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2024-10-24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精选8篇)

1.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篇一

闵行区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后)评价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相配套的公共财政体系,尽快实现从财政资金预算、拨付、使用到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1号)和中共闵行区委全委会决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对本区财政预算项目支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指“后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国家、市对绩效评价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项目资金,是指财政部门(含上级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项目执行主体,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行为过程及其实际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第二章 原则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遵循财政部关于“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对预算项目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使执行效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的要求和闵行区委区政府开展“以结果为导向”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精神,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规定,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区人大、政协、监察局、国资委、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评价工作整体部署、原则事项的确立及实施方案的确定;

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

区财政部门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拟订评价项目实施计划,指导和督促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与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评价。

第六条 绩效评价在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按照项目资金渠道,分别组织实施。

市级、区级、镇级安排的项目资金,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七条 主管部门应成立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组,指定一名领导负责,工作组人员由相关业务部门、财务、人事纪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制定评价工作流程、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 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所属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向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评价报告。

第四章 评价方法

第八条 预算单位按照绩效评价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制定绩效目标,对纳入评价范围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自评工作;配合区重点评价工作组开展重点评价工作;按要求报送绩效评价材料和报告,并对所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九条 绩效评价的方法由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类型及其评价的具体要求,经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核准后,在下达绩效评价工作计划时予以确定。

第十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1、项目的定位和绩效目标;

2、项目的战略计划、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

3、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

4、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项目绩效达标程度、财政支出所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其他相关内容。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适用于各类项目的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个性指标为针对部门、行业和财政支出项目的特点所确定的绩效指标,由主管部门、预算单位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提出,经财政部门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论证后确定。第十二条 选择绩效评价个性指标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选定的评价指标,与项目的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

(二)重要性原则:选择最具代表性、能准确反映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价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具有相似目标的工作,选定相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绩效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可操作性原则:确定指标时,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选择。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结果等级分为优、良、中、差、绩效无法显示五个等级,按综合得分的高低确定。

第十四条 绩效评价实行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预算单位必须按规定开展自评,财政和主管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每年选取部分项目进行重点评价。

第五章 评价步骤

第十五条 自评工作:

(一)准备阶段

1.财政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启动评价工作,分类制定自评项目共性指标及自评表。

2.各主管部门根据内部职能分工,组织有关业务、财务、纪检人事等部门成立评价工作组,具体实施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

(二)实施阶段 1.财政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达评价工作通知,明确自评工作要求。

2.各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布臵和要求开展绩效自评工作:收集评价基础材料,选取评价指标,选用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评价,确定评价结果,填报自评表,撰写自评报告。

3.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预算单位的绩效自评工作,督促其及时报送自评报告,并将评价情况审核汇总,形成本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三)总结阶段

1.主管部门按要求及时、完整地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系统内的自评材料及报告。原则上须在当年的7月底前上报绩效管理项目过程执行情况自评报告,次年的2月底前内完成项目结果执行情况自评报告的上报;逾期不报的,由财政部门督促整改,未作整改的,由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给予通报。

2.财政部门聘请中介机构及组织专家组对各部门报送自评材料及报告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评审,形成审核意见报经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将审核意见反馈给主管部门。

3.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并将自评工作材料及报告整理归档。

4.财政部门整理撰写预算单位开展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总报告,专题报请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上报区人民政府及人大。第十六条 重点评价工作:

(一)财政和主管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战略工作目标,根据部门重点工作目标,从财政预算支出项目资金实际安排情况出发,拟定重点评价项目计划(主要与绩效预算区重点预评估项目相衔接),报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并成立区重点评价工作组,由区财政发文明确评价工作任务、评价指标及有关要求,具体组织实施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二)预算单位根据重点评价工作要求,采集整理评价基础指标和数据资料,填列相关评价基础数据表格;将项目绩效预算目标与实际绩效对比分析的文字材料,连同评价基础数据表格一并报送财政和主管部门,并配合做好现场勘验、核实工作。

(三)预算单位应在当年7月31日、次年2月25日前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过程进展及结果执行情况上报至主管部门及区财政局。

(四)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单位自评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并同步进行。

(五)区重点评价工作组在每年8月份开始对预算单位绩效项目进行检查、预评价工作,在次年的三月份开始实施最终评价。

(六)区评价工作组进行现场勘验、听取资金使用情况汇报、查阅评价基础资料,组织专家评议、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汇总评价基础资料,核实评价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指标口径的一致性;运用相关方法对评价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绩效,形成评价结果;撰写重点评价报告,反馈重点评价项目实施结果。

第六章 结果运用

第十七条 区财政局将在闵行区门户网站上,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过程进展情况以及最终结果向闵行区民众公示,并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动员民众积极参与评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联络员通过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评价,最广泛地吸纳各方意见。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结果应用机制。闵行区委四届十七次全会决议:一是将绩效评审结果列入各单位行政效能考核指标。二是项目主管部门、实施部门对项目评审中提出的问题没有整改意见或措施的,对非政策类项目中的新增项目当年不安排预算经费,其中对延续性项目考虑削减预算或取消项目,或纳入备选项目库,待整改措施明确后再予以安排;对政策规定类项目,由区委财经工作委员会与区行政效能考核办对项目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联合审核,并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二十条 由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将重点绩效评价最终结果书面报告,上报闵行区人民政府、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和中共闵行区委全委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区级主管部门、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的绩效评价工作可参照本实施细则开展,也另行制订。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实施方案同时废除。

二〇一一年七月

闵行区财政局

2.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篇二

当前, 我国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财政决算、预算的审查, 政府各级审计机构和财政监督机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了监督检查等, 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评价财政资金绩效的内容, 但是, 这些做法主要是以检查监督为主要目的, 不能形成对政府财政支出资金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

从我国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当前现状来看, 虽然已形成了初步基础, 但由于该项工作启动较晚, 并且缺乏总体性研究, 仍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财政改革的实际需要。本文结合我国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 以科学发展为基础, 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算绩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基本架构。

2 基于预算绩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架构体系

2.1 现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表现出定位偏低、内容不善、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内容不够完善, 相关制度的制定仍然是以财政支出为主做评价对象, 设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而不是把绩效评价体系涵盖于预算的全过程。 (2) 对评价信息的收集与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力度不够。及时收集客观、真实、完整的基本绩效评价信息是预算绩效管理和评价的基本工作。

统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在预算信息需求上需提供的是预算收支规模与结构等信息, 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信息需求上强调的是预算产出及结果的相关数据信息。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对绩效信息的产生、加工、应用和处理进行管理, 应该与“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GFMIS) 建立信息共享、互动机制, 搭建财政、预算部门 (单位) 、中介机构、评审专家信息平台。

2.2 公共财政架构体系

近年来, 在财政系统形成了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预算管理机制, 被统称为“四位一体”预算管理机制。其中部门预算改革的成效体现在: (1) 各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批方可使用; (2) 财政部门向人大报送本级财政总预算和各部门预算, 接受人大等监督机构与社会公众的监督; (3) 将全部部门预算支出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有利于控制行政经费、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膨胀, 有利于规范部门项目预算支出。

2.3 以结果为导向的监测与评价体系 (M&E)

监测分为结果监测和过程监测两部分, 主要是指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 将项目、计划或政策的实施情况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的持续过程。以结果为导向的监测与评价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公共项目的绩效管理工具和绩效反馈机制, 将传统的评价与评价结果相结合, 并允许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修改和调整, 全面关注投入、活动、产出、成果和影响。

2.4 基于预算绩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架构体系

当前,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和试点工作仍集中在完善评价技术手段的应用和评价所需基础条件上, 还需从预算支出管理模式转变的高度, 进行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以绩效改进为目标, 以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为基础, 使最终绩效评价结果合理运用。

基于预算绩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架构体系应该是将绩效预算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 在预算管理资金流中形成较为清晰、合理的绩效信息流, 丰富和完善预算管理流程, 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 不仅可实现结果管理, 也可实现目标和过程管理。既强调“绩效评价”, 又强调“预算绩效”。依据“以政控财, 以财行政”的财政关系分配需要, 编制财政预算的部门、预算支出的部门、预算执行的部门与检查监督部门应建立互通有无的工作协调机制, 既密切配合, 又有所侧重, 共同把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做好。

3 基于预算绩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架构体系构成要素

3.1 绩效目标与管理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部门 (单位) 在编制预算申请时, 必须同时编制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应当包括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以及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等, 主要是产出指标、成效指标和效率指标, 绩效目标必须相对具体、明确、可衡量, 并在一定时间内可实现。绩效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必须结合项目实施分年度、分阶段进一步细化和量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预算产出与结果目标, 完整反映预算效果。首先, 要制定基于产出和结果的近期年度绩效执行计划和中长期绩效战略规划, 部门预算绩效规划的制定包含了组织文化、容纳力、结果和财政压力等部门生存发展的综合因素, 确定了项目的方向和预算政策;此后, 将计划与行为、预算政策目标与规划目标进行紧密结合, 构建规划———项目———预算体系 (PPBS) , 使项目的费用支出与预算支出形成最终统一, 并通过对若干项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寻求最佳的支出绩效。

3.2 资金流管理

资金流管理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主线。依据绩效目标安排财政性资金, 并按照财政支出管理的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审计等。从我国国情出发, 对所有财政资金运动过程、所有财政收支执行和决策机构以及所有财政资金的监督, 先以财政机关监督和审计部门监督并重, 逐渐过渡到审计部门监督为主导监督。

由于在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中, 各预算执行部门不仅是对收付实现制下的资金费用负责, 而且还要对与执行和产出相关联的所有支出负责, 还应将权责发生制引入预算会计, 将成本分摊到相应的结果上, 使财务信息与预算绩效信息具有同样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3 预算执行的监控

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控。财政机构和预算机构要对绩效信息进行适时跟踪和监控, 主要监控是否符合绩效管理目标, 若发现预算支出绩效执行与原设定的绩效目标存在偏离时, 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及时纠正。

预算执行监控主要包括绩效信息收集与管理、确定绩效评价内容和报告绩效等, 目前基本形成了财政部门统一部署, 部门预算单位自我绩效评价后由财政部门负责备案和抽查的分工体系。

3.4 预算绩效的监督

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的监督机制, 应适时地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计划、结果等向公众公布, 并接受人民群众、新闻媒介、监察机构的监督, 增加预算的公开透明度。

公众是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接受者和消费者, 一个部门或项目的活动所产生的的社会影响如何, 公众最有发言权的。通过授权公众, 以听证会、社会调查、代表提案等形式将公众满意度信息引入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绩效审计与监督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必要环节, 是保证绩效信息与评价结果真实、准确、有效的制度基础。各级人大应当加强委员的全职化、职业化建设和专门委员会建设, 建立和完善绩效导向型预算监督制度, 提高预算管理能力, 承担起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责任, 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等阶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审计部门应将审计的重点从合规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 或者实施立法型审计。

3.5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规范绩效评价主体范围, 科学的运用评价方式方法, 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合理应用评价结果,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3.5.1 规范评价主体

各级地方财政部门也相应建立起了绩效评价监督管理中心, 专职负责部署、规划、指导本地区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同时, 通过部门预算单位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开展, 明确了以各公共部门为主体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模式。此外, 对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专家和中介机构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包括资质的认定、专家及中介机构信息库的建立、具体的工作规程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

3.5.2 评价方式方法的运用

采用长、短期效益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统一指标和专门指标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对部门绩效和项目绩效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是由共性评价指标和个性评价指标共同组建而成, 其中个性评价指标的设定是构建绩效评价分类指标体系的关键。

3.5.3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式

通常OECD国家的奖惩措施分为三类: (1) 资金奖励或惩罚; (2) 增加或减少财务、管理自由度; (3) 向大众公布绩效结果。目前国内的做法多是一些“软”激励措施:例如, 对项目绩效评价比较好的单位未来的预算申请和审查给予方便, 减少他们与成长打交道的交易成本;再有就是通过公布部门排名, 迫使部门领导为了维护面子而重视绩效评价工作。

摘要:基于预算绩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架构体系应该是将绩效预算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 在预算管理资金流中形成较为清晰、合理的绩效信息流, 丰富并加强完善预算管理流程, 使其实现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 共同把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做好。

关键词:绩效管理,预算绩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项勇.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框架体系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6) :15.

[2]孙克竞.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 2009, 11:01

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篇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分析、评价和报告,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探索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促进我国尽快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1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要想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发挥其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将财政支出管理做到法律化、制度化。比如新西兰政府分别在1989年和1994年颁布了《公共财政法》和《财政责任法》,这两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国家公共资源使用的责任范围,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进而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率。就我国财政的发展而言,虽然我国对国家财政拨款的项目实行全程的管理,针对项目的财务支出实行绩效评价,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使政府财务支出一直处于没有法律约束和监督的状态,得不到法律的基本保障。

1.2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在许多西方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国家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澳大利亚为例,负责公共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部门是澳大利亚联邦财务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对财务支出评价体系的设计和监督。相反,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是分散到各管理部门。由于每个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差异,导致不同部门对于财务支出评价的标准不一致,这样形成的评价体系必然没有统一性,并且造成财务支出评价的数据不具备公平、公正、可靠的属性,而且对于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核实。

1.3 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及合理的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各部门的财务支出评价都是依据自身的财务情况、项目概况、工程管理指标等进行的,大多数的评价依据都是各部门自己制定的,或者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值作为评价指标,这导致每个部门对财务支出评价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指标作对比,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对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没有合理的评价方法,这严重影响了财务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4 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我国处于应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初级阶段,对于财务评价所包含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和具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经济效益也是财务评价中重要的环节,很多部门进行财务支出评价就是为了体现财务支出的合理性,从而证明项目的每一笔投入资金都得到了合理、合规的使用,过于片面地认为财务支出评价就是体现资金流向的合理,而忽视了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其次,很多国家投资的项目对于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比较重视,但是项目负责的部门在做财务评价的时候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考虑到项目在未来长远的发展中对社会带来的效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对当地就业的推动作用,正因为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缺少对这些内容评价,导致整个评价工作不能宏观地反映政府投资该项目的最终目的和积极意义。

2 构建我国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2.1 规范的制度作保障

在我国,法律是约束人行为的主要依据,正因为有法律的保障,人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太平。同样,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必须拥有相关法律条款做保障,才能有效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国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必须将制定关于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可以在之前颁布的相关法律如《预算法》《审计法》中增加关于绩效管理的内容,通过强化财务绩效管理的法律地位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第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都会对政府财政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有财政支出是否合理、合法、合规,但是很多时候太过于重视过程却忽视了结果。虽然政府投资的项目大多是为公众而服务的,但是有些项目也是盈利性质的,所以经济效益也是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对于使用政府资金的单位、财务审计部门、相关监督单位等,要指定适合于自身的工作制度,约束相关工作者的行为,使其严格遵守制度要求,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2.2 建立统一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在财务支出管理中,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财务支出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是用来评价财务使用效率和使用方向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具公平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所涉及的评价指标有三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时,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通过清晰的分类确定准确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准确的评价指标,促进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选择合适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在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通常而言,目前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专家评议法,也就是聘请与评价对象相关的专家来对项目的所有财务资料进行综合的评价,当然要聘请多位专家,最终通过专家的意见得出评价结果;第二,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很好理解,就是设置相关的问题,之后向多人发放,拿到问卷的人根据自身理解填写答案,之后进行汇总得出评价结果,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被访人员差异的原因而影响评价结果;第三,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衡量政府支出效益时使用,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将项目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都列举出来,之后进行分析和对比,选择成本低且效益良好的方案。

2.4 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首先,对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一个项目在投入使用之前就做好了经济效益的预测工作,项目使用中期是其经济效益体现最准确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发现经济方面存在问题,要马上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其次,对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可以直观反映本部门的绩效情况,有助于领导全面了解部门内部财务情况,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国家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最后,对综合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一个时期内财务支出情况的衡量指标,有助于国家了解财政支出的具体流向,同时明确财务的利用率,通过分析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找到更加高效利用资金的办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无限的价值。

3 结语

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来,还没有构建出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进程。因此,我国必须要开创构建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新思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收稿日期:2016-07-12

4.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篇四

工作方案

项 目: 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

评价: 2008年

*** 财 政 局 ***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 5月10 日

根据***财政局《关于开展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2009]9号)的相关要求,对“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开展绩效评价,为完成好该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发[2008]50号)及其他相关要求,结合评价项目的情况和特点,制定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科学、客观、公正的对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进行整体综合性评价,反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绩效评价,为加强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在贴息资金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和方式,更好地发挥其政策扶持、引导作用,促进理财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经验。

二、评价对象和内容

本次绩效评价的对象:***市级2008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

内容:***市级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

三、评价活动的依据

(一)法规、政策依据 1.《***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发[2008]50号);

2.《***财政局关于开展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2009]9号);

3.《***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项目)》;

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财预[2009]76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6.《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贴息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7.《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8.《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416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

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11.《***市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2005年***人民政府公告第1号);

12.《***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信用贷款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13.《***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贷偿债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4.《关于***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信用贷款资金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通[2005]03号);

15.***发展计划委员会对31个城市建设贷款项目下达的投资计划通知、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等文件;

16.***审计局对相关项目决算的《审计报告》; 17.***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相关项目决算的《***财政投资建设工程决算审核结论书》;

18.***财政局《关于下达2008年一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预算的通知》(***[2008]26号);

19.***财政局《关于拨付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89号);

20.***财政局《关于下达和拨付2008年三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168号);

21.***财政局《关于拨付2008年四季度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的通知》(***[2008]269号);

22.***建设局《***城市建设贷款贴息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自查自评报告》;

23.《***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本次绩效评价的通知要求提供的基础资料;

(三)实施单位和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支出、绩效实现情况进行的自查、自评资料;

(四)评价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核实等获得的资料;

(五)《***财政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委托合同》;

四、评价工作程序

(一)前期准备

1.组成绩效评价工作组,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2.走访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项目实施单位,了解现行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的具体做法,听取他们对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设立的意见和建议;收集相关项目省内外绩效评价经验与方法以及项目相关资料;

3.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开展专家咨询,制定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拟定自评报告提纲,规范自评报告格式;

(二)组织绩效评价

1.组织项目绩效评价方案的实施;

2.成立绩效评价考评工作组,进行人员分工; 3.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邀请专家参加相关绩效评价会议;

4.召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组会议,传达有关的文件精神和具体工作要求,介绍评价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工作组在评议项目自评报告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评分;统计项目得分,对项目进行讨论,起草工作组意见,并提交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讨论确定。

(三)分析总结

1.进行数据分析,提出绩效评价报告的初稿。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组的意见及考察、考评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初稿;

2.与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经济建设科等科(室)就绩效评价报告交换意见,将绩效评价报告提交市建设局、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项目实施单位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3.形成正式的《2008年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五、评价原则

(一)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

(二)综合绩效评价的原则;

(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

(四)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

(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财政支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彻事前、事中、事后的原则。

六、评价方法

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采用比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价与公众评议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法等方法,依据 《***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七、工作进度及时间安排

2009年6月10日前,完成《***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根据与部门协商工作方案所确定的时间开展自查、自评、抽查、考评、撰写评价报告等工作,于2009年9月30日前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八、组织管理及人员分工

为使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由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经济建设科等相关业务科、市建设局财务科等相关科室、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负责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工作。工作组的构成如下:

市财政局:*** 市建设局:*** ***咨询有限公司:****

九、评价结果

1.提交《***城市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篇五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国有林场,始建于1958年8月,场部设在**高家山脚下,离市中心2km,鹰厦铁路横穿林场经营区大部,**高速、**、**公路及国道316线纵贯经营区,场部至各工区均通汽车,为林场经营生产活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林场经营区大部分地理位置属于武夷山南部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大部分在400m以下,最高海拔1000m,最低180m,山地平均坡度20-30度,气候属性为海洋性季风大陆气候,四季明显,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8℃,平均降雨量1783mm,无霜期达264天,林地土壤多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层厚度中,林下植被以芒萁骨、杂竹、蕨类、管茅等为主,平均覆盖度在80%左右,是林业生产经营较为理想林业用地。全场经营面积*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亩,占总面积的96.6%。有林地*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7.31%,非林业用地*亩,占总面积3.3%,森林覆盖率84.4%。

全场现有活立木总蓄积为*m3,其中用材林蓄积为*m3,占总蓄积量的99.9%。幼龄林*亩,蓄积为*m3,中龄林*亩,蓄积为*m3,全场设有**等四个工区,林场经营区所涉及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共计17个行政村,40多个自然村。全场总人口*人,现有职工*人,其中退休职工*人,在职职工*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人,高级职称*人),在职职工中干部*人,全民所有制工人*人,合同制工人*人。

(二)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立项申报情况、项目涉及范围、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

根据闽林场便〔*〕11号文的精神,我场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任务为*亩,主要为枫香和马卦木的新造培育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执行情况、采取的纠偏相关措施、项目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复杂、管理要求高,为确保珍稀树种用材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场成立了珍稀树种用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林场场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场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营林、三个工区相关人员组成,形成了由场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按职能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形成合力。

2、强化作业设计管理:根据《*林业厅关于开展*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和《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的要求和《森林抚育规程(gb/t15871-2009)、〈国家林业局中幼龄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等,认真组织编制作业设计,将我场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任务*亩落实到林班、小班。

3、严把施工质量,明确施工时限:

(1)、强化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首先,我场把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任务和责任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签订责任状,根据各工区所完成的任务数、质量和时间要求给予兑现效能工资,对未能按时完成、质量返工的给予经济上处罚。同时要求生产技术人员和工区施工人员要跟班作业,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作业现场,对照作业设计认真检查,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不符合作业设计要求的,要求立即予以改进,以确保施工质量。

(2)、签订施工合同书:与施工队签订施工作业合同书,合同书要依据作业设计明确作业地点、面积、方式、时间、质量要求、验收程序、合同金额、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施工作业合同一经签订,不得擅自转包,否则林场将按违约给予处理。

(3)、明确施工时限:每份合同书要根据施工作业量体现施工完成时间和施工队伍人数,对施工队伍人数不符合按林场要求的,生产部门和工区要及时向施工队提出,要求增加施工人员,以保证按时完成。

六、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检查验收

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检查验收:由林场分管副场长、营林科、工区主任和施工员组成的验收小组,对每个小班的作业对照作业设计进行认真的检查验收,根据验收小组对每个小班的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意见,合格的小班给予验收结算,对作业不到位的或存在问题的,要求施工队及时返工,直至符合小班作业设计要求。

(二)项目财务管理状况(包括项目总投入情况和实际支出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等)。

项目省财政总投入*万元,目前实际支出*万元,后续三年仍需投入抚育资金,缺口部分已自筹资金投入。项目资金于*年7月到位*万元,财务部门分帐核算,专款专用,合法、合规使用,防止挤占和挪用。珍稀用材树种基地建设的一切支出都要经业务部门开出验收单,经财务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核实,最后报林场场长审批。

三、项目绩效分析

(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包括选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以及现场勘验、检查、核实的情况);

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事后评价方法,项目完成后,*年十月经现场勘验、检查,面积核实率、成活率等均达到标准。

(二)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主要经济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可持续影响等情况);

通过珍稀用材树种基地项目实施,林分结构更加优化,林分质量得到改善,碳汇能力显著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

通过珍稀用材树种基地项目的实施,可提高林分的生长质量和数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的目的,项目建成后,每亩纯利润可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通过珍稀用材树种基地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当地农民就业机会,据测算整个项目建设需投入个4410工日,可提供30个就业岗位,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也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在基地建设中,35%以上面积使用珍贵树种(或优良品种)、采取集约经营,目标合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生态效益。林分结构、林分质量明显改善,森林景观、森林生态整体功能明显提高;

更好地发挥了森林的多种功能,有效途径增加生物多样化,对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该项目建设有效提高我场的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对国有林场以及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绩效分析(对指标体系得分情况进行逐项分析);

资金落实情况100%到位得10分;

资金使用率支出率100%得10分;

资金使用规范性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得5分,完成规模实际完成面积占计划面积100%得10分,完成质量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实施、综合达标率达95%以上,得10分,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每亩纯利润可提高20%以上得5分,社会效益项目实施过程中雇用周边林农占项目总用工量的100%得5分,生态效益林分结构、林分质量明显改善,森林景观、森林生态整体功能明显提高得5分;

可持续影响在基地建设中,35%以上面积使用珍贵树种(或优良品种)、采取集约经营的得5分;

目标的合理性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编写实施方案得3分;

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法科学、内容全面、目标合理得2分;

完成的及时性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及时做好自查验收并申报核查验收得5分;

管理保障有成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得3分;

技术保障技术力量强、科技含量高、完成实施方案技术指标100%得3分;

项目实施进度报表数据报送及时准确得3分,资料档案任务下达、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施工作业合同、调查数据等资料整理归档齐全得3分;

财务制度情况财务制度健全、资金使用规范的得2分;

会计核算情况建立专页、单独核算,准确反映项目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得3分;

总得分100分,项目评价等级为优秀。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项目任务下达时间太迟,影响造林成效,珍稀树种要求造林季节比较早,任务最好能在前一年的十二月下达,利于安排生产;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珍稀树种培育投入高,生长周期长,生产单位对珍稀树种的培育投入显得力不从心,希望加大珍稀树种造林投资。

四、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任务应提早下达,利于安排生产;

6.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篇六

项目名称:谷城县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 项目单位:湖北楚汉江湿地开发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谷城县农技推广中心 评价机构:谷城县农业局

2014年12月20日

谷城县2013年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

绩效评价报告

2013年,城关后湖湿地公园蔬菜基地被列入湖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由湖北楚汉江湿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一年来,该公司结合基地生产实际,严格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整合项目、集中人力、集成技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一年来项目建设及绩效情况评价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立项背景

谷城县地处鄂西北东部、汉水中游南岸,县内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合各种蔬菜生长。其中汉水流域及北河流域以种植山药、莲藕和适令鲜菜为主,南河流域以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和野生蔬菜为主,生产基础良好,布局定格比较稳定。境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有发展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交通区位条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将蔬菜产业发展列为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予以重点督办落实。截至2013年底,全县蔬菜生产面积达到8.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全县蔬菜总产量35万吨,总产值达到4.6亿元。其中:商品蔬菜有生姜、蒜苗、菜豆等80余种,全县蔬菜商品率达85%,商品蔬菜已进入武汉、北京、天津、西安、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各类农贸批发市场已发展到20多家,年交易蔬菜量达30多万吨,占全县蔬菜总产的50%;设施蔬菜面积已达到4万多亩,各类大中小棚4万多个,形成“月月种,天天收”生产格局;谷城“春又生”、石花“香葱”、城关“花菜”、南川“贡芋”等品牌被确认为“绿色食品认证”,多次参与各类农博会进行展览,其中“春又生”牌野菜还打入上海市场,深受青睐;加工转化基本形成,目前全县加工储藏企业有6家,家庭作坊500多家,开发出酱、腌、泡、藏等四大系列50多个品种。我县蔬菜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安全有效供给,且经过不断的建设开发,现已具备了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建基地、建加工企业的良好基础。

2、项目实施情况

通过项目建设,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园基地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种植示范区面积100亩,主要栽培品种包括:早春豇豆200亩,黄瓜200亩,西葫芦200亩,辣椒200亩,早春茄子100亩,全部按照商品菜标准进行连片种植;推广新技术4项,主要包括:①基地全部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营养钵育苗及设施覆盖栽培、水稻集中育秧+蔬菜轮作模式、及各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覆盖率达95%以上。②设臵频振式杀虫灯30余盏,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100%。③全面推广使用防虫网、黄板、双色膜、遮阳网等新材料,减少并控制病虫害的产生和危害。④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配方施用化肥,减少肥料施用量;开展技术示范和培训,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200人次,培训菜农1000人次,培育核心示范户100户,印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菜农培训率达100%;培育农村专用合作组织1家,网络社员500多户。

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

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其中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30万元。省级资金主要用途:①用于基地补助10万元,包括农药3万元,肥料4万元,杀虫灯2.4万元(30台×800元/台),遮阳网和防虫网0.6万元;②核心示范区5万元,包括劳务费1.6万元(160人×100元/天),检测费2万元,技术指导费1.4万元;③技术培训及技术资料5万元,包括资料费1.5万元(3000份×5元/份),场地0.6万元(10次×600元/次),差旅费0.4万元,食宿费2万元,交通费0.5万元,讲课费1万元(5人×2000元/人)。

(二)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建成设施蔬菜示范园基地1000亩,平均亩产4吨,可产优质无公害蔬菜4000吨,按2500元/吨均价计算,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同时可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面积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0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实现增收致富。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检查项目实施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项指标效益达标,加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提升项目区蔬菜种植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绩效评价设计过程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农技推广行业特殊性,项目绩效评价设计采取现场检查、查验档案、入户走访、财务检查等方式进行,主要检查试验示范区建设、农业投入品台帐、田间生产记录、测产记录、资金使用及农户满意度调查等情况。

(三)绩效评价框架

绩效评价原则: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为主线,按照公开公正、实地调查、客观评价的原则,考核评价农技推广及项目实施执行情况。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示范面积、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率、主推技术入户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增产率、农民满意度、宣传信息上报率等。

绩效标准: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标准。具体见附件1。

评价方法:现场检查,查验核实。

(四)证据收集方法

采取查验档案记录、查看现场、检查财务帐目、走访农户核实等方式进行。

(五)绩效评价实施过程

项目单位开展自评。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该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示范园区走访社员,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填写绩效评价表,综合测评,做实评价基础数据,探索评价目标合理性和综合性,为今后评价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农业主管部门绩效评价。农业局组织局分管领导及局计财科、监察室、项目办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专班,于12月下旬对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逐一现场检查和查验核实。经检查调查,项目各项工作任务均执行到位,项目资金使用规范,示范区蔬菜增产效益明显,农民满意度较高。

(六)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

此次绩效评价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入户走访调查形式进行数据核实,由于调查走访农户有限,且农民种植水平存在差异,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三、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分析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每年直接经济效益实现1000万元,年增收入300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辐射带动全县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面积1万亩,同时可提升全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建设,建成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平均亩产4吨,可产优质无公害蔬菜4000吨,按2500元/吨均价计算,可实现收入1000万元,同时可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面积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0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致富当地农民,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将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化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提升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发展水平。二是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无公害蔬菜产品。三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发展蔬菜产品加工可直接提供500多人的就业岗位。同时还将带动加工业、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为蔬菜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场所,推进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加速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转化率。

3、生态效益。项目区建设立足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整个项目区蔬菜生产采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增加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加工企业采用无公害化生产工艺,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同时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对提高城乡人们生活水平,保障“菜篮子”优质农产品市场供给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项目各项年初预计指标设计合理,具有代表性,本年实际完成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初预计目标,项目实施效益显著,项目区农民满意度较高。具体指标完成情况见附表1。

(二)评价结论 1.评分结果

根据《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省级现代农业专项(增量)项目绩效考评活动的通知》(鄂农办发„2014‟64号)的要求,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建设目标,项目单位绩效考核自评量化得分为98分,自评为优秀。农业局绩效考核评价量化得分 分。具体分项评分见附件2。

2.主要结论

项目区产地环境、创建规模、基础设施、栽培管理、商品化处理、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及成效已达标,完全按照实施方案的标准,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建议通过考核验收。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营及做法

湖北楚汉江湿地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农业休闲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公司于2008年1月成立,2009年12月经国家工商局许可注册“汉江湿地”商标,示范园已有蔬菜种植面积1100余亩,年生产蔬菜9000吨,年蔬菜产值3800万元,园区内土质肥沃,地下水源丰富,水质好,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具备了优质的农业生态环境,且基地已全部通过了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园区目前已投入使用,设施面积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达到标准园要求。今年主要种植品种有西甜瓜、茭白、豇豆、茄子、辣椒、黄瓜、叶类菜等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武汉、襄阳、十堰等地区。公司依托谷城县农技推广中心雄厚的技术支撑,通过不断完善公司+专业合作社+订单农业+基地的经营模式,实现经营性年收入达1.4亿元以上,壮大自身发展。示范园自创建以来,各级领导视察了示范园建设及生产,销售情况,对示范园的建设给予了允分的肯定。

一是规模化种植。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始建于2014年元月,在园区多年发展基础上,实现了从露地栽培到大小棚覆盖、从分散栽培经营到集约规模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2014年蔬菜种植集中连片面积为1000亩,核心种植示范区100亩,主要栽培品种包括:早春豇豆200亩,黄瓜200亩,西葫芦200亩,辣椒200亩,早春茄子100亩,全部按照商品菜标准进行连片种植;

二是标准化生产。主要抓好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制度。该项目在汉江湿地公园内实施,结合园区环境要求,在实施该项目时坚持完善五项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基地产品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并与县农技中心、县质检站开展业务合作,编印了《设施蔬菜示范园生产技术与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发放到基地菜农手中,邀请县蔬菜专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同时完善蔬菜瓜果产前、产中、产后的无害化检测体系建设。在示范园内,根据蔬菜不同的种植茬口,在上市期对各类蔬菜进行全覆盖抽样检测,检测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园区农产品达到安全合作标准。另一方面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示范园区内,我们根据生产实际,联合县农业职能部门,编制完成了茄子、黄瓜、辣椒等生产技术规程,以及基地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培训等资料,编印成册,印发到基地农户手中,指导菜农进行标准化生产。为适应规模化种植要求,园区大力推广配套新技术,主要包括:①基地全部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营养钵育苗及设施覆盖栽培、水稻集中育秧+蔬菜轮作模式、及各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覆盖率达95%以上。②设臵频振式杀虫灯30余盏,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100%。③全面推广使用防虫网、黄板、双色膜、遮阳网等新材料,减少并控制病虫害的产生和危害。④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配方施用化肥,减少肥料施用量;

三是商品化处理。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示范园100%采用标准化蔬菜生产技术,对蔬菜产品进行分等分级包装,使园内的农产品100%实行商品化处理,商品菜率提高15~20%,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处,还积极供应周边的十堰、襄阳、河南等省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品牌化销售。汉江湿地公园蔬菜基地早在2001时就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其该区域是谷城县传统的商品菜种植区,之前就有城关“花菜”、庙滩“贡芋”、石花“香葱”等品牌,2014年7月份,我们积极进行蔬菜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即茄子和辣椒。示范园的农产品注册商标为“汉江湿地”,设计了包装箱,印制了产品标识,做到100%品牌销售;

五是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⑴培育合作组织。通过组建汉江湿地雪里红蔬菜种植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规模化优势,培育合作社社员500多户。合作社种植户建立了完整的生产经营档案,保证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贯彻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合作社加强与县植保站合作,聘请县植保站站长郭仁方为园区植保技术顾问,及时预测病虫害发生规律与发生状况,发布病虫害防治信息,做到100%统防统治。对示范园实施全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最佳蔬菜肥料配方,在社员内进行推广,推广施用面积达100%。⑵进行技术培训。从2014年3月份开始,根据生产季节安排,已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200人次,培训菜农1000人次,培育核心示范户100户,印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菜农培训率达100%。培训内容包括生产技术规范、蔬菜育苗、肥水管理、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聘请蔬菜、植保、土肥、检测等方面专家授课,对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组织园区农户观摩,召开现场会,及时将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传播到田间地头。

(二)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以来,在县农技中心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级的密切协作,扎实有效的组织实施,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建成后与前期相比,年产蔬菜300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园区年增收300万元,可为当地农民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使当地农民成功转型为农业产业工人,园区打工农民人均年收入1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将为谷城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丰富“菜篮子”,促进谷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发展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示范区内企业和农户生产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科技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在大的自然灾害目前,出现断水断电断路现象,对示范园区建设和巩固危害较大。二是项目区农民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局部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现有一家一户承包经营模式,加之山区土地集中连片规模不大,大规模实施土地集中使用流转难度大,成本高。

(三)建议和改进措施 1.政策建议

项目实施涉及农户多,农业生产也具有其特色性,农民素质提升、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水平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一次性投入推动力有限,要坚持多年投入,特别是对蔬菜深加工及储藏后续需要加大投入,以保障种植户增产增收。建议上级加大对我县蔬菜生产发展政策、资金、技术和后续项目支持力度,促进项目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改进举措

7.关于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财政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保障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财政事业所承担的责任和意义非常重大, 从而也引起了我国对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开始要求财政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也就成为财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绩效评价工作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进行, 可以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 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明确绩效评价的意义;二是缺乏法律和制度支持;三是评价指标不完善;四是评价结果不能合理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 没有明确绩效评价的意义

目前, 各级财政部门虽然都在积极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但大多只拘泥于形式, 注重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而忽视了效益, 认为绩效评价无非就是找出问题, 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而导致了对于实际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更不能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相混淆, 不能够正确认识绩效评价, 不能明确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明确绩效评价的意义是财政管理的关键, 也是首要任务。

(二) 缺乏法律和制度支持

我国还处于绩效评价的起步阶段, 虽然开展了一些试点, 也提出了相应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求, 但是至今还没有出台一套有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 导致资金分拨的绩效评价没有约束性, 可以选择性的评与不评, 评价的好与坏也没有一个强制的界限。正所谓法律是依据, 制度是保障, 没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给予支撑,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就不能有序地开展。

(三) 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

现阶段, 我国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已经设置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技术参数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各级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然而, 这些评价指标只能为本部门服务, 暂时不能满足不同层级和不同性质支出综合评价的要求。因此, 使得评价工作在各部门间脱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四) 评价结果不能合理应用

我国虽然提出了评价结果原则的有关规定, 可是当实际落实时并不能合理有效的予以应用。一般来说, 各级各部门对于具体项目的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档案进行存档处理, 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然而, 根据项目支出和管理部门的不同, 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也存在差异。对于在评价结果中绩效较差的相关项目负责人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机制。对评价结果的使用和跟踪审核工作没有硬性的要求, 可以开展也可以不开展。当绩效评价工作成为表面工作时, 绩效评价结果也就失去了应有价值。

二、上述问题的改进意见

通过对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问题的具体分析, 可以看出,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管理的一项关键工作, 保障和支持着财政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针对上述问题如果不能给予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改进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健全专业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 要引领相关工作人员走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职能误区, 明确绩效评价是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使得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的效益, 它是为预算编制服务的, 不能与预算编制相混淆。第二, 应该建好绩效评价专业人才库, 并且健全专业人员管理办法, 指明专业人员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 使各部门人才的监管更规范化。理顺每个专业人才从被聘用到工作再到解除劳动关系这一程序, 为绩效评价提供人力保障。

(二) 建立相关制度

对于一项工作而言, 需要很多制度予以支持, 主要有管理性制度、操作性制度、考核性制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也是如此, 建立以上三种制度, 使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效益化。

其一, 建立管理性制度。该制度较为宏观, 管理贯穿着整个工作的始终, 规范着整个工作流程。首先进行预算编制, 建立具体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明确规定要在各部门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后才能提报预算草案;然后申报评审, 由财政部门对项目支出的可行性、必要性、合理性进行严格的审查, 对项目目标进行分析, 看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 是否符合现行政策和标准, 从根本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然后进行预算执行, 对财政项目支出预算跟踪督办, 实时监控各项指标的偏差情况, 查看是否按设计要求实施, 如有偏差需及时查明原因;最后进行决算, 将实施后的效果与预算时计划的目标相比较, 如出现差异, 要分析具体原因, 从而为下一次的支出预算提供依据。对于整个流程的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出台专门的项目绩效评价法律法规给予支撑。

其二, 操作性制度细化。主要解决的是操作过程的问题,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需要各预算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配合的一项复杂的工作。该类制度比较具体, 可以写在部门规章中。使工作人员对具体的操作方法更加明确。

其三, 建立考核性制度。该制度主要是对各级各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对员工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促进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效深入进行。该类制度要依据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所以可在各部门会签中体现。

(三) 建立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手段。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财政支出的综合效益, 是体现绩效评价结果客观性、真实性、有效性的前提。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是要以评价内容为依据的, 所选择的评价指标要与预算目标相关, 而且评价指标根据其所在项目的重要性要赋予不同的权重。

通常评价指标按性质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按内容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其中, 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个性指标由项目主管部门协助财政部门制定,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依据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进行评价。

(四) 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形成的结果由于承担和参与主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认为,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需要提交为实施单位形成的绩效报告和为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形成的绩效评价报告两类评价结果。

形成评价结果后, 对结果的应用是关键。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采取三种方式:第一, 在加强管理时参考评价结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要求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改善, 从而可以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第二, 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次支出预算的参考, 逐渐完善预算编制, 将其与执行和管理结合起来。第三, 将评价结果作为建立绩效问责制度的依据, 纪检部门或人事部门可根据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对有关单位和负责人进行奖惩, 从而也为管理机制提供了依据。第四,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评价结果。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将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使财政支出状况达到最大限度的公开透明, 使公众了解财政资金的流动和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 也无形中产生一种威慑力从而督促着项目的实施, 使项目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三、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从科学化和规范化着手, 对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的运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需要逐步推进, 逐渐深化。

参考文献

[1]宋卫红.国外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 2012 (03) .

[2]刘朋.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03) .

8.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研究 篇八

一、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开展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探索,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不同程度地予以应用。从实践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和单位领导绩效的重要依据;二是把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三是将评价结果上报人大,接受人大的监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也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优化组织机构以及简政放权的依据,并探索了绩效预算、绩效审计等办法。目前,江苏、浙江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领先于其他地区,浙江省总结了自2003年起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公开机制等。2010年江苏东台市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提出了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要求建立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应用机制,实现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有机结合,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等。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果应用缺乏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尚未从法律层面对绩效评价进行规范,结果应用的机制也不健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没有建立评价结果应用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规范的管理办法,结果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制度保障。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较多是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管理制度方面,缺乏信息公开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跟踪问效机制等,尚未真正与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把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联系起来。

2.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

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为关键的就是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择。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以“3E”的理念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即: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从实践看,存在预算项目立项比较草率,未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没有提出明确和量化的绩效目标等问题。由于产出与效果难以量化、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对数据采集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和对管理方面的评价主观性较强等因素,使绩效评价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弹性。另外,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参与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评价经验,缺乏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发能力,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以项目单位“自评价”为主的做法,而且在指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以个别部门和资金使用者的意见为主,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3.各级部门对结果应用重视程度不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处于起步阶段,各级部门和领导对绩效评价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高,评价结果应用还未摆上议事日程。当前的绩效评价都是在财政部门的要求和组织下开展的,预算单位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定程度上有抵触情绪,认为绩效评价像以往的其他评估一样,只是走过场,搞形式,一评了事,没有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没有主动地将评价结果与部门的工作业绩挂钩。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评价流于形式。从结果应用的管理机制来说,缺少更高层次的部门来统一协调评价结果的应用,单由财政部门来推进,没有管理层级上的优势,所制定的结果应用相关制度无法约束项目单位,提出的结果应用措施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与其他配套措施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制度合力”,这样才能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以及对结果的科学利用。因此,逐步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结果应用方式多样、反馈整改与奖惩问责配套、绩效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完善、能有效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的机制,是当前绩效评价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激励和约束机制。

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被评价项目的绩效情况、完成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加以综合分析,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应有作用。评价结果优秀并绩效突出的:对于“事前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将其优先纳入年度部门预算编审流程,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并保障预算项目资金的落实。对于“事中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项目后续资金时给予优先保障,特别是当遇到资金紧缺而影响项目进展时,可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的进度,促使项目尽早地发挥效益。对于“事后评价”项目,财政部门在安排该部门其他项目资金时给予综合考虑。评价结果不合格或明显达不到项目立项之初的绩效预测,甚至出现可能会造成损失情况的:对于“事前评价”项目,财政部门根据评价情况要求该项目停止纳入部门预算编审流程;或要求该项目予以调整,并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批和审核。对于“事中评价”项目,财政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暂停资金拨付,未按要求落实整改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暂停该项目实施的建议。对于“事后评价”项目,在安排该部门新增项目资金时,应从紧考虑,并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综合分析,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二)信息公开机制。

信息公开有利于打破传统行政管理的封闭独断,有利于消除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通过全面衡量信息公开对加强政府绩效评价和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序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于评价结果,除应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之外,应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可通过政府网站、社会公示、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开绩效评价信息,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公众监督渠道,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

nlc202309030335

(三)结果问责机制。

政府绩效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建立一种新的公共责任机制:既要有相对宽松的具体规则,又要谋求使命的实现;既要增强部门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其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切实保证效能。在评价中如果发现预算部门有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损失的行为,除限期追回被骗取、截留、挪用的财政资金外,还要根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予以处理,并建议相关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置。

(四)评价申诉机制。

评价申诉机制是一种解决失当问题的特定监督形式,属于行政救济的范畴,主要指政府推行绩效评价时,规定当被评价者对管理者做出的评价报告有争议时,可以向管理者的上级提请评价复议,并阐明理由和事实。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申诉机制,一方面可以启动相应的调查评价机制,促进评价双方的良性互动,保障评价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评价申诉本身也是对评价方的监督,从而更进一步促进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在评价结果应用前的申诉机制有利于提高评价质量和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是多层次的,贯穿于财政支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对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以适当方式对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是实现财政资金公众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透明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及顺利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条件。要逐步推进绩效评价信息披露制度,通过适当方式公开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接受公众评判。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经同级政府批准后,逐步建立评价结果对外公开的制度,特别是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支出绩效情况,最终做到将报告的全部内容向社会公开。

(二)通过规范途径将评价结果向人大报告。

作为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机关,人大是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支持者和监督者。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对一些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重点项目,可邀请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全程参与;每个项目评价之后,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规范途径和程序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向人大报告,接受人大监督与指导。这样不仅增强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也加大了人大监督力度,提高了监督实效,通过深化对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情况的监督,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三)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项目立项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为了使项目立项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实施后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财政部门要强化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和论证制度,对项目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安排与使用的有效性。立项审批部门在批准立项过程中,应结合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对申请单位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查,除了要充分权衡项目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外,更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看该项目的实施能否取得较好的绩效结果,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的有效结合。

(四)反馈评价结果,督促整改落实。

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组织机构要在评价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后一定期限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并由财政部门相关科室督促其按照制度文件和绩效目标的要求及时落实和整改,以增强和维护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落实整改,并在收到评价意见反馈文件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财政或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方案,整改结束后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给财政或整改监督组织机构,并在网上公示整改落实情况。

(五)绩效问责,强化主体责任。

通过制定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制度。从预算编制到执行,相关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纳入机关效能建设的考核范围,提升单位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支持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导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预算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要实行绩效问责。对绩效优的预算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建立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本部门同类项目宽松检查或免检的关联机制;对于连续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单位,考虑削减其部门预算经费。另外,绩效评价结果也是考核部门负责人的参考依据,在干部人事管理中,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弥补人员考核流于形式的状况,增强干部任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为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课题组成员:许泉根、包亚琴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XX学年度下期学前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写你身边熟悉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