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2024-06-27

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精选7篇)

1.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篇一

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小学作文800字

和谐,人类共同追求的东西,充满着协调与完美。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润滑剂……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为庆祝老人们的庆寿生日会表示心意。我校于10月25日下午组织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们带上亲手制作的精美小礼物来到了里水敬老院。慰问院内那些年过七旬的长者公公、婆婆们。

老人院的一些公公婆婆们早早地就在前席就坐,满怀喜悦之情地等待着我们的演出,我们随之也兴奋起来。过了一会儿,长者们都到齐了。主持人宣布庆寿会开始,一首温馨的《生日快乐》,一个香甜的蛋糕,香味随鼻尖循回掠过,甜入心脾。开始演出啦!节目可丰富精彩了:悠扬的古筝演奏,让老人们沉浸当中;动听的故事演说,让老人们津津有味;感人的手语操;让老人们记忆深刻;笑声不断的剧场;让老人们乐此不疲……大家都欢聚一堂,有说有笑。

演出结束后,我们还探访了其他的公公婆婆,为他们送上了礼物,看着他们都露出慈祥的微笑,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我在心底里深深地祝愿天下间所有的老人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我们每一个善举,都会闪烁着爱的光芒,充满着人间的真情,爱心源于人的本质,善意折射出道德的高尚,让我们用爱心去沟建和谐社会,用爱心造出一条条爱心链。紧握住它,人们就有了攀缘向上的.呵护,就有了生活上风霜雨雪的遮蔽,就有了心头上的温暖与希冀。

短短的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老人们好像把我们当成亲人一样,给我们讲述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过去……这次慰问老人,让我体味到了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得,是较高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当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播种爱心,爱心便会长成参天大树,垂下美丽的绿阴,开满芳香的花朵。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倍感生活的压力,我们这个世界太需要爱心。充满爱心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无限美好!

2.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篇二

一、能力特质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综合艺术。俗话说,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工作的特殊性和挑战性要求班主任具备以下特质。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行为准则, 包括处事公正、工作扎实、坚守岗位、有社会公德等。

育人能力。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师, 除了学业、品德方面的指导外, 还应包括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指导, 如引导学生的人际活动、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

心理辅导能力。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人际关系及其它情况, 在具有观察力、沟通力的前提条件下, 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辅导。

情感能力。班主任只有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真诚帮助每一位学生,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才能成为有影响力的班主任。

知识结构。班主任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同时应该具备在工作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性知识, 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教师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

成就感。有成就动机的班主任总是希望把工作干得更好, 于是不断超越过去的成就, 实现新目标。

教学能力。班主任必须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 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语言表达、书面表达、学生学法指导等。教学能力强的班主任更易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信任。

班级管理能力。班主任必须具有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种教育资源, 协调好与各任课教师的关系, 达到教育合力最大化的能力。同时, 知人善任, 这样才能控制班级动态, 引领班级健康发展。

人际交往能力。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家长的中介人, 是科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协调者, 因此, 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班级有关和与自己有关的人际关系。

二、关爱之心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光要在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还应具有以下“五心”, 对学生进行人生道路上的引领。

责任心。责任心是道德的基础,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为上对学校负责, 下对学生负责, 一方面应全面、准确、及时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 组织活动,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应做到经常深入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 通过日常的学习、工作等,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从而实现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

爱心。教育者, 爱胜过一切。这句话说明爱心对于班主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有了爱你才会舍得付出, 爱学生, 就会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 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真心实意地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当然, 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地溺爱与迁就, 而是严格要求, 真正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

公平心。公平心能凝聚人心。在班级管理中, 要做到在表扬和批评面前人人平等, 大事小事、人前人后一视同仁, 不搞亲疏厚薄。切忌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误轻描淡写地批评一下, 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误就声严色厉地狠批;家长是领导干部, 学生即使表现不好也能当班长, 也能评先进等等。有了一颗公平心, 就能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宽容心。“严是爱, 松是害”“严师出高徒”是中国古今教育的一种定式, 也成了班主任的经验之谈。但是, 过分的严厉, 有时会使学生慑于“高压”而口服心不服,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很多情况下, 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 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可见, 以宽容之心看待学生, 发现他们的“长处”, 找到对症下药的关口, 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成效。细心。认真周全地考虑问题, 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这是优秀班主任必备的品质。细心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责任, 也是一种能力。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总是能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 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 从身边琐碎细微的小事中发现问题, 察觉势头, 从而施以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化解争执, 解决问题, 确保班级平稳发展,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用爱心构建和谐校园 篇三

俗话说:和气生财。另有一首歌曲叫《家和万事兴》,我把它们所包含的意思引申到学校,理解为“和谐出成绩”“和谐出质量”。基于此,我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做文章。着力打造奉献团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把学校建成全体师生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工作、学习的乐园。让他们工作得舒心、顺心,生活得安心,学习得开心。无论是学校领导对待教师,还是教师对待学生,我们都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严厉,多一点关爱;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热情。”

一、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和谐需要人性化的管理。校长首先要以亲情、温情、真情激励教师创业,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从而增强广大教师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勇于创新、挑战自我、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其次,校长要成为某一学科的行家里手,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既能解决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又能在“传、帮、带、引”方面为教师做出表率。通过学者风范、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凝聚人心,会聚教育合力。再次,校长要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物质生活达不到,精神生活一定要让其得到满足。要给他们提供事业上的用武之地,为他们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等问题。因为“乐道”未必“安贫”,从事“爱”的事业并非不需要“爱”,投身到温馨的“大家庭”并非要舍弃甜蜜的“小家庭”。学校应尽其所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让每个教师既有事业上的成就,又有体面、甜美的生活。

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和谐需要责任化管理。打造敢于承担责任、真诚奉献的团队,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并举,“爱,是我们的共同语言”,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只有爱,才能统一全校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孕育教育对象的和谐发展。牢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增强教育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成为大家共同的信念,形成一个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和行为规范、利益相关、荣辱与共的事业命运共同体。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谐既要注意竞争,又要注意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一位哲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也有人曾说过:要让你的学生爱你,首先你得学会去爱你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学生喜欢某一门课程并不完全因为这个教师教得有多好,好多是因为喜欢这个教师才喜欢上他的课的,这就是“爱屋及乌”吧。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喜欢自己。因此,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不论在什么场合,喊学生只喊名不叫姓,让学生感到学校像家,老师像家长一样亲切。这个活动的开展收效很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有一句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面对那些学困生,教师只要真正了解了他们,很可能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爱钻研,也有体贴和同情别人的好心肠,这就像我们面前有一块土地,土质不好,而且掺着碎石子,它既不会让人看了高兴,也没有希望提供最起码的收成,可是来了一批地质工作者,进行了一番勘探,结果在地表深处发现了巨大的矿藏。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恰当批评,善意指导,就像一泓清泉,给学生自尊的田地里带来一丝清爽。有人把这种批评叫“绿色批评”,我认为这是一种创意。这种善意的“绿色批评”,会对学生的“心灵环保”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就拉近了,关系就和谐了。学生改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4.用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篇四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统一的社会

社会祥和、稳定、协调、宽容、理解固然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但这些并不意味着社会矛盾的消失。认识社会矛盾,善于协调和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社会各种利益主体和各种思想意识处于和而不同的社会,就是我们所要建设的具体的和现实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作为社会进步的理想状态,在矛盾运动上的表现就是社会矛盾的同一性。但是,同一性不是脱离斗争性而孤立存在的东西。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跨越的进程中,因此,思想上的先进与落后、观念上的前卫与保守、地域间发展速度的快与慢、物质上的贫富差别、城乡对立经济结构的客观存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的不够完善等现状,都必然存在并反映到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之中,构成和谐社会矛盾的斗争性。和谐社会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认识矛盾,又在对矛盾认识的指导下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的。尽管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有所不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如果认为和谐社会就是各种矛盾已经消失、已经进入了无矛盾的理想境界,这样的和谐社会就是形而上学视野内的、无矛盾和无差别的绝对等同的社会,而这种社会恰恰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针对当代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和谐社会主要矛盾的斗争形式是非暴风骤雨式的,解决这一矛盾的路径必然是渐进式的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利益上的分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道德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矛盾的存在。这些矛盾绝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当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处理,通过沟通、交流、引导、教育、宽容、理解等方式来解决,以维护社会的和谐性。但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也不可能是没有敌我矛盾存在的社会,由于国际上反华反共势力的存在,由于国内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及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的存在,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敌我矛盾,存在着阶级斗争。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仍需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仍需要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局面。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矛盾分析法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矛盾的稳定性与动态性辩证统一的社会,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共存互动的社会

是否将社会即使是和谐社会理解为一个过程,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重要区别。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平衡与运动是分不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9页)因此,我们在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审视和指导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摒弃将平衡和运动相分割的错误观点和方法。

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稳定。但是,这种社会稳定不是抽象的和僵死静止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既要重视社会的稳定,又要重视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要在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又以社会稳定的成果推进社会改革和发展。由于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发展问题仍然是我国社会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发展、改革和稳定三者关系中,发展是目的,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使人民满意、人民高兴,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此,邓小平把发展当作国家的根本大事来抓,精辟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此外,我们坚持发展、加快发展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为了加快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动力,是扫除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手段。因此,要把改革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改革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改革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改革与发展两大辩证关系中,发展是占主导地位的,是目的,是方向;改革是手段,是路径,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这个总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

在发展、改革和稳定的辩证关系中,稳定是前提,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为稳定创造条件,有利于巩固稳定和进一步加强稳定。发展、改革和稳定三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形成了辩证统一体。在这个辩证统一体中发展是主要方面,它规定并制约着改革和稳定的存在与变化,对改革和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值得强调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改革与稳定的主次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导致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严重干扰了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一特定时期,社会诸多矛盾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稳定上升为社会的主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当务之急。

由于发展、改革和稳定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之中,因此,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是矛盾稳定性与动态性辩证统一的社会,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共存互动的社会。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和谐社会,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新时期对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具有普遍性意义。封建社会也有追求社会和谐的愿望,明代王廷相在《慎言·御民篇》中曰:“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见王延梯,第112页),意欲通过民富民乐来达到天下顺治和静即太平和谐的目的。资本主义社会则高举“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大旗,意欲构建平等、民主的乐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所谓和谐社会的否定和超越,是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它具体落实在共产党人立党为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善于“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59页),是马克思的重要哲学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本质,是中国具体国情的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当然,矛盾的特殊性又和矛盾的普遍性存在着密切联系,脱离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还应当充分注意人类社会中共性的东西,积极吸纳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文明成果,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是,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3-234页)同时,由于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特殊性和个性特点决定了我国在对外开放、引进世界的文明成果中必须防范和抵制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东西及资本主义国家中腐朽丑恶的东西。社会主义的性质赋予了我国构建的和谐社会的特殊规定性,揭示了我国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有条件的,是与西方国家倡导构建的和谐社会理念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的。总而言之,我们党所倡导的、全国人民所期盼的、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代表着时代发展趋势的和谐社会,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用爱心和责任谱写师德 篇五

——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心得

城内小学

付红霞 在3月21日上午聆听了四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她们的语言和行为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丁老师的博学让我叹服,贾老师的执著让我感动,李老师和徐老师的爱心让我深思。这几位优秀教师把爱心和责任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通过这次认真地学习,我还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就得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

一、教师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作为一名老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地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应不厌其烦地指导,让他们有学习的勇气;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我们应尽心尽力地分析,让他们有知错就改的毅力;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好好地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在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我们应该理解包容,要想到:他们仅是一个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除给予表扬外,还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老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让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6.用爱心和耐心去教育学生 篇六

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育学生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有爱心和耐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就一定会弹奏出一首首绚丽的教育之歌。

一、教师要有爱心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的话:“爱的魅力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改变一切,使颓废变为振奋,使丑陋变为美丽,使渺小变为伟大,它能给学生向上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才能学习自信、纪律自觉、生活自立,使平凡变为神奇。”

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形成积极人生观的良好保障。学生拥有教师的爱,就像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会爱。爱要一视同仁,因为学生没有贵贱贫富之分。优秀生有被爱的权利,差生也一样拥有被爱的权利。我们要用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爱是公正无私的,绝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而偏爱优等生,歧视学困生,甚至要给差生更多一些关爱。因为在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点”,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闪光点”,并且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抓住教育的契机,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爱的形式是多样的,学习上的关注,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上的呵护,哪怕是一个温柔的眼光,一次轻轻地抚摸,这都是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延伸为对祖国未来的爱。没有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也会黯然失色。我们要让所有学生时刻感受到:我就是你的阳光,能照亮你的世界。让他们在自己爱心雨露的浇灌下茁壮成长。总之,教师要赢得孩子的心,不仅要以课堂教学吸引孩子,还要敞开母亲的胸怀来呵护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智慧地爱着他们每一个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成功。

二、教师要有耐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是农业,农作物的生长就要遵循它的自然规律,要经历播种、发芽、抽苗、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的自然过程,切不可拔苗助长,更不能一蹴而就。学生就像农作物一样,他们的成长也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挫折,也可能会犯错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正确引导,为他们铺开一条宽阔平坦的光明之路。由此可见,教师的耐心多么重要。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有耐心的教师才能博得学生们的爱戴。

教师,每天面对着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的耐心程度怎样,能如实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要特别有耐心。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切不可简单粗

暴,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因为他们还小,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需要有耐心,需要有对学生成长的期待。耐心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在学生的心目中,好老师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能耐心引导并懂得教育学生”。爱迪生的老师不就是因为没有耐心才失去了对这位天才的科学家的教育吗?恰恰相反,也正是因为爱迪生的妈妈的耐心,才成就了这位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假如我们教师能多一分耐心,多一点关爱的话,也会成就很多平凡的学生。

请相信:只要我们有耐心,就一定会赢得孩子们的尊重。让我们共同记住高尔基的名言“凡事皆有终结”。是的,耐心同样是赢得教育成功的一把金钥匙。

7.用责任和爱心管理班级 篇七

一、重视教育引导,使学生明理做人

技校生由于各种原因,在文化素质、文明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以教育为载体,通过三个措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从细节入手,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每个学期刚开始时,笔者就参与到学生们布置教室的活动中,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产生一起为班级荣誉而努力的意识。在课余时间,笔者通过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如“感恩父母”等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理解父母,能够心怀感恩。笔者还积极拓宽教育途径,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如向灾区捐款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理,在明理中,促进学生成长。

2.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就像一个大戏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大核心,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在笔者所带的班级,班规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制定出来的,是一切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每个学生,包括笔者在内,都要遵守这个班规。通过学生们自己制定的班规,让学生们产生认同感,进而有效地规范约束同学们的言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班级工作的随意性,在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另外,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推行QQ群、飞信群,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切入班集体的团队教育。通过采用量化评分进行奖分、扣分的奖惩制度,及时将学生每周的操行得分发布在班级的QQ群上,对进步的学生通报表扬,对退步或有违反规定的学生采用飞信私聊提醒的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劳动委员岗位轮换制度

通过学生干部的轮换,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而达到呈现良好班风、班貌的目的。

二、关爱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班主任的爱心,不仅表现在学生有困难时去关心帮助,更要悉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努力与各种性格的学生打成一片,架起师生间心灵相通的桥梁,把爱倾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田。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学生才能得到心理上的欣慰、满足感,从而产生亲切感。

老师的一个善意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一个严格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一次爱心奉献,可以让学生一生铭记;给学生一个关怀,会使全体学生得到温暖;给一个学生冷漠,会刺伤众多学生的心。在学期之初,学校组织学生体检,一些外地学生未能按时体检。然而,他们自己又不认识路,更不清楚车站所在地的具体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就先带他们去坐公交车,又骑车赶到他们下车的车站去等待,亲自带他们去体检。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从而逐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们也能懂得,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出于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一枝一叶总关情,班主任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可以点亮学生心头上的希望之光。让笔者十分欣慰的是,如今的学生,与笔者已经无话不谈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努力学习来回馈老师对他们的教育。

三、齐心协力育人,使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了解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喜怒哀乐、爱好与追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做好教育学生的班主任工作,需要科任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因此,笔者主动与各方面取得联系,使教育目标一致。班主任固然是一个班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导力量,但不管是从人数还是课时数考虑,学科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也不少,所以,笔者首先主动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互通情况,虚心听取科任教师意见,协调各教师之间的工作,完成教育任务。其次,笔者主动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书面、电话联系等方式,从爱护学生出发,了解家庭各方面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教育建议,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以便共同努力、协调一致,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成绩、更佳的效果。以笔者所带班级上的一名学生为例,该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后,经常迟到、旷课。笔者经过与家长的合力教育,该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保持全勤。

以上只是笔者个人在工作中的部分感受和体会。其实,班主任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才是工作的精髓。作为班主任,就应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使教育收到满意的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上一篇:感受父爱的初中获奖作文下一篇:常州生育保险报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