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2024-11-13

外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外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五.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发现很多同学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学期间,我们必须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归宿,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是前提,计划是策略,制定一个好的策略,并好好执行,可以提高我们对时间的利用率,缩短我们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制定学习计划应该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考虑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量力而行,目标高低要合适。如果目标过高,力所不及造成心里受到挫折,丧失自信心;目标过低, 实现的太容易不能使自己很好的发展;要由易到难,主次分明;确立自己的长计划和短计划,做到长短结合,在总的长计划下制定短期内的学习计划,并做到具体、细致、明确。学习过程中则要具体安排好时间,充分利用好大块的时间。对于零碎的时间见则可以安排一些花时间较少的工作。执行学习计划时则应该根据变化的情况做学习时间的调整。不能一味的按照指定的计划。在执行学习计划是要有坚定的毅力,坚持执行计划,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总结、作业几个重要的环节,有目的的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 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然而大学期间,有许多同学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同学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大学是大家难得有的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和建立知识基础。这个阶段我们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

调查虽然结束了,但这次调查带给我们的思考将会持续下去。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不只是他们的,也许作为调查者的我们当中也有这些问题。改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攀登学习高峰,才会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2.外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选自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大一的学生。为了确保调查的科学性, 所调查的学生专业涉及机电一体化、汽车修理、会计电算化、工程造价、软件技术等专业, 年龄均为18-21岁。

2.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大量文献,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个别访谈法:随机与不同学生、教师交谈,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3)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设计:一部分采用了张庆林、杨东的《高效率教学》, 刘电芝的《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吕京等人的“高职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部分为笔者针对部分学生和英语教师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另行编制。

调查问卷分为两份, 一份针对学生的问卷, 由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填写。问卷包括三个方面: (一) 高职院校学生进学校之前的英语水平调查, 如听、说、读、写能力; (二)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三) 对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查。另一份针对教师的问卷, 由笔者负责, 在教研会上组织老师填写。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学生问卷280份, 收回问卷279份, 有效问卷275份。教师问卷50份, 实际收回45份, 有效问卷45份, 属真实有效调查。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高职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1) 高职生英语基础较差

奥苏伯尔 (Ausubel, D 1968) 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要想学好英语, 首先得了解学习者本身的英语水平, 这样老师才能进行教学。表一显示, 在所调查的275名高职生当中, 来自重点高中的学生只占10%, 普通高中占35%, 职业高中占33%, 中专技校占22%, 高考时的英语成绩 (总分为150) , 达到及格的只有8.5%, 70-90分的占33%, 学理工的科占了88%。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在6-8年的有80%, 8年以上的占5%。这些数据说明,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是偏差的, 尤其是英语成绩非常差。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还不如初中毕业的学生, 这无形中给高职英语教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理工科的男生多, 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 学习能力较弱。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差, 但是考虑到学生大部分有6年或者6年以上的学习, 还是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英语水平。教师认识到学生的情况, 对于开展教学工作也很重要。

(2) 高职生学生水平情况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听、说、读、写、译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 而“听”为学习英语的首要内容, 英语交际活动中听占45%, 如先不训练听, 学说外语是难以想象的。据表二显示, 6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难点在于听不懂, 59%觉得说不出, 还有52%的学生认为翻译和写作很难。因此, 大部分学生的薄弱项是听和说, 其次才是翻译写作。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较注重学生阅读技能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 师生之间互动比较少, 忽略了学生英语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口语在传统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少, 听力也通常只是对精读的一种辅助教程, 造成了学生在这些技能上普遍较薄弱。37%的学生能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一般简单对话, 还有28%的学生能回答课堂提问, 这说明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其他学生则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3) 高职生学习方法

据表3显示, 20%的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 还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然而80%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只单单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80%的人不会做到课前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课后复习, 仅仅只有5%的人能做到课前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课后复习。78%的学生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 只有8%的人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学习经验。这说明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非常强, 不喜欢与别人交流, 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 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4) 学习动机

Oxford认为“教师如果连学生的动机根源都不清楚, 又如何去浇灌他们呢?”, 文秋芳 (1996) 认为:“英语学习动机可以简单的解释为学习英语的原因”。据表4显示, 70%的人认为, 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任务, 40%的人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 仅仅只有5.3%的人是真正喜欢英语而主动学习。良好的学习动机, 可以激发和维持学习行为。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 要把学习英语的动机由外在变为内在,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5)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兴趣可以转化成内在的动机。据表五显示, 只有30%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兴趣。从提高学生兴趣的调查来看:30%的学生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开展英语游戏和观看英语电影, 4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增加动口的能力;70%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看英文原版电影、电视感兴趣, 30%的学生对唱英语歌曲感兴趣。因此, 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英语趣味性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级性。

2. 高职英语教师现状

据表6显示, 高职院校的英语老师教学任务重, 一周课时16节以上的占了80%, 70%的老师觉得教学压力大, 仅仅只有12%的老师会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因此,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 根本没有精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三、结论及建议

(一) 提升生源质量

从以上数据反映,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较差, 从招生这个环节看, 高职院校存在着“先天不足”。录取过来的学生, 一般分数都不高。高职院校也希望能有成绩好的学生, 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更能成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希望能改革现有的招生办法, 把更多基础好的学生吸引到高职院校中来, 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

(二) 增强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动机是支配行为的直接原因。因此, 英语学习动机支配着英语学习的行为, 对英语学习有着强烈的动机对英语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强化学生动机, 进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动机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每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也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人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的就业, 有些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学习任务, 仅仅只有少数学生主动喜欢英语而去学习英语。这样的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是典型的外部动机, 因此, 作为老师, 应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教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 英语老师在讲授英语课的时候, 不要千篇一律的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 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让学生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让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讲座,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 它可以让人们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

要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 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尽量选取趣味性、实用性强的教学材料来组织课堂活动, 教师在授课时给学生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学习英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不必完全照本宣科, 可以通过例举现实生活中能够吸引人的教学材料,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或者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知学生之所知, 想学生之所想, 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设计出让学生参与性强、有一定创新的语言活动,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除了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 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压力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师通过布置作业, 上课听写单词。对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实行适当的奖励, 对表现不好的同学实行惩罚。通过各种手段, 使学生的内部和外部动机都有提高。

(三) 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书本知识, 而且还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做到上课前认真预习, 在课堂上要动口、动脑、动手、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课后要多巩固上课所学内容。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仅靠在课堂上就想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 在业余时间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学, 所以需要很强的毅力和控制力。因此作为英语老师, 除了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外, 还要培养他们的毅力。

(四) 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老师在教授英语时, 应该实行分层次教学, 也就是早在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通过有效地组织对各个水平的分层次教学,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也可以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 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则应该从基础抓起, 从音标、语法点慢慢地进行讲授。对于特别差的学生来说, 则应该采用“开小灶”的形式, 也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 通过“一帮一”的方式相互学习, 进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 改革教学手段

随着技术的更新,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教学手段改革迫在眉睫。使用多媒体教学, 集图像、文字、动画一体, 更能直观地进行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既可以减轻教师上课的板书压力, 也能够克服传统教学单一、枯燥、乏味的弊端。比如:通过播放英文歌曲, 讲解歌词当中的单词, 分析句法结构,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总之,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 教师并不只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 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 网络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手段、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而也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结语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英语知识,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作为教师, 应该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拓宽知识结构。作为学生, 应该夯实自身的基础知识, 主动学习, 做到持之以恒, 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通过双管齐下, 最终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出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学生。

摘要: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 但是英语教育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 , 了解学生的水平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目的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改进老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张庆林, 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4]吕京.抓好“四化”促进英语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0.

[5]董岩.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建议[J].青春岁月, 2015, (11) .

[6]谢亚芳.高职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J].咸宁学院学报, 2011, (4) .

3.外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这次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两年来课题实施的效果,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为我们语文老师下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本次调查共收到学生的答卷164份。这份问卷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10题;第二部分是主观题,有两题。调查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复习情况等方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记名回答。课题组老师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结论分析。

二、数据整理及分析

1.学习主动性

调查中,学生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47%;需老师同学督促的占4%;完成任务比较拖沓的占21%。这说明经过课题实验,有半数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自主意识也比之前有了大幅提高,这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个可喜的进步。

2.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调查中,预习时努力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占17%;部分做到的占80%;很少预习的占3%。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有预习意识,学生已经建立了自主学习观念,预习的作用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调查反映,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检查预习效果,对部分后进生应提出预习要求和目标,并对难以处理的问题作必要的提示以降低预习中的困难。

3.课堂教学情况

教师授课时间分配调查:认为老师上课讲得太多的占46%,老师上课应该多讲一些的占23%,时间合适的占32%。参与课堂讨论调查:积极投入参与讨论的占28%,偶尔参加的占57%,没兴趣参加的占15%。这反映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的主流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说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较大的成效。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主学习氛围,让他们多尝试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课后复习方式:把重点内容看熟练的占26%,抓重点和难点的占37%,以单元为单位复习的占33%。以上数据说明,经过课题实施,“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已有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自觉、自主复习。并且能在复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说明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已逐渐养成。但教师还要在复习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让学生的复习实现高效率。这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三、调查结论简析

1.通过调查可知,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通过恰当的评价鼓励不善发言的学生。数据反映目前虽然进行了深层改革,进行了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但学生对自己潜力发挥仍感不足。说明课堂上还需要加大学生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度。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和创新能力。

2.自主性学习中,学生只有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才能较好地适应快节奏的教学形式。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已养成预习习惯,并且较好地体现预习效能,预习的方法有了改进。但学法指导方面,还需加强,少数学生预习具有盲目性。预习时,把做题当作主要目的,而忽视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此,预习时教师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指导,以及预习检查都是不可忽视的。

3.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调查反映,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自主探索,手脑并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且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结果需要自己去探索,只有自己勤奋,才能较好地获得知识,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了“先学后导,自主钻研,互相讨论”的学习习惯,逐渐“能学”、“会学”。

四、展望和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贴近实际,开展研究意义极大。后阶段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需在教学生“能学”“会学”“巧学”这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教师要在实践中,总结出最佳的导学策略。

调查中我们看到,语文课还需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要不断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多数学生的选择。要相信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对知识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而自主,合作,探究需要一个和谐开放的空间。因此,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次调查,增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信心,看到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自主性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会学,越来越“聪明”,我们备受鼓舞。但我们也认识到,课题研究中尚有许多方面还不完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真正地使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推动新课改的进程。

4.学习十八大情况调查报告1 篇四

按通知要求,我们采取与政工干部座谈了解、到班排问卷调查、政治处立会研究等形式,对前一段时间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情况和下一步如何搞好‚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专题教育活动进行了调查,总体感到:广大官兵对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精神有了深刻领会,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党、国家和军队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过程中好的做法 一是早筹划准备。对于学习和贯彻十八大,我们党委始终注重认识的高起点。‚5.31‛讲话发表后,党委中心组就敏锐而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十八大‛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这次盛会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都要做出规划,特别是对于群众和官兵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将在理论上做出明确的回答。为此,我们树立了这样一种思想,学习好‚5.31‛讲话就是学习好十八大精神。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赞颂新成就,迎接十八大‛教育,党委中心组组织了4次专题理论学习,对‚5.31‛讲话的13个创新观点做了系统的辅导,汇编了‚5.31讲话45问‛,对‚5.31‛讲话有了全面、系统的理解,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十八大召开前夕,党委在思想发动、舆论导向、物质器材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9月份,我们就在靶场举行了‚迎十八大战地拉歌大赛‛。回到营区后,先后组织各营连出了一期迎‚十八大‛板报,组织建制营开展了迎‚十八大‛百人歌咏大赛,在全团官兵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贯彻十八大氛围。同时,我们还对全团的闭路电视线路进行了检查维修,增设自己的电视节目。确保官兵能及时收听、收看十八大。此外,我们还对学习十八大做了明确部署,专门召开了全团干部会,对干部提出大事大抓的要求,对基层提出了看谁抓得早、看谁抓得活、看谁抓得有成效的‚三看‛要求。大会召开当天,对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我们采取边听报告,边录音、录像的形式,于当天晚上整理出报告原文,下发到每名常委、机关各部门和各营连,做到资料未到而先学一步。通过思想发动、活动引路、舆论烘托,从而把官兵的思想统一到学习十八大精神上来。二是突出重点。我们在组织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上,把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作为重中之重。一是提高党委政治敏感性的能力。比如,我们在组织全团官兵收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外记者见面会后,党委中心组、各营级党委和连队党支部及时召开了会议,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产生进行了表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实现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说明我们党在政治上的成熟和民主,是值得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信赖的政党;说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高风亮节和以身作则的革命风范;说明我们党在发展上后继有人,得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大家坚决表示: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会后,中心组又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将表态发言的内容印发全团组织学习。二是提高党委中心组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能力。比如,十八大召开当天,就开展了‚明确主题、把握方向,增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政治责任感‛座谈会。新党章修正案出台后,我们编写了党章辅导课,组织全团进行学习。十八大报告原文学习结束后,我们又编写了‚高举‘三个代表’伟大旗帜,全面加强团队政治思想建设‛的串讲辅导提纲。同时,我们还组织学习了解放报刊登的《党的十八大报告诞生记》 等文章。通过抓专题辅导,中心组对十八大报告精神有了较为全面、较为系统的把握。三是提高中心组对十八大报告精神准确领会的能力。主要是采取围绕主题全面学。比如,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上,通过学习,我们深刻理解了党的庄严使命、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真正把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搞清楚了。把握灵魂系统学。比如,在学习中,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作为学习辅导的主线,系统把握报告的主题思想、基本内容和科学内涵,把‚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制成图解表,通俗易懂,增强了大家的融会贯通能力。领悟精髓深入学。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十八大报告的精髓,在领会这一精髓上,我们把学习十八大报告的过程变成解放思想、强化创新的过程,使我们的视野和思想能够紧紧跟上部队的发展。在今年的老兵复转、士官套改、新兵教育、工作筹划等工作中,我们都把敢于创新作为一条重要思想贯穿各项工作中,确保了官兵思想高度稳定和工作的顺利进行。收到了比较的效果。

三是多种形式并举。我们感到十八大报告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学习贯彻十八大,绝非是读一次报纸、搞一次 辅导、看一次电视所能领会,必须采取多种形式领会报告精神。首先是自我搭台提高。在原文导读的基础上,我们将十八大报告全文划分成十个部分,系统把握报告的每一个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力求做到融会贯通。其次是组织死记硬背。到长春新华书店购买了《十八大报告辅导导读》等书籍,先后两次分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种题型,共整理出思考题60道,区分党委中心组、干部和官兵三个层次,组织背记,并进行了两次考试。再次是利用有效教育资源。利用互连网,下载了40多篇中央‚十八大‛报告宣讲辅导团的巡回辅导材料和全国各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体会文章,组织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干部进行学习。专门到长春将军长、政委关于十八大精神的传达提纲取回,在全团组织了传达。通过多种形式灌输,开阔了广大官兵学习理论的视野,加深了对十八大精神的掌握和领会。

四是注重成果转化。学习中我们感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贵在行动、贵在向工作延伸、贵在出成果。比如,今年士官套改走留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关系兵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运用‚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论述作为士官套改工作的统揽,确立了‚尊重基层,着眼建设,平衡关系,确保稳定‛ 的工作思路,用新视点看关系,常委一班人带头亮关系、评关系、拿关系,把思想基础好的,工作表现突出的,对部队长远发展和建设有作用的排在了前面,做为首要人选,关系再好,综合排名不靠的,照样套不上。团长、政委先后6次拿掉军、师多位领导的关系,对此,他们多次打电话向老领导、老首长、老上级解释、道歉。一营教导员高利有的亲侄子也在我们团服役,他就是为转士官而当兵并调到我们团的,由于排名靠后,高利有在团党委会上主动退掉了名额。今年士官套改工作可以说留的硬气、走的顺气、有关系的服气。在老兵退伍工作中,我们针对复转老兵怕回去后找不到好的位置、怕回家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和怕自己到地方难以适应的‚三怕‛心理,在组织全团官兵学习了十八大报告,特别是重点学习了‚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论述,并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做了专题辅导后。广大官兵通过辅导学习,学有感慨地说:学好了报告,就找到自身的优势、找到应得的利益、找发财致富的出路,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官兵在学习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举行了‚诉真情、话友谊、展未来‛演讲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共创美好未来‛的座谈会。与长春高速公路集团公司、江城油气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复转老兵人才招聘会,使复员老兵找到了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复转老兵解除了后顾之忧,广大复转老兵纷纷表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自己对未来生活充满了自信,到家乡后,一定能找到一份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在年终总结工作中,我们充分借鉴十八大报告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的做法,结合建团20周年,总结出的‚奉献一腔热血、铸造一流团队、磨砺一代精兵、压倒一切敌人‛的团队精神,对每个连队的建设经验和存在的‚瓶颈‛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查摆,对怎样抓连队建设、确立什么样的标准抓建设等问题做出了新的规划,党委支部采取了总结一个经验和重点解决一个问题的形式,真正把工作总结的过程作为大抓基层、思想教育、打牢基础、理清思路的过程。比如,师杨主任一年来精心帮建的团指挥连,在这次年终总结中,认真总结连队抓团结、抓风气、抓尽责,依靠组织、依靠制度使连队呈现新局面的经验,着重解决了标准把握不准、人才典型培养不够的问题,使 多年来制约连队发展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连队建设起步非常大。在前一段时间师组织的野营拉练中,团指连用通俗易懂语言,精心制作了200余份十八大精神宣传单,每到一处,及时将十八大精神宣传单散发到当地群众手中,使群众在学习中提高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和掌握。这一举措,不仅达到了锻炼部队、磨练官兵意志、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目的,而且达到了宣传、教育群众的目的。

二、不同层次人员对十八大精神掌握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总体感到:前一段时间通过采取原文导读、宣讲导读、以议促读、精思熟读、观看录像和专题辅导等形式,广大官兵对‚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实质,特别是对一些新观点、新论断有了较层次的理解掌握,能较好地运用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对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精神有了深刻领会,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党、国家和军队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党委成员运用创新理论筹划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年终总结、开训动员、野营拉练等各项工作顺利、圆满。机关干部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变成解放思想的过程,变成了强化创新意识的过程,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基层干部的思想紧紧跟上党的理论的新发展,跟上社会实践的新步伐,跟上实际工作的新需求,服务指导基层能力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通过学习,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为全面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的政治敏锐性进一步提高,涌现了一批务实事、想干事、干正事的基层干部。

三、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党委中心组对理论融会贯通的能力不是很强。党委中心组在学习贯彻‚十八大‛过程中,虽然学习创新理论的政治责任感比较强,精心谋划组织指导基层学习的劲头也很足,但是在理论的融会贯通方面,特别是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理论和学习后的见解、体会为官兵释疑解难的能力还不够,从深层次上组织部队进行理论辅导的理论根底不是很足。有的对十八大报告精神还有一知半解的现象。

二是部分机关干部难静心,学习领会难深入。有的机关干部对‚十八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起点低,没有从理论上同一名干部核心素质的高度来看待理论学习,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陷于被事务性工作缠身的状 况,静不下心,稳不住身。还有部分干部认为:‚十八大‛报告理论精深,内容宏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的宏篇巨著。因此在学习和掌握上,难度比较大,绝非是学学原文,读读报纸、搞搞辅导就是能掌握的。短时间不行,一下子不行,一个辅导不行。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对学习缺乏耐心,也导致了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三是基层学习的兴趣不浓。在调查中感到,部队基层官兵在对‚十八大‛报告精神中的学习贯彻上,存在着认为报告内容与自身实际结合不紧的问题,认为学习理论、掌握理论、贯彻理论是领导干部的事,是政治机关的事,学的好不好,贯彻的深不深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特别是还有一部分官兵感到,自身知识水平低,视野窄,学习一般性理论常识都有困难,学习‚十八大‛精神就更加不容易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偏差,学不好、学不懂、学不透、学不进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主要措施

通过分析我们感到,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官兵的理论水平低,理论视野受局限,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缺乏专家型理论辅导人才,宣讲教育手段不新。针对存在问题和新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在下步学习中 求深化、求细化,确保学习与工作两个成果一起出。

一是抓强化,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委建设和团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头等大事,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首先,我们党委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政治责任感、紧迫感。从我们团实际情况看,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有了一个好开端,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就是如何乘势发展、引向深入的问题。下一步,党委在抓学习上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政治责任意识。认清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军队建设方向和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性任务。要从贯彻这一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真正使广大官兵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十八大精神上来。二是强化领航导向意识。党委要在抓自身学习上,着眼学深悟透,注重深钻细研,用自身的学习辐射全团官兵的理论学习。在抓自身建设上,要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提高谋划全局的能力、维护团结的能力、善抓落实的能力。在抓指导基层建设上,要高起点筹划,用新的观点和思路谋划基层建设,形成抓基层、建基层的新思路。三 是要强化学习落实意识。要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打牢高举旗帜的思想根基,防止和克服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满足情绪。按十八大报告关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广泛开展好创建学习型党委,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学习型连队活动。把十六学习的高潮掀起来。

二是抓动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下一步,在抓学习的动力上,我们要坚持领导搭台,群众唱戏的方法,开展群众性的学习讨论和自我教育活动。一是要抓住热门话题切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官兵讨论最热的话题。在教育中,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引起官兵共鸣,与官兵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进行启发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朴素的感情升华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采取多种手段,大力营造学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的浓厚氛围。要把大文化建设作为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官兵喜闻见乐的活动,营造贯彻十六的氛围。广泛开展墙报板报、军营广播、知识竞赛、书面展评等多种形式,使官兵置身于学习十八大的良好环境,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加深对十八大重要观点的把握和领会,在参与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把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开掘出来。充分利用 团队现有的广播、电视、报刊、局域网等大众传媒,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方式方法,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在点滴渗透中接受教育。

三是抓转化,在促进部队建设上见行动。下一步,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上,我们要与各项工作抓结合、抓渗透、抓转化。一是政治工作盯住效益。坚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首位,贯穿部队建设的全部实践,在高举旗帜、筑牢团魂、凝聚官心、兵心上有新加强。要把抓基层建设作为政治工作的平台,在思路上,要坚持用新的观念和思路谋划基层建设,形成我团特色的抓基层、建基层的具体思路。实现依靠基层建设基层,用两头开花连队促动中层连队的建设的良好局面。在标准上,不满足一两个单位过得硬,力求部队整体素质有提高;不满足大项活动过得硬,力求各项工作出成果;不满足一段时间过得硬,力求持续发展有后劲。在重点上,着力提高‚一个班子‛、‚两支队伍‛能力。下一步我们在岗位练兵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练兵的重中之重,着重提高党委、支部书记和广大政工干部会不会,宣讲辅导的能力,和从理论上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按军区李副政委提出考核两个会的要的要 求,、挖掘岗位练兵的效益;在方法上,坚持把机关与基层捆绑在一起抓,通过抓机关带动抓基层,通过抓基层促进抓机关,使机关与基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围绕打赢盯住能力。明年要以大比武为牢引,通过开展各职各类人员的大比武活动,实现首长机关指挥复合化、机关干部智能化、基层干部体能技术化、技术干部专家化的目标。特别是抓好政工干部学军事活动。三是难点问题盯住满意。下一步我们要坚持把官兵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官兵的需要当作一选择,把官兵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官兵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解决好干部家属就业问题,让干部解除后顾之忧;解决好士官公寓设施配套问题,让士官家属住的舒心;解决好服务中心的主副食保障问题,让官兵吃的满意。解决好官兵关注的敏感、难点问题,抓住风气建设,营造团队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四、几点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在进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专题教育活动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把解思想扣子作为教育的重点。教育中要针对官兵关心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搞好教育解答。二是要注重在创新与提高上下功夫。教育中要注重创新教育方法的探索与研究,通过创新教育方法,达到学习创新理论、运用创新理论的目的。

5.交流学习情况报告 篇五

为全面做好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养护人员业务水平。按照养护工程部安排,**管理处在6月3日,由养护副处长带队组织**管理处养护办人员到**管理处进行交流学习,吸取他们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好的工作经验。现将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两个管理处的养护副处长和养护办主任结合公司职代会报告提出文明样板路段的目标进行交流。文明样板路的创建工作是今年的养护工作重点,盐湖管理处提出以“四新”工作法推动样板路建设:

一是“依旧布新固基础”即路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整修各种构件,以保证路基的高度密实和稳定,也是路面坚实、平整和稳定的基本保证;路面排水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改善,使之整齐划一,线条顺畅;桥梁、涵洞以其结构安全为重点进行养护。

二是“退陈用新优功能”即交通安全设施以遵循“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利与管理”的原则,结合新工艺、新材料,对轮廓标及隔离栅更新改造。

三是“创意立新强管理”即桥梁依照原有的轮廓进行颜色更新,为司乘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在公路养护管理中,本着服务和保畅的原则,应用养护管理系统软件,提高养护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公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

四是“循环更新促发展”即以开展的文明样板路段为契机,每年更新一定的样板路段,循环管理,确保全国干线公路大检查时,各个路段都是文明样板路段、标准路段。

其次**管理处根据每条路的特点今年如何开展文明样板路提出了他们思路。**线:重点是设施,他们提出四不:一是反光膜不缺、二是护网不破、三是防眩网不脱、四是轮廓标不倒。**线:桥梁和绿化。他们以“柳树留身不留头,杨树是留头不留枝”的思路解决标志牌遮挡问题。两个管理处还针对**高速公路护网频繁破损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更好的建议。

此次学习交流,加强了兄弟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双方单位互相吸取了各自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借鉴双方的宝贵经验,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养护工作业务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管理处

6.学习情况报告 篇六

根据类强基组发(201X)1号文件精神,我局迅速欣起了学习贯彻县委书记卓大林同志《在类乌齐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誓师大会上的讲话》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潮,我局开展了个人学习,科室组织学习,党支部组织学习,职工大会学习等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活动,为确保我局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有计划、按步骤、高质量的推进,现将具体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开展情况

在收到县强基组发(201X)1号文件的第一时间,局长松吉泽仁作了“立即召开局务会研究,在我局欣起了学习高潮”的批示,并于10月21日下午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动员会议,局党支部副书记永建对这次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全文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二是讨论制定了我局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方案:

①由局党支部书记负责我局系统学习《讲话》精神活动;

②分管各科室的领导按分管情况组织科室学习;

③由局办公室负责学习《讲话》精神情况的收集,整理、上报。最后强调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认真真地要按照文件精神,紧抓各个关键

环节落实,切实做到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学习取得的成效及体会

通过学习《讲话》精神,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了贯彻落实此次活动是确保我局快速、稳步发展的根本保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主题,深入推进“三个服务”(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公务员都是服务员)建设稳步发展。住建事业的发展要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把住建事业的发展与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我局为类乌齐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服务。

三、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将学习《讲话》精神列为201X年的重点学习内容,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围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是突出为民办实事,争创岗位先锋。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

以服务群众、为民增收作为最终落脚点。

三是活动初见成效,我局工作全面推进。通过前期活动的开展,全体干部职工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有利推动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四是公开进行承诺。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7.外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七

一、关于调查情况的简要汇总

本次调查对七个教学系共350名学生发出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到技师班、三年制高技班、五年一贯制高技班,共回收338份调查问卷,占被调查学生的96.57%。本次问卷调查的问题涉及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对当前哲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意见建议等,十五个问题可概括为“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评价”等三大类。

(一)对于“学什么”的意见反馈。

在关于对哲学的兴趣调查中,回收到的338份问卷中有62人表示对于哲学无兴趣,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18.24%,其余276人表示对哲学有浓厚、较浓厚或偶尔有兴趣,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81.76%。对于哲学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作用,回收到的338份问卷中有39人认为哲学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没有影响,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11.47%,其余299人表示哲学对今后工作生活有很大、较大和一点帮助,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88.53%。从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的338名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哲学的兴趣以及哲学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作用持积极态度,所占百分比均在80%以上,这就说明哲学教学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对于目前哲学学习内容满意度的调查中,32人(占9.41%)表示很喜欢,65人(占19.12%)表示喜欢,173人(占51.47%)表示一般,67人(占19.71%)表示不喜欢。对于哲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比较集中:一是学习与学位考试以及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有关。这部分学生学习哲学的目的性比较明确,直接针对学位考试、工作需要以及今后的发展,哲学学习的愿望较高。二是学习与日常生活有关。这部分学生学习哲学的实用性比较明确,也是出于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三是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这部分学生学习哲学的趣味性比较明确,出于增长知识和提高兴趣的需要。除以上三类主要意见外,还有一些个体性的零散的观点,不再赘言。

(二)对于“怎么学”的意见反馈。

对于目前哲学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调查中,29人(占8.53%)表示很喜欢,62人(占18.24%)表示喜欢,193人(占57.35%)表示一般,53人(占15.59%)表示不喜欢。关于如何改进哲学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见比较集中:一是强化理解与记忆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相当一部分同学认可理解与记忆在哲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想学好哲学必须牢牢抓住基本技能的训练环节,理解与记忆缺一不可。二是强化哲学教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说明目前的哲学教学模式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哲学学习的需要。

(三)对于“如何评价”的意见反馈。

对于哲学学习的评价方式,93人(占27.94%)认可现行的试卷评价方式,32人(占9.41%)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哲学两项能力,41人(占12.06%)认为应采用解决实际问题方式评定成绩,85人(占25%)认为应根据课堂表现、作业、试卷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另有86人(占25.29%)认为应采用其他方式,但未具体说明。从以上对于评价方式的调查表明,现行的试卷评价方式有较大改进空间。

二、原因分析

(一)学习方面。

长期以来,大多数技师学院的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和中专毕业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人生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哲学的文化素养。

客观地讲,入学的新生无论是在文科还是理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均处于同期学生整体的三、四流,有的甚至是末流,哲学基础几乎空白。而哲学恰恰是研究关于人类“智慧”的学问,是在各类学科基础上的总结和提升,可谓“屋漏偏遇连天雨”。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他们正处在人格形成、素质提高的关键时期, 学习哲学可以提高其文化修养, 提供价值标准和理想模式, 训练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对其为人处事具有深远的意义。

2.缺乏哲学基础课学习的兴趣。

技师学院学生初入哲学殿堂,常会产生哲学语言晦涩难懂,哲学理论枯燥乏味的感觉。其实,哲学决不是学究式的教条,哲学始终都是鲜活的。这是因为:其一,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语),具有鲜活的内容;其二,“哲学无定论”,它不可能一劳永逸地破译世界的奥秘,在哲学的殿堂里并不存在绝对正确、至善至美的真理,哲学的发展是鲜活的;其三,就哲学的表达形式而言,虽然在哲学史上出现过像赫拉克利特这样的哲学家以免被民众所轻视而故意将哲学著作写得晦涩难懂,但从哲学发展史来看,哲学书籍一般都是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而哲学的晦涩难懂和枯燥乏味,则往往产生于呆板、僵化的表述。

3.缺乏哲学学习的社会基础。

哲学有何用?这是一个从哲学产生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定论的问题,哲学也正是在“有用”与“无用”的争论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其实,哲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不是给人以智慧或知识,而是“爱智”,是以对智慧的追求为目标。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却认为自己“一无所知”,哲学家所需要的是去爱——而不是拥有——智慧。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哲学的功能的认识更趋科学性。技师学院的教学,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卷——教给他们走上社会或者工作岗位后,哲学的知识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或者是教会了什么?一言以蔽之,哲学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指导意义和价值。

(二)哲学教材使用的实际状况不佳。

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材体系陈旧老化。

目前高职和技师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材版本虽多,但基本上沿袭了前苏联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即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几部分组合而成, 这一体系不但无法容纳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必须加以补充、增加的内容,而且它在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的基本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方面的缺陷也明显表露出来,无法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核心的精神实质,无法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以表现、概括和总结,因此与社会发展现实差距较大,无法解答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

2.内容枯燥机械。

现有教材的内容较多停留在创始人时代的论述,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成果的阐述涉及不多,内容集中在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缺乏对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前途命运的思考,无法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品质;哲学原理的论述简单机械,经不起深入推敲,容易造成思想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无法达到以理服人。

3.教学方法单调僵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教材、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方法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传授式教学,教学只是机械地灌输,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联系实际,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哲学失去应有的丰富性、生动性和深刻性,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几点对策

笔者认为,在哲学教学方面,只要提高重视程度,科学规划,集思广益,措施得当,必定大有可为。为此,提出以下四个对策。

(一)丰富教学内容。

个人认为在此基础上应该增加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院可经常开展相关论坛、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辩能力。另外增加辩论交流、焦点访谈、影视欣赏,可采取哲理竞赛、文章擂台、演讲大赛、专题沙龙等形式,进行互动教学,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由浅入深。笔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教学效果较好。另外,对于技师班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课本上的练习题,为了备战学位哲学考试,应适当增加课后的作业量,尤其要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特指师资和物资。在师资方面,要加强哲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多媒体教学能力的训练,应当把哲学等基础文化课的师资培训也列入学院师资培训整体规划,可就近到盐城师范学院哲学系进行培训,也可参加省市职业院校的哲学教学研讨活动,重点强化听说读写等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哲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训练。在物资方面,要加强多媒体教学设施的配备,哲学教师配备基本的电教设备,如光盘播放设备。另外建议可在某一个系进行授课的教学试点。

(三)开展第二课堂。

哲学第二课堂活动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道靓丽风景。组织形式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由哲学教师牵头组织,逐步转向以学生自我组织管理方式为主。活动方式方面,可采取哲学角活动、朗读演讲、小戏剧等活动形式,也可以可以在校园广播节目中每天增加哲理探讨,将哲学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更多的学生对哲学感兴趣,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哲学。

(四)完善评价体制。

8.外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摘要:支架式教学主张将教学目标尽可能细化,使学牛能够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牛无法完成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牛自主建构知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一线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能够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程度。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支架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新教师学习支架使用较少、使用单一、使用充分程度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观察并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关键词:支架教学;课堂观察;观察量表;观察报告

文章编号:1005 - 6629(2015)5 - 0022 - 05

中图分类号:C424

文献标识码:A

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着。支架式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上有效地搭建脚手架让学生自主攀爬[1],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改提出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更符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观和学生带着已有的经验进行学习的教学观。

1 问题的提出

支架式教学最早是由布鲁纳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一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的[2],用于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利用同伴或教师提供的辅助物来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任务完成,就逐渐撤离脚手架。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从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目标[3]。关于支架式教学的内涵,业界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近年来大多学者采用欧盟“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对支架式教学进行定义,“支架式教学必需为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并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提供支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认为可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学生利用教师和学习伙伴提供的方向、任务、资料、情境等学习支架,不断攀升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效地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4]

从文献上看,我国最早于1997年对支架式教学进行评述,并提出五个基本操作程序,即创设教学情境、搭建脚手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效果评价[5]。2005年以前的文章主要是进行案例研究,比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6],2005~2010年之间的文章主要涉及主客体关系及学习支架类型的研究[7],2010年以后的文章逐渐将支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如“导学案”、“合作学习”等进行融合,提出更为完整的新教学模式[8]。此外,2篇支架式教学的实证研究分别为实验对比研究[9]和课堂观察研究[10]。

查阅文献表明,对于支架教学,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较多,但对于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观察的则很少。笔者通过深入一线进行课堂观察,尝试对支架使用的情况、支架使用的类型以及支架使用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观察方法与途径

课堂即是教师最直接的研究阵地和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11]。课堂观察是了解课堂教与学本质的重要定性、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能很好地透视教学规律,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进服务。

2.1 支架类型确定

确定支架类型是课堂观察的前提,文献对支架类型进行系统分类的有2篇。一是根据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分成六种外部教学事件指引方向、提供任务、创设情境、提供资源、促进学习发生、引导学习评价。再把这些外部教学事件作为设计学习支架的一个基本框架,将其概括为方向型支架、情境型支架、任务型支架、资源型支架、交互与协作型支架、评价型支架等六种基本类型[12]。一是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将学习支架具体分为理解性支架、问题解决支架和元认知支架[13]。再找出各种支架的主要表现形式。笔者发现,两篇文章中的主要表现形式都是以张炳林提出的范例、工具、图表、问题、建议为基础[14]。在通过为期两个月的预观察,笔者根据支架式教学程序:创设教学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效果评价,将学习支架分成情境型支架、任务型支架、资源型支架、合作型支架、评价型支架。在这些支架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在该环节中的主要活动即每个环节中教师所能提供的支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如图1所示)。

为方便课堂观察,我们将其概括为:范例支架、图表支架、问题支架、文本支架、建议支架、实验支架、情境支架。其中范例支架、建议支架、图表支架、问题支架为传统型支架,情境支架、实验支架、文本支架为新课程以来的新型支架。图表支架义包括概念地图、维恩图、比较矩阵、时间线、流程图、评价量规等图形[15]。文本支架是有效教学课堂研究中“导学案”研究后发展而来。其中学案指教师用文本的形式发给学生回家自主完成,后辅助课堂教师教学,如需学生调查的资料、预习材料、复习材料等。导学案指教学现场使用,帮助教师呈现板书中较难呈现的内容,如史实材料、实验注意事项等。

2.2 观察量表的设计

在为期二个月的预观察基础上,确定出五个观察点:时间、教学步骤、教师使用的支架类型及具体操作方式、学生主要行为,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观察量表(见表1)。

主要以现场记录的方式进行现场观察。一般采用1~2人,使用统一观察量表进行记录;同时通过录音、录像方式进行记录。记录完后对观察中的问题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简单访谈补充,观察者讨论统一支架类型。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3 现场观察与数据处理

选定某地区13所中学18位化学教师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观察研究,其中教龄5年以下的6人,5~10年的4人,I0~15年的4人,15年以上的4人。于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间,进行了500多节的课堂观察,我们对所有的课堂观察进行筛选,其中前2个月进行了135节的预观察,这部分观察不计人支架类型统计。为了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师对支架搭建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我们还对部分中学的练习课进行了听课,这部分也不计入支架类型统计。因此,最终确定205节新课教学进行支架使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这205节课中我们先按上述的观察量表将整节课的教学主要过程和观察过程中能确定的主要支架尽可能地记录下来。观察者讨论统一支架类型后,对不同教龄教师的课堂观察进行分类整理,统计支架使用类型及其频数。

3 观察结果与分析

3.1 有经验的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支架

表2所统计的是不同教龄的教师使用学习支架的情况。观察结果显示,对于学习支架的应用,老教师比新教师使用更多、意愿更强。

为更好地分析一线教师支架使用情况,选取《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的一个教学片断进行分析。教师A为教龄30年的高级教师,主持多项教育研究项目。新教师B为研究生毕业,有6年教学经历。他们所任教的班级为两个平行班。

教师A在教学中思维流畅,使用支架多,而教师B偏向于概念解释。教师A在反应商的讲解时使用范例支架、问题支架,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定量计算分析,虽要比教师B花费较多时间,但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为下面的“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教学奠定基础。

在对参与性的观察与上述案例研究中发现,支架使用与经验相关。第一,新教师对课本知识内容认识不够深刻,对教材的开发属于按部就班,随着教龄的增加,对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能够慢慢地融会贯通,融人到课堂当中。第二,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教学经验增加,能更好地将学习支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年轻教师由于受教学任务限制,不能很好地将支架与课本知识相融合,故不能很好地搭建各种支架。

3.2 支架使用类型不均衡

不同支架的使用情况如表4所示。观察发现,范例支架、任务支架、问题支架等较常被使用,而实验支架、情境支架、文本支架等较少被涉及。进行课堂观察的地区曾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导学案的教学研究项目,使文本支架数据可能比其他地区的比例要高一些。

较多教师采取“课本范例+课堂练习”或“知识点分析+课堂提问”的教学模式,使得某些学习支架使用较为频繁,而实验、情境创设、导学辅助等较为少见。如在苏教版化学2“乙酸”的教学中,较常被使用的是展示实物讲解乙酸的物理性质,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视频展示实验来讲解其化学性质,教学过程生硬无趣。如果将整个教学过程置于“巧做糖醋鱼”的情景当中,通过做糖醋鱼的调味料来发现生活中的乙酸,了解其物理性质。再通过糖醋鱼的酸味和香气来了解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将课堂置于情境之中。新课程提倡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情境支架是种较为新型的支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的理念。

在500多节的课堂观察中仅有39次实验,其中1次为学生动手实验,其余都是视频演示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很少,新课程理念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学校常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观察发现受高考的影响,原本3年的学习任务,大多都压缩在2年完成,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在沉重的考试压力下,教师将重心放在知识点的增强上,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意愿使用新型支架。

3.3 支架使用质量不高

观察发现,教师为学生构建形式多样的“支架”,但仍不时地出现“支架”失效的情况,即搭建的支架质量不高。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 支架搭建时机不当

何为学习支架,应该在学生需要时提供的帮助才叫支架。教师搭建支架时机不对,会使支架搭建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有:(1)教师“未卜先知”,提前将答案告诉学生。如在苏教版化学1“钠”这一节课中,有的教师在钠与水反应实验后就告诉学生反应现象主要有“浮、熔、游、响、红”,然后再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总结实验现象,使得该实验支架质量降低。(2)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置之不理或错失良机。如教师在切取钠的时候,告诉学生切取绿豆大小,然后把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在过程中学生窃窃私语“都那么小了还切啊”、“放回去其他班还用”等等有些嘲笑老师小气的声音。老师当作没有听见,而没有抓住时机进行实验安全教育。(3)教师搭建支架较为主观,没有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使得支架搭建时机不对。如在初中人教版化学“分子与原子”中较多教师将重点放在分子的特点上,而非用大量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事实上学生第一次接触微观的分子与原子较难理解,而对分子的运动等宏观的现象较为熟悉。教师主观地认为分子的特点为考试重点,而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搭建支架质量不高。只有在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或者在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后,搭建支架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3.2 无合作学习过程

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很难仅凭自己的力量在课堂中搭建适合每个学生的支架,需要借助同伴的力量相互帮助。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过程正是为了补充教师支架搭建的不足,让有能力的学生帮助能力不足的学生。但在观察中发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运用甚少,也使得支架搭建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一个学校有援助西藏生计划,每个班级都有1~3名西藏学生,这些西藏生基础和其他同学相差较多。如果教师仅仅搭建辅助整个班级的“支架”,显然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只有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能力不足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才能达到搭建支架的效果。

3.3.3 目标达成环节缺失学生参与

教师搭建完支架后并没有让学生探究出结果,而是将结论直接给出,就如同建筑师建好桥之后还把人从桥上一步步扶过去。如在初中人教版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节实验课中,有的教师先讲解概念,然后讲解操作步骤简称“四原则,三必须”,最后举例氯酸钾制氧气后如何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在这节实验课上学生没有任何的动手操作机会,整堂课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师生互动。虽然教师认为已经达成教学目标,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解清楚了,但实际上学生掌握得并不如教师预期的那么好。这主要因为教师支架的搭建没有以学生为中心。

4 结论与启示

观察结果表明,新课程的改革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对此笔者提出一些落实支架式教学的思考:

4.1 给教师创造能够进行新型教学的氛围是前提

改变应试教育唯分数论,改变教师教学重心置于训练与解题的现状,使他们能够充分考虑教学问题。很有必要积极联合基础教育单位,共建教师教育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并建立大学课程教学论教师、师范生、中学在职教师(包括名师)互动发展模式的研究,创造新型教学的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支架式教学应用的前提。

4.2 加强基础性研究,为教师提供支架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关键

概念分析和概念验证的教学方法被一线教师所熟知,主要是由于操作简便,知识点容量大的特点。探讨构建支架有效方法,以期望能为教师使用提供参考,就必须要加强基础性研究,成立大学课程教学论教师与中学名师T作室合作协同教研,帮助广大中学化学教师更合理地使用支架教学,更好地进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促进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为教师提供有效使用支架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4.3 强化日常研讨,促进教师的经验互通是保障

研究发现支架的使用与教师本身的经验、教学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应该强化教学研讨,定期进行学校与学校之间、本校之内,教学观摩与交流,通过集体反思与教研以思考如何合理搭建支架,如何有效地搭建支架,以达到支架教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14]张炳林,宁攀.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4):5~7

[2]张华.搭建“脚手架”轻松学化学[J].化学教与学,2011,(8):15~16

[3]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林娟,林珩.支架式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4):78~82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5

[6]亓永英.支架式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构建策略[J]教育探索,2005,(8):77~78

[7]岳淑丽,高鉴伟.主体间性哲学视阈下的支架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1):71~71

[8][12]张丽霞.虚拟课堂学习支架的类型及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11,(4):27~31

[9]黄德聪.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以苏教版《必修1》教学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0]刘倩.巧搭“支架”优化教学——基于对一个美国ESL课堂观察的分析与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12,(2):122~125

[11]崔允激,沈毅,吴江林.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2020年仓管半年总结下一篇:助人为乐事迹材料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