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精选9篇)
1.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我有幸参加了文昌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反思,使我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在当今,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特别是对于我们教师这个群体而言,更有深远的意义。
一、提升了专业知识
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的匮乏,软件使用的贫瘠,也深深的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现代教师的重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信息的脚步,跟上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模式的改革就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我们适应教育的信息化的到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改革。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数学课堂上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等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今后,我将在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二、更新了教学方法
本次的远程教育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有所更新,让我们乡村的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特别是通过我选修的模块部分的融会贯通,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抛弃。
2.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新学期开学前我们向校领导提出开课申请,说明我们的开课原由,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并从各方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经过一轮校本选修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教训,下面,笔者把实施过程和实践后的反思做简单介绍。
一、课程的实施目标及内容
1. 课程的实施目标
校本选修课结合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鼓励学生将所学校本课程知识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选择哪些内容能够达到所确定的目标?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1) 学有兴趣,即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2) 学以致用,即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
基于以上两点的分析,我们开设了四门选修课: (1) VB程序设计; (2) 局域网的规划与组建; (3) 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 (4) 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
3. 课程内容的组织
根据选定的课程内容,我们首先思考的是以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教学?经过反复研讨我们决定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内容,下面以《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为例简单介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专题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简介
专题二:图像信息的加工处理
(1) 了解常见的图像类型及应用场合
(2) 数字化图像的获取
(3) Photoshop图像处理
(4) 实践活动—用Photoshop制作一个艺术节的宣传海报,并展示及评价
专题三:简单动画的制作
(1) 计算机动画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2) 动画的常见类型及应用场合
(3) Flash动画的简单制作
(4) 实践活动—用Flash制作校歌的MTV,并展示及评价
二、课程的实施方案
1. 师资的配备及课时安排
想要实施好校本选修课,那么师资的配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任课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特长,经过组内推荐及自荐,最后确定的四位教师都是学校里公认的教学骨干,在教学上都能独当一面,强大的师资配备也为开好选修课夯实了基础。
我校一般在高一的下学期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2课时 (2课时连上) ,考虑到学生在高二还要参加全省统一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所以我们计划拿出10周时间共20课时来学习选修内容,其余时间上规定的教材内容。
2. 施行“走班制”教学模式
新学期开学前由教务员把高一年级16个班随机分为4组,每组的信息技术课都安排在同一时段上课。上信息技术选修课时,我们把学生进行重新分班,实行“走班制”上课。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课程介绍
由上课教师进行选修课程介绍,主要用PPT课件的形式来展示各门选修课程的内容及考核形式,每门选修课用4~5张幻灯片介绍。
(2) 学生填报志愿
学生根据任课教师的课程介绍,登录江阴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登记系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
(3) 教师对志愿的调配
通过这个校本选修课程登记系统,教师可以获取每个学生的姓名、班级、学号及四个志愿的填报情况。然后教师根据志愿填写的情况进行分班,原则上我们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但为了保证上课时一生一机,所以在分班时会适当进行志愿的调配。最后我们会把分班情况及上课地点在校内进行公示,学生如有疑问可以到信息技术教研组反映。
(4) 学生上课
从第二周开始学生按照分班情况,实行“走班制”上课,开课教师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评价方案
为了更全面有效地进行课程评价,我们采用了电子学习档案袋的评价方法,在教师机上架设一个FTP服务器,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用户名和账号,学生所有的作品、作业、反思报告及自我评价等资料都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这样学生通过相关验证后可以比较方便地修改自己档案袋中的私有资料,同时也可以看到却没有权限修改存放在公用文件夹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资料。我们发现,电子学习档案袋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告别了单一的传统评价,变结果评价为多元评价,在电子档案袋中,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作大胆地展现出来,学生点点滴滴的学习成长过程都被一一记录,电子学习档案袋较以往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通过学生上交到电子学习档案袋中的资料,其他学生也可以充分了解他人的学习过程,并作出客观评价,发现他人的长处与特点,促使其弱势智能的发展。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过程也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及时改进教学,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四、反思与体会
1. 课程实施取的一定成效
选修课程结束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填写学习情况调查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本次的校本选修课程,反思问题与不足,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奠定基础。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可以看出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成功的,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所选的课程,并基本掌握了课程内容。同时学生们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大部分内容开始时比较陌生,难以直接接受,最好循序渐进”“少讲一点的理论知识, 多做一点实践,希望老师能够多演示几遍操作方法”“学习时间较短,应更长一些,想更深入学习动画制作的知识”等。
2. 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上有一定的矛盾
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课程存在内容太多的问题,如在《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课时不足的现象,导致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的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在下一轮的选修过程中,我们准备把《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和《音频和视频信息加工》两门课程中的内容都分别开设,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某一个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同时也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
3. 校本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在校本教学中,理想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探讨问题,在寻求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构建知识,使学生慢慢养成自主学习及探究学习的习惯,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短,教师经验不足等原因,教师们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交流互动,讲得太多,控制得太多,留给学生的自主探索时间不够,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对于被动接受的知识认识不够,自然在灵活运用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的能力不强。教师在自身角色定位上存在的偏差,使校本教学的有效性大大缺失,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将针对这一现象加以改进。
4. 教师要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要与时俱进,勤于学习,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能上好规定教材内容外,至少还能开出2~3门选修课程,而且自己要精通这些课程,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信息技术教师有其独特的学科性,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就拿笔者所教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为例,原来在8.0版本时要对人像做个美容效果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操作步骤非常繁琐,但在CS 3版本中直接就新添一个人像美容的滤镜,实现这个美容效果只要轻点一次鼠标就行了,所以如果想上好一门选修课,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泉活水才行。
总评:文章只是对本校开展校本课程的一些具体做法做了简要介绍, 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研究数据与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3.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校本培训 培训模式 培训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08-021-02
一、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现状分析
2004年《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后,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样,在进行教师培训的研究模式方面,大量的文献研究及经验总结都层出不穷。结合多方的意见,在培训模式上主要分为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形式和由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形式,对以上两种培训形式的利弊意见各异。
现在很多研究都表示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主战场在学校,通过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和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他们都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大多数把校本培训模式归结为六部分,即“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培训内容→创设信息化环境→选择培训方式→培训管理与评价→反思总结提高”的模式。但是,他们都是以城镇学校作为研究的对象,且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把相关的模式转移到农村学校的信息校本培训中却遇到很多问题。
二、现有的培训模式在农村学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2004年开始,笔者就负责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工作,并负责开展各项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及技能考试、技参比赛等。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参考了多方不同的模式,应用到培训实践过程中,通过工作中的亲身观察、反思和受训教师的深入访谈,笔者发现,当前的培训模式对农村学校的教师存在着不少的制约问题,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 农村学校教师的结构特点。农村学校教师以青、中、老构成,且中、老年教师为主要的教学力量,他们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如果按照当前大多数的信息技术培训的模式进行,会造成很多教师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会放弃。
2. 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制约。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低于城镇学校,这是普遍的现象。学校的领导意识不强,对教师每次培训的内容及意义不了解。每学年由学校组织的培训多以完成检查任务为主。其次对教师的培训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直接造成教师的接受培训心态不正确。
3. 培训形式脱离学校教学实践。对于目前的培训,受训教师的普遍反应是主讲教师不太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学识需求,其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学校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长此以往,造成教师把培训当成是完成考核或评职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4.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受训教师能力层次差异很大,其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培训中没能进行合理安排相应的内容,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水平有一定距离,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且教师参加培训完毕后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不多,而内容又很多,很快又忘记了,效果不理想。
5. 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由于地处农村,网络及计算机应用都不是很普及,且相关的主管部门一般都不会在教研教改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此类学校,那么由上级到教师,直接造成心态上的不端正,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培训的难点。同样受地域的限制,在开展培训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程中,如何开展校本培训的模式,只是工作的总体方向,当我们把需求分析了,培训内容确定了,相关的制度制定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工作是否就能顺利进行,会不会中途流产?其实,更应该关注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调整,细化工作的步骤,才能使校本培训长时间深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三、细化培训模式的几个要点
笔者从参加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反思,认为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中除要确定的工作目标、培训模式外,更要关注和解决的以下几个要点。
争取上级管理部门的关注,以上级带动学校领导的重视
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校本培训方面的重视。通过参加申报“省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或省级、市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题作为工作的基础,引起学校领导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促进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并确保校本培训项目的开展,及学校在校本培训方面的经费支出。
完善学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校本培训的领导机构,完善机构人员配置与分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制定校本培训的规划与方案;制定考勤制度等。根据每次培训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的计划、内容、评价机制等。
校本培训的内容制定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一直都有集中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所以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方面不能与之相冲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应该成为其补充。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加强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
现在学校在信息化方面所投入的设备基本如下:以教育网为接口连接互联网;校内组建以千兆为主干,百兆为支干的校园网,连接各教学场室;多媒体教室平台内装有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音箱等;配备学生电脑室、教师电脑、电子阅览室、物理电教室、化学电教室、多功能电教室等;组建学校一卡通系统。以上配置基本可以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但教师平时所接受的培训都是以软件的操作为主,且由于教师的水平不一,有大部分教师对设备的使用不熟悉,甚至不懂以致不敢使用。有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一些简单的故障或使用不当等问题时,不懂得进行即时处理,误了上课的进程等问题时有发生。
nlc202309031829
针对此问题,在学校校本培训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方面加强培训。可以级组或科组为单位,开展讲座或实操示范形式进行培训。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加强综合操作的培训
近几年来,多数教师都参加了由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都是以单一的软件操作为主,或以完成某个单一的目标为任务的教学。教师在接受培训后都达标了,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要综合运用到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才可以更好、更合理的完成教学的目标。如要制作多媒体的课件时,很多时候要求进行声音、图片处理。但是很多教师只会在网上搜索一些现成的素材,再把它们添加到课件中去;有的教师在课件的制作时,只能强行的把相关的素材添中到课件中,对课件的布局和颜色的搭配等问题处理等不好,结果课件的显示效果很差等等。
根据以上两点,作者提议可以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时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 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培训;
B. 教学设备常见故障与故障排除方法;
D. 视频的录制与编辑培训(声音的格式转换、剪切、压缩等);
E. 图片的编辑(图片的制作、格式的转换、压缩等);
F. 课件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声音的协调、内容的布局、颜色的搭配等);
G. 教学主题网站的制作(主题的选定、网站的布局、颜色等);
具体操作中,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
培训的形式
因为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信息化渗透到学校教学教研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培训。
集中讲座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集中大多数人进行的培训形式。方法可以以学校的教师或外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培训内容适合大部分的教师,且培训的内容涉及面广。但内容难有针对性,且培训时间安排有难度。
分组进行讲授或示范操作
学校每周都会进行科组或级组的会议,可以利用这些会议的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简短的讲授或示范操作。
以科组或备课组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制定科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科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培训,并做好小组活动记录。
成立学校校本培训资源库,让教师通过校园网随时进行查询或自学
校园网的建设是硬件的建设,而资源库的建设是软件的建设,作为校园网的软件部分,教育资源库制约着校园网硬件部分的应用。有了信息资源,才能提供服务,才能方便教师的教学,方便学校的规划管理,方便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便于教师随时随地浏览查询;资源库要实用也要适用,资源库的内容该紧贴培训的内容大纲,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教学辅助作用,紧贴教学;使之真正成为教师学习参考;资源库的建设要易于使用,要易于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自学;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具有扩充性和兼容性,还要有点前瞻性,有利于资源库的充实及各种现成资源的集成,便于集中管理。
一个好的资源库应该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要有一定的权限设置;系统维护和管理简单。
资源可以为三大类:学习辅导类、学习心得类、共享类。
四、总结
校本培训的模式应该是灵活变通的,在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除做好总体的规划外,应更多的关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惠及更多的教师,工作才能持续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长抓不懈,我们培训者必须时刻关注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不断的引导他们深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工作,不断的促进他们的成长,最终使农村学校教师能够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技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达到对学生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王娟.张豪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模式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2] 张成光.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08期.
[3] 艾红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第10期.
4.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篇四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引进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服务于教学,现对我一个多月校本培训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参与校本培训
“国培”培训回来后,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思旺一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要求,每周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期间参与学校组织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本操作知识和方法”的培训,使自己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巧,为了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网络考试,为其他教师下载了模拟试题,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顺利完成了11月份的网络考试,效果明显。现在全校有80%以上的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设备进行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并掌握了“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下载、整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体现自己的特色课。经过培训,自己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发挥“远教”资源在课堂中的作用 作为学校的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学校制定的“远程教育资源课程表”,进行了严格管理,对所接收的资源及时进行整理和公示,并经过精挑细选刻录成盘,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运用率,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严格按照课表进行上课,把所接收的资源充分利用到课堂当中,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室的作用,服务于广大师生
为电子备课室最大限度的服务学校教学,我利用学校的电子备课室提高自己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教学的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与同事互相学习和交流。开阔了事业,丰富了业余生活。
四、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5.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指引下,以学校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方向,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立足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进取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积极抓住契机,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大胆进行任务驱动和小组协作这一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教研组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
二、工作思路:
1、本学期信息教研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开拓、发展、务实”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价值观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有效使用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努力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2、积极推进“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支持平台的研究性、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加快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关系。本学期教研组将重点着手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再单纯为学信息技术而学习,而是通过完成某一目标任务后自然而然的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从而转变以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内容为目标的教学,使教育重心转移到知识学习支持平台方面。
3、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充分开展计算机特长教育,使我乡每个年级都有使用计算机的高手,在今后的各种计算机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提高我乡各校的知名度。
4、努力创造学习氛围,继续通过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将课题研究落实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工作中,提高业务素质。
三、工作要点:
1、紧抓课堂质量、做好新老帮教
我们学校信息组都是专业教师,有4名新进教师,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教导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组织组内人员进行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本组教师任教的基本技能。要求本组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后要及时进行研讨,根据知识点分析本节课的地位、目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进行简要的知识点分析、课后总结和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指出缺点和不足,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搞好课题研究工作
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掘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推广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
3、加强培训,促进学科间的整合
6.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工 作 计 划
负责人:张晓风
二〇一0年10月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继续深入开展校本师资培训,开创我校本师资培训的大好局面,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培训目的
1、增强信息技术意识,能够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2、在具有共同操作基础的前提下,分层学习、分组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三、培训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学习必须与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相结合,必须与学校和学习者自身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因而,作为指导教师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把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落到实处。
2、坚持针对性、时效性原则。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教师必须能熟练使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教研、教改,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坚持与校内外软硬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的利用软硬件资源。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和规范管理的原则。
四、培训形式
集中组织培训和自学结对帮扶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主动讨论相结合。
五、考核方法
1、基本技能:全校老师都会正确使用现有设备,维护自己的电脑,掌握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能使用配套光盘上课。40岁以下的老师能够进行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WORD、POWERPOINT等)及制作简单的课件,并且每学期必须在校课件资源库有1个以上课件。
2、杀毒软件:能使用一种杀毒软件,进行下载、安装、升级、设置和卸装。
3、网络使用:实际考核,完成网上浏览、搜索相关资料,下载文件、发送E-MAIL、会使用我校内、外网资源等操作,完善好自己的网络资源,部分教师可以制作课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六、落实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开展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适宜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因此,学校各层干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
2、强化管理,精心组织实施。
要有成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必须注重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本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培训纪录,健全培训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要加强过程性督导检查,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抓落实,求实效,考核结论可纳入教师进级晋职的依据。
3、落实经费,保障培训条件。
教师培训所需经费学校应统筹考虑,优先安排;教师培训所需资料书籍,学校要予以保证;加强教师图书资料室、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管好用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国家投入的相关设施设备加快校园网和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努力为校本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各项培训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严格考核,建全奖惩机制。
教师参加培训应实行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凡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其成绩折合成学分记入本人的量化考评。
5、总结经验,树立推广典型。
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训,勇于开展教育创新,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为旧镇教育事业的腾飞尽绵薄之力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童梦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工 作 总 结
负责人:张晓风
二〇一一年10月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总结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抓住机遇,坚持以校为本、以人为本,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校本培训。培训中,我们以教师持续的自我发展专业为目标,强调教师的参与、实践,强调教师的反思、总结,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进行实践与研究,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通过培训,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教师从基于多媒体的课件教学转向基于通过网络层面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使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管理。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在学校中得到了贯彻;使我校在向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努力的道路上,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更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目前,我校教师不仅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运用于日常教学中,而且能遨游在网络天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依托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交流平台。许多教师的论文、课件、教案在市、区比赛中获奖或发表,培训的反思: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长期任务,为使我校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抓出特色,我校成立了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同时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了考核之中,并作为教师评先、晋级、骨干教师认定的必备条件,既保证了培训工作的严肃性,又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7.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1 利 用信息技术对教师资源开 发利用研究
1.1 教师应该树立的教学理念
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不仅仅要传授知识, 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其次教师应时刻要有信息观念, 时刻把握物理学科当前的教育状态和先进方法、理念, 并积极、恰当地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再次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学会使用基本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将传统教育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不仅能让教师的教学更轻松,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1.2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对课程标准进行细致研究
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更新自己的观点, 产生一些新的教学想法, 提出教学方面的创新, 并且可以尝试将这些想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以期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多通过网络上 丰富的资源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 汲取网络上其他优秀教师的思想, 集众家之长, 获取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实现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课程创新。
1.3 学校应该为教师构建集体备 课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集体备课和相互交流, 能让教师对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各自独特的见解集中起来进行统一探讨, 集思广益, 深刻体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校应该为教师构建这样的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校本课程网络共享资源平台、校本课程教师交流平台等, 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构建学习型课程开发的教师团队, 培养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2 借 助网络对教材资源进行挖 掘、开发利用研究
由于物理知识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所以教师在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时候, 应该能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以此作为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 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当中察觉到物理规律, 这样才能与新时期物理新课程的目标与理念完全吻合。
3 利 用信息技术做好学生资源 的开发利用研究
3.1 运用信息技术正确引导并发 展学生的学习经验
学生的学习经验是指学生目前所拥有的知识水平, 这是校本课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资源。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会频繁地接触到一些物理现象, 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运用学生的这一经验, 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演示基于学生经验的原理, 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知识方向思考, 这样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让他们学到了正确的理论知识, 还可以诱导他们更多的关注自然、关注生活, 这正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3.2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 就会更加的专注、投入更多的精力, 因此学生的兴趣也是校本课程的可以利用的一种重要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高科技产品的普及, 吸引了学生大量的注意力。如果把信息技术引用到校本课程中, 那么一定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适当地信息技术与物理校本课程的整合, 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 也能掌握物理的相关知识。但是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一定要注意适量、适时, 不可盲目使用, 更不能全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否则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
4 结语
信息技术在物理校本课程资源整合中的使用, 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该课程在教学上可以利用的资源, 同时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会给物理校本课程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效果。总之, 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时, 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考虑实际的发展情况,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有效地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进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朱艳旭.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王月萍.高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杨志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林金发.谈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4) :180.
[5]丘铁军.浅谈初中物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1 (04) :138.
8.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7-0017-04
一、前言
李克东教授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何克抗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这两位专家都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师、课程与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应用。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在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同时,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关注信息技术所带给教师的理念变革和方法影响;另一方面,要思考在实践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亚太地区,信息通信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各国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各国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1]
二、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2]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3]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核之一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林崇德、申继亮指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尽管教师的知识构成是多要素、多方面的,但教师实践性知识是直接对教学实践产生作用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4]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教师将知识与教学情景结合在一起,为了解决千变万化的课堂遇到的问题,在复杂不确定的情境中采取适合的决策。
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经历的积累、感悟,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因此,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组建教师学习与研究共同体,开展校本研修。其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作为常规校本研修的延伸,依托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平台,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问题为核心,能有效地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帮助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研修的内容
校本研修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教师教育新形式,它是以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为目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一种集学习、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学校及教师行为,是一种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是一种对教育教学经验理论的提升过程。[5]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针对教师的个体要求,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反思;外部环境主要是针对教师的群体要求,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相互交流、评价等,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校本研修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支持。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具体包括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是指运用新课程理念,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研究,加强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开展深入的教研活动,最终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的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同步与异步、集中与异地互动,体现民主、对话、协作的理念,扩大教研工作的辐射面,突破区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使教研活动获得极大的扩展,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有利于引发参与人员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图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教师们进行校本教研应该是围绕课程来展开,包括课的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讨论、课后反思等。因此,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应该以“课例”为载体,以知识管理为策略,以行动研究为方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校本教研的教学设计、教学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讨论等各个环节。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基于校本研修平台开展教学设计,备课老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意图发布到校本研修平台上,其他老师就围绕着这一教学构想在网上展开讨论。一方面,备课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其他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增删修改,使之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师网上集体协作备课。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观察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观察,使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观察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观察所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快速且有效地分析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录像进行组织与处理,如对课堂录像进行切片分析,把几段相同研究主题的课堂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把课堂录像片段与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交互式视频课例等。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载体,基于网络的教学反思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的深刻反思创设了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另外,基于网络的教学反思具有公开性,它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也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手段与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反思,如利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等社会性工具软件等手段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帮助教师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师的知识管理。
(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
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校本教研为更加有效地实现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提供方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扩大了教师之间的交流面,也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宽松的交流环境,教师可以在校本研修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评判他人的观点。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与专家基于校本研修平台进行网上交流。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是指立足于本校,以改变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对本校教师实施全面培训和网上交流研讨的校本培训。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培训学习的主体,而信息技术则是校本培训的工具和载体。
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教师校本培训,克服传统教师培训的弊端。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少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所以,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教师校本培训,是适应形势发展、提高校本培训实效的需要。
(1)信息技术为校本培训交流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为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过程中的交流提供支持。首先,中小学教师上课时间彼此交错,允许同步交流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而网络使得教师间的异步交流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延长交流的时间,为交流提供时间保证。另外,交流的时空也可以延伸到学校之外,比如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教师、校外专家进行交流,使交流的范围更广,获得的受益更大。其次,网络环境下交流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概念图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培训交流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载体。
(2)信息技术为校本培训反思提供支持
基于校本研修平台开展教师培训反思,既能保证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反思和记录,又能方便地查找过往的培训反思记录,网上的反思记录也便于修改,且不受篇幅限制。网络允许每位教师将自己培训过程中的想法公开发表,当培训反思记录被公开发布以后,不仅可以为他人带来启示,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人的留言,反思者本人也可能获得进一步思考的启示和坚持反思的动力。通过他人的培训反思记录,不仅可以获得很多显性知识和启发,而且还可以跟踪他人思想成长的过程,挖掘其中的隐性知识。
(3)信息技术为教师协作学习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为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支持,建构主义认为协作是学习的四大要素之一,协作学习的精髓在于共享与交流,网络环境有利于降低共享的成本,提高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思想共享的质量;另外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协作交流过程可以保存,便于整理和回顾。
(4)信息技术为教师知识管理提供支持
校本培训的组织实体实质上是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教师知识管理有利于教师知识的生成、编码、共享等。校本研修平台不仅为教师搜集、分类、提取、利用、构建和创造知识提供了支持,也为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过程作全程全方位的跟踪记录和评价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教师的知识积累、沉淀和共享。
3.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袋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与专业实践相关的各种描述性资料,汇整成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此档案可作为教师建构个人知识与理论的依据,亦可以作为促进教师反省与学习,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之用。
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过程中,对教师的业务学习、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行为进行记录与分析,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习惯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的学习反思和教学实践成果等等,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校本研修成长记录袋。通过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建立的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业务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经验系统化并可随时调出供人分享,实践证明,这也是教师通向专业发展更高境界的阶梯;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成长记录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诊断与分析,不断调整校本研修的措施与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形式——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应该以“课例”为载体,以学科主题下的教学问题为中心,以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为支撑,以校本教研为形式,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知识管理为策略,初步形成基于网络的学校教师教学研究与学习共同体。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
1.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的步骤
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的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
图3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的步骤
(1)确定学科研究的主题与问题
学科教师与专家探讨,列出各学科研究的主题,根据主题,提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2)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集体备课
根据确定的学科研究主题与具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针对需要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开展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重点对解决问题的教学片段进行详细地设计,在校本研修平台上撰写课堂教学片段的设计意图。
(3)收集和整理网络教学资源
许多教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整合网络资源,因此,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教师共同收集和整理网络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关学科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中,使网络资源能够共享。
(4)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录像的拍摄,方法一是多位教师的同题跟进式课堂教学实践,方法二是一位教师的多次课堂教学实践。经过这样的集体实践、讨论、修改教学设计、再实践……,在研究学科有关问题的同时,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取经验,发现不足,及时进行弥补。
(5)开展课堂录像分析
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根据研究的问题对拍摄与编辑的录像进行数据分析。目前,国际上课堂录像分析的方法有“Flanders方法”、“S-T方法”等,国内一些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也在研究课堂录像分析的方法。学习这些先进的方法,可以自行设计评价量规,形成各个学科对课堂录像片段进行分析的方法,课堂录像分析的方法要便于教师实施。
(6)撰写教学叙事反思
教师在校本研修平台上以教学叙事形式撰写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叙述的是课堂中解决教学问题的录像片段中的教学故事,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要尽可能描写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等等句子。叙事要体现教师对事件的反思,体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目的是通过写“自己的教学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7)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讨论
基于校本研修平台,教师之间开展讨论与分析。在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进行网上的交流讨论,从而更好地达到同伴互助的目的。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政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2.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的作用
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能使教师不断学习,有效实现教师知识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从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中学习
教师自己的实践积累是教师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知识来源,教师的智慧、经验,课堂上发生的事件,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教师要从自己积累的这些经验中学习。
围绕教学片断所进行的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自始至终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认真思考,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中,每个教师都经过几次试教,教研组内反复讨论,教师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拍摄成录像,课后,组织专家和听课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一边思索着专家和其他教师的意见,一边观看录像,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每个环节还能怎样设计得更好些。因此,课例研究的过程能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不断从自身实践经验中学习。
(2)教师在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中向其他教师学习
教师的很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来源于对其他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和有经验教师的观察和模仿,教师间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学习,教师之间的听课和研讨活动是教师获得隐性知识的最佳渠道,因此,教师要向其他教师学习。
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课例研究,也就是该课例以自己为主;另外一种是自己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而是参与以其他教师为主的课例研究。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研究,教师都可以在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自己为主的课例研究中,从围绕课堂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对课堂录像片段的分析,再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讨论,其他教师积极地参与到课例研究中。在此研究过程中,肯定涉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与思考等教师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从其他教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在参与以其他教师为主的课例研究中,教师们可以从被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片段、教学反思中学习到很多教学知识,这些知识有显性的知识,也有隐性的知识。
(3)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知识库进行自主学习
在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课例库中,根据学科研究的主题和相应的教学问题,存储着一个围绕教学问题的课例,一个课例包括解决这个问题的课堂活动片段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活动所需的网络资源,解决该问题的课堂录像片段,对录像片段的分析,教师课后以叙事形式撰写的反思,其他教师听课、讨论后的意见与建议、专家的点评等内容。在一个课例的各部分内容中,包含着教师教学问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没有参与该课例研究的教师,通过认真浏览和学习该课例,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获取有关教学方面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另外,由于校本研修课例库是基于网络的,教师可以随时在可以上网的地方通过网络浏览课例研究库,学习其他教师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获得有关的教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际平.信息通信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07(1):28-31.
[2]卢乃桂.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J].教育研究,2000(11):8-11.
[3]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
[4]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2(1):104-111.
9.信息技术校本教案 篇九
课程名称:Flash动画制作初步
授课人:熊雪芳 2010年9月
第一课时:动画原理、素材收集
教学目的:
1.了解视觉残留的概念; 2.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及分类; 3.构成电脑动画的素材分类; 4.基础素材的获取。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动画是多媒体产品中最具吸引力的素材,具有表现力丰富、直观、易于理解、吸引注意力、风趣幽默等特点。动画素材的制作需要两方面的知识,其一,动画的绘画与制作知识;其二,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知识。动画的绘画技巧和相关制作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及制作经验,对于大多数试图制作多媒体产品的人而言,无疑是难度较大的工作。至于动画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知识,只要具备一些电脑使用常识,经过短时间练习就能掌握。
一、[视觉残留原理] 反射到我们人眼的光影要在视觉中保留一段短暂的时间才会消失。
1.观察下面关于视觉残留(persistence of vision)的实验:两盏小灯相距1-2米远,放置在一个黑暗的房间内。
让这两盏小灯以缓慢的速率交替点亮和熄灭。观察者看到的是两盏小灯分别点亮和熄灭。
2.让这两盏小灯以25-40毫秒的时间间隔交替点亮和熄灭。观察者看到的是一盏小灯在两个位置之间跳来跳去,而不是两盏小灯分别点亮和熄灭。
什么是动画?
英国动画大师约翰·海勒斯(John Halas)对动画有一个精辟的描述:“动作的变化是动画的本质”。动画由很多内容连续但各不相同的画面组成。由于每幅画面中的物体位置和形态不同,在连续观看时,给人以活动的感觉。
动画利用了人类眼睛的“视觉滞留效应”。人在看物体时,物体在大脑视觉神经中的停留时间约为1124s。如果每秒更替24个画面或更多的画面,那么,前一个画面在人脑中消失之前,下一个画面就进入人脑,从而形成连续的影像。
随着动画的发展,除了动作的变化,还发展出颜色的变化、材料质地的变化、光线强弱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赋予了动画新的本质。
二、[动画原理] 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艺术.实现由静止到动态,主要是靠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利用人的这种视觉生理特性可制作出具有高度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动画影片.
动画制作过程
动画的制作是相当艰巨的工程,也是十分耗费时间和金钱的工程。在动画制作中,往往不能像拍摄实景电影那样,先拍摄大量胶片,然后在后期制作中剪掉不需要的部分。而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要事先准确地策划好每一个动作的时间、画面数,实施时就不会出现多余的画面,以此来避免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三、[电脑动画的分类] 电脑动画就动画性质而言,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帧动画,另一类是矢量动画。如果按照动画的表现形式分类,则可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和变形动画三大类。所谓帧动画,是指构成动画的基本单位是帧,一部动画片由很多帧组成。帧动画借鉴传统动画的概念,每帧的内容不同,当连续演播时,形成动画视觉效果。制作帧动画的工作量非常大,电脑特有的自动动画功能只能解决移动、旋转等基本动作过程,不能解决关键帧问题。帧动画主要用在传统动画片的制作、广告片的制作,以及电影特技的制作方面。
矢量动画是经过电脑计算而生成的动画,主要表现为变换的图形、线条和文字,其画面只有二帧。矢量动画通常采用编程方式制作,也有某些工具软件用于制作矢量动画的。
二维动画又叫“平面动画”,具有非常灵活的表现手段、强烈的表现力和良好的视觉效果。二维动画的特点是:运用传统动画的基本概念,在平面上构成动画的基本动作。并且在保持传统动画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发挥电脑处理的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
三维动画又叫“空间动画”,主要表现三维的动画主体和背景。三维动画的特点是:动画主体的三维造型是经过计算得到的,无须画出物体在旋转和翻滚时的各个面。三维动画的加工和后期制作往往采用二维动画软件完成,三维动画不能产生真正的三维视觉效果。
变形动画属于平面动画,其显著特点是:通过计算,把变形参考点和颜色有序地重新排列,形成变形效果。变形动画所产生的效果令人吃惊,可随意把一个物体变成另一个物体,具有非常引人的视觉效果。变形动画主要用于影视人物、场景变换,特技处理、描述某个缓慢变化的过程等场合。
四、构成电脑动画的素材分类;
电脑动画的素材可分为:文本、图象、视频、声音等
文本素村 可通过录入和扫描获取,主要用于动画的提示、说明、转场等
图象素材 一般复杂点阵图象或通过扫描获取,简单图象或矢量图象可通过图象设计软件如PS制作 视频素材 可使用摄像机录制再导入电脑中,或者在其它的影视作品中用相应的软件截取
声音素材 根据需要,使用麦克风进行录制 [练习] 录入一段文字,网上搜寻风、雨的图象,搜寻世博会吉祥物的视频
第二课时:FLASH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1、了解flash动画设计的基本理念,能够根据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利用flash工具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掌握flash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选取、椭圆、矩形、刷子、颜料桶。教学过程
平时我们只要上网或看电视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FLASH动画,比如FLASH广告,FLASH MTV,FLASH影片,还有FLASH游戏、FLASH网站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现在比较热门的动画制作软件:FLASH,在学习之前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个FLASH作品。(欣赏FLASH)[FLASH界面组成] 打开FLASH软件,观察一下它的界面组成:菜单栏、时间轴、工具箱、舞台、工作区、动作、帮助面板、属性栏、面板
Flash5中文版的基本工作环境 舞台(Stage)就是工作区,最主要的可编辑区域。在这里可以直接绘图,或者导入外部图形文件进行安排编辑,再把各个独立的帧合成在一起,以生成电影作品。时间轴窗口(Timeline)用它可以调整电影的播放速度,并把不同的图形作品放在不同图层的相应帧里,以安排电影内容播放的顺序。绘图工具栏(Drawing Toolbar)放置了可供图形和文本编辑的各种工具,用这些工具可以绘图,选取,喷涂,修改以及编排文字,还有些工具可以改变查看工作区的方式。在选择了某一工具时,其所对应的修改器(Modifier)也会在工具条下面的位置出现,修改器的作用是改变相应工具对图形处理的效果。
4符号库窗口(Library Window)用以存放可以重复使用的称为符号的元素。符号的类型包括有图片(Graphics),按钮(Button)和电影片断(Movie Clip)。其调用的快捷键为Ctrl-L。其它窗口 [FLASH工具箱的学习] FLASH工具箱中有很多绘图工具,我们来看下它们的用法:
Flash 5绘图工具
名称:箭头工具
作用:1.选择、移动线条、色块、符号等;
2.对线条进行整形;例子 注意:选择的同时按住Shift键可以选择多个对象
名称:直线工具 作用:画直线;按住Shift 键可作出水平、竖直、45度的直线
名称:贝赛尔曲线工具 作用:创建路径、不规则 形状
注意:可以创建/删除节点 名称:椭圆工具
作用:画圆/椭圆 名称:铅笔工具
作用:画任意形状线条 注意:三种模式;
名称:墨水瓶工具
作用:修改线条属性 名称:吸管工具
名称:选择工具
作用:直接编辑对象的关键 点以得到理准确的图形
名称:套索工具
作用:自由选取不规则区域; 通常用于去掉图形的背景使之透明。注意:三个修正项; 名称:文本工具
作用:创建和修饰文字 名称:矩形工具
作用:画矩形/正方形 名称:刷子工具
作用:模仿多种笔的效果;填色。注意:五种填色模式; 名称:油漆桶工具
作用:填充封闭区域 名称:橡皮工具
作用:获取线条/色块属性 作用:擦除线条/色块
1.画直线
1、画任意角度的直线。方法:使用工具。
2、画固定角度的(水平、垂直、45°角)直线。方法:按住Shift键同时画线。
3、改变直线的位置。方法一:使用上,释放鼠标。方法二:使用
工具,选中直线并拖动到新位置
工具,选中直线,然后在“信息”面板中输入X、Y坐标值,并按回车键确认。此方法常用于精确定位。
图2.2-1A 信息面板
图2.2-1B 转换面板
4、改变直线的角度。方法一:使用方法二:使用
工具,直接拖动直线的某一端。工具,选中直线,然后在“转换”面板中输入旋转角度值,并按回车键确认。此方法常用于精确定位。
5、变直线的线型、线宽、颜色。使用
工具,选中直线,然后在“描绘”面板中选取一种线型,并调整线宽和颜色。
图2.2-1C描绘面板
6、直线变曲线。方法:选取
工具,将鼠标移到直线附近,当鼠标指针变成带弧线箭头形状时,按住并拖动鼠标,直线将变成曲线,释放鼠标。
7、直线变折线。方法:选取
工具,将鼠标移到直线附近,当鼠标指针变成带弧线箭头形状时,按住Ctrl键并拖动鼠标,直线将变成折线,释放鼠标。
【综合运用】:1:利用画线工具
画一个如图所示的立方体。
要求:
1、练习直线画法。
2、学会用标 尺、网格来确定位置。
3、按Shift键同时选择多条直线。
4、改变线型。
2:利用画线工具画一个如图所示的三角形。
要求:
1、练习直线画法。
2、学会用标尺、网格来确定位置。
3、掌握贴紧对象、复制并应用转换、删除多余线段、组合等操作。
4、输入简单文字 2.画椭圆(Oval)、画矩形(Rectangle)
【综合运用】 1:利用椭圆工具
画一个如图所示的图形。
要求:
1、练习椭圆、正圆画法。
2、使用标尺、网格来确定位置。
3、旋转、复制并应用转换。
4、填充图形
2:利用矩形工具[课堂练习] 试完成以下练习:
叶子 西瓜 蘑菇 渐变色 铅笔 花 鱼 月夜
画一个矩形,然后将其变形为如图所示的碗形。
第三课时:逐帧动画的创作,特殊文字效果 教学目的:
1.了解FLASH中的层、帧、组件的性质和对应关系 2.制作一个简单的逐帧动画。3.学会制作特殊文字 教学过程
每一种动画都遵循下面的5个标准流程:(1)布置舞台(尺寸大小、背景颜色等)(2)寻找演员(绘制元件、导入元件等)(3)编辑剧本(构思剧本,制作动画过程)(4)存储文件(5)发布文件
一、几个概念
时间轴:时间轴是Flash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用它可以查看每一帧的情况,调整动画播放的速度,安排帧的内容,改变帧与帧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不同的动画效果。
组件:组件相当于舞台上的演员,根据性质又分为三类:影片剪辑、按钮和静态图象
图层:一个场景可分为多个图层,图层相当于舞台的深度,越上层的图层所处的位置越靠观众,越后的图层越远离观众。图层分为普通图层,用于组件的的活动,另外像遮罩层,引导层等特殊图层用来制作特殊的动画。
帧的概念:组成时间轴的单位,动画播放的速度。如12帧/秒的播放速度,120帧就可以理解为10秒钟的时间。
空白关键帧:当前帧没有内容的画面,它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白色的小圆圈表示。
关键帧:当前帧上有内容的画面,它在时间轴上用一个黑色的小圆圈表示。
二、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
1.在网上搜索一个人物行走的GIF动画,导入到FLASH中,名字为 xz01-xz09 2. 单击第1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1,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均设为250。.3. 单击第2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2,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均设为250。
4. 单击第3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3,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均设为250。
5. 单击第4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4,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均设为250。
6. 单击第5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5,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均设为250。
7.单击第6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6,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均设为250。
8. 单击第7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7,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均设为250。
9. 单击第8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8,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 均设为250。
10. 单击第9帧,从库中拖入图形元件:xz09,并在“属性”面板中将其X、Y坐标均设为250。
11.发布、测试。方法:控制>>测试影片(快捷键 Ctrl+Enter)。
三、存储文件:
菜单“文件”中的“保存”,保存后的文件扩展名为.fla
四、发布文件:
菜单“文件”中的“发布”,注意发布前应先进行“发布设置”,因为在FLASH中可以发布成多种文件类型。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发布成FLASH影片文件,其扩展名为.swf 补充说明:.fla 源文件(可以再编辑修改)
.swf flash作品(不能修改,直接播放)
五、特殊文字制作
一、点框文字 制作步骤:
1、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
2、将文字使用“分离”。
3、再将每个分离的文字使用“分离”,即直到文字被选中时呈现点型。
4、使用“墨水瓶”工具,设置线型为“点型”,设置线的颜色(注意务必使用与文字颜色不同的一种颜色),用鼠标单击文字。
5、所有文字的边线勾勒完毕后,用选取工具选取文字内心,并删除。
二、彩虹文字 制作步骤:
1、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
2、将文字使用“分离”,(分离二次)。
3、选择填充颜色,再用颜料筒单击文字即可。
三、彩图文字 制作步骤:
1、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
2、将文字使用“分离”。
3、选择填充类型为“图片”,图片填充有二类。
4、再用墨水瓶工具勾勒边缘。
5、将边缘线条转化为填充。
6、“修改”--“形状”--“柔化填充边缘”。
[课堂练习] 制作一个简单的逐帧动画、制作一个特殊FLASH文字
第四课时:动作补间动画制作 教学目的:
1.学会制作元件、加深对元件的理解。
2. 熟悉动作补间动画,掌握关键帧、元件、动画补间动画的过程;
[教学过程] 首先对几个概念进行讲解:
动作补间动画——在Flash里,这种先确定一段动画首尾两帧画面中对象的位置,然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这两帧之间画面的动画。
元件——是指可以重复使用的对象,分为图形元件、按钮元件和影片剪辑元件。
实例——元件在舞台中的实际应用称为实例。把元件从“库”面板里拖到舞台上时,就创建了该元件的一个实例。
动作补间动画的基本制作过程:
先绘制或导入对象,再把它转换成图形元件,然后确定对象运动前的画面(关键帧);再在“时间轴”面板上选定下一关键帧的位置,在这个关键帧中,利用工具箱中的工具改变对象的大小、位置和角度等属性;再次,执行“插入→创建补间动画”命令或选定“属性”面板中的“动作”补间,生成前后两个关键帧之间的补间动画。
教师操作讲解: 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A:自绘矢量图形,做使圆滚动的动画
1、制作一个从左到右滚动的圆。
2、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使圆从大变小。
3、使圆变颜色。
4、使圆变消失。
5、将这些操作连贯起来。形成60帧的完整动画 ————不能将动作补间简单理解成位移
B:导入保存的图片,做图片移动的动画
在Flash窗口中绘制起始帧和结束帧的画面,也可以在起始帧和结束帧中导入已有的图片。确定起始关键帧的画面后,在下一个关键帧中利用工具箱中的工具改变对象的大小、位置和角度等属性,然后动作补间,生成两个关键帧之间的补间动画。
教师演示
1、导入图片
第一步:启动Flash,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出现“创建新元件”对话框时,在名称中输入适当的元件名“小女孩”,在行为栏中选定“图形”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元件编辑状态。
第二步:执行“文件→导入”命令,出现“导入”对话框后,打开保存图片的文件夹,选定要导入的图片文件,然后单击“打开”按钮。这时,元件编辑区中会显示出导入的图片。
2、制作动画
制作图片从舞台的左上角进入,沿对角线运动到舞台的右下角,然后再从右下角移出的动画。
第一步:单击“场景1”图标,进入场景编辑状态。
第二步:执行“窗口→库”命令,打开“库”面板,在“库”面板中单击“小女孩”图形元件名,然后把“小女孩”元件拖到舞台中。
第三步:把指针指向图片后拖动,把它拖至舞台左上角以外的灰色区域,作为动画的起始点。
第四步:单击“时间轴”面板中的第30帧,然后插入关键帧。
第五步:把“小女孩”图片拖至舞台右下角以外的灰色区域,作为动画的结束点。
第六步:单击“时间轴”面板上的第1帧,执行“插入→创建补间动画”命令,在1~30帧之间创建补间动画。
第七步:执行“控制→播放”命令(或敲回车键),播放动画,可以看到“小女孩”图片从左上角进入舞台,然后从右下角移出舞台。
第八步: 保存文件为“小女孩.fla”
[课堂练习] 制作一个二球相撞的动作补间动画
第五课 形状补间动画
教学目的:
1、创建矢量图形
2、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3、将文字转变为形状
4、用混色器设置颜色 [教学过程] 形状补间动画是Flash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它,你可以变幻出各种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变形效果。
本节从形状补间动画基本概念入手,带你认识形状补间动画在时间帧上的表现,了解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学会应用“形状提示”让图形的形变自然流畅,最后,提供了二个实例练手,帮助你更深地理解形状补间动画。
1.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1)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
在Flash的时间帧面板上,在一个时间点(关键帧)绘制一个形状,然后在另一个时间点(关键帧)更改该形状或绘制另一个形状,Flash 根据二者之间的帧的值或形状来创建的动画被称为“形状补间动画”。
(2)构成形状补间动画的元素
形状补间动画可以实现两个图形之间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的相互变化,其变形的灵活性介于逐帧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二者之间,使用的元素多为用鼠标或压感笔绘制出的形状,如果使用图形元件、按钮、文字,则必先“打散”再变形。
(3)形状补间动画在时间帧面板上的表现
形状补间动画建好后,时间帧面板的背景色变为淡绿色,在起始帧和结束帧之间有一个长长的箭头,(4)创建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
在时间轴面板上动画开始播放的地方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要开始变形的形状,一般一帧中以一个对象为好,在动画结束处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要变成的形状,再单击开始帧,在【属性】面板上单击【补间】旁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形状】,此时,时间轴上的变化如图3-3-1所示,一个形状补间动画就创建完毕。
形状补间动画的【属性】面板上只有二个参数:(1)“简单”选项
在“0”边有个滑动拉杆按钮,单击后上下拉动滑杆或填入具体的数值,形状补间 动画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1到-100 的负值之间,动画运动的速度从慢到快,朝运动结束的方向加速度补间。
在1 到 100 的正值之间,动画运动的速度从快到慢,朝运动结束的方向减慢补间。默认情况下,补间帧之间的变化速率是不变的。(2)“混合”选项
“混合”选项中有二项供选择:
“角形”选项:创建的动画中间形状会保留有明显的角和直线,适合于具有锐化转角和直线的混合形状。
“分布式”选项:创建的动画中间形状比较平滑和不规则。至此,“形状补间动画”的相关知识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下面动手个实例,体会一下形状补间动画的奇妙。
教学实例:庆祝国庆
制作步骤
1、创建新文档
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在弹出的面板中选择【常规】|【Flash文档】
选项后,点击【确定】按钮,新建一个影片文档,在【属性】面板上设置文件大小为400*330象素,【背景色】为白色,图3-3-5 文档属性
2、创建背景图层
执行【文件】|【导入到场景】命令,将本实例中名为“节日夜空.jpg”图片导入到场景中,在第80帧处按下F5,加普通帧。
3、创建灯笼形状
画灯笼,执行【窗口】|【设计面板】|【混色器】命令,打开混色器面板,设置混色器面板的各项参数。
选择工具栏上的椭圆工具,去掉边线,在场景中画一个椭圆做灯笼的主体,大小为65*40象素。接着我们来画灯笼上下的边,打开【混色器】面板,设置参数。
选择工具栏上的矩形工具,去掉边线,画一个矩形,大小为30*10象素,复制这个矩形,分别放在灯笼的上下方,再画一个小的矩形,长宽为7*10象素,作为灯笼上面的提手。
最后用直线工具 在灯笼的下面画几条黄色线条做灯笼穗,一个漂亮的灯笼就画好了。(为了能清楚的显示灯笼,可暂时将背景色改为蓝色)。
4、复制粘贴四个灯笼
复制刚画好的灯笼,新建三个图层,在每个图层中粘贴一个灯笼,调整灯笼的位置,使其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场景中。
在第20、40帧处为各图层添加关键帧,放置错落有致的灯笼
5、把文字转为形状取代灯笼
选取第一个灯笼,在第40帧处用文字“庆”取代灯笼,文字的的【属性】面板上的参数:【文本类型】为静态文本,【字体】为隶书,【字体大小】为60,【颜色】为红色。
对“庆”字执行【修改】|【分散】命令,把文字转为形状。依照以上步骤,在第40帧处的相应图层上依次用“祝”、“国”、“庆”三个字取代另外三个灯笼,并执行【分散】操作,6、设置文字形状到灯笼形状的转变。
在“灯笼”各图层的第60帧及80帧处,分别添加关键帧,现在,在80帧处各“灯笼”图层中的内容为“文字图形”,应该把它们换成“灯笼”。
具体办法可以分别选择第20帧中的“灯笼”图形,再一个个“粘贴”进第80帧中,当然,你先应该清除第80帧处4个“灯笼”图层中的内容!
7、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在“灯笼”各图层的第20、60帧处单击帧,在【属性】面板上单击【补间】旁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形状】,建立形状补间动画.[课堂练习] 模拟教师操作,制作灯笼转字的动作补间动画
第六课 引导层动画制作
教学目的:
1、了解动画中路径的概念
2、掌握引导图层的概念和建立的基本方法
3、了解引导动画及引导层动画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动画中的路径
在动作补间动画的学习中,动作补间动画都是使运动对象沿直线运动,但有时我们需要按照某一特定的路线进行运动,比如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动画,就不能让地球直线移动,我们能否让地球沿某一特定路径运动呢?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近圆的椭圆,我们把这个就看做是一个路线(路径),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月球绕着地球沿着椭圆轨道运动的动画来学习引导层动画制作。
二、引导层
引导图层就是设定运动对象运动的某一路径(路线),在引导层中画好运动路径,在被引导层(引导层的下一层)中使运动物体与路径相吸附在一起(用鼠标点中运动物体的中心移动)。
三、制作引导层动画。
1、制作组件:A:把文档属性背景设为黑色 B:做一个圆球,把它转换为组件,制作成太阳的组件 C:再增一个图层做一个稍小的球作为“地球”,并把它转换成图形组件。
2、添加引导图层,构造引导图形
A:插入图层,绘制一椭圆曲线(运用椭圆工具,在绘图区中绘制一个椭圆,将颜色区域剪切,余下的边缘曲线即为我们构造的物体运动的路径)。
B:设置起始位置:若要物体沿某一特定路径运动,就要找到起始和结束位置,我们现在给出的这一椭圆封闭曲线,要想在封闭的曲线上找到起点和终点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在某一部位擦除一点使之断开
C:在地球层,将地球实例放到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使用吸附),设置帧动画的方式为移动。
D:构建的路径在输出的影片中没有看见(引导图层的内容在输出的影片中是隐藏的),如果需要路径,在最底层绘制一个相同的椭圆路径)。
小结:引导层动画的实质还是动作补间动画,要移动的图层(地球层)仍然是一个从起点帧到结束帧的动作补间,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套入了一个路径,使动画的轨迹由直线转为了沿路径前进。
[课堂练习]
制作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引导层动画
第七课 学习制作遮罩动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Flash中遮罩的含义及原理;
2、使学生学会遮罩图层的建立和遮罩效果的实现方法;
3、使学生学会在排序面板中对对象进行排序;
4、学会分析他人的Flash作品并学习其中使用的技术、技巧
5、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创新精神。教学过程:
先展示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后部分学生的优秀Flash作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利用Flash中的遮罩效果制作更完美的动画效果。目标一:简单的Flash遮罩效果动画的实现
1、教师演示范例1“文字遮罩”的制作过程,并介绍“遮罩层”与“被遮层”的概念、引入“遮罩”的原理。
原理:遮罩是flash基本动画之一,并且它的效果最漂亮。其基本原理就是用一层遮住另外一层,产生特殊的效果,它类似于Photoshop和fireworks中的遮罩。要产生遮罩,至少要有两层,上层盖下层,上层决定看到的形状,下层决定看到的内容。
目标二: “探照灯”实例演示制作
1、教师演示范例1“探照灯”的制作过程
先导入一幅图,放入场景中心,将此层做为被遮罩层。
接着新建一图层,在图层中输入文字“三原县职教中心”,设置好字体字号,然后在新建的图层上右击选择 “遮罩”。
试试改文字的颜色、透明度等色彩效果,看对遮罩有无影响。(实验证明:遮罩层仅仅改造遮罩效果的形状,遮罩层的颜色不会对遮罩效果产生任何影响)。
2、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动画中,如果改变两层的顺序,再利用“遮罩”效果,制作出的动画会有什么改变? 目标三:“双探照灯”实例演示制作
1、教师演示范例3“双探照灯”的制作过程。
一个遮罩不仅可以遮罩一个图层,而且可以遮罩多个图层,只要我们再增加一个被遮罩层,在新增的图层中做一个蓝色实心图从右向左运动的运动动画,就轻易的实现了双探照灯的效果。目标四:“放大镜”实例演示制作
1、教师演示范例4“放大镜”的制作过程。
要实现放大镜效果,其实我们是用一个实心圆(有填充色)做为遮罩层。而用一幅画做为被遮罩层,遮罩层仍然是一个从左至右运动的圆的运动动画,以表现放大镜仔细观察这幅画的效果。但仅仅如此还不行,因为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放大镜所处的画面。其余地方的画面也应显示出来,不过比例要小一点,亮度要小一点。所以我们必须还添加一普通层,这层位于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下面,将被遮罩层的那幅画复制后粘贴于本层,并用缩放工具适当缩放图的大小。
最后,在遮罩层的上方,新建一层绘制放大镜的手柄,让它和遮罩层一起运动,就可以看到放大镜的效果了。
[课堂练习]
【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字体大小10-26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08-10
信息技术学期教学总结07-03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10-17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10-09
信息技术学科期末教学总结10-2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反思07-19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工作计划07-23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07-13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