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法

2024-10-16

小学体育教学法(通用9篇)

1.小学体育教学法 篇一

小学体育情境教学初探

石莱镇中心小学

郭庆法

小学体育情境教学初探

石莱镇中心小学 郭庆法

摘 要: 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学习进取心也较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强化情境教学。本文根据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分析了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问题,讨论了如何促进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

体育课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学活动大多数在室外开展,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且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丰富其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课教学很重要的目的。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希望得到肯定的身心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以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准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习俗等,将其与课堂结合,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在教学内容的搭配上,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先易后难、先灵敏后力量等方法,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具体说来,按照学生不同的体育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刚起步的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活动,如体操、走、跳、攀爬、简易舞蹈等,同时与对应的游戏教材相结合,容易被吸收,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基本活动掌握较好的学生,以投、跳、小足球、韵律活动、武术等为主要内容,并且可以搭配一些富有趣味的比赛或者游戏。而对于体育素质较高者,则以发展其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为主,搭配某些体操、加速跑、武术、跳远等活动,让小学

生掌握一到两项用来健身的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今后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二、促进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选择好了之后,就应当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有效地领会课堂内容,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借助情境创新教学

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学习进取心也较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消防战士、环境使者、祖国卫士、梦中奥运等。教学中设置情境辅助教学时,应当注重发掘小骨干,可以集体练习或者分组练习,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品质。组织一定的有意义的竞赛,使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挑战性、竞赛性,明白相应的思维过程及如何以智取胜。教学活动中,老师不应该将课堂安排得太满,而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翁,激发其探索及其求知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应当创设或者引入一些带有情绪色彩、活泼生动的场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娱乐活动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如学生轮流领操、师生一同参与游戏等,讨论问题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其回答及时鼓励,激发其创新意识。

2.创设情境式教学

小学生刚刚入学时,兴趣广泛,好奇心极强。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走、跳、投、体操、列队等。情境如神龙飞舞、猎人打猎、小青蛙跳荷叶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注意其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根据其心理认知规律,先易后

难,由表及里,采用丰富的情感来带动整个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必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善于提问,创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可以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也可以是结合技术要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办法。

3.评价式教学

教师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评价。根据掌握要求的不同,使学生分步领悟动作要领,对不同动作分层次、有步骤地讲评。先分别讲评,最后综合讲评。体育学习效果上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与学生认知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评价标准不应局限于一种,评价内容尽量开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渗透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果断、勇敢的精神。

总之,小学体育既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又能够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地渗透情感以及心理教育,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遵循上述原则,将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有很大帮助。

2.小学体育教学法 篇二

被调研的小学由各大市推荐一所城区小学、一所农村小学, 另外调研组随机抽选该市城区与农村小学各一所, 这些小学中既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 又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既有办学规模达100多个班学生数超过5000人的大学校, 又有只有6个教学班学生数200余人的小学校;既有公办小学, 又有民办小学。调研中, 我们不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程序, 随堂听课, 随时采集体育教学信息, 顺便观看大课间体育活动, 随机进行师生访谈。共观摩体育课110节, 观看大课间活动48场, 访谈学生358人, 访谈学校管理人员99人, 访谈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188人, 访谈专、兼职体育教师191人。

调研中, 我们交流着所见、所闻、所感;调研后, 又将所有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 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逐渐有了以下若干新的认识。

一、小学体育是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学校体育之突破口

2007年中央下发了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此后国务院召开了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那么, 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学校体育, 它的改革和发展又从何突破呢?笔者认为, 应将小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首先,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而小学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基础。我们常说:写字、拼音要从小抓起, 学外语、学电脑也要从小学抓起……这一系列“从小抓起”统统都建立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 如果不首先从小抓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其他的一切“从小抓起”就无从谈起, 因此, 小学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基础。

其次,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比之下比较容易突破, 只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统一认识, 下决心形成合力,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强小学体育增强小学生体质, 小学体育就容易取得突破性成果。这次江苏在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调研中发现, 绝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在认真贯彻中央7号文件, 都比较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普遍都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学校体育工作, 有不少学校一把手亲自抓体育则力度显得更大。在学校学期和学年工作计划和总结中都能反映出体育工作, 在课程计划的落实上绝大多数学校都能按课程设置开齐、开足体育课, 常态下的体育课都较重视实效, 阳光体育活动得到较大的推动, 两操 (有的学校还有特色操) 和大课间活动开展得较规范, 这些都说明作为薄弱环节的小学体育只要得到上下一致的重视, 就能较快取得明显成效。

二、小学体育归根到底是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对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进行小学体育教学调研时, 学校的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校校长张卫平介绍, 这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女占70%的普通农村小学,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他们坚持养成教育, 严格教学管理规范, 从行为训练入手,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上均取得显著成绩, 成为常州市体育 (篮球) 特色学校。庙桥小学的经验告诉我们, 小学体育就是要重视养成教育, 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日积月累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小学到初中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 小学教师的难能可贵在于他们的教育意识,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必须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必须要用儿童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和沟通, 必须要有童心、童趣并在教学互动中和他们心灵相通, 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坚持养成教育, 让小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由于小学体育的特质, 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做得更好。小学体育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要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让学生喜爱运动、融入集体,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阳光向上的性格养成是大有好处的。

三、小学体育的学习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南京师范大学体科院周兵教授将体育技能学习比喻为一个金字塔 (见下图) , 下面是基础运动技能, 中间是专门运动技能, 上面是专项运动技能。他还认为, 初中体育学习内容是发展基础运动技能, 学习专门运动技能, 体验专项运动技能, 笔者赞成他的观点。对小学而言, 笔者认为主要是学习并发展基础运动技能, 体验专门运动技能和趣味化了的专项运动技能, 例如少儿趣味田径项目。

顾渊彦教授多次强调不要一提运动技能就认为是专项运动技能, 就是奥运会上看到的那些, 对小学生来讲主要是通过情境设置、故事编排、游戏及竞赛等形式让小学生学习并发展基础运动技能,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将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滚翻等进行适当的组合和排列, 形成课题单元或教材单元。

顾渊彦教授在阐述“身体素质划分为能量论和控制论两大体系”的理论时, 指出该理论揭示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儿童6周岁进入小学后, 身体素质的控制论体系得到优先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素质的能量论体系的地位逐步得到加强, 一直到12周岁进入初中后, 身体素质的能量论体系逐步居于身体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上必须依据儿童生理发展规律, 重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正如日本爱知大学竹申伸教授所讲, “动作锻炼和年龄直接相关, 以敏捷、柔韧、平衡三项为例, 其发展的最佳期均在12岁以前, 以后再练作用不大;从科学上讲, 力量锻炼13~18岁再加强更为适宜, 过早地采用力量锻炼, 虽然也能使学生长力气, 但会对学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 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都能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较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江苏小学体育教学的良好传统和通过课改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另一方面则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小学体育读本和配套的教师备课用书, 使课务较重的小学体育教师有了一个抓手。

四、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体验式教学

首先,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中小学开设的其他课程相比, 其重要的特征是从事身体练习, 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因此, 它有别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启智类课程, 它属于技艺类课程。一般地, 启智类课程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 这种抽象思维是以客观实践为依据的求同思维, 而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艺类课程的思维特征是以主体体验为根据的求异思维。

其次, 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 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顾渊彦教授指出:“学生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 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是技术, 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被掌握, 则是技能。”他还强调:“从本质上看, 技术是属于认知范畴, 它是人类认知体系中的一个特殊领域——身体认知。”这种身体认知和其他文化课的认知不同, 主要是通过体验获得的。

再次, 体育课在操场上, 和其他学科相比相对开放。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加上身体练习的特定学科性质是最有利于实现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 因此,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生最直接、最深刻、最生动的活动。必须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照搬室内文化课的发展模式以语言、文字、数字、符号为载体的形式来实现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 而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特有的情境和条件, 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 通过体验感受更直接、更鲜明、更强烈的刺激, 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经验并与之融合, 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

综上所述, 体验式教学方式理应受到重视。我们欣喜地发现, 这种教学方式已被江苏省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所重视,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讲得少讲得精了, 学生学练的时间多了;教师动不动就将学生集中起来讲解的情况少了, 在和学生一起互动中进行个别指导的情况多了;学生规规矩矩排队等待运动的少了, 主动尝试、自主学练、积极体验的机会多了。但我们也发现, 大家对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还不够。首先, 身体体验还不够到位, 即运动负荷不够。按照S PA R K课程的说法, 就是M V PA即中等至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还未达到50%;其次, 心理体验还不够活跃, 学生运动的积极情绪还未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缺少活力。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身体体验的“量”达到一个适合的“度”, 并且让学生心理体验的“质”达到一个良好状态, 让我们的体育课真正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是我们体育教研永恒的主题。

五、小学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快乐体育恰恰是对过去体育教学中僵化的、被动的以及缺少乐趣的状况的反思。快乐体育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并在身体活动中体验运动快乐。

早在《论语》中孔夫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学习了知识, 并时时去进行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和认知那是多么愉快的事啊, 体育学习是身体体验和认知, 当然是一件愉快的事。

日本著名作家春山茂雄在《大脑革命》这本书中列举出了人生四件快乐的事, 分别是饮食、性、运动和阅读, 可见体育运动是快乐的。

但是现在有人质疑快乐体育, 认为体育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 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 有时还要经受挫折, 怎么能说体育学习是快乐的呢?更有人把快乐体育与学习运动技能对立起来, 认为体育课上要是强调快乐, 就会降低运动技能的学习, 甚至会淡化运动技能学习。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并通过体育学习的过程体验, 最终感到运动的快乐。当然, 运动的快乐可能产生于运动过程中, 例如, 在体育课上自己的一技之长得到同伴或教师的认可, 所学技能是自己感兴趣且有潜在能力的, 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挥了领头人作用等等, 但更多的快乐来自运动之后, 也许在运动过程中他对这项运动兴趣不高, 也许他在这项运动中技能较弱, 也许他较内向在团队合作学练中处于边缘状态, 但通过教师富有童心的启发, 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设置, 富有人性化的个别指导, 他从没有兴趣到有兴趣了, 从运动技能低下到逐步有所提高了, 从不合群到合群了, 这时一种快乐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在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他们这种快乐体验不断地积累和强化, 最终无疑将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

SPARK课程让我们尝到快乐体育的甜头, 那么它是怎么让学生学得自觉、主动和生动有趣的呢?

首先, SPARK课程非常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突破传统的学生跟着教师做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则是有效的体育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其次, SPARK顺应儿童的天性, 充分利用了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 将多种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游戏化的活动贯穿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之中, 同时摒弃了枯燥的教学方法、活用道具, 让学生进入活动情境,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再次, SPARK多种参与水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SPARK是为他们量身定做, 而不是要他们强行跟从。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使学生在学练时显得更有的放矢, 更主动快乐, 更有效率。

最后, SPARK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诊断学练情况, 学会合作学练、互相帮助和相互评价, 分析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从而增强体育学习的“内驱力”, 并通过不断提高层次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笔者认为SPARK课程的这些做法特别值得小学体育教师借鉴。

当前我们正在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 对我们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就是要确立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关注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就是要倡导小学体育教学的童心、童趣, 让小学体育课“活”起来;就是要针对不同水平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小学生学得安全、学得有效、学得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课程与身体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6 (10) .

[2]顾渊彦: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6 (11) .

[3]孟文砚:中小学体育应倡导体验式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7 (8) .

[4]李凌姝:让孩子成为运动的主人[J].体育教学.2009 (8) .

3.小学体育教学法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特点;教学水平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新课改的改革实施,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所以,对于小学的体育教学意在使学生的积极锻炼习惯得以培养,而让其身心处于持续健康的状态是小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对于小学体育的教学,有着独特的显著特点。我们要明确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若有提升,不仅仅会使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也能让他们从中获取快乐的同时身心得到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小学进行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它为以后阶段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性格和习惯相关方面的形成有良好的开端。所以,小学体育教学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对于教学,学校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对其他教学的辅助作用和有益影响,应该恰到好处地举办比赛竞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都得以发展提高。

学校一定要对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同等对待,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会影响其文化课水平的。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小学体育进行教学的对象毫无疑问是小学生,所以其具有显著的独一无二的特征。

1.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质,不但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要通过一定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健康的认知得以有效提高。

2.教学体现了针对性

对于体育教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有心理和生理的专属特征实行具体的教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从而使体育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切忌生搬硬套不属于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措施,以免产生反作用。

3.教学内容要体现其恰当性

恰当地进行教学,而非强制性灌输是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所要注意的一点。要让学生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才不至于导致学生出现对体育教学厌学的态度。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具有较高的具体实践性的课程,其科学性自不必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安排要以学生的具体体质为主,科学安排、循序渐进才是进行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体现。

三、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

教师们以小学体育的自身特征为基础,通过进行教学从而总结出以下几种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教学方法。

1.设置情境教学,引导教学启发模式

相比传统教学而言,教学的启发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在对学生运用启发式模式教学之时,首要之处应该使情境教学得以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强烈兴趣。针对于学生所创建的教学情景,教师必然要基于学生的喜好与特点进行创设,便于学生能够轻易接受。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教学意在实践而非理论,所以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不是一个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取的做法。应该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在侧面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感知的范围内对内容进行理解,然后通过相关的实践加深记忆与深刻领悟。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初先做一些游戏,以游戏的模式引导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原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燃起,进而可以自觉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更好地进行学习。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要更注重于实践这一点有目共睹。所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把所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加以掌握才是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不容忽视的,必须亲自对动作要领进行示范举例,给予学生参与理解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参与转化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学生们可以从教师的示例中直接对动作要领进行感知,然后努力通过一定的实践使得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从而确立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也直接地促使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3.因材施教,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所产生的差异自然也是不能避免的。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必须要对所有学生的身体情况、特点进行反复调查与确认,不同的学生依据其所具有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使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利用鼓励的手段和其他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倍感兴趣。

4.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安排

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满结构化、多样化及其一体化的特点。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正处于较强的阶段且极轻易会对容易掌握控制的东西失去好感度,产生疲惫状态。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要恰当地进行灵活性安排,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的相互配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证体育教学可以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体育教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4.小学体育教学如何拓展体育游戏 篇四

所谓的拓展训练也被称作体验式训练,它主要是指在自然地域,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目标。

拓展训练游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探险,风险高,有专门的场地设备和培训师,它面向个人高素质的培养。例如:越野识途、负重行军、攀岩、激流划艇、山地滑雪、高空绳索、伞翼滑翔、生存者竞赛等。另一种是体验性活动,其风险较小,利用较简便的器材,自行组织的带有游戏氛围的活动,它更多注重团队精神、增强解决问题、决策和沟通的能力。

在学校体育课中,拓展训练游戏要以小队为单位活动,通过新鲜、刺激和够酷的活动,密切配合,使同学们在欢乐中领悟,当困难来临时,谁也无法逃避,只有面对。任何人在各种困境下都有最后一种选择的自由,那就是态度。选择积极、乐观、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态度,运用自己智慧,借助团队的力量,就不会再有能压垮自己的困难。学习上遇到障碍,生活上碰到难题,谁没有自己的烦恼?不要畏惧,勇敢地上,你会发现,解决之道原本就这么简单!拓展训练游戏与普通体育教学游戏的区别? 拓展训练游戏,与原来的体育教学游戏有本质上的不同,过去的体育教学游戏,以比赛为主,讲究胜负,而拓展训练游戏则是以体验为主,通常它不比赛,而是按照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这样一个学习圈而展开的。它强调教师的引领,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帮助,紧密地依靠团队的协作,使每一个人都能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得感悟和提高。因此,它的教法和学法,完全是自主、探究、合作和创新的,评价的方式方法也与过去的不同,拓展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更重视的是,把从拓展中获得感知体会,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乐趣。

在我们体育教师的眼光里,拓展游戏的内容,说穿了无非就是游戏,只不过它专门选那些特别有健身益智作用的游戏,并赋予其生动的情境、明确的目标,更强调人际的沟通、信任、体验和合作,采取一种全新的理念来组织的活动。当然还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变通与拓展。

拓展训练游戏强调的是一种身心体验,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突出参与者心灵感受与自我教育。体育游戏则重视由外到内的训练,身心相较更重视学生的身体教育。如果我们把自我教育的目标突出出来,重视对学生的体育课堂心理障碍的心育过程。这种形式就是身心结合的大体育教学观,而这种形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纳,在一种潜移默化中而达到转变的效果。

拓展游戏运用到体育实践课堂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和意志力,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朋友;同学和家人重新认知,增强同学间的信任感、自信心及独立生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建立积极的心理环境去应对环境的变化。对那些心理有缺陷、有障碍的学生无疑具有更大的作用。它能增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促进同学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建立一个友好、关爱、健康的家庭式班级环境。在实际运用中,因为体育教师不仅是面对那些心理特殊生,更多的还有其他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照顾特殊生同时兼顾其他学生,实现拓展游戏的最佳效果。

在学校体育中,真正的拓展训练重视的不是场地器材、也不是项目表面的名称和练习形式,而是其内化的、固有的操作方式,首先,针对各个水平学生年龄特征选取不同的与体育主教材相关的拓展游戏内容,结合内容进行以下步骤:(1)课前准备——布置场地器材,做好安全保障措施;设计好讨论内容。(2)导入--向学生讲述模拟情景,讲解活动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讲解易出现的危险和保护帮助措施。(3)讨论--对学生按活动项目进行合理分组;由学生自己进行任务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前的讨论。(4)体验——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团体项目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做好安全保护,监督学生执行;学生在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产生各种心理、情绪的体验;(5)感悟归纳——活动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完成情况,用设计的活动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回味活动感受,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道理上有所领悟,最后归纳出该项活动的教学要点;(6)分享交流——在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广泛举例,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导出超越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理论和原理,启发学生用所学的观点来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发表各自的见解展开讨论,共同分享活动体验带来的各种感受;(7)整合应用——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上述几个环节完成后,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提出有效应对的方法和原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并检验,由思想转变为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指导他们行动的理念,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1、注意游戏的针对对象:一般的拓展游戏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身体运动能力作基础,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因此要注意游戏的变通。

2、强化情境渲染,加强游戏的故事性:教师在安排拓展性游戏时应该在游戏前活灵活现地向学生渲染游戏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忘我境界,尽量提高游戏的兴趣。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在场地上布置一些能够突出故事情节的道具。

3、调整游戏分组,根据学生性格将学生分成异质小组参加游戏:教师比拓展训练师更加优势的地方是,教师熟悉了解学生,因而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游戏的内容临时变换游戏小组,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沟通影响,实现性格上的互补。

4、体育课堂拓展游戏要注意运动量与强度的安排。拓展游戏强度有大有小,悬殊比较大,将其与体育实践课内容结合,内容与强度通过游戏来平衡,避免走两个极端。另外,一般的拓展游戏时间比较长,选择那些耗时少的小游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为了强化巩固拓展游戏的效果,必须在活动中、活动后及时安排一些同学讨论,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开展游戏方法、游戏意义以及更加深入的人生思考的讨论,强化游戏的“育心”效果。教师对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可以更多一些课外的点拨。

6、拓展游戏大多是在新颖的情感体验下的一种身心活动,过多过滥会冲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把握度,适可而止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5.小学体育四步教学法 篇五

四步循环教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思路,充分展示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练习效果。由 “做→想→练→评”四步循环进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想。

一、尊重学生做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示范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理解、接受知识。教师填、灌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枯燥的感觉,使其无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无法灵活多变的“创造性”的学习,很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模式。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练习技术不符合教学大纲就全面否定,应该有目的有重点的吸收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让学生继续发挥、创造。美国福斯贝里创造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就是在学习跨越时跳高时,无意中采用背向横杆跳过,在教师的因势利导下发明创造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因此,我们要发挥学生自主做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新的动作,教师再因势利导,形成他们独特的个人技术风格。

二、尊重学生想的自主性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学生学习的一大盲区。教师千人一面的模式,扼杀了学生自己去想、去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了勤学好问的权力。教师的“独断专行”,教师常常自以为是,因顾及自己的面子,“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去形成他们独特的“风格”。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在学生有了新设想之后,却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实现。“徒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对于那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经常给教师出“难题”,被教师认为“有个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想的自主性,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在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去想、去探索,实现他们的愿望。

三、尊重学生练的自主性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对于每一次胜利与失败的实践体验,学生都会谨记在心。只有正视胜利与失败,学生才会逐渐成熟。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做法,影响到学生的持续发展。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学生,经常在教师的“强化”训练下,造成各种伤病,不得不忍痛告别心爱的运动生涯。科学的训练,不仅要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要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使其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中成长。教学互长,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练的权力,变“要我练”成“我要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有机组合,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6.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篇六

枫林市中学:吴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及胡锦涛书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使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强化优生,优化中等生,提高后进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上课基本了解上课的要求,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根据学生生理特点来看,灵敏和柔韧性是这段时期重点发展的项目,同时有必要辅助速度练

2.三年级的测试项目是身高体重和坐位体前屈,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侧重学生的柔韧练习。

3.根据前一学期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柔韧成绩还可以,学生的体形练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为更好的服务于四年级,要多做些速度练习。

四、教学要求

体育课教学应丛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五、教学措施

1.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2.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3.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4.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复习出升的太阳1—5节复习出升的太阳6--7复习出升的太阳的全部动作 4 复习徒手操跳跃游戏集体舞------铃铛响叮当 8 集体舞------铃铛响叮当 9 游戏中奔跑侧面投掷轻物直线快速跑站立式起跑对墙投掷小沙包、立定跳远 14 后滚翻原地侧面投掷垒球50米快速跑跑动中手臂的摆动原地侧面投掷垒球后滚翻蹲距式跳远的单跳双落动作 21 障碍赛跑和跳短绳蹲距式跳远的单跳双落动作 23 原地侧向投掷排球出升的太阳全套操动作 25 投掷活动蹲距式跳远换物接力跑蹲距式跳远 28 原地侧面投掷垒球多种游戏蹲距式跳远踏跳和空中举腿动作 31 篮球运球

原地各种简单传球练习(篮球)33 行进间运球

换物接力跑蹲距式跳远 35 各种短绳活动

综合练习

各种运球练习

7.小学体育教学法 篇七

1.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教材的内容,还包括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

2. 体育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1)是实现课程价值、体现课程理念和性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

(2)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

(3)是发挥地方教育、教师优质资源,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

二、对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感受

1. 体育教学内容要为学生而选择。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学生非常喜欢自由活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摆脱束缚,这里的“束缚”当然主要是指我们以前安排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我们可以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喻成裁缝与模特的关系,教师作为“裁缝”要考虑到“面料、款式、裁剪、缝纫”等多方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模特(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展示自我。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清楚客观的认识,选择任何一“款”教学内容都应为学生“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裁制。

2. 体育教学内容要源于生活。

体育原本就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体育教学不竭的源泉,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能创新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3. 体育教学内容要科学系统地安排。

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方面,并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体现课标理念,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

三、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做法

1.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延用、改造、变化,使动作方法多样化。

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教学思想。

2. 对现有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使学练内容生活化。

延伸和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指使学生从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如:投掷内容从单一的右上手投延伸到左上手投,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所应用的一些方法:单手下投、飘投、抛投,双手向前、向后、向上抛投等。

3. 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的联想、创造,使创新教育具体化。

体育学科以“技艺性”为主,技艺思维以求异思维为主联想动作变化,创编新的方法。如跳高中直线助跑、斜线助跑、弧线助跑;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联想动物形态模仿其典型特征,如从羚羊跑的动作联想到跑的方法;联想生活实际模拟实效动作,如跌倒后的滚动;联想相关知识,迁移、运用、体验,如掷纸飞机等。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学生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四、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建议

1. 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小学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新课标提倡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不掌握最基本运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对体育课便会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教学内容虽可千变万化,但始终要注意其选择的基础性。

2.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反映了学生主体的呼唤和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能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应提出的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3.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

体育教学主体是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喜好,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可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确定一些教学内容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发展个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 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材是有别于教学内容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教材的上位概念。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要加以选择,教师有权利并也有义务进行安排,把教学内容由过去的死性变活性,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把握好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升华的关系。发扬是建立在继承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升华是在原有创新内容基础上进行提高,这样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比较牢固。

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的,选择教学内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也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将自己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使体育课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体育教育的理想目标———既育体又育人。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8.小学体育教学法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教学效率

要想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出发,创造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小学体育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文将从创新方面探讨关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相关问题。

一、改变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无趣,在大部分体育教师中甚至认为体育就只是简单地跑跑步、做做伸展运动和体操,然后就是学生的休息时间,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是非常需要得到更正的。现代化教育中,体育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为主。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一)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

体育文化是一种世界所共有的文化现象。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就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某种角度来说,体育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体育的发展。在我国,小学体育的基础发展前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体育教学也一直没有被教师纳入教学重点范围。但是,小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栋梁,所以必须要让他们了解体育的重要性,真正切实地掌握小学体育的精髓,才能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促进新的体育的课程标准的推行

新型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决地抵制损害小学生健康的内容,取缔不良内容。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针对这一点对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做出改变,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新型的教学方案,引入有趣的健康向上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促进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

(三)促进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共同发展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最根本目的还是要增强小学生的体质,让小学生的心理、生理方面积极健康地成长。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引进特点性极强的体育项目如武術、体操运动、游泳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兴趣,同时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全面振兴。

二、关于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创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情景

想要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创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情境。一堂好的课堂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领悟。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生动有趣的小游戏,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按组让他们进行游戏,赢得组给予一定的小奖励,参与的也给他们参与奖,同时对他们的表现要及时做出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自信,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性,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

(二)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小学体育也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全面综合性发展的人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根本目的,从具体情况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出正确的改革方案并将其落实到位。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跑步的蹲姿的教学时,首先要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关于蹲姿的正确方式,然后给学生进行示范并让学生跟着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提问,用一些简单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及时表扬和认可,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自主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寻找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而不是直接给他们进行知识灌输。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课堂教学的根本因素,小学体育的教学也不例外,所以,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根本上做起,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对教师的教案编写能力和他们的备课能力进行要求,备课计划必须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内容充实、方案新颖,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强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做到站着能说,坐着能写,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做到语言精练、准确,表达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关于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不一定要依葫芦画瓢地一味模仿别人的方法,而要学会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思考与创新,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且设计有趣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案,寻找最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益敏.浅谈小学体育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体育,2012(20).

9.小学体育教学总结 篇九

本学期的体育课堂教学始终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以体育教材为依据,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力争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在授课时抓住了教材重点,并有针对性的突破一些难点,并把思想教育溶于其中,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

通过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准备上,认真履行了深钻教材的要求,做到了积极认真的备好课,让课前准备变得充分,并把场地与器材合理的分配、安排,遇到问题,以求有备无患。课堂教学上以学生为本,课后及时小结。通过体育练习,学生在技能、技巧上有明显提高,爆发力、耐力、灵敏等素质,大幅度上升;田径的基本技术广泛推广,卫生保健常识增加,身体健康意识得到增强。

另外本学期开展了冬季运动会体艺节田径赛,各班都创造了不错的成绩,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我校的体育运动的发展与进步,本学期还迎接新塘镇的体育抽测考试,我校的二年级的同学被抽到考试队形队列,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上一篇:五年级的语文书上册下一篇:企业服务宗旨口号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