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共11篇)
1.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篇一
高效课堂是什么
一、课前
1.教师的充分准备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以备教材为基础,提升到备学生、备教法等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弄清本节课内容的深度、广度及重点、难点,从而合理地安排师生互动。其次,在设计一堂课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要体现层次化。其实,如果只考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那高效是很容易达到的。所以,教学目标的重心要放在一部分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身上,只有这些学生跟上了大部队的步伐,产生了更强的求知欲,才更容易达到高效。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学生作为课堂的另一大主体,在课前最充分的准备就是自主预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课上老师会做详细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也有些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被动地预习,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其次,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大胆设疑。这样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激发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中
1.导入课堂
(1)成功的导入
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跟随老师进入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为师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甚至还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决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2)活跃的课堂
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跟随老师遨游知识的海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如挑起矛盾法,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还有竞赛法,每个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都渴望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答问、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进行思维、进行信息交流并相互启发,同时教师也从学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设计好课堂提问呢?首先是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问题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精讲精练
正如文章开始的案例中,老师讲了一堂课,写了几黑板;学生听了一堂课,记了一大堆,而结果却是“高投入,低产出”。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变成了听课的机器,在学习上处于极大的被动中。所以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做到精讲精练。精讲不是少讲不讲,精讲贵在于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编或精选例题与练习题,针对性要强,保证练好、练实。
(4)精当有效的课堂小结
很多教师虎头蛇尾。对一节课的开头比较重视,而对课堂小结却草草了事。其实,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后去独立思考。不管是教师作画龙点睛的总结,还是引导学生去总结,都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表现可以定义为高效?我们可以用几个问句来诠释。
(1)这节课发言了吗?课堂发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高中生却不比初中生,听过初中课的高中老师都感慨,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而高中课堂却冷冷静静。很多学生自认为成熟了、长大了,却把手藏起来了。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2)这节课提问了吗?做一个课堂真正的主人,不是一味地吸收知识,更应该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通过提问,学生可以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学会“会学”。只有学生会学了,课堂才真正地达到了高效。
(3)这节课合作了吗?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互帮互助的意识,增强竞争的意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为一部分不敢在课上发言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课后
1.教师的反思习惯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每节课后记录下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比如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导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等;还要记录下本节课失误之处,比如教学时间的安排误差、课堂练习选择的难易不当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瞬间灵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后及时通过反思去捕捉,供以后教学时使用。
2.学生的巩固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课后及时巩固的习惯,那肯定能让学习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课后巩固的第一步是复习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整理笔记,这是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第二步是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萌生出更深层次思考的欲望;第三步是适当的课后练习,这是检查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必要环节。完成了以上三步,学生就能做到课课清、堂堂懂,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2.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篇二
一、学生是“听”的主角
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离开了听, 音乐就成了无水之源, 离开了听, 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在校园生活中, 常见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唱起流行歌曲琅琅上口、如数家珍, 而唱起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却结结巴巴、勉为其难。流行歌曲靠的只是耳熟能详的功夫。因而反复的倾听与感受是音乐教学的法宝。让学生去倾听旋律的起伏, 去感受节奏的变幻, 成为学习的主角。一些所谓的难点变会迎刃而解, 比教师喋喋不休的分析重难点, 讲解知识点要有效得多。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 教师轻松,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比如《阳关三叠》这首歌。附点节奏如:“渭.城浥朝雨清晨”。若教师讲6.唱四分之三拍, 1唱四分之一拍, 学生根本不知所云。而我只告诉他们在一拍中把第一个音“6”唱尽可能长, 第二个音“1”当然就被挤得相当可怜了。然后教师做示范, 让学生多听多模仿, 然后跟着钢琴伴奏, 在教师带领下边划拍子边唱出前长后短的效果就OK了。而66·这一节奏型教师先边打拍子边示范唱 (唱da da) , 学生仔细听认真模唱, 然后学生用一个词 (要求第一字发上声, 第二个字发阴平声。如“李冬”来唱出节奏。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小丫、讲桌、火车、母鸡……兴致那是相当的高。最后我来弹奏钢琴, 学生用刚才他们自己创作的词跟节奏来演唱体会这种节奏型的唱法。大多数同学在反复听的基础上都能轻松掌握。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这浪费太多时间, 学生还意犹未尽, 听说课后还有好多同学仍沉浸在创作的自娱自乐当中。当然学生也非常扎实精彩的完成了这首歌曲的学习。
二、学生是“唱”的主角
很多人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 音乐老师就是教唱歌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偏见和误解, 但至少说明唱歌在音乐课中的重要地位, 唱歌是引用课的内容之一。卡拉OK走进千家万户给了我启示:何不把它带进课堂?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荧屏之声》。我一进课堂先问学生喜不喜欢卡拉OK, 学生都异口同声的大叫
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7]由此可见, 课堂讲解确实并不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悖, 而是一脉相承。[8]对于音乐教学来说, 教师恰当地讲解, 能更正确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作品, 尤其是在欣赏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作品时, 若只是让学生听, 而缺少必要的相关知识的讲解, 学生是不可能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的
总之, 讲解要有“度”, 只有辩证的理解它, 才能正确把握这个“度”, 从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199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喜欢”。于是我宣布这节课我们就卡拉永远OK。愿意当众唱的, 想当众唱的, 单个唱的, 多个唱的皆可上台演唱。变原先教师面向尖子生的“点唱法”为学生做主角的“自荐法”。教室沸腾了, 学生个个摩拳擦掌。他们敢唱、愿唱、想唱。一个平时非常文静内向的女同学也走上台来, 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虽然不是个人独唱, 但也是莫大的进步了。他们个个像电影中的“男一号”“女一号”, 态度认真, 神情大方, 富于表现力。有了这一步, 何愁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不升起更多的音乐新星呢?
三、学生是“动”的主角
不知哪位名人说过:孩子只有在三种情况下能安静;第一是死了, 第二是睡了, 第三是病了。除此都应该是动的。可有些老师唯恐学生的“动”会导致教学活动混乱, 不利于教师管理, 他们自己是出色的演员, 遗憾的是只把学生当观众。而本人认为, 音乐课堂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 成为自己的主角, 并各尽所能的演好自己的角色。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悟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动手、动脚、动身、动脑, 在动中感受音乐;在动中寻找乐趣;在动中发挥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这就是音乐的美妙, 音乐的力量。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手中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几个生活中的情景: (一) 寂静的深夜, (二) 紧张的气氛, (三) 吵架的场景。陈冉同学闭目凝神、盘腿而坐, 用木鱼敲出深夜的寂静;而吴浩同学敲着锣告诉我们三更到了。同样紧张的气氛, 有的同学用一阵紧似一阵的鼓声来表现;有的同学用越来越快的锣声来渲染;还有的同学随手在桌子上就把紧张的气氛烘托的淋漓尽致。最妙的是吵架的场景:大家都司空见惯了吧?可你见过用响板、沙锤和双响筒的“三角战”吗?这次“吵架”是由响板首先发起的, 双响筒也不是好欺负的, 于是一场战斗拉开了帷幕, 于是好心的沙锤过来劝架, 可是“不劝则已, 一劝惊人”。由开始的“二人转”迅速变成了“三角恋”, 吵得难分难解、难分胜负, 最后三人都累了, “偃旗息鼓”, 竟不知道为何而吵。把当今中国之“吵场”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教学也随之达到了高潮。
总之, 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 充分主动地去听、去唱、去动, 课堂教学会松而不垮、张驰有度, 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学生只有充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才能真正感受和体会到音乐的真谛, 从而懂得音乐, 热爱音乐, 成为音乐学习的主角。
大纲》 (试行) 的通知.
[2]黄健.为课堂教学“分析”与“讲解”重新定位[J].教育科研论坛, 2005 (10) .
[3]吴跃华.对高师和声教学改革中三种倾向的探析[J].音乐探索, 2005 (03) .[4]黄桂林.讲解.如何理性地回归[J].江西教育, 2006 (4B) .
[5]田友谊.教育即解放——试析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4) .
[6]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篇三
一、 重视新课的导入,坚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成功的课堂导入是用合适的方式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使课堂气氛不断升华,使认识逐渐深化。而数学源于生活,找准数学在生活中的素材,使数学亲近我们的学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性,我认为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的一个动力。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要注意从数学学习中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以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掌握他们的心理规律,利用知识与兴趣迁移,逐步引导他们热爱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学质量就必然提高。
二、 多媒体的引入为数学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使学生手、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新奇感、形象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把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工具,就能接受约65%的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做到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的模式,使快乐学习落到实处。在运用多媒体的数学课堂中,动听的儿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堂情境中;优美的版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视线集中到屏幕上;调皮的动画,触动了学生的视觉神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到学生面前。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和直观的感悟,多媒体教学中,可用变换的图形、色彩、关键词、符号等展示给学生,引起有效的注意,使学生记忆持久、深刻。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的其他知识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只有在一个动静结合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愉快主动地学习,而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真是实效的课堂。真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西城区华兴小学
4.打造高效课堂力需要抓住什么要素 篇四
要素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和对老师的认可,那么在课堂上才会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作为教师建构高效课堂的前提。然而目前,部分老师与学生之间还存在一些隔阂。我们需要设法努力打破隔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素二:课前充分的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要备好一节课,其实不难。但要精心准备好一节高效的课,其实很难。这不仅需要教师本身的努力,还需要发挥整个备课组的力量。因此应该做到:
1、在集体备课前:教师先钻研教材进行自备,写出简案,这就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因为熟悉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此外还应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从中选取最切合考点的,这都为集体备课做好准备。
2、在集体备课时:
(1)首先要备好教材。
(2)其次备好课堂练习,这是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堂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当堂训练中的练习题一定要精华中的精华。这也需集合整个备课组老师的智慧,把集体备课前所选取的练习题,再一次进行筛选。务求所选的题体现重点,体现难点,体现考点,这也是达到高效的关键。
(3)集体备课应做到了六统一:①统一划分课时;②统一确定学习目标;③统一自学指导;④统一每节课的学和教;⑤统一课堂作业;⑥统一日日清、周周清作业。
3、在集体备课后:由各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情况对自己的备课进
行复备 。
要素三: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1、探讨课堂模式——这是寻求高效课堂的重要方面。
我们倡导的基本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问题导练—四环递进(即问题导学→探究讨论→教师精讲→拓展评价)”。
“先学后教—问题导练—四环递进”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思维模式,是在把握课堂教学5环节(课前准备、导入、主题探究、强化巩固、总结拓展)、课堂教学5行为(讲授、对话、指导、展示、探究)、课堂管理5方式(分组合作、个别教学、激励、调控、约束)、课堂教学4类型(新授课、综合课、复习课、实验课)、课堂教学3策略(任务驱动、问题中心、思维开放)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让教师、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与成功。四环递进指的是“问题导学→探究讨论→教师精讲→拓展评价”,体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讨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教学过程;
科学的教学过程是师生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桥梁。优化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师生活动方式的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最佳组合。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完善了如下图所示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指向明确,并将其转化为兴趣。
5.怎样的美术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篇五
通过现阶段的学习,我认为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的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更要注重美术课堂教学中多元评价。
一、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能用心进行组织教学的话,学生很容易就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例如,要教低年级学生画人,那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人的基本动态,以及总结动态的表现方法,学生有了这些技法作为基础,才能画出人的各种姿态,才能生动地去表现人的生活情景。这样才能用所学的技法表现他们对想要表现的事物的认识。再是教学方法要多样性,每课的教学都不要千篇一律,那样学生会产生听课疲劳。可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可分组选学生进行擂台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校园一角》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分成两组,把比赛评选式引入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活动。一组为甲队,另一组为乙队,让学生自主设计,自由选材,或用彩纸剪、水彩笔画。通过小组之间的展示、交流的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最逼真,画得最好看,能较好地表现的校园一角特征。最后评选出最逼真的校园一角,使每一个小组在不同方面获得奖励与鼓舞。三是教师引导的有效性,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学生举一反
三、对于一个主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画出一只正面的小兔子,教师就可以鼓励启发学生背面的小兔子怎么画?胖兔子怎么画?瘦兔子怎么画?高兔子呢?矮兔子呢?小兔子的一家怎么画?小兔子的村庄怎么画?等等。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只限制在一个事物上。
二、关注学生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的面貌人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这样的个别辅导,应是对学生渲泄个别独特情感的渠道的沟通,是美术课特有的提供给学生发现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三、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在《搭果篮》一课中,当学生做完作业后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与同学交换进行评比,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6.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篇六
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
李锡坚8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宝安区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使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现在的教育背景下,课改迫在眉睫。同时,通过观看几位教师精彩的观摩课,大大加深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学掌握基本数学技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就对我们以往的传统课堂提出新的要求: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否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成为一句空话。观摩了北京著名课改专家吴正宪的《相遇问题》一课后,使我感觉那种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主导,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得淋漓尽致。课中,吴老师改变了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于是放开手让学生去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当学生提到一些超标问题时,吴老师迅速出现加以引导。这一节课给你最直观的感觉是:学生是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知识是阳光,是雨露,让他们在这自由环境沐浴阳光雨露自由成长,老师只需在必要时稍微地扶正,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回想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包办,提问、总结、练习、甚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教师不等学生回答或学生刚想回答,教师也一下子把自已最好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这样的教学,无疑是给学生一种“灌输”的,学生的知识成长得不到自由成长,当然也就没什么自主探究可言了。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一个大致要求,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哪怕是提的问题不科学,回答错了,教师此时就可出来加以引导,使教学工作得以朝正确方向前进。【生生互动】要让学生动起来,而现在我觉得新课标要求下,课堂上更要多的体现“生生互动”。我们教师在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这舞台上充分地去唱,去跳。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为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前我们较提倡“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大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解答,教师没能真正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究。在师生互动中,更多的时候会给人一种错觉,那些参与的学生大都是成绩优秀的,这种光效应往往让那些后进生更加失去主动性和学习信心,于是越来越多的后进生不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给造成两极分化。我想尝试做到“五还”——即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五权还给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新基础“对于学生,它关注的不是少数精英,而是‘所有’学生”。这些“关注”的背后,是对生命的信念、对教育的信念。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通过这次学习以牢固地扎根于我的头脑中,并准备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看来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就会变得爱学习了。实践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并激发起极度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教育文稿网]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上一篇文章:小学 教师暑期培训小结 ·下一篇文章:农村政史地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教育文稿网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教师上岗培训有感 2月读书心得 教育的执着与智慧 ――读《不...4月读书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后感 4月读书心得 有爱,才有真教育——读著名教...4月读书心得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4月读书心得 尊重教育规律 提倡和谐发展—...建国大业观后感作文
2009年教师暑期集训师德培训讲座材料 09年暑期师德培训心得
7.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篇七
一、备课要备到实处
众所周知, 要上好课, 首先要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前提是要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 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 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 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 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知结构, 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 教学才能驾轻就熟, 寓繁于简.
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 更要备“学生怎样学”, 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 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 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 老师怎样进行调控, 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 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 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再进行补充备课, 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 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 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上课要上得实在
随着课改的深入, 现在的课堂可谓是形形色色, 五花八门.有些教师为上好一堂课, 需要准备大量的学具, 但最终也没有好的收效;而“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等这些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更是随处可见, 以至在一堂课中屡屡出现, 学生也觉得厌烦, 趁机吵闹.这样的“花式”课堂, 未必会迎来“百花齐放”、“赏心悦目”的效果.因此还是像李校长所说“教学要像播种芝麻一样, 踩得实实在在才好.”
一般教学分为导入———新授———巩固三个阶段, 怎样有效的实施这三个阶段呢?
1. 课堂导入
导入是为了学生关注新的学习内容, 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所以, 设计导入环节, 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 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在紧扣教材的前提下, 教师要将一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巧妙而自然地引导出来, 把教学的目的巧妙而自然地传递给学生.
2. 新课教学
新的知识点引出, 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 而不能教师直接告之,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没有自己的想法是很可悲的.因此,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其次, 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目标, 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要加强指导.除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外, 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如倾听的习惯、质疑的能力, 有条理汇报交流的能力, 合作探究的方法策略等.对良好习惯的养成, 合作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当然,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需要空间, 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搭好台, 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以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 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3. 巩固练习要到位
练习设计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 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 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生实际, 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 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 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 或者已经处理完了, 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 需要加大练习量, 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 以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 我们在练习设计上, 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 组织反馈练习, 同时加强课堂巡视, 搜集信息, 及时“调节”.
8.高效课堂,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篇八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中国分类号:H191
新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高效课堂模式逐渐呈现在课堂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还要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不仅要学,还要从听变成自主探究,用自己的观点和语言去处理、归纳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教师与学生建立互信的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才能更多 ,进步的更快。我认为高效课堂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注重学情、有的放矢
高效课堂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堂教学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学目标要完符合教学大纲,在整体把握教材、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都能收获到知识。那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充分的考虑和理念上更新,写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笼统的写一、二、三。备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案,也意味着课堂环节的多样化:任务探究、小组活动、课堂交流……。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要达到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抓住切入点,要合理安排合适的思考时间、知识点获取数量、训练题量多少,使课堂更高效。教师做到精讲的关键就在于用尽量少的话语讲清课堂要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哪怕是不多说一个“的”字,收放自如;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能理解的,可以一句话代过,对于重点、难点,尤其是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点,教师要合理计算时间去精讲,讲清,讲到位。
二、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深入浅出
教学效果检测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反馈形式之一就是课堂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很多:教师提问、成果展示、小组间交流……,学生在课堂的上的发言多少影响着课堂的活跃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老师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吸收知识;又让学生敢想、有目的的做、理解所学的内容、在内心中得到感情上的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举一反三,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教师在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后应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设置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多提出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具有启发性、深刻性,专一性的问题;对于讨论激烈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公正的解答;面对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就灵活将问题化整为零,或转换提问方式,或改为小组讨论;对待学困生时给予深入浅出的解释;可以把一个参与意识差、不爱发言的学生与开朗、活泼的学生列为一组: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不要怕说错:正是因为你的错误提醒了别人。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学生发言的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教学重点、难点的自我检测过程。
三、设置灵活多变的课堂方式,合理布置练习(作业)
教师单纯的讲课本还不如让学生自学。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多种课堂活动,采用多变的课堂方式:师生互动会营造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学生走上讲台会把自己的才华展现给大家;板书的学生得到了一次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活动上所有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人并与其交流。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等现代教育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多变的的课堂方式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横向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实现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从师生课堂交流的层面讲,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间的广泛与密切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如原定的课堂环节出现失误或偏差,不要在语言和表情上表达出来,通过短暂的权衡利弊下改变课堂方式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言行、人格、思维活动及课堂活动的身體力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能养成学生整体的课堂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性格形成以及情商。课堂上的提问、板书、答疑或是肢体语言都可以看作是除知识传递之外另一种交流方式。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对教学过程、课堂方式以及效果等对教师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也由此校正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
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只能对知识有大致的了解,需要习题(作业)来巩固新知,教师设计习题(作业)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结合,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兼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题(作业)的有效性等等。教师在经过对习题(作业)的统计分析后,会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四、课后及时反思,注重人文情感
日常教学反思要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启思:教学目标是否顾及全体学生?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是否得到了预期效果?课堂活动是否恰当?师生交流是否到位?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感如何?教师是否临危不乱?教学手段和所设问题是否得当?是否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课后反思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即强调教师会教,又强调在教的同时进行自我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和提高,增强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道德感。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校园处处充满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平等的爱,用真挚的情感把知识传输给学生,用平等、友好的心去感化学生。一次深入肺腑的交谈、一次化难为易的习题过程、一次因材施教的课堂演示,都能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找回学生的自信。学生也会因为一次心灵上的小交流把教师当成他心目中的朋友,不自觉的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因为只有爱才能感化世间一切,美好的心灵需要爱的抚慰,受伤的心需要爱去慰藉。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仍在进行,面对新的挑战,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不但求教学的“长度”,还要求教学的“宽度”。才能快速的进入角色,从容不迫的适应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篇九
万宝小学校:张文文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它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学生走进文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启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问的目标明确了,去粗取精,努力使提问精当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案例:
例如,《五彩池》第一自然段长达180字,占全文篇幅的1/4,教学时教师可以作出多种设问,如:听到奶奶讲的神话传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神话传说?为什么“真的”看到五彩池是“我”没想到的?„„看到什么问什么,琐碎芜杂,不得要领。但是,如果直奔重点只设一问,却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这一自然段里可以删去“真的”和“没想到”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不能删去,原以为五彩的水池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人间不可能有,现在居然“真的”看到人间的五彩池,这是何等神奇!分析:
问题数量虽少,容量却很大,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涵盖其中,一问多能,以约驭丰。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并非问题越少容量越大越好,而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适当。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
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0.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篇十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及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增加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实践性及科学性,实验操作能力既是学生深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实验的重要基础,又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做好课前实验操作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来说,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对于一些未知、新鲜的事物及科学现象都会充满探索求知的欲望。这是构建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对新知识及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成的,这种探索求知的兴趣是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内化而成的[1]。因此,在日常实验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相关课堂教学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例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提前列出实验材料清单,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材料,允许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实验验证,通过这样灵活的课前准备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探索知识的大门。
二、注重课堂实验示范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观念
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师的实验示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课堂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与榜样,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要求与步骤,在使用及装配仪器的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动作的准确有序[2]。例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托盘天平地使用必须用镊子取用及移动砝码;连接电路时要先接线路、后通电,拆卸时先断电、后拆除线路等。同时在示范试验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并根据实验现象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及探索求知意识。
三、提高实验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
在实验课堂中教师的示范实验是学生参与实验实践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实验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时间与空间,学生只有在自己参与实验后才能有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实验体验,并在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例如,在“蚯蚓”的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挖蚯蚓的过程,让学生注意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并根据需要适时为学生普及蚯蚓对植物的帮助作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既能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又能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与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逐渐普及。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将教材内容上抽象、单一的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与记忆[3]。例如,教师在“花的构造”这一章节教学时,根据教学需要解剖一朵桃花,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将解剖的过程及桃花的构造清晰地投放到荧幕上,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相关的讲解与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节省实验讲解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取知识。实验教学又是以观察和操作为基础,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充分把握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展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验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科学素养。
参考资料:
[1]朱建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J].速读旬刊,(5):170.
[2]徐军华.加强实践教学,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知音励志,2016(20):15-17.
[3]尹梦东.浅谈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常见策略[J].学周刊,,25(25):110-111.
11.什么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篇十一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装知识的容器”中解脱出来,实现“学会”为“会学”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创新精神,缔造创新人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钠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取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学生有志于拿到开启物理学科更深奥秘的钥匙,而孜孜不倦的学习。下面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参与能力,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把握“引入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中。初中物理课堂引入方法很多。可通过实验开路,故事引入,悬念导入等。如《声的发生与传播》一节为了使学生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先是让学生观察敲响的音叉,并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去接触发声的叉股或用手感受发声的叉股,从而使学生亲眼看到或亲身体验到物体在振动。强烈的求知欲会使学生马上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又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教师以故事引入,叙拉古王国的国王请希腊学者阿基米徳为他鉴别王冠真假,阿基米徳苦思冥想了好多天,结果在一次洗澡时,发现缸中水往外溢,阿基米徳兴奋喊到“我找到了。”问学生:他找到什么了?学生很想知道答案是什么,其注意力就会马上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强烈欲望。
二、营造“融洽点”
目前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许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畏于师道尊严不敢质疑。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①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点燃学生激情的火种,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催化剂”,是帮助学生鉴别真理的“过滤器”。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带来一张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相片,在课上展示后,我发现有一位难看男生把双手放进桌子里,在学生欢乐的气氛中,他显得格外消沉。于是我走到他桌子旁,亲切对他说:如果老师没猜错的话,你的相片一定比别人的有意义,是吗?他点了点头。于是我又说:如果今天你是摄影师,你真实的相片一定会像你的心灵一样纯洁美丽,能当一次摄影师给全体同学拍照吗?我发现他闪现出喜悦的目光,我趁热打铁请他到前面来拿起照相机给全体学生拍照,当他拿起照相机面对同学时,他显得非常激动,流着泪对我说:这是我的第一次机会谢谢老师对我的尊重,我一定会为同学们拍出最美的相片来。整节课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因此,教师的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②在课堂教学中,留出空白点。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个基本点。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遂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结尾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吊吊胃口,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创新的欲望。在布置作业时,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③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三、创设“活动点”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际上,课堂就是学生的“活动场”,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初中讲光的现象一课教学设计:(1)提出问题,“光在什么条件下沿直线传播”。(2)设计实验,学生用平板玻璃、激光电筒、三棱镜、火柴、纸筒、小平面镜等器材,动手做实验,探究平面镜对光的反射规律,同时也尝试到光的折射现象。(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4)投影演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或组内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设计、自己分析。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教学效果甚好。
四、抓好“讨论点”
多给学生互动、交流、讨论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在课堂教学中,讨论交流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如能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则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关键还在于讨论问题的设置,例如在初中物理课教学中,设置一些多变题、多解题,发散学生思维,如在初三物理“电流对磁场的作用”的教学中,不直接做三个实验“通电线圈在磁场里运动”,而是将课停住,提问,同学们知道通电导体能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现象后,现在最想干什么?同学们开始讨论,纷纷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刚才同学们一些想法能实现吗?直到有同学想到把导体制成方框,用圆周运动代替直线运动为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发明各种电动机。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发散思维的开启点提问,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