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职业规划

2024-07-09

认识自我职业规划(精选8篇)

1.认识自我职业规划 篇一

认识自我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 “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 “走好每 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 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 自己的梦想。在当前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特别是我们大专生!我们如何在以 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影而出?我们以后到底 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那些方面发展?我们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 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现在社是一会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对我 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 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 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

二、自我评估:

1、我的兴趣爱好:自己性格活泼开朗,善于和同学交流,课外活动最喜欢和同学打羽毛球,去阅览室看杂志,小说之类的,平时和同学在一起聊天,学习吗,自我感觉还好,期末考试 的成绩自己还算满意吧。

2、自我优势优点盘点(1)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 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2)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3)与人交往时比较谦逊、有同情心,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 实际的帮助。(4)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

3、自我劣势缺点盘点(1)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对失败和没有把握的事感到紧张和压力。(2)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不过当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会努力克制自己,在公众场合不 敢展现自己。(3)做事情有时拖拖拉拉,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拿不定主意。

4、个人职业分析(1)我的职业价值观:小康型,希望常常收到人们的尊敬。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由于过分强烈 的自我意识,有时反而觉得很自卑。(2)相应职业类型:先做一名技术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技师。(3)我的职业兴趣:企业性工作,需要具备领导才能、有决断力、并能在压力下独立工作。(4)我的职业方向:自己职业性向的确定,我想职业性向自己可能更倾向于实际性向、企业

性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去讲实际从实际出发这才是 你成功最根本的,社会性向你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你只有才能适应社会受到社会的欢迎,要 有拼搏敢于创造精神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5)我的职业认识:所谓知己知彼,通过上面较为客观的自我分析,我认为,最基本的我 清楚了我现在学的这个专业还算是通往我理想职业的专业,也比较符合我自身的个性。

三、社会环境分析

我国现在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更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 推动力,而我们就处在这个大环境中。我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应具体分析机电专业所处 的环境,机电专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产业,国家对机电专业的学生的需求越来 越紧迫,这就为我们以后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岗位提供了条件所以我们国家大量培养一批又 一批技术人员,许多人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自我条件看,自己接受机电一体化专 业学习,能掌握有关的知识,为自己以后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现在机电一体化 就业范围广,缺口较大,而且岗位白蓝都可以从事。

四、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 通过对自己才能、性格、兴趣爱好、潜能等等,以及现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 分析,我开始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些规划。自己打算利用自己丰富的机电一体化理 论知识来从事与机电有关的行业。

五、职业发展路线的确定: 首先本阶段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自己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理论基础,以优异的成绩完成 学业。多锻炼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做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在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维持自己对本职业的兴趣爱 好,多和一些这方面专业工作者探讨。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所学 的专业知识,获取更为好的专业技能。第二走向工作岗位从最基本的做起,学习一些工作经 验,虚心请教,总结工作教训,为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来适应日以激烈的社会人 才的竞争。在着其中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认真的了解社会,参与竞争。第三步凭着自己 的经验教训在岗位上打拼。

六、短期目标规划--大学三年目标

七、行动方案的认识: 自己的行动方案已经制定,如何完成这一成长成材的规划呢?具体应该怎样去实现呢?我觉 的最主要的就是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首

首先积极努力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作好课堂 笔记,特别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平时多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 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增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认真上好每学期的试 验课,要抓住这个机会去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社会实践和实验是闭不可少的。这些都是 在自己现阶段必须作好的,也是实现自己规划的第一步!注意自己的身体,多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平时多去阅览室和图书馆,多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书籍来完善自己的知 识结构。

八、我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1、虽然可能没有成型的职业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要有,我要 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容易虚度光阴。自己能在这里做自己 的第一篇职业生涯设计,使我自己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明 确,自己的学习动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使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对自己以后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取的成功,也使自己敢于 面对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弱点,接受现实,并勇敢的去面对,这也开始让我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能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竞争。

2、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化,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阅历,谈这个就似乎有点纸上谈兵。但是我觉得这次的 职业规划是必要的,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变的更成熟使 自己以后的规划设计更接近实际打下基础。这不仅仅是一份作业,通过这次的思考,可以在 短期内找到奋斗的目标。时间是不等人的,提前作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将有很大的帮助,凡事 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己对自己职业做提前的规划,为自己以后走向成功打下基础。踏着时光车轮,我已走到 20 岁的年轮边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驻足观望,电子,网络铺天盖 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 叹,这世界变化好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身处信息世界,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当代大学生, 我不由得考虑起自己的未来.,在机遇与挑战粉墨登场的未来社会里,我究竟该扮演如何一个 角色呢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 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 只有付 出,才能有收获.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如今,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一天天消磨时光的日子里,不如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 自己.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于是,再经过一番 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三,自我分析总结 生活之中无处不显竞争,充分认识自我才能展现自我,发挥自我,提升自我.人无完人,面对一山 比一山高的压力,就是要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姿,首先我们应学会策划.策 划人生更确切地说策划成功人生,人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想.有的人天天策划商品,策划金 钱,策划情感,到头来迷失方向,而没有从策划人生开始.策划人生,从策划自己开始.围墙内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却一心想进来.而大学就是那围墙,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 像是如何驾驭好一匹马一样,生活是靠自己的理智和情感维持下去的.在我经历了小学中学, 大学里我想的看的做的,若不是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点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想我是不会认 真的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路.一生或许漫长,但当把一天当做一生来看,那么每个人都会想:为什 么不再多给我一天呢 如果把高中比喻成独木桥的话,那么大学则是名副其实的立交桥.走独木桥时你不必辨认方 向,只需要脚踏实地往前冲就能到达终点;走立交桥则不然,如果方向不明确或者选择了错误 的方向,以后的路将会是截然不同的.责任是每个人必备的,大学让我学会了怎样担起责任.

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 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 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 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 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 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但是,无论眼底闪过多少刀光 剑影,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只是镜中

2.认识自我职业规划 篇二

幼儿早期主要是指小班3~4 岁的幼儿阶段, 而在这个年龄段正好与小班相对应。小班幼儿正处于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型期, 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不同环境的影响, 伴随着语言、动作的逐步发展, 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发展。所以一般认为, 3~4 岁 (即小班阶段) 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时期, 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主要具有下面的特点。

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自我中心”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 是指在观察事物或考虑问题时, 只从自己的角度, 从自己的经验去对待有关事物, 不能设想他人的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 “自我中心主义”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也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 它都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变, 即更高的形式代替了较低的形式。譬如2~6 岁儿童, 自我中心主义表现为“征服符号”, 它由婴儿阶段“征服物体”发展而来, 此阶段能清楚地鉴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自我中心行为, 在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看来, 是指某些主、客观相互作用方面缺乏的鉴别能力, 其实质在行为上或观念上完全以个人为主而不考虑他人的倾向, 自我中心行为倾向明显的儿童很难进行角色换位, 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 很多实验证明了这一特点在18 个月至2 岁期间突出表现自我中心的思维和言语, 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意识到他人具有不同视角。体会着一切都属于自己的感觉, 只顾着说自己想说的话。

随着认知、语言和动作初步发展, 以及对自身了解的深入, 到了幼儿早期, 他们的自我意识依然具有这种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他们常常以自己为参照物来看待每一件事物, 认为自己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心理世界。在他们的心中, 自己是最能干的小朋友, 是家长、教师心里的小宝贝,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常常“盲目地自信”, 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有一种“万能感”。我们曾经试问了10 个小班幼儿:“你觉得班上哪一个小朋友最能干?”结果有8 个幼儿都将自己放在了第一位或者第二位。在游戏中, 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幼儿正开心地玩着某一个玩具, 另一个幼儿走过来便一把夺过玩具想占为己有, 两人便争抢了起来, 抢别人玩具的幼儿还会说道:“这是我喜欢的, 我要玩这个玩具!”可见在他们的意识中并没有什么先来后到, 因为他们正处在“自我中心”的意识里。一位教师曾经提到这样一件事, 在午餐时, 教师提醒一个幼儿专心吃饭, 轻轻地摸着她的头说:“看着自己的碗, 大口吃, 老师喜欢你!”听完教师的话, 她开心地向周围的同伴炫耀着:“老师最喜欢我, 老师刚才说的。”直到下午家长来接的时候, 她依然自豪地炫耀着教师最喜欢她。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对于低龄幼儿来说, 他们只是截取对自己最有意义的话语信息, 就像小女孩在教师的提醒中很快地找到并牢牢记住的是与她直接相关的“老师喜欢你”。

二、第二世界中的自己与第一世界相融合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理论家J.托尔金提出了“第二世界”理论。托尔金认为, 幻想的物力能把我们带到现实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去。在那里, 人类的一切梦想都不难实现, 任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 在第二世界中也能当作事实来体验。按照无限的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来的第二世界, 比我们所居住的第一世界还准确、还真实, 能够窥视到人生幽微深处。那么在幼儿的眼中, 实际上就存在有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第二世界 (其实成人心中也有, 只是隐藏得更深罢了) 。小班幼儿由于尚处在主、客体互相渗透时期, 对他们而言, 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比较明显的是, 有趣的动画片、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将儿童带进“第二世界”,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美丽、善良、聪明、勇敢积聚一身的完美化身, 对幼儿而言, 这应该是世界的原貌。他们理解与感受, 并沉浸在这个世界里, 因此他们常常将自己以这些故事中的角色命名, 甚至想方设法用周围的物体、材料装扮成他们所喜爱的人物, 现实与幻想自然地融合在一个世界。动画片 《哪吒》 热播之际, 许多幼儿都十分喜欢那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又可爱的哪吒, 他们在游戏中, 用各种各样的玩具搭成哪吒的“乾坤圈”, 一手拿着“乾坤圈”, 一手抓着红丝带, 在教室里开心地奔跑着, 还说自己脚踩着“风火轮”。 《狮子王》 是家喻户晓的动画片, 小班的一个幼儿观看后, 对小狮子着了迷, 她要求爸爸、妈妈每天要称呼她小狮子 (嘎哈) 的名字。她还喜欢用小手作爪状, 说自己全身长满了狮毛, 一边学着狮子的吼声, 一边扑向妈妈的怀抱。每次自画像中, 她总不忘把自己的鼻子画成三瓣。在幼儿早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可能对这个年龄的幼儿而言, 这并不是想象丰富与否的问题, 而是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常常融为一体的表现。

三、“镜像自我”现象明显

社会学家库利曾提出“镜像自我”。他指出, “镜像自我”是人们形成自我概念的一种机制。他认为, 人与人之间相互为对方的镜子, 在对方眼里观察自己, 可以看到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就好像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姿态、服装等一样, 同时以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我形象, 产生对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 实际上, 他人的反应反映了当时社会规定的角色要求和团体的价值观。这样, 人的自我意识就具有客观性。

我们发现, 幼儿早期由于自我评价正处于以他人评价为主的时期, 因此教师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或树立榜样的同时, 幼儿很容易进入“镜像自我”的评价状态。在小班美术活动中, 常常通过鼓励、表扬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当教师发现某一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后, 便及时给予表扬, 这时同组的幼儿可能举起手中的画纸问:“那我呢?画得好不好?有没有进步?”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比如午睡起床, 如果有的幼儿很快自己穿好衣服, 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 教师发现后进行表扬:“××小朋友真好, 自己穿衣服, 又快又安静, 真是我们大家的小榜样, 老师喜欢!”接下来的时间里, 一到起床时间就会有很多的小朋友悄悄地走到教师身旁等待表扬, 有时候还会说:“老师, 我今天快快穿, 给大家做榜样, 好吗?”集体活动前, 教师表扬某一幼儿坐得端正, 准备好参加活动了, 接着就会有幼儿喊到:“你看我, 你看我。”或者直接问道:“我坐得好不好?”由此可见, “镜像自我”的现象在小班时有发生, 小班幼儿喜欢在“镜像自我”中进行通过对比来衡量自我形象, 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体验。

3.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未来 篇三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认知;自我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25-01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由青少年向成年过度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也是开始人生规划教育的最好时期。我校农村孩子居多,又尤以留守孩子为主,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的急先锋,理应承担帮助学生进行合理人生规划及培养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责任,积极引导学生提前规划学业、人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定向,提前确定人生发展方向。

一、当前高中生存在的问题

现行高考制度背景下,许多学校把智育放第一重位,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狭隘的,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同时,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处迷茫和自发状态,缺乏人生规划意识和能力,对未来发展方向并不十分明确。在高考升学压力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暴露。

(一)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能正确认识自己,恰当自我评价。而大量调查表明,高中生的正确认知能力很低,盲目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满足占相当大比例。我班曾有一位女同学哭着说:“与其他同学比我实在太笨了,他们能想到的我却想不到,我的思维好像是反的,我就是不行”。“我不行”一直是很多高中生面临的问题,无法面对自己所遇到的挫折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自我否定,进一步丧失信心。与之相反的,我班还有以为既高大又帅气的男同学却被同学反感,原因是他常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炫耀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全是优点没有缺点,无端指责和怪罪其他同学,挑三拣四,盛气凌人。我校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却又多数不在子女身边,疏于管教,不做家务,缺少锻炼,因缺乏正确的人生引导,久而久之养成唯我独尊和盲目优越的性格。这种性格倾向导致学生的团结能力差,很难融入集体,而且抗挫折能力也差。

(二)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不知路在何方。

家庭氛围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家庭气氛越融洽,家庭成员的亲密度越高,学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等症状越低;相反,家庭气氛紧张,父母常吵架的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敌对、抑郁等症状越明显。一离异家庭的同学性格孤僻,与同学交往甚少,常常一个人坐教室发呆走神,上课也无精打采,作业很少完成。他说“爸妈离婚都不再爱我了,我怨恨他们,每次回家都不知自己要去哪儿,不想回家。以前成绩很好,现在不由自主想跟他们对着干,不想学习”。另一位家在农村的学生总结时写道:“爸妈很爱我,回家不让做家务,说我只需好好学习。每想到这些就很有压力,成绩一下滑就觉得对不起他们,不知怎么面对他们”。这部分同学受困于家庭环境影响,大多处于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迷茫状态,这时就需要班主任不仅关心学生的智育发展,更要真正关心这部分学生的心灵健康,为其成长出谋划策,指明人生方向。

二、以班团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高一开始,我们就开展了以学习引导、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为教育重点,途径多元、方法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认识自我,规划学习,提升自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最难战胜的往往是自己。人之患在于不自知,人之弱点在于难自胜。很多人因不自知、不能管理和规划自己而一事无成。所以,只有了解自己,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的缺点,才能保持足够的清醒,采取理智的行为,展现生命的精彩。高一是整个高中的起始阶段,学生从各县乡镇汇集于此,行为习惯、学习方法都不能很快适应。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普遍缺乏整体规划意识。这就需要利用“人生规划”教育来帮助其认识自我,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为此,高一阶段,针对初高中学习的差异,开展了系列的学法指导,邀请科任老师、毕业学生做专题讲话,为其答疑解惑,指明方向。并开展“梦想起航计划”,将自己的梦想写在纸上,装订成册,我代为保留。另外,还带领全班同学参加《青春与梦同行》主题班会竞赛,让大家感悟青春,播种梦想,进一步精心设计阶段性人生规划内容,一步一步体会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二)情感分享,活动规划。

“要么人在路上,要么心在路上”,假期时,我班都会开展“规划我的假期生活”活动,发出“我出发了,你呢?你在哪?你的理想呢?”等号召。假期结束后再举行“分享假期生活”活动,因此而出现很多新鲜的、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分享。有的同学在父亲的陪同下,完成长途骑行,问其感悟时,他说,“马上高三了,我只想在高三前看看自己的潜能有多大,为即将到来的高三蓄积力量,在高三努力拼搏,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发起挑战。”我们还举办了“讴青春歌,颂青春诗”的班活动,刘同学《在班级的日子里》获文艺表演一等奖。团结友爱迸火花,这种活动融入日常的校园生活里,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全班的精神风貌,通过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大家的信心,极大地促进了日常的学习生活。

通过“正值同学年少时”、“梦想起航计划”等系列班团活动,同学们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规划意识,具备了一定的规划能力,但正值青春,他们的规划目标很容易受亲情、友情、朦胧男女情感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动摇。路漫漫其修远,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全面人才是我们班主任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燕。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6-05-2.

[2]朱军.“人生规划”主题班会应实现三个转变[J].班主任;2010。

4.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 篇四

主讲:高金虎

“我是谁?”这是哲学的三大命题之一。“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是大学生在生涯发展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和职业定位的结点。根据人——职能配理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对个体自我进行了解和认识,这是职业发展的起点,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入、越清楚、就越能够了解自己的所需所能,从而在纷繁的职业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某些贵你来说很重要和你能想要的东西”。价值观是个体在后天成长过程中于环境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行为发生着强有力的内在动力和支配作用。

在很多的时候,价值观往往对个体的人生方向、生活方式起着核心作用。“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职业能够使你实现这个目标?”因此,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因素,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的许都困惑,决断困难往往与价值观有重要关俩,如高收入而相对不稳定的甲工作和相对低收入而稳定的乙工作,实际上就是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个体需要澄清的是,对于自己来讲哪个因素更重要。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楚认识的人在做生涯决策时较为容易,他们清楚什么对于自己更重要,并在选择中坚定自己的决定。大学生正过于职业

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阶段。容易陷入误区,如盲目从众,追求热门而忽视自身的特点。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兴趣”。兴趣是“人们为了乐趣或享受而作的事情”。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个体带来兴趣,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激发个体的潜能与创造力。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能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乐此不彼。反之,则最多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还很容易导致厌倦与疲劳。更重要的是,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人从事的时候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是人们快乐生活的重要源泉。按此人格偏好和职业对应我们把它分为六大类:

1、现实型: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工具、机械、动植

物:对应工程师、机械式等职业。

2、研究型:拥有数学和科学能力,喜欢独立工作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对应科研人员、学者等职业。

3、艺术型:拥有艺术能力、创造力、喜欢从事原则性的工作。

对应艺术家、记者、摄影师、室内设计师等职业。

4、社会型:擅长和人相处,热衷于社会关系和帮助他人解决问

题;对应社会工作者、教师、咨询员等职业。

5、企业型:喜欢和人群互动,有影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

经济上的成就。对应律师、企业经理、政治家等职业。

6、传统型: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拥有文书和计算能力,能够听

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对应编辑、计算机程序员、秘书、会计等职业。

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主要特征。人的性格类型与职业之间具有关联性。如外向型的人可能更适合诸如营销这样需要热情多变,以人为主要工作对象的职业;而内向型的人则可能更适合会计等要求细致、严密、以数据为主要工作对象的职业。性格是天赋和后天作用共同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有较强的恒长性和稳定性,不易改变。不同性格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去改变自己的性格,而是一方面寻找性格和职业的结合点,另一方面要在对自己的性格不断修正、完善的同时,更要善于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性格的特点。

能力。能力是用人单位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常常会以“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表现出来。与职业相联系,可以把能力区分为天赋能力和通用技能两类。

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天赋能力或“天分”,如数字能力、运动协调能力、音乐能力等。不同的职业对天赋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会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数字敏感性和计算能力,运动员需要具备运动协调能力。当选择的工作与你具备的“天分”一致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再努力勤勉也可能收获其微。通用技能更多的是个体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综合的,可迁移的能力。如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技能等。这部分能力具备更大的提升空间,并且不同的职业有不用的能力要求。如教师工作需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管理者需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特别是通用能力的要求,需要在大学期间就有意识地培养、发展职业所需的个人能力。

5.大学生自我认识评价与规划 篇五

1.1部分大学生在目标管理模糊,规划状况堪忧部分大学生在学业、职业、生涯目标管理方面模糊,缺乏有效规划,有70.6%的学生等临近考试才想起不能挂科。3.2%大学生对成绩无所谓,有77.4%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稳定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有47.3%的学生的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有28.5%的学生经常透支。有68.5%的学生对自己缺乏有效的目标激励措施。

1.2相当部分大学生不能有效利用大学时间,荒废现象严重相当部分大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学生用于主动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荒废在聊天、睡觉、上网等琐碎小事,严重消耗了大学时光,大量实践证明有效的合理运用时间管理是成功地实现自我管理的关键,相当部分大学生在时间的管理和运用上存在严重失调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行为的有效性,成为实现目标管理的巨大障碍。

1.3女性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上明显优于男生从性别上看,男性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均值略弱于女性大学生,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稳定,在时间管理上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且在自我认知维度、自我规划维度、自我评价维度上女性大学生也略高于男性大学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调控维度上男性大学生的均值高于女性大学生,且存在着显著差异。

1.4独生子女在自我规划和管理上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资源利用、学习管理、工作管理、人际交往与自我表现以及身体管理等方面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较多,承载的爱较多,除了在日食住行上由自己父母的照顾较多之外,在自我管理很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自己,在家庭关系中即是老大,又是老小。多数事情都得身体力行,不存在几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形成较强独立自主和自我管理能力。

1.5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规划与管理上存在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规划管理维度上各有各得优势,如在自我认知维度上,大一到大二、大三均呈现上升趋势。大二学生在行为管理上表现出比其他年级更好的能力,而大三学生在认知管理和时间管理上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个年级,毕业后学生较毕业前学生的自我管理上也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毕业后的1-3年,3-5年以及毕业5年后没有明显变化。

1.6科类在自我管理存在显著差异从文理科上看,理科专业大学生自我管能力均值比文科专业的大学生略高,在自我认知维度、自我规划维度、自我评价维度上理科专业的大学生管理能力均值也都高于文科专业的大学生,且在自我调控维度上,理科专业大学生的均值高于文科大学生的均值,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1.7贫困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和规划情况需要关注在当前社会贫困大学生群体多存在于农村学生和部分单亲家庭。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是相对于城市学生家庭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自己身体上的管理,与同伴或其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以及工作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6.自我介绍和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年毕业于。

我报考师范学校就意味着我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今天,我站在这里面对各位评委,也是为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并不陌生,我的母亲是个教师,我的父亲也曾经当过教师。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真正认识和理解是在我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才开始。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其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传播知识文明的功能上,不能等同于医生医好病人和工人创造财富。他在发挥其专业性能的同时,更多的表现在他承载着创造社会价值和构建人文思想的基础,即人的塑造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真正把教育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用事业观定位自己的职业,用专业性完善自己的职业。简单说,就是用职业化的工作特点,不断更新和完善全面的有效的专业技能,来打造一生的光辉事业。但,教师不仅仅是职业,职业仅是生存的手段。教师也不仅仅是专业,专业重要的是表现出专长。教师还应是事业,是用爱心和责任撑起的灵魂。这是一项特殊的工程,需要这个群体用一生的时间,用心灵深处的东西,用所有的情感去打造的工程。他没有终结,没有顶端,没有最好,只需更好。教师应该“以使命为幡、以师德为魂、以师爱为源、以学生为本”。

7.认识自我职业规划 篇七

一、择业过程中的因素

大学生在择业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形成了一系列的择业反应。这些反应既可以是理性的, 也可能是非理性的。然而过多的择业困难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极端反应。根据行为主义S—O—R模式, 择业过程包括择业情境 (挫折源S)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O) 、择业反应 (挫折感R) 三个方面。三者中自我认识最为重要。对于同样的择业情境, 不同的自我认识会产生不同择业反应。自我认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是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 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这三部分对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同的。

二、自我观察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自我观察是为更深层次的自我了解奠定基础, 也是自我认识的基础。自我观察包括对自己精神状态、形象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了解。如果大学生对自己没有系统的了解, 在择业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根据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由于第一印象的影响,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 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因此, 在大学生择业时, 用人单位往往根据第一印象来决定大学生的去留。而有些大学生在择业面试的时候, 不太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 面对面试人员的问题, 不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回答, 导致无法顺利就业。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大学生在择业时很容易产生自我否认的倾向, 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 最终形成自卑心理, 从而减少了成功的机会。

大学生通过初步的自我观察, 了解了自己的基本状况, 在择业时便能从容面对, 更好地把握就业方向, 在众多的择业单位面前, 根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取舍。

三、自我分析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自我分析是指个体把从自身所观察到的思想与行为加以分析、综合,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中的本性特点, 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每个人都有其社会价值。不同的人适合不同职业, 大学生在求职时, 面对众多的择业机会, 却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职业, 就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而处在各方面的压力下的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 找不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从而引发嫉妒心理。

(一) 从众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当个体由于认识和经验的不足, 在许多未知的情景中, 人们会选择大多数人的行为模式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目前, 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大城市、知名企业、政府单位等物质条件较好的就业单位, 他们觉得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许多毕业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加上没有就业经验, 从而产生从众心理, 不愿意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和条件相对较差的偏远地区就业。有些大学生, 虽然目标明确, 但是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选择地域条件较好、物质待遇高的岗位, 在这种群体的压力下, 自己也变得迷茫, 不知所措, 最终产生从众行为。大学生在择业时, 要考虑自己所选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的专业, 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长。只有了解了自己, 才能在任何情况下做出相应的分析结果, 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 嫉妒心理

大部分人都存在不愿输给别人的意识, 习惯于和别人做比较。而每个人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在比较的过程中, 如果用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相比较, 就可能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嫉妒就会悄然而生。大学生在择业时,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强烈的竞争意识, 看到别人某些方面超过自己, 于是变得眼红和不甘心, 并为此产生恼怒。除了内心的怨恨之外, 绝大多数嫉妒都伴有发泄行为, 如讽刺、诽谤甚至于伤害。只有当看到别人和自己同等或不如自己, 嫉妒者才会心理平衡。

大学生在择业时要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 避开其他方面的欠缺, 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 更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分析, 找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 从而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 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

自我评价建立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基础之上, 是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的判断。自我评价分为适当与不适当的评价, 不适当的评价又分为过高的评价和过低的评价。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斯旺曾做过一个实验, 证明人们确实偏爱确认自我概念的反馈。根据这个结果表明, 在就业中, 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较高, 他就会寻找能确认这个自我图式的信息, 而排斥否定信息, 从而产生盲目攀高心理和攀比心理;而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 他会寻找能确认自己不足的信息, 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 从而产生过度焦虑心理和消极依赖心理。

(一) 盲目攀高心理

大部分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毕业生在择业前便精心构建自己的未来。到了择业时, 他们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用人单位, 对工作的期望值很高, 而不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 最终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他们总是错误地理解“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以幻想代替现实。

(二) 攀比心理

有部分毕业生自认为很有才华, 应该有个好的归宿, 因而傲气十足, 即使当时有机会进入非常适合自身发展的单位, 但因为某个方面可能比不上同学的就业单位, 就都放弃。他们认为自己学业、能力等方面都比别人强, 在未来的就业上理所应当地优于他人, 不应当委曲求全。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遇到书本上没有的问题, 如果大学生还像在校时那样一味地孤芳自赏, 自以为是, 结果只能在择业竞争中四处碰壁或以失败告终。

(三) 过度焦虑心理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 很容易把这种压力化成一种动力, 由此而产生积极的行为。但是, 有一些较为内向的大学生, 在大学生活中默默无闻, 在别人的光环影响下渐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觉得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如果长时间地承受这种心理, 很容易发展成心理疾病, 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四) 消极依赖心理

择业依赖心理, 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由家长、老师选择专业、学校, 渐渐地养成了依赖心理。而这些学生往往在校表现也不主动, 找不到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做任何事都抱着依赖别人的思想。在就业的时候, 更加依赖家人的社会关系, 试图想通过关系就业。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天上也会掉馅饼”。即便是有选择就业岗位的机会, 也不知所措, 拿不定主意, 最终还是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 以致贻误择业的最佳时机。

五、大学生择业心理调试

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 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应该学会尽可能地去改变不可能的状况。大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 会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和压力下, 不合理的思维和行动会随时产生, 从而也能引发不合理的情绪困扰。大学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放松身体等方法来减轻自己的情绪困扰, 但是想要根本地解决心理障碍还是要学习专业系统的方法, 针对就业过程产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心理调试。

(一)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人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 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人们会通过不断地内化形成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比如“我必须成功”“我一无是处”“这糟糕极了”。这些信念是无意识的, 但是它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因此, 要让大学生学会分辨哪些是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 不应该对任何事物抱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灾难性想法。让他们学会和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 最终改变为合理的信念, 从而消除情绪困扰。

(二) 认知治疗

认知疗法认为个人对某情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大部分取决于他对该事件如何理解、解释并赋予意义。它认为认知过程是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 对许多事情的看法都只停留在表面, 并且很难发现自己有哪些认知上的歪曲, 如果一个人经常认知歪曲, 他就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 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客观事实和负性自动想法的关系, 将其中的逻辑错误揭示出, 找出歪曲的认知。

(三) 现实治疗

现实疗法认为, 不论过去犯过什么错误, 它们与现在都无关。我们不能控制客观环境, 但是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既然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 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目前行为。大学生在择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 并且要做出选择, 以不同的方式回应客观现实, 如果我们能一直选择积极的、自我提高的各种行为, 我们就会看到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理性的、幸福的、满足的人, 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

六、结束语

自我认识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大学生应该学会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包括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等。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 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 难免会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 关键是让大学毕业生懂得如何去调适自己的认知, 以减轻或消除择业心理障碍, 从而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诧摩武俊.嫉妒心理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3]诧摩武俊.嫉妒心理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4]郑日昌, 江光荣, 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郑日昌, 江光荣, 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5.[5]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5.

[6]陶国富, 白苏娣.大学生择业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2002.[6]陶国富, 白苏娣.大学生择业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2002.

[7]徐平福.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7]徐平福.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8]杨心德.大学生心理障碍自我超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2003.[8]杨心德.大学生心理障碍自我超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2003.

[9]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9]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10]郑日昌, 江光荣, 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0]郑日昌, 江光荣, 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1]课程组编写.自我认识与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1]课程组编写.自我认识与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8.认识圆形 展示自我 篇八

1.使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等画圆的操作步骤。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圆片,线,直尺.圆规、线等;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二、教学流程

(一)认识圆的形状

1.师生活动(边玩边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圆,如出示硬币﹑碗口等圆;再引导举例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上有圆,然后让学生自己例举圆。

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圆是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教师线系小球空中旋转表演,师问:小球画出的圈子是什么形状?

生:是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圆随处可见,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同桌一起用桌上的材料尽可能多地想出画圆的方法,画完后互相交流画圆的体会。交流方法:(1)你用什么方法画圆?(2)用圆规怎么画圆?(3)用硬币等实物如何画圆。(4)师生一起画圆。画完说说画圆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要求:教师出示圆的实物,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正确回答:圆形。并能画圆。这里,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把圆抽象变具体。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从“玩”入手,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教于趣,学于乐。)

(二)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探索新知: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提问学生: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成分?什么是圆心、直径、半径……

1.圆心。出示套圈图,说说被套的花瓶应放在圆的什么位置?

说明:花瓶放置的这个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用字母o表示。这个点也就是我们画圆时圆规针尖的固定点。

(1)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一个有工具,一个没工具),师问:谁画的圆好呢?学生:认为用工具的画圆才能画得好。(实物表演直观形象、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2)让学生每人用一物体(如圆茶杯或圆规等)画圆,剪下来后。

(3)找圆心。要求学生把剪下来的园对折,打开,再换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教师指出: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戏这一点叫圆心。叫学生动手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体现教学民主。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4)趣味问答:师:假如我们生活是一个圆圈,你喜欢站在什么位子上呢?

A生:站在“圆心”。

师:你有雄心壮志,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可能要当官,但行事不能太武断。

B生:站在“圆内”。

师:“你能遵规守纪,喜欢在自己的地盘上内活动,不容易冒犯别人。但也要注重外交关系。”

C生:站在“圆线上”。

师:“你站在圆线上,处事圆滑,结果圆满,但不能投机取巧。”

D生:站在“圆外”。

师:“你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富有开创精神,想象力丰富,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大有作为。但要要遵守纪律。”

这样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变得更活泼,学生在笑声中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记得更深刻。

2.半径

(1)师问:我们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有没有改变?

生:没有。

师:如果在圆内画出一条线段来表示这个固定长度应该从哪一点画到哪一点?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师:这个线段叫什么?师自答:叫半径,用r表示。

(2)教师画出一条半径。指出:这条线段就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圆的半径吗?用尺子量一量半径是否都相等。(通过实物演示,师生互动,学生认识了什么叫半径。)

3.直径

(1)折出一张纸的圆心?

(2)用笔把一条折痕画出来。指出:画出的线段就叫圆的直径。

(3)黑板上的圆如果要画出直径,尺子应如何摆?

(4)教师任意画出一条直径。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直径,用什么表示(用d表示)。

(三)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2)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3)操作检验,内化提升(d=2r)。

1)考考你的判断力。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3)说一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4)合作操作探索。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圆中哪条线段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四)巩固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围绕提示分组用画画、折折、量量、议议等方法研究圆特征。

2.按要求画圆,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用圆规画规定半径、直径的圆。

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深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

通过我们的研究、讨论,你对圆有了哪些认识?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课堂让学生展示自我。

(六)实践运用

1. 课本88页第4﹑5﹑6作业。

2. 创新思维训练游戏,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3. 如何在操场、平地上等画圆?

上一篇:新年拜年词下一篇:保监局反腐倡廉工作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