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知识题

2024-11-11

红十字知识题(精选6篇)

1.红十字知识题 篇一

南通大学红十字会

全体成员大会及红十字知识介绍会

一、红十字运动

诞生

 一个人:创始人——瑞士人亨利• 杜南(1828.5.8-1910.10.30)

 一场战争:起源于战场救护——1859年6月24日,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意大利邦国)在索尔弗利诺的战争  一本书:《索尔弗利诺回忆录》 提出两项建议:一是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二是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历程

    1859年,索尔弗利诺战争

1862年11月,亨利·杜南提出两项重要建议;

1863年2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宣告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又称“日内瓦5人委员会”); 1863年10月23日,召开日内瓦国际会议,大会一致通过了《红十字决议》,采纳两项重要建议,并采用白底红十字臂章作为救护人员的保护性标志;

 1864年8月8-22日,欧洲16个国家的代表集聚日内瓦,由12国代表签订了《红十字公约》(即后来的日内瓦公约);

 1875年,“伤兵救国际委员会”改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组成

(1)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2)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3)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

七项基本原则: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人道

二、红十字标志

 红十字作为救护团体应有识别标志的想法,是由五人委员会的成员之一阿皮亚医生最先提出来的。1863年10月,他建议采纳“白底红十字”的臂章作为伤兵救护团体志愿人员的识别标志。五人委员会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 日内瓦公约明文指出红十字标志系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红十字标志是为了对红十字发祥地瑞士表示敬意,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其中不含有任何政治或宗教因素。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红十字标志是红十字运动的象征,体现着当今世界的人道与同情。

 红十字标志有三种,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白底红十字”,伊斯兰国家使用“白底红新月”,以色列等对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抵制的国家使用“红水晶”。

 1863年月10月26日至29日,欧洲16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首次外交会议决定。使用“白底红十字”作为在战场上从事伤员救护的医务人员、场所及其交通工具的保护标志,并将其列入大会通过的《红十字决议》之中。翌年又在《红十字公约》(即后来的日内瓦公约)中加以明确。

 “白底红新月”是将土耳其国旗上的新月用红色画在白底上而成。土耳其于是1865年承认日内瓦公约。1876年在与沙俄交战中,土耳其政府提出:“白底红十字这个标志使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感到不快。”因此土耳其将改用国旗上的新月用红色画在白底上作为标志。“白底红新月”这个标志在1929年被列入日内瓦公约,在伊斯兰国家广泛使用。 29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修订了《运动章程》以引入与红十字和红新月有同等地位的新增标志红水晶。根据决议,以色列的红大卫盾会与巴勒斯坦的红新月会成为运动的正式成员。 标志的含义:

 保护性——表明这是一个受到国际人道法保护的人或物,不应受到攻击的人或物。 标明性——表明这是与红十字运动有关的人或物。

标志的使用: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是惟一可以同时使用这三个标志的组织,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则继续使用红十字为其惟一的标志;

 各国的国家红十字会则必须在红十字标志和红新月标志二者中选择其一。

三、国际人道法

国际人道法(interanarional humanitarian law),又称战争法或武装冲突法(在我国常被翻译为“国际人道主义法”)。它是指战争或武装冲突(国际性和非国际性)中,出于人道的目的,以条约和结合的形式,保护不直接参加军事行动或不再参加军事行动的人员,规定各交战国或冲突方之间交战行为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国际人道法是国际法的一部分,而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国际法包含于国家间的协议(条约或公约)、习惯规则(它由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家实践构成)和一般原则之中。

国际人道法适用于武装冲突。它并不对一国是否可以实际使用武力做出规定;此问题由《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国际法的一个重要但独特的部分加以调整。国际人道法的构成

 国际人道法的主体包含于1949年的四个《日内瓦公约》中。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已同意接受其约束。通过进一步的协议——关于保护武装冲突受难者的1977年两个《附加议定书》以及2005年关于新增特殊标志的《第三附加议定书》,《日内瓦公约》得到了补充与发展。

 还有若干其它协议禁止使用某些武器和军事战术,并保护某些类别的人员与财产。目前,国际人道法的许多条款被接受为习惯法——即,所有国家均受其约束的一般规则。有关日内瓦公约

 日内瓦公约:亦称红十字公约,经过1906年、1929年两次的修订与增补。1949年8约12日重新增订为4个公约,至今仍有效。

 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兵员境遇公约

 第二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兵员及遇船难者境遇公约  第三公约:关于战俘待遇公约

 第四公约:关于战争中平民保护公约

 1977年6月8日,又签署了两件附加议定书:  第一附加议定书: 关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平民的保护

 第二附加议定书: 关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平民的保护。

 到2006年3月底止,第一附加议定书签署公约国计163国,第二附加议定书签署国计159国。 2005年增加第三附加议定书,关于采纳一个新增特殊标志的附加议定书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

 国际人道法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适用于一切战争或武装冲突:

(1)人道原则:保护战争受难者。这是国际人道法的核心,非战斗员必须得到尊重、保护和人道待遇。(2)区分原则:在作战中必须严格对战斗员与非战斗员加以区别,这是国际人道法最基本的限制和规定。(3)军事需要原则:在战争中攻击军事人员和目标是合法的,但是应尽可能地限制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害。(4)比例原则:当保护不可能是绝对的时候,应秉承善意,用“人道”和“军事需要”这两项原则互相制约。

(5)禁止报复原则:严禁对国际人道法保护的对象采取报复行为。这一原则是绝对的。即使在对方已经采取了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的情况下,也不能采取任何报复行为。

国际人道法的核心

 国际人道法的核心是“保护”

 ⑴人员:战俘、平民、医务、宗教人员、佩戴红十字或红新月标志的救护人员;  ⑵场所、物品:医院和医务用车、宗教或文(保护对象)化场所、民用物品或场所;  ⑶自然环境:确保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森林、河流、水库等。国际人道法的适用范围  1.国际人道法只适用于武装冲突,而不适用于国内紧张局势或**(例如孤立的暴力行为)。该法只在冲突开始后才予以适用,并且平等适用于冲突各方,而不论是哪一方发动的战争。

 2.国际人道法区别对待国际性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国际性武装冲突至少涉及两个国家;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则发生在一国领土之内,既包括正规武装部队与武装反抗团体间的斗争,也包括不同武装团体之间的斗争。

 3.国际性武装冲突是指战斗发生在至少两国的武装部队之间(应该注意的是,民族解放战争已被归入国际性武装冲突)。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是指在一国领土内,发生在正规武装部队和可辨别身份的武装团体之间的,或各武装团体之间的战斗。只有当战斗达到一定激烈程度并延续了一定时间,才可将其认定为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内乱的特征是因暴力行为而使国内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然而,它并不等同于武装冲突(例如骚乱、派系间的斗争或各派系反对政府当局的斗争)。

四、红十字青少年

红十字青少年的宗旨和任务 (1)保护生命和健康;

(2)相互帮助,加强国际友谊;

(3)传播红十字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红十字青少年的历程

 1870年普、法战争时,荷兰的中小学生利用旧亚麻布自制绷带,以作战伤救护之用;  1880年,英、荷波尔战争时,加拿大的学生以枫叶为标志,志愿为红十字会工作;

 1892年,捷克斯洛伐克摩拉维亚州的妇女委员会倡议组织青少年参加红十字会活动,并向第五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提出了议案;

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国家的红十字会组织青少年参加救济士兵和战争受难者工作; 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协会理事会的第18项决议,阐明了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作和意义,建议各国根据具体情况,在中小学生中发展青少年会员;

 1924年,理事会进一步决定,组织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以校内为主,但也可以扩展到校外; 中国红十字青少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规定,“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是红十字会履行的七项职责之一。(2)1988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国家教育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关于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暂行规程”规定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基本任务:

(3)学校红十字会是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加活动。卫生救护培训和社区服务是学校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4)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开展海峡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冬)令营等活动,增进了两岸青少年的互信和友谊,为沟通和改善海峡两岸关系做了积极的努力。

(5)中国红十字青少年始终保持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的交流与交往,通过参加各国举办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五、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

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会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 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

 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在上海创立,起初叫“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 1906年,清政府签署承认了《日内瓦公约》;  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 1912年,“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 1912年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之一;  1952年7月,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惟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

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工作

(1)备灾与救灾; (2)卫生救护; (3)社区服务; (4)宣传和传播;

(5)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6)红十字青少年; (7)台湾事务; (8)对外交往;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经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的具有独立的全国性基金其宗旨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致力于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两大系列的公益项目

(1)“红十字天使计划” (2)“博爱助学计划” 省、市红十字会

一、江苏省红十字会成立于1956年,名誉会长为梁保华,省红十字会会长:吴瑞林,常务副会长:潘宗白张立明; 

二、1927年2月,张孝若先生创建中国红十字会南通分会。解放后,于1957年10月成立南通市红十字会; 

三、南通市红十字会创造红十字工作“南通模式”。会长为南通市副市长蓝绍敏、常务副会长倪瑾。南通大学红十字会

 南通大学校红十字会成立与2005年4月底,是在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及南通师范学院三所学院合并的基础上组建的南通大学红十字会。 创办了《南通大学红十字报》,开通了南通大学红十字会网站,广泛实施了“生命工程”、“救助工程”,“心灵阳光工程”,并和德国、韩国红十字会开展了国际交流。 江苏省红十字模范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 南通大学红十字会

 现任领导:

会长:彭怀祖 

副会长:侯文华 

秘书长:孙汉中  工作:  志愿服务

普及红十字知识与救护技能 

义务献血 

爱心壹基金 

多彩活动

2.红十字知识题 篇二

一、自我预学, 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问题1: (1)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________,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________.画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2) 请你根据下表数据讨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以核电荷数为横坐标, 以原子半径为纵坐标, 画出二者关系图.

(3) 硫元素的最高正价为_______, 代表性物质有________;预测硅的最低化合价为________.

(4) 写出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课前预设一系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小问题, 硫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铝跟盐酸反应以及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复习巩固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预学文本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预测硅的最低化合价使新知与旧知发生关联, 学生进行问题的初想;学生以核电荷数为横坐标, 以原子半径为纵坐标, 画出二者关系图, 让学生寻找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为新课教学打下伏笔.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 了解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发展史, 感受门捷列夫研究的艰苦努力和伟大之处, 激发学生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热情.创设问题情境, 回忆钠、钾与水反应的现象, 预测铷、铯与水反应现象, 播放二者与水反应视频, 进一步巩固碱金属的性质呈现递变性, 学生自我提出问题, 引出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研究.

问题2: (1) 如何从原子结构角度进行分析碱金属的性质递变? (2) 同主族性质呈现递变规律, 同周期元素性质如何?

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确立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基本观点, 研究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必须先研究原子结构, 了解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基础知识.师生共同阅读课本, 得出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能量有高有低,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到远, 能量由低到高;电子总是尽可能地先从内层排起, 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学生根据1~18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自己找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最外层电子从1递增到8, 第一周期除外.

三、分析归纳, 探寻原子半径、化合价变化规律

问题3: (1) 根据预学, 可以发现原子半径有何变化规律? (2) 影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3) 第三周期元素化合价有何变化规律?

学生依据原子半径数据作出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图, 可以发现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 稀有气体除外,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发现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的测量方法和相邻的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的测量方法不同, 不具有可比性;从数据分析中获得结论后, 还必须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影响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类比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原因, 分析得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有三个:核电荷数、电子层数以及核外电子数;教师追问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而得出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核电荷数的增大占据主导地位;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到+7递增、负化合价从-4到-1递增, 呈现周期性变化, 延伸到第二周期发现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不过氧元素和氟元素因非金属性太强而除外.通过诱导性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比较,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四、丰实概念, 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4: (1) 自我整理得到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2) 归纳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和周期中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3) 以碳酸钠、硅酸钠、稀硫酸为试剂,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探究C、Si、S的非金属性强弱.

学生在数据归纳和实验探究中已经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 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就能归纳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概念获得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概念的丰实, 同周期的元素变化规律得到后延伸到整个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为第二课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概念的内化表现在学生不需要机械记忆, 能够真正灵活运用概念, 将C、Si、S三种元素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的能力, 学生可以从所提供的物质性质的角度以及从元素周期律进行理论分析获得具体的实验方法.

3.红十字知识宣传资料(范文) 篇三

蒋垛中心小学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这个词汇,相信大家都听过。它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团体。我们大家有必要了解她,现在我就带领大家认识一下红十字。

红十字标志

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红十字标志是红十字运动的象征,体现着当今世界的人道与同情。它的存在和正确使用,对于执行人道主义保护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十字作为救护团体应有识别标志的想法,是由五人委员会的成员之一阿皮亚医生最先提出来的。1863年10月,他建议采纳“白底红十字”的臂章作为伤兵救护团体志愿人员的识别标志。五人委员会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日内瓦公约明文指出红十字标志系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这样做是为了对日内瓦公约发祥地瑞士表示敬意。从此,白底红十字旗帜逐渐飘扬到世界各个角落。人们看到红十字,就想到人道主义,也想到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瑞士。

此外,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战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联邦委员会,红十字标志冒犯该国士兵的宗教信仰,该国陆军已采用红新月标志代替红十字标志。随后,一些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占优势的国家也相继采用红新月标志。但黎巴嫩、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虽然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强,仍然沿用多数国家所使用的红十字标志。

红十字标志有两种,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白底红十字”,伊斯兰国家使用“白底红新月”。

1、红十字

“白底红十字”标志,是为了对红十字发祥地瑞士表示敬意,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其中不含有任何政治或宗教因素。

1863年月10月26日至29日,欧洲16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首次外交会议决定。使用“白底红十字”作为在战场上从事伤员救护的医务人员、场所及其交通工具的保护标志,并将其列入大会通过的《红十字决议》之中。翌年又在《红十字公约》(即后来的日内瓦公约)中加以明确。

2、红新月

“白底红新月”是将土耳其国旗上的新月用红色画在白底上而成。

土耳其于是1865年承认日内瓦公约。1876年在与沙俄交战中,土耳其政府提出:“白底红十字这个标志使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感到不快。”因此土耳其将改用国旗上的新月用红色画在白底上作为标志。“白底红新月”这个标志在1929年被列入日内瓦公约,在伊斯兰国家广泛使用。红十字运动的起源

红十字运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859年6月24日,瑞士人亨利•杜南先生途径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索尔弗利诺的村庄,正赶上奥地利陆军与法国一撤丁联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回缺乏医疗救护,士兵伤亡惨重,约有4万多受伤垂死之人被遗弃在战场。正在欧洲各地从事私人商务的亨利、杜南先生途径此地目睹了无助伤兵痛苦挣扎的惨状,为之所震惊,当即决定放弃个人事业,组织居民抢救伤兵,掩埋尸体,投入战场救护。

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亨利、杜南先生的良知和思维。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日内瓦写下了《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一书,把在索尔弗利诺见到的一切情景,以直观感人的方式叙述出来,表达了他想对伤兵进行救护,但又力不从心的遗憾和不安。此书的出版,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他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一是在和平安定时期,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演化为当今的国家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持军队医疗工作;二是签定一份国际公约给予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地位(演化为当今以四部日内瓦公约及其两部附加议定书为核心内容的法律文书)。亨利、杜南先生用热情和人道精神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共鸣。

首先得到瑞士的日内瓦公共福利会会长莫瓦尼埃、杜福尔将军、阿皮亚医生和莫诺瓦医生的赞赏和支持。成立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又称为“日内瓦5人委员会”。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亨利、杜南先生为实现其理想,不断努力向欧洲一些国家的君主和政府呼吁,得到了支持。1863年10月26日,来自欧洲16个国家和4个私人组织共36名代表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并一致通过了《红十字决议》,决定在各国建立救护团体,为表示对瑞士国的敬意,其标志定为“白底红十字”(瑞士国旗为红底白十字),1864年8月8日-22日又签定了《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且被各国相继承认。从此,红十字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运动开始运作起来,并得到了国际法的保障。

1901年,亨利、杜南先生回其对红十字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荣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亨利、杜南先生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1948年,红十字协会(即现在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前身)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8日(亨利、杜南生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并要求各国红十字会在这一天举行庆祝纪念活动。我们心中的红十字

红十字会救人是不分国界的,不管要救的人是朋友还是敌人,红十字会的人都有义务去救他们。比如伊拉克发生了地震,美国的红十字会救助人员,立即赶赴伊拉克,对那里的人们进行帮助和医疗。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美国和伊拉克在打仗,但是,凡是红十字会的人都有义务对需要医疗和呵护的人进行帮助和支援。

4.红十字知识竞赛选择(附答案) 篇四

1.国际红十字运动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和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三个部分组成。起源于战地救护

。1948年,将创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五月八日命名为世界红十字日。

2.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和普遍。

3.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 1904 年,初名为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于 1952 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这是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法席位。中国红十字会使用白底红十字 标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施行。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红十字会为开展救助工作,可以进行募捐 活动。

5.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缴纳会费的,可以自愿参加红十字会。红十字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公民以个人身份加入红十字会的为个人会员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有关团体加入红十字会的为团体会员。

6.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将正常人的骨髓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 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凡身体健康、年龄在18~40岁,有献血经历的,均可登记捐献骨髓,与患者配型相合实行捐献,可能要等上若干年。中华骨髓库中捐髓志愿者数量已超过100万人份,张家港市已有3 位市民通过外周血采集法捐献骨髓。科学证明,捐献骨髓对志愿者健康没有影响,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即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7.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传播,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点设在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今年的5月12日是第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当地震发生时,如在屋中,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形空间的地方,可选择卫生室、楼梯间 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10.火灾逃生时,可从楼梯撤离,切勿乘坐电梯。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弯腰或匍匐爬行。身上衣服着火后,如时间允许应迅速脱下衣服或浇水,如来不及,可用厚重的衣服拍打或覆盖,或马上卧倒打滚。若火势来自门外,开门前应先用手探察门的温度,如已发烫,不宜开门。

11.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达到12.5%时可能产生爆炸。如果确定有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开门通风,不要开排风扇、油烟机和打电话,以免产生电火花和电弧,引燃可燃气体。13.人因触电、溺水等原因无呼吸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将被抢救人置于仰卧位,一手将下巴托起(打开气道),另一手捏住鼻子(防漏气)。深呼吸后用嘴封住病人的嘴,缓慢持续吹气,吹气后抬头,手松鼻,如果人工呼吸成功,病人的胸部会自然下落,待胸部回落正常位置后,再次人工呼吸,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2次,反复进行,直到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14.如有人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者双腿跪在患者肩部,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双手交叉,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的中下处,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约为4~5厘米,频率80~100次/分钟。一般胸外心脏连续按压30 次后人工呼吸吹气2 次,循环操作直到救护人员到达,至少坚持30分钟以上。

15.烫伤、肌肉拉伤或手脚扭伤,应该立即用冰块冷敷 或将伤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来水下冲洗,降低表面温度。大面积烧伤或严重烧伤者,应尽快组织转送医院治疗。手脚扭后会用热毛巾对扭伤的地方进行热敷或进行按摩和理疗,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让破损的毛细血管口扩大,充血更多,扭伤的地方会马上肿涨 起来。

16.如手指被刀划破,不断往外流血,可用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压迫出血手指指根两侧,观察出血部位直至不出血,继续压迫至少5分钟。

17.小儿喜欢将一些小玩具(如钮扣、玻璃球等)、食物(如花生仁、瓜子、龙眼、豆类等)含在口中玩耍,进食时也爱哭笑打闹,异物随气流吸入气管,造成呼吸道异物梗塞,此时必须争分夺秒进行现场抢救。采用背部扣击法、腹部快速按压法 进行急救。背部扣击法:患者俯伏于救护者的前臂上,头部下垂,救护者用手叩击左右肩胛骨之间的背部数次,以促使异物的排出。腹部快速按压法:救护者在患者身后将其抱住,用右手握拳压在患者的上腹部,左手按在右拳上用力向后上方按压,反复进行,以促使异物排出。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江苏省献血条例》规定无偿献血后,本人临床用血时可无偿享用献血量三倍 的医疗用血,累积献血量超过800毫升的,可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同时无偿献血者的父母、子女、配偶

用血时可无偿享用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

(1)国际红十字运动发起人是谁?哪国人?

答:是亨利·杜南,瑞士日内瓦人。(2)“世界红十字日”是哪一年确定的?

答:五月八日为“世界红十字日”,是1948年协会理事会20次会议确定的。(3)红十字标志的画法有什么规定,有何意义?

答:由五个大小相等的红色正方形拼成。五个红色正方形分别代表亚、欧、非、美和大洋洲世界五大洲。

(4)红十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何时确定的? 答:红十字基本原则有: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性、统一性和普遍性(国际性)。是1965年10月第二十次国际红十字大会通过的。(5)红十字会的国际性组织有几个?名称是什么?

答:有三个。名称是:国际红十字大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6)中国何年当选为国际红十字协会执行理事?

答:1950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国际红十字协会执行理事。(7)国际红十字总部设在哪里?

答:永久性设在日内瓦。

(8)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战争中起什么作用?

答:使遭受战祸的难民得到保护和救济。(9)各国红十字会在平时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答:救济、青少年工作,多种多样的医疗救护和社会福利工作。(10)国际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是哪一年正式诞生的?

答:是1922年国际红十字协会理事会议第十八项决议正式认可的。(11)中国红十字会何时成立?当时叫什么名称?

答:成立于1904年3月10日,当时叫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12)新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何时召开?做了什么规定?

答:于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周总理亲自审阅会务报告、亲笔修改会章,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人民卫生救护团体。(13)中国红十字会员有哪几种?

答:会员、青少年会员、团体会员、荣誉会员。(14)在校学生加入红十字会的有什么规定?

答:大、中、小学校的学生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热心红十字事业,积极参加红十字会,按期缴纳会费者,可申请加入红十字会组织,成为中国红十字会青少年会员。其中,小学从三年级开展发展会员。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于什么时候哪个会议通过?

答:于1993年10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6)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答: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

(17)中国红十字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和团体?

答: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18)红会法规定政府与红十字会的关系是什么?

答:人民政府对红十字会给予支持和资助,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并对其活动进行监督;红十字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与其职责有关的活动。(19)中国红十字会根据什么原则发展同各国红十字会的关系?

答: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发展同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关系。

(20)中国红十字会使用什么标志?

答:中国红十字会使用白底红十字标志。

(21)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在执行救助任务时有什么权利?

答:有优先通行的权利。

(22)红十字标志具有什么作用?

答:红十字标志具有保护作用和标明作用。(23)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 ① 会员缴纳的会费; ② 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 ③ 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 ④ 人民政府的拨款。(25)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在执行救助任务时,有什么权利?

答:具有优先通行的权利。

(26)国际红十字的组成和最高审议机构是什么?

答:由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代表团,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团组成,最高审议机构是国际红十字大会。

(27)国际红十字大会几年召开一次?闭会期间,由什么机构协调国际红十字工作?

答:在正常情况下,每隔四年召开一次。闭会期间,由常设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协调国际红十字工作。

(28)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这个组织有什么特点? 答: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设在中立国瑞士,由25名委员组成,在战争中以中立团体的身份进行活动,在国际上处于独特地位。(29)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成立了红会?

答:约有179个国家建立了红十字组织。

(30)各国新成立的红十字会组织,须得到哪个国际组织的承认?

答:须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

(31)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志愿救济机构的辅助团体。(32)各国红十字会在战时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答:照料和护理伤病人员;帮助遭受战祸的难民。(35)中国红十字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答:性质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宗旨是人道主义。(36)中国红十字会的16字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16个字。(37)中国红十字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

答:民主集中制。

(38)中国红十字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答: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39)中国红十字会在学校中发展红十字青少年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为了培养青少年从小懂得帮助别人,树立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培养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40)谁可以参加中国红十字会?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缴纳会费的,可以自愿参加红十字会。(41)“红十字会法”规定,红会有几项职责,前三项是什么?

答:有七项职责。前三项:

一、开展救灾准备工作和救助活动;

二、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和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

三、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42)军队使用红十字标志,应依照什么规定执行? 答:应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执行。(43)红十字会是否可以开展募捐活动?

答:红十字会为开展救助工作,可以进行募捐活动。

(44)红十字会接受用于救助和公益事业的捐赠物资,可以享受什么优惠待遇?

答: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待遇。(45)红十字会对接受的境外捐赠款物,应当建立什么制度? 答:对接受的境外捐赠款物,应当建立专项审查监督制度。(47)红十字标志的保护使用是指什么?

答:是标示在武装冲突中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的人员和设备。(48)红十字标志的标明使用是指什么?

答:是标示与红十字活动有关的人或者物。(50)红十字精神的灵魂是什么?

答:人道、博爱、奉献。(54)各级红十字会理事会如何产生?

答:由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55)各级红十字会会长和副会长如何产生?

答:由理事会民主选举产生。(57)红会名誉会长和名誉副会长如何产生?

答:由红会理事会聘请。

(58)红会法第十一条对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和行业红十字会有什么规定?

答:有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规定。(59)红会法规定红十字会的第四项职责是什么?

答: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60)红会法规定红十字会的第五项职责是什么?

答: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61)红会法规定红十字会依照什么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答:依照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63)红会法第十五条对组织和个人做了什么规定?

答: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66)根据现行的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公约的规定,战地救护识别标志有几种?

答:有红十字、红新月、红狮与太阳三种,它们均受到国际法的保护,统称为“红十字标志”。

(67)红狮与太阳标志是怎么一回事? 答:是伊朗红十字组织的会名和使用的标志,已于1979年7月4日正式通告放弃使用。

(68)使用红新月标志与使用红十字标志有否不同规定?

答:使用红新月标志的,其使用办法适用红十字标志的使用规定。(69)红会法对军队使用红十字标志有什么规定?

答: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共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执行。(70)红会法对红会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有什么规定?

答:国家对红十字会举办的与其宗旨相符的社会福利事业给予扶持。(71)红十字会的经费如何使用?

答:红十字会的经费使用应当与其宗旨相一致。

(72)红会法第二十四条对红十字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做了什么规定?

答:每年向红十字会理事会报告。(74)红会法所称“日内瓦公约”指什么?

答:指1949年8月12日缔结的日内瓦公约,即改善战地、海上部队伤病者境遇、遇船难者境遇、战俘待遇和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75)红会法所称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指什么?

答:指1977年6月8日缔结的关于保护国际性、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

(76)《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自何日起施行?

答: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77)中国红十字会现任名誉会长和现任会长是谁?

答:中国红十字会现任名誉会长江泽民,现任会长彭佩云。(78)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是谁?新中国第一任会长是谁?

答: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是吕海寰。新中国第一任会长是李德全。

(79)江苏省于何年开始成立红十字组织,到哪一年,全省几个市、几个县(市区)恢复或建立红十字会?

答:江苏省于1956年开始建立红十字组织,到1985年,全省11个市、108个县(市区)都恢复或建立了红十字会。

(80)盐城市于何年成立红十字会,迄今有多少年的历史?

答:盐城市于1984年5月12日建立红十字会,迄今有20年的历史。(81)《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是由什么部门颁发?自何日起在什么范围施行?

答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2年2月21日 红事字[2002]9号印发的通知,并请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因地因校制宜,在大、中、小学校施行。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教育委员会1988年制定的《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暂行规程》同时废止。

(82)制定《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背景是什么?

答:为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中共中央中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规则。(83)学校红十字会会员缴纳会费的标准是多少?

答:学校会员应按《中国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办法》缴纳会费。青少年会员按年度缴纳会费,数额不限,原则上不超过5元,其他会员年度会费不超过10元。(84)学校红十字会是什么样的基层组织?

答:学校红十字工作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员工共同参加的中国红十字的基层组织。

(85)学校红十字工作在谁指导下开展什么样活动?

答:学校红十字工作在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上级红十字会指导下,开展符合红十字会宗旨的活动。(86)怎样办理会员转会手续?

答:毕业转学或参加工作(调动工作)的会员,凭原会员证到新单位红十字会报到,登记注册,不需办再理入会手续。转入单位没有建立红十字组织的,可保留会籍。

(87)学校红十字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什么?

答:会员代表大会。

(88)学校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几年召开一次?

答:一般每2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89)学校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什么?

答:

(一)选举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

(二)听取和审查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三)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90)学校红十字会的领导机构是什么?

答: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

(91)理事会有什么样的人来组成?

答:理事会由校级领导、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红十字青少年会员代表组成。(92)会长、副会长由谁出任?

答:会长由校级领导出任,副会长由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出任。(93)秘书长、副秘书长由会长由谁提名?

答:秘书长、副秘书长由会长提名,理事会决定,负责日常工作。(94)学校要把什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

答:红十字工作。

(95)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要定期研究什么样工作?

答:要定期研究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使其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知识化、趣味化,符合学校实际,富有教育意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98)学校红十字会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一)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

(二)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广大红十字青少年成为受益者、服务者和参与管理者促进学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开展思想品德、卫生与健康等相关知识教育。组织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四)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尊师爱幼等助人为乐的活动;

(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夏(冬)令营活动;

(六)开展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往活动;

(七)教职员工会员除参加学校红十字会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要具体指导青少年会员的日常活动。

(99)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什么时间发出《关于进一步 推进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文件号是多少? 答:2004年9月17日,(100)现就进一步推进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答: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和支持学校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二、加强组织建设,发展和壮大红十字青少年队伍;

三、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学校红十字会工作思路;

5.红十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测试题 篇五

一、填空题:

1、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她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2、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在 危重急症、意外伤害 外环境下,由第一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措施以争取有利的继续救治时间,减少伤残和后遗症。

3、一旦发现伤病员意识丧失、心跳和呼吸停止,应立即开始

心肺复苏。

4、“第一目击者”是指能够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 的人。

5、救命的黄金时刻为 4到6分钟之内。

6、成人心肺复苏单人操作时,心脏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

二、是非题:

1、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部位为心前区。()

2、口对口吹气时用力要适当,过度通气不必要,而且有害。(对)

3、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与松开的时间相等,松开时手掌应抬起离开胸壁。()

4、心肺复苏CBA中,C为胸外按压,三、简答题:

1、凡遇紧急情况,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

(1)拨通“120”电话后,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清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和报案人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是在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2)报告患(伤)者为何种疾病及病情。当意外灾害事故和突发事

为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对)

件中出现成批伤病员时,需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游泳、触电等)、受伤人数、候车地点等;

(3)意外灾害事故还需说明伤害性质、受伤人数等情况。

(4)要等对方(120)先挂断电话,再等待120到来时,要清理急救现场障碍物,特别是居民楼道内的杂物。

2、在一个人心脏呼吸突然停止的情况下,要采取什么急救措施?现场抢救核心操作环节分为哪三步?

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核心操作环节分三步,分别是胸外心脏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

3、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的要做到哪几点?

(1)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120次;

(2)垂直向下按压,平稳、规律。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

(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下压时间=回缩时间);

(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6.红十字知识题 篇六

一、“图形”基本化

“图形”基本化是指在复杂图形中分离出解题所需要的基本图形, 利用基本图形的性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因为空间形式的复杂性, 人类不可能把所有图形的性质都认知清楚。但人们发现, 很多复杂的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 把复杂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基本图形的问题解决,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 基本图形的性质, 以及如何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是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重点表征的。初中几何知识中, 有很多基本图形, 如相似形中的A型图、8型图、一线三等角、子母三角形等, 这些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性质的灵活运用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载体, 有助于学生形成简单操作性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例1:如图1, ⊙O的半径为6, 线段AB与⊙O相交于点C、D, AC=4, ∠BOD=∠A, OB与⊙O相交于点E, 设OA=x, CD=y.

(1) 求 BD 长;

(2) 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并写出定义域;

(3) 当CE⊥OD时, 求AO的长.

分析:此题由已知条件图形化之后, 不难发现第 (1) 问运用△ACO∽△ODB从而求出BD长。第 (2) 问以第 (1) 问为线索, 从图形中分离出来子母三角形△ACO∽△AOB (如图2) , 可顺利解答此问。第 (3) 问显然要把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1) 略, BD=9

(2) ∵△OBD∽△AOC, ∴∠AOC=∠B

又∵∠A=∠A, ∴△ACO∽△AOB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定义域为

(3) 略,

思考: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基本图形清晰的表象, 才能够与新的图形剌激产生联结, 从而激活已经有的知识链, 分离出基本图形。解题时, 一是通过已知条件获得解题线索。此例中把已知条件图形化后, 很快会发现相似的图形。二是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表征的基本图形联结获得解题线索。此例中有几对子母三角形, 那么在解题中运用哪一对呢?通过分析已知与未知所要的关系式, 不难发现是运用△ACO∽△AOB这个线索。

二、“动态”静态化

“动态”静态化是指把动态问题通过动态不变性转化为静态问题来解决。动态问题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 题目往往以动点问题出现, 通常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直线或弧线上运动, 与其他定点构成特殊图形的一类开放性题目。此类题目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 惟妙惟肖, 动点运动的图形中存在动态不变性, 学生只有发现问题中的这个规律, 巧妙利用这个规律, 才能综合运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核心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对不同的题目其动态不变性是不同的, 因此学生在表征此类题目时, 可把动态不变性进行分类表征, 如:角度不变性, 相似不变性等。

例2:如图3, 已知扇形AOB中, ∠AOB=90°, OA=OB=2, C为弧AB上的动点, 且不与A、B重合, OE⊥AC于E, OD⊥BC于D。

1若BC=1, 求OD的长;

2在△DOE中, 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 若存在, 求出该边的长;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3设BD=x, △DOE的面积为y,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分析:如图4, 本题第1问学生可顺利解答。第2问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原因是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以及对图形的感悟不理想, 从中分析不出来点C在运动变化过程中, 点D与点E始终分别是弦BC与AC的中点这个动态不变性, 因此不能顺利解答此问。事实上, 如果分析出这个动态不变性, 连接AB即可得线段DE的长度是不变的始终是线段AB的一半。第3问要求△DOE的面积为y, 依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必须知道一边及这边上的高, 从已知不难发现OD是可用含x代数式表示出来的, 就是在△DOE中, 知道了一条边, 根据解三角形知识, 可知还少一个角, 如果再知道一个角, 问题即可解决, 通过观察图形不难发现连接OC可得∠DOE在点C的运动过程中, 其度数是不变的, 始终是45°, 抓住这个动态不变性, 通过添加辅助线DF⊥OE,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 可顺利解答此题。

解: (1) 略,

(2) 略,

(3) 如图4, 连接OC, 作DF⊥OE交OE于点F因为OD⊥BC, OE⊥AC, 所以∠1=∠2, ∠3=∠4又因为∠AOB=90°,

所以

即∠DOE=45°又因为DF⊥OE,

所以∠OFD=90°

所以∠ODF=45°

又因为

所以

又在Rt△DEF中, 易得, 所以

思考:一是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善于从动态变化的图形中通过分类、比较、辨析, 探索出图形的动态不变性质。二是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认识结构, 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学生解答数学问题要从大脑中提取所需的基本知识 (陈述性知识) 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程序性知识) , 如果这些知识在大脑中有稳定合理的知识结构, 这样, 学生提取知识的速度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联想思维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如上题第三问的解答过程联想到要求出一个角, 从而获得解题需要的角度不变性。

三、“典形”对象化

“典形”对象化是指对非常典型的问题, 以对象的形式进行表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最新思想, 对象概念是随着人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而产生的, 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方法, 对象由数据及对数据的处理程序组成, 对象的三大特性是封装、继承、多态, 一个对象解决一类问题。一是布鲁纳的研究认为:“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一个类目指一组有关的对象或事件, 它可以是一个概念, 也可以是一条规则。”[1]二是长时记忆的表征理论认为:“人的长时记忆系统的表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有组织地储存。人的认知系统可以将大量相似信息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更有代表性的相对抽象的心理表征, 这种心理表征就是概念。”[2]三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数学问题, 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思维操作过程, 需要学生运用表征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题的复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把面向对象的思想运用到数学解题的表征上, 对象由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组成, 封装是指把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表征在一起, 组成一个关联的整体, 也就是布鲁纳所说的类目。继承是指把问题的已知条件进行等价变形, 形成问题域, 继承原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态是指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

第一, 问题与解决方法封装在一起有利于知识的提取。学生解题时, 需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 当检索到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时, 因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封装, 因此可形成组块被提取, 有利于运用此知识信息进行新的信息加工。

第二, 对问题的条件进行等价变式, 有利于扩大问题的类比入口, 从而在类比运用时容易被检索到。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你以前见过此题吗?是否见过形式上略有不同的题?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题?是否知道可用的定理?注意未知!考虑一个你熟悉的未知相同或类似的题目。”运用类比迁移进行解题, 是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当对题目条件进行充分变式后, 能够扩大题目的类比范围, 从而提高典型问题的类比率。

第三, 对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一题多解可开阔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使学生从多角度、多背景、多侧面去理解问题。一题多变可扩大问题本身的作用范围, 同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深化解题思维, 总结解题规律,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一题多联可形成问题系, 丰富问题的CPFS结构。

例3:如图5, 在直角坐标系中, 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 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 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 B, 顶点为D。

(1)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将△OAB绕点A顺时针旋转后, 点B落到点C的位置。将上述二次函数图像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后经过点C。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和平移后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

(3) 设 (2) 中平移后所得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为B1, 顶点为D1。点P在平移后的二次函数图像上, 且满足△PBB1的面积是△PDD1面积的2倍, 求点P的坐标。

分析: (1) 二次函数y=x2+mx+2的图像经过点B, 易得B点坐标为 (0, 2) , 再由tan∠OAB=2求出A点坐标, 将二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函数解析式。

(2) 易得C点坐标, 由于沿y轴平移图像, 故图像开口大小、对称轴均不变, 设出解析式, 代入C点坐标即可求解。

(3) 由于P点位置不固定, 由图6可知要分1当点P在对称轴的右侧时, 2当点P在对称轴的左侧, 同时在y轴的右侧时, 3当y点P在y轴的左侧时, 三种情况讨论。

解:略。

此题是比较典型的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面积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 第一, 对问题可寻求多种解法。第二, 对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问题, 可对条件进行充分的变式, 例如:可给出等。第三, 可将此题与其他二次函数问题进行联系, 形成问题系。

思考:此题是典型的数型结合问题, 学生在解答此题时, 顺利画出图形是获取解题思路的重要步骤。波利亚在怎样解题的理解题中说:“学生应该专心地、反复地并且从各个方面来考虑题目的主要部分。如果一幅图与该题目有关, 他应画一张图并在图上标明未知量与已知数据。”函数问题是数形结合的精典范例, 在解题过程中,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从图形中, 才能获得解题线索。教学实践表明, 如果题目有图, 学生解答起来比较容易, 如果题目没有图形, 需学生自己画图, 就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因此,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从而运用几何直观理解数学, 使综合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 才能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学生对这类问题对象化后, 会在长时记忆中形成此对象的清晰表征, 便于需要时提取, 同时对此类问题经变式训练可形成简单操作性技能。

四、“局部”过程化

“局部”过程化是指对综合题的局部解题方法进行过程化, 使学生对这些过程的表征形成简单操作技能。过程化思想来源于计算机程序设计,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 有很多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同样的一些操作, 而这些操作, 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 只是有些变量的值是不同的, 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程序, 只是系数不同而已, 因此在程序设计时, 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程序可单独编写一个过程, 供使用时调用。事实上, 综合题虽然复杂多变, 但在解题的过程中, 是由很多的逻辑段组成的, 而这些逻辑段在很多题目中是出现过的, 简言之, 综合题也是由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因此把这些动态不变的逻辑段程序化, 形成简单操作技能供解题需要时提取, 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例5:如图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顶点为M的抛物线经过点A和X轴正半轴上的点B, AO=BO=2, ∠AOB=120°。

(1) 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 连接OM, 求∠AOM的大小;

(3) 如果点C在X轴上, 且△ABC与△AOM相似, 求点C的坐标。

分析:如图8, 此题的第 (3) 问, 点C是X轴上动点, 且△ABC与△AOM相似, 此类问题是初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分类讨论问题。此题三角形相似需两个条件, 而题目中, 隐含给一个角相等, ∠ABX=∠AOM, 而且题目分步引导学生先找到这对角相等, 然后分类讨论解答此题。

解: (1) 略

(2) 略, ∠AOM=150°;

(3) 如图9, ∵AO=OB=2, ∠AOB=120°,

∴∠ABO=∠OAB=30°, ∴∠ABX=150°;

∠ABX=∠AOM

当△ABC1∽△AOM,

解得:

∴C1的坐标为: (4, 0) ;

当△C2AB∽△AOM,

解得:BC2=6, ∴OC2=8,

∴C2的坐标为: (8, 0) .

综上所述, △ABC与△AOM相似时, 点C的坐标为: (4, 0) 或 (8, 0) .

思考: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且在综合题中经常出现, 解题的思维过程比较固定, 表征时可形成一个简单的操作技能, 待需要时可快速提取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总之, 综合题的解答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优化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对综合题的解题进行表征, 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孔凡哲, 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 .

上一篇:湘阴一中2010下一篇:如何申请彩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