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观沧海》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步出夏门行》是乐府旧题,又名《陇西行》。夏门,是洛阳的一个城门。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四章。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观沧海》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观沧海》主要通过以下四幅图画来达到运用形象抒发情感的效果:
一、碣石观海图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虽只是叙述之语, 但诗人登临碣石山顶观海之情景已经可见;而且仿佛读者也已经登临碣石之巅, 苍茫的大海宛若就在眼前。这里有三个词用得极妙, 一是“东”字, 既交代了碣石山与诗人驻地的相对位置, 又极为简略地概写了登临的过程。其二是“临”字, 为“登临”之意, 因为从低处到高处方为“登临”, 不着“高”“峻”之词, 但碣石山相对居高已经可见。三是“以”字, “以观沧海”, 为了便于观海, 也暗含所登临之地位置居高之意。
“沧海”,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大海”, 这里的“沧海”是一个典型的意象, 它和下文的“山岛”“草木”“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一起置于当时战乱的大背景中, 有暗喻时代动荡、变幻难测之意味———动荡的时代就像苍茫辽阔的大海, 虽然现在看上去只是水波荡漾, 但是海底暗潮汹涌, 狂风一来, 就波涛接天。其中也暗含诗人欲勇于弄潮的英雄气概。而下文中,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的滔天巨浪, 却全被诗人收入眼际胸中, 诗人博大的胸怀与伟大的抱负就得到了更有力的表现———表面看是写出了大海的苍茫辽阔与“洪波涌起”的气势非凡, 但更深层的意蕴却是写出了诗人“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博大胸怀与政治抱负。这就是诗歌通过“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的有机结合表达情感的奥妙所在!
二、水荡山岛图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澹澹”让“沧海”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 写出诗人初观时海面苍茫辽远、水波摇荡的情境, 由之前的限制语“何”可以推测, “水何澹澹”侧重指大海的苍茫辽远。“山”当指海边的山岳, “岛”为海中的山。“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起构成一幅大海风平浪静时幽美的“水荡山岛图”。构图的幽美, 也表现出诗人初始时风平浪静的心情与英雄人物内心柔美的一面, 这与毛泽东《沁园春·雪》“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所表现出的柔美情怀极为类似。但是, 这里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也为下文的惊涛拍岸埋下了伏笔。“竦峙”突出了“山岛”的高, 更突出了“山岛”的稳固与巍然不可动摇, 进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力挽时代于混乱无序之中的坚强意志不可动摇, 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三、草木丰茂图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歌中的景物都是着“我”之色的, 景物的生机勃勃后面是诗人的雄心勃勃。正如我们读巴尔蒙特的《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读出的是诗人内心的积极向上与阳光。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蕴, 一般有三个层次:表层——感性图像;中层———经验意识;深层———抽象意味。这里, “草木丰茂”是感性图像, “生机勃勃”就是经验意识, 而“雄心勃勃”则是深层的抽象意味。如果我们的“构图”还没有这三层意蕴, 就还没有达到“造型艺术”的层面。
四、秋风洪波图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这是全诗的高潮, 曲调由平缓、惆怅, 忽然过渡到慷慨激昂。“秋风萧瑟”是诗人内心情绪由平静转向惆怅、寂寥的外在图景。要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 这里的“秋风”是一个必须关注的意象。尽管刘禹锡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但实际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已经是一个传统意象, 和“秋风”相联系的往往是悲凉、孤寂、寂寥、寂寞之类, 如“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萧瑟”, 不只是摹声, 也有一种伤感意味在其中。作者在这里的“惆怅”, 或许是对何时能平定时代动荡的一种自问, 或许是诸如“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的生命感悟, 或许是对袁绍、袁术、张鲁之辈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鄙视与英雄寂寞之感, 或许兼而有之。诗人在《步出夏门行》组诗的序言“艳”中即“预告”———“云行雨步, 超越九江之皋。/临观异同, 心意怀游豫, 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 心惆怅我东海。”“心惆怅我东海”当指这种“秋风萧瑟”之感。
《三国演义》写到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刘备故意列出袁绍、袁术、张鲁等为英雄, 以佯装自己愚钝, 但曹操却认为:“夫英雄者, 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 唯使君与操耳!”这里, 多解读为曹操的奸诈与刘备的智慧谨慎, 实际上也透露出曹操的英雄寂寞之感。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即曹操“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的英雄气概的外在图式。这是对“洪波涌起”的具体展开, 但诗人不直接描写大海的波涛汹涌, 将视域拓展至日月星汉, 用对“洪波涌起”的观感, 构造了一幅亦虚亦实的“洪波吞天图”, 没有一个词直接描写波涛, 但惊涛拍岸、“吞天沃日”的宏伟气势却宛若就在眼前, 诗人的“吞吐天地之志”也巧妙寓于其中。同时, 这一构图中的惊涛拍岸, 还暗扣开头的“山岛竦峙”, 在波涛汹涌中山岛岿然不动, 暗寓诗人实现伟大抱负的坚定意志。随着诗歌高潮的展开, 诗人的情感宣泄也达到高潮, 而诗句“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相同句式的紧凑叠加, 使得诗歌在节奏与韵律上也与诗人慷慨激昂的情感相吻合, 真正体现了“造型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综合”。在结尾艺术上, 诗人采取了将情感骤然定格在高潮的手法, 有“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艺术效果。
3.古诗《观沧海》的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 了解古代诗词有关知识,积累“澹澹、竦峙、萧瑟、以”等文言词汇。
2.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
3 品味诗歌语言, 体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4 培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5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古诗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赏析歌诗氛围。
2.培养学生再造想像能力和联想能力
3、体现少教多学原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选两位学生分别从影视作品,史书记载来讲自己了解的曹操,(板书课题:观沧海 曹操)
二 、明确学习目标
三、运用诗歌朗读七步法学习这首诗(方式: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 诗歌朗读七步法1、感知性朗读,知人论世、2、模仿性朗读,学习技巧,
3、体验性朗读,感知语言及情感、4、感悟性朗读,感知意象意境、5、熏陶性朗读、感受语言及技巧美。6、表演性朗读,再造想像、7、竞技性朗读,背诵展示,(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扎实的诵读训练。)
四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感知性朗读,知人论世、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或默读,或大声朗读。
说说自己读完这首的感受
明确:观,观看,看,浏览。沧海泛指大海。
方法 看作者,联背景。
2、请同学评价读诗效果,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 ) 模仿性朗读学习诵读技巧
教师朗读示范后补充:
------- 明确:从节奏、读音、感情基调等方面入手。
方法 审标题,明内容。朗读这首诗:去体会诗人在成功时登高远眺,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那种豪迈之感。
特别注意朗读节奏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学生展示方式: 男女生分别 展示
(三)体验性朗读感知语言情感、
一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方法,找诗眼,解情感。感受语言美
体会诗人在成功时登高远眺,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那种豪迈之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以:连词,来。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全班集体朗读一遍,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这首诗的大意。(1-2位)
观,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无“观”也就无以下的内容。)
情感: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及豪情。
(四)感悟性朗读感知意象意境、
方法 找意象,品意境 ,明主旨。
教师点拨 .知识铺垫
4.《观沧海》的教案设计 篇四
《观沧海》中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下面是其教案设计,以供参考。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 丰富、奇特的想象。
3、 诗歌的朗诵。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文化比作是璀璨的银河,那么中国的诗歌就是其中最闪亮、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是屈原,我国诗歌最繁盛的朝代是唐朝,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静夜诗》是一首绝句,《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自由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海》。
二、关于作者
作者曹操,请学生讲一讲在其印象中,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可能会说他多疑、忌才,是一代奸雄,甚至在戏文中也丑化为白脸)明确:实际上,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三、解题
《观沧海》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作何解,能否换“观大海”这个题目?
讨论、归纳、明确:“沧”是暗绿色的意思,“沧海”就显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动,所以不能换。
四、教师配示范读,学生跟读。
五、整体感知
1、 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
(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 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 宽阔、博大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六、分析:
1、写作背景:(运用幻灯片打出)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发生了黄巾大起义,曹操趁机扩大了势力,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他率兵打败了北方实力雄厚的一个少数民族乌桓,凯旋而归,经过碣石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具体内容分析:(运用幻灯片打出诗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是登临,登上的意思,“以”表示目的。这两句写得很平,但我们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可以请学生想象一下,曹操出时是怎样的姿态?这这里“观”字统领全篇,下面的几句诗,都是观的内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是多么动荡啊!脚下的山岛坚定地耸立在那里。诗人第一次面对大海,表现出一种惊讶、赞美之情。诗人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诗人又写到树木、野草,体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衬托出大海的生机勃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是风吹树木的声音。诗人这时的视线从山岛又转移到哪里呢?(明确:海面上)在这里,写出了海面上的另一番景象。前面“水何澹澹”是无风三尺浪的景象,而这两句则写大海海面上大风大浪的情景,声势更加惊心动魄。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大海起风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提示:身边是秋风呼啸,海面上是惊涛拍岸)
日月运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汉是指银河,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发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亲,表现大海的一种宽阔、博大的胸怀。让学生思考、讨论:1、这是实景,还是虚景,即诗人想象?2、如果是虚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象?(明确:前面几句描绘了大海的壮丽,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目睹这壮丽的山河,激发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因而借助想象,表达愿望。诗人以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实际上是诗人宽广胸怀、豪迈气魄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最后两句是配示时所加,与诗文内容无多大关系。
七、写作特点分析: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是分开的。如荆轲的《易水歌》中“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表现出一种诀别的感情。
八、朗读
曹诗慷慨激昂、悲壮、有气魄。可以配上一段古筝音乐,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营造良好的朗读、背诵氛围。
(朗读提示:假使现在你就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对大海,诗兴大发……)
注意表现诗人宽阔胸怀和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九、迁移拓展
与曹诗一样,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也多表现豪放、慷慨情调。用幻灯片打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学生共同欣赏。
附:《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十、布置作业
1、 随堂练习: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绘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2、 课后练习:反复朗读诗文并完成课本74页练习一的第1题。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观沧海》教案及测试习题
2.曹操《观沧海》教案范本
3.《观沧海》优质教案
4.《观沧海》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5.《观沧海》教案设计和赏析
6.曹操《观沧海》教案
7.公开课教案《观沧海》
8.《观沧海》优秀教案
9.《观沧海》七年级语文教案
10.《观沧海》教案+反思
5.《观沧海》教学设计 篇五
《观沧海》 教学内容分析:
曹操的《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必修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能使学生触摸到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志存高远。
计划学时: 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农村中学七年级“后进生”。特别强调后进生的原因是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更没有像曹操哪样拥有远大的抱负,大部分学生对曹操了解不多甚至存在误解,认为他是个“枭雄”,欣赏诗歌的方法欠缺,知识水平有限,能力有待提高。人生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因此,应该让学生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像曹操一样有雄心壮志、博大胸怀、远大抱负的人。
教学目标、任务分析: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领会“竭、竦、澹、峙”等虚词的意义(2)回忆汉乐府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理解诗句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2)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有效的利用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发现法和观察法等方法。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远大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使用了哪些比喻修辞手法,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一遍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 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预计用时3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世人都笑曹操是个“奸雄”却不知他有着广博的才学,尤其在诗歌上。你们可知道他的乐府诗?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作者背景介绍以及了解他所代表的乐府诗
3、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说一下自己心中的曹操。
4、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
(1)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碣(jié),峙(zhì),澹(dàn)等等。(2)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读;并纠正发音有问题的字词。
(3)全班同学稍后有感情的大声朗诵诗文,解释课后练习中的词语,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5、质疑问难和启发,预计用时5分钟
(1)在诗歌中哪些词语是能看到的,哪些是想象的?(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星辰)
(2)诗歌当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想象、夸张)(3)哪些是抒情的句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6、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以及用时12分钟)
(1)补充诗人写的其他同类型的乐府诗或者是建安诗人的诗。(2)补充一些背景介绍或者是野史上的小故事
(3)课堂总结,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胸襟抒发的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7、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简论对曹操人物形象的分析(可参照三国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诗中有画、画中含情 ———《观沧海》赏析
(1)以”观“为字眼统领全篇(2)实景:大海、山岛、草木、水流(3)虚景:日月星辰(4)借景抒情:抒发自己满腔的抱负(5)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动静虚实结合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文,在本章节过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小测验 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期末的时候就本课进行综合的考核
课堂小结:
《观沧海》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实虚结合,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文如其人”,曹操绝不是戏剧中那个狡猾多疑、自私残忍的白脸奸相。今天我们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他奋发进取,他立志统一国家,他具有壮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教学反思:
优点:学生重新认识了曹操,受到曹操豪迈情怀、雄心壮志的感染,群情激昂,立志要做一个志向高远之人。学生领略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兴趣盎然,一堂课书声琅琅,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互联网的利用优化了教学。
6.乘风破浪济沧海 篇六
入世铸就十年辉煌
专栏小编:欢迎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 物流业更是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入世10年, 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阶段, 社会各个方面都发产了巨大变化。今天邀请你们前来, 就是想听听你们的感受和看法。
夜雨观澜:入世10年来, 最大的变化我看是外贸的变化。1978年刚开始改革开放时, 我国进出口总额209亿美元, 仅占全世界贸易总量0.8%, 位于世界进出口贸易排行榜第32位;在入世的2001年,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5098亿美元, 跻身世界经贸大国行列, 随后3年翻一番;2003年, 达到1万亿美元;2007年, 突破2万亿美元;到2010年, 再增长将近1万亿美元, 达到2.97万亿美元。10年来,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5.83倍, 去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第一大出口国。
把酒临风: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5年12月保护期过后, 我国履行入世相关承诺, 物流领域对外资全面开放, 从此物流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物流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 推动了国内市场的成熟, 但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 中国物流业进入国有、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三足鼎立”, 共同发展的局面。
金玉其中:这期间也是我国物流业快速成长期, 尤其是近几年来, 物流业已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政府日益重视物流业发展, 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比如,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纲要》, 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家层面得到确立;2009年3月, 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之后又有“国八条”、“国九条”等政策出台;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单列一节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种种迹象表明, 入世后我国物流业是政策扶持力度最大、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专栏小编:入世十年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现在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如果不入世, 中国经济会不会也能高速发展?
夜雨观澜:我觉得中国经历了这十年的发展, 主要是工业化进展得比较快,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扩大我们的出口, 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当然还有我们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比如中国城镇化建设, 每年差不多都有上千万的农民进城, 带来了重要的劳动力资源, 带来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要问不入世中国经济会不会也能高速发展?我认为不会。入世对中国这十年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没有另外一种模式可以代替入世带来的好处。站在物流业角度看, 入世促使物流企业核心群体初步形成, 一些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千亿元, 这在入世前根本是不可能的。从统计数字上看, 2010年, 我国物流业增加值达2.7万亿元, 比2001年的7429亿元净增2万亿元, 10年年均增长14.8%。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 比2001年的18.8%降低1个百分点, 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
金玉其中:我觉得用数字说明的仅是入世带来的经济方面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观念有了很大改变, 这种改变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入世就是搞市场经济, 而市场经济就是搞规则, 就是法制。入世十年, 全国法制意识、规则意识加强了, 大家认识到搞经济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现在整个中国从领导人到企业家到老百姓法制和民主意识有了很大提升, 这种提升使得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得以顺利进展。
夜雨观澜:入世不仅是开放了中国的市场, 更是更新了人们的理念, 比如, 在开放当中吸引外资的同时, 还吸引了大量的先进管理理念, 这对提升我国工业水平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
专栏小编:中国入世十年, 最明显的成果是我国制造业有了长足发展, 并带动物流业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物流业的运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那么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把酒临风:确实如此, 我国物流运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工业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改造, 采取包括分离分立、合资合作、全面外包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功能, 第三方物流取代自办物流, 物流社会化比重在逐渐增多;二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 物流已渗透到相关行业;三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强化物流系统, 把物流业作为主业的延伸;四是网购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 快递呈爆炸式增长, 成为物流业的热点;五是农业物流成为物流新业态, 极具成长潜力。
金玉其中:物流运行模式发生变化使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像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经过转型焕发出生机, 比如中储这样的老牌物流央企, 围绕企业专业化优势融合发展, 不断创新, 质押、配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业务搞得风生水起。其实不止是传统物流企业有了突破性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推动下, 很多物流企业视野宽阔起来, 创新不断出现, 如介入代理采购和分销业务、延伸金融服务等业务, 说明物流业运行新模式在不断出现。
专栏小编:从入世之初“狼来了”的担忧到今天“与狼共舞”共同发展, 看来外资物流企业并非是洪水猛兽, 那么他们对于我国物流业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夜雨观澜:入世之初政府把引入外资当做政绩任务来完成, 特别是能引入世界500强企业, 那是很光彩的事。但是本土物流企业却有担忧, 你们来了岂不是抢我们的市场。因此人们大呼“狼来了”。其实外资企业的到来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客户量, 物流业“与狼共舞”实际是在竞争中实现学习与进步, 像现在B2B、B2C的服务模式就是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与他们的竞争促使我们进步, 在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很多物流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从而开创了我国物流业新局面。
把酒临风:不仅是物流企业得到了发展,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也在这十年中加快建设步伐, 综合运输体系已初具规模。在2010年底, 我国公路“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全部建成。到2011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 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 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5万公里。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化工危险品库、液体库、冷藏库、期货交割库、电子商务交割库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也有了快速发展。
专栏小编:入世十年对我国的积极影响是显著和多方位的, 同时我国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国际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对此你们有什么评价?
金玉其中:入世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占据了总数第三位, 达到了61个。中国服务业也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国际化。财富增长, 贸易盈余的积累, 使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 成为世界第六大资本输出国。这些成就足以说明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了。
把酒临风: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WTO中主要的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没有中国的参与是很难开展的。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 是国际大宗物资进口国, 在国际市场上, 中国进口什么, 什么东西就可能涨价;中国出口什么, 什么就可能降价, 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供给和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在WTO多边谈判中的市场准入谈判方面, 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WTO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从追求效益价值转向追求公平价值, 二是从强调互惠原则转向兼顾优惠待遇原则。这种转化的核心要求就是更多地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所以在规则谈判中处于核心地位。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专栏小编:尽管我国与全球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 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很大, 但至今欧美日仍不承认我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 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金玉其中:到2010年中国对WTO所有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 已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 但是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一直不被欧美日承认。我认为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我们的开放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况且我们还在继续不断地改进。欧美日希望我们市场化的成熟和完善程度与它们相同, 让我们用30年的时间来走他们几百年的路, 而且利用WTO的文件条款规定, 在2016年以前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这是一个不公平对待中国的条款。欧美日卡到2016年才给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很大程度是担心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一直卡到2016年, 基本上是卡掉了中国整个低成本竞争优势时段。这个条款是当时中国为了加入WTO作出的让步, 而美国当时提出这个要价, 就是担心会使中国的市场份额多故意提出的一个歧视性的条件。
把酒临风:美国运用规则方面是非常高明的, 它不在乎中国市场化程度高还是低, 而在乎的是要让你接受一个歧视性条款, 卡你的低成本的优势, 一直卡到2016年, 今年是2012年,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显著上升, 到2016年以后可能真的享受不到低成本红利了。
金玉其中:我还要说一点, 根据WTO协议规定, 2005年全球贸易取消配额。但并没给我国带来贸易自由化的好处, 相反经受了更大规模的贸易限制, 比如技术壁垒, 尤其是反倾销调查。排除部分厂商恶意价格竞争的因素, 我国的出口产品如纺织品等是基本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但国外对于我国倾销的判定选择的标准是选取他们认为和我国经济相近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之所以我国经常在反倾销调查中失利, 主要的原因就是选取的标准国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如果欧美日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他们绝大部分的反倾销调查都不能成立。
夜雨观澜: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现有国际经济制度肯定不利于我国, 欧美日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只能是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权宜之计。其实, 在美国和欧盟, 对农业都给予巨额补贴, 由此说来, 他们也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嘛。不过换个角度讲, 从现在到2016年这段时间, 我们把国内市场完善, 把法律完善, 做好自己的事情进入2016年, 他们还能限制我们什么?
专栏小编:那么, 你们认为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哪些弊端?我们如何完善市场体制、完善法律,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呢?
夜雨观澜:我们建立市场经济已经很多年了, 但到今天, 很多行业, 诸如资源能源、交通通讯、水电油气、金融保险、医疗教育、出版电视, 等等, 仍旧处于垄断状态下。国有企业把控这些行业, 一个非常重要的说辞是这些行业关乎经济命脉、国计民生, 政府掌控才稳妥。但现实是国企垄断了民生最基础的刚性消费, 而且说涨价就涨价, 消费者无从选择, 垄断企业只赚不赔。我们再来看看垄断带来的好处, 机场建设费每年高达近百亿元, 全世界收费公路共有14万公里, 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 占全世界的70%, 投资12亿元的首都机场高速路早已收费过百亿元至今仍在收。当初建市场经济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得已而为之, 但到今天, 我们明白打破垄断才能完善市场机制, 可是现实不仅没有让国有企业从更多的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 而是反过来国进民退更强大了。
把酒临风:政府一直在高呼要建立健全市场经济, 但现实的做法很多是南辕北辙, 现在资源配置主要是由政府来完成, 政府成了市场主体, 这种形态还叫市场经济吗?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 只要一个国家主要的经济收入掌握在政府手里, 这个国家的法治发展就会很困难。所以有位学者讲, “公权力过大, 将市场纳入政府的管控范围下, 这早已不是市场经济。过于强势的政府加市场经济, 本来只应该是一种过渡状态, 而不能一直强化, 以致成为常态。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 是自由的、自主的交换, 如果上面始终有行政力量在控制, 如果强势政府强化到主导经济资源配量的程度, 那就不叫市场经济, 而叫权贵资本主义了。”
夜雨观澜:邓小平说, 只搞经济体制改革,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温家宝说,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所以, 我认为完善市场、完善法律,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肯定有阻力很难推进, 这些阻力一是部门利益, 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博弈;二是集团利益, 包括国有垄断企业等的利益;三是地方政府的利益, 如土地财政, 乱收费等;四是一些阶层特定人群的利益。
专栏小编:从物流业角度讲, 如何做好自己的事呢?
把酒临风:站在物流业角度讲, 物流业要捋顺国家层面的管理体系。现在是监管乱, 部门涉及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等部委, 没有形成统一且有交叉的管理, 造成政策风险。而且政府部门动用权力影响市场, 给企业也造成风险。去年央视曝光的物流顽疾, 不就是说政府部门不当行为给物流企业造成祸害了吗?政府致力于和谐社会, 推动市场体制建立, 是要把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推进, 改革现有制度中某些不公正或不合理的方面, 可以改进的应尽快改进, 可以完善的应尽快完善。
夜雨观澜:从市场经济角度讲, 物流业脱离不开社会, 而现在我们市场经济缺少社会文化精神的血脉, 这里包括独立人格、诚信、自由个性、权利平等、科学理性、民主法治、社会责任感等, 物流业内也是如此。所以, 物流业内在吁求一个以契约精神为特质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本质上讲, 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社会培育要培育“公民意识”, 不然的话, 我总觉得, 我们这个市场经济基础不牢固。
金玉其中:我看物流业政策环境还要继续改善, 尽管今年实施了两个减税政策, 但还不足以为物流企业减负。今年成本又进一步上升冲销了减税作用, 我觉得还得扩大减税税种和范围。另外, 加快资源整合,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当务之急。现在所谓的资源整合, 其实不过是资源组合而已, 资源整合是对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相关功能进行协调与集成、物流管理与运作实施重组与优化、提升相关产业的组织与服务等, 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 并对物流总体能力做出最大贡献。
专栏小编:物流业转型升级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在下一个入世十年里取得更辉煌业绩, 在这里请你们展望一下物流业的前景。
金玉其中: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 是发展模式的转变, 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 我国物流业正迎来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展望下一个十年, 我想变化会非常之大, 物流业内会崛起世界级的企业巨头, 我们物流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虽有但不是很大, 那时我们很多物流企业可能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了, 中国物流业在全球供应链上会占有极其重要的一环。
把酒临风:下一个十年我国要完成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物流企业来讲, 目前我们还不具备很强的创新的能力,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
夜雨观澜:从目前情况来讲, 中国物流企业要更新理念, 扩大视野, 向供应链的高价值环节转型。
专栏小编: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讲话, 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金玉其中:站在下一个“黄金十年”起点上, 中国要进行新的改革和开放, 发展才是硬道理。
把酒临风:现在中国制造是全球经济的亮点, 期盼十年后中国物流是全球经济的亮点。
夜雨观澜:我希望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法制和道德的市场经济。
7.观沧海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4、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手法的运用。
2、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有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基础是相当薄弱的,需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入手,多读、多背、多感知、多想象,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人生 哲理。而古代的山水诗又在古代诗词中占有多而大的比例,其中不少名篇佳作千百年来广为传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第一首山水诗《观沧海》。
二、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在政治上毁多誉少、备受非难。生前被政敌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后世被人指为“谋为篡逆”、“巨奸大滑”。后世也有为曹操抱不平的,于冠英、郭沫若都为此写过文章为他翻案。其实对于曹操的功与过、好与坏,我们不能单凭主观的思想去看待他。在这里呢,对于他的评价,我们就不去深究了,但是他是他是个伟大的文学家这是可以肯定的。
三、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是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首。它创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踏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依然北上征伐乌桓。)这时,他已擒吕布、降张绣、灭袁绍、平高干、北征乌桓又一举获胜、正可以南扫孙权、刘备、实现统一、克成宏业,建不世之功勋、眼下铠甲未除、征尘未洗、便登上碣石山,面对大海,自然是踌躇满志,豪情勃发,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山水名篇、表现了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襟。
曹操的这首“观沧海”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清代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此诗有“吞吐宇宙之气象”。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综论门品藻类》中说“古人山水之作,莫如康乐、宣城、盛唐王、孟、杜„„诸公,搜抉寻奥,可谓至矣。然总不如曹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二语,此老殆不易及”。
鲁迅也称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可见,曹的诗是登峰造极的。
1800多年前,53岁的曹操站在沧海的岸边,凝神静望,回忆往事如烟;心潮澎湃,敢问前程坦然。18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用文字和他交谈,一起走进他的豪迈心田。
四、诗文赏析:
1、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1800多年前,和曹操站在同一角度去“观沧海”。
(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诗读完了,有谁能谈一谈在同学读诗的过程中,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3、下面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开头两句作者交代了什么情况: 明确:交代了登山的方位和来此的目的。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以北。还有一说此山原址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后来深入海中)
4、“东临碣石”的“临”“以观沧海”的“以”分别作何解释?
明确:登临。“临”做“临别”讲,能看出诗人的立足之高,他所看到的景象自然非同一般。“以”表示目的。
5、“观”对下文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统领全篇。引出一系列的壮阔画面。(作者的目的是“观沧海”,不是过路匆览、而是有备而来,他要“观”出一番不同前人的气象。据史书记载,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也登过碣石山,眼下诗人步两代帝王的足迹,有幸登临碣石,俯瞰浩渺无际的大海,其心情怎能不格外激动呢?)
6、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明确:到“洪波涌起”为止。(实景)
7、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
前一句写了什么——海波动荡
后一句写了什么——山岛巍然耸立
接下来两句话写了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的。
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又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
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意思:何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印象。茫茫的大海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我们都知道,同样是观海,站在岸边、坐在船头、或者登上山顶,我们的感觉、视觉都是不一样的。曹操这时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受。
山岛巍然,一下子就夺去了诗人的注意,所以紧接着就写岛上的景色。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风声,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浪,使人觉得惊叹都有点来不及呢!可是等我们掉转视线,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时候,诗人却不再描写下去了。
“水何澹澹„„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8、我们再往下看“日月之行”等四句诗运用什么修辞?意思是什么? 明确:运用了夸张手法。
日月的运行,星辰的升落,好像都没有离开大海的怀抱。
9、这四句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他写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不是,写祖国大好河山。
这十六个字是历史咏海诗赋中最富感情,最有概括力的语言,不仅写出了大海的气势,也写出了大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在山水诗中是罕见的。(借大海具有吞吐宇宙之气象,抒发作者欲扫六合之豪情)
10、作者写到这里内容就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波澜壮阔,气势雄浑”。
11、大家联系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12、诗的最后两句,其字面的意思是?
明确:“真是幸运极了,登山观海,唱出这只赞歌”以表达胸怀志向。没有实在意义,是乐师配乐时加进去的与师的内容并无多大关系。五:总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六、练习、回顾: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七、课外拓展:
阅读《短歌行》,思考:在《短歌行》中有哪两句诗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处?
8.《观沧海》教学设计 篇八
周永青 凌云县伶站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1、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们同学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曹操,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作一个简单的名义调查)评价一个人物,历史和文学两种角度是不同的,前者更注重客观性,后者强调艺术性,加上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出现对立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以客观为准。
今天,我们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
PPT: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后人对其评价,尤其《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乱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个人配乐朗读。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补充: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PPT: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4、研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PPT:[问题组] ①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参考: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参考:“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盎然生机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③研读与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
学生想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问: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像,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在这里,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5、小结: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6、拓展与延伸
(1)曹操的历史评价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7、作业
(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9.沧海横流谁是英雄 篇九
达能、娃哈哈股权之争, 是表征当今中国商业现状和未来走向的重要指示器。这是场荒诞的闹剧, 也是草木皆兵的诉讼攻防战。1996年, 一纸阴阳合同牵引出扯不清楚的是非。即便去年底两国政府出面协调, 也无法让双方妥协。2008年, 又因为宗庆后逃税3亿元东窗事发, 而把合作的机会彻底葬送了。
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成立合资公司, 达能出资4500万美元加5000万人民币商标转让款, 占合资公司51%股份。宗庆后权宜之计下的妥协, 必定是让达能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交易。这笔交易的实质是把原公司的重要资产“商标”低价出让, 作为回报, 在所有公开协议之外, 宗庆后个人再与外资达成“分肥协定”。对比一下, 乐百氏的何伯权在2000年把公司92%股权卖给达能时, 达能付出的代价是23.8亿元人民币。
然而宗庆后并不看重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和那一纸合同。因此, 他坚持在达能占51%的合资公司中, 董事长、总经理由他一个人挑, 不设副总经理以防分权, 达能不派人介入公司的运作管理, 坐等分利。当这一切的要求都被满足之后, 宗庆后感觉还是赔了!他要推翻这个不平等条约。以宗庆后的方式, 就是在合资公司之外成立一系列自己家人控制的离岸公司, 同样使用已经过继给合资公司的娃哈哈商标。因为他一个人说了算的独特财务方式, 利润的划分完全按照他的个人意向裁定。当由此造成的“流失”以几十亿元计的时候, 达能的范易谋坐不住了。
范易谋认为, 既然你签订了合约, 就要按照合约办事, 不管这个合约是否平等。这是契约精神。范易谋忘记了, 达能跟宗庆后签订的阴阳合同以及不为人知的个人奖励条款, 都严重违反了中国法规。达能公司为了维护一桩特殊环境下的“超划算买卖”, 不惜牺牲国际通行的规则, 不惜牺牲长期行之有效的治理结构, 不惜专设公司为宗庆后实现逃税提供便利。自以为铺设够多, 当事人已经完全被掌控, 于是公开叫板维系失控的利益。可是, 当把国际规则的外衣变成大旗高擎时, 也暴露出自己的本体。
宗庆后依仗着他独特的话语方式, 高层内参、民族情绪和群众运动一起联动, 原不把达能看在眼里。可是一连串离岸公司违规运作、一家人国籍变换、一系列公司由国有股零代价转换成个人股的事实, 不断被曝光。一个红旗手生生被自己涂黑了。2008年又被曝光偷税3亿元人民币, 更让宗庆后雪上加霜。一年前, 当宗庆后打出民族品牌的旗帜后, 各大媒体竞相头版报道, 知名人物纷纷表态, 强调中国民族品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是, 一年后, 宗庆后故伎重演, 舆论就没有那么买账了。很少有纸媒继续报道宗庆后的宏论, 反而“中国偷税第一人”的醒目标题到处可见。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娃哈哈集团最终所属已经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宗庆后与达能舞动旗帜背后赤裸裸的利益令人瞠目。一个无视规则而又打规则牌的跨国公司将如何自处?一个为私利把所有违规的事全做了的企业家将如何收场?人们开始跳出民族情绪从一般商业规则的角度看待宗庆后, 看待达娃之争了。
人性、利益、价值、规则、文化、国企改制、离岸公司、跨国逃税、商标品牌、阴阳合同、双方政府强势介入、全球化门槛等等,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案例, 能够一下子涵盖了中国商业如此之多的是非和主题。当然, 商业就是商业, 诚信为本, 共赢为基, 这些被复杂运作掩盖了的商业本真终究要凸现出来。
达娃一场苦涩的闹剧, 一下子让我们看清了两个的本体:原来著名跨国公司不是像标榜得那么阳光, 原来已经成为巨富的中国企业家还充斥着算计。
或许, 这就是转型中的中国现实。这里不是中国民族情绪和跨国公司透明规则之间的冲突, 而是两个商人公然对社会商业规则的破坏。
次贷危机:中国为美国埋单
美国次贷危机加深,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倒闭, 被摩根大通2美元一股收入囊中。这家有着85年历史的投行, 在一年前每股价格还在170美元, 就是3月14日收盘价也高立于30美元, 可是在3月17日, 却在美联储的督导下与摩根大通签下了2美元一股的协议。贝尔斯登的坍塌, 不是偶然性事件。贝尔斯登所陷身的次贷危机, 正是对建立在贪婪基础上的美国金融体系的惩罚。美国金融体系的成功, 塑造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无所不能的华尔街的翘楚们, 富人的钱赚足了, 又开始打量那些穷人。
明知穷人还不起贷款还向他们放贷。对这些不属于“优质债”的“次级债”, 又打包证券化, 转手卖出去。“无本金贷款” (Interest Only) 、债务抵押债券 (CDO) 、信用违约交换 (CDS) 等等名目繁多的金融创新, 把真实的住房需求已经篡改得面目全非了。结果使他们偏离了一刻接一刻的真实。贝尔斯登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金、经验、模式、创新工具等等, 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大势和本质。可是, 庞大的已知, 非但没有拯救它于水火, 反而让它陷于扭曲人性的数字不能自拔。
起初, 中国人暗自庆幸没有实施大规模的抵押贷款证券化, 中国银行业也没有被卷进次贷危机, 盈利依然雄劲。可是, 突然跑出一个经济学家张化桥, 他言之凿凿地说, 美国次贷危机的埋单者是中国人, 是中国人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庞大美元储备。这些美钞正在高速贬值, 五年贬了三分之一以上。美国正在加紧印制新钞票, 中国拱手向华盛顿交“通货膨胀税”或“铸币税”, 接盘次贷危机! (张化桥:《重商主义之祸》)
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没人会想到, 美国次贷危机, 转了一个圈却成了中国人的危机。美元霸权已经把主权国家沦为美元的附属物。我们向来引以为傲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 却成了美国投机者贪婪吞噬的“唐僧肉”。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固守着千年古训, 省吃俭用, 多生产、少进口, 多积累、少消费, 多攒美元, 少花美元, 结果到头来却要为美国人奢靡的通货膨胀埋单。一个在惯常的商业思维中活动的大国, 还没有睁开眼睛看清楚这个金融体系为基础的世界。在当今世界的经济体系中, 谁执掌了金融的牛耳, 谁就执掌了世界。这悲壮的一课, 将给国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全球化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了, 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系。无论是有意识地参与还是无意识地被卷入, 都要在这个体系内各取所得。中国人不能再被动下去了, 中国人如果不有意识地积极参与, 如果继续那种岛国经济思维, 我们将继续做冤大头。
中国觉醒:走出去投资全球最有价值公司
在美国金融业深陷次贷危机不能自拔之际, 沃伦·巴菲特则重登美国富豪榜榜首。巴菲特长期不看好美元。在过去6年中, 巴菲特大举做空美元, 尽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是以美元计价的。他做空美元的理由是基于美国庞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自2002年初以来, 欧元兑美元已累计升值75%。
在2008年5月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 巴菲特面对当天到场的3.1万名股东预言, 美元还要贬值10年以上。巴菲特幽默地说:“如果我今天带着亿万火星货币登陆火星, 我肯定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换成美元。”巴菲特把手中的美元都买了公司。买那些能赚外汇的公司, 买资源型公司, 买中国、印度的公司。去年巴菲特买卖中石油大赚30多亿美元, 那天他表示等中石油价格合理时还要买进。
看来, 中国要跟巴菲特学两招了, 走出去投资全球最有价值公司。单纯抛售美元, 可能把美元的汇率打得更低, 受损害的还是中国。而把美元转换成全球有价值公司的股份, 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一个资源贫乏的大国来说, 把这些美元外汇储备转变成沃尔玛、苹果、惠普、微软、IBM、思科、得州仪器、可口可乐等一流公司的股权, 可能具有更多价值。
中国人到全球去投资最有价值公司不愁货币资本。这是中国公司走出去的坚强后盾。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 巨大市场的庞大订单, 是中国公司走出去的最好通行证。大型资源型公司、一流消费类和制造类品牌, 特别想分享中国的高速增长, 中国公司正可以投其所好, 凭借手中的订单, 反向投资其母公司。当然, 最大的优势还是30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群体和精神。
先知先觉者还是中国企业家, 已经凭借去海外买资产、买公司走向了全球化的舞台。华为、中兴、联想、TCL等走出去办公司和并购公司是一种全球化的路径, 中铝、中投、工商银行等投资海外有实力大公司的股权, 也是一种全球化的方式。短期内摔跤、付学费都是正常的。走出去参与全球经济才是正道。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和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之一, 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并且已经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实体。全球2008年第一季度并购交易总价值为6610亿美元, 同比下降31%。而汤姆森金融公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2008年第一季度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破纪录的431亿美元, 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 一季度跨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85亿美元, 相当于2007年同期67亿美元的4倍多。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能力的建立和提升, 正是这组数据的重要注脚。
过去海外并购主要集中于消费类和制造业, 去年以来则偏向于金融公司和资源型公司为主。姜建清领衔的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 楼继伟领衔的中国投资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美国黑石集团以及今年50亿美元投资美林, 马明哲领衔的平安保险以约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欧洲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 肖亚庆领衔的中国铝业联合美铝动用140亿美元投资力拓成为第一大股东。在这一连串并购事件中一个清晰的脉络是, 中国公司不再是简单把资源拿回来为我所用, 而是通过自己的卓越创造整合全球资源为全球人服务。
为全球服务:中国人准备好了
2008年是中国的一个转折时刻。
展望未来, 中国人有着复杂的情绪或心态。《商务周刊》主编高昱在《为中国寻找另一个世界》中不无担心地指出:“过去三十年的成功, 既肇始于中国人特有的勤奋与创造性, 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西方文化和西方规则的认真学习。如果我们注定在黑夜中独自航行, 在激烈的内外纷争中寻找启明星, 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确实,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主动融入了世界经济, 是中国学习西方先进市场体系、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30年, 是中国人对西方规则和西方文化认真学习的30年, 也是中国企业人勤奋创造的30年。
我们30年如一日, 找到了西方管理的这根拐棍, 挥舞几下还比较管用, 可是如果要把全身的重量全部压上, 可就危险了。美国管理强大, 人才济济, 机构完善, 已知的经验惊人, 可是这同时也是些因循守旧不利创新的诱因。次贷危机在美国最引以为豪的金融领域爆发, 说明有一个很强大的成功陷阱。警醒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在解决现实问题中, 一刻接一刻地创造着自己的商业思想、商业模式和商业原则了。
当然, 在这个转折时刻, 我们没有必要回避严峻的问题。我们的治理结构还存在着欠缺, 夹杂着民族情绪的各种说法, 还阻碍着世界级企业家诞生, 我们的宏观设计和管理还在形成中国财富的最大流失, 而我们开始出征全球化还是一路坎坷。
在亿万中国企业人中, 积蓄着一股大能, 要征服世界一流公司。中国公司已经有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中国也有了盈利能力第一的公司, 中国也有了增长最快的公司。但是若干第一,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公司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我们与伟大的公司总是隔着那么一层。随着马云、史玉柱、丁磊、郭广昌、肖亚庆、沈南鹏、黄光欲以及80后等新一代企业家的崛起, 世界开始刮目相看。
与老一代企业家不同, 他们不是瞅准了国家政策双轨便利或依附体制才发现了致富机会。他们一开始遭遇的就是生存问题。没有利润, 没有真金白银, 就一天也不能存活。一种对生存还是死亡的恐惧, 使他们不能不把生存和利润放到最重要的地位。他们没有特权和体制可以依附, 只有到市场上去寻找客户。
当商业走上求索人性和心智的轨道, 就踏上了正道。这里不再有华美的理论或耀眼的规则插手其间, 这里沉淀的是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员工、对利益相关者心智一刻接一刻地觉知和把握。老庄哲学、儒家文化和佛学经典这些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对于中国企业求索人的心智和人性, 提供了举世无双的启迪, 是中国商人在茫茫无际的世界商业汪洋中航行的启明星。
尽管世界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和歧视, 中国人则在中国传统文化这颗启明星的指引下, 发现和实现着整体人的观念。
可以说, 中国人准备好了。中国人会成为全球最开放的族群。中国公司的大局观, 将影响到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以任正非、楼继伟、肖亚庆、黄文天、杨元庆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 不乏“总体人”的思维, 他们没有把自己与世界割裂开来。不从概念出发, 不从已知的模式出发, 不闭目塞听, 不自说自话, 敢于直面那些令人愉快的和令人不爽的真实, 他们正一刻接一刻地创造着伟大的产品和品牌, 提升人类的福祉。
人性、利益、价值、规则、文化、国企改制、离岸公司、跨国逃税、商标品牌、阴阳合同、双方政府强势介入、全球化门槛等等,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案例, 能够一下子涵盖了中国商业如此之多的是非和主题。
10.《观沧海》教学设计 篇十
1、理解诗歌内容,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细读诗歌,情景交融
1、诗歌第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全诗由哪个字统领?
明确:交代了诗人登临的方位、地点、目的,由“观”统领。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所写之景有哪些特点?
水:澹澹
山岛:竦峙
洪波:涌起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诗歌最后说“歌以咏志”。曹操想借用这首诗表达什么志向呢?哪一句透露了他的心思?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大抱负以及博大的胸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四、品读诗歌,体会写法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沧海”的壮美景象是如何呈现在大家眼前的?
明确: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五、课堂小结
带着豪气,有感情的朗读《观沧海》,深入地感受作者的伟大理想并受到感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观沧海》。
2、收集古今中外的诗歌名句,将其整理归类,并探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11.3.《观沧海》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通过对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中如何借景抒情
3.了解并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节奏、语速及语调等方面的),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在反复朗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启发学生像作者一样,心存远大志向,将来为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建功立业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训练
2.理解诗歌意思,解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曹操,一代枭雄,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已经一览他的风姿,但是由于《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其实,据史料记载,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三、朗读
朗读诗歌要注意正确处理诗歌的节奏、语速及语调,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言的节奏型是:X X/X X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四言句)赏景诗一般语速较慢,诗人往往是边赏景边歌颂。诗的语调比较激昂、雄浑有力。读课文,一边欣赏壮阔的画面,一边想象诗人当时的感受,要读好诗歌的节奏、语速及语调。
四、理解诗歌内容(借助工具书)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挥师)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碣石山上树木聚集在一起生长,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五、赏析与理解:
学生快速默读,然后说一说:作者观海观(看)到什么样的景?(明确“写了什么”)在文中标记出来
我们已经知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一句:日月星辰这些亘古不变的事物好像都是从眼前的海中出来的,意思是不是大海主宰着一切?而这大海在诗人眼前,也在诗人心中,他是否在想,中国辽阔的山河大地何时为我曹操主宰,号令天下之“令”何时皆出于我曹操之口?“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不会为了写景而写景,我们透过这些景物了解诗人的情感正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大抱负)
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远大理想,像曹操那样很豪气地朗诵一遍《观沧海》!
讨论3:此诗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第一层(1—2)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9—12)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讨论4: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全诗围绕什么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这首诗先写景,在写景中自然的抒情,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全由“观”字展开“观”是“诗眼”
五、小结:
12.曹操《观沧海》原文及教学设计 篇十二
观沧海
东临碣,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 丰富、奇特的想象。
3、 诗歌的朗诵。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文化比作是璀璨的银河,那么中国的诗歌就是其中最闪亮、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是屈原,我国诗歌最繁盛的朝代是唐朝,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静夜诗》是一首绝句,《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自由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海》。
二、关于作者
作者曹操,请学生讲一讲在其印象中,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可能会说他多疑、忌才,是一代奸雄,甚至在戏文中也丑化为白脸)明确:实际上,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
三、解题
《观沧海》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作何解,能否换“观大海”这个题目?
讨论、归纳、明确:“沧”是暗绿色的意思,“沧海”就显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动,所以不能换。
四、教师配示范读,学生跟读。
五、整体感知
1、 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
(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 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 宽阔、博大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六、分析:
1、写作背景:(运用幻灯片打出)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发生了黄巾大起义,曹操趁机扩大了势力,逐渐统一了北方。公元2,他率兵打败了北方实力雄厚的一个少数民族乌桓,凯旋而归,经过碣石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具体内容分析:(运用幻灯片打出诗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是登临,登上的意思,“以”表示目的。这两句写得很平,但我们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可以请学生想象一下,曹操出时是怎样的姿态?这这里“观”字统领全篇,下面的几句诗,都是观的内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是多么动荡啊!脚下的山岛坚定地耸立在那里。诗人第一次面对大海,表现出一种惊讶、赞美之情。诗人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接着诗人又写到树木、野草,体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衬托出大海的生机勃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是风吹树木的声音。诗人这时的视线从山岛又转移到哪里呢?(明确:海面上)在这里,写出了海面上的另一番景象。前面“水何澹澹”是无风三尺浪的景象,而这两句则写大海海面上大风大浪的情景,声势更加惊心动魄。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大海起风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提示:身边是秋风呼啸,海面上是惊涛拍岸)
日月运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汉是指银河,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发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亲,表现大海的一种宽阔、博大的胸怀。让学生思考、讨论:1、这是实景,还是虚景,即诗人想象?2、如果是虚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象?(明确:前面几句描绘了大海的壮丽,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目睹这壮丽的山河,激发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因而借助想象,表达愿望。诗人以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实际上是诗人宽广胸怀、豪迈气魄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最后两句是配示时所加,与诗文内容无多大关系。
七、写作特点分析: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是分开的。如荆轲的《易水歌》中“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表现出一种诀别的感情。
八、朗读
曹诗慷慨激昂、悲壮、有气魄。可以配上一段古筝音乐,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营造良好的朗读、背诵氛围。
(朗读提示:假使现在你就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对大海,诗兴大发……)
注意表现诗人宽阔胸怀和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九、迁移拓展
与曹诗一样,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也多表现豪放、慷慨情调。用幻灯片打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与学生共同欣赏。
附:《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十、布置作业
1、 随堂练习: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绘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2、 课后练习:反复朗读诗文并完成课本74页练习一的第1题。
板书设计:
诗中有画、画中含情
———《观沧海》赏析
一、诗人曹操
二、诗文分析:
借景抒情: 海水 树木 草
实景: 秋风 洪波 欣欣向荣 生机勃发
景:
【《观沧海》的优秀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观沧海的经典学案11-02
以观沧海的苍的意思09-05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07-13
《沧海日出》教学设计(简要参考)09-18
观沧海拼音版06-26
《观沧海》书法作品08-27
观沧海读后感作文08-19
蝴蝶飞不过沧海10-22
见证沧海变桑田散文10-22
如何使用沧海桑田造句07-03