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

2024-06-16

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精选13篇)

1.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 篇一

班主任要善于营造和谐

共创和谐是当今时代最强音,作为班主任,营造和谐班级,为学生和谐发展创造适宜的土壤,也就成了班集体建设的首要任务。那么什么样的班级才是和谐班级?班主任应该如何去营造和谐班级呢?根据本人多年班主任的经验,我想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所谓“和谐班级”,应该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集体。它是生命健康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作为班主任这个一班之主,在学校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讲台上,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倾囊而诉;下课了,又是同学们的大朋友。所以,班主任对构建和谐班级有重要影响。班级学生处于和谐氛围中,学生品味着班级生活的愉悦,任课老师享受着为人师表的精神满足,班主任自己也会感觉到工作充实、快乐。

如何去营造和谐班级,关键在于要善于构建班级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班主任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学生间的和谐

今天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表现出娇生惯养、自私狭隘、自以为是的毛病,因而班级同学间矛盾在所难免。班主任要注意妥善处理,化解学生间的矛盾。

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状况,包括家庭状况、性格特点、交友状况等,这样便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至于不小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当班主任发现学生间存在着矛盾,要想办法去做好引导工作,可以通过谈心、以德育文章感染、班会讨论、让学生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等方式。学生在引导教育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团结、学会宽容,从而关心班集体,为班级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二、营造师生间的和谐

师生间和谐是班级和谐的基础,包括班主任与学生间和谐、任课老师与学生间的和谐。

班主任要坚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一理念,致力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班级氛围。关心学生,放下管理者的架子,想方设法走进学生中间,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

)同时,班主任还应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性格不一,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一,学生要理解老师,有问题最好在课下再与老师交流。当然在处理学生与代课老师之间矛盾时候,也可委婉劝说任课老师用真情理解学生,让学生懂得自己真心关心爱护学生,这样就会减少师生间的冲突。一旦发生不和谐状况,班主任要及时处理,化解矛盾。

三、营造同事之间的和谐

和谐班级离不开教师间的和谐。班主任要认识到,每位教师都是班级这部机器的重要部分,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处理好任课老师和学生间的矛盾,有利于同事之间的和谐。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任课老师有什么困难,要想办法去帮助解决,任课老师之间有什么利害冲突,要想办法去圆满解决,能介入的介入,不便介入的就避免介入。但是,一旦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比如争抢学生学习时间,那么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协调好,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使得各科教学时间安排能够科学有序。

四、营造家校之间的和谐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和谐,是对构建班级的一个有益的补充。这一点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班主任可与任课教师一道利用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单等方式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从家长那儿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让家长了解、支持班级工作,这样对孩子在家表现、在校表现都能掌握,家长和老师经常对孩子状况进行交流,就不会出现家长对老师不理解而产生的怨恨甚至冲突。如此一来,教师和家长的和谐就会促进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最终也促进了班集体的整体和谐。

此外,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还要注意与领导之间保持和谐。要善于虚心倾听领导建议和意见,针对学校具体情况开展班级开展工作。这样,班级工作才能得到领导支持,自己才能在身心比较愉快的情况下去处理自己与同事间的矛盾、处理自己与学生间的矛盾,处理学生与学生间的矛盾。

总之,当前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在遇到问题时候要遵循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回避,不退缩,乐观面对每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唯有如此,你才会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 篇二

一、善于捕捉沟通时机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沟通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实践中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善于捕捉时机与学生交流,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1. 刚接新班时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个再接再厉、重整旗鼓和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这种机会往往是一个人学习或工作的起始阶段。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一个新的起始阶段, 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优秀者期待自己更出色, 失意者期待自己告别过去, 迎接未来。所以, 刚接一个新的班级时,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种机会, 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谈学习, 谈理想, 谈班级管理的设想, 谈班级的奋斗目标等, 这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引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热情, 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2. 学生高兴时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令人高兴的事。此时的学生心中充满喜悦和活力, 如果班主任抓住这个时机, 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生会乐意接受, 容易将老师的期待转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从而焕发出更大的潜能。

3. 学生委屈、沮丧时

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碰到或这或那的烦恼, 这时学生的心灵是孤独的、脆弱的, 是最需要被人关心和呵护的。此时如果学生能得到班主任的关心爱护, 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慰藉, 帮助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 化解学生心中的积郁, 学生则会把班主任当成可信赖的知心朋友, 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引导, 与老师拉近距离, 向老师敞开心扉。

二、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出类拔萃, 这源于对学生的一种关爱。但现实中有的老师深受学生的爱戴, 而有的老师却不受到学生的欢迎, 关键是有的老师没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如学生成功时, 老师分享他的喜悦, 鼓励他再接再厉, 更上一层楼;挫折时分担他的痛苦, 给他父母般的呵护;学生头疼脑热时, 给予几粒药片, 一杯热水;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 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 与学生交流谈心;甚至只是简单的一声招呼、一声问候, 或在作业本上或试卷上写上一句鼓励或提醒的话。这些都是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关爱。这些细微的关爱看起来很平常, 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一位好的班主任, 要善于跟学生交流, 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 了解学生的心灵,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宽容对待犯错的学生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作为班主任, 要明白学生是一个身心尚未成熟的人, 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 甚至错误。面对成长中的学生, 我们要多一点关爱, 多一点呵护, 面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 我们要多一点耐心, 多一份宽容。要允许学生犯错, 同时要给学生悔过自新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错误不断、屡教不改的学生, 更应多一份耐心,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关爱。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来说, 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 在学校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歧视, 如果班主任也只是一味训斥, 他们只会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所以, 班主任在思想上要多和他们交流、谈心, 学习上多一些辅导帮助, 生活上多给他们关怀温暖, 从而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如让他们帮拿教具、帮发作业、与老师做游戏等, 这些事虽然细小平常, 却能够把班主任的关爱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班主任没有歧视他们、抛弃他们。总之, 对待学生犯错时千万不要急躁,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关爱, 真诚地给予学生帮助, 教师收获的也将是学生真诚的回报。

四、教师要学会幽默

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 谁都希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掌握一些幽默的语言艺术, 既可放松学生的心情, 同时又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当然, 幽默要适可而止, 不要因幽默而伤了同学的自尊, 这样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3.班主任要善于关爱 篇三

一、班主任切莫将爱变质成宠爱、溺爱

学校里,班主任是工作强度最大的人,班级里的大事小事,更是离不开班主任忙前忙后的打点和安排。可惜,很多班主任勤劳的汗水却没有换来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悟和接受,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包办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课室的值日做不好,有老师自己出马收拾干净;黑板报赶时间要出好,老师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家里有家长,学校有班主任,我们的学生哪里有锻炼的机会呢?学生在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后,逐渐养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习惯,甚至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这就与班主任育人的初衷相违背,班主任的勤奋工作却造就了学生的懒惰,这是溺爱型班主任最明显的表现。

二、对待学生要宽容而不纵容

这种宽容决不是一味袒护,而是利用学生的自尊心理和自省能力而实施的一种自我教育方式。学生由于认识上的偏颇,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心理,生理发展的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但是他们不因为有了过失就失去自尊心、争胜心和自我认识能力,相反,当学生犯错误以后,会变得更敏感,更关注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这时,如果班主任只顾着学生的自尊心而不指出其错误,甚至为了班集体的名誉或者教师自己的利益,而替学生隐瞒错误,则会令学生失去衡量的准则。

与不纵容学生相对的就是严格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一种深沉的爱。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要严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懈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用任小艾的话说:“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还要做到“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等都存在个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也不会“不变速”地前进。所以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还要考虑学生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切身体会过关爱不当造成的后果。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的第二学期,有个女孩子突然不来了,我着急地发动所有关系去了解她的信息。终于有一天,她出现了,来向我要上学期的课本节余费。我关切地问她为什么不上学了,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她吞吞吐吐地说:她的家庭原本很富有,是西郊这里最好的家,后来父亲吸毒,很快吸光了家产,母亲不堪忍受离婚了,她跟随父亲生活在一起,父女俩生活还没有着落,更不要说学费了。她已经两天没吃饭了,了解到这个情况,作为班主任,很心疼,马上带她吃饭,并打算发动全班学生资助她完成学业。甚至想要求学校能发动更多人帮助她。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然而这个学生却最终失学了。

后来在某网站上看到一篇关于关爱学生的讨论,其中有位学生回复:宁愿自己受穷,也不愿意大家知道。

一位班主任在对待贫困生的回复中这样写到:当时我是真的想帮助她,所以就把她的情况跟班上的同学说了,大家也很快地给了她很多的帮助,但是我没想到却深深的伤害了一个学生。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做得很好,以为学生会感激你,其实无意中却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

我们爱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正确的观念,必要的技能。爱学生,最终使学生能自尊自重,获得大家尊重,这比单凭班主任一个人付出关爱更有分量。

我有个学生,身体条件有缺陷,在军训中就跟不上队伍,但仍顽强地坚持着。我担心的是他会不会产生复杂的个性特点:怕他自卑,对人对物敏感,影响到他个人的成长。怕他经历的失败和遇到的挫折太多,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从而对生活对学习失去信心。学生有时候会取笑他,我都及时制止,在班级教育中侧面教育学生应如何看待别人的不足,我对他的要求和其他学生一样,军训中没有因为他身体不方便而照顾他休息,运动会队列、广播操和大家一起练。有学生建议不让他参加了,说看见就难受,我坚决要求他上场,并且一视同仁和其他学生一样走队列,举花环.这位学生表现出得很坚强,虽然达不到要求,但我能看出他的努力,看到他顽强的斗志,这不正是男子汉的要求吗?他的表现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当他被评为三好学生时,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投来敬佩的眼光使他无比自豪。如果,我照顾他,不让他上场,允许他迟到,默许他不努力,也许他就此沉沦了吧?

爱要无私,爱也要负责,爱不是简单的施舍,泛滥的爱不是爱,爱也要适可而止!让我们共同把握好爱的尺度,让每个班级的主旋律更和谐,更有情!

4.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 篇四

教育契机的捕捉是一门艺术,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对学生肯定,能发展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其知识的掌握。能让“强者更强,若者进步”。

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心理暗示。那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赞许,鼓励,肯定等,他们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利于他们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反之,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指责,嘲讽,羞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波动,影响其认知思维过程,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严重的影响心理健康。不良的心理反应一旦形成和固定下来,甚至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和概括了孩子与成长环境的14种关系,认为对孩子的态度(即心理暗示)将会影响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他做了如下的论述:

1、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2、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3、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存内疚;

4、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极富耐心;

5、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6、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已;……

在很大程度上,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我们的态度将会影响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和态度来塑造孩子的,成人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孩子实行积极的暗示教育,让他们在肯定,认可和赞许中长大。

如果你问:“今天的孩子最渴望什么?”有人会回答你:“渴望肯定。”

5.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 篇五

近一个月来,例会上每周有三个班级讲述自己班级里的故事,12个班讲了12个故事,到今天晚上全部结束。这些故事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自于学生,感觉格外的亲近,特别的亲切。讲述这些故事,就是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有人说,一部成功的电影,起码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讲一个好故事,二是讲好一个故事;而我说,一个好的教育,可以是讲一个好故事,讲好一个故事。

讲好班级故事,促进自我成长。罗伯特·麦基说:“故事是有关永恒和普遍的形式。”乔恩·弗兰克林说:“故事就像是雪花,看上去差不多,但是每一片都不一样。”作者在书中说:“故事提炼生活意义。”发掘普通人身上不寻常的东西,写那些面临日常生活挑战的普通人,这些主题看似平凡,但更有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讲述,每个人也都需要倾听别人的故事。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获得生活体验。把这些生活体验讲出来,记下来,就是一种反思,一种成长。

讲好班级的故事,促进学生成长。班级讲故事,应当成为一种常态的教育形式。当前,教室里的生日祝福是生命教育的一个特色,它体现的是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独一无二的关注。有没有生日蛋糕等物质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生命被平等地尊重和接纳,是让孩子借此机会感受到自己的庄严与美好。生日故事,就是为孩子量身定做,选择一个和这个孩子的经历有关联的故事,以他生日的名义,讲给全班孩子听。生日故事可以是自己讲,可以是同学讲,也可以是教师讲,都是给学生祝福。

讲好述班级故事,促进同伴进步。老师们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那么,这些故事故事的力量到底源于什么?答案是源于真实。这些故事写的,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它发生在我们身边,引人思考。读小说,看电视,看别人的人生,过自己的生活;而听真实故事,恐怕不能仅仅是听众,而会反思,甚至是担心,也许某一天事情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世界实在是难以预料。老师们把这个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并深入到故事背后,挖掘出可供我们参考借鉴、启发深思的意义,促进同伴的发展。

6.校长要善于决策 篇六

校长要善于决策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要对诸多管理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精心策划,作出高效、正确的决策.决策正确,事半功倍;决策失误,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校长既要有“谋”的智慧,又要有.断“的魄力,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校长要具备决策素质.

作 者:石从国 作者单位:竹山县张振武小学刊 名:湖北教育・时政新闻英文刊名:HUBEI EDUCATION年,卷(期):2008”"(12)分类号:关键词:

7.分式学习要善于类比 篇七

响尾蛇导弹取名自一种蛇类的名称, 这种蛇体积很小, 使用红外线感知器官来捕捉温血猎物.响尾蛇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款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它可以如同响尾蛇一样感知敌机发出的温度进行攻击, 实战中被其击落的飞机有200多架, 被人们称之为划时代的空中杀手.

二、类比分数学分式

在本单元中, 分式的学习与分数的学习有相通性, 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本章内容.一般地, 用A、B表示两个整式, A÷B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即分式就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分式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大致相同, 区别在于分式可以乘、除一个不为零的整式。

8.善于记住,也要善于忘掉 篇八

发挥记忆力的最佳水平

有人说,记忆力是人的个性的一部份。这话有一定道理,同一件事,记住的快慢、准确和牢固程度往往因人而异。这是什么原因呢?很明显,个人的很多因素对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你记住这件事的目的,记忆时的情绪,这件事与你平时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工作性质、学习基础的关系是否密切,以及你的健康状况如何等等,都会影响你的记忆效果。当这些因素不利于你的记忆时,你的记忆水平就比较低’相反,如果你有意识地改变这些不利因素,记忆的水平就可以发挥得比较好,甚至达到最佳水平。

在许许多多影响记忆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对提高记忆力有着重要的直接作用,最近正在引起愈来愈多的注意。第一个因素是时间。研究证明,记忆力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般说,上午8~10点,效果最佳,午后明显下降,然后又逐渐回升,假如不疲劳,晚上又会达到很高的程度;早晨将隔夜读过的材料再复习一遍,记忆效果特别好。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最佳的记忆时间也因人而异。必须搞清楚的是,你自己在什么时间内记忆力最好,这样,你在进行记忆或记忆力训练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最佳时间。第,二个因素是年龄。不能否认记忆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正如心理学试验证明的那样,60岁以上的老人在阅读非专业性文章时,记忆力大约是年轻人的40%。但是,老年人的记忆也有擅长之处,即在他从事的专业范围内,他们的记忆力却优于年轻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能运用丰富的经验合理地安排记忆材料,故而能精确地记住和追忆一些有关的新知识之故。由此也可以说明对记忆力产生影响的,不仅有生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不仅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这些都是记忆力可以训练、可以提高的客观根据。如果把你的记忆力发挥到了最佳水平,你就会发现,你现有的记忆力里,还可以挖掘出相当大的潜力哩。

窍门:罄于记,也善于忘

所谓记忆,指的是一种信息进入大脑以后,经过强化,使它能在大脑里贮存一定的时间。它既不同于机械运动,也不同于计算机的运行,而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始于对信息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对各种信息的选择。

研究证明,对形形色色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是提高记忆力的先决条件。越善于选择信息,记忆也就越有效。因为这种选择能使人们从信息“废物”的包围中解脱出来,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要记住的信息上去。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在开始记忆前就需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所接触到的信息区分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类,明确哪些是应该记住的,哪些是应该忘掉的,哪些在被遗忘后应该重新再记起来。

1集中注意要记住的信息:为了记住已被选择出来的最重要的信息,必须对这些信息集中注意力。

怎样才能使注意集中于重要的信息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验:即让受试者蹲在一问暗室里命令他对某一确定的对象(例如光斑)集中注意力。结果表明,这样的命令不起作用,注意力基本上没有能向认识对象集中。这是因为作为认识活动内容的集中注意,是一个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获得对认识对象尽可能完整的形象。当人的认识不再深化,即不再发现认识对象的新的性质、新的特点时,注意力就会涣散,集中就会终止,思想就不可避免地要转移到其他对象上去。因此,当你需要把注意力向某个对象集中时,就必须不断地发现这个对象的新的特点。例如想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人身上,那么,光背他的名字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地注意这个人的一切新的方面,如性格,外貌、思想、行动等等各方面的特征。特征了解得愈多,注意愈集中,记得这人也愈清楚。记忆外语生词也是一样,光靠大声朗读是无济于事的,应该对生词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特点;才能加强它们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延长它们在大脑中贮存的时间。例如,eye(眼)与I(我)同音,produce(产品)与prodlice(生产)异重音,football(足球)与俄文(足球)同音同义。我们在分析和揭示这些生词的特点时,注意力无疑是高度集中的,这种集中就使生词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胆忘掉不应记住的信息。在练习集中注意的同时,还必须学会舍弃不重要的信息,即忘掉某些事物。有些事物只要记住它的特征,其它许多细节应该舍得忘掉,有些资料只要记住它的要点和备查找用的“门牌号码”,大部分内容可以忘掉,至于记忆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干扰,如喧嚣等强迫送给我们的一些信息,则更要善于排除。如果不善于忘掉不需要记住的信息,让这些信息占满了记忆的“仓库”,那么,记忆力的负担就会加重,注意力就会分散,记忆效果就会下降,应该记住的喜物反而会因此很快忘掉。所以,善于记的人也应该善于忘。曾有人问爱因斯坦;“在您的记忆里记着哪些东西?”爱因斯坦幽默但是实事求是地回答: “我只记住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看来这位大科学家是深知记忆的诀窍的。

运用各种感官去“记”

在记忆过程中,信息的被接受,是从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开始的。许多信息能够同时被几种感觉器官所感觉。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觉信息,也是提高记忆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你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一篇文章,把能记住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请别人为你高声朗读另一篇相等篇幅和类似性质的文章,听完之后,也把能记住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将这两种情况下的记忆效果加以比较。如果前一种情况的记忆效果较好,则说明你的视觉器官比较有效,在记忆时,可多注意发挥视觉的优势。反之,则说明你的听觉器官比较好,记忆时应发挥听觉的优势,当然,为了能正确地估计各种感官的效能,单靠一次试验是不够的,必须用各种文章反复地进行检查。

记忆时还应该尽可能运用多种感官去感觉信息,研究证明,越是全面地使用各种感官,感觉过程就越强烈,记忆效果也越好。例如,为了高效地记忆外语生词,就不宜光看不听或光听不看,而必须从音、形、义等方面去作分析比较。又如,为了记住一些不熟悉的动物,不宜光看动物的外形或光听它们的叫声,还必须既看外形又听叫声,最好还要嗅出它们的气味,摸摸它们的羽毛。再如,为了熟记某篇文章,不能用一种感觉器官去感觉它,还必须弄懂文章的意思,剖析文章的结构,想到文章开头或结尾的生动形式,最好还要把文章的主要意思记下来,并尽量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大声地演讲,这样你就会比较快、比较牢的记住它。

训练记忆力的练习

1集中能力练习:在自己房间里选择任何一件东西,例如一张图画,作为认识对象。努力在一分钟内标出它的各种特点。须按一定的次序行动,开始先作大体的描述,同时回答下列问题:画上画的什么?作者是谁?背景好不好等等。然后,再研究它的个别细节和表现手法等。

陆续选择其它事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类似的练习,力求在每一种情况下都能准确的达到认识目的。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最后,再试试在嘈杂的条件下,进行这些练习。

2视觉集中练习;请一眼削定图下边的数字(1~10)各与什么字母连接。

3舍弃信息练习:读完下列名词,不作记忆:足球、医院、桌子、水、地理学、钩、苹果、箭、机器人、创伤。为了排除巩固这些名词的可能性,尽量不进行复习。

然后,请立即读完并记住下列名词:干酪、恶劣的气候、骑士、星辰、数学、箱子、纸、酒精、杂草、黄蜂。当您记不住时,则抄下这些名词并进行复习。

9.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篇九

——关于“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活动的一点体会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

一、站在学校的立场思考

学校和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利益共同体,而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如果作为教师,自己都不同意学校的安排,那么如何让学生接受学校的意见呢?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站在学校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那样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快乐。

二、“假如是我的孩子”——站在家长的立场思考

过去我很难体现家长们的心情,如今我已经身为人母,我的儿子也有了他自己的老师。我发现自己作为家长,自然的对老师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有高尚的情操、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沉淀、阳光而充满激情、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课堂简约而有效、对学生公平公正、有创新精神等等。经过“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换位思考后,我理解每位家长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并且清楚的知道作为教师有着它本身的职业要求,必须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好,哪些事情不能做,只有如何做才能成为家长所信任的教师。

三、“假如我是孩子”——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

作为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似乎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对孩子们“居高临下”,我们总是习惯打着一切为孩子好的旗帜要求他们做这做那,却忘记俯下身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下课铃响了,我们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拖堂,自以为是为学生好,却忽视他们的感受。学生作业没有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们会大

声斥责却没有耐心听他们的原因,因为他们口中的任何理由都是我们心中的借口……首先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拖堂的问题。孩子们上了一节课,课堂上他们被要求注意力集中,而当他们听到下课铃声时,注意力会不自觉地分散,换位思考一下,当孩子听到下课铃声时,他是多么希望老师马上下课,然后他们可以好好休息,尽情玩耍,不用像上课时那么受拘束。可是如果老师拖堂了,他们休息的时间自然就变少了,而室外其他孩子玩耍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又是对孩子极大地诱惑。这样,他们的心思就完全不在老师那几分钟的讲解题目上。试想一下自己,自己在做学生时也不希望上课的老师总是拖堂,所以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放松的时间,教师应该做到准时下课,不拖堂。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该如何保持一颗童心呢?我觉得,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学会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放大他的优点,关注学生、解放学生,帮她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错误要加以分析,正确对待,给他改正的机会。总之,要和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0.要善于积累写作材料 篇十

要善于积累写作材料

山东临清柴振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个样,只有积累大量的素材,才有内容可写,也才能写出好文章。我们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收集写作素材。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置身生活,留心观察

观察是积累的重要前提,是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做到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1.明确观察目的。写一个人,记一件事,描写一处景物,写之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就是要对人、事、景、物进行有目的观察。著名作家柳青在写《创业史》时,为了写一个泼妇,有目的地对泼妇进行观察,有一次,他故意把一盆水泼到“辣椒女”的身上,让“辣椒女” “表演”了一番,事后柳青向她赔礼道歉。后来他成功地塑造了泼妇的形象。

2.要连续观察。鲁迅先生说过: “要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能看到一点就写。”所谓“留心”、 “多看看”就是仔细连续地观察。观察的次数越多,越细致,自己的感受就越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越生动具体。

3.要积累观察。要写好作文,不但平时要善于观察,还应善于积累材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想,一挥而就。”这不仅是鲁迅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告诉我们观察事物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知道怎么样,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看清事物的表面,更要经过分析、思考和过滤,看清事物的本质,在头脑中形成鲜明、正确的印象。

三、广泛阅读,增长见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写好作文。因为同学们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的知识也是零散的。通过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可以看到许多平时见不到的情景,学到许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鲁迅先生说得好: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积水成河,积沙成塔”,日积月累,我们就能积累很多的写作材料,需要时,从“材料库”中“拿”出来,到那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11.校长要善于学习 篇十一

当前,许多校长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团,去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我不禁要问,这一拨又一拨出去考察学习的校长,会不会也像以上故事中学习葛里斯曼销售办法的业务员一样,只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移花接木、生搬硬套般学习和借鉴,因而永远也追赶不上葛里斯曼的业绩呢?葛里斯曼之所以能够走在大家的前面,是因为他懂得把握顾客的心理,在工作上勇于大胆创新,才使得自己的每一次业绩总是名列第一。他的这种勇于创新精神值得所有校长终身学习、崇敬与效仿。

那么,作为一名校长,出去参观学习,应该怎样才不会使自己像故事中的业务员一样,回来后只是简单复制他人的做法,永远也赶不上其他学校前进的脚步呢?又该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的学习和借鉴呢?

首先,校长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固然有其可取之处,否则怎能吸引全国各地教育人士前去考察学习呢?因此,校长出去学习的目的要明确,要带着问题去学习。

校长应重视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切莫把它当成是观光旅游或是放松自己的黄金时间;校长出去学习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考自己要向别人学什么、如何学,要带着问题出发;校长要有一个小学生的学习心态,做到知己知彼,在学习和比较中寻找差距,发现自己学校的不足;校长在学习中要做好笔记,把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以待学习结束后进一步整理、反思和借鉴。只有这样,校长出去考察学习才不至于劳民伤财,才能够学有所得。

其次,校长要学习他人的精华。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校也一样,名校虽然有与众不同之处,但是名校也并非样样东西都是标本,名校也有自身的缺点,因此,校长在学习中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名校有其突出的一面,彰显出一所学校的非凡魅力,但往往在这魅力四射的背后也隐藏着其学校管理上的漏洞与不足。因此,校长出去参观学习,不能抱着一味崇拜的眼光,认为名校的一切都是“一级棒”,故而全盘接收名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办法,而是应当带着扬弃的眼光看待名校,一分为二,汲取养料。

再次,校长要选择适用的资源。“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由于每一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办学时间、生源情况、师资条件等各种情况不同,因此,名校的一些先进做法并不是适用于任何学校,校长在学习中要因校制宜,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有效教育资源。

校长出去学习他人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办法,并不是“拿来主义”,通吃别人的东西,如果这样的话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导致学校不但无法向前发展,反而陷入落后的境地,因此,校长要因校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特色道路,于己有用的则拿来,不能一股脑儿照抄照搬,这样才能够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12.教育家要善于哲思 篇十二

放眼古今中外,教育家基本上是哲学家,例如苏格拉底、卢梭、福禄贝尔、杜威、孔子、老子、朱熹,等等。这些在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的巨人,其背后的教育思想无不折射出哲学的光芒。因此,要想成长为教育家,一定要具备哲学思辨能力。教育家应坚守真理,恪守教育基本规律,不会因为外在的诱惑、压力、干扰而迷失方向。在当下的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印记。教育家应该勇于面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科学、冷静分析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与措施。作为具有哲学思辨能力的教育家,心中一定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表面上看,教育领域面临的困难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评价不科学、教育资源不均匀、教育目的不明确、教育心态不平静,等等。冷静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教育价值取向扭曲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并明晰: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儿童是什么?校长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想成为教育家的人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育的本质不弄清楚,会导致教育思想的缺失、教育价值的错位。梁启超认为,教育就是教会人学做“现代的”人;陶行知认为,“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天性,构建好的外在环境,让人能自由、完满发展的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过程。它不是工业的规模生产,而是农业的个性耕耘。

学校是什么

在完成对“教育是什么”的追问后,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学校是什么”。不同的办学思想会营造不同的学校生态,不同的学校生态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学校应是一个自由的、宁静的、安全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生长的物理空间、情感空间和思想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校长的使命就是使之洋溢着自由、轻松、快乐和愉悦。

在学校,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交流、技能的提高、思想的熏陶、品行的养成与周围的世界构成一个和谐、自然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是景观,是资源,是课程,也是文化;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是相互学习的对象,也是相互教育的对象。在这个生态圈,师生的心灵可以自由绽放,师生的生命可以快乐绽放。

儿童是什么

教育首先是面向儿童的,离开了儿童,教师(校长) 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要想成长为教育家,我们必须回答“儿童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描绘;有人认为,儿童是“容器”,等待我们去灌装。其实,儿童是粒种子,它在等待我们提供生长的土壤,等待我们提供肥料,等待我们提供水分,等待我们把它放在阳光下,等待我们给它充足的空气。只要按照这粒种子生长的自然规律,精心地、细心地、耐心地耕耘,它就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就一定能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对于学校而言,我们的使命是要把“德之根、智之根、体之根、美之根”的种子播撒在儿童的心田,让儿童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成为具有至善之心、灵慧之气、康健之体、高雅之行的“现代中国人”。

校长是什么

有了以上的追问,我们还应弄清承载教育使命的“校长是什么”的问题。我觉得,校长是农夫。当“农夫”成为教育家型校长的符号时,我很自然地想到福禄贝尔在 《人的教育》 中说过的话:“为了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由此可见,校长与学生的关系,就像园丁和葡萄藤。站在“农夫”这个角度来审视校长的工作,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对待儿童的时候,必须严格尊重儿童的本性、天性和个性,严格遵循教育的规律,精心、耐心、细心地对待他们,学会等待,学会关爱,学会包容,学会尊重。拒绝一切功利的、浮躁的、专横的、粗暴的干预和训斥。

13.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 篇十三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讲:“读书可以增长才干,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通观全局,得以担当重任”。这些话都告诉我们,学习是为政之基、为官之途,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就要善于通过学习扬弃旧义、探求新知,把学到的新知识转化成推动发展的新能力。

从人的自身发展看,善于学习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人的发展是一个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据研究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在7至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工业经济时代,求学的时间延长为5至22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必须终身学习。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思想落后于时代,能力落后于他人,就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最终也会贻误自己。

从世界历史看,善于学习是优秀民族自立自强的优良传统。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作为一国之君,化装成学生只身前往西欧诸国,潜心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守旧的俄国注入了生机与活力。19世纪中晚期的日本明治维新,通过“求知识于世界”,拉开了强国的序幕。有人讲,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历经5000年而绵延不绝,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崇尚学习、善于学习。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人数不胜数。孔子酷爱学习,不但深入钻研古籍,还曾经虚心求教于老子,同时身体力行,重教兴学,周游列国,总结了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等,直到今天我们还很受用。近代以来,面对着丧权辱国之痛,一批批有识之士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等发起的“洋务运动”、康有为等人推动的维新变法,都是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中华文明正是通过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不断发展壮大。

从我们党成长历程看,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取得革命胜利并长期执政的重要武器。毛泽东同志讲过,在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看到有些干部进城后浪费时日,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打牌、搓麻将上,十分痛心,也十分着急,苦口婆心地劝告大家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并指出“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这三个字各有各的要求,“下”就是要把时间放在学习上;“苦”就是学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有刻苦精神;“功”就是要有办法、有能力真正学好。邓小平同志指出:“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学习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胡锦涛同志指出“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制度,五年间集体学习44次,平均40天左右就集体学习一次,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我有一套中央政治局学习的资料汇编,都是国内最高层次、最高水准的教授讲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央政治局学习是很有针对性的。比如,通过举行法律讲座,进一步强化了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理念;通过举办高新技术方面的讲座,更加坚定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信心;通过举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方面的讲座,更加坚定地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我国城乡之间发展的“剪刀差”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出大问题。所以,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特别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这几年中央作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都是根据国情提出来的。我讲这些旨在说明,中央在学习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当好一名领导,首先就要加强学习,学习好了才能改造我们的世界观,才能明确我们的工作方向,才能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通过学习武装头脑、提高理论水平、指导实际工作。有的干部本来是很有前途的,后来犯了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加强学习改造。

学习是事业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干部成长的永恒主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不注重学习、不读书、不看报,如何更新知识、获得信息,如何深刻理解、准确掌握上级的方针政策,更谈不上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当前干部队伍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有很多,但不学习绝对是个要害。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领导干部都要有学习的敏锐性和紧迫感,树立“挤时间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一种生活、一种追求,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不断开拓事业新境界。当前,各种新知识浩如烟海,改革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新的形势、新的使命迫切需要各级干部学习、学习、再学习,切实增强学习的敏锐性、责任感和可持续动力。

一是对理论的学习要更加自觉。要切实认识到,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领导干部成熟的标志。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就会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把握规律、理清思路,推进改革发展。因此,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落实。目前,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学习掌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要更加敏锐。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我们现在正处于知识创新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问题,必须及时地“充电”、“加油”,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要全面学习掌握市场经济、金融、科技等各种有用的新知识,不断拓展视野,创新思维,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本领。比如,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价格、汇率、利率等基本调控手段的特点,对市场、财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不明白,就难免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驾驭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大家都知道,近期,美国爆发了百年来最严重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世界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先后破产倒闭,引发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增长造成不可估量影响。对此,美国实施了8000多亿美元救市计划,欧盟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共同对付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我国金融业稳健运行,但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也给我国经济带来影响。温家宝总理曾几次讲过,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现在这些困难都显露了出来,如股市、楼市都跌的很历害。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必须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上一篇:关于减肥瘦身的励志名言下一篇:【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