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2024-11-04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8篇)

1.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篇一

Chapter One Land and People

1.British Isles

2.Great Britain

3.Lake District

4.Common law

5.The Church of England

6.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Chapter Three History

1.Roman Conquest

2.Alfred the Great

3.William the Conqueror

4.Magna Carta

5.Great Council

6.The Hundred Years’ War

7.Black Death

8.The Wars of the Roses

9.The Gunpowder Plot

10.Renaissance

11.Christianity

12.Islam

13.Puritanism

14.The Bill of Rights

15.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The Germanic tribes

17.The Enclosure Movement

18.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9.The Reformation

Chapter Four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1.The British monarchy

2.The House of Lords

3.The House of Commons

Chapter Seven Education

1.Public School

2.Open University

3.Oxbridge

2.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篇二

一、《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史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的区别在于贸易手续更加繁琐。为了顺利完成交易, 出口商与进口商双方必须经过多轮磋商;在每一轮磋商与每一次交易过程中, 使用贸易术语可以大大简化进出口商双方的沟通程序。每一个贸易术语, 都是对一笔交易中多个贸易条件的概括, 如FOB, 即概括了一笔交易中的国际远洋运费, 保险费由进口商负责, 而内陆转运费, 单据制作等责任由出口商负责等多个贸易条件的职责划分及费用和风险的划分。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黎孝先, 1994) , 鉴于此, 国际商会 (简称ICC) 于1936年出版第一版的《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用以规范每一个贸易术语的具体涵义。这一版INCOTERMS仅收录了九个术语。之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日新月异, INCOTERMS几经改版, 目前的最新版本是INCOTERMS2010, 共收录11个贸易术语。

对贸易术语的解释, 世界上至少存在三套不同的释义通则, INCOTERMS是其中之一, 另外两部释义通则分别为美国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和国际法协会的《华沙—牛津规则》。也就是说, 针对不同国家的贸易对象, 到底适用哪一套术语释义通则, 还要看具体每个进出口商的所属地区的习惯做法, 我国一般推荐选用ICC INCOTERMS。

既然ICC的INCOTERMS并不是具备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力的律法典籍, 只是一本释义通则, 那么, 其外贸术语工具书的职能就非常明显, 因此, 将此书的职能向“术语词典”延伸, 有何不可?

二、从辞书学角度分析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010)

1. 收录词条及释义

INCOTERMS 2010共收录11个贸易术语, 之前的版本收录了13个贸易术语, 2010版删除4个贸易术语 (DAF、DES、DEQ、DDU) , 又新增了2个术语, DAP和DEQ。也就是用DAP取代了DAF、DES和DDU, 用DAT取代了DEQ。

为了解释每个贸易术语, 国际商会对每个术语进行A和B各10项释义。如果借用英语辞书分析中大词条和小词条的计算方法, 那么, INCOTERMS 2010共有大词条11个, 小词条220个。

2. 英语释义细析

为了解释每个贸易术语, 国际商会在2010版里沿用了为每个术语进行A和B各10项释义的方法。每个术语项下都分成了A和B两大系列释义。A指的是卖方义务 (THE SELLER’OBLIGATIONS) , B指的是买方义务 (THE BUYER’OBLIGA-TIONS) 。每个系列项下各细分为10个小点 (A1-A10, B1-B10) 。这些释义以国际贸易程序步骤的顺序排列, 方便业务员查阅和操作;每一项释义语言风格简洁, 易懂, 非常具体,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例如EXW术语项下A1的释义是:The seller must provide the goods and the commercial invoic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contract of sale and any other evidence of conformity that may be required by the contract.Any document referred to in A1-A10 may be an equivalent electronic record or procedure if agreed between the parties or customary.意思是:卖方必须按照销售合同提供货物和商业发票, 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用以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所有在A1-A10条款中提及的文件, (均) 可采用经当事人协定或约定俗成、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记录或者手续。

这个释义字字珠玑, 释义清晰, 既竭力解释了术语的涵义, 又规范了术语使用。该项狭义上指向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这一贸易行为。作为双方开展贸易的第一步, 只要贸易中买家卖家经谈判确定了适用的贸易术语为EXW, 并在合同里注明“双方贸易所用贸易术语遵循ICC INCOTERMS2010”, 那么, 双方就会受到这一释义的约束。

贸易术语的使用被称作“国际惯例”, 并不是律法, 但是, 一旦被写进贸易合同, 依照各国的相关合同法规, 便会对合同各方起到约束作用。但是, 正如我在前言里提到的, IN-COTERMS 2010具有很明显的辞书功能, 因为整本《通则》详细解释了每一个贸易术语, 还有图解版说明这些贸易术语的具体使用方法, 具备了辞书的“定义”、“描述”和“规范语言使用”三大职能。

2010版在释义上还增加了GUIDE NOTE, 即对每个术语的解释增加了一项“使用说明”, 使得每一个术语都有一个明确的总结性说明, 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晓“什么是贸易术语”。如CIF的使用说明:This rule is to be used only for sea or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CIF means that the seller delivers the goods on board the vessel or procures the goods already so delivered.The risk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goods passes when the goods are on board the vessel.The seller must contract for and pay the costs and freight necessary to bring the goods to the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这段英语原文的意思是:CIF术语适用于以国际远洋运输或国内内河运输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CIF的意思是卖方船上交货, 货物的运输风险于货物装运上货船甲板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卖方必须负责签订装船合同并支付运费……

这段使用说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也就是说, 读者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具体的操作要求。但是, 这段话如果作为CIF的定义, 则略显不足。我自己刚入行时, 自觉迷茫, 虽说很清楚具体的操作要求, 可是不明白CIF到底是什么。如果, 在这段说明前, 再添加一个名词定义会更好:“CIF, 即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这一术语既是对货物总金额组成的描述, 又是对买卖双方在运输和风险责任的划分。货物的总金额包括了成本, 保险费和国际远洋运费的总额, 货物的运输风险于货物装运上货船甲板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实际上, 所谓的贸易术语, 国际惯例, 每一个术语都具备这两层含义, 一是指明价格成分, 二是明确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货物国际运输段的费用和风险。

作为初学者和外贸业务员必备典籍之一, INCOTERMS不仅有其约束行为的职能, 而且具备明显的术语释义和使用指南的功能, 也就是辞书功能。像词典一样, INCOTERMS可以供读者查阅每一个术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那么, 在每一个术语的释义上, 再适当添加一个必要的定义 (definition) 势在必行。

3. 辞书功能评析

“宗旨是否明确, 收词是否全面, 立目是否合理, 义项是否分明, 释义是否精确, 注释是否完备, 术语是否标准, 参见是否严密, 例证是否典型, 检索是否便捷”, 根据陈楚祥的“词典评价标准十题” (陈楚祥, 2001) 评价INCOTERMS (2010) , 这确实是一本很实用也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的术语词典。

第一, 宗旨明确。该书标题确定了辞书功能:ICC OFFI-CIAL RUL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中文译名为《贸易术语解释通则》。“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意为“贸易术语释义”或“对贸易术语的理解”, 换言之, 就是像词典一样, 对贸易术语进行释义。因此, 我认为, 该典籍宗旨明确, 具备辞书功能。“通则”二字则体现出该国际商会对该书所收录术语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唯一性和规范性。

第二, 收词全面。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中, 《通则》是包括内容最多、适用范围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种。从1936年第一版收录了9个术语, 到1995年修订版的13个, 又到2010年版的11个, 《通则》所收录的术语和所做的必要的增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既收录了国际贸易市场里所用的术语, 又进行了必要的衡量取舍, 把容易引发纠纷和误解的术语剔除, 对术语的使用起到了推进和醇化作用。

至于其立目的合理性、义项的分明度、术语的标准化、释义的精确度和注释的完备性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作为一部供世界各国立法和执法机构参照的典籍, 它还具备非常严密的逻辑特征。但是, 《通则》页数不多, 英文原版统共只有128页, 内容里并没有参见, 也无应用例证, 目录很简单, 检索并不便捷。

三、与普通英语辞书的比较

我试图论证《通则》的辞书功能, 那么, 将之与其他英语辞书比较, 《通则》的辞书功能显而易见, 而且其术语的定义与规范功能非常强大。但是, 作为辞书, 相比之下, 它的参见、例证和检索功能是不足的。我宁肯相信, 这是一个疏忽。

就参见、例证和检索功能三方面来说, 相比国际商会的另一套出版物UCP600, 《通则》明显不足。同为国际商会出版物, UCP600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配有一整套的案例和实务指南, 有足够的参见, 例证。检索功能非常强大, 一般都有两个目录, 一个是纲要目录, 一个是细则目录, 检索非常方便。《通则》却没有这些。

综上所述, ICC INCOTERMS既是通则, 又是术语释义, 与各国合同法规互补, 是入行新手的行话辞典, 其辞书功能显而易见, 作为术语解释通则, 我觉得, 其辞书功能远远大过于其行为规范功能。但是, 就现有版本来看, 该出版物从设计到排版, 更多地强调其作为通则的功能, 而作为辞书, 作为术语辞典, 尚存有较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ICC rules for the us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terms, ICC, 2010.

[2]陈晶莹.《2000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释解与应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3]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

[4]黄建华.双语词典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2001.

[5]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商务印书馆, 1985.

[6]徐振忠.英文词典实用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3.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篇三

改变了贸易术语分类方式

《Incoterms2010》改变了贸易术语的分类方式,将所有的贸易术语按其适用运输方式分为两类,分别为适用于任何方式的术语(七种:EXW,FCA,CPT,CIP,DAT,DAP,DDP)和适用于海上及内陆水上运输的术语(四种:FAS,FOB,CFR,CIF)。而在《Incoterms2000》中,所有术语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组为"E组"(EXW);第二组为"F组"(FCA,FAS,FOB);第三组为"C组"(CPT,CIP,CFR,CIF);第四组为"D组"(DEQ,DAF,DES,DDU,DDP)。

调整了贸易术语规则总量

《Incoterms2000》对13个贸易术语进行了解释,而《Incoterms2010》只解释了11个贸易术语,其中删去了《Incoterms2000》中4个术语,分别是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货),同时新增2个术语,分别是DAT(终点站交货)、DAP(指定地点交货),即以DAT取代了DEQ,以DAP取代了DAF、DES和DDU三个术语。

取消了"船舷"的概念

《Incoterms2010》取消了"船舷"的概念,对于FOB、CFR和CIF三个术语,删除了以"越过船舷"作为交货风险的划分界限,而是规定"The risk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goods passes when the goods are on board the vessel",即风险承担方自货物装上船起由卖方转移至买方,由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买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之后的一切风险。这样表述更准确反映了贸易操作实践需要,避免以往风险围绕"船舷"这条虚拟垂线来回摇摆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

贸易术语也可适用于国内贸易

传统贸易术语规则只在国际销售合同中运用,此种交易下,货物运输都需要跨越国界。显然,这种限定已不适应于当今世界一体化发展趋势了,在许多地区商业集团的存在,使不同国家间通关手续变得不再重要。为此,《Incoterms2000》在相关术语的A2/B2和A6/B6条款中加入了"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where applicable)"的用语。而《Incoterms2010》在这方面又有所强调,其副标题正式认可所有的贸易规则既可适用于国际贸易也可适用于国内贸易。

进一步认可了电子通讯方式

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Incoterms2000》已确定了可被电子数据交换(EDI)信息所替代的文件,这主要体现在各术语A1款中"卖方向买方提供商业发票或同等作用的电子信息"及A8款中"如买卖双方约定使用电子方式通讯,则前项所述单据可使用有同等作用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所代替"的规定中。可见《Incoterms2000》对电子通讯方式的确认还是较分散的。而在《Incoterms2010》中,相关贸易术语的A1/B1条款更进一步明确了只要缔结双方同意或存在国际惯例,电子文件或交易程序具有与纸质通讯相同效力。

增加了安全清关及所需信息的条款

由于货物运输安全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关注,各国贸易商均希望货物不会因自有属性以外的原因对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因此《Incoterms2010》中,相关贸易术语的A2/B2和A10/B10条款对安全清关问题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责任划分。卖方和买方分别要帮助对方提供与安全有关的信息和单据,并因此有权向受助方索偿因此而发生的费用。如在EXW术语的A2条款中增加"若有需要时,应买方要求并由其承担风险和费用,卖方必须提供买方在货物安全清关时所需的任何信息"。

虽然《Incoterms2010》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由于2010年之前各个版本的Incoterms可以继续使用,因此买卖双方在合同中清楚写明所使用的贸易术语版本是相当重要的。Incoterms不是法律而是通则,因此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在合同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那个所涉及的贸易术语具体化,同时写明出处。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4.市场营销名词解释汇总 篇四

1、市场是对某种商品或劳务具有需求的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购买者。(市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购买或准备购买某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公式:市场=人口+购买欲望+购买力

2、市场营销:是指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旨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欲望是想要获得某种满足的心理要求。

4、需要是指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状态。

5、需求是指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项产品(服务)的能力。

6、交换:是指通过提供某种东西作为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的行为。

7、交易是交换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由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所构成的行为。

8、市场营销者:是指希望从别人那里取得资源并愿意以某种有价之物作为交换的人。

9、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时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对企业营销活动有更为直接的影响,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基础。

10、市场营销观念: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观念。

11、社会营销观念:是以社会利益为中心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强大在满足市场需求和获取利润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社会利益。

12、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税款和非税性负担后的余额,即个人能够用于消费支出或储蓄的部分。

12、产品:表述为能够用以满足人类某种需要或欲望的任何东西。

12、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是指从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再减去维持生活所需要的费用

后的余额,是影响商品销售最重要的因素。

13、恩格尔系数: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收入

中,用于购买食物支出总额占家庭收入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

14、消费结构:是指消费过程中人们所消耗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构成,即各种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这是确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依据,也是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立足点。

15、消费者信贷:就是消费者凭信用先取得

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贷款,以购买商品。

16、风俗:是指世代相袭固化而成的一种风

尚。

17、习惯:是由于重复某种行为而形成了一

种固定的行为方式。

18、买卖中间商是指买进商品,取得商品所

有权,再卖出商品的中介机构。

19、辅助商是既不取得商品所有权,也不代

表企业参与买卖谈判的中间机构。20、供应商:是向企业供应各种资源的工商

企业和个人。

21、公众: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有实际或潜

在的兴趣和影响的团体。

22、消费品市场:是指所有为了满足个人或

家庭生活需要而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市场。

23、相关群体:是指对某个人的态度或行为

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群体。

24、生活方式:是通过一个人的日常饮食起

居、生活规律、兴趣、观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模式。

25、个性是指一个人所有的心理特性,它表

现为自主性、选择性、适应性等方面。

26、生理需要是人们为了生存所必须的需

要,包括对食品、服装、住房、医药等方面的需要。

27、安全需要是人们为了保证各方面的安全所必须的需要,包括职业病的防治、生产上的安全、饮食保健以生老病死有所依靠等的需要。

28、社会需要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需要,包括希望成为某一组织或家庭的成员,有归属感,渴望得到友谊和爱情等需要。

29、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敬、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有发展的机会,以及权力、地位、名誉等方面的需要。

30、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抛开各种名利的企图,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31、信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信任程度。

32、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评价、感情、行为意向等。

33、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细分标准”,将某一类产品的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需要不同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34、同质市场:是指消费者对某一种产品的需(要)求相同或极为相似,则该产品的市场称

35、异质市场:是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要)求不尽相同,则该种产品的市场就是异质市场。绝大多数的产品市场都是异质市场。

36、目标市场:就是企业营销活动所需要满足的市场,是企业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要进入的市场。

37、无差异营销是指把整体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其着眼点是在顾客的共同的需要,不考虑需要的差异,并以一种市场营销组合方案,推出一种或几种产品去吸引、满足所有顾客。

38、差异性营销:是指企业把产品的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选择两个以上

乃至全部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按照不同子市场的不同需求,分别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分别开展不同的市场营销活动。

39、集中性营销:是指企业集中所有力量,进入一个细分市场,力图在这些子市场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40、产品整体概念:是指向市场提供的能满

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切物品和劳务。

41、核心产品:是产品整体概念最基本的层

次,它是消费者需要的中心内容,即为消费者提供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是消费者要真正购买的东西。

42、有形产品:是指向市场上提供的产品形

式,包括产品实体和借助有形产品提供的劳务。

43、附加产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有形产品

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利益的总和。一般情况下,是指各种售后服务,包括提供信贷、送货、安装、技术培训、维修等。

44、产品组合: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多种产

品时,各种不同类型产品之间质的组合和量的比例,也就是经营范围和结构,包括产品项目、产品线宽度、产品线深度、相容度四个因素。

45、产品项目:凡是列入销售目录的产品名

称均称为产品项目,即品牌、规格、款式或价格档次有所不同的单个品种。

46、产品线:是指具有相同使用功能但其规

格、型号、档次、款式不尽相同的一组类似的产品项目。产品线是由若干个产品项目组成的。

47、产品线宽度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产品

线的数目。

48、产品线深度:是指一条产品线中不同规

格、档次、款式的产品数目。

49、相容度:是指企业内各产品线在最终用

途、生产条件、分销渠道以及其他方面互相关联的程度,又称产品线的一致性。50、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最后被淘汰的全过程,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51、投入期:是指新产品首次上市后的最初销售时期。

52、成熟期:是指产品市场销售量很大,但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并开始下降的阶段。

53、品牌:是指用来识别不同产品或服务、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标记、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是它们的组合构成,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两部分。

54、品牌标志:是指品牌中可以被认别、易于记忆但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部分,通常用图案、符号、颜色等构成。

55、商标是指品牌的一部分,是品牌或品牌一部分经过必要的法律注册程序后,称为“商标”。

56、品牌化:是指企业为其产品规定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的一切业务活动。

57、外来品牌:是指企业从其他企业购入或通过企业并购的形式获得商标的专用权。

58、他人品牌策略:是指他人所有但企业拥有使用权的品牌。

59、中间商品牌:是指中间商拥有所有权并投入运营的品牌。

60、其他生产者品牌:是指企业利用其他生产者的品牌实现产品销售并引导企业发展的策略,一般是接受著名品牌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委托加工,企业实行贴牌生产。

61、自有品牌与他人品牌共存策略:是指同一种产品,一部分使用自有品牌销售,一部分使用中间商品牌或其他生产者品牌销售。

62、统一品牌策略:即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产品都采用一个品牌。

63、个别品牌策略:即企业的每一种产品分

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

64、多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同时为一种产品

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竞争的品牌。这种策略由美国宝洁公司首创,故又称为“P&G模式”。

65、分类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对不同的产品

线采用不同的品牌。

66、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已有一定

认知度的品牌推出改进型或全新产品。这种策略可为企业节省促销费用,使市场迅速识别接受新产品。

67、价格弹性:是指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程度。

68、撇脂定价策略是指在新产品投入市场

时,将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时期内获得更多利润。

69、渗透定价策略是指在新产品上市初期,将价格定得很低,以便迅速打开市场,扩大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70、满意定价策略是指将新产品价格定在既

让顾客满意,企业又能获得适当利润的一种比较合理的水平,是一种介于撇脂定价策略和渗透定价策略之间的一种新产品定价策略。

71、阶段定价策略是指根据产品在生命周期

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72、差别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按照两种或两

种以上差异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73、现金折扣:是指对按约定日期付款或提

前付款的顾客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目的在于鼓励顾客按期或提前支付欠款,减少企业风险,加速资金周转。74、数量折扣:是指根据购买的数量或金额的差异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分为非累计数量折扣与累计数量折扣两种形式。75、交易折扣:又叫功能性折扣,是企业根

据中间商在市场营销中所担负的不同职能,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76、季节折扣:是指对在非消费旺季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价格优惠,目的在于鼓励批发商、零售商淡季购买,减少生产的仓储费用,以利于产品均衡生产,均衡上市。

77、促销让价:是指生产企业对经销商为产品推广所进行的各种促销活动,给予一定让价作为报酬。适用于新产品的投入期。

78、心理定价:是指企业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来制定价格。79、声望定价: 是针对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求名的心理动机而采取的定价策略。80、组合定价:是指对相关商品按一定的综合毛利率联合定价。

81、系列定价:是指针对消费者比较价格的心理,将同类产品的价格有意识地分档拉开,形成价格系列,使各消费者能在系列定价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价格。82、随行就市定价:是依照现有的市场行情来定价的策略。主要适用于需求弹性比较小或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

83、需求导向定价:是指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需求程度和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来定价,而不是根据产品的成本来定价。84、理解价格定价法: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即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来定价。

85、需求差异定价法:是指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产品和不同消费者作为定价依据的一种定价方法。

86、竞争导向定价:是指以竞争者的产品价格作为定价依据,随竞争状况的变化来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

87、主动竞争定价:是根据企业产品的实际情况及与竞争者产品的差异来确定产品价格。

88、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那里转移到消费者手里所经过的通道。也可指是产

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即各种机构和个人。89、直接销售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流向

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

90、间接销售渠道:是生产者通过若干中间

环节(如批发商、零售商、经销商或代理商),把商品销售给用户。

91、中间商: 是指处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

间,参与商品交换促进买卖行为发生和实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和个人。92、经销商:是指从事商品流通业务并拥有

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

93、批发商:是指流通过程中不直接服务于

广大消费者,而是通过转卖实现商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转移的中间商。94、零售商:是指面向广大消费者,直接为

消费者服务的组织和个人。

95、代理商:是指接受生产者委托,从事销

售业务,但不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包括企业代理商、销售代理商、寄售商和经纪商。

96、企业代理商:是指受生产者委托,签订

销货协议,在一定区域负责代销生产企业制造的产品的中间商,生产企业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付给其佣金作为报酬。97、销售代理商:是指爱生产者委托全权代

销生产者全部产品的独立中间商,销售代理商替委托人代销全部产品,而且不限定在一定的地区内代销,在规定销售价格和其他销售条件方面有较大的权利。98、寄售商(代销商):是指受生产者委托进

行现货的代销业务。生产者根据协议向寄售商交付产品,销售后所得的货款扣除佣金及有关销售费用后,再支付给生产者。99、经纪商:是指专门为买卖双方提供产品

价格及一般市场情况,为交易双方洽谈销售业务的中间商,双方一旦成交,经纪商提取一定佣金,但佣金比例较低。100、促销:就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产品或劳务的信息传送给目标顾客,使其了解,并产生兴趣,最后促使其购买本企业产品的一系列活动。

101、广告:是指由确认的商业组织、非商业组织或个人支付费用,目的在于宣传、构想商品或服务的任何大众传播行为。102、人员推销:是指企业派出人员直接与消费者或客户接触,目的在于达到销售商品或服务以及宣传企业的促销活动。103、公共关系:是指企业为塑造、传播和维护自身的形象而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与企业外部的有关公众的沟通活动,赞助、募捐、慈善、记者招待会等。

104、促销组合:是指企业把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人员推销等各种促销方式组合为一个策略系统,使企业的全部促销活动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体效果,从而顺利实现促销目标。105、促销组合策略就是对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人员推销等各种促销方式的选择、运用与组合搭配的策略。

5.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汇总 篇五

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4、虚壹而静:

是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5、三纲领八条目:

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6、豫时孙摩: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7、教学相长:

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简答:

8、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答: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第四、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9、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答:(1)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

(3)荀子也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

论述:

10、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三大文教政策:

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三纲五常:

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

3、次相授受:

是汉代私学的教学方法或制度。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董仲舒是最早采用这种方法的大师,比英国的导生制要早近两千年。这种“滚雪球”方式的教学,可以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扩大教育的范围,缺点是弟子的转授毕竟不如教师直接传授。

4、六学二馆

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简答:

6、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答: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

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论述:

7、论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作用及影响:

要点:

答:(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

(2)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统治者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起到了统一思想,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学制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3)独尊儒术政策确立后,儒家学说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独尊儒术”由于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在它的指导下,封建教育在汉唐时期从建立逐步走向完备,但它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古代教育、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多种形式、规格人才的培养。“独尊儒术”政策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方针,对后世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试述科举在选士制度发展史上的意义及对封建政治文化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见书P101-102)。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学田:

是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是其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学田在宋代开始盛行,一般由官府赐予书院或地方官学,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书院一般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学田。

2、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3、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简答:

4、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答:即“教、养、取、任”。“教”是培养人才,要使全国各地各层次都有学校,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养”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取”是选拔人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考核,按德能大小任用为官吏;“任”是使用人才,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当的职务,并保持稳定。

5、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答: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有六条:(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4)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6、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第三、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第四、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监生历事:

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2、卧碑:

明清时地方官学有严厉的学规,如明洪武年间,颁行天下并刻碑立于学校的十二条禁例,其中有严禁学生过问政治、无条件地尊师勤学等规定。这就是有名的“卧碑”。清代于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特点,注意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的兴趣。(2)在教育方法上,主张采取“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3)教学内容上,主张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4)教学活动要注意多种形式搭配进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张分班教学。

5、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何在?

答:(1)颜元是明末清初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培养实用人才,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突破了千百年来教育为经学所垄断的局面,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和推动作用。

(2)颜元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习行”,即亲自去观察,亲身去实践,以获得真知。其思想中已包含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等内容,是认识论上的伟大进步。重习行与重实学相表里,构成颜元教育思想不同于传统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

论述:

6、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答:王夫之的教育思想:(1)王夫之主张“习成而性与成”,反对“生而知之”、生来就善或恶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学而知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起来;(2)王夫之坚决反对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育观,他认为“理”与“欲”是统一的,不能一概地禁欲,要满足人们正当、合理的欲求,但也不赞成纵欲,主张对人欲要进行适当的节制和引导,这种理欲统一、反对禁欲又主张节欲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3)王夫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教的知识,虽不能完全付诸行,但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行,学以致用,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4)王夫之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教师只起指引的作用,进德修业的工夫,则靠学生“自悟”。因此,他要求学生要勤奋自勉,也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不可为师。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由洋务派于1862年创建。它最初是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目的是培养清政府所需要的外事专业人才。1867年以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学校。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2、南洋公学

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筹办。设有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分别为师范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国时改建成为上海交通大学。

3、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大学堂除大学外,兼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斋(实建于1902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建学目的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4、庚款兴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5、学部

是清末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05年正式设立。它是在清末新式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第一部近代学制颁布实施的背景下设立的。学部与政府其他各部并列,长官称尚书,下设五司: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会计司。

简答:

6、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

(1)这类学校都是个案办学,还构不成自身体系,只能算作是封建传统教育的补充;(2)都是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3)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把持;(4)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保持旧官学的管理传统。

尽管有这些局限性,这类学校毕竟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术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

7、“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

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8、梁启超关于培养“特色之国民”的观点是什么?

答:梁启超认为开民智是自强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必备条件。而开民智的基本途径则是兴办教育,基于这一思路,梁启超指出教育的作用就是在于养成一种“特色国民”,这种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即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梁启超的这一思想显然具有反封建色彩。

论述:

9、“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

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第六章

名词解释:

1、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即“注得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一宗旨体现了蔡元培关于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2、勤工俭学运动

1915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勤工俭学会”,用勤工俭学的方法吸引有志青年到法国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和科学技术,以此来富国强兵。“五四”以后,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参加了这项运动。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家,并通过工读实践,为知识分子与工人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3、黄埔军校

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其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立于1924年5月,1926年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岛上,习惯上称之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亲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叶剑英等一批共产党员担任了学校重要教学、管理工作。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学校共办5期,毕业生近7000人,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4、农民运动讲习所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干部的学校。讲习所采取短训班的形式,从1924年到1926年共在广州举办了6届,后又在武汉举办了第七届,毛泽东同志主持了第6届、第7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总共培养了1600名毕业生,为中国农民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简答:

5、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1915年,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封建复古思潮展开了论争。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并成立了各种教育团体。这一切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为教育改革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论述

6、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答:(1)主持制定了民国初年教育方针,有力促进了民初教育的发展。

(2)主持改革北京大学,使北大完成了从封建大学堂向资产阶级大学的转化,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主张文理沟通和渗透,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具有重要价值。

(4)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独立,由教育家来办理。

2、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第七章

名词解释:

1、大学院和大学区制

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试行大学院制,以大学院为全国的学术和教育管理机构,并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长。大学院设大学委员会,下级若干委员会和直属国立学术机构。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每区设大学一所,大学校长兼管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实施,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大学院制实施一年后便不得不废止,大学区制则只在江苏、浙江省一度试行,以后也不了了之。

2、小先生制

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实践中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即在儿童教育中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方法。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在其中的儿童工学团里采用了小先生制。陶行知把“小先生制”看作是普及教育中“攻破先生关”的有效手段。“小先生制”对解放区的普及教育活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山海工学团

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实践中筹办的一所集学校、工场、社会于一体的乡村教育机构。1932年9月筹办,位于上海与宝山之间。山海工学团包括青年工学团、儿童工学团、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和山海木工场等。此外,工学团还修路、筑堤、办红庙信用兼营合作社。山海工学团的教学活动完全体现了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抗战爆发后,山海工学团的试验停止。

4、大职业教育主义

是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1925年12月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所谓大职业教育主义,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应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黄炎培的这一思想构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一个思想基础,并在它的指导下促进了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简答: 5、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试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试验;

(2)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

(3)梁漱溟的乡村教育试验;

(4)晏阳初等主持的平民教育试验;

论述:

6、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

答:(1)乡村教育运动是指中国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农村为基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改革和实验活动。①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中国的命运取决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才能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②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科学试验方法的影响;③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④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化的反映。

(2)影响最大的当属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浙江等地开展的农村改进实验,陶行知开展的生活教育实验,以及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等地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等人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等。

(3)其共同的活动特点是:①他们都以教育试验为手段,探索教育改革的成功模式,并试图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社会的范围;②他们都以农村作为教育改革试验的基地,以农民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并以教育改革带动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③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教育的活动和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安排和设计教育实验的形式和内容。

7、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八章

名词解释:

1、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

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2、民办公助:

是革命根据地办学的一种形式,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才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则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

3、两面小学

两面学校是抗日游击区创办的一种办学形式,即处在敌人监视下的时候,表面上按敌伪规定的教学内容来应付敌人,只要敌人不在,就教抗日的教学内容,所以称为两面学校。

简答:

4、苏区小学的课程教学是怎样安排的?

答:苏区小学初级小学设国语、算术、游艺三种,高级小学设国语、算术、社会常识、自然常识、游艺等科。小学的劳作实习和社会工作,是教学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学教科书的课文紧密联系实际。其教学的三条原则是:小学教育与政治斗争的联系;小学教育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小学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联系。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

5、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等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1)中学、师范都属于干部教育范畴,各中等学校普遍开设地方干部培训班;(2)学制视各校具体情况而定,不强求一律;(3)课程设置主要根据形势和各地具体情况而定,要求精简、集中、密切联系根据地的建设实际;(4)各中等学校学生的班级编制和生活管理大都实行军事化;(5)学生们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劳动和从事群众工作。

6、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

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7、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6.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篇六

汉硕备考交流~一二九八三六七零四五

27、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极爱哦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 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 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2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的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9、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料哦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 律。

30、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同种增加了新的元素,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 们称多媒体教学。

过度泛化:学习者对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的规则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做该语言项目的同一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或用法。

综合课: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干课型,它结合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语用规则,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语言技能训练。

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母语: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

习得:指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自觉实践法:它是一种主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视听法: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

标准化试题:根据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对考试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操作,严格控制误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能比较准确地测试出受试者的水平的试题。

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并且进行评分的测试。

信度:指测试的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或者说,就是同一个卷面和难易程度相同的试题用于水平基本相同的受试者,测试结果是否基本相同,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目的是考察受试者的单项语言能力。

听说法: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效度: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课程纲:以基本纲为依据,确定某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实际这个教学目标而规定设立某些课程,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做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

专项技能课:是专为强化训练某项语言技能而设置的课型,可以上单项技能课,也可以是几项技能结合起来的专门训练课。

系统的偏误:即学习者对目的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意识,但对某些规则理解得不够完整而导致的偏误。

系统后偏误:学习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则系统,但由于尚未内化为一种习惯,在使用目的语过程中有时出现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性:指使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把学习的内容转化成综合的,内在的语言能力,从而能在实际的交际场合加以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连续性:指教学过程所安排的汉语教学内容是前后衔接的,前边的教学时基础,后边的教学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延伸与提高。

中介语: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

7.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篇七

一、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困难

1、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T.N akao (2010) 认为中国可能会比日本更快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 但是, 在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时, 仍然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 包括可靠的宏观经济管理、适度的汇率政策、渐进的资本交易自由化以及逐渐放松管制的国内金融体系。Y.C.Park (2010) 认为人民币想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 必须首先要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采取浮动、灵活的汇率制度, 使人民币成为完全的可兑换货币。B.Eichengreen (2010) 认为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必须建立深度的、有流动性的金融市场;二是需要消除很多金融限制, 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三是需要建立法制创造国际投资者的信心, 使其更好地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交易。D.Martellato (2010) 认为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的贸易政策使中国有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 但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有限性、国债市场规模较小且流动性不强以及不定期的通货膨胀轨道仍然是限制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三个主要因素。M.Pettis (2011) 认为在短期内考虑人民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并不现实:一是需要一个人民币积累机制;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不够彻底;三是地缘政治条件的限制。R.Portes (2011)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此过程中中国必须要放弃资本控制并逐渐增加汇率灵活度, 同时要有更深层次的金融市场工具以及运作良好的监管机构。D.Wessel (2011)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必须取消低利率管制, 同时让经济政策透明化。Stier, Bernoth&Fisher (2010) 认为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优先考虑采用更为灵活的货币制度, 而不是使资本项目自由化。一旦金融部门能够灵活、独立地吸收外资, 人民币就能真正成为国际货币。E.S.Prasad (2011) 认为针对目前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紧密相连的情况,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试图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并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但前提是必须彻底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

2、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如何扩大对外贸易、投资中人民币使用的范围

J.Leahy (2011) 认为考虑到美元的避险功能, 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在于如何将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数额庞大、以美元结算的国际贸易转变为主要以人民币结算。D.Kowalczyk (2011) 认为中国政府允许境内企业使用人民币在境外设立公司和实施并购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将为人民币流出中国提供一条新的途径。M.Baig (2011) 表示中国政府指定的中资银行在新加坡进行人民币交易的清算, 将为中国与东南亚的人民币贸易创造条件, 最终将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 改变中国对外贸易中完全依赖美元的局面。D.Kwok (2011) 认为中国政府最近出台的三项措施, 包括任何企业均可在香港开设人民币银行账户和兑换人民币、香港本地的金融机构可以自由创设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对企业的人民币贷款业务完全放开, 将有助于增加海外人民币贷款数量, 进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E.Fung (2011) 表示香港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的日益增多, 将有助于刺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增加, 拓宽国际市场人民币的使用范围。A.Back (2011) 认为在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 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接受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 而中国企业出口商品时收取美元, 这会造成流出中国经济的人民币越来越多, 外国货币越来越少,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加速, 最终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A.Gilmour (2011) 认为近期人民币开始在亚洲贸易结算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这将有助于增加人民币的海外持有规模。

3、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J.Leahy (2011) 认为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存在很大的障碍:一是使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二是目前还不存在大的以人民币计价债券的市场。J.W.Lee (2010) 利用国际储备货币需求函数进行计算, 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地位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项目管制。Ulrich, Hoosain&Wong (2011) 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 要伴随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 才能促进人民币成为广泛使用的贸易货币以及投资计价货币, 最终成为储备货币。Cookson&Dyer (2010) 认为除非中国逐渐放开资本项目的管制, 大幅扩大内地债券市场准入, 提高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交易的便利性, 否则人民币无法真正实现国际化。Lardy&Douglass (2011) 认为中国政府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前提下, 境外投资者是否乐于大规模地持有人民币存款。C.Lo (2010) 认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人民币缺少成为储备货币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完全的可自由兑换,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健全有序、有深度并正常运行的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A.Carstens (2011) 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可阻挡, 但由于中国实行资本账户管制, 拉美各国央行不可能把大量的外汇储备投资于一种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B.Jopson (2011) 认为从长期来看, 人民币全球化的关键在于中国政府能否逐步解除控制汇率的资本管制措施。A.Gilmour (2011) 认为人民币海外持有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带来外部压力, 市场力量将迫使人民币逐渐实现完全可兑换, 届时人民币在全球储备中所占比例将会显著上升。T.Orlik (2011) 认为近期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 但在资本金账户封闭、汇率受到持续控制的情况下, 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可能性非常小。

4、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地方政府债务过于庞大

V.Shih (2010) 经过数据搜集和分析认为截至200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约1.6万亿美元, 占中国2009年GDP的三分之一, 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70%。他认为中国政府可以把地方政府债务过大的问题转化成金融体系改革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但必须赶在地方债务变得太大而难以应对之前采取行动。J.W.Lee (2010) 认为人民币想要成为国际储备系统中的一种国际货币, 必须要克服一系列令人头疼的挑战, 其中包括中国政府应适当监督和管理国内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 这对于稳定货币体系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非常重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1、人民币国际化如何起步

N.Daswani (2011)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多推动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全球商品贸易中对人民币的需求。D.Martellato (2010) 认为为了有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应尽快促使人民币成为东亚地区内、或者亚洲货币体系内的基准货币。J.Yam (2010)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应进行两方面努力:一是要不断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的架构, 确保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发展到足够大;二是通过货币互换协议让其他国家的央行可以借到人民币, 加强人民币流动性, 才能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并有助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Stier, Bernoth&Fisher (2010) 认为中国政府推动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中心, 建立了人民币离岸市场, 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Ulrich, Hoosain&Wong (2011)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五个步骤:人民币从境内流出;离岸流通;境外人民币返回中国境内;人民币全球流通范围的逐渐扩大;资本账户完全开放。R.Lamba (2010)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要关注三个关键步骤:人民币从境内流出;人民币在离岸市场流通;人民币回流境内。Jaccard&Neoh (2010)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三个步骤: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Y.C.Park (2010) 认为有两个路径可以促使人民币真正实现国际化:一是全球化路径, 人民币谋求与美元或欧元类似的货币地位, 这种方法风险较大并且具有不确定性;二是比较可行的区域化路径, 也包括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向, 或者采用“东盟10+新3” (东盟+中国大陆+香港+台湾) 的方式成立人民币货币区, 或者采用“东盟+3” (东盟+中国+日本+韩国) 的方式促使人民币成为区域性货币锚。S.Tsang (2010) 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与传统的货币国际化的改革路径不同: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必等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后才出现。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障碍的消除, 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逐步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进而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Leung (2011) 为实现人民币真正国际化和境外兑换自由化, 人民币的改革很有可能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实现内地以外人民币的自由流通;第二步是要让境外人民币储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拓展;第三步是允许境外人民币有控制、有管理地回流内地, 同时不会引起人们关于热钱流入的担忧。

3、人民币国际化的双轨制操作策略

P.Subacchi (2010) 认为在控制人民币兑换的前提下进行货币国际化, 目前只能采取双轨策略:一是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作为计价单位, 促其成为结算货币结算;二是通过在香港建立人民币计价资产的离岸市场来增加人民币的吸引力。M.O tero-Iglesias (2010) 认为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功策略, 尽管人民币现阶段尚未实现可自由兑换、中国政府仍对资本流动进行控制, 但至少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是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双轨制:既要在贸易往来中使用人民币, 又要鼓励在香港的银行和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给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投资机会。N.Kwan (2011) 认为中国目前正在努力把人民币发展成为一种可兑换性受到控制的国际储备货币, 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是双轨制:并行发展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

4、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

D.Marsh (2011) 表示中国要控制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 平衡好风险和回报的问题, 必须从长远来看待人民币的国际化, 不能急于求成。N.Lardy (2011) 认为不能低估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速度, 今后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会更迅速, 在2—3年内, 中国就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B.Eichengreen (2011) 认为在未来十年内, 人民币可能将逐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其使用范围将日益扩大, 足以挑战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预测

1、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测

A.Keidel (2011) 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人们将会开始加持人民币, 但是人民币要成为世界第一储备货币至少还要10—20年。R.Zoellick (2011) 认为在中国采取措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后, 人民币可以加入SDR, 从而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调整改革。Jaccard&N eoh (2010) 认为中国政府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起点, 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这将有助于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 同时也将给香港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J.W.Lee (2010) 利用国际储备货币需求函数进行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可以逐渐发展成为亚洲和亚洲以外地区的国际货币, 到2035年时世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占有比例将达到3%~12%左右。N.Kwan (2011) 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利用全球金融市场和资源来支持自身增长和发展中关键的一步。到2030年, 随着中国GDP超越美国, 人民币可能会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货币和资产类别之一。R.A.Mundell (2011) 认为人民币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变成了区域性货币, 如果中国最终开放资本市场并停止控制货币兑换汇率, 人民币必将成为国际货币。D.Strauss-Kahn (2011) 表示把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增添到IMF所管理的货币篮子中, 将有助于增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A.Stevenson (2011) 援引彭博社 (Bloomberg) 对多名经济学家、分析师以及交易员的调查结果:人民币将在十年内成为一种储备货币, 并在2016年前实现自由兑换。他认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将有助于国际外汇储备在各个储备币种间平均分配, 人民币应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T.Gyohten (2011) 认为目前人民币不够资格纳入特别提款权 (SDR) 篮子, 中国应该至少为此等待10—15年。

2、对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目标的预测

T.Ito (2010) 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已经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 在人民币上一次发生汇率波动的2005—2008年期间, 新加坡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菲律宾比索的汇率都或多或少与人民币汇率发生了联动。同时, 鉴于中国正努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朝着至少成为本地区重要货币、进而最终成为全球性关键货币的进程已经开始, 有深度的国内市场有助于人民币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M.Otero-Iglesias (2010) 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实现如下目标: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产生外部需求市场;增强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的政治影响;把上海建设成为能与华尔街和纽约抗衡的金融中心;完成从制造业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服务业与国内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平稳转换。同时, 人民币国际化肯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 中国政府将不得不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 尤其是建立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投资渠道, 这可能招致更大规模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H.L觟chel (2011) 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实现三个目标:第一, 中国将在国际金融机构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尤其是2011年配额重新调整后中国将会在IMF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 到2020年中国的汇率体制更为灵活, 将会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中实现更深层次的人民币国际化;第三,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 到2020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完全成熟, 银行业和金融业加速迈进现代化的行列。

四、总结与评述

8.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汇总 篇八

关键词 FOB 卖方 风险 防范措施

一、 FOB条件下卖方面临的风险

(一)保险范围问题

2010年9月27日,国际商会根据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在巴黎召开《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2010) (以下简称新《通则》)全球发布会,其并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对外贸易一线人员应该学习并掌握新《通则》。根据新《通则》,在FOB条件下,买方负责安排货物的运输与保险,并支付运费和保险费,卖方负责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虽然买方有时会办理“仓至仓”保险,但是由于买方在货物装船前对货物没有所有权,因此不能将保险单转让给卖方作为保单受让人。

(二)船货衔接的风险

在FOB下,根据新《通则》的规定,买方必须负责租船订舱,并将船名和装船时间通知卖方,而卖方必须负责在合同规定的装船期和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但是,如果买方所派船只因故不能按时到达,或者买方由于订舱不易或市场行情变动,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拖延甚至不派船接货等情况,卖方会因此增加仓储等费用。即使卖方把货物及时装船,由于时间延后,信用证遭到拒付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三)国外买方指定境外货运代理人的风险

境外一些不法买方运用种种手段勾结境外的无船承运人和货运代理人,甚至以国内承运人为幌子,会通过签发无船承运人提单骗取卖方货物。虽然卖方可以基于买卖合同追讨自身合法权益提出诉讼,但此做法效果普遍较差:1、如果卖方到买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哪怕最后能胜诉,耗力耗财耗时对于卖方来说机会成本未免过大;2、如果双方约定依据我国合同法,判决的执行也是一个难题。

(四) 提单填写不当的风险

在FOB下,部分国外买方常在信用证中要求卖方提交的提单以买方作为托运人。其实这种做法会增加卖方的收汇风险。买方在提单中以托运人名义指示承运人将货物交给他指定收货人。卖方在表面上虽控制着作为物权凭证的提单,但货物却可能已被买方指定的收货人提走。在指示提单中,承运人签发提单后肯定要将提单交给卖方,以便其办理结汇手续,这样卖方既可以作为受益人结汇又可以作为托运人背书。但是如果把买方的名称填写在提单托运人一栏内,而又由卖方作为托运人背书,这种做法在法律上并无错误。但根据UCP600的规定,只负有在表面上审查单据的义务的银行一旦发现提单上作为托运人进行背书的第一背书人名称跟提单正面托运人一栏内填写的名称不对应,肯定会以单据本身有疑点为由拒收单据。

(五)FOB下结算方式选择的風险

电汇(T/T)由于交款迅速,能够节约出口方的精力,并可及时收到货款,而在外贸业务中广泛使用。在实际上,买方采用T/T预付全款所承受的风险过大,所以卖方与买方在支付方式上难以取得共识。另外广为采用的30% deposit, balance by T/T after receipt of B/L copy,风险同样存在。如果买方对货物的需求发生变化的话,即使我方拿到了30%预付款,也不一定可以弥补在交易中的损失,对于专门定制产品更甚。

信用证(L/C)支付方式由于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故较易被卖方所接受。在合同规定以信用证方式支付时,买方开来的信用证中规定提单要注明托运人为买方。卖方在审证时即使发现这一问题,但出于时间和金钱方面的考虑也可能忽略。但卖方结汇时,银行会出于单证有不符点,拒付并退单。

二、 FOB下卖方防范风险的相关对策

(一)理清保险范围

卖方应考虑到风险的无处不在而应自行为运往装运港的货物进行投保。

(二)处理好船货衔接问题

卖方应争取自行办理托运手续,以便了解和控制货物动态。如若不行,卖方应注意买方资信,同时还应在合同中列明买方应在派船前电告卖方船名、船籍、所属船公司等详细信息,并以卖方确认为准。在合同中,还应明确若由于买方原因延误船期,由买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卖方由此造成的损失,直至解除合同或有权代买方租船装运。

(三)避免货物代理人引起的问题

若买方选择船公司而非货代安排运输,卖方应只接受信誉好的船公司。若买方坚持指定境外货代,那么卖方对货代的信誉要进行严格审查,同时要求其国内的合法代理人或无船承运人出具保函,承诺被指定境外货代安排运输的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必须凭信用证项下银行流转的正本提单放货,否则要承担无单放货的赔偿责任。

(四) 处理好代表物权凭证的提单

使用“记名提单”不仅会引起因对方无单提货而导致的风险,而且会阻碍发货人因故要将货物转运或委托第三方提货。在L/C支付条件下,使用船公司的海运提单应以卖方为托运人的指示提单。

(五) 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对于卖方,可以投保“卖方利益险”来防范买方拒付的风险,或者投保“短期出口信用险”以规避并转化风险。在发生风险事故时,保险公司会通过各种办法对有关责任方进行追索。无论结果如何,卖方均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赔偿。

参考文献:

[1]薛春政.FOB条件下卖方的风险及防范浅析[J].金卡工程, 2010(1).

[2]赵磊.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下FOB术语的风险防范[J].商业经济, 2014(14).

上一篇: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下一篇:八小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