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外科技活动计划

2024-06-19

化学课外科技活动计划(共10篇)

1.化学课外科技活动计划 篇一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计划

08---09年 第一学期

清水二中

周训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并让他们学习些课外科技知识,进行些课外科学实验,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我在本校高85级两个班从1982年秋季入学起,积极开展了物理课外活动。

开始组织时,吸收学生人数较少,两个班共16人。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同学们看到物理课外活动有意义,有学头,对它发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两个班共98人都自愿参加了活动,能经常出席的达80人左右。开展活动的方式是间周集中活动一次,约一小时,其余是自找时间(主要是利用寒暑假),分散活动。

集中活动是讨论和制定计划,落实各阶段(一般学一月)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明确要求,指导读书的方法,指导怎样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提出一些小制作和小论文的参考课题并讨论如何去完成,解答疑难问题,进行阶段小结等等。

分散活动是学生按计划去完成各项安排的活动,如读书、观察、实验、小制作和写小论文等。搞过的活动有以下一些:

1、组织阅读物理课外书籍和杂志。(81本)

2、观察分析与物理有关的自然现象,工程设施或生活现象。(共81件)

3、看物理科技电影和电视。(23部)

4、搞“小制作”。(12件,其中有3 件在校内进行了展览,并获得了学校奖)。

5、写小论文。(78篇,其中向省力学学 会投稿18篇。当时省力学学会正开展中学生第二届力学小论文竞赛。有15篇获奖。向报社 和杂志社投稿8篇,现已刊登一篇。在校内展出21篇,有两篇获学校奖)。

6、组织和指导极少数学生做好参加全国第一届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准备工作。(结果有两人参加了一试,都获得了重庆市奖,其中有一人参加了二试,名列全省第十一名,获得了省奖和全国物理竞赛优胜奖)。

通过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收获:

1、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当我开始教这两个班时,同学们对物理课的兴趣极低。据了解,其原因是这些同学多数来自农村初中,他们因为在初中时物理没有学好,又听说高中物理难学,所以对物理课丧失了学好的信心。我除了在课堂上适当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使同学们能感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之外,狠抓了物理课外活动。不久以后,他们就对物理逐渐发生了兴趣,逐渐有了学好的信心。

例如,有同学在学了《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途径》一书之后,写了收获和体会,而且在以后物理的学习中硬是照着去做,结果他在学习上进步很大,随之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提高,学好物理的信心也就有了。

又如,有同学看见一些人在购买热水瓶时,将瓶口靠近耳朵听,来鉴别瓶胆的质量,他不能理解,在小组里提出讨论。于是大家进行了实验和研究。大家用了几个好的和坏的瓶胆,一个个听试比较,他们察觉,无论瓶胆的好坏都能听到嗡嗡响声,只是好瓶胆响声大,坏瓶胆响声小。“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他们就热烈地讨论起来,他们根据初中学过的保温瓶原理和声学的初步知识,认识到:瓶胆内的响声是外界声波f进入瓶胆后多次反射形成的交混回响,好瓶胆因为光洁度高,反射声波的作用较强,而且夹层间真空度高,声波不易传走(因声波不能通过真空),所以它的回响就大。这样,他们就弄懂了根据声响的大小致判别瓶胆质量的道理。他们十分高兴,深深地感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确有用,从而增进了自觉学好物理的决心和信心。

2、培养和提高了自学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及科学家的传略等等,还要他们写出收获体会,并相互交流。这样,就使学生们改变了原来没有读书习惯和不会读书的状况,他们逐渐地就能对物理课本进行粗读,细读和精读,逐步具备通过自学型懂一般教材的能力。到总复习时,基本上全部内容都能由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和书面指导进行复习,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复习课当新课上的状况。

3、培养了观察、实验和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在课外活动逐步开展中,学生们逐渐有了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能力,并且会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揭露现象的本质,认识新的事物。

例如,有同学看到雨天汽车跑过的路上由于汽车漏油而出现一些彩色斑纹,就提出了“为什么”的问题。小组的同学们,找了几种汽油,柴油和煤油,仔细观察,它们都没有彩色,然后将少许的油滴在用水浸湿的玻璃板上,就看到了象路上那样的彩色斑纹,再通过大家讨论,就领悟了这不过是楔形油膜使色光产生的干涉现象。

又如,有同学对元珠笔有时“写”不出油产生了问题,就进行观察和实验。光得出了由于笔芯尾部被密封,笔芯经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压力减小,以致油流不出来的猜想,然而,他在笔芯侧壁钻一小孔,让由部与大气相通,果然油就能流畅地“写”出来了,证明确是那样一个道理。后来他还据此写成了小论文《物理知识在元珠笔中的妙用》。此外,还有其他同学类似地通过观察和实验写出了小论文《飞车走壁之迷》,《在转弯处为什么容易翻车》,《体育课里有力学》,《舵的原理》,《拨河三绝》等,这些小论文都得到了省力学学会的奖励。

4、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质量。我们的课外活动,起到了为学好物理课作准备和促进对所学物理知识进一步理解,消化的作用。多数同学所写的小论文都是围绕着课本上某一部分内容进行的,例如《利用向心力的几个实例》,《地球内部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对导线和线圈在磁场中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研究》等。有同学在写了《掷铅球的奥秘》小论文后说:写小论文使我勤于动脑,带着疑问读书,深入领会一个定理和规律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再不为记不着公式发愁了。

有了课外活动,课堂上变得十分活跃,纪律也变好了,特别是实验课,彻底改变了乱哄哄的状况,操作既快又准确。比较多的学生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普遍都提高了。

5、培养了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很多学生都有了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课本上有一道求阿特武德机上绳子张力的计算题,原只要求算出答案就行了,但却有同学并不就此止步,他看到算得的张力大小是介于两边物体重量之间,便给自己提出了“这是不是必然规律”的问题,随即假设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说明了张力大小都在两边物体重量之间,是他觉得证明还不充分,于是又进行理论推证,得出了同样结论了,这样才放心。接着,他又把张力与两边物重的算术平均值进行比较,假设了大量数据一一计算,结果有的张力等于两边物重的算术平均值,有的则不相等,后来他提高计算精度(即取几位有效数字),便得出了张力都小于两边物重算术平均值的结论,最后又从理论上作了证明。(他总结以上研究,写出了小论文《阿特武德机绳子张力的讨论》,得到了省力学会的奖励)。

6、增长了知识,开扩了眼界,树立了为四化建设攀登科学高峰的志愿。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同学们都感到学得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当他们的小论文得到奖励,他们初步领略到了科学研究取得成功时的那种喜悦。他们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很高的热情,有的立志投身于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的研究,有的说,今后要争取写大论文,搞大发明,为了祖国的四化建设勇攀科学高峰,作出大的贡献。

2.化学课外科技活动计划 篇二

一、中学生物教学有必要而且必须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由于中学生要应对中考和高考, 课业十分繁重, 以及由于有的教师认识上的不足, 只把课外活动当做生物教学的补充, 因而出现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时冷时热, 甚至完全被忽视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中学生生物学素养上的重要作用, 把课外活动当做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手段, 树立课外活动和校内教学同等重要, 不可偏废的理念。总体来说, 开展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被称为“第二课堂”的课外科技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贴近自然, 充满生活气息, 最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要求和成长规律, 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兴趣,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 有利于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课外活动对巩固和加深中学生课本所学内容的作用非常明显。例如, 学生通过对野外植物分布情况的调查, 可以更加明确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不同要求。同时, 生物学知识内容极为丰富, 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授理论知识, 课外活动则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分析辨别、收集应用的学习机会, 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3. 有利于拓展视野, 提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系列化、多样化、规范化的生物学课外活动对中学生来说是一次次的心灵和知识的放飞, 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惊奇和惊喜, 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意志。

课外活动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广泛性, 可以提高中学生自学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强的协作性, 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此外, 课外活动还能锻炼中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使中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成功的不易, 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组织方式直接决定课外科技活动的效果

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设计和正确的指导是活动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决定因素。教师要力戒“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活动。同时, 教师要对整个学年的活动进行精心规划, 力求与教学进度合拍, 循序渐进。

1. 活动的形式。

活动的形式主要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集体活动的特点是课外活动的内容较易选择, 同时, 学生的参与面最广, 对生物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作用显著。集体活动内容有专题报告会或讲座、参观考察、知识竞赛、举办展览、课外阅读、观看电影或录像等。小组活动一般控制在十人以内, 优点是课外活动内容比较丰富而广泛, 活动效果较理想。个人活动主要针对有特殊兴趣或专长的学生而开展。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个别性, 难度也较大, 有利于个别尖子生的发展。

2. 活动的类别。

活动课题类别较多, 主要可概括为采集制作类、栽培或饲养观察类、专题调查类和科技实验类等。采集制作类特别适合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和教学需要让学生采集允许采集的各类动植物进行分类观察并制作成各种标本、教具和模型等。栽培或饲养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教师可通过对动植物的饲养或栽培、对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的观察、生理实验、解剖分析等方式来提高中学生的实践水平。专题调查类活动的目标明确而又集中, 不分年级, 只要具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生均可参加, 如调查分析血型的遗传原理、植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科技实验类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尤其是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参与, 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种专门的实验技术, 或是验证课本上所学的原理。开展探究性实验还能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提高。

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中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消灭病虫害、宣传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演讲比赛、猜谜游园以及创办生物园、生物角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拓展和加深中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增强生物科学素养。

3. 活动的指导。

在课外科技活动中, 生物学教师的精心指导至关重要。首先, 教师要对所选择的活动项目进行充分全面的论证, 项目应有基本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其次, 教师要考虑开展活动的可行性, 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教学进度做到因人制宜, 根据教学时间段的安排做到因时制宜, 根据自然条件和学习、生活条件做到因地制宜, 根据学校的财力物力和实验条件做到因力制宜。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也应适时跟踪进展情况, 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难题, 保证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实施好课外科技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时督促检查并做好课外活动的总结交流和评价。

1.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课外活动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外科技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变“要我活动”为“我要活动”。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 既不能包打天下, 也不能不管不顾。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活动、讲授知识并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 适时督促检查, 做好课外活动记录。

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好专用记录本, 记录活动过程和体会, 并做到实事求是、详细全面、科学规范、观点独立。

3. 认真做好总结交流和活动评价。

教师在每项活动结束后都要抓紧时间, 及时要求学生做好总结, 并在学生间交流课外活动的实施过程, 得出结果和活动感受, 努力实现每一项活动均能使全体学生受益。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也应该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 评价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自主实践能力为目标, 才能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效果和作用。

摘要: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培养生物科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培养的途径上, 除了在中学开设生物教学课程和实验外, 在校外开展广泛的生物学科技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中学生物教学有必要而且必须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活动形式、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直接决定了课外科技活动的效果。教师实施好课外科技活动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适时督促检查并做好课外活动的总结交流和评价。

3.简析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篇三

摘 要:近年来,许多学者不断探索如何能深入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能增强大学生科技意识、增长科普知识储备,而且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创造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改进措施如下:提高认识,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引导;加强组织,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加大投入,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完善制度,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规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59-02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曾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在我国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把高等院校培养新型创新型人才的任务放在首位,加大高等院校对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支持,对教育实践环节不断强化,由此更加注重学风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2]。

一、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3]

1.大学生创新教育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其核心的教育是创新教育。第一课堂教育的考核方式与教育形式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由于其偏向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大学生对个体问题的研究并给出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没有固定的对错,也没有标准答案和固定模式,这只是对大学生在发散、形象、直觉、逻辑、辩证思维等的训练和运用过程。由此看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仅仅是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相较之下,它更是对创新教育的重要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实践出真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但检验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成果,更在内涵上对大学生创新教育进行丰富和延伸,在实践领域途中为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了更新更大的平台。

2.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仅对促进优良学风建设有重要作用,更是优良学风建设本身的重要实践载体。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大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的融会与贯通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加以解决,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创造。在学校方面,对指导教师的职责不断强化,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和能力,端正大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并提高大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可以带动了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同时,不断发掘自身潜力,许多指导教师被学生的渴学、爱学所感动,更认识到作为老师的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课外科技活动对大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关于动手能力、团结合作、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是从书本上获得科技活动的知识的一个相对重要的途径,但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对于表达、写作、查阅资料、实际动手等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都不容忽视。现在的用人企业非常强调能力素质,大学生将科技知识作为自身能力的基础,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较快适应所处环境,为自己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学生考研面试中,大学生通过在学习工程中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得到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将会在面试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自己的面试增光添彩。

4.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重要融合渠道,开展科技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科技意识,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巩固了理论知识,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科技展览等的举办,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感受科技动态、深入了解科技信息的平台,更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学科学”的思想进行深化和加强。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科研能力进行提高,不断将理论与实践深入结合,使大学生从自身认识到实践及创新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和个人能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组队参加科技活动,需要对整体方案进行探讨和分工,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完成整体。在出现问题时要相互支持与鼓励携手并进,以冷静的心态对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中不断凸显,大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这个培养团队精神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共同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

二、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学生认识程度不高[4]

部分学校对学生科研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不重视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导致大学生科研经费不足、科研硬件条件较差等,使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平台较薄弱,从而出现了科研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科研创新观点落后等现象。大部分学生把科研创新等同于读书报告之类,对大学生科技活动认识的高度不够,不能认识到其中的探索精神。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投入到科技活动中,团体协作能力和探索能力得不到锻炼。过度依赖教师,因为不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而轻易放弃。

2.活动投入不大

资金和场地是学生科技活动得以正常展开的重要保障,而人则是能否将大学生科技活动提高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及业务培训有待提高,忽视管理队伍的重要性;第二,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为行政拨款,获取渠道较少;第三,学生活动阵地面积小,用于开展科研活动的设备有限。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科技活动的层次及质量的提高。

3.制度设置不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制度建设是促进人才培养、抓好学生科技活动的前提与基础。随着素质教育近年来的推行,关于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科技活动制度不断被提出,大学生们也充分认识到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新的形势下,想要确保学生科技活动科学化、制度化、常规化,就必须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目前来说,学校的学生科技活动的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健全,陈旧的规章制度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规律,对调动大学生及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非常不利,制约了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由此看来,学生科技活动制度建设是刻不容缓。

三、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改进措施[5]

1.提高认识,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引导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学校科技创新的潜在力量。课外科技活动能否切实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程度,这主要因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需要人、财、物的投入,没有足够经费,活动肯定无法开展;没有指导教师支持和指导,很难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所以高等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并且纳入到发展规划当中,主管科研、教务等各个部门和各级学生组织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并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积极投身于其中,从而引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加强组织,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严密、健全的组织管理系统, 要想多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必须加强组织管理队伍、指导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建设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组织管理队伍是能否顺利开展科技创新性活动的关键,由此看来,对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的加强显得更加重要。当前高校都是由各级团学干部从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所以,高校应该不断拓展创新活动的平台,通过学习交流、座谈、培训和讲座等形式开展科技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意义、管理模式等等,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及水平。

建设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聘请校内外教授、优秀科技人才,设立导师团队,通过开展评优评奖、工作量评比和明确教师职责等方法提高教师多参与科技宣传、科研讲座和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人发挥导师的责任意识,和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

建设学生骨干队伍。发挥学生骨干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质与量有重要作用。严格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训程序,不断提高大学生关于科研工作的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拓宽实践平台,加大学生参与实践的力度,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在科技交流中丰富和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评比等方法提高到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加大投入,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具有示范性、学术性和群众性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学校应当开设大学生课外科研专项基金,对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给予资助,并为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场地和器材的使用效率,将场地、设备、资料等方便地提供给学生,确保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顺利进行。

4.完善制度,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规范依据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需要以健全且完善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要营造学生科技氛围,使师生参与率提高,关键在于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制定并实施内容涉及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学生科研项目管理、激励奖惩措施等方面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条例,这可以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规范依据。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只有学校领导老师重视,加大投入,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就一定会蓬勃发展,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一定会脱颖而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江云清.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4,(3):64-66.

[2]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夏拥军,桑运川.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2):105-106.

[4]张丽萍,高俊杰,焦鑫. 以创新实践为理念, 激发当代大学生科技热情——对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思考[J].信息技术,2008,(29):23-25.

[5]石新明,王庆华,谢辉,章东辉,周雄.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1 ,(3):8-11.

4.课外科技小组活动记录 篇四

课外科技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四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四年级 活动内容:制作万花筒 活动过程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碎玻璃渣(间隔1CM即可以利于彩色玻璃渣的流动),或者添加一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好用手工剪切一些具有几何形状的---不一定需要规则的形状,米粒大小即可),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一层硫酸纸(制图用的类似于磨砂玻璃的半透明纸,其功能主要是为了透光性好。)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5.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篇五

校团委副书记李好介绍了学校20xx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总情况。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宣读了《关于表彰20xx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20xx“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基础上开创的新赛事,由原来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项赛事扩大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项主体赛事和MBA、移动互联网等2项专项赛,并首次设集体奖项“优胜杯”。在刚刚结束的“创青春”大赛中,我校代表队在主体赛中共获2金1银3铜,在移动互联网及MBA专项赛中共获2金2银,并捧得该赛事首届“优胜杯”。

表彰会上,经济与管理学院黄静、国际软件学院蔡恒进作为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先后发言。他们认为,“今年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团委等部门的精心组织,更离不开年轻学子的聪明与勤奋。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和奖励力度。”

国际软件学院吴冕作为获奖个人代表发言时谈到“只有辛勤的付出才是获取成功的唯一捷径”,经济与管理学院肖应胜认为一个创业者应该“依靠团队而不依赖团队”,他们在发言中都表达出对学校支持和培育的感激之情,并表示将再接再厉,努力实现创业梦想。

6.化学课外科技活动计划 篇六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旨在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是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是同步化、标准化的教学。课外科技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师资和物质条件,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1、扩大视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扩大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提供机会,培养特长,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人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课外科技活动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3、丰富感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生物学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渗透、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智能水平。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能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5、有利于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增长期,需要健康的精神生活和体力锻炼。课外科技活动正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也使学生得到辩证唯物

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6、技术培训,促进生物学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两项农村实用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能力,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兴农,推进生物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基本内容

根据山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及物质条件等,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1、农业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村实际工作的技能。诸如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农产品加工、动植物驯化、生物防治等。

2、科学小实验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生物实验的科研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诸如种子萌发率的测定、生长素在扦插中的作用、花粉萌发观察、蛙胚胎发育观察、涡虫再生实验、胃液消化作用等。

3、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 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诸如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对环境适应的观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害虫害兽和防治、益虫益鸟益兽的保护、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等。4、调查、访问、参观、远足等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乡情,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诸如人口问题调查、粮食问题调查、耕地问题调查、农业专业户和生态村参观、自然保护区参观和调查等。

5、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 在课外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有助于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生物学素质,诸如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乡土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知识讲座、珍稀动植物图片展览、生物知识竞赛等。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生物科技活动总结

我校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全体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在开学之初,我校生物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了校委会组织的“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听讲座,写环保小论文,出环保手抄报,并在学校内悬挂了 “倡导绿色生活 共建生态文明”、“拒食野生动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象征生命 爱护一草一木” 等条幅。让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的理念深入到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而且我校的活动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学后不久,我们又开展了学生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写出了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而且做到了每次课题活动后,都由学生做纪录,这样不仅使课题研究更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并更加真实可靠,使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而实验现象也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同样是初冬采集的枝条,柳树的枝条先生根而杏树的枝条却先开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小课题研究,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

本学期,我们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还知道了什么是环境问题,怎样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垃圾处理的方法等问题。使学生知道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义和方法,为他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作决策时,提供相应的知识基础。

7.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一些思考 篇七

作为学校课外科技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药学系07级同学积极融入活动中去,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参与制定课题、采购、实验、成果推广等一系列过程,充分体现了课外科技活动要求的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创新精神的培养,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夯实

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及能力的直接体现。在我们开始课外科技活动前,如何确定课题是我们遇到的首要难题,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资料的查阅,在紧密结合着我们专业,又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为足浴盐的制备。近几年足浴市场发展较快,使我们的成果有较好的实用性。更主要的是此课题实验操作性较强,能较好地锻炼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此类交叉性学科的综合实验,与传统的单一冗长实验相比,更有趣味性,容易使同学乐于参与。通过同学们的亲自尝试实践,培养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创作灵感。尤其对制作足浴盐配方的改进,对传统方剂加入了新的成分,完善足浴盐理疗效果,更是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而实验室的适度开放,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而且许多仪器我们都不熟悉,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低年级同学加强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奠定基础。

2、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

在对足浴盐认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去查阅文献,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足浴盐的原理及作用。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及方式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如电子期刊的检索、网上搜索、图书馆书籍的翻阅等等,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同学们也可了解本专业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方向,开阔了眼界。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足浴盐的制作原理及方法,更锻炼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为以后进行信息检索产生新思路或方法奠定了基础,也为同学们将来的社会需要及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有创新性的指示作用。

3、有效沟通能力的培养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个人沟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的沟通能力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制胜点。在足浴盐制备的准备初期,限于我们低年级同学的专业知识储备量远不足以让我们自己来完成这样一个挑战性较大的课题。我们就主动与班主任沟通,通过班主任了解到我们系中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老师的信息,我们就主动与他进行联系沟通,从中获得更多有实际意义的技术支持。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因为需要使用不少仪器,我们就必须与仪器老师进行协调,尽可能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按期完成我们的计划。许多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这就需要我们能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从而能更好地顺利完成这个课题。在最后的成品推广过程中,也更要求我们有较好的交际能力,使广大师生能乐于接受我们的成果,从而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

4、合作精神的培养

新世纪全球面临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骑士式——单枪匹马闯世界”[1]的竞争方式,更多趋向于“团队协作”的方式。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而良好的团队协作,不仅可使每个人发挥各自最大的优势,还可使团队总体优势大于个人优势之和,这就是哲学上的“个体与整体”关系。鉴于此,我们在整个足浴盐制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优点,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了调查组、采购组、实验组、宣传组等具体负责小组,确保每个人都能尽力又能保证活动的最优化。而通过成员间的相互通力合作,也可使不同思维及想法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对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建议

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际就可效果显著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摸索及实践才可达到目的。下面就简单从高校及学生两个方面来提出一些建议。

高校:

1.)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基地,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意义,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出台一些奖励政策,如设立课题专项启动资金,逐步向本科生开放一些课题实验等[2],从而有效利用本科生资源,大大提高实验室和学校仪器的使用率。2.)积极鼓励成立一些带有明显特色的科技协会或社团,促使学生自主积极展开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加以老师正确的引导,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3.)加强学术交流,营造相对轻松的学术氛围,使各种形式的讲座能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真正受益。学生:

1.)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剔除“急功近利”的思维。当前不少同学的功利性过强,除了参加一些可比赛获奖的活动,对其它的活动漠不关心,致使学校尴尬于举办类似活动,从而导致恶性循环。2.)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摈弃“功利”思想,为将来更好的发展而主动参加此类课外科技活动,养成自我发展意识,应该主动排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自主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学校有效资源,各取所需,逐渐完善个人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从观念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各界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志生,李冬梅,王晓霞,等.理工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5-7

8.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践探索 篇八

关键词:化学 课外实验活动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058-01

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组成部分,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学生自主性较强等特点。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是,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动力;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化学教师,特别是初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效组织和指导化学课外实验活动。

1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动力

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传授知识与解惑;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更深一层来看,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是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一些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特别对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来说,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上仅做几个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同学们感到学化学难学,要背的东西太多,枯燥无味。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很重视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在开学初期就指导学生做了许多趣味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钯”、“魔棒点灯”等等,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感觉到学化学很好玩,很感兴趣。

课外实验活动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其知识领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与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全体学生参加的活动,可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如观察蜡烛的燃烧,测定石蜡的组成,用食醋除去水垢,铁打生锈,白酒浸泡中草药等等。在课外,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观活动等。

2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选择合适的课外探究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外探究性实验中,大脑中形成探究步骤,然后并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做木炭在氧气CO2中燃烧的实验。

(1)用排水法收集4瓶O2,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l号瓶中,在2号瓶巾倒人澄清石灰水Ca(OH)2。

(2)将木炭放在燃烧匙里伸人3号瓶中。

(3)将木炭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到发红后伸人4号瓶中。燃烧完毕后,向4号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4)观察(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分析,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化学变化,掌握O2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笔者还通过组织学生检测校园周边的水样、土样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活动的,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究活动的目的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讲解,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给他们辅导等。通过化学探究活动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多去思考问题,多动脑解决问题,既开拓了知识视野,又激发了探索精神,培养了探索能力,使学生智力得到了发展。它使化学科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了生活实际。

3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扩大、加深课堂教学

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每节课只有45min,教师不可能把所讲的知识点都加以引申或详细讲解,有时要学生课后学习,特别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如在讲到实验室制取CO2实验后,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寻找一些保温瓶、食醋、纯碱等,各自在家实验,根据教材上的反应原理,自行设计实验,并选择适当药品来处理保温瓶内的水垢、除掉厕所便盆的污垢。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课外实验活动中,要求学生弄懂活动课中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活动课中的基础知识,并且和课本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做到课内课外密切结合。例如:在讲到氯气(Cl2)的性质和盐酸(HCl)的用途时学生难理解,笔者就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自来水厂考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考察中思考。通过参观考查,同学们深有体会地说:“现在我们明白了,Cl2的性质和盐酸的广泛用途,而且还了解了自来水的处理流程。”在讲到O2的性质和按原计划O3的用途时,安排学生到矿泉水厂参观考查,通过考查,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O2和O3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验活动,许多同学还提出了很创新的思维,大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说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扩大、加深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9.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篇九

(试行)

一、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 2003 —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拓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途径,提高学院科技文化教育的质量,丰富科技文化教育的内涵,使学院科技文化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把科技教育推向更高更新的水平。

三、主题

科学·文明·创新·发展·未来

四、实施原则、科普性原则。以科技节为契机,在学生中进行深入扎实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普及教育。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科技活动,提高科技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和主体作用,让学生逐步成为自我开发创造力的主体。、全员参与性原则。师生要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能够密切配合,教学相长,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制出科技含量高的作品,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个性化原则。从实际出发,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学有特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才能。

五、组织机构

组 长:王福飞 张 璞

副组长:朱海申 韩兴国 卢虎生

成 员:陶 军 孟庆华 王志强 王 威 赵东升 梅 蕾 刘希裕等

六、具体措施

(一)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手段,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院注重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定期举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评选和创业计划大赛,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从2004年以来,学院定期举办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学院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活动。

(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重视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文化、艺术品位的提升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学院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做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包钢等大型企业、研究所的现代化设备,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世纪大讲堂》、《百家讲坛》等优秀专题片,邀请名家、名师、名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断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举办校园卡拉OK青年歌手大赛以及其他形式的个人才艺表演,每年至少举办一次院内大型文艺晚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

(三)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搭建学生素质拓展的新舞台

学院大力扶持科技创业协会、经济管理学会等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社团的自发性和组织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素质拓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逐年增加参加社团活动学生的人数和在全院学生中的比重,通过参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进一步增强和提升校园科技文化氛围。

(四)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院坚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结合学生专业,坚持开展到企业、社区、农村进行社会调研、文艺汇演、科技服务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能力、增长才干,增强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结合所学专业服务社会。

经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10.物理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作业4 篇十

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空前活跃,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灵魂力量,它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步入21世纪美好未来之时,它又面临着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这种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它强调劳动者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认为创新发明、创造性理念以及理论学说等以创造智慧为特征的因素,能够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当前,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已日益显露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没有创新,知识经济主体便失却了竞争力和生命力。总之,新时代的青年一代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创新学习和创新工作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2.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观察能力 2记忆能力 3想象能力 4实践能力 5信息获取能力

3.创新 品质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如何能更好地开展创造活动呢?如何能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呢?这是许多人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我国开展的创新素质教育已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创造需要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兴趣、信仰和理想,并形成较稳定的行为特和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所以,个性心理品质是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活动中,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好奇心、优良的社会环境,无疑会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鼓舞人们投身创造事业和坚定创造的信心,并获得更多的创造成果。

4.如何塑造创新品质,试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论述创新品质与学习的关系。

答:1.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想和坚定地信念,对社会事业和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

2.具有旺盛的兴趣、强烈好奇心和进取心是创新的原动力。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欲望以及主动性。

3.意志及其培养。

4.培养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教师周转房分配草案下一篇:看《三国》,学职场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