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2024-07-16

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精选6篇)

1.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篇一

山川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乡村旅游经营情况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李部长和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山川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和美丽乡村经营情况向大家做简短的汇报。

今年以来,山川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线,将基层组织建设和休闲经济发展做有机结合,在年初就召开了“休闲经济发展”年暨“党建作风建设”年“两个年”的动员会,进一步营造“抓作风、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和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在党建作风建设上,以“讲纪律、比作风”、“讲能力、比贡献”的“双讲双比”活动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好以“夯实党建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先进典型、提升工作效能“为主题的四大工程,并将此作为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和其他的乡镇相比,山川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在基层组织建设的覆盖面上,我们更加全面。一方面我们对全乡11个党(总)支部进行调查摸底、分类定级,其中马家弄、高家堂、机关支、学校支部定级为好,大里村、船村村、卫生院支部定级为较好,山川村、企业联合支部、供销社支部定级为一般,九亩村支部定级为较差。通过项目推动、民主生活会及党组织回头看等手段对各党组织进行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另一方面我们创新深化各类载体不断扩大基层组织建设影响。

1、九亩村开展党员“双述双评”试点工作。每位党员客观总结自己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并承诺一到两项有助于推动本村发展的具体工作。同时全体党员与村民代表将对党员的“双述”内容进行测评。通过“双述双评”,使党员能够更好地参与村经济社

会发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2、深化健全“老娘舅”运行机制。“老娘舅”俱乐部以矛盾纠纷化解和构建和睦相处为已任,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的余热,利用他们威信高、农村群众工作经验足的优势,仅今年上半年就协助乡、村在项目推进、村庄经营及村委管理上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信访零增长”的和谐目标。

3、建立青年创业者俱乐部。首批会员23人,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研讨、座谈等形式,为创业青年协助创业贷款70余万元,开展政策、营销等方面的咨询服务2场,全力搭建创业青年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和合作。同时,也积极引导创业青年立足我乡实际做好休闲服务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

4、建立村级“三合一”(党代表、优秀团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个性化党团代表工作室,利用年轻党代表具备团代表或团干部及村后备干部的三重身份在做好全面履行党代表职责的同时,有效维护团员青年合法权利,不断积累村务处理经验,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建设影响力,切实加强党团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育机制。

5、“带着问题”大走访求实效。根据各村实际,各走访小组走访前需对联系村存在的群众反映较多、事关全村发展的重点事项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共排摸出重点事项27项,涉及项目推进、企业发展及林权流转等多个方面。各走访小组“带着问题”了解实情,深入群众解决问题,以走访听民声,以走访推项目,做到当场能解决的问题不带走,事后能解决的问题不拖延。其中当场予以解决的35个,事后第一时间予以解决的23个,另有10个问题涉及面广,正逐步解决。

6、以党员行为公示制为载体加快难点工作的推进。比如在山川、船村、大里等村,通过党员行为公示制这项工作的开展,沉积多年的毛竹利润调节款的收缴得以顺利推进,通过党员带头

交、帮助村里催促交等方式,带动了更多的群众主动交纳,目前船村未交纳利润调节款的人群中没有一人是党员,山川村只剩下极个别年老、经济条件较差的党员未交清。二是在乡村干部执行力强化上,我们更加到位。

1、领导班子和谐高效运行。自去年调整以来,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沟通顺畅、配合默契,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并形成周一班子例会制度,党委三位书记分工抓休闲项目推进、风情小镇建设和内部事务管理,营造出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村级领导班子通过“回头看”活动查找不足,整改提高,乡党委高度重视,下派副乡长王家斌到九亩村担任第一书记,林业站长诸炜荣担任联村指导员,并增设山川村和大里村村主任担任党组织副书记,切实有效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健全干部激励考核机制。乡党委坚持用制度规范机关干部行为,建立和完善了机关干部立体考核制度、中心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和政府工作50条,将今年的重点工作全部分解到各条线,实行项目领办制,以工作实绩论英雄,定奖罚,正行为。同时,项目进度公示执行到村,做到项目公开、进度公示、百姓明白。

3、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以乡委党校为阵地,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大力开展了机关干部教育培训。以机关支部为重点,利用周三学习夜实行集中学习,内容安排有党风廉政教育、旅游活动金点子比赛、业务知识、娱乐活动和《学习读本》集中学习等。制定机关干部外出挂职轮训五年规划,提升干部实践能力,第一批3位机关干部已经顺利结束。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创业实践平台,选派3名大学生村官到乡旅游发展公司挂职锻炼。

4、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乡党委注重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关心、教育、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通过日常行为监督管理、满意科室评比、六条禁令明查暗访等,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全面加强机关干部日常行为的规

范管理和工作效能的提升。同时,我们在全县率先实行“六条禁令”全部执行到村。建立党委书记约谈、纪委书记谈话等制度,实行不定期找干部约谈,了解干部工作情况和想法,拓宽干部思路,助推工作落实。

在休闲经济发展上,牢牢把握全县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契机,以全乡4A级大景区建设为目标,以休闲旅游活动为载体,以风情小镇建设为重心,纵深推进乡村旅游经营,着力打造高端旅游市场,通过龙头项目带动、乡村旅游拉动、风情小镇驱动、产业融合联动、基础配套互动这五大引擎,将整个山川乡打造成一个没有围墙的4A级大景区。一是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转型稳中求好。

1、休闲活动市场化、品牌化。围绕4A级大景区建设,积极筹办以“浪漫风情”为主题的活动,借助媒体全方位展示山川的各类浪漫元素,进一步打响浪漫山川品牌。本次活动主要以“浪漫三季”的形式贯穿全年。浪漫第一季已经顺利开展,总投入100万元,主要以“浪漫山川.印象”微电影大赛、“浪漫山川.定缘”相亲大会为主,构筑“三线七点”旅游架构(三线:省内高校“微电影”团队的创作线路、百家旅行社负责人的观光线路和自行车相亲线路。七点:由马家弄、芙蓉谷(石佛寺)、海博山庄、品园山庄、竹海乐园、东篱观光园、高山九亩等七个不同韵味的风景和人文景点),通过浙江在线、新浪浙江、杭州日报、酷六等媒体进行宣传,取得较好效果。

2、休闲项目多元化、特色化。以“五园八庄”建设为核心,重点做好现有在建、签约项目的落地推动、投产营业。芙蓉谷景区委托蝶兰风情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并积极进行招商引资;蝶兰幽谷项目以“一溪、一湖、一谷”为主题,已经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预计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工并对外营业;竹烟雨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安吉〃安曼谷项目已完成申报立项;

揽月楼主体工程已经结顶;无锡农庄进入主体装修阶段;民宿项目完成规划设计,确定2户农家作为样板前期摸索尝试,逐步以点带面;九亩华学图书已完成外部装修。

3、品质农业精细化、规模化。加速东篱农业观光园提档升级,水面休闲房、生产用房和门楼装修已经全面启动;进一步深化毛竹现代园区建设,完成竹海乐园管理用房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成九亩正泰有机农业一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形成高山有机蔬菜产销机制。香草园项目经过重新包装已经顺利对接新业主。林权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面、深化。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镇”双轨融合建设。

1、风情小镇加快建设。风情小镇立面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全部工程量的80%,“地中海”风格展现山川别样浪漫风情。其中高家堂村在实施立面改造中根据改造房屋功能进行分类补助,加大对从事村庄经营或休闲产业的改造补助力度。神龙水库建设完成招标文件的编制,与投资商、施工方的达成初步协议并拟定库区二家企业拆迁框架协议。

2、景区基建不断完善。深化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面推动乡旅游产业发展,并将招聘专业人员走市场化运营模式。完成山川、大里生态停车场建设初期征地拆迁摸底。完成山川乡旅游环线地形图勘测及线型设计,继续完善旅游信息标识系统。

3、村庄环境更加优化。完善村庄防洪体系,会石弄水库加固工程完成90%,建设大里村河道防堤200米。完善灌溉排涝系统,改善灌溉面积700亩。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措施,强化考核管理,着力巩固美丽乡村环境。继续开展村庄连片整治工作,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九亩村开展“低碳家庭”创建试点,确定了6农户作为试点户。

以上是我乡半年以来在基层组织建设和休闲经济发展上所开展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也有一些

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如党员作用的发挥需要更进一步加强,党组织软实力(核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需要更进一步提升,休闲活动市场化运营需要更进一步探索,项目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快,乡村经营方法需要进一步丰富等等。下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关键阶段,也是我乡部分休闲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的最后阶段。为了确保成效明显,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一是结合创先争优,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安排和工作进度,重点抓好各党组织整转升级和创先争优,继续做好党员承诺点评、行为公示、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等相关活动,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知识竞赛和“五个优秀”评比(优秀乡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组长、优秀创业人物、优秀道德模范),扩大党员“双述双评”覆盖面,继续加强机关党员教育。深化党员俱乐部、党员志愿服务队、党代表工作室等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在休闲经济发展上,以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按照“浪漫三季”活动计划,继续开展浪漫第二季和第三季活动。积极引进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大、好、高休闲项目。全面推动大里揽月楼、船村无锡农庄、九亩华学图书等项目年内营业。五园建设要有重点有集聚,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在各村充分掌握特色果蔬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布点大型农庄。严格按照设计启动山川旅游环线(马家弄至水淋坑)12公里观光道路建设。适时启动山川、大里生态停车场建设,新建山川、马家弄2个村级游客服务分中心。启动旅游讲解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群众旅游接待素养。

2.基层组织建设年汇报材料 篇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指导检查工作,今年是中组部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我镇党委高度重视,提出了以“夯基础、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的主题,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有新的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有新的增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有新的进步、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有新的进展、改善民生工作有新的成效,现就我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如有不妥,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党委下设10个基层党支部,共433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7个,农村党员295名。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主线,以“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长治久安”为任务,以“夯基础、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为主题,以“三项教育、三大工程、四联一带、一进四问、四访四问、联村联户”为载体,以“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谋划 认真安排

1、按照县委关于《迭部县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电尕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3月22日在镇五楼会议室召开了电尕镇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会议,迅速传达学习了县委书记仁青东珠同志和县委组织部长杨智明同志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年上的重要讲话。阐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活动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并对我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及方法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2、明确领导责任。镇党委成立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杨土生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志明,党委副书记加草曼任副组长,党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年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村基层组织建设年第一责任人,亲自谋划安排,真正做到了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定期研究,抓好落实。

3、加强督查指导。镇督查组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重点工作任务,对各村党支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同时镇领导加强对各联系点的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

4、强化舆论宣传。通过编发简报、制作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目前,我镇共编发简报98期,有效的推动了活动有序深入开展。

(二)健全制度 强化培训

1、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镇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不动摇。组织镇领导成员及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在各行政村举办了为期7天的党建知识与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截至目前,镇领导班子组织集中学习32次(每周星期一),镇机关干部组织集中学习32次(每周星期四),基本上做到每周组织集中学习一次。班子成员人均记学习笔记1万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3篇以上。机关干部记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2篇以上。

2、健全完善了党支部党员学习制度,加强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农村党员的学习。镇党委指导各村制定了学习计划,镇领导坚持深入所联系支部定期为党员讲课。各支部结合实际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引导党员学政治、学政策,确保党员教育工作的经常化。今年以来,各支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在24次以上,基本上做到了每月组织学习三次。

3、抓好党员的党建知识暨农牧村实用培训。从4月6日开始,对我镇村干部、农村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了为期7天的党建知识及实用技术培训,以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培训。并结合产业发展,先后邀请农业、果业、林业技术人员在恰告村举办培训班一期,对党员群众进行日光温室育苗培育技术及管理技术培训,提高了党员群众的科技意识。

4、深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主题,加大村级远程教育培训力度,确保各支部每月至少3次的培训任务。

(三)坚持标准 强化阵地

我镇已建成了镇政府办公楼,并投入使用,镇属各村级活动场所正常运转,在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改建中,完成了城东社区、电尕村、更古村的场所改建任务,现在正积极协调城西社区办公场所的改扩建和拉路村活动场所的改扩建工作。今年,镇上积极争取,多方筹措资金,为电尕村、更古村配齐了办公用品,并指导制定了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确保活动场所规范化运行。强化活动场所管理使用,推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充分发挥活动场所决策议事、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综合管理、文体活动“五个中心”作用。

(四)打造品牌 构建“网络”

坚持“建精品、抓示范、创特色、带整体”的思路,对基础条件较好、班子能力较强、产业发展较快、组织活动场所档次较高的村,对党员作用发挥好、工作作风好、工作业绩好的镇机关、拉路党支部、更古党支部,在充分挖掘、总结和提升的基础上,继续打造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党建示范点,形成一点一特色,一点一品牌,电尕村、恰告村支部示范点创建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确保年内完成这2个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形成以镇政府为中心,辐射带动各村党建示范点网络。

(五)抓好队伍 夯实基础

1、切实抓了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按程序,全镇今年共发展30名党员。

2、坚持抓了二类支部的提升工作。镇上组建工作组,对产业发展思路不清,工作相对滞后的吾子村和城西社区进行了整建提高。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定期召开汇报会、座谈会,全面掌握情况,切实解决问题,鼓励支持村支书干出实绩,成为全镇村干部队伍的排头兵。拓宽村干部选任渠道,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中选拔村干部,全面优化村级班子结构。

4、实施党内帮扶,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多方筹措资金,扩大困难党员帮扶资金总量,帮助解决困难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党员谈心谈话和党员干部、党员代表结对联系老党员、贫困党员制度,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

(六)健全制度 落实责任

重点健全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检查考核制度等党建工作制度,用制度保证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运行,全镇科级领导干部都确立了自己的党建联系点,并坚持深入联系点讲党课、开展活动。年初全镇各支部都将2012年的工作目标向党员群众进行了公开承诺。

(七)完善规范 推动民主

深入推行“四议四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抓规范、抓实效、抓提升,促进各村党支部民主管理、规范运行。推行党员承诺制度,把承诺事项与党员特长相结合、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努力提高党员参与率、“承诺”落实率和群众满意率。完善了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村党支部,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双评议”制度,在半年和年终进行考核,增强村干部工作责任感,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三、工作亮点

我镇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提出了“一察二解三送四转五求”(即一察:查民情;二解:解民忧、解民难;三送: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四转:转作风,转方式,转机制;五求:求全面,求实效,求满意,求规范,求和谐)的工作思路。在10个支部中积极开展“争先进工程”,电尕镇党委提出了“无3保2争1”目标(无三类支部、稳定二类支部、争创一类支部)。在村组干部及党建干事中开展“素质提升工程”,电尕镇积极组织参与县委组织部开展的与舟曲县党建互相观摩学习;7月12日,再次组织全镇村干与舟曲县巴藏乡开展党建观摩学习。大力开展“基础保障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对更古村委会院子进行硬化,通过“双联”积极协调省公安厅对亚安村委会进行硬化。在社区积极开展“党的组织进社区,党的声音进楼道,党的温暖进家庭”活动。在学校积极开展“主题教育进校园,先进文化进教师,经典歌曲进课堂”活动。

四、工作不足及下一步打算 今年以来,在党建工作中尽管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村级党员年龄偏大。二是农村党建创新形式不够,一些新的党建形式仅限于文件和口头宣传上。针对存在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我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既定目标,结合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四议四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在抓好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抓点带面方法,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法的组织实施,指导各村将应该纳入“四议四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决策程序的村级事项,严格按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程序进行决策,使这一工作法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发挥作用。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篇三

-------------多拉特乡胡吉尔台村汇报材料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给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我村党支部从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发挥作用,辖区基础工作,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乡党委维稳工作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新思路。

我村党支部建成以来,农牧民党员只接受其隶属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固定模式,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垂直管理体制和自我循环的运行机制,党建工作主要还是通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创先争优”、“民主评议”、载体活动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村党组织在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辖区党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支部成员做到事事带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在党员中起到模范作用,真正在辖区居民群众中起到模范作用,使村党支部的公信力明显增加。我村党组织定期走访党建联系居民党员,加强联系沟通,力求掌握党员在村各层面的表现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党支部根据党内外人士反馈的评议结果,结合牧民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向乡党组织反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高,促进了驻辖区单位党建与村队党建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与探索相结合,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的新办法。

在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村党组织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平安和谐作为村党支部工作重点,按照“六帮六助六服务”要求结合我村特点对群众开展“生活上扶困、身体上扶康、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就业上扶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村干部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要求,村干部人均包户50户,分片包户入户随访,听民声、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顺民心,遇到问题及时赶到、遇到困难及时帮助、遇到纠纷及时解决、遇到危险及时发现,着力解决群众最盼的问题、最难的问题、最急的问题、最怨的问题,坚持民有所思,我有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惑,我有所导。

四、加强城市基层组织机制建设,构造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一个主动的、超前的、长期的社会治安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群众性的、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坚决纠正维护社会稳定实际工作中的简单化、“一阵风”、运动式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立足基层、着眼长远、运转高效的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因为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具有引导和激励的功能、控制与监督的功能、教育和防范的功能,因而加强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的建设,不仅可以规范和引导基层组织的日常行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将成功的基层经验转化为成熟的制度规范,将有效的社会治安的一时之策转化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经常之举,从而使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持续化的轨道,这样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深圳市福田区在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方面,采取了如下几项有力措施:

(一)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一班人共同抓的维护社会稳定领导体制;健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度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要把维护社会稳定真正纳入岗位责任制,把综合治理的各项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身上,并与责、权、利真正挂起钩来,坚决实行奖优罚劣,严格执行社会治安一票否决制。规定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督促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发现和培养维护社会稳定的典型。各级领导还要主动为基层排忧解难,在人、财、物等方面帮助基层逐步改善治安基础设施。

三)强化能力建设,发挥乡村领导干部在维稳工作中的率先垂范作用。在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平安乡镇”建设和法律法规活动。结合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组织开展了 “查思想、查不足、查问题”的“三查”活动,通过对照检查,寻找差距,引导和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工作中,以下乡宣讲活动为契机,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帮助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警戒性,让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率先垂范,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在问题村、重点村注重选配了一批会做群众工作、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全县还选派了77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整体合力,有效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维护稳定的率先垂范作用。

(四)强化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稳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村建立健全了治保、民兵、妇联等群团组织,维稳重点地区以社为单位建立了党小组,在村组和社区建了治安联防党小组,构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维稳工作组织网络。各级党组织坚持维稳工作联系会、协调会、碰头会制度,坚持互通信息,互通情况,定期沟通,重大问题共同研究、共同协商、共同解决,构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横向领导机制。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点制度,乡镇党委成员联系重点村社,乡镇科级领导联系重点片区,一般党员干部和村干部联系重点对象,构建了维护稳定的纵向领导机制。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等乡镇站所党组织根据各自管理职能,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具体管理和指导,教育和引导基层组织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履行工作职责,合力维护稳定,构建了维护稳定的职能领导机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鲁甸县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积极探索推行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边实践、边调查,边分析、边研究,从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挥作用的动力不足。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由于县乡财力不强,农村干部养老还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干部在一些棘手问题和群体事件面前徘徊不前,怕事、怕遭报复、怕卸任后遭人唾骂等后顾心理严重,导致农村干部在维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潜在动力不足。

二是发挥作用的能力低下。通过在实践中综合分析,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急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强,对“三农”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急难事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有效的时间内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不强,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在第一时间解决。有的基层党员干部不善于学习,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有关政策和知识学得不透,把握不够,导致当前问题没解决又引发新问题,甚至使事态扩大。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套套、老办法解决问题,不适应思想引导和教育感化的方法,不会办事、办不成事、办不好事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在大事大非面前看不清形势,把握不住方向。

4.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汇报材料 篇四

**市委把基层组织建设年作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紧扣“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强化领导抓部署。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中央、省委、**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年”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汇报,研究制定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年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市“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每名市委常委包保1个乡镇办事处,每名市“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2个村、2个社区、2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每月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一次,努力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以点上经验推动面上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市委“五大工委”、市直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分别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配合、左右贯通”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二、集中精力抓支部。市委组织部成立调研小组,对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研究制定了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工作重点,农村党建的重点是落实“一定三有”、“五议五公开”,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推进“三有一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好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深入开展“四强四优”创建活动。在此基础上,分类制定了基层党支部定级参考标准,按照“先进党组织上水平、中间党组织上台阶、后进党组织换新貌”的目标,采取“三分类三升级”方法,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管理。明确提出“矛盾问题突出村、社区”、“财务管理混乱村、社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社区”、“计划生育重点管理村、社区”直接列为后进党组织,强化措施予以整改,力争十八大召开前,红旗党支部达到40%以上,先进党支部达到70%以上,后进党支部整顿转化率达到100%。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拟定了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工作方案,确保今年上半年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优训强全覆盖。依托项目“秘书”向80家非公企业选派了党建指导员,选派52名退养的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专职党委书记。

三、重心下移抓服务。把提升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水平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中之重来抓,转化运用土地增减“双挂钩”成果,复垦土地5000多亩,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整合商务、供销、卫生、文体等部门资源,大力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平台。深入开展“群众点题、干部解题”活动,由群众采取“电视、电话、电邮、电信”模式向干部“点题”,反映最希望、最急需办理的事情;基层组织和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研究作出解决矛盾问题、回应群众诉求的意见或决议,交有关干部限期“解题”,架起了干群“连心桥”。组织103家市直单位与103个村(社区)结成联系对子,1000名机关干部帮扶1000户困难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做到民情调查进万家、惠民实事进万家、政策法规进万家、文明新风进万家。

四、加大投入抓保障。采取财政预算、费随事转、党费支持、社会捐助、整合资源等多种渠道,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市财政把村(社区)干部工作报酬、村(社区)组织办公经费、党员活动经费列入预算予以保证。每年筹集党内帮扶资金60万元,对生活困难党员实施“政治关爱、生活关爱、发展关爱”;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奖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无到有、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建立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奖励机制,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给予一次性报酬奖励。下一年,我们还将探索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功勋奖”,对实绩突出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乡镇副职干部或专项事业编制人员工资待遇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5.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汇报材料 篇五

我县紧抓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关系上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围绕第一要务抓党建是根本

县委在党建工作中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党建工作放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去落实,把党建工作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作为检验工作成绩的标准,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格局,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了围绕要务抓党务、抓好党务促要务的观念,进一步摆正了党建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位置,促使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都围绕如何改进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去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来思考问题、研究工作、推进工作,从而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化虚为实的效果。

在围绕发展抓党建上,我县推行目标管理的效果比较明显。县委实行领导班子实绩考评制,研究制定了《乡局级领导班子实绩考评试行办法》,每年底对全县68个乡局级领导班子实绩进行全面考评,对评定为优秀的领导班子进行表彰奖励,对评定为差的领导班子进行适当的组织处理。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干部任用上的“铁交椅”、“太平官”,增强了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二、围绕发展需求抓党建是关键

作为一个贫困地区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始终是我县农村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个需要重新构建县域经济体系的经济弱县,培育壮大县内产业和企业

是发展的最紧迫任务。这些方面的需求就是党建工作的努力方向。我县突出服务农民抓增收、服务企业促发展的工作要求,狠抓各级各部门和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强化“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服务”的观念,在为群众服务和为市场主体服务上下功夫,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县各级各部门行政效率明显提速,以服务促发展基本上成为各级各部门的主流工作思想。

三、围绕基层组织抓党建是基础

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和具体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其建设水平高底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是不可以有丝毫忽视的大事。近几年来,我县始终抓住城市社区党组织和农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放松,对内完善制度规章,健全工作机制,巩固发展队伍,加强教育管理;向外广泛借鉴经验,引进先进办法,加强学习交流,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基层组织党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体现,从而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全县形成了心齐气顺、共图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打算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突破口,围绕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型)工业、打造新城镇三个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工作,全面夯实发展基础,为经济腾飞创造条件。工作的基本取向是谋求特色优势,实施错位发展。

一是推进具有民族特色和山区风格的新农村建设。用5年时间,实现农村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建成各类特色产业板块基地50万亩,优质生猪出栏年均增长5万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用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以“五改三建”生态家园建设为主要载体,同步推进乡村公路黑

色化,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做好村庄建设和治理规划工作,注重利用山区凭山借水的特点和土家族民居的特色,进行院落、村落的改造治理,使新农村建设从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上同时得到丰富。

二是构建具有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经济体系。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县特色农产品和道地药材的优势,大力发展污染小、能耗低、具有循环经济效应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药化工业,加强与外地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不断扩大特色产业市场份额,使之成为县域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支柱产业,并在边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人无我有的产业优势。同时保持水电、煤炭、矿产、建材等资源约束型和政策约束型产业的平稳运行,从而形成结构合理、长短结合的工业经济体系,从根本上巩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三是建设具有边区特色和融合效应的武陵山区明珠城市。湖北来凤和湖南龙山两县县城同处开阔平坦的酉水河谷地,双方新城区建设目前已然隔河相望,如此特殊的地缘特征全国少见。随着两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两县县城跨省对接融合以至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我县要以优质高效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力争在双方城市对接融合中占据主动,在两省两地政策和发展差异中谋求城市和产业布局的优势。双方城市融合一旦形成,在10年内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20万-30万总人口的中等城市,这一独特的“双城”,将成为争取政策和吸引产业聚集的优良平台,同时双方将共同成为省际东进西出大通道和鄂西、湘西具有一定支撑能力的“桥头堡”。

为实现上述发展基本构想,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成为

政治坚定、与时俱进、精诚合作、廉洁奉公、驾驭力强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党性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执行力强、群众信任的骨干力量,为开创来凤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班子建设的核心是县委尤其是县委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常委一班人要带头做刻苦学习的模范,做勤奋工作的模范,做廉洁自律的模范。通过常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把县委常委会建设成为风清气正、民主和谐、敢抓敢管、高度统一的领导核心,以此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委部门的自身建设更加务实、更加廉洁、更加高效。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注重基层干部培养,关心基层干部生活。经常了解掌握和分析乡镇党委的建设状况,并有针对性指导乡镇党委抓好自身建设,切实肩负起带领群众抓发展、促和谐的重任。巩固“950”工程成果,推进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村干部待遇保障办法,创造条件,努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重点是提高执行力,增强落实力,优化发展软环境。继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坚持推行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政务公开制等制度。广泛开展行政质量管理活动,坚持机关干部周五学习和考学、述学、评学制度。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执政水平。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少数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坚决遏制少数党政机关、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健全督办落实措施,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令行禁止的良好工作格局。

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的方针。教育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中纪委“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不准”等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系列规定。既要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和经济领域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也要追究在执法行政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责任。进一步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6.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篇六

XX镇位于XX县城南9公里处,渭干河下游,塔里木河横贯境内;全镇总面积912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27个站所,总人口38590人,其中:少数民族30862人,占总人数的80%,汉族7728人,占总人数的20%,农业人口35902人,占总人口的93.05%。耕地面积18.5万亩;站(所)27个,中学2所,小学23所,党员972人,其中:农牧民党员672人;下辖党总支2个,党支部61个;团员2201人;“五好”村党支部20个,“群众满意”乡镇站所8 个;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3.048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469.58元,同比增加294.56元,增长率为9.35%,被地委命名为“红旗乡镇”。

近两年来,XXX镇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增强活力”工作思路,有效建立基层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基础,以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的,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托依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主要做法

(一)扎实有效的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我们把大力“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作为增强其执政能力、提高其执政水平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首先,坚持以七项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一是基本政治理论的教育;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三是法律、法规教育;四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五是优良传统教育,六是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教育;七是农村实用新技术教育。累计共举办了36期综合教育培训班,参加教育的乡村干部、党员2100余人次;其次,多方式、多渠道培训基层干部。一是以“科技之冬”活动为载体,两年来, 先后对17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养殖大户和园艺示范户进行了畜牧养殖和园艺知识培训;二是选派到县委党校集中培训。派出60余名村(场)会计、出纳到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财务技能培训;并先后选派两批共计50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委党校深造;三是“走出去”观摩“取经”学习。镇党委“一班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由镇主要领导带队,分两批共计60余名村“两委”一把手到南疆一些农业先进的县,考察、观摩他们畜牧业、林果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同时,在养殖示范区和果园示范区召开了13场(次)养殖业和林果业现场观摩会,参加人员累计达8000余人次。通过综合教育和集中培训,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依法行政能力、科技致富本领等有了明显的转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成为推进基层“三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二)引入激励保障机制,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村级组织整体功能。

镇党委按照“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整建并举”的原则,切实找准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对后进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全镇29个行政村的干部职数进行了规范设置(大村5—7人,小村3—5人),在此基础上,镇党委通过下派、交流、挂职、培训等各种措施:一是把7名有经验的年轻机关干部下派到村(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还挑选了5名优秀村干部交流到其它村(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先后选拔了16名村级后备干部成为支部委员;二是经过严格考察,着重从本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村级民兵治保调解组织中选拔了有经验的29名党员;三是是从选贤任能上下功夫,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的问题。调整了7个村共23名村级干部,罢免了8名素质差、水平低的村干部;重点培养选拔了13名“双强”村支书;四是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2004年年底,镇党委、政府在县财政为村“两委”一把手统发工资的基础上,又拿出了16万元钱对工作突出的40名村干部拉开档次进行了奖励。同时,该镇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解决了村(场)“两委”一把手的通讯工具和人身保险,每年还免费安排两次体检,解决了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积极争创“五好”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和群众满意“乡镇站所”。一是建立“五不申报”制度。即:村集体经济积累达不到5万元的不能申报、群众满意率达不到80%的不能申报、本村农民纯收入低于全乡镇人均纯收入的不能申报、年底各项综合评比位居中下名次的不能申报、发生重大恶性事件以及群众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不能申报;二是镇党委对创建活动实行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村(场)领导抓落实、齐抓共管、镇(村)联动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快了“三级联创”活动进程。目前,全镇有20个“五好”村党支部,8个群众满意“乡镇站所”。

2、加大“五小工程”建设力度,规范运行“4211”工作机制,完善和提高干部的整体功能。营造“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先后投资743042.13元,新建干部宿舍200平方米,民汉食堂250平方米,浴室40平方米,职工娱乐室100平方米,职工阅览室20平方米、健身房30平方米,另外,还修建了篮(排)球场,绿化了草坪,同时,投资8万余元安装了街道路灯。“五小工程”的全面建设,促进了“4211”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杜绝了以往干好干坏无人过问,无人管的现象,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服务基层意识得到了增强,实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3、全面推行农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在每个村(场)设置了廉政建设、治安、宗教、计生、财务、农技、林果、畜牧8个岗位,对全镇676名党员进行了竞争上岗,截止目前已有180名无职党员挂牌上岗。村党支部把每个党员在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记录在案,作为年底党员评议的依据,对连续3年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将劝其退党。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由无职到有职的转变,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的活力。

4、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建立“两推一审一公示”制度。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支部审批、社会公示。党支部要严把“三支队伍”入口关,把致富能力强、科技意识强、头脑灵活、勤劳能干的农牧民选入入党积极分子范围内,并实行动态管理、培养、考察,党支部每年对“三支队伍”进行一次社会公示。2003年以来,全镇共计发展党员110名(其中:农牧民党员77名),维吾尔族67名,汉族42名,回族1名;其中:男性党员82名,女性党员28名;发展团员1260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1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26。全镇62个党支部中,一类党支部占85%,二类党支部占10%,三类党支部占5%,使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整体水平、执政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5、以育、选、用并举的方针,培育出一支复合型干部队伍。为了尽快提高后备干部尤其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党委采取脱产培训、集中培训和边学习边实践等方式,先后选派了13名机关干部赴北疆挂职,4名机关干部到村挂职,8名机关干部去地、县党校学习“双语”,18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党校深造,今年又选送了32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党校进行深造。两年来,有8名副科级干部经组织推荐被提拔为科级干部,有5名机关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2名村级正职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10名村级后备干部被提拔为副村级干部,营造了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的工作机制。

(四)以“理财”为切入点,以“生财”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是全面实行“村帐乡管县监督”的新体制。严格制定村财“编制预算、事前审批、凭证联签、民主理财、上级审计、财务处理、张榜公布”七个流程,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民主理财小组全程参与财务管理,让群众对村务工作知实情、摸实底;二是盘活集体资产,规范机动地发包合同,加大回收欠款力度,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两年以来,对全镇29个村(场)的机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土地承包合同336份,清理违规机动地2万余亩,新增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亩,回收欠款102万元,两项盘活集体经济400余万元,进一步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五)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集中整治工作并举,进一步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维稳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了镇、片区专抓综合治理及统战宗教工作的党政副职,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综治干部队伍。结合乡镇“4211”工作机制的推行与规范,下大力气加强了乡镇派出所、人武部等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十户联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调查处理制度、协调会议制度、信息报告制度、镇、村(站所)周一维稳工作例会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集中力量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以及各类暴力犯罪分子。镇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农村维稳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出资1500元为村治保主任购买一辆价值4500元的摩托车,政府出资免费为治保主任进行人身保险,免去外差工,统一配置了服装和夜间巡逻器材,并将其工资纳入镇财务统一管理;二是狠抓镇政法队伍的建设,为负责维稳工作的书记配备了专车,并给派出所干警每月解决100元交通费用;三是继续推行民、汉干部交叉联系清真寺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四是加大对武装部硬软件设施的投入,解决了2万多元的服装、被褥、床以及巡夜所需的器材,并加强集中训练,提高了专武干事、治保主任、民兵应急分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振兴镇域经济营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工作成效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得到提高。镇党委通过村干部素质工程建设的开展,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村干部通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宗教和社会事务,化解了农村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是改进了思维和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村干部的培训,基层干部理论素养、群众观念得到增强,逐步从过去那种简单粗暴、指令式的催种催收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靠示范、引导、带动管理,从行政命令的管理方法转变为以干部的实践引导农民、靠细致的服务帮助农民、靠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村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庭院,现场讲解和实地操作果树栽培、设施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黄牛改良繁育技术,村干部成了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民技术员”。

三是广大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各级党员、干部常怀爱民之心,常想为民之事,常谋利民之策,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年点问题。一是2004年投入资金108万元,对全镇108户贫困户的危旧住房进行了改造;在节日期间对贫困户进行慰问,共发放面粉60吨,煤43吨,现金近2万元;深入开展“一帮

一、结对子”工程,每位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户,去冬今春为每户联系帮扶对象解决了冬炭、面粉等越冬物资,价值达8000元左右;二是组织贫困户进行科学技术、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11次,培训贫困户492人次,2004年共脱贫209户、计1045人;为非农业困难户办理底保47户,计123人,共发放底保金8.2万元。三是彻底解决了阿克力克、亚勒古孜铁力克、老其曼、排孜瓦提等村2157户农牧民多年来喝水难的问题;

四是村干部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积极为农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村官”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市场经济意识增强,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思路宽了,许多以前难以推广的农村政策及科技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村干部开拓市场的意识明显增强。一是镇党委、政府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使其理解和认识了县委发展粮枣间作的决策,全镇共建蔬菜大棚117个(标准棚),总面积487亩,元旦、古尔邦节农民种植的大棚蔬菜已经上市,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少数民族群众也从种植大棚蔬菜上尝到了甜头;二是抓住塔河治理、维修公路等水利、基建务工、道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劳务创收。2005年上半年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创收总额共计211.5485万元,人均创收达54.68元。

经过努力,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04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9444亿元,二、三产业0.1043 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3469.58元,比上年增收294.56元,增长9.3%。2004年全镇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总量42万担,占我县棉花总产的1/3。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耕耘,赢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地区文明乡(镇)”,“地区科普先进集体”,“地区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合格乡(镇)”,地区级“抗洪抢险先进集体”,“民兵预备役基层工作先进单位”,地区级“基层优秀工会”。2004年7月被阿克苏地委命名为“红旗乡(镇)”。

上一篇:撰写组工信息心得doc下一篇:团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