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

2024-08-14

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共8篇)

1.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 篇一

吐尔洪乡小学“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形象”

自查报告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最崇高圣洁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学校结合富教党字〔2012〕13号《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形象”活动的通知》,在全校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根据方案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校工作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师德规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第一、二阶段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对我校“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形象”检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充分组织准备。我校于5月2日召开学校领导组会议,学习了富教党字〔2012〕13号文件,研究部署整个活动。为确保“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形象”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立了以校长穆拉力为组长,副校长哈勒木汗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组织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进行了明确分工。5月4日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参加的“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形象”活动动员会议,会上穆拉力校长传达了富教党字〔2012〕13号文件的精神,初步部署活动、开展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布置。

二、根据我校“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形象”的要求,全校34位教师均签订了《吐尔洪乡小学教师“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形象”承诺书》,并由学校审核后统一归档。集中学习,学校统一内容统一时间,有计划有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了规定的篇目,每次学习有记录,有笔记,有心得。每位教师均结合自己思想现状和工作实际写出了学习心得。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宣传氛围浓厚。为了营造全校师德师风建设舆论氛围,学校开辟了师德师风建设专栏,及时宣传和报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并制订了《吐尔洪乡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职工言行规范十不准》。整个动员学习阶段,我校宣传氛围浓厚。

四、对照剖析深刻、查摆问题实在。针对我校个别教师时有体罚学生事件,认真组织教师对照自身的实际和工作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思,认真撰写师德师风个人剖析报告,查摆师德师风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扬长避短。为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做好充分准备。学校师德师风领导组对查摆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认真撰写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检查分析报告。找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整改提高积累足够的素材、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立足点就在于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自觉性。把宣传学习和教育活动贯彻始终,通过深入有效的学习教育,使广大教职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调研、教师自我剖析和教师集体讨论等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查摆分析,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师德师风建设是个永恒的主题,应该持续发展。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很好的,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安心讲台,乐于清贫,忠诚教育,确实可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痛定思过,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对师德建设认识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考试成绩优秀就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2、个别教师在家校联系上做得不够,强调学校教育,不注重与家长沟通,造成教育效果低下。

3、个别教师懒惰,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不喜欢动脑;不喜欢动手,常规工作没有很好完成。

4、个别教师上课接打手机,教态不正,偏离了为人师表的高大形象。

5、个别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耐心地教育,而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6、个别教师工作作风松散,办事不讲原则,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质量不高。

7、教师之间缺乏团结合作意识,个别教师对对学校政策缺乏理解与配合。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上的形象,使教育行风日渐低下。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道德、有修养、讲诚信、守公德的有用人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改革开发的现代化建设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八、针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如下:

一、主体方向

1、健全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有关的学习活动,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勤劳苦钻,精益求益。

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二、个体方向

1、爱岗敬业。只有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才能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育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2、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严谨治学。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当学生有进步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指出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对学生要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节假日可以把留守儿童带回家和他们一起过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家的温暖。

5、尊重家长。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只有和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

6、廉洁从教。身为教师,要廉洁从教。对家长、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拒绝请客送礼。

吐尔洪乡小学 2012年5月23日

2.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 篇二

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实践关系到孩子的未来, 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希望, 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果,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强盛。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基础, 也是千家万户关注的焦点和投入的重点。努力办好中小学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能够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则是家庭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必要性, 确立了中小学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法律地位。《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 “重视家庭教育,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 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 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这为中小学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明确了任务和工作内容。《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要求, 即“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宣传实践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持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确保儿童家长每年至少接受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参加两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研究, 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近些年来,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错位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教子难”现象。特别是一部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关于亲子情感与行为的困惑日益严重, 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受到严重挑战, 给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严重影响。因此, 努力办好家长学校, 增强家庭教育实效, 满足家长需求, 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家庭教育研究部门和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而家长学校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信息服务、活动组织等指导活动, 以科学的方法帮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所以, 提高对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 对于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尤为重要。

一、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基本能力

1. 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应该热心于家庭教育事业, 具有高度责任感;熟悉家庭教育业务;积极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 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帮助家长加强自身修养,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因此, 能够愉快地胜任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教师, 必须具有如下素质:

(1) 热心于家庭教育事业, 具有高度责任感。对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具有高度的认识, 关心不同时期、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的差异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愿意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看做是对社会公益的一种无私奉献。

(2) 掌握家庭教育相关知识。作为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教师, 应该是一种特殊专业的教师。它需要具备多种知识和能力, 如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法学、人际关系学等多学科知识, 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工作, 注重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 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实践经验丰富。

(3) 注意学习党和国家以及省、市有关教育, 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并对家长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工作, 使家长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动态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能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儿童的合法权益和家庭教育的行为需要法律、法规的维护和规范。在当今社会中, 法律、法规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家庭以及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受到法律规范。

(4) 能够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 帮助其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5) 能通过家长学校教学, 并结合学校教育、社区教育, 促进家长提升自身修养,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是家庭教育问题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 也可以说是一种解决教育问题的智慧。

(1) 家庭教育指导的“诊断”能力, 是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家长的咨询) , 能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 理清问题的脉络, 分清主次矛盾, 找出原因。

(2) 家庭教育指导的“治疗”能力, 是指在对问题的观察、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科学对策的能力, 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能够做到“对症下药”, 指导家长掌握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另外, 亲和力、协调力、说服力也都是不能缺少的能力。具备这些基本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历练, 更需要接受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

二、当前大连市家长学校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

大连市的中小学家长学校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是为推进“三结合”教育的发展而兴起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 家长学校也迅速发展起来。现在, 城乡中小学已经普遍创办了家长学校,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全市加大了对家长学校工作的管理力度, 家长学校工作已经步入规范、科学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其中, 指导教师作出了重要贡献, 队伍的整体能力也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新特征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孩子的思想道德、心理状况以及学习状态的新特点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的同时, 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家庭教育如何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完成新任务, 是大连市中小学家长学校的指导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因此, 必须从指导教师队伍的构成、人员的基本素质等方面入手, 确定相应的对策, 采取有力的措施,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1. 群体构成情况

大连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指导教师队伍主要由以下三部分人员构成:

一是由中小学家长学校的管理人员、班主任所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 共13675人, 这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体;加上由中小学家长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的具有一定家庭教育知识和指导能力的“五老”人员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优秀家长以及社会有关单位的代表, 共1021人, 这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是由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优秀教师等所组成的市、区 (市) 县中小学家长学校讲师团, 共52人, 专门从事区域家庭教育指导或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三是所属城区的社区教育学院中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 共46人, 主要从社区工作的角度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2.人员结构状况

作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体, 中小学家长学校的管理人员、班主任所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人数, 占指导教师总数的92.44%, 因此, 在调查统计过程中, 将他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 年龄结构:35周岁及以下教师, 占35.9%, 未婚或子女处于幼儿园阶段, 这一部分教师对于开展中小学家庭教育缺乏亲身实践;36~50周岁教师, 占57.3%, 已婚有子女, 且子女多处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 这一部分教师对开展家庭教育有更为深刻的实践认识;51周岁以上教师, 占6.8%, 子女多已进入高校学习或进入社会参加工作, 这一部分教师对子女在中小学时期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形式、效果有丰富经验, 感受颇深。

(2) 工作年限:在中小学家长学校的工作人员中, 从事管理、教育指导不满三年, 即没有经历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的占16.7%;从事管理、教育指导在三年至五年, 即基本经历了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个全过程的占33.1%;从事管理、教育指导在五年以上的, 即经历了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个或多个全过程的占50.2%。

(3) 专业知识状况:在中小学家长学校的工作人员中, 有91.4%的人员毕业于师范院校, 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 部分选修了法学概论等课程, 但由于从事教育工作后, 基本上是以学科教学为主, 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知识运用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较少, 因此专业知识被逐渐淡化。

(4) 认知程度:在中小学家长学校的工作人员中, 52.4%的人能够基本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将指导教师工作等同于班主任工作, 认为只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就可以的, 占41.5%;还有6.1%的人认为家长学校的工作就是参与学校管理的家长委员会。

3. 工作开展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可以发现, 家长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家长对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不同的认知。

(1) 学生家长对中小学家长学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在70%~80%不等, 比较满意的是能够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不足之处是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有时多侧重学校或班级的事务而忽略了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题;兼职教师队伍的家庭教育指导满意度在90%以上, 主要在于“五老”人员自身的个人魅力、影响力使培训指导产生较高的信服度, 优秀家长培养成才子女的经验值得借鉴, 有关单位关于安全、交通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2) 学生家长对中小学家长学校讲师团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在90%以上, 是因为讲师团成员以自身丰富的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广博的家庭教育理论和为人父母的深刻感受、典型案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精彩专题讲座,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 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但由于专题讲座仅仅是对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 常深度有余而广度不足。

(3) 学生家长对社区教育学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在85%以上, 是因为社区教育学院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能够注意加强同社会各方力量的横向联系, 提高社会各方参与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使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能够针对千差万别的家庭情况进行分别指导。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应当进一步加强同中小学学校的密切合作, 经常、及时地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分析交流, 请他们就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使其积极参与到家长学校的活动中来。

三、建设适应大连市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教师队伍的对策

大连市的家庭教育事业在全面贯彻国家、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辽宁省家长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过程中, 要着力推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家庭教育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大连市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促进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 加强中小学家长学校专职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

由中小学管理人员、班主任所组成的专职指导教师队伍是家长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体。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和培养是家长学校能够取得良好办学成效的基本保证。

(1) 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对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将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整体培训计划, 充分发挥师范院校、教育学院、进修学校和专业机构的作用, 有计划地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定期进行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一,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理论支撑。明确培训目标, 创新培训模式, 讲求培训质量和效益。同时, 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长学校的管理等有关内容写进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所进修的相关教材中。

(2) 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应列入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内容范围。

(3) 学校应积极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加强专业学习, 努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4) 师范院校应把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有关内容纳入教育学实际教学中, 增加“学校与家庭”“班主任工作”等相关章节;或者单独设为公共必修课及选修课程, 让所有的师范院校学生能够接触和储备一定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或者开设家庭教育指导专业, 专门培养家庭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家庭教育专业指导人员。

(5) 把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情况作为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中小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 对成绩卓著者进行奖励。

社区教育学院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 基本来源于中小学, 他们的培训、培养和评估考核可按照中小学家长学校专职指导教师的要求来进行。

2.做好中小学家长学校兼职指导教师的遴选和聘任工作

兼职指导教师是中小学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主要包括由家长学校聘请的具有一定家庭教育知识和指导能力, 并定期为家长开展指导服务的“五老”人员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优秀家长和社会有关单位的代表, 以及由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优秀教师等所组成的市及区 (市) 县中小学家长学校讲师团。聘任兼职指导教师应严格根据聘任标准和遴选程序来进行。

(1) 聘任标准

作为中小学家长学校兼职指导教师应该热爱家庭教育事业, 能够积极投身于家长学校工作, 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宣传普及“为国教子, 以德育人”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 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服务, 引导家长“争做合格家长, 培养合格人才”;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活动, 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家庭教育实践, 在家长学校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 遴选程序

市、区 (市) 县和中小学的兼职教师 (讲师团成员) , 首先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初步拟定人选, 然后根据聘任标准进行实际考核和评议, 最后确定聘任人员并正式颁发聘任书, 同时将聘任人员名单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学校工作指导组备案。

中小学家长学校是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家长学校指导活动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精良而充足的指导教师队伍, 目的是为社会发展而服务,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指导家庭教育既要有理论的讲解, 又要有实践操作技术的传授, 还要关注家长道德和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更要有家庭文化建设的改进和人文环境的优化, 等等。当前, 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指导教师并不多, 而且能获得专业系统培训的渠道也很少, 致使家庭教育指导水平难以提高, 也使家庭教育很难真正到位。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大提高师资水平的各项措施的实施力度。

此外, 大连市教育局印发的《中小学德育规程》和《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 作为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专门机构———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大连培训基地,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培训部授权开始运行, 将对全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开展系统的培训工作。该基地由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组成主讲团队, 主要培训内容为: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家庭教育现代化理念与战略、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与理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多元智能理论;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培养、有效沟通、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完成规定课程、经考试合格后, 可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CETTIC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 (高级) 证书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颁发的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高级) 证书。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为大连市家庭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教师, 这必将加快大连市家庭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进程。

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起点和基础, 办好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 建设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则是家庭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应该热心于家庭教育事业, 具有高度责任感;熟悉家庭教育业务;积极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 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帮助家长加强自身修养,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新特征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孩子的思想道德、心理状况以及学习状态的新特点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的同时, 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家庭教育如何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完成新任务, 是家长学校指导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3.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 篇三

1 平定县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地域性 平定历史悠久,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独特性和传承性成为平定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如移穰村的龙灯舞历史悠久,群众参与广泛,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是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移穰小学把龙灯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与当地民间艺人合作,把体育、音乐、地方历史、传统工艺、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以龙灯舞的形式加以优化整合,形成特色。《阳泉日报》和《山西青年报》都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2012年移穰示范小学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特色学校”,2015年被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云教育研究院授予“第二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传承性 平定县中小学把“开展国学教育,传承经典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古文诗词精选,诵读与体验并举,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如平定四中小学部的国学经典诵读,实行班队、校队“两线”推进,将诵读、健身、娱乐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领略先贤的思想精华,感受经典的永恒魅力。

时代性 平定县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廉政文化进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板块,并把“崇廉尚洁”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知行合一教育活动。如实验小学以“仁爱儒雅我能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仁爱儒雅”的行为养成教育,将“知荣明耻,崇廉尚洁”作为“仁爱儒雅”的修身要求,结合生动的事例,通过听、看、读、抄、讲、赛等课内外活动形式,努力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领会“仁”,在情感上体验“爱”,在学识上成为“儒”,在行为上表现“雅”,从而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明是非知荣辱的能力。

校本性 多年来,平定县始终把校本课程搜集、整理、编写和开发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延伸和拓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平定县校本课程开发与时俱进,灵活创新,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发的《快乐英语》校本教材,以英语歌曲、英语绕口令和英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编排形式由易到难,既重视情景设置,又兼顾语感语境,编入班级课程表,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兴趣,体现了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截至目前为止,平定县中小学共开发开设校本课程300多门,譬如阳胜中学《走进药林寺》、马山中学《七亘大捷》、张庄中学《对联集锦》、南坪学校《面塑艺术》、娘子关坡底小学《孝礼仁义》、石门口中学《弟子规新解》、岳家庄小学《抗日英雄岳勇》、石门口西郊学校《春华秋实》等。学校将特色校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如宁艾小学的武术特色教育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极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实用性 平定县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学校书法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如立壁等学校以书法闻名全省。2003年,该校与日本奈良市佐堡太小学结为书法教育交流校以后,先后有百余篇作品漂洋过海进行交流,校园和教室遍布师生的书法作品,墨香四溢,书法艺术特色浓厚,达到了情景交融、赏心悦目的效果,传承性与实用性相得益彰。2015年3月,立璧等三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国家级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2 平定县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领导重视,扎实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平定县教育局成立了由郝建平局长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组,统筹规划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平定县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平定县校园文化建设标准》两个指导性文件;会同园林、文化等部门组建县域校园文化建设专家队伍,对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逐校逐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提炼、构建、审定并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加大投入,争取社会支持 平定县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均衡化发展和全面改薄工程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安排专项资金,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并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各中小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确保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还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多渠道筹集校园文化建设资金,吸引社会和家长积极参与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县教育局实行领导包片,科室主任蹲校,充分发挥校长和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各校都建立了校长负总责,党、团、队等组织齐抓共管,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达到了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有特色、有责任人、有时限、有成效的“七有”要求,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已经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的自觉行动。

突出亮点,打造精品 平定县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力求“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突出亮点,打造精品。例如:阳泉师专的“培养习惯,崇尚读书”文化;走出平定一中的“名人墙展”文化;河头学校的“三百年冠山书院”文化;锁簧二中的“我是最棒的”自信文化;水峪学校“互联网+作文教学”文化;平定二中的“校园食品安全”文化;理家庄学校“理家庄奋斗精神鼓舞着我”文化;张庄中学“突出尝试教育、彰显书香文化”为主题的课改文化;槐树铺小学的“尊敬师长,关爱父母”感恩文化;东关中学“实验室科学探究”文化;红育口小学的“红色山乡教师”文化;平定三中的“中国梦,我的梦”“爱国、爱乡、爱校”三爱文化;岔口中学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常家沟学校的“平定砂锅”文化;巨城小学的楼道师生书画展文化;冶西学校的“互联网+阅读”文化;冠庄学校的“平定刻花瓷”文化;东回小学的“少年官科技室”让师生感受到互联网教育带来的魅力。

注重过程,跟踪督评 平定县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学校和校级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其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教育督导综合评价当中,每学期都要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定期专项检查,发现典型,总结推广,实行奖优罚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立足长远,确保实效 平定县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手抓硬件达标,一手抓软件升级,两手一起抓,在“全、精、细、实”上下功夫,在“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升华”上做文章。各学校从实际出发,校园门厅、操场、楼道、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功能室等文化做到整体规划,科学布置,塑造出鲜明独特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呈显着学校代代相传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训等校园核心文化;在校园合理的位置设置升旗台、国旗杆,国旗鲜艳,无破损;在校园、走廊、过道、外墙壁、教室、宿舍、餐厅等地悬挂有名人画像(或从本校走出的有成就之人照片简介)、名人名言、名家字画以及学校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在校园的合适场所,建造有雕塑、碑刻、浮雕、景墙等;在校园内有实用、美观的路灯、各种提示性的标志牌和安全警示牌;在走廊、教室等场所设有便于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图书角、文体器材角、实验仪器角等,各学校精心设计橱窗、报廊等文化走廊、长廊,诗化提示牌的语言,为学生提供触手可及的引导和教育氛围;每一个楼层、每一间教室、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文化的信息,营造出让墙壁说话、给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人在其中”,这一切对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师生耳濡目染,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4.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 篇四

一、以开展活动为切入点,筑牢思想防线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进一步明确了法院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法院工作,县法院党组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经过分析研究,确定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立足自身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好纪律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找准阻碍当前法院工作和发展的症结,今年1月份,县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全院上下积极开展了“建言献策调研月”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全体法官围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法院形象,积极建言献策。调研月活动结束时,通过认真梳理归纳总结征集的意见和建议,院党组决定在全院大力开展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为重点的“法官形象年”活动。为把这一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确保达到“展示新作风,塑造新形象,开创新局面”的目标,他们根据上级法院和县委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集中时间和精力,相继开展了 “纪律作风教育整顿” 活动,“解放思想见行动、更新观念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活动,“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活动,重点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教育,以切实解决干警思想观念和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活动中,全院干警利用晚间或双休日时间集中学习了活动要求的文件和书目,每位干警都撰写了学习笔记,结合自身工作和思想实际谈了心得和体会。集中学习结束后,全院干警都参加了书面测核,测试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结果张榜公布。为让干警们亲身感受到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来的变化,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院党组带领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参观了邹平开发区和在建的邹平法院。参观后,每人都在全院干警大会上畅谈感想与打算,从而把学习活动逐步引向深入。总的来看,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基本解决了广大干警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纪律观念淡化的问题,牢固树立了司法为民的司法形象;基本解决了执法不公、办关系案的问题,牢固树立了公正执法、清廉如水的司法形象;基本解决了对当事人冷、横、硬、推的问题,牢固树立了文明、高效的司法形象;基本解决了对自己要求不高、工作不负责任的问题,树立了严谨务实和奋发向上的司法形象;基本解决了办案中不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问题,树立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形象,初步达到了开展“法官形象年”活动的目的。

二、以完善制度为着力点,形成“无缝隙”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努力探求从长效机制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裁判不公、效率不高和纪律作风不正等突出问题,是县法院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通过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他们认识到,规范干警行为,必须向管理要公正、要效益、要形象,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做到领导决策用制度推行,干警行为用制度约束,各项工作用制度考评。为此,县法院经过认真研究,力举群策群力,经过全院上下反复酝酿、讨论、修改,制定、完善了43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内容涵盖法院管理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逐步构建起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管理长效运行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审判(执行)管理方面,制定了有关审判流程管理、审判委员会工作、裁判文书制作技术要求和评比办法、办案能手评比、庭审观摩评比、执行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人事管理方面,岗位目标千分考核、法官行为规范、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法官业外活动制度、建立法官业绩档案等规章制度;行政管理方面,制定了安全保卫、卫生、考勤、请销假、车辆管理、招待费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为使这些制度落到实处,融入到每一位法官的日常行为中去,他们坚持“有制必依,施制必督,违制必究”的原则,成立了岗位目标考评委员会,下设四个考核组,专门负责监督制度的落实,定期考核和随时抽查相结合,考核和抽查情况及时通报全院,从而使广大干警都能用制度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以接受监督为支撑点,约束和规范法官行为

强化内外监督,是规范法官行为、提高法官素质、形成良好作风的重要一环。通过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县法院认识到,变被动监督为积极主动地自觉接受监督,采取全方位、多触角的监督方式,做到“内外兼修”,有利于通过规范法官行为来展示法院新形象。一是虚心纳谏,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

议。今年以来,县法院先后召开了县人大代表、行政机关负责人、民营企业家、县内金融暨大中型企业家等4个座谈会;由党组成员带队,分别走访了全县大中型企业46家,发放征求意见函170余份;单位主要负责人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工作,积极与政府联系,走访老领导。通过这些方式,既听取、了解了社会各界对做好新时期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又积极主动地接受了各方面的监督。二是切实强化信访工作。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凡查证属实的,决不姑息迁就。这样既增强了群众反映问题、帮助法院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信心。三是努力搞好内部监督。积极实行一岗双责制,年初,院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干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内部监督落到实处;进一步发挥审判监督庭职能,对当月审结的所有案件逐件评查。四是坚持自查自纠。启动了自查、双查、抽查、纠查“四查”机制,对查摆出来的问题,一个症结一张处方,一种偏差一式矫正,严格查摆、整改干警在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通过以上措施,县法院形成了和谐合作、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一些与人民法院干警纪律作风要求不相称的东西相继被剔除,坚持对人民和法律负责、慎用权力、依法办案得到认真贯彻,法院的公信度明确提高。

四、以深化改革为立足点,树立司法为民新形象

全面提升人民法院新形象,必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县法院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做到了以改革促公正,以改革树形象。一是针对群众反映诉讼中的暗箱操作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审判公开、司法透明”的理念,努力为群众诉讼提供方便。在立案时,当事人都会收到一张诉讼风险告知书,凡涉及诉讼请求不当、超过诉讼时效、不按时交纳诉讼费用、举证不能、举证超过时限、执行不能等有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都提示当事人,从而帮助当事人避免或降低了一些常见的诉讼风险和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二是为破解社会反应强烈的“执行难”问题,积极推行了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的分权改革,同时,采取邀请人大代表监督执行、邀请新闻记者跟踪执行、召开被执行人大会、开展执行会战等措施,攻克了大批疑难案、骨头案,彰显了法律尊严。三是为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开展了裁判文书评比、庭审观摩、新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集中研讨等活动,切实解决案件裁判文书和庭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审判质量。四是为提高工作效率,给群众立案提供方便,为两处人民法庭配备了远程立案系统和电子印章系统,方便了群众诉讼,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落实了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

5.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 篇五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三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形象,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以良好的作风和精神状态,实现我校教育新的跨越,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三风”建设教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我校“三风”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治理整顿为契机,不断深化“三风”建设,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与满足人民群众期盼相适应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形象。

二、总体目标

深入推进“三风”建设,通过教风建设,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塑造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形成“改革探索 求实 创新”的良好教风;通过学风建设,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激励学生发扬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形成“乐学 进取 活泼 健康”的优良学风;通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营造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我校“乐学明理 合作 求真”的良好校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教风带动学风,以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全面提升我校教育形象。

三、主要内容

(一)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为抓手,深化教风建设

坚持以教育为主导,以活动为抓手,以考评为手段,切实解决教风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强化常规管理,落实教学责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⒈强化师德师风。一是推行教师“二进”活动。进家庭,发动教师每学年到每一位学生家里进行一次家访,切实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进学生宿舍,经常性关注、关心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掌握住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通报学生在校表现。二是开展教师“四项关爱”行动。“关爱特殊学生”,对他们不嫌弃、不放弃,耐心做好帮扶、转化工作,使他们逐步走向健康成长之路;“关爱特长学生”,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和平台,充分利用兴趣小组活动,为他们创设展示一技之长的平台;“关爱留守儿童”,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掌握“留守儿童”家长的去向,现在由谁监管,家庭住址及家庭情况,帮助他们畅通亲情渠道、搭建爱心网络,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关爱特困学生”,要求教师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多给与帮助和指导,给与更多的关爱,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而影响学业。三是开展“讲、评、比”的反思自省活动。在三月份开展“忠诚履责,爱生乐教”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比赛,四月份开展师德案例评选活动,每次活动对于优秀教师和案例给予表彰奖励;在五月份举办一场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四是开展“六查六看”自查自纠和开门评教活动。一查依法执教,看有无歧视后进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法言行;二查爱岗敬业,看有无不坚守工作岗位,不认真备课,不按时上课,不批改作业等现象;三查严谨治学,看在教科研工作中有无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四查廉洁从教,看有无借职业之便谋取私利,有无收受教辅材料回扣,有无索要家长礼品、搞违规家教、私自办班等现象。五查团结协作,看是否有工作上相互推诿、不配合的现象;六查工作纪律,看工作期间有无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不良行为。在五月份开展一次以作为教师怎样看待“六查六看、五要七不准”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五是落实好教师 “五要”、“七不准”、“二统一”和“一严抓”要求。“五要”为:要加强素养,以高尚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要敬业爱生,用爱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要严谨治学,潜心钻研业务,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要因材施教,注重教学反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乐于奉献,工作踏实肯干,努力提升育人水平。“七不准”为:不准在校园内吸烟;不准在工作时间上网娱乐;不准在上课时间接听或拨打手机;不准在工作日午间饮酒;不准在校外组织有偿辅导班,从事职业化家教;不准参与有偿招生,做招生中介;不准利用职务之便强行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二统一”为:统一着装,统一佩戴胸牌。上班时间教师服装要统一,做到整齐划

一、端庄得体,对内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表率,对外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一严抓”即:严抓教育教学常规及改革要求。六是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完善师德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对师德的监管力度,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业务考核、评聘分开、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政教处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的监管和考核工作。

2.加强名师培养。实施教师培养成长计划,强练基本功;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本在我校力争培养一名县级骨干教师,两名校级骨干教师。在四月份教导处组织分层教学研讨会和组织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大讨论学习活动。六月份开展青年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优、境界高的教师队伍,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打造高效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大讨论活动,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为此教导处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实施方案,推进高效课堂的形成,在四月份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大讨论学习活动;学校领导采取推门听课制度,不定时抽查教案和作业,实行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广泛开展课堂大比武、教学反思评比、课堂技能竞赛等活动,四月份组织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研究课、引路课,五月份组织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示范课、优质课,不断提高教师基本功;加强实验技能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五月初组织科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推动教师技能的提高;合理运用我校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每课教案后写教学札记,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兄弟学校之间的听课或学术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4.狠抓校本教研。积极践行“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的专业成长理念,广泛开展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校本教研活动。六月份安排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提升教师教研教改水平;强化教师的专业培训,要求教师加强自修和学习,使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持续化、长久化。

5.加强质量监控。一是继续开展教学质量诊断。强化薄弱学科教学质量诊断工作,教研组组织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深入薄弱课堂进行学科教学诊断分析,找到适合本学科的教学、学习方式,以便使薄弱学科得到稳步提高。本学期特别加强对六年级的质量监控,实行月考制度,分析得失,不断提高。六月份组织六年级质量摸底考试及六年级复习备考研讨会。二是重视教学质量分析。抓好小学各阶段质量检测,切实抓好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努力构建层层把关的质量管理体系。

6.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完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责任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我校主要领导抓教学质量的工作机制,规范学校办学方向、办学行为、质量提高、责任追究等环节的要求,将目标责任延伸到各处室,各学科责任人。二是明确教师教育教学责任目标。学校将教育教学责任目标分解至年段、班级,并延伸到每个教师。要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把教师教学成绩作为考核、评聘晋升、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要以加强行为规范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为抓手,深化学风建设

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风建设新格局。

⒈开展主题教育。一是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通过举办“好习惯伴我行”征文大赛、文明礼仪教育、知识竞赛、手抄报评选等活动,真正使《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深入人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抓好传统纪念日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读书会、报告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三是开展“五比五促进”活动。即“比纪律,促进良好言行举止养成”,“比学习,促进良好学习方法养成”,“比成绩,促进团结互助风气养成”,“比刻苦,促进吃苦耐劳作风养成”,“比文明,促进良好精神风貌养成”等活动,五月份在学生中开展“五比五促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提高整体素质。四是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因学校地理位臵特殊,处在交通要道,又因部分学生离家较远导致诸多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四月份在学生中开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等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

⒉发挥榜样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学校结合六一活动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干部”、“文明班级”、“校园之星”;广泛开展“守法之星”“纪律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等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利用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和突出事迹,在学生中掀起“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切实发挥正面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矫正的目的,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⒊重视培优补差。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对“优秀生”各科任教师每周至少进行1次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促进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要认真研究“提优、推中、促差”的针对性措施,强化对“优秀生”、“学困生”和“特殊生”的动态化、个性化管理。要本着“低起点、慢起步、重习惯”的原则,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开学初建立和完善学困生档案,采取可行措施和方法帮助其进步。对那些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进取心不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制定学习提高目标,进行跟踪教育,做到班主任工作有计划、有记载和经验总结。三月份在学生中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开展谈心活动,经常与家长沟通情况,做到耐心教育,悉心引导,帮助后进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⒋加强德育建设。开学初,各班要根据学校德育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德育计划。要立足常规,狠抓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勤学、苦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重点培养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要加强学习习惯管理,重视习惯养成的四个环节,即形成、指导、巩固及矫正。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落实“四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要求,把好三个关键关口:把好勤奋关,养成善于质疑的学风;把好作业关,养成独立思考的学风;把好课后自学关,养成自觉学习的学风。严格落实“七要”(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要遵规守纪、文明健康上网,要刻苦学习、积极向上,要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要注重学习环节、做到乐学善学,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要爱护公用设施、爱惜庄稼、花草、树木)和“七不要”(不要顶撞长辈无礼不孝,不要盲目攀比吃穿玩乐,不要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要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不要浏览不良网站信息,不着奇装异服、佩戴首饰,不要拉帮结派、滋事打架)要求,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开展“告别陋习、走进文明”等主题教育,学校要相应制定学风督查管理制度和办法,组织、指导、检查、评定各班学风建设活动的开展,重点督查学生着装、出勤、上课、纪律、考试、活动等表现情况,并将督查结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及评优评奖挂钩。

(三)要以加强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和规范办学行为为抓手,深化校风建设 良好的校风是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校高度重视学校的校风建设工作,努力加强校风建设,促进校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1.提升服务水平。学校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的“人文”思想,努力为人民服务,进一步强化学校服务职能,创建社会满意学校。

⒉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完善校长兼课、听课制度。进一步规范校长兼课的要求,提倡校长任教学科为所聘职称学科,要求校长任教学科成绩不低于同年段同学科成绩的平均水平。校领导及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50节,参与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得少于4次。二是开展校长“四个一”活动。每学年阅读一部教育专著,撰写一篇教育管理或教学论文,参加一次各学科质量分析会,举办一次专题培训讲座。

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尤其要严格执行体育、音乐、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课时规定。二是规范招生行为。我校坚持免费就近入学原则,凡是符合入学的学生,不分成绩好坏,坚持入学就读。三是规范教学用书管理,认真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征订发行模式管理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四是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所有收费项目必须公示,未经公示的收费项目或未经学校许可的任何教师一律不得向学生收取。

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一是重视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学校从实际出发,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思考、挖掘学校已有的精神内涵,科学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在先进教学思想指导下,逐步确立和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并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追求。要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结合实际逐步形成本校特色,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基础。二是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学校根据实际及时修订、完善、补充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凸显校本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学校特色的规范有效的管理系统和制度体系。三是构建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打造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操场文化、餐厅文化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文化长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发挥校园广播、校园局域网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四是精心打造课堂文化。以“全方位学习”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进行关注学生的完整人生、幸福人生、快乐心灵的课程文化建设,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五月份组织开展“书香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努力创设“开门见书山,推窗闻书香”的文化环境。

四、组织领导 组 长:泽巴色郎 副组长:郎满措 张成刚

成 员:向静 白玛认真 杨军 各班主任及其他课任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学校政教主任张成刚同志兼任,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

五、方法步骤

“三风”建设要坚持集中活动和常年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上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三风”建设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及时召开行政会、教职工大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三风”建设集中治理整顿活动。

(二)查找问题,整改落实阶段(2012年5月中旬-7月)。深入调查研究,出台各项配套措施,查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走教风”、“吃喝风”、“玩乐风”及违规补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推销教辅文具、违规收费、有偿家教等师生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问题,认真梳理分析,找准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目标和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认真抓好落实,把整改贯穿到“三风”建设工作全过程,以整改成效提升形象,推进工作。

(三)检查评比,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8月-12月)。学校对各处室、班级三风建设进行考核检查,对开展“三风”建设集中活动自查和总结,汇总活动资料,总结典型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将定期不定期督查,并适时通报“三风”建设情况,对三风建设图形式、效果不明显的处室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工作中解决问题不力、工作推诿、工作不落实,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六、措施要求

完善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三风”建设落到实处。

(一)统一思想认识。学校高度重视“三风”建设工作,把“三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坚决杜绝图形式,走过程,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等行为。

(二)营造浓厚氛围。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利用指定“三风”宣传栏、电子屏、黑板报等媒体,宣传学校发展成果,宣传学校三风建设工作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建立督查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对教育的诉求,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聘请“三风”监督员,建立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三风”建设监督网络。通过完善教师间互相听课与评课机制,开展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活动,重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工作,实行奖优罚劣。要通过落实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值日、学生督导,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巡查与量化考核,规范学生“七要七不要”行为规范要求,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要通过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七不准”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

(四)健全考核机制。实行“三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制订“三风”建设考评细则,将“三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之中。做到每学期考核1次,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职务聘任、教师交流等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通过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和家长评议、学校总评,对教师师德进行鉴定,并存入教师个人档案。要认真听取当地党委、政府,家长,学生及社会等对学校“三风”建设情况的意见,并进行民主测评。

(五)落实奖惩机制。设立专项表彰项目,对“三风”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对当年被投诉2次以上,经查属实的教师,给予诫勉教育;对发生重大教学质量事故的教师,当考核定为不合格;对严重违反师德规定的教师,除当考核定为不合格外,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学生违反“七要七不要”要求的,根据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6.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育形象 篇六

论文摘要:军队院校在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中,学科专业建设在目标、结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物质条件等方面,都显露出与任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之间的矛盾。为理顺两者关系,我们需要着力解决教员队伍、职能定位、硬件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学科专业建设任职教育军校教育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后军队院校教育应当坚持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因此,军校教育的体制编制、办学思路、学科专业等都做了相应的调整。这几年,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中显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目前,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在适应军队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发展中,面临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是学科专业建设目标与任职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的矛盾。学历教育强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基础学科为依托,以科学和技术发展为源泉,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任职教育强调以部队建设需求为导向,以任职岗位为依据,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突出军事特色,注重实践应用,贴近岗位需求,满足作战急需。学历教育阶段,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强调专业口径要宽,军事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比较突出,与任职教育对军事职业素养和岗位任职能力的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

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任职教育教学任务的矛盾。学科专业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循序渐进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随着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分离,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学内容也随之转变,课程结构已不具备学科系统性特征,学历教育阶段的学科专业课程结构和模式难以适应新的教学任务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划分过细,造成课程设置过于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各专业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壁垒;课程结构单一,难以适应教学对象多元、来源多样、层次不一的复杂化要求;课程内容还不能适应任职岗位变化的需求,与部队建设需求脱节、滞后于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任职能力培养体系。

三是学科物质条件的功能与任职教育教学需求的矛盾。目前,部队存在的突出矛盾,一是官兵的信息化素养不高,缺乏足够的人才与智力支撑;二是训练保障建设落后,缺乏相应的环境积极探索。任职教育教学提倡设立专题式、问题式教学,围绕信息网络技术、作战环境,作战能力体系、全要素系统集成教学,需要整合学科资源,创设网络化、基地化、场景化,野战化训练环境,实现教学科研设施功能的系统集成。

二、科学筹划,理顺学科建设与任职教育的关系

任职教育院校发展中出现的以上矛盾,说到底,是任职教育院校调整发展中,学科专业建设与任职教育的关系没有理顺。

学科专业建设是院校建设的龙头,牵动院校建设的`方方面面。任职教育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是由学科专业建设的内容决定的。任职教育作为大学后的专业教育,不仅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支撑,而且相对于学历教育而言对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科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由注重构建理论体系向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转变;在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定位上,由以学术性、阐释性研究为主转变到以问题为中心的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上来;在教员队伍建设的定位上,由注重学历层次向注重任职经历转变,走出一条具有任职教育特色的学科建设路子。为此,我们需要立足信息化作战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构建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并以此确定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方向,最后再构建纳入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之中的任职教育课程体系。 三、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为解决任职教育院发展中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这些矛盾,任职教育院校要以新的训练任务规划为依据,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发展指挥类专业和应用类学科,带动学科专业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指技并举”的鲜明特色。

一是把握职能定位,突出指挥专业特色。首先,要确定指挥专业为主干,合理配置非主干课程。指挥专业所包括的主干课程和非主干课程的设置,应合理区分,科学编排,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特别是对基层指挥军官起支撑作用的主干课程,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时间搭当,以及教学力量都要加强和倾斜,以确保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是突出实践性,满足岗位任职需要。实践性是初级指挥专业的重要特性。不仅要加强学员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会组织军事训练、会组织指挥作战、会管理部队、会做思想工作”能力聚合的培养。第三,是着力磨炼学员谋略素质和身心素质。谋略素质是指挥员的核心素质,也是初级指挥员的必备素质,更是初级指挥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初级指挥院校在着力培养学员技术战术能力的同时,还应着眼于磨炼学员的谋略素质。

二是努力建成结构完善、信息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和软硬配套、先进科学的教研环境。依托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覆盖本校所有学科领域的完整、丰富的学科知识资源,建成涵盖各个培训层次各门课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和任职要求,建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块化知识单元库;加强技术升级改造,建成能够进行网上模拟演练和对抗演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适应实践教学需要,优化配有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按照一体化作战和区域化保障的要求,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训练场地,加强协作,积极寻求其他院校、科研院所和训练机构的教学实践基地支持。

三是把握任务特点,着力解决“4十1”培训模式重点难点问题。首先,是构建专业教育与任职训练有机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分流”学员已完成军事共同科目训练和军事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的学习,在课程体系建构上应以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主干,以发展性课程为延伸。课程范围和内容深度以培养任职岗位必需的关键性知识、能力为基本选择,突出高技术作战和新时期部队管理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新岗位训练。其次,是规范接口训练、任职培训有机衔接的教学流程,“分流”学员转入专业院校后,要进行接口训练,进行必要的体能、技能补差训练,同时还要进行指挥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教育。在毕业前还要实施任职培训,组织学员下部队代职实习,完成以任职能力为目标的指挥作战、组织训练、管理部队、政治工作等课题应用训练,增强学员任职适应性,实现向合格指挥军官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勇志.把握任职教育特点加强学科专业建议.海军院校教育,,(1).

[2]闻成礼.关于加强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海军后勤学报,,(1).

[3]李玉宝.军校任职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研究.空军院校教育,,(1).

[4]陶传铭.科学处理好任职教育背景下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五个关系.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2).

7.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教师形象 篇七

要肩挑振兴教育的重担, 完成塑造人类灵魂的使命, 就必须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作风建设, 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 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一、高度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营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风清气正环境,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有良好作风作保证。”

事实如此, 不论是党内、机关干部, 还是党外, 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教师, 作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可以说作风建设无论是对机关干部, 还是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 在某一个层面上来说是一脉相承的, 作风建设事关党和政府形象, 而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加强教师的作风建设, 有着更现实的教育意义。

二、“欲为人师先修礼”

教师礼仪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 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最好还是请他到角落里去, 在那里去擦鼻涕, 叫谁也不要看见他。”可见教师注重礼仪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 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身正”, 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严格按照“十严禁”的具体要求做, 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 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因此, 教师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用现代社会道德和文明的标准净化思想, 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 并带着感情去理解学生, 理解家长, 理解社会, 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感情, 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 真正把学生的利益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切实把孩子和家长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三、“欲为人师先学技”

要与时俱进, 发扬坚持不懈的学习作风。

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是各类人才的直接培养者, “师高弟子强”“名师出高徒”, 确实如此, 要想弟子强, 自己必为“高师”,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高师”, 就必须不停地学习, 不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具备坚持不懈、终身学习的学习作风, 得心应手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要用顽强的学习精神感化自己的学生, 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学习, 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位普通的木工曾经跟我说:“我每天都得看书, 了解各种家具的新款式及制作方式, 不然我早就被淘汰了。”一个普通木工明白了这一道理, 更何况我们老师呢!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既要学政治、学理论, 又要学业务、学法律、学科技, 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以这次作风建设为契机,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模范。

四、“欲为人师先尝胆”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可以说是众人皆知, 然而能这样做的人却不多见了, 其实“卧薪尝胆”所体现的是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

当今社会, 人民比较富裕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了, 贪图享受的现象严重了, 不仅是机关单位, 就是我们的学生也坐在“大树”底下遮阴, 他们过着吃穿不愁的闲适生活, 不思进取, 他们根本不知“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

作为当今社会的教师岂能视而不见呢?因此, 教师应以身作则, 先“卧薪尝胆”, 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化学生, 让学生在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后, 奋发努力, 做一个社会有用之才。

8.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 篇八

近年,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教育局又推出了“四条禁令”“四个一律,四个不让,四个提高,十个不准”等,这些举措都是针对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对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而这些问题的出现,足以表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已迫在眉睫。

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是不是这样,教师都应该有深刻的体会吧。笔者儿时的一位伙伴听老师无意间议论偷吃西瓜,过后模仿,其母表扬,锒铛入狱。

由此可见,教师个人影响的重要性:教师的工作、言行都影响着他的学生。可以说教师是学生人生的指导者。

教师的道德品行在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具有美好心灵的人,才可能使他人心灵美好。因而,教师要言行如一,发挥模范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平常人的言谈举止可能只是个人修养问题,而教师则会对学生施以影响,所以,其言行就有了与常人不同的意义。在师德修养方面,学校教师做得都很好,都能注重自身的形象,但也存在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比如:在会议室、走廊、室外、操场抽烟并将烟头随便乱扔;讲课不用普通话,在有学生在场时同事间的交流不注意分寸;上课接打手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教师不但要注重自身在道德品行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还要注意自身在言谈举止,仪表服饰等方面的教育作用。男教师:一看鞋、二看袜、第三看头发;女教师:一看鞋跟、二看袜、三看粉黛加头发。平时教师要做到谈吐高雅,语言温暖。体罚、变相体罚和冷嘲热讽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情绪上的对立。教师的形态优美能吸引和打动学生,而温暖的语言则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雪,有利于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和进步,有利于使学生接受批评指导。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用心”“创新”“苦心” 教育和其他职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他职业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灵性和悟性。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所有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处理好教育生活。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富有创新精神。每位教师不应该教了一年书,然后重复5至10年乃至一辈子,十几年至几十年一贯制,平平庸庸。一个人实实在在地教了几年书,而且不断更新,这与一个教了一年书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感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教育上的有心人,并不断给自己“充电”,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灵性和悟性的人。笔者希望,学校的每位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都应当成为教育教学中的有心人,而且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随着适龄学生的减少,势必要有定编定员的举措,那么,到头来只能是优胜劣汰。试想,有的学生或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就读,为什么非得提出到某某班,指明愿意让某教师教呢?

现在,新课改要求创新教育,谁也没有现成的经验,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探索、学习,那就要看哪位教师更有心了。

可能有的人认为,普通学校的学生,很难有太大的作为,总认为换个良好的环境才会有所作为。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笔者认为,环境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魏书生说:“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自己不好,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教师自己的方法太少。”不管怎样说,学校办的有无名气,关键是教师是否真正全身投入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笔者希望当代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教学上的有心人,切不可得过且过,稀里糊涂。

团结协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育者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因为任何一种事业上的成功都不可能纯粹自我得之,定与他人产生联系。这就要求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全局观念。能在一起工作做事,这是缘分,不容易。在这个集体当中,所有教师的任务是共同的,所有教师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因此,今年学校党支部提出开展“三个互相”即: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就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个,各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一下,各自将有两个思想,互相交融,会迸发出新的灵感,更使彼此的教学有所创新,使彼此的工作再创新高。讲个朴素的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被大火围困在一座楼里,危在旦夕,只能等死,但他们聪明地结合在一起,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路,二人逃出火海。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心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新课改条件下,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要求他们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细心呵护关爱。对学生爱的行动,要具备对学生爱的能力、对学生爱的艺术。这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必须时刻掌握的道德尺度。

当今,提倡“赏识教育”,就是倡导教师对学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切近了看,从而发现他们的长处和可爱之处,俗语道: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正如唐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学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鼓励、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精湛的业务水平,总会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的。

有专家总结出:“要让学生接受你的观点,首先要让学生接受你这个人。”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通过问卷调查,概括出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让我感到温暖;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猴子般戏耍。(美国著名化妆品经营专家,玛丽斯女士,经营管理策略:当众批评挖苦人,是自己拆自己台);仁慈和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但我感到了她对我的疼爱;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兴趣广泛:她常常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舒畅;公正:她会给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幽默感:每天她会带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坦率: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尝试其他方法;有方法:忽然间,我领悟了,竟然没有发觉是因为她的引导。

nlc202309040247

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多运用“扬长教育”,反对“揭短教育”。教师要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鼓励他们,不要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在原有的基础上,自己和自己比,有进步、有提高,这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评价学生不能把结果看得太重,应该看到他努力的过程。这样,教师眼里的差生就会逐渐减少。每天师生在一起都是一种交流,要做到“四个体现”: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绪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打破传统的师生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不要认为完成自己的教案任务就是上了一堂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同学生一起探索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特别是在回答问题时,要让他们有安全感,学生出错是他们的权利,老师要让每个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毫无遗憾地坐下,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民主、平等、搞活课堂气氛。再有,教师在讲课中不要穷尽,要适可而止,少作重复性的提问,应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权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去提问,去回答,能够发起学生的讨论是最难得的。一节成功的课不是教师处理得如何,而是学生是否有收获。美国纽约的一位校长联系中美教育的实际说:“美国的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分不出哪个是教师;而中国教师常常是站在全体学生面前,成为学生的中心。在课堂上学生总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好的受表扬,而很少见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在美国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问题,若是把教师问倒了,教师不但不生气,还要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

新的课程改革给当下的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激发激活学生身上学习的意识和潜力,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那么,建立一种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使每堂课都能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差生有提高,中等生能受益,高等生有发展。这样,学校就会减少差生的比例,使教师的教学进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大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科学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愿所有教育者也包括笔者自己,以高尚的师德为孩子,从而获取命运之收获吧!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一小学)

上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考试题法宣在线下一篇:节能减排领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