应加强区域间贸易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贸易单边与多边合作,呼吁建立区域范围内贸易互动与稳定机制;同时需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形成企业、行业、政府多层次立体化预警体系,尽可能提前避免贸易摩擦。

4、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在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的情况下,应注意把握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稳定。针对当前国际热钱不断涌入的形势,进一步便利国内机构境外投资,稳步扩大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增加资金流出。建议将外汇储备输出并以主权基金形式向海外投资,以获得高投资收益率及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量;同时,加大对进出口的贸易的信贷支持力度。

5、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贸易,促进东部地区贸易产业升级

我国贸易发展格局东强西弱,东部沿海六省市(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出口占全国出口8成以上。

建议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贸易,促进东部地区贸易升级。首先,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为中西部地区突破外贸发展瓶颈提供机遇;其次,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流发展;另外,在中西部地区完善金融、贸易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商贸环境;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加强区域合作,拓宽新兴市场。

参考文献:

[1]李成勋,《2009年中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北京:知识出版社,2009.5

[2]王述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战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9

上一篇:实现儿时梦想的故事:以微笑迎接梦想下一篇:初级中学顶岗支教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