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参考

2024-09-26

教科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参考(精选4篇)

1.教科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参考 篇一

幼儿园教科研计划参考模板

幼儿园教科研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育活动,通过幼儿园教科研工作提升,不同完善教育水平和质量,更好的培养好幼儿园小朋友的教育,下面是幼儿园教科研计划参考模板,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安排幼儿园教科研计划吧!

上学期我们教科研工作主要以新《纲要》为工作指南,努力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教科研计划参考模板

一、新的一学期,我们教研工作目标是:

做好科研指导和服务工作,为教师科研提供条件,帮助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功

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对实验课题要根据实验计划认真实施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要动员教师人人关心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积极建设科研骨干队伍。

做好科研成果的发表和推广工作。做好教师论文的征集、上送工作,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作为我园教学特色――蒙氏教学,我们仍作为本学期科研的重点,在学习和实践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我园教师的观念都悄然发生了变化。

蒙台梭利的许多优秀思想让我们深切地感到什么是尊重儿童,什么是科学的观察和引导……本学期我们在学习选择他人的课程基础上,转化为我们自己幼儿园的课程系统,转经为教师的实施课程,结合蒙氏教育,建构一种相对稳定的适合我园实际的园本教育思想。

教学有一套自己的操作模式如何有效地解决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园本土应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蒙氏延伸教学,这就成为我们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我们要结合平时的教学,试图从教育目标、环境创设、教育内容、活动组织形式、时间安排等方面的研究中寻求蒙台梭利教育融入我园教育中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园本课程系统。

二、教研工作的任务

1、教师观念的整合。深入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从教育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等方面与新《纲要》进行对比学习,将蒙台梭利教育中能实现新《纲要》目标的,符合合新《纲要》精神的吸纳作为园本课程系统的补充。

2、研究如何进一步创设扩展蒙台梭利式的开放和自由的环境(校园环境、教室环境、教师与儿童互动的环境、家庭环境),积极开展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以弥补我园现有的课程的不足。

3、以主题为核心经验,形成幼儿认知探索学习的知识范围,以蒙台梭利式的自由选择活动(工作),建构幼儿的个体学习经验。并以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选择活动,区角游戏(角色游戏)整合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形成园本课程系统。各年级组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

4、为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取得家园一致的教育,以“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长活动日”、“家庭中的蒙台梭利教育”、“家长园地”、“家访”等方式有效地开展家长开作。

5、学习和运用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评价思想以及样的课程评价理论,为逐步形成园本课程评价系统作准备将要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教研工作的时间及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结合本园招收的四个蒙氏班教学进行整体教育研究。该项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调查法进行具体的研究,由各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负责记录。

(二)参加研究人员:全体教师

(三)研究的时间及步骤

1、研究的.时间:春学期

2、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

(1)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组织管理、修改。

(2)比较学习和培训:新《纲要》精神及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学习及内容、教具的操作培训。

(3)进一步创设“蒙台梭利”式的新型教育环境。由年级组长带头负责。

研究阶段

(1)在上学期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操作培训。特别是深入学习,理解新《纲要》精神并与精神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进行观念、目标、内容的整合。

(2)进一步创设和提高扩展,具有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开放和自由的环境,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及一日活动环节的结构。

(3)根据《纲要》精神,运用整合的思想,选择适合的主题为核心经验,形成幼儿认知探索学习互相联系的知识内容,并按照幼儿园现有的幼儿年龄特点,融入蒙台梭利的自由选择活动(工作)的教育内容,制定大、中、小班的实验教育实施计划。

(4)切实采用适宜的组织教育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达到最优化的整合。从而完成课程计划,并根据实施的情况调整,生成和延伸其教育内容,制作延伸教具。

(5)追随儿童的发展,制定观察评估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宜性,以实现让“教育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最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6)积极探索利用现有的蒙台梭利式物质环境,开展角色游戏的理论依据和实际依据。

四、总结阶段:

完成后期的调查工作,整理资料、分析过程性材料、综合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作好结题准备。

2.教科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参考 篇二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孝感市所有设置新生儿科的医疗机构,共15所,其中2所三级医疗机构,13所二级医疗机构;7所综合医院,6所妇幼保健院,2所中医医院。

1.2 方法

1.2.1 成立调查小组

孝感市卫生局领导,成立“孝感市新生儿病区护理人员现状调研小组”。小组成员在“孝感市住院新生儿疾病谱调查研究”[2]课题团队基础上增加6名护理管理人员,其中从事新生儿护理管理人员2名。

1.2.2 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2)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测量表:采用潘银河等[3]修订的量表,包括科研实践能力、问题发现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资料分析能力、科研设计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6个维度,共30个条目。总分为120分,0~40为低水平;41~80为中水平;81~120为高水平。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4分分别表示无法做、较少做、尚可做、经常能做和完全能做。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越强。(3)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采用李小妹和刘彦君制作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4]。内容主要有护理工作及专业方面、工作量及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及资源问题、患者护理方面问题、人际关系及管理的问题。(4)职业疲溃感量表:采用由陈素坤[5]修订的中文版量表,3个维度22个条目,各维度得分独立。内容主要有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情感耗衰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说明职业疲溃感越高。

1.2.3 调查方法

对孝感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新生儿科护士进行调研,采取实地调查法。调查前,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调查时,调查人员深入病区。共发放问卷154份,回收154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新生儿病区护士一般资料

15所医院新生儿病区中,共154名护士,均为女性;学历:中专12名,专科113名,本科29名;职称:初级128名,中级24名,高级2名;工作年限:5年内90名,6~10年29名,10年以上35名;婚姻状况:未婚69名,已婚82名,离异3名;编制情况:正式编制39名,合同编制115名。

2.2 新生儿科护士科研能力调查结果

护士科研能力总分平均为(36.06±13.33)分,科研处于低水平。其中处于低水平(0~40分)占79.76%,处于中水平(41~80分)占19.76%,处于高水平(81~120分)占0.48%。

2.3 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结果

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轻度为15名,中度为106名,重度为33名。

2.4 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倦怠调查结果

情感耗竭分布在1~10分之间,低度98名,中度36名,高度20名;工作冷漠感分布在3~12分之间,低度105名,中度30名,高度19名。工作成就感分布在23~40之间,均为低度。

2.5 科研能力与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的相关性

相关性研究显示,新生儿病区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高度水平,科研能力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工作压力中的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与科研能力的文献查阅、资料处理、科研设计和科研实践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倦怠处于中等水平,科研能力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与科研能力的文献查阅,资料处理,科研设计和科研实践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处于低水平,护士缺乏对科研的选题、设计、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分析、论文的撰写等相关知识。这可能与新生儿科护士科研意识淡漠和接受教育程度有关。

本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儿病区护士科研能力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高度水平,稍高于国内相关研究[6]。其中,工作压力中的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与科研能力的文献查阅、资料处理、科研设计和科研实践呈显著负相关(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新生儿科为全无陪病区,具有工作负荷大,岗位风险高,责任重等;新生儿病区护士科研能力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工作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与科研能力的文献查阅,资料处理,科研设计和科研实践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能是新生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高紧张度的工作状态,使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护士精力和体力高度透支,导致情绪疲溃。护理人员疲于应付工作,消极面对科研问题和撰写论文。提示管理者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减少职业倦怠,提高专科素质和科研素质。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科护士科研能力水平及其与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护理人员一般调查问卷、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154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科研能力处于中低水平;护士工作压力处于中重度水平;工作倦怠中,情绪耗竭、工作冷漠感、工作成就感、科研能力与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呈负相关。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进行干预,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减轻工作倦怠,以提高科研水平。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士,科研能力,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

参考文献

[1]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9.

[2]陆敏,杨树杰,付汉东,等.孝感市医疗机构新生儿医学医疗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3):192-195.

[3]潘银河,程金莲.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的修订[J].护理研究,2011,25(5):1205-1208.

[4]李小妹,刘彦君.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5]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7-218.

3.科研工作公选参考资料 篇三

关于如何加强科研工作的几点意见...............................2 中小学教学科研意义和作用....................................6 中学教师参加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6 怎样看待做教育教学工作和从事教育科研之间矛盾...................7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7 卢连大厅长在第五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 青年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13

关于如何加强科研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如何加强科研课题过程管理

管理出效益,对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更是如此。以往学校教育科研之所以效益不高,和学校疏于教育科研的管理不无关系。当然也是和学校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以及具体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从开题到结题的全过程,一种是指除了开题和结题的中间过程。这只是范围大小的不同,对我们研究问题的影响不大,这里主要谈教育科研的中间过程的管理。

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它是科研能不能正常实施,能不能取得实效的关键。有位老师说他们学校的教育科研流程是:申报(随意)——遗忘——上级催缴——剪剪贴贴抄抄。这决不是某一所学校如此,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样的过程就是没有进行管理,也是不可能出成效的。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育科研课题的认识不足,把科研课题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是游离教育教学之外的多出来的事情,认为不是教师能够做的事情,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没有关系。这种种错误认识造成了对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松懈乃至缺失。这里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当然问题主要是出在领导层,课题管理的根本还是要学校的重视,否则即使有了制度也不见得会认真执行。

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管理手段保证教育科研的正常开展,其主要功能在于督察和指导。督察是了解教育科研的运作情况,是否正常开展,是否遇到什么问题。学校督察教育科研的进展需要学校科研制度的保证;指导则是帮助教师解决教育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内部的科研督察可以安排定期的检查汇报,还可以组织座谈、交流、研讨等活动。教师教育科研出现停滞现象,可能是因为不重视(忘了有这回事情),懈怠(怕麻烦),对这种情况,应结合科研制度予以帮助;对于教育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或者不得法,则应予以指导,也可以邀请专家参与诊断。

加强对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也包括对教育科研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管理。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教案,集体评议的记录,研究课上课的报告等,这些材料既是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研究过程。

为使教育科研能够切实实施,在审批立项时就要对教育科研的操作性予以充分重视。否则即使立项了也无法实施。

教育科研结题也要改变以一篇论文交差的惯例。单一的教育科研报告或一篇论文容易导致过程落空的情况,因此结题时应当附加研究过程的资料。

当然,学校在过程管理中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也是必要的。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①选题→②文献综述→③形成假设→④选择研究方法→⑤对变量进行分类→⑥选择被试→⑦制定研究方案→⑧资料收集和整理→⑨得出结论→⑩撰写科研报告。

1、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的主要内容

计划:研究活动的设计、人员分工等 执行:按计划执行 检查:是否回到研究的目标上 总结:对经验进行提验梳理

2、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之一:开题

(1)开题的意义。

使研究人员知道,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请专家或行家对课题进行思考,提出意见,集思广益;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2)了解课题的来源,区分课题的级别。

对课题重新认识,研究人员目标共识,研究任务能否达成,研究方法与问题思考,落实研究的具体方案。

(3)准备工作。

讨论研究具体方案、研究人员分工子课题、分解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回答下列问题:研究现状与进展、采用的主要方法、研究的设计、主要措施(分阶段与步骤)、研究人员与研究任务落实、可能有创新的地方或有困难的地方。

(4)开题会程序。

邀请哪些人参加活动(课题下达单位或委托有关单位专家参加、相关领域专家、领导(给保障)、课

题研究的所有人员)。

主持人是谁(课题内部找人、课题外的人主持(校长、规划办)、重点课题,原则上是下达课题单位派人)。

基本程序:介绍来宾、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课题组补充、参会人员互动交流、承担单位领导作保障性讲话、课题组表态。

3、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之二:活动(课题研究的关键)(1)研究人员的培训 主持人对项目的具体分析、学习课题有关理论、参加课题下达单位的培训。(2)课题研究活动的设计 课堂观摩、课外实践、研讨会、讨论课题研讨中出现的问题、有关材料的分析。

(3)调查与测查

设计问题(针对性与有效性)归因分析(合理性与科学性)调整课题目标(在实验中期可以调整——微调)(课题组不能对自己的课题作测查。测查单位:应该是课题下达单位或其他相关单位)(4)研究反思 研究计划调整、研究过程调控、实验因素与非实验因素的调控、研究人员的调控。

4、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之三:资料

理论性资料:著作、论文、法规文件、现状与调查数据。计划性资料:方案、计划、开题报告、子课题方案、实施意见。基础性资料:研究人员已有成果、研究保障(工作量制度)、研究的条件。

专题性资料:专题报告、专项总结、专项调查、专项讨论、专项测查。过程性资料:管理手册、教案、课堂实录、课后分析、观察记录、典型事例、反思记录。实效性资料:考试题与考试成绩、小制作小课题研究、实物教具、获奖证书。总结性资料:阶段总结、中期报告、研究报告(成果)、工作报告(实施)、调查、测查报告、论文著述。影象资料:照片、展版、光盘、录象带、磁带。

5、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之四:结题

(1)研究报告(这是做课题最重要的成果,评审最重要的材料)

背景、研究设计、主要措施(为成果产生的主要措施)、主要成果(核心)、问题(深化研究或其他人研究的话题)。

(2)工作报告(课题开展中做了哪些工作)

课题的由来(下达任务单位)、研究进展(分类写:培训、调查、活动等)、人员安排、经费使用。(3)原始资料

调查表、测查表、论文改动记录、教师教研笔记、统计分析原始表。(4)物化成果

论文、大会交流稿、著述(出版的论文集、教师发表的论文、教材、教师发表的教案、评课集,专著(集中主题,有自己的观点))、研究报告、专题报告、教材。

(5)结题形式 专家通讯式(集体与个人)材料结题 专家会议式(现场结题)(6)结题会议程(由下达课题任务单位主持评审)介绍评委 课题组作研究报告 课题组作工作报告 课题组成员补充 答疑 休会、专家评审 宣读评审意见 颁发结题证书 专家讲话 领导讲话 课题组讲话 评审组成员:人数5——9人 课题单位可以建议评审专家,由课题下达单位聘请专家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内容

1、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制度

学校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方针与政策。良好的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根本保障。

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主要有8个方面的内容:

(1)规划制度。教育科研的周期一般比较长,所以学校对于科研工作应当有一个规划。如《“九五”科研规划》、《2000年科研规划》等。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一般来说应当对学校教育科研的长远目标、任务、主要研究内容、发展阶段和要达到的水平做出明确的规定。

(2)立项制度。立项就是对课题进行论证,并将通过论证的课题列入学校研究计划,纳入教师正常工作的管理措施。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不论是上级下达的研究任务,还是教师个人申报的研究课题,都要经过申报、论证、立项的手续。质量和效益的课题还要积极向县(区)、市(地)、省和国家申报,争取列入本县、本市、本省至国家的教育科研规划中。

立项制度的作用主要有:(1)、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门掌握本校科研的实践情况并加强管理和服务;(2)、有利于加强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引导教师选择那些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都较大的课题进行研究;(3)、有利于提高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成功率;(4)、有利于学校教育科研有一个头尾齐全的过程。

(3)学习制度。搞教育科研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证明,没有学习伴随的科研常常是水平较低的科研。中小学教师在科研方面需要学习的

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科研方法知识;二是自己课题研究内容方面的知识。

(4)检查指导制度。检查指导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已立项的课题进行定期汇报,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方法和措施进行诊断指导等。

(5)经费使用制度。科研经费是为了满足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经常性支出的费用。学校搞科研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对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做出明确的规定。

(6)成果管理制度。中小学教育科研应特别重视对教育科研成果的管理。要对科研成果的形式、完成时期、验收的标准以及推广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

(7)目标考核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是把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要达到的程度列入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的考核指标之一,列为科研室、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业绩的考核指标之一。从而把教育科研当做每个教师都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之一,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

(8)表彰制度。表彰制度是对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的有关规定。科研奖励有精神奖励、政策性奖励和物质奖励三种。精神奖励是指表扬和发证书;政策性奖励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工作量与教师评职、评优、晋升等挂钩,实行科研工作成绩好评职、晋级优先的政策;物质奖励就发奖金和奖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这三种奖励都是必须的。

2、选题立项

选题立项就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实际研究能力对广大教师申报的课题和其他课题进行论证,从而确定校级研究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并登记备案,公之于众的过程。对于重点课题还要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立项。

选题立项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许多学校由于忽视了这一环节,使学校教育科研限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以至于学校究竟有多少个课题,有谁在搞课题研究都不知道。由于没有立项还使那些有了一定效果的科研成果成了有尾无头的研究,大大降低了成果的可信性和科学性。所以,加强学校科研的选题立项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小学校选题立项工作一般步骤如下:

(1)学校公布科研的重点方向和基本要求或招标课题,下发《课题申报表》。(2)广大教师根据学校的重点和自身的情况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课题。

(3)学校里组成专家评审组,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论证的标准主要有实效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可行性。将既能完成又对学校工作有较大促进作用的课题列为重点课题,给以重点支持。影响力较小的课题列为一般课题,而那些没什么作用或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课题,则不能立项,也可以请申报人修改后再论证。

(4)将通过论证的课题,一方面列表公布,一方面分别建立研究档案,开始全过程管理。

3、制定学校教育科研计划

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按时间分主要有年度计划和学期计划,按内容分主要有科研计划和课题研究计划。科研活动计划是全校科研活动的安排;全校的课题研究计划主要是对学校的重点研究项目和已立项的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做出安排。

4、培训队伍

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方法和本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与信息,是很难取得较大成果的。

中小学科研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定时培训与随时指导相结合,专家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等办法来实施。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以下几点:

(1)把科研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之中,把加强科研培训当做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把科研能力当做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2)制定教师科研学习的规章制度。例如,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每两周就拿出一个下午做为科研学习时期。

(3)课题研究开始实施之臆,一定要以课题的参加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保证参加人员能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了解必须要求,尤其是搞教育实验研究,不培训就很难保证实施的科学性,甚至可以说,不培训就不能搞实验。

(4)学校要为课题研究人员的学习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为研究人员订阅资料、购买图书,支持研究人员外出开会参观学习等。

(5)要注意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的正确操作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6)要注意通过注意力的验收来引导教师逐步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5、组织研究

组织研究就是组织协调学校内的研究力量,以原课题组为基础,开展教育科研,并为研究提供相应支持与服务,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1)应充分尊重课题负责人的意见,给课题负责人以较大的自主权和宽松民主的环境。(2)要协调好各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注意发挥各项研究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3)要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做好支持与服务工作。科研管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4)组织好学术研讨与交流工作。

6、检查指导

检查指导是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以指导的过程,这一工作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科研管理人员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在检查指导中,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科研管理人员要能够发现研究过程中那些明显的违背教育教学规、教育科研规律和不按研究计划进行的问题,并及时地加以纠正。

(20恭请专家会诊,倾听专家意见。对于自己把握不住,拿不准的现象与做法,一定要请教育科研专家来帮助研究,有时还要组成专家组进行集体“会诊”,并请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改进措施。

(3)根据专家意见,做好阶段性小结,并把小结内容存入研究档案,即使不请专家,也要要求每个课题组,每个月或至少两个月进行一次正式的阶段小结。

(4)根据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以后的改正措施,对前几个环节中的内容进行反馈调整。需改计划的就改计划,需要改课题名称就改课题名称,以确保研究更科学、更实际、更有效。

检查与指导便于总结经验,更好地完善计划,从而保证研究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特色之一就是管理者和管理部门承担着比其他管理更重的指导责任。

7、评估验收

中小学校内部的科研评估验收,主要是对校内课题研究的评估验收。评估的内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考察该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等。

(2)研究计划的科学性、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科学性包括:①课题名称与研究内容是否一致,是否能代表该项研究,精炼程度如何;②研究假设的表述是否正确;③研究措施是否得当、科学;④研究方法是否可行,是否科学;⑤整体研究思路是否清晰;⑥研究阶段的划分是合理,等等。

计划的完备性是指研究计划是否将整个研究过程中大的因素和应采取的必备措施都说明白了,都计划安排好了,有没有丢项和漏洞。例如:搞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而没准备好检测心理素质的理表或方案,就是不完备的计划。

计划的可操作性是指计划内容的明确性和可行性,也就是说,让人一看就知道如何去操作。尤其是教育实验计划,一定要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把实验措施解释清楚。

(3)研究过程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主要考查以下内容:①研究是否按计划进行,研究人员是否按计划中的规定进行操作;②研究人员的科学态度与精神;③研究档案是否健全,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否及时、客观、科学④是否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在需调整原研究计划时,切实以原计划给以正确的补充调整;⑤阶段小结工作做得怎能样,等等。

(4)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主要考察以下内容: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否正确,把实验报告写成经验总结就属于表达不正确;②写作的格式是否正确,例如,实验报告就要实验报告的格式去写;③成果中的推断和结论是否科学,是否是在科学的推理、判断和归因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④成效是否显著,是否具有一般性和可推广性;⑤是否验证了在研究计划中提出的研究假设;⑥在理论发展和实际教育教学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中小学教育科研评估验收的程序一般是先由课题组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准备好材料上报科研室或科研部门,由科研室或科研部门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验收。

在验收的方法上,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定性评价,由专家组通过:①看材料;②听课题负责人汇报;③考察实际研究过程(如听汇报课,开调查会等)④写评语等4个环节来完成评价。另一种是定量评价,包括:①由学校制定科研课题评价表;②课题组自填自评;③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评价表进行审核或重新评价,最后得出一个等级或分数。

8、推广作用

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也不是为了写论文而搞科研,而是为了探索新规律,掌握新理论新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所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不仅要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还要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只要把推广和应用工作做好,才能真正发挥出教育科研的促进作用。

推广工作要以科学的论证和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基础,而且只有那些经过了较长时间,多次反复实验证明效果显著的成果,才能推广,应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9、总结提高

总结提高是任何管理工作的末尾环节,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它包括对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全面总结。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总结一般发生在年末或课题研究结束之时,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只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一次次的循环中,逐步提高管理的艺术与水平。

10、教育信息情报工作

正如教育信息情报工作伴随着教育科研的全过程一样,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自始至终也都应高度重视教育信息情报工作。

首先,科研管理部门要管好教育信息情报,应建立信息情报管理的制度,要管好图书资料,办好信息情报刊物,积极加入教育信息情报网,使学校与外部有一个畅通的信息情报交流渠道。

其次,科研管理部门要学会用信息情报进行管理。应充分发挥信息情报的导向作用、参考作用、反馈激励作用和原材料作用。为科研人员提供大量及时、准确、丰富、新颖的教育科研信息,切实做好信息情报方面的服务工作,例如,有的学校建立了“信息交流早会”制度,就是做好信息工作扔措施之一。

中小学教学科研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重要又迫切的课题,教师活动是课堂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如何搞好教学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抓好学校管理,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教学科学研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所进步,对于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合格教师在教研中,怎样把所学知识与教师实践结合起来,从老教师学到许多经验,对骨干教师而言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年轻人吸收许多教育新观念,不断修正完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对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而言通过教研不断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可以带动整个学校教学发展通过教科研,可以凝聚一批人、培养一批人、锻炼一批人通过教科研,是学校的教学工作扬长补短,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的效益。

其次,通过教学科学研究,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发展科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的个人工作生产力和尊严,教师不断地在教育教学各方面不断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做创造性教育,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帮助教师具备自主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通过教研可以加快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教研听课,教师以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对教师非言语行为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摇头、手势、姿势等体态语,教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音量、节奏等辅导语言都对课堂教学有着特殊作用。不少教师课堂教学气势过于呆板,单调和严肃,教师摆着机器人的面孔过于威严,学生处于紧张害怕或戒备,防御状态很不利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轻松幽默的话语含笑的面容耐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等都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和悦,可亲的轻松气氛,比如教师微笑的眼神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炯炯有神的月光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动作轻柔,学生感到亲切,教师举止大方,学生感到舒适自然等等。通过教学教研,自觉地改进自己,教师中语言、行为、表情的缺点,不断地完善自己是课堂教学更完美。

在素质教育新形式下,全面搞好教科研,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水平自我提升,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中学教师参加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通过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进行科学地分析与认识,从而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运动变化的规律。”

中学教师参加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

首先,促使深入反思教学问题,提升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反

思教学工作,清楚哪些教学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还存在问题,这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并且以更好的方式解决。

其次,是创新教学的基础。学校要发展,教学要创新,而教学创新,自然离不开教学一线的老师。若想有效地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素养,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才能行之有效地展开。

最后,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职业作为特殊行业,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而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脱产进修深造不现实,唯有“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而参加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名一线教师应必备“教科研素养”,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教科研能力。有人说得好“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时,我们的工作是被动的,是只能达到工作要求的最基本的内容,是浅层次的;当我们把一项工作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去完成,我们的工作是主动的,是开发性的,是深层次的,其效果能达到最高要求,并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怎样看待做教育教学工作和从事教育科研之间矛盾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向导,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简言之,就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它具有目的性、移植性、多样性、规范性、人文性和创新性。

教育研究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遇到问题时,教育工作者就会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从这些问题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能发挥教师优势,对提高教育质量有很大帮助。但与此同时,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也存在一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研究是否有意义,学者进行教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教育研究的课题选定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有些没有从事教学工作的教育研究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很好的掌握一些教学工作的基本问题,单向的,片面的去进行教学研究,脱离了社会实际,没能很好的为教学工作提供很好的帮助,使得教学研究显得有点苍白。其实,教育研究的实际课题,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但是最基本的,都应该考虑对当前教育有积极意义。

其次,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有些教育研究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把握,教育研究的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但是,也要适当的考虑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能很好的融合。

最后,教育研究选题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界限。很多教育研究课题空泛、模糊、针对性不强,使教学工作者不能很好的把握方向。教育研究者在确定课题时,应尽量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这样才显得研究成果具有实践意义。

教育研究起源与教育实践,也应该为教育实践服务,它有利于教育思想的转变,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应该帮助学校形成自己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质、形成自己的特色的,应该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以研究促进工作,把教育研究过程融合在教学工作中。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系科研促进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为基础,阐明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加强科研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论文关键词]科研 教学 促进作用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构建了高职高专院校的育人环境,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科研方面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近年来对发表在14家全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上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1207所普通高职高专院校中,仅有175所院校在14家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365篇(2008年是262篇),占被统计论文的8.95%(2008年为8.11%),仅占全国普通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14.50%(2008年为10.61%),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61%。这些数据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在普通高校中占61.87%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当然,高职高专院校在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其他方面的科研成果尚未见到全国性的统计数据,但是相对于自然类和技术类科研而言,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在教育类科研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还算比较多的,因此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确实相对落后,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认识存偏颇。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学与科研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以教学为中心, 把培养人才作为首要任务,科研应该是综合性本科大学的任务,高职高专院校搞不搞科研无关紧要,甚至担心搞科研会影响教学,出现重视教学、轻视科研的现象。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普遍对科研工作缺乏目标和计划,科研兴趣不高,大多数教师的科研目的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或职务而发表论文,研究层次不深,成果少,成果的转化也比较困难。

2.科研定位不准确。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科研工作的内涵、意义和作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等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理论指导,对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的认识和把握也不充分,因此科研定位不准确,以科研立项的形式确立的科研项目数量很少。在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各类基金资助项目申请到的科研立项课题非常有限,层次也偏低,更是难以组织到一些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应用性科研项目。“产、学、研” 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只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产学结合层面上。

3.科研力量薄弱、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中职技术学校经过合并、重组、升格而来,建院(校)历史较短、科研基础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科研带头人和骨干,科研经费投入也不足。许多院校教师没有科研任务的压力,没有研究专长和方向。部分教师甚至认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动就是科研工作,撰写的文章也多局限于教学心得等。部分教师对开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科研课题申报和鉴定的程序、科技查新的步骤、发表文章的途径等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各类科研基金申报、专利申请等。再加之高职高专学校近年来发展速度快,教学任务相当繁重,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再从事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普遍是一个薄弱环节,成果少,水平低。

4.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与高职高专院校制定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鼓励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相比较,科研管理制度则明显不健全,随意性很大。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缺乏完善有效的科研课题申报、项目与经费管理、科研考核、科研成果奖励等科研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特别是科研考核办法和与之配套的激励措施相当乏力,也影响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二、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那么,高职高专院校是否要搞科研,搞科研会不会影响教学,应该如何给科研工作定位呢?美国学者纳尔福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如果以科研为横坐标而以教学为纵坐标,二者的关系类似一个右倾的抛物线,在较低科研水平上,科研的增长由于智力的支持和激励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上升,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但到达一定极限点后,由于过多的科研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资源,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时二者是一种替代关系。笔者认为这段论述对高职高专院校很有借鉴意义,说明在科研水平普遍较低的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所在学校机电工程系近几年以科研促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机电系坚持“科研强系、科研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近几年先后承担了教育部 “数控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 和“国家机械电子工程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等十余项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参加了国家863项目“飞行器大型薄壁件柔性工艺装备系统”等三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承担了四川省科技厅“高效、新型线切割机床及GcutSoft编程系统”等六十余项纵横向技术科研项目的研究,科研经费每年保持在100万元以上。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通过科研工作促进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术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机电工程系近几年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明显提高。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4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近年来有10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获国家专利10余项,全系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科研论文100余篇。系主任曹凤教授主持建设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实训基地——四川机械电子学生实训(师培)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其建设成果 “校企合作,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我系科研成果还取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一系列突出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2.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参加科研工作的教师,会更好地了解所教课程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能够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挖掘到许多新的教育资源,把各类研究项目中收集的素材及其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去,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把死的课本知识教活了,而且使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和市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数控教研室主任李华志教授在讲授“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时,将自己主持主研的 “CK1420系列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和“CIMS模式下产品创新系统研究” 等省重点科研项目中的研究内容融入到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她主讲的该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的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归国博士李刚俊教授将自己主持的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小功率风光互补发电设备”、省留学人员科学基金项目“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新型工装研究”等科研项目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和科技开发项目中,在实践中真题真做,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促进专业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优势专业,是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积极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及时掌握和不断地跟踪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更准确地理解本专业的特点、研究方法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把握专业方向,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例如我校机电工程系承担了大量的数控类和先进制造技术类的科研和科技开发项目,对国内外数控技术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都非常了解,使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比较准确,能够根据专业发展情况不断地调整、优化和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因此该专业建设取得突出的成绩:先后成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和省精品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专业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科学研究的展开还有利于专业办学条件的改善,包括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改善和更新、图书资料的充实等。近年来,我系利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了100余件仪器设备并用于教学,总经费超过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获得国家250万元经费和合作企业400万元设备支持,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加工实验室”获得省教育厅5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机电系还在校级科研项目经费(约60万元)的支持下自制了“基于PLC控制的物料仓储系统”等50余套实验设备,用于开设8门实验课,在专业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教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科研促进教学则是培养这样人才的有效途径。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吸引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之中,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我校机电系通过开展系列特色科研和课外科技活动,组织设立科研兴趣小组,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课外科技社团等,不断促进了学生自主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竞赛、机械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例如数控专业学生钟耀同学经过层层选拔,参加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获最高荣誉奖,2007年我系3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一等奖,2009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一等奖。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

了学习兴趣和效果,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5.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氛围是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一所学校的科学研究开展得十分广泛、学术繁荣、学术风气浓厚时,将对学校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教师将自己的科研内容、研究方法、科技成果等通过各种学术讲座、技术报告、研讨会等形式面向学生发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造有利的校园环境。例如我系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了一月一讲的学术研讨会,由系教学和科研骨干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同行和学生探讨和分享,在师生中营造起良好的学术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三、高职高专院校加强科研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1.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事研究,在研究背景下实施教学,不仅能得到技术领先的成果,更能培养锻炼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把科研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2.准确定位。不同类型、层次和特色的学校,因其社会功能不同,科研的实力和条件不同, 科研的定位也必然有所不同。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这类院校应该把科研的着力点放在对教学的贡献上,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来进行科学研究。研究课题应重点定位在地区性技术应用型项目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两个方面。强调技术应用项目研究,把研究重点放在一线生产、技术、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等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既是高职办学定位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构建有别于普通高校科研特色的需要。其意义在于不仅要把学校建成区域性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而且还要努力使之成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中心和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社会服务中心。

3.整合资源、培养团队。高职高专院校应找准自身优势和特色,重点扶持那些在地区或行业有一定影响、具有较强研究实力和水平的系部和专业群,加强自身和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尽快打造一定数量的科研团队,以团队为基础进行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争取到国家、省部和企业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促进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办学层次再上台阶。目前我校根据自己在电子和机械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整合资源,建立了12个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的教学科研团队,这些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为学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高职高专院校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的机制,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别要建立完善教师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措施,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高水平的成果。例如我校近年来深化科研改革,制定了《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等一系列的科研管理制度,将教师主持和参加的各类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都按一定的原则进行量化,可计算出分值,将讲师及以上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都纳入对系部和教师的年度考核指标,对考核优秀的系部和教师分别进行力度较大的奖励。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的科研工作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科研工作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届性之一。国家教委在《关于改革向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开展科学研究既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而要。必须置于重要的地位,积松开展”。田此,尚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高等教育属性的体现,离开了科研工作也就无从体现现代高等教育应有的特点。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科研与教学是“源”与“流”的关系,教师利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帅队伍的教学水平,使国内外利较前沿的内容及时反映在教学上。

高职院校的教师虽以教学为主,但如果脱离了科研工作,则难以激活教学,提高教学质坦,也难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o

(二)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右放手段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高校。加强教师科研工作对于提高师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尚职院校的教师学历、职称相对较低,科研意识淡薄,这与南职院校建立“双帅型”教师队伍的要求还省很大差距,“双师型”要求既会教学义懂科研,既了解知识又懂技术。教师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与生产第一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从W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团此,要想提高师资水平,从事科学份院活动是必由之路o

(三)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途径一个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质 显,二是教师的学术水平。清华、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我国顶尖级高校,重要一点便是其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同时,也应在科研水平的提高上下工夫,只右项目多了,质量高了,社会的认可度才会上升,才会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卢连大厅长在第五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吉林省高校工委书记 吉林省教育厅厅长 卢连大

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组长

(2011年4月19日)

同志们:

省教育厅召开这次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为的是回顾和总结“十一五”以来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这对于开创我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尤其在“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科研事业得到了健康发展。“科研兴教”战略得到落实,全省教育科研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日益活跃,有效促进了行政官员、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推进我省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成效的一个先导性条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迫切要求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理论先导作用,为教育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考察时,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树立大局意识,为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二是抓住关键问题,努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三是运用科学方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四是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谈话精神,结合我省和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积极回应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把精力和热情聚焦在破解制约教育改革发展中难题上来,推动我省教育科研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落实教育科研的理论先导地位

我理解,教育科研工作的理论先导地位取决于它的双重性质,即教育性和科学性。从研究对象看,教育科学的任务是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归纳和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这是它的教育属性,表明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学校在思考本地区、本学校的改革发展问题时,要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其中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努力增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服务能力。从工作性质上看,教育科研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工作,它不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而是为了增进人们的知识,利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规律来解释教育的新现象、新发现、新理论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这是它的科研属性,其成果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先导意义。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以“教育家办学”的总要求,按照教育规律发展教育事业,按照办学规律搞好学校建设,切实把办学方式转移到依靠教育科研工作上来。同时,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也要牢记服务宗旨、遵循科研规律,始终瞄准那些教育改革发展中显现的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和

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我省教育科研工作普遍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不少学校领导亲自挂帅主持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实践证明,各级领导的支持与推动,是教育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当然,教育科研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相比很容易被当做“软”任务,也很难与学校领导的政绩、与学校的“升学率”等硬任务挂上钩,所以普遍得不到高度重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把教育科研工作摆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议事日程,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一要引导教育科研的正确方向,坚持教育科研为决策服务、为改革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二要进一步强化省、市(州)两级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的职能,确保它们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核心地位;三要加大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凡有条件的学校都要设立教研所(室),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完善省、市(州)、县(市、区)、校四级教育科研网络;四要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重点是要组建一支以专职教育科研人员为骨干,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五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科研人员采取在职进修、脱产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鼓励教育科研人员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中青年科研人员承担重大课题,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提升科研素质和水平;五要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的全面普及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六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教育学会等群众性学术组织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三、强化管理,创新教育科研的体制和机制

良好的管理是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保证。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机制创新,把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促进我省教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此,一要建立多层次教育科研协作机制。提倡地区和学校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研究,加强工作交流、联合攻关,实现学校、区域乃至各类教育之间的科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要创新教育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省、市(州)两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规划职能,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评审、立项、日常管理、结题、成果鉴定、评奖、推广等工作。逐步建立起重大教育科研项目招标制度,特别是对那些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以及教育教学和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予以优先立项、重点支持。三要建立学术交流的工作机制。凡有条件的部门和学校,应主动组织或承办各种教育科研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专题研讨和学术讲座等,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参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成果,提高我省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四要完善教育科研成果的表彰奖励制度。继续完善我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和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制度,规范各地区、各学校、各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评比奖励制度,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加速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五要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评估制度。坚持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各市(州)、县(市、区)同级政府的教育督导内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科研工作等进行督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教育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

四、突出重点,着力提高教育科学的研究质量

质量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命,必须常抓不懈,并贯穿于教育科研的每个环节。

一要重视选题工作。当前,我省教育事业面临着发展的紧要关头,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教育科研管理和课题规划部门要时刻关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瞄准那些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引导教育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国家及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改善民生,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落实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具体说,到2015年,我省教育普及水平要有新提高,促进教育公平要有新突破,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教育体制改革要有新进展。在新目标、新任务之下,有许多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只有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要领域确定研究方向,积极回应国家的迫切需要和群众的普遍关切,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教育科研成果。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经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构成对具体事物的完整认识过程。在教育科学研

究中,有些理论是从哲学层面进行的有关基本原理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阐述、解释教育的现象和过程,探索和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规律,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有些则属于操作层面的应用性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并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策略、建议、方案等,其重点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还有些则是从教育的具体领域与现象开展实证研究,其目的是对对教育实践进行的理论总结,并把其感性认识和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和一般理论。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研究,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不仅理论要联系实践,实践也要与理论相结合。既要注重“术”的研究,也要注重“学”的研究;既要学会理论思维,把在实践中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要学会实践思维,把科学理论和普遍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三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学科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度和知名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要自觉培养学科意识和学科胸怀,逐步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凝炼、队伍汇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规划本地区教育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根据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瞄准国家及我省的重大需求,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思路,凝炼学科方向,确定建设内容,落实实施措施。对那些开设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教育学学科的高等学校,更要对教育学学科建设给予人力、物力和政策方面的倾斜,并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成为我省教育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四要坚持科学精神与求是学风。科学研究是一个揭示规律、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的艰苦过程,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自觉提高科学素养,增强问题意识、概念意识和创新意识,纠正那种急功近利、学术不端和行为失范的错误倾向,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保持理论工作应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力争多取得一些原创性、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繁荣教育科学事业服务。同志们!

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百事待举、万象更新,教育科研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明媚的春天。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把全部的聪明和才智、精力和热情投入到火热的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去,投入到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宏伟事业上来,共同把我省教育科研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青年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是教育工作中最强的活力,是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要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方法;多投入、多交流,巩固自身科研成果。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做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我认为,不做科研就不是合格的教师!青年教师是教育工作中最强的活力,是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青年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主力军。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不仅能锻炼自己,增强了科研意识,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着的奉献精神等。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一领域已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掌握交叉学科的复合知识、动手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在科研实践中,青年教师可以接触到最新科技成果,洞悉并掌握本专业和相应专业的学术动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知识结构,淘汰、更新过时的知识点,并将最新科研成果直接、迅速地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呢?

一、青年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研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的机体,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教法和学

生的特点、差异等因素进行深入的钻研,推出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研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老教师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而青年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 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习,牢固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青年教师是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书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这一点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只要认真学习应该不困难,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二、青年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著名足球教练米卢成功地把中国足球带进了02韩日世界杯,并带来“快乐足球”的新型理念,并指出:“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精辟论段应该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教育科研中。只要青年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一定会在科研战线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高地。我认为,青年教师应努力具备六大基本科研素质:

1、有强烈的事业心。

2、要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保进取心;

3、要探索创新,要敢于怀疑习惯行为和常规做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4、要成为精明细心的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善于从细小的行为中寻求其带有普遍性规律;

5、要脑勤、手勤、眼勤;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不夸大其词;

6、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

所有这些素质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搞好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十分重要,同样也是象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最为缺乏的。

三、青年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方法

有人说,搞教育科研很枯燥,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你就会感到研究过程本身是充满乐趣的。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千变万化、活生生的人,很难想象,教师不深入研究学生,他怎么能上好课?不了解学生,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和教师群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研究者。天天和活泼可爱的学生在一起,难道会枯燥吗?同时通过这几年实际的教育科研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多接触学生,多深层次的进入学生学习、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才是科研工作成功的根本途径。

同时,搞教育科研还需要有充足而新型的基础知识作铺垫的。以前我认为搞教育科研不外乎就是确定课题,围绕课题制定方案,开展一些研讨课、写些论文或经验研究就OK了,通过参加多次的相关校本培训、科研专题学习,认真学习各教育名家的教学讲话和相关著作我明白了:我的想法和做法太片面,是不可取的。其实,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问题是教师是否是以科研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和创新。我们搞教学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学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因此,作为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应该立足于平常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大胆进行对课题的探讨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这就是在搞教育科研。

四、多投入、多交流,巩固自身科研成果

世事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教育科研也是如此。作为教育科研的“新人”,青年教师应该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并积极与科研同行交流。最后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积极整理,把最出色的科研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以此作为自己继续奋斗的动力。把咱们的科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全面开花结果。

4.教科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参考 篇四

为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经验和成熟度,也为推动基层改革提供人才保证,公务员考试,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明显逐年在增多。在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此类职位差不多已经占了七成。以后,公务员考试的招考名额还将继续向有基层工作经历者倾斜。很多考生对于基层工作经历的相关问题有不少疑惑,我选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来理解:

一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于基层工作经历是这样解释的:是指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曾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过,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及农村工作的经历。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的人员,也可视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曾在基层工作,后再进入学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生,也视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

但要注意: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二怎样来理解基层工作经历的含义

对于上述的基层工作经历的含义,前面部分容易明白,后面部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农村工作经历,意思就是包括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种点小菜也算(当然,如果在某些网络的虚拟农场上种菜放牧,那就不归务农的范畴了)。

通过任何劳动,合法取得收入来养家糊口都可以算自谋职业。

至于个体经营自主创业,那只要办理了工商注册手续。哪怕在家门口摆个小摊卖点杂货那也算。

可以看出,基层工作经历的含义还是很宽泛的,限制不是很严格。

三基层工作经验怎么证明

通常在考生面试前的资格审查阶段,需要出具基层工作经验的证明,这对于社会在职人员很容易搞定,所在单位提供个证明就行,而对于上述的有些农村工作经历或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等的考生,就需要当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开具证明了,也可以提供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者公积金缴存单,社保缴费单等来证明。

至于基层工作经历证明的具体格式样本,公务员考试政策中,并没有限制和规定,考生可以到时候咨询招考单位。

上一篇:启航的诗歌下一篇:传统民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