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

2024-08-24

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共12篇)

1.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 篇一

家庭教育指导个案撰写心得

家庭教育指导个案不难写,只是我们班主任很忙,大家没有时间认真写。我想我们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写出好的个案。

一、什么是个案个案就是案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案例。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就是把有问题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全面搜集和孩子有关的一些资料,来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诊断出问题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改变家长的育人理念和方法,达到解决孩子问题的目的。个案指导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一项育人能力。做个案指导就是把我们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提高家教指导能力。再总结升华为经验性的知识和理论。

三、指导思想要正确: 顾老师提出的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我的个案用的是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我研究的就是让我最头疼的一个学生。选这个真实的案例,有话可写,家长和学生的变化都很明显。班主任工作总结、后进生转化指导中都有文字材料。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化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四、按老师给出的格式套。

五、和大家交流困惑。

2.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 篇二

情况描述一:集体吃饭的环境

幼儿在吃饭时, 老师常常会说:“谁吃得好, 又吃得多, 谁就可以跟老师去大型玩具那边玩。”结果, 每天中午, 妞妞总是在前两名吃完饭。本来是鼓励大多数漫不经心的孩子快点吃饭的, 一不小心却搞得她每次都飞速吃完。后来我们对小朋友说:“吃饭太快了不容易消化, 所以小朋友还要学习细嚼慢咽。”可好景不长, 过了一阵子, 妞妞又加快了吃饭的速度。我问她为什么又吃得这么快, 她说不吃快点就不能加到两碗饭。我就对她说:“不要紧, 老师会留给你的, 不过你得细嚼慢咽, 不然你的胃来不及消化, 饭菜就会在你的胃里打架了。”

分析与对策:调整管理措施

妞妞吃饭的速度很快, 导致她的胃在还没来得及做出反映之前, 她又吃下不少东西;饭量大、吸收得也多, 这样自然就会促进体重的快速上升。一开始, 她吃快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后来, 老师调整了策略后不久, 妞妞又吃得快, 是因为她碰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想多吃点。所以老师就只能让她在细嚼慢咽的基础上, 承诺给她留饭菜, 一方面希望在细嚼的过程中, 肠胃受到刺激作出相应的反映, 另一方面避免她暴饮暴食。

情况描述二:好味道的刺激和宽松的取食条件

在家里吃饭时, 这个孩子胃口好, 她的饭量很大, 同龄的孩子吃一碗饭菜就饱了, 她得吃两碗才够, 而且她非常喜欢吃熟菜, 一顿能吃半只烤鸭再加别的菜。每周奶奶都会熬一次鸡汤, 她一顿可以消灭一只整鸡的肉。在家里她把牛奶当开水喝, 有时一天可以喝七到八盒, 真可谓“泡在牛奶里长大”。

分析与策略:严格控制摄入量

香喷喷的味道, 着实引发了孩子的食欲, 随时可取的牛奶, 妞妞可以边吃边玩, 多吃了自己也不能觉察出来, 因为她脑子里在考虑玩的事情。

因为喜欢吃鸡, 奶奶就经常煮鸡汤, 虽说整鸡的可食用部分只有66%, 鸡肉的蛋白质含量只有19.3%, 但这么吃也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中度体力劳动者一天的蛋白质需求量, 加上米饭和别的菜, 小孩这样吃肯定会营养过剩。还有多数家长只知道牛奶觉得牛奶营养价值高, 可以补钙, 或者觉得多喝牛奶就一定能长高个子, 所以就鼓励幼儿多喝牛奶, 却不知过度摄入牛奶不仅会造成肥胖, 还会抑制一些微量元素, 如锌、铜、铁等的摄入。

因此, 我建议在她家的菜谱中, 增加一些鱼类和豆制品, 减少一些肉类, 增加一些粗粮, 减少一些细粮。同时还要控制牛奶的摄入量在600毫升以内, 同时养成吃东西时不玩, 玩的时候不吃的习惯。

情况描述三:胖, 却并不强壮的体质

上学期间, 她经常缺席, 因为她老是生病, 需要打吊针。别看她长得壮壮的, 其实体质一点儿都不好, 稍微运动几下, 她的背上马上就会出汗。因为怕她出汗后吹风着凉, 家长常常把她关在家里玩, 而很少带她到楼下或者别的有自然风吹的地方玩。还记得妞妞刚入园时家长很不放心, 常常躲在幼儿园栅栏门外悄悄观察, 生怕他们家孩子运动冒汗后回凉感冒。

分析与策略:帮助幼儿积极锻炼

长期缺乏锻炼, 会导致身体容易出虚汗。在这种情况下, 我就让家长准备几块干净的棉布, 在妞妞的后背塞一块。当她活动出汗时我们就及时将背后的棉布更换。这样孩子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而且家长也放心了。而适量的运动不但可以帮助她燃烧多余的脂肪, 还可以清除体内的垃圾。

情况描述四:家长的错误看法与不必要的担心

刚开始, 我们谈到妞妞的体重偏高时, 她的爸爸和奶奶不以为然的说:“小时候胖点有什么关系啊, 长大了自然就会瘦掉的。”还说:“我们家人都胖, 是遗传, 只能这样了。”我们建议家长调整孩子的三餐, 控制孩子的零食时, 家长也不理解, 他们觉得只要他家孩子能吃, 就得让她吃。而她的爸爸还有一种担心, 那就是怕谈肥胖的问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分析与策略:宣传弊端, 争取家长的配合

遗传占一定的因素, 但不是全部。肥胖的孩子任其发展下去, 到了无法调整的阶段才真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呢。有关资料表明, 幼儿肥胖一般从五岁开始, 而五到八岁是调整幼儿体重的关键期。家长的不以为然, 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 必须先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才行。

我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幼儿肥胖则可导致许多成年以后的慢性病, 比如:高血压、性早熟、智力低下等。家长这才意识到肥胖的危害, 开始担心了。起初, 父母与祖辈还产生了意见分歧。通过反复做工作, 渐渐的, 爷爷奶奶也觉得防患于未然比较好。于是, 开始注意给妞妞多吃一些豆类、谷类、蔬菜;用脱脂奶、酸奶代替全脂奶;多吃水果、干果;保证正餐, 少吃零食;定时、定量。另外, 上、放学途中都是用走的, 有空就带她去公园玩。

有付出就会有成绩

到了大班, 妞妞虽然还属于轻度肥胖, 但是动作还比较灵活。在学习跳绳时, 她很快就学会了, 一方面是她认真的态度, 另一方面是与她平时的锻炼分不开的。妞妞的智力发展也很好, 她思维灵活, 绘画作品参赛还获奖了呢!

3.个案指导:关于幼儿挑食、偏食 篇三

一、个案背景

1.基本情况

灿灿——女孩,今年4岁,上幼儿园中班,从生下来半岁起因为父母工作很忙,灿灿就一直在爷爷奶奶家,和他们一起生活,所以小宝贝很依恋爷爷奶奶,同时老人家也很宠爱这个小孙女,想要什么都尽可能的去满足。灿灿不爱吃饭,挑食很严重,就喜欢吃小零食,爷爷奶奶也默许、放纵她这样做,任其自然发展。

2.幼儿园表现

每当要开饭时,灿灿总会皱着眉头,一脸的不高兴。当老师把饭盛好后,她先是把饭用小勺翻来翻去,然后再铺平,吃米饭都是一粒一粒数着吃,不爱吃蔬菜等,挑食很严重。

3.家庭教育背景

母亲经常出差,长期在外工作,想教育孩子却鞭长莫及,偶尔回来时间也不是很长,无法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

父亲每天的工作也很繁琐,总是早出晚归。自然对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就照料的很少,同时也有些溺爱孩子。

二、个案问题分析

1.家庭成员过分的溺爱、迁就、生活上照顾太周到

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不但养成了幼儿脾气倔强、任性随意的坏习惯,表现在饮食方面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

2.零食杂而多,减退了孩子的食欲

家长平时提供给孩子的零食杂食过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退了孩子的食欲,打乱了孩子规律进餐作息,影响了孩子的正常饮食。

3.心理上的原因

家长的迁就形成了其自我中心的不良行为,表现在饮食方面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由于长期挑食、偏食,幼儿在心理上逐渐对正常的饭菜产生了抵触,导致进餐速度慢、稍有不喜欢吃或强制她吃就以大哭来反抗发泄,并会引起呕吐反应。

4.受家长饮食习惯的影响

灿灿的爷爷奶奶对饮食结构、营养搭配知识不太了解,所以安排家里的膳食也不科学,没有注意到营养搭配、膳食平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逐渐喜欢吃什么就天天吃,不爱吃绿色蔬菜,就爱吃零食等,逐渐就形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三、个案指导过程

第一步:与父母沟通

1.1真诚展开交流

告诉家长孩子0—3岁一定要由父母亲自带养, 这叫亲子教育,如果没有这样做,一般情况下孩子成长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甚至比这还严重。

1.2具体指导措施

1.2.1多与孩子相互交流。

1.2.2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

1.2.3我们和家长共同分析造成灿灿挑食、偏食的原因。

1.2.4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

1.2.5用游戏来诱导她喜欢美味佳肴。

第二步:与爷爷奶奶交流

2.1案例再现

让爷爷奶奶了解灿灿在幼儿园的进餐表现情况,针对孩子的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引导老人了解过于的“溺爱”、“放纵”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行为欠缺。

2.2具体指导措施

2.2.1别再以“溺爱”、“放纵”的方式宠爱孩子。

2.2.2避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2.2.3变换花样让孩子喜欢吃饭。

第三步:再次指导家长

3.1树立良好的模范榜样

幼儿的挑食、偏食等习惯的养成,与家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做到不挑食、偏食,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带头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树立良好榜样。

3.2营造宽松和谐的进餐环境

幼儿在进餐时,家长切忌对孩子大呼小叫或是惩罚幼儿,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负面不良情绪,从而直接导致孩子的食欲下降。所以,在进餐时家长要学会调节气氛,使孩子心情舒畅乐意吃饭,为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3.3增强体育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平时家长可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多参与一些体育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大孩子的食量促进幼儿食欲。以此,逐步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3.4让幼儿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幼儿天生就对工作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尝试帮助家长包饺子、做小点心等简单而又容易做的事情,从而让幼儿体验劳动带给自己的快乐,自然吃饭也就比较香了。

四、指导成果

经过家园配合,近一个月的耐心指导,灿灿已经基本消除了进餐给她带来的困扰,并初步养成了进餐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反思

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孩子挑食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营养不平衡,单一的饮食结构必然会带来营养不平衡,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或过剩的疾病。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需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醣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质及水分等等各种充分的营养素,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幼儿的挑食、偏食等习惯的养成,其实与家人和周围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有时成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使幼儿慢慢形成了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所以,为了预防幼儿的这一不良习惯,必须从我们成人做起,坚持做到不挑食、偏食,即使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带头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吃,注重合理膳食和营养搭配。

4.幼儿个案跟踪记录.1 篇四

2012年2月----2012年6月

幼儿姓名:冯海金;班级:小班教师:顾艾莉

情况分析:

冯海金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冯海金在一岁时,被开水烫伤,光医药费就用了将进十万。他的父亲没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会上混,三天两头不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是从不管孩子。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也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俊俊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俊俊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俊俊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俊俊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第一阶段:(3月17日)

冯海金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

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这一天吃点心时冯海金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将别的小朋友洒得满头满脸。被洒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牛奶是营养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饲养奶牛挤出牛奶,经过辛辛苦苦劳动才得到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

4月3日

俊俊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饭菜太烫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抠别人;散步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另外,我认为

冯海金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第二阶段:(5月9日)

今天户外活动时,冯海金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6日5日

冯海金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如当他带来蜘蛛侠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图整理好时,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学期小结

5.留守儿童个案跟踪辅导记录表 篇五

时间:2011-10-14 地点:办公室 辅导学生:丁忠

1、辅导目的 接受速度比一般学生慢,注意力不够集中,易受外界影响。希望通过辅导提高学习主动性,自律性。作业能按时按质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过程与对策

从第2周起,他的表现如下:(1)上课容易走神,不能集中精神;(2)做事比较慢,爱搞小动作;(3)有心事不原与人沟通。从家庭环境中分析,该生因为从小缺乏家庭温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希望从幻想中得到对母爱的满足。从现在的情况分析,该生特别的希望能够和自己的家人,尤其是母亲经常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渴望得到母亲随时随地的呵护。我多次打电话跟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再怎么忙都要找时间多陪小孩,让他感到亲人的温情,她母亲答应以后多配合教育小孩。

3、效果反馈 通过几个星期的耐心指导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该生的性格开朗了一点,也有经常和同学沟通,学习也较前自觉了,计算速度快了很多,准确性也较高。

留守儿童个案跟踪辅导记录表

6.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 篇六

大1班

沈玉婷

短短一学期里,张汉越小朋友的表现有目共睹,在老师、家长们的齐心协力地帮助和引导下,以及个人的努力下,变得更加自信、活泼、开朗了。

每天来园时,他总会阳光灿烂地走进教室,向我们老师、同伴热情地打招呼,非常懂礼貌。要知道以前的他,早上来园时,一直很晚才来,躲在门外不敢进来,生怕老师怪罪他来晚了似的,幸亏老师、同伴们及时发现,才去请他进来,不至于在外面逗留。经过我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早上按时送孩子来园,不要迟到。因为同伴们常会说张汉越睡懒觉,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会出现不合群、厌学等现象,我把孩子在园的表现反映给家长听,让家长有目的地采取正确措施,去引导帮助孩子。家长们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缺乏沟通,而且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感到有种愧疚感。为此,他们听从了我的建议,尽量一有空闲就陪伴自己的儿子,一起散心、一起游戏、一起学习……

渐渐地,张汉越小朋友变得活跃起来了,话语也比以前多了许多,愿意与老师说几句悄悄话了。他的转变,让我感到很庆幸,同时也非常乐意与他交流,在交谈中,得知他的爸爸为他买了彩色的蜡笔,他非常喜欢,经常在家里聚精会神地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怪不得他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了,不但涂色比以前均匀了,而且构图也比以前更加饱满。每次绘画活动,他脸上还是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呢!

活动课上的他比以前大胆了许多,能积极动脑,举手发言,声音变得更加响亮了。开学初,他特别胆小,即使能够回答得出老师的问题,他也不敢把小手高高举起来。只有老师请他站起来回答时,他才会轻轻地回答问题。看到他的状况后,我总是以鼓励的话语不断激励他。当他有了一点儿进步时,我会放大他的优点,让他变得更加自信,并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每次在益智区里,他都会在很认真的学习,一会拼图一会儿垒高,玩的不亦乐乎。希望在课堂上,也能如此自信,勇于表现自己。

7.大学生就业指导跟踪访谈报告 篇七

大学生就业指导跟踪访谈报告

——金融四班 郭轶轩 11091152

随着大学生就业竟争压力的日趋加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在校大学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时,表现出巨大的就业焦虑感和压力感。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570万,2009年突破了610万,2010年6月达到630余万人。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供求关系的偏离值却越来越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大于一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对于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学生就业思想和观念有误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突出的表现是有业不就,导致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而对严酷的就业形势,他们依旧热衷于金饭碗、高收入,甚至“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间房”。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也从过去的天之骄子回归到普通劳动者。应教育学生理性地面对现实和自我,转变择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所以,切实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对策,才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为此,我电话了解了几位2014年毕业的学长和学姐,其中包括三位已经签约的学长,两位考研的学姐,以及一位考公务员的学姐,还有两位未签约的学姐,了解了他们毕业前一年的心路历程。

三位能够成功签约的学长,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签约,是因为他们早在大二下学期之前就确定了是否在毕业之后就找工作这个问题,之后整个大三大四都是在为找工作做准备,再次我举一个学长的例子,学长是大二开学时就定下毕业之后直接工作,所以他大二用了整整一年把证券从业资格5门考试全部通过,并且还通过了BEC中级,另外还在两家证券公司实习过,并且毕业前顺利通过CFA一级的考试,所以他成功签约。

两位考研的学姐呢,她们说决定考研是怕自己本科毕业学历太低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打算继续读书,拿到硕士学位之后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我问她们如果硕士毕业还是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呢,她们说他们会继续读博士。

考公务员的学姐呢,她说是因为她父母想让她考公务员,考过之后她家里有人可以让她进一个好的部门。

听了几位学长学姐的经历,我又查阅了近几年关于就业的资料,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作出以下建-1-

议。

一、及时调整不良的就业观念

(一)选择单位只注重经济待遇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标准中,往往把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放在第一位,过分注重这些经济条件。作为工作与事业的物质基础本来属于正常现象。然而,把工作单位的好坏标准只限定在工资的高低上去显然是一个误区。选择一个单位或行业是否理想,应当综合考虑:首先看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是否对自己事业的成功有所帮助,是否可将自己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与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紧密联系起来,要放开眼界,改变观念,不要被眼前的一点点实惠所迷惑。

(二)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很多同学认为择业时,一定要选择规模最大的一些公司与企业,认为它们经营失利或倒闭的可能性小。其实,在选择时应当着重去看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观念与综合实力,同时也应该看到与自己专业的关系。权衡多方面的因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好客观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一味的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三)认为没有“后门”,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业

一些大学生受到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好的职业与部门只是吸收一些关系户,如果家里、亲戚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很难攀其高门。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氛围中,各地均引进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它是人与人之间综合能力与敬业精神的竞争,而不是“关系”的竞争。只要自己有才华,爱岗又敬业,理想的职业一定能很快找到。相反,那些想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找一个好职业的人,是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四)一定要去大都市工作

有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后找工作首选应该是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美如花园、比较发达的大都市,在那里才会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试想,大家全选择在上海工作,而我国拥有那么多省、自治区与直辖市,其他地方谁去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处处需要我们大学生去献身祖国,服务人民,每个地方均衡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择业时不能一窝蜂地向一个方向涌,应当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同时也要考虑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由于自赏,过分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特殊就业群体,社会需要大学生,特别是在学校表现较为优秀的大学生。一些认为自己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的大学生认为一定会有最理想的职业或单位找上门来,而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要通过双向选择这一中间环节,没有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推销与自荐,坐以等待良好时机,这样往往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客观评价自我,顺应现行的双

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积极参与选择与被选择,为自己的求职择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大学生就业前心理障碍及其调整

(一)大学生面对就业常常会出现以下心理障碍

就业忧患和恐惧心理。就业忧患是由于大学生意识到就业的客观形势与自我主观条件的矛盾而产生的体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简单的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应付社会,面临选择职业,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选择过程中患得患失,在压力面前心理失衡,难以自控,表现出恐惧、焦虑、有的学生甚至害怕参与就业,表现出择业恐惧心理。

就业盲从和冲动心理。部分大学生既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又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不能客观的分析社会的需要,对自己的竞争能力缺乏信心,因此在就业时产生了随大溜儿的盲从心理。有些学生择业时表现出极端化,心理受多重择业因素困扰,面对现实处境缺乏应有冷静、自控能力、表现出心情急躁、盲目攀比,满腹牢骚过于自负或过于自卑心理。有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估失当,学习成绩好的对自己就业条件评价过高,所以对择业有自负、挑剔的心理;而成绩平平或差点对自我就业条件评价则不高或过低,择业信心不足,对自身条件缺乏信心,内心十分焦虑,不敢主动出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采取被动的态度。

思维定势和求稳求全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对所学的专业存在思维定式,他们用过去职业门类的老观念,凭借已有定势思考问题,找工作也一定要专业对口,结果失去很多机会,也有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求稳求全,不敢冒风险,考虑到职业选择对未来人生和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择业时顾虑重重,思前想后,求稳求全也会表现出“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果断性。

(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心态调整

正视现实。就业难是无法逃避的社会现实,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敢于承认和面对现实,这是成功就业的前提。逃避现实只会让自己就业的道路越走越窄。

客观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面对招聘单位,大学生既不要自视过高也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培养自信心。不要因为被一两个招聘单位拒绝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广阔的职场中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业不一定会一步到位,从小事做起也有成大事的可能,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培养竞争意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实际上为毕业生提供了公开、平等参与竞争的环境和机会。对于即将毕业或已经开始择职谋业的大学生,必须强化意识,崇尚竞争,敢于竞争。

培养坚强的意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实现人生

目标的顽强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也应该面对挫折不气馁。

一般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主动的心理调适,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在短期内弱化、或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就业问题、从容择业、顺利就业。

三、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对策

(一)升学与就业,如何选择

对于毕业后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进行深入的思考。继续升学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学历,学习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毕业后直接选择升学相对于就业后在去升学,会容易许多。而选择就业,可以立即获得收入和工作经验。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在做出选择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学习动机问题,学习目标问题,学习兴趣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了解自身性格、兴趣、专业以及自己的职业目标与优势之后,再去选择,就会比较清楚了。

8.家庭教育个案分析 篇八

一、案例背景

在普通的农村小学,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却给教育不断带来教学困惑,让老师和家长为现在孩子的教育煞费苦心。目前,最普遍,最棘手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夫妻外出务工,把子女托付给祖辈看管,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只能在祖辈的教育下逐渐成长,诱发农村小学生种种因德育缺失造成的不良行为滋生蔓延。那么,祖辈家长应当采取什么方式才能真正起到隔代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呢?通过这个案例,寻找一条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

二、个案基本情况

张某是个挺聪明的孩子,个子高高的,就是平时废话很多,不爱劳动,集体观念比较薄弱。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积极举手发言的情况极少,做作业拖拖拉拉,平时在班中常欺负同学,爱用“武力”解决问题,屡教不改。老师一批评他,他就会用眼睛狠狠地瞪你,抵触情绪很强„„.。

经接触,我知道了张某的家有五口人,他的父母、张某和他爷爷奶奶,他们一起生活。张某的父母做生意,比较忙,经常要到外地出差,孩子的学习不能照顾周全,自然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他爷爷奶奶的身上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关心不多,比较惯孩子,有时见孙子作业来不及做了还帮着给他做作业。

三、案例分析

这件事提醒了我们:孩子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极为丰富而复杂。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孩子的错误上,急于惩罚,应该试图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健康成长,但又必须看到我们身边的孩子并不是每个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而原因自然与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尤其在内心世界。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存在着许多心理症结,自卑、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这些心理问题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爱、用心关怀他们,更需要家长从多个角度地来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并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才。

(一)个人因素

张某在家里倍受宠爱,他想要干什么家人总会满足他(爷爷奶奶),做错了事,奶奶常常是一句“孩子小,不懂事,等他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话庇护过去了。于是他把家里的任性,随意带到了学校,影响了他与同伴们的交往。老师对他的不良表现指出时他就接受不了,常常认为老师故意找他的茬,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家庭因素

对待张某的家庭教育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奶奶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导致了在学校里经常欺侮同学。

2、奶奶的过分宠爱扼制了张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她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因此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3、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他奶奶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常以教育上一代人的方法来指导孙子学习,这就造成全家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

四、案例解读

(一)指导老人,把握好爱的尺度,用“心”去爱。

隔代教育失败的很多。那是因为爱得太多、太浅,在施爱的过程中,忽略了原则,从而使爱的浇灌没能结出理想的硕果。张某的家庭由于奶奶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同学之间不懂得合作、谦让,因此我抓住一些时机通过个别交谈的形式让他奶奶知道如何把握好爱的尺度,教会孩子去做人,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及刻苦的学习精神等方面去尝试、去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抚养教育孩子。祖辈家长要理智的控制感情,分清溺爱和爱的界限,要爱的适度。

(二)鼓励老人与孩子的父母多沟通,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张某家目前还存在着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婆婆和媳妇之间的教育方法不一致,婆婆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媳妇认为婆婆的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太放任了,有些太老套了,但又不好多说,因此导致了张某有机可乘。如果两方形成合力,相信一定小强会有很大的改变。

1、从父母方入手:我以电话、上门家访的形式和他妈妈交换了意见,委婉地告诉她对子女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缺少父亲的照料会使子女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没有母亲的关心会使孩子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以上两者的任何一方缺少都会使孩子在前途的选择、人际关系的沟通上产生障碍。所以抚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与责任,年轻的父母不管多么忙,都要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别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老人。

2、从祖父辈入手:在与他的奶奶交谈时,我希望她奶奶能做好“配角”,在抚养、照料和教育这些事上,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祖父辈们应该找准帮助的定位,不全权代替,把握好“配角”的角色。当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孙辈常会向祖父辈寻求庇护,这个时候,祖父辈不应袒护孩子。有关孙辈生活的大事的决定权都应该交给父母和孩子自己,祖父辈可以提出自己的经验帮助儿女共同教育孩子。和父母们经常沟通孩子的培养,形成统一的原则,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一定要统一认识。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建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认识上的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该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三)抓住孩子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育

张某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在学校欺负同学,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对老师的批评常常会招到他的反抗,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长的同时,我决定以朋友的角色走进他,与他谈心,让他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集体生活的快乐。

五、个案指导成果

通过我对张某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对张某正确教育引导,使张某本人和家庭状况产生了系列的变化。在学校里打架欺负同学的现象不再出现了,作业不拖拉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与他妈妈进行联系时,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有了改变,她婆婆的教育不再是一直疼爱,而是爱中有严,所以她们之间的婆媳关系也融洽了,她的妈妈还告诉我张某的奶奶现在跟他们已经达成了协议,还定了家规,效果很好。

9.教育个案 篇九

——师爱的感召力

记录:李天曦

班级:一年级

记录时间:2007.9.事例主题:“以爱育爱” 事例的发生:

来到二小快个年头了,今年我又面对新接手的班级,新的学生,我的心里也像孩子般的好奇与兴奋。刚刚与孩子们接触的第一天,课下孩子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我一下子被孩子的热情所感染,和他们聊起来。放学了,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我的面前,深深的鞠躬说:“谢谢老师,老师再见!”我当时一愣连忙笑着说:“谢谢,再见!”多么与众不同的孩子,如此讲礼仪,这就是新的一年级学生,我从心里喜欢他们。上课了,我的心情烦躁,一节课下来累的口干舌燥:学生浮躁、乱动,不听讲,发言声音小。怎么办?对,立规矩。我制定了课堂常规,严格执行,做得好的学生加星集星,集满5颗星,在学生的个人集星榜上加一颗红五星,并做到严格按要求评比。几天下来,效果并不明显。一次,与家长聊天,家长告诉我:孩子第一天回家特别高兴,对家长说:“我们的新老师特别爱笑,我喜欢爱笑的老师。这几天,老师不爱笑了。”家长的一番话,点醒了我,使我陷入了沉思。光是严格要求是不行的,严应该严而有度,以爱为先。处理方法:

我以“笑”为突破,开展了“我在对你笑”的评比活动,表现好的学生就会得到一张小笑脸,就表示老师在对你笑。得到小笑脸多的同学,老师会送给他一个十分精美的星星(礼 仪星)。我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课上对学生积极评价,用激励、鼓舞的语言感召学生,各项要求都给学生予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多地给孩子以微笑,当学生回答问题时,遇到困难我会给学生一个期待的微笑,给他一句真诚的鼓励;当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个大度的微笑,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课下,我与学生交谈、聊天,了解孩子,与他们沟通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让孩子们尽快喜欢我。分析过程:

1、事例缘由:(1)学生课堂常规不好,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课上小动作多。

(2)立规矩,提要求,效果不明显。

2、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和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情感,他们愿意和我聊天,课下,有的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有很大的兴趣,愿意给老师再说一遍,每次,我都和孩子们一起交换意见,耐心地倾听,并给予及时的肯定。课上,多数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生对精彩的发言,对后进生准确回答,学生自发地给予鼓掌奖励,他们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有了。科任课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科任老师的表扬。

3、理论依据:我认真学习了 “以爱育爱” 的教育理念,使我知道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爱,教师要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温柔、激情都凝聚在对每一个孩子的爱中,用自己的爱,感染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去奋斗,去爱我们生活的世界。

阅读了《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一位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 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4、启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爱心,才能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仅对孩子现在负责,更是对他一生负责,要使每个孩子健康地成长。教学时,要精心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置身于乐观的情感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城关二小:李天曦

10.学生心理教育个案 篇十

吴旋

我辅导的对象是晏肖肖,是一个活泼好动,面带笑容的女孩,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在我与她交谈中,我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她的目标是成为画家,攒很多钱。

后来,我到晏肖肖家,与她妈妈交谈后得知:她是从四川转到我们这里来读书的,普通话不太好,数学一般,比较喜欢画画、跳舞、唱歌,对学习不太热忱。母亲去世了,爸爸在外面打工,现在将她过继给了自己的姑妈,也就是现在的妈妈。她的姑妈要照顾自己的外孙比较忙,对她进行家庭作业辅导较少。

在往后的多次家教辅导中,我发现她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情绪不稳定,有些急噪;

二、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她看到朋友正在做一些事,她就放下自己的作业,要去搞一下,或要看电视或和朋友为一些小事争吵(拿铅笔盒比谁的笔多、比谁的笔新、谁的笔尖等等)。还有,别人做完作业,她还没做完就跟着人家去玩。

三、耐性不好。譬如,她叫人拿东西,过一会儿就大叫,说“怎么这么慢的,你干什么的呀!”还有,一有她不会做的题就发脾气要人告诉她答案,否则就大哭。

四、任性,经常以命令的口气使唤别人。

五、学习环境非常吵,且人来人往。

对于以上问题,我依据现实及我的知识采用了以下方法,并且取得一定效用。

1、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对此就要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措施。因此,首先告诉她在在做作业前或做其他事前,先定一个计划,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其次,加强素质训练,柯佳欣喜欢画画,我就通过画画或其他她喜欢的小工劳动磨练耐心,养成不急噪的习性。最后,做事始终如一,在家教过程中指导她的言行要一致,做事有始有终。

2、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我就想办法吸引她的注意力。譬如,我告诉她把今天的家庭作业做完我就教她唱歌,做不好或做不完就不唱,这样,她就会集中注意力在作业上。

3、对于她任性、以命令的口气使唤别人,我就从思想上教育她。我向她讲关于做人要礼貌、谦虚的故事,并要她从生活做起。

11.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 篇十一

南航附属初级中学 陈鸣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特殊家庭(指离异、贫困、犯罪等家庭)子女成为班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来自于这些家庭。在社会观念上,人们习惯把犯罪、离婚这些家庭贴上异常地标签,造成这些家庭学生心理上地焦虑、压抑感。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如果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认可,往往会使得他们产生自卑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素质教育在逐步推进,课程改革也在深入进行,对特殊家庭问题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充分照顾这些学生的自尊心,照顾他们的人格尊严,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赏识教育的本质: 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2、现今特殊家庭(指离异、贫困、犯罪等家庭)子女成为班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来自于这些家庭。在社会观念上,人们习惯把犯罪、离婚这些家庭贴上异常地标签,造成这些家庭学生心理上地焦虑、压抑感,也就是说,家庭因素确实给学生造成了不可弥补地损失。

3、个案研究是以某个学生的特殊的问题行为为对象,搜集与其有关的情况,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的详细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以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对单一的人进行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研究的类型。它不强调个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是涉及特殊性;它通过众多的个案研究,比较分析,推出一般;它是纵向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目标:

1、研究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心理机制等;

2、研究特殊家庭与问题学生产生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重点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特殊家庭问题学生如何进行赏识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前两项是研究的基础,后一项是研究的重点)

(二)理论依据

1、在每个孩子小的时候享受的都是赏识教育。他们学走路的时候,会摔倒,这时每个家长,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不要放弃,继续的努力,正是这样我们才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

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著名的皮克马力翁效应也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的人成功的信心会促进其成功。

赏识教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它不属于知识的教育,而是一种兴趣,情感的教育。它是一种发现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一种能重塑学生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浅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4、心理学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原理。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有“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形成与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赏识是肯定性压力。

四、研究的阶段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份进行课题申报、立项,查阅,积累相关资料

2、实施阶段: 5月 确定研究对象的症状。3、6、7月 收集和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

4、8月 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拟定赏识教育过程步骤和方法的实施方5、9、10月 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

6、、总结阶段:

11、12月,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

(二)研究方法:

a.访谈法:通过访问个案的父母、亲友、老师获得资料。

b.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其生活情况及社会情况。

c.观察法:观察本人在各种情景中的反应。

d.测验法:用心理测验与标准化测验考察其智力、性格、兴趣及学习成绩等。e.评估法:由教师与其父母评判其性格。

f.文献分析法:对其本人的周记、日记、作文加以分析。

五、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十分关注,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并且对《教育学》《心理学》都经过系统的学习,这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为研究本课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2、研究者是教育情境中人,研究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研究的是教育情境。对于赏识教育,研究者已经有了深刻体会,有了一定的经验,也经过了一定的思考,因此,本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3、选题新颖实用。赏识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但是,现在对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采取的往往是批评教育。研究赏识,可以有效地弥补“批评教育”的不足。

12.国培计划训后跟踪指导 篇十二

为加强培训后续跟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使教师成为持续、自主的专业学习者,我们确立了本国培研修跟踪指导主题:教学行为的改善。围绕主题,通过多种形式,一方面,加强对学员的跟踪与管理,另一方面,注重与学员的双向沟通,重视对学员的信息传递与学员的信息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全面了解学员在岗研修的全过程,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适当进行调整。主要方式与具体措施:

一、组织训后回访

一方面,“面”上了解:通过网络培训满意度调查、开展实地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员回学校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和在当地发挥辐射作用的情况。另一方面,“点”上深入:到部分学员所在的课堂,对学员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个体观察和分析。

图一:满意度调查问卷图二:实地调研

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参训学员发展势头良好,其完善的知识结构、坚实的学科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在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老师。

图三:宿州音乐1班学员高丽娜老师在宿州九中八(16)班举行音乐公开课

培训后,我们组织专家深入一线课堂,学员高丽娜老师在宿州九中八(16)班举行了音乐公开课,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同,很快成长为当地一名学科教研员,可以说,他的成长过程,很好地契合着本次培训的宗旨:基于问题的实践与追问,基于学科的示范与引领,基于行为的矫正与历练。

训后回访的过程中,学员们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境界,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二、建立训后跟踪服务中心

图四:电话、q群、邮件咨询

我们继续接听学员服务需求电话,通过电话、Q群、邮箱等形式主动回访学员,进一步关注参训学员的专业发展。同时,学员的建议开阔了我们的教师培训

视野,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搞好教师远程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三、开放网络研修平台

建立网络研修社区,打造区域、校本、班级三级研修共同体,形成常态化的、与参训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实践研修模式。我们利用网络研修社区,训后继续畅通专家服务通道,为参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开阔的发展空间。

图五:区域、学校、班级三级网络研修社区

四、畅通信息沟通体系

我们纵横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为学员创设适宜、宽松的训后研修环境和条件。

1、加强与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增强对学员培训后研修的重视,采取各种形式联合开展本区域内参训教师岗位实践、行动研究等工作。

上一篇:大数据与政府治理下一篇:2024级部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