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形成(9篇)
1.行政组织学形成 篇一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教案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识别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3.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教学重点
组织的形成和不同组织的识别。
教学难点
细胞分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学习: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预习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细胞通过_____产生新细胞,新细胞经过_____,逐渐改变自己的_____、_____和_____。
细胞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_________,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到_____的基础。
二、新授
细胞的分化
学生先自读课文,了解这部分内容。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分化: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
自主学习我们把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群叫做_____。细胞分化必须建立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观察下列图片中的组织
植物的几种组织及作用:
图片展示下列各种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举例、营养组织举例、输导组织举例。图片展示动物的几种组织及其作用:
小组讨论:
当你吃甘蔗时,首先你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剥去;咀嚼甘蔗茎时会有很多的甜汁;那些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试从组织构成器官的角度,说一说甘蔗茎是由哪些组织组成的?
举例说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学习什么是组织培养。
三、练习
1.组织形成的过程大致表示为()A.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 B.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组织 C.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组织 D.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组织
2.组织是由_____相似,_____、_____相同的细胞_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3.各种组织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四、总结
五、作业
1.完成课后对应习题。2.预习下一节课。
六、板书
课堂练习答案:
1.A
2.形态、结构、功能、联合在一起、细胞群
3.细胞分化
2.行政组织学形成 篇二
一、表现形式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会计核算、结算、决算等环节入手, 采取账外经营、制造假凭证、篡改报表、伪造、变造票据等手段, 截留或挪用资金, 形成“小金库”。
(一) 违反规定收取资金
具有行政收费、罚没处理等权力的单位采用自制票据或无票据执收执罚, 同时利用行政或业务权力, 擅自扩大收费范围, 违规提高收费标准, 对下属单位和服务对象违规收取管理费、承包费、工本费以及回扣等费用, 收取的资金不纳入本级财务核算, 形成“小金库”。
(二) 先拨后收转移资金
对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租赁等专项资金, 项目管理单位采取先拨下去后收回来或者多拨少收的方式转移资金, 项目管理单位反映出资金已经用于了项目建设, 实际上转移到了账外, 形成了“小金库”。有的主管单位通过对下级单位各种形式的补贴、补助款等形式虚列转移资金, 并通过下属单位返还部分或全部虚列的资金形成“小金库”。
(三) 营业外收入不入账
将出售单位国有土地、出租固定资产以及规费、拨款等有关收入不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纳入规定账户核算管理, 形成“小金库”。
(四) 虚假预算骗取资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随意扩大项目预算标准, “大项目、小实施”, 采取报假账的办法, 骗取预算资金, 将资金转移账外形成“小金库”。
(五) 随意截留涉农资金
涉农部门 (单位) 违反涉农资金管理规定, 对应下拨兑付农民的补贴款, 采取造假账的方式进行截留, 形成“小金库”。
(六) 违规管理正常收入
一些学校对正常收取的学生作业费、练习册、服装款等款项不纳入单位基本账户管理, 一些单位按照规定收取的培训费、考试费用不按规定管理, 形成“小金库”。
(七) 违规列支套取资金
主要表现为部分单位利用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咨询费、招待费等科目, 采用虚假事实, 套取资金, 设立“小金库”。从报销发票单据看, 形式上是合规的, 但内容与事实不符。
二、形成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小金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观因素, 又有主观因素。从客观方面分析, 既有内部原因的, 又有外部原因的;从主观方面分析, 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 又有政策性原因, 也有体制性因素。
(一) 财政保障能力低, 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完善
以平凉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为例, 2010年公检法部门人均公务费3140元, 党政机关2490元, 事业单位1990元;车辆费用公检法每辆每年2万元, 党政机关1.5万元, 事业单位1.1万元。一个20人的单位年公务费不足5万元, 日常支出难以保证。为了保障单位正常运转, 在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 只能通过挤占项目资金、收取预算外资金不入账等方式予以弥补。同时, 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完善也是形成“小金库”的主要原因。而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应按国家规定和预算内资金统一编制单位综合预算, 但由于预算外收入不稳定, 地方财政不考虑预算外收费, 统一按预算标准核定单位预算经费支出, 预算外收入游离于预算编制之外。而且县 (区) 地方财政对预算外资金返还标准不统一, 随意性较大, 监督检查不严格, 导致收费单位对预算外资金上缴不积极, 采取自收自支的方式进行管理, 形成“小金库”。
(二)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地方政府干预过多
近年来,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财经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但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违规方面监管较多, 而缺乏对以防范会计风险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和对会计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监管, 而且也存在财政、税务、审计等行政机关多头监管而监管乏力的问题。表现在地方政府方面, 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发展一些微利或亏损项目时, 要求相关单位给予资金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只能采取设立“小金库”的方式予以解决, 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而在完不成考核指标时, 只有采取掩盖事实, 造假账假表的办法应付考核。
(三) 管理体制不健全, 风险防范不到位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制仅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按行政区域分级核算, 层层建立明细账、逐级上报, 使会计核算工作处于分割状态, 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利益指标、支付保证、职工福利、地方政府干预等种种压力下人为制造假凭证、假账目、假报表的违规行为控制不力。而且, 部分会计制度已远远不适用于实际工作需要,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和风险累加。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 会计科目名称虽然相同, 但核算内容不一致, 可比性差。二是会计核算方法不一致, 业务处理在核算环节没有统一的标准。三是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特别是对有关会计信息未能客观全面地披露, 不仅使会计信息系统失去决策支持功能, 而且掩盖了风险, 造成很大的隐患。
(四) 主观认识偏差, 内控约束不力
一些单位会计部门重要岗位员工经不起金钱诱惑, 为谋取个人利益采取伪造票据或单据等行为, 窃取巨额资金;一些单位的领导为谋求表面工作业绩或为办好职工集体福利, 在实际工作不佳的情况下, 从单位利益、小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出发, 采取虚调数据、虚列成本等方式, 通过设立“小金库”谋求部门利益;忽视对员工的法制教育, 导致员工法制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 有的员工把挪用公款误认为是暂时借用单位资金, 只要以后能补上就行, 这种模糊的认识导致了在出纳、储蓄等要害部门的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的现象不断发生。在管理制度上, 不重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 或仅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 而不重视规章制度的落实, 而且在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没有做到全面系统和贯彻始终, 导致相互制约在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力度减小, 工作环节存在制度“盲区”, 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
三、治理措施
(一) 加强思想教育, 从观念上杜绝“小金库”的产生
一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 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思想上抵制“小金库”问题的发生。二是要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三是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财务人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使其恪守职业道德, 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账务核算, 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二) 完善法律制度, 使“小金库”治理有法可依。
一是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对招待费、差旅费等管理中的漏洞, 通过制度建设及时堵塞, 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行业财务管理和审计力度, 增强财务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 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 严格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 提高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和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强化政府采购执行力度, 实现政府采购应采尽采, 做到采购规范、公开, 杜绝以采购为名为“小金库”融资现象的发生。
(三) 深化财政制度改革, 加强部门预算, 遏制“小金库”的发生
针对“小金库”主要发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具有行政权力的单位机构特点, 应细化、深化财政制度改革, 加强部门预算, 改革资金缴拨方式, 规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 将收支全部纳入正常循环渠道, 遏制“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四) 深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建设
一是逐步推行会计工作转授权制度, 形成主管领导对“一把手”负责, 加强检查指导;会计主管对主管领导负责, 督促制度落实;一般会计人员对会计主管人员负责, 自觉执行会计操作规程;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创造条件, 为下级单位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保障的机制, 建立层层负责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二是按照《会计法》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制定具有较强规范性、实用性、计划性和可操作性的会计内控制度, 并配齐会计人员, 特别是事后监督人员, 并明确各自相互制约的职责, 严把凭证入口关、凭证处理入账关和凭证的解付关。推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 在对重要会计岗位操作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的同时, 要严格办理业务交接手续, 及时发现风险隐患。三是强化会计外部监督, 特别是在加大对会计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的同时, 业务监管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转化, 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动态跟踪监管, 争取及时发现风险, 并督促化解风险, 彻底将各种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 加大对员工素质的教育培训力度
加大对各级会计人员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力度,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增强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 做到忠于岗位、忠于职责、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同时, 加大对新的会计制度、规定、法律、法规、防假基本知识、电算化业务等的集中教育培训,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确保会计操作准确无误。特别是财政部门对市直和县 (区) 的会计要进行会计人员定期在岗位培训, 进行业务和素质的培训, 并通过法制教育, 增强单位或部门领导及有关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小金库”的发生。
(六) 发动群众参与, 加大监督检查“小金库”力度
要及时通过中国平凉新闻网、平凉政务专网和平凉财政信息网, 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电子邮箱、举报通讯地址, 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等制度, 做好举报受理工作的同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并长期保留举报电话、邮箱, 通过加强宣传、鼓励举报、保护举报等措施, 发动和依靠群众揭露举报“小金库”违规行为。同时, 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坚持专项治理与日常治理相结合, 坚持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 坚持经济处罚与行政处罚、法律追究相结合, 建立对“一把手”、财务分管领导、财务管理人员的问责制度, 加大对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 真正树立“小金库”治理的权威性。
摘要:文章以平凉市“小金库”治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对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以期对“小金库”治理工作有所裨益。
3.浅议高校行政化形成原因及其弊端 篇三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办学自主权;学术自由;弊端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0-01
一、高校行政化的成因
(一)什么是高校行政化。对于高校行政化的概念界定,南方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朱清时院士曾提出:“所谓大学行政化,(指)中国高校是靠行政权力在驱动,而不是在靠优秀的学术来驱动的。”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指出,行政化管理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条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另外一条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高校的“行政化”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制度中的一个顽疾,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各种弊病的总病根。“行政化”对一所大学的制度、管理、科研、教学以及学校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是一所大学发展和进步的拦路虎。而同时,“行政化”弊病的日益凸显,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遭受舆论的严厉批评。
(二)高校行政化的形成。追本溯源,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于建国初期形成,是普遍存在的集权式行政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当时国家为加强教育文化事业管理而采取的举措。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并未使这一体制发生改变,反而因为人们因为追求权力和利益等原因,使高校行政化的程度更加严重,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我把30余所高校定级为副部级事业单位。而地方所属高校的级别也多被确定为正局级或副局级事业单位。而这些高校的书记和校长自然就具有了同高校级别相同的行政级别。高校中的行政化不仅代表了高校中管理者的地位,同时在对外交往中也表明了书记、校长的话语级别。
二、高校行政化的弊端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从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来讲,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和控制太多、太强,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经费划拨、教育评价、校长任命等都由政府说了算;从学校内部来讲,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控制着学术权力。
(一)政府主导:外部行政化。高校现阶段外部行政化表现为政府管理权限过大,在与高校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高校因自主权的丧失,在与国家的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高校的外部行政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事、财务和管理等都受制于政府。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学校的人事、财权等都掌握在上级行政部门手中,甚至连学校的一些具体业务,学校也无权管理。这其中就包括:一是学校的各项经费由上级划拨,包括各种科研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等;二是高校的学位和专业设置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三是对学校的评估、评定,是上级主管部门来操办的。简而言之,在我国,政府行政机关绝对掌握了大学的办学、经济、管理等权利。
2.过分的行政干预弱化学术权利。上级主管部门对于高校的过度管理,还会弱化高校的学术权力。一是上级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不会过多考虑高校实际情况,而是根据行政命令来操作。二是对学校的人财物支持不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而是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随意调整。三是由于学校的人财物都掌控在上级部门手中,因此,高校的各层面管理都被严重插手,使高校被动的围绕政府指挥棒运动,极度缺乏自主权。
以上情况导致大学无法自主发展自己特色,要按行政命令行事;学校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反而醉心于向上级部门争取权利。这些种种都是和大学的独立精神背道而驰的。
(二)行政主导:内部行政化。大学自中世纪诞生以来,始终把知识的创造和人才的培养作为自身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其作为学术性组织与政府和企业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我国,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存在着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没有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办学的倾向与问题,这就是高校的“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就是按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和学术发展规律办高校,把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而非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政压制学术。行政和学术应该平行发展,一个侧重于对学校制度建设、合理运转方面的管理工作;另一个则是为学校的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等服务的。而现如今的我国高校如企业一般,市场化,竞争机制、等级地位占据主导,学术权力也掌握在行政人员手中,而且学术地位被行政严重压制。
2.官僚化严重。在高校行政化趋势的背景下,大学管理人员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了官员特征,出现教师官僚化的倾向。高校成了官场,产生了几十名副部级高官,几千名厅级干部。这种科层化、官僚化的管理构成行政级别差异,使津贴、经费等资源按级别分配的情况日益突出,难以实现公平、公正,使想做官成为一股潮流,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心理失衡,不再安心于一线教学工作,试图谋取“一官半职”,这必然会直接给科研与教学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3.权利过分集中,容易滋生腐败。高校的行政机构多为纵向管理模式,由学校到二级学院和各管理部门,横向无交流,各学院、部门以及学校层面会出现多个手握大权的一把手,而高校的监管措施不足,非常容易滋生腐败现象。而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也多出现为了政绩而劳民伤财或者形式主义,严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三、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应该崇尚民主,尊重学术。高校行政化破坏了学术自由和人文精神,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术自由是大学学者们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的自由。回首一百年前,蔡元培开创的“北大精神”,正是我国学术自由的开端,今日大学的发展,只有充分享有学术自主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才能承担起大学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的责任。逐步實现高校“去行政化”必将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恢复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重塑大学精神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熊丙奇.高校行政化之弊端[J].学习月刊,2009,21:28-29.
[2]于书伟.试论高校行政化的成因、弊端及解决途径[J].河南教育(中旬),2010,09:9-10.
[3]王士臣.探析我国高校行政化的产生、现状及弊端[J].改革与开放,2014,16:17-18.
[4]段伟.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我国高校行政化弊端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251-252.
[5]段溢波.高校行政化:表征、弊端及成因[J].学习月刊,2011,06:133-134.
4.国际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篇四
国际组织是为了适应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的领域和地区不断扩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最早在欧洲出现了如莱茵河、易北河等国际河流委员会。
19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国际交往逐步扩大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在通讯、公共卫生和经济贸易等方面,出现了“国际行政联盟”的组织形式,如国际电信联盟(1865)、万国邮政联盟(1875)等。这种以专门业务和行政性的国际合作为目的的组织,成为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型。
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以政治和国际安全为中心的综合性的国际组织,其中有全球性的如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也有地区性的如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国家统一组织等;还成立了各种专门业务性的国际合作机构,如联合国专门机构。
思想渊源
关于国际组织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早在14世纪,思想家但丁(Dante Alighieri)就倡导成立“人类统一体”、“联合统一的世界各国”。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组织思想植根于18世纪与19世纪一些智者的著作,如圣西门(Henride Saint Simon)倡导建立“欧洲议会”,本森(Jeremy Bentham)倡导建立“国际法庭”,康德(Immanual Kant)倡导“和平联盟”等(J.Martin,p.780)。中国的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也发挥了中国古代“大同世界”的思想。19,国际协会联盟(UIA)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立,至今仍为汇集国际组织各类信息的中心。 国际组织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两次大战期间,以人类第一个具有广泛职能的世界性组织——国际联盟的成立为标志,除国际联盟外,出现了如国际劳工组织一类的专门机构,国际常设法院这样的国际司法机构,以及一批非政府组织,而后爆发的二战则暂时中断了这一进程,按照UIA统计,19,全部政府间国际组织有37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有176个,所有类型的国际组织共有213个,而到1951年,全部政府间国际组织有123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有832个,所有类型的国际组织共有955个,分别增幅在2~4倍之间。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自二战结束前至20世纪80年代末,是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国际联盟的失败和二战的爆发等事实激发人们去追求和创造更高形式、更有成效的组织形态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并促进发展。以联合国的诞生为标志,一大批全球性、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UIA统计,1989年,各类国际组织共有24131个,比1951年增加了24倍多,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数目为4068,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有3,比1951年分别增加了24倍和32倍之多,其中20世纪80年代十年间各类国际组织共增加了12383个,几乎相当于此前一个世纪国际组织数目的总和。
当时非殖民化运动的成功促进了新兴独立国家的数目剧增,国际社会的规模骤然间扩大了数倍,出现多元化的国际格局。苏美雅尔塔体系及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有效制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同时,世界贸易市场、资本市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革命的传播,促成了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寻求国际治理机制化、组织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全球化的浪潮在涌动了。
第三阶段
5.行政组织学 篇五
1.人格魅力 2.个人形象 3.个人履历 4.个性特征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1.罗森茨韦克 2.孔茨 3.帕森斯
3: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
1.非正式沟通.2.单向沟通 3.双向沟通 4.正式沟通
4:省级政府每届任期()。
1.3年 2.5年
3.4年 4.6年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和自治县三级。
1.自治乡 2.自治州 3.自治市 4.自治地方
6:狭义的行政组织指的是()
1.国家立法机关 2.国家司法机关 3.政府系统 4.群众团体
7:()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1.选择方案 2.科学预测 3.调查研究 4.收集情报
8: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1.罗森茨韦克 2.卡斯特 3.孔茨 4.帕森斯
9: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的综合作用。
1.期望概率 2.公平3.个性倾向 4.努力程度
10: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1.一般环境 2.内部环境 3.外部环境 4.组织环境
11: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1.层级化)。
2.专业化 3.功能化 4.部门化
12:191 1年,泰勒发表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1.《公共组织理论》 2.《科学管理原理》 3.《组织结构与设计》 4.《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
13: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理论。
1.期望 2.需要层次 3.公平4.权变
14:现代观点认为,冲突()。
1.具有建设性 2.具有破坏性
3.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4.有消极性
15: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1.人 2.财 3.物 4.信息
16:
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
1.系统变革模式 2.情境变革模式 3.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4.渐进式变革模式
17:()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西蒙 2.舒尔茨 3.布坎南
4.斯蒂格利茨
18:null
1.一般环境 2.内部环境 3.外部环境 4.组织环境
19:
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个层次。
1.3 2.4 3.5 4.2
20: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
1.下行沟通 2.单向沟通 3.平行沟通 4.上行沟通
21: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
1.按机构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2.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3.按职能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4.按人员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22: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的特性。
1.稳定性 2.实践性 3.强制性 4.软约束性
23: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
1.决断力 2.凝聚力 3.执行 4.影响力
24: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
1.集体利益 2.个人利益 3.社会的共同利益 4.组织利益
25: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的研究。
1.领导行为理论 2.领导素质理论 3.权变理论 4.交易理论
1: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1.农业社会 2.棱柱社会 3.社会 4.信息社会 答案为:1 2 3
2: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
1.持续性试验 2.稳定性试验
三种基本模式。)
3.设计性试验 4.示范性试验 答案为:1 4
3: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
1.组织学习2.试验 3.外部咨询 4.经验学习答案为:1 2 3 4
4:我国省级政府包括(1.省级政府 2.特别行政 3.自治区政府 4.直辖市政府 答案为:2 3 4
5: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1.法治型文化 2.开放型文化)。)方向迈进。
3.参与型文化 4.服务型文化 答案为:1 2 3 4
6: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
1.外交权 2.立法权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4.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答案为:2 3 4
7: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
1.正式沟通网络 2.非正式沟通网络 3.双向沟通网络 4.单向沟通网络 答案为:1 2
8: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
1.静态一简单的环境
2.静态一复杂的环境 3.动态一简单的环境 4.动态一复杂的环境 答案为:1 2 3 4
9: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1.形成阶段 2.磨合阶段 3.成长阶段 4.成熟阶段 答案为:1 2 3 4
10: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予(1.才能因素 2.品格因素 3.情感因素 4.知识因素 答案为:1 2 3 4
11:群体意识主要包括()。
。)。)
1.群体归属意识 2.群体认同意识 3.群体促进意识 4.群体抵触意识 答案为:1 2 3
12:组织的内涵包括()
1.静态的结构 2.动态的过程 3.生态的环境 4.特定的目标 答案为:1 2 3
13: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1.考评要素 2.考评标志 3.考评对象 4.考评标度 答案为:1 2 4)。
14: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
1.外部环境因素 2.经济诱因 3.利益诱因 4.内部环境因素 答案为:1 4
15:以下是行政组织构成要素的是()
1.机构设置 2.组织人员 3.权责体系 4.技术信息 答案为:1 2 3 4
16: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
1.独权 2.分权 3.集权 4.授权 答案为:1 2 4
17: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
1.技术 2.结构 3.人员 4.任务 答案为:1 2 3 4
18: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
1.正式沟通网络 2.非正式沟通网络 3.双向沟通网络 4.单向沟通网络 答案为:1 2
19:行政组缭领导的特点是()。
1.时代性 2.权威性 3.综合性
4.执行性 答案为:1 2 3 4
20: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等基本阶段。
1.环境扫描 2.环境监视 3.环境预测 4.环境评价 答案为:1 2 3 4
21: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1.内部环境因素 2.一般环境因素 3.系统环境因素 4.特殊工作环境 答案为:2 4
22: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计划绩效 2.监控绩效 3.评价绩效)。)。
4.反馈绩效 答案为:1 2 3 4
23: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还包括:()。
1.政治绩效 2.社会绩效 3.经济绩效 4.文化绩效 答案为:1 2 3
24: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
1.物质因素 2.激励因素 3.保健因素 4.精神因素 答案为:2 3
25: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和(),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
1.一般环境 2.社会环境
3.政治环境 4.工作环境 答案为:1 4
1:政治形势的稳定与否不影响行政组织的运行。()
正确 错误
2: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正确 错误
3:美国是最早实行市经理制的国家。()
正确 错误
4: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组织设置的根本宗旨。()
正确 错误
5:首长制的优点是能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正确 错误
6:中层行政组织称为决策指挥层。()
正确 错误
7:教育部、农业部、交通部等属于综合性管理机关。()
正确 错误
8:静态的组织结构包括职能关系、层次划分、部门设立、权责体系等。(正确 错误
9:行政道德是所有社会组织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正确 错误
10:狭义的行政组织不仅指政府系统。()
6.行政组织学形成 篇六
一、为什么要求公文语言简明
首先,公文是一种公务文书,是处理公务的工具,在撰写公文时,保证全面、准确表述思想感情的前提下,只有尽可能精炼,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唯简才能避免繁文褥词、空话连篇,才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切实地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其二,公文的准确性特征往往要求公文语言明确、直观、简练、唯明才能语言明确、表意清晰,执行起来准确无误。公文反映的社会生活、工作动态以及据此确定的政策、措施、或者是客观存在,只不过按照其本来面目如实表述,才能准确反映避免产生歧义或褒贬失当,影响其准确性。
其三,公文语言简练,可产生严肃的效果,增加其权威性。公文是由法定机关或组织制发的,代表着法定机关或组织的意图、具有法定的效力和强制执行的约束力。它所表达的意图是需要所有组织、个人去遵循、执行、办理的,可以说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具有强制性。所以,公文语言的语气多肯定,少模糊,多要求、少议论。
二、怎样写才能使公文简明、精炼
(一)围绕主题,删繁就简
公文的实用性要求公文语体要讲求效率,公文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为了表达主题不可缺少的部分,去掉那些可有可无的空话,力争做到“益一字则文赘,损一字则意阙”的境界。现在有些文件的开头不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管内容如何,总是先论述一番形势或颂扬一番领导,然后绕个大弯子才接触正题。这是一种不好的文风,应删繁就简,真正体现出公文讲求效率的实效性。同时,由于公文主旨和观点的需要及文种的不同要求,材料应详略得当。该详细的应写得具体明白,该简略的一定要简略,否则让人感到内容拉杂,不得要领,反而掩盖主旨。如写“请示”常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把“请示”的缘由写得过于具体、繁杂,使具体“请示的事项”反而不突出。有的人甚至认为“请示的缘由”写清了,“请示的事项”不用写自然就明白了,这也是一个误区。“请示”最核心的就是把“请示的事项”写得具体、明白。正如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中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也。”
(二)明确语意,凝炼句子
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公文是实用性极强的文体,为了直接说明情况、提出要求,便于受文者理解和办理。这就要求在公文中常采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因为这两种句式能增强语言的表意功能,并且使人一看就明白,做到了文字简洁明白,干净利落。公文写作一般不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如:“场内不准吸烟”表意明确,文字简洁。而感叹句“吸烟是一种多么不文明的行为”既不够精炼,表意又不肯定,在公文中运用极不适合,不符合公文语体的要求。
力戒重复。在公文语体中可以采用句子成分共用的形式,避免很多重复词语,使语意的表达显得非常简洁。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可以把以上三个小句中的谓语成分集中起来,共用一个相同的主语和宾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这样句子就显得语意集中,句式紧凑,更便于理解。但运用成分共用要注意瞻前顾后,词语搭配合理。
(三)遵循原则,精炼词语
恰当运用古词语。大量的古语精华正合乎公文语言简洁凝练表意确切的要求。当我们阅读古代典籍的时候,那些至今生命鲜活的精粹古语就会扑面而来,如孔子的《劝学》中的“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孟子》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苦其心志”、“浩然之气”,魏征《谏太宗十思书》中的“居安思危”、“戒奢以谏”,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果把这些古词语恰当运用到公文中,不仅使文章表达精练,而且还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古语词一两个字、几个字往往可以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这些特点正好切合了公文语体对语言词汇的要求。因而在公文中恰当使用古词语是必要的。如:“该处工作成绩突出”中的“该处”,又如在公文中经常出现的词“收悉”、“妥否”、“鉴于”,分别表示“收到并且了解”、“不知是否妥当”、“考虑到”,这几个古语词在公文中的运用不仅使语言简洁精炼,而且也不会出现理解上的障碍。在公文中要恰当地选用古语词,但还要充分认识到古语词的某些缺陷,在使用时必须遵循时代性原则和意义明确原则。
7.行政组织学形成 篇七
诱导水稻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来源广泛,如未成熟胚、原生质体和成熟胚等,成熟种子因经表面消毒后污染较小而成为常用的外植体,且成熟种胚取材不受生长季节限制、离体再生频率高,是进行遗传操作的理想材料,但不同品种水稻的愈伤诱导率差别却很大[5]。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水稻成熟种胚的培养技术已日趋完善[6]。
该试验选取垦鉴稻10号种子,以成熟的水稻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处理时间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水稻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愈伤组织形成率,进一步改良水稻品质及提高水稻遗传转化效率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植物
供试水稻品种为垦鉴稻10号,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研究室提供。
1.1.2 培养基
MS培养基、B5培养基、N6培养基、NMB培养基(N6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B5有机物)、0.5 mg·mL-1 KT溶液、2 mg·mL-1 2,4-D溶液、1 mg·mL-1 NAA溶液、FeCl2溶液、酸水解酪蛋白和蔗糖等。
1.1.3 试剂
75%酒精、0.1%升汞、5%次氯酸钠。
1.1.4 试剂配制与用具
配制诱导愈伤组织所需的MS、N6、B5、NMB培养基,之后,连同试验所需的用具放入压力蒸汽灭菌锅(121℃,0.1 MPa)进行高压蒸汽灭菌30 min。
1.2 方法
1.2.1 成熟水稻种子的消毒处理
水稻成熟种子经人工脱去颖壳,注意不伤及种胚。去掉有斑点的、无胚的以及背部有褐纹及胚不完整或发黑的种子;挑选粒大、有胚的饱满种子。之后进行消毒处理,处理方法见表1,处理完毕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已灭菌的吸水纸将种子表面水分吸干,待用。
1.2.2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将已灭菌的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中分装,分别倒入平皿中,每个培养皿20 mL左右,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在无菌操作台中将已处理完的种子放到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内放20粒种子,摆放完毕后,用封口膜将培养皿包好,做好标记并放入已用甲醛熏蒸灭菌过的恒温箱中培养14 d,温度设定在27℃。
由第一批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得出最佳消毒处理的组合,用作第二批诱导愈伤组织的处理条件。再将分别配制完成的4种培养基分别倒入平皿中,冷却凝固后,将最佳处理条件下的水稻成熟种子摆放在平皿中,每个培养皿内放20粒种子,摆放完毕后,用封口膜将培养皿包好,做好标记并放入已用甲醛熏蒸灭菌过的恒温箱中培养,温度设定在27℃。
1.2.3 记录数据
培养14 d后,用数码相机拍下水稻种子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愈伤组织形成的出愈率及染菌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消毒处理所得愈伤组织
将种子消毒处理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14 d后可观察到有愈伤组织长出。由表2可知6号处理,即75%酒精1 min+0.1%升汞10 min+5%次氯酸钠4 min为最佳的消毒处理组合,出愈率达到73%,而且染菌率为0(见图1)。由于表面消毒剂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且作用时间过长会对种胚产生毒性作用,从而降低种胚的活力,进而影响到愈伤组织的形成。因此,75%的酒精处理时间过长会影响到种胚的出愈率,而5%的次氯酸钠和0.1%的升汞对种子的消毒程度产生影响。
2.2 不同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
将种子按第一批消毒处理的最佳组合消毒后,接种到4种培养基上,在添加相同激素的前提条件下培养11 d后可观察到有愈伤组织长出。由表3可知,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出愈率有不同影响。B5培养基与其它培养基相比出愈率最高,达到70%,染菌率也比其它培养基低,且愈伤组织呈块状,新鲜致密(见图2)。
3 结论与讨论
水稻遗传转化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且胚性愈伤的状态对遗传转化频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提高良好生长状态的胚性愈伤率是提高转化频率的关键[7,8,9,10,11]。不同基因型的成熟胚在相同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不同,同时相同基因型的成熟胚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也不同,所以在成熟胚离体培养时要注意培养基的选择。
试验中发现,不同灭菌剂处理和同一处理不同作用时间,均不同程度影响种胚的灭菌效果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研究表明,浓度为75%的酒精在消毒的同时,还具有消除种胚表面气泡的功效,有利于5%次氯酸钠和0.1%升汞与种胚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消毒效果。而升汞尽管灭菌效果好,但却对种胚有毒害作用,如果作用时间太短会产生灭菌不彻底的现象,但作用时间过长又会对种胚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故在试验中追求最佳灭菌效果的同时,应保证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质量,所以,试验选出了处理6为最佳消毒处理组合。
此外,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部分愈伤组织出现褐变现象。能够导致植物组织培养褐变的因子是非常复杂的,如植物的种类、基因型、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等,随着条件的改变,褐变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有报道指出,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VC、活性炭、GA3和ABA等物质,能有效减轻褐变的程度,提高诱导的愈伤组织质量[12,13,14]。特别是ABA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对酚类物质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可提供生长调节物质和碳源[15],因而在今后的试验中会考虑如何降低褐变率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垦鉴稻10号水稻遗传转化体系。
摘要:以垦鉴稻10号为试验材料,消毒液选用75%的酒精、0.1%的升汞及5%次氯酸钠,研究不同消毒液、不同处理时间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利用试验筛选的最佳消毒条件,以MS、B5、N6以及NMB为筛选培养基,研究垦鉴稻10号种子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质。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的最佳消毒处理组合为75%酒精1min+0.1%升汞10min+10%次氯酸钠4min;经过方差分析B5培养基对该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基质,B5培养基上平均每个培养皿愈伤组织形成率高于其它培养基质,且诱导的愈伤组织大而新鲜。
8.第2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篇八
1、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理解组织的概念。
2、识别人体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特征。
3、识别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
4、领悟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重要原理。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细胞分化、组织形成概念的掌握
2、难点:植物和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细胞特征、功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人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一个细胞是怎样变成一个人呢?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而组成人体的细胞都一样吗?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细胞等等,它们的形状、结构、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一)、组织的形成及概念
(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三)、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活动“观察人体几种常见的组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完成导学案)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逐渐发育成人。
植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方面有关?
2、探究过程
(一)细胞分裂
教师提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怎样变化?
(二)细胞成长
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导致整个细胞体积增大。
(三)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步骤一: 展示细胞分化课件: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随着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后来只有一小部分细胞仍具有分裂能力,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结合教科书中的图5—15植物细胞示意图,根、茎、叶表面的一层细胞群,即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部分的功能;叶、果实的叶肉、果肉,细胞壁薄,液泡大,属于营养组织,具有营养功能;茎、叶脉根等处的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疏导组织;那些仍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属于分生组织,最后这些不同组织组合再一起。总结功能特点。
步骤二:番茄的果皮与果肉,用手摸一摸,用牙咬,尝尝它们的区别何在?表皮具有什么功能,果肉具有什么功能?
步骤三:学生讨论:动物和人体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分别具有什么功能?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滑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你考虑一下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
组织?
教师:出示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剪
贴图。
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图5—16人体的基本组织示意图,识别人体的四种组织?区分它们的特点、分布、功能。
步骤四: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最后植物体由小长大;人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分化,逐渐长成婴儿,慢慢成长为一名中学生,而在他周围是鸡蛋、面包、牛奶、蔬菜等食物。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成长中对父母的索取,从而唤起学生尊敬父母、孝敬老人的情感意识。
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细胞分裂—细胞成长—细胞分化—组织形成;植物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及功能,动物和人体的四种组织的分布及其功能。
四、总结体会
师:同学们,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感悟、和发现呢?
9.行政组织学论述题 篇九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答::(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3.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答: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行政组织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一.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中,知识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50%以上;二.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方式.构建在信息科技之上的新型社会形态也正在浮现;三.民主政治和民主观念的发展深入民心,对现存的行政组织结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四.全球化是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全球化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跨越了边界.3.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答:(1)胸有全球化战略;要求领导者既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这里的“平衡”,主旨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意识。(3)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答:答题要点:贡献:第一,组织结构的体系化;第二,组织工作的计划化;第三,组织运行的规范化;第四,组织管理的效率化.局限性:第一,传统组织3.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答: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弹钢琴”艺术.首先,“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防治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其次,“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注意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2)善于用人艺术.“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掌握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①扬长避短原则.②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③诚信不疑原则.④明责授权原则.⑤用养并重原则.(3)运用时间艺术.首先,领导者要科学地安排好时间.其次,要善于节约时间.3.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答: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二.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2)方案设计程序.(3)可行性论证程序.(4)社会交流程序.(5)决策合法化程序.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决策的三个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保证.5.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答:(一)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现代化的组织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11.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答: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组织结构设计具有的特点是:(1)组织结构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是组织管理者的职能之一.(2)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是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的环境.(3)组织结构设计是对组织结构的规划和选择.(4)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合组织存在的特定条件的结构,使组织结构的设置更加合理.运转更加灵活,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13.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答:(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16.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答:(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是政府的职责。包括: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契约的执行、公司法、金融制度、专利保护、著作版权、法律秩序。(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基础研究、道路与桥梁、导航设施、灾害控制、交通管制系统以及其它基础结构。(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它没有排它性,但有竞争性,共有资源会导致私人决策者过份使用共有资源。因此,行政组织可通过制定相应的管制性措施来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以减轻过度使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市场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政府的职责在于通过制定有关的公共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缓解波动,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行政组织正是借用政府的各种政策工具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方面;第二,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第三,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第四,在研究取向上,当组织是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以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4.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答: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一)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6.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答:减少冲突的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主要策略包括:①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斗争更可取;②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是,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③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入僵局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④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进行调整,另一种办法是作机构调整.7.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答:引起冲突的策略。如果在一个行政组织中,人们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新思想,人员流动率低,工作绩效平平,甚至对改革也不抱希望,那么就有必要挑起一些冲突来突破现状.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①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②选派开明的领导者.③开辟多种信息渠道.④结构调整.9.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答:领导素养的提高,特别依赖于领导实践,又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也就是说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领导素养的目标.这个过程,既要靠领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是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养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养都要依靠教育.(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12.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答: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切执行.集权式组织结构的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偏枯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之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之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亦有其固有之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2.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2答:
(一)组织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的时候,组织可以通过内部机构的调整、管理措施的应用等方式,有效化解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二)当组织在与环境中的其他实体发生相互关系时,也可以采取一些外部的策略来抗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这些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参与管理。(4)公共关系。决策系统,应做到:(1)合理设置各子系统.(2)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二)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程序原则.(4)可行性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1)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2)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3)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7.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答:(一)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二)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加强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在高层次上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1)保证参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2)在咨询机构内形成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3)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三)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政治民主.(1)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2)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3)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水平.9.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答:(1)目标因素。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2)资源因素。群体为实现目标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原材料、能源、空间场地等等。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源匮乏存在,分配中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3)责权因素。责权因素是最典型的造成冲突的主观因素。责权因素引起冲突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①责权不清。②权力不均。③责权逆转。(4)信息沟通因素。有相当数目的冲突是由误解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5)结构因素。群体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冲突有一定关系。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答: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1)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2)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着重要贡献的。这主要表现在:(1)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2)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3)简单实用。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对需要层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关于五个层次的划分。(2)关于各需要层次间的关系。需要层次论对我们的启示是: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
2.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答:一.行政组织文化构建的原则.行政组织文化虽然会由于民族.地区.部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都从事着类似的实践活动,遵守着共同的客观规律,因而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共同的原则;二,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途径.(一)加强行政组织成员的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二)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1)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标准.(2)完善约束机制.(四)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五)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三.行政组织文化创建的主要方法.有示范法.激励法.感染法.自我教育法和灌输法.2.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答: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1)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1)创新理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4)建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信息系统;(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7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
3.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答:(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机配合的系统.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管理哲学的变革.7.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答:一.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复杂和动荡.这种动荡和复杂首先来自于变化本身,其次是由于社会社会诸方面加速变化,使得组织管理的环境变得不稳定和不可预测.二.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具有前所未有的高价值,而知识管理则是组织促进其核心竞争力与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三.战略性管理的重要.战略性管理可以为组织提供战略性的发展方向.四.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型态与治理型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管理,利用科技改革政府,建立“电子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五.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与传统组织相比,更为开放,更富有弹性,更为灵活.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的。包括:财政工具,如预算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货币工具,如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贴现率、物价政策、信用制度等等。(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能介入再分配工作,通过税制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途径有:税收转移、累进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对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货物进行课税等。
18.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答:作为国家政治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19.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21.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P251-252答:(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1.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为了实现有效沟通,在心理素质方面,应着重于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良好的心理习惯、民主的管理作风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改变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提高。另外,建立健康的人格,塑造高尚的品格等皆有助于提高沟通水平。
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不仅能提高沟通效果,而且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不必要的误会、矛盾和隔阂。
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
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行政组织学形成】推荐阅读:
中美行政组织体制比较08-07
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切实提高行政效率06-23
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区别10-10
中山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工作规则08-26
行政机关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方式06-29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抄2011年07-25
2010司考新大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0-05
行政单位行政审批工作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07-10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