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文(精选9篇)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文 篇一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9-98)
一、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___@58
**(1)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
1、人口问题:___@59我国人口形势的影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③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④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资源问题:___@60(资源国情)
(1)资源状况(为什么资源形势严峻、短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更加重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补充:人多且素质偏低,资源节约意识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不平衡;社会主义法制还不成熟,不完善。)
3、环境问题:___@61⑴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⑵环境问题的危害:①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③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___@62——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的永恒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也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___@63
**
3、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①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②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③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④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___@64 ??**
2、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的原因、意义??结合材料选择回答)___@65
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要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坚持科学发展观等)⑵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⑷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⑸是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需要。
**
3、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做法?(献计献策等)
①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国的环境、资源形势,提高公民的资源、环保意识。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开发新能源。⑤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⑦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_@66
**
二、我们在行动(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2、3、4、5)
(一)国家、政府:___@67***
1、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问题):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
生。
(3)意义(为什么坚持):我国计生工作取得巨大成就:①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道路,②也为解决世界人口问
题作出了贡献。③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补充:法律依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
2、实行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资源环境问题)
如何落实:①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治理环境,合理利用
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等;(《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保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目前
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保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②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见教材96——97页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初见成效:___@68①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②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③公民环保和资源意识进一步
增强。
**
(三)青少年应如何保护资源、环境???___@69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及相关法律、政策,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等;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等;
③ 学习、宣传《环保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律己,并勇于同各种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为做斗争。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文 篇二
举一反三, 这件事情的背后蕴含着什么问题呢?校长说, 他来到职校后, 看到了不少不犯错但不专业的倾向, 例如有的老师备课不下功夫, 拿着旧教案“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有的老师照本宣科, 教法呆板, 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 动辄训斥惩罚, 缺乏沟通、对话的育人艺术等等。不犯错是一种得过且过的低标准, 是对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不尽心尽职的表现。上述看似不犯错但实际存在着种种问题的做法, 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目前,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是极大的, 硬件条件也比以前好得多, 但“人件”的提高并没有同步跟上。有的职业学校光顾办学规模, 追求外在的名气, 而对于学校内部的思想工作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现在是到了呼吁提升“人件”规格与质量的时候了!
是啊, 人是最可宝贵的因素, 尤其是老师更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力量, 知识教学与技能传授靠老师驾驭, 道德水准提高与素质培养靠老师实施。打造一所职校的校舍重要, 但打造一支好的职校教师队伍更重要。中职学校如何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教师如何练内功夯底蕴, 已经成为中职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如何走内涵之路呢?笔者认为:
一是校长要提高认识。就像我的朋友那样, 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是中职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措施, 不抓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只能兴旺一时, 而不能长远发展, 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教师培养是明智之举。为此, 要认清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与艰巨性, 中职教师队伍往往比普通学校教师年龄偏大、有的教师学习劲头不足、凭经验教育教学、对新鲜事物接受较慢, 对他们的提高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
二是要组织教师学习。那位监考老师吃早点的教师之所以不以为然, 是因为他头脑缺乏教师形象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精神, 因此要引导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增强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通过读书、沙龙、参观等各种方式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 从而实现从“职业型教师”到“专业型教师”的转型。专业知识是一个充满内涵的概念, 它不等同一个学科或一门技艺的具体知识, 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与素养性知识。
三是要从教师文化入手。教师文化是外显行为背后内隐的价值观、态度、情感、精神追求、伦理道德之总和, 对教师行为具有支持与导向作用。要在职校倡导良好的互助、合作、探究、反思的氛围, 建立乐观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推崇严于律己的文化自觉。
四是制定一系列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制度既是教师文化的一种体现, 又是教师文化提升的一种保障, 好的制度反映了一个好学校的文化, 因此要群策群力地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例如教师培训制度、教研制度、评价制度等, 还要组织教师编写个人发展规划, 从而让教师在制度的执行中享受优良学校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就老师而言, 要十分珍惜今天政府如此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 要看到自己的职责与重任。我们职校教师虽然在职教战线工作, 但是却在为完善中国教育结构、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成就所有学生默默作着贡献。因此, 我们要不辱使命, 勇挑重担, 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教书育人。笔者想, 这些道理, 那位吃早点的监考老师自然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
3.教师如何走持续发展之路 篇三
1.不断吸取新信息,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世界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积极学习,吸取新信息,尤其是教育教学前沿研究的新成果、新信息。新信息不仅能促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形成,新的进步观念还可以催生创新精神。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大大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谁能抢占先机最先吸取新信息,就意味着能不断进步和成才,否则就会落伍被淘汰。
信息是创新的基本材料,获取丰富的新信息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大凡中外取得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是吸取新信息的高手,并善于处理和创造信息和输出信息。教师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吸取新信息,以促进自己不断创新和进步。
2.教师的奋斗目标(理想)要不断升级提档。
教师原有的奋斗目标不高,满足于现状,这就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为此,应从原来的仅为几斗米折腰的教书匠这低档次的理想层次,向争当一名饮誉于县、市、省内外的教育行家里手,乃至力争成为一名教育教学专家理想层次升级提档,永不满足。这样才有可能产生不断发展的动力。理想升级提档的办法是不断学习进取,勇于实践探索,自我寻找压力和动力,强化自我激励能力,不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例如经常看教育名家、杰出人物的成长经历,吸取他们超乎寻常的意志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等,这些将有助于教师的不断成长。
3.积极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究活动,寻找自己的职业人生乐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主阵地。为此,必须积极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边教学边学习教学理论、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用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探究,在探究中教学。新课程内容的特点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按原来的老套路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现在要与学生一道开展讨论、设疑发问和答疑释疑;与学生一起撰写探究小论文,探索研究专题;要与其他教师一道开展新的集体备课活动,探讨教学规律,交流新的教学心得体会;根据新理念开展说课探究、探讨处理教材的艺术、反思课堂教学经验等等。这一系列教学实践的新尝试突破常规的探索活动,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乐趣,增强工作成就感。这样通过新的自我实践探索、自我激励、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绩,激励和提升追求进步的动力,从而促进自己不断发展。
4.在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实践中寻找新的乐趣和动力源泉。
运用新的先进理念来指导新的教育科研活动,是不断提升职业乐趣,克服“厌教综合症”的良方,也是教师成才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例如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去参与听课、说课、评课,总结教研经验及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文章,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等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诊断能力,逐步深化、扩展教育教学的绩效,提升情趣和乐趣。有条件的话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大中型学术研讨活动和先进教研经验交流活动,从中聆听各种对自己有启发的做法、思路,尤其是一些教育专家、杰出教师、名牌教师的学术“高见”,可从中开拓新思维,产生新顿悟,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5.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培养“学者味”和“书卷气”。
普通教师与杰出教师的区别在诸多方面,其中重要一点在于业余活动上的差异。一般教师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对教育教学工作驾轻就熟后,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有的无心再刻苦钻研,而用业余时间搞第二职业,有的用过多业余时间消遣,在娱乐生活中混日子。而名牌教师、杰出教师却把业余时间充分利用于学习和研究上,扩大阅读面,沉浸于学海中或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研究文章,总结经验,搞教育科研实验等。例如通过大量输入信息(读书学习),对所得来的各种学习材料和信息进行改造加工,撰写出有独立见解的教研文章(输出信息)。这样日积月累,取得了教研上的成功并不断增强自身的信心和提升职业乐趣,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和成才之路。
6.开拓学科视野,从“最近发展区”中寻找出路。
所谓最近发展区,即与自己所教的学科相关度大的学科。如教政治的利用业余时间学一点文学、历史,教语文的兼学一点政治、历史、艺术;还可以不断开辟新领域,用业余时间学点相关度大的学科知识,如文科的文史哲、艺术或理科中的数理化、地理;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班主任学点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从这些“最近发展区”中寻找新的生机活力,对于教师持续发展很有意义。相关度大的领域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知识,全方位、多视角认识学科知识有神奇奥妙的效果。如用文学艺术角度理解经济学、哲学;从哲学角度辩证理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这样就会觉得从事的学科还有那么多奥妙的视角需要艺术性地去解读,从而能提升职业情趣和乐趣。如果长期局限于本学科的小圈子里,过于专业化,这往往会产生职业疲劳症或厌倦感。如果老是在本学科圈子里打转转,跳不出旧框框,就不能开阔视野。教师要学一点杂七杂八的常识,力求成为一名杂家,丰富自身的杂才,这就既能全方位多视角地帮助学生透彻巧妙理解学科内容,又能开拓教师自身的思维和眼界,提升职业情趣,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探究、合作形式完成学习,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构建新知识,并引导学生提升思想认识,落实行动。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几个重要环节:新课导入—材料透视—漫画续写— 出谋划策—身体力行—探究质疑—课堂小结—主题升华。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上,出示活泼、形象的漫画《地球》,生动、逼真地反映出全球突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并在地球的四声叹息之后,提出问题——地球的下一声叹息会是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面对我国严峻的现状,我们该如何做?” 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前的准备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提出了日常生活中做到搞好家庭和班级环境,对常见的垃圾分类,废品回收,节电节水等问题,结合我自己所了解欧洲等一些国家开始用生活垃圾提炼石油等事例提出循环经济等概念,这给学生以很大的启发。本节课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己生活的亲身感受,将认知和行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我在课堂上提出质疑,“假如你是地方的领导,在招商项目上,你应如何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去考虑?” 引发学生热烈的发言,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联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在知识传授上,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探究活动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充分考虑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教师的主导性,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的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颇、误区和不完善的观点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指导。
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由于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影响,没有达到充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在有些环节过于沉闷。今后要注意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来发挥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另外课上由于讨论时间有点长,导致最后内容略显紧张,这也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以后我要做到对课堂充分估计掌握好时间的分配。
5.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 篇五
许达哲
2015年7月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党组书记、局长许达哲在《求是》2015年第13期发表了题为《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把健全国防工业体系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丰富内涵
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新军事革命交错推进,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主要国家展开的科技和军事竞争,实质是对国家安全和发展主导权的争夺,背后是发展理念之间的交锋,是国防科技工业实力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博弈。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将获得更大的支撑力,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将拥有更强的牵引力。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质是要更好地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过去提军民结合,现在提军民融合,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就是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达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加快军民融合进程,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大局 意识,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协调创新,做好战略规划,完善法治保障,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只有市场体制不断完善、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才能实现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的跨越。
二、准确把握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既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又属于经济建设的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对军队而言,是“地方”、是“民”;对经济社会领域而言,是“军工”、是“军”。国防科技工业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基本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向军民结合的产业结构转变。新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寓军于民,植根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融入国家“大安全、大防务”体系之中,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由军民结合推进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阶段。
必须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先导。要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个需求,强化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抓好法治军工和人才队伍两大支撑,更好地承担起“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职责,着力实现武器装备发展从跟踪研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科研生产体系从传统封闭向全社会优质资源开放融合转变,军工经济发展从增量扩能向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转变。在政治上,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着力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国家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在经济上,着力实现军民资源共享,努力实现国防建设的降本增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更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科技上,着力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制,为赢得未来竞争优势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在军事上,着力把作战需求转化为装备需求,并以此为牵引,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更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要高度重视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抢占经济、科技、军事竞争的制高点,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
必须始终坚持问题牵引。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对国防科技工业而言,主要是顶层统筹不够,法治建设滞后;寓军于民不够,市场开放不足;资源共享不够,效益效率不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我们要着眼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长 远和全局利益,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努力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子。一要以改革为动力,健全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完善中央领导、国家主导、军地协同、市场作用的体制机制;二要以法治为保障,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规范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三要以强军为首责,集聚社会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着力解决关键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的问题;四要以开放增活力,打破军工行业封闭格局,建立完善“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科研生产体系;五要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军民融合载体的作用,做好军民两大需求论证与衔接,实现民用高端装备和国防武器装备协调发展,降低国防建设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实现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落实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举措
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必须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好落实,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军地协调和需求对接。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略规划、改革调整、产业发展政策、军工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军队在武器装备发展规划、需求研究、装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涉军企业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国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市场主体作用。国防科技工业要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坚持“需求牵引、技术推动”配合军队加强作战需求论证和装备体系论证,着力把作战需求转化为装备需求,把装备需求物化为作战装备,通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推进武器装备体系化、信息化、实战化、自主化发展。坚持依法治理,在法治下完善体制机制,在改革中建设法治军工,健全法律标准规范,加强军品市场监管,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治理水平。
推动军工开放,吸纳全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加快实施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对全社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进行分类管理。统筹军工发展,精干军工主体,放宽市场准入,合理界定并逐步减少许可管理范围,除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武器和核心领域外,充分吸纳社会优质资源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规划涉军企业武器装备动员能力,提高平战转换能力。推动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军工企业改组改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投资建设。扩大军工企业外部协作,推进军品科研生产有序竞争,推动军工集团不断提高外部配套率和民口配套率。
促进军民科技相互支撑和转化,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围绕国防工业产业链部署国防科技创新链,把国防科技工业打造成国家创新高地。以实施“强基工程”为抓手,完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体系。健全国防知识产权制度,抓紧制定军工技术解密办法,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中心,推进国防科技信息共享,鼓励军工企业采取技术转让、合作开发、二次开发等方式,推进军工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梳理民口优势领域和能力,跟踪具有潜在军用前景的民用技术发展动态,开展民用技术成熟度评价,鼓励军工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技术。制定国防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服务。加强新建实验室和重大试验设施的军民统筹,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平台,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和军地创新合作,把国防特色高等院校、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成军地装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助力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核能、航天、航空等典型军民融合产业,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种化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国民经济急需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应急安全、反恐维稳、海警边防、城市安防、卫星应用等装备,推动军工为国家“大安全、大防务”服务。充分发挥国家、地方、社会多方积极性,探索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更多地利用市场手段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发挥军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衔接,统筹谋划军民融合产业布局与定位。落实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围绕“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建设,优化军工能力布局。鼓励军工与地方加强战略合作,将自身优势与区域优势结合,通过联合开发、新建企业、专业重组、资本融合等方式,落地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形成具有特色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走出去”。深化对外合作,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动优质产能和中国装备“走出去”,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开发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促成高端装备出口和国际工程承包,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的良好局面,实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重效益。
6.《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设计 篇六
版本
鲁教版九年级
及年级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本册教材所选择的内容能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危机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初中学生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危机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不容易理解。
教
学
目
解
读
目
标 标 教学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学
解
读
方
教
法 学
手
段
教
学
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PPT课件 观察;分析;讨论习方法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身临其境 让学生观察影音;让学生分析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及这些国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2、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执教者 刘飞浩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备
教学环节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看图片谈感想
目标达成 顺利引出课本内容
情境导入:投影出示
1、重庆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人头攒动
2、土壤沙漠化
3、山西保德县,垃圾被直接倾倒在黄河里
(1)思考讨论: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你能感悟到什么?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2)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3)引出课题
一、1、看投影:(1)太挤了(2)沙尘暴肆虐北京城
(3)被破坏的林区(4)被污染的河流
源、环境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1)提问题:a、想一想:从以上图片通过观看图片、和资料中自己感悟到了什么?b、试一资料等讨论我试:搜集反映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国面临的人口、学生了解我1、我国是世界
环境问题 国人口、资题的图片、数据、文字等资料,与同学资源、上最大的发展
源、环境现交流。
中国家,人口、状
资源、环境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我国存在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非常突出
题。
2、举事实:乘公交车太挤了超市交钱还要排队招聘市场人山人海(1)提出问题:a、你是否熟悉这些场
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b、查阅有关资
2、我国的人口举例说明。料,分析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问题
对照教材相应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内容认识人口
3、看生活,在马路上呼吸汽车排出的尾问题及其危害 学生理解人
气;吃的蔬菜、水果中农药含量超标;
口国情装修过的新居暗藏“隐形杀手”
(1)提出问题:a、结合生活体验谈一谈我国的环境存在着哪几类问题?对我们
有什么危害? b、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
3、我国生态环
境的基本状况状况是什么? 结合自己的生
及其危害
二、走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二、1、(1)学生小组讨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3)结合课本在教师引导下归纳。
活实际谈谈资源、环境现状及
危害
认识环境、资源 国情
学生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可持续
二、走可持续发
2、(1)看投影,1981年内蒙古某地发讨论: 发展是展之路; 正确的选择
展起了一个羊绒衫集团。生产羊绒制品如何看待人口、需要在当地大规模地发展养羊业,但是,资源、环境三者
1、人口、资源、超载放牧却导致了草原生态严重失衡,与经济发展的环境三者与经
造成该地几年没有降雨,该地原有200关系
济发展的关系
多户居民,到2001年仅存4户,牧民逐
水而居,四散各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导
致经济萎缩,进而使牧民生活走向贫困。
当地牧民说:“羊绒衫厂,你要牺牲多
少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利益;而你又将用
多少经济利益才能恢复和保持自然平学生阅读材料
衡?” 思考:可持续发
2、我们必须走
结合课文的“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思展是如何提出
可持续发展之来的? 考总结:路 学生标出含义a、这个羊绒衫集团当初该不该建?及要求 b、牧民的呼声给我们什么启示?(2)、引导归纳。
3、(1)以矿产资源为例,让学生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提出问题:
三、课堂小结
a、如果旧的矿产资源已经消耗完毕,新的能源又没有及时被发现或发明出来,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b、如果自己国家没有了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们还能
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做些什么?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学生反思
学生整合知识。
课堂练习:自己能为保护资源环境做点什么贡献?
调动学生的思维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3、实施可持续
发展的具体要
三、课堂总结,布置课后延伸实践作业。
求
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在知识传授上,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讲新课的同时复习旧的知识点。教学形式多样,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讨论,讲练结合等方式落实知识
教学 反思
7.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精品教育 篇七
在创建过程中, 我们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 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 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 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 以课外活动来丰富特色建设。
以营造氛围推动特色建设
特色学校创建涉及到方方面面, 既是学校的整体工作, 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组织教师学习、落实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 每位教师下设子课题, 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各学科进行审核。每一位教师都要立足自己学科基础, 干出特色、抓出成效。特色建设纳入了学校的责任制管理, 与我校教师每月责任制挂钩。
以教育科研支撑特色建设
学校教科研工作指导思想是:教科研工作要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目标, 着眼于教职工队伍的培养;以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为己任, 着眼于办学质量的提高;以学校特色创建为抓手, 保障学校、教师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 把深入细致的教科研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基础和首要步骤。1.强化科研意识, 广泛宣传科研对于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性, 力求使人人为创办特色学校献计献策;2.健全科研网络, 把创办特色学校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动力, 使所有部门都能关心特色学校的创办;3.加大科研力度, 深入研究学校的传统、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创办特色学校的对策;4.实施科研奖励, 鼓励和鞭策有利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科研行为, 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 加强过程管理, 将每月初计划再明确, 每月末课题交流座谈。加强档案建设, 资料夹列表收集。加强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基层教师以研究为途径, 以修炼进步为目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是对学校业务工作整体进行反思与改进后的行动,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是学校推进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以师资建设保障特色建设
蔡元培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特色建设要靠特色教师来实现。围绕学校的特色主题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团队学习, 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 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 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特色资源的开发者。
一是抓好教师基本功。让教师学会思考, 注重从工作中收集素材和信息, 反思提炼, 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求教师每天写一板粉笔字, 每周写一篇图文并茂的学习摘抄和一篇教学心得体会。每学期将好的材料汇集成册, 教师也可在自己的教学问题中选择突出问题, 申报下一年度的教育科研课题。各项活动记入教师的责任制基分, 学期末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二是开展特色培训。教师在长期繁重的工作中不免生成职业倦怠, 为了激发大家爱岗敬业精神, 增进集体凝聚力, 学校组织大家开展了一次“熔炼团队、认识自我、爱岗乐业、信任沟通”教师拓展培训。两天的活动下来, 大家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 对人生多了一些淡定和从容, 对工作多了一份热情和责任, 增进了集体凝聚力。
以特色教学彰显特色建设
语文: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 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主题———广识、博记。
数学: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 提倡“合格+特长”。主题———梯队建设, 跟踪管理。
狠抓数学学习常规, 培养严谨的科学意识和学习习惯。学习“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的优良做法, 加大辅差力度。每学期末开展一次班级“数学爱好者”“数学小博士”评选活动, 激发全校学生爱好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热情。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口算、笔算或简算星级争创活动, 逐级争创。
英语:充分发挥语言学科的教育特色, 主题———寓教于乐。
根据教学实际采取口语过级、双语艺术节、英语角、英语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用发展的眼光落实教师队伍的培养, 配合校本教研工作, 增强学习性、实效性。2009年, 我们改革了以往传统的随堂优质课比赛方式, 在教师技能综合展评活动中, 积极尝试了短小、精练、便于操作的微型课比赛。这种授课方式对人才提出了挑战, 它不仅能够考查出一个人的能力水平 (如教学设计能力、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使用能力等) , 还能够考验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以及经验是否丰富, 体现出人才的综合素质。在讲课中, 虽然没有学生, 但要心中有学生, 讲课者与听课者之间是一种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 这种交流在难度上远远大于普通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以课外活动丰富特色建设
上半年, 学校排演经典诵读舞台剧代表红旗区参加市教科所承办的全国经典诵读展评活动。2009年, 分别开展了校春季、秋季运动会、国庆60周年歌咏比赛、名家书画进校园等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身体素质、文体技能、艺术修养等,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以环境与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特色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 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学校作为育人基地, 学生踏入校园的第一步, 如果能看到整洁而有韵味的环境, 会对学生产生无声的教育。基于此, 我校在强化教育内涵、创建精致校园方面, 下了很大功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环境美化特色
净化:结合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以狠抓师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 全面清理校园内卫生死角及墙面乱写乱画, 规范宣传字画, 做到整洁、卫生、规范、悦目。
绿化:以学校现有的条件, 进一步做好校园内绿化的养护。保养好校园内的树木;做好花坛内的花草种植和养护;利用盆景点缀绿化校园;利用校园内边角地添置绿色。
美化:学校两侧花坛整修, 做到美观、实用。
2.习惯养成特色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德性的培养, 创建和谐恬静的礼仪校园, 培养始于礼仪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会为今后的人生积累下一笔无形的财富。
(1) 学期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 第一个月定为养成教育宣传月, 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2) 重视制度建设。制定《入校儿歌》《礼仪细则》《家长须知》《星级礼仪学生评选办法》《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标准要求》《住校生管理制度》《住校生特色寝室创建》等。 (3) 养成教育课程化。我们收集整理了81个好习惯, 有教养的32个细节, 印发给每位教师和班级, 首先要求师生熟记和背诵, 周一集会时进行抽测, 而后配合不同的主题活动进行实践教育, 将养成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3.文化墙特色
“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特色化、地域性、审美性”的原则, 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有精选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建设了的校园文化墙;有学校所取得的重要荣誉彰显的荣誉墙等。激发师生的自豪感, 激励师生奋发向上, 不断进步。
4.走廊文化特色
分教学区和教师办公区, 根据不同功能, 分楼层设计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 适当加入了学生的作品, 体现知识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5.班级文化特色
(1) 规范要求和班级特色建设自我设计相结合。班主任设计的班训班规, 学校统一制作, 用好“班务公开栏”、班级学习园地, 形成了规范化和个性化特征, 彰显班级的特色, 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2) 布置好教室卫生角。 (3) 配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在班级设立了读书角, 通过自订、班订、校订、教师提供、学生捐献等形成丰富班级小书架。每个月进行主题活动,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办公室文化特色
办公室是教师学习、研究、生活的场所, 也是学生教师联系, 共同成长的场所之一, 有时还是教师与家长沟通, 探讨教育之道的场所。学校要更新办公设施, 规范办公环境, 制订以人为本的办公室管理制度, 实施“文明办公室”的评比, 从“质量与规范、团结与风气、读书与求知、文娱与体育、开拓与创新”等方面加以要求。
7.制度文化特色
(1) 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 从学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类建立和完善各项校本管理制度, 修订, 完善, 重建, 归档, 形成了《学校校本管理制度汇编》。 (2)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完善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 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 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预案, 建立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 (3) 重点加强了班主任责任制建设, 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期末进行了考核和评比。
8.关注生态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八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正准备出席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江泽慧委员。
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绿色中国:如何以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理解和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江泽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报告中的这段论述来看。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观念等8个方面纳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破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资源环境等重大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实践性。这些建设内容,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与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绿色家园,拓宽发展空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看。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特别是98特大洪水之后,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战略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中央的议事日程。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又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直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从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研究成果看。2002年我们研究提出“三生态”的战略思想——这就是: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并指出:“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标志,以建立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侵害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使人们在思想观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人文关怀诸方面都产生新的变化,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这些观点和内容,在2003年中央9号文件中被充分吸纳。
从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肩负的历史重任看。无论从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污染防治、控制污染排放、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还是加强生态环境的立法、执法与普法,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政策,强化约束机制,其路径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完善体制、机制、政策入手,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三管齐下”,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严格控制污染,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让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牢固地树立生态意识、生态道德,承担生态义务、生态责任。
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刻理解和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更好地指导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文明社会研究如何开展
绿色中国:关于生态文明社会的研究应如何开展呢?
江泽慧:我们应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深入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研究。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内涵,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牵动着发展全局和国计民生。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必须明确战略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完善生态政策,落实环保措施,扎实付诸行动。
深入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要组织跨部门、跨学科、大协作的创新团队,从系统研究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理论与指标体系、功能布局、建设重点、建设路径、保障措施等几个层面入手,研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思路、新领域、新格局、新任务,积极探索包括制度、体制、机制、政策在内的新路径、新举措。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正确理解和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
绿色中国: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有哪些重点领域?
江泽慧:认真组织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专题研究,核心是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问题。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和处理好维护自然生态与人口资源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建设生态文明这三个关系;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阐述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系统开展10个重点领域的研究,即: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
第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气候变化与人类的活动和责任;
第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城市空气、水源、森林质量评价监控与饮用水安全;
第七,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治模式;
第八,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与身心健康;
第九,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政策研究;
9.跨越价格战陷阱走持续发展之路 篇九
跨越价格战陷阱走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时价格战的分析,提出企业进行价格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经营思路,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 者:柳红 马洪钧 作者单位:太原市万柏林区玉河街53号,030024 刊 名:机械管理开发 英文刊名: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 “”(4) 分类号:F272 关键词:价格 效益 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文】推荐阅读: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金融改革发展之路10-04
走复兴之路,圆中国之梦李慧09-13
发挥产业优势,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之路08-14
平凡之路高二作文08-14
回家之路800字作文07-12
我的成长之路(作文)07-22
钢琴之路作文550字10-01
小微企业的发展之路08-26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10-10
以成功之路为题的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