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五年级作文

2024-09-22

山行五年级作文(共15篇)

1.山行五年级作文 篇一

去年秋天,爸爸在老家买了大小约70亩大的一座山。我们回老家时,正是植树的好时间,爷爷把一些坏了的死了的树通通换掉,换上一批生命力强的松树,借此机会,爷爷带我和妹妹上山去参观参观。

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的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望着这座巍峨的山峰,我早有准备了一根从家里带来的登山仗,我相信我们可以爬上去的。

我虽然有了登山仗的助力,但是这一路走得十分艰难!由于树还没有种完,上山只能走一条弯延的小路,不过一路上的风景十分美丽,树林苍翠挺拔,枝繁叶茂,似乎每一棵树都竞选谁多粗壮最秀丽一样。走到一半,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这时大家休息了一会扔石头看谁扔得远,大家都可开心了。

上山顶是最难的,需要一个助跑跳上去并借助登山仗向上攀爬。我在爷爷的帮助下顺利爬上了山顶,接着一个一个爬了上去,上面的景色十分优美,可以看到山下的所有风景,真是“会当去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在山顶,我突然绝得以前修造长城是多么辛苦呀!这么一座山就把我累得够呛,更别说没有汽车吊车等现代机器化高科技的东西了。把一块一百多斤的石头背在山顶,真的是太不可思义了。

傍晚,我们望着太阳落山慢慢回家了,夕阳落山的一目可真美。我感慨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真是美不胜收。真的是特别难忘的一天。

2.太行山行记 篇二

太行,古之名山,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如此记载

《山海经》曰:太行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下有碧玉。《穆天子传》曰: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南征翔行,迳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墨子》曰:墨子请耕桂岭子曰:将上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曰:将驱骥,以骥足贵。《尸子》曰: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战国策》曰:范睢说秦王曰,举兵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峨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王举兵而攻荥阳,则其国断为三。《神仙传》曰:王烈入太行山,忽闻山东北雷声,往视,见山上破数百丈,石中有一孔,径尺,中有青泥流出,烈取抟之,随手坚凝,气味如粳米饮。晋袁宏《从征行方山头》诗曰:峨瓘太行,凌虚抗势,天岭交气,窈然无际,澄流入神,玄谷应契,四象悟心,幽人来憩。

明《三才图绘》地理卷九载云 太行山在彰得府城北二十里,其山西自济原东北接河内修武,辉县,林县,至磁州界,绵亘数千里间,峰谷岩洞,景物万状,虽各因地立名,然实皆太行也,为中州巨镇,禹贡太行山至于碣石亦相联属之意。

此行写生三地,为郭亮村、林虑山和洪谷,皆属辉县、林县之太行。

1、郭亮村

郭亮村在辉县,属河南太行山系,村落于山岩之上,飞崖凌绝,壑深幽冥,车需上盘数十里乃至。

2、林虑山

读郭熙《林泉高致》之句“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卢霍、雁荡、岷蛾、巫峡、天坛、王屋、林虑、武当皆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可穷其要妙。”名山巨镇中的林虑,当指太行林虑山,地属林州境,是我们此行目的地之一,太行山脉绵亘数千里,因地立名,郭熙独谈林虑,可见在他心中的地位,此地或许是太行山的最胜之处,不得而知。

在林虑山三天,目游石板岩、王相岩、高家台和水段诸地,亲受幽深、冷峻、阔远、雄浑、苍古、浩淼诸境,可谓酣畅淋漓,林虑山境胜郭亮。

3、洪谷

16日早晨即入太行洪谷,洪谷是晚唐画家荆浩隐居之所,我们除了看山作画外,更有朝圣之心。《笔法记》中所描绘的景象已不存,但气象殊胜,与林虑和郭亮气象完全不同,清澈,干净,谷中藏有的古寺、塔林,多已废败,若存若亡,虽然如此,但气息仍然十分祥和,此行太行正是渐入佳境。

洪谷子所居具体在哪里?不得而知,有荆浩画苑,言是洪谷子隐居之所,有启功题云“荆浩隐居处”。画苑主人郭氏吉林,是隐居的山里人,朴素好客,研习山水画多年,自得其乐,房里贴满了他的画。

太行洪谷之颠有金灯古寺,地属山西,十年前曾游过,古寺的位置高耸,如佛之顶,其崖若佛身入深壑之中,下应有溪水。还记得古寺中碑文句,泉水涓涓绕佛足,真有象征之义。洪谷即在佛足之下,当时站在山顶上望了望洪谷,乃荆浩归隐之处,却无缘一游,颇为遗憾。今天,则缘却洪谷之中,朝山巅望去,高远处,依稀可辨的建筑即是金灯寺,想来真有十年回望之意,可叹。

从洪谷去金灯寺甚远,需不辞疲劳才能到达,其境有界。是日直射,于乱石谷中危崖欲坠,时有鹰隼盘旋,挥汗思维,皆古人旅途艰辛之苦,乃作句云

瀛洲人难求,太行牛不走。

古道断危崖,枯木死龙虬。

日炎无阴阳,暑热客谁留。

缘求意其中,苦行作神游。

经过一段苦行攀爬,终于登上了巨崖危石,坐下休息,此刻日显浑沦,又是一番景象,似入佳境,想起朱德润的《浑沦图》,便很想以此境再作一幅。

此地古称云上草原,远远望去,果然是一片草原,奇石遍布,绝似草原牧石羊,真像塞外风光,十里之外又有巨崖石峰,峭拔耸立,高出三界,其上即金灯古寺。

3.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山行》教案 篇三

满黑板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看着这样的景致,学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诗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读起诗来。

二、明义。

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师结合板画:“石径斜”“白云生处”(体会与“白云深处”的不同之处。“白云生处”更有动感!)帮助学生理解。

三、升华。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帘?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霜叶红与二月花。

四、吟诵。

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

4.山行五年级作文 篇四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白云生处: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5.山行五年级作文 篇五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xiaoxue.xuekeedu.com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

xiaoxue.xuekeedu.com

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6.《山行》教学设计 篇六

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径”,理解诗中字词和诗句的含意。

2.熟读古诗,并能成诵。通过文本细读,理解诗意,还原诗歌画面。

3.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尝试改诗成文,还原古诗意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由图入诗,理解诗题

1.出示文中插图,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山、枫林、白云、人家……)

2.启发引导:如果给这幅优美的图画起个名字,你觉得什么名字最合适呢?(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板书诗题,指名读题,齐读诗题。

交流诗题含意。(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

【设计意图: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感知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先从直观上去欣赏这美丽的秋天,可爱的大自然,感受秋天的美好,从而奠定了学习此首古诗的情感基调。】

二、熟读古诗,尝试理解古诗

1.自由读读《山行》这首古诗,多读几遍,读熟读透。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2.启发学生交流:同学们熟读了《山行》这首诗,你理解了诗中哪些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3.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已经读懂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对于学生比较难懂的诗句,教师在学生交流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再连贯地说出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山行》这首古诗并不难懂,这里,三言两语,要言不烦,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诗中字词的理解,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连贯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探究,体会古诗意境

1.引导学生质疑:在读这首诗时,你还读出了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讨论。

(预设:诗人杜牧为什么停下车子不想离开?他爱的是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①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深秋)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寒山、霜叶)

②寒山是什么样的山?(深秋,天气渐冷,草木枯黄,给人凉意)

③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是什么意思?(因为)诗人为什么停车?(观赏眼前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喜欢这秋日山林的美景)

你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这句诗的含意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自主地读诗,自主地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景物,由浅入深地理解古诗内容,逐步学会理解古诗的方法。】

⑤傍晚的枫林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是白天,后两句是傍晚,时间变化)

⑥一个“晚”字让你想到什么?你觉得诗人在欣赏这美景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对眼前的枫叶,对美丽的秋天,对可爱的大自然,诗人有什么情感?

(预设:傍晚的夕阳照在枫叶上,晚霞枫叶辉映,枫叶才会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枫叶的喜爱之情,对深秋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一个“爱”字,一个“晚”字,包含了诗人那么多丰富的情感。“爱”字,是全诗的诗眼,在诗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诗人情感的直接外在流露。而一个“晚”字,更耐人寻味,给人无限的遐想,让人感受到秋景的无法言语的美好,让人感受到诗人杜牧的流连忘返之意。所以,教师在这里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的意境。】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读出韵律和节奏,体会诗的美感。

4.练习背诵诗歌,尝试口述古诗描绘的景色。

四、发挥想象,改诗成文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图文结合—了解作者—品析诗句—体会情感—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山行》这首古诗,是学习古诗的典型示例,以这首古诗的学习过程为范例,引导学生举一而能反三,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我们读懂了这首古诗,你能发挥想象,把这首古诗改写为一篇习作吗?

3.生尝试改诗成文。

4.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改诗成文的训练,既检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发挥想象,融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随文写话”非常必要,因为他们正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提升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五、识字写字

1.出示文中生字“径”,指导认读,提醒学生注意“径”字读后鼻音。

2.描红、临写生字。

7.山行作文650字 篇七

当一抹晨曦滑进我的窗边,我起床了。顶着六点钟微亮的天空和几点若有若无的星光,和朋友相约去爬山,一次未知的旅行。

――题记

晨曦初照,而远处的山却依旧笼罩在黑暗中,隐约构画出几条淡而尖利的轮廓,岁月留下的.痕迹,让鲜明的岩石层更加沧桑,仿佛一个历史的老者,静静地凝望世间百态。

远处看起来并不高大的山峰,到山底却又些巍峨的感觉,这时天已经完全亮了,但是雾气甚浓,不见朝阳的踪影。天气转凉,竟有几滴雨落下来,让这无人的山谷显得更加幽静。当然,雨并不能阻挡我们登上山顶的热情,纵使山路难爬,但是却怀着一颗少年心性奋力向上。

到达山顶,已经早上七点了,在山侧面的石缝里却却任然坚强的钻出几棵小草,以及几朵无名小花,即便如此,它也为这茫茫大山增添几点生命力和活力。几颗落在小草上的雨珠,颤巍巍地,可是最终还是滑落下去与泥土融在一起,不见踪影。

远处的房屋,如同一座若隐若现的幻城,飘渺而又遥远,仿佛空中楼阁,太阳光仍在密密的云层中挤出一丝光亮,照射着大地,显得触手可及而握不到边,微风吹过,身边的小草轻轻地摇摆着,望着山下的小路,感受着微风的轻拂,有一种说不出的平静。

人们常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话,在我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脚下突然松动的石块,一拔即出的杂草而发出惨绝人寰的惨叫,我就仿佛一个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被地球引力弄得即将崩溃,再加上周围几个看“笑话”的人,我突然明白了探路者的悲哀以及小白鼠被当做实验对象是的无力。

当人们沉浸在细雨柔软的清新中时,往往会忽略阳光的重量。多少人在这个众生纷纭的俗世,追求清新的自然,不加粉饰的镜头。

8.山行作文 篇八

我看见一条像蛇一样的石板路向山顶伸去。我坐在马车上面,耳边不时飘来湖水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那笼罩山头的云雾随风飘荡,有的在山顶上像给大山戴了一个绒帽;有的在半山腰像给大山系上一条腰带。只见云雾里有几座若隐若现的房屋像给大山带来了欢乐。

欣赏完云雾,我又向山顶走去,不到一个小时我就来了山顶。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片枫树林。这片枫树林把我的心也给抢走了,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好像喝醉了似的。我摘下一片美丽的叶子像张开的小手掌,在落日的映照下比玫瑰还要红,它打动了我爱国的热情。一阵阵秋风吹来,一声声的沙沙声像是在向我微笑。有的从树上落了下来像无数的小鸟在空中翔,还像下了一场枫叶雨,踩上去感觉软软地,像是踩在垫子上一样。

枫叶是秋天的象征,是大地的`一件美丽的衣裳,让我如痴如醉,沉醉其间。

9.闲将一幅代山行 篇九

学画时已经三十多岁,自然就成熟多了,加上环境的逐渐改善,生活变得闲适安逸,心态也慢慢平和起来,学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在写字之余调节一下神经,做点字外功夫。没有了压力,笔调自然就显得轻松自在:几根线条勾出的小山后面是两三间茅舍或荒亭,修竹茂林围绕其间,小溪从山后潺潺流出,白云遮住了弯弯的小道,主人独自临窗吟唱……这便是我心中的蜀中山水,也是我这个生活于繁杂都市的现代人梦中的精神家园。当然支撑这一氤氲之景的根基只能是笔墨,而作为写字出身的我对笔墨和线条的理解和把握恰恰是强项,十来年写字的功夫派上了用场,这真是无意中拾了个大西瓜!我对绘画线条的理解是:中国画的线既有拟物状形的功用,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事实上先贤们对后者

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前者,因此,才有了“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之说,于是我尽量用写的办法来画画,写山写水写烟云,切忌去抹去涂,那怕随手点染也尽量做到看似随意而法度犹在。、山水画的符号是古人在对大自然深切体察之后提炼出来的一套极其智慧的表现方法,对之认真研习和运用是我的日课,虽然我并不喜欢传统山水特别是明清山水陈陈相因的习气和对画面整体的漠视,但对其局部的处理和笔墨的精熟却始终是叹服不已的。我常常将四王的山水取其一角进行临摹,一树一石分解体察,而在外出观山察水之时又将真山真水与之映对,体会古人解构山水的法则及其归纳概括之方法,以如此方式解读石涛、八大、宾虹等大师,自然受益良多。疑惑时静心体悟,会心处灿然一笑,此中真意只能与道中人共享矣!

10.山行作文 篇十

来到山脚下,只见我走下马车沿着一条弯弯的小路行走,白云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云雾中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还不时传来鸟鸣和孩子的笑声,这样的美景,让我陶醉在美景之中。

快看,那里有一片枫林,我看着那火红的枫林不由自主地来到那,那漫山遍野的枫叶红得像一团团火燃烧起来,又像一个喝醉了酒,脸通红通红的,像一张地毯,我摘下一片,仔细看,有的像张开的小手掌,有的像五角星,在夕阳的照耀下比火还红,比玫瑰还艳,真好看!一阵阵风吹来,枫叶沙沙作响,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又像一场枫林雨。

11.山行改写作文 篇十一

山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山路绵长,山势虽高但却不险,最适合缓缓而上,慢慢欣赏这深秋山林美景。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高耸入云的山头,是白云浮生的地方,云雾缭绕,恍若人间仙境。细看之下,隐约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墙,还有茅草堆砌的小屋,是什么人居住在这个地方?想来这条缓而不陡的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山下山的通道吧?

“自古逢秋悲寂寥”,尤其是登山远望,总会有种莫名的哀愁涌上心头。可是今日登山,却有不同他日的美景让人心头一颤。那是一片深秋红叶似火的枫林,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枫叶红似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那寒山、石路、白云、人家的山间美景已经让我着迷,这红叶似火的枫林晚景更使我的惊喜之情难以抑制。我实在无法再驱车前行一步,也顾不得天色已晚,一心只想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

12.山行五年级作文 篇十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弯弯曲曲的山石小路顺着山势蜿蜒伸向山上,“远”点明远视镜头,“寒”统摄下文“晚”与“霜”,点明时令。

“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浮飘的山腰上隐隐约约有三五户人家。上句“石径”与下旬“人家”是因果关系,这两句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因为有人家,所以有山路石径。世外桃源,半俗半仙的生活环境令人神往。前两句为下文蓄势、衬托枫林外围环境,使枫林红叶更加出采诱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诗人激越、欣喜之句,也是诗人隐醉于大自然,感情达到顶峰之句。因为晚秋时节枫林之景让诗人怦然心跳,不顾行程,驻足停车品赏晚秋时节的枫林,为什么呢?诗人下文有交代。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上句的补充,与上句也是因果关系。深秋时节,枫叶流丹,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如霞,诗人笔下的枫林秋景,灿烂阳光,比江南二月的山花还火红,还朝气蓬勃,有生命力。

如何确切把握注释“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字呢?这恐怕是一个被名家学者忽视而又值得推敲的问题。

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书籍出版社)将“停车坐爱枫林晚”中“晚”字注释为“晚景”:徐放先生的《唐诗全译》(人民日报出版社)把“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注译为“傍晚”:姚奠中先生的《唐人绝句注释》(山西人民出版社)把“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注释为“晚风”;《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将“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注释为“晚景”:北京师范大学编选的《历代四季风景诗三百首》注“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为“傍晚”……言“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为“傍晚”“晚景”“晚风”者,不可胜数。

如何理解、把握《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字呢?笔者认为,首先从词性上把“晚”字看作形容词作名词:其次,在语法结构上将“枫林晚”视作定语后置,是“晚枫林”的倒装,“晚”作“晚秋”讲,是“枫林”的定语(“晚”,亦可原文解读,视作枫林的“晚秋之景”):第三,要注意绝句中“枫林晚”与“二月花”的平仄关系,二者是“平平仄”对“仄仄平”的音韵和谐关系,读来琅琅上口,也是近体诗格律平仄的公式要求。然后结合上下文具体语言环境,内在逻辑思路,把“晚”理解为“晚秋”(或深秋、残秋)(或相等的晚秋之景),那么,“枫林晚”的大意是“晚秋时节的枫林”,这样就比较确切,合乎情理了。

汉语,特别是古汉语,一词多义及引申义的现象常见,也复杂。比如“晚”字(日落)除了同“早”字(日出)意义相对之外,还有“时间将近终了”等义项。“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的“晚”是“后来,晚年”之意;“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晚”(《古诗十九首》)是“将近终了”;“禹锡晚年马少傅白居易友善”中的“晚”是“晚年”“老年”:“岁晚仍分袂,江边更转蓬”(杜甫《寄贺兰狧》)中的“晚”是“岁末”之意。这些引文中的“晚”字不能解作“傍晚”“晚景”。近体诗要求平仄相间,音韵和谐,词性相对,要求多,格律严,往往出现词性活用,语序倒置等情况,这很正常。特别是对于一些诗句中有歧义理解的词、字,如果离开具体语境或只局限于某一视点,仅看表面义,不结合上下旬、上下文来分析理解,就很容易忽视内在义,深层义,难免产生一些歧义的理解。

《山行》这幅晚秋图。画面有“寒山、石径、白云、农舍、红枫叶”。清新明快,格调高雅,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是一首秋的赞歌,一扫古人叹秋,怨秋,悲秋的老调,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激情燃烧、热血沸腾的秋光图,让我们感悟到秋的成熟,秋的魅力,也陶醉于秋的世界之中。

我们要注意四句诗之间的关系。首先,“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寒”字是点明时令到了秋天,统摄下文中的“晚”“霜”“红”。其次,一二句是因果关系,之所以石径蜿蜒上伸,是因为山中有居户人家。实景写照是点缀画面的需要,也是诗人神往的半仙半俗的桃源境界。三四句之间也是因果关系:之所以驻足停车欣赏晚秋时节的枫叶美景,是因为晚秋时节的枫林太美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深秋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迷人,还绚丽。很清楚,如果“晚”作“傍晚”“晚景”解,也就是傍晚的枫林景色迷人,白天枫林景色差矣,在一日之内,或在几小时之内,枫林景色变化如此之大么?是夕照枫林美些,还是晚秋枫林红叶美更些?很明显,夕照常日有,晚秋一月余。去北京香山看红叶,为什么不选择春季、夏季的傍晚或秋天的傍晚,而特意等到秋天的白天去看呢?因为,枫林只有经过晚秋的洗礼,只有经过秋光、秋风、秋雨的沐浴,浸泡,滋养,孕育,才能将青绿色的枫叶渐变为鹅黄,随后涂抹为浅红、深红。枫枝交错,叶叶覆盖,整个山的枫林红叶如红花锦簇,枫林像燃烧的火焰山,让游人陶醉,让诗人动心。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判别。是“傍晚”的枫林好看,还是“晚秋”时节的枫林更好看?很显然,“晚”字作“晚景”“傍晚”讲,令人费解,也与前句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相矛盾。傍晚森林阴翳,落日黄昏,冷色多,吸光度强,比平旷原野黑得早,却使游人不急着回家,也很难看清什么景致,更难看到远上寒山的“石径”,还有“白云生处”的“人家”。“晚”在《山行》中的含义不言而喻:之所以驻足停车观赏晚秋时节的枫林。是因为枫林红叶比江南二月的鲜花还火红,还迷人。“晚”字便迎刃而解。

13.山行作文300字 篇十三

坐在娇翠欲滴的草地上,周围野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不知名的花儿在点缀这块绿色的草地;往远处一看这块绿地好似一幅锦缎美化着大地;更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在云中忽隐忽现,还带着几丝神秘的色彩;山外的蓝天白云映照这绿树红花,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叫人陶醉呢?

山脉下有一林墨绿的松柏,还时不时地听见有声声婉转的鸟鸣,在树林中也可以看到轻盈的燕子成群结队地在头上飞过。

在草地上的岩石也千奇百怪,有的像只休憩的奶牛,有的像匹嘶鸣的骏马……在岩石缝隙中还可以看见几株生命力很顽强的紫罗兰……

14.山行五年级作文 篇十四

主备人:郭正洁 三年级 班 学生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并书写,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山行》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山行”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

3、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天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林秋色图。

4、诗这么美,景这么美,请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背诵古诗。

三、合作学习:

1、讨论,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近处景色。

3、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你从这个字中体会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我的疑惑:

我还有以下问题不明白,想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古诗两首《山行》第一课时教案

主备人:郭正洁 三年级 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觉得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山行。简单介绍诗人杜牧。

2、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山行》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山行”就是_________________。(3)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天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林秋色图。(4)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请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背诵古诗。

3、合作学习:

(1)互相讨论,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近处景色。(3)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你从这个字中体会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展示交流:

(1)学生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山行》这首诗哪两句写远景,哪两句写近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巩固提升:

感受古诗《山行》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6、课堂检测:

背诵古诗《山行》。

四、板书设计:

山 行

远 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15.山行五年级作文 篇十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66-01

朗诵古诗时不仅要读懂古诗,更重要的是读出古诗的韵味,真切地感受诗中的意境,这样才能真切地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在朗读下功夫,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鉴赏古诗。以下,笔者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山行》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

一、围绕韵脚,读好诗韵

诗韵是古诗的感情基调,着重体现在读准平仄音以及找准古诗的韵脚上。在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这首诗时,对韵脚需要读得重一点、慢一点,非韵脚字则需要读得轻一点,稍快一点,这样才能使上下句之间节奏和谐对应,产生抑扬顿挫的诗韵感。《山行》这一首诗的韵脚是“a”,押韵的字有“斜、家、花”,其中“斜”在古代读“xia”,阳平音,如“青山郭外斜”中的“斜”也是这个读音,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还原读音,以便学生读出诗韵。根据诗意表现的需要,学生对“斜、家、花”这几个字稍重读即可。吟诵诗歌是介于读与唱之间,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特有的韵律美,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有些字读得不能太短促,有些字音需要适当拖长,以便从整体上展现诗歌特有的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韵味。

二、吃透内容,读准诗韵

要读出诗韵首先要以感情理解为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朗读才能准确地展现诗歌的韵律。因而教师需要在以引导学生读好、读准古诗内容,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现诗歌的韵味。1.节奏。一般情况下,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规律是先把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具体形式为 “△△△△ /△△△”,然后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前面四字节奏划分为“△△ /△△”,而后三字节奏划分为 “△ /△△”、“△△ /△”或“△△△”。比如《山行》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停顿,并用符号作标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重读。朗读诗歌要真正读出诗韵、读出感情,除了必要的节奏外,更重要的是依靠情感语言来实现,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语音的轻重上,即明白哪些音需重读。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达的重点来确定,同时用重读符号“·”作标示。如《山行》这首诗应把“寒”“石”“生”读重音,强调表现诗歌的情感。3.语调。诗歌当中为表达情感的需要,很多时候还需要标出升降语调。可以用升降调符号“↑”“↓”表示。当然,在注意升降调时需要注意诗句的前后连贯,或者相连、相反的配置等。比如“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的语调可以做如下处理: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升调时需要逐渐加大音量,语速加快,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而读降语调时则需要从强逐步减弱音量,语速平缓。同样,对于整首诗来说,一般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的语调也应有所变化、相互错位,这样才能够形成抑扬顿挫之感。

三、想象为主,鉴读诗韵

学生要真正把古诗读出味道,就要投入感情通过想象来读,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情境,借助音乐、挂图等引导学生进行跨越式想象,让他们在想象中感悟诗境、增加情感,从而借助自己的想象朗读来表达对诗歌的情感。如《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山林秋色图。诗中描绘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构成了优美和谐的画面。前两句诗歌起烘托作用,为后两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做铺垫。在诗歌朗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山路的“远”和“斜”,想象山路的绵长、曲折;针对“寒”字则想象秋天万物枯寂的现象,写出了秋天的寂静。“白云生处有人家”表面上写白云,实际上写的是人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山的另一边有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一句诗表现了诗人激动、抑制不住的心情,学生朗读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时,要能体会诗的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朗读是体会诗歌意蕴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朗读,围绕韵脚朗读,在朗读中突出节奏以及语调等,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理的想象,学生学习古诗时才能理解诗境、读出诗韵。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习与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下一篇:11-12学年高一历史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岳麓版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