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绿道规划实践探索(精选4篇)
1.广州绿道规划实践探索 篇一
长沙市绿道专项规划
长沙市在新公布的绿道专项规划(2012-2020)中提出,长沙绿道总体布局结构规划为“一心两纵、八射四联”,总规模为1336公里,共包括12条市域绿道与21条城市绿道。其中,“一心”指的是都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绿道网,“两纵”指的是沿湘江两岸构建的连接长株潭及湘江两岸沿线城市的两条纵向绿道,“八射”指的是八条连接都市区与市域范围内其他区县、名镇名村以及旅游景区等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放射状绿道主线,“四联”指的是四条市域绿道的补充联络线。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王慧芳介绍,长沙绿道建设将分为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进行,近期规划建设绿道12条,沿线建成驿站和服务点30个。纳入近期规划的12条绿道总长约220公里主要依托“一江四河”(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风光带与主要景观道路延展。在远期规划中,湘江两岸绿道还将与长株潭绿道网衔接,一路沿江美景尽收其中。
规划提出,绿道将以服务节点的形式集中设置服务设施;绿道系统中,每隔一段距离将设置一处供市民和游客休闲的驿站,同时间隔设置的还有自行车站。自行车站里,将停放统一的车辆,市民和游客可按规定租用这些车辆,然后在专用车道上骑游。
长沙市首条城市环形绿道的规划方案,全长23公里的这条绿道呈长方形,连接起浏阳河、圭塘河、劳动东路、湘府东路“两河两路”。预计今年8月,香樟东路沿圭塘河到劳动东路段的绿道一期工程将完工,届时市民可在这段长2.3公里的“玫瑰骑廊”体验到风景中骑行的诗意。
23公里长绿环串起两河两路
根据省建筑设计院做的雨花区环形绿道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这条全长23公里的绿道分为四段:第一段从湘府东路沿圭塘河到劳动东路;第二段沿劳动东路穿越京港澳高速和武广高铁,到浏阳河;第三段沿浏阳河上行,经东山大桥到湘府东路浏阳河段;第四段从浏阳河湘府东路端点往西,穿越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万家丽路到圭塘河湘府东路段。从谷歌地图上看,这条环形绿道呈长方形,串起了“两河两路”。
对于热爱骑行和健步走的市民来说,这条绿道无疑是份大福利。雨花区绿道建设项目负责人张小秋形象地将绿道结构比喻成“夹心饼干”:宽约2到3米的人行步道和宽约2到5米的专业自行车骑道,将绿地和花园夹在中间,沿途还将设立驿站,以供自行车租赁、停放和行人休息小憩。
2.3公里“玫瑰骑廊”8月亮相
像电影《甜蜜蜜》里的场景,骑车载着爱人在玫瑰花丛中穿越,该有多么浪漫?今年8月,随着绿道一期工程初步竣工,你就能玩一把这样的浪漫。张小秋表示,一期工程香樟东
路沿圭塘河到劳动东路段长2.3公里,8月将基本完工。随着圭塘河生态景观区建设推进,余下2.2公里今年内也将竣工。另外三段也可望在未来三年内完工。目前,整个项目的立项已获批复,环评、交评工作正在进行,从湘府东路沿圭塘河到劳动东路第一段的规划方案已通过第一次评审。
“沿圭塘河的第一段绿道将设置‘玫瑰骑廊’,种植玫瑰花。”张小秋告诉记者,绿道的绿化乔木以香樟、樱花、垂柳和柏树为主,搭配灌木和草地。最浪漫的是,灌木将会选择玫瑰花,在樱花和玫瑰的花海里穿行,想起就令人心动。
相关链接 绿道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这个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英译“绿道”——greenway,分为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长沙县绿道——开慧镇(骄杨璐至开慧卫生院)规划
近期规划12条绿道
据了解,绿道作为户外休闲健身的载体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在国外已经发展多年,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也在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实践,如珠三角区域,已完成建设5000余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长沙近期规划了12条、全长220公里的绿道,并纳入近期建设计划,目前正在由6家设计单位对这12条绿道进行详细设计。”据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王慧芳介绍,长沙绿道建设将分为近期和远期进行,纳入近期规划的12条绿道主要依托“一江四河”(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风光带与主要景观道路延展,这220公里绿道中,最东的到达松雅湖、最西的到达梅溪湖、最南的到达湘府路湘江大桥、最北的到达靖港古镇,沿线串起了铜官窑遗址公园、月湖公园、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洋湖垸湿地公园、岳麓山、西湖公园、大泽湖湿地等数十处公园景点。在远期规划中,湘江两岸绿道还将与长株潭绿道网衔接,一路沿江美景尽收其中。
【标准】绿道有6大基本要素
“绿道不仅仅只是一条自行车道。”王慧芳解释,虽然供人们骑自行车是
绿道的功能之一,但是绿道主要作用还是休闲,它与城市道路中的非机动车道共同组成慢行系统。一般情况下,绿道和城市交通道路是相互分离的,只是在局部地段,如部分堤顶道路上,由于不具备设置绿道的条件或其他原因,绿道和非机动车道会共用同一段道路。
人们在绿道中,可以骑车、散步;每隔一定距离,绿道内还设有驿站,在这里,人们可以休憩、租单车,甚至给手机充电、上网;如果骑累了,可以就近找个驿站还车,再通过绿道旁的公交站点回到快节奏的交通出行中。
名词解释
绿道 作为户外休闲健身的载体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在国外已经发展多年。
虽然供人们骑自行车是绿道的功能之一,但是绿道主要用于休闲,它与城市道路中的非机动车道共同组成慢行系统。一条完整的绿道由绿廊系统、游径系统、配套服务系统、交通衔接系统、基础保障系统和标识系统六大系统构成。
长沙绿道规划初探
[关键词]绿道;功能;规划
近年来,长沙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传统增长方式为特征的快速城镇化和快速扩张的城镇建设,对自然生 态环境造成了冲击,人居环境逐步恶化,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绿道,串联生态控制线内生态要素,实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1、关于绿道的认识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 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绿道由各种自然因素 构成的绿廊系统和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廊道构成,是绿道 控制范围内的主体,通常具备一定的宽度。人工系统包括发展节点、慢行道、标识系统、服 务系统、基础设施等。其中,绿道建设内容包括路面铺设、绿化、服务区设置及相关服务配 套设施,如停车场、交通接驳、通信设施、游览设施、自行车租赁、信息咨询、商业服务、治安管理、科普教 育、文化展示、体育休闲、安全救助、森林防火、环境 卫生、标识系统等。按照功能作用的不同,绿道一般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级别。其中,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
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重要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绿道网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兼具生态保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2、绿道建设对于长沙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2.1 案例分析与启示绿道是发达国家为解决环境恶化问题,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态和人文资源,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而提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道规划开始于 1867 年 Frederick Law Olmsted 设计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 践,绿道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2.1.1 美国绿道———复合功能,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绿道”一词来源于奥姆斯特德(Olmsted)规划的世界第一个公园系统——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波士顿“绿道”沿着淤积河泥的排放区域建造,长约25公里,将富兰克林公园、阿诺德公园、牙买加公园和波士顿公园及其他绿地系统有机联系起来。20世纪中叶,美国开始大规模建设连通各类绿地空间的区域“绿道”,期间50%的州编制了州级绿道规划,全国逐渐形成了具有游憩、生态、文化功能的绿色网络。1990年,美国实施Boulder 绿道计划,开始建设沿城绿色通道系统,内容包括建设城市、绿 带、城市绿色通道和恢复下游河道。目前,美国每年正在规划和建设的“绿道”有几百,甚至上千条。美国的“绿道”建设 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协调, 其中游憩功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处于更为重要的 位置,美国通过“绿道”的建设控制了不合理的建设活动, 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并通过“绿道”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追忆历史的长廊及运动健身的空间,为市民带来生活的愉悦。
2.1.2 英国绿道——伦敦环城绿带及都市开敞地,有效防止城市蔓延 1929年,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制定了《伦敦开敞空间规划》
什么是绿道?
绿道上有自行车专道,还有驿站
“绿道,简单地说就是绿色生态之道。”王慧芳说,绿道是提供给行人、骑车者休闲健身的道路,也被认为是慢行之道。
绿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王慧芳说,绿道里面有自行车道,有步行道路,有绿色的环境,有标识系统,还有停下来休息的地方,类似于古代的驿站。
绿道与人行道的区别? 人行道:上班 绿道:休闲
绿道与人行道有何区别?王慧芳说,绿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是分开的,非机动车道从城市功能来说是供日常生活,包括上班行走的一条道路。绿道是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空间,当绿道由于很多原因不能连贯时,可能借用非机动车道使绿道连接起来。龚毅表示,绿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市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种。
长沙绿道建在哪? 8条射线,7条联络道
长沙市绿道规划以“江河风光带、路网绿化带”为依托,串连沿线的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景观节点,总体结构可以阐述为“一心两纵、八射七联”,总规模约1300公里。
龚毅表示,其中规划市域绿道约750公里,包括8条由城市中心区引出的射线与7条乡镇与乡镇之间的联络道。“将依托市域范围内比较好的省县公路、河流水系等,将都市区与市域其他区县、名镇名村以及旅游景区联系起来,比如,沿莲花公路、宁灰公路等设立的绿道,将莲花镇、花明楼、灰汤温泉等联系起来。”
“城市绿道就是在市区范围内设计的绿道,规划为550公里,总体结构规划为‘一江八河、两环多联多点’。”龚毅解释,包括两条“一江两岸”的绿道:沿湘江两岸建立纵向的区域性绿道;八河:目前城市里的八条支流及风光带建立的城市滨河绿道;两环:依托绕城林带,以及优质的道路,如金星路、星沙大道构建绿道。
什么时候开建?近期规划建设200公里
“我们的设想不是要大拆大建。”王慧芳说,将利用现有资源,把已建好的公园、广场、风景名胜区串联起来。“比如浏阳河,两岸的堤防已基本建好,但不够美观与连贯,骑自行车也可能不够安全,没有休息的地方,将这些功能加上后,绿道就基本成型了。”
“绿道不是一天建成的,近期有一个200公里左右的建设规划。”王慧芳说,主要是沿着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这几条河流,沿途把一些景观加进来。“东边到松雅湖,西边到梅溪湖,南边到湘府路的湘江大桥,北边到靖港古镇、铜官窑。”■记者 曾力力 实习生 江思艳
绿道之最 【美国绿道】
美国是最早推出绿道理念的国家,艾巴拉希亚小路是世界最长绿道(它蜿蜒于美国东海岸,穿越途经美国14个州,全长约3300公里),平均每年吸引至少500万健身者投入它“缠绵的怀抱”。
【法国绿道】
法国人最热衷跑步和骑车,滨海城市沿海岸修建的绿道往往宽至10米:一半路面供跑步或散步,另一半则供骑车,互不干扰。
【广州绿道】
总长1060公里,将十区和两个县级市的98个镇街贯通成网,串联234个城市景观节点和42个亚运场馆,几乎连通了广州所有历史人文底蕴最足和自然景观最美的地段。
解读
绿道上有六大系统
龚毅解释,按照规划,绿道上有六大系统:一是绿廊系统,由现行的带状空间两侧来控制一定的绿化控制带,这个绿化控制带通过景观修复来打造绿廊。二是游径系统,在绿道里面设计一定的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和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游径系统。
三是标识系统,通过标识牌、标识信息的设计,让大家在绿道里安全行驶。四是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基础设施系
统。
五是服务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设计驿站,保证市民享受到服务设施。六是发展节点,绿道不单单是一条线,在绿道网络上依托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发展为绿道的重要节点。
2.广州绿道规划实践探索 篇二
论文摘要:裁体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广州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为研究载体,认为开展思政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化爱国主义、团队精神、爱校荣校、开放的国际意识教育,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需要,尊重大学生志愿者的实践主体和主体价值地位,建立激励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才能确保亚运(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以后有效开展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的思政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论文关键词:亚运(亚残运)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志愿者
1月23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群体获得2010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集体奖。这不仅是对广州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高度赞誉,也是对亚运(亚残运)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平台开展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
一、在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广州亚运(亚残运)会共招募志愿者约59万名,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广州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他们分布在53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18个独立训练场馆,20个专项工作团队,在各大赛场、服务站点、交通路口、交通站场、公园景区以及12个区(市)的街道、社区,提供礼宾接待、语言翻译、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运行支持、交通指引、文明倡导、治安巡查、帮残助困、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他们用青春和热情,以“国际化、有特色、高水平、全方位”为志愿服务目标,唱响了“一起来、更精彩”的志愿者口号,为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亚残运)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盛大体育赛会庞大繁杂的运作系统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不可或缺。
亚运(亚残运)会的大学生志愿者由于是成批成建制地由广州地区各高校选拔和派出的,而且相对集中于大学城各高校亚运场馆和服务区域,因此为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完全可依托其所在的高校以及各高校派出的作为场馆各部门、各服务队管理人员的干部、教师和辅导员,针对志愿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工作岗位进行通用知识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场馆知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进行奉献、责任的志愿精神,坚韧、进取的体育精神,包容、友爱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重新整合志愿者的多样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自觉把奉献的热情和精神转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转化为高水准、专业化的服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把“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理念与“理解、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灿烂的微笑、认真的态度服务亚运(亚残运)会;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齐心协力,朝着打造“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实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目标迈进,从而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二、深化四项教育,增强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
广州亚运(亚残运)会的举办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涵。广州亚运(亚残运)会是亚洲人民的体育盛会,它承载着亚洲人民的期望和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它是继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之后中国综合实力的又一次全方位展示,是广州进一步打造国际化都市和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两个亚运会的举办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进程,广大学子莫不欢呼雀跃,爱国热情高涨,纷纷报名要求参加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为此,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注重国情和形势教育,增强民族使命感;注重国家安全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感。
(二)团队精神教育
良好的团队精神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办好两个亚运会,志愿服务工作至关重要。但是怎样才能将数量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好协调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呢?答案在于团队精神。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的团队精神教育,注重对大学生志愿者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要有理解他人、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胸怀,要有办好两个亚运的大局观念,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避免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甚至是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相互拆台的消极现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志愿者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的协同效应,成为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三)爱校荣校教育
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各所高校,他们在广州亚运(亚残运)会的表现,不仅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广州的形象,也代表了培养他们的高校的形象,检验了所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效,决定了所在高校在社会中的印象和地位。以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通过爱校荣校教育,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爱校情怀和荣校热情,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观念,强化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及与学校同舟共济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大学生志愿者们将以校为荣、为校争光的热情转化为为亚运会、亚残运会服务,为祖国争光的实际行动。
(四)开放的国际意识教育
广州亚运会是亚运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员最多的一次盛会,志愿者服务的对象,很多是来自亚洲各国的有着不同文化习俗的群体或个体。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跨文化交流及志愿服务的困难,如果处理得不好,甚至还会产生国与国之间政治层面的问题。进行开放的国际意识教育,应侧重于亚洲各国文化的介绍、交际能力和外事礼仪的培训,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亚洲情怀和世界眼光,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各国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更新服务观念,能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及应对敏感政治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妥善处理好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大学生志愿者价值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志愿者活动具有实践育人的功能,可以推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通过志愿者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开阔眼界,锤炼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促进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而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
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好亚运(亚残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把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实践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做好两个亚运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要把大学生志愿者作为价值主体,关注其价值追求和实际利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并引导其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统一,把国家的需要转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
(一)关注和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需要
关于人的需要的研究,赫茨伯格曾提出过双因素理论,即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人们都具有避免不满意不愉快的需要,这是低层次的需要;一类是指人们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贡献的需要,这是高层次的需要。解决和满足这两类需要必须采取相应的不同的激励因素。那么,大学生志愿者有哪些需要呢?教育者要从他们的动机去了解和分析。张俐俐、张茹曾对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动机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她们得出结论:成就动机、自我提升、自我奉献都是构成高校体育赛事志愿者动机的最主要因素,而获得成就、自我提升、自我奉献都属于主动参与动机。亚运会志愿服务管理者应注重对志愿者主动参与动机的培养,并努力满足至少不能伤害这种主动参与动机。把握了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需要,教育者们就可以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改善,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生活上的关心,满足大学生志愿者们所希望获得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等方面着手,在解决大学生志愿者实际需要的同时解决好思想问题。
(二)尊重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价值地位,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亚运(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指挥、服从大局,能吃苦、不怕累,乐意奉献的`精神,但是他们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自强意识、价值意识非常强烈,如果管理者和教育者不能认识到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实践的主体和主体价值的地位,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组织安排工作时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志愿者的感受和难处,态度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或采取过去我说你听单向式的灌输方式,必然会适得其反,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可能因为觉得不被尊重、感情受到伤害而采取不合作、在网上散布负面消息,甚至串联罢工的消极行为,这些都会给亚运(亚残运)会的举办,给中国和广州的形象带来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肯定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把尊重个人与服务集体、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坚持原则性与尊重人、理解人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和因人施教结合起来,把灌输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尊重和保护个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配岗时要充分考虑志愿者的专业、专长、兴趣爱好和本人意愿,让他做他愿意做、擅长做的事,对于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志愿者可以委于重任,让其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或参与团队的管理,让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和团队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应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畅通沟通渠道,如设置意见箱、意见卡、或指定各业务口服务队专人负责收集意见,对志愿者所提的意见及时回复限时办理,意见被采纳的给予奖励,从而满足大学生志愿者自我尊重的需求,提高他们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激励主体和客观相互作用的方式,它的核心是激发主体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应该以诱发大学生遵循服务社会、关心他人、和谐共生的价值道德为目标。方式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从大学生志愿者的需要来说,更多地侧重于后者。事实上,在亚运(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服务中,大学生志愿者以能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充分体验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为乐,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是其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动力。对志愿者实施有效的激励是对这种追求自我价值行为的认可和赞许,能够更好地激发志愿者的这种原动力,使志愿者能够更积极地行动起来。为此,亚运(亚残运)会的组织管理者专门进行了激励机制的设计。通过制作志愿者笑脸墙,颁发志愿者服务荣誉徽章,评选每日微笑之星、优秀党员示范岗,表彰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式的激励方式,以及运用学校新闻网、校报和工作简报等媒体充分报道大学生志愿者中的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和引导其他志愿者们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服务工作,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被社会认同的内在需求。
(四)凸显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教育
3.广州绿道规划实践探索 篇三
王渊,何培英,林洪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但也存在着内容与现实脱节、课程功能过窄、实践环节较少等问题,在职业规划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全程化、专业化的工作思路,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构建“4T”模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连贯性、实用性、针对性强,实践环节充足,等等要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4T”模式;效果
一、建设“4T”模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研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
大学是衔接学生时代和工作阶段的重要节点,在大学生中推广和强调生涯规划至关重要,开设此类课程成为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但存在着众多困境和现实难题。
1.学生层面。大学生在经历了中、高考的应试教育后,对自身兴趣、性格等自我认知程度不够,报考专业也多是根据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就业率来选择,对于是否适合自己以及专业未来的发展不甚了解,规划意识欠缺,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缺乏规划,甚至从未考虑过。
2.学校层面。近年来,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越来越重视,也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课程功能过窄、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节较少等问题。课程的设置缺少全程化理念,缺少专业针对性。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与专业相结合,兼具连贯性、渐进性与针对性的“4T”模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应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4T”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1“。 1T”(theory)―――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
针对普遍存在的课程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缺少全程化理念等问题,我们根据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大学生凭什么找份好工作》这一职业规划教材中给出的授课思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不同的授课内容。在授课队伍的建设方面,除了学院的专兼职辅导员外,还纳入了包括班主任在内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参与授课使得职业规划的课程专业性更强。一年级大学生对于专业、未来存在着疑问和迷茫,大一的课程以唤醒职业规划理念和自我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在兴趣、性格、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在其中,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本专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以及可从事的工作类型等,让学生对于专业和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在对自我进行探索后,大二主要进行的是外部工作世界的探索,尤其是对食品行业现状及行业内企业、工作岗位的探索,学生通过完成岗位实习、生涯人物访谈等作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或企业,并根据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在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后,做出初步的职业规划。大三的授课内容就主要集中在求职的实战知识上,求职简历的撰写、面试技巧以及职业素养和职业礼仪等成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到了大四,学生即将踏入职场,如何调整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心理过渡、如何合理合法的维护就业权益、了解就业政策和流程就成为当务之急。“4T”模式按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设计了相应的课程内容(如图1)。
为了避免大量理论讲述,课程多采用案例分析、活动引入、学生分享的方式来进行,多样的课堂形式吸引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课程内容,效果远胜于单纯讲授。
2“。 T2”(Test)―――课程配套的主题班会、工作坊与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因职业规划课程的上课时数有限,实际中存在课程影响持续性不够的问题,学生易出现“课上有规划,课后丢脑后”的现象,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提高课程影响力,解决课程功能过窄的问题,“4T”模式建设了与课程配套的职业规划主题班会、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工作坊和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班会主题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进行设计,如专业了解、实习实践分享等,由班主任主持,通过班会达到既回顾课上内容,同学间又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互相促进的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性化的,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授课和班会不能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4T”模式开设了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咨询工作坊,咨询工作由授课教师担任,针对学生在专业迷茫、自我认知、决策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一对一地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规划人生。同时,“4T”模式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职场礼仪类讲座、以产品竞卖为主的销售活动、企业运营沙盘模拟活动、电子简历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参与中重温了职业规划课程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
3“。 T3”(enter)―――请进来和“T4”(out)―――走出去。鉴于大多数职业规划课程存在与社会、行业现实脱节、实践环节太少的问题,“4T”模式重点添加了“请进来”和“走出去”机制。“请进来”即邀请社会精英人士走进校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或担任学生职业生涯导师的形式,带来行业最新的动态、职场经验以及人生规划的相关建议。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同时,社会实践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利用学校、学院或教师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正是“4T”模式要实现的目的之一。
三、“4T”模式的实施效果
1.职业规划相关工作开展更为积极有序。“4T”模式自实施以来,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建设了11个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其中包括烟台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祥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平均每年输送约40人进行为期15天的生产顶岗实习,超过80人进行参观实习;学院每年平均开展6~7项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邀请约10位食品行业精英或社会导师来校开设如“大学生如何成功转型”、“青岛技术交易市场”等主题讲座,深受学生欢迎。
2.就业率显著提升。自“4T”模式实施以来,学院就业率均在90%以上,较之模式实施以前,有显著提升,就业率更创历史新高,达到95%。“4T”模式打破以往职业生涯规划单纯理论授课的模式,不单纯聚焦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而是将学生实习实践、一对一咨询、校外导师的引入等融会贯通,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培养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人才的目的,同时,就业率提高也是必然结果。
3“。 4T”模式获得学生的认可。“4T”模式的效果,除就业率的体现外,更多来自学生的认可。调研结果显示,学院90%以上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课程开设很有必要,且希望持续开设,并希望能邀请更多的社会精英人士来校讲座,同时提供更多的企业实习机会。学生的认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体系中来,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使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4.良好的社会影响。“4T”模式实施后,学院先后接待了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青岛工学院食品学院等其他兄弟高校院系前来学习,扩大了“4T”模式的社会影响。
四、结语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4T”模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较好地完善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了课程的实践环节,将生涯教育和德育工作相结合,推动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和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北平,雷武明。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袁南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7 ):38-45.
[3]徐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118-119.
[4]杨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D].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09:9-42.
4.广州妇女儿童规划 篇四
(初稿)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二、总目标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健康
(二)妇女与教育
(三)妇女与经济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六)妇女与环境
(七)妇女与法律
四、组织实施
五、监测评估
妇女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两性和谐发展是人类进步的特征。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指导下,广州市政府将性别平等纳入公共决策的范畴,使性别平等成为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保障妇女发展,促进男女平等。在充分保障妇女权益的同时,广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建立多项制度保障,让妇女参与到自身发展的决策与行动中,大力促进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妇女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妇女拥有独立的人格,高度的尊严,创造独特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力与才能,平等地参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并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
2001年,广州市政府颁布了《广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和妇女与环境六个优先发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规划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广州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市各区(县级市)政府把妇女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相应制定发布了各个区(县级市)的妇女发展规划。监测数据显示,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六大优先发展领域总体进展顺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广泛贯彻,妇女就业及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妇女卫生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权益保障进一步落实,妇女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妇女整体素质明显增强。过去十年,社会性别观念不断发展变化,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妇女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11—202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上,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显现,能源和各类资源供给对经济发
为指导,结合《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从广州市妇女事业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实际情况出发,广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确定七个优先发展领域,即: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教育、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社会保障、妇女与环境、妇女与法律,并把促进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智慧广州、低碳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强大支持,全面推进广州市妇女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从妇女生存发展的利益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经济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环境优化和法律保护方面的发展。
2.坚持男女平等,促进两性和谐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良好
省而且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妇女发展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健康 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女性人均期望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到2020年,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8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妇女两癌死亡率降低。
——到2020年,妇女建立健康档案率达到90%以上,健康档案使用率达到80%以上。
2.提高孕产妇医疗保健水平。
——到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4/10万以内。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2/10万以内。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降低。
——到2015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2020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6%以上。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
3.保障育龄妇女享有优质的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4.艾滋病、性病感染率得到控制。
——孕产妇艾滋病、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0%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达到90%以上。
5.降低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
6.大力开展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保障妇女身心健康。
市财政要重点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4.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妇女病普查制度。保障城乡适龄妇女每年接受一次妇女病检查。用人单位应当每年安排本单位女职工进行一次妇女病检查,检查费由用人单位承担。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安排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市户籍,并且不属于单位职工的适龄妇女进行一次妇女病检查,费用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承担。
5.建立妇幼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妇幼卫生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机制,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准入,加大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接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行为。健全考核和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实施辖区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问责制。建立“政府主导、卫生牵头,部门配合”的妇幼卫生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职责,共同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发展。建设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提升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6.提高卫生服务质量。重点抓好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实施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开展孕产妇全程规范化保健管理,提高妊娠合并症的预防、早期发现及干预能力;落实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评估;大力倡导自然分娩,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控制剖宫产率。提高救治急危重症孕产妇的能力,加快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能力;重点完善市、区(县级市)两级重症孕产妇救治机构布点;建设重症孕产妇远程会诊系统。
7.加强妇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妇幼卫生队伍培养体系,加快妇幼保健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农村建制地区产科专业人才的
11.加强妇女全生命周期卫生保健服务。针对妇女生理特点,大力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开设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老年期妇女保健门诊,提供各项规范的保健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健康问题。
12.提供优质避孕节育计生服务。健全和完善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人口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以家庭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为重点,为妇女提供全方位的人口与计生优质服务,实现国家标准的优质服务全覆盖。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育龄妇女尤其是未婚妇女对人流危害性的认识,预防和控制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强化男女共同承担避孕节育的责任意识,开发、研制男性避孕节育产品,动员男性采取节育措施,提高男性避孕方法使用比重。
13.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完善艾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妇女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对重点及高危人群,推广有效干预措施,有效切断传染途径。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打击吸毒、嫖娼卖淫。加强对采血机构和血制品生产单位的管理。预防和阻断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将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母婴传播阻断纳入妇幼保健日常工作,强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14.推动妇女参加全民健身运动。在社区、公园兴建和开辟健身场所,增加体育健身设施,为妇女健身提供条件。进一步建立健全妇女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壮大妇女全民健身指导员队伍。
01.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保障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基本消除女童辍学现象。
——在保障小学适龄女童100%入学率的基础上,确保5年保留率达到99%。
——初中女童的毛入学率达到100%,适龄女童九年义务教育保留率达到95%以上。
——力争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均等,确保来穗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残疾儿童同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保障残疾女童接受义务教育。到2020年,适龄残疾女童入学率达到97%。不断完善残疾女童的随班就读。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保障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创造条件。——学前教育女童毛入学率达到100%。3.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女生毛入学率2015年达93%,2020年达95%。降低高中阶段女生辍学率。
4.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5.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6.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
——在职妇女接受培训人数不断增加。——农村妇女普遍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女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90%以上,获得各类技术等级证书或资格证书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7.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
27.加强妇女职业培训。为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鼓励、支持妇女接受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单位自主负责、政府政策扶持、职工积极参与、社会各方支持的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保障女职工的学习权和发展权。组织失业妇女接受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根据残疾妇女身心特点,合理设臵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
8.加大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农村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完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机构和网络。支持和开展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9.提高妇女终身受教育水平,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女性学习的多样性要求,建立或者开设适合女性特点的职业培训学校或者职业培训课程,提高女性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比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妇女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以社区为中心,开设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课程。加大建设基层妇女教育培训机构力度。统筹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为妇女提供就业培训、婚姻家庭咨询、卫生健康、法律知识、职业规划等内容的社区教育培训。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妇女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提高妇女利用新型媒体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能力。
10.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进行男女平等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引入相应的性别平等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性别平等理念,并进行性别评估。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
11.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在课程和教材相
4——农村技能培训女性比例达到45%以上。8.保障流动妇女,留守妇女劳动权益。
策略措施: 1.加大妇女经济权利的法律保障力度。制定和完善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平等享有劳动权利、获得特殊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缩小男女两性在享有经济决策权上的差距,提供和拓宽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决策的机会和途径,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决策及管理的水平。严格执行包括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各项法律法规。
2.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系,对于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进行查处。
3.保障农村妇女经济权益,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保障农村妇女,特别是外嫁女、离婚妇女、丧偶妇女的合法财产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农村妇女在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分配、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收益分配、股权配臵等方面与居住地男性平等的权利。保障妇女在土地、技术、信息、信贷、资本等领域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利。面向农村妇女开展金融服务。为留守妇女和返乡妇女提供就业、技术、金融服务和支持。鼓励农村妇女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4.促进农村妇女顺利实现非农转移,多渠道引导农村妇女通过积分入户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多渠道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
6处违反男女同工同酬的行为。
9.切实保障女职工劳动权益。依法推进用人单位与女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文本中女职工劳动保护和相关待遇的规定,将女职工保护条款纳入集体合同文本在全市推广。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将女职工权益保护列为评审内容,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女职工人文关怀,督促企业改进管理方式、用工制度和用工方式,让广大女职工实现体面劳动。积极处理涉及女职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将女职工劳动保护作为劳动监察执法的重点内容,妥善、及时解决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案件。
10.加大对困境妇女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贫困妇女的扶贫措施,保证贫困妇女的资源供给。帮助、支持农村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资金向城乡贫困妇女倾斜。加强政府各个部门及群团组织在妇女扶贫方面的规划与工作整合,建立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重点关注老年、残疾、单亲、重病、流动人口、失地、失业等妇女,制定更加切合她们需要和实际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主要目标: 1.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
——市、区(县级市)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中,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
——市、区(县级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大、政协常委中的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8径,提高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对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认识,加强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提高对妇女在推动民主法治进程和促进两性和谐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重视奖励、表彰妇女中的先进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提高女性人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3.拓宽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渠道。在立法和制定各项政策、规划时,充分听取各级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以及妇女组织和妇女群众的意见。鼓励妇女通过积极参与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鼓励妇女积极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积极参与选举,增强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积极提交议案、提案,增加妇女参政议政影响力。加强对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调研和决策能力的培训,使女代表和女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以及书面意见的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
5.严格遵守国家的干部人事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在干部选拔、聘用及晋升中切实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保障妇女不受歧视。加强对公务员录用、培训、考核、奖励、交流、晋升等各个环节的严格监督,保证妇女享有平等的权利。
6.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力度。通过培养、挂职、交流等形式让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领导职务。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女干部。鼓励女大学生下乡、下基层,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扩大女性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女性人才的培养,为她们成长从各个方面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女性干部储备,逐步提高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的比例。
0——建立符合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统筹城乡和共享普惠的、均等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
2.形成覆盖城乡妇女的生育保障体系,妇女生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到2020年城镇居民生育保障覆盖率达到90%,其中女居民的生育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到2020年农村妇女生育保障覆盖率达到98%。——到2020年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率达到94%。——整合资源扩大保障范围,逐步将生育保障范围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推进。
3.到2015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妇女。4.妇女养老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扩大城镇妇女养老保险覆盖面。
——提高农村妇女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到2015年,实现养老保险覆盖35岁以上农村妇女。
5.完善城镇女职工失业保险制度。
——城镇女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6.有劳动关系的女性劳动者全部参加工伤保险。7.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
——到2020年区(县级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全市每万人口平均拥有康复床位数不断增加,能基本满足残疾人的健康需求。
8.完善惠及全民的社会服务体系。
——加快老年妇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
2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本市16周岁以上农村居民为重点,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力争实现城乡妇女居民应保尽保。建立科学调整养老金水平的正常机制,逐步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缩小制度间、人群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不断推进妇女养老保险均等化水平。
5.加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加快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妇女能够享受到社会医疗保障。逐步实现医疗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以及经办服务管理的并轨,加大对弱势群体参加医疗保险的资助力度,由政府资助贫困家庭妇女、低收入困难家庭妇女等人员获得医疗保障权益。
6.稳步提高妇女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付范围和标准,逐步扩大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保障范围。贯彻实施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城乡妇女医疗保障水平。
7.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体系。健全完善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三位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和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伤保险体系,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利用部分工伤预防经费在参保单位开展实施工伤预防相关项目,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和高风险危害工种的女职工进行工伤预防性职业健康检查与监测,切实保障女职工安全。
413.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大养老服务事业投入,建成市第二老人院和市老年病康复医院,并在天河、花都、南沙、萝岗区和从化市各建成一所200张床位以上的公办老人院。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落实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优惠政策,提高并落实对养老床位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非营利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加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力度,在各区(县级市)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加大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和场地建设力度,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老年日间托护点和社区老年用餐网点,在居委会和村委会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站、点),并完善“星光老年之家”长效运营机制。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和措施,拓展妇女退休人员服务内容。
14.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公众参与。在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领域设臵社会工作岗位,鼓励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社工、义工等方式参与社会保障服务。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培育和鼓励社会各类慈善资金为困难妇女提供救助。
(六)妇女与环境 主要目标:
1.营造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提高妇女发展纲要和规划的知晓率。
——性别平等原则在环境与发展、文化与传媒、社会管理与家庭等相关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完善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监管机制。
——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基地及妇女活动阵地的建设,为妇女
6业废水排放完全达标。
——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6.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妇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鼓励妇女节能减排,实践低碳生活。
7.提高妇女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能力。策略措施:
1.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强化“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将其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干部的培训规划。指导和协调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专题专栏、网上讨论、舆论监督、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多种文化宣传形式,提高全社会的性别意识,营造男女平等竞争、和谐共进的政策和舆论环境,消除对妇女带有歧视和偏见的传统观念。
2.开展妇女发展纲要和规划专项宣传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妇女中,开展普及妇女发展纲要和规划的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妇女发展纲要和规划的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
3.营造尊重妇女的社会氛围。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开设妇女专题讲座,以及举办有关报告会、组织摄制妇女宣传片等,宣传妇女权益,倡导尊重妇女的社会风尚。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制作、播出关于宣传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内容的公益广告,加强对传媒的男女平等监管。
4.提高妇女运用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为妇女接触、学习和运用大众媒体提供条件和机会。提高妇女运用大众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不同阶层的妇女接触、学习和运用大众传媒提
8影院、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设施建设中,从性别视角合理设臵男女厕位比例。有条件和新建的公共厕所设立母婴如厕设施。在有条件的公共场所以及新建的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
12.推进农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建设步伐。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集中供水系统建设,加强农村改水技术指导,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改厕宣传及技术指导服务,将改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改厕成效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围,提高农村改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卫生效益。
14.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开展“生态文明”、“低碳生活”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妇女宣传普及“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技术、知识与信息,增强妇女的环保意识。综合运用各种法律、行政及经济等手段,通过各种教育、培训、亲身体验及评比活动等,让妇女掌握各项绿色生产生活技巧,促进妇女主动参与节能减排,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15.在防灾、减灾工作中体现性别意识。根据妇女特殊需求,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对妇女提高必要的救助和服务。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引入专业社工、心理医师等,为受灾妇女提供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
16.加强妇女工作领域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深化穗港澳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增进与国内外妇女组织的友好往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及教训,结合我市实际,提升我市妇女工作的发展水平。
(七)妇女与法律
0执行人员进行社会性别理论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立法、司法和执法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4.严厉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查处涉黄场所和活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鼓励群众对涉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举报和监督。
5.加大反对拐卖妇女的工作力度。以预防为主,提高全社会的反拐意识和妇女的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完善社会管理,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心理康复和回归社会的工作。
6.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反对家庭暴力的意识,增强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权意识,并提供及时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发挥“110”报警作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救助作用,进一步完善并适时推广“四位一体”的反家暴工作机制,人民法院组成专门的家事合议庭,及时处理家庭暴力事件,有效制止家庭暴力行为。以社区为中心,为家庭暴力受害妇女提供临时庇护、医疗救治、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和社会救助。
7.完善预防和制止性骚扰发生的政策法规,加大司法介入的力度;用工单位、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在其辖区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制止性骚扰。
8.维护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妇女权益。在离婚家庭和继承案件审理中,切实保护妇女的婚姻自由权、财产权、子女抚养权和继承权;在离婚案件中,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妇女在照顾家庭上投入的劳动、妇女离婚后的生存发展以及抚养未成年子女的需要,实现公平补偿。
9.对于涉及妇女个人隐私的案件,在侦查、起诉和审理阶段
2府负责实施本《规划》,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广州市及各区(县级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
(二)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各区(县级市)妇女发展规划,并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三)优化《规划》实施的法律环境。制定完善促进妇女发展的法规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充分体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检查和司法保护,保障妇女各项合法权利的实现。
(四)保障妇女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加大妇女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投入,将实施《规划》必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设计实施相应项目,落实专项经费,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和各级政府将本规划实施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施专款专用。保证目标如期实现。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妇女事业的发展,促进妇女事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妇女事业发展。
(五)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规划实施工作。建立目标管理考核问责制,将主要目标纳入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健全报告制度,各有关部门每年向本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健全会议制度,定期召开
4流,提高妇女工作者理论和工作水平。
(九)鼓励妇女参与《规划》的实施。妇女既是规划实施的受益者,也是规划实施的参与者。实施规划要听取妇女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妇女参与规划实施,提高妇女参与意识和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五、监测评估
(一)工作内容。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中期监测评估和终期监测评估;科学设定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指标和评估指标,明确指标定义;建立重点监测统计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妇女发展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动态反映规划目标进展情况;系统分析和评价规划目标达标状况,评判规划策略措施和规划实施工作的效率、效果、效益,预测妇女发展趋势;通过监测评估,准确掌握妇女发展状况,制定和调整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措施,监督和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规划目标的实现,为规划未来妇女发展奠定基础。
(二)职责分工。广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委员会成员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组织领导监测评估工作,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审核监测评估报告等。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组和评估组。
监测组由市统计局负责,成员由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关单位统计、业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成。监测组负责规划监测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研究制定监测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信息;撰写并提交监测统计报告;指导区(县级市)开展统计监测工作等。
63738优先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推动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公平享有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权利和均等享受公共服务的任务繁重;对困境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需加快推进;遏制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和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任务艰巨;学前教育公共投入不足,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着力解决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权利保护,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工作的重大任务。
2011-2020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阶段,是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这将为我市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为我市儿童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依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规定,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市儿童发展的实际与需求,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广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切实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以优先保护、平等发展、扶贫济困、普惠福利为主线,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
0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重症地中海贫血、重度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症等出生缺陷发生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2。
——到2020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5%以上。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率,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80%。
——逐步降低艾滋病、乙肝、梅毒的母婴传播率,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率下降。
——孕产妇艾滋病、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0%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达到90%以上。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区(县级市)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2.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儿童伤害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2015年降至3.8‰以下,2020年降至3‰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5年降至8‰以下,2020年降至6‰以下。
——降低早产儿、出生窒息和5岁以下儿童肺炎等主要病因的死亡率。
2——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5.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2015年下降到10%,2020年下降到9.5%。6.加强儿童健康、安全教育。
——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2015年达到85%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2015年达到75%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7.确保儿童药品、食品、玩具质量和娱乐设施安全。8.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策略措施:
1.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定位,明确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属性,深化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综合改革,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完善补偿机制、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2.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区(县级市)均有一间政府举办的妇幼保健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按照等级评审标准加强机构建设,加强儿童保健特色专科服务能力;落实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政策,合理设臵妇幼保健人员岗位,增强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能力;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建设,儿童保健专业技能培训每年覆盖50%的乡镇和社区,以及40%的儿科和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核定的
4链系统建设和维护,规范预防接种行为。保障流动儿童享有与本地儿童同等水平的免疫接种服务。以城乡社区为重点,普及儿童健康基本知识。降低早产、新生儿窒息、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死亡率。加强儿童艾滋病、结核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先天梅毒综合服务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
6.加强儿童健康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组织科研攻关,增加国内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强对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全面掌握儿童健康状况,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推广适宜技术。
7.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落实儿童健康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加强儿童健康档案和中小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加强对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管理,保障其与本地户籍儿童享有同等卫生保健服务。
8.提高儿童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儿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能力。完善市、区(县级市)两级重症儿童救治机构布点。5年内设立4-5间市级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设立6-7间区(县级市)级重症儿童救治中心。加强区(县级市)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能力建设。建设重症儿童救治远程会诊系统。9.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建立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制定实施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为儿童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预防和控制溺水、跌伤、交通伤害和毒药伤害事故发生。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建立中小学儿童应急避险演练机制。中小学
6容,将儿童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校医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开课率,广泛宣传基本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儿童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加强儿童视力、听力和口腔保健工作,建立健全儿童口腔防治指导体系,在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牙病防治和控制视力不良的工作,全面实施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酗酒和吸毒,严禁向儿童出售烟酒和违禁药品。
13.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开展儿童营养监测评价。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大力推行母乳喂养。开展科学喂养、合理膳食与营养素补充指导,提高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实施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项目,提高托幼机构膳食营养管理水平,制定和推动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伙食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加强卫生人员技能培训,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儿童营养性疾病。
14.加强儿童生殖健康服务。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将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纳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青春期保健服务内容,加强能力建设,提供适合的服务,满足适龄儿童咨询与治疗需求。
15.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体质监测制度和预警机制。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加强学校体育,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完善并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体质监测制度,保证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8以上;中学入学率达到85%,2020年达到85%以上。——保障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3.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2015年达94%,2020年达96%以上;高中毛入学率2015年达93%,2020年达95%。
4.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5.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6.全面普及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策略措施:
1.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保证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发展。切实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市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0%。2.推进依法治教。加快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和制度;提高全社会教育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
3.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合理配臵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差距。按期按质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4.重视和加强0-3岁儿童教育,建立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体系,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育儿指导机构。城乡社区以幼儿园或社区活动中心等社区资源为依托,设立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为0-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支持和扶持早教机构发展,推进科学的保教方法。城市0-3岁儿童家
【广州绿道规划实践探索】推荐阅读:
广州城市规划历史09-08
【广州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专业】广州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招生网站-广州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分数线08-17
广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游戏--2011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07-05
广州停车场管理办法-广州停车场行业协会07-29
广州范文07-19
广州烹饪培训09-14
广州企业创新10-23
中新广州知识城07-02
广州越秀公园作文07-27
广州历史常识问卷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