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新

2024-08-25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新(精选8篇)

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新 篇一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09合同段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中铁18局集团

编制: 审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09标项目经理部

2013年10月18日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标语,严禁吸烟。

2.施工中需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氧气瓶、乙炔瓶等)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由专人(赵守华、杨德忠)保管,合理存放。

3.生活区宿舍严禁使用电热器具,设置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识,开展消防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骆乐)。

4.施工现场及生活区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设施(消防栓、灭火器),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明确维护管理责任人(骆乐),消防栓设置明显标识,周围3米内不得存放物品,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消防通道,宽度不得小于4米,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畅通。

5.现场动火前必须向安全部进行动火作业审批,由用火负责人(骆乐)审批签字后方可动火,审批证当日有效,用火地点变换,应重新办理,动火作业前应对可燃物进行清理,作业现场及周边无法移走哦可燃物应采用不燃料对其进行苫盖。

6.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明火,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7.凡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各、管道、地沟等处,动火前,必须进行置换清洗,隔绝易燃气体来源,经检查批准后方可动火,当动火场现场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立即停止动火作业,待采取安全措施,经检查批准后方可继续动火。8.施工中不得大面积使用脱漆剂等易燃液体。在现场喷漆时,要有良好的通风措施,不得和其他工种交叉作业。

9、.生活区宿舍内不设插座,空调插座密封,设集中充电室,并设有监控对其监控。

10.制定消防巡查制度,每天由专人(刘伦虎、祝建国)进行消防检查,消除隐患,并填写巡查记录。

11.成立消防应急队伍,共计15人,组长(杨松波)负责每天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做到三知三会,发生火灾及时投入抢险中,保证不发生火灾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新 篇二

最近几年,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一些典型事件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食品安全工作, 从最早爆出的“苏丹红”、“注水肉”问题, 到后来波及全国的“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同时人们也在质疑:生活中的食品还有安全的吗?

所谓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 符合相应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 降低疾病隐患, 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食品安全工作更是不容有丝毫的懈怠。政府作为主要行政职责部门, 肩负着监督和监管的职能, 如何在新时期结合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那么, 应该怎样做好我国新时期的食品安全工作呢?

一、查找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

问题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解决问题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只有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我们才能够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才可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有效强化工作效果。就目前来看, 导致现在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食 品 原 料 污 染 问 题 较 突 出 。

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很多生产者的第一追求。在这样的形势下, 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户大量使用高残留、剧毒的化肥、农药等提高产量; 而养殖户则大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这些行为虽然表面上给他们增加了一定收益, 但明显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食 品 加 工 方 面 问题 比较 严 重 。

受生产水平、经济条件和生产者素质的影响, 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防疫意识较差, 生产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并且其中大部分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 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 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保证设施, 但他们往往逃脱政府的监管, 这样就存在较大隐患。

3.不法 企 业 片 面 追 逐 经济 利 益 。

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 忽视食品质量安全, 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 超量使用添加剂, 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特别是一些重要行业企业像三鹿这样的企业, 它造成的破坏程度是难以估量的。

4.政 府 行 政 管 理 工 作 需 要 进 一 步 提 升 。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政府的多个部门, 但相关部门间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存在各自为政的现状, 职能权限规划不清, 往往存在监管漏洞, 而这些漏洞可能就是问题出现的源头。同时, 受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的制约, 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然, 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如流通环节的污染, 市场经营者、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解决。

二、根据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是从源头抓起, 构建食品安全防护体系, 建立统一完善、具有统领能力的长效监管机制。工商部门要在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和食品消费各环节中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强化对食品的准入、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 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 强 立 法 , 建 立 和 完 善 统 一 协 调 、权 责 明 晰 的 食 品 安 全监管体系。

从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看, 加强立法工作建设尤为必要。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 又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理论、方法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由于食品的产业链太长, 我国地域范围大, 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不可能也不必将食品安全的监管统一在一两个部门。当前, 应重点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 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 权责进一步明晰, 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率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同时进一步探索多种管理模式, 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 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两个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 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 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 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

2.抓 好 农 牧 产 品 的生 产 环 节 , 净 化 源 头 。

农牧产品的生产环节是整个食品安全的源头, 因此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首先要从这里开始, 因为保证食用农产品和生产食品的原材料质量, 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资、农药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 加大对食品原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还要对生产者加强宣传, 鼓励他们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3.严 格 审 查 食 品 加 工 环 节 , 抓 好中 间 。

严把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关。对食品生产企业涉及前置审批条件的, 依法进行审批、登记, 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一律不予核发营业执照;严格监管。对消费投诉的食品质量问题, 要追根溯源, 会同质监部门追究生产企业的责任, 堵住违法食品的生产源头。

4.初 步 建 立 我 国 食 品 安 全 信 用 体 系 。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 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 而且需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运用市场规律, 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总之,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食品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 它是关系国家稳定、人民生活健康的关键环节, 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本职工作,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改善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使一些人为了所谓的“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 其中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唯有认真查找问题根源所在, 根据问题出处有的放矢地采取必要的严格安全防范措施,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3.新时期桥梁安全管理策略 篇三

摘要:我国桥梁安全问题较为严峻。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桥梁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了在各个阶段优化桥梁安全管理的策略。为确保我国桥梁工程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安全安全管理策略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桥梁大国,据统计,至2008年末我国有公路405.7万公里,有公路桥56.36万座243.99万延米。在各种桥型桥梁领域中,我国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跨大江大河、跨海大桥的质量和安全性是毋庸质疑的,但是从总体而言我国公路桥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问题,当前探讨我国桥梁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桥梁安全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如何管理好现有桥梁,保持桥梁的完好工作状态,保障桥梁的行车安全,是摆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通过对历年桥梁事故的研究分析,发现在桥梁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超负荷问题 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剧增,使桥梁老化、破损日趋严重。另一方面,超重车、集装箱车、大吨位车的出现加重了桥梁的负荷,致使许多公路、桥梁刚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裂缝、桥面板断裂等现象,加速了桥梁的损坏。特别是一些原设计荷载标准采用的低标准殴计的桥梁。难以适应重载车辆日益增多的需要,甚至出现超载车辆压垮桥梁的现象。

1.2 设计的错误和缺陷问题 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受生产力水平、自身能力的翩约,使得桥梁设计理论和设计规范完善和更新缓慢甚至严重滞后。有些桥梁设计上不是很合理,结构构造处理是很完善,桥梁在早期运营时其缺陷并不明显。运营一定时间后,病害逐渐显现出来。另外,设计时由于缺乏法治观念和科学管理与风险投资意识,使桥梁寿命周期设计与养护管理的脱节,设计时没有认真考虑不可预见的飓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使桥梁的安全存在重大的隐患等。

1.3 施工措施不力问题 有些桥粱由于受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施工手段等影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其危害也逐渐在发展。施工措施不力或工艺程序不当,也包括偷工减料、制造工艺不当及落后、新材料的使用寿命预期不当以及有建筑质量隐患等。

1.4 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1.4.1 没有科学的桥梁设计监督体系。重庆綦江大桥突然垮塌后,专家们在调查中迟迟找不到工程设计委托书,也没有设计专用章,设计手续不全,完全可以认定是没有任何资质条件的私人设计。实际上,设计缺乏监督在国内并不少见。设计控制在部门,设计方案两三天的时间开个审查会就算通过了,对于结构性细节处理不再做精细考虑。其实有些设计院问题还是很多的,由于受地方主义、部门利益的驱使,一些从来没有设计过大桥的设计院,居然可以承担大型桥梁的设计工作,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拿出设计图,别说通过科学设计不断寻求创新的机会,就是能否保证工程的安全都令人担忧。

1.4.2 施工期间缺乏监控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的工程在整个施工期,只安排很少时间派工程师进行检验。还有的工程在新型结构关键施工阶段,结构工程师却不在现场。在合同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师务必严密监控施工过程。

1.4.3 工程竣工以后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和监测。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对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往往存在较多隐患,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桥梁工程的正常检测要求。

2 新时期桥梁安全管理策略

2.1 施工前安全管理策略 施工前整体把握工程概况,便于施工管理,预防事故发生。每项工作都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熟悉施工图纸,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这样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完善工作。

2.2 施工中安全管理策略

2.2.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认真审核安全施工方案 监理组内部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监理内容和方法,编制安全生产监理计划,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了审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如江苏方山大桥是系杆拱桥结构、铁心桥是悬浇挂篮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难度较大,两个大桥都跨越秦淮河,跨度比较大,特别是方山大桥桥高而窄。支架搭设分为三层。存在支架安全和稳定问题。监理会同专家多次审核了施工方案,确保桥梁和支架的稳定。在挂篮施工中,对挂篮的安装和拆除也多次审核了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方案。在老桥拆除中。认真审核了老桥拆除方案,对爆破的施工资质提出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好安全应急预案工作。注意高温期间和各季节施工安全。

2.2.2 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的完善 先进的施工技术为桥梁向大跨、轻型、高强、整体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也是桥梁快速、安全施工的可靠保证。装配化施工大大减少了桥梁建造的户外作业,有效的减少了各种自然条件的干扰。悬臂法施工,省去了庞大脚手架工程和繁重的人工劳动,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消除了支架安全和变形的疑虑。

2.3 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策略 桥梁和人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老化、病变,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则会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缩短其使用寿命,甚至发生倒塌事故。

大家都比较重视桥梁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一般会采取很多有利措施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但在桥梁使用阶段,桥梁潜在的损伤,人用自己的感官难以觉察,往往被忽视。这种“暗伤”(潜在的损伤)逐渐加剧,对桥梁的危害加大,终结桥梁的使用寿命甚至促使桥梁发生突发的坍塌事故。而桥梁倒塌事故大多也是发生在桥梁的使用阶段。故在桥梁的使用阶段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养护的力度是必须的且迫在眉睫。

为了使桥梁在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可以对大跨度的桥梁和中小跨度的桥梁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即:对大跨径的桥梁采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进行安全管理,而对中小跨径的桥梁采用桥梁安全性能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艾光建.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研究[J].管理视野.2007.(5).

[2]马福春.加强超载管理,确保桥梁安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

4.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新) 篇四

一、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安全目标的实现。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原则

1、实事求是。目标的制定、实施与调控幅度,要与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当年市、区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相一致,要体现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原则。

2、客观公正。目标的制定、分解和实施过程的监控、检查及考评、奖惩,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

3、分级负责。县安监局对各社区、直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各目标责任人对自己所承担的目标负责,实施目标中发生的问题由各目标责任人协调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应及时上报,由上一级目标责任人裁决。

三、目标管理体系

1、公司最高管理者或总经理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由总经理主持、公司领导及安委会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批准公司安全生产目标。

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目标。

3、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按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的具体要求负责组织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目标展开分解与对策实施细则的制定。

四、规定内容

(一)安全生产目标制定程序

1、根据公司安全生产总体目标(集团公司下达目标)、安全方针、安全管理流程要求、生产经营的指标,车间、科室提出各自的年、月度安全生产目标。

2、安全科负责汇总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由安委会、公司领导对建立的安全目标进行审查,审查其全面性和合理性,经审查合格后形成公司年、月度安全生产安全目标。

(二)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分解

1、公司将形成的年、月度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到车间、科室。

2、车间、科室将各自的安全生产目标进一步分解到班组、员工。

(三)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实施

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由总经理审批后生效,由车间、科室及相关人员共同组织实施。

(四)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考核

1、月考评。每季度末,各车间、科室对每月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考评结果报到安全科考核。

2、年终考评。当年12月31日前,各车间、科室对当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报安全科考核。安全科对各车间、科室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形成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情况报告,报总经理审定。

月考评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年终考评作为评选先进及该项目目标得分的重要依据。

(五)安全目标的调整

1、安全生产目标的调整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由各车间、部门在管理评审会议上书面提出并须说明原因,经主管批准后负责部门备案报总经理审批,并作为检查和考核的依据。

2、除特殊原因外,原则上本中不得对本安全生产目标进行调整。

(六)安全目标制定流程工作程序

1、公司突破以事故伤亡为唯一的安全指标,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全面先进的安全目标体系。

2、对整体目标,特别是所管理部门的目标提出具体意见。

3、对各自职责范围内安全目标提出书面意见。

4、根据讨论结果及相关部门书面意见对初步方案进行修订。

5、对建立的安全指标进行审查,审查其全面性和合理性。

6、根据安委会的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全公司的安全目标体系。

7、将全公司的安全目标分解到各车间、部门。

8、根据分解到本部门的指标,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建立本部门的安全目标体系。

9、将安全目标进一步分解到班组、员工。

10、安全科汇总、审查安全目标值。

5.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新 篇五

第一部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一、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危险化学品购销制度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五、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八、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九、应急管理制度

十、事故管理制度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二、出入库管理制度

十三、销售记录管理制度

6.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新 篇六

为了规范公司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设备监造验收、施工安全管理、竣工验收、竣工交接、生产准备等有关事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新、改、扩建生产性建设项目。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3 管理职责

3.1 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实施负全面责任。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对未通过“三同时”审查备案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投产。

3.2 后勤部为公司工程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公司工程项目建设的开工报建、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综合管理工作;协调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四大控制。

3.3 安监部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监督落实。3.4 设备部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设备采购安装等事宜。

3.5 生产部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试车、组织生产试运行等事宜。4 工作程序

4.1 公司必须将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按《焦煤集团招标管理办法》规定程序选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4.2 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资金计划内容、规模及标准组织工程设计、施工等建设活动,严禁超计划、超标准。重大设计变更和隐蔽工程必须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3 公司不得迫使承包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承包工程,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设计标准或者工程施工质量。4.4 公司必须严格履行建设工程合同会签、会审制度。

4.5 公司应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认真履行合同。对于履约情况不好的单位,应及时采取督促整改、处罚、直至解除合同等措施,解除合同的应经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后,书面报焦煤集团工程主管部门备案。

4.6 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进度验收,拨付工程进度价款;及时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做好单位工程竣工验收。4.7 项目建设工程必须通过焦煤集团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后方可移交、投入使用。

4.8 项目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4.8.1 取得焦煤集团下达的工程建设资金计划。4.8.2 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均已确定。

4.8.3 施工图纸已设计完成,并通过图纸会审。

4.8.4 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备案等手续。

4.8.5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4.8.6 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安全施工组织措施。

4.9 公司工程项目建设开工前必须办理开工报告,办理开工报告时需准备以下资料:

4.9.1 中标通知书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4.9.2 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的施工监理合同。

4.10 公司项目工程建设竣工后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方可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4.10.1 已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工程施工内容。4.10.2 施工单位在单位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自检自验,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施工图纸及合同要求。

4.10.3 施工单位有完整的技术质量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4.10.4 监理单位组织了单位工程竣工预验收,施工单位对预验收过程中提出的质量问题已整改完成。

4.10.5 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对于未实施监理的工程项目,公司应对工程进行质量评估,具有

完整的工程管理和技术质量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经工程建设项目工地代表、公司技术负责人和工程管理负责人审核签字。

4.10.6 勘察、设计单位对工程的勘察文件、施工图设计及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实际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检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应经该工程的勘察、设计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4.10.7 单位工程质量保修书已签订。

4.10.8 施工单位已向公司提交单位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4.11 公司收到单位工程竣工报告后,对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4.12 公司组织的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质监机构监督下,并按以下程序进行:

4.12.1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4.12.2 审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档案资料。4.12.3 实地查验单位工程质量及合同执行情况。

4.12.4 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价,形成经验收组签署的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意见。各方意见不一致时,应协商提出解决办法,重新组织验收。

4.13 单位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向质监机构上报

单位工程质量认证或工程备案申请。

7.新形势下的企业安全管理 篇七

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要紧紧围绕人而展开。因为,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每个员工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层面上,而且在安全管理活动的各层面、各环节中,都需要由人来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落实。因此,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和谐的安全管理氛围,形成一个优秀的安全管理团队。

1. 重点抓住抓好三类人

(1)班组长(或班组安全员)。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最易发生生产、质量和人身事故的地方。而班组长或班组安全员是最早发现隐患、能第一时间处理并解决问题的人。因此,充分发挥班组长或班组安全员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2) 维修作业人员。由于电器、机械、气路、油路、循环水路是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的重点关注部位, 也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 维修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保养或故障排除, 所以, 必须提高这些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3) 新入厂员工和转岗、复工人员。因为新员工对工厂危害因素不了解, 操作规程不熟悉;转岗员工到新的工作岗位, 对新工作岗位危害因素不了解, 操作规程也陌生;复工人员对岗位节奏不适应, 需要对他们重新培训教育。所以这些人员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

2.用情感进行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融入情感。在实际工作中情感的运用, 能起到行政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企业内部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员工的内心情感, 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以及自觉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如:见面问声好、纠正违章不要大声斥责、警示语充满对员工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以及避免用生硬、教训的语言语气等, 使员工在细微处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 才能上下同心, 消除抵触情绪, 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应营造一种用情感做黏结剂, 凝聚力强大的企业安全管理氛围, 从而达到避免各类事故发生的目的。

3.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

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足和不安全行为,以及工具、机械设备和材料等处于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管理不到位。因此,企业要建立一整套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来约束规范员工的生产行为,不断消除安全隐患,教育培训员工提高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管理不是某个人和某个部门的事,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职位都有不同的安全职责,应履行其不同的安全义务和责任。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公司、部门(车间)、班组、个人的安全管理网络,从上到下、纵横结合、贯串于生产全过程、全方位中。

强化管理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核心

我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以制度的力量来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到位的一种运行机制,是一个责任确定、分解、传递、监督与落实的有机整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运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因此,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是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主要职责之一。

2. 健全各项制度是保证

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的同时,还要制定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它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安全例会制度、特种作业及其人员安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物品及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规定、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各环节安全操作规程等等。以此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人身和质量事故。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一整套制度体系,使企业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落实规章制度是关键

完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中,不能成为人们生产过程中的行动准则,事故仍然难以避免,安全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贯彻落实安全规章制度,这是控制安全事故、减少事故灾害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失、实现安全目标的关键。

(1)加强教育与培训。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应根据其不同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进行内容不同的安全教育培训。对操作者的教育培训,应采取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方法,使之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要领,了解本岗位危险点源,知晓企业危险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安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方法等,使之树立强烈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对各级管理者、监督者的教育培训重点是: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具备处理一般事故的能力;而对于安全管理人员则应进行专业培训,使之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专业能力和水平,具有处理较复杂安全事故的能力。

(2)定期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检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规章制度,既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员工每天上岗操作前,对自己的岗位或工序进行自检;二是管理者、监督者每天坚持现场巡查,若发现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三是公司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指令并督促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四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展开各类专业、专项的安全检查。通过,各种安全检查,达到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3)养成良好习惯。西方一个哲人说: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日常养成的,并且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安全生产要常抓不懈,不仅是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各类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而且最终落实还要靠规范人的行为,进而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使安全生产真正落到实处。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明文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其内容包括:生产运行中安全卫生环境设施改善的投入、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劳动保护用具用品的投入等。这是企业具备最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的重要保障。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投入

(1)针对“新、改、扩”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因素,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最大限度地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

(2)“新、改、扩”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即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设施,确保项目不留安全隐患。

(3)“新、改、扩”项目的竣工验收,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有关法规和标准,由专业部门进行检查、检测,保证项目满足安全要求,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2.安全装置、安全设施维护保养以及改善更新的投入

(1)特种设备如锅炉、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维护保养、检修检测。

(2)危险品及有害物品的安全防护设施,使之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消防设施、设备、灭火器材维修更新。

(4)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维修、更新改造等。

3. 员工教育培训及工伤保险投入。

(1)按照规定为员工按时交纳工伤保险。

(2)劳动保护用品、防护用品,保证按时按需发放。

(3)有关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及到期复试。

8.试论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 篇八

【關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行为、病人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不受任何意外伤害所进行的所有管理活动[1]。也就是说,护理安全管理就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不发生相关法律规定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相关文献报道,每年因疏于护理安全管理而死亡的病人达到10万人以上[2]。随着生命价值观和健康观深入身心,人们对医院护理安全隐患愈来愈关注。本文就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进行了综述。

1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方法,该方法不只是关注问题表征,而是将问题根本原因逐步找出,并加以解决。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是系统化处理问题的过程,先确定问题并分析问题,之后找出解决办法,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其目的是找出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什么方法能够阻止问题再次发生[3]。在医院护理安全缺陷中,首先,系统原因是护理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医疗安全隐患缺陷来自系统的问题,占据了3/4左右,护理安全隐患中,出自系统问题的占据4/5以上,并且多数的护理缺陷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于系统环节中某个或多个因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因此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并不能只一味处罚个人,而应更多地着眼于系统本身,通过系统本身的改进,来到对护理缺陷的完善。其次,教育培训因素是护理缺陷最为常见的根本因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造成医疗缺陷中,有一半左右都是由培训和沟通问题导致的,主要有安全意识淡薄、正确工作流程和方法不足、培训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此外,还有沟通因素(如与病人沟通不足,用语不当等)、工作任务因素(如工作负荷过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组织管理因素(如制度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等)、环境设备因素(如设备故障、布局欠妥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护理安全缺陷。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对系统和护理工作流程的完善,注重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并仔细梳理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加以简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口服药物发放程序、长期液体编制程度、手术病人交接程序等;配置药物配发定时器,减少漏发现象;静脉液体药物与外用药物等要分开放置;做好沟通工作,加强设备管理,更换不合格设备,故障设备及时维修,加强设备保养工作。

2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病人安全文化

从病人安全文化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定义就是个人或机构行为的一种整体模式,在相同信仰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努力使护理服务中可能引起的病人伤害降到最低。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病人安全文化,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又一新思路,备受诸多医院管理层的重视。护理安全管理中的病人安全文化,主要包括病人安全走访、资源报告系统、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技巧训练、病人为病人安全、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病人安全走访,主要是指医院管理人员常走访基层,并询问有关病人情况,找出安全隐患,对系统进行相应改进。自愿报告系统,就是提供一个发现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的机制,以此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前瞻性地预防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技巧训练,注重对护理人管理人员和护士团队协作精神,互相提醒、监督,杜绝护理缺陷,提高医院安全文化水平。病人为病人安全,鼓励病人为病人安全把关,杜绝安全隐患发生。教育培训和护士人员配置,注重对病人展开安全文化教育,建设和谐的医疗环境,并通过合理护士人员配置,实行弹性排班、层次管理,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病人安全系数。

3 护理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因素风险评估机制成为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病人病情和相关信息,对各类病人进行相应的风险等级评估和量化分析,从而提高病人和护理人员对病情的程度和预后有深刻的认识,并指导相应的治疗。通过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机制,使护理安全管理呈现信息通畅、随时警惕、公正、灵活、不断学习等特点。Reason等报道,通过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评估机制,使管理者对组织情况了解更加深入,护理人员各种失误报告意愿更加强烈,对各种意外情况更加关注,无惩罚文化更加深入,组织反应更加灵活,同时对新知识学习意愿更加强烈,对减少护理风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 小 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实现护患根本利益,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能有效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相信随着护理安全管理的完善,医疗系统必将实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筱慧,叶文琴,朱建英,等.举证责任倒置与护理管理新思维[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0(03):271-272.

[2] 张文娴,崔妙玲.在护理工作中影响患者安全的六大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4(06):560-562.

上一篇:发挥四个带头作用做好自身廉洁自律[银行]下一篇:教师中学生期末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