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2024-06-27

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精选8篇)

1.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篇一

1、请结合专题所讲述内容,分析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以及最有可能采用的调节策略。

教师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和调节策略

“职业倦怠是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包含了三个概念上的区别但实际上互相联系的成分: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去人性化。情感上过度投入和情感资源的严重消耗。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在态度上消极、冷酷以及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过于冷漠。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是在这个界定的基础上完成的。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此时的教师一般表现为疲劳、烦躁、过敏、情绪紧张。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会对工作不满意,不再做出努力,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失败感,容易引发教师离职、旷职及退缩行为。并且对工作懈怠应付、与学生联系减少、无法细致的备课,更不愿与学生交流,从行动上、心理上渐渐远离学生,甚至对学生发火、谩骂和体罚学生。

职业倦怠的现状具体表现为:生理衰竭: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肠胃不适、神经衰弱、机能性工作障碍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情感衰竭: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对工作满意度低,热情与奉献减少。情绪波动大,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无法忍受学生在学校的捣乱行为,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认知衰竭:表现为教师明显感到空虚,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显著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价值衰竭: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繁琐事务,对工作缺乏进取心,无心投入过多的精力,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的。人性衰竭:表现为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和冷漠态度去对待学生、同事、家长或家人,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贬低学生,甚至暴力或者体罚学生。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发展的困惑,个人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个体期望值: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某些高级需要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高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包括成功需要、成就需要以及在工作中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的满足感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更倾向于认同该工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发生的概率。年龄与倦怠相关,多项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倦怠感也随之迅速增长。性别方面,女教师的 职业倦怠比男教师稍低,但并没有明确显示。对自身要求不切实际。美好的愿望常常与客观现实产生冲突,一旦出现差错,教师内心的自我谴责越强烈持久,对自我要求越高,其自身的压力也就越大,持久的压力势必导致倦怠的产生。

二是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与竞争。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制度中的偏差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的学校实行严格“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劳、极度压抑,创造激情受到了极大的挤压,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践踏。

三是缺乏社会支持。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教师被人们推上神坛的同时,也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社会一方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教师被放逐于尴尬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四是工作负荷的重压。有关调查表明,教师每天的工作人均日工作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一般职工平均工作时间多1.67小时,睡眠时间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尤其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与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备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8小时己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就牺牲节假日、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的不停劳作。不仅如此,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备课、写计划„„ 还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竞赛、公开课等。工作量过大会使教师产生“角色超载”现象,萨顿指出,角色超载可能引发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质量下降或是根本完不成工作。这常常导致教师的焦虑;第二种反应是尽力去满足“角色”的要求,这可能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出现家庭问题等等。而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五是公平待遇问题。均衡并提高教师待遇似乎己经成为很多教师的共同语言,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工作量,有些地方老师的待遇却高出自己几倍,而且在如今突飞发展的社会,很多教师的待遇远远跟不上物价的飞涨,这种落差心理得不到缓解,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偏低的,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员。因此,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

六是学生问题的困扰、家长的苛求。有大部分的教师认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与他们的倦怠水平显著相关,学生的低学习动机、不良行为及管教问题与教师的情绪衰竭及去人性化最联系,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与不认同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转嫁到老师身上,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感。

调节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在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改善树立教育新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包括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地方、企业的资源办学校,减轻自身办学的重重压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教师培训部门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让多数老师从培训中受益。培训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不仅要培训教师和未来教师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训,即不仅要教给他们教学技能方法,还应通过培训,唤起他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兴趣,并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如何恰当地处理和上级、同事、家长以及和学生的关系 此外,还要注意改进学校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确立创新型领导者 的重要地位,有创新型的校长才会采取创新型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在其带动下,教师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形成一种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轻松活泼、民主自由的氛围。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领导者需要了解教师需要,满足合理需要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方法。学校应积极推进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工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时时更新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新的科学知识,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还要注意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从教师自身来讲,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正确认识教育和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积极的进行必要的自我调适。提高自身适应力的核心是自我激励的有效实现。改变认知模式,思维弹性化。解除精神压力的秘诀,存在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中,因为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决定我们对压力的成功与否。所谓 “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明确知识是力量,人格更是力量。做教师最重要的是先会做人,要有高尚的师德。同时,营造积极心态,丰富生活方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预防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行业的理解和尊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要积极宣传教师中的先进事例,从物质上给予激励,精神上给予鼓励,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从真正意义上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篇二

一、教师生活史的研究现状

1.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概念

对教师个人生活史进行研究, 首先必须搞清教师个人生活史是什么。姜勇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史就是关于教师个体教育与生活的历史, 但它不是孤立的零星的个人记忆, 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里, 教师在其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1];刘洁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中, 教师对他 (她) 自己在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的描述和刻画, 是教师本人对自己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的体验和感悟。它描述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的, 投射着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龙梅等采纳了外国学者古德森的观点, 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史就是指教师个人在教学生活和日常生活中, 所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典型事件, 是教师教育工作和人生态度的主要表现”[3]。

综上, 研究者的概念界定较为统一, 均认为教师生活史是发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 教师个人生活中经历的一些典型事件反映和影响教师个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2.教师生活史的研究范畴

从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概念可以看出, 研究者大都主张研究教师生活史应兼顾教师私人及专业生活的内容。台湾学者陈美玉指出教学和日常生活兼顾的教师生活史研究“才不至于遗漏掉促成教师行为改变的关键性因素”[4]。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具体内容中, 研究者主张应渗透教师作为一个活灵活现的主体所经历的丰富的内心体验, 体现教师在具体活动中蕴藏的细腻的情感变化, 反映教师对教育意义的孜孜不倦的探索, 生动还原和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

3.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方法

因研究对象为教师个体或某一教师群体, 研究对象的生动性、不可量化性, 使得研究者大都认为应采用质的研究方法, 如访谈、叙事等方式。但并不是教师生活史研究必须使用质性方法, 如对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教师生活史研究就因研究对象已经不在而需要运用历史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4.教师生活史的研究价值

有研究者从生活史研究对教育家研究的价值将它的意义归为“拓展教育史的研究范围、深化对教育思想的解读、丰富教育思想的研究范式、为现实中教育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借鉴”[5];有研究者指出了教师生活史对教师专业发展和研究教师自我意识的意义[6];有研究者则认为教师生活史可以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师的研究中[7];还有研究者从幼儿园教师的活动特性和教师生活史的研究特点入手, 认为应将生活史研究运用到幼儿园教师的研究中[8]。因此, 研究者认为生活史研究通过总结教师日常生活故事, 使得教师以“自传”方式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 比传统教育论文更易引起读者共鸣, 更能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5.教师生活史的研究局限

教师生活史的方法固然可以借助日记、自传等资料, 但这种研究有其局限性, 主要体现在研究所借助的文献资料上;此外, 教师生活史的研究多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主观性成分较大, 容易使文章流于琐碎的叙事。

6.教师生活的历史研究

研究者除对教师生活史进行了理论探索外, 还从生活史视角入手对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教师生活进行了研究, 如刘云杉的《帝国权力实践下的教师生活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9]通过对清末一位塾师长达四十余年的日记所做的文献研究, 彰显了科举废除前后一位私塾教师所承受的文化、国家、社会的种种权力, 再现了一个清末塾师的生活史;张明武的《经济独立与社会变迁———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及生活状况研究》[10]则对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及其生活状况的细致研究, 深度考查了民国时期武汉市教师薪俸发展的进程、特点及影响, 并结合中国当前教师工资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这两篇文章均深刻地展示了当时教师的生活现状, 还将教师的生活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发展之间的互动因子予以呈现, 既有助于从生活视角审视制度变化, 又有助于从社会视角来观照教师生活变迁, 将生活史研究的理论深度进一步提升。

二、教师生活史研究的分析

检索知网数据库, 共找到16篇文章, 其中硕士论文2篇, 博士论文2篇。现将这16篇论文按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和研究主题进行量化分析。

1.教师生活史研究的量化数据

(1) 按论文类型划分

按照论文的类型, 将其分为篇幅较小的论文 (字数一般在1万字以内) 、硕士论文 (字数一般在3万左右) 、博士论文 (字数一般在10万以上) 。

(2) 按作者来源划分

按作者的研究方向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 按文章选题划分

按照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划分以下两类。

2.教师生活史研究的质性分析

(1) 研究深度欠缺

从表1可以看出, 教师生活史的研究很少, 文章数仅有16篇。在这16篇文章中, 硕士、博士论文更少, 各有2篇。可见研究者对教师生活史研究还在初步探索阶段。

(2) 研究队伍单调

从表2可以看出, 随着生活史研究的日益提倡, 教育学专业的研究者已加入这一领域, 其中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专业的研究者比例较大。但是在跨学科研究趋势下, 教育学专业的研究人员需要扩展研究视角, 吸引和吸纳一些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加入。

(3) 研究主题单一

从表3可以看出, 研究者对教师生活史的研究较为单一, 研究主题主要围绕运用教师生活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另外一些研究者对清末、民国时期的教师生活进行了个案或某一地区的研究, 这方面研究更少, 研究地域上仅涉及到山西省、武汉市等地, 研究时间仅为清末、民国时期, 很大一部分地区和时间段的教师生活状况还需要进行深入挖掘。

三、教师生活史研究现状的启示

1.关注教师的整体生活研究

“文化形态史观将历史看做一个整体”[11], 这一整体的历史观提醒我们在历史研究中要有整体思维, 这在教师研究中也适用。我们在研究时必须明确, 教师不仅是存在于课堂中的教学主体, 他还有鲜活的日常生活。教师生活史研究中应关注教师的学习、教学等活动, 同时还应关注教师日常生活, 二者都是深刻影响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今后的教师生活史研究应综合教师各个方面的生活, 研究其日常生活和所处时代的日常生活是如何推动或阻碍其成长的, 研究特定时代背景下教师与社会是如何互动的, 这些对理解教师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研究者结合教师生活史的生成性、情境性等研究特点将其研究方法定位为访谈、叙事等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在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时应遵循研究伦理, 注重研究的广度和效度。今后教师生活史研究中还可以加入量化研究方法和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运用量化统计可以清晰地把握教师日常生活的数据动态变化, 田野调查则可以真实地再现教师生活场域, 使读者更容易与文章互动和沟通, 凸显论文的生动性。因此, 教师生活史研究方法, 不应局限于质性方法, 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3.扩展研究资料的多元挖掘

当前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局限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 研究资料大多局限于教师的日记、发表文章等文献资料以及对教师的访谈等。教师生活史强调对教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仅限于文献资料易流于形式且较为平面, 还应搜集如图片等更为活泼生动的资料。此外, 对教师的日常生活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官方文献的搜集, 还应“注意挖掘非官方记录和口述史料, 重视来自民间的信件、传记、小报、杂志、歌词、民谣、绘画、剪纸、文具、教具等”[12]。只有在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官方加民间的资料支撑下, 教师生活史研究才能更为立体、全面和生动。

4.重视普通教师的生活史研究

目前教师生活史研究中还存在一个误区, 即研究者大多关注知名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普通教师的生活史刻画较少。知名教师的发展并不能代表普通教师群体, 仅能让新手阶段教师的发展有所借鉴。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员还是普通教师, 他们教学生活中的困惑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是什么?他们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所想所思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线。这些问题的缺失不利于我们全面了解教师生活现状, 更无法透视整个社会和教师间的互动状况。因此, 教师生活史研究无论是对历史上教师还是当前教师生活的研究, 都应关注普通教师的生活状态, 实现研究对象的下移。

5.强化各时期教师生活史研究

历史是现实的延伸, 现实是历史的扩展。明了并熟悉历史上教师生活状态对我们当前教师生活史研究有重大意义。然而当前教师生活史研究大多注重理论探讨, 注重分析教师生活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教师的生活状态、教师与社会间的互动研究还较少。教师生活史研究应注重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教师生活状态进行经济、情感、交往等全方位的研究。研究者应通过挖掘史料, 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教师日常生活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勇.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一种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4 (3) .

[2]刘洁.从“生活史”的角度看教师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3) .

[3]龙梅, 田洁.外语教师生活史研究——七位老教授的“外语学习往事谈”的质的研究.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 (2) .

[4]陈美玉.生活史分析在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上意义之探讨[EB/OL].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7n2/61.html.

[5]路书红.生活史研究对中外教育家研究的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24) .

[6]宋大伟.个人生活史视野下新教师专业自我意识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7]张慧敏等.教师生活史研究在职业教育教师研究中的运用.中国农业教育, 2008 (2) .

[8]陈妍, 邝烨.个人生活史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版) , 2007 (7、8) .

[9]刘云杉.帝国权力实践下的教师生活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第3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0]张明武.经济独立与社会变迁——民国时期武汉教师薪俸及生活状况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11]申国昌.文化形态史观对教育史研究的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 (3) .

3.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 温州外汇理财发展

自2003年开始,温州市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中隐含的风险等问题逐渐暴露,直接影响了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开展。

一、汇改前后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现状

在2003年美元持续低迷、利率低位徘徊的宏观背景下,手中有外币资产的温州居民急需另觅他路,因此在传统外汇储蓄业务难以找到突破口的同时,以外币结构性产品为代表的衍生产品异军突起。所以在实盘外汇买卖之外,各家银行又积极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渠道和方法来丰富和满足客户外汇理财的需求。银行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先是2003年11月,中行和建行率先推出各自的个人外币结构性产品。由于当时美联储一再降低美元利率,2004年3月份市场迅速升温,全市外汇指定银行相继开始销售外币结构性产品,交易量猛增,2004年募集外汇资金4231万美元,一直持续到2005年初。2005年初,由于银行之间开始盲目攀比收益率,另外美联储不断加息,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央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已销售产品中一些结构性风险开始显露,产品销量出现大量萎缩。2005年只募集外汇资金2621万美元。具体如下表:

二、个人外汇理财业务的特点

分析以上情况, 温州市目前个人外汇理财业务以外汇宝、外币结构性产品为主。产品由其总行开发,分支行在总分行安排下,只负责产品销售、推广。具体呈现出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个人外汇买卖业务“霸主”地位仍不可动摇。个人外汇买卖指个人客户将一种外币买卖成另外一种外币。因自身具有操作简便、点差小、起点金额低、交易时间长、风险直观等原因,再加上温州外汇来源丰富、欧元汇价震荡、个人外贸行为普遍等客观因素影响,温州个人外汇买卖异常活跃。虽然也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2005年开始交易量有所下降,但目前在外汇理财业务领域仍占主导地位。

2.外币结构性产品以“本金无风险”类为主。外币结构性产品,是指在普通外汇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类期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我市外币结构性产品基本上属于“本金无风险”类。“本金无风险”类产品多与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挂钩。该类产品特点是根据客户对汇率、利率和信用等不同金融衍生工具的预期,卖出某种金融期权,从而获得比普遍利息更高的收益。客户所承担的风险只是利息发生损失,而本金不会有任何损失。

3.“不熟不做”原则导致“本金有风险”类产品受到冷落。主要是中行推出的“两得宝”、“期权宝” 期权产品。中行温州市分行自2003年8月推出后只叙做了5笔,金额25万美元。这项业务是一种期权买卖,汇率的高低对投资者的最终收益率会产生巨大影响,投资者既可能获得比存款利息高得多的收益率,也可能出现本金损失。投资者普遍认为这种产品太复杂、不容易懂,贯彻“不熟不做”原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因此2004年之后没有再发生。

4.期限较长产品将占主流。2004年6月30日至2005年12月13日美联储已连续升息13次,连续的升息举措一方面银行不断提高各类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迫使银行不愿推出期限较长、与利率区间挂钩的产品。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银行推出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中,期限集中在1年~3年,而2005年期限集中在6个月,销售量约占95%。2006年随着美国升息周期结束,银行开始推出期限较长的外汇理财产品,将对个人外汇理财产品造成较大影响,销售量会逐渐回升。2006年一季度已销售1179万美元,达2005年全年的45%。

三、影响当前个人外汇理财业务发展的原因分析

1.人民币升值对理财产品打击较大。部分温州市民购买了外汇理财产品后,因人民币升值对收益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使理财产品的吸引力降低。如某客户2005年6月购买了某银行发售的1年期理财产品1万美元,年固定收益率3.51%,那么本金+收益为10351美元,按当时汇率(8.26)兑换成人民币本可得85499元,但一年后汇率升至8.0,那么结汇后只能得到82808元,而如果将美元以当时汇率(8.26)兑换成人民币存一年,那么本金+收益为84100元。现在人民币已升值到7.9-8.0之间,还有继续升值压力,因此理财产品吸引力降低,更多地选择结汇。据统计,2006年一季度全市个人结汇量达8亿美元。

2.外汇理财业务的宣传、风险揭示普遍缺乏法律规范。银行片面夸大收益,隐藏风险,使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受到损失,影响了购买力。如某客户于2005年2月购买了某银行发售的6个月美元理财产品,与国际金价挂钩。银行称: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23%。而实际收益率=3.23%×n÷N,n为落入价格区间的实际天数,N为总天数。到期时,实际落入银行设定的价格区间的n为155天,N为181天,计算得出的实际收益率仅为2.77%。由于事先银行未尽到风险提示的义务,投资者感觉受骗上当,影响了下一步投资的信心。

3.外汇理财产品体系不完整、应用领域狭窄。外汇理财产品的体系不完整,产品复制现象明显,不能按照不同市场特性和产品风险收益特征进行区分,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投资偏好。

4.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力欠缺。一是商业银行无法进行定价和风险对冲,致使产品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二是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控制手段不足。由于商业银行缺少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对冲技术,缺乏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产品成本、收益的控制不严。三是商业银行外汇理财市场竞争加剧,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的局面。随着竞争的逐渐激烈,大部分银行把外汇理财存款作为揽储的重要手段,有的银行采取变相高息揽储吸引客户。由于商业银行普遍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缺乏定价系统和风险对冲手段,缺乏科学的考核、激励措施,商业银行由此陷入盲目的无序竞争之中,市场的风险隐患逐渐增加。

5.外汇监管法规空白。2005年11月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分类、适用范围、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但外汇局系统目前的法规中没有有关个人外汇理财产品的管理制度或办法,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给银行外汇理财资金来源、使用的有效监管造成隐患。

6.基层银行人才匮乏不利于外汇理财产品的发展。有些银行人员对该项理财产品新业务一知半解,不能较详细地向客户讲解有关业务知识和运作程序,告知客户并帮助分析投资新外汇产品的利弊情况,对客户提出的疑问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使客户对投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举棋不定,影响了这项业务的开展。

四、积极促进个人外汇理财业务良性发展对策

1.要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和建设,培肓良好的外汇理财法律环境。首先,要大力宣传贯彻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办法》和《指引》既适应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银行业国际竞争的要求。业务创新是动力、防范风险是前提、规范管理是基础、外部支持是关键,这一精神贯穿在《办法》和《指引》中。《办法》和《指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意识,两条原则,三项制度”。“一个意识”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中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意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同于传统业务,以客户为中心和专业化服务是其精髓,商业银行从产品开发设计,到销售推介和资金运作,都要从客户的利益出发,提供专业化服务。《办法》和《指引》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分类以及对客户利益的保护等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点。两个原则是指“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防险并举”和“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尽责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范的管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对这项业务的风险认识还不足的情况下,在创新中加强风险防范就尤显重要。《办法》和《指引》十分重视对客户利益的保护,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尽责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例如,商业银行通过理财业务向客户销售有关产品时,要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合适的投资产品并由客户自主选择,再向客户销售适宜的投资产品。三项制度是指“业务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办法》和《指引》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监管方法、方式和程序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其次,要建立健全外汇理财法规体系。一是外汇局要尽快出台有关外汇理财方面管理办法,明确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以约束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二是制定可操作性的外汇理财业务操作细则。如在外汇资金来源、外汇帐户开关等方面的审核、如何执行反洗钱标准、在外汇理财业务发生亏损时能否发生购汇行为等等。

2.大力促进境内外币市场的发展,培育良好的外汇理财市场环境。首先,人民银行要大力促进境内外币市场的发展,促进外币资源的境内利用,包括发展境内外币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甚至可利用部分外汇储备与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拆借。其次,银监会一定要充分维护外汇理财产品投资者的利益,尤其要明确商业银行在销售外汇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明确指出居民获得各种收益的可能性,避免以最高收益率的方式来误导居民。再次,监管当局在积极引导市场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同时,也要防止银行之间恶性的价格竞争。最后,应该加强居民金融知识的培养。

3.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细分投资者的需求,实现与投资者的双赢。首先,商业银行应提高销售人员的水平,加强对产品的风险揭示,尤其要对居民说明获得某种收益的概率;其次,加强市场调研,区别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针对不同的居民设计并销售不同的产品;再次,应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简单化程度,使居民易于理解,同时向居民传输一些金融知识;第四,在大力进行产品创新时,也要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要设计出市场可能不同走向的产品,供居民选择;第五,商业银行要充分提高外汇资金的利用能力,同时加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4.实行信息披露,增加金融衍生产品经营的透明度。由于现实中存在“监管套利”现象,即金融机构利用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进行谋利。因此,应要求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机构公布其市场风险的数量化信息,向财务报表的用户提供能清晰反映其上述全部活动的报告,从质和量两方面提供金融衍生产品活动的范围、性质、这些活动对收入的影响,金融衍生产品活动的相关风险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内部风险衡量和运用风险管理系统计算的风险敞口和风险管理的信息等。

5.商业银行应以加强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对理财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风险提示、资金管理运用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完善有关工作程序,明确责任机制,严格授权管理和定期检查制度。要针对理财产品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风险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实行全面、全程风险管理。

6.要加强对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但要提高理财专业技能,更要树立依法经营意识,培育良好的职业操守,确保理财业务等创新活动规范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外汇管理局温州中心支局信息报16期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4]卜永祥秦宛顺:2006年,《人民币内外均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5]陈全庚:2001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

4.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篇四

党员教师个人党性分析自查报告一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势下按照“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促使党员内练素质,外型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岗位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学校支部“保选”活动计划的安排,个人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摆,找准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于克服缺点提高自己。对于查摆的情况,剖析如下:

一、目前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精、业务水平高是现行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中,少花钱,办好事的重要条件。由于自己专业业务水平不高,就比较重视按程序办事,有时对一件事做完了,也难以肯定此事是否最佳方案。

2、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由于理论功底浅,常常只看到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缺乏入理的分析。如学生常规差多起来的现象,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等。再是形势在变,而头脑的观念和知识却没有大的变化。喜欢现在跟过去比,现在比过去好,今年又比去年进步了,于是沾沾沾自喜,盲目乐观,以致于工作中难以创新,难以升位,研究起点不高,其实横向比较—观察才发现差距越来越大,年轻教师的理论水平已超在前列,而自己越来越怕写文章了。

3、普通话水平不高。个人普通话水平虽有长足进步,但口音仍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够经常化。主观上对学习比较放松。对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政治学习太死板、太空洞、不实用,除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平时比较强调客观原因或忙于工作事务,而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久而久之必将影响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工作作风和处理事情的水平。

2、在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思想。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他(她)是围绕课内容而随便发言,我也会为他(她)找理由,而不会严格要求去批评。实际上,这样做难勉有失公平,没能及时制止不良现象。

3、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后勤管理中,条条块块都有专人负责觉得业务上的精应是他们的职责所以在本人负责管理的各块工作中,有的是浮于表面的了解,有的只限于操作此事时,集中时间突击了解学习一下,使得自己放松学习,难以真正的“沉”下去。

三、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澄清头脑中的模糊认识,深刻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不只是一般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认识到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只有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保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任务都将更为艰巨,对管理水平还是教学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首先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即使是点点滴滴,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主管工作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才使人信服。其次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3、完善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实践证明,要制定一项制度不难,但要操作好制度却不易,为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首先在制定中,勤钻研,细推敲,便于操作,同时加强制度的宣传,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操作过程中合理公正,其次增强对不良现象斗争的勇气(对此我也于5月23日早上在上班的路上,尝试批评妨碍别人交通的不道德者,事后心情特别愉快)切实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党员教师个人党性分析自查报告二

本人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三个代表”,自从参加

立足本职、创先争优

教育活动以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其教育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如何立足于自己平凡的教育岗位,也能争做党员先锋,群众模范,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肤浅认识如下。总之,一句话: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

立足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改革的步子不大。虽然自己也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研活动,平时也不耻下问,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总是力不从心,对课件制作等方面存有不少的疑惑,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率不高。

2.争先创优精神不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保有一种盲目的满足感,缺乏自信。尽管认真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改进的力度不大,教学措施落实的不彻底或是方法不得当。当看到自己的教学策略针对部分学生(或后进生)不适合或无效时,失去信心,没有认真分析原因,而是一切顺其自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全面关注学生较少。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提问。课后多交流,变换学习策略。但结果反倒恶化,部分学生有逆反心理较重,或许是对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应,折射出个人的教学方法存在不恰当之处。

4.课堂中,教学语言缺少幽默感,由于个人性格的原因,课堂教学太严肃,少了很多微笑的面孔,偶尔有一两句方言脱口而出,影响了课堂和谐氛围,缺少课堂活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存在的以上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身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主要表现在:

1.课堂改革的步子不大。对带动全备课组老师强力推进课堂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其他备课组老师的课堂调研的少,学习的不力,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2.争先创优精神不够。在实际工作中,还习惯沿于用传统的经验和眼光来处理工作,缺少跟家长联系、跟学生沟通、很少倾听学生的心声、分析和解决问题性急。面对当前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缺对策、少办法。就事论事多、研究政策少,照抄照搬多、理论指导实践少,致使知识更新、服务能力落后于学生工作的发展变化。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树立好党员形象,做好课堂改革先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锋队,就有领先、争先、先进的意思。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应该严以律已,规范自身言行,提高自身修养,敢当教师的先锋,做好学生的表率,同事的模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树立党员形象,团结教师、积极进取、勇挑重担,大胆创新,放手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相信学生,“

放手

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逐步形成具有大杨特色的教学模式。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随时认真研究学情。细心观察每一位学困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关注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成长,激励他们热爱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注意用良好的形态面对学生,与学生交谈,与学生交心,教育感染学生求真求实,积极上进。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地处理好与同事、与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关系。

3.立足本职,增强服务意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指导者。公平公正对待全体学生,不偏袒爱护

好生

”,更不歧视

问题学生

和家庭贫困学生,一视同仁。特别关注

差生

”,不管是学生成绩差还是行为习惯差,应多与他们沟通、交谈,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和提高。

4.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流动的水。作为党员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教学过程的落实,增强纠错本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总之,做一名党员教师,应力求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从整体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着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力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力争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细做实,能够为学校的发展进一份力量。

党员教师个人党性分析自查报告三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大战略措施,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先锋作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4月1日集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入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后,按照集团先进性领导组办公室和党支部对第二阶段的安排要求,我在广泛征求意见活动环节上积极主动,除了支部统一发放征求意见表外,相继与分管领导、处室同事、部分职工群众进行了征求意见活动。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通过自己找、群众提、组织点、互相帮,征得党员肯定意见13条,建议3条,其它支部肯定意见4条,建议1条,批评意见1条,群众意见4条均为肯定成绩意见。在深入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中,对照《党章》“八条要求”、《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六个坚持”、我集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认真进行梳理中,结合思想工作实际,与优秀共产党员相对照,自己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我认为党员同志们和职工群众都是从关心、爱护、帮助的角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实提到了实质上,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我虚心诚恳地接受,并在内心深处对同志们关心和帮助表示深深感谢。这些意见和建议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通过认真回顾自己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党员先进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找自己在党性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查找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发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产生的根源做一深刻剖析。有不全面、不深刻、不实际之处,请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们予以指正。

一、存在突出的问题和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不够。一是自觉主动抽出时间学习不够。除参加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组织学习及市党校短期集中学习外,平时自己很少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二是学习的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读原著少。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缺乏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具体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所以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党员同志的建议中也给我指出了这一点,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四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表现在理想信念上,虽然也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但多只限于口头上,缺乏一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具体行动意识。

2、对本职工作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虽然有时候也学习点业务专业知识,但有些实用主义的思想,急用先学,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造成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刻。二是对法律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学习得不够。不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形势需要,还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是对市场经济知识学的比较少,使自己对新知识、新理论掌握不多,了解不深。四是在工作中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思想不解放,求稳思想比较重。五是对行政后勤管理知识学习得不深,这么多年来,没有在刊物上发表过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3、爱岗敬业精神较强,但服务全处服务全集团的大局意识不足。我在行政处协助处长分管大院办公区日常事务、卫生所、大院食堂、南坪宿舍、南坪印务公司及66号办公用房的日常维护、改造、装修工作。凭心而论在工作范围内的比较尽心尽责,爱岗敬业的。但站在全处服务全集团的整体工作上考虑问题就显得不足,不主动,还有推诿现象。这方面问题在其它支部的建议中以“请多关心子报”给我提出来了。

4、与同志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不够。一是在工作上有时候和处室的同志之间相互通气不够,相互不甚了解各自所做工作的具体情况,或者是了解不多。这样一来,就使得同志之间产生了误解。二是对自己有过误解的同志,自己也没有主动的去解释,去沟通。有时候还因一些琐碎小事和个别同志过发生争执,使自己在职工中间的威信受到影响。

5、服务意识不够强,离让部门满意,让职工群众满还有差别。一是有的职工到行政处办事,反映问题,有时缺乏应有的耐心,他们反映的问题没说完,就主观臆断给予打断,不愿再听,有的职工反映的问题与客观事实不完全相乎时,有的关系职工个人切身利益,不愿作耐心的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生硬,正如有的同志批评说的“不耐烦”。二是在食堂、卫生所为职工服务中也也有服务不到位,有职工反映的问题在较长时间得不到较好解决的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平时虽然也学习一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深刻认识其思想的精髓,对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思想理解的不深,不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虚的东西,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心灵,指挥行动的重要法宝。

2、说明自己在钻研知识上有惰性,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缺乏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缺乏把钻研业务知识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自觉行动,缺乏掌握先进的知识的思想认识,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一种满足于现有水平的思想。

3、就是责任心,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够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起协助作用的,不敢或不愿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怕表错态,怕影响与处长的关系,尽量尊重他人意见,按他人意愿去做,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真正的原因,就是缺乏事业责任心,当老好人思想在作怪。

4、就是自己思想不够成熟,遇事欠考虑,为人做事不讲究方式方法,说话心真口快。平时了解关心同志做的不够,存在自以为是的思想认识,而忽视了与同志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5、就是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较弱,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态度生硬说明自己涵养差,离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后勤干部还有差距。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要按照党章和“六个坚持”及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来审视自己,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一个普通党员来说,就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具体到实际工作上,就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党委的总体安排部署上,全集团发展的进程中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集团党委制定的工作决策,立足本职岗位,为集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不断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本职工作需要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能力,还要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国家的法律知识。做到清政廉洁,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利已主义思想和腐朽的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切实在思想上树立牢不可破防腐能力,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三是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和行为作斗争,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助人为乐。

同时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与同志们交流,多沟通,多关心同志。要善于和自己有不同意见,或者说是有误解的同志多谈心,多了解,多体谅。要严于律已,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要宽以待人,常做宽容之事,以自己的表率作用,促进团结、达到增进友谊,促进工作的目的。

四是要牢固树立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想为职工群众所想,急为职工群众所急,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为职工服好务,并在服务中,注意自己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以认真实践“”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职工群众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党放心,让职工群众满意。五是要坚持解放思想,胸怀全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就是要通过实践,从大局出发,结合实际,实现学习方式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最终实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情况,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在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做一个让党组织放心,让集团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教师个人党性分析材料范文

教师个人党性分析材料范文一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受到的思想教育很大,内心感慨很深,进一步增强了发挥党员作用、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照创先争优目标和要求,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和自身思想工作作风实际,现进行如下党性分析。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思想上有差距;

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坚定拥护,但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思想做得不够。平时认为只要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把自身工作同共产主义联系起来,没有用正确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分析解决自身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政治思想上学习不够,对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精神和政策不留意不关注,也没有认真的学习和领会,缺乏一些基本的政治素质,不善于用政治的头脑思考问题,缺乏政治的敏锐性,特别是在工作中,由于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学校工作人员,所以看问题和做事情过于片面,也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自身工作的提高。

2、深入学习上有差距。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虽然注重了政治和业务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足,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致使自己对新知识、新思维掌握不多,了解不透。这说明自己在学习上还存在“懒”的思想,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忍劲,缺乏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行动。

3、工作作风上有差距。

有自我满足情绪,只安于表面,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没有很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和工作热情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意识不强,不能够很好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4、创新意识上有差距。

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没有高标准、高目标要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主要是认为只要业务目标任务完成了,工作目标就实现了,导致开拓创新思路不宽、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1、先进性标准不高,认为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被动地去学习,而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理解性地学习。

2、在工作中,总觉的自己只要完成本职工作,不出问题,就满足了,本职以外的、领导不安排的不管不问,有与己无关的思想。工作干劲没有持久性,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不强。

3、业务用的着就学一点,用不上的就敷衍且学的不牢、理解的不透,钻的不深,不愿过多过深地去研究业务,有满足于一般的思想。

4、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三、改进措施:

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做到以下几点:

1、要更一步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道德水平;

2、加强个人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从理论上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使之更好的用于实践中去。提高为居民服务的水平,提高居民对学校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3、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优秀党员同志学习,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品质;

4、同事之间多沟通、多交流,相互协助,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今后,我将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明确思想,端正态度,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更加符合一个优秀党员的标准。

教师个人党性分析材料范文二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使全体共产党员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保持先进性,成为新时期的合格党员。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好自己的头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第三次结合理论创新,是“时代精神”精华。表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与时俱进,不等于每个党员思想上也实现了与时俱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党员都能实现自身思想建设的与时俱进。学习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目的是为了实践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要把全体党员锻炼成“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

实践“三个代表”是检验每个党员是否与时俱进,自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试金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途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党员锻炼成“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在学习中联系实际,认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揭示的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努力使自己的素质与先进性相适应,行动与先进性相合拍,真正把先进性的要求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我自认为:自己待人诚恳,能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能真心诚意协助好校长室做好各方面工作,通过开座谈会或找个别教师谈话,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拟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奖励条例,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协调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使每个教师都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原动力,在工作中我更是尽心尽职,克服困难,虽然工作单位离家较远,生活不方便,但我能克服困难,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雨晴天,每天都能坚持早到校,教学上更是积极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好上好一堂课,对学生能做到循循善诱,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工作之余想到要放松一下,缺乏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的动力,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平时不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养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我市创建学习型城市以来,各种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如火如荼,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强劲浪潮。作为我们年轻党员,身处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加强学习,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带动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

通过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对我自身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在工作中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教师个人党性分析材料范文三

在深入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中,对照《党章》“八条要求”、《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六个坚持”,在认真进行梳理中,结合思想工作实际,与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基本要求相对照,自己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通过认真回顾自己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党员先进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找自己在党性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查找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发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产生的根源做一深刻剖析。有不全面、不深刻、不实际之处,请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们予以指正。

一、存在问题

1、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性,抓得不够紧。

2、班主任工作觉得太繁重,有不想当之念头

3、在工作中还不够细致,有时也存在应付。

4、在新课标中探究不够,教改方面动脑不够。

5、不能主动大胆为学校出谋划策,有明哲保身之想法。

6、安于现状,少思与时俱进,缺少拼搏精神。

二、存因剖析

1、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主要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一名普通党员,只按照党支部的任务去完成就好了。工作忙,学习政治先放一放,等到非学不可才去看看学学,其结果是可想而知,政治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就不能提高,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无法深刻地认识。认识上有问题,行动上就跟不上。

2、班主任工作繁重而不想做的原因,其实也是对工作拈轻怕重的表现,觉得班主任工作太重了,就怕苦了。其实这种想法也是不求上进的表现,工作应该拣重的挑。

3、工作中不够细腻,其实也是不够负责的表现。把学习冲击一切搬了出来。忙于应付,除了还不够适应以外,主要没有充分利用好一切时间,各项工作的计划性、持久性、反馈性都不够,说白了是主观不够努力。

4、在新课标实施中虽然在动一些尝试,但没有大胆实施,更没有把它当作课题来实施,而是一种突发的念头,这对理念的转变是不够的,对改革缩手缩脚,开拓精神不足,尤其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尝试,更没有用文字的形式记下来,让大家来讨论和维护,总认为失败了会被人讥笑,何苦呢。

5、在教学上似乎有些想法,是否可以尝试,但总不想去跟领导说,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叫我做,把它做好就行了,其实主人翁精神不够,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局外人。

6、安于现状似乎成了常理,人家也可以理解,自己也应该识相,最好把工作做得在中间位次,好了已经不可能,差了还感难为情,想混同于普通教师,其结果肯定会差,其实有悖于党员的先进性。

三、整改措施

1、一定要给自己定规矩,坚持认真学,认真写体会,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有一个真诚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教深的专业素养。

2、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既然信任我,我就应该努力挑起这付担子,努力把自己所教的班级搞好,使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当学生的后勤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一个辛勤的园丁。

3、要利用一切时间做好各项工作,既做得扎实,又做得有序,每样细小的工作要踏实做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无止境的,要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每位学生得到成功。

4、只有探索才会前进,在教学上要大胆实践,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努力实施一条轻负担高质量之路。

5、争做主人翁,决不做局外人,只要对教学有利不管是否被采纳,也要敢于提出,努力实践,凡是都能从大局出发,从实事求是出发,从学校发展出发,不计个人得失和荣辱,为学校出谋划策,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6、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决不按于现状,起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工作中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

5.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篇五

标题:关于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及改进思考

别:

会计系

业:

审计实务

号:

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摘 要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个人(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国情及个人所得税改革过程中,大多数人还不是很清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及社会上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进的思考方案。本文阐述了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现状;改进思考

目 录

摘要......................................................................1 目录......................................................................2 引言......................................................................3 1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3 2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4 2.1税制模式存在弊端......................................................4 2.2课税范围狭窄..........................................................4 2.3税负不甚公平..........................................................5 2.4征收管理力度不足......................................................6 2.5纳税观念薄弱,偷逃税严重..............................................8 3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进的思考............................................8 3.1建立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模式..............................................8 3.2扩大征收范围..........................................................9 3.3对高收入者实行重点监控................................................9 3.4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10 3.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纳税意识.......................................10 3.6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10 3.7强化税收征管手段.....................................................11 3.8加快征管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11 3.9严格控制代扣代缴制度,推行个人申报和代扣代缴的双向申报制.............11 结束语...................................................................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关于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及改进思考

引言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种之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也要求具备较高的征管和配套条件。个人所得税既是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又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个人(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二十多年来,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以期实现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随着税制改革的变化,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1我国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本次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将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元,立足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增加消费。按有关部门的计算,我国城市居民年消费支出月为1143元,将扣除费用确定为2000元,使中低收入者保证基本支出得到满足后略有结余,这是顺应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费用支出加大的合理调整,不断减轻了工薪阶层的负担;个人所得税还缩小了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国统一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目前,各地实行统一的纳税标准,对收入较低的西部地区将产生很大益处,西部相当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将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该地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将会减轻,有利于鼓励消费,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与其他税种一样,也具有为国家财政筹集资金的作用。虽然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还比较低,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个人所得税制的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入将会逐步增长,其聚财功能也必将上升到重要地位。个人所得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个人所得税收入是随着一国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和人均GDP水平提高而不断增大。目前,一些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个人所得税的规模和比重均比较大。就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个人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个人所得税收入还十分有 限。但是个人所得税仍然不失为一个收入弹性和增长潜力较大的税种.是国家财政收 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将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源将不断扩大,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重将逐年增加,最终将发展成为具有话力的一个主体税种。

个人所得税收入要在税收总额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有完善的税制及健全的征管网络以外,还要求公民具有较强的纳税观念。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由于起步晚,且居民个人的收入一直以来比较低,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因此,与西方各国相比较,大多数个人的纳税观念十分淡薄。开征个人所得税,通过对税法的大力宣传,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归国库,可使居民群众养成依法纳税的习惯,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成为依法纳税的义务人。

2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 2.1税制模式存在弊端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是调节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水平的重要手段,公平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征税额与纳税人收入水平相适应以保证各纳税人之间税负水平均衡。分类所得税制是将纳税人各种所得按照收入性质划分为若干类,对不同类别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别计算征收。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将个人收入划分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11类。这种税收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分别征收,有利于控制税源;缺点是各类收入所使用的税率不同、免征税额不同,导致不同类别收入的税负不同,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容易产生综合收入高、应税所得来源多的人税负轻,综合收入低、应税来源少的人税负重的现象。

2.2课税范围狭窄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它只对税法上明确规定的所得分别课税,而不是将个人的总所得合并纳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由11项应税所得组成,除此之外的其他所得概不征税。这些应税所得从形式上看,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收入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不仅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劳动性所得成为个人的重要所得,而且利息、股息和红利等资本性所得也渐渐成了居民个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财产继承所得、股票转让所得等。从所得形式看,不仅有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还有减少的债务和得到的服 4 务等形式。为此,只规定11项所得和3种表现形式为征税对象已显得过于狭窄,不仅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而且也不利于国家对人们收入水平的调节。

2.3税负不甚公平2.3.1等额收入,税额不同

同一收入水平的个人因其收入来源渠道不同,适用的税率不同,最终负担水平也不相同。如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居民甲和乙,每月收入均为2400元,其中,甲的收入额仅为工薪所得一项,乙的收入额由工薪1800元和有规律性的劳务报酬600元组成。按照现行所得税制的规定,甲该月应纳税额为20元,乙该月不需要纳税。甲的收入只有一项工薪所得,并达到纳税标准;乙的收入由两项组成,每项收入都没有达到各自的纳税标准。假设乙居民的工薪所得不变,只有当有规律性的劳务报酬为900元时,应纳税额为20元〔(900-800)×20%〕,税负恰好与甲相同,而此时乙月收入总额为2700元,工薪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两者均为劳动性所得,性质相同,税负却相差甚远。

2.3.2费用减除标准不尽合理

首先,扣除标准的设计依据不充分。我国各项费用减除标准设计都是针对收入者个人而言的,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是否结婚,是否有赡养人口以及赡养人口的多少,是否有老人、残疾人,以及相关的医疗、教育和保险等费用,定额减除标准一经确定就多年不变。例如,我国对工资薪金征收所得税时,在实行定额扣除法中,国内人员每月的免税扣除额是2000元人民币,而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个人每月的扣除额却是4800元人民币,这势必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国内人员和外籍人员的费用扣除标准不统一,不符合税收上关于国民待遇的公平原则;二是没有根据不同开支情况来区别对待;三是没有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当调高扣除标准。其次,扣除方法不一致。关于费用扣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月扣除,如工资薪金所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另一种是按次扣除,如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等。两种方法同时存在容易产生税负不公的问题,如对劳务报酬所得,税法规定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类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假设境内工作的某一居民甲一年中每月获得800元的劳动报酬,其无须纳税;而另一个在境内工作的居民乙在一个月内取得了9600元的一次性劳务报酬,其他月份没有任何收入,乙则需缴 5 纳1 536元〔9600×(1-20%)×20%〕的税款。两个人虽收入相同,但乙的税负远远大于甲的税负,这种结果会引导纳税人分解收入,合法避税。

2.3.3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计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差别税率制度,税率使用多且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不同的收入使用不同的税率。扣除标准也不同,从而造成税负不均,例如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是同属于劳务性质的所得,但两者税率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此种税率设计具有对资本所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的倾向,难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二是边际税率与企业所得税税率相比,差异较大。三是对工薪所得的九级税率级距过多,太过于繁琐。而实际上我国大部分纳税人只适用于5%和10%两级税率,第五级至第九级税率设计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另外,边际税率过高,最高边际税率竞达45%,而过高的边际税率不利于吸引高科技管理人才。

2.3.4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个人所得税在所有税种里最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对收入进行二次平衡。富人和穷人是财富分配链中的两端,要缩小贫富差距,就是要从富人那里分割一定的财富,用来补贴穷人。而在我国近十多年来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目前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达到或者超过0.4,说明贫富差距过大。贫富差距凸显与个人所得税制度失效是因果相生的。统计数字显示,工薪阶层是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群体,而中国的富人约占总人口的20%,占收入或消费总额的50%,但是,这20%的富人,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竟然只有10%。这充分说明,个税不但没有实现从富人到穷人的“调节”,相反,这种财富的二次分配还处于一种“倒流”状态中。长期“倒流”下,只能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社会贫富差距仍将继续加大。有人称,中国富人的税收负担在世界上是最轻的,只有通过政府的税收强制手段才是完成“调节”的最有效方式。

2.3.5按月、按次分项计征,造成税负不公

如果依照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实行按月、按项计征,必然会造成对收入渠道单一的纳税人征税容易,而对收入渠道复杂的纳税人征税困难,对每月收入平均的纳税人征税偏轻,而对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征税较重等不良局面。

2.4征收管理力度不足

2.4.1征收方式难以控制,应税所得难以核实

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我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也采用了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我国更侧重源泉扣缴。由于税法没有对所有纳税人要求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的纳税检查信息是单方面的,无法有效进行监督,使得源泉扣缴的执行力度在不同单位间有很大的差别。源泉扣缴执行力度的不同使得个人所得税只管住了工薪阶层,没有管住高收入阶层。自行申报目前尚未全面铺开,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只有5种情形下的个人收入应自行申报。由于没有实行全面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税收流失难以避免。

当前核实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以下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劳动法规定工资、薪金按月以现金支付),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我国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纳税主体,使个人所得税存在逆向调节,未能体现再分配功能,深深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

2.4.2征收水平低、手段落后,使征管效率难以提高

税务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工作的要求,是削弱征管力量,影响征管效率的重要因素。以人工为主的落后征管手段,不能使税务部门及时取得纳税人的收入资料,并对其纳税资料进行处理与稽核。税务代理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发挥其中介组织的作用,非金融机构吸纳的股金、集资款、年终发放的股息和集资利息,都远远超过了央行规定的同期存、贷款利率标准,而对超过部分,非金融机构又不履行代扣代缴的义务。一些个人多处兼职取得收入,用人单位不代扣代缴,纳税人自己也不主动申报纳税,造成税法规定的代扣代缴义务落实不到位。加之与个人所得税征收相联系的诸如财产申报制度、个人信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使得征管效率和监督作用很难提高。

2.4.3处罚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强,不能对纳税人起到震慑作用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对偷、漏税等违法行为的界定模糊(例如对纳税人取得收入后挂在往来账户不结转的行为,很难明确界定是纳税人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使税务执法机关难以把握,往往避重就轻。这样,对违法者本人起不到接受教训,自觉 7 守法的约束作用,对广大公民更起不到警示和威慑作用,违法现象得不到抑制。因此,遵纪守法、自觉纳税的良好社会风尚难以形成。

2.5纳税观念薄弱,偷逃税严重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时间短,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加之个人所得税以自然人为纳税义务人,直接影响个人的实际收入,且征收过程中容易涉及个人经济隐私,并且由于计算困难,扣除复杂,税源透明度低,涉及面广等原因,使得个人所得税成为我国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中国社会调查事物所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大连、青岛等9个城市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000份,收回问卷2817份。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半的人没有纳税经历,纳过税的人仅占调查人数的48.7%。有关税务机关对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出的“2002年中国内地十大富豪”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竟没有一位富豪缴纳了个人所得税。而这个问题经历了近8年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3改进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现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显出其不足和弊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其顺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3.1建立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模式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目前应实行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每一种所得进行非常细化的分类。如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大体上可分为3种:(1)分类所得税制,如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它是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类别的所得按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2)综合所得税制,它是将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各种所得综合起来,扣除法定减免数额后,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收,它的特点是将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所有形式的所得不分类别、统一课税。这种税制的优点是税负公平、扣除合理,能够全面反映纳税人的综合负税能力,能考虑到纳税人个人经济情况和家庭负担等因素并给予减免。但它的课征手续复杂,征收费用较高,对个人申报和税务稽查水平要求高,且以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可靠的原始资料为条件。(3)分类综合税制,它是分类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的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结合。

根据目前我国对税源控管难度很大、征管手段相对落后、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等实际情况,应按循序渐进,由分类税制→分类综合税制→综合税制的过程。将现行的分类税制过渡到综合分类税制模式,即对个人不同来源的收入先按不同税率征税,年终再汇算清缴。具体界定时可对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例如利息所得、股票转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应税项目,实行分项征收;对属于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例如工资薪金、劳动报酬、生产经营、承包承租、稿酬等应税项目,先以源泉预扣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税率征收,在纳税结束后,由税务部门核定纳税人全年应税所得,对内已纳税额做出调整结算,最后实行综合征收。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现阶段目标为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度。

3.2扩大征收范围

第一,在应税项目范围上的扩大,目前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11个应税项目没有涵盖个人所得的全部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税项目。一些不断出现的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应该列入应税项目。因此,我国应当改变目前采取的正列举法,采取概括性更强的反列举法。凡是能够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能力的所得都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之内,对某些特殊的个人所得可以采取列举法予以减免,以体现税收上给予的优惠政策。第二在收入人群的扩大,中国应在许多征税办法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不应该把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这样会破坏横向和纵向公平。建议当前应把以下“六种人”作为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监控重点:1部分经营比较好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户;2演艺、体育专业人员,包工头、暴发户以及其他新生贵族;3部分天赋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包括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证券机构的操盘手等等;4部分从事高新技术行业取得高收入、销售知识产品以及某些通过兼职取得高收入的知识分子;5外籍人员;6工薪阶层的部分高收入者。通过加强对以上六大征收对象的管理,构成以后个人所得税最重要的税源,以体现国家税收的组织财政收入功能和调节收入功能。

3.3对高收入者实行重点监控

税务部门应对国内高收入行业、高收入人群专门成立“特别管理处”,为此类纳税人建立纳税档案、纳税台账,重点税源,重点管理。不如据实申报的,由税务局按高出同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估算税额,责令补交,拖欠不交的,处以罚款、没收家产抵税甚至判刑。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将税务管理、税款征收、9 税务检查等征管全过程都纳入信息系统,并实现税务—银行—企业间的联网,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全面提高征管质量、效率,最大限度遏制偷逃漏税。

3.4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

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作用,形成治税合力,才能收到调节收入分配的良好效果。地税部门一方面要和工商、银行、海关、司法、房地产、证券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经常联系制度,互通信息,以全面掌握个人有关收入、财产的资料信息。如向金融部门了解个人储蓄存款及利息收入和资金往来情况;向工商部门了解工商登记和变更登记有关资料;向证券部门了解各类有价证券的转让及股息、红利支付情况;向海关了解居民特别是外籍个人的通关情况;向保险机构了解个人购买保险、领取保费及赔付的有关情况;向房地产部门了解房产的转让和租赁情况;向财产登记机关了解个人财产登记情况等。另一方面地税部门内部也要在制度上确定协调与沟通的具体办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各自为战的不良倾向。

3.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纳税意识

纳税意识税收执法税法宣传纳税人权利国民纳税意识的高低,对一国税收秩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税收观念深入人心,纳税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税收秩序。

3.6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相结合的模式,更能充分发挥调节收入的作用,但综合征收的扣除,应该与实际的费用负担相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削弱调节作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费支出。应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此前北京、广州、深圳的费用扣除额分别是1800元、1860元、2100元,因此工薪所得的月扣除额至少应设定在2000元。在扣除项目中,除了基本扣除外,还有其他一些扣除也应考虑,如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保险金。向政府、公益、慈善事业捐赠等部分可以继续扣除。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九级累迸税率。这样既体现了宽税基、中税率的立法原则,又可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公平税负。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 10 除费用800;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还有一些其他费用扣除的规定。

3.7强化税收征管手段

要进一步强化源泉扣缴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要采取措施强化代扣代缴工作,完善扣缴方面的法律规定、制度和方法,扩大代扣代缴面,提高代扣代缴的准确率,依法严肃处罚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并明确纳税义务人不申报、不纳税、申报不实的法律责任,以建立起法人或雇主与个人之间的交叉稽查和稽核体系,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同时,还要规范税务代理工作。目前,税务代理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尝试,国家税务部门应监督、指导税务代理活动的正常开展,税务代理行业管理机构也应加强对工作机构的监管,在税务代理机构内部,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税务代理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3.8加快征管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

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将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征管全过程都纳入信息系统,并实现税务—银行—企业间的联网,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全面提高征管质量、效率,最大限度遏制偷逃漏税。

3.9严格控制代扣代缴制度,推行个人申报和代扣代缴的双向申报制

要大力推行全员全额申报制度,不管个人取得的收入是否达到征税标准,均应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其所支付收入的个人的所有基本信息和支付个人收入的信息,同时提供扣缴税款的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额增长速度较快,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它将成为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税种,我们必须以这次税制改革为契机,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个人所得税体系,使之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生活及组织收入不可或缺的杠杆。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中的重要作用。个人所得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在全社会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其改革的过程是复杂而漫长的,欲想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在稳定中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之路。

致 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得以完成的,无论是从论文的选题、资料搜集到结构安排以及最后的修改、定稿,×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虽然平时很忙,但总是抽出时间给我指导,给我帮助。学生的点点滴滴进步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教诲。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

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给予关怀和帮助的朋友们,在互相交流和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

真心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最后,感谢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给我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谢谢你们对我不成熟的思想提出宝贵的建议与意见!

谢谢!

参考文献

6.教师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篇六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开展党总支先进教育活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促使党员内练素质,外型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岗位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学校总支活动的安排,我圆满地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在第二阶段学校总支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各种意见时,作为个人我及时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摆,找准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于克服缺点提高自己。对于查摆的情况,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功底不够。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又高于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规律性的集中反映。由于理论功底浅,常常只看到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缺乏入理的分析。如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等。再是形势在变,而头脑的观念和知识却没有大的变化。喜欢现在跟过去比,现在比过去好,今年又比去年进步了,于是沾沾沾自喜,盲目乐观,以致于工作中难以创新,难以升位,研究起点不高,其实横向比较—观察才发现差距越来越大,年轻教师的理论水平已超在前列,而自己越来越怕写文章了。

2、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够经常化。主观上对学习比较放松。对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政治学习太死板、太空洞、不实用,除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平时比较强调客观原因或忙于工作事务,而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久而久之必将影响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工作作风和处理事情的水平。

2、在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并以严于律己,宽宏待人的为人准则思想的影响,在管理事务中,常常会为别人着想,他这样做有什么理由,自认为不是什么原则性事,都会为别人开“绿灯”。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他(她)是围绕课内容而随便发言,我也会为他(她)找理由,而不会严格要求去批评。实际上,这样做难勉有失公平,没能及时制止不良现象。

3、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澄清头脑中的模糊认识,深刻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不只是一般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认识到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只有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保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任务都将更为艰巨,对管理水平还是教学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首先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即使是点点滴滴,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主管工作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才使人信服。其次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最全的党性分析材料,仅供学习,不得抄袭

3、完善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实践证明,要制定一项制度不难,但要操作好制度却不易,为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首先在制定中,勤钻研,细推敲,便于操作,同时加强制度的宣传,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操作过程中合理公正,其次增强对不良现象斗争的勇气,切实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7.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篇七

近年来,关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学术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蒋大鸣(2015)认为起征点上调应该考虑家庭平均收入的问题。张育彪(2015)认为自2011年个人所得税上调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2%,但个税起征点5年没变,没考虑物价涨幅、吃、住、行等基本家庭支出的大幅增长。董明珠(2015)认为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让工薪阶层有更好的消费能力,然而仅仅靠涨工资的方式对收入提高不明显。俞学文(2015)认为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低,造成很多低收入群众需缴纳个税,负担比较重。对绝大多数工薪阶层中的低收入者来讲,相当一部分上有老下有小,教育、养老、医疗、买房等生活必要支出压力不小。他建议应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征收。社科院(2015)指出起征点的设定要充分考虑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费用,并随物价上涨而相应上调。以上代表、学者的观点均认为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015)认为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不应该单纯地提高个税起征点,这样有失公平,应该加紧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2016年“十三五”规划也指出要在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毋庸置疑,起征点的上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差异和整体经济水平。

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的历史和现状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主要表现为起征点的调整,也可以理解为工资薪金所得费用的扣除调整。我国个税起征点自1980年确定为800元后历经了三次调整:第一次个人所得税改革为2006年,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了1600元,2006年全年共完成2453.71亿个人所得税收入。第二次改革为2008年,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为2000元,2008年个税收入为3722.31亿元。第三次改革为2011年,沿用至今。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2011年个税收入为6054.11亿元。目前,我国对于个人所得税有三种征收方式:分类征收制、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以及源泉扣缴与个人申报相结合。

(一)分类征收制

分类征收即“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方式。根据收入来源的不同,我国将纳税人的收入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动报酬所得等11项内容。为了达到分类征收的目的,税法对11类项目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方法。该征收方式的优点是便于征管,缺点是客观上加大了贫富差距,即那些收入单一的工薪阶层成为缴税最大的群体,而收入多元化的高收入群体则缴税较少,出现了收入分配的不公的现象。

(二)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

累进税率遵循量能负担的原则,即多收入多缴税,少收入少缴税。该方法可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差距。目前,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采用此种方法。比例税率即针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采用一个比例征税。该方法计算简单,方便征管,节约人力和物力。如稿酬的税率就适用于比例税率。目前我国的比例税率分为:行业比例税率、产品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等。

(三)源泉扣缴与个人申报相结合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分别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法。对于应在纳税支付环节实施代扣代缴的,由扣缴义务人履行扣缴义务;对于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等情形,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

三、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偏低

自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以来,起征点的三次提高虽然从宏观上带动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加,但它的提高也在客观上削弱了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使避税逃税现象与日俱增,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的比重持续偏低。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2006-2015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一直在5%-7%之间,并且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较低,个人所得税要想成为我国的主体税种还有待提高。

(二)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

1.“高薪酬者”与“高收入者”混同

起征点也可以表述为是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由于工资薪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它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据财政部报道,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中,工薪所得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比重达到六成。而工薪阶层中,80%的个人所得税来自中低收入人群,违背了“高收入者多缴税”的纳税宗旨。

造成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目前对“高收入者”与“高薪酬者”的混同。我国对“高收入者”还没有准确的定义,贾康(2015)认为现实生活中,我国大部分高收入者恰恰不是以薪酬形式获取收入的群体。高收入者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于他们对于股票,不动产等的投资,还有一些高收入者自己本身就是老板,他们经常会象征性的给自己开一些工资,并把工资定在起征点以下,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不违背立法的情况下合理避税。

2. 我国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管措施不完善

起征点的上调虽然降低了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负,却在调节高低收入分配的同时,让更多的高收入者产生了“合理避税”的心理。我国的公民纳税人纳税意识普遍不强,大部分人认为纳税与他们无关,许多高收入者利用法律漏洞偷税、漏税,当然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的征税措施不完善,尤其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管。在美国有非常严密高效的信息稽核系统和双向申报制度,尤其是对税务犯罪的行为处罚更为严厉,因此美国的纳税人可以自觉申报纳税。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美国和我国的税源恰恰相反,主要来源于占少数比例的高收入群体,整体约2/3的公民都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可见我国个人征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高收入群体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

3.“灰色收入”造成税款流失

因为高收入者的收入大都表现为多元化、隐蔽化和分散化,政府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监控,这种收入通常被称为“灰色收入”。目前对于“灰色收入”的范围,我国还没有给出统一的说法,根据常修泽(2010)认为“灰色收入”是指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获取的渠道合法正规的收入。高收入者正是利用这个空隙将大部分收入游离于税法的调控之外,使我国流失了大部分高收入者应该被调控的税款,从而拉大了收入差距。

(三)存在“一刀切”问题

1. 未考虑家庭负担因素

我国个税的起征点设计没有针对不同的社会负担情况给予规定。3500元的起征点,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意义。两个相同收入的纳税人,纳税能力是完全不同的;亦或者对于两个纳税能力相同的人,一个刚达到3500元需要缴税一个达不到3500元不需要缴税,带给家庭和个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要考虑纳税人的个体差异、住房的供款、家庭赡养的人口、孩子的教育问题、婚姻、疾病等因素,这些因素简单来说就是生计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生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生的发展,如果民生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和谐稳定。所以如果忽略家庭因素,而对公民“一刀切”地进行费用扣除,不能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反而拉大了贫富差距。

2. 未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个人所得税的首要职能是调节收入分配,这不仅需要调整贫富之间的差异,还要调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查阅2006-2015年的统计年鉴,发现这10年间,我国四大区域中城市和农村收入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东部地区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经济区域,而西部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相对较低。经济发展差异使各个经济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纳税能力。

3. 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并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众所周知,CPI是反映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的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社会的长远发展;它的波动容易造成金融体系的混乱,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通过查阅2006-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发现10年间,四大经济区域的CPI指数大致呈现相同的态势,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各自的波动水平不同。其中,西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水平较低,受物价变动的影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受物价的影响较小。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好,而城市发展一般与中西部经济大致相等,所以东北地区受通货膨胀影响居于中间位置。可见,物价指数对居民消费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之深远,因此在设置起征点时应该对其加以考虑。

四、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效应分析

(一)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消极效应

1. 降低了公民的纳税意识

公民个人所得税纳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税收制度。我国公民受文化传统和经济政策的影响,纳税意识普遍不高,而起征点的上调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公民的纳税意识。我国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即消费能力较弱的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较大,消费能力较强的高收入群体所占比重较少,消费能力一般的中收入群体居于中间位置。而消费能力强的高收入群体由于其收入的多元化,会采用很多途径来隐藏自身的收入,其结果是收入单一的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起征点,并不能使这三大消费群体各自受益,反而会加重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压力,增强高收入群体逃税避税的心理,影响整个纳税群体的纳税意识。

2. 未有效调节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是用来综合评定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图1为我国2000-2015年我国基尼系数统计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尼系数自2000年公布以来数值一直在0.4以上,超出了国际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1年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之后,我国的基尼系数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我国的贫富差距开始出现逐步缩小的态势,但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居高不下,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起征点,降低了应纳税额和平均税率,减轻了纳税者的负担。但这其实只对小部分中低收入者有影响,大部分高收入者反而因为平均税率的降低承担更少的税负。所以单纯提高起征点并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只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加大工薪阶层的生活压力,使高收入群体得到更多的利益,不利于我国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积极效应

1. 刺激居民的消费和投资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可见消费对经济影响之深远。起征点的上调意味着纳税额的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也就是说居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消费自然也会提升。

由图2可以看出,每一次起征点的改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一次起征点的上调都会带给居民一定程度的消费刺激。收入的增加会刺激居民的消费,自然而然会带动居民将除去生活费用以外的资金用于投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 缓解“两种背离”

受税制不完善,经济区域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出现了“逆向调节”的现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曾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样才可以缓解“两种背离”的现象,缓解我国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关系,使居民收入不再处于弱势地位,从而改善民生,加速经济发展。通过查阅2006年-2015年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在2006年提高起征点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2008年和2011年提高起征点后比重出现了上升;同样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三次提高起征点后比重分别下降了36.9%,2.6%,13.5%。而劳动报酬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在三次调整起征点后,比重稍有一定的回升。由此可见,随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的不断上升,劳动报酬占居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起征点的上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种趋势的背离。

五、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建议

起征点的上调已经成为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在改革中还需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完善个人所得税中起征点的设置,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该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指数化管理

CPI指数的变化影响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和紧缩程度,决定了人们的货币购买力,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的四大经济区域由于CPI指数的变化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考虑调整起征点的同时应该考虑通货膨胀指数率的变化,并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域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可以适当提高起征点,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区域则可以将起征点维持在当前的3500元以上。

(二)对不同的收入群体设置不同的起征点

为了符合“低收入者不纳税,中等收入者适当缴税,高收入者多缴税”的个人所得税立法原则,应该在设置起征点时充分考虑高低收入阶层差。对不同的收入群体设置不同的起征点,尤其要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监管工作,以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更大限度的使中低收入群体受益,缩小我国贫富差距。

(三)要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与起征点的设置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区经济差异也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弱,东北地区呈现增长趋势。起征点的区域性设置尤为重要。

(四)起征点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影响意义深远。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置,加紧推进个人征信制度的发展,这样才能加快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综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从而真正实现分类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征税办法。

摘要:201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沿用至今。对于个人所得税有分类征收制、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以及源泉扣缴与个人申报相结合三种征收方式。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存在着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偏低、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存在“一刀切”等问题。税制改革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可以带来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在改革中需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应该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指数化管理,对不同的收入群体设置不同的起征点,要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与起征点的设置结合起来,起征点的设置应该考虑到家庭因素,等,来完善个人所得税中起征点的设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效应分析

参考文献

[1]孔翠英,彭月兰.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变动趋势及原因[J].税务研究,2016(2):44-49

[2]田卫民.从总收入到可支配收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J].江汉论坛,2013(1):33-38

[3]朱涟莲.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4):51-54

[4]李升,杨武.个人所得税改革:以促进公平为视角[J].税务研究,2016(2):50-52

8.幼儿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幼儿家长 幼儿教育 认识

在此次新乡市幼儿教育现状调研活动开始前,为考察此次调研活动的有效性、必要性和后期活动的针对性,调研服务队队员们积极研讨并制作“关于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认知”的调查问卷和“关于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现状的认识”的调查问卷,共计400份发给新乡市市民,主要调查对象是新乡市幼儿园教师(200份)和幼儿家长(200份)。有效调查问卷273份。回收调查问卷后,认真细致地对调查问卷进行分类和统计。以下是按照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分类的调查结果:

根据“关于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认知”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1.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集中在专科水平

在回收的针对教师的问卷中,75%的教师是“大专学历”,16%的教师是“中专中师或高中学历”,而只有2%的教师是“本科学历”。可见当前幼儿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偏低,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很少。幼儿教师整体年龄集中在20岁左右,多为女性。大部分教师选择该专业是由于对孩子的喜爱。在幼儿教育中,男性教师极少,这除了反映学前教育受社会重视低,也从侧面表现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对学前幼儿教育的不关注。幼儿教育中缺乏男教师会对儿童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需要受到社会的关注。

2. 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很多教师缺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策划能力

当问及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最欠缺的是什么时,41%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策划能力”,28%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力”,而对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和组织控制能力都比较强。在问及“什么是教师最需要提高的能力”时,53%的教师认为是“优秀的教学技能”。由这些问题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教师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策划能力较为缺乏,需要接受相关培训。

3. 幼儿教师参与的相关教学培训较少,培训效果较差

在教师们“主要参加过哪方面的专业培训”这个问题上,接近半数的教师选择了教师教学技能和幼儿园日常管理培训。但在问及这些培训是否在工作中有很好的应用时,63%的教师选择了“部分有用”。由这些问题,可以发现在幼儿教师培训这一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提升培训绩效是主要问题。

4. 在对待教学职业方面,教师们普遍表示喜欢当前职业

教师们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的原因是什么呢?66%的教师认为自己喜欢孩子,34%的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那么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还愿意做一名幼儿教师?33%的教师“执着追求无怨无悔”,25%的教师认为“还好”。而且,72%的教师认为“在幼儿教学中应扮演朋友的角色”。由这些问题表现出当前幼儿教师对个人职业是较为满意的。

5.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中,教学媒体的应用较少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中,教师们能够较熟悉的使用哪一种多媒体材料呢?72%的教师只熟悉办公自动化如word、PPT等,而对于flash、CAJ等媒体材料的使用则相对生疏。在我们对教师访谈的过程中,也有了解到教师们之前很少接触flash,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使用学校发的教材,很少自己动手组编教材。从问卷以及访谈中了解到当前在教育中使用的教学媒体很少,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较为生疏。

根据“关于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现状的认识”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1. 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发展重视度低

在问卷中有问到家长“幼儿园教师是否能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和意见”时,48%的家长表示幼儿教师“偶尔听取”,22%的教师“很少听取”家长意见。在问及原因时,很多家长表示很少有时间询问教师关于儿童在校的情况。在我们问卷最后的开放式问答上,部分家长对这些问题并不重视。从我们问卷发放和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感受到部分家长对于学前教育并不是非常关注。可见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发展重视度不够,说明学前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问卷整理后的数据中,只有22%的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整体印象表示“满意”,47%的家长选择“较满意”,而38%的家长选择“一般”。在谈及对“班级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师风师德”情况时,只有8%的家长认为是“优秀”,而57%的家长选择“良好”,30%的家长选择“一般”。从这两个问题,整体反映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师现状并不是很满意,幼儿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家长方面与幼儿园方面的交流太少,仍存在很多待改进的地方

上一篇:妇女节的祝福语送给女性同胞们下一篇: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